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读《论课堂提问的儿童立场》一文有感

栏目: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时间:2017-04-10 17:11:28

《读《论课堂提问的儿童立场》一文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学习了太仓《燃荻》23期,其中的《论课堂提问的儿童立场》给了我很多启发。课堂提问不能一板一眼,更不能高深莫测,使学生“无从下手”。我们应该在课堂提问中强化提问层次,增强问题的秩序感或节奏感,提高儿童的安全感。

(一)设计提问主线,满足儿童安全感

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连串具有内在联系的,能引导儿童实现学习目标的问题。问题多少不拘,但应先易后难,步步深入。一节语文课上,教师想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而提问:“因为愁眠,诗人在这个晚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月落。”老师觉得不够,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月落的景象后又问:“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之间,诗人还看到了什么?”生答:“江边的枫树。”教师问:“看到的是怎样的江枫呢?好看吗?”然后自己用优美语句将学生带入观赏枫树的情境, 接着问:“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关于江枫的一幅怎样的画面?”一生描述完自己的想象后,老师又问:“当你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看到了这样一番情景时,你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特别特别忧愁。”这样的引导式追问,有利于让学生入境入情,提高了理解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安全感。

(二)柔化提问语言,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

课堂提问中柔化语言,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情感需要。

第一,柔化肢体语言。紧皱的眉头、阴沉的脸色、咄咄逼人的神情、叉腰的两手……都有可能削弱师爱的力量。鼓励的眼神、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拍肩……却能在关键时刻向儿童传达爱的信息。第二,柔化口头语言。提问时僵硬的“是什么”“为什么”等,容易给人逼问之感。可适当增加一些疑问词缓解语气,如“是什么呢”“为什么呢”“可以吗”等,更能促进思考,让氛围更轻松。批评无法正确回答问题的儿童时,用语也应尽量委婉,鼓励儿童时可加入富有亲近感的词句,如称呼或夸奖答问的儿童为“小英雄”“智慧精灵”“勇士”等,有利于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

(三)丰富评价尺度,满足儿童的自尊需要

儿童也有获得自尊、感受自我价值的需要。教师应丰富评价尺度,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

面对学生的回答,不同评价观会引发不同的评价。一节语文课上,某教师提问:“请看图上的月亮,它像什么呀? ”一生高高举起小手,兴奋地说:“像香蕉!”老师一听,愣了几秒才回应:“说得不对,怎么是香蕉呢?一点没动脑筋,再看看图中的小男孩坐的那个月亮,到底像什么?”这一评价的效果不言而喻,如果多一个评价尺度,教师对孩子的这种回答就会有不同的评价。课堂是公众场合,武断性评价容易挫伤儿童的自尊心。丰富评价尺度,应首先从事实出发,放大儿童优点。只要儿童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展现了个人优点或良好态度,都应及时表扬。其次,应以发展为立足点,关注儿童学习过程。每一个儿童都是发展中的人,只要学生在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进步,如开始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珍视时间、积极合作等,教师就要立即表扬,才能在课堂提问与答问中满足儿童自尊的需要。
推荐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人生真谛——《萤窗小语》读后感
    人生真谛——《萤窗小语》读后感

    放假了,愉快的气息充满了整个周围,一本让我看了发人深省的,振奋着我整个暑假,这就是莹窗小语是著名作家刘墉写的一部好书,喜欢这部书,我还因为喜欢这个作者:刘墉,喜欢刘墉,是因为他的朴实无华,更因为他的文字给人读后的无限深思 《萤窗小语》是他的早期作品。他善于以小见大,从生活的繁琐点滴中悟出人生的各种真谛,深入浅出,又耐人寻味。虽篇幅简短,但词语精练。它所记述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它虽然没有诗词的婉约豪放,没有散文的轻婉柔和,没有小说的曲折离奇,但它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文中的娓娓对话,给我以亲切、祥和的感觉。

    06-22
  • 看《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有感
    看《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有感

    《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一书中提及了幼儿教师理念对产生教育行为的重要性,看了这本书以后发现,当前的幼儿教师理念更新较快,但是理念不能够很好的落实到行为上,但教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宜又是十分的重要的,所以产生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幼儿教师要及时更新理念,并且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念,还要将其落实到正确的教育行为上,这是幼儿教师不足的地方,也是必须要学习改正的地方。只有解决了这一个关键的问题,幼儿才能受到全方位的健康的成长。 书中指出:长期以来,人们的认识中都存在这样的一个误区,即教师的发展

    06-22
  • 赞美使幼儿进步《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读后感
    赞美使幼儿进步《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读后感

    读《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此书受益良多,特别是文中一段话使我感触颇深,原文如下:赞美和期待具有一种超常的能量,能够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激发人的潜能。我理解的是幼儿同样需要正面的激励,受到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赞扬和信任后,可以获取正能量,积极向上,甚至获得超越期待的表现。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的幼儿都是家庭的宠儿,缺的不是表扬的赞美而是挫折的磨砺。而我认为,正是目前幼儿相对脆弱的心理,更需要正面的合理引导,使其在幼儿园的大家庭里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做了正确的事情是可以得到肯定的,并通过持续的引导不断坚定幼儿的

    06-22
  • 《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读后感
    《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读后感

    [成书背景] 1983年,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当八种智力被应用与教学策略时,美国的琳达.坎贝尔、布鲁斯.坎贝尔、迪伊.迪金森即本书的三位作者,他们和教师们共同分享了学生在学习上所取得的令人激动的突破。他们的很多工作经验都贯穿在本书中,用以说明当教学的策略体系得到扩展时,当使用不同方式学习的机会增加时,教育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一书,2004年1月,由霍力岩等翻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发行。 [内容摘要] 全文结构工整,共分十一章。第18

    06-22
  • 《由“木桶效应”说反思幼儿园班级管理》读后感
    《由“木桶效应”说反思幼儿园班级管理》读后感

    本周已经开学了,孩子们进入小班后,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和学习环境已经比较的适应,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开开心心地上幼儿园。但是,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她需要教师精心地去治理。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有效地做好班级的各项管理,使班级各项工作开展有序呢?我最近看到了一篇文章《由木桶效应说反思幼儿园班级管理》一文,看后对我启发很大,我认为可以在今后自己的班级管理的实践当中进行尝试和借鉴。下面我将自己学习的一些体会分享如下: 一、概念:什么是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是一个经济学术语,说对于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来说,它盛水的多少,不在

    06-22
  •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4月)阅读感悟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4月)阅读感悟

    本期我最喜欢的两篇文章《牵着蜗牛去散步》、《第二次断奶》 题目:喜欢的理由(提炼式)该文给予我的教育教学启示。第一篇:《牵着蜗牛去散步》刚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好像看到了刚工作的自己,当时的我也是这样,不懂得如何指导孩子,不懂得如何去和他们沟通,仿佛在这篇文章中说的就是我自己。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我们应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

    06-22
  • 爱上阅读,阅读才可能成为习惯
    爱上阅读,阅读才可能成为习惯

    4月4日----清明节,我们幼儿月其结对幼儿园有实验幼儿园、黄姑幼儿园、经济开发区幼儿园邀请到了上海市特技教师应彩云老师作专题引领,。一堂生动轻松的《幸福的大桌子》展开了今天的早期阅读专题活动,孩子们欢快的进入状态,老师也轻松的带领的孩子们,下面的老师也听的很静,就连一根头发丝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一堂生动的课,背后一定做足了功夫,为此实施打下基

    06-22
  • 《胡桃夹子》读后感
    《胡桃夹子》读后感

    再次拾起德国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的童话故事《胡桃夹子》,我不仅被故事里面跌宕起伏的战斗情节所吸引,勇敢善良的小女孩玛丽所折服,而且还被故事里面王子公主美好生活的温馨画面所感动。 美妙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圣诞节之夜,教父送给小女孩玛丽和她的哥哥一个咬核桃的小木头人。玛丽的哥哥顽皮好奇要让胡桃夹子咬最硬、最大的核桃,却使得胡桃夹子损坏,牙齿脱落,下巴掉下来。在小女孩玛丽悉心照顾胡桃夹子的夜晚,她看到盛着洋娃娃和士兵的玻璃橱窗里,不仅发出了动听的琴声,还有洋娃娃们在舞蹈。教父给玛丽讲述胡桃夹子的故事,胡桃夹子本来是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