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内容 >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栏目:学习内容
时间:2024-02-12 21:42:05
文章: 分享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题是什么意思?由此你想到什么?

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2.衔和浸这两个动词用的好在何处?

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落日挂在山头的景象,富有画面感;浸字,写出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生动形象。

2、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在内容和情感上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三首古诗的共同之处在于所描绘的都是深秋时节的景色。三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山行》描写了寒山、石径、人家、枫林、霜叶;《赠刘景文》描写的是荷、菊、橙、橘四种季节性景物;《夜书所见》则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篱落、灯火。三首诗在情感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山行》表达了诗人对深秋山林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赠刘景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夜书所见》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和寂寞的心情。

2.《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还知道秋天哪些景物是什么样?

《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季的景色,从枯荷(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菊残犹有傲霜枝)、橙黄橘绿时这些地方发现的。我还知道秋天秋天的风,卷起了片片黄叶,在街道和巷子里吹。又到家家户户储存秋菜的季节了。大白菜、土豆、萝卜、冬瓜堆满了菜店的棚子。

3.《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秋叶、秋风、秋江、秋灯、想到了儿童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挑促织。

3、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之村晚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诗人描写了自然景物变化和牧童的活动,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的生活,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

②重难点探究:

1.诗题是什么意思?由此你想到什么?

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2.衔和浸这两个动词用的好在何处?

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落日挂在山头的景象,富有画面感;浸字,写出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生动形象。

4、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从军行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这首诗通过对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的描写,表现了戍边战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

②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 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③字词释义:

孤城:即边塞古城。 穿:指铠甲被穿破、磨破。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④古诗词大意: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暗淡,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将敌人打败誓不返回家乡。

5、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想象九州不同时社会是什么样的?

想象到九州不同时土地荒芜,老百姓拖儿带女背井离乡,房屋倒塌,路边常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骨;入侵者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随意挥动着鞭子抽向正在做苦力的人身上,可是他们不敢怒也不敢言

2.《示儿》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哪一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尽早收复中原统一祖国领土的迫切心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 家祭无忘告乃翁。

3.由醉字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醉字我看到茶楼听曲的人入了迷,眯着眼睛,随着曲子摇着头,在桌子上用手敲着节拍,翘着的二郎腿一晃一晃的装点的精致的游船上飘出歌舞声、划拳声、嬉闹声,还有随风飘来的淡淡的香粉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4.《示儿》《题临安邸》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相不同之处?

两首诗都有望南宋重振圳风,收复失地,恢复大好河的期待,立意相同,但表达的方式不同。《示儿》是以悲写情,诗人在临终时还在关心着国家的统一,希望儿子在家祭的时候把国家统一的消息告诉他。《题临安邸》以怒写情,通过对统治者沉迷于骄奢淫逸的生活,无所作为的讽刺,表达渴望国家统一的感情。

5.九州生气是怎样的?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国家安定,官员们挺胸抬头,兢兢业业,做事雷厉风行;老百姓居有定所,老有所养,少有所学;庄稼地里年轻人正在忙碌,庄稼长得茁壮 ,家里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6.《己亥杂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哪一句?

这句诗表达诗人对现实不满,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的情感。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7.怎样理解《已亥杂诗》中的风雷万马齐暗两个词语?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和尖锐猛烈的改革。万马齐暗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6、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孤城:即边塞古城。 穿:指铠甲被穿破、磨破。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7、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前一句概括了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人之强悍,同时也说明将士们报国壮志之坚定。后一句是将士们的豪迈誓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了守边将士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8、五年级下册第6课景阳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6课景阳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酒家为何给店取名为三碗不过冈?武松知道真的有虎,他为什么还执意上冈?

因为酒家的酒比得上老酒的滋味,凡是客人到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

的山冈,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武松之所以执意上冈,一是怕店家耻笑自己,二是对自己战胜老虎有很大的信心,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英勇无畏。

2.老虎是怎样进攻武松的?这样详细写老虎的目是什么?

老虎的进攻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详细写虎是为了写人,以虎的凶猛衬托出人的勇猛。

3.文中多次用了闪这个动词,你觉得能不能换成躲?为什么?

面对老虎的凶猛进攻,此时武松唯一的对策就是闪,一个接一个的闪字,乍看起来,好像轻描淡写,又是重复雷同,其实,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不能换成躲字,因为闪字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武松在遭遇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二是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三是闪指主动地躲过,如果换用躲字,则会显得很被动。

4.从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动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这段话具体详细地描绘了武松赤手空拳勇斗老虎的经过。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动词,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5.在打虎事件中,作者是怎样塑造武松这一人物的?

作者通过武松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塑造的。

6.除了打虎,作者在开始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与打虎有什么关系?

1-4自然段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这些内容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对武松的语言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打虎作了铺垫。

7.武松打虎是为民除害吗?为什么?

是。因为这只吊睛白额大虫一到天晚就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二三十条大汉性命。武松打死它,可以说是为民除掉了一害。

8.第9自然段写老虎扑人,武松沉着应对,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出了什么?

答: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扑掀剪是老虎进攻的三招,这些动作把老虎的凶猛、让人生畏的气势显露无遗。武松用三闪沉着应对,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体现了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9.通过全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通过全文,我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武功高强、豪爽倔强、无所畏惧的武松。

9、五年级下册第4课梅花魂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4课梅花魂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外祖父为什么珍爱梅花?这表达出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表达了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答:梅花魂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梅花的精神;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三是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3、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课文写了外祖父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感,赠墨梅图,送梅花绢等五件事。

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0、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你对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有哪些了解?

答:①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②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③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的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2、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

答:写了两件件趣事:第一件事是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第二件事是在古柳下面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作者明明是写故乡的月亮,为什么还要写那些童年趣事呢?

答: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数星星、捉知了、赏月等都跟月亮有关,通过写这些铭刻在作者记忆中的童年趣事,表达出他对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

4、本文是怎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答:(1)通过对故乡的月亮及月下趣事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拿世界各地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作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3)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11、五年级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花园里面有什么昆虫?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些昆虫的?

答:花园里有蝴蝶、蜻蜓、蚂蚱、蜜蜂。作者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2、十七段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是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这一段中反复出现的是愿意就这两个词。作者反复运用这些词语,表面上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其实是作者把自己的自由快乐、无拘无束的心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面,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借景抒情,清新自然。

3、我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呢?

答:(1)园子给了我自由。我可以在这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玩耍,即使是瞎闹也不会受到责备。

(3) 园子给了我快乐。这里有我喜欢的昆虫、花鸟、植物,这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活力的,是我喜欢的环境。

12、五年级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梦中飞行的情节在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梦中飞行让我产生了疑问,使我去询问老师,而老师的回答勾起了我探究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的兴趣。可以说,梦中飞行是整个故事的开端。

2.我是怎样推算出胚胎发育的规律的?从中可以看出我有怎样的特点?

推算过程:A.思考:胎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出生。B.联想:地图能表示实际距离。C.人是由细胞构成的。D.折合、推算:由细胞变成人,正好九个月。从这个推算过程可以看出我善于想象,喜欢钻研。

3.在文中最后一段,如果事后你知道了这个秘密,你还会笑话他吗?

例:不会,如果事后仔细听他把发现的过程讲清楚,就不会觉得好笑了,反而会对他的大胆想象和探索精神大加赞扬。

4.结合全文,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作者是个幽默、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的孩子。

5.通读全文,说说我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当每天夜里做梦我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的时候,我感到惊喜、新奇,于是我和伙伴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向老师问了一连串问题。和老师的谈话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大胆做出九月怀胎的猜想,感到高兴和意外。在几年后的一次生物课上,我因童年的发现与进化论一致而情不自禁地发出笑声,却遭到老师的误解,被轰出教室。这时,我想出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一理由来自我安尉,心中有自豪,也有一丝愤慨。

13、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第一自然段第二句。

2.五根手指分别有什么长处和短处?

大拇指:(长处)最肯吃苦、默默奉献;(短处)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食指:(长处)勤奋、敢于探险、不怕牺牲、机敏;(短处)不窈窕,曲线强硬。中指:(长处)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短处)沽名钓誉、华而不实。无名指和小指:(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短处)能力薄弱。

3.文章是按什么结构写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文章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通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加上恰当的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主题鲜明,结构清晰严谨,语言风趣幽默。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明五根手指的作用是不同的。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和样子上的差别他们的力气不一样,功能也不一样,这让我们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二是让我们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集合在一起,就根根有用。人也是这样,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把事做好。

14、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孔君平是怎样逗孩子的?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是一家。可见孔君平是一个幽默的人。。

2.孩子的回答妙在哪里?由此可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由此可见他是个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的孩子。

15、五年级下册第20课金字塔金字塔夕照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20课金字塔金字塔夕照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夕阳、田野、沙漠都是金色,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那古老的金字塔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由此看出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2.第二自然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第二自然段是按照先整体后局部然后再到整体的顺序写的。

16、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稚子弄冰的情景的?

形色泽上,金盘彩丝穿银冰;形态上,金盘脱出的冰犹如银钲 ;声音上,既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 的清脆。有形有色有声,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2.读了这首诗,你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画面?感悟到哪些美好的情感?

想到孩子们提着银钲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落到地上,碎裂

地。孩子们虽然有点失望,但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呀!

17、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①前两句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②后两句写孩子玩得正高兴时突然冰块落到地上,发出如玻璃碎裂的声音。忽作玻璃碎地声一句,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清脆的声音,看到了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诗中从三个方面上描写稚子弄冰的情:形色泽上,金盘彩丝穿银冰;形态上,金盘脱出的冰犹如银铮 ;声音上,既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 的清脆。有形有色有声,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18、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19、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两句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生动地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这两句诗声意俱美,写出了声音从玉磬穿林响的高到玻璃碎地声的清脆的变化,且颇具画面感,让我们仿佛看到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20、五年级下册第19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9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本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

2.为什么说骏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因为这里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骏马可以在草原上任意驰骋,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

3.通过读课文,你体会到了牧场的哪几种美?

色彩之美:在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上,成群的各色牛儿如朵朵大花镶嵌其中;粗犷之美:骏马在草原上飞驰,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悠然之美: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成千上万的小鸡等在草原上悠然自得;宁静之美: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闪烁着微弱的光芒的灯塔。

21、五年级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楚人为何会把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楚人卖矛和盾的时候,夸大其词,只顾吹嘘,没有考虑盾和矛在作战时是相互对抗的武器,不可能同时存在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以至于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夸大其词,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3.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比喻别人或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22、五年级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摔跤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摔跤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小嘎子摔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他的力气没有小胖墩儿的力气大。虽然他很有计策,避开了一叉一搂,但两人之间还是进行了正面交锋,这样他的优势就大大降低了。二是他没有沉住气,即没有掌握好节奏。他再坚持一下小胖墩儿也许就泄了气,没了劲儿,这样他还有胜利的可能。

2.从摔跤这件事可以看出小嘎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整个摔过程中都不见小嘎子的蛮干、硬斗,处处可见他的机灵、敏捷、有智谋。另外,从他时时想把对手打败这一点,又不难看出他争强好胜的一面。

23、五年级下册第11课军神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1课军神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沃克医生为什么认定病人是军人?

沃克医生曾经当过军医,根据伤口就能判断出来;刘伯承受了这么重的伤,还能如此镇定从容,这是一名军人应该具备的素质,由此,也可以判断出来。

2.沃克医生为什么称病人为军神?

军神是沃克医生对病人在做手术时表现出来的精神的高度评价和赞扬。病人在手术中能忍受一切痛苦,具有不怕一切的大无畏的精神。他所表现出来的意志跟钢板一样坚强,是一般军人做不到的。

3.刘伯承刚开始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最后又为什么要说出来?

刘伯承在战斗中受伤,深知自己是敌人捉拿的要犯,加上对沃克医生的为人不了解,所以不敢轻易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最后说出来,是因为他看到沃克医生医德高尚,值得信赖。

4.本文的主人公是刘伯承,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来写沃克医生?

用大量笔墨描写沃克医生语言、神态、动作,以此来衬托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品质。

24、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月黑雁飞高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诗既交代了时间月黑之夜,又烘托了战斗的紧张气氛。

2.诗的最后一句写景有什么好处?

对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25、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题四时田园杂兴是什么意思?

四时指一年四季,田园指农村,杂兴指有感而发的兴致。意思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日长篱落无人过让我们看到正午时分幽静的景象,这是静景描写。而那蜻蜓蛱蝶飞更显得田野静悄悄的,这是动景描写。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静中有动,动静相衬的写作手法。

26、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溪头卧剥莲蓬中卧字用的好吗?为什么?

卧 字使用得最妙,它把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时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样子和盘托出,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2.怎么理解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的亡赖?

这里是顽皮的意思,形象地刻画出小孩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3.这首词从哪些方面展现了纯朴的乡村生活?

这从白发翁媪醉里吴音的安详,大儿锄豆的勤劳,中儿织鸡笼的能干,小儿卧剥莲蓬的天真活泼等方面展现了纯朴的乡村生活。

27、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

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照例应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此刻自然想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祛祛寒,也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

2.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

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酒馆的标帜。

28、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梅子、小溪、绿阴、黄鹂。

2.小溪泛尽却山行这句诗写了什么?

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29、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3.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0、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重难点探究:

1.请揣摩咬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一个咬字,运用拟人手法,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2.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操?

这首诗用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写法,全诗借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意思对即可)

31、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重难点探究:

1.前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描写这幅悲凉肃杀战场景色,也代表有志之士报国的决心。

2.《马诗》中抒发自己情怀的诗句是那句?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马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写出了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表达了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和不被重用的感慨。

4.马诗是怎么样运用比兴手法的?

《马诗》开篇以雪喻沙、以钩喻月,是比;全诗借马喻人,借咏马及其命运,来抒写志士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愤懑,通篇是比。开篇两句从富有沙场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发驰聘疆场的豪情,这是起兴。全诗抒发了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郁闷。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32、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里的柳树。

传蜡烛:指工种传赐新火。 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33、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首诗名为寒食,诗人为什么不写百姓的禁火的情形,只写汉宫和五侯的烛光绰绰,轻烟袅袅呢?

封建统治阶级享有特权,让自己凌驾于百姓之上,凌驾于传统之上,他们的这种特权与普通百姓的禁火形成鲜明地对比,从而有力地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2.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无处不是用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更可想而知了,深刻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

3.诗歌的后两句中的传字用得很妙,请你分析一下它的妙处。

传字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皇帝的赐予,由此可以看出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

34、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一二两句,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最后一句,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外戚。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35、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请揣摩咬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一个咬字,运用拟人手法,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2.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操?

这首诗用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写法,全诗借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意思对即可)

36、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37、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首诗的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赞美柳树。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作剪刀,柳叶尖尖的、细细的,就像剪刀剪出来的一样,十分生动形象,同时也显示出了春风的威力和神奇。

38、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西湖六月的风光与其他时节有什么不同?

六月的西湖荷叶碧绿,无边无际;荷花盛开,艳丽无比。

2.诗人抓住这盛夏时节特有的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39、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

描写的景物有鸣叫的黄鹂、翠绿的柳树、飞翔的白鹭、蔚蓝的天空、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和停泊着的船只。

2.千秋和万里是整整一千年和万里吗?你还学过这样的诗句吗?

不是。这里的千和万都是虚数,运用了夸张的写法,写出了时间之久,距离之远。例: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前两句写动景,后两句写静景,使整首诗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

相关内容
  • 五年级下古诗三首从军行诗文重难点复习随堂笔记
    五年级下古诗三首从军行诗文重难点复习随堂笔记

    1、五年级下古诗三首从军行诗文重难点复习随堂笔记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诗的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又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问题归纳1.《山居秋暝》: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大概诗人来

  • 古诗三百首一年级
    古诗三百首一年级

    第1篇、送浑将军出塞(唐代-高适)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yé)王。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yān)支下。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银鞍玉勒绣蝥(máo)弧,每逐嫖(piáo)姚(yáo)破骨都。李广从来先将士,卫

  • 古诗词大全300首合集
    古诗词大全300首合集

    第1首、送岑征君归鸣皋山(唐代-李白) 奕世皆夔(kuí)龙,中台竟三拆。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探元入窅(yǎo)默,观化游无垠(yín)。虽登洛阳殿,不屈巢(cháo)由身。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第2首

  • 古诗300首大全
    古诗300首大全

    第1首、送友人南归(唐代-王维)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连天汉水广,孤客郢(yǐng)城归。郧(yún)国稻苗秀,楚人菰(gū)米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lái)衣。 第2首、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唐代-薛昭蕴) 秋到长门秋

  • 古诗大全300首小学
    古诗大全300首小学

    第1首、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唐代-温庭筠)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塞外草先衰(shuāi),江南雁到迟。芙蓉凋(diāo)嫩脸,杨柳堕(duò)新眉。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第2首、秋思(唐代-李白)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 古诗词大全600首短篇
    古诗词大全600首短篇

    第1首、咏桂(唐代-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第2首、闺怨(唐代-鱼玄机) 靡(mí)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别

  • 古诗大全100首小学生
    古诗大全100首小学生

    第1首、苦雪四首·其三(唐代-高适) 濛(méng)濛洒平陆,淅(xī)沥(lì)至幽居。且喜润群物,焉(yān)能悲斗储。故交久不见,鸟雀投吾庐。 第2首、梅花(唐代-罗邺)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

  • 古诗100首经典
    古诗100首经典

    第1首、苦雪四首·其二(唐代-高适)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lǎn)惰(duò)。赖(lài)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 第2首、送人(唐代-杜牧)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

  •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

    1、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两根灯草》,什么是灯草?为什么是两根呢?小说《儒林外史》,是一个经典的讽刺笑话,广为流传,本文就是引用了里面严监生的笑话。说的是严监生躺在床上,睁着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