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内容 >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栏目:学习内容
时间:2023-09-20 12:33:07
文章: 分享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故宫博物院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读课文,积累词汇;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教师指导点拨等方法,一是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二是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说明事物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2学情分析

首先初中学生空间概念不很强,而且刚刚接触说明文,虽然有前两篇文章作铺垫,但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还很薄弱, 学习本篇课文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这一文体知识掌握情况,使说明文的知识点能完全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所以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很关键。其次是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故宫。因此仅凭老师一张嘴,任你讲得天花乱坠也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能达到目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的使用特点。

3重点难点

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

1.教学重点:

(一)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二)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

学会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有谁到北京旅游过?那有谁知道北京有个地方曾经是明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生活过的地方?知道是哪吗?对,是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朝的皇宫,1925年改名故宫博物院,也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的故宫。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黄传惕来游览一下这座世界著名的故宫博物院。

活动2【讲授】理清思路,品读分析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安排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字典扫除字词障碍。同时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丰富词汇。然后播放课文示范朗读,请同学们合上书本,听读的同时,每人画出一张参观故宫的线路图。接着同桌前后交流讨论,以组为单位推荐出三幅线路图,针对这三幅图让其余同学作纠正和补漏。最后明确出作者这样的说明路线: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这一环节的安排,充分尊重了学生自主阅读体验,既引导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筛选信息的思维能力。

二、研读课文,全面分析。

在这一环节,我组织学生认真研读课文,相互交流、探讨。根据屏幕显示出的故宫的平面图,依据作者的行踪路线,师生研讨共同完成相应建筑物的介绍,并按照以下重要知识点进行课文的探究:

1.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这样写来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明确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和御花园。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3.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的58段。我会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作者介绍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4.通过学生的交流探讨、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在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时要注意的三个方面:方位词、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三、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反复朗读描写性语句,让学生明白这篇文章并不是简单地客观介绍,它贯穿着作者的一种思想加深对祖国的爱,体现着一种精神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增强了一种情感民族自豪感。

活动3【活动】巩固训练,思维拓展

这一环节,我会请学生变个顺序说故宫:

1. 假如你站在景山上介绍故宫,你将这样说

2. 假如逆作者的路线图而行,你将这样介绍沿途的建筑

最后让学生比较今天学习的说明文和以往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引导学生从它们的要素入手分清这三种不同的写作体裁:

记叙文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议论文三大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说明文三大要素: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这个环节的设置巩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以往语文知识点的掌握,并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4【作业】作业布置,课外延伸

以空间顺序写一篇介绍自己学校或者家的说明文。

这个环节的设置时为了培养学生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来说明具体事务的写作能力。

二、《故宫博物院》课堂设计

教学目标

1.找出方位词及表游踪的句子,学习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方法。

2.抓住关键词句,了解故宫建筑群的特点,感受作者洋溢其中的自豪感。

3.把握重点段落,理解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学情分析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它以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布局合理、结构严谨、装饰典雅而驰名中外,受到全世界的赞誉。它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建筑文化的基本特点和民族风格,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性智慧和力量。

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是一篇全面介绍故宫建筑的说明类文章。说明类文章的教学,教什么,怎样教,取决于文本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根据作者自己的介绍,这篇文章最初是为广播而写的,是一篇广播稿,其意图就是通过广播让听众既对故宫的建筑特点有所了解,并从中感受古代人民的创造性精神,激发民族的自豪感。这样,作者在写作时更多的从听觉的角度和广播特点方面考虑,于是在说明文的一些基本要求上,如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适宜等,就要比一般的书面文章来要求就更严一些。因此,本篇文章的教学从作者的意图本位出发,结合文本自身所固有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对于建筑类文章的教学,通过找方位词及表游踪的句子,把握建筑的特点,这是学生在初读文章时能够完成的,因此在课前预习中进行,而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情感及建筑本身所体现的民族文化,这是最能体现文本个性的东西,也是学生成长最需要的精神营养。这是课堂教学中着力突破的地方。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堂引入

第29届奥运会,让2008年的北京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这座美丽的、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城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观光和旅游,假如来到北京,故宫是非去不可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每次来到北京,几乎都要到故宫来参观,他曾对人说:到北京不看故宫和天坛,等于没有来北京。可见故宫在这位大国国务卿心目中的地位。那么,故宫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活动2【活动】二、解读写什么

1、在文章中找方位词及表游踪的句子,根据你的理解给故宫平面示意图,填上相应的建筑物名称。

(投影:故宫平面示意图及全景图)

2、把握故宫建筑特征:

1)从刚才示意图的填写及故宫全景图的观看,故宫的建筑留给你怎么样的感觉?课文中哪句话写出故宫建筑的特点呢?

明确: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文章第一节中有一个词非常形象的说明这个特点?课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故宫的建筑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呢?

明确:城中之城既说明了它地处北京的中心,又可让人看到故宫的规模之大,以及地位之非同寻常,有城一样的规模,城一样的布局,城一样的建筑。从紫禁城城墙的高度,宫城的形状、占地面积、宫殿的数量,三大殿所在位置,太和殿的规模等,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可以体会到故宫建筑群的规模之宏大壮丽;从金水河上的汉白玉石桥,三大殿边缘栏杆上的雕刻,太和殿正中方台两旁的蟠龙金柱、殿顶的四道垂脊、正中藻井的雕金蟠龙、梁枋间的彩画等这些姿态各异,色彩绚丽的工艺中体会到故宫建筑群的建筑之精美;从紫禁城东西南北城门的设置,城墙上角楼的建造,三大殿规模不同、用处不同,外观上看却属同一组建筑,紫禁城前后两大部分的建筑基本上相对称等到都可以体会到故宫建筑群的布局之统一。

活动3【活动】三、解读怎样写

这篇文章原来是一篇广播稿,曾经配上音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栏目中播出,播出以后反响很好。

(1)广播的对象是听众,因此作者在写作广播稿时,首先考虑的是听众,如何做到让听众听了内容后能过耳不忘呢?

明确:从文章写作的角度看必须要做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适宜,这样听众听了后才能过耳不忘,实现广播的目的。

(2)课文作为一篇非常成功的广播稿,来介绍这样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建筑群,作者有没有做到这些要求呢?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

明确:本文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按照空间方位顺序逐次介绍,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重点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武英殿、文华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同时在具体介绍时,总说和分说相结合,这样写来井然有序,条理分明,有详有略。因此,文章怎样写首先是考虑到文章是为谁而写的,要有读者的意识。

活动4【活动】四、解读为什么写

1、作者写这一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让听众听了广播之后,对故宫的建筑有所了解吗?还有没有其他的意图呢?

明确:黄传惕在谈到关于写作《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时,有这样一段话,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愈来愈感到,写故宫,光是说清楚,满足于起码的要求,太不够了。也不能只是简单地客观介绍,而应该贯穿一种思想──加深对祖国的爱;体现一种精神──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增强一种感情──民族的自豪感。因此,作者在此文章中蕴含着对祖国的爱和民族的自豪感。

2、课文中哪些地方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蕴含其中的这种对祖国的爱和民族的自豪感呢?请读出这种感情来。

明确: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从故宫博物院的规模、历史的角度写出这是独一无二的建筑,表达出了历史的自豪感。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以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人们了解这宏伟的建筑群后的感受,表达了由衷的赞美之情。

3、作者为什么在这座建筑群中蕴含着如些深厚的情感呢?读课题《故宫博物院》,你认为怎样的地方才算得上博物院呢?为什么称故宫是博物院?

明确:集中收藏着大量的艺术品的地方。这些艺术品蕴含着某种文化,通过这些艺术品能让人们了解到一个世界,了解到一个民族的文化,了解一个民族的审美理念。作者认为故宫的建筑就是博物院,是艺术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故宫建筑这个窗口可以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

(1)读课文节,思考:

这部分是介绍故宫的主体三大殿,可以说是故宫的心脏,我们首先从整个建筑布局中我们发现这些建筑的位置有何特点?运用哪些建筑材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计呢?

明确:故宫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在故宫的中轴线上,这种严整的布局,以及同组建筑物之间讲究同中有异、不同组建筑物之间讲究对比与呼应,使得故宫的布局严整而不失于死板,这都是我国传统审美观的表现。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有汉白玉石桥、汉白玉栏杆、琉璃瓦等,这些都有浓郁民族味道。

再看建筑物上的雕饰,都雕的是什么内容呢?为什么是以龙为主要内容呢?

明确:在建筑物上的雕饰,都雕的是形态各异的龙,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龙是皇权的象征,封建统治者宣扬皇帝是龙的化身,是真龙天子,所以设计都以龙的图腾为主,龙象征着皇权。

再看殿前的摆设,都摆的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要摆这些东西?

明确:殿前都摆有香炉、铜龟、铜鹤等,这些布置象征着国家长治久安,江山永保,这一切都表达了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一种美好的愿望)

(2)从故宫博物院的建筑位置,材料选择,殿内的装饰及其摆设我们可体会到故宫建筑的整体特点,为什么要如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建筑呢?

明确: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皇帝是天之骄子,是威严显赫的,是至高无上的,只有宏大壮丽才能显示皇帝的重威,建筑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自古以来就已认同,《礼记礼器第十》中讲:有以大为贵者。宫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椁之厚,丘封之大,此以大为贵也。又说: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规定从宫室、器皿的大小,死后坟头的高低,棺椁的厚薄都有等级的区别,越大越高贵。在宫室、庙堂的建造中,又以建筑群的规模和房屋之高低为贵贱的标准。如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他的臣下在咸阳兴建起宏大的宫室。刘邦因为刚打下天下就大兴土木而感到不妥,丞相萧何对他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无以重威。(《史记高祖本纪》)

活动5【讲授】课堂总结

建筑是一首无言的史诗,它见证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与荣辱;建筑是一曲凝固的乐章,它弹奏出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它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故宫的建筑的本身就是一座艺术的宝库,从这里我们可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文化。难怪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古建筑专家单士元说: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

这些精美的建筑沉淀着深厚的文化,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就会有不同风格的建筑。如藏族的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物,它将宫殿、寺庙与灵塔融于一体,形成独具一格的藏族建筑风格;白族的门楼通常使用泥雕、木雕、石刻、彩绘、凸花砖等材料,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投影:布达拉宫、白族的门楼图片)

因此,我们读这些建筑类的说明文,不仅要了解这些建筑的特点,更要借助语言文字读出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

2、雨点儿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雨点儿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简说: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中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探究。

学情分析:

班内学生通过四个月的拼音、识字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大多数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是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

教学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拼读本课的生字,利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换部件、去部件、部件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通过观察、练习会写本课的方、半、巴三个生字。

2.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通过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拼读本课的生字,利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换部件、去部件、部件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通过观察、练习会写本课的方、半、巴三个生字。

2.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植物与雨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读好长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播放课件,欣赏《小雨沙沙》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唱。

2、引入课题:云妈妈有许多孩子,它们特别爱唱歌,你听这会儿它又唱起来了嘀答滴答,沙沙沙,它们是谁呀?

板书课题:雨点儿

(雨点儿特别爱和小朋友交朋友,让我们甜甜地叫一叫它们的名字!)

指导读题:雨点儿,指导读好儿化音,同时读出它的可爱。

(如果我们把点和儿读得快一些,舌头卷起来,就更好听了,再来试试吧!)

二、感知全文

1、看课件演示,听全文录音,激起孩子们阅读的热情。(这是一则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自由阅读课文(投影全文)(P105,我真想自己读一读这则故事,第一遍读正确,读通顺;第二遍,边读边数清楚一共有几段,标上段号)

3、交流:检查标段号,读了课文你知道这一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大、小)

三、巧妙识字

1、拼读红色拼音的字,聪明能干的你一定能想出很多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

预设:熟字加偏旁:清、问、回(组词)

熟字换偏旁:菜彩(组词) 漂飘

熟字换部件:穿空(加一加也可以)(组词)

数:米+女+攵(字音:数不清,数学);点(四点底)、落(草字头)、答(竹字头)(组词)、方

在介绍字的同时,为部分字找一找朋友。

齐读课件中的词语。

2、巩固认字:课件,去拼音读。

3、游戏:转字魔方。

4、读词语。

四、再读课文

将字宝宝放在课文里,希望大家也能很顺利地将它们读出来。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指名读。评议。重点指导问的语气的读法以及对话时不同角色的语气。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讨论。

2、课件演示,师示范,强化操练。

方:强调笔顺,点要写在上半格竖中线上,横要从横中线上起笔,略向上偏斜,第三笔是横折钩,最后写撇。

半:两横平行,其中第三笔横较短,第四笔是长横,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巴:强调笔顺,最后一笔不能写得太短。

3、学生练写,教师行间指导。

六、作业设计

和家长一起做本课的生字卡片,和同学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淘气的字宝宝,它们可太贪玩了,连家都找不到了,你能帮助他们找到家吗?(出示课件,指名操作并领读)

课件练习拖放。

2、 小朋友们真爱学习,小雨点儿们看见可喜欢大家了,你瞧,雨点儿来了!    请看动画片。(课文动画朗读)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么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你们帮我一起数一数好吗?一、二我数得眼睛都花了,你们数清了吗?原来是(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数不清(识记数和清)。除了雨点儿数不清,你见过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你能用数不清说句话吗?(练习用数不清说句子)。

  飘落什么意思?你能记住飘字吗?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从空中落下来也可以用上飘落这个词呢?(树叶、雪花、羽毛等等。)是啊,这些东西可轻了,从空中飘落下来,都是慢慢的,我们来看一看。

  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价:听到你的朗读。老师真的好像看到雨点儿慢慢地飘落下来呢!还有谁想再来读一读?

  让我们看着雨点儿慢慢飘落的可爱样子,一起来读好这句话(齐读第一节,边读边做动作)。

  2、第二、三、四自然段

  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见面了,听!它们在聊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读2~4自然段(课件演示雨点儿对话。)

  ⑴ 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什么呀?(你要到哪里去?)(评价:多能干的大雨点儿啊,说话的声音这响亮!)

  ⑵ 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的?(注意轻声地方)(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评价:你真是可爱的小雨点!)

  ⑶ 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是谁问谁,问什么?(让学生将问句补充完整)

  大雨点儿想到哪里去?一起说。指导朗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说得多好啊,我想请小朋友们来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

  ① 老师有个建议,同桌两个小伙伴一个当大雨点儿,一个当小雨点儿,自己先练一练。

  ② 男、女生分角色读。

  ③ 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我来当大雨点儿,你们当小雨点儿,好吗?(师生合作。)

  3、第五自然段:

  ⑴ 现在我们发现:小雨点儿要去(板),大雨点儿要去( 板)。这分别是怎样的地方。请看课件。

  ⑵ 说着说着,小雨点儿就和别的雨点儿们一起飘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也果真和伙伴们一起飘落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了。不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课件:出示第5段)指名读第五段。(课件)

  ⑶ 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示雨后图片)(教师解说:大雨过后,彩虹出来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儿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儿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儿,绿的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溪水流得更快了,鸟儿叫得更欢了,它们都表达着自己无比高兴、愉快的心情。)

  ⑷ 谁愿意美美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他读得怎样?你能自己找对手比赛读吗?一起加动作表演读读。

  ⑸ 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

  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会长出了红的绿的草?。(滋润)

  ⑹ 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喜欢雨点儿的感情去齐读全文。

  ⑺ 有一位作曲家也很喜欢雨点儿,他作了一首曲子赞美雨点儿,我们一起听听《小雨沙沙》。

  ⑻ 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

⑼ 做雨点儿多好啊!要是我是大雨点,我就去沙漠,因为那里更需要水,我想让沙漠变成一片绿洲。要是我是小雨点,我会到竹林里让笋芽儿快快出土,你们呢?

三、美读课文

你喜欢雨点儿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四、练习提高

1、连线(闪闪的星星,小小的雨点;绿绿的小草,红红的花朵,白白的云朵)

2、读说。

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亮亮从屋里跑出来。

小鸟从 。

从泥土里钻出来。

从 。

3、作业本中的作业指导。

复习儿歌1《雨妈妈》:雨妈妈,雨妈妈,提着水壶跑来啦。跑来了,要干啥?花儿渴了,我来给它送点儿茶。

儿歌2《小雨点儿》:黑云妈妈,丢了雨点宝宝。找呀找,找不到,黑云妈妈哭了。

读一读,说一说:

彩(彩色)广场上有彩色的气球。

飘( )

问( )

数( )

五、作业设计

把这篇课文读给其他的小朋友听一听。

五、板书设计

雨点儿

大雨点儿 小雨点儿

无花无草 有花有草

(补充水分)

长出红花绿草 花更红草更绿

3、比尾巴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比尾巴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要求:

1.简要分析文本特点

2.设计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

1. 文本解读:本文是一首简短而精悍的儿歌,采用三问三答的排比手法,进行了两组问答,共展示了六种不同的尾巴,同时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词简洁,抓住了六种动物独有的特征。儿歌韵味十足、朗朗上口,使学生在学习中便于记忆。

2. 教学设计

A、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学生的认知特征,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知识与能力:认识尾、猴、鼠等12个生字,会写比、巴等4个生字,熟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悉排比句的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文学习中,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及热爱动物的美德。

B、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找出课文中不同动物的尾巴的特点,并能理解长、短、弯、扁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找出生活中其他可以用长、短、弯、扁来形容的物品。

C、教学工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在动物园里,你们都见到了哪些动物?

生1:猴子。

师:好,猴子。你见到猴子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吗?

生1:长长的。

师:嗯,长长的。还有什么动物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生2:老虎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生3:大象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师:嗯,同学们都很棒!尾巴长长的动物已经找出来好多了。那有没有尾巴不一样的动物呢?

师:看来同学们一时想不出来。那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找一找尾巴不同的动物。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5页《比尾巴》。

导入设计意图: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利用提问解惑的谈话方式导入,可以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能够更加认真地去学习,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

1.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2. 指导字音:比、扁、弯、鼠、伞、孔。

3. 学生交流、老师补充:找出课文不同形状的尾巴,并把相应的动物对上号:长-猴子,短-兔子,像把伞-松鼠,弯-公鸡,扁-鸭子,最好看-孔雀。

4. 全班齐读。

(三)析读: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1.句子中说哪种动物的尾巴像一把伞?(松鼠)

2. 伞是怎么样的?(展示伞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为什么要用好像这个词?(因为松鼠的尾巴不是真正的伞)

公鸡的尾巴弯

1.弯是怎么样的?(在黑板上划出弧形展示弯的形状)

2.公鸡除了尾巴弯还有什么特点?(会打鸣、有鸡冠)

3.请同学们说说公鸡与母鸡的区别。(公鸡会打鸣,母鸡会下蛋)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1. 孔雀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展示孔雀多张图片,尤其是开屏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2.最是什么意思?(第一,没有能超过它的。)

3. 为什么要用最字?(显示孔雀尾巴好看的程度)

(四)品读:

1.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同尾巴的特点,同桌之间交流,总结出生活中其他具有这些特点的物品。

2.课件出示:

板凳( ),方凳( ),香蕉( ),饼干( )

竹竿( ),筷子( ),月亮( ),扁担( )

(五)小结:

同学们,学了今天的课文,我们已经知道了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同学们下次再去动物园的话可以多观察一下这些动物的尾巴。好,我们大家现在最后朗读一下课文,在朗读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全班齐读课文)

(六)作业:

学科内:1.识字写字:将今天新学的生字(带拼音)抄写5遍。

2.阅读培养:熟读课文3遍。

3.口语交际:将文中6种动物的尾巴,描述给爸爸妈妈。

学科外:与爸爸妈妈一起观看科教栏目的《动物世界》,探讨里面动物的特点。

(七)板书设计:

4、寒号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寒号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寒号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等7个生字;会写面、朗、枯3个生字。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为学习第二课时打好基础;

4.能掌握带得字的短语。

教学重难点:

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用带得字的短语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走进故事

1.创设童话情景,板贴寒号鸟。

大家的精神状态真不错,给大家奖励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听!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陡峭的高山,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冬天的夜晚,如果你从山脚下经过,就会听到崖缝里传来小动物的哭叫声,哆啰啰,哆啰啰,这个小动物呀,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寒号鸟。

(贴课题,跟老师一起读课题)

2.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哪个小火眼金睛发现了?生答。师总结。

号,表示叫声的时候读hao,看这个词号叫。

寒号鸟大多数人都没见过,今天老师把它带来了,看,谁来说说它长什么样?生答。师:因为它害怕寒冷,喜欢哭叫,所以人们就叫它寒号鸟。

寒号鸟还有一个邻居,你们看,是谁呀?喜鹊。认识生字鹊。

二、整体感知

边听课文录音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刚才大家读得都很认真,今天的故事就藏在这四幅图里,谁能把这几个句子补充完整,连起来说一说。自己快速说一说。

三、了解住所、介绍邻居

1.那你们知道这两个邻居住在哪里吗?课文哪里告诉你的?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两个邻居分别住在那里?

2.学习多音字当

3.在第一段里,老师发现有许多这样的词语:一堵石崖。请你读。请你找一找,第一段里还有没有类似的词语?

预设:一道缝 一条河 一棵大杨树

4.学习生字面。

我们来做一做面对面的动作,和你的同桌,面对面点个头,面对面拍拍手。

四、初步感知两种动物形象

这对邻居发生了什么呢?请一位男生读第3段、一位女生读第4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喜鹊、怎样的寒号鸟?

(一)这是一只怎样的喜鹊?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

预设1:勤劳的喜鹊

①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生回答)

师: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喜鹊很勤快?圈一圈。

(1)一早

一早是多早?

可能:早上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喜鹊----一早飞出去了

大公鸡还在窝里呼呼大睡,喜鹊一早飞出去

小朋友还没有起床,喜鹊一早飞出去

(2)东寻西找

找过哪些地方?往东飞过高山、原野去寻,往西飞过树林、草原去找,这就是东寻西找。

(3)一些:飞遍千山万水,才找到一点点材料。

(4)忙着:一刻都没有停歇,一回来就抓紧时间做窝。

师:这真是一只勤劳的喜鹊啊!谁来做做勤劳的喜鹊,读一读。自己准备,指读3个。

请女生一起读读这段话。

学习二类字衔和生字枯朗。

还是一只怎样的喜鹊?

预设2:热心的喜鹊

②喜鹊说:寒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

师:多热心啊,谁来劝劝寒号鸟?

(二)喜鹊这么勤劳、热心,它的邻居寒号鸟呢?

这是一只怎样的寒号鸟?

预设1:懒惰的寒号鸟

(1)只知道出去玩:寒号鸟整天就知道出去玩,除了玩还是玩,一点也不想着做窝

累了就回来睡觉:寒号鸟白天就知道出去玩,不累就一直在外面玩,只有玩得累才会回家。

是啊,看来寒号鸟人生只有两样头等大事:一样是玩,另一样就是睡觉。

(2)一个却字和喜鹊形成鲜明的对比。

(3)男生一起读,体会寒号鸟的懒惰。

预设2:不听劝告的寒号鸟

1.你能做做动作么?躺。它可真悠闲啊!

再看看寒号鸟说的话,它称呼喜鹊为什么?傻喜鹊。你们说喜鹊傻不傻?真正傻的是谁?寒号鸟认为喜鹊的好言相劝是在干什么?吵它烦它。

2.现在和同桌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想一想,寒号鸟和喜鹊是用怎样的语气说这些话的?

3.谢谢刚才朗读的小朋友,谁想来挑战他们。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

4.那就让我们合作着再来读一读。想当小喜鹊的请起立,想当寒号鸟的坐在座位上,边读边做动作,还要注意表情哦。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这段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短语冻得直打哆嗦,你来读一读?

你会做这个动作吗?能不能通过你的声音读出寒号鸟的冷?

2.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当很热的时候我们可以说热得......

笑的时候可以说......急的时候可以说......

课堂检测。

5、普罗米修斯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普罗米修斯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内容】

《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故事长廊 中的第三篇课文。

【指导思想】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的专题是故事长廊,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本课排在了《寓言两则》和《文成公主进藏》之后,在学生对寓言和民间故事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西方优秀神话故事,让学生知道普罗米修斯不但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而且是一位英雄,他不畏强暴,为人类谋取利益不惜牺牲自己。

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头脑中再现普罗米修斯这位英雄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学习能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市的兴趣及了解西方文明的兴趣。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介绍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去阿波罗那里众取火种,从而给人类悄来了光明和幸福,但因此触怒了众神领袖宙斯,受到宙斯垃严厉的惩罚,但他不屈不挠,不向宙斯屈服,最后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所救,重新获得了自由。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甘愿为人类受苦的伟大精神。

【学情分析】

本课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由于文化的差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学生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对古希腊神话不是十分了解。故课前要布置学生阅读有关的古希腊神话,使学生对普罗米修斯及其他众神有所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喷射、火焰、驱寒取暖、驱赶、领袖、气急败坏、惩罚、敬佩、造福、违抗、狠心、双膝、啄食、肝脏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气急败坏、驱寒取暖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忍受苦难的献身精神。

5.阅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中西方神话的不同神奇。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神话,并对火种有大致了解。

【板书设计】

14普罗米修斯

起因 经过 结果

盗取火种 遭受惩罚 获得自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阅读了许多中国神话故事,比如《女娲补天》、《猎人海里布》等。但你们知道吗?古希腊也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你能说说自己看过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吗?(生介绍,师可以适机梳理各位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正义之神普罗米修斯。对这个神,你们有所了解吗?(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做简要的介绍: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同时仿造音神,终于使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类知识和技术方法。)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注意正音:恕是翘舌音。

3.在读文中,有没有艰涩的词或长句子不好读的,提出来当堂解决。(生提出,可采用学生互助的方式解决)

多音字:肝 脏( )

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人名连读,引导生多练习。

4.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语,在文中标注出来。

5.生提不懂的词语,可采用师启发或众生帮助的形式解决。(以下两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本文指宙斯十分恼怒。

惩罚:严厉地处罚。本文中指宙斯对普罗米修斯采取了一些残忍的手段。

三、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答,注意引导学生说得简要一些,抓主去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了火种。)

3.然后呢?这部分注意引导学生:普罗米修斯所受到的折磨不用一一说出来,可概括为:宙斯知道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

4.最后呢?(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5.把这三部分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生自己先练习一下,再指名生说。)

四、分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众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答)

二、学习课文:

1.对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诸神,我们以前了解得不多。读了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我们接触到了几个神:普罗米修斯、众神领袖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不知道这几位神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结合课文有关词句谈一谈吗?(先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2.关于普罗米修斯:

(1)普罗米修斯很勇敢,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有感情地读读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读,生评,师注意引导学生谈感受:这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2)普罗米修斯是个真正的英雄,他很有正义感,认为是对的事,就义无返顾地去做,不怕受到宙斯的惩罚。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和无畏。(自读、竞读、齐读)

(3)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的神,任凭宙斯用残忍的手段折磨他,他也不屈服。

宙斯用了哪些残忍的手段?(指名说)

(多媒体播放图片)师: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高加索山,到现在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他独自被锁在这里,既不能动,也不能睡,不光日夜经受风吹雨淋,凶恶的鹫鹰还每天剖开他的肚子,啄食他的肝脏,他要忍受撕心裂肺的痛苦。结合你的理解,再读读6.7.8自然段。

忍受这样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也没有屈服,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普罗米修斯还是一个善良的神,当他看到人类吃生东西,在无边的黑夜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长夜,他很同情人类,就决定为人类盗取火种。

(5)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值得敬佩的神,他的行为让执行惩罚的火神都敬佩。

3.对别的神,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宙斯:冷酷无情,看到人类受苦一点也不同情。而且,他还很残忍,就因为拿了一颗火星给人类,他就用那么残忍的手段折磨普罗米修斯。

宙斯作文众神的领袖,太霸道了,他很可怕,几乎没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一旦违抗,他就会给以最严厉的惩罚。

火神: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神,他对普罗米修斯的行为很佩服,并且他想救普罗米修斯。(指导读第三自然段)但是,他也很软弱,尽管他知道普罗米修斯没有错,却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力气很大,还很有正义感。

4.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我想,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之所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大概是他为正义而战,不屈服权势的原因吧。在人们心中,他是真正的英雄!

三、充实所概括的主要内容:

(出示上节课概括的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能更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完了课文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上节课所概括的主要内容,你可以怎样适当地添加一些词语,体现普罗米修斯的无畏、为人类献身的精神。(生试着添加,师作引导)

添加后的主要内容: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盗取了火种,宙斯发现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四、课外拓展:

1.在我们的课文中,除了普罗米修斯,还有一位正义之神赫拉克勒斯,他也有一番不平凡的经历呢!有同学知道关于他的故事吗?(如生收集到了可由生介绍,师注意提醒学生讲故事的技巧)

2. 学生默读课后阅读链接对比阅读,小组讨论发现中西神话故事的不同。

3.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神还有很多很多,故事中除了英雄普罗米修斯,还有几个人物,他们是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通过故事,你一定对他们也有了个初步的评价。他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他们,可以读读其他的古希腊神话故事。(了解众神,激发学生阅读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兴趣)

6、小岛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小岛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01

教材解析

课文写的是一位将军到我国南海一个小岛视察的故事。将军在视察小岛时,意外地发现守岛战士居然在寸草难生的小岛上种了一块中国地图形状的菜地,吃晚饭时,战士们特意为将军准备了一盘小白菜,将军舍不得吃,将菜倒进汤里和战士们一起分享。故事以将军的视角,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情节,展现我国海防前哨守岛部队的生活,表现了驻守在小岛的战士们扎根海岛、艰苦守岛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02

学情分析

学生们大多生活在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市乡村,对于海防前线的艰苦条件没有太多直观的认识。对海防边哨的重要性缺乏了解,所以课文相关资料的补充尤为重要。因此课前要求学生搜集守岛部队的相关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守岛战士们扎根海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海岛及守岛部队生活的资料,按阅读提示,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再以将军的口吻讲故事;最后结合资料,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涵。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默读、讲述,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资料和关键语句了解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守岛战士们的爱岛、爱国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以及报国之志。

重点

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了解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

难点

感悟守岛战士们的爱岛、爱国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以及报国之志。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海岛及守岛部队生活的资料。

1课时

03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播放一段关于海岛的视频)同学们,看完了视频,你觉得这个海岛上的条件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我国有很多这样的海岛,那里远离大陆,位置偏远,条件恶劣,但确实是祖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多么偏远,多么荒凉,我们的海防战士们都坚守在那里,保卫着祖国的海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与之相关的文章《小岛》。(板书课题:小岛)

二、初读课文,梳理情节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一位将军到我国南海一个小岛视察的故事。)

2.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指导学生识记。

3.再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试着从将军的角度,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

(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师生共同总结: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19自然段):发现菜地;第二部分(第20~35自然段):分菜同享;第三部分(第36~37自然段):将军敬礼。

4.小组合作,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1)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的内容简述。

(2)小组充分讨论,展示成果。

①发现菜地:将军发现小岛上竟然能种菜,非常惊讶,而且知道菜地的土和种菜的种子是战士们从家乡背来的。虽然受到秘书的劝阻,但将军坚持要留在岛上吃住一晚,目的是了解和推广种菜的方法,提升整个守岛部队的战斗力。

②分菜同享:将军知道自己晚饭有一盘菜时非常生气,质问队长战士们有蔬菜吃吗。听了队长的解释,看到菜地像中国地图,将军受到很大触动,他想把菜分给战土们。但战土们不肯接受,将军最后把菜倒进汤中,亲自给战土们舀菜汤,心底里为战士们所感动。

③将军敬礼:清晨,将军乘快艇离开小岛的时候,向着太阳、像中国地图的菜地、向着小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三、体会将军的心理历程,用将军的口吻讲故事

1.根据提示,再读课文,带入角色,揣摩将军的心理活动。

提示:(1)当发现菜地时,将军不由得一愣,他在想

(2)当将军决定要留下来吃晚饭,他在想

(3)当将军看到炊事员端来一盘小白菜,他在想

(4)当将军看到中国地图形状的菜地时,他在想

(5)当将军听到队长的解释,将军鼻子发酸,他在想

(6)当将军给战士们舀菜汤时,鼻子又开始发酸,他在想

(7)离岛时将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在想

2.小组合作,用将军的口吻讲故事。

(1)出示要求:①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②抓关键词,揣摩人物的语气,将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2)小组合作互讲,互提意见。

(3)全班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倾听、评价)

四、资料汇报,走进海防战士

1.学生汇报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是怎样的。(教师适时补充)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我们了解的关于守岛部队的生活的资料,说说你的理解。

(小岛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但战士们艰苦

奋斗的精神,关爱长者的言行,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怀让将军感动。将军的举动,饱含着对战士们的无限感激和深深的敬意。)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这样一群可爱又伟大的海防战士,有了他们的坚守,才有了我们安宁、和平的生活,让我们记住这群伟大的战士们,向他们致以最真挚的感谢!

六、布置作业

把你想对伟大的海防战士们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小 岛

发现菜地

分菜同享

将军敬礼

7、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情节,概括文章内容。

2.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3.总结文章拟题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简评:目标最后表述为学习目标,每一条目标都要包含有行为主体(默认为学生)、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和行为结果。如第一条: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抓主要事件梳理文章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另外,目标的提炼要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匹配,与课文内容匹配。】

【教学重难点】

运用学习方法,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主要学习活动,应该是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重点放在让学生运用方法(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体会老班长的精神品质。这是略读课文,重点在学生如何自主的学,不是教师的教。整个学习过程设计,重点有点偏了。】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视频《金色的鱼钩》,揭示课题。

(2)了解长征历程,理解写作背景。

二、学习课文

(一)扫清字词

1.默读课文。遇到注音的词语,读2遍。

2.出示生字词

hu kē xi kui

和着 青稞面 威胁 碗筷

tng ěr liǎn chān

搪瓷碗 鱼饵 收敛 搀扶

yǎn yē

奄奄一息 抽噎

(1)读一遍生字词

(2)着重指导读音:和(hu)着 抽噎(yē)

(2)理解词语:合不拢眼、支吾、奄奄一息

(二)梳理文章情节,概括文章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

(1)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梳理本文的故事情境,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用自己的话来简述每个部分讲什么?

2.梳理出主要事件。

(1)浏览,圈关键词。

①出示:老班长带着三个年轻的小战士走出草地用了多少天?选择:

A、半个月

B、20天

C、35天以上

②看第3节,圈出不到半个月。

③继续浏览,圈出其它表示时间的词,算出走草地时间。

(2)跳读,圈关键词。

①主要写了4天的事情,看第4节圈出一天。

②跳着读,圈出其它3个类似的关键词。

③4天4件事,分别是:鱼汤充饥;发现秘密;命令喝汤;临终叮嘱。

④默读这4件事。

(三)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1.聚焦主要事件,思考: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感受深的地方画批注。

2. 读第8节。

(1)默读发现秘密(619节)。

(2)听录音读第8节,1遍。

(3)像录音那样读2遍。

读句子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4)课堂训练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选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 和 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 的品质。

3.读第21节。

(1)默读命令喝汤(2022节)。

(2)自由读第21节,1遍。

(3)听录音读21节,1遍。

(4)跟着录音读21节,2遍。

看到老班长的笑,我是怎么也吃不下的再读21节。

我们吃完了鱼汤,老班长又笑了再读21节。

(5)课堂训练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①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这句话中的意思指的是什么?如果不会,请你再读一读11、18节。

②用波浪线画出与加粗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③当看到老班长嘴边露出一丝笑意时,我的心里为什么沉重极了?

4.读28节。

(1)默读临终叮嘱(2334节)。

(2)听录音读第28节,1遍。

(3)像录音那样读第28节,2遍。

读句子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临终想的是别人!再次默读28节!

(4)课堂训练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①老班长说的浪费是指 。

②二十多里路说明 ,从中你感受到 。

5.文中还有几个地方体现了班长尽职尽责的品质,如:第3、4、5、13、15都有,这里可以表格的形式出现。作为班长,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想法设法照顾好三个小同志,确保能走出草地,这就是尽职尽责(还可以结合现在抗击疫情的各个岗位的人是怎样尽职尽责地工作,让疫情得到控制,人民的生命得到安全的保障)。通过这里再提升一下,老班长的形象是不是更高大了,对后面理解金色的鱼钩也起到铺垫的作用。

6.小结:通过老班长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我们感受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

(四)小结文章拟题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1.你认为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本身是金色的吗?文中并没有告诉我们,直

到最后一段才写到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并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对此,你怎么理解呢?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为《金色的鱼钩》,能不能改成《老班长》、《无名英雄老班长》或者是《不畏牺牲的老班长》等等,为什么?说一说你的理由。

3.学了这篇文章,你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什么启发?

回归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这也是小说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小说,虽是小说,但在长征途中却真实发生了许多这样感人的故事,引出推荐阅读。

三、主题推荐阅读

1.《草地夜行》

2.《倔强的小红军》

3.《丰碑》

附板书设计

13 金色的鱼钩

鱼汤充饥 发现秘密

命令喝汤 临终叮嘱

8、灯光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灯光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理解郝副营长这一人物形象。

3.把自己在灯光下学习时所想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2.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策略】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本文作者去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着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在教授本课时我们主要要让学生认真体会课文中几次出现的多好啊!明确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是,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从而体会郝副营长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灯光之题目:

提问: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初步学习了《灯光》这篇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灯光》。

二、细读课文,理解灯光之内容: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了课文的思维导图,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传阅思维导图,挑选出优秀作品参加班级的展示。

生:小组范围内传阅思维导图,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准备参加班级的展示。

师:请一名学生展讲思维导图。

(生展讲,老师记分,其余学生评价,质疑和补充。)

生1:我想评价一下他画的思维导图:思路清晰,线条流畅,我很喜欢他写的心得体会,把本课的中心都罗列出来了。

师:你的评价很精准,说明你看得仔细,听得认真。

生2:我要质疑:请问,课文开头和结尾描写天安门前的灯光是为了什么?

师:你真是一个大胆质疑的孩子,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3:我觉得是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路人才会说多好啊,才会引起作者的回忆。

生4:现在我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了,而且还有这么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

师: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其实我在平时的习作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生5:我还有一个问题:文章几次写了多好啊作用是什么?谁能帮我解答?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

生5:多好啊出现了3次。第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看到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引起我的回忆。第二次: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憧憬着自己也能用上电灯。第三次: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师:你真是我们班同学学习的榜样,回答问题具体全面。

师小结:刚才老师听到了你们精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到了你们思维的碰撞,你们太厉害了。

三、品读体会,感悟灯光之内涵: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灯光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接下来我们继续研读。

教师质疑:结合课文体会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学法指导:

1.学生自己读课文,把想法写在学习单上;

2.组长组织组员在小组内讨论;

3.班级展示。

(1)用有感情的朗诵展示画出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体会。

交流过程:

1.展示的小组学生朗读:

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组的学生一个个都是朗读高手,读得如此投入。通过读你还能了解什么?(我们知道了这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热爱读书)(板书:热爱读书)

带着感受集体读一读这段话。(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对读书的热爱)

2.出示,学生齐读。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再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孩子的热爱。(板书:热爱生活、热爱孩子)

3.生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生1:这句话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郝副营长不怕牺牲的精神。(板书:不怕牺牲)

师:你真了不起,不仅说出了描写方法,而且说出了人物的品质。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展示我们知道了一位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热爱孩子,不怕牺牲的郝副营长。正是因为有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我们才有了今天如此美好的生活。

四、抒写内心,提升灯光 之境界:

教师激趣:为了胜利,为了新中国,为了无数的同胞,为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一位又一位英雄前赴后继英勇就义。

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如今,我们每天晚上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看到这灯光,你会想到什么呢?请你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

1.学生构思,动笔,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指名展示。

3.学生评价。

五、作业超市,延伸灯光 之外延:

1.讲一讲:把本课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演一演: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表演本篇课文;

3.写一写:把自己知道的关于灯光的故事写下来。

(任选一题完成)

六、板书设计:

灯光

热爱读书

郝副营长 热爱生活

热爱孩子

英勇善战

不怕牺牲

9、故宫博物院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读课文,积累词汇;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教师指导点拨等方法,一是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二是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说明事物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2学情分析

首先初中学生空间概念不很强,而且刚刚接触说明文,虽然有前两篇文章作铺垫,但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还很薄弱, 学习本篇课文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这一文体知识掌握情况,使说明文的知识点能完全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所以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很关键。其次是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故宫。因此仅凭老师一张嘴,任你讲得天花乱坠也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能达到目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的使用特点。

3重点难点

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

1.教学重点:

(一)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二)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

学会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有谁到北京旅游过?那有谁知道北京有个地方曾经是明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生活过的地方?知道是哪吗?对,是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朝的皇宫,1925年改名故宫博物院,也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的故宫。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黄传惕来游览一下这座世界著名的故宫博物院。

活动2【讲授】理清思路,品读分析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安排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字典扫除字词障碍。同时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丰富词汇。然后播放课文示范朗读,请同学们合上书本,听读的同时,每人画出一张参观故宫的线路图。接着同桌前后交流讨论,以组为单位推荐出三幅线路图,针对这三幅图让其余同学作纠正和补漏。最后明确出作者这样的说明路线: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这一环节的安排,充分尊重了学生自主阅读体验,既引导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筛选信息的思维能力。

二、研读课文,全面分析。

在这一环节,我组织学生认真研读课文,相互交流、探讨。根据屏幕显示出的故宫的平面图,依据作者的行踪路线,师生研讨共同完成相应建筑物的介绍,并按照以下重要知识点进行课文的探究:

1.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这样写来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明确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和御花园。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3.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的58段。我会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作者介绍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4.通过学生的交流探讨、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在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时要注意的三个方面:方位词、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三、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反复朗读描写性语句,让学生明白这篇文章并不是简单地客观介绍,它贯穿着作者的一种思想加深对祖国的爱,体现着一种精神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增强了一种情感民族自豪感。

活动3【活动】巩固训练,思维拓展

这一环节,我会请学生变个顺序说故宫:

1. 假如你站在景山上介绍故宫,你将这样说

2. 假如逆作者的路线图而行,你将这样介绍沿途的建筑

最后让学生比较今天学习的说明文和以往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引导学生从它们的要素入手分清这三种不同的写作体裁:

记叙文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议论文三大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说明文三大要素: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这个环节的设置巩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以往语文知识点的掌握,并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4【作业】作业布置,课外延伸

以空间顺序写一篇介绍自己学校或者家的说明文。

这个环节的设置时为了培养学生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来说明具体事务的写作能力。

二、《故宫博物院》课堂设计

教学目标

1.找出方位词及表游踪的句子,学习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方法。

2.抓住关键词句,了解故宫建筑群的特点,感受作者洋溢其中的自豪感。

3.把握重点段落,理解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学情分析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它以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布局合理、结构严谨、装饰典雅而驰名中外,受到全世界的赞誉。它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建筑文化的基本特点和民族风格,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性智慧和力量。

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是一篇全面介绍故宫建筑的说明类文章。说明类文章的教学,教什么,怎样教,取决于文本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根据作者自己的介绍,这篇文章最初是为广播而写的,是一篇广播稿,其意图就是通过广播让听众既对故宫的建筑特点有所了解,并从中感受古代人民的创造性精神,激发民族的自豪感。这样,作者在写作时更多的从听觉的角度和广播特点方面考虑,于是在说明文的一些基本要求上,如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适宜等,就要比一般的书面文章来要求就更严一些。因此,本篇文章的教学从作者的意图本位出发,结合文本自身所固有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对于建筑类文章的教学,通过找方位词及表游踪的句子,把握建筑的特点,这是学生在初读文章时能够完成的,因此在课前预习中进行,而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情感及建筑本身所体现的民族文化,这是最能体现文本个性的东西,也是学生成长最需要的精神营养。这是课堂教学中着力突破的地方。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堂引入

第29届奥运会,让2008年的北京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这座美丽的、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城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观光和旅游,假如来到北京,故宫是非去不可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每次来到北京,几乎都要到故宫来参观,他曾对人说:到北京不看故宫和天坛,等于没有来北京。可见故宫在这位大国国务卿心目中的地位。那么,故宫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活动2【活动】二、解读写什么

1、在文章中找方位词及表游踪的句子,根据你的理解给故宫平面示意图,填上相应的建筑物名称。

(投影:故宫平面示意图及全景图)

2、把握故宫建筑特征:

1)从刚才示意图的填写及故宫全景图的观看,故宫的建筑留给你怎么样的感觉?课文中哪句话写出故宫建筑的特点呢?

明确: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文章第一节中有一个词非常形象的说明这个特点?课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故宫的建筑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呢?

明确:城中之城既说明了它地处北京的中心,又可让人看到故宫的规模之大,以及地位之非同寻常,有城一样的规模,城一样的布局,城一样的建筑。从紫禁城城墙的高度,宫城的形状、占地面积、宫殿的数量,三大殿所在位置,太和殿的规模等,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可以体会到故宫建筑群的规模之宏大壮丽;从金水河上的汉白玉石桥,三大殿边缘栏杆上的雕刻,太和殿正中方台两旁的蟠龙金柱、殿顶的四道垂脊、正中藻井的雕金蟠龙、梁枋间的彩画等这些姿态各异,色彩绚丽的工艺中体会到故宫建筑群的建筑之精美;从紫禁城东西南北城门的设置,城墙上角楼的建造,三大殿规模不同、用处不同,外观上看却属同一组建筑,紫禁城前后两大部分的建筑基本上相对称等到都可以体会到故宫建筑群的布局之统一。

活动3【活动】三、解读怎样写

这篇文章原来是一篇广播稿,曾经配上音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栏目中播出,播出以后反响很好。

(1)广播的对象是听众,因此作者在写作广播稿时,首先考虑的是听众,如何做到让听众听了内容后能过耳不忘呢?

明确:从文章写作的角度看必须要做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适宜,这样听众听了后才能过耳不忘,实现广播的目的。

(2)课文作为一篇非常成功的广播稿,来介绍这样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建筑群,作者有没有做到这些要求呢?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

明确:本文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按照空间方位顺序逐次介绍,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重点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武英殿、文华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同时在具体介绍时,总说和分说相结合,这样写来井然有序,条理分明,有详有略。因此,文章怎样写首先是考虑到文章是为谁而写的,要有读者的意识。

活动4【活动】四、解读为什么写

1、作者写这一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让听众听了广播之后,对故宫的建筑有所了解吗?还有没有其他的意图呢?

明确:黄传惕在谈到关于写作《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时,有这样一段话,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愈来愈感到,写故宫,光是说清楚,满足于起码的要求,太不够了。也不能只是简单地客观介绍,而应该贯穿一种思想──加深对祖国的爱;体现一种精神──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增强一种感情──民族的自豪感。因此,作者在此文章中蕴含着对祖国的爱和民族的自豪感。

2、课文中哪些地方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蕴含其中的这种对祖国的爱和民族的自豪感呢?请读出这种感情来。

明确: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从故宫博物院的规模、历史的角度写出这是独一无二的建筑,表达出了历史的自豪感。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以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人们了解这宏伟的建筑群后的感受,表达了由衷的赞美之情。

3、作者为什么在这座建筑群中蕴含着如些深厚的情感呢?读课题《故宫博物院》,你认为怎样的地方才算得上博物院呢?为什么称故宫是博物院?

明确:集中收藏着大量的艺术品的地方。这些艺术品蕴含着某种文化,通过这些艺术品能让人们了解到一个世界,了解到一个民族的文化,了解一个民族的审美理念。作者认为故宫的建筑就是博物院,是艺术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故宫建筑这个窗口可以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

(1)读课文节,思考:

这部分是介绍故宫的主体三大殿,可以说是故宫的心脏,我们首先从整个建筑布局中我们发现这些建筑的位置有何特点?运用哪些建筑材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计呢?

明确:故宫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在故宫的中轴线上,这种严整的布局,以及同组建筑物之间讲究同中有异、不同组建筑物之间讲究对比与呼应,使得故宫的布局严整而不失于死板,这都是我国传统审美观的表现。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有汉白玉石桥、汉白玉栏杆、琉璃瓦等,这些都有浓郁民族味道。

再看建筑物上的雕饰,都雕的是什么内容呢?为什么是以龙为主要内容呢?

明确:在建筑物上的雕饰,都雕的是形态各异的龙,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龙是皇权的象征,封建统治者宣扬皇帝是龙的化身,是真龙天子,所以设计都以龙的图腾为主,龙象征着皇权。

再看殿前的摆设,都摆的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要摆这些东西?

明确:殿前都摆有香炉、铜龟、铜鹤等,这些布置象征着国家长治久安,江山永保,这一切都表达了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一种美好的愿望)

(2)从故宫博物院的建筑位置,材料选择,殿内的装饰及其摆设我们可体会到故宫建筑的整体特点,为什么要如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建筑呢?

明确: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皇帝是天之骄子,是威严显赫的,是至高无上的,只有宏大壮丽才能显示皇帝的重威,建筑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自古以来就已认同,《礼记礼器第十》中讲:有以大为贵者。宫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椁之厚,丘封之大,此以大为贵也。又说: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规定从宫室、器皿的大小,死后坟头的高低,棺椁的厚薄都有等级的区别,越大越高贵。在宫室、庙堂的建造中,又以建筑群的规模和房屋之高低为贵贱的标准。如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他的臣下在咸阳兴建起宏大的宫室。刘邦因为刚打下天下就大兴土木而感到不妥,丞相萧何对他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无以重威。(《史记高祖本纪》)

活动5【讲授】课堂总结

建筑是一首无言的史诗,它见证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与荣辱;建筑是一曲凝固的乐章,它弹奏出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它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故宫的建筑的本身就是一座艺术的宝库,从这里我们可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文化。难怪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古建筑专家单士元说: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

这些精美的建筑沉淀着深厚的文化,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就会有不同风格的建筑。如藏族的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物,它将宫殿、寺庙与灵塔融于一体,形成独具一格的藏族建筑风格;白族的门楼通常使用泥雕、木雕、石刻、彩绘、凸花砖等材料,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投影:布达拉宫、白族的门楼图片)

因此,我们读这些建筑类的说明文,不仅要了解这些建筑的特点,更要借助语言文字读出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

10、竹节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竹节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竹节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 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2.难点:

(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年》、童年玩过的玩具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童年》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们想不想知道范锡林的童年玩过什么玩具?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非常聪明,就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的玩具。你瞧,(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的吧!生齐读课题:《竹节人》,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

风靡(mǐ)叉(chā)腿 金箍(gū)棒 窦(du)尔敦(dūn)俨(yǎn)然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豁、凛、雕、磕、跺、颓。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豁是左右结构,注意害谷,相互要结合紧凑。

凛是左右结构,右边书写时要瘦一点写。

雕是左右结构,左右书写时要紧凑一些。

磕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边要小一点。

跺是左右结构,右边是朵,注意正确写法。

颓是左右结构,左边下几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页要瘦一点最后一笔是点。

4.趣味识字词   

(1)出示词语:

威风凛凛 叱咤风云 弄巧成拙 虎视眈眈 赫赫伟绩 津津有味 全神贯注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感情饱满的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如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同学们,全文围绕我们都迷上了斗竹节人展开了描写,仔细阅读全文,标注段落,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请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分享:

根据学生的交流分享,概括为:

①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自己做玩具,我们全都迷上了玩竹节人。

② 第二部分(3-19自然段):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打童年带来的快乐。

③ 第三部分(20-29自然段):叙述了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偷偷玩竹节人,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看到,从沮丧到心满意足的情感变化。

3.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交流:

师总结:《竹节人》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迷上

竹节人和老师没收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心满意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竹节人》,谁能复述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1)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师点拨:

①作者写竹节人制作指南时,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注如何制作竹节人的步骤内容。

②作者写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斗竹节人游戏时,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斗竹节人游戏入迷的细节描写,体会传统玩具斗竹节人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③作者在写老师没收竹节人玩具后的故事时,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1)思考:你都获得哪些信息?

师: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分析。

学生交流:开篇直接点题我小的时候自己制作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斗竹节人的游戏。

(2)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开篇直接点出主题来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3-19自然段。

(1)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

师: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问题。

学生找:第3自然段,用毛笔竿锯成寸把长一截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课件出示:竹节人图片,及制作方法的字幕,让学生齐读。)

(2)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引导学生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学生通过像黄河长江两个关键词说出: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考张的修辞。这样写的好处是:把桌子上的裂缝比喻成黄河长江生动形象的写出豁口很大,也表现出课桌的破旧,语言幽默诙谐,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3)仔细阅读课文第17、18自然段。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找: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生交流:作者运用五个感叹号。

师:引导学生谈出这样写的好处。(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仿佛一场激战即将开始,衬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表现出孩子们对斗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喜爱。)

(4)反复阅读课文第19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来分析写作方法。

学生通过引导谈出方法: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烘托出我们斗竹节人的入迷,表现出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师:采用分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来反复朗读,读出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用声音表现出我们的入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3.请同学们浏览阅读课文2029自然段。

思考: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师:引导学生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正确看待老师的态度。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没收后自己玩竹节人了。我觉得竹节人得到老师的青睐,让我们感到自豪,同时也能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相近、心灵契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突出老师童心未泯,活泼亲切的形象。(意思对即可)

三、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快乐的童年》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也能介绍出一种自己童年入迷玩的玩具。表达真情实感即可。

2.引导学生介绍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和你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令你难忘?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讲。

学习上 生活中话语里 心理上

句式练习:学习上对我的细心引导

生活中对我的亲切关怀

话语里对我的鼓励支持

心理上我对老师的感激

四、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你不是灰姑娘》。1985年范锡林获儿童文学优秀奖的作品。

2.小练笔:写一篇有关老师的故事。

要求:(1)题目自拟。

(2)能运用上本节课所学的修辞和描写等写作方法,给语言增添色彩。

(3)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4)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五、板书设计

11、祖父的园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蚱、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蝶等13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蝴蝶、蚂蚱、倭瓜等园中景物的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答)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大大的园子,里面就有这些动物、植物,你会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动物很可爱,因为有吃不完的瓜果,因为可以在园子里玩)是啊,如果有一个这样的园子,老师也会流连忘返呢!不过,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园子,而是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汇报,师指导识字:

(1)多音字晃:

huǎng(明晃晃) hung(晃动)

(2)正确区分拔(拔萝卜)与拨(拨打)。

(3)承:注意中间有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3.(出示生字)指名学生带读,注意读准字音。

4.(出示蝴蝶、蜻蜓、蚂蚱等词语)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并划分段落。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充满快乐的、自由的、美丽的园子)

2.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的哪些场景?

3.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第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自由的(第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第18~20自然段)。

4.(出示第1~3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说说祖父的园中有什么。(昆虫)有哪些昆虫?(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这里着重写了哪种昆虫?(蜜蜂)作者先是运用了ABB式的叠词,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蜜蜂的可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2)除了昆虫,园中还有什么?(树)哪些树?(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着重写了(大榆树)。(出示与大榆树相关的句子)仔细默读上面的句子,找出作者描写大榆树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有什么作用?(勾勒出大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大榆树的活力。)

(3)再次齐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此刻你正漫步园中,看到这些富有生机的景物,是多么陶醉啊。

四、小结。

 祖父的园子里有蝴蝶,有蜜蜂,还有大榆树,真是生机勃勃,但是不是只有这些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发现。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祖父的园子,看到了里面的小昆虫和大树。现在,我们将进一步认识祖父的园子,看看祖父的园子里还有什么好玩的、有趣的事物。

二、精读课文,重点赏析。

1.走近祖父,感受祖父的慈爱。(出示第4~15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4~15段,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园中的什么?(人)主要是谁?(我和祖父)我和祖父在做什么呢?(在园中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

(1)这么看来,我是一个很能干的孩子啰?(不是)为什么?(因为我其实并不懂怎么干活,都是在捣乱。)从哪里看出来?(重点词:瞎闹、乱钩、马马虎虎)对于我这种帮倒忙的行为,祖父有没有生气?(没有)从哪里能看出?(祖父大笑起来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祖父对我怎么样?(疼爱)真是一位慈爱的祖父,怪不得我在园中能如此自由自在。

(2)除了这些,我在园中还有哪些乐趣?(摘黄瓜吃、追逐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玩)玩腻了,我就去帮祖父浇菜,怎么浇的?(把水往天上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从此处的语言描写,我们不难看出,我此刻无比快乐。

2.走近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出示第16~17自然段)

在园中,除了生活是自由的,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

(1)齐读第16~17自然段,回答上面的问题。(一切都是自由的。)

(2)园子里太阳底下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句子:凡是回答。)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我对阳光、对光明、对温暖的向往,在我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都充满活力。)太阳底下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呢?(出示句子:黄瓜愿意问它。)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我觉得黄瓜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可以看出我对自由的向往。)

(3)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太阳下的景物,它们都是什么样的?找出相关句子,与同学交流。(具体参照第17自然段)这些事物集中反映了一种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可见,我十分向往这种生活,这种生活令我感到十分惬意。因此,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快乐地进入了梦乡。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阅读阅读链接的内容,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从阅读链接的内容可以看出,萧红后来无限怀念祖父,怀念祖父的园子。作者之所以怀念这个园子,是因为这个园子里有祖父的疼爱、有快乐的童年。由此可见,童年这段幸福、自由、快乐的生活,在她的生命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以至于让她念念不忘。)

2.童年的生活、童年的回忆永远铭记在心,但是童年一去不返,我们也只能时刻回味与怀念了。带着对童年的留恋与怀念之情,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参观了祖父的园子,你一定流连忘返了吧?想一想,你周围有哪些景物也镌刻着你童年的回忆?试着把它写下来。

12、怎么都快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怎么都快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设计说明

《怎么都快乐》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有4个小节,分别写了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和许多人玩的不同乐趣。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快乐,事事有快乐,在反复诵读中产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因此,本教学设计重在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快乐的含义: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

文中的词语搭配极为丰富,踢毽子、听音乐、下象棋、打排球、讲故事等,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良好素材。因此,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这样的词组,积累动宾结构的词语。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生字词卡片。

2.准备学生课间游戏活动的照片。

学生准备: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播放学生做游戏时的照片)导入:同学们,刚才的课间十分钟你们玩得快乐吗?为什么?(生交流)

2.揭题:是啊,一个人玩有一个人玩的快乐,许多小朋友玩,大家会感到更快乐,怎么都快乐。

3.板书课文题目:怎么都快乐。

4.指导朗读课文题目,引导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

以课间游戏为话题和学生交谈,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师生对话情境,同时因为聊感兴趣的内容而产生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小朋友都玩了哪些游戏?他们快乐吗?

2.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读顺,边读边对照生字条圈出12个会认字和1个多音字。

(2)读完诗歌后,标一标诗歌一共有几个小节。

3.指名读课文,圈画游戏的名称,读准读好这些短语,读出短语的轻重。

4.交流正音。

(1)出示生字,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着重指导学生读准前鼻音怎、很、音,后鼻音绳、讲、行。读准多音字得,强调它在本文中读děi。读准平舌音怎和翘舌音绳。 图片 跑得快 得到 得劲儿

(2)课件出示表示游戏名称的词语,指导读准生字,读好词语。

(二)识记生字。

1.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1)教师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2)归类识记生字。

①出示游戏活动图片及相关词语,自由读一读:跳绳、讲故事、打排球、打篮球、打羽毛球、开运动会。

②动作模仿识记跳绳。跳字是什么偏旁?能做个跳的动作吗?( 跳与脚有关,是足字旁;绳是绞丝旁,和丝线有关。)

③哪些生字还可以利用偏旁来识记呢?(讲、排、篮、球)

④加一加,换一换识记羽、戏。(两个习加一加,认识羽;与找换偏旁,认识戏。)

⑤偏旁归类识记连、运。

2.合作朗读,发现规律。

(1)师生合作朗读游戏名称,老师说动词,学生说名词。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前面的字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跟着的是表示名称的词。)

(3)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短语吗?

设计意图:

低年级,识字是主要的教学任务。本课要认的生字大部分在游戏名称里。教学时,教师把识字、读词语融于一体,增加了学生识字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三、规范书写,形成习惯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两个生字讲、许。

2.指导写法。

(1)指导观察字形、结构。(左右结构,言字旁,左窄右宽。)

(2)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字的最后一个横画要写在横中线上。

(3)师范写,生书空。

(4)学生各描红一个,再临写几个。注意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5)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

遵循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原则,教师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明确汉字书写的笔画和笔顺,突破书写难点。

第二课时

一、检测旧知,比赛朗读

1.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2.朗读课文:同桌之间比赛读文,评一评谁读得好。

设计意图:

以本课生字复习导入,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氛围,巩固生字词的识记。

二、朗读感悟,迁移运用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学生交流。(一个人玩很快乐)

(2)一个人可以玩些什么?在书中圈出来,联系上下文理解独自的意思。

(3)指名朗读。

(4)除了这些,一个人还可以玩什么?

一个人玩,很好!

独自一个,静悄悄的,

正好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

2.过渡:那么两个人玩,三个人玩,更多人玩,会有哪些乐趣呢?

3.指名分小节朗读第2~4小节。

4.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交流,结合实际积累跳绳、踢足球、讲故事、听音乐、打排球、玩游戏等词语。

5.完成小创作。

两个人玩,很好!

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人______________,一个人______________

许多人玩,更好!

人多,什么游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快乐。

7.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许多人玩会更好,更快乐?

8.齐读,读出画面感,读出节奏,读出快乐。

9.男女生比赛读。

设计意图:

本文文字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理解。因此,这里并不需要过多分析,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通过小创作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齐读课文,尝试背诵。

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2.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懂得了什么?

3.总结:这节课大家的心情真不错!老师也写诗歌了,送给你们!孩子们起立,快乐地拍起手来,聆听这首关于学习的诗歌。

一个人学习,挺快乐,静静思考有收获。

两个人学习,真快乐,互相帮助你和我。

三个人学习,很快乐,互相启发点子多。

许多人学习,更快乐,读出美妙的诗歌。

一个人玩是快乐,但与人相处、交往会更快乐。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保底要求,但以课本为载体的阅读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结合文本特点,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引导观察,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玩、很、当、音、行,指名认读。

2.游戏闯关:填一填,给生字找家。

玩 很 当 音 行

图片

3.课件出示这几个字的书写动漫,引导学生观察。

4.小组交流这几个字的横画的写法,教师及时点拨。

5.学生独立完成这几个字的书写,先描红再临写。

6.展示书写成果,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

学生已有一定的书写经验,本课这几个生字比较容易写,所以教师重点点拨关键笔画,可放手让学生独立书写,培养了学生独立书写的能力。

板书设计

怎么都快乐

一个人玩 很好

两个人玩 很好

三个人玩 很好

许多人玩 更好

13、咏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咏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咏柳》

2.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

3.通过描写自己眼中的柳树,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描写自己眼中的柳树,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大家听?(《草》 《春晓》 《村居》)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2.揭题,齐读课题。 (咏鹅是赞美白鹅, 咏柳就是赞美柳树,注意咏的书写, 师范写,生书空)指导学习咏字。

3.了解作者:贺知章,唐代诗人。 字季真, 晚年自号 四明狂客 。 越州永兴 (今 浙江萧山)人。少年时就以诗文出名。其写景诗,较为清新通俗,除了本课《咏柳》外,还有《回乡偶书》等广为传颂。

4. 课件出示柳树指导学生看图说你看到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古诗,感受诗韵。

1.课件出示古诗《咏柳》 。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如绦 裁和多音字似。

4.师范读。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边听边划分节奏练读。

5.师指名读师生齐读。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非常好!大家已经能正确、流利的诵读了。

三、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师: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呢?(看书下注释、插图,结合自 己想象。 )出示个别词语的意思、动态图。

1.小组合作:

(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结合书本注释、文中的插图、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说说古诗的意思。

2.汇报小组学习的成果。 (出示古诗的意思)

3.学习第一句诗。

(1)师:谁来说说,诗中哪两句是直接写柳树的?你从哪儿感悟到了春天柳树 的美?

@:我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还有课文的插图可以看出作者是在 赞美柳树。 意思是一棵高高的柳树, 好像是碧玉妆扮成的一样, 千万柳条好像是 绿色的丝绦一样垂下来。板书:碧玉

@:我从绿丝绦看出, 注解上说绦是带子的意思, 作者把柳条比作了绿色的带子, 很美。板书:绿丝绦

(2)师:你们理解得真好! 关于前两行诗句,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追问: 一树 万条你怎么理解?真的只有一棵树,一万条吗?

万条表示的是有很多条,看上去满眼都是,数也数不清。

(3)师:在古诗中,有许多数量词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比如《望庐山瀑布》

(4)导读:这两行诗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作者抓住了早春柳树的特点,把柳 树当作美丽的姑娘, 那随风摆动的枝条就像是姑娘裙摆上的丝带, 多美啊! 带着 你的感受读一读。

(5)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柳叶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丝带。 4. 学习第二句诗。

(1)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问:你觉得这句话写得好不好?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是谁的巧手裁剪出这些细 细的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把春风比喻成了剪刀,它会裁剪柳叶。写出了春天的动态美。板书:剪刀 师:这两行诗写得很有意思,就像是作者自问自答。自己试着有语气地读一读吧。

(2)师小结:作者把满树的新叶比喻成碧玉 ,把随风飘荡的柳条比喻成绿 丝带 ,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 (板书: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剪刀,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合理的想象,把人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热爱。

(3)春风还带给了大自然什么样的变化?(嫩芽,红花)

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吗?

6.面对此情此景,让我们带着对春天,对柳树的赞美之情再来读这首诗,做到正 确、流利、有感情。会背的可以背哦。 (生齐诵古诗)

四、总结古诗,拓展写话: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眼中的柳树

1.学生练习写作

2.学生展示,教师及时评价。

五、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写柳树的方法,去写一写春天的其它事物。

板书设计

碧玉

咏柳 绿丝绦

剪刀

14、忆读书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忆读书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畅游书海的时候,我们的胸怀变得更加宽广;当我们一次又一次感悟书香的时候,我们的灵魂变得更加高尚。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书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忆读书》。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解读立根原在文本中

书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好的伴侣。因此教材在小学教材中,安排了多个以书为主题的单元。《忆读书》是五年级上册书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冰心老人89岁时,在国际扫盲日和教师节前夕,写得一篇回忆录。课文语言朴实无华,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的读书经历,由于所写内容和学生实际接近,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投入和情感共鸣,进而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道理。

分析学情知彼所知与所疑

经过四年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日益增强,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比如用画情节曲线和列提纲来概括主要内容,通过提问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人物特点等。同时,对于现在的孩子,书可以说已经是他们生活中很好的伙伴,对读书有不同程度的喜爱,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确定目标目标引领向前行

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做到有机整合,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精神以及我对教材的研读领会、对学生学习实际的分析把握,我计划设定以下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独立识字学词。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含义,激发学生读书兴趣。(重难点)

3、学习写回忆类文章的一般方法。

精心设计简实高效显特色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准备用一个课时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力求惜时、增量、提效。教学中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线,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我预设四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主题导入。

(二)自主读识。

(三)合作读议。

(四)读写结合。

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我具体的设想是这样的:

(一)主题导入(在名言中相遇----让书走近孩子)

我这样导入:书是神奇的,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书主题单元,学习冰心写的《忆读书》。板书题课和作者,齐读课题。以主题书来导入,语言简洁,带学生快速入题。最后出示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二)自主读识(在初读中相识----让书亲近孩子)

1、谈所得。

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①运用学过的方法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字词,要利用工具书去解决,力争在短时间内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留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后,我将引导学生从这几方面来谈所得。如:谈对冰心的了解、讲讲自己对文中所提到的四大名著的有关知识,我会课件出示相关内容随机补充。我准备以抽测学生读文的方式来检测课文朗读情况,对天罡地煞、着力、怒发冲冠这几学生不容易读准准的词,我会注意做好纠正与强调。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学生可能会说的比较零散,我准备从课题来这样来引导:课题的忆是回忆的意思,冰心奶奶在文中都回忆了什么?她在这篇文章里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文章的中心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很容易被提炼出来,我随机板书。

2、释所疑。

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存在的差异,通过自主读识,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准备借用同桌或小组的形式来提出所疑,解决疑惑。对于疑难的问题,我要及时释疑。

(三)合作读议(在交流中相知----让书浸润孩子)

1、针对中心,确定议题。

恰当议题的确定是这一环节最为关键的一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个中心句,是冰心奶奶对自己童年读书的总结,也是对孩子们的期望。让学生理解并努力做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才是最终目的。因此,我准备把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含义作为合作议题,用核心问题来统领全文的学习。

2、提示方法,悉心指导。

教法得当,一个环节的多重功效,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效率。针对合作议题,我准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课件,提示学习方法,做好悉心指导。把课堂变学堂,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及时提示。课件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和问题相关的词句,读一读,在感受深刻的语句旁做批注。学生自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巡视及时提示。如:学生可能会圈画出时间词,书目名称,从读书的时间长,读的书多来理解多读书,而会忽视还可以从书的种类多来理解。我会及时给个别学生提示,指出古典诗词外国文学文言文等词语,这样会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多读书。

合作交流,适时点拨。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还需借助同伴来完善自己的理解。我又会及时提示:小组合作交流,抓住一个或多个方面来展开讨论,由代表做好发言的准备。我会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完善理解。如:对读书好的理解,学生可能只会把直接描写读书好处的语句找出来来概括,理解不够透彻,我会及时点拨学生,要结合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或自己的读书感受来谈理解。学生就会这样来谈:读书对作文课有帮助,因为作者读《聊斋志异》是文言文的。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还可能会结合自己读过的书来谈感受。这样学生谈到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有理有据。

全班展示,巧妙引导。在全班展示的过程中,我会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在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与指引。如:学生可能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理解不深刻,谈不出读书带来的快乐。我引导学生可以结合冰心奶奶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词句来谈体会,这样学生会从听得津津有味、关羽死了,哭了一场、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含泪上床、等词,感受到冰心奶奶读书时,与书中的人物产生了共鸣,这是读书带给她的另一种享受。在语言的交流中,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将会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理解逐渐加深,逐渐透彻,突破了教学重点。

(四)读写结合(在读写中相忆---让书引领孩子)

为了落实学习写回忆类文章的一般方法这一目标,我会运用读中悟法,读中学写的方法,再次引导学生先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冰心奶奶在写回忆自己读书经历时,都用了哪些方法?学生可能会总结出,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先写都读过那些书,最后写读书的感受,还可以选取感受不同的书来写。明白了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读书经历,此时,学生有话可说,有本可仿,我适时安排读写结合,准备学写《我忆读书》,进行能力迁移。因为课堂时间关系,我只让学生写出习作提纲,

布置作业:(在阅读中相伴---让书滋养孩子)

课后布置作业:完成习作。课内延伸到课外。还会建议学生选读冰心的寄小读者等书,扩大阅读量。

结束语:

课堂教学的最后,我会用这样的语言来总结和激发学生:孩子们,正是由于冰心奶奶在少年时代读过那么多有益的书,为她的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才写出那么多优秀的作品。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让我们爱让书籍,爱上阅读,让浓浓的书香伴随我们快乐成长!

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教学目的及重难点的直观体现,是师生思维活动留下的轨迹。本课板书我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为内容,简洁、明了地突出了本文的主题,再以书的简笔画做衬托,使板书形象、美观,给学生留下直观、深刻的印象。

15、姓氏歌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姓氏歌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姓、氏、李等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姓、什、么等生字,认识弓 走、等部首。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了解中国姓氏有多少,有什么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诵读《姓氏歌》,了 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生字。

难点:知道姓氏的正确读法,了解中国姓氏文化。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视频导入,活跃课堂

1、出示课件,播放《百家姓》表演视频。(学生专注观看)

2、同学们,你们会背诵《百家姓》吗?有谁愿意来背一背? (学生举手回答) (出示《百家姓》课件)

3、同学们非常棒,我为你们点32个赞。(教师简单讲解 《百家姓》共有多少个单姓和复姓等)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今天的课文《姓氏歌》。(板书课题)

1、背诵《百家姓》。

2、说一说你知道的复姓。

二、课堂游戏,引入课文

1、现在我们来做一个你问我答的游戏: 一个同学问你姓什么,另一个同学就回答我姓李(刘、张)....

2、开始做游戏,同桌互相你问我答。

3、同学评一评,哪一回答得最好,并给予奖励。

三、朗读课文,了解中国姓氏

1、出示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画出要求会认的字,自由练读。

2、指导学生正确拼读下列汉字,指导正音。

姓氏李张赵孙周官双

3、播音乐,加动作,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4、同学们,课文读熟了,谁来说一说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姓氏? (学生答:李、张、 胡、吴徐、.....你还知道哪些姓氏呢? (学生自由回答)

5、示课件,学习分解姓氏的姓氏歌。

三横王草头黄弓长张立早章古月胡口天吴

双口吕木土杜言午许双人徐耳东陈干钩于选出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并打V

6、根据提示写姓氏。

三横( )草头( )

7、让同学们用上面学到的姓氏歌,来一次自我介绍。

(我姓李,木 子 李。我姓张,弓 长 张....

8、全班齐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弓 长 ( )木 子 ( )

口 天( ) 干 钩( )

四、学习生字

1、课文读熟了,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有哪位同学能当小老师,来教同学们读一读课后的生字?请举手。(学生举手, 领读生字)

2、课件出示会写字,找出本课生字中的独体字、左右结构的字,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国。

国:图片,全包围结构,部首是口 。写时应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方:图片第三画是横折钩。

3、口头组词,记忆生字。

4、老师范写生字,学生练写生字。指导学生注意笔顺笔画。

5、写出下列汉字的笔顺。

国:方:6、加一加,变成新字再组词。

女+生= ( )

又+又= ( )

口+玉= ( )

五、回顾课文,课堂小结

1、《姓氏歌》 我们学完了,现在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领大家一起读一 遍?

2、今天我们知道了许多姓氏,还了解了《百家姓》,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姓氏都是怎么来的吗?大家可以课后去了解一下。

3、课后收集有关姓氏的小故事,然后跟同学讲一讲。

【教学板书】

姓氏歌姓氏歌《百家姓》单姓复姓赵、钱、孙、李东方、上官....

16、乌鸦喝水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乌鸦喝水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设计理念】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由此可见,问对于学生来说何等重要。大语文观,倡导问题教学。本课基于这一理念尝试从:学有所惑,学有所获,学有所豁,三个层面解读文本,让学生把握小乌鸦 想喝水喝不着想办法喝着水这个脉络,并最终学以致用,能够自己创作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本的生字词,读通课文。

2.理解重难点词语,会用渐渐许多等词语说话

3.明白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的道理,并学以致 用。

【教学过程】

一、学有所惑机灵小不懂

1.读课题,提问题

2.互讨论,解难题

3.齐挑战, 大任务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让学生提问,并自主解答,再到完成教师精心设计任务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读通课文,让语文课堂变成一个放飞思维、张扬自我、展示能力的乐学天堂。】

二、学有所获语文小博士

(一)读之获

1.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掌握疑问语气

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

3.再次深读,探寻办法

通过再次深读,我引导孩子慢慢了解乌鸦想办法的过程。

(二)做之获 

我拿出准备好的石子瓶子等道具,让他们模仿小乌鸦亲手操作一下,体会水渐渐升高的样子。与学生一起操作之后,乌鸦喝水的整个过程形象的展现在了他们面前,亲眼看一看比动嘴读一读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我再相机指导孩子

用渐渐说话

花渐渐

雨渐渐

我们渐渐

完成对课本语言点的训练。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感悟,加深理解。】

三、学有所豁最强大脑挑战赛

让学生亲自操作完之后,我顺势突破教学难点同学们,小乌鸦厉害吧,自己想办法喝到了瓶里的水。

1.帮乌鸦 想办法

2.理清文脉 创作故事

起因乌鸦口渴了

经过想办法扔石子

结果喝到水了

看图创编鼠小弟的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小结升华:启发学生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应该主动出击,认真思考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王国维先生在《人家词话》里说读书的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经过学有所惑、学有所获两个大环节之后,孩子将前面的语言积累致以所用,促使学生开动脑筋丰富语言表达,让学生获得极大成就感的同时,切实地提升一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

17、望洞庭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望洞庭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对刘禹锡和洞庭湖的了解。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相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 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翠, 遥望洞庭山水翠,

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

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看到 联想 比喻

湖面镜未磨把湖面比作铜镜

银盘把湖面比作银盘

君山青螺把君山比作青螺热爱

18、天窗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天窗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藉、蝙、瞥3个字,会写慰等10个生字,理解慰藉的意思。

2、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体会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的含义,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3、采用本文看到的和想象的写作策略,在情境中尝试写作。

【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纯朴的乡村,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主要描写了在乡村里一个小方洞般的玻璃天窗,在不同的天气和时间里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和慰藉。

本课教学的设计理念:

1.多种识字方法,随文识写生字。通过揭课题、引文本、想画面等多种识字策略识记生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2.关注言语形式,根据文本想象画面。文中言语画面感突出,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表达、感悟、积累,通过仿说使语言更加生动,画面更清晰。

3.联系写作背景,了解作者通过天窗看到的和想象到的景象,孩子们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体会天窗带给作者唯一慰藉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 认识天窗

1.情境导入

(1)引课题: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童年时,他生活在浙江的乌镇。他住的房子很特别,屋顶上开着一个小小的窗子。为了这小小的窗子他还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天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篇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

(2)提疑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1-3自然段,看看你都找到答案了吗?

2.初识天窗

(1)揭意义:天窗对于大人们来说是可以采光、通风的,在孩子心中,这小小的天窗又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有概括性的那句话。

(2)示范写:

慰藉强调重点字词。板书:慰藉

字典里藉字有4种解释,慰藉中藉的意思是哪个? (安慰、抚慰、安抚。)

(3)巧过渡:两个这时候,分别指的是什么时候?(雨天、 晚上)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叙述引入课题 ,走近作者生活背景,初步了解天窗的样子和用处,为理解下文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做好铺垫,并通过示范写慰藉落实生字词教学。]

板块二:紧扣慰藉 走近天窗

1.聚焦雨天

读文第4、5自然段。思考:雨天时孩子们的苦恼是什么?乐趣又是什么呢?

(1)谈遗憾:雨天孩子们的苦恼是什么?

预设:雨天不能出去跑跳,被关进地洞似的屋里。地洞似的屋子是什么样子的呢?--压抑、黑暗、无趣

品读、感悟孩子们顶喜欢的心情,对比大人偏不许,非得把你关在地洞似的屋子里。的苦恼、伤心。

(2)说乐趣:在这风雨交加的时刻,孩子们发现了什么乐趣给他带来了慰藉?

相机正音(读准卜落卜落 bǔ luo bǔ luo)

理解雨脚和闪电一瞥的特别。读出雨下得急、欢的特点和孩子开心的心情。

体会闪电一瞥是匆匆地看,一扫而过地看的调皮劲儿。

(3)品猛厉

过渡:孩子们看到闪电想象到了什么?品读扫荡的用词巧妙,感悟写出风雨雷电力量大、范围广、速度快的特点。

总结:此时,天窗是模模糊糊的、看不清的,但是作者想象到的露天真实感受是实实在在的。 此时,天窗是小小的,想象是大大的,此时,我身在天窗内,心却在天窗外。

(4)辨唯一

想象让孩子们得到了乐趣,得到了安慰。相机引读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强调唯一。

2.聚焦夜晚

读文第7段,提问:当孩子被大人逼着上床休息时,天窗又怎么会给孩子带来慰藉呢?用____画出作者看到的,用 画出想象到的。

(1)由看而想

生汇报师生配合读

(2)体会美丽神奇的变化

思考:从看到的到想象到的,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3)说话拓展

过渡:活泼的孩子真会想,能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从简单想到丰富,不知不觉,一扇小小的天窗竟然成了连绵不断的画卷。板书(简单 丰富)

(4)课堂练笔

展开想象,完成练笔

让我们也展开丰富的想象,除了一颗星、一朵云、一条黑影,你还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月牙/流星/光点/一道光/银河),想象到这也许是__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再读慰藉

有了这扇小小的天窗,让孩子无聊的时间变得多有趣,枯燥的生活变得多么生动,难怪作者说: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成了你唯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雨天时通过抓关键词卜落卜落、 一瞥、 猛厉、 扫荡等关键词体会丰富多彩的想象。晚上时,通过说话练习和写话练习进一步体会由看到的而想象到的美丽神奇。层层推进,体会天窗对于孩子们特殊的意义,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也逐步落实语文要素。]

板块三 升华主题,打开心窗

1.提炼主题

通过天窗我们的想象变得锐利起来,我们想象的世界被展开,与其说这是一扇天窗,不如说这是一扇心窗,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2.读写直通车

在茅盾先生的童年时代,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唯一慰藉的就只有天窗了,在你孤独、寂寞、郁闷的时候,你的天窗在哪里?什么是你的慰藉呢?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设计意图:天窗是孩子们心灵的一扇窗,有了天窗原本枯燥的生活变得充满生机、充满童趣。在原本写话练习的基础上,进行读写结合的拓展训练,也为本单元的习作我的乐园积累素材。]

【教学板书】

雨天 慰藉 晚上

锐利 天窗 展开

小 大 简单 丰富

19、四个太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四个太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前准备:

四个太阳、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最喜欢猜谜语,下面老师出一个让你们猜,好吗?谜面: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做工。(学生回答)(板书太阳)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猜谜游戏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1)谁来读读这个词?

师:读的真好听,还有谁愿意试试?

(2)太阳的阳读作二声,还能组什么词?

(3)太阳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知道多少关于太阳的知识?引导交流

(4)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知识,听老师读一读看你能知道什么?

2、(教师板书四个)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四个太阳

质疑,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这篇课文好吗?(提出自读要求)

(1)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汇报交流:小画家画了四个太阳,分别送给四个季节。春天的太阳是彩色的,夏天的太阳是绿色的,秋天的太阳是金黄色的,冬天的太阳的红色的。)

(2)随机板书: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并贴出对应的四个太阳。

2、要想把课文读得流利,我们一定要认识课文中的这些字词。

(1)借助拼音,自由读生词。

(出示带拼音的生词)你们想和这些词语宝宝交朋友吗?快快与它们打个招呼吧!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读词语。(学生自己读)

(2)指名读(23个同学)

(3)同桌互读词语

你的同桌读得好请你翘起大拇指,读错了请你教教他。

(4)去掉音节再读,还能读正确吗?(小老师教读,23名同学)

(5)去掉词语只读生字,看看谁的反应快,我们一起比赛读。

(6)自主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你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指名回答)

(7)你能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字组词吗?你能用你组的词说一句话吗?(34名同学)

3.过渡:这些字放在课文中,同学们读得怎么样?我想检查一下,用你们的手势告诉老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那我想请4个同学来读一读(评价随机)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读文情况,字音的准确度,同学们边看边认真听,共同正音。指出优点与不足,教师适时引导。)

三、课中操《种太阳》

四、研读课文。

1、喜欢哪个太阳就读一读哪个自然段(指名回答,当学生说到春天的时候教师引读)

2、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图片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季节?(春天)

是呀,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说到春天您能想到那些词语?(预设: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鸟语花香,百花争艳,百鸟争鸣)

4、引读: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学生接读)

5、因为学生接读

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所以春天的太阳画成彩色的(指板书),谁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春天的太阳为什么画成彩色的?(指名回答23人)

6、同桌合作读 (指名汇报23人)

7、好多同学已经记住了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谁能尝试着背诵这一段呢?会背的孩子站起来背一背。

五、学写阳

(1)阳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复习双耳旁的写法,学生书空

(2)谁能提醒提醒老师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观察、自由交流

(3)范写阳字

(横撇弯钩,竖,竖,横折,横,横。有6笔。)(阳字型左窄右宽,参照队写双耳旁,横撇弯钩在横中线上部,竖要拖长。日竖在竖中线上运笔,里面的横在横中线上。双耳旁比日长,日比双耳旁宽。)

(4)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回辅导,提示坐姿)。

(7)同桌评一评写的字。

(8)拓展学习秋字。

六、总结:

其它季节的太阳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20、神州谣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神州谣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首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的歌谣,气势恢宏,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因此,本设计充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的山川美,并以歌曲和图片启发学生想象,感受黄河奔腾、长江汹涌、长城蜿蜒、珠峰高耸的壮美。从而推动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不仅观其言,还品其味,悟其神。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本板块的主题是识字,所以本课设计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同时以课件辅助理解文中的涌耸等新接触的、难理解的字,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祖国名山大川风景视频。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2.搜集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少数民族资料。制作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渲染,激趣导入

1.导入: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播放动画:中国地图)对,我们伟大的祖国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请你告诉全世界人民,我们的祖国的全称是(动画定格,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齐读。祖国母亲还有很多响亮的名字,你知道哪些?(课件出示:神州、华夏、中华。)

2.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儿歌《神州谣》。(相机板书课题:神州谣)学生齐读课题。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首《神州谣》,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设计意图:用音乐渲染的动画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心中的学习激情,又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让学生对神州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学习小助手。

引导学生自学:

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互相检查认读本课生字。

4.教师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开火车朗读词语:

神州中华珠峰海峡大陆情谊奋发繁荣

①相机强调州荣是翘舌音;谊读四声。

②依次单击词语出现对应的图片,学生看图片读词语。

(2)朗读词语中的生字。

州 华 峰 峡 陆 谊 奋 繁 荣

(3)小组赛读生字涌、耸、隔、与、浓、齐,相机强调耸是平舌音;与在本课读三声。

5.引导学生想一想用哪些好的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些字。

6.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适时补充。

(1)偏旁归类识记。如,涌、浓的偏旁都是三点水,隔、陆的偏旁都是双耳旁,峰、峡的偏旁都是山字旁。

(2)利用熟字识记。

加一加:华、耸、峡、浓、奋(用部件组合)。

换一换:涌、峰,如,通涌锋峰。

减一减:与可联系写来识记。

意思相对:淡浓水陆。

7.学生分句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梳理学习方法。建立在预习基础之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识字的平台,并通过识字方法的交流,达到方法共享、经验互补、提高识字实效的目的。

三、细读感悟,随文识字

1.导学:自由朗读第1、2句,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朗读第1、2句。

3.结合字理识记象形字州。

(1)州和川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州的字形演变过程,渗透汉字文化。

(3)给州扩词。

(4)导学: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又被称为九州神州呢?传说大禹治水将中国分为九个区域,并指点名山、大川作为各州疆界,所以后世相沿称中国为九州。我们的祖国风光秀丽神奇,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幸福,像人间仙境,是大家向往的地方,所以又被称为神州。

(5)拓展:州现在用来表示地名,你们知道哪些城市的名字里带有州的?

4.相机理解词语山川。

(1)出示词语:山川。指学生朗读词语。

(2)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

(3)你知道祖国的哪些名山大川?说说你的感受。

5.相机巩固生字峰耸。

(1)出示词语:珠穆朗玛峰、耸立。(指学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2)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珠穆朗玛峰的了解。

(3)教师补充并出示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同时介绍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

(4)学生巩固生字峰。结合山名识字:峰珠穆朗玛峰、香炉峰、飞来峰。

(5)一个耸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长、耸写出了长城的蜿蜒盘旋,珠峰的巍峨峻拔。

(6)指导朗读珠峰耸。

6.相机巩固生字涌。

(1)结合课文说说:涌是什么意思?通过涌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换成流行不行,为什么?

(3)欣赏一段黄河奔涌、长江翻滚的视频。体会奔、涌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一泻千里。

(4)指导朗读黄河奔,长江涌。

(5)说说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水涌动的情景。

(6)在《黄山奇石》一文中,有块奇石叫猴子观海,其实猴子观赏的不是大海,而是翻滚的云雾。在风的推动下云雾像大海一样翻滚,我们就用风起云涌来形容这样的美景。

7.欣赏感悟:神州大地,山川壮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相关图片。

借助图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奔、涌形象地写出了黄河、长江之水的壮观景象。

(2)此时,你们最想说的是什么?

(3)出示资料,教师简要解说: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流不息,气势磅礴;长城像一条巨龙在群山之间蜿蜒盘旋;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神州大地,多么壮美!把这份感受融入句子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男女生对读第2小节。

8.试着背诵第2小节。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如教学涌字时,在学生识记生字后,教师及时出示涌的视频,形象而直观地加深了对字义的理解,继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涌之现象,进而理解风起云涌,使字义的教学入木三分。引导学生列举众多名山大川,不仅深刻理解了山川的本义,而且巧妙地感受到了文中的山川美,可入画体现的意境。学生在神奇的汉字文化中徜徉,在久远的古文化中穿梭,时而感悟,时而惊喜,这样的教学效果显著。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写字小助手的写字提示,组织学生展开同桌互助写字活动。

看一看:仔细观察写字表中的字,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和同桌商议一下。

练一练:针对自己圈画的书写难点做书空练习。

2.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下列生字的书写重点。

预设:

(1)州字在书写时第一个点向左。第二笔是竖撇,中竖稍短,右竖稍长,三个点的朝向有变化。

(2)峡中的山靠左上,夹的点、撇呈内八字形,最后撇、捺写得舒展。

(3)族中的方的笔顺是点、横、横折钩、撇。右上部的撇、横不要漏掉,最后一笔为捺。

(4)谊右边的宀稍扁,覆盖且,最后一笔横较长。

3.利用生字书写动漫演示州字的笔顺和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4.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强调关键笔画的书写。

5.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6.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的书写难度不大,以学生自主练写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搜集祖国的名山大川图片、资料,并制作词语卡。

2.你想当小导游吗?把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你喜欢的人听。

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了解祖国名山大川的兴趣,并在实践中积累、应用词语,与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图片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2.请学生欣赏视频:介绍台湾岛的视频;各民族载歌载舞的歌曲视频《爱我中华》。

3.导入:我们的祖国不仅有风景秀丽的山河,还有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快乐地生活着。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神州谣》。

设计意图:加强复习,夯实所学,为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奠定基础。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台湾岛,了解我们多民族的国家,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直观的表象,化难为易。

二、细读感悟,学文识字

1.导学:自由朗读第3、4小节,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朗读第3、4小节。

3.相机指导学习第3小节。

(1)学生朗读第3小节并汇报读懂的内容,互相补充。

(2)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台湾岛、大陆、海峡,相机识记生字岛峡陆。

(3)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结合地名识字,峡三峡、刘家峡。

(4)引导学生理解岛和峡。

①请大家看看这两幅图(一幅三峡图、一幅海岛图),说说岛和峡跟山都有什么关系?

②导学:两块大陆之间夹着的海面,称为海峡,如台湾海峡;岛表示水中之山,多是鸟栖息繁殖之地,后引申为海洋或河流、湖泊里四面被水围着的陆地。比如台湾岛。

(5)看图理解隔的意思,把台湾岛、大陆、海峡这三个词语放到合适的位置,对照课文,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编字谜:除去一半(阝),融化一半(鬲)。

(6)相机学习隔字。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识字,用隔组词。

(7)不只山有阻隔作用,海也有阻隔作用。请大家再看看祖国的版图。相机学习生字与。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小节。

4.相机指导学习第4小节。

(1)学生朗读第4小节并汇报读懂的内容,互相补充。

(2)出示56个民族的青年朝气蓬勃的彩装照片,同时播放《爱我中华》这首歌曲。

(3)相机识记生字谊、浓、齐、奋、繁、荣。

①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繁荣情谊浓。

②用繁荣说说祖国的哪些方面很繁荣。

③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4)播放中华儿女建设中华的视频。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小节。

5.第3、4小节连读并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识字与学文紧密结合,在学习过程中,遵循学生识字的心理特征,将生字放在语境中,通过鲜明的画面与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巩固生字,背诵积累

1.集中呈现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做归类游戏,根据结构归类。

3.竞赛背诵课文。

4.出示词语:

华夏儿女 炎黄子孙 神州大地 巍巍中华 民族团结 世界大同 奋发图强 繁荣昌盛

(1)学生自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同桌互读,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3)小组内比读,看看哪组读得最准。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每组的两个词语,或意思相近,或承接紧密。

(4)全班比赛记忆,看谁记得多、记得牢。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夯实生字基础。这样有韵味的小文的背诵积累及书后词语的读背,都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积淀。

四、指导书写,提高能力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岛、民、齐、奋。

2.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小组内交流怎样把字写正确、美观。

(2)教师指导生字书写要点。

岛笔顺是撇、横折钩、点、竖折折钩、竖、竖折、竖。第四笔竖折折钩要写得宽而扁,包住左下方的山。(学生书空)

民竖提要直,斜钩呈弓形,写舒展。(学生书空)

齐下部撇、竖两笔从横中线下方起笔,分列竖中线两侧。(学生书空)

奋上部要写得宽,田要写得小,稍扁,大罩住田。(学生书空)

(3)课件利用动画演示会写字的笔顺和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3.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4.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注意间架结构,总结怎样书写正确美观,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教学反思

本课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盼望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回顾这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本节课,教师始终做到担当学习的促进者,而非带领者,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能够借助想象、图片、简笔画及多媒体等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感知生字的意思,借助联想和视频等感悟词语的精妙,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学生在神奇的汉字文化中徜徉,在久远的古文化中穿梭,时而感悟,时而惊喜,这样的教学效果显著。

总之,本课教学,基于汉字学基础,基于学生年龄特点与知识能力水平,巧妙运用汉字学知识,有筛选地、适时适度地渗透于识字教学,引导学生在汉字这个古老的文化大花园中穿梭、徜徉、欣赏、感悟、惊叹,使学生将对生字的感受、理解、记忆、运用精妙融合。学生既认识了生字,又受到了汉字文化的熏陶浸润。

21、少年闰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少年闰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润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少年闰土》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这些特点,将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课文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同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单元初识鲁迅的第一篇课文,教材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课文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学情分析】因为课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事情,学生容易产生共鸣。但由于时代的原因,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很难理解,教师要注意指导。

【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幻灯片以及月夜刺猹、雪地捕鸟、分别时的动画)。

生:了解鲁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课时安排】3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自学生新词,分段,教学一、二两大段,背诵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1、4题。

教学过程

一、

1.简介鲁迅《少年闰土》的出处,出示课题。

2.生轻读课文,要求按注音读准生字,划出不懂的词语。

3.讨论分段。

二、1.抽读课后题1(1),贴挂图,放第一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师以教鞭随录音指图。

尔后提问: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 (勇敢机智)那么,课文中哪几句话突出反映了少年闰土的这一形象呢?

(抽答,然后齐读其间逃走了一段话。理解其间和猹两个词语。)

为了衬托闰土的形象,课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天空、圆月。西瓜),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深蓝,金黄、碧绿、)

情感朗读指导,齐读本自然段,体会梦幻般的美景衬托下的少年英雄形象。

二、学习第二大段。

1.轻读2、3小节,思考:①闰土因什么原因到我家来?②闰土来我家前,我听到了闰土哪些情况?

读后抽答。

2.释疑,师生共同讨沦理解少爷、值年、祭祀、郑重、仿佛、五行、装掠等词语的意思。

3.师生共同讨论小结本大段的主要内容。(本段主要写我结识闰土的原因)

三:熟读第自然段,抽背,同桌互背。

四、师课的小结。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第1、2两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三、四两大段。分辨课文详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完成作业本第5题。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课后第5题的词语。

二、抽读第三段(第4、5两节),生划出描写闰上外

貌特点的语句。(紫色的圆脸银项圈)师生共同讨论,抓住紫色、毡帽、银项圈理解人物的外貌特点描写,并在黑板一侧作副板书:

外貌     特点

紫色的圆脸  生活特点

头戴小毡帽  地方特点

套一个银项圈 时代特点,

齐读这句话,深入体会闰土的外貌特点描写。

提问:第4小节的开头哪些词语反映了我迫切见到闰土的心情? (盼望、好容易、飞跑)那么,这小节的结尾又有几个关键词语反映了闰土和我刚见面就建立了友谊? (只是、便、于是)

22、清明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清明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案《清明节》含反思适用于清明节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知道4月5日是清明节,愿意参与清明节的活动,快来看看幼儿园清明节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2、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

  3、知道4月5日是清明节,愿意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扫墓图片(献花、植树、送食)

  2、清明节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桃花开了,小草发芽了,小动物也出来晒太阳了,还有轻轻的风)

  师: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二、介绍清明节

  师:清明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干些什么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你爷爷的爷爷你们

  见过吗,他们都去哪里了?(去世了)。他们去世以后,人们非常想念他们,就在每年的清明节去墓地看他们,所以呀,清

  明节就是去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三、清明节扫墓

  到了清明节呀,人们就要去拜祭死去的亲人,你们知道怎样拜祭吗?(引导幼儿说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的。

  1、播放图片

  2、幼儿讲述

  3、教师小结(人们把最美的花献给亲人,有的给他们敬酒,还有的通过植树,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告诉他们你很想念他

  们)

  四、清明节的习俗

  通过播放课件,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五、小结,结束

  清明节的习俗可真多,有献花、送食、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那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呀,你们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扫墓、踏青、春游,并拍下一些照片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好不好?

23、千人糕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千人糕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会写能、桌、味、买4个字。

2. 联系语境、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积累本课词语。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本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的行文特点。

学习流程:

一、糕字导入,引出千人糕

1. 猜测糕的音和义。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猜读糕字的音和义。

2. 用糕字组多词,引出课题千人糕。

(1)交流:你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糕?

(2)课件出示各种糕的图片,启发学生用糕字组词,巩固糕字。(绿豆糕、雪糕、椰汁红豆糕、三色蒸糕、红糖发糕、桂花糕、福寿糕、椰子糕、灯芯糕。)

(3)引出课题千人糕。

3. 提出问题:什么是千人糕?

(1)学生再读课题,思考:看到题目,你的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预设:什么是千人糕?千人糕是一千个人制作出来的吗?

(2)导入:是啊,到底什么是千人糕呢?千人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找一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从糕字导入,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自主识字,自主提出问题。借助多张糕点的图片,丰富学生对糕的意义的理解,并通过生字的反复再现,巩固糕这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巧识生字,初步解疑

1.初读课文,巧记生字

(1) 借助拼音读课文

(2) 正确认读多音字:好种的应

(3) 在语境中识记、理解生字词,读好难句。

句子1:孩子说: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生字:粉糖)

句子2: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

(在语境中读准生字字音,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理解、识记:甘蔗、甜菜、糖)

句子3: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读好长句)

(4) 一字组多词:如

糕:蛋糕 雪糕 糕点

粉:面粉 粉丝 粉笔

蔗:甘蔗 蔗糖 蔗农

劳:劳动 勤劳 疲劳

2.读后解疑

从爸爸和孩子的对话中初步解疑什么是千人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经验、图文结合、一字组多词等方法理解、积累词语。引导学生自主提取信息解决疑问。

三、默读发现课文行文特点

1. 默读课文:分别画出爸爸和孩子说的话。

2. 再读课文,读中进一步感受本文以爸爸和孩子的对话为主的行文特点。

【设计意图】:巩固默读方法,在默读与朗读中发现课文行文特点:以爸爸和孩子的对话为主,推动事件情节的发展。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教师在田字格内板书能桌味买四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教师针对学生指出的易错笔画,进行范写,再次提示书写要点:

能:第三笔是竖,不能写成撇;右边的匕要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桌:上窄下宽,第一笔竖与中间部分相连,木占下格。

味:口字旁要写在横中线上面,右边是未,不要写成末。

买:注意下面头的三点位置及大小的不同之处。

3.学生练写,完成课后写字表中能桌味买四个字的书写。

4.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集体交流:

(1)说一说哪一个生字的哪一个笔画写得好,再仔细看一看他是怎样写的。

(2)看一看哪一个生字的哪一个笔画写得不够好,提出自己的建议。

5.根据同学和老师的评议和建议,自己再写一写。

【设计意图】:针对难点分析,立足难点思考书写方法,提升写字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课堂小结,课外收集

1.教师总结同学们课堂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继续用心品读课文。

2.课外实践:千人糕到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可以利用上网、查阅书籍或者参观问询的方式了解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体会普通的米糕也来之不易。

【设计意图】:借助家庭资源展开拓展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米糕的制作经过,为下节课理解千人糕经过千万人的劳动做铺垫。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有感情地读好对话,体会孩子的情感变化。

2. 默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借助插图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适度拓展延伸,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3. 能够写好具、甘、甜、菜劳 5个字。

学习流程:

一、聚焦第一组对话,发现认知冲突

1. 读课文1-5自然段(第一组对话),发现爸爸和孩子对千人糕的不同态度。

2. 抓住重点词语好奇特别急忙笑了,联系上下文体会孩子情感的变化。

3. 在语境中理解特别的不同含义。

重点句指导:

(1)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这是孩子第一次听爸爸提起千人糕时产生的疑问,说明孩子对千人糕阳很感兴趣。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此句,教师通过反馈评价指引学生读,如:你读出了好问。读中感受到你对千人糕很感兴趣。这样读,说明你想弄明白什么是千人糕。非让学生知道有疑问,想弄明白就是好奇。最后让学生读出好奇的语气。

(2)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这两个句子是孩子听爸爸解释什么是千人糕和看到米糕后,心里进一步产生的疑向。第一句朗读时语气相对平和,第二句朗读时语气要相对强烈一些。教学中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两个特别。第句中的特别是非常、十分的意思,读出重音,且语速稍慢,第二句中的特别在句中是与众不同的意思,可和第一一个 特别比较着读。

(3)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

朗读时要注意提示语笑了,以及句中的语气词嘛。孩子为什么会笑?原来孩子尝了爸爸所说的千人糕后,感觉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以前吃过的米糕而已,太普通了。嘛后面是感叹号,语气要上扬点儿。指导学生要把孩子不以为然的语气读出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对话,发现孩子和爸爸对千人糕的不同认识。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情感的变化。

二、聚焦第三组对话,发现孩子态度的转变

1. 品读孩子的话,发现孩子态度的转变。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抓住仔细想了想的确两个词语以及句子最后的感叹号,读出孩子恍然大悟后心服口服的语气。

2.从孩子前后态度的对比中产生新问题:米糕是怎么做成的?爸爸为什么把普通的米糕称为千人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具体的语境理解的确的意思,体会孩子的情感,引发对新问题的探究。

三、学习第二组对话(6-9自然段),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1.学生默读课文第六至九自然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补充米和糖在生产、加工方面的信息,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千人在课文中的特殊意义。

(1)了解生产米所需的劳动。

①从标点符号引人:在第八自然段中,有个省略号,想想爸爸还有哪些话没有全部说出来。

②出示种植水稻的图文资料,了解耕地、播种、育苗、移栽、灌溉、施肥、防虫、收割等劳动过程。

③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一边想象一边说说农民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辛勤劳动的情景。

④提问:种稻子所需要的种子、农具、肥料、农药等,它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不是又需要许多人的劳动?

⑤提问:了解了米的生产过程,你想说什么?

(2) 了解熬糖所需的劳动。

①出示熬糖图片,指导学生现察:图中的人在干什么?

②巩固、理解生字熬。理解熬指的是长时间地煮。

③出示甜菜、甘蔗图,认识两种植物。学生认读由生字菜和蔗拓展的词语菜地、菜市蔗糖、蔗农。

④学生交流:甘蔗、甜菜是怎么来的?甘蔗汁、甜菜汁又是怎么来的?

(3)小结。

提问:米和糖是制作米糕的主要原材料,从它们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你感受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师生从制作工序、参与人员、辛劳程度等方面进行小结。

3. 品读句子: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米糕做好后还需要许多劳动?圈画出就算还得又

②对照插图,说一说米糕包装、送货、销售的情景。

③指导朗读。重读就算还得又,突出劳动的繁杂。

4.指导朗读第六至九自然段,读好爸爸说的话。

①引导学生想象爸爸说话时会是什么样的神情。

②思考:块普普通通的米糕, 需要经过那么多人、那么复杂的劳动才能做成,在朗读第八、九自然段时应该怎么读呢?学生先练读,再指名读。

【设计意图】:运用提取主要信息、图文结合、边默读边思考、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千人糕来之不易。

四、观察交流,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要求会写的生字具、甘、甜、菜、劳,圈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教师范写,提醒书写要点:

具:里面的三个短横距离均等,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甘:居于田字格的中央,左竖从左上向右下略微倾斜,右竖从右上向左下略微倾斜,形成一种开合呼应关系。

甜:书写时尽量向中间靠拢,避免结构松散。

菜:艹的横要写得稍长一点儿,下面采的横要紧靠横中线,撇捺左右舒展。

劳: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宽一点,支撑起整个字的间架。

3.学生自主完成其他生字的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书写成果,针对同学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5.学生根据老师的评议和讲解再次书写。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书写难度不大,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自主交流,自主练写,自主修正。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需要经过什多人的劳动。

2.引导学生了解一件普通衣服的由来。①出示种棉花、摘棉花、纺纱、织布、服装加工、销售的图片。②借助图片,议一议:一件普通的衣服经过哪些人的劳动才能做成?

3.小结:回家后,可以和大人一起说说制作衣服的劳动过程。让我们记住,这些劳动成果的背后,是许多人的辛苦付出,珍惜这些劳动成果就是尊重这些了不起的劳动者的表现。

4.拓展延伸:我们生活中每一件物品都需要许许多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你还能再举出一个例子(我们用的文具等),说一说这些物品要经过哪些劳动。

5.教师总结: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很多劳动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才有了千人糕千人笔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创造美好的世界。

【设计意图】:由千人糕向生活中其他劳动成果延伸,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

24、牛和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牛和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牛和鹅》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

本课时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正确认读三组词语。会写掐。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批注。

3.学习文中五处示范性批注,初步了解做批注的角度和方法,并尝试自己给课文做批注。

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四点: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的目标指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这就要求我们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同时,课标对阅读要求:初步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这又告诉我们要在第一学段的阅读基础上培养学生提炼概括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解读。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首次提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是非常重要的单元,其特殊性不亚于策略单元。《牛和鹅》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放学回家途中,被鹅袭击,吓得惊慌失措,金奎叔帮我赶走鹅,致使我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课文旁边呈现了学习伙伴的五处批注,分别有从内容中获得感受、启发、产生的疑问及评点写法的角度做的批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做批注的角度。

三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理解。本单元以成长故事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单元语文要素之一就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旨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用这种方法加深、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并围绕这一要素作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牛和鹅》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掌握批注的方法和了解做批注的角度;后两篇课文以留白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练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四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四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不是很丰富,阅读方法积累的也不多,虽然有圈点勾画符号式批注的能力,但让学生独立进行用批语式做批注阅读难度比较大。通过本课学习,指导学生在读文章时把从文章内容中获得的感受、启发,产生的疑问以批注的形式写下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课时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批注。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文中示范性批注,初步了解做批注的角度和方法,并尝试自己给课文做批注。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此理念为指导,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教学法、演示法、讲授法、练习法,启发讨论式教学。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准备指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自主实践法、合作交流法、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屏幕出示牛和鹅的图片、视频,了解学生对牛和鹅的熟悉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认识课文中另一个形象的鹅做铺垫。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课文。1.默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检测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两个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认识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知识承接上单元知识,了解作者是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的。

第三环节:认识批注,学习示范性批注。1.课件呈现前后学习过的课文,对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初步认识批注。2.了解什么是批注。3.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前两处批注,根据批注了解课文内容,根据内容分析读者做批注的角度。4.学生自学后三处批注,了解批注的角度并汇报交流。

第三环节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批注及了解批注的角度。

第四环节:学习批注的方法并尝试自己给课文做批注。1.老师提供一处示范性批注,让学生从示范批注中获得批注的方法。2.学生根据前面了解的批注角度和批注方法尝试自己做批注。3.学生上台汇报交流自己的批注。

第四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学以致用,检测做批注的方法是否学会了,知道从哪些角度去做批注。

第五环节:巩固拓展。1.诵读一首批注小诗。更好地掌握批注式阅读方法。2.布置作业。课后继续给课文做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25、梅花魂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梅花魂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葬、腮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

4.能说出对题目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梅花的图片)看到梅花,同学们第一时间想到了什么呢?(墙角数枝梅为有暗香来。)哦大家想到的是王安石写的《梅花》!但是,我们今天却不是要学习这首诗,而是要学习一篇关于梅花的文章《梅花魂》。(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吗?(梅花的魂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师正音。

(2)(出示生词:幽芳、玷污、欺凌等)指名学生带读,注意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思考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读诗词落泪、珍爱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泣、赠我墨梅图、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2.这些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爱梅,热爱祖国、思念祖国)

四、精读课文,感悟探究。

1.外祖父是个爱梅、敬梅的人,那你了解梅花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梅花图,赏梅,对梅花形成初步印象。(梅花,原产中国,耐寒,冬季或早春开花,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气味清香。)

3.外祖父喜欢梅花,而且将它和自己的生命融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1)学生朗读第13自然段,思考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以用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总结。)

(2)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齐读几千年来不肯低头折节。中华民族涌现过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岳飞、文天祥、江姐、刘胡兰、王二小等。简略介绍江姐事迹,配乐《红梅赞》。)在和平年代,梅花精神已然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人民子弟兵抢险救灾,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等等。想到这些你对梅花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理解梅花魂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3)出示一个中国人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想一想:外祖父只是教育我做梅花一样的人吗?(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4)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激发爱国之情)

4.师朗诵课文,学生画出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理由。(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出示有关语段,结合言语表达和朗读指导,体验感情。)

(1)出示每当读到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什么落泪?

②读到这些思乡诗词,外祖父会想些什么?

③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2)出示我五岁那年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①我们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到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爱惜?(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外祖父为什么这样爱惜墨梅图?

④怎样读外祖父的话?

(3)学生自由选读受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感动。(方法迁移运用,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思考:文章除了借写外祖父对梅花的特殊情感,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外,还表达了什么?(我对外祖父的深切怀念。)

六、小结。

 童年往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时时闪耀着迷人的光芒。你的童年,有什么难忘的往事呢?与同学交流交流吧。

板书设计

26、绿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绿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设计说明

《绿》一文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抓住读这一学习手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对绿、对生命的认识,进行美读诗歌的训练,在读中加深感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2.查阅与作者相关的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大自然到处是一片绿色。你见过春天里什么样的景象?

2.学生交流看到的春色。

3.小草探出了头,树木发芽,田野变绿,放眼看去,到处都是绿,就好像

出示句子: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4.今天我们走进诗人艾青的《绿》,一起去感受绿。

5.板书课题。了解作者。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他诗歌上的基本艺术特征和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朴素、凝练、想象力丰富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正确、流利的小节,再仔细读一读。

2.交流自学效果:

(1)春风姑娘要考考大家认识了哪些字。

瓶、挤、叉、挥。

①学生自由认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可以向同学请教。

②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字音,着重读准多音字叉的读音。

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准确掌握多音字。

[chā]

a.(子)一头有两个以上长齿便于扎取东西的器具:鱼~|三齿~|粪~子。b.用叉子扎取:~鱼。c.交错:~着手站着。d.形状为的符号,表示错误或不同意等:反对的打~。

[ch][劈叉]两腿分开成一字形,臀部着地。是体操或武术动作。

[chǎ]分开,张开:~腿。

[ch]挡住,堵塞住,互相卡住:车把路口~住了。

③齐读生字。

④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⑤汇报交流:

挥挤:提手旁,与人的动作有关。

瓶:形声字。一种口小,颈细而肚大的容器。瓶子、酒瓶、花瓶。

(2)春雨妹妹也来了,想要听听你们能不能把词语读正确。课件分组出示词语:

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墨水瓶。

①指名认读。

②开小火车读好词语。

(3)老师从课文中选了一些词语放到句子中,你也能正确、流利地读一读吗?出示句段:

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互相正音。

③齐读。

设计意图:从儿童的心理、认知、思维特点和知识经验出发,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字词的音、形、义。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字词,扫除学文障碍。

三、整体感知,初步概括

1.自由读诗歌,想一想每小节描写了哪些内容?

指导学生采用句意合并的方法来尝试概括。

2.学生尝试概括。

第一节:眼前铺满绿色。

第二节:绿色的丰富,深浅浓淡。

第三节:整个自然空间充满了绿色。

第四节: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第五节:绿色在风中飘动。

3.你认为怎样读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设计意图:整体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为分析诗歌内容做准备。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观察课后写字表,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瓶叉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先观察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

4.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识字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学习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表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为下节课品读诗歌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引入新课

1.出示词语:

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墨水瓶。

2.学生认读。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读文,说说诗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复习词语,巩固对字词的掌握,回顾诗歌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有效阅读。

二、品读诗歌,感悟体会

1.出示句子: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1)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3)表示什么?

(4)指导朗读,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语调。

2.春姑娘来了,带来了绿,她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

(1)学生轻声读第二节。

(2)汇报: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3)认读这些词语。

(4)是不是只有这些绿? 引导学生关注省略号,体会绿的多样,绿得奇。

(5)你还知道哪些绿?

(6)这各种各样的绿,却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出奇是什么意思?

(7)怎样读出这种美,这种奇呢?

3.绿得出奇,表现在哪儿?

(1)学生自由读第三节。

(2)说说奇在哪儿?

(3)欣赏课件。

(4)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事物呈现出的绿,体会绿得奇。

刮的()是绿的,下的()是绿的,流的()是绿的,()也是绿的。

(5)读出绿得美、绿得奇。

4.这么多绿聚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画面呢?

(1)学生朗读第四、五节。

(2)欣赏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挤重叠交叉。

(3)一阵风吹过,一切都动了起来,仿佛舞蹈教练在指挥,他在指挥什么,展开想象,说一说。

(4)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设计意图:结合课件的直观感受,唤起对绿的记忆与想象,描绘美丽春景图,诵读中品味绿,感悟绿得美、绿得奇。

三、把握整体,加深感悟

1.作者用简洁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春天,让我们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绿,绿是希望,是快乐,是生命。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完整地诵读诗歌,仔细品味诗歌的意境。

2.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3.组织对学生的诵读做简单的评价。

设计意图:由悟到读到评,是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内化、整理、表达的过程,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创意写作

1.用最美的情感诵读诗歌。

2.春天,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说一说,写一写:春天到了,校园里,()。田野里()

引导学生想象:春天来了,到处充满绿色。校园里,你发现了哪些事物变绿了?

设计意图:依托文本,拓展训练,学习运用语言,巩固所学所得。模仿文本,独立运用语言,进行创意写作,提升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绿

铺满    到处

丰富    深浅浓淡

充满    整个空间

聚集    重叠交叉

飘动    指挥舞动

27、浪淘沙其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浪淘沙其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

二、自主学习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出示课件3】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

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适时板书: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5.【出示课件5】课文配套图片 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生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适时板书: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五、小结检测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28、绝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绝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有朗读《绝句》,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4.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描写春天的古诗:《春居》和《咏柳》。

2.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绝句》。杜甫,唐代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这首古诗是当年杜甫居住在四川成都草堂时写的。板书课题借机指导书写绝并组词。

二、初读《绝句》

1.自读古诗,字音读准。

2.指名朗读,相机纠正

三、朗读感悟

1.默读古诗一、二句,找一找古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

( 黄鹂 、白鹭、翠柳、青天)借机认识:鹂、鹭

1)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用杜甫的诗句配插图: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黄、白、翠、青

3)你看到了怎样的春天?(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春天)

通过读感受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春天。

2.默读古诗三、四句,找一找古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雪、船)

1)哪里的雪?刚下的吗?借机指导书写岭

2)船开往哪里?东吴离杜甫所在地远吗?船出发了吗?借机指导书写泊

3.体会用词准确:千年、万里

出示图片,感受画面(出示课件)

用杜甫的诗句配插图: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感悟语言之美:含、泊、千秋、万里

2)感受韵律之美 ,再读诗句,体会雪山壮美,清新开阔的画面。

3)你还知道哪些诗句含有表示数量的词语?

四、美读成诵

1.自读、小组合作推荐读。

2.配乐读。有节奏朗读古诗

3.背诵:补充诗句。

五、了解绝句

出示杜甫另外一首绝句,简介古诗格式-----绝句。

六、作业

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色彩明丽,生机勃勃

壮美雪山,清新开阔

29、琥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琥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解读】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从一块琥珀的几个特征出发,推测出几千万年来琥珀形成的过程,告诉读者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故事内容严谨科学,语言生动优美,想象细腻真切,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优秀科学小品文。细读《琥珀》一文,可以发现作为科学小品文在内容与语言表达上的两个特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准晌午、 火辣辣、拂拭、每餐、渗出、划动、怒吼等词。

2.能在阅读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能大致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能大致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识琥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琥珀》,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王字旁其实是玉字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琥珀就是一种珍贵的宝石。

2.你见过琥珀吗?(琥珀是松脂的化石)看,这就是琥珀(欣赏图片)

请用一个词来形容下你看到的琥珀。(晶莹透明 美丽高贵)

二、了解琥珀,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出示预学单中学生觉得难读的词,你会想到文中哪些事物?

课件出示:晌午 火辣辣 渗出 松脂 拂拭 挣扎 划动 美餐 怒吼 澎湃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词语,通过预习,能不能运用关键词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3.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什么是琥珀?课文出示最后一自然段,你发现了琥珀的样子了么?

4.你获取了哪些有效信息?(解决问题,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5.课件出示一段资料,读一读,你又对琥珀有什么了解?(可以查阅资料)

三、深入研读,聚焦重点

1.自由读课文,聚焦课文2--12自然段。

2.琥珀的形成离不开(太阳 松树 蜘蛛 苍蝇 大海)事物,再读。

3.运用关键词,讲述琥珀的形成。

4.同桌合作讲述琥珀形成过程。

5.课本资料袋出示,不动笔墨不读书,获取主要信息。

6.根据树脂---硬树脂---琥珀,再次讲故事。(天然琥珀)

7.课文在讲琥珀的形成,这段文字也在讲琥珀的形成,你觉得哪种表达更好,你比较喜欢哪种表达?你觉得哪好?

8.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9.聚焦推测你从哪句话里推测出松树有松脂?

四、延伸拓展

1.推测当时蜘蛛、苍蝇挣扎的画面,写一写。

2.交流汇报

五、作业布置

1.做一个讲解员,向自己的家人或是朋友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

2.阅读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

六、板书设计

5.琥珀

太阳 松树 联系上下文

查资料

蜘蛛 苍蝇

大海

30、荷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荷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分析: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挨挨挤挤等字词的意思。

3揣摩、理解精彩的语句,欣赏荷花的美丽。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课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借助情境展开想象,感受和花的美丽。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注重思维的发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冒、挨挨挤挤等字词。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荷花的视频以及图片;

3、制作微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咱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看完以后,说说你看到什么。(播放荷花图片制作的视频)

学生交流。

2、这节课我们学习《荷花》,板书课题。

二、巧攻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有疑问的字词。

2、出示生字,开火车比赛读,抽读。指导写字:蹈。

3、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随机指名带读。

(1)指导读音:蓬提示轻声,挨在挨挨挤挤中读一声,展示多音字组词。。

(2)理解词语:莲蓬,学生说说是什么,拖拽莲蓬的图片帮助理解。

(3)游戏巩固:色块遮盖合作点读,拖拽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品味美丽。

(一)体会词语,品味美丽

1、学习第2、3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荷叶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荷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在边上。

学生交流。

师: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写出荷叶的什么?

学生交流。

师:什么叫挨挨挤挤?请通同学来摆一摆荷叶。

句子对比感受荷叶之多(板书:荷叶多)指名读,指导朗读。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会冒字的好处。

师:你能换个其他的词吗?学生交流。

播放冒字微课帮助理解。

师:想象假如你就是一朵白荷花,你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想干什么呢?

3、品味荷花姿态美

作者描写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你最喜欢哪一种姿态的荷花?说出你的理由,并用朗读来赞美她吧。自由读。

(1)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2)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学生交流,学生比赛读,伴乐读,边读边用动作展示荷花的姿态。

学生根据描写选择正确的荷花图片,男生读,女生做动作。

学生填空背诵。

4、想象写话:还有哪些姿势的荷花?播放荷花视频,学生欣赏。

生写话,教师展示一部分进行评价。(板书荷花千姿百态)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出示句子)画家指的是谁?

生:大自然。

师:这满池的荷花色彩艳丽、形态各异,生机勃勃好似一幅活生生的画。(板书:活)

展示历代文人赞美荷花的诗句。

四、布置作业。

1、课后大家可以积累文章优美的语句,并配上美丽的图案。

2、也可以继续搜集有关荷花的诗句、美文,进一步了解荷花。

五、板书设计

荷花

荷叶 多

荷花 千姿百态

31、寒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寒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反复读诵吟咏,当堂背诵。

2.结合注释和声韵,理解诗词含义。

3.积累意象典故,辨析诗歌主题争议。

4.了解寒食节由来与习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

1.吟诵教学法。

2.互助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回忆引入

回忆传统节日及习俗。

教师语: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热闹的春节,元宵节,吃饺子,赏花灯,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你都参加了什么呢?下面老师考考你,请你回忆一下,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呢?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发挥,回顾各种传统节日以及其习俗。教师可以搜一些相应节日的图片,进行展示。)

节日习俗: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除夕。

2.回忆有关传统节日的诗词。

此环节,让学生自由背诵,一般会有学生背诵杜牧的《清明》,如果有学生背诵,就让全班齐背一遍,如果没有,教师可以提一下,然后全班背诵。

3.观看视频《清明节的由来》

通过观看视视频明确,清明节前两日还有一个寒食节,引入本诗《寒食》。

二、进入诗歌,整体感知。

听吟正音,明确读音。

教师展示吟诵声调谱,播放乐吟录音,学生听吟,明确字音。

提问:录音中有没有字的读音和你的认知不一样?

明确:有,斜,读xi。

教师补充介绍:斜在吟诵时要文读为xi,不读xi。因为斜古代是ɑ韵母,而不是ie韵母。每个韵都有自己独特的声情特征,这两个韵母的涵义也是不一样的。ɑ的开口度很大,有开放、开朗之意,如果变成ie,开口度变小了,就不再有开朗的意思了。因此,我们在吟诵的时候为了确保斜字声韵涵义的完整,把它的韵母恢复成古代的读音,读成xi。这个方法叫做叶(协)韵,就是把韵腹、韵尾,换成古音,使它读起来押韵。叶(xi)韵,又称谐韵、协韵。诗韵术语。说的是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所以称作叶韵或称叶句。叶,同协,和谐之意。

2.反复读诵,熟悉内容。

结合吟诵符号谱,要求学生反复读诵,读出平仄,读对高低长短,熟悉内容。

(此环节可以分小组读,男女生分别读,指名读。)

3.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教师给出提示,学生小组合作,自主释义,描绘画面,全班分享。

提示:1.结合课下注释。

2.求助工具书。

3.结合声韵理解:入短韵长,高是强调,长是延展。

明确:春天的长安城里到处柳絮飞舞,落红飘动。寒食节时,春风吹得皇城里的柳枝微微倾斜。傍晚,宫里忙着赏赐蜡烛,蜡烛燃烧的轻烟散入了王公贵戚之家。

32、繁星七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繁星七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会认漫、涛2个生字,会写藤、躲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波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冰心的诗歌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诵读诗歌,体会冰心诗歌的语言美,进而理解诗歌的内涵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冰心的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繁星》诗集)有没有同学读过这本书呢?

2.让学生简要说说对《繁星》的了解。

《繁星》是一部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唱出了爱的赞歌。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

3.作者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著名的诗集有《繁星》《春水》,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集》《冰心散文集》《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想一想每首诗歌都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分小节朗读,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3.汇报主要内容。

(1)《繁星(七一)》主要回忆作者儿时和母亲在一起时的情景。

(2)《繁星(一三一)》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3)《繁星(一五九)》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设计意图: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三、品词析句悟情。

(一)学习《繁星(七一)》。

1.出示《繁星(七一)》。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一边读一边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是从文中哪些具体的诗句体现出来的?

2.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句诗写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旺盛的菜园,藤萝垂落在廊亭的边缘,诗人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盖上,感受着母亲温柔而又关爱的抚摸,倾听母亲讲述诗人儿时的趣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生活、对母爱的难以忘怀之情。

3.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读了这句诗,你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4.师:童年生活虽然已经远去,但它已经根深蒂固地留在诗人的记忆深处,成了诗人无法挥去的眷恋情结。带着我们的感受,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尝试背诵。

(二)学习《繁星(一三一)》。

1.生自由读诗歌,说说读完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哪些具体的诗句让你产生这种感受?

生自由读后汇报。

2.课件出示: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这首诗运用排比和连续的反问,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歌的反复朗读,品味诗句,从诗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诗歌的方法。

学习《繁星(一五九)》。

1.出示《繁星(一五九)》。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一边读一边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是从哪些具体的诗句体现出来的?

学生模仿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中品味诗歌表达的情感。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依赖,母亲的怀抱是永远的避风港湾。

2.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写母亲的诗歌,要写到鸟儿呢?文中两次出现的风雨含义相同吗?

同桌互相讨论后汇报: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女的保护和关爱。第一个风雨是自然界中的风雨,第二个风雨则是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

3.抽学生朗诵,全班齐诵,要读出对母爱的赞美与感激之情。并尝试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设计意图:学习《繁星(一五九)》,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三、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我们学习了《繁星》里面的三首诗歌,那么你们发现这三首诗歌跟我们之前学过的古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现代诗:写法自由,更能抒发出现代人的情感。

古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

设计意图: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谈收获,再次加深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在班级举行一次《繁星》朗诵会。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朗诵会,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增加累积。

【板书设计】

9 短诗三首

繁星(七一)  回忆往事

繁星(一三一) 抒发对大海的热爱

繁星(一五九) 歌颂母爱

33、村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村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诗、村、童3个生字,认识莺、拂等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4.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5)指导读: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8)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9)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3.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2)(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

四、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交流识记字形。出示:诗 村 童 加一加:诗讠+寺; 村是木+寸,童是立+里。

2.教师指导书写。

出示诗 村 童的田字格课件。

诗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村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木的捺变成点。

童上下结构,注意下面里的笔顺。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板书设计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儿童散学

醉春烟

杨柳拂堤|忙放纸鸢

早春

34、扁鹊治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扁鹊治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依据】

本课选自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本单元以围绕走进故事长廊,感受故事魅力为主题。《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病。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为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最后的非常不高兴,致使延误病情,小病酿成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课文以蔡桓公病死来结束故事,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要讳疾忌医,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设计思路】

1、指导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我确定本课的教学主题为关注语言表达,凸显文体征,采用角色驱动、朗读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加深对人物想法的感悟,从而让学生明白做事做人的道理。做事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做人要听取别人正确意见,不要固执己见。全课以破解《扁鹊治病》千古之谜为情境,让学生以小侦探的身份去体验人物的想法。引导学生体验角色,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2、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蔡、睬、烫、剂等字。理解并积累敷烫、几剂汤药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想法。(3)学习课文,明白做事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的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艺术和高尚的医德。(2)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新课。

3、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3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读寓言故事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故事。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题)师:扁鹊的扁没有马字旁,也没有单人旁。请同学们读一下题目。(生读题目)

师:请听老师读一下课题,扁鹊治病↗。你听出了什么?

预设:对扁鹊的不相信。

师:老师这样读是因为扁鹊犯下了惊天大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了解这个惊天大案吧,读准生字,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师纠正学生的读书习惯)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很认真,能给大家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吗?扁鹊给谁治病?治了几次?结果如何?

预设1:扁鹊给蔡桓公治病。

预设2:治疗了三次。

预设3:蔡桓公死了。

师:我们先了解一下本案的最大嫌疑人扁鹊。好吗?

(PPT出示)扁鹊简介:

扁鹊真名叫秦越人,古代四大名医之一。他所创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直到今天还被中医沿用。

师: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样的医生可以称的上名医?

预设:医术高超、医德高尚

师:同学们,望病人的什么?闻病人的什么?问病人的什么?切病人的什么?预设:望病人的脸色、精神面貌;闻病人的气味;问病人的情况;切病人的脉搏。

师:作为一位名医,怎么会把蔡桓公治死呢?这节课文同学们都是老师请来的侦探,用你们的智慧揭开这个千古之谜,好吗?我先做一些准备吧!

板块二:检查预习(2分钟)

(PP出示)指名读:本课词语

蔡桓公 扁鹊 理睬 敷烫 骨髓 肠胃 几剂汤药 敷烫:敷①涂上 ②布置 ③足够。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

板块三:学习课文(28分钟)

师:各位小神探,现在我们把第一次看病还原一下,探究探究吧!

1.补引语词指名读第一次:

(PPT出示)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 )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知,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 )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师:各位小神探,名医扁鹊用什么方法诊断扁鹊有病?各位小神探,你觉得蔡桓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再来研读研读第二次和第三次吧!

(学生随机板书)

2. 补蔡桓公的话语,分角色读第二、三次。学生练习,全班展示。(出示PPT)(1)第二次: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蔡桓公说:寡人,无疾

师:蔡桓公的病情怎么会加重呢?蔡桓公在想什么?各位小神探,你找到大王病死的原因了?(学生随机板书)

(2)第三次: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说:

师:蔡桓公的病情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各位小神探,你找到大王病死的原因了?(学生随机板书)

3.师:关于蔡桓公的病请扁鹊是这样解释的。

(出示PPT)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1)指名读

(2)师:左右回去后会怎么向大王说呢?

(3)师:大王听了后会怎么说?

板块四:归纳寓意总结全文(5分钟)(PPT出示)

病情变化

治疗方法

蔡桓公态度

第一次

皮肤

热水敷烫

不高兴

第二次

皮肉

扎针

很不高兴

第三次

肠胃

服汤药

非常不高兴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表格,你觉得蔡桓公不治身亡的原因是什么?请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随机归纳板书:防微杜渐 讳疾忌医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防微杜渐、讳疾忌医这两个词语。你明白了这则寓言故事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预设:要听取别人的真确意见

预设:做事要防微杜渐,千万不可以讳疾忌医。

各位小神探,扁鹊治病惊天大案可以结案了,这告诉我们,凡事不但要注意细节,还要听取别人意见和建议。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伊索寓言》,你又能从中明白怎样的做人道理?

35、白桦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白桦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设计说明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金晖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有色彩的变化,又富有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与想象中仔细揣摩诗中重点语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细细品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白桦树图片。查找作者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1.查找白桦树的有关知识。

2.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谈话,猜想引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它吗?(出示图片)仔细观察,谁来向大家描述一下,你眼中的白桦。

2.那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苏联的作家叶赛宁眼中的白桦呢?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叶赛宁(18951925),苏联诗人。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5.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猜一猜,作者可能会写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内容,结合学习经验进行猜测。

学生猜测,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认识白桦。看课题,猜想文章内容,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引读:请大家带着刚才的猜想,自由朗读课文,看看猜出了哪些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2)与小组同伴合作,轮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学习字词:

课件出示白桦树叶图片,瞧,小树叶为我们带来了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快来念一念!

第一组:毛茸茸、绣花、潇洒、朦胧、金晖、徜徉、白雪皑皑(指名读并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第二组:桦、涂、茸、绣、潇、穗、朦、胧、寂、霞、抹。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4)汇报交流,重点记住:

桦和树木有关,所以是木字旁。

抹可以做动作体会,明白是手部动作,强化记忆。

霞通过图片出示生字,记住偏旁。

朦胧绣都是用偏旁加上熟悉的字组成的新字,都是形声字。

穗与庄稼有关,用禾苗的禾做偏旁,右部结合图片识记。

把这些会写字放到词语中,你还能流利地读一读吗?

出示词语:

白桦、涂色、毛茸茸、绣花、潇洒、花穗、朦胧、寂静、朝霞、抹上。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3)开小火车读好词语。

3.过渡: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你们真了不起,相信读文章也难不倒大家。

指名读每一节。

设计意图:字词是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主动让学生运用识字方法,强化记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良好语感。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轮读课文,要求读通全文。

2.默读全文,思考: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指导学生提炼关键词进行概括。

预设:白桦的色彩,白桦的挺拔,白桦的高洁。

设计意图:在读中理解、感悟。读书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否则阅读就是无效的。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和默读,了解诗歌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当当小老师交流写字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潇穗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4.指导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并抓住重点进行书写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拓展阅读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3.拓展: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找一找,读一读,与大家交流。

设计意图: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营造积极浓厚的阅读氛围。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

白桦、涂色、毛茸茸、绣花、潇洒、花穗、朦胧、寂静、朝霞、抹上。

2.学生认读。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读文,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复习字词,加强记忆;回忆诗歌内容,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二、品读诗歌,读出韵味

1.轻轻读诗歌,想想写了哪些内容,用笔圈画。

2.抬头望去,窗前那棵白桦,多么漂亮,多么特别,你喜欢吗?与同学进行交流,说说你读文的发现。

3.学生汇报。

(1)第一节总写白桦的特点。

白桦总体上的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能体现出这种特点?      

读这一节,哪些字用得好,好在哪儿?

指导学生抓住动词,体会用词的准确。

(一个涂字准确地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

好一棵通体洁白的白桦。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第二节写桦树的枝叶。

对枝头的描写,为什么是毛茸茸的?

(枝头未掉的叶上落满了松软的积雪,毛茸茸的。)

毛茸茸的,让我们想到了松鼠的大尾巴,在作者的眼中,毛茸茸的枝头像什么?

(雪绣的花边,串串绽放的花穗、流苏一般好看。)

指导朗读时毛茸茸雪绣的洁白的要读得轻柔些,绽要重读。

你能读出这种美吗?

雪后的桦树,展现着怎样的形象?(它傲寒挺立的形象。)

读出这种傲寒挺立的感觉。

(3)第三节写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

朦胧的寂静写出了什么?(白桦的含蓄)

从玉立一词中感受到了什么?(写出它的挺拔,写出它的气质高尚)

灿灿的金晖,衬托它的绚丽辉煌。

闪着这一动词又突出了什么?(静静挺立的白桦有着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4)第四节写朝霞的映照之下的白桦。

姗姗来迟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突出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

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

读出这种感受。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在读与想象中揣摩,感受诗歌的意境,细细品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气质高雅,所以诗人对白桦的礼赞其中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烈情怀!

2.拓展:这段时间,我们阅读、收集了许多诗歌,还做了自己的诗歌摘抄本,大家可以交流一下。还可以试着当个小诗人写写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写的时候要注意分析。写完后,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诗中走出来。同时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通过摘抄诗歌,试着当小诗人写写诗的活动,激发学生喜爱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板书设计

白 桦

外在    洁白

      傲然

内在    静中有动

      形态秀美

相关内容
  • 记录生活的美好的句子57条
    记录生活的美好的句子57条

    1、相片是记录时光的使者,可以让精神独自穿越时空。记录一个瞬间,留到未来相对一笑。2、生活的调料:酸、甜、苦、辣、咸,这地球人都知道。3、喜欢用相片记录生活,把过去美好时光凝固。4、不必遗憾。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

  • 记录旅行的美好的句子54条
    记录旅行的美好的句子54条

    1、很多事情就像是旅行一样,当你做出决定并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最困难的那部分其实就已经完成了。2、旅行是消除仇恨和无知的最好方法。3、旧时光它是个美人让人怎么恨得起来。4、努力戒掉一切不必要的依赖和玻璃心。5、

  • 记录宝贝第一次游泳的句子224句
    记录宝贝第一次游泳的句子224句

    1、宝贝今天出院后第一次洗澡游泳,入水不仅没有哭,适应之后游的很欢腾呢2、第一次宝贝游泳是六七个月的时候,进了水池吓得哇哇大哭,这是第二次,三岁了,努力克服心理障碍,很棒!3、今天宝贝游泳第一次游大缸,隔了一个月没游,刚开

  • 记录生活的美好的句子238句
    记录生活的美好的句子238句

    1、没有整洁的外表,根本没人会去在意你美好的内心,这就是现实。2、我不清楚我还能迎来几多日出?几多日落?我只希望生活美好如初,温暖常在。3、生活中的痛苦,会除的人是快乐的;生活中的快乐,会乘的人是幸福的!4、大家都是会遇上

  • 记录童年成长的句子172句
    记录童年成长的句子172句

    1、我不孤独,因为我有青春做伴,我会把握好青春,把握好自己。明天是一个明媚的日子,童年,我的朋友,再见了!2、在这世界美好,祖国繁荣,社会安定,气象万千的岁月中,原天下所有的小朋友都能渡过一个美好的童年,都能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 听课记录《母鸡》(人教四年级上册)
    听课记录《母鸡》(人教四年级上册)

    课前准备 调控,请做好 有老师听课,最起码要表示尊重,有礼貌 可以打开课本自己看看 *学生开始安静,看书 唱歌 上课 8:45 一、复习导入,初读课文 1.学习了《猫》,这只猫及古怪又可爱今

  • 听课随想——教师的成长之评课
    听课随想——教师的成长之评课

    1、先解决常规教学的问题,教师如果常规教学都做不好,不可能驾驭网络课堂。 2、就教师的教学设计每个环节精评;最后整体反思教学设计有哪些不足;而后改进; 3、循环2中的方式直到满意; 4、有了教学实践,学习理论、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 5、循环2、3、4; 评课,首先要认识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一般是老师的个性发展问题,不一定存在太多的模式与规范。如何评一节课,我觉得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这节课的技术性,老师是如何通过技术解决课堂教学的问题,对本课的重、难点是如何通过技术来分解与突破,而运用的这个技术是否最佳

  • 记录生活瞬间的说说61条
    记录生活瞬间的说说61条

    1、小时候,我最爱看桃花,家里妯娌多,什么菊啊、仙人掌的摆满了窗台,院子的每个角落。2、这个清明节我才懂了生命的脆弱!3、父亲是个玉匠,我又是春天出生的,所以父亲给我起名"玉春"。4、生命是脆弱的什么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而且

  • 记录植物生长,让幼儿自主解惑——《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有感
    记录植物生长,让幼儿自主解惑——《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有感

    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南园幼儿园高建红,在阅读了《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书后,对于书中的十七章户外环境创设感悟最深,就围绕户外环境写下读书心得。 我园是一所科学教育特色的幼儿园,重视环境对于孩子的教育重要。幼儿的特点是好奇、好问、好动、爱探索。日常科学探究活动中,植物生长、动物生活、周围事物能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是幼儿乐于探索、喜于交流、便于记录的,成为幼儿丰富的科学记录内容。 亲近自然是《指南》中科学领域的一大精神,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是幼儿最喜欢探究和记录的。第一,紫藤苑里探秘。紫藤苑是我园根据

  • 记录动物与自然,让幼儿关注生活——《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有感
    记录动物与自然,让幼儿关注生活——《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有感

    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南园幼儿园高建红,在阅读了《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书后,对于书中的十七章户外环境创设感悟最深,就围绕户外环境写下读书心得。 喜欢动物是幼儿的天性,我园通过多种方法饲养小动物,让幼儿探究记录动物的特点习性以及饲养过程。第一,公共饲养间隔记录。我园利用大松树创设了大自然我们的家,树上是各种鸟的家:相思鸟长什么样子?树下是各种兔的家:垂耳兔和菜兔有什么不同?莲花渠是各种鱼的家:金鱼和小鱼都吃什么?园部统筹饲养管理的小动物,由老师带领幼儿进行有主题的间隔性科学记录:小鸟的秘密,小白和小灰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