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内容 > 

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栏目:学习内容
时间:2024-03-27 21:42:02
文章: 分享

《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说课稿

《玲玲的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

《玲玲的画》是本单元围绕 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的课文。讲的是玲玲非常满意的一幅画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画获得了一等奖的事。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

2.理解端详、动脑筋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4.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内容浅显。所以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语句,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 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

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如果让学生做动作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

四、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复习字词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复习生字词

第二环节:探究体验,抓住重点句,层层深入,研读课文。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人物情感线索 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导朗读,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默读课文,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的有关词语。

(三)创设情境,诵读感悟

1.出示第一幅图,理解端详,体会满意。

2.弄脏作品,感受着急

3.画更漂亮,再悟满意

(1)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是怎么做的? 教师范读,故意丢掉一个词想了想。提醒学生理解 想了想,还有哪个词用得好?指导理解懒洋洋并用它说话。

(2)小结:(出示句子)看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理解 坏事、好事。

第三个环节:转换角色练习说话,深化文章主题思想 分角色朗读课文,换位思考,谈感受。

第四个环节:拓展阅读,开阔思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说说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事。

2.最后出示名人名言,激励学生。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孩子学会观察;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玲玲的画》是一篇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我们更应该本着解放学生的理念,以玲玲的情感变化为主要线索,以爸爸说的最后两句话中蕴含的道理为突破口,揭示课文主题。因此,本设计让学生随着课文内容不断深入理解,自悟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课件的帮助和教师的语言渲染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并在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朗读、个性化朗读和分角色朗读。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同时加深学生对重点词语的意思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卡片;将课文中爸爸说的话做成相关的课件;准备三幅与课文前后内容相符的画。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至少读三遍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导入,认识人物

1.导入:学校要举行书画大赛了,有一位小姑娘要去参加,她的名字叫玲玲。(板书玲玲)谁来亲切地叫她一声?

2.识字:玲是形声字,右边命令的令表示字音,要读准后鼻音。左边是王字旁,表示字义。王字旁用来表示非常珍贵的、美好的东西。玲玲用来形容玉器碰击的时候发出的清脆的声音,这里指人的名字。

3.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玲玲有关,(补全课题)一起来读课题。

4.过渡:玲玲的画怎么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玲玲的画》,在文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形声字形旁表义,用形声字构字特点学习玲的字形,理解玲的意思,让学生记忆深刻,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拉近了学生和故事的主人公玲玲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还要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1)同桌合作学习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并准备全班交流。

3.教师课件出示生字,检查读文识字的效果。

(1)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其他学生适时补充。明确幅的读音是f。

(2)引导学生归纳,可以采用形声字识字法识记的生字有:玲、详、幅、评、催、啪、脏、懒、糟。注意组词区分催崔幅副。

并和肯可以用口诀记忆:并倒八开;肯上止下月。

(3)开火车给生字口头组词。

(4)开火车读字。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逐步培养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在明确任务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再读要求:把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指读。

2.学生试读。

3.出示难读的句子,指名读,齐读,分男女同学读,读准生字的读音。

(1)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2)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图片要注意指导学生重读得意地端详就要啪掉伤心地,突出玲玲情感的变化。

4.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汇报交流结果: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概括课文内容。

图片引导学生明确这是写事类文章总结内容的好方法。

6.推荐组员在全班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因此,从初读读准、读通到再读读顺,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难度逐渐提高的过程,在看似简单的教学流程中,真正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有助于学生识记生字,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为进一步分析课文、懂得道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指导观察,分类识记

1.出示生字:画、幅、评、奖、纸、报、另、及、拿、并。

(1)学生齐读生字并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以及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生字的结构分类观察和识记:

①上下结构的字:奖、另、拿、并。

②左右结构的字:幅、评、纸、报。

③半包围结构的字:画。

④独体字:及。

2.教师范写,边范写边指导。

(1)奖笔画较多,书写时把上下两个部分都写得扁一些,大字出头部分要稍短。

(2)写纸要注意,左窄右宽,结构要紧凑。

(3)画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写上面的长横,然后写中间的田字,最后用图片围住。

3.学生练习描红,再临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找出有特点的学生准备进行展示评价。

4.评价书写,找出优缺点,二次练写,强调书写姿势。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通过认真观看教师的范写过程,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蕴含在每一笔、每一画中。

五、趣味游戏,巩固识字

1.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字,并能口头组词。)

2.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

设计意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课,给学生带来了愉快的学习体验,为长久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课时

一、游戏复习,导入新课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不过在学习课文之前,我要先考考大家,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第一关:(课件出示生字)指读、比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第二关:读文回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课文中的哪两个人物?

第三关:举办朗读课文擂台赛。

2.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连闯了三关,现在就让我们继续今天的学习之旅吧!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复习方法、多种形式的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办朗读擂台赛更是低年级孩子乐于参与的学习方式,这些方式使学生在情绪饱满的气氛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细读课文,读中悟情

(一)读第1~3自然段,悟高兴之情。

1.指生读,引导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读懂了什么?

2.(1)教师板书得意地端详,引导学生思考:端详是什么意思?

可以用找近义词法理解端详。 图片

(2)指名表演端详这个动作。

3.(1)课件出示:得意地端详得意地看,引导学生比较理解:两个词语的意思完全一样吗?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感悟两个词语的区别,知道端详表示看得更认真,欣赏的时间更长。

(3)练习用端详说句话。

4.启发想象:如果是你,画了自己满意的画,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体会玲玲的心情。

6.师生共同点评。

(二)表演读第4自然段,悟难过之情。

1.出示第4自然段,指学生读,引导其他同学思考:当玲玲正得意洋洋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发生了什么事?

2.指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不小心、弄脏。

3.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辛苦一晚上画出的得意之作变成这样,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怎样?

4.文中的玲玲面对此时的突发事件是怎么做的?

5.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伤心地哭。

6.引导学生思考:你想怎么安慰玲玲?

图片此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说话,还要教会学生关心他人。

(三)读第5~8自然段,展开辩论,悟满意之情。

1.指名读描写玲玲又笑了的句子,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2.出示两幅画:图1为弄脏了的画,图2为画上了小花狗的画。引导学生说一说:玲玲为什么又笑了?(找出第7自然段的内容读一读)

3.引导学生思考:爸爸的主意好吗?好在哪儿呢?

4.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动脑筋改画更好。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想想看:还可以画什么?

6.出示三幅画:第一幅是玲玲一开始画的没有小花狗的画;第二幅是弄脏了的画;第三幅是添上了小花狗的画。引导学生交流:你更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7.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明明是一件令人伤心的坏事,怎么变成好事了呢?

(四)读第9自然段,感悟道理。

1.课件出示爸爸说的话,在小组中讨论:读懂了什么?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2.指名答,教师相机板书:动脑筋想办法,坏事变成好事。

3.教师扮演爸爸说这段话,学生扮演玲玲,表达此时最想说的话,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指导背诵爸爸说的话。

5.仿照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用只要就写句子。

(五)分角色表演读全文,深化体验。

1.学生在小组里分角色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

2.指生分角色读课文,重点指导朗读的语气和语调。

3.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按角色读课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紧紧围绕玲玲的情感变化过程,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读中表演,读中感悟,读中思考,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关心人物心情。爸爸简短的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揭示了文章的主题。通过让学生品读爸爸的话,使学生能够在品读中理解句子蕴含的道理,从品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和教育。课件的适时展示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巩固生字词。

2.出示会认字,开火车口头组词。

3.出示会写字,观察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及间架结构。

4.重点指导:(1)报的笔顺是:图片。(2)及的第一笔是丿。(3)拿上下两部分都要写得扁一些,手的第一笔撇写在横中线上。

5.学生练写。

6.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字详细指导,既能帮助学生有重点、有目的、有方法地识字,又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分组讨论:同学们,原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现在就请大家分组,动动脑筋,看能不能把下面的问题变成好事情。

课件出示:

(1)小女孩摔了跤,裙子破了。

(2)妈妈发现孩子的裤子短了,可是还能穿。

2.引导交流,妥善解决。

(1)在破的地方补上一朵小花。

(2)在裤腿下面加一道宽边又能多穿一年,很节约。

3.拓展延伸: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玲玲这样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吗?你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是怎么处理的?同桌交流后和大家分享。

4.小结: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起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逐渐养成爱动脑的习惯,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发。在自然而然的情景下,不露痕迹地帮助学生将文本语言融入自己的语言中,轻松实现了文本语言的外化。

2、比尾巴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比尾巴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要求:

1.简要分析文本特点

2.设计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

1. 文本解读:本文是一首简短而精悍的儿歌,采用三问三答的排比手法,进行了两组问答,共展示了六种不同的尾巴,同时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词简洁,抓住了六种动物独有的特征。儿歌韵味十足、朗朗上口,使学生在学习中便于记忆。

2. 教学设计

A、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学生的认知特征,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知识与能力:认识尾、猴、鼠等12个生字,会写比、巴等4个生字,熟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悉排比句的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文学习中,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及热爱动物的美德。

B、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找出课文中不同动物的尾巴的特点,并能理解长、短、弯、扁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找出生活中其他可以用长、短、弯、扁来形容的物品。

C、教学工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在动物园里,你们都见到了哪些动物?

生1:猴子。

师:好,猴子。你见到猴子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吗?

生1:长长的。

师:嗯,长长的。还有什么动物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生2:老虎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生3:大象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师:嗯,同学们都很棒!尾巴长长的动物已经找出来好多了。那有没有尾巴不一样的动物呢?

师:看来同学们一时想不出来。那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找一找尾巴不同的动物。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5页《比尾巴》。

导入设计意图: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利用提问解惑的谈话方式导入,可以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能够更加认真地去学习,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

1.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2. 指导字音:比、扁、弯、鼠、伞、孔。

3. 学生交流、老师补充:找出课文不同形状的尾巴,并把相应的动物对上号:长-猴子,短-兔子,像把伞-松鼠,弯-公鸡,扁-鸭子,最好看-孔雀。

4. 全班齐读。

(三)析读: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1.句子中说哪种动物的尾巴像一把伞?(松鼠)

2. 伞是怎么样的?(展示伞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为什么要用好像这个词?(因为松鼠的尾巴不是真正的伞)

公鸡的尾巴弯

1.弯是怎么样的?(在黑板上划出弧形展示弯的形状)

2.公鸡除了尾巴弯还有什么特点?(会打鸣、有鸡冠)

3.请同学们说说公鸡与母鸡的区别。(公鸡会打鸣,母鸡会下蛋)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1. 孔雀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展示孔雀多张图片,尤其是开屏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2.最是什么意思?(第一,没有能超过它的。)

3. 为什么要用最字?(显示孔雀尾巴好看的程度)

(四)品读:

1.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同尾巴的特点,同桌之间交流,总结出生活中其他具有这些特点的物品。

2.课件出示:

板凳( ),方凳( ),香蕉( ),饼干( )

竹竿( ),筷子( ),月亮( ),扁担( )

(五)小结:

同学们,学了今天的课文,我们已经知道了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同学们下次再去动物园的话可以多观察一下这些动物的尾巴。好,我们大家现在最后朗读一下课文,在朗读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全班齐读课文)

(六)作业:

学科内:1.识字写字:将今天新学的生字(带拼音)抄写5遍。

2.阅读培养:熟读课文3遍。

3.口语交际:将文中6种动物的尾巴,描述给爸爸妈妈。

学科外:与爸爸妈妈一起观看科教栏目的《动物世界》,探讨里面动物的特点。

(七)板书设计:

3、影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影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 猜谜语,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引出影子。像我不是我,常常跟着我,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和它说说话,就是不开口。

2.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吗?(板书:影子)

3.指名读课题,注意读准影字是后鼻音,子 字念轻声。

4.(出示书上插图)看图:这就是影子。看看图,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猜谜语引出课题,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又能紧扣课题。课题中的 影 字是本课的生字,在读准后鼻音的同时,还要通过图画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影子, 实现识字教学音形义相结合的特点。

二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影子在哪里呢? 听老师读课文,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师范读)

2.影子在哪里呢? 学生回答(出示词卡跟着我陪着我好朋友)指名读这三个词语,注意读准这三个词语中的轻声。

3.你能用这三个词语说一说吗?PPT映示:影子(  )、(  )就像是我的(   )。

4.影子和我们形影不离,就让我们走近它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

在初读环节,教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范读,所起到的示范作用是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文本最高效的方法。无论是 听, 还是读, 都应该带着目的去进行。影子在哪里,并用一句话进行概括,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整首儿歌脉络和重要内容的整体把握,让学生对儿歌有一个整体感知。同时,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是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三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说一说你看见影子了吗? 它在哪里?

2.影子在前,影子在后。(相机出示生字卡片:前后)指名读。(生起立,做动作读词)向前一步读读前字,后退一步读读后字。

3.看图,填一填:影子在小女孩的(  )面,影子在小男孩的(  )面。

4.想一想:影子为什么会在女孩前面,在男孩后面呢?(背对着太阳站,影子就在身体的前方;迎着太阳站,影子就在身体的后面)

5.(做实验:感受我们动,影子也会动)这就叫跟着。(出示句子: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指名读,齐读。

6.我们到哪里,影子就跟着我们到哪里,多有趣啊! 我们一起再读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

借助情境,辨别方位,会用词语前后左右来表达方位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而方位词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困难,借助图画,利用直观的方式能有效降低理解的难度。边做动作,边理解词语,这一设计正体现了语文学习联系生活的特点,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双管齐下,事半功倍。

四 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你还在哪里能找到影子呢?(映示课文第2自然段)指名读。

2.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出示生字:左和右) 指名读,注意左字是平舌音。

3.教学左和右的字形。这两个字上半部分的一丿就表示手。左 字下面是个工。右字的下面是个口,表示口手并用帮助别人。

4.举起左手认认 左字,举起右手读读 右 字。(举手,做动作读词)

5.左和右分别表示两个相反的方向,但是,这两个字连在一起变成词语左右时,就表示身边。影子常常陪着我,伴我左右。它真是我的好朋友啊!(出示词语:好朋友)指名读。识记生字友,看一看这个字,你会记吗? (友字就像上下两只紧握的手)和你们的好朋友握握手吧。再读词语好朋友。

6.齐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

识记生字,再也不是各部件间简单的加加减减。要想让学生牢牢记住生字,领会汉字文化,就要从字理层面去探究构字原理(如左右友的字理讲解),理解了自然不易忘记或者混淆。口读、眼观、耳听、心想等多感官识字,调动身体大部分神经细胞参与大脑活动,就会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提高记忆效果。

因此,在理解了构字原理的基础上, 让学生动一动,举举左手和右手,既有趣又加强记忆。 左 右 分开讲代表方位, 合起来表示身边,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华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 小结全文

1.(指板书,认读生字,复述课文)影子在前,在后,在左,在右。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

2.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

借助板书尝试背诵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尝试背诵,这是一种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通过诵读儿歌、儿童诗,展开想象,学生可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异,读出自己的感受,品味语言的精妙。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六 辨别方向,用方位词说话

1.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同学,说说: 我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2.变换句式再说一说:(    ) 在我的前(后、左、右)边。

设计意图

理解是前提,积累是基础,然而语文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表达与运用。只能理解而不能运用的词语是消极语言。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词语才是积极的语言。本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是对整节课知识要点的复习巩固。

七 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影子、前后、左右、黑狗、它、我、在、好朋友。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教学新的偏旁:宝盖头、女字旁和月字旁。在生字中找到带有这些偏旁的汉字:它 好 朋,看清形,读准音。

3.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我 字。① 教学新笔画斜勾,跟老师读,小手书空。② 出示生字我,指名认读,我就是指自己。出示我字的笔顺表,学生自学笔顺。③ 教师范写,提示:起笔短撇低一点,右边的斜勾长一点。学生书写。

(2)指导书写好 字。①(出示图片) 好 字就像一个妈妈怀抱着孩子的样子,左边一个女字旁,右边一个子。② 复习偏旁女字旁,观察:女字旁和女 字有什么不一样? ③ 教师范写好字,长横缩短变成提,左横偏高右横低。④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书写 在 和后 字。①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② 出示笔顺表,自学书空。③ 教师范写:在 字的一撇从横上斜下来,一竖写在撇下面。后字平撇短,竖撇长,一横长长在中间,口字扁扁在下面。④ 学生书写生字在 和后,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识字教学中,认识新偏旁、写好新笔画不容忽视,而在教学中并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的层面,还要引导学生总结偏旁代表的意思和新笔画的书写规律。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借助《笔顺表》和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关注生字的构形特点,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寒号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寒号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寒号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等7个生字;会写面、朗、枯3个生字。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为学习第二课时打好基础;

4.能掌握带得字的短语。

教学重难点:

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用带得字的短语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走进故事

1.创设童话情景,板贴寒号鸟。

大家的精神状态真不错,给大家奖励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听!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陡峭的高山,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冬天的夜晚,如果你从山脚下经过,就会听到崖缝里传来小动物的哭叫声,哆啰啰,哆啰啰,这个小动物呀,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寒号鸟。

(贴课题,跟老师一起读课题)

2.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哪个小火眼金睛发现了?生答。师总结。

号,表示叫声的时候读hao,看这个词号叫。

寒号鸟大多数人都没见过,今天老师把它带来了,看,谁来说说它长什么样?生答。师:因为它害怕寒冷,喜欢哭叫,所以人们就叫它寒号鸟。

寒号鸟还有一个邻居,你们看,是谁呀?喜鹊。认识生字鹊。

二、整体感知

边听课文录音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刚才大家读得都很认真,今天的故事就藏在这四幅图里,谁能把这几个句子补充完整,连起来说一说。自己快速说一说。

三、了解住所、介绍邻居

1.那你们知道这两个邻居住在哪里吗?课文哪里告诉你的?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两个邻居分别住在那里?

2.学习多音字当

3.在第一段里,老师发现有许多这样的词语:一堵石崖。请你读。请你找一找,第一段里还有没有类似的词语?

预设:一道缝 一条河 一棵大杨树

4.学习生字面。

我们来做一做面对面的动作,和你的同桌,面对面点个头,面对面拍拍手。

四、初步感知两种动物形象

这对邻居发生了什么呢?请一位男生读第3段、一位女生读第4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喜鹊、怎样的寒号鸟?

(一)这是一只怎样的喜鹊?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

预设1:勤劳的喜鹊

①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生回答)

师: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喜鹊很勤快?圈一圈。

(1)一早

一早是多早?

可能:早上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喜鹊----一早飞出去了

大公鸡还在窝里呼呼大睡,喜鹊一早飞出去

小朋友还没有起床,喜鹊一早飞出去

(2)东寻西找

找过哪些地方?往东飞过高山、原野去寻,往西飞过树林、草原去找,这就是东寻西找。

(3)一些:飞遍千山万水,才找到一点点材料。

(4)忙着:一刻都没有停歇,一回来就抓紧时间做窝。

师:这真是一只勤劳的喜鹊啊!谁来做做勤劳的喜鹊,读一读。自己准备,指读3个。

请女生一起读读这段话。

学习二类字衔和生字枯朗。

还是一只怎样的喜鹊?

预设2:热心的喜鹊

②喜鹊说:寒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

师:多热心啊,谁来劝劝寒号鸟?

(二)喜鹊这么勤劳、热心,它的邻居寒号鸟呢?

这是一只怎样的寒号鸟?

预设1:懒惰的寒号鸟

(1)只知道出去玩:寒号鸟整天就知道出去玩,除了玩还是玩,一点也不想着做窝

累了就回来睡觉:寒号鸟白天就知道出去玩,不累就一直在外面玩,只有玩得累才会回家。

是啊,看来寒号鸟人生只有两样头等大事:一样是玩,另一样就是睡觉。

(2)一个却字和喜鹊形成鲜明的对比。

(3)男生一起读,体会寒号鸟的懒惰。

预设2:不听劝告的寒号鸟

1.你能做做动作么?躺。它可真悠闲啊!

再看看寒号鸟说的话,它称呼喜鹊为什么?傻喜鹊。你们说喜鹊傻不傻?真正傻的是谁?寒号鸟认为喜鹊的好言相劝是在干什么?吵它烦它。

2.现在和同桌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想一想,寒号鸟和喜鹊是用怎样的语气说这些话的?

3.谢谢刚才朗读的小朋友,谁想来挑战他们。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

4.那就让我们合作着再来读一读。想当小喜鹊的请起立,想当寒号鸟的坐在座位上,边读边做动作,还要注意表情哦。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这段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短语冻得直打哆嗦,你来读一读?

你会做这个动作吗?能不能通过你的声音读出寒号鸟的冷?

2.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当很热的时候我们可以说热得......

笑的时候可以说......急的时候可以说......

课堂检测。

5、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生字组词

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生字组词

这篇课文讲述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

生字组词

画 hu(画家)(画画)(画卷)(画师)(画报)(年画)(画报)(刻画)(描画)

幅 f(一幅)(幅度)(单幅)(尺幅)(幅员辽阔)

评 png (评价)(评论)(批评)(评奖)(评语)(评分)(书评)(评选)

奖 jiǎng (奖品)(奖状)(夸奖)(奖杯)(发奖)(领奖)(大奖)

候 hu (时候)(等候)(问候)(候补)(气候)(火候)(候诊)

报 bo (报道)(报告)(报纸)(报复)(汇报)(报告)(晚报)(电报)

另 lng (另外)(另类)(另册)(另案)(另日)(另自)(另收)

及 j(及时)(不及)(波及)(遍及)(触及)(埃及)(赶及)(及格)

拿 n(拿着)(拿走)(拿来)(捉拿)(拿出)(拿给)(拿捏)(拿手)

并 bng (并列)(并排)(合并)(并进)(并且)(并入)(并行)

6、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分段段意

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分段段意

这篇课文讲述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

段落大纲:

全文共9段,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玲玲画了一幅画准备参加评奖。

第二部分(第29段):玲玲把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画上了一只小花狗,使画更好了。

7、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课堂笔记

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课堂笔记

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的是玲玲不小心弄脏了自己的画,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从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

段落大纲:

全文共9段,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玲玲画了一幅画准备参加评奖。

第二部分(第29段):玲玲把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画上了一只小花狗,使画更好了。

词句赏析:

1.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从得意端详这两个词可以看出玲玲很喜欢自己的画。

2.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又在催说明爸爸不止一次催玲玲快去睡觉了,可以看出玲玲画画用了很长时间,也暗示了再画一张画已经来不及了。

3.玲玲满意地笑了。

从满意地笑了可以看出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上小花狗之后效果不错。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文中描写玲玲心情的词语分别有哪些?玲玲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得意、伤心、满意;玲玲得意是因为对自己的画很满意;伤心是因为把画弄脏了,重新画又来不及了;满意是因为在爸爸的启发下画了一只小花狗,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

2.看见玲玲的画弄脏了,爸爸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画,启发玲玲开动脑筋,补救弄脏的画。

3.爸爸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爸爸说的话是课文的中心句,有两层意思:一是在生活中对待事情好坏的态度,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错的事情都看成是坏事情,因为好坏是可以转变的;二是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候,我们要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一想解决的办法。

8、二年级上册一封信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二年级上册一封信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封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削、锅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朝、重、结,会写封、信等10个生字,理解信、削、朝、冷清等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表现露西对爸爸的思念。

3.对比阅读两封信,感受妈妈和露西对爸爸的理解和关爱,仿照第二封信的内容,尝试以爸爸的口吻给露西和妈妈写一封回信,体会家人之间美好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汉字信,出示信的古字形,理解信就是人说的话。相机组词:书信、口信、信息。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给他人写信的经历?为什么要写信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对信的认识。

2. 有一个叫露西的小朋友也写了一封信,这是一封怎样的信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板书课题:一封信)

(设计意图:紧扣课题导入,先出示信的古字形,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字义,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认知。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对信的认识,促使其在阅读中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

二、理解字词读通信

1.露西给谁写信?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露西为什么要给爸爸写信?

2.指名学生用因为所以说清楚原因。相机教学今,出示图文资料理解今的意思:上半部分口向下,中间有铃形。古人用铃响声表示现在,此时。因此今就是现在、此时的意思。今天就是现在这一天的意思。拓展理解词语今年古今。

3.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露西一共给爸爸写了几次信?在信中露西分别写了什么呢?

4. 检查课文朗读。

(1) 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相机教学生字词。

①指导学生辨别多音字朝的读音,理解朝(cho)就是向的意思。学习朝(zhāo)的读音并组词:朝阳、朝霞。

②结合图片理解削的意思,根据字义记忆字形,正确书写。组词:削苹果、削铅笔。

③联系生活,结合图片认识锅,组词:火锅、铁锅。根据意思记忆偏旁。

④结合实物认识圆珠笔:因笔尖是圆形的小钢珠而得名,小钢珠和笔杆内的墨水管相连,转动的时候带上墨水完成书写。

教学生字圆,出示圆的古字形,它是一个形声字,里面的员是它的意思,表示俯视鼎,看到鼎口是圆形的。所以这个圆表示圆形。指导学生和公园的园区分。圆是全包围结构,里面的部分要写得紧凑。

教学生字笔:古时候毛笔笔杆都是由竹子制成,因此笔是竹字头。

(2) 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相机学习字词。

①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刮胡子,联系削来记忆:由立刀旁组成的汉字大部分都与尖锐的器具及使用这些器具的动作有关。拓展:割、刺、剑。

②教学生字修。修是形声字,彡表示它的意思,古时候指的是用来装饰的羽毛,所以它的本义是装饰,使一件物品变得完美,在文中指将物品恢复完好。

③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冷清的意思。出示填空:爸爸不在家,没人,没有,也没有 。

预设:爸爸不在家,没人逗露西玩 ,没有欢声笑语,也没有热闹的团聚。这种人很少、很冷落、很安静的场面就叫作冷清。它的反义词是热闹。

(3) 开火车读第4~14自然段,提醒学生读准多音字重和结,读准影字的后鼻音。

5. 说说露西一共给爸爸写了几次信。

指名交流,师小结:露西一共写了两次信。文章的第1~3自然段是露西写的第一封信;第7~14自然段是露西写的第二封信;中间第4~6自然段写的是露西觉得第一封信写得不好,又和妈妈一起写第二封信。

(设计意图:运用出示汉字古字形、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等识字方法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辨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使汉字的学习更扎实,更有趣。)

三、對比内容读懂信

1.露西在写第一封信之前,还做了什么呢?默读第2自然段,说说你觉得露西是个怎样的孩子。

交流要点:从早早打开空调洗了一些土豆削好后放在锅里理解和感受露西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2.对比阅读两封信。

(1)默读课文第3~14自然段,将第一封信的内容用横线画出来,第二封信的内容用波浪线画出来,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2)通过对比阅读,你感受到露西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3. 有感情地对比朗读两封信。

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体会露西的心情,用低沉的语调、难过的语气表现第一封信的内容,用高昂的语调、快乐的语气表现第二封信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封信的内容,学生能更直观地体会到两封信中露西心情的不同,也更能感受到露西的懂事、坚强,为下一环节体会家人间的浓浓亲情做好铺垫。)

四、 体会情感写回信

1. 你觉得露西的爸爸收到两封不同的信分别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2. 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呢?为什么?

3. 体会亲情,仿写回信。

(1) 浓浓的亲情让我们感动,如果你是露西的爸爸,看到这封信,也想让露西和妈妈放心,你会写一封怎样的回信呢?请你仿照露西写的第二封信的句式,以爸爸的口吻给露西写一封回信吧。

(2) 出示句式填空:

亲爱的露西:

看到你的信,知道你和妈妈生活得很好,爸爸很开心。我在这里 。这里的风景不错,有 ,有,还有。我在这里吃得也很好,,住得 ,我把自己照顾得很好,很快我们就可以见面了。

(3)指导学生完成回信。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谈对两封信内容的认识,更能体会到家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亲情。在此基础上仿照第二封信的内容以爸爸的口吻写一封回信,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更深刻、更具体了。)

五、指导书写,拓展阅读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指名读。

2.指导书写:封今电。封:左右结构,左边第二横最长,左边最后一笔要往上提。今:上下结构,撇捺要舒展,点在中心线。电:独体字,日字写宽扁,竖弯钩起笔在竖中线,转弯要圆润。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封信》记叙了主人公露西想念在国外工作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温暖的亲情。文中的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不同的表达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心情体验。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我以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主导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读懂内容,读出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露西的两封信。

学生准备:读课文三遍,字卡、词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直入主题

1.导入:如果你的爸爸去远方工作了,你想他的时候会怎么与他取得联系呢?(打电话或者发微信)那么,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除了这些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取得联系。(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2.认读封字,明确一封是数量词,封字还可以组词为封住密封等。

3.过渡:这篇课文中的信是谁写给谁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看看吧!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明白语文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同时也通过谈话激趣导学,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听清字音,听清停顿。

2.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圈画出来,难读的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说说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

3.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圈画生字,用____画出露西第一次写的信的内容,再用  画出露西第二次写的信的内容。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逐步培养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在明确任务后,让学生自主读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读通句子,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对比体会,合作识字

1.指生回答: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

2.(1)引导学生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的内容。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纠正字音。

①读准削肩冷鲜的读音。

②指导学习多音字朝重结。能根据不同的读音组词语。如重在本课读chnɡ,另一个读音是zhnɡ,可组词为重量。

(3)小组合作,交流识记削刮胡修冷重的方法。

(4)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①动作识字削、刮。做一做削、刮的动作,想一想生活中和削、刮有关的词语:削皮、削铅笔,刮风、刮胡子等。

②字谜识字胡。古时明月今相见。

③生活识字修。引导学生思考在哪里见过这个字。(修理部)课件出示修理部的牌匾,仔细观察这个字,在书写时不要忘了中间的竖,学生书空练习。

④形声字识字冷。冫,表义;令,表音。组词:冷清、冷气。

⑤对比识字重与量字形相近,对比记忆。

(5)课件出示第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

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指生读,师生评价,然后生齐读第一封信。

3.露西的第二封信都写了些什么呢?指生回答,课件出示露西写的第二封信。

亲爱的爸爸:

我们过得挺好。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

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1)引导学生朗读并体会。

图片指导学生将第二封信和第一封信对比一下,确定第二封信应该用高兴、幸福的语气去读。

(2)巩固识字,集体交流, 师适时补充:

①指导学生学习期字可以用生活识字法,如:一个星期共有七天,从星期一到星期日。另外,期与胡字形相似,两个字的偏旁相同,古和其分别代表着两个字不同的读音,虽然偏旁相同,但意思不一样,胡中的月字旁指肉,而期中的月字旁则表示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

②指导学习鲜。图片 鲜字由鱼、羊两字组成,最早表示鱼名,泛指活鱼, 后来引申为新鲜、美味的意思。

(3)指生读第二封信,师生评价。

①课件在第二封信结尾和鲜花的位置出示词语结尾和一大束鲜花,指名朗读词语。并利用课件放大结束和鲜,指名反复认读,并交流识字方法。

②字谜识字:束口字藏在木中间。

4.小结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在这两封信中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朋友,还能把这两封信读得既通顺又流利,把掌声送给自己吧!下面会写字中的朋友也着急跟大家见面了,让我们一起去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创设语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本环节,将本课的重点字集中在露西给爸爸的信中,不仅给汉字提供了反复出现的平台,更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四、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请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

2.上下结构的字:今、支、笔。

左右结构的字:封、信、珠、灯、影。

全包围结构的字:圆。

独体字:电。

3.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

今、支中都有捺,要写得舒展。

笔和电最后一笔都是竖弯钩,要注意强调这个笔画:竖要靠近竖中线,转弯要圆润,下面的部分要平,钩朝上。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5.展示生字,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和基本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所以在写字指导上要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把本课的生字读给家长听,口头组词,如果能将生字放入句子中读一读就更棒了。

2.将《一封信》读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适当巩固有利于帮助孩子们加深印象,而与家长的合作,既复习了课堂所学,又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复习: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读字,男女生读词。

2.导入:本文的主人公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信里都说了些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一封信》,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复习巩固生字、词语。同时,回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

二、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第3~14自然段,找出露西给爸爸写的两封信。

(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想一想:这两封信有哪些不同?

3.学生自主学习,全班交流。

4.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用课件出示两封信的内容。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第一封信里,露西说爸爸不在,我们很不开心。(板书:不开心)第二封信里,露西说我们过得挺好。(板书:很高兴)

图片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2)第一封信里,露西说爸爸不在家,不能逗她玩,没有意思。第二封信里,露西说她要和妈妈去看电影。

(3)第一封信里,露西说家里的台灯坏了,修不好,很心烦。第二封信里,她问爸爸螺丝刀放在哪儿,她和妈妈要自己修理台灯。

(4)第一封信里,露西说家里很冷清。(板书:冷清)第二封信里,露西写希比希又蹦又跳,家里很热闹。(板书:热闹)

图片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家里总是很冷清说明了爸爸在露西心里真的很重要。

(5)第二封信里,露西不仅写家里一切都很好,还写了她和妈妈很想爸爸。

6.小结并指导朗读。要从两封信中体会到露西的心情和想法的变化。第一封信里处处都是不开心,第二封信里字字洋溢着快乐的情感。

7.引导学生再次观察这两封信,说说还有什么发现。(第二封信的结尾,露西还画了一大束鲜花。)

8.为什么露西的信前后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最主要的原因:第二封信是在妈妈的引导下完成的,妈妈的一句我们过得挺好一下子就让露西开始想开心的事情了,在这样的心态下,露西的第二封信才会充满快乐的气息。)

设计意图:文中只提到了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的相关内容,没有以信的形式出现。此环节设计,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形象直观的信件再现了露西不同的心情,也为识字提供了具体语境。

三、讨论交流,深化主题

1.讨论交流:比较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我更喜欢第二封信,因为这封信是露西带着快乐的心情写的,爸爸读了信会高兴,不用惦记家人了。)

2.思考交流: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总会感到孤独,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保持快乐的心情,想办法解决困难,不让爸爸妈妈操心。)

设计意图: 乐观地对待生活,这是一个生活道理。只有将这样深刻的道理融进具体的问题、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生才会有所领悟。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请你像露西一样给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最近的生活很快乐。

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诱发学生乐观生活的情感,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延伸。

9、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1.抓主线,理清思路。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了)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并围绕这条线索展开学习。

2.联系实际,将读书与生活相联系。阅读教学中,除了要有读和悟的学习过程,我们还应该注意学生在阅读后的沉淀。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重点,让学生感悟到:通过动脑筋,有些坏事能变成好事。

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义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开头,使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三、抓主线玲玲的心情变化,帮学生理清思路

四、联系生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

五、《你读我诵》的代入,课后名言的拓展,都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量。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生字词复习时课件有点多,有点语病,这还取决于自身的心理素质。我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以至于学生在读啪时读错了,老师没有及时纠正。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10、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块奶酪》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课文记述了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最终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

课文共有13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第1-3自然段写蚂蚁队长庄严宣布纪律,大家开始搬运粮食。第4-12自然段写蚂蚁队长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他战胜自己内心偷嘴的念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那块奶酪渣,做到了以身作则。第13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结果:大家干活劲头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了。

课文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对小蚂蚁们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蚂蚁队长的形象。

学情分析

进入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读书时能做到不指读、不唱读。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不懂就要问》《听听,秋的声音》《那一定会很好》三篇略读课文,对略读课文的学习已有初步实践,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基本掌握默读的方法,初步具备独立默读的能力,能做到边默读边思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禁。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3.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体会他遵守纪律、严于律己、关心幼小的美好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突破方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一共四次给蚂蚁们下达命令,从中感受他下命令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并抓住最能反映内心活动的词语七上八下、生气、犹豫等,深入体会其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教学难点

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将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的不同态度与其他蚂蚁的反应进行比较,感受蚂蚁们因为蚂蚁队长首先做到遵守纪律、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关爱幼小才激发更多小蚂蚁的敬重之情。

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抓住课文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这根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实现对故事内容及主旨的准确感知;创设情境,体会形象:借助精心提炼的问题作为学生探究交流学习的突破口,引导他们深入到故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深刻主旨,从蚂蚁队长的身上受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学法:自主探究与朗读感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感知故事内容,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不断深化对故事内涵的体会,再将从课文中获得的感悟延伸到生活中,实现认知的内化;想象体验法:感悟蚂蚁们面对诱惑时的表现,学生需要将自己假想成故事角色,从而深入到蚂蚁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纪律性的可贵。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有位伟人曾经告诉我们: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那么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吗?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比比看谁猜得最准。

师(ppt出示):忙碌小兵丁,工事勤又精,力量何其大,合作又热忱。 生:猜谜

师:你对蚂蚁有多少了解呢?(生:介绍蚂蚁的相关知识)蚂蚁虽小,但他们却是一个非常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表现这么棒,老师要给你们一个特殊的奖品:看看这是什么?(ppt出示:奶酪图)这是一块怎样的奶酪?

生1: 生2:

师:奶酪是蚂蚁最喜欢的食品之一,一群蚂蚁面对这样一块诱人的奶酪时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一块奶酪》,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生:书空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孩子的心灵上,用谜语导入,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阅读欲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想想我们平时是如何学习略读课文的?

生:思考发言

生汇报:学习略读课文我们首先得关注阅读提示(板书:关注提示)然后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最后解决问题。(板书:读文思考)师:谁来给我们读读本课的阅读提示,想一想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画上横线。(ppt出示默读要求)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默读课文,注意不出声、不指读,读通句子,遇到有拼音的字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默读思考

师:检测字词

生:开火车读、齐读

师:强调嘀咕和多音字的读音及舔的书写。(pp出示字音大闯关)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预习能力,通过检查,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师:多音字的读音可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表达的意思来选择。接下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了理清文章脉络,我们先来说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生:同桌交流

师:我们把起因、经过、结果像串珠子一样串联在一起,加以概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我们把它叫作要素串联法(板书:要素串联)今后我们在概括一些故事主要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获得对文本的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文本的过程。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读完课文,故事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板书:蚂蚁队长)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上横线,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

生:读文找句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关于蚂蚁队长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句子,走进蚂蚁队长的内心,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四、分享交流,指导朗读

师:学会倾听 生:分享快乐

预设1:蚂蚁队长很威风、要求很严格、神气十足

ppt: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嘴就要处罚谁。

指名读 男生读 女生读

师:好威风的蚂蚁队长,有领导者的威严!谁还能演一演

生1: 生2:

师追问:那要是您偷嘴呢? 生:照样要受处罚。

师:从语言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蚂蚁队长纪律严明、要求严格。这样一位纪律严明的队长,在诱人的奶酪面前,难道它一点也没动摇过吗?(生:)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1: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他的心里七上八下的,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

师:七上八下是什么意思?(心里很矛盾,心神不定)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师:那你能通过朗读体现蚂蚁队长矛盾的心理吗?

生:体会心理,有感情地朗读。

师:到底是吃还是不吃,蚂蚁队长心里很纠结、很矛盾。看来,我们抓住关键词句也可以体会人物的心理。(板书:抓住词句)

师:(ppt出示)听到命令,大家放下奶酪却不走开。

小蚂蚁你会怎么想?----------------------------

大家分散开,哪里凉快就到哪里休息。

蚂蚁队长可能在想------------------------------

师:大家的想象太丰富了,简直就是童话中的主人公。奶酪多诱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那蚂蚁队长违反纪律了吗?为自己破例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创设情境:现场采访小蚂蚁和蚂蚁队长

生汇报: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吃掉奶酪渣。

师:现在,我想现场采访一下蚂蚁队长:蚂蚁队长,你那么想吃奶酪渣,为什么却把奶酪渣给了最小的蚂蚁呢?

生:

师:小蚂蚁,在这里你年龄最小,当你吃到奶酪渣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你想对蚂蚁队长说些什么?

生:

师:蚂蚁们,你们喜欢这位队长吗?说说理由。

生: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小结: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爱幼小,大家都喜欢他。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蚂蚁队长的影响下,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拓展延伸,续写故事

师:奶酪搬进洞后,会发生哪些更吸引人的故事呢?请你们四人一小组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描写,续编童话故事。

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生:小组派代表汇汇报。

设计意图:自读自悟,说、思、读、写结合,体会童话特点,训练编童话、写童话的语文要素。

11、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 个生字,会写金色、水泥等17个词语。

2. 能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能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 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朗读感知

1. 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1)导入:一夜秋风,一夜秋雨。清晨,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已放晴。走出家门,啊!多么明朗的天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很美的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提问:明朗的天空是怎样的?

(3)小结:明朗就是明亮和晴朗。在字典里朗的意思就是明。我们可以借助近义词和词素叠加的方式理解词语。

2. 情境创设,激发阅读期待。

(1)引入:早晨,我们走出家门,明朗的天空又高又蓝,一尘不染;我们走在小区里,凉爽的秋风吹动枝条,拂过树梢;走过小道,各色的树叶,随风翩翩起舞;走上大路,地上铺满了金色的梧桐树叶。让我们一起走进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读课题: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好停顿处。

3.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边读边想象:走在水泥道上,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景色?

【设计意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一篇写景短文,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将阅读与生活勾连,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二、学习词串,外化运用

1. 想象画面,朗读词串。

(1)激趣:要把课文读正确,关键要读好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请读一读下面的词串。

一个亮晶晶的水洼 一角小小的蓝天

一块彩色的地毯 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

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 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2)思考:请把脑海中看到的景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 学习语言,发现规律。

(1)提问:以上词串有什么共同特点?

(2)小结:以上词串不仅写清楚了数量,还告诉了我们事物是怎样的。

3. 练习表达,积累外化。

(1)提问:选择其中的 2~3 个词串,来说一说你在这铺满金色巴掌的路上,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色?

(2)指名学生发言。

预设一:我看见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就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预设二: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亲密地贴着地面,组成了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

【设计意图:选择词语组成句子是一种外化语言活动,其用意是帮助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通过用词串说话进一步理解课文,达到深度学习。】

三、入情入境,想象画面

1. 个人品读,感受画面的美丽。

(1)启发:整篇课文共有 11 个自然段,从头至尾我们都能感受到秋天上学路上的美丽。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画面或者片段读一读,说一说。

(2)自学要求:①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②选择特别喜欢的一个片段,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3)四人小组交流:选择喜欢的画面,读出感受;运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感受。

2. 交流互动,理解画面的美丽。

提问: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怎样的?

预设一: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1)提问:水洼指什么?你是怎么知道词语水洼的意思的?

(2)出示水洼的图片,并小结:联系生活我们可以知道词语的意思。

预设二: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1)引导:铺不仅指水泥道上的树叶很厚,色彩很绚烂,还说明地毯非常长。

(2)提问:为什么是闪闪发光的地毯?

(3)指导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预设三: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就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1)提问:熨贴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词语熨贴的意思的?

(2)提问:凌乱是什么意思?借助白板,让学生上台摆一摆树叶的样子,感受凌乱。你能想象到是怎样的景象吗?

(3)出示课文插图,看课文插图,联系上下文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课文想象丰富,将眼前所见都想象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引导学生将角色代入,展开想象,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合成一个个富有个性的画面,得到美的享受。】

3. 进入情景,感受作者心情的美好。

(1)引导:让我们穿着雨靴,赶快走上这条小道!

(2)出示两组句子,比较朗读。

我小心地走着,仔细地数着。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3)小结:我仿佛看到一个小朋友,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走得很慢很慢。

(4)思考:你就是那位走在上学路上的同学,你一边慢慢地走,一边会想到什么?

出示句子: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5)启发:你瞧!这位同学头箍上粉色的蝴蝶结,这多像

预设:你瞧!我头箍上粉色的蝴蝶结,多像一只蝴蝶在金黄的花园里飞舞着、歌唱着。

4. 全班配乐合作朗读课文。

(1)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开头和结尾部分,指名学生读课文中间的句子。

(2)全体学生合作朗读,由两位学生分别读开头和结尾,其他同学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3)抄写自己喜欢的片段,抄完后还可以试着背一背。

四、勾连生活,迁移运用

1. 发现规律,细读课文。

(1)思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如何把课文写生动的?

(2)小结:作者运用了想象、比喻的方法,把课文写得这样生动。

2. 提供支架,尝试写作。

(1)启发:你在上学路上或者放学路上看到过怎样的景象?

(2)播放视频:一年四季同学们上学、放学路上不同景色的照片和视频。

(3)提出写作要求:可以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运用课文中的词句,用几句话写下来。

课件呈现:

一个亮晶晶的水洼 一角小小的蓝天

一块彩色的地毯 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

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 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反馈交流:教师提出评价标准。

3. 延伸阅读,迁移运用。

(1)延伸阅读:作家汪曾祺在《自报家门》中也写了路上的景象,请自主阅读。

(2)作业:仿照《自报家门》写一写街景。

【设计意图:搭建图片支架词语支架范例支架等系列学习支架,不仅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每个学生勾连各自的生活,发现美好,学习准确表达。】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组的人文主题是走进秋天。这一组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迷人的秋景,既有古诗,也有现代诗,还有散文,风格清新,形式多样,文笔优美,带领学生充分感受金秋的美好,领略秋天的魅力。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站在一个小学生的角度,记录了作者在一场秋雨后,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梧桐树叶铺满水泥道的迷人景色,抒发了作者内心对美丽秋景的喜爱、赞叹之情。

本组的一个重要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本单元的训练目标位于三年级的语文训练链条的初段,是第一学段过渡到第二学段的重要拐点,为后面训练的开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从本册教材看,本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的语文要素是在第一单元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单元导语、课后习题、课前链接语、语文园地等多出予以持续提示,着力引导尝试发现、梳理、总结、运用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后面的句段篇能力训练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5.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6.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重点)

2.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境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

出示梧桐树图片。交流谈话导入课题,鼓励学生看课题进行质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并引导学生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这样,一方面注重学生说话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所叙述的内容都融入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体现语言学科的人文性。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但对话的基础应是学生潜心融入文本。在学生产生了读书兴趣、探究欲望后,让学生自读全文,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为美读打下基础。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4.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指导朗读,深入探究。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应重视读。因此,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2.读第二部分,了解作者的发现,感受作者的情感。

(1)自由读第二至十一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有了新发现后,我有什么变化?

(3)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4)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我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2.教师小结:我们要走进大自然,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12、女娲补天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得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语言。

4.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2.复述《女娲补天》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1.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2.能抓住重点词语有条理地复述《女娲补天》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通过对比,体会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等叠词的妙处;能抓住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等词展开合理的想象;能抓住女娲补天时的动词,学习如何按顺序表达。

3.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1.学生自主交流读过的神话故事。

2.板书课题《女娲补天》,学生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是怎么补天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引导评价,相机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品味语言

(一)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女娲为什么要补天?用 勾画相关句子。

2.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相机板书:天塌地陷)

(2)你从哪些词语感到了可怕?(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指导书写隆、塌、燃、熊)。

(4)对比读,让学生抓住不同处谈感受,从而体会叠词的效果。

远远的天空塌下了一大块,露出一个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远远的天空塌下了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好叠词。

(二)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过渡:人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人类之母女娲,又怎么会袖手旁观呢?

1.默读课文,思考: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做了哪些事?

2.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梳理文章脉络。(灭火救人 寻找彩石 炼石补天)

3. 四人小组合作:(1)再读课文;(2)把描写女娲补天过程的句子用~~~~勾画出来,并在句子旁简要批注自己的感受。

4.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出示句子。

预设1: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1)指名读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抓住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等词语,体会女娲寻石的困难。(相机指导书写缺;相机板书:不怕困难、不怕危险)。

(3)展开想象:女娲可能到过哪些地方寻石?遇到过哪些困难?结果怎么样?

(4)指导朗读。

预设2: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佷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指名朗读,交流感受。

(2)指导书写冶、炼、盆。

(3)圈出描写女娲动作的词,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动作是按照先后顺序写的,抓住这些动词就能将这段故事讲得通顺、有序。

(4)指导朗读。

13、小岛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小岛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01

教材解析

课文写的是一位将军到我国南海一个小岛视察的故事。将军在视察小岛时,意外地发现守岛战士居然在寸草难生的小岛上种了一块中国地图形状的菜地,吃晚饭时,战士们特意为将军准备了一盘小白菜,将军舍不得吃,将菜倒进汤里和战士们一起分享。故事以将军的视角,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情节,展现我国海防前哨守岛部队的生活,表现了驻守在小岛的战士们扎根海岛、艰苦守岛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02

学情分析

学生们大多生活在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市乡村,对于海防前线的艰苦条件没有太多直观的认识。对海防边哨的重要性缺乏了解,所以课文相关资料的补充尤为重要。因此课前要求学生搜集守岛部队的相关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守岛战士们扎根海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海岛及守岛部队生活的资料,按阅读提示,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再以将军的口吻讲故事;最后结合资料,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涵。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默读、讲述,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资料和关键语句了解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守岛战士们的爱岛、爱国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以及报国之志。

重点

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了解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

难点

感悟守岛战士们的爱岛、爱国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以及报国之志。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海岛及守岛部队生活的资料。

1课时

03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播放一段关于海岛的视频)同学们,看完了视频,你觉得这个海岛上的条件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我国有很多这样的海岛,那里远离大陆,位置偏远,条件恶劣,但确实是祖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多么偏远,多么荒凉,我们的海防战士们都坚守在那里,保卫着祖国的海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与之相关的文章《小岛》。(板书课题:小岛)

二、初读课文,梳理情节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一位将军到我国南海一个小岛视察的故事。)

2.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指导学生识记。

3.再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试着从将军的角度,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

(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师生共同总结: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19自然段):发现菜地;第二部分(第20~35自然段):分菜同享;第三部分(第36~37自然段):将军敬礼。

4.小组合作,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1)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的内容简述。

(2)小组充分讨论,展示成果。

①发现菜地:将军发现小岛上竟然能种菜,非常惊讶,而且知道菜地的土和种菜的种子是战士们从家乡背来的。虽然受到秘书的劝阻,但将军坚持要留在岛上吃住一晚,目的是了解和推广种菜的方法,提升整个守岛部队的战斗力。

②分菜同享:将军知道自己晚饭有一盘菜时非常生气,质问队长战士们有蔬菜吃吗。听了队长的解释,看到菜地像中国地图,将军受到很大触动,他想把菜分给战土们。但战土们不肯接受,将军最后把菜倒进汤中,亲自给战土们舀菜汤,心底里为战士们所感动。

③将军敬礼:清晨,将军乘快艇离开小岛的时候,向着太阳、像中国地图的菜地、向着小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三、体会将军的心理历程,用将军的口吻讲故事

1.根据提示,再读课文,带入角色,揣摩将军的心理活动。

提示:(1)当发现菜地时,将军不由得一愣,他在想

(2)当将军决定要留下来吃晚饭,他在想

(3)当将军看到炊事员端来一盘小白菜,他在想

(4)当将军看到中国地图形状的菜地时,他在想

(5)当将军听到队长的解释,将军鼻子发酸,他在想

(6)当将军给战士们舀菜汤时,鼻子又开始发酸,他在想

(7)离岛时将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在想

2.小组合作,用将军的口吻讲故事。

(1)出示要求:①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②抓关键词,揣摩人物的语气,将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2)小组合作互讲,互提意见。

(3)全班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倾听、评价)

四、资料汇报,走进海防战士

1.学生汇报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是怎样的。(教师适时补充)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我们了解的关于守岛部队的生活的资料,说说你的理解。

(小岛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但战士们艰苦

奋斗的精神,关爱长者的言行,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怀让将军感动。将军的举动,饱含着对战士们的无限感激和深深的敬意。)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这样一群可爱又伟大的海防战士,有了他们的坚守,才有了我们安宁、和平的生活,让我们记住这群伟大的战士们,向他们致以最真挚的感谢!

六、布置作业

把你想对伟大的海防战士们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小 岛

发现菜地

分菜同享

将军敬礼

14、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众星拱月、诗情画意、奇珍异宝等词语。

2. 默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列提纲。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列提纲。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从国庆节阅兵活动导入:国庆的阅兵仪式留给了你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2.重返159前的今天,走进圆明园,感受圆明园毁灭的那段屈辱的历史。

3.从课题中质疑。

圆明园在哪?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毁灭了?是被谁毁灭的?

二、浏览课文,答疑解惑。

金钥匙:不指读、不回读、抓住关键词来读,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交流学生刚才的疑惑。

三、精读课文,走进文本。

1.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在讲圆明园的美?

布局美:众星拱月

建筑美:巧夺天工(......有...... 也有...... 有...... 也有 ......)

2. 这么美的圆明园中肯定也有不少奇珍异宝,因为这是一座皇家园林。作者是如何从建筑美过度到收藏的文物美的,请你找出那个过渡句。

说说过渡句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圆明园中奇珍异宝数不胜数,课文是这样给我们描述的: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1)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严谨的语言,更让我们的文章具有了说服力。

圆明园到底有多美,大作家雨果是这样说的请你想想有一座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2)这么美的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铁蹄之下化作了一片灰烬、一座废墟。

课文开头是这样写的:请一个同学来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圆明园的损失惨重,一个感叹号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愤怒。

3、圆明园的美就定格在了1860年的10月3日,这一天,英法联军的铁蹄践踏在了我们的国土上,这群强盗来到了圆明园,圆明园遭受灭顶之灾请你迅速的朗读第五个自然段,画出让你印象深刻的词语。此时此刻,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补充小资料】

眼前的金碧辉煌的圆明园没有了,有的只是一片废墟图片

(1)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知道圆明园为什么毁灭了吗?

(3)圆明园之所以毁灭了,是因为

(4)题目叫做《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它昔日的辉煌呢?

图片

四、小结全文,升华感情。

通过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看电影《圆明园的毁灭》

小练笔:《圆明园的毁灭给我的启示》

15、竹节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竹节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竹节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 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2.难点:

(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年》、童年玩过的玩具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童年》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们想不想知道范锡林的童年玩过什么玩具?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非常聪明,就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的玩具。你瞧,(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的吧!生齐读课题:《竹节人》,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

风靡(mǐ)叉(chā)腿 金箍(gū)棒 窦(du)尔敦(dūn)俨(yǎn)然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豁、凛、雕、磕、跺、颓。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豁是左右结构,注意害谷,相互要结合紧凑。

凛是左右结构,右边书写时要瘦一点写。

雕是左右结构,左右书写时要紧凑一些。

磕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边要小一点。

跺是左右结构,右边是朵,注意正确写法。

颓是左右结构,左边下几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页要瘦一点最后一笔是点。

4.趣味识字词   

(1)出示词语:

威风凛凛 叱咤风云 弄巧成拙 虎视眈眈 赫赫伟绩 津津有味 全神贯注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感情饱满的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如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同学们,全文围绕我们都迷上了斗竹节人展开了描写,仔细阅读全文,标注段落,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请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分享:

根据学生的交流分享,概括为:

①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自己做玩具,我们全都迷上了玩竹节人。

② 第二部分(3-19自然段):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打童年带来的快乐。

③ 第三部分(20-29自然段):叙述了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偷偷玩竹节人,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看到,从沮丧到心满意足的情感变化。

3.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交流:

师总结:《竹节人》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迷上

竹节人和老师没收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心满意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竹节人》,谁能复述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1)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师点拨:

①作者写竹节人制作指南时,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注如何制作竹节人的步骤内容。

②作者写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斗竹节人游戏时,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斗竹节人游戏入迷的细节描写,体会传统玩具斗竹节人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③作者在写老师没收竹节人玩具后的故事时,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1)思考:你都获得哪些信息?

师: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分析。

学生交流:开篇直接点题我小的时候自己制作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斗竹节人的游戏。

(2)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开篇直接点出主题来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3-19自然段。

(1)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

师: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问题。

学生找:第3自然段,用毛笔竿锯成寸把长一截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课件出示:竹节人图片,及制作方法的字幕,让学生齐读。)

(2)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引导学生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学生通过像黄河长江两个关键词说出: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考张的修辞。这样写的好处是:把桌子上的裂缝比喻成黄河长江生动形象的写出豁口很大,也表现出课桌的破旧,语言幽默诙谐,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3)仔细阅读课文第17、18自然段。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找: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生交流:作者运用五个感叹号。

师:引导学生谈出这样写的好处。(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仿佛一场激战即将开始,衬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表现出孩子们对斗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喜爱。)

(4)反复阅读课文第19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来分析写作方法。

学生通过引导谈出方法: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烘托出我们斗竹节人的入迷,表现出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师:采用分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来反复朗读,读出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用声音表现出我们的入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3.请同学们浏览阅读课文2029自然段。

思考: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师:引导学生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正确看待老师的态度。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没收后自己玩竹节人了。我觉得竹节人得到老师的青睐,让我们感到自豪,同时也能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相近、心灵契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突出老师童心未泯,活泼亲切的形象。(意思对即可)

三、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快乐的童年》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也能介绍出一种自己童年入迷玩的玩具。表达真情实感即可。

2.引导学生介绍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和你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令你难忘?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讲。

学习上 生活中话语里 心理上

句式练习:学习上对我的细心引导

生活中对我的亲切关怀

话语里对我的鼓励支持

心理上我对老师的感激

四、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你不是灰姑娘》。1985年范锡林获儿童文学优秀奖的作品。

2.小练笔:写一篇有关老师的故事。

要求:(1)题目自拟。

(2)能运用上本节课所学的修辞和描写等写作方法,给语言增添色彩。

(3)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4)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五、板书设计

16、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设计理念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朗读,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此为这一篇极富童趣的儿童诗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自主识记11个生字,会写5个字。

  ★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热爱生活的情感。各学段有侧重点。1-2年级的重点便是识字与写字。而语文重在读,重在读中悟情,所以我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由于学生的经验少,观察能力还较差,为此了解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是本课要解决的难点。下面我就简单讲讲昨天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的引言部分,不仅要向学生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上课初,我力争把学生带入兴趣的天地。课前,我向同学们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大自然中有一个动物王国,在那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可爱的小动物。昨天晚上啊,那里下了好大的一场雪,冷极了,小动物都躲在家里睡懒觉呢,可是却有几个调皮的小家伙听说老师要为大家上课,就吵着老师要把它们带来,没办法老师就把它们带来了,大家想认识它们吗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接着为同学们出示动物挂图,让他们认识雪地里的小画家们: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还有那只睡大觉的小青蛙。

  二, 层层递进,引导初读,识字。

  通过联想法,编字谜,象形法等多种形式来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拼读,组词,造句,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手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互动,师生合作,生生交流,寓学习于游戏之中,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结合生活实际与当代时代的特点,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丰富了知识,从而在此基础之上初步感知文章。

  三,动情朗读,文里寻趣。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

  (一)初读阶段,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

  (二)细读阶段,突出重点,理解词句。

  1,利用课件下雪图,引导学生读好感叹句。晶莹,洁白的雪落在小动物的家门口,小动物们多么开心,高兴,站在小动物的角度引导学生朗读;我们看到这么美的雪从空中飘落下来,情不自禁地喊着--联系生活,让学生读出高兴,惊喜,兴奋。

  2, 利用实物图片,让学生认识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的形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我再让学生上台贴画,玩找脚印游戏等形式解决本课难点。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不仅了解小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和脚印的美丽可爱,而且能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情趣。

  3,利用角色转换,引读,体会小画家们本领高强。自己读读句子,从哪看出小画家很能干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品读句子,理解重点词;再利用引读,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感受到小画家真了不起。

  (三)熟读阶段,把握整体,逐步成诵。

  在分析理解了课文之后,熟练的朗读,结合教学挂图和课件等联系背诵。

  四,发散思维,又增新趣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启发学生思考:(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 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 (2)还有哪些动物和青蛙一样没参加 为什么

  小孩子好奇,好胜,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拓展思维,使他们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由课内走向课外。

  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我从趣入手,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以读代讲,让学生读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以情促学,使学生乐学,会学,逐步培养自学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7、我的长生果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我的长生果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说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

《我的长生果》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以一种娓娓交谈的方式,用朴实的话语,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收获,真诚抒写了阅读和写作带给自己的愉悦。字里行间融注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真实的体验和感受,给人思考和启迪。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据标志性的词句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的筛选能力。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感受散文形散神聚的魅力。

(3)通过删减,调序,改换,勾连等方法,引导生学自主品析,并在一定基础上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情感目标:

(1)联系自己阅读,写作经历和生活实际,畅谈感受和收获。感受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2)体悟阅读与写作对于个人的成长,社会人生的价值意义,借以激发学生提升心智,丰富生命,完善自我。

二、说重点难点

叶文玲在本文中娓娓讲述了创新写作给她带来的乐趣。编者其意,旨在希望让阅读带给学生一点思想观念上的冲击,一些思维方式上的转变。故而,结合单元目标和本文特点,我将本文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

难点:结合自身体验,畅谈学习本文的感受和收获。理解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的道理,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写作。

三、说学情

我们的学生是山区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学生已初具赏析和品读一般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能结合文本谈自身的阅读体验。

四、说教法和学法

《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诵读法:三分散文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品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4.练习法:主要是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口语和写作)。

五、说教学设计:

(一)趣味引入,悬念入题。(从学生喜爱的神话故事人物轻松导入,激起学生兴趣,调动全体进入学习氛围)

(二)自读自悟,整体把握。(《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要要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此环节的设置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齐读,明确长生果的喻意。

2.个读,理清文章思路(我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收获)。

3.轮读,积累优美词句。

4.范读,重点品读1,2节。

(三)批注精读,体会情感。(重点突出,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

讨论和圈点勾划:

1.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文中哪些词句(字里行间)体现出我对书的喜爱?请把你的理解或感受批注在旁边。

2.书对作者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信息的归纳整合)

3.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文题的?那把它更换为我爱读书,或阅读对我的帮助好不好,为什么?

4.作者由阅读而获得了怎样的写作体验(创造的乐趣)?你有过同感吗?请你也谈谈。

(四)能动创造,享受乐趣(难点突破,创新精神的培养)

1.联系自己阅读,写作经历和生活实际延伸体验,畅谈学完本文后的感受和收获。(再次体悟作者的感受,提升对阅读,写作及人生的认识)

2.我也能!仿写:

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书,是

3.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4.创造性表达:

①口头创作故事:有一天,我在街头漫步,突然看到**同学(男)穿着一条裙子,

②小作文:《由男子汉穿裙子想到 》

(五)板书设计:

27.我的长生果

读书 博览群书 入情入境 读书笔记

写作 别出心裁 真情实感 呕心沥血

18、陀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陀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深刻体会。《陀螺》一文作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主体课文,讲述了作者高洪波在儿时游戏中找到成功的乐趣和秘笈。这篇课文,不仅文笔优美,更是指导孩子成长的法宝。

秉承本单元教学要点: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体会人物心情,我对此课的第二课时做了如下设计:

课时目标: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含义。

试着学做批注。

教学过程:

一、重温陀螺,兴趣引入:

从手转陀螺开始、到线绳发力的木质陀螺、以及机器加工而成的塑料组装陀螺、钢铁一次成型陀螺、亦或是发射器陀螺、或者是指尖陀螺,即便是已经成年的我都对它们情有独钟,久久不能忘怀,爱不释手,你呢?

二、读中品味,深入探究:(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

在文中找找:

写陀螺的制作方法的是哪个自然段?

写玩法的是哪段?

谈收获:

说说陀螺的制作方法?

(视频)就陀螺的玩法中,你最欣赏哪种?

(玩陀螺让你感到 ,让你感到 ,人们的心情会随之起伏,我们一起去文章第4自然段感受体会。)

三、读中品味,深入探究:(合作学习)

1、引学懊恼中削陀螺

A读文章第四自然段。

B画反映心情的句子。

(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C圈出重点词语。(堆满乌云 比喻句)

D品味人物心情。

E写下简单批注。

(苦闷、郁闷)

2、总结学法:

读文章画句子圈词语品心情做批注

3、依法分组学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第5自然段 大声读文

第6、7自然段 大声读文

第8自然段 大声读文

第9-12自然段 默读文章

(2)分配任务:

第一大组:恍惚中盼陀螺(第5自然段)

第二大组:兴奋中看陀螺(第6、7自然段)

第三大组:沮丧中抽陀螺(第8自然段)

第四大组:胜利中品陀螺(第9-12自然段)

4、逐组汇报:

第一大组:恍惚中盼陀螺(第5自然段)

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我的叔叔,一位很有童心的年轻民警,答应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只陀螺。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比喻渴望、期盼)

5、第二大组:兴奋中看陀螺(第6、7自然段)

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哪些词看出兴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第2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学文章)

6、第三大组:沮丧中抽陀螺(第8自然段)

(1)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露面却遭到嘲笑-我的表现-嘲笑原因)

(沮丧)

(2)体会心理,情境创编。(鸭蛋、嘲笑者、其他陀螺)

7、胜利中品陀螺

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骄傲、自豪、陶醉、幸福)

(随着复杂心理活动的变化,我将其貌不扬的陀螺看走眼了,而看走眼的又何止我一个呢?请同学们完成学习活动单的群文阅读。)

四、拓展延伸,群文阅读:

《挑水肥的人》林清玄

快速阅读文章。

我对挑水肥的人的态度开始是 ,后来是 ;因为挑水肥的人是

的人;从中,我明白: 。

五、总结中心,升华主题:

(确实啊,不能只根据陀螺的丑陋、挑水肥人臭烘烘的外表来衡量一个人、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因为仅凭外貌是看不出他真实的实力,就像海水不能用斗去度量一样。这是作者在玩陀螺过程中领悟到的。)

板书: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六、推荐阅读,课外延伸:

(通过学习高洪波的回忆性散文,我们不经意间会发现:玩具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玩具,而是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课后,请同学们阅读简.韦伯斯特的《长腿叔叔》,从这本被媒体评价为一本百年难得一见的好书中,感受历久弥新、脍炙人口的、充满阳光与奇迹的爱情喜剧。)

19、守株待兔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守株待兔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等5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生字。

2. 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3. 用替换法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并将这种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其他两篇古代寓言故事的理解中。

4. 明白道理,懂得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用替换法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并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其他两篇古代寓言故事的学习中。

教学难点:明白道理,懂得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课前三分钟《滥竽充数》寓言故事。

感谢xx同学为大家带来的寓言故事分享,每一则寓言都是一个小故事,但在这些小故事中,却蕴含着大道理。今天我我们共同来学习一则古代寓言故事,看看从中我们又明白了哪些道理。(板书:守株待兔)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寓言的学习兴趣。

二、方法教学

1. 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选择一人,完整地读一读,注意读通句子。

(3)读好停顿,根据停顿提示读一读。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提高课堂效率。

2. 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文言文课文,上学期我们初步了解了文言文具有语言简洁的特点,要想知道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就要读懂课文,你能说一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板书: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2)你能简单说一说怎样借助注释吗?

(3)以田中有株为例,株字后的②表示与课下注释第二个是一一对应的,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就可以用树桩代替株,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做替换法,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田中有树桩。

(4)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话说通顺。

(5)出示同桌合作要求从文中选择一句话,用替换法借助注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6)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这个故事?

(7)将原文与解释进行配对,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我们不仅可以借助注释解释关键字词的意思,还可以加上一些修饰和合理的想象,使这个故事更加的生动和形象。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同时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明白道理

你能说说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吗?你身边有这样不劳而获的人吗?

设计意图:小故事大道理,通过寓言的的学习明白做人的做事的道理。

三、迁移运用

完成预习单上二、三项内容,并根据评价标准及时做好自我评价,汇报一下你读懂课文的方法。我们不仅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守株待兔》这则文言文寓言,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寓言故事。

1.自学《掩耳盗铃》填写学习单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南辕北辙》

四人一个小组,2号同学读文,组长讲故事,3号同学说道理,四号同学计时。

3.扩展:本单元日积月累寓言故事,读一读,了解部分文言文原文,课下选择一则,查找其文言文,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以文带文,学以致用,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运用替换法借助注释,读懂了课文,明白了道理,又运用这种方法学习了其他两则古代寓言故事,课下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古代寓言故事。课程结束之前,请同学们将自己的学习单交给组长,组长根据组员的表现依据课程保准对组员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

20、梅花魂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梅花魂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葬、腮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

4.能说出对题目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梅花的图片)看到梅花,同学们第一时间想到了什么呢?(墙角数枝梅为有暗香来。)哦大家想到的是王安石写的《梅花》!但是,我们今天却不是要学习这首诗,而是要学习一篇关于梅花的文章《梅花魂》。(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吗?(梅花的魂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师正音。

(2)(出示生词:幽芳、玷污、欺凌等)指名学生带读,注意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思考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读诗词落泪、珍爱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泣、赠我墨梅图、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2.这些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爱梅,热爱祖国、思念祖国)

四、精读课文,感悟探究。

1.外祖父是个爱梅、敬梅的人,那你了解梅花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梅花图,赏梅,对梅花形成初步印象。(梅花,原产中国,耐寒,冬季或早春开花,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气味清香。)

3.外祖父喜欢梅花,而且将它和自己的生命融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1)学生朗读第13自然段,思考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以用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总结。)

(2)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齐读几千年来不肯低头折节。中华民族涌现过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岳飞、文天祥、江姐、刘胡兰、王二小等。简略介绍江姐事迹,配乐《红梅赞》。)在和平年代,梅花精神已然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人民子弟兵抢险救灾,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等等。想到这些你对梅花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理解梅花魂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3)出示一个中国人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想一想:外祖父只是教育我做梅花一样的人吗?(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4)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激发爱国之情)

4.师朗诵课文,学生画出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理由。(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出示有关语段,结合言语表达和朗读指导,体验感情。)

(1)出示每当读到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什么落泪?

②读到这些思乡诗词,外祖父会想些什么?

③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2)出示我五岁那年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①我们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到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爱惜?(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外祖父为什么这样爱惜墨梅图?

④怎样读外祖父的话?

(3)学生自由选读受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感动。(方法迁移运用,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思考:文章除了借写外祖父对梅花的特殊情感,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外,还表达了什么?(我对外祖父的深切怀念。)

六、小结。

 童年往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时时闪耀着迷人的光芒。你的童年,有什么难忘的往事呢?与同学交流交流吧。

板书设计

21、绝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绝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有朗读《绝句》,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4.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描写春天的古诗:《春居》和《咏柳》。

2.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绝句》。杜甫,唐代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这首古诗是当年杜甫居住在四川成都草堂时写的。板书课题借机指导书写绝并组词。

二、初读《绝句》

1.自读古诗,字音读准。

2.指名朗读,相机纠正

三、朗读感悟

1.默读古诗一、二句,找一找古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

( 黄鹂 、白鹭、翠柳、青天)借机认识:鹂、鹭

1)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用杜甫的诗句配插图: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黄、白、翠、青

3)你看到了怎样的春天?(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春天)

通过读感受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春天。

2.默读古诗三、四句,找一找古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雪、船)

1)哪里的雪?刚下的吗?借机指导书写岭

2)船开往哪里?东吴离杜甫所在地远吗?船出发了吗?借机指导书写泊

3.体会用词准确:千年、万里

出示图片,感受画面(出示课件)

用杜甫的诗句配插图: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感悟语言之美:含、泊、千秋、万里

2)感受韵律之美 ,再读诗句,体会雪山壮美,清新开阔的画面。

3)你还知道哪些诗句含有表示数量的词语?

四、美读成诵

1.自读、小组合作推荐读。

2.配乐读。有节奏朗读古诗

3.背诵:补充诗句。

五、了解绝句

出示杜甫另外一首绝句,简介古诗格式-----绝句。

六、作业

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色彩明丽,生机勃勃

壮美雪山,清新开阔

22、灰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灰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说教材

《灰雀》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丢失的那只灰雀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

通过语言和行为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灰雀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对儿童的爱护,以及男孩诚实的品质。

二、说教法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男孩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为两课时。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下面我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多媒体配乐: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知道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创设情境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展开自主学习。这个环节旨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听觉,希望通过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这样也为下文的自主探索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情感。】

(二)学习对话

1、引导读书勾画

师:男孩捉走又放回灰雀,一捉一放,男孩的心中是怎样一点点发生变化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从列宁和男孩的对话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0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列宁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男孩说的话。

2、体会男孩心里的变化

① 没我没看见。

(1)师生、生生合作读对话,体会男孩的紧张害怕。

(2)学习省略号的用法。

(3)指导朗读,带表情带动作读。

②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1)生生合作读对话,体会男孩想法的变化。

(2) 思考男孩此时在想什么?交流。

③一定会飞回来!

(1)分组读对话,发现不同的标点符号,通过不同的标点符号,感受男孩说话的语气越来越强烈,态度越来越肯定。

(2)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感受男孩的决心。

3、体会列宁对男孩的爱护和说话的巧妙

(1)师:男孩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生交流。

(2)分角色读,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3)通过导读,引导学生感受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爱护。

【对话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抓好对话朗读,最好的着眼点就是对话提示语,因此,学习这部分教师着重引导帮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在有声有色地朗读中,学生认识到列宁的善解人意和对儿童的爱护,懂得了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三)学习灰雀回来后的三个自然段

师:正如男孩所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第二天,读(手势导入读书)

师:孩子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看到了三只可爱的灰雀,还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男孩,还看到一个怎样的列宁? 板书: 尊重 诚实

(四)推荐阅读

师:这就是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的故事,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其实,这样的故事在列宁身上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读读这本书《列宁的故事》,让我们走近伟人、了解伟人、学习伟人。

五、说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了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课程理念,突出了语文的学科特点,坚持以读为本,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1.课堂的临时应变能力不足

由于之前上过一次,学生对教学流程很熟悉,导致教学进度加快,教学任务完成了,但还剩余5分钟,我的心里发懵了:我该怎么过这5分钟呢?我采取了让学生说一说列宁和男孩身上的品质,对于学生重复性的回答,没有适时指出。从这堂课中,我不仅明白了临场应变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只有事先做好了十二分的准备,才能让课堂更好地完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发展;而在课堂教学时,做好随时应变的准备,不仅让自己不拘泥于教案的束缚,而且能真正让课堂的时间做到合理的运用。

2. 基础知识的再学习

虽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字词和课文的初读,但这并不是说字词的学习在第二课时中就可以不设计了。相反,在课堂中,抓住一些重点的字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增加词汇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

3.评价语过于单一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言基本是好、很好、不错等,这些评价语言不仅过于单一、笼统,而且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从这样的评价中很难找到答案,更无法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进一步打开思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发现学生的优点,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4.忽视语言的迁移运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几句话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语言文字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贯彻落实课标精神,就应该把落脚点放在语言文字运用上面,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进行听、说、读、写、思,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只重视了课文内容的讲解,没有重视语言文字的迁移运用,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多关注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5、没有关注到课堂教学的小细节

人们说,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课堂细节。对于整节课,我还有一些小细节处理得不是很好,如在板书的时候没有照顾到所有的孩子;对于孩子的读书姿势没有及时纠正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多关注教学细节,用眼观察,用心倾听,用情去感受,及时捕捉与提炼,并科学地加以利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艺术,提升教学品质。

整节课下来,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很多。但是,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一定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23、琥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琥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解读】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从一块琥珀的几个特征出发,推测出几千万年来琥珀形成的过程,告诉读者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故事内容严谨科学,语言生动优美,想象细腻真切,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优秀科学小品文。细读《琥珀》一文,可以发现作为科学小品文在内容与语言表达上的两个特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准晌午、 火辣辣、拂拭、每餐、渗出、划动、怒吼等词。

2.能在阅读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能大致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能大致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识琥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琥珀》,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王字旁其实是玉字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琥珀就是一种珍贵的宝石。

2.你见过琥珀吗?(琥珀是松脂的化石)看,这就是琥珀(欣赏图片)

请用一个词来形容下你看到的琥珀。(晶莹透明 美丽高贵)

二、了解琥珀,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出示预学单中学生觉得难读的词,你会想到文中哪些事物?

课件出示:晌午 火辣辣 渗出 松脂 拂拭 挣扎 划动 美餐 怒吼 澎湃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词语,通过预习,能不能运用关键词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3.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什么是琥珀?课文出示最后一自然段,你发现了琥珀的样子了么?

4.你获取了哪些有效信息?(解决问题,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5.课件出示一段资料,读一读,你又对琥珀有什么了解?(可以查阅资料)

三、深入研读,聚焦重点

1.自由读课文,聚焦课文2--12自然段。

2.琥珀的形成离不开(太阳 松树 蜘蛛 苍蝇 大海)事物,再读。

3.运用关键词,讲述琥珀的形成。

4.同桌合作讲述琥珀形成过程。

5.课本资料袋出示,不动笔墨不读书,获取主要信息。

6.根据树脂---硬树脂---琥珀,再次讲故事。(天然琥珀)

7.课文在讲琥珀的形成,这段文字也在讲琥珀的形成,你觉得哪种表达更好,你比较喜欢哪种表达?你觉得哪好?

8.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9.聚焦推测你从哪句话里推测出松树有松脂?

四、延伸拓展

1.推测当时蜘蛛、苍蝇挣扎的画面,写一写。

2.交流汇报

五、作业布置

1.做一个讲解员,向自己的家人或是朋友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

2.阅读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

六、板书设计

5.琥珀

太阳 松树 联系上下文

查资料

蜘蛛 苍蝇

大海

24、寒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寒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反复读诵吟咏,当堂背诵。

2.结合注释和声韵,理解诗词含义。

3.积累意象典故,辨析诗歌主题争议。

4.了解寒食节由来与习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

1.吟诵教学法。

2.互助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回忆引入

回忆传统节日及习俗。

教师语: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热闹的春节,元宵节,吃饺子,赏花灯,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你都参加了什么呢?下面老师考考你,请你回忆一下,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呢?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发挥,回顾各种传统节日以及其习俗。教师可以搜一些相应节日的图片,进行展示。)

节日习俗: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除夕。

2.回忆有关传统节日的诗词。

此环节,让学生自由背诵,一般会有学生背诵杜牧的《清明》,如果有学生背诵,就让全班齐背一遍,如果没有,教师可以提一下,然后全班背诵。

3.观看视频《清明节的由来》

通过观看视视频明确,清明节前两日还有一个寒食节,引入本诗《寒食》。

二、进入诗歌,整体感知。

听吟正音,明确读音。

教师展示吟诵声调谱,播放乐吟录音,学生听吟,明确字音。

提问:录音中有没有字的读音和你的认知不一样?

明确:有,斜,读xi。

教师补充介绍:斜在吟诵时要文读为xi,不读xi。因为斜古代是ɑ韵母,而不是ie韵母。每个韵都有自己独特的声情特征,这两个韵母的涵义也是不一样的。ɑ的开口度很大,有开放、开朗之意,如果变成ie,开口度变小了,就不再有开朗的意思了。因此,我们在吟诵的时候为了确保斜字声韵涵义的完整,把它的韵母恢复成古代的读音,读成xi。这个方法叫做叶(协)韵,就是把韵腹、韵尾,换成古音,使它读起来押韵。叶(xi)韵,又称谐韵、协韵。诗韵术语。说的是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所以称作叶韵或称叶句。叶,同协,和谐之意。

2.反复读诵,熟悉内容。

结合吟诵符号谱,要求学生反复读诵,读出平仄,读对高低长短,熟悉内容。

(此环节可以分小组读,男女生分别读,指名读。)

3.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教师给出提示,学生小组合作,自主释义,描绘画面,全班分享。

提示:1.结合课下注释。

2.求助工具书。

3.结合声韵理解:入短韵长,高是强调,长是延展。

明确:春天的长安城里到处柳絮飞舞,落红飘动。寒食节时,春风吹得皇城里的柳枝微微倾斜。傍晚,宫里忙着赏赐蜡烛,蜡烛燃烧的轻烟散入了王公贵戚之家。

25、村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村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诗、村、童3个生字,认识莺、拂等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4.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5)指导读: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8)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9)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3.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2)(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

四、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交流识记字形。出示:诗 村 童 加一加:诗讠+寺; 村是木+寸,童是立+里。

2.教师指导书写。

出示诗 村 童的田字格课件。

诗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村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木的捺变成点。

童上下结构,注意下面里的笔顺。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板书设计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儿童散学

醉春烟

杨柳拂堤|忙放纸鸢

早春

相关内容
  • 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说一说
    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说一说

    1、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说一说 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说一说。披着碧绿的衣裳鼓着大大的眼睛露着雪白的肚皮甩着长长的尾巴示例:我披上衣服就去上学了。弟弟鼓着眼睛,好像很生气。军军衣服没扣好,露

  • 二年级上册识字1:场景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识字1:场景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二年级上册识字1:场景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识字1:场景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1.为什么说一队红领巾?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借代的修辞手法,用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所以说一队红领巾。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2

  •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9黄山奇石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9黄山奇石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1、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9黄山奇石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9黄山奇石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秀丽秀美神奇奇妙 尤其特别著名有名 中外闻名远近闻名反义词陡峭平坦有趣乏味 升起降落中外闻名不为人

  •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找春天生字注音组词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找春天生字注音组词

    1、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找春天生字注音组词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找春天生字注音组词我会写冲(冲出 冲动) 寻(寻找 寻问)姑(姑姑 姑娘) 娘(姑娘 大娘) 吐(吞吐 吐出) 柳(柳树 柳枝)荡(荡起 荡秋千) 桃(桃树 桃花)杏(杏花 杏子) 2、一

  • 二年级下册第2课找春天课堂笔记之佳句积累
    二年级下册第2课找春天课堂笔记之佳句积累

    1、二年级下册第2课找春天课堂笔记之佳句积累 二年级下册第2课找春天课堂笔记之佳句积累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2.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3.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

  • 二年级第八单元知识梳理课堂笔记近反义词
    二年级第八单元知识梳理课堂笔记近反义词

    1、二年级第八单元知识梳理课堂笔记近反义词 二年级第八单元知识梳理课堂笔记近反义词近义词:茂密茂盛 寻找寻觅 违抗违背 公平公正威风威严 往常平常 责怪责备 帮助帮忙纳闷好奇 容易简单 使劲用力 正好恰好神气活现

  • 二年级脑筋急转弯210个简单的
    二年级脑筋急转弯210个简单的

    1、问:糖、醋、油、盐谁的工作量最少?——答:盐2、问:什么时候你会希望自己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答:头顶上有鸟屎的时候3、问:针掉到大海怎么办?——答:再买一颗4、问:鸡蛋输了不服气,又去打,又输了 (打一种食品)——答:鸡蛋面5

  • 二年级老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精选范文
    二年级老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精选范文

    1、二年级老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精选范文在这学期里我和孩子们一起品尝酸甜苦辣,一起体会喜怒哀乐,丰富学生的经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们相处,我早上早早到教室,辅导学生晨读,督促学生打扫卫生区,倾

  • 二年级谜语大全及答案大全合集2018个
    二年级谜语大全及答案大全合集2018个

    1、谜面:原地踏步 (打一成语)——谜底:踏步不前2、谜面:吊死鬼戴花 (打一成语)——谜底:死要面子3、谜面:会计(打一成语)——谜底:足智多谋4、谜面:大合唱(打一成语)——谜底:异口同声5、谜面:专说大话 (打成语一)——谜底:微不足道6、谜

  • 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观察物体教学分析及反思
    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观察物体教学分析及反思

    观察物体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对于方位有一定的概念和认知。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主要是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引导学生从四个方位进行观察,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而教学难点是能判断从左、右两个方位看到的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