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内容 > 

课堂笔记:第六课陶罐和铁罐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重难点赏析

栏目:学习内容
时间:2024-04-01 11:32:01
文章: 分享

《课堂笔记:第六课陶罐和铁罐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重难点赏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课堂笔记:第六课陶罐和铁罐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重难点赏析

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铁罐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常常奚落陶罐。

2.课文第一部分,铁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陶罐呢?

铁罐的态度由傲慢变成轻蔑,后来又变成恼怒;陶罐的态度一直没变,始终是那样谦虚而平和。

3.人们为什么没有找到铁罐?

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当它遇到溶解在水中的氧时就会发生反应,随着时间流逝,铁就会被层层氧化直到最后完全被氧化,变成粉末。这就是铁罐最后连影子也没见到的原因。

2、棉花姑娘一年级下册第19课课文复习重难点课堂笔记

1.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帮棉花姑娘治病?

因为啄木鸟只会捉树洞里的害虫,青蛙只会田里的害虫。

2.比较二、三、四自然段,说说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句式一样。

不同点:医生不一样,捉的虫子也不一样,第四自然段还多了高兴一次。

3、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课堂笔记三:课文重难点分析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课堂笔记三:课文重难点分析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几个方面写雷雨的)?

课文是按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顺序写的。

2.雷雨中的景象这部分内容中,雨势是怎样变化的?

雨下起来了雨越下雨大雨渐渐变小。

4、二年级课堂笔记:绝句诗句赏析与重难点探究

二年级课堂笔记:绝句诗句赏析与重难点探究

诗句赏析: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两句诗是动态描写,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事物有声有色,描绘了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画面,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喜悦的心情。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后两句先写远景,再写近景。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怀。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

描写的景物有鸣叫的黄鹂、翠绿的柳树、飞翔的白鹭、蔚蓝的天空、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和停泊着的船只。

2.千秋和万里是整整一千年和万里吗?你还学过这样的诗句吗?

不是。这里的千和万都是虚数,运用了夸张的写法,写出了时间之久,距离之远。例: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前两句写动景,后两句写静景,使整首诗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

5、二年级下册识字2:神州谣课文重难点笔记

1.本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

本文介绍了七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课文介绍了传统节日的哪些习俗?

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清明节:扫墓;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蒿;七月七:乞巧;中秋节:吃月饼、赏月;重阳节:敬老、踏秋、赏菊、登高。

6、三年级课堂笔记:语文下册第28课枣核重难点

三年级课堂笔记:语文下册第28课枣核重难点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枣核为什么反复在驴耳朵里吆喝?

枣核反复在驴耳朵里吆喝,不断地折腾衙役,是让衙役困乏和大意,这样,呀真的迁走牲口时,也就不会遇到麻烦了,体现了枣核的聪明机智。

2.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枣核不仅勤快、聪明、动作灵敏而且敢作敢当,是个机智勇敢的好孩子。

7、三年级下27课漏笔记:必考课文重难点

三年级下27课漏笔记:必考课文重难点

1.漏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老公公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怕漏雨;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怪物、可怕的动物等,所以用引号引起来。

2.贼和老虎遇见了几次漏?结果怎样?

贼和老虎遇见了两次漏对方,第一次把对方吓跑了,第二次把对方吓昏了。

3.为什么把贼比作粘胶,把老虎比作旋风呢?

因为此时老虎和贼都把对方当做漏,心里特别害怕。老虎想摆脱贼觉得贼粘在自己身上甩不掉,而贼一心想着老虎要把它驮回家再吃,觉得老虎跑得很快就像旋风一样。这样的比喻很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

4.老虎和贼为什么那么害怕漏?

因为他们都误会漏是可怕的怪物;做贼心虚。

8、26课方帽子店课堂笔记三:课文重难点探究

26课方帽子店课堂笔记三:课文重难点探究

1.方帽子有诸多弊端,为什么帽子店却一直只做方帽子呢?

因为他们不仅固执,而且没有创新精神,所以他们没有根据人们真正的需要去做合适的帽子,而是固执己见,只做方帽子。

2.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我们要向故事中的孩子们一样,对周围不合理的事物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努力去实践,而不能像方帽子店的主人那样固执己见。如果故步自封,不求发展,最终只能被时代淘汰。

9、三年级下册语文24火烧云课堂笔记二:分段及大意

三年级下册语文24火烧云课堂笔记二:分段及大意

段落大纲: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上的奇异色彩和光泽。

第二部分(26):描述了火烧云烧起来时的壮观景象,以及瞬息万变的颜色和形状。

第三部分(7):写火烧云下去的情景。

10、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火烧云课堂笔记一:主题思想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火烧云课堂笔记一:主题思想

本文描述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的美丽和形状的奇异变化,反映出大自然的瑰丽和变幻无穷,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

11、三年级语文下册6课陶罐和铁罐评课稿课后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6课陶罐和铁罐评课稿课后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富有启发性的寓言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在教学时,以读读为本,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理解奚落,让学生知道一切是因为铁罐看不起陶罐而引起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聚焦陶罐和铁罐对话的部分,通过感受文章具体生动的神态、语言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让学生在朗读中揣摩角色的语气及性格特点。理解文章阐述的道理。

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在本课中,奚落一词贯穿全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奚落一词做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勾画下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语言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学会抓住铁罐,陶罐的神态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用填空的形式来读出陶罐和铁罐的表情,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课文的10-17自然段,了解两个罐子各自不同的结局。之后,用读完故事,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优点和缺点?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启发?这几个问题回归整体,引发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见解,说感想,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习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学习情绪很激昂,很踊跃。但我觉得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是指导朗读的重点。理想的状态是学生能够表现出人物对话时的动作和神态,而且每次对话都有所区别。应该让个别学生进行演练,从而有目的的进行指导,逐渐提高要求,增加梯度。但是在学生的朗读中看不出梯度的变化,只是泛泛而读。在朗读指导这一块的教学中,需要再加强。

12、三年级语文下册6课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下册6课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说课稿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4.明白课文与阅读链接中告诉的道理,能与自己的实际结合,学会正确看待事物,要全面的看待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对人要有礼貌。

5.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能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6课《陶罐和铁罐》,复习生字词。请大家回想一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

二、聚焦对话,凸显形象

(一) 铁罐为什么奚落陶罐?

1.文中第一段回答。

2.奚落是什么意思?

预设:说不好听,让别人难堪的话。

预设:嘲笑别人。

(二)品读课文第2~9自然段。

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又是怎么回应的?快速浏览第2-9自然段,圈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感悟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圈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感悟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铁罐:傲慢 轻蔑 恼怒 陶罐:谦虚 争辩 不再理会

铁罐:傲慢无礼 陶罐:谦虚友善

2. 教师过渡: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陶罐又是怎么回应的?分角色朗读。

3. 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4.指导称呼和标点。

三、知晓结局,领会寓意

教师过渡: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而散,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的?铁罐呢?

预设:(内容见课件)。

2.为什么人们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有见到?

教师补充铁在土中被氧化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3.故事中的陶罐是不是完美无缺,而铁罐则是一无是处呢?他们各有什么长处和短处?

4.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陶罐和铁罐一样,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预设:用铅笔写字,有错误时能够用橡皮擦去,但是用铅笔写的笔记不能长时间地保存,钢笔字虽然不能擦去,但是笔记经过很长的时间仍然能看清楚。

预设:吴若曦的书写的很美观,并且作业认真细心,我应该向她学习。

5.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预设: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预设:我们与人友好相处,不要蛮不讲理。

四、总结写法

这则寓言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描写人物的特点,通过写他与其他人互动、对话过程中的态度变化中展现人物性格。就本课而言,就是写他变化着的神态、语气和话语内容。

五、运用方法,阅读链接

1.学生朗读读《北风和太阳》,思考:

(1)北风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讨论发言。

(2)他们各用了什么方法?结果如何?

(3)比较北风和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教师提示:指导学生从性格和结局两个角度进行对比。

2.读书推荐

寓言是现实生活的投影,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故事中的道理。《陶罐和铁罐》以及《太阳和北风》两篇寓言故事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两篇寓言故事都出自于《伊索寓言》,下课我们多读一读,相信你们收获更多。

六、课后作业

1.把《陶罐和铁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且说一说从中学到的道理。

2.阅读书籍《伊索寓言》。

七、板书设计

6 陶罐和铁罐

铁罐:傲慢无礼

奚落 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要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

陶罐:谦虚友善

13、三下语文第六课陶罐和铁罐注音组词

本文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骄 jiāo 骄子 骄傲 骄阳 骄横

傲 o 傲气 高傲 傲骨 骄傲

谦 qiān 谦让 谦虚 谦逊 谦卑

虚 xū 虚弱 虚荣 谦虚 虚伪

懦 nu 懦弱 懦夫

弱 ru 弱点 弱小 虚弱

尘 chn 灰尘 尘埃 尘土

捧 pěng 吹捧 捧角 捧场

擦 cā 磨擦 擦拭 擦洗

代 di 年代 古代 代替 后代

价 ji 价格 评价 价钱 价值

14、3荷花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文中重难点复习笔记归纳

1.作者看荷花的时候,为什么会把自己也想象成荷花?

因为面对这满池美丽如画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体。因此,一阵风吹来,我仿佛与花共舞;风停了,我仿佛与虫、鱼共语。

2.读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作者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描写得更是淋漓尽致。

3.作者观赏荷花时产生了怎样的想象?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象?

想象: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因为作者鼻子闻到的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现的满池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体,所以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荷花,快乐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5、三年级下册第六课陶罐和铁罐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②段落大纲:

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共1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9):写讲铁罐奚落陶罐,陶罐据理力争。

第二部分(1017):写讲许多年代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不复存在了。

16、守株待兔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课文重难点课堂笔记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宋人为什么没有再次得到兔子?

因为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偶然发生的事情,并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宋人再也没有得到兔子。

2.宋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做事急于求成,对意外心存侥幸。

17、三年级语文下册15课小虾课文重难点分析笔记

1.课文中把虾分为哪几类?

作者根据不同的沿着把虾分为两类: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

2.作者是怎样写受到惊扰后的小虾的?

作者先用拟人的手法,写了小虾受到惊扰后的样子;接着通过动作描写,详细地写出了小虾受到惊扰后腿、钳子、胡须、眼珠子的形态,从整体到细节,将收到惊扰后的小虾描写得十分形象。

18、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山 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介绍:

杜牧 :(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字词解释: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子小路。

【生】产生,生出。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

【坐】因为。

诗词大意:

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9、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3不懂就要问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3不懂就要问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看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孙中山不懂就问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课文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2.孙中山向老师提问,把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想一想,同学们此时会想写什么?

同学们会想:孙中山胆子真大,先生肯定会揍他的。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0、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花的学校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花的学校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读课文,对于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写的是哪些景、物?

课文写了雷云、阵雨、东风、花、树枝、绿叶等景物。

2.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想象:这些花孩子冲了出来做什么?

这些花孩子在雨中自由的奔跑、游戏、打水仗等。

3.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花儿的学校只要一下雪,孩子们就冲出教室,大家在操场上尽情舞蹈,你瞧风中的梅花还随风摇曳,似乎在欣赏自己的身姿,又像在与雪花比美。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1、课堂笔记:四年级语文下册巨人的花园内容及分段

课堂笔记:四年级语文下册巨人的花园内容及分段

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一个自私的巨人将孩子们赶出花园并砌起了围墙以及醒悟后拆除围墙的故事,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脉络梳理:

全文共15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巨人的花园很可爱,孩子们在花园里很快乐。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写巨人回来了,将孩子们赶出了花园,同时也赶走了春天。

第三部分(第1015自然段):写巨人醒悟后,拆除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充满快乐。

22、课堂笔记:四年级下册25课挑山工内容赏析

课堂笔记:四年级下册25课挑山工内容赏析

  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这两句用比较法,写游人与挑山工登山的行为态度与效果的差别,用游人衬托挑山工登山之神,进一步证明他们的速度不慢。第1句列举了游人登山的不同兴致,但都以游和玩为目的,心情轻松,没有重负,不必着力赶路,可以尽情地观览、赏玩;再对比写挑山工,在游客游与玩中已经走到前边去了。前文写游客曾从他们身边走过,这里写他们又从游客身边追过,而且是游客玩兴正浓,毫无觉察情况下追过,这使游人惊诧不已,认为他们像仙人,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饱览,看个够。题句,游览时为留纪念而写的语句。腾云驾雾,原指传说中仙人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腾,本文写挑山工原本落在游客身后,现在却突然赶到前边,于是我联想到仙人腾云驾雾。作者借这个联想形容挑山工登山的速度之快,情态之隐。

23、14课母鸡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重点难点笔记

1.文章第3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讽刺了母鸡的炫耀。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

2.文章第7段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母鸡关照鸡雏的?表现了母鸡的什么特点?

从母鸡教鸡雏们本领、给鸡雏们取暖、身体供鸡雏们游戏这三方面介绍母鸡关照鸡雏的,表现了母鸡慈爱、不辞辛苦的特点。

24、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1课白桦文中重难点解析

1.这首诗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白桦的?

这首诗是按总分的顺序来描写白桦的。

2.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白桦的美?

写白桦在雪中的美、在朦胧的寂静中的美、在朝霞中的美。

3.文章以白桦为描写对象,表现了白桦怎样的形象?

本文以白桦为描写对象,从多个角度描写了白桦之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挺拔之美。

4.白桦外在形象是怎样的?内在气质是什么?

白桦外在形象是挺拔、秀美、洁白;白桦内在气质是含蓄、高洁。

25、第10课绿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难点随堂笔记

1.诗中的绿指的是什么?

大自然的景象和诗人的感觉(生命的颜色,生命的象征)。

2.诗中呈现了哪些绿色,有什么特点?

列举了六种绿色: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这些绿色的特点是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3.想象所有的绿色集中起来是怎样的情景?

满眼的绿是那么浓密,那么厚实,那么充盈,大自然充满了绿色,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4.第2至4自然段,诗人从哪几方面表现绿色的丰富?

程度、空间、形态这三方面表现绿色的丰富。

5.为什么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因为诗人心中充满了绿,感觉所有的绿(绿色的草叶、枝条)在春风吹拂下起起伏伏,富有节奏。

26、五年级语文牧场之国课堂笔记:课文主题介绍

五年级语文牧场之国课堂笔记:课文主题介绍

这篇文章作者描绘了荷兰牧场白天的辽阔和无际,又描写了牧场夜晚的宁静和谐,祥和寂静,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动物,还有环境和谐相处的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荷兰的赞美之情。

27、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课堂笔记:课文作者简介

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课堂笔记:课文作者简介

牧场之国作者:卡雷尔恰佩克是捷克著名的作家、剧作家、童话预言家。同时也是一名新闻记者,他著有大量的长短篇小说、剧本、游记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到过许多国家,写有《意大利书简》《英国书简》《西班牙之行》《牧场之国》和《北方之行》等。

20年代起,恰佩克用虚幻、象征的现代派手法,写了许多科幻作品,如戏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小说《专制工厂》《原子狂想》,短篇小说集《第一个衣袋里的故事》和《第二个衣袋里的故事》等。

卡雷尔恰佩克既有富于思想深度的严肃作品,如科幻小说《鲵鱼之乱》,也有老少咸宜的感人故事,如《小狗达西卡》《九个童话故事》等。

28、随堂笔记:18课威尼斯的小艇五年级下册课文脉络梳理

随堂笔记:18课威尼斯的小艇五年级下册课文脉络梳理

脉络梳理:

全文共6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小艇的样子和坐在船舱里舒服的感受。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写小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9、六年级下册藏戏课文重难点笔记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藏戏课文重难点笔记知识点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课文描写藏戏,为什么要讲述唐东杰布的故事?

因为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而且,藏戏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和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谨慎和感人故事是分不开的。

4.是什么让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留下了这样一段传奇?

(1)唐东杰布有一颗为民造福的善心,发下誓言并坚持实行;(2)得到了善良的藏族人民的支持,如能歌善舞的七兄妹,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等。

30、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课堂笔记三:课文重难点探究

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课堂笔记三:课文重难点探究

1.八儿和家人吃腊八粥的情景为什么要略写?

略写八儿和家人吃腊八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景。

等待喝粥的过程写得详细,喝粥写得简略。文章对八儿等待喝粥时的各种心理活动描摹得非常具体、细腻,写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逐步渲染,层层蓄势,把八儿想吃而不可得,焦急、期盼,好奇而惊异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了八宝粥的香甜、诱人,也展示出儿童的天真烂漫,富有童真童趣。而在吃粥环节,并未详写吃粥的过程,而是描写吃粥的香甜和满足,更有余味,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2.这篇文章在写等粥部分时是以什么为线索的?

等粥部分是以八儿的心理活动的变化为线索的。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对腊八粥充满美好想象,最后到亲眼看到腊八粥时的惊讶,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构成了等粥部分的线索。

3.从描写八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八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可以看出八儿是一个天真、可爱、聪明、孝顺的孩子。

4.文中描写八儿一家吃粥的场面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作用是什么?

文中写八儿一家吃粥的场面采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方法。作用是从侧面烘托出腊八粥的香甜、好喝。

31、课堂笔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课文主题思想与词语拓展

课堂笔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课文主题思想与词语拓展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人民热情欢迎、款待的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绿草如茵、绿意盎然、绿意葱茏

青山绿水、 披红挂绿、绿盖叠翠

32、一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树和喜鹊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树和喜鹊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树和喜鹊》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共同享受快乐的生活的过程。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就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1、从前,树和喜鹊为什么很孤单?

树和喜鹊孤单是因为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2、说说孤单是什么意思?

通过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可以看出孤单表示只有一个。

3、这棵树和这只喜鹊的邻居指什么?

这棵树的邻居指的是许多树,这只喜鹊的邻居指的是树林中的许多喜鹊。

3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问题归纳:

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34、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的行人,个个都是断魂般地落魄。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可以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问题归纳:

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35、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生字注音组词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生字注音组词

我会写:

骄(jiāo) 骄子 骄傲 骄阳 骄横

傲(o) 傲气 高傲 傲骨 骄傲

谦(qiān) 谦让 谦虚 谦逊 谦卑

虚(xū) 虚弱 虚荣 谦虚 虚伪

懦(nu) 懦弱 懦夫

弱(ru) 弱点 弱小 虚弱

尘(chn) 灰尘 尘埃 尘土

捧(pěng) 吹捧 捧角 捧场

擦(cā) 磨擦 擦拭 擦洗

代(di) 年代 古代 代替 后代

价(ji) 价格 评价 价钱 价值

36、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蔡伦,字敬仲,桂阳郡宋阳(今湖南宋阳)人,生于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卒于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伦从小随父辈种田,聪明伶俐,讨人喜欢。永乐十八年(公元75年)蔡伦被选入宫,时约15岁。他读书识字,成绩优异,公元88年,侍幼帝(和帝)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与九卿等同。中国历史上宦官干预国政,也正由此开始。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他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之一的造纸术有着巨大贡献,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自尽而亡。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写这段有什么作用?

这段写的是纸发明前人们记录、阅读、携带、保存文字的不便,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在纸上的探索不断,也使得纸的发明显得非常迫切,正是因为这些探索使得后来的纸的发明水到渠成。也与后文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呼应,为后面蔡伦改进造纸术做好的了铺垫。

3.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搬运和保存也方便,蔡伦真聪明

4.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我国的造纸术传到朝鲜,朝鲜的人们会说些什么?

中国人太伟大了,竟然用这么容易找到的便宜材料做出这么实用的纸来,以后我们写东西、阅读、搬运、保存再也不发愁了。

5.仿写: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上面一段话写出造纸具体过程。请你用上,再写做一件事的过程。

早上起来,我先穿好衣服,再洗脸、刷牙。

37、三年级语文第六课陶罐和铁罐生字组词

三年级语文第六课陶罐和铁罐生字组词

《陶罐和铁罐》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骄:jiāo(骄傲、骄阳、骄横)

傲:o(高傲、傲然、傲慢无礼)

谦:qiān(谦虚、谦让、谦和)

虚:xū(虚心、虚实、虚惊)

懦:nu(懦弱、懦夫、怯懦)

弱:ru(弱小、弱点、强弱)

提:t(提水、提问、提议)

尘:chn(尘土、灰尘、红尘)

捧:pěng(捧着、捧场、吹捧)

代:di(古代、代表、下一代)

价:ji(代价、价钱、价格)

陶:to(陶罐、陶冶、陶器)

罐:gun(铁罐、水罐、瓦罐)

恼:nǎo(烦恼、恼火、恼怒)

多音字

盛shng(盛开)chng(盛饭)

处chǔ(相处)ch(到处)

38、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课后题目及答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课后题目及答案

1、默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陶罐和铁罐一同生活在国王的御厨里,铁罐十分傲慢,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很谦虚,从不与铁罐计较。王朝覆灭,铁罐和陶罐遗落在废墟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多年后,陶罐被挖了出来,依然光洁、朴素、美观,铁罐却再也找不到了。

2、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再分角色朗读课文。

从描写陶罐神态和语言的句子中可以看出,陶罐非常谦虚、宽容,对铁罐始终以兄弟相称,待人宽厚。从描写铁罐神态和语言的句子中可以看出铁罐的骄横、自高自大。

3、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文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泥土。故事告诉人们,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共处。

4、默读《北风和太阳》,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北风和铁罐两个人都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都认为自己最了不起,不能正视自己和他人,不懂得扬长避短。

39、三年级下册第六课陶罐和铁罐笔记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第六课陶罐和铁罐笔记知识点

词语搭配

(骄做)的铁罐 (懦弱)的东西

(轻蔑)的神气 (荒凉)的废墟

(厚厚)的尘土 (傲慢)地问

(谦虚)地回答 (惊讶)地说

(兴奋)地说

词语扩展:

描写人品质的词语:谦虚 骄傲 诚实 认真 慷慨 狡猾 卑鄙 小气

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翻来覆去 大惊小怪 东奔西走 积少成多 苦尽甘来 顶天立地 取长补短

课内词语:

国王、骄傲、看不起、傲慢、谦虚、懦弱、

神气、住嘴、王朝、尘土、光洁、美观、

古代、价值、动手

句子解析:

1.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奚落,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从骄傲常常奚落可以看出铁罐的傲慢,为下文写铁罐对陶罐的恶劣态度埋下伏笔。

2.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这里表现出铁罐对陶罐的挑衅,写出了它的傲慢无礼,称呼陶罐为陶罐子,说明铁罐对它的极为蔑视。

3.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铁罐发现陶罐懦弱,因此说话更加尖刻。

4.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相提并论是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或评说,课文中指铁罐自认为比陶罐强,不能把它和陶罐放在一起比较,它听了陶罐的话后非常生气,并开始威胁陶罐。

因为陶罐的话句句在理,铁罐无以反驳,所以它恼羞成怒。恼怒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铁罐的理屈词穷。通过描写铁罐生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它的蛮不讲理的形象。

5.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两个罐子都被尘土覆盖,此时它们的命运是一样的。这是一个过渡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6.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清理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从捧倒清理体现了人们对陶罐的爱惜。这句话写陶罐被清理干净后光洁如新,朴素,美观,这是对陶罐外观的赞美,也暗指陶罐的心灵是纯朴的、美的。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9):讲铁罐自恃坚硬,奚落陶罐。陶罐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

第二部分(10-17):讲许多年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连影子也见不到了。

课文主题:

课文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问题归纳:

1.听了铁罐对陶罐说的话,你想对铁罐说点什么?

铁罐你太刻薄、太自以为是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你不能老拿自己的长处去嘲笑别人的短处。

2.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铁罐为什么会恼怒呢?

因为陶罐的话句句在理,铁罐无以反驳,所以它恼羞成怒。恼怒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铁罐的理屈词穷。通过描写铁罐生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它的蛮不讲理的形象。

3.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陶罐的话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陶罐宽广的胸怀。铁罐曾经经常嘲笑、奚落它,可是陶罐出土后,却首先想到让人们挖出铁罐。

40、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共1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9):写讲铁罐奚落陶罐,陶罐据理力争。

第二部分(1017):写讲许多年代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不复存在了。

相关内容
  • 语文学科教学计划模板
    语文学科教学计划模板

    1、语文学科教学计划模板一、学情分析:我班有51个学生,在经过了一年半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

  • 三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水墨画》生字组词
    三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水墨画》生字组词

    1、三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水墨画》生字组词 三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水墨画》生字组词墨m(墨水、油墨、笔墨、水墨画)染rǎn(染色、染发、染绿、一尘不染)竿gān(竹竿、钓竿、竿子、百尺竿头)腾tng(扑腾、欢腾、奔腾、折腾)

  •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1、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的学期已经来临,我要响应涟源市小学语文的课改精神,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研究新课程标准为重点,以教研为突破点,

  • 三年级下册第二课燕子生字注音组词
    三年级下册第二课燕子生字注音组词

    1、三年级下册第二课燕子生字注音组词 本文以烂漫无比的春天为背景,描写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凑 cu 凑近 凑合 凑拢 凑数拂 f 吹拂 拂过 飘拂集 j 集团 集中 召集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专项练习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专项练习

    1、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专项练习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欲牧何倍异佳借符二、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旧( )( )( ) 魂( )( )( ) 兄( )( )( ) 独( )( )( ) 苏( )( )( ) 酒( )( )( ) 屠( )( )( )三、比一比,再组词 欲( )( ) 牧( )( ) 浴( )( ) 收( )( ) 何( )( ) 倍( )( ) 河( )( )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1、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绿 lǜ(绿色、绿茶) l (鸭绿江)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灰雀生字组词与近反义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灰雀生字组词与近反义词

    1、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灰雀生字组词与近反义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灰雀生字组词与近反义词本文讲述列宁在公园里找灰雀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主动放回灰雀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

  • 三年级第4课生字组词怎么组
    三年级第4课生字组词怎么组

    1、一年级第11课的生字组词怎么组 一年级第11课的生字组词怎么组《项链》犹如一段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

  • 课文《表里的生物》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表里的生物》写了一件什么事

    1、课文《表里的生物》写了一件什么事   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那能发出声音的表极为好奇。在看了表里的世界之后,我相信了父亲说的表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1、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河北省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赵州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