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大鱼抱小鱼教案

栏目: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2-09-11 09:31:27
文章: 分享

《中班数学大鱼抱小鱼教案》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中班数学大鱼抱小鱼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大与小的概念,学会区别、比较物体的大小。

  2、学习按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分类摆放。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大鱼和小鱼教具(或卡片、粘贴)若干

  2、小鱼缸和大鱼缸(或用熟料瓶自制简易透明鱼缸)各1个

  3、海洋世界挂图1张

  活动过程

  一、参观海洋世界

  1、教师:今天我们去参观海洋世界,那里有好多美丽的鱼儿,我们去看看吧。

  教师出示海洋世界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挂图中鱼的大小。

  2、教师:你们看这些鱼儿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老师现在变个魔术,把图中的小鱼请出来。

  教师出示大鱼和小鱼的教具。

  3、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教具,引导幼儿发现鱼儿大小的不同。

  教师出示大鱼教具说:这是大鱼。

  教师出示小鱼教具说:这是小鱼。

  4、教师请2-3位幼儿上前选出一大一小两条鱼,鼓励幼儿说出哪条是大鱼,哪条是小鱼。

  教师将大鱼小鱼模型随机分为幼儿,每人一个,让幼儿与伙伴合作,通过对比直观感受鱼的大小。

  二、游戏:大鱼抱小鱼

  1、教师:我们来一起玩一个大鱼抱小鱼的游戏。

  现在,让老师

  看看谁拿到的是大鱼教具,谁是小鱼教具。

  当老师说大鱼时,拿到大鱼教具的小朋友就站起来,当老师说小鱼时,拿到小鱼教具的小朋友就站起来。

  2、教师请幼儿将大鱼或小鱼教具用胶带粘在额头上,扮演大鱼和小鱼。

  老师请扮演大鱼的小朋友围一大圈,扮演小鱼的小朋友围一小圈,小圈在内,大圈在外,

  幼儿前后相互拉着衣角。

  教师引导两队幼儿绕圈走,幼儿边走边说"大鱼抱小鱼",当老师大声说"大鱼抱小鱼啦",

  拿大鱼的小朋友就去抱住拿小鱼的小朋友。

  三、鱼儿回家

  1、教师出示一大一小2个鱼缸。

  教师:这是鱼儿的家,小朋友们告诉老师这里有几个鱼缸?这两个鱼缸有什么不一样?

  哪个大,哪个小?

  教师:大鱼住在大鱼缸,小鱼住在小鱼缸。鱼儿们累了,它们要回家了,现在小朋友送鱼儿回家吧!

  2、教师引导幼儿将大小鱼教具取下,然后鼓励幼儿将大鱼放入大鱼缸里,小鱼放入小鱼缸里。

  教师从旁指导。

  有效提问:

  (1)鱼儿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这两条鱼,哪条是大鱼,哪条是小鱼?

  (3)两个鱼缸有什么不一样?

  有用词汇:大、小、比较

2、中班数学大鱼抱小鱼——知道大与小的概念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大鱼抱小鱼

  活动目标:

  1.知道大与小的概念,学会区别、比较物体的大小

  2.学习按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分类摆放

  活动准备:

  1.大鱼和小鱼教具(或卡片、粘贴)若干

  2.小鱼缸和大鱼缸(或用熟料瓶自制简易透明鱼缸)各1个

  3.海洋世界挂图1张

  活动过程:

  1.参观海洋世界

  教师:今天我们去参观海洋世界,那里有好多美丽的鱼儿,我们去看看吧。

  教师出示海洋世界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挂图中鱼的大小。

  教师:你们看这些鱼儿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老师现在变个魔术,把图中的小鱼请出来。

  教师出示大鱼和小鱼的教具。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教具,引导幼儿发现鱼儿大小的不同。

  教师出示大鱼教具说:这是大鱼。

  教师出示小鱼教具说:这是小鱼。

  教师请2-3位幼儿上前选出一大一小两条鱼,鼓励幼儿说出哪条是大鱼,哪条是小鱼。教师将大鱼小鱼模型随机分为幼儿,每人一个,让幼儿与伙伴合作,通过对比直观感受鱼的大小。

  2.游戏:大鱼抱小鱼

  教师:我们来一起玩一个大鱼抱小鱼的游戏。现在,让老师看看谁拿到的是大鱼教具,谁是小鱼教具。当老师说大鱼时,拿到大鱼教具的小朋友就站起来,当老师说小鱼时,拿到小鱼教具的小朋友就站起来。

  教师请幼儿将大鱼或小鱼教具用胶带粘在额头上,扮演大鱼和小鱼。老师请扮演大鱼的小朋友围一大圈,扮演小鱼的小朋友围一小圈,小圈在内,大圈在外,幼儿前后相互拉着衣角。教师引导两队幼儿绕圈走,幼儿边走边说"大鱼抱小鱼",当老师大声说"大鱼抱小鱼啦",拿大鱼的小朋友就去抱住拿小鱼的小朋友。

  3.鱼儿回家

  教师出示一大一小2个鱼缸。

  教师:这是鱼儿的家,小朋友们告诉老师这里有几个鱼缸?这两个鱼缸有什么不一样?哪个大,哪个小?

  教师:大鱼住在大鱼缸,小鱼住在小鱼缸。鱼儿们累了,它们要回家了,现在小朋友送鱼儿回家吧!

  教师引导幼儿将大小鱼教具取下,然后鼓励幼儿将大鱼放入大鱼缸里,小鱼放入小鱼缸里。教师从旁指导。

  有效提问:

  1.鱼儿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这两条鱼,哪条是大鱼,哪条是小鱼?

  3.两个鱼缸有什么不一样?

  有用词汇:大、小、比较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教学环节二"大鱼抱小鱼"游戏中,如果班级幼儿人数为奇数,会有一个幼儿找不到伙伴,教师可以渗透下奇偶数概念。

  活动延伸:教师可带领幼儿在班级和户外寻找大小不同的物品。

  家园共育: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哪些是大的,哪些是小的。例如:妈妈的衣服是大的,宝宝的衣服是小的,爸爸的手是大的,宝宝的手是小的等,进一步帮助幼儿区分大小不同的事物。

  温馨提示:幼儿游戏活动"三只小猫",请参见小班上学期《教师指导用书》××页。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3、中班数学教案:大鱼抱小鱼(知道大与小的概念)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大鱼抱小鱼(知道大与小的概念)

  活动目标

  1、知道大与小的概念,学会区别、比较物体的大小。

  2、学习按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分类摆放。

  活动准备

  1、大鱼和小鱼教具(或卡片、粘贴)若干

  2、小鱼缸和大鱼缸(或用熟料瓶自制简易透明鱼缸)各1个

  3、海洋世界挂图1张

  活动过程

  一、参观海洋世界

  1、教师:今天我们去参观海洋世界,那里有好多美丽的鱼儿,我们去看看吧。

  教师出示海洋世界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挂图中鱼的大小。

  2、教师:你们看这些鱼儿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老师现在变个魔术,把图中的小鱼请出来。

  教师出示大鱼和小鱼的教具。

  3、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教具,引导幼儿发现鱼儿大小的不同。

  教师出示大鱼教具说:这是大鱼。

  教师出示小鱼教具说:这是小鱼。

  4、教师请2-3位幼儿上前选出一大一小两条鱼,鼓励幼儿说出哪条是大鱼,哪条是小鱼。

  教师将大鱼小鱼模型随机分为幼儿,每人一个,让幼儿与伙伴合作,通过对比直观感受鱼的大小。

  二、游戏:大鱼抱小鱼

  1、教师:我们来一起玩一个大鱼抱小鱼的游戏。

  现在,让老师www.qinzibuy.com看看谁拿到的是大鱼教具,谁是小鱼教具。

  当老师说大鱼时,拿到大鱼教具的小朋友就站起来,当老师说小鱼时,拿到小鱼教具的小朋友就站起来。

  2、教师请幼儿将大鱼或小鱼教具用胶带粘在额头上,扮演大鱼和小鱼。

  老师请扮演大鱼的小朋友围一大圈,扮演小鱼的小朋友围一小圈,小圈在内,大圈在外,

  幼儿前后相互拉着衣角。

  教师引导两队幼儿绕圈走,幼儿边走边说"大鱼抱小鱼",当老师大声说"大鱼抱小鱼啦",

  拿大鱼的小朋友就去抱住拿小鱼的小朋友。

  三、鱼儿回家

  1、教师出示一大一小2个鱼缸。

  教师:这是鱼儿的家,小朋友们告诉老师这里有几个鱼缸?这两个鱼缸有什么不一样?

  哪个大,哪个小?

  教师:大鱼住在大鱼缸,小鱼住在小鱼缸。鱼儿们累了,它们要回家了,现在小朋友送鱼儿回家吧!

  2、教师引导幼儿将大小鱼教具取下,然后鼓励幼儿将大鱼放入大鱼缸里,小鱼放入小鱼缸里。

  教师从旁指导。

  有效提问:

  (1)鱼儿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这两条鱼,哪条是大鱼,哪条是小鱼?

  (3)两个鱼缸有什么不一样?

  有用词汇:大、小、比较

4、小班数学教案:小鱼和大鱼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鱼和大鱼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区别物体大小、长短的不同,并能按大小、长短给4个物体排列顺序。

  2、有一定的观察、比较能力。

  3、愿意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接触过3以内的大小比较。

  物质准备:

  教具:四条大小不同的鱼。

  学具:剪下《幼儿用书》(P13、14)大小排序卡片,幼儿人手一套;长短不同的纸条若干,排序板。幼儿用书(P7),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鱼儿快乐游。

  1、教师出示四条大小不同的鱼: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2、教师出示排序板:鱼儿要去参加游泳比赛,要求它们有顺序地排成一条线。请幼儿来帮小鱼排队,并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排队才能有顺序呢?

  3、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引导幼儿将小鱼排在排序板上,从小红旗后面开始排。说说小鱼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启发幼儿思考:除了这样排队,还能怎样排队页时有顺序的呢?再请个别幼儿示范。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去比赛:请幼儿将小动物按大小顺序在排序板上排队。

  2、纸条比长短:请幼儿将4根长短不同的纸条在排序上有顺序地排列。

  3、找一找: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7),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请找出最大的动物,并将它圈起来;找出最长的动物,并在最长的动物旁边打√。

  三、评价活动。

  1、展示幼儿的操作活动,请幼儿说说按什么顺序排列物体。

  2、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5、小班数学教案:大鱼和小鱼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大鱼和小鱼(按规律排序)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区别物体大小、长短的不同,并能按大小、长短给4个物体排列顺序。

  2、有一定的观察、比较能力。

  3、愿意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接触过3以内的大小比较。

  物质准备:

  教具:四条大小不同的鱼。

  学具:剪下《幼儿用书》(P13、14)大小排序卡片,幼儿人手一套;长短不同的纸条若干,排序图。幼儿用书(P7),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鱼儿快乐游。

  1、教师出示四条大小不同的鱼: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2、教师出示排序板:鱼儿要去参加游泳比赛,要求它们有顺序地排成一条线。请幼儿来帮小鱼排队,并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排队才能有顺序呢?

  3、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引导幼儿将小鱼排在排序图上,从小红旗后面开始排。说说小鱼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启发幼儿思考:除了这样排队,还能怎样排队页时有顺序的呢?再请个别幼儿示范。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去比赛:请幼儿将小动物按大小顺序在排序板上排队。

  2、纸条比长短:请幼儿将4根长短不同的纸条在排序上有顺序地排列。

  3、找一找: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7),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请找出最大的动物,并将它圈起来;找出最长的动物,并在最长的动物旁边画圈。三、评价活动。

  1、展示幼儿的操作活动,请幼儿说说按什么顺序排列物体。

  2、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6、小班数学活动设计大鱼和小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区别物体大小、长短的不同,并能按大小、长短给4个物体排列顺序。

  2、有一定的观察、比较能力。

  3、愿意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接触过3以内的大小比较。

  物质准备:

  教具:四条大小不同的鱼。

  学具:剪下《幼儿用书》(P13、14)大小排序卡片,幼儿人手一套;长短不同的纸条若干,排序图。幼儿用书(P7),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鱼儿快乐游。

  1、教师出示四条大小不同的鱼: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2、教师出示排序板:鱼儿要去参加游泳比赛,要求它们有顺序地排成一条线。请幼儿来帮小鱼排队,并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排队才能有顺序呢?

  3、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引导幼儿将小鱼排在排序图上,从小红旗后面开始排。说说小鱼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启发幼儿思考:除了这样排队,还能怎样排队页时有顺序的呢?再请个别幼儿示范。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去比赛:请幼儿将小动物按大小顺序在排序板上排队。

  2、纸条比长短:请幼儿将4根长短不同的纸条在排序上有顺序地排列。

  3、找一找: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7),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请找出最大的动物,并将它圈起来;找出最长的动物,并在最长的动物旁边画圈。三、评价活动。

  1、展示幼儿的操作活动,请幼儿说说按什么顺序排列物体。

  2、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7、中班数学快乐的小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点:

  复习认识以上三种图形;

  活动难点:

  掌握以上三种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拼成的小鱼图片,场地上画三个大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后进行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名称。

  2、通过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特征。

  3、出示正方形,让幼儿想一想,正方形如何才能变成三角形。提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究。

  4、游戏“快乐的小鱼”。老师和孩子们扮演小鱼,让幼儿听指令游到相应的池塘里。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8、中班数学小鱼一样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7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7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7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

  2.物质准备:教具:1——7的数字卡;多媒体课件;游戏音乐。学具: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7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贴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篮子8个。

  活动流程:

  一、出示钓鱼图片,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T:你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你有没有钓过鱼?

  T: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钓鱼吧!

  二、游戏一:钓小鱼(红色),会准确说出小鱼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7以内)

  1.老师讲解“钓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T:我们的篮子里有红色和蓝色的小鱼,我们一边跟着音乐一边钓红色的小鱼,红色小鱼的头和尾巴连在一起,音乐停止后,我们的小朋友就停止钓鱼。

  2.幼儿数数自己钓了几条红色小鱼?

  T:音乐停止了,请你们数数自己一共钓了几条红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钓的小鱼数量。

  T:请你来说说你钓了几条鱼。

  4.老师举1——7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钓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T:老师这里有1-7张数字卡片,我每举一个数卡,请钓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5.教师总结:小朋友都很厉害,都知道自己钓了多少条红色小鱼。

  三、游戏二:变小鱼,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钓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钓了几条红鱼?

  T:老师和你们一起钓了几条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老师钓了几条红鱼?

  (2)比一比

  T:请你们比一比自己钓的小鱼数量和老师钓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T: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怎样把你的红色小鱼数量和老师的一样。

  (4)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T:你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5)老师小结(丰富词“添上”) ,幼儿回答巩固知识。

  T:你钓了3条小鱼,添上2条就有5条小鱼了。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把小鱼变的和我一样多的?

  2.师生钓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钓鱼”,(游戏规则同上面钓红鱼的规则)。

  T:刚刚我们钓了红色小鱼,现在请你们把小鱼放在桌面上。但是我们的篮子里还有蓝色的小鱼,我们再一起钓蓝色的小鱼吧!

  (2)音乐停的时候,停止“钓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钓了几条蓝色小鱼?

  T:音乐停止了,我们快速的数数自己钓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钓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T:我们再一起来数数老师钓了几条蓝色小鱼?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钓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T: 怎样把你的蓝色小鱼数量和老师的一样?

  (3)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

  T:你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5)老师小结。(丰富词“去掉”)

  T:你钓了5条小鱼,去掉2条就变成3条小鱼了。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把小鱼变的和我一样多的?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老师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T: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钓的红鱼和蓝鱼数量一样吗?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T: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能把小鱼数量变得一样多?

  (3)幼儿上台操作,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个别指导。

  T:请你来给我们看看你用的什么办法。请你说一说。

  5.出示图片,教师总结“添上”或“去掉”的方法。

  T:我们钓完了小鱼,请把你钓的小鱼送回篮子里。

  四、游戏三:包装小鱼,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T: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要求把每一份小鱼数量变得和包装纸上的数一样多。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2 . 教师示范并讲解游戏注意事项。

  T:包装上的数字要和小鱼的数量一样多。我们怎么样才能帮助食品加工厂呢,试试我们刚学到的办法把!

  3.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

  4 . 组织幼儿集体纠错。

  T:我们一起来看看,有没有哪个小鱼和包装数量错误的,请你指出来。

  活动延伸:

  我们把“小鱼”放回篮子里,老师带它们回教室,我们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来钓鱼。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出示图片,引出钓鱼主题,由“钓鱼”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由此情境,进入了活动。首先,我让孩子们钓篮子里的红色小鱼,感知小鱼数量。孩子们能够听着音乐的口令,开始一边数一边钓鱼,当音乐结束,孩子们马上停止钓鱼。但是由于我在游戏前没有把规则讲清楚,让小朋友钓红色小鱼,以至于有些小朋友钓了篮子里蓝色的小鱼。在各个游戏中,我还让幼儿比一比,把自己钓的与和老师钓的鱼变一变,变成一样多。孩子们的思维比较活跃,能够想到用“去掉”几个或者“添上”几个把自己钓的鱼变得和我钓的鱼一样多。通过变小鱼游戏,为下面的包装小鱼环节做铺垫。但是在环节后,我应该再添加一个环节,带领小朋友巩固“添加”和“去掉”的方法。在包装小鱼前,我应该指导幼儿整理一下桌面,如:请把你们钓的小鱼放回篮子里。这样才能连接下一个环节。在包装小鱼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够独自完成包装,把里面的小鱼变得和包装袋上的数字一样多。最后通过让小朋友自己纠正错误的包装袋进一步巩固“添加”和“去掉”的方法。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循序递进,从而学会了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数物变成一样多。

  反思本节教学,课前我准备不充分,语言组织不严谨,在环节上衔接不好,以至于活动层次有点不分明。这个活动的教具太多,摆放的问题我考虑的不周到。针对这个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课后我深入地反思,希望在下一次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9、中班数学小鱼有多长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学习用回形针测量物体的方法,并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会用回形针测量物体,并能记录。

  活动准备:

  回形针若干;三条颜色、长度不同的卡片鱼;大记录单一张;笔若干;《幼儿画册》;数字贴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卡片鱼很回形针,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教师:鱼妈妈有三个孩子,让我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那条鱼宝宝最长呢?鱼妈妈很想知道自己的宝宝有多长,该怎么做呢?让我们用回形针量一量鱼宝宝有多长吧!

  二、学习用回形针测量鱼身的方法。

  1、提问:从什么地方开始量,怎样才能量得准?启发幼儿说出按一定方向顺序(从鱼的尖嘴到鱼的尾巴)来测量,并且在摆放回形针时要一根一根连接好。

  2、请个别幼儿上来测量小鱼。谁愿意来试一试?让我们看他量的对麽?有没有从头开始量?回形针之间连接的好吗?

  3、请幼儿说出回形针的数量,教师在记录单上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出来。

  三、幼儿动手测量小鱼并记录结果。

  幼儿做《幼儿画册》上的练习,先用摆放回形针的方式测量出鱼的长度,然后选择相应的数字贴纸来表示数量,最后请幼儿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来比较鱼的长度。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帮助小鱼妈妈和各种不同的小鱼量身长活动中,认识了回形针,探讨了用回形针测量的多种方法,孩子们总结出了一些测量的较好方法,而大部分幼儿喜欢用多根回形针测量的方法,只有一位小朋友用一根回形针进行测量。于是,针对这种特别的测量方法,我引导孩子上前说说自己是怎么测量的,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而在操作时,每位幼儿都积极自己尝试、记录,活动中当帮助出现困难的小朋友时,孩子们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活动中欣喜发现孩子们通过教师示范和幼儿模仿实践很快学会了测量方法。而第三环节中我增加了视屏,让幼儿清楚地看到用一根回形针正确的测量方法。最后通过操作练习使幼儿巩固所学的测量方法。

10、中班数学谁钓的小鱼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形成,知道5个添上1个就是6个。

  2、理解6代表的实际意义,并认读数学"6"。

  活动准备:

  1、《我的数学》第12页。

  2、相同的小鱼若干,每个小鱼上固定一个回形针。

  3、每名幼儿一个带有磁铁"鱼竿",3~4个塑料盘做的钓鱼池。

  活动过程:

  1、出示钓鱼竿及鱼,引起幼儿兴趣。

  --请幼儿分组钓鱼。

  --提出钓鱼的要求:每个小朋友钓6条鱼,钓完后,数给老师看。

  --请幼儿给其他幼儿数一数自己钓到的鱼。

  2、出示数字6,说说6像什么?认读数字6。

  3、翻到《我的数学》第12页,看看谁钓到的鱼是6条,把它圈起来。

  课后分析:幼儿只对小鱼有兴趣,忽略小鱼的数目。

  活动延伸:利用餐前游戏、户外活动时间,建议幼儿玩结伴游戏。提醒幼儿互相合作、遵守规则,不能自顾自或违反规则。

  活动反思:

  本节教学,课前无论是教具的准备或是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都很充分,以情景的模式组织教学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本节活动幼儿的操作性高,在自己的操作中感知添上、去掉。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活动的不足之处在于活动的组织上应加入一些游戏环节,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本节教学能更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11、中班数学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

  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宗旨。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夹夹子的操作游戏,于是我们通过一次“把木夹变小鱼”的美术活动,和孩子一起完成了本次操作活动的主要学具——小鱼,然后选用了随手可得的筷子, 设计了晒小鱼、变小鱼、包装小鱼等一连串的游戏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同时满足夹夹子的游戏愿望,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力量,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点: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活动难点:能合理地用简便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6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幼儿会使用木夹子;幼儿会念“晒鱼”的儿歌。

  2.物质准备:

  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红、蓝水彩笔各一支;进场音乐和游戏进行时的音乐各一段。

  学具: 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木夹子染上颜色、画上眼睛当小鱼); 筷子人手两根; 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6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夹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大箩筐一个;小箩筐3个;小水桶24个。

  活动流程:

  一、师生拎小鱼桶入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幼儿拎着装有红色、兰色小鱼的小鱼桶室外排队)。师生一起跟随音乐愉快入场。

  二、游戏一:晒小鱼(红色),会准确地进行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6以内)

  1.老师讲解“晒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一起在音乐声中“晒小鱼”,老师提醒幼儿边晒小鱼边点数。音乐停的时候,大家都停止“晒小鱼”。

  2.幼儿数数自己晒了几条红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晒的小鱼数量。

  4.老师举1——6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晒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三、游戏二:变小鱼,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晒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晒了几条红鱼?

  (2)请幼儿比一比自己晒的小鱼数量和老师晒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3)启发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4)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5)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添上”)

  2.师生晒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晒鱼”,(游戏规则同上面晒红鱼的规则)。

  (3)音乐停的时候,停止“晒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晒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数数老师晒了几条蓝色小鱼?(老师出示自己晒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晒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3)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去掉”)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自己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出示相应的“添上”或“去掉”的示意图。

  5.请幼儿把自己的红鱼和蓝鱼放在小鱼桶里,师生一起送到指定的地方。

  四、游戏三:包装小鱼,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要求把每一份小鱼数量变得和包装纸上的数一样多。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2.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老师提醒幼儿互相检测。

  五、结束整理,分享游戏的快乐

  师生一起整理学具,退场。

  活动延伸:把“小鱼”等学具带回活动室,可在自选活动中继续进行数物匹配的操作。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2、中班数学公开课小鱼有多长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学习用回形针测量物体的方法,并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会用回形针测量物体,并能记录。

  活动准备:

  回形针若干;三条颜色、长度不同的卡片鱼;大记录单一张;笔若干;《幼儿画册》;数字贴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卡片鱼很回形针,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教师:鱼妈妈有三个孩子,让我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那条鱼宝宝最长呢?鱼妈妈很想知道自己的宝宝有多长,该怎么做呢?让我们用回形针量一量鱼宝宝有多长吧!

  二、学习用回形针测量鱼身的方法。

  1、提问:从什么地方开始量,怎样才能量得准?启发幼儿说出按一定方向顺序(从鱼的尖嘴到鱼的尾巴)来测量,并且在摆放回形针时要一根一根连接好。

  2、请个别幼儿上来测量小鱼。谁愿意来试一试?让我们看他量的对麽?有没有从头开始量?[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回形针之间连接的好吗?

  3、请幼儿说出回形针的数量,教师在记录单上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出来。

  三、幼儿动手测量小鱼并记录结果。

  幼儿做《幼儿画册》上的练习,先用摆放回形针的方式测量出鱼的长度,然后选择相应的数字贴纸来表示数量,最后请幼儿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来比较鱼的长度。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帮助小鱼妈妈和各种不同的小鱼量身长活动中,认识了回形针,探讨了用回形针测量的多种方法,孩子们总结出了一些测量的较好方法,而大部分幼儿喜欢用多根回形针测量的方法,只有一位小朋友用一根回形针进行测量。于是,针对这种特别的测量方法,我引导孩子上前说说自己是怎么测量的,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而在操作时,每位幼儿都积极自己尝试、记录,活动中当帮助出现困难的小朋友时,孩子们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活动中欣喜发现孩子们通过教师示范和幼儿模仿实践很快学会了测量方法。而第三环节中我增加了视屏,让幼儿清楚地看到用一根回形针正确的测量方法。最后通过操作练习使幼儿巩固所学的测量方法。

13、中班数学活动谁钓的小鱼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形成,知道5个添上1个就是6个。

  2、理解6代表的实际意义,并认读数学"6"。

  3、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我的数学》第12页。

  2、相同的小鱼若干,每个小鱼上固定一个回形针。

  3、每名幼儿一个带有磁铁"鱼竿",3~4个塑料盘做的钓鱼池。

  活动过程:

  1、出示钓鱼竿及鱼,引起幼儿兴趣。

  --请幼儿分组钓鱼。

  --提出钓鱼的要求:每个小朋友钓6条鱼,钓完后,数给老师看。

  --请幼儿给其他幼儿数一数自己钓到的鱼。

  2、出示数字6,说说6像什么?认读数字6。

  3、翻到《我的数学》第12页,看看谁钓到的鱼是6条,把它圈起来。

  课后分析:

  幼儿只对小鱼有兴趣,忽略小鱼的数目。

  活动延伸:

  利用餐前游戏、户外活动时间,建议幼儿玩结伴游戏。提醒幼儿互相合作、遵守规则,不能自顾自或违反规则。

  活动反思:

  本节教学,课前无论是教具的准备或是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都很充分,以情景的模式组织教学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本节活动幼儿的操作性高,在自己的操作中感知添上、去掉。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活动的不足之处在于活动的组织上应加入一些游戏环节,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本节教学能更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14、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数与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数与量)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

  2、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红、蓝水彩笔各一支。

  3、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木夹子染上颜色、画上眼睛当小鱼);筷子人手两根。

  活动过程

  一、师生拎小鱼桶入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幼儿拎着装有红色、兰色小鱼的小鱼桶室外排队)。

  师生一起跟随音乐愉快入场。

  二、游戏一:晒小鱼(红色)

  会准确地进行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6以内)

  1、老师讲解“晒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一起在音乐声中“晒小鱼”

  老师提醒幼儿边晒小鱼边点数。音乐停的时候,大家都停止“晒小鱼”。

  3、幼儿数数自己晒了几条红色小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晒的小鱼数量。

  5、老师举1——6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晒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三、游戏二:变小鱼

  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www.qinzibuy.com晒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晒了几条红鱼?

  (2)请幼儿比一比自己晒的小鱼数量和老师晒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3)启发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4)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5)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添上”)

  2、师生晒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晒鱼”,(游戏规则同上面晒红鱼的规则)。

  (2)音乐停的时候,停止“晒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晒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数数老师晒了几条蓝色小鱼?

  (老师出示自己晒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晒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去掉”)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自己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出示相应的“添上”或“去掉”的示意图。

  5、请幼儿把自己的红鱼和蓝鱼放在小鱼桶里,师生一起送到指定的地方。

  四、游戏三:包装小鱼

  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要求把每一份小鱼数量变得和包装纸上的数一样多。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2、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老师提醒幼儿互相检测。

  五、结束整理,分享游戏的快乐

15、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大鱼吃小鱼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动植物的依存关系,初步了解食物链的概念。

  2、尝试将动植物按食物链进行排序。

  3、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动植物图片若干(如青蛙、田鼠、小鱼、大鱼、虾米、麦子、麻雀、老鹰等)

  2、食物链底板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都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但是我们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人类的好朋友是什么样子的?喜欢吃什么?怎样生活?怎样活动的呢?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鱼吃小鱼》。

  二、让幼儿知道动植物的依存关系,初步了解食物链的概念。

  1、导出课题:大鱼吃小鱼。

  2、出示动植物图片。

  (1)师:看一看我们的图片上有些什么?(让幼儿自由说动植物的名称。)

  (2)师:小朋友都知道哪些是植物?哪些是动物吗?(让个别幼儿将图片进行动植物的分类)

  (3)讨论、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师:你知道这些动物平时是靠吃什么生存的吗?(幼儿先自由发现结伴交流、再进行集体交流。引导幼儿发现有的动物会认小动物为食有的动物认草类为食。)

  (4)了解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浮游生物的食物链。

  师:大鱼生存要吃什么?小鱼生存又要吃什么呢?(引导幼儿了解大鱼通常会吃小鱼、小鱼会吃水里的海藻或者浮游生物)

  (5)观察食物链操作底板讨论食物链的排序方法,理解食物链概念。

  师:老师这里有张底板,小朋友想看看老师的底板上有什么吗?(教师把大鱼放在最右边的方格里,运用手势引导幼儿理解食物排序的操作方法。)

  师:大鱼吃小鱼我们就把小鱼放在第二个方格里,第三个格子是应该是放什么呢?为什么?(海藻)

  师小结:自然界中存在这种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海藻的现象,这种关系串起来叫食物链。

  三、尝试将动植物按食物链进行排序。

  1、桌上有很多的动物和植物图片请小朋友挑选一组食物链图片在底板上排序。

  2、小结:今天,小朋友知道了世界上的动物、植物是有一种食物链关系,那么我们在保护动物的同时,还应该保护食物链的完整,保护生态平衡。

  四、请小朋友把草地上的食物链补全。

16、大班健康活动教案:《小鱼和大鱼》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锻炼小朋友的反应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

  2、培养小朋友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3个小皮球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一起牵手下楼以后,大家一起靠墙站好,然后老师告诉他们今天的玩的游戏是大鱼和小鱼,简单的讲一下游戏规则。

  2、让小朋友们围成一圈,然后在圈内放置3个小皮球,当做小鱼们的食物,再从中选出两条小鱼和3条大鱼。小鱼在圈内,大鱼在圈外。小鱼们要保护自己的“食物”,即皮球不被大鱼们抢走。小鱼不能手抱球,不能和大鱼触碰。

  3、 先让小朋友们试玩一下,熟悉游戏规则。然后正式开始,过断时间后,换一批大鱼和小鱼,尽量让每一个小朋友都参与其中。

  活动反思:

  情景描述:在游戏过程中,现场很容易混乱,玩到后来常常不遵循规则。拉圈的小朋友容易产生倦怠。另外,由于多数小朋友争当小鱼和大鱼,很难调节好。

  分析:现场易产生混乱主要是拉成圈的小朋友不能每一个都参与之中,时间一长容易倦怠,失去耐心。

  反思调整:

  1、首先,游戏规则应该在小朋友们围好圈以后边示范边讲解。

  2、游戏中出现规则模糊时需要再一遍跟小朋友们讲明规则。

  3、小鱼和大鱼的游戏中,最好事先安排好组来轮流充当大鱼和小鱼,这样就不会出现角色的混乱和重复,保证每个小朋友的参与。

17、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数学6》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活

  动的方式让幼儿们在活动中认识数字6.

  活动目标

  1. 在游戏活动中认识数字6.理解6的含义,练习数数。

  2. 激发学习兴趣,体会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

  3. 充分发挥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幼儿们在探索中学习。

  4. 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数字6,理解6的含义

  难点:了解数字具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角色棒(大象、小狗、小猫、小牛、小鸭、小猴);

  房子口袋6个;操作卡人手一份;魔术袋(袋里装配对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手绢游戏:________回家歌。复习数字1—5.

  引入情景:冬天到了,大象伯伯帮助小动物们盖了几座房子方便他们过冬。

  二.进行部分:

  出示房子口袋贴在黑板上。(边贴边点数1、2、3、4、5、6)

  认识数字6.

  1. 大象伯伯一共盖了几座房子?我们再一起来数一数。

  2. 出示数字卡片6.教师:用数字6来表示?

  3. 引导幼儿观察6像什么?

  4. 顺口溜:6像口哨嘟嘟嘟。

  小动物住房子,巩固对数量6的理解。

  教师: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动物。快请它们来住吧!

  2. 幼儿点数后贴在数字卡片6。

  3. 为房子贴上门牌号。(123456)

  游戏----找朋友。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方法:1.幼儿在魔术袋里抽出配对卡,选择黑板上数量对应的数字卡片配对。

  2.幼儿手持数字卡,教师出示配对卡片,拿相应数字卡的幼儿站起来。幼儿完成操作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幼儿和数字宝宝说再见。

  四.延伸活动:

  1. 在数学区角练习1—6数量的点数并与数字卡对应。

  2. 游戏:夺红旗

  方法:幼儿两人一组站在场地上掷色子决定跳方格的步数,先夺红旗者为胜。

  教学反思

  活动前 没有细致了解幼儿个性发展状况,配合显得仓促。

  教师引导说的太多,应多让幼儿自由来说,老师给出肯定。

18、中班美术活动教案:小鱼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通过前几次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间接穿插编织方法有了一定的巩固,为了体现孩子的个性化创作和材料的丰富性,这一次增加了难度,只提供纸条,让幼儿编织可爱的小鱼,幼儿要根据鱼的特征,先编出鱼的形状,然后用多种颜色的纸条进行横竖交叉编织,最后画上鱼的眼睛,在编织的方法上,虽然跟以前差不多,但是没有了规律性的排列,但是插编的方法还是要运用,这也考验了孩子对插编丰富的掌握,也是孩子再一次的巩固学习。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颜色的纸条间接穿插编织的方法进行编织小鱼。

  2.体验插编的有趣,喜欢编织活动。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尝试用多种颜色的纸条间接穿插编织的方法进行编织小鱼。

  活动难点:

  每种颜色的纸条进行交替间接穿插编织。

  活动准备:

  固体胶,各种彩色纸条,海洋背景图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个星期徐老师请你们画了各种不同的小鱼,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小鱼,这条小鱼跟你以前画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觉得哪条小鱼漂亮,为什么?

  2.引导幼儿充分说出感受。

  二、编织小鱼

  1.你觉得这条小鱼哪里很漂亮?

  2.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的编织方法,并找出规律。

  3.教师重点指导先用三张纸条固定好小鱼的形状,然后用各种彩色的纸条进行间接穿插编织,要观察纸条的顺序,第一张纸条是藏起来、钻出来,而第二张纸条刚好是相反的方向。

  三、幼儿操作

  1.出示海洋背景图:老师这里有一片海洋,现在我们来制作各种可爱的小鱼,等你做好后把小鱼放到海洋里来吧!

  2.幼儿进行操作,教师提示幼儿可以运用规律排序的方法搭配色彩。

  3.教师观察幼儿操作,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四、作品欣赏

  哇,海洋里游来了很多可爱的小鱼,我们一起看一看,你最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对幼儿已有经验进行了回忆,幼儿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与前几次编织活动相比,这一次增加了难度,让幼儿掌握编织方法的基础上,要先用纸条固定好小鱼的形状,然后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纸条进行横竖交叉编制,活动中,孩子们表现还是不错的,掌握地也比较好,但是在讲解活动重点的时候,讲得比较细,时间用得较长,如果能用更精炼地语言让幼儿学习编织方法,这样效果会更好。

19、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捉小鱼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朋友们进入中班,又长大了一岁,并且会很多运动了。但是有的小朋友在活动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能跟上大家的节奏。于是我设计了捉小鱼的活动,本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共同玩耍的兴趣,可以培养幼儿身体方面的协调性。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2、训练幼儿协作能力和身体的平衡能力。

  3、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共同学习的愿望,提高活动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快速的抓到鱼,在游戏中 不能碰到扮演鱼儿的小朋友,只能碰到夹子。

  活动准备

  1、教师提前布置活动的场所,小猫的头饰,小鱼卡片。

  2、几十个夹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猫头饰,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啊?(小猫)

  2、“有谁知道小猫最喜欢吃什么?”(鱼)

  3、“那么我们就来玩一个小猫捉鱼的游戏吧,好不好?”

  二、基本环节

  (一)小猫捉鱼

  1、教师请小朋友们带上小猫的头饰,并扮演猫妈妈的角色。

  2、猫妈妈找宝宝了:喵喵喵,孩子们,你们在哪里啊?小猫听到了就回答:喵喵喵,妈妈我们在这里。“今天妈妈发现一个地方有很多的鱼,我们赶紧去捉吧,好吗?”教师带领幼儿到放有小鱼卡片的活动区域,让小猫去把鱼儿捉回来,放到老师提前准备好的盆子里,看是 捕鱼能手,捉的鱼最多。

  3、幼儿开始自由的捉鱼。

  4、“宝贝们,真棒这么快就把小鱼捉完了,可刚刚我们捉的鱼都不会游,下面我们就去会游的鱼好吗?”

  (二)捉“活”鱼

  1、教师首先介绍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在地上圈定一个区域,选几个孩子当鱼,在衣服上夹上十几个夹子代表鱼鳞;其他幼儿当渔夫。游戏开始,鱼儿可以跑出圈外,这时大家可以去追鱼并设法取下衣服上的夹子,当鱼儿回到圆圈里就不能去夹子了,直到“鱼儿“身上的夹子取完游戏结束,取下夹子最多的就是胜利者。

  2、教师选定区域让幼儿扮演小鱼,其他幼儿开始捉鱼活动。

  3、幼儿活动是教师提醒幼儿只能取夹子,不能碰到扮演小鱼的幼儿。

  4、评出胜利者给予表扬。

  5、活动课变换角色反复进行。

  三、活动总结

  1、 教师要捉鱼最多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经验,并和其他幼儿交流。

  2、 教师小结活动内容、表扬、鼓励幼儿。

  四、延伸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幼儿提一些身体动作的要求,以培养他们身体运动的各种能力。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训练了他们的协作能力和 身体的平衡能力。但在捉活鱼的环节当中,好多小朋友都不能准确的捉住夹子,更别说不碰到扮演小鱼的幼儿,有的小朋友更是一条鱼都没抓上。我想可能是平时对孩子们身体的协调性训练的太少了,一直与他们在玩捉鱼游戏的时候没那么顺利。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一定要对孩子们多做这方面的练习,以提高他们身体运动的各种能力。

20、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漂亮的小鱼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选择与小鱼相吻合的色彩,均匀地涂色。

  2、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表达对色彩喜好的倾向。

  3、体验色彩构成的画面感觉。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能大胆地给小鱼涂上相应的颜色。

  活动难点:

  学习在轮廓朝一个方向均匀涂的技能。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水彩笔及小鱼简笔画的画纸 。

  2.小鱼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小鱼妈妈来客导入活动 。

  1.提问:今天我们教室来谁了?这些小鱼都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

  2.通过《小鱼捉迷藏》游戏,巩固对小鱼颜色的认知

  二、幼儿独立涂色,教师巡回指导,并提出要求

  颜色要涂在轮廓内,并且顺着同一方向涂色。

  活动反思:

  小朋友在活动前欣赏过故事《美人鱼》,因此对该活动比较感兴趣,都能积极、专注地投入涂色活动中。有个别孩子在握笔和涂色方面技能掌握得不太好,且不能大胆表现自己,我也未能及时关注到个别幼儿的表现,不足之处我会改正的。

21、大班音乐大鱼和小鱼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倾听音乐,分辨乐曲的AB结构。

  2.根据现实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创编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3.能协调的和同伴分配角色,体验和同伴一起玩游戏的快乐。

  4.知道在离开座位进行游戏的时候控制自己的情绪。

  教学重点:分辨乐曲的AB结构,能跟随音乐做律动。

  教学难点:会听音乐,根据现实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创编动作。

  教学准备:钢琴一架,配套教学图一套,教学课件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出示小鱼图片,教师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过大海里的小鱼吗?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怎样游得?今天我们来学习韵律《大鱼和小鱼》。

  二、基本部分

  1.完整的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和结构。,分辨音乐的AB结构,听后提问。

  提问:

  (1)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2)歌曲是几拍子的?

  (3)听一听音乐有几段?

  2.让幼儿在图谱的提示下再次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了解A段音乐的结构。

  (1)看看图谱,说说那幅图上的大鱼在干什么?

  (2)大于吹了几次泡泡?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用手画泡泡,画完后说说你们听到了几段音乐?

  (3)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做大鱼游泳和吹泡泡的动作。

  (4)教师指导幼儿独立完成A段的练习,教师适当的给与指导。

  3.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小鱼游戏的动作,表现乐曲得B段。

  (1)看看图谱,说说图上的小鱼在干什么?

  (2)教师带领一位幼儿做大鱼,让其他幼儿做小鱼,随音乐B段进行游戏,在最后一笑,用语言提示幼儿大鱼和小鱼要告别回家。

  4.播放A段音乐,教幼儿学做娃娃步。

  (1)教师扮照镜子的人,幼儿扮镜子。

  (2)1-4小结教师做动作,幼儿等待。

  (3)5-8小结幼儿学做教师刚才的动作。

  5.引导幼儿听乐曲并完整的游戏,教师指导。

  6.分角色进行表演。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表现好的幼儿进行表扬。

  2.下课休息。

22、中班语言大鱼和小鱼教案反思

  活动准备:

  1、鱼儿头饰一个。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2、 多媒体制作图片三幅。

  3、 调查表人手一份。

  4、 事先布置任务:找找大鱼照顾小鱼的资料图片等。

  5、 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6、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和幼儿一起玩游戏《大鱼和小鱼》。

  2、问题讨论:当遇到敌人来欺负小鱼,鱼爸爸和鱼妈妈会不会保护自己的孩子?你觉得会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孩子呢?

  3、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语言:大鱼和小鱼4、观看多媒体:向幼儿介绍几种鱼的照顾方式。如:罗非鱼会将孩子含在嘴里、鲨鱼会将敌人赶开等。

  5、游戏体验:幼儿扮演鱼爸爸、鱼妈妈做保护小鱼的游戏。

  6、活动延伸:提出问题:那我们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是不是象鱼爸爸、鱼妈妈那样爱我们呢?

  鼓励每个孩子回去问问爸爸妈妈,并要求爸爸妈妈将关心照顾你的事情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让我们大家一起听听感人的故事。

  设计意图:

  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孩子们探索水里动物的兴趣越来越浓,在班内开展的“小舞台”问答活动中,孩子们提出许多充满童趣的问题,如:海豚为什么要救人?章鱼为什么要吐墨汁?小鲨鱼是怎么长大的?等等。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结合我园的园本课程,尽可能挖掘其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为此,在本次活动中,通过了解鱼类世界中大鱼照顾小鱼的不同方式,让我们的孩子在了解鱼类生活习性的同时,感受动物世界中的关爱情感,并引发孩子情感迁移,去了解现实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从而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活动目标:

  1、 通过了解鱼类动物中一些大鱼照顾小鱼的不同方式,感知动物世界的关爱。

  2、激发幼儿有兴趣去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3、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利用多种表现形式来表现。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鼓励学生大胆的表现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形成和发展。

23、中班语言教案:大鱼和小鱼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大鱼和小鱼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鱼类动物中一些大鱼照顾小鱼的不同方式,感知动物世界的关爱。

  2、激发幼儿有兴趣去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3、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鱼儿头饰一个。

  2、多媒体制作图片三幅。

  3、调查表人手一份。

  4、找找大鱼照顾小鱼的资料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和幼儿一起玩游戏《大鱼和小鱼》。

  二、问题讨论:

  当遇到敌人来欺负小鱼,鱼爸爸和鱼妈妈会不会保护自己的孩子?

  你觉得会用www.qinzibuy.com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孩子呢?

  三、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大鱼和小鱼

  四、观看多媒体:

  向幼儿介绍几种鱼的照顾方式。

  如:罗非鱼会将孩子含在嘴里、鲨鱼会将敌人赶开等。

  五、游戏体验:幼儿扮演鱼爸爸、鱼妈妈做保护小鱼的游戏。

  活动延伸:

  提出问题:那我们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是不是象鱼爸爸、鱼妈妈那样爱我们呢?

  鼓励每个孩子回去问问爸爸妈妈,并要求爸爸妈妈将关心照顾你的事情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让我们大家一起听听感人的故事。

24、大班主题大鱼爱小鱼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大鱼爱小鱼儿

  设计意图: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孩子们探索水里动物的兴趣越来越浓,在班内开展的“小舞台”问答活动中,孩子们提出许多充满童趣的问题,如:海豚为什么要救人?章鱼为什么要吐墨汁?小鲨鱼是怎么长大的?等等。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结合我园的园本课程,尽可能挖掘其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为此,在本次活动中,通过了解鱼类世界中大鱼照顾小鱼的不同方式,让我们的孩子在了解鱼类生活习性的同时,感受动物世界中的关爱情感,并引发孩子情感迁移,去了解现实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从而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

  活动目标:

  1、 通过了解鱼类动物中一些大鱼照顾小鱼的不同方式,感知动物世界的关爱。

  2、激发幼儿有兴趣去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3、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训练幼儿的绘画能力。

  活动准备:

  1、鱼儿头饰一个。

  2、 多媒体制作图片三幅。

  3、 调查表人手一份。

  4、 事先布置任务:找找大鱼照顾小鱼的资料图片等。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和幼儿一起玩游戏《大鱼和小鱼》。

  2、问题讨论:当遇到敌人来欺负小鱼,鱼爸爸和鱼妈妈会不会保护自己的孩子?你觉得会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孩子呢?

  3、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4、观看多媒体:向幼儿介绍几种鱼的照顾方式。如:罗非鱼会将孩子含在嘴里、鲨鱼会将敌人赶开等。

  5、游戏体验:幼儿扮演鱼爸爸、鱼妈妈做保护小鱼的游戏。

  6、活动延伸:提出问题:那我们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是不是象鱼爸爸、鱼妈妈那样爱我们呢?

  鼓励每个孩子回去问问爸爸妈妈,并要求爸爸妈妈将关心照顾你的事情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让我们大家一起听听感人的故事。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利用多种表现形式来表现。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鼓励学生大胆的表现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形成和发展。

相关内容
  • 中班科学活动:葡萄干跳舞的秘密
    中班科学活动:葡萄干跳舞的秘密

    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知道葡萄干在雪碧里跳舞的秘密。2.学习用观察的方法,发现葡萄干在水里和雪碧里的位置变化。3.积极参与交流,乐于对活动结果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测。 活动准备: 1. 每位幼儿一杯雪碧(用绿色标记表示)和一杯水(用红色标记表示);每桌都放置若干葡萄干 2. 一段好听的音乐 3. 实验记录表格一张 4. 相关的科学视频 5. 幼儿实验记录表格(数量大于幼儿人数);每人一小袋葡萄干 活动过程: 一、猜猜哪杯是水,哪杯是雪碧 1.师:

  • 中班角色区教案100篇
    中班角色区教案100篇

    1、中班角色区教案100篇游戏目的:  1、能较形象地模仿医生和护士的语言和行为,反映他们的工作职责。  2、增强规则意识,懂得表演角色和使用物品、场地等应遵守游戏规则。  3、运用礼貌用语和同伴进行交往。  4、

  • 中班生活教案50篇
    中班生活教案50篇

    1、中班生活教案50篇  目标:  1、在游戏的情景中,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  2、通过活动懂得不乱扔垃圾。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准备:木偶(小

  • 中班优秀健康教案50篇
    中班优秀健康教案50篇

    1、中班优秀健康教案50篇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的感冒症状,对发病原因有粗浅的认识。  2.了解感冒带给人的不愉快感受,乐意积极预防感冒。  3.掌握一些预防感冒的方法,学会照顾自己,避免感冒。  4.了解主要症

  • 中班环保教案及反思50篇
    中班环保教案及反思50篇

    1、中班环保教案及反思50篇活动目标:  1、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了解一些常见的环保材料,萌发环保意识。知道环保袋是多种多样的。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在交流活动

  • 中班健康游戏教案40篇
    中班健康游戏教案40篇

    1、中班健康游戏教案40篇  设计意图:  在“和纸玩游戏”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已探索并发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纸。在他们眼里,纸就像魔术师变魔术一样变化多端,妙不可言。从纸巾、纸盒到纸袋,从书籍、报纸到海报,从折纸、

  • 中班手工火锅教案40篇
    中班手工火锅教案40篇

    1、中班手工火锅教案40篇  《送给妈妈的花》是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教案,在迁移小扇子的正反折叠经验的基础上,完成小红花的折叠过程,你们猜猜这朵小红花是送给谁的?我要送给我最爱的妈妈,教师巡回指导,并帮助折好的幼儿在

  • 中班自控能力教案40篇
    中班自控能力教案40篇

    1、中班自控能力教案40篇  一、设计意图  随着天气的逐渐变冷,孩子们穿着越来越厚,尤其是裤子总是歪歪扭扭,提不端正,有的甚至把肚脐眼儿露在外面,这既保暖也不美观。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指南》健康领域中:发展幼儿良好

  •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30篇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30篇

    1、中班体育游戏教案30篇设计思路:  这是中班的一个体育游戏活动。在活动中我首先带领孩子们模仿高人、矮人走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由此引入走路的不同方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多种走法。并借助多媒

  • 中班保育员教案30篇
    中班保育员教案30篇

    1、中班保育员教案30篇  活动目标:  1、知道保育员这个名称及她们工作的内容和特点。  2、培养幼儿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3、使幼儿尊敬和感激保育员阿姨,激发幼儿为他人、集体服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