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案 > 幼儿园教案20篇 > 

小班第二学期音乐教案20篇

栏目:幼儿园教案20篇
时间:2022-06-25 14:11:04

《小班第二学期音乐教案20篇》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案20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小班第二学期音乐教案20篇

  活动目标

  1、听辨乐曲中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节,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道具表现音乐故事,体验合作表演音乐故事的趣味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6、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7、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配有故事的音乐。

  2、蜡笔、纸。

  3、大森林的PPT。

  4、对乐器有二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故事

  1、初步欣赏

  T: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听听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想象。)

  2、再次欣赏

  T:听到里面有谁?

  3、找音色

  T:有哪些乐器代表这些人和动物?

  (出示乐器PPT了解名称,引导幼儿将角色和音色配对。)

  (二)初步表演音乐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础上,和老师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头饰、面具、指偶等。)

  2、观摩老师表演

  看老师用与幼儿一同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为三四组,每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爷爷、小鸟等),自主挑选角色道具,与同伴一起听音乐故事参与表演。

  活动反思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幼儿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2、小班上学期音乐教案《苹果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苹果歌》,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喜欢和老师、同伴一起唱歌,表现简单的动作。

  3、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准备:

  课件,歌曲等。

过程:

  一、导入秋天到了,果子成熟了,让我们到果园去吧。

  过渡:苹果园到了,到处都是苹果树。

  二、学唱歌曲《苹果歌》。

  1、果园到了。哇,一排排的果树上挂着什么呀?有红彤彤的大苹果。

  2、听听苹果在唱歌呢,它唱了什么?

  3、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自由讲述)

  4、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摘苹果,要有节奏的摘哦。

  5、我们一起边摘苹果边念歌。

  6、我们一起来边唱边摘苹果,要注意倾听自己的声音哦。

  小结:秋天到了,苹果成熟了。苹果圆圆的、红红的、大大的、长在高高的树上。

  三、音乐游戏:摘水果

  1、果园里除了苹果,还有哪些水果?让我们一起摘水果吧。

  2、幼儿听音乐摘果子。

  小结:原来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3、小班下学期音乐教案《豆豆发芽》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旋律,初步尝试跟着音乐用肢体表现豆豆发芽的过程。

  2、愿意爱护周围的植物。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豆豆发芽》的音乐,豆豆发芽过程的视频,幼儿已学习儿歌《钻泥巴》。

【活动过程】

  一、萌发兴趣。(析: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为他们即将要接受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1、观察发芽的豆豆。

  师:看,我们种的豆豆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你知道豆豆的种子是怎么长成小芽芽的吗?

  2、观看豆豆发芽过程的视频。

  师:豆豆要钻破泥土和太阳公公做游戏。它用力地、慢慢地往上钻。可是,泥土太紧了。看!豆豆都累得流汗了。不过豆豆没有放弃,它用尽全身力气终于钻破泥土,长出两片小芽芽了!

  师:豆豆是怎么长大的呀?(幼儿描述豆豆发芽的过程。)

  二、熟悉音乐。(析:在呈现具象的豆豆发芽的视频后,再播放抽象的豆豆发芽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旋律。)

  师(播放音乐):你听到了什么?这段音乐听起来和豆豆发芽有关系吗?

  三、动作表现。(析: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对音乐旋律的感受。)

  1、自由尝试。

  师:请你跟着音乐来学学豆豆发芽的样子。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模仿豆豆小小、圆圆的样子。例如,教师提问:“豆豆还没发芽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有幼儿蹲下来了,教师马上引导其他幼儿观察并探索:“你们能不能变得比他更小、更圆,像颗小豆豆?”

  2、在教师引导下结合经验再次尝试。

  (1)豆豆用力钻泥土。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模仿豆豆用力钻泥土时的动作、表情。例如,教师提问:“豆豆是怎么钻出泥土的?是轻轻的,还是要很用力?豆豆要怎么用力才能钻出泥土呢?你们来试一试。你用力的时候会有什么表情啊?”

  (2)豆豆慢慢钻泥土。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控制自己的动作,到音乐结束时再长出芽芽。例如,教师提问:“豆豆的芽是慢慢长出来的,还是一下子就长出来的?豆豆的芽是慢慢地、慢慢地从泥土里钻出来的。你们也来试试跟着音乐慢慢地钻出来。”

  3、完整表现。

  (1)教师用儿歌《钻泥巴》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用肢体表现豆豆发芽的过程。

  (2)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表现芽芽长出来时的各种造型。例如,当幼儿的手没有伸出来时,教师可说:“这棵小芽大概太阳光还照得不够,再来晒晒太阳,快快长大吧!”或者可说:“我来为小芽浇点水,小芽快长大吧!长得高高的,长得大大的。”

  四、游戏:豆豆发芽

  (析:通过游戏让幼儿对种子发芽与音乐有一个完整、直观的回忆,并在游戏中体验到种子发芽的不易,萌发要保护芽芽、保护植物的想法。)

  1、随教师创设的情景做音乐游戏。

  师:春天来到了,我把豆豆都种到了泥土里。让我来给你们浇浇水,豆豆快长大吧。“小豆豆,种地下,发了芽,钻泥巴。钻一下,动一下。钻啊钻啊,钻得快,钻出两片小芽芽。”

  2、教师总结。

  一颗种子在阳光和雨水的帮助下,用尽力气钻出泥土,才会长成一株小芽芽。不同的小芽芽会长成不同的花、草和树,不同的花、草和树木就能组成地球上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我们可要好好爱护这么美丽的风景,爱护身边的绿草、鲜花和树木。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4、小班上学期音乐教案《你接哪个娃娃》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的内容,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抱娃娃的动作。

  2.借助情境表演、游戏、记忆歌词内容。

  3.在结伴游戏时,愿意与同伴交换进行抱娃娃表演。

  4.复习汉字:小娃娃

  5.学会歌唱本首歌曲。

  6.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布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布娃娃:小朋友看看这时谁呀?小宝宝要睡觉了,我们小朋友来当她的爸爸妈妈哄宝宝睡觉好吗?

  2.师生随着音乐用缓慢、轻柔的歌声演唱《我的小宝宝》

  二、学习歌曲《小娃娃》

  1.师:小娃娃睡醒了,我们来看看这个小娃娃长得师什么样子?身上穿着什么衣服?你喜欢它吗?你想抱抱它吗?我们一起和小娃娃来做游戏吧,轻轻地抱他转一转,还要送给大家玩。

  2.老师这里有一首小娃娃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师表演唱《小娃娃》: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演唱。

  三、幼儿学玩表演游戏

  1、教师示范讲解游戏玩法:出示娃娃,边唱边示范游戏的玩法,唱到最后一句将娃娃送给另一个幼儿,并与该幼儿交换位置。

  2.师:我做妈妈抱娃娃唱歌,谁来和我一起玩游戏?

  3.师:找一个好朋友做游戏,商量一个做妈妈,一边唱一边抱娃娃做动作。

  四、幼儿完整地表演做游戏

  1、请一组幼儿做这个游戏,每人抱一个娃娃,唱最后一句时把娃娃送给好朋友,间奏后拿到娃娃的幼儿继续表演做游戏。

  2.师:娃娃要睡觉了,小朋友把小娃娃送到床上放好,轻轻地离开,不影响娃娃睡觉。

5、小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小伞花儿》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感受花朵色彩美。

  2、知道伞对我们的用处,喜欢下雨天。

  3、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五颜六色盛开的小花朵,下雨的视频,下雨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交流并观看下雨的视频。

  观看下雨的视频(注意引导幼儿观看下雨时,雨水滴落是冒泡的样子)

  指导语:

  1、什么天气?(下雨天)

  2、下雨了,人们都是怎么躲雨的?

  3、雨水滴落到地上怎么样了?(冒泡)

  二、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今天老师也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下雨天的儿歌,听听看,儿歌里下雨天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一朵盛开的小花朵,引出儿歌前半段。

  (下雨拉,冒泡拉!小花伞儿都开拉。)

  出示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小花,引出儿歌后半段。

  (赤橙黄绿青蓝紫,我采一朵笑哈哈!)

  2、交流儿歌内容,小花伞儿怎么了?都有什么颜色啊?

  3、配乐,幼儿完整欣赏儿歌。

  小花伞儿都开拉,赤橙黄绿青蓝紫,我是怎么做的啊?

  4、配乐,根据图片幼儿跟念儿歌。

  5、配乐,边念儿歌边用动作辅助表演。

  三、小结提升。

  下雨的时候,伞可以为我们来挡雨,那想想看,小花伞儿可以为谁来躲雨呢?回家可以去问问爸爸妈妈。

附儿歌《小伞花儿》

  下雨拉!冒泡拉!

  小伞花儿都开拉。

  赤橙黄绿青蓝紫,

  我采一朵笑哈哈!

6、小班上学期音乐教案《走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模仿小动物走路的活动中获得快乐,并能情绪愉快的参加音乐活动,愿意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大胆的想象,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表现几种不同动物的特征,模仿这些动物走路。

  3、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PPT、小鸡图片

活动过程:

  一、律动

  1、律动《小鸭小鸡》

  二、导入

  1、今天小鸡要过生日了,它请了几位动物朋友来它家玩,看看有几位小动物?(出示四个小椅子)

  2、会有哪些小动物来呢?

  三、感知理解

  1、第一位动物朋友是谁?(直接出示)小兔是怎么走路的?感知歌词:“小兔子走路,跳跳跳跳跳”。

  2、听听第二位动物朋友是谁?(播放小鸭的叫声)小鸭怎么走路的?请宝宝来学学小鸭走路。感知歌词。

  3、来的第三位动物朋友是谁呢?(出示乌龟贝壳图片)小乌龟怎么走路啊?

  4、猜猜最后一位朋友是谁呢?“有个小动物,长着小胡子,说起话来喵喵叫,老鼠见了就逃跑。”(出示小猫图片。)小猫怎么走路?一起来学学。

  5、今天这几位动物朋友还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来听听。完整欣赏歌曲。

  6、提问:宝宝听到歌里唱了什么?

  四、学唱、表演

  1、再次完整歌曲。

  提问:宝宝听到什么小动物在走路?

  小兔是怎么走路的?依次提问其他动物。

  (出示相应的图谱)

教学反思:

  1、这次活动根据幼儿对小物们那种特别喜爱,喜欢模仿它们走路的一些动作来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发展经验水平以及学习特点,通过音乐活中的唱与跳,使幼儿语言上的表述与动作协调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增强了幼儿表演的自信与欲望。特别是最后一个游戏环节,到结束,小朋友还玩得意犹未尽。这样为后面的延伸环节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小班幼儿因为生活经验少,所以对创编动作有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能让家长配合,提前带小朋友多观察一些小动物走、跑的样子。或者做些有更多小动物走、跑的课件,相信这节课就上得更加丰富生动了。

7、小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小马》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简单音乐游戏,从中获得愉悦的情绪。

  2、初步学唱歌曲,熟记歌词。

  3、会听过门,能有节奏地演唱歌曲。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初步的音乐常规及用身势进行伴奏的基础。

  2、物质材料:录音机、《小马》歌曲磁带、钢琴;小马玩偶一个,自制指环幼儿人手一个。

  3、环境布置:布置与游戏活动相关的环境,即在活动室一端用拱形滑梯设置成“高山”,用平衡木设置成“小桥”。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随音乐节奏学小鸟飞入活动室。

  二、练声游戏《我爱我的小动物》(C―F调):教师演唱动物名称后,幼儿模仿演唱动物叫声、姿态从躲藏处走出来。

  三、新授歌曲《小马》

  1、播放音乐,请幼儿说说这是哪种动物的叫声(马叫)。

  2、教师扮演“马妈妈”,并请一名幼儿扮演“马爸爸”,其余幼儿扮演“小马”分两组随音乐跟“爸爸”、“妈妈”去游玩――“爬高山、过小桥”。

  3、请“小马们”讲述刚才游玩内容,“妈妈”出示与游玩相应内容的图片,大家观看整理,引导幼儿学习歌词。

  4、幼儿边学习朗诵歌词,边用身势(拍手、拍腿)伴奏。

  5、游戏:“马儿跑”

  (1)教师与幼儿围圆形坐好,每人右手拇指戴一个指环,随钢琴伴奏边拍手、边右手边传玩偶小马,边朗诵歌词。

  (2)幼儿跟随老师边传玩偶小马,边演唱歌曲2~3遍。

  四、幼儿扮“小马”边唱歌边过“高山”、“小桥”。

  活动延伸:

  在音乐活动区,鼓励幼儿随音乐自唱自跳。

  附:歌词

  小马

  1=C

  35  55 | 65  55 | 61  11 | 76   5 |

  小马 跟着  爸爸  妈妈  高兴  高兴  去玩 耍,

  11   65 | 66   53  | 533  533 | 22  1

  爬过 高山, 走过 小桥, 波个里 波个里  向前 跑。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8、小班上学期音乐教案《螃蟹波尔卡》含反思

  设计意图:

  音乐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幼儿是参与的主体,因此选择适合幼儿水平、有助于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教材,是促进幼儿音乐能力提高的关键之一。小班幼儿听觉分化能力不强,对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都上停留在音乐的表面,要深入其内部,听辩音乐中有趣的变化,有待于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培养。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分析,我选择奥地利音乐作品《螃蟹波尔卡》。

  该作品基本为AB结构。A段明朗顿挫富有节奏感,B段的节奏欢快流畅,乐曲ABABABAB回旋,富有童趣别具特色。因此,在目标的设计上力求做到两点:(一)基本把握乐曲AB的二段体结构,尝试用动作、图谱匹配的方法感受、表达音乐;(二)享受游戏学习的快乐。在实施过程中运用三种策略来达成目标:(一)视听结合策略:诱发幼儿喜欢小螃蟹的形象,进而喜欢螃蟹波尔卡这首乐曲。建立螃蟹形象与音乐形象之间的关系。食堂应结合包括课件与音乐的结合,图谱与音乐的结合。(二)肢体参与策略:这个策略主要是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作品问题。但这不仅仅是认知目标,而是希望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加乐于用肢体区表达音乐形象,提升幼儿喜欢音乐作品的情感。(三)游戏策略:一方面保持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将孩子们对音乐形象、音乐作品以及参与其中乐意表达的情绪推向高潮,这也是一种积极地情感体验。

  活动目标:

  1.基本把握乐曲AB的二段体结构,尝试用动作、图谱匹配的方法感受、表达音乐;

  2.享受游戏学习的快乐。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

  1.精神准备:熟悉幼儿,了解幼儿基本情况;

  2.物质准备:电脑、课件、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语言导入主题:

  1.教师引出话题:在池塘里生活这一群小螃蟹,听一听他们在干什么?及时幼儿共同倾听乐曲第一遍。

  ①幼儿和老师共同欣赏课件一遍。

  ②幼儿和教师交流欣赏后的感觉。

  2.教师幼儿共同倾听乐曲二遍。

  ①教师幼儿交流:小朋友觉得小螃蟹们在干什么呢?

  ②教师幼儿交流听了乐曲之后的感受。

  二、动作匹配--感受乐曲

  1.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视听结合,分段欣赏乐曲。

  2.感受A段:教师播放乐曲的A段。

  ①教师提问:小螃蟹们是怎么跳舞的呢?

  ②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A段,幼儿用动作表达小螃蟹的跳舞,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小螃蟹的动作。

  2.感受B段:教师播放乐曲的B段。

  ①教师提问:现在小螃蟹们在干什么呢?

  ②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B段,教师幼儿尝试用动作表达小螃蟹吹泡泡。

  ③重点引导幼儿把握最后一拍,先引导幼儿数拍子,拍好最后一拍;再引导幼儿配合着吹泡泡的动作,心里数拍子,拍好最后一拍;最后让幼儿听乐句进行表达B段乐句。

  3.完整感受AB段乐曲:教师幼儿完整地合着音乐,用动作进行表达乐曲。

  三、游戏匹配--表达乐曲

  1.教师撤回节奏图谱,利用游戏提升幼儿对乐曲的理解与表达。

  ①教师提问:螃蟹妈妈来数一数,小螃蟹都回来了吗?教师交待游戏规则:螃蟹妈妈带小螃蟹做一个圆圈游戏,妈妈点到的小螃蟹跟着妈妈……妈妈和小螃蟹再见,小螃蟹就回家。教师在A段第一个乐句按着节拍一一点数幼儿围成圆圈,第二个乐曲围成圆圈;在B段以大圆圈和小圆圈收放的方式,表达B段的乐句,并在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以拍手的动作表达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一拍(即泡泡破了),引导幼儿重点感受B段的最后一个节拍。

  ②教师带着幼儿合着节拍,做圆圈游戏2遍。

  2.互动游戏①教师语言引导:请上小螃蟹的大朋友(客人老师)一起做圆圈游戏,教师AB音乐结构循环三次结束。

9、小班上学期音乐教案《洗澡》含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

  洗澡

活动目标:

  1、在亲子间的身体接触与情感交流中,共同分享参与亲子音乐活动的乐趣。

  2、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地展示自己,能初步伴随音乐,自主地用动作与歌声表现生活中洗澡的过程,尝试听音乐合拍地动作。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激发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愿望,愿意在集体前大胆表现

  2、本次活动前,家长和孩子已玩过《过山洞》的音乐游戏

活动过程:

  一、亲子随音乐做各种动作自由入场

  二、亲子互动,共玩音乐游戏《过山洞》

  1、引导 幼儿和家长自由表现“山洞”并随音乐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过山洞。

  2、指导幼儿和家长认真倾听音乐,当音乐停止时,保持动作不变。

  三、以亲子互动形式,引导亲子感受并尝试用动作表现洗澡的过程

  1、引导亲子讨论洗澡的过程:我们来玩一个洗澡的游戏,这个游戏是有音乐的,想想我们平时是怎么洗澡的?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吧。

  2、根据讨论情况,引导亲子伴随音乐自主地相互用动作表现洗澡的过程。

  3、根据亲子表现,引导个别亲子将有节奏地洗澡的动作展示给大家,由大家一起来学习

  4、伴随音乐,引导亲子共同体验有节奏地相互洗澡的乐趣。

  5、教师配上歌词,和一幼儿共同体验边唱边随音乐有节奏地来洗澡。

  6、亲子共同体验边唱边随音乐有节奏地来洗澡的乐趣

  7、引导亲子随音乐有节奏地相互欢乐地抚触和按摩

  四、活动延伸:引导亲子去户外玩游戏《过山洞》;请妈妈做山洞,宝宝和爸爸来过山洞;请爸爸做山洞,妈妈和宝宝来过山洞。

教学反思:

  为儿歌进行创编,并观察其它动物是怎么洗澡的!然会分享给其他小朋友整个活动,孩子们兴趣比较浓,但由于时间过长,有个别孩子有些坐不住。在各环节的时间的把握上还需调整。很多老师也给了我好的建议,给孩子们在垫子上贴上小浴缸,定好孩子的位置。而对于孩子们来说,整个活动孩子们说的不多。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重点可以放在问答形式的儿歌上。最后一环节调整为以问答形式的儿歌来呈现。

10、小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小蜻蜓捉蚊子》

【活动目标】

  1、能在音乐的伴奏下,两手侧平举的向前(或变换方位)行进,模仿小蜻蜓飞行。

  2、通过游戏,知道小蜻蜓是捕蚊子的小英雄。

  3、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音乐图谱、图片(小蜻蜓一只,蚊子3只)。

【活动过程】

  一、集体欣赏音乐。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在这段音乐里来了一些会飞的小动物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2、提问:刚才你听了这段音乐觉得是什么小动物在飞呀?

  3、(出示小蜻蜓和小蚊子)看,原来是小蜻蜓和小蚊子在飞呢。

  二、看图谱感受三段体音乐。

  1、提问:你知道什么时候是小蜻蜓在飞?什么时候是蚊子在飞呢?让我们看着这张图谱再来听一听这段音乐好吗?

  2、(教师演示教具)让幼儿看着图谱再一次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三段体的结构。

  三、模仿小蜻蜓飞行。

  1、提问:你们知道小蜻蜓是怎么飞的吗?(象架小飞机)

  2、哪个小朋友来学一学?(个别)

  3、其他小朋友想不想也来学小蜻蜓飞呀?(引导幼儿进行不同方位的飞行)

  4、跟着音乐飞一飞。

  四、游戏《小蜻蜓捉蚊子》。

  1、(放蚊子飞来的音乐)听,是谁来了?(蚊子)对了,可恶的蚊子又来了你们喜欢蚊子吗?为什么?那你们知道小蜻蜓可是捉蚊子的小英雄哦!下面我们来玩个《小蜻蜓捉蚊子》的游戏。

  2、交待游戏玩法:当听到蚊子飞来了,就用力打死它。

  3、听音乐游戏1—2遍。

  五、活动结束。

  听着这么优美的音乐,我们再来学学其他小动物飞。好吗?

11、小班下学期音乐教案《找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熟练地演唱歌曲。

  2、能根据歌词大胆地进行表演。

  3、体验与同伴游戏地快乐。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椅子排成圆圈,幼儿面向圆心坐。

  2、音乐歌曲《找朋友》、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

  师: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吗?谁是你的好朋友?(幼儿自由回答)

  师:怎样让别人知道你们是好朋友呢?(引导幼儿之间用体态语言表达和好朋友的友爱之情)。

  师: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好,那关于好朋友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进行部分

  1、学习歌曲《找朋友》

  播放音乐:《找朋友》

  师: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你都在歌里听到了什么?歌里的小朋友都是怎样让别人知道他们是好朋友的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音乐里的小朋友是用“敬个礼、握握手”的方式让别人知道他们是好朋友,小朋友这么有趣的歌曲我们也来学一学吧!(幼儿边拍手边演唱)

  2、教师带幼儿先熟悉两遍歌词,然后再带幼儿跟唱

  3、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师:“我们怎样和好朋友“敬个礼”和“握握手”呢?(师引导幼儿学动作)

  师:“你是我的好朋友”,好朋友之间可以怎么表示?(拥抱)

  引导幼儿边拍手边找好朋友,在两句唱完后要找到。

  4、教师和幼儿表演《找朋友》

  教师唱歌完整地示范一遍,让幼儿掌握动作,并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歌表演。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朋友找朋友的游戏好玩吗?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在平时的生活中,和好朋友一起学习本领,一起做游戏,好朋友之间要相互友爱,相互谦让,这些你们能做到吗?

  课后反思:

  本节活动总的来说比较成功,思路清晰,环节流畅,基本达到的教学目的。这首歌词本身很好理解,孩子一听就知道唱什么,懂什么意思,如:敬个领、握握手等歌词。对小班孩子来说是有经验的,所以孩子乐意去说、去唱。但是动作方面,小班的孩子只会简单的拍手、走步、握手。在这里没有给孩子过多的要求,而是找好朋友拥抱一下,孩子们也很给你兴趣。

  通过这节活动我吸取了一些经验,但在活动中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幼儿学唱歌的这个环节,老师说的太多了应放在身体上的节奏更多一些,这样对有儿童来说可能会更容易些。幼儿在运用体态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可能还不够,导致在找朋友的时候动作有点僵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应引导幼儿注意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并且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往,让幼儿能够体验到上幼儿园的快乐。

12、小班上学期音乐教案《小手爬》含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

  小手爬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较合拍地做律动《小手爬》。

  2、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习仿编歌词和动作。

  3、能较积极地参与仿编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合拍做动作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复习律动《拍手点头》

  1、集体复习,教师与幼儿随着音乐做动作。

  2、仿编,“拍拍小手点点头很快乐,我们拍拍小手还可以干什么呢?”(教师可请仿编出新内容的幼儿当小老师,带大家做新动作。)

  二、教师示范。

  1、教师以较慢的速度边唱边示范。

  2、幼儿说说小手先爬到哪里?后来又爬到哪里?

  三、幼儿学做律动。

  1、和着教师的歌声,一拍一下地拍手。

  2、跟着教师边唱歌边拍手。

  4、教师与幼儿以较慢的速度边唱边做动作。

  四、幼儿仿编律动。“小手向上爬,还能爬到什么地方?小手向下爬,又爬到了什么地方?”

  1、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幼儿仿编的新动作。

  2、幼儿做小老师带大家做仿编的新动作。

  五、复习活动。

  “喵!小花猫发现小老鼠了,我们都来做可爱的小花猫吧!“边唱歌边表演《咪咪小花猫》然后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我根据音乐的特色及歌词内容,结合幼儿的年龄及对事物的好奇心设计了这节课。制定了两条活动目标:第一条是感受小手在身体上爬上爬下的乐趣,第二条是能随音乐旋律的上行与下行.合拍的做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动作。我把我活动的第一个目标做为了我活动的重点,第二个目标就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的活动准备是幼儿每人一个小手宝宝,课前学会小手爬这首歌。我的活动设计是始终以小手宝宝为客人的方式贯穿其中,以小手宝宝要表演节目为铺垫,引发起幼儿的表演欲望,从而体验到小手爬的乐趣,来完成我活动的第一条目标。通过提问及文字描述,感知上行与下行,来完成我活动的第二条目标。互动部分来完成了我活动的重点。最后的互动环节,由于我的引导不到位,个别幼儿没有体验到相互爬的乐趣,这是我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加强和努力的。

13、小班上学期音乐教案《恭喜恭喜》含反思

  游戏目标:

  1、有兴趣邀请同伴一起舞蹈,体验共同表演的乐趣。

  2、知道"拜年"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个习俗。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游戏准备:活动前学唱歌曲、音乐磁带

  游戏过程:

  邀请舞:恭喜恭喜

  1-2小节:双手叉腰后踢跳,最后一拍左腿半蹲,右腿勾脚前点地。

  2-4小节:同上,(换脚)找到朋友。

  5-8小节:做敲门状。

  9-10小节:问候(是谁,是我)

  11-14小节:做恭喜状,嘴里念贺词。

  活动反思:

  《恭喜恭喜》这首歌曲,要求幼儿跟着音乐学唱歌曲,并随着歌曲节奏做动作,同时体验到过新年互相祝福所带来的快乐。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音乐,在开始部分没有弹唱给孩子们听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大街小巷听到过了。孩子对事物的观察比较直观,并且对声音和节奏似乎有着天生的喜好。这一活动,幼儿的探索可以很自然地通过环境和传统的庆典音乐相结合。《恭喜恭喜》这首锣鼓节奏鲜明、舞狮韵律生动的歌曲,让幼儿通过与同伴一起体会年、节祝福的喜悦,去感受春节欢庆的节日气氛。

14、小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小母鸡》含反思

  游戏目标:

  1、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小小鸡和鸡妈妈的喜爱之情。

  2、在唱唱玩玩中学习做音乐游戏《小小鸡》。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游戏准备:

  小鸡一群,供幼儿观看。

  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欣赏歌曲的旋律。

  创设在游戏中学习的氛围。

  鸡妈妈头饰一个,磁带、录音机。

  游戏过程:

  一、 看小鸡、听节奏、做小鸡。

  1、幼儿看小鸡,听歌曲的旋律。(听觉感觉)

  2、引导幼儿听音乐学做小小鸡。(动作感受)

  二、听歌曲、表情感、讲规则

  1、老师表演小小鸡。(老师边唱边带"小小鸡"去草地)

  2、幼儿听歌曲用动作模仿小小鸡。(背小包、戴小帽等动作体验)

  3、老师表演鸡妈妈找小鸡。(初步感知游戏规则)

  4、告诉幼儿这是一个音乐游戏,游戏是有规则的。

  三、学歌曲、明规则、做游戏

  1、分弟弟、妹妹做游戏。(体验游戏规则)

  2、听音乐跟唱歌曲。(喜欢跟音乐唱歌,唱清歌词)

  3、边唱边做音乐游戏。(再次激发幼儿爱小鸡的情感,强化游戏规则)

  教学反思:

  歌曲《拾豆豆》是一首富有京剧韵味的歌曲,它的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描写了孩子捡豆豆的趣味画面。很适合大班幼儿学习。在整节活动中,幼儿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自由的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由于幼儿知识经验的缺乏,对歌曲中特有的京剧韵味并没有感觉出不同,还有,由于幼儿热衷于表演,对歌曲的演唱显得不太认真和投入。

15、小班上学期音乐教案《大公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跟着歌曲节奏来演唱歌曲。

  2、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

  3、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歌曲的相关图片。钢琴。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通过谈话“衣服脏了,怎么办呢?”(洗一洗)

  2、“用什么洗呢?”(水来洗)。

  3、“除了用水来洗,还需要其他东西吗?”(肥皂、洗衣粉)

  4、教师总结:小朋友真聪明,衣服脏了可以用水,(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涂点肥皂或洗衣粉来洗衣服,那你知道大公鸡的衣服脏了,会怎么办呢?

  二、借助图片,理解歌词,学习歌曲《大公鸡》

  1、教师出示公鸡图片,“你在哪里见过大公鸡?(菜场)”“谁会学大公鸡叫?”(喔喔喔)

  2、“看,大公鸡的衣服漂亮吗?”“对呀,大公鸡,穿花衣。”引导幼儿一起说一说。

  3、出示图片“衣服脏了,大公鸡会怎么办呢?”(它会洗个澡),“是啊,它会自己洗。”(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但是不用肥皂也不用水,猜猜看,它会用什么来洗呢?”(沙子),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教师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念歌词。教师:“大公鸡是怎么用沙子来洗澡的?”“扑棱扑棱用翅膀来洗澡的。”

  5、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大公鸡》”,听两遍。第二遍的时候引导幼儿一起唱一唱。

  6、教师弹钢琴,幼儿学唱歌曲。1~2遍。

  三、总结,结束活动。

  1、师:“除了大公鸡用沙子来洗澡,还有很多小动物也是用沙子来洗澡的,我们过后可以用其他小动物来代替,放在歌曲里。

  2、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歌唱活动的重点是演唱歌曲,小班的孩子对歌唱活动总是不能坚持很长时间,对唱歌没有兴趣,演唱时往往是老师唱得多,怎样让孩子在歌唱活动中体验到唱歌的乐趣,积极参加歌唱活动呢?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今天的活动要求幼儿用对唱与默唱的方法演唱歌曲,虽然本次活动的内容很多,但是这种新型的演唱方法很吸引幼儿,让我对歌唱活动又重拾信心了。

16、小班上学期音乐教案《袋鼠乖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感受,初步掌握音乐和动作的关系,音乐和角色形象的关系。

  2、会听音乐做游戏,体验角色游戏的快乐,能遵守游戏规则。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袋鼠图片(大、小各一个)、钢琴、

  幼儿已会听“大灰狼”的音乐并能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练声

  A: 1 3 1 3 ∣ 5 — ∣ 5 3 5 3 ∣ 1 — ‖

  小 猫 怎 样 叫? 喵 呜 喵 呜 喵!

  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 猫 怎 样 叫? 喵 呜 喵 呜 喵!

  B: 1 3 1 3 ∣ 5 5 . ∣ 5 3 5 3 ∣ 1 1 . ‖

  小 猫 怎 样 叫 呀? 喵 呜 喵 呜 喵 呜!

  1 2 3 4 ∣ 5 5 . ∣ 5 4 3 2 ∣ 1 1 . ‖

  小 猫 怎 样 叫 呀? 喵 呜 喵 呜 喵 呜!

  2、听音乐游戏

  A——活泼快乐的旋律:幼儿学习各种小动物快乐的自由游戏。

  B——低沉缓慢的旋律:

  幼儿扮演的各种小动物立即原地蹲下不动。

  A——活泼快乐的旋律:幼儿学习各种小动物恢复快乐的自由游戏状态。

  3、出示袋鼠图片,激发活动兴趣

  “小朋友的歌声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袋鼠)

  “还有谁来啦?”(袋鼠乖乖)

  4、引导孩子热情有礼貌地向袋鼠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感受旋律。

  (1)在录音磁带的背景音乐下,袋鼠向全班小朋友问好,说明自己的来意。

  “我知道今天许多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到小(一)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我和我的乖乖也想来玩一玩,你们欢迎我们吗?”

  “小(一)班的小朋友你们好!”(幼儿向袋鼠问好)

  (2)老师以袋鼠的身份范唱歌曲,幼儿初步感受歌曲。

  “袋鼠妈妈和她的乖乖还准备了见面礼呢?这个礼物是一首好听的歌曲,你想听吗?”

  (3)提问歌曲内容,幼儿泛说“歌曲里唱了些了什么?”

  (4)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再次感受歌曲。

  “歌曲里唱的真的是小朋友说的那样的吗?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

  (5)教师提问,教师用歌句总结回答,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A:袋鼠妈妈有个什么?

  B:袋袋里面装着什么?

  C:妈妈和乖乖怎样?

  (6)教师与幼儿听音乐唱歌,教师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提示幼儿歌词。

  2、歌表演

  (1)激发起幼儿扮演小袋鼠的兴趣

  “袋鼠妈妈和它的乖乖在一起好幸福哟,何老师也想来做一次袋鼠妈妈,可是谁来做我的乖乖呢?”

  (2)教师引导幼儿如何扮演袋鼠乖乖。(双手抱住老师的脖子,双腿环绕于老师的腰部)

  (3)引导幼儿在歌词“相亲相爱”处做一亲密动作表示乖乖对妈妈的爱。(如亲吻等动作)

  3、亲子游戏

  “今天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来了,(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袋鼠妈妈和它的乖乖邀请你们一起游戏,请你快快找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4、引导幼儿在不同的旋律下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游戏的时候,何老师听见了一个声音,你们听见了吗?”(教师弹出低沉缓慢的旋律即听音乐游戏的旋律B)

  “大灰狼来了怎么办?”(蹲下不能动,家长要保护好自己的乖乖,等大灰狼走了才能动)

  5、完整游戏——辨别不同的音乐并且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仔细听音乐旋律,大灰狼来了,千万不能动,否则要被大灰狼捉走的,要等大灰狼走了才可以动”

  A:歌曲《袋鼠》旋律,亲子快乐歌表演。

  B:低沉缓慢的旋律——家长保护自己的乖乖原地蹲下不动。

  A:回复《袋鼠》旋律,亲子快乐歌表演。

  三、结束部分。

  带幼儿去室外游戏——活动结束

  “太阳公公也想和我们一起做这个游戏,我们去太阳公公那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学唱 《袋鼠》歌曲,让幼儿能按节拍协调做蹦跳步,再让幼儿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

  幼儿在这活动中,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我让幼儿肢体动作表现袋鼠走路的神态,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以各种各样的动作表现袋鼠蹦跳和袋着宝宝的神态,真是惟妙惟肖,使人忍俊不禁。这时,孩子们学习歌曲的兴趣激发了出来。孩子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已被歌曲深深吸引。“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里面有个乖乖,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幼儿自发地创编出和自己的妈妈亲昵的动作。

17、小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大马告诉我》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打击乐的兴趣。

  2.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音乐,提高幼儿节奏感和专注能力。

  3.鼓励幼儿听音乐,利用碰铃、响板合奏乐曲,初步感知交替演奏的方法。

  3.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重点

  鼓励幼儿听音乐,利用碰铃、响板合奏乐曲,初步感知交替演奏的方法。

  活动难点

  鼓励幼儿听音乐,利用碰铃、响板合奏乐曲,初步感知交替演奏的方法。

  活动准备

  自制ppt图谱,碰铃15个,响板16个,《大马告诉我》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马的图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师:今天大马要到我们班来做客,它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交流倾听音乐后的感受,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幼儿音乐感知力

  提问:听完音乐后你是什么感觉?开心还是难过?

  小结: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音乐,我们听完后会感觉开心快乐。

  三、利用拍手来感知这首音乐的节奏,提高幼儿节奏感

  开心快乐的时候你会用小手怎样表现?(www.banzhuren.cn)那我们现在听着音乐一起来拍拍小手吧。

  四、看图谱,初步感知交替演奏的方法

  师:看,这幅画上有什么?

  师:当老师指到碰铃的时候谁来演奏?当老师指到响板的时候谁来演奏?

  幼儿看图谱进行演奏。

  五、教师指挥,幼儿进行《大马告诉我》打击乐表演

  活动延伸:

  给每位幼儿发一张图谱,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演奏。

18、小班音乐上学期教案《刷子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旋律的欢快,尝试用身体不同部位按音乐的节拍一下一下的模仿各种刷子的动作。

  2、与同伴合作创编刷子的动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歌曲磁带《嘻刷刷》

  2、各种刷子(马桶刷、窗刷、油漆刷、眉刷、锅刷……)

  3、自制装扮刷子的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1、参观“刷子博览会”。

  (1) 幼儿结伴自由参观各种刷子。

  (2) 交流刷子的名称、功用。

  (3) 个别幼儿尝试模仿各种刷子的动作。

  2、欣赏音乐《嘻刷刷》,尝试用身体不同部位按音乐的节拍一下一下的模仿各种刷子的动作。

  (1) 欣赏音乐《嘻刷刷》,感受音乐旋律的欢快。

  (2) 教师出示锅刷,引导幼儿想象刷子的动作。

  (3) 教师边听音乐边模仿锅刷舞。

  (4) 幼儿利用材料将自己装扮成刷子,随音乐做律动。

  (5) 出示其它各种刷子,幼儿自由探索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模仿各种刷子的动作。

  3、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创编刷子的动作。

  (1) 教师:“小朋友想一想,你和好朋友两个人一起可以做哪些刷子的动作?”让幼儿尝试用双手、双脚、臀部等身体部位不同伴合作刷子的动作。

  (2) 出示一面全身镜,通过幼儿与镜子里的自己做动作,丰富与同伴合作的经验。;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

  (3)幼儿听音乐结伴完成动作。

  4、幼儿集体合作变成一把大刷子,边听音乐边动作,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幼儿天真,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好模仿,有较强的敏感性,他们正处于智力潜能开发的重要时期。从音乐起步,让音乐走进幼儿的心灵,使幼儿的生活音乐化,给幼儿以美感,提高幼儿的情感体验,陶冶幼儿的情操。在这次的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年龄虽小,但通过老师的适当引导,喜欢听熟悉的音乐,能模仿一些简单的身体动作,能和老师一起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大胆的表现自己。

19、小班上学期音乐教案《宝宝不怕冷》反思

  活动名称:宝宝不怕冷

  活动目标:

  1、在听听、唱唱、做做的过程中,初步学唱歌曲。

  2、知道多运动就能使自己不怕冷。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音乐及伴奏

  活动过程:

  1、师扮演北风爷爷,抛出问题:冬天到了,北风爷爷带着雪花姐姐呼呼呼地来做客啦?

  (北风北风呼呼呼,雪花雪花飘飘飘)

  2、下过雪,又刮风,天好冷啊!动物宝贝们,你们害怕吗?

  学唱歌曲:

  (一)熟悉旋律:

  1、你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怕冷呢?(放两遍伴奏,幼儿自由想办法)

  2、你们的办法可真多,我们一起来试试,看看能不能把自己变暖和。(放两遍伴奏,教师按节奏带领幼儿根据幼儿回答做动作)

  3、北风爷爷出场:我的寒风要来啦,哇,你们个个冒着热气呢,这位宝宝刚才没动哦,要被吹成冰娃娃啦,更猛烈的寒风来啦,不想变成冰娃娃的快快动起来。

  (二)熟悉歌词:

  1、师带领幼儿边念歌词边动动身体。(两遍)

  2、北风爷爷:哇,你们谁也不怕我,看来我得另外找找怕冷的宝宝。

  3、完整学唱。游戏:帮助兔宝宝。

  (三)北风爷爷:哈哈,找到啦,你们瞧!(播放Flash)

  (四)你有办法帮助兔宝宝吗?

  (五)好,我们在小兔家门口,用歌声来告诉她。(小兔小兔,你听好:师带领两遍完整演唱)

  (六)小兔听见了,瞧,她正在窗口张望呢,来,我们再来一遍。我们一起来叫小兔,出来吧,小兔,只要你多运动,就不会感到冷了,也不用害怕北风爷爷啦。

  (七)小兔出场,一起游戏,再唱一遍。

  结束:

  北风爷爷:哈哈,你们都是不怕冷的孩子,都是好样的,来,我们一起去找找哪些宝宝还需要帮助吧。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先看老师做锻炼身体的动作,让幼儿说一说;再让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从中渗透歌词内容;最后学唱歌曲。但是幼儿兴趣点只关注了,如何去学动作,在学唱过程中,有点冷场。在下环节教师运用听、问答、念、唱,改变了学的方式,更能激发幼儿学的愿望,将歌曲一步一步的渗透到活动当中,帮助幼儿体验和感受音乐,并学唱歌曲。

20、小班上学期音乐教案《我是人》反思

  活动目标:

  1.用对唱的形式学唱歌曲《我是人》

  2.用其他物品替换歌词中的问句并唱出来。

  3.增强自信的自我体验。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与歌词有关的物品及其他物品若干件。

  活动过程:

  1.以“外星人来到地球”的故事情节导入活动

  (1)外星人来到了地球,碰到了娃娃,于是外星人问娃娃“你是XX?”,娃娃回答“我不是”。娃娃最后回答外星人说“我是人,你知道吗?”

  (2)外星人问错了,娃娃是怎么回答外星人的呢?(我不是)

  2.用语言“我不是”,表达自己不同于周围物品。

  (1)教师结合歌词内容提问,幼儿及时回答“我不是!”

  外星人不知道她是谁,我们小朋友知道吗?外星人来考考小朋友了。

  (2)坚定地告诉对方:“我是人,你知道吗?”

  (3)你到底是谁?娃娃是怎么对外星人说的?(我是人,你知道吗?)你也可以怎么回答它说呢?(我是人,你知道吗?)

  3.用对唱的形式学唱歌曲。

  (1)教师边出示与歌词相对应的物品,边唱问句,幼儿边唱边回答“我不是!”

  外星人还要和小朋友做游戏,它问:“你是XX?”

  (2)幼儿边看教师出示的物品边唱问句,教师边唱边回答“我不是!”

  小朋友们和外星人玩了这么久,肯定把外星人的本领给学会了对不对?你们来考考它吧(老师扮外星人)

  4.用其他物品替换歌词中的问句。你还想考考外星人什么?

  5.结束活动。外星人说和小朋友在一起真开心,再见。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带有拟人化的歌曲,幼儿学起来觉得很有趣,孩子们不但学会了歌曲,还进行了歌词创编,想象了好多物体编到了歌曲里,就因为是自己编的歌词,唱起来特别有劲。总的来说这次活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个个都很兴奋。

推荐幼儿园教案20篇
  • 托班生活自理教案20篇
    托班生活自理教案20篇

    1、托班生活自理教案20篇  一、设计意图  随着天气的逐渐变冷,孩子们穿着越来越厚,尤其是裤子总是歪歪扭扭,提不端正,有的甚至把肚脐眼儿露在外面,这既保暖也不美观。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指南》健康领域中:发展幼儿良好

    07-21
  • 小班安全课教案20篇
    小班安全课教案20篇

    1、小班安全课教案20篇  小班的幼儿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很容易相信陌生人,为了减少这种情况小编设计了本次安全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知道不能随便离开老师或家长,不能跟陌生人走,希望这篇教案

    07-21
  • 小班语文领域教案20篇
    小班语文领域教案20篇

    1、小班语文领域教案20篇  活动目的:  1、通过阅读幼儿用书,知道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能根据教师的提问从安全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知道在

    07-20
  • 大班手工花教案20篇
    大班手工花教案20篇

    1、大班手工花教案20篇教学目标  训练孩子们的操作能力。  学会海绵纸叠玫瑰步骤。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学准备  彩色海绵纸、绿铁丝

    07-20
  •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育教案20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育教案20篇

    1、幼儿园中班语言教育教案20篇  开展本次语言活动:我的幼儿园,希望让幼儿了解幼儿园厨房,保健室,图书馆,海洋球等地方的用途以及这些地方的注意安全事项,让小朋友更加的了解幼儿园,更加喜爱幼儿园。一起来看看这篇语言活

    07-20
  • 小班安全第一课教案20篇
    小班安全第一课教案20篇

    1、小班安全第一课教案20篇  小班的幼儿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很容易相信陌生人,为了减少这种情况小编设计了本次安全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知道不能随便离开老师或家长,不能跟陌生人走,希望这篇

    07-20
  • 中班体育教案20篇切西瓜
    中班体育教案20篇切西瓜

    1、中班体育教案20篇切西瓜  西瓜的外形和特征是什么呢?本次活动和幼儿一起探索西瓜的特征,引导幼儿能用简单的语言来形容西瓜,在游戏中,让幼儿能根据指令做动作,燕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一起来看看这篇教案吧游戏目标

    07-20
  • 大班领域教案20篇
    大班领域教案20篇

    1、大班领域教案20篇  【教材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大班幼儿看到小班的弟弟、妹妹遇到困难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关爱、怜惜之情并主动伸出援手。《我是大班儿童》运用散文的形式,语言优美、押韵,内

    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