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2、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
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
答:相对于第一封信的内容,我更喜欢第二封,因为,第一封露西自己写的,信的内容有点悲观,让爸爸看了会心疼。而第二封是妈妈和露西一起写的,信的内容积极乐观,爸爸看到信后,不会为她和妈妈担心,会更加安心工作。
3、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
更喜欢第二封信。因为第二封信露西向爸爸传递了快乐和积极的情绪,而第一封信只是向爸爸倒苦水,把负面的情绪传递过去。
4、想一想,怎样记住5的乘法口诀?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2-5的乘法口诀》数松果
想一想,怎样记住5的乘法口诀?
口诀的最后一字,不是五就是十。
只要记住五六三十,再加一个5,就是五七三十五了。
5、你喜欢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的哪个情景?和同学说一说
你喜欢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的哪个情景?和同学说一说
我见过阵雨。一道道闪电,像一把把利剑在空中挥舞;一阵阵雷声,像一面面巨鼓在空中敲打。紧接着,黄豆大的雨点纷纷落下来。滴答,滴答雨声越来越大。哗啦啦瓢泼大雨来了,那雨猛烈极了。霎时间,从那灰蒙蒙的云中撒开千丝万线,将天和地缝合了。
6、2.一块正方形桌布(如右图),要在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米?
2.一块正方形桌布(如右图),要在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米?
204=200
答:花边的长是200分米。
7、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灰雀》课后习题答案
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列宁说: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男孩想:他是不是知道我把灰雀捉走了。)
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想:他是多么喜欢灰雀啊,我应该放了它。)
列宁说:会飞回来?
(男孩想:我决定改正错误,一定放了它。)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想:说话吞吞吐吐,难道是他捉了灰雀?)
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想:真是你捉了它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列宁想:看来孩子知道自己错了,真是个好孩子啊!)
8、列宁在和小男孩对话的时候,各自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列宁在和小男孩对话的时候,各自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列宁说: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男孩想:他是不是知道我把灰雀捉走了。)
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男孩想:他是多么喜欢灰雀啊,我应该放了它。)
列宁说:会飞回来?(男孩想:我决定改正错误,一定放了它。)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列宁想:说话吞吞吐吐,难道是他捉了灰雀?)
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想:真是你捉了它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列宁想:看来孩子知道自己错了,真是个好孩子啊!)
9、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
宗璞笔下那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让人联想到雨丝落在苍翠欲滴的古木上,映绿了雨水;而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有的绿得发蓝,还有的绿得怎样呢?或绿得发亮,或绿得发紫令人浮想联翩。
10、8.如果在一则报道中,有一个数据为“约6万”,实际数据可能是多少呢?画出它的范围。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一》练习题及答案
8.如果在一则报道中,有一个数据为约6万,实际数据可能是多少呢?画出它的范围。
11、10.下面图形中,哪两条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线互相垂直?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巩固应用练习题及答案
10.下面图形中,哪两条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线互相垂直?
12、作者把鹅称作鹅老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把鹅称作鹅老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把鹅比作是鹅老爷。很大程度上将自己对于鹅的喜爱表达了出来,利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更加让我们觉得它的高傲。
13、附近的狗都知道鹅老爷的脾气,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附近的狗都知道鹅老爷的脾气,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连附近的狗都了解鹅吃食的规律,可见它吃饭多么三眼一板。作者把鹅称为我们这位鹅老爷,言语间流露出亲昵,表现出对鹅充满爱意。
14、8.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是97,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七》练习题及答案
8.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是97,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
解:设第一个自然数为x,那第二个自然数为x+1。
x+x+1=97
2x+1=97
2x=97-1
x=962
x=48
第二个自然数为:48+1=49
答: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48、49。
15、3.食品店运来85个面包,如果每2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5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为什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探索活动:2、5的倍数的特征》
3.食品店运来85个面包,如果每2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5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为什么?
答:
1、因为85不是2的倍数,所以如果每2个装一袋,不能正好装完。
2、因为85是5的倍数,所以如果每5个装-袋,能正好装完。
16、三个片段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其体现了怎样的效果?
三个片段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其体现了怎样的效果?
《摔跤》中写嘎子时,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例如:起初,他依据自己和胖墩儿的体形差异,找准对方的弱点,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采取了围着对手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的战术。在摔跤中,当小嘎子处于劣势时,他便积极开动脑筋,推拉拽顶,想出了各种办法。就是在他与胖墩儿酣战到最后时,他还是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又如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嘎子与胖墩儿的好斗、各不相让。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如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外貌描写,从穿着的角度写出了祥子为拉车所做的准备,表现了祥子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态度。
《两茎灯草》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如 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是神态和动作描写,形象刻画了严监生焦急的样子,表现了他吝啬、爱财胜过爱生命的特点。
17、(1)你能在左面的正方形中画一个面积最大的圆吗? (2)剪去最大的圆,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一》练习题及答案
(1)你能在左面的正方形中画一个面积最大的圆吗?
(2)剪去最大的圆,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答案:
怎样的圆才是最大的?它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
(2)44-3.14(42)=3.44(cm)
答:剩下部分的面积是3.4cm。
18、两小儿辩日的科学解释是什么?
两小儿辩日的科学解释是什么?
当太阳初升、降落时,地平线上只有一角天空,而且附近还有树木、房屋背衬,加上此时四周天空昏暗,太阳就显得特别亮而且大;中午时,背衬的是辽阔天空,没有物体同它比较,而且四周的天空已很明亮,与太阳亮度相差不太悬殊,因此,看上去太阳显得小了。
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而地面辐射能的大小又与地面接收太阳辐射能的多少有关。早晨,太阳初升,地平高度小,阳光斜射在地面上,地面单位面积上吸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少,气温较低,故仍沧沧凉凉。中午,太阳直射地面,地面单位面积吸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增大,气温高,故日中如探汤。
所以如果单纯的用远者小而近者大或近者热而远者凉来推论日之远近,是错误的。
19、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是什么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是什么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20、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观点分别是什么?都是怎样说明自己观点的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观点分别是什么?都是怎样说明自己观点的
答:前一个小孩的观点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他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根据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看起来大,中午的时候看起来小的感受和离得远的事物看起来小,离得近的事物看起来大的常识。
后一个小孩的观点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中午的时候离人近。他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根据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冷,中午的时候感觉热的感受和离发热物体近感觉热,离发热物体远感觉凉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