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故事推荐 > 

民间故事三百篇优选

栏目:故事推荐
时间:2022-12-15 20:41:13
文章: 分享

《民间故事三百篇优选》可能是您在寻找故事推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第1篇、长虹卧波的来历民间故事

  在远古时代,如今的武汉原是云梦泽中的一块陆地。有座东西走向的大山挡住了南天来的大水,洪水四处乱跑,淹田地,毁村庄,十分猖獗。大禹接到舜帝的旨意,接替他父亲鲧来到这里治水。大禹治水时有龟、蛇二将相助,龟将驮着神土“息壤”筑堤防、造陆地、堵决口,防止泛滥;蛇将用神尾摆动画地,开辟江河,导水泄洪。大禹把东西大山拦腰斩断,江水奔腾泻去,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大禹为了不让洪水再度泛滥,就令龟、蛇二将一东一西镇守天上来的大江。最初,龟、蛇忠于职守,时间一长,一个东一个西,隔着滚滚的大江,可望不可及,便感寂寞难熬,就横江叙旧。老百姓怕断流成灾,先后在黄鹄矶上建黄鹤楼,在禹功矶上建晴川阁。分别压着龟、蛇两头,不让它们横江。阁楼一建,龟蛇也只得暗暗流泪。后来,楼毁阁危,龟、蛇相约待到敲一梆半夜子时相互合拢促膝畅谈。更夫晓得后,每天到了子时不敲一梆。一天天过去,龟蛇总听不到子时敲梆,痛苦极了。

  到了光绪末年,有位才华出众、善良智慧的书生来到禹功矶的黄公书院用功。这书生既不读诗云子曰,也不写八股文章,对着天凝望了九天九夜,又在驮石碑的石龟旁沉思了九天九夜,决心画一条长虹飞架两岸,成全龟蛇相念之苦。在一个明月皎洁的夜晚,书生引笔铺纸,开始画彩虹。他画了一张又一张,画了一夜又一夜。到了第九夜,画好了一幅《长虹卧波图》,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俱全,浓淡适宜,整体静寂慈善,书生甚是称心如意。

  这时,在丛林中,有一个女子对书生的作品啧啧称赞。书生吓了一跳,慌乱中把《长虹卧波图》给撕了。这位女子见此情形,便闪出树林,来到窗前,说道: “公子,你的丹青画的那么好,为何撕去·”公子见窗下有个女子,不觉一惊,道:“女公子,深更半夜,临窗发话,有何见教· 请到房里一叙。” 女子大大方方,飘然入内,道:“公子,女子来到禹功矶,见你画了九天九夜,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善心勃发,十分感动,但不知道公子为何画长虹卧波·”书生便把自己的夙愿告诉了女子。女子道:“让女子画张试试!”说完,握笔挥毫,瞬间一条长虹飞落在龟蛇二山的头顶,江水在长虹下欢腾北去,龟蛇二将也握手言欢了。

  长虹卧波之后,女子忽然隐去不见了。后来百姓就传说:“仙女下凡架大桥了!”

第2篇、火鸟和华西丽莎公主民间故事

  古时候,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强大的王国。国王有一个能干的猎手,猎手有一匹好马。有一次,猎手骑马去打猎,路上他发现了一根火鸟的金色羽毛,像火一样闪闪发光。

  马对猎手说:

  “不要捡羽毛,不然会招来祸的。”

  捡不捡火鸟的羽毛,猎手想了很久。最后想到要是捡起来献给国王,一定会得到重赏,皇帝的恩赐谁不稀罕?  他不听马的劝告,拾起火鸟的羽毛献给国王。

  “谢谢,”国王说,“既然你能弄到火鸟的羽毛,最好把火鸟也给我弄到手,不然,我的剑要你的脑袋。”

  猎手痛哭流涕,去找自己的马。

  “你哭什么,主人?”

  “国王命令我把火鸟弄到手。”

  “我告诉过你,不要捡羽毛,会招来祸的。不过你别害怕,别难过,坏事还在后头。你去告诉国王,要他在明天早晨以前,把一百袋麦子撒到田野上。”

  国王听了猎手的话,下令在田野上撒一百袋麦子。

  第二天天刚亮的时候,猎手骑马来到田野里,把马放了,自己躲到一棵树后边。

  突然,树林里响声大作,海上波浪滔天。火鸟飞来,落到地上啄麦子。

  马猛扑上去踩住火鸟的翅膀,死死地按在地上。猎手飞快地从树后边跑来,用绳子把火鸟绑好,骑上马,向皇宫飞跑。

  国王看见猎手拿着火鸟来了,非常高兴,感谢他完成了任务,封了他一个官衔,同时给了他第二个任务。

  “你给我弄到火鸟,再给我找一个没出嫁的姑娘。在十万八千里外的天涯海角,太阳升起的地方,有个华西丽莎公主,我需要她。办成了,奖给你黄金和白银,办不成,我的剑就要割下你的脑袋。”

  猎手哭着去找马。

  “哭什么?”马问猎手。

  “国王命令我去找华西丽莎公主。”

  “别哭,别难过,这还不是最坏的事,坏事还在后头呢。你去找国王,要他给你一个金顶帐篷,还有路上吃的和喝的。”

  国王给了他吃的和喝的,给了他一个金顶帐篷。猎手骑上自己的马走了。

  猎手向天涯海角走去,不知道走了多久,来到太阳升起的地方。他放眼一看,华西丽莎公主用金桨划着一条银船,在海上玩。

  猎手把马放到草地上去吃草。他打开帐篷,摆上吃的和喝的,坐在帐篷里吃,等候华西丽莎公主。

  华西丽莎公主看见了金顶帐篷,向岸边划来,下了船,朝帐篷走来。

  “你好,华西丽莎公主,”猎手说。“请你尝尝撒盐的面包和洋葡萄酒。”

  华西丽莎公主走进帐篷,两人一起吃啊,喝啊,说说笑笑。公主喝了一杯葡萄酒就醉了,睡着了。

  猎手把自己的马叫过来。他立刻收起帐篷,跨上马,带着睡得香香的公主,像离弦的箭一样往回跑。

  猎手来见国王,国王见到华西丽莎公主高兴极了,感谢猎手给他忠实办事,奖给他一大笔财产,给他封了个大官。

  华西丽莎公主醒来,发现自己到了远离大海的地方,伤心地哭起来,脸色都变了。国王左劝右说,都没有用。

  国王要和公主结婚,公主说:

  “让那个带我来这里的人去一趟大海,海中间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下面藏着我的婚礼服,不穿它我不结婚。”

  国王马上把猎手找来说:

  “你立刻到天涯海角太阳升起的地方去一趟,找到那个大海,海里有块大石头,石头下面藏着公主的婚礼眼,你把这套礼服取回来,该举行婚礼了劝、好了这件事,给你更多的奖赏,办不到,我的剑就要割下你的脑袋。”

  猎手急得哭了,去找自己的马,心里想:“这下难免一死了。”

  “你哭什么?”马问猎手。

  “国王命令从海底取出公主的婚礼服。”

  “怎么样,我告诉你羽毛会招来祸的。但是你别害怕,坏事还在后头!

  你骑上我去大海。”

  不知道走了多久,猎手来到大海边停下来。马看见一只大虾在沙滩上爬,狠狠地踩住虾的脖子。虾说话了:

  “不要踩死我,给我一条生路,要我干什么都行。”

  马回答说:

  “海里有块大石头,石头下面藏着公主的婚礼服,你去拿来!”

  虾老大对着海上大叫一声,海上立刻掀起波浪,大大小小的海虾从四面八方游来。虾老大下了命令,所有的虾又钻进水中。过了一会儿,它们从海底的石头下面,取出了公主的婚礼服。

  猎手来见国王,把婚礼服交给公主。公主还是不同意结婚。

  “国王,”公主说,“如果你不叫猎手到热水里洗个澡,我不嫁给你。”

  国王命令往铁锅里倒水,把水烧得滚开滚开,再把猎手放进去。一切准备完毕,水开了,水泡飞溅。仆人把猎手带上来。

  “倒霉呵,真倒霉!”猎手心里这样想。“我为什么不听马的话,去捡火鸟的羽毛?”

  他想起了自己的马,对国王说:

  “国王,请允许临死前去和马告别一下。”

  “行,去吧!”

  猎手哭着来找马。

  “哭什么,主人?”

  “国王命令我到开水里洗澡。”

  “别害怕,不要哭,你死不了。”马对猎手说,还告诉他怎样才不会被开水烫伤。

  猎手从马厩出来,立刻被人抓住扔进锅里。他在水里滚了几下跳出来了,变成一个说多好看就多好看的美男子。

  国王看到猎手变成了美男子,自己也想试试,傻乎乎地跳进水里,一下被烫死了。

  人们安葬了国王,选举猎手做了国王,他和华西丽莎公主结了婚,两人亲亲爱爱,和和睦睦,白头到老。

第3篇、三个商人买三条猫腿民间故事

  一个村镇里,有这么三个商人,一个叫白胡子,一个叫没胡子,另一个叫秃头。他们仨合伙做买卖。他们有座装货的仓库,里面装着地毯、披肩、绸缎、男女时装和其他一应物品。世上的商人都最害怕盗贼。所以,他们三个人雇了一个名叫阿里的穷人给他们看守仓库。

  没想到,搅得商人们不得安生的恰恰不是偷儿,而是老鼠。

  仓库里老鼠成灾,把许多货物都咬坏了。

  商人们吩咐阿里快去买一只猫来。

  阿里说:

  “我家有一只猫,很能捉老鼠,可以卖给你们。”

  商人们问:

  “你想要多少钱?”

  阿里说:

  “很便宜,每条腿要一个银币。”

  这时,最吝啬、最狡猾的白胡子商人问:

  “你的猫是四条腿吧?”

  阿里回答说:“当然是四条腿。”

  “那我们只买三条腿。顶用的猫有三条腿就能够捉到老鼠。现在给你三个银币,我们买下三条猫腿,你把猫拿来吧!”

  阿里问道:

  “那第四条腿是属于我的,对吗?”

  贪财的商人们说:“是的”。

  于是阿里把猫放进了仓库。

  谁料到,第一天就发生了倒霉的事:猫在捕捉老鼠的时候从货架上跌下来,把一条腿摔坏了。

  商人们听说之后,异口同声地说:

  “快去找兽医看看!”

  阿里说:

  “我将立即按你们的吩咐办。不过,尊敬的先生们,我想知道,你们谁给我钱去付治疗费?”

  白胡子商人抢先声明:

  “我不付钱。我买的是左后腿。猫摔坏的是右前腿。”

  没胡子说:

  “我付钱买的可是右后腿。”

  秃头说:

  “我买的是左前腿。”

  白胡子说:

  “属于阿里的那条猫腿摔坏了。医疗费用应由阿里负担。”

  阿里并没有争辩,他把猫装进口袋,进城去了。在城里,兽医给猫整了骨,把摔坏的腿包扎了起来。医生对阿里说:

  “一周后才能好。现在它只得用三条腿跳来跳去了”。

  阿里把卖猫得来的三个银币付给医生作了诊费,然后带着猫回来了。黑夜,他又把猫放进了仓库。

  这一夜,老鼠可太多了。它们听说小猫摔断了腿,就闹腾得更加厉害了。

  可怜的猫儿为了捉老鼠,不得不用三条腿跳来跳去,好不艰苦!有一回,它在追捕一只最调皮的老鼠时,尾巴把油灯打翻到地上。这样,就引起了一场大火,仓库全烧掉了,货物变成了一堆灰烬。

  商人们遭到这样惨重的损失,心里恼火极了,气得嗷嗷直叫。稍微冷静下来之后,他们说:

  “全怪这只该死的猫。而这只猫又是属于四个人的。阿里也该承担损失的四分之一才是。”

  阿里说:

  “我的全部财产就是一身破衣裳。可敬的先生们,你们从我身上是榨不出什么油水来的!”

  白胡子说:

  “我们的货物一共值一千卢比。如果你拿不出二百五十卢比,法官就会判处你做我们的奴隶,你将终身为我们白白干活。”

  商人们捉住阿里的衣袖,把他扭送到法官面前。

  白胡子商人手里抱着小猫,猫的一条腿上还扎着绷带。白胡子对法官说:

  “公正的法官先生!这只猫捉老鼠时用尾巴把油灯扫倒了,引起了一场火灾,我们的货物全被烧光了。英明的法官,您说,难道猫的主人们不应当平均分担这场火灾的损失吗?”

  “应当。”法官说。

  于是三个商人一起扑向阿里。

  “你听见尊敬的法官说什么了吗?快给我们二百五十卢比,不然我们就让你当奴隶累死。”

  这个时候,法官提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猫有一条腿包扎起来了?”

  商人们齐声回答:

  “猫捉老鼠时摔伤了一条腿,医生给它包扎起来了。”

  法官问白胡子商人:

  “告诉我,为了医治猫腿,你付了多少钱?”

  “法官先生,猫摔伤的那条腿,不是属于我的,我没有付钱。”

  “那么,请秃头商人告诉我,你付了多少钱?”

  “善良的法官,我买的那条猫腿没有摔坏,我为什么平白无故地付钱呢?”

  “那么一定是没胡子商人付的治疗费用了?”

  没胡子也连连摇头说:

  “不,猫摔伤的那条腿是属于阿里的,所以阿里付了这笔款。”

  法官问:“就是说,猫儿受伤的那条腿是阿里的?”

  商人们又一次异口同声地说:“是的,是属于他的。”

  “另外三条腿分别属于你们三个人?”

  “是的,一点不错。”三人齐声答道。

  这时,法官想了想又问:

  “就是说,猫儿是用三条没受伤的腿跑的时候撞倒了油灯?”

  三个商人连声说:“是的,是这样。”

  法官这才判定说:

  “看守仓库的阿里一个卢比也不应当付给你们。猫之所以撞翻油灯造成火灾,是因为它在捉老鼠。当时,猫是用属于你们三个人的三条腿在捉老鼠,第四条腿受伤包扎,并未参与捉老鼠。请你们走开吧,不要再打搅我了。”

  听了这样的判决,白胡子气得把猫使劲扔到地上,把白胡须扯掉了好几根,气急败坏地走出了法庭。秃头和没胡子也跟着白胡子跌跌撞撞地走了出去。

  阿里对法官的公正判决非常满意,抱着自己的猫儿回到自己的小草房。

第4篇、阿南西民间故事

  “阿南西”是加纳民间传说中的典型形象。它有时以人的形象出现,有时以动物形象出现;它有时作为被称赞的形象出现,有时则作为被嘲讽的形象出现……‘阿南西’是加纳人民老少皆知的人物,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加纳人不知道‘阿南西’的故事。

  ‘阿南西’故事共包含十六则小故事。

  一、阿南西如何知道全部的故事

  起先所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只有天的主宰尼雅马知道。后来,蜘蛛克维古·阿南西想要占有世界上的全部故事,于是,它决定去向主宰买故事。

  尼雅马说:

  “我愿意卖给你,但价钱很贵,许多人来找我买,但他们的钱都不够。

  有钱人家也买不起,你行吗?”

  阿南西回答说:

  “是的,我买得起,但你要多少钱?”

  尼雅马说:

  “我首先要一窝胡蜂,然后我要一条大蟒蛇,最后要一头豹,有了这些东西,我才把讲故事的权利转交给你。”

  阿南西说:

  “你说的一切,我都能得到。”

  它说完,就回家去了。它开始动脑筋,如何办到这些东西。

  它先剖开了一只空南瓜,上面开了一个小孔,然后它拿了一只盛满水的南瓜壳,走到一棵树边,上面有胡蜂。它在自己身上浇了一点水,让水从自己身上滴下来,然后又在胡蜂窝上浇了一点水,使水从窝上流下来,它再把空南爪套在头上,防止胡蜂叮咬。它做完这些后,对胡蜂说:

  “你们是不是都是傻瓜?要不,你们为什么坐在雨下面淋呢?”

  胡蜂回答:

  “那么我们到哪里去呢?”

  “你们过来,到这个南瓜里。”阿南西说。

  胡蜂谢了谢它,就一只接一只地飞进空南瓜里去了。当最后一只胡蜂飞进去后,阿南西用一团草塞住小孔,说:“你们真笨!”

  阿南西把装满了胡蜂的南瓜,拿去交给尼雅马。尼雅马拿了胡蜂,说:

  “你还有两个条件没完成。”

  阿南西又到森林里去,砍了一根长竹子和几根藤,它走到大蟒蛇的家门口,自言自语地说:

  “我的妻子多笨!我对她说:它又长,又有力气,可是她一点也不在乎,谁对?是我还是她?当然是我对!它确实比较长,很有力气。”

  蟒蛇听到阿南西的说话声,问:

  “你自说自话地在说些什么?”

  阿南西答道:

  “啊,我在同妻子吵架!她说:蟒蛇比这竹子要短,力气也小,我说是蟒蛇长,而且有力。”

  蟒蛇说:

  “当真理可以确定时,争吵不但是无益而且还是愚蠢的。你把竹子给我,我们量一量。”

  阿南西把竹子放在地上,蟒蛇爬到前面,躺在竹子旁边。

  “看来你短了一些。”阿南西说。

  蟒蛇又伸直身子。

  “还是短了一些。”阿南西说。

  “我再也不能伸长了!”蟒蛇说。

  “你前面伸长时,后面变短了,”阿南西说,“让我把你前面缚起来,使它不能滑动。”

  蟒蛇同意了。于是,阿南西把蟒蛇的头缚在竹子上。然后它走到竹子的另一头,把蟒蛇的尾巴缚在竹子上。然后它又把藤条牢牢地缠住蟒蛇,使它动弹不得。

  阿南西说:

  “蟒蛇,我妻子说得对,我错了,你比这根竹子短,而且力气也不大。

  你比我原先想象的要笨!现在你成了我的俘虏了。”

  阿南西把蟒蛇给尼雅马送去。尼雅马说:

  “你还有一件东西没有送来。”

  现在轮到抓豹了。阿南西到森林里去了,在豹经常走过的地方挖了一个坑,用网盖住,上面放了一些树叶、灰土,伪装起来,然后阿南西藏起来等待。

  到了半夜,豹出来找猎物,它走过阿南西做好的陷阱时,就掉了进去。

  阿南西一听到豹掉下去的声音,说:

  “啊,豹啊,你原来并不聪明!”

  第二天早晨,阿南西走到坑边,看见豹,它问:“豹,你在坑里干什么?”

  “我掉入了陷阱。”豹说,“你帮我出来吧!”

  “我倒很愿意帮助你。”阿南西说,“但我相信,我救了你后,你不会感谢我的。而且,当你肚子饿时,你还要吃掉我和我的孩子!”“我发誓,我决不会这样做!”豹叫道。

  “好,好,既然你发了誓,我就救你。”阿南西说。

  阿南西把一棵高大的树压向地面,然后,它在树梢上缚了一根绳子,把绳子的另一头放进坑里,对豹说:

  “你把绳子系住尾巴。”

  豹把绳子系在尾巴上,阿南西问:“你扎得牢吗?”

  “我扎得很牢很牢!”豹答道。

  “那么,你是个地地道道的傻瓜!”阿南西说完,放开了大树,树伸直了,豹从坑里飞了出来,头朝下,吊在树上,它挣扎着,叫着。阿南西乘机打死了豹,然后阿南西背起豹,给尼雅马送去。

  “我完成了你的三个要求,现在,我要同你结账了。”阿南西对尼雅马说。

  尼雅马对它说:

  “克维古·阿南西,多少勇敢的军人和领袖没做到的事,你做到了,所以我把全部故事都交给你。从现在起,一切故事都是你的了,不管谁讲了什么故事,他都应说明,这是阿南西的故事。”就这样,蜘蛛阿南西成了世界上一切故事的主人。

  二、为什么智慧到处有,但不是每个人都有

  蜘蛛阿南西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它会造桥、筑堤、铺路、织布、打猎……但它不肯把自己的本领教给人家。有一天,阿南西准备把世界上的智慧收集在一起,藏在远处,只给他一个人用。

  于是,它到处走,一点一点地收集智慧,然后,都放在一只陶罐里。陶罐装满了,阿南西想把它藏在一棵大树的树梢顶,使得没有一个人能找到。

  它一手拿着陶罐,一边往上爬。

  阿南西的儿子英吉古梅很想知道父亲在干什么,所以,它躲在灌木丛里,偷偷地看。它见自己的父亲把陶罐抱在怀里,怎么也不能爬上树,所以就忍不住说。

  “父亲,可以给你出个主意吗?”

  阿南西听了,大怒,叫道:

  “你竟敢跟踪我?”

  儿子说:

  “我是想帮你忙。”

  “这不是你的事!”

  儿子回答说:

  “父亲,你说得不对。我看到你抱着陶罐爬树很吃力!我想:你要是把陶罐挂在头颈上,或者背着,就能轻松地爬上去了。”

  阿南西想了想,就照儿子说的做了。它果然很容易地爬上了树。然后它停了下来,看了看儿子,这时,它感到很尴尬:自己拿一罐智慧,却不知道怎么爬树。

  阿南西大怒,气得把智慧罐往地下用力一扔,打碎了陶罐,于是里面的全部智慧飞向四面八方了。

  人们听见响声都跑来看,每个人都得到了一点智慧。要是我们碰到了傻瓜,那是因为他迟到了,没有得到自己的一份。

  这个故事使人想起了阿沙吉部族人的话:

  智慧到处有,但不是每个人都有!

  三、年纪越大,越应受到尊敬

  有一天,平原上和森林里的野兽在争论,谁的年纪最大,谁就应该受到尊敬。每种野兽都说:“我年纪最大!”

  它们激烈地争了好久,最后决定去找法官解决。它们来到蜘蛛阿南西的家里,说:

  “克维古·阿南西,我们有一个问题怎么也解决不了,就是我们当中谁更应受到尊敬,你听我们说吧!”

  阿南西叫自己的儿子给它拿来一个椰子壳,它庄严地坐在上面,那副样子就象部族首领坐在雕花的椅子上。珠鸡第一个说:

  “我发誓,我说的是对的!我是动物中年纪最大的!我出生时,发生过一场森林大火。除了我以外,世界上谁也没有扑灭大火,都被火烧死了。但我不怕火,用脚踩灭了大火,当时我烧伤了,直到今天还留下伤痕。所以我的脚一直是红的。”

  大家往珠鸡脚上一看,它的脚果真是红的,所以大家说:

  “对、对,它年纪最大!”

  接着鹦鹉说:

  “我发誓,我说的都是事实!动物界年纪最大的要数我。我出世时,当时还没一件工具,是我为铁匠做了第一把铁锤,当时我用尖喙凿斧,凿出了第一把铁锤,所以我的嘴才弯了。”

  大家看了看鹦鹉的嘴喙,叫道:

  “是呀!是呀!鹦鹉真的是我们中间年纪最大的!”

  但象却说:

  “我发誓,我说的全是真理。我的年纪比珠鸡、鹦鹉都大。我有充分的理由来证明。我出生时,上帝把又长又方便的鼻子第一个给我,当他创造其它动物时,原料不够了,所以它们都是短鼻子。”

  野兽们仔细看了大象的鼻子后,叫道:

  “是啊!是啊!大象真的是年纪最大的!”

  兔子却在大象后面说:

  “我发誓,我说的都是事实。在你们当中,我年纪最大!我出世时,既没有白天,也没有黑夜,一片灰蒙蒙的。所以我的毛皮一直是灰色的。”

  大家都同意兔子的说法,说:

  “对!对!对!兔子年纪最大!”

  最后一个说的是豪猪,它说:

  “我发誓,我说的都是事实!你们大家一定会承认我是这里年纪最大的。

  我出生时,地球还没形成,它是软绵绵的,谁也不能在上面走路,我只能用自己身上的针支撑起来。”

  豪猪的结论是很有说服力的,所以在场的动物都向它欢呼:

  “对、对、对!还有谁的年纪比豪猪大?”

  此后大家都不说话了,准备倾听阿南西的判决。阿南西坐在椰子壳上,摇摇头,说:

  “你们早点来找我,就不会争吵了。因为世界上,年纪最大的是我。我出生时,地球还没有,世界上没有东西可以站,我父亲死时,没有地方可安葬,所以我把父亲葬在自己头脑里。”

  动物们听了后,说:

  “对、对、对!克维古·阿南西年纪最大,这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

  四、阿南西同时参加两次婚礼

  克维古·阿南西由于贪吃,肚子被腰带勒坏了。

  据说,某一年阿南西要参加两次婚礼:一次在基贝斯城里,另一次在迪阿比。可两次婚礼在同一天举行,阿南西就问自己:“我该去参加哪一处的?”

  它想了想,决定:“两处都要去,我都想吃!先到较早开始吃的一家,然后再到另一家去吃。”

  但是要打听哪家先开始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到迪阿比去问:“你们什么时候吃酒?”

  没有一个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于是它到基贝斯城去,又问:

  “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吃?”

  但这里也没有人能说得出。它就这样在两个城里来来去去,走得精疲力尽,但它还是不知道哪家先开始吃。

  后来,克维古·阿南西总算想出了一个办法。它买了一条长绳子,叫来了两个儿子英吉古马和特辛。它用绳子缚住自己的腰,把绳子的一头交给英吉古马,说:

  “你拿住这头绳子到迪阿比城去,当那里开始吃酒时,你就用力拉一拉绳子,我马上来。”它把另一头绳子交给特辛,说:

  “你拿着这头绳子到基贝斯城去,当那里吃饭时,你用力拉一拉绳子,我马上来。这样我就知道,哪一家先吃饭了。”

  英吉古马拿了一头绳子到迪阿比去了,而特辛拿了另一头绳子到基贝斯去了。它们各自等待可以拉绳子的时刻。

  没料到,两地的宴会同时开始,结果,当英吉古马用尽力气拉绳子时,特辛也在拼命拉绳子。两个人用的力量是一样的,所以阿南西站在原地动弹不得,而两个儿子越拉越有劲,直到婚宴结束,才把绳子丢掉,去了解为什么父亲不来吃喜酒。

  儿子们在原来的地方找到了父亲,但它的样子不是原来那样了:绳子把阿南西勒成两半,当中非常细,以后它一辈子就如此身形。

  从此后,蜘蛛阿南西的贪馋就出了名。

  五、一场有趣的比赛

  有一天,苍蝇、蝴蝶和蚊子一起去找食物。它们在森林里遇到了蜘蛛阿南西。

  “我们要吃掉你!”它们对阿南西说着,就想捉住它。但阿南西力气比较大,苍蝇它们制服不了它。阿南西问:

  “你们为什么要打我?”

  苍蝇它们说:

  “我们饿了。你也知道,大家都要吃东西的。”

  “我也想吃的,但为什么我不吃你们?”

  苍蝇它们说:

  “因为你没有力量战胜我们。”

  “但你们也没有力气战胜我!”阿南西说,“那么我们用别的方法解决争端吧。我们各自讲一个故事,如果我不相信你们讲的故事,你们就吃掉我;当然,如果你们说我是说谎,我就要吃掉你们。”

  苍蝇它们都同意了,于是蝴蝶第一个讲:

  “我到世界上来以前,我的父亲搬到新的土地上生活。但第一天他的脚就被园艺刀弄伤了,不能干活。这时,我代父亲清除地里的树木,准备播种、除草、收割、脱粒,最后把粮食藏在仓库里。过了几天,我才出生,我的父亲已成为富翁。”

  蝴蝶、苍蝇、蚊子看了看阿南西,只要它说:“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就可吃掉它了!但阿南西却说:

  “多好的故事!看来,这完全是可以相信的。”

  接着蚊子讲了:

  “我四岁时,我被大象踩死,但我又熟练地爬了起来,骑在大象的背上。

  我的情绪非常好。这时,我看见豹在森林里走,我就去追它,刚要抓住它时,它回转身,张开大口要吃我。我立即把腿伸进它的嘴里,抓住它的尾巴,然后拖到自己身边,将它肚子剖开来。豹刚吃了一只绵羊,现在绵羊在外面了,而豹在里面了。绵羊衷心地感谢了我,就吃起草来了。”

  蚊子、苍蝇、蝴蝶看了看阿南西,只要它说:“这是吹牛!”那么它们就可以吃阿南西了。可是阿南西说:“这完完全全是事实!是事实!”

  这时,轮到苍蝇说了:“有一天,我去打猎,发现了羚羊的脚印,我举起枪瞄准它,打了一枪,跑到前面,抓住羚羊,把它翻了个身,撕下皮,割成四份。这时,我刚刚打出去的子弹从旁边飞过,我捉住子弹,又装在枪里。

  我肚子饿了,就把肉放在一棵大树树梢上,在树枝上点了火,烧鹿肉。我一口吃了整整一头羚羊。”

  这时,苍蝇、蝴蝶和蚊子以为阿南西肯定会说:“这是不可能的!”但是阿南西却说:

  “这是世界上所有故事中最真实的一个!”

  下面,轮到阿南西说了。它说:

  “在去年,我种了一棵椰子树,没过上一个月,它就长大了。这时,我很饿了,就摘了三个椰子。我用园艺刀割开第一个椰子,里面飞出一只苍蝇,我割开第二个,里面飞出一只蝴蝶,我又割开一个,里面飞出一只蚊子。因为结这三只椰子的树是我种的!就是说,苍蝇、蚊子和蝴蝶都是属于我的。

  我想吃掉它们,它们却飞走了。从此后,我就到处找,要吃掉它们。现在,我终于找到了我的苍蝇,我的蚊子和我的蝴蝶!”

  苍蝇、蚊子、蝴蝶一听,愣住了。阿南西说:“你们要对我说什么吗?”

  它们又不能说阿南西说谎,因为这么一来,它们就输了,阿南西就要把它们吃掉。它们既不能说阿南西说的是对的,又不敢说它说谎。它们只得转身逃了。

  六、会跳舞的帽子

  只要仔细看一看蜘蛛阿南西,就会发现,它的头是秃的。据说,很久以前它的头是长毛的,失去毛的原因,是它太爱虚荣。

  有一天,阿南西的丈母娘死了,消息传来,它的妻子阿索马上回到自己故乡去参加葬礼。

  阿南西对阿索说:

  ”你马上走,我等会儿就来。”

  阿索走了,阿南西想:我到了丈母娘家,应表示出沉痛的哀悼,那时,我将不吃饭,所以现在要多吃一点。于是,它在家里先吃得饱饱的,然后它穿上丧服,到阿索的娘家去了。

  到了那里,阿南西为了表示尊重丈母娘,它对别人说:

  “人家都在沉痛悼念我妻子的母亲,我怎吃得下饭?我要戒斋七天,到第八天才吃。”

  其实,没有一个人要它戒斋那么多日子!再说,亲人亡故,也不必用饥饿来折磨自己。但是阿南西的性格就是如此:要么不吃,吃起来,就一个人顶两个人;要么不跳舞,一跳起来,就顶两个人;对死者要么不哭,哭起来就比别人都伤心。总之,无论做什么事,它总是不让别人超过自己。

  后来,兔子、蛇、珠鸡、豪猪等动物都吃饱了,只有阿南西没吃。

  第二天,它们又劝它说,“你吃点吧,不然,要饿坏身体的。”

  但阿南西回答:

  “我要饿七天。要不,丈母娘死了,我还吃得饱饱的,这算是什么女婿?”

  第三天,朋友们又对它说:

  “阿南西,你吃吧,不要再饿了。”

  但是阿南西十分固执,说:

  “我妻子的母亲死了只三天,我怎么能吃得下?”

  朋友们吃的时候,阿南西贪婪地吸着食物的香味,他饿得难受极了。

  第四天,阿南西一个人留在屋里,这时炉子上在烧豆,它闻到了豆的香味,忍不住往锅子里看了看。阿南西再也忍不住了,它拿了一只很大的汤匙,舀了一汤匙大豆,藏在偏僻角落里,躲着吃,不让别的动物看见。可这时,狗、珠鸡、兔子回到炉子前,阿南西马上把豆放在帽子里,戴在头上。朋友们走到锅子边说:

  “阿南西,你应该吃了!”

  阿南西回答说:

  “不吃!我伤心得喉咙里梗住了,我吃不下!”

  但这时,滚烫的豆烫坏了它的头,它痛苦地用手转着自己的帽子,它看到朋友们看着它转动帽子,就说:

  “今天,在我们村里是跳舞节,我将转动帽子,以示庆祝。”

  豆烫得更厉害了,阿南西把帽子也转得更快了,后来,它痛得实在忍不住,就跳了起来,可嘴里却说:

第5篇、聪明的村姑民间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国王,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妻子。这完全是因为从童年时代起,人们就反反复复地对国王说,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因此他下决心找一个与自己相配的妻子,也就是要娶整个王国之中最聪明的姑娘。

  一开头,正象当国王的应该做的那样,他在最显赫的贵族小姐当中选择自己的未婚妻。可是不久他就看出来,名门贵族的姑娘们,身上珠宝钻石发出的光辉,远远地超过了她们的智慧之光。她们舞姿优美,穿着绸缎和丝绒制成的漂亮衣裳;她们口齿伶俐,永无休止他说东道西,对一切人评头论足;可是一旦国王谈起要动脑筋的事情,她们就堵住耳朵,强调说这种话题,高贵的小姐们连听都是不体面的。

  于是国王决定在地主小姐当中寻求妻室。

  地主们的姑娘也不反对靠打扮出风头,不过她们会讲的话,无非是谈论猎犬和纯种的良马。显然,地主们的闺女,正象地主们自己一样,智慧是有限的。一旦涉及到要动脑筋的话题,她们要说的话在她们的舌头上,就象鸡脚在乱麻里一样,翻来复去地纠缠不清。

  国王怎么办呢?只好在村姑当中物色一位未婚妻了。

  “她们穿粗布衣裳和木头鞋子,那是没什么关系的。”国王心中想,“只要能找到一位聪明的姑娘,宫中的裁缝和鞋匠就会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而不亚于一个公主。”

  不消说,国王有一座位于郊区的宫殿,他动身到那里去,既是为了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也是为了仔细看看那些乡村姑娘。

  正好这一天出了一件事,一个贫穷农民的一匹马跑到皇家的御田里,踩坏了皇家的庄稼。御田总管把这匹马关进自己的马厩,要求农民出一大笔赎金。农民没有钱,同时没有马,不消说,庄稼人的日子一天也过不去。农民只好来找国王请求庇护。

  国王听完了农民的话,心中思忖:

  “是不是一个巧机缘促使这个庄稼人来见我呢?想必他有一个女儿,而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女。我倒要看看,这个做父亲的够不够聪明。”

  于是国王说:“好吧,就依着你吧,我免了你的赎金。不过你必须回答我三个问题。回答得对,领回你的马;回答不出,马留在我这里,你还要好好地吃一顿鞭子。怎么样,同意吗?”

  农民搔了搔后脑勺,问道:

  “那么您的问题是怎样的呢?”

  “第一个,你告诉我:世界上最快的是什么?第二个: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最主贵的是什么?第三个:月亮有多大?我给你两天限期,你好好地想一想,然后回到我这儿来听候处理。”

  农民忧郁不安地回到家里。女儿在门口迎接他,问道:

  “怎么样,爹爹?你在国王那儿把咱们的马要回来了吗?”

  “马儿没要回来,”农民回答说,“倒是讨到了一顿鞭子。看起来,国王自己不够聪明,他就打主意向别人借一点儿。他向我提出三个问题,给了我两天限期。如果我回答得出,就把马领回来;如果回答不出,就要尝尝皇家的鞭子。”

  “那是些什么问题呢?”女儿问。

  农民告诉了她。

  “噢!这一点儿也不难!”女儿笑了起来,“我现在就回答你这三个问题。你只要听着,好好地记住,然后到国王那儿去,领回来咱们那匹马。”

  农民听完女儿的话,马上进宫去见国王。

  “哎哟!你可是有点儿过于性急了!”国王说,“我可不知道你来是为啥:来领马呢,还是来吃鞭子。”

  “两样我都要。”农民回答说,“我打算骑着马回家去,那鞭子么,也许可以用来赶马。”

  国王笑了起来,说道:“好吧,我们立刻就能看清楚的。我们从第一个问题开始吧:世界上最快的是什么?”

  “人的思想最快。农民回答。

  “这是谁告诉你的?我不相信你自己想得出来。”

  “我的女儿告诉我的。”农民坦白他说。

  “原来如此!那好吧。现在你说: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最宝贵的是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最宝贵的是梦。”农民回答说,“在梦里我们忘掉悲哀和烦恼。梦可以使疲倦的人恢复体力,可以安慰不幸的人。”

  “这又是谁告诉你的?”国王问。

  “我的女儿。”农民回答。

  “看起来,你的女儿是一个聪明的姑娘。”国王说,“两个答案都对。

  那么她有没有告诉你,月亮有多大?”

  “当然告诉啦。月亮的大小是四个四分之一。”

  “又说对啦。”国王说。

  国王十分惊奇。那些最显贵的名门小姐和最富有的地主千金当中,还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这三个问题呀!她们光是笑,又说世界上没有能够回答这种问题的聪明人。可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女儿竟然回答出来了!不过,也许这也不是她自己的才智所能做到的吧。还需要好好地考考她!

  于是国王对农民说:

  “你履行了规定的条件,带着你的马儿回家去吧。至于你的女儿,由于她的聪明智慧,我送一件礼物你转交给她。”

  国王从御厨房里取来一个筛子,里边放了七只鸡蛋,然后交给农民。“告诉你的女儿,叫她在这个筛子里用这些鸡蛋孵出七只小鸡,明天就要派人送回来。”

  农民走了。可是过了两个钟头他又回到王宫里。他背着一个大口袋,里面装着大麦。

  “这大麦,”农民一面把口袋扔在国王脚下,一面说,“是我女儿叫我给您送来的。她请您立刻把麦子种下去,日出以前要收割回来,碾成大麦米,在小鸡刚刚从蛋壳里孵出来的时候送来喂它们,以免它们饿死。”

  国王开心得纵声大笑。

  “你的女儿,实实在在是一个聪明的姑娘。我准备娶她。不过需要先预备好结婚穿的衣裳。你把这架纺车拿去,告诉你的女儿,叫她天明以前要纺成细线,再织成最好的亚麻布。”

  农民拿起纺车回家去了。可是没过一个钟头,他就气喘吁吁地跑来见国王。他又背来了一只大口袋。

  “在这只口袋里有最好的亚麻种子,”他对国王说,“我女儿请您把这些种子种下去,长成后打成亚麻,可是要快一点儿。不然的话,她就来不及在天明以前纺成线和织成婚礼服用的亚麻布了。”

  姑娘的答复使国王十分称心满意。

  “我明白,我明白,你的女儿真是伶牙利齿,对答如流。你告诉她,明天我就来向她求婚。”

  第二天,国王来敲穷庄稼人的房门。

  农民的女儿恭恭敬敬地鞠着躬请他进来。

  “您的父亲在哪里呀?”国王问。

  “父亲到水在生气的地方去了,为的是把好的东西做成更好的东西。”

  “你的母亲在哪里呀?”

  “母亲和妹妹正在同风捉迷藏。”

  “噢,那么你的弟弟在哪里?”

  “也不在天上,也不在地上。他正在拿着还没生下来的东西玩儿哪。”

  国王笑了起来,说道:

  “唉,你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地叫我猜谜呀。”

  “这有什么,”姑娘回答说,“陛下不是喜欢猜谜吗!您自己就叫父亲和我猜过谜的呀。”

  “聪明的姑娘,我的谜语都被你猜中了。现在你自己出的谜语,你也回答得出吗?”

  “也许回答得出的,如果您愿意,就考一考看吧。”

  “好的。你告诉我,哪里的水在生气?你的父亲如何把好东西做成更好的东西?”

  “磨坊的水在生气,因为那些轮子妨碍它流动,于是它就推它们转,推它们动。而我父亲就在那儿把粮谷磨成面粉和米粒。”

  “是这样,是这样。那么,你的母亲和妹妹在哪儿同风捉迷藏呢?”

  “当然是在田里喽。现在正是施肥的时候,因此她们就升起篝火把去年的落叶和枯草烧成肥料。这种时候不由自主地要同风捉迷藏,你不躲藏,它就一下子用烟呛坏你的眼睛。”

  “噢,那么如果你弟弟既不在地上,也不在天上,他到底在哪儿呢?而且怎么能够和还没生下来的东西玩儿呢?”

  “这可是再简单也没有的了。显而易见,他是在树上。他是我家的淘气鬼,有蛋的鸟窠他一个也不放过。”

  国王又笑了起来,说道:

  “你出谜语和解谜语可真是个能手!现在轮到我了”。听着,我来对你说:我已经来你家做过客了,你也要到我家来做客。可是你要注意,既不能穿着衣服来,也不能光着身子来;既不能步行来,也不能骑马、坐雪橇或坐车子来;既不能从路上来,也不能从路边上来。而你来到的时候,既不可以进屋,也不可以留在街上;你不要给我带礼物来,可也不要空着手不送东西来。”

  “好的,”姑娘说,“明天您等着我来做客吧。”

  第二天,姑娘用密密的鱼网从头到脚把自己包起来,手里攥着一只小麻雀,然后把鱼网的一端绑在一头公山羊的脖子上,赶着山羊紧沿着车辙驰向王宫。

  在宫门前她解开了绑在山羊脖子上的鱼网,一只脚跨进门坎里面,另一只脚停在门坎外面。

  “我来了,”她对国王说,“我按照您的意思都做到了。我到您这儿来,既不是光着身子,也没有穿衣服;既不是步行,也没有骑马;既不是走大路,也没有走路边;既没有进屋,也没有停在街上。这儿是给您的礼物。”

  国王已经伸出手去接礼物,可是姑娘把手掌一张,小麻雀一抖翅膀就飞走了。

  这样一来,国工并没有收到礼物,尽管姑娘并不是空手来见他的。

  “我承认,”国王说,“这次斗智你又胜过了我。任何一位公主,任何一个地主的女儿,都不敢同你比赛智力。只有在美貌和服装方面,大概她们会胜过你。不过,服装是不成问题的。”

  于是国王在女客人面前打开了通往隔壁房间的门,请她进去。在这间屋子里,到处都是姑娘们做梦也梦不到的那么漂亮的衣裳。年轻的村姑走进屋内,随手关上了门。

  国王不得不等待相当久,因为即便是最聪明的姑娘也不大容易选中一套服装,这是由于在她面前衣服实在太多了,而且一件比一件漂亮。

  可是等到这间邻室的房门终于又敞开的时候,姑娘在门口一出现,国王不由得惊叹起来。年轻的村姑身穿新衣比皇宫里最漂亮的女官还要美一百倍。

  国王原打算立即带着姑娘去举行婚礼,可是他及时地想起来,他给自己寻找的,不是一个美丽的妻子,而是一个聪明的妻子,于是他决定再考她一次。

  “你能不能告诉我,”他问道,“大地的中心在什么地方?”

  姑娘抬起穿着新鞋的脚,朝着地板跺了一下,说道:

  “就在此地!假如您不相信,请您自己去量量。”

  国王笑了,说道:

  “我看清楚了,我搞清楚了,你非常聪明,也非常美丽。”

  “我可是根本不算怎么聪明,”姑娘回答说,“我倒是很想再聪明一百倍。”

  “唉,你现在这样聪明已经足够了。”国王说,“现在你再回答我最后一个问题:你愿意不愿意做我的妻子?”

  姑娘垂下了眼帘,低声说:

  “如果国王自己愿意的话,我为什么不愿意呢?”

  国王不再拖延,立刻命令皇室总管准备好婚礼酒宴需要的一切物品。一个星期以后,举办了富丽豪华的婚礼。国王请来了新娘子的全体亲属,请来了自己的全体大臣和他们的妻女。

  千金小姐们已经听人说起新娘子才智出众,因此婚礼宴席上她们一次也不曾开口,免得在新娘子面前出丑。

  可是大臣们的夫人们都很难受,因为国王拒绝选娶她们的女儿,成为王后的荣誉落到了一个普通村姑的头上了。她们摇着头,彼此窃窃私语:“一家之中有了两个聪明的头脑,那是要坏事的。弄不好就要争争吵吵闹起纠纷来的。”

  而且大臣们自己也在各个角落里交头接耳:

  “今天我们同普通的庄稼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明天保不定我们不得不同他们一起坐在皇家会议室里。恐怕王后想叫自己的老子当上内阁大臣呢。

  到那时候,连别的农民也不肯听话了。那么谁来给我们耕田种地呢?!”

  当然,这些话都是悄悄说的。可是国王还是听见了。于是等到宾客们吃完喜酒纷纷散去之后,国王就对年轻的妻子说:

  “你听我说,亲爱的妻子,我们现在就来个约法三章吧。第一,你不得再同你的亲人们会面,因为你现在是王后了;第二,你不得干预我的事务,因为我是国王;第三……这第三么,假如你违犯了我们的约定,我马上送你回到你父亲那里去。”

  年轻的王后听完了丈夫的话,一句话也没回答他。丈夫则认为,既然妻子不讲话,这就意味着她同意了。

  随后他们安宁幸福地过着日子。

  这样过了一年,两年,到了第三年出了一件事:

  王后的父亲带着自己的马到御田里去干活。他这匹马养了一头极好的小马驹。这一次,小马驹跟在母马后面在田里来来回回地走,觉得厌烦了,它就跑到邻近的草地上去玩。草地上皇家的一群母牛带着一群牛犊正在吃草。

  楞头楞脑的马驹子一下子就同一个牛犊要好起来。它跟着牛犊在草地上到处游逛。牛犊走到哪儿,马驹也走到哪儿。

  皇家的总管早就注意到了这头小马驹,他非常喜欢它。他一看到小马驹和皇家的牛群混在一起,马上命令牛倌快把全部牲畜赶进牛栏。

  傍晚时分,农民发现马驹不在,就去寻找,可是连个影子也找不到。农民就去见总管。

  如此这般,他请求他:“我们的马驹混在您的牛群里,请您下命令把它还给我。”

  可是总管只是心中暗笑。

  “如果你的马驹加入了牛群,这就表明它不是马驹,而是牛犊。可是牛犊你是没有的。因此你在脊背没尝到鞭子味道以前,还是赶快走开的好。”

  有什么办法呢!农民又去见国王,请求庇护。

  这一天正赶上国王心情不佳,不晓得是因为同邻邦的国王有了什么纠纷,还是由于皇家金库的司库官揩油超过了常规……丈人的请求他连听都不要听。

  “总管怎么决定的,”他说,“就怎么办。”

  结果是农民毫无所获。他转过身子往回走。走过皇家花园他几乎哭起来。

  他实在舍不得这匹小马驹!年轻的王后恰巧在这个时候出来散步。她看见父亲就问他:

  “父亲,你怎么这样伤心啊?”

  “哎呀,女儿啊!”农民回答说,“我并不晓得你同国王相处得怎么样,我可是无论同国王,无论同他的总管,怎么也处不来。我对他们说这是黑的,他们偏说,不,是白的。”

  “父亲,你讲清楚一些,到底你同国王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故?”女儿问。

  “照我的心思,最好一辈子不同国王们打交道。”农民说,“是这么一回事,你知道,我们那匹母马养了一头极好的小马驹。它不晓得为啥要和皇家的牛群混在一起。总管就把它抓了去,不肯交出来。他说,‘如果马驹加入了牛群,这就表明它不是马驹,而是牛犊。’我去找国王请求庇护,国王也是这副腔调,他说,‘总管怎么讲的,就怎么办。’”

  “好啦,你别难过。这件事还可以补救。”女儿说,“我来教你怎么办,使白的再变成白的,黑的再变成黑的。”

  接着她就教会了他。

  到了第二天,大清早农民就钻进皇家花园,拖来一面老大老大的鱼网,他把鱼网摊开在草地上,自己坐在一棵树下等着。

  过了不久,国王从宫中走出来,要在皇家会议开会以前散散步。农民一看到国王,立刻跳起身来,使出全身力气拉拢鱼网,好象鱼网一直到顶都装满了鱼似的。

  “你在这儿干什么哪?”国王感到奇怪。

  “您自己看得见,我正在捕鱼哪。”农民回答。

  “你可真傻!难道草地上会有鱼吗?”

  “为什么不会有呢?!自从母牛生下马驹那个时候起,什么事都会有的。”

  “啊哟,你倒是很聪明嘛!”国王说,然后命令把农民的马驹还给他。

  农民收起自己的鱼网,带着马驹,高高兴兴地走回去了。

  国王仔细一想:“哎呀,这不是丈人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看来这件事一定有我妻子插手。”

  他想到这里,就马上进入宫中。

  “喂,你告诉我,”他问妻子,“昨天在花园里你遇见过你父亲吗?”

  “遇见过的。”妻子回答。

  “这就是说,是你教他戏弄我的喽!”

  “戏弄你我可没有教过他,至于如何使他摆脱窘境,那我是出过主意的。”

  “不管怎么样,”国王喊叫起来,“你已经干预了我的事务!你已经违反了我们的约定!因此我今天就送你回你父亲家里去,永远休了你。但是,由于你毕竟是我的一个好妻子,我允许你带走在整个王国里你认为是最宝贵、最可爱的东西。”

  “就照着你的意思办吧,”王后回答说,“我立刻离开王宫。不过在分别的时刻,我想同你用一只杯子喝点儿酒。”

  “好吧,”国王说,“拿酒来。”

  王后拿来了一瓶陈年葡萄酒和一只水晶玻璃杯。她满满地斟了一杯酒,暗暗地放进去一些安眠药粉。然后她用嘴唇沾了沾,就把酒杯递给国王。

  国王喝干了一杯酒,赞叹他说:

  “多么香甜的美酒啊!我似乎从来没喝过比这更好的酒。”

  他想再倒上一杯,忽然间他觉得困得厉害,当即坐在安乐椅中,鼾然入睡。

  王后需要的正是这样。她立即叫来奴仆,命令他们把睡着了的国王抬到马车里去。她自己坐在旁边,马车行驶起来。

  不到一个小时,他们已经来到农民家。王后把父亲喊出来,同他一起小心翼翼地把国王从马车里抬出来,然后把他放在床上。

  第二天早晨国王醒过来,惊讶地观望着四周。他躺在简陋的农家的床铺上,并不是在自己的富丽堂皇的王宫卧室里,而是置身于一所贫寒的农舍之内。

  “这是怎么回事?!”国王叫了起来,“也许我还没醒,这一切都是我在梦中看到的吧?”

  “不,你已经醒了,这一切都是你在清醒的时候看到的。”王后走向床边对他说。

  “那么我是在哪里?又是怎样来到这里的呢?”

  “你是在我父亲家,是我亲自用车把你拉来的。”

  “你怎么敢这样做!”国王大声喊叫。

  “难道你没答应过我,可以把我认为最可爱、最宝贵的东西带回父亲家里?”王后问。

  “我答应过的。可那又怎么样呢?”

  “你自己想想,”王后说,“对于妻子来说,还有什么比丈夫更宝贵、更可爱的呢?”

  “原来如此!”国王惊叹他说,“你又用巧计战胜了我。不,不管怎么说,你实在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女人。”

  国王从床上跳起来,抱住了妻子,求她同他一起回宫去。

  然而妻子推开了他,说道: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象你说的那样聪明。可是,很明显,即便是我所具有的智慧,在王宫里也是根本没有用处的。你自己总是愿意听最愚蠢的话,而一听到明智的话,你就要堵住自己的耳朵。我最好还是留在这里,在普通农民当中寻求一个夫婿吧。这样的丈夫不会由于我的亲属而感到羞耻,而且,如果我对他提出某种善意的忠告,他大概永远也不会说我在干预别人的事务。我同他将会共度患难和同享安乐。”

  国王一再求她原谅自己,结果也是枉然,妻子连听都不想听。于是国王只好单独一个人回宫去了。

第6篇、美男子的诱惑民间故事

  古时候,蔡地有一个神秘山林,传说山林中时常有妖魔鬼怪出没,附近百姓几乎无人敢靠近。

  当地有个叫杨凡的男子,小时候长得虎头虎脑十分可爱,但是在他十一岁的时候遭遇了一场大火,不仅失去双亲,容貌也被毁了,成了当地最丑的男人。

  杨凡容貌被毁后,许多平日喜欢他玩耍的小伙伴都离他而去,邻里乡亲也是见了他就躲,因为他那黑黢黢的脸不像是人更像是鬼。自从那日大火,杨凡就一个人离开村子到村外的山洞居住,吃的是野菜,喝的是雨水,不过总算长大了。

  这天,杨凡戴着斗笠到城中赶集,打算用他从地里捡来的野蘑菇换些钱用。城中很热闹,杨凡十年来第一次进城,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花花绿绿的玩意儿让他眼花缭乱。杨凡停在一个卖面具的摊位前看了看,心想这个东西戴在脸上比斗笠方便多了,不用担心一低头就会掉下来,等会儿赚了钱要买一个。

  杨凡正在想着,一个小孩儿突然跌跌撞撞跑了过来,小孩儿撞在杨凡身上摔倒在地,杨凡赶紧蹲下去扶他,没想着这个孩子如此顽皮,他看着杨凡的斗笠好玩就猛地一下子给他摘了下来,杨凡那被火焚烧过得脸顿时暴露在人群面前,人们吓得一哄而散,小孩儿还不停的哭喊着“鬼,你是鬼…….”

  杨凡羞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捂着脸赶紧就跑了。杨凡钻进一个胡同,找了个墙角蹲下来默默流泪,想念曾经自己没被毁容时候多受欢迎,现在竟然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也不知道上辈子是做了什么孽,今世要受这种苦。

  杨凡在墙角蹲了好久,打算等天黑再出城。这条胡同一天都每人来往,快天黑的时候,杨凡突然听到旁边有俩男人在说话。

  “你听说了吗,赵斌家的女儿,就是特别丑的那个,前段时间想自杀就进了林子,过了三天突然回来了,还变得特别美。听说是遇见了妖怪,妖怪帮她变漂亮的!”

  “是吗?这妖怪怎么没吃了她还把她变漂亮了?这不可信啊,以后离那家人远点,我觉得是妖怪吃了她,然后变成了他家闺女。”

  “你说的也有道理,妖怪这东西应该没那么好心,以后躲着点他们家。”

  ………

  杨凡在墙角听得清楚,不管那丑女是怎么变美的,结果罪重要,看看自己满身黢黑,人们都害怕自己,这活着和死了也没什么区别,不如也进山林去试试!

  天黑后,杨凡出了城,他直接就来到山林脚下,面对寂静如死水一般的山林,他毫不犹豫的走了进去。

  这山林确实有点怪异,到处烟雾缭绕,时不时的还有各种香味飘过。杨凡越走心中越是没底,因为这里一个活物都没有,静的让人发毛。不知走了多久,杨凡累了,他只好坐在一棵大树下休息。

  烟雾越来越重,杨凡觉得呼吸困难,很快失去了知觉,等他再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山洞中。

  “这是哪里?”

  “这是狐狸洞!”

  一个女人的声音传来,杨凡揉揉眼仔细一看,那是个身穿白衣的美貌女子。

  杨凡从未见过如此美的女人,他知道这一定就是狐狸精了。

  “你是狐狸精吗?你是想吃了我吗?”

  女人噗嗤一笑,说:“傻瓜,我想吃你还会把你带来山洞吗?我是狐仙,不是妖精,你可以叫我雪灵!”

  杨凡一听女人是狐仙就立刻跪在地上祈求:“啊,狐仙,你发发慈悲,能不能把我的容貌变得和正常人一样,我这个样子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我真活不下去了,求求你帮帮我!”

  雪灵把杨凡扶起来说:“我都知道,帮你换容貌不是不可以,只是需要人血来维持,否则不能保持一世!”

  杨凡不明白,他皱着眉问:“人血?要多少?我自己的行吗,还是要别人的?”

  雪灵笑笑说:“谁的都行,越健康的人血越好,每次我需要一碗,三个月就要一次,你能做到吗?这个很难,没有人愿意白白给你这么多血吧?”

  杨凡想了想,三个月一次,每次一碗,如果自己身体强壮应该也可以维持,到时候实在不行再想别的办法也可以。于是杨凡点头答应:“嗯,我可以,求你帮我换容貌吧!”

  雪灵点点头:“嗯,那这第一碗血就你自己来吧!”

  说着,雪灵递给杨凡一个碗和一把刀,杨凡接过去在自己胳膊上划了一下,血很快就流了出来。

  “好了,给你!”

  雪灵接过血让杨凡闭上眼睛,杨凡就把眼睛闭上了。不一会儿,雪灵告诉杨凡可以睁开眼了,杨凡睁眼一看,雪灵手里的碗不见了,代替的是一面镜子,而此时镜子中的自己简直就是一个美男子。

  “这真的是我吗?简直太好看了,谢谢仙人,谢谢!”

  雪灵把镜子收了,她一本正经的对杨凡说:“记住,你的脸只是暂时的,三个月内要再给我弄人血来,要健康男子的,不要女人的,否则我功力破了,你就再也不会变美了!”

  杨凡把雪灵的话铭记心中,带着焕然一新的脸庞,杨凡回到了自己的山洞。

  “现在我已经变美了,等我筹钱把老家的房子修好,再娶个媳妇,以后就能好好过日子了!”

  为了过上梦想的日子,杨凡每日起早贪黑砍柴挖野菜,全都带到集市上去卖,很快就把家中的草屋修了起来。以前的乡亲们见杨凡变美,全都出来搭话,杨凡十分满足。

  转眼就到了三月之期,杨凡要去山林给雪灵送血,可是弄别人的血谈何容易,杨凡只能忍着疼割破了自己的另外一只胳膊。

  回家没多久,有媒婆上门提亲,说是村中李屠户的女儿看中了杨凡,杨凡见过李屠户的女儿,虽然很漂亮,可是和自己的美貌相比还差的很远,杨凡没有答应这门亲事,他想找个更美的。

  美人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杨凡为了找到和自己般配的女人没事就来城中闲逛,不想真的碰上一个。

  那日,杨凡见到一个美人迎面走来,他看的入迷,那女人竟然也看着他出了神,俩人一见钟情,很快就凑成一对夫妻。

  杨凡娶得妻子叫赵慧儿,美得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自从成亲,杨凡就更在意自己的容貌,可是连着弄了两次自己的血给狐仙他身体有些瘦弱,再弄就会没命,杨凡想来想去只能狠下心用乡邻的血。杨凡买来许多迷烟,每到该那血给狐仙雪灵的时候他就趁夜迷晕乡邻取血。

  乡邻无缘无故身上出现伤口很害怕,村中人心惶惶,一到夜里全都大门紧闭不敢出门。

  这天早上,杨凡醒来后发现自己的胳膊也多了一个伤口,他十分纳闷,好久没有取自己的血了,怎么突然身上会出现伤口,莫非有别人和自己一样,取血取到我身上了?

  自从有了不明不白的伤口,杨凡处处留心想找出那个人,可是最后却发现那人竟然是自己的妻子赵慧儿。杨凡突然想起,那日在城中墙角听两个说一个姓赵的人家的女人进林子后变美了,没想到竟然就是妻子。

  本以为娶了个天仙,没想到是绝世丑女所化,杨凡感叹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自己丑最后也娶了个丑的,俩人不过都是在用假脸对人而已。那天,杨凡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妻子,妻子也承认了自己是用的假脸,俩人商量后决定不再给狐仙送血,以后都用真面目。

  几个月后,杨凡变回了黑黢黢的模样,赵慧儿也变回了龅牙丑女的模样,俩人虽然失去了美丽的容颜,但是整个人都轻松了,过起日子更加踏实了。

第7篇、净瓶民间故事

  从前,在莽莽大山之中有一个小村子,村里有一个贫穷的母亲,她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儿子刘根长大了,娶了一个聪明贤惠的妻子。女儿刘蕊长得如花似玉,也到了该找婆家的年龄了。

  母亲一心想快快抱上孙子,好不容易盼到儿媳有喜,没想到儿媳怀孕七个月的时候竟病倒了。这可是两条人命啊!母亲发誓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为儿媳看好病,可是,请来一个又一个郎中,都束手无策。望着日渐憔悴的儿媳,一家人好不心焦。

  这天下午,刘根在山上砍柴,忽然一朵祥云从他头顶上飘过。他抬头一看,妈呀,是观音菩萨!刘根激动得不得了,观音菩萨可是专门救苦救难的啊。于是,刘根赶忙大声叫喊:“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可是,观音菩萨根本没听见,一眨眼就不见了。

  刘根好生失望。谁知,奇怪的事又发生了。敢情连神仙也丢三落四,这观音菩萨一时粗心大意,竟连手上那个插着柳枝的净瓶掉下来也不知道。只见净瓶慢悠悠往下掉,往下掉,最后落在刘根对面的绝壁上,一块向外微微凸出的岩石接住了它。

  这净瓶柳枝可是宝贝呀。刘根欣喜若狂,他早听人说过,这净瓶里装的是甘露水,插的是柳枝。这柳枝随便往地上一插,即使是沙漠,也会迅速成为森林。如用柳枝蘸着净瓶的甘露洒在人身上,就能治病强身、起死回生。要是洒在我老婆身上,就能挽救两条生命啊。

  短暂的喜悦之后,刘根又满心惆怅。净瓶啊,你落在什么地方不好,偏要落在悬崖绝壁,我怎么才能拿到呢?

  刘根急忙回家,把这件奇事讲给母亲听。母亲听了泪流满面,连声说:“我的儿媳妇有救了!”刘根犹豫地说:“妈,那净瓶不容易拿到手啊。”母亲说:“你去准备一条结实一点儿的绳子,明天天一亮,我就和你一起去取净瓶。人命关天,再不拿回家救命,观音菩萨发现自己掉了宝贝,还不来找呀!”

  天亮了,母亲叫女儿刘蕊照顾嫂子,自己和儿子一起匆匆忙忙去取净瓶。当来到悬崖顶上,这儿早有十几个人正取净瓶呢。谁呀?走近一看,是李财主带着管家和十几个家丁。原来观音菩萨掉净瓶这事,正巧也被李财主家的管家看到了,是他把李财主找来的。

  李财主见他们来了,大笑道:“刘根,你带着绳子干什么?想要净瓶呀,净瓶是我的!哈哈,想救你老婆是不是,拿钱来,到时候我给你老婆治病。”

  刘根不知说什么好,母亲连忙赔着笑脸说:“好,好,李老爷,只要能救我媳妇的命,倾家荡产我也愿意!”

  这时,管家从悬崖顶上放下一条绳子,一个家丁顺着绳子下去,接近净瓶之后,正要伸手去取,突然,从悬崖间钻出来一只蝙蝠,飞快地把绳子咬断了,这个家丁惨叫一声,转眼就葬身于深谷。管家和众家丁一见,都吓得直打哆嗦。

  李财主怒气冲冲,指着一个家丁说:“你快回去拿铁链子来!”不一会儿,铁链子拿来了。一个家丁顺着铁链子下去,没想到铁链子也被蝙蝠咬断了,又一个家丁丧生于万丈深渊。刘根和母亲感到毛骨悚然,目瞪口呆。

  这时,管家出了一个馊主意,叫刘根下去。李财主笑容可掬地说:“刘根,只要你下去把净瓶帮我拿上来,我就给你老婆治病,分文不要。”刘根说:“我拿到的净瓶自然是我的,不用你发善心。”李财主冷笑一声说:“你以为你能把净瓶从我眼皮子底下拿走?我劝你识相点儿,拿到净瓶以后我保证救你老婆。”母亲把儿子刘根拉到身后说:“我下去,你要说话算数!”李财主说:“当然算数。”

  刘根急忙说:“妈,你不能下去!悬崖里有吃人的蝙蝠。”母亲说:“我知道,但是再怎么也要试一试,说不定蝙蝠不咬我的绳子呢。”

  刘根还想阻拦母亲,可是固执的母亲不顾儿子的反对,抓起绳子从悬崖顶上跳了下去。刘根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上。只见母亲艰难地接近了净瓶,手一伸就拿到了,刘根和众家丁连忙将母亲拉了上来。李财主一把抢过净瓶,喜笑颜开地说:“哈哈,我有宝贝了!”

  刘根抱着脸色惨白的母亲,呼喊着“妈、妈”。母亲吓得浑身哆嗦,问:“儿呀,我是不是还活着?”刘根流着泪说:“妈,蝙蝠没咬绳子,你还活着!”

  这时,李财主拿着净瓶,带着管家和家丁们就要走。母亲赶紧气喘吁吁地说道:“李老爷,快,快救我儿媳妇。”李财主哈哈大笑:“好啊,把你女儿刘蕊嫁给我做小妾,我就给你儿媳治病。”说完,丢下刘根母子扬长而去。

  李财主对刘蕊的美貌早就垂涎三尺,心想,这个宝贝能救她嫂子的命,她一定会答应我的。李财主回家后,一个人待在内室欣赏净瓶,笑得合不拢嘴,自言自语道:“好东西,好东西啊。”说着,用柳枝蘸着净瓶里的甘露洒在自己的身上,顿觉心旷神怡,精神抖擞,痛了十几年的颈椎也舒服了。

  这时,他的老婆走了进来,娇滴滴地说:“听说你弄了一个宝贝,是观音菩萨的净瓶?”李财主欣喜若狂,连忙用柳枝蘸着净瓶的甘露洒在她的身上。老婆立马变漂亮了,身材变苗条了,脸也变白净了,眼睛也变成双眼皮了。乖乖,这净瓶可真是一个宝贝呀!

  两人说说笑笑,有这个宝贝,赚钱就太容易了,以后就能成为天下最富有的人,当官,不,当皇帝都没问题!正说着,管家带着十几个家丁站在门口,也想看看这个净瓶到底怎么个宝贝法,有什么神奇作用。

  李财主眉飞色舞,用柳枝蘸着净瓶的甘露洒在管家和众家丁身上。顿时,有病的病好了,没病的更加神清气爽。

  大家都挺高兴,忽然,李财主两眼一黑双腿一软瘫倒在地上,奄奄一息。这是怎么回事?李财主的老婆赶紧将甘露全部倒在丈夫身上,只见李财主双腿一伸,口吐白沫,死了。

  他老婆大惊失色,瘫倒在地,抽搐了几下,也死了。

  管家发现他俩气绝身亡,吓得面如土色,这是什么甘露,怎么有毒?众家丁惊恐万分,都等着死亡来临。很快,李财主夫妻之死惊动了李家大院上上下下,聚拢过来围观。李财主一家老少呼天抢地,悲痛欲绝。

  忽然,一朵祥云飘了过来,落在管家面前,观音菩萨足踏莲花座,怒道:“还我净瓶来!”

  管家连忙将净瓶捡起来递给菩萨,然后双膝跪倒,众家丁也跟着管家跪下。管家痛哭流涕地说:“我们错了,求菩萨救救我们吧!”

  观音菩萨痛心疾首地说:“这个净瓶是假的,是一伙妖怪造出来的,被我发现了。根本就是害死人的妖物。我准备将它交给如来佛的,没想到丢在了这里。”

  管家浑身哆嗦,惊恐地说:“请救救我们。”观音菩萨轻轻地摇了摇头,说:“你们这是自作自受,我也帮不了你们,不过你们洒的假甘露不多,没有性命之忧。”话音刚落,管家的眼瞎了,众家丁也是瞎的瞎,哑的哑,瘫的瘫,跛的跛。

  这时,刘根母子急急忙忙走过来,刘根的母亲远远就喊:“李财主,救救我儿媳,救救我儿媳!”走近一看,大惊失色,李财主死了,他老婆也死了,管家和家丁们,个个鬼哭狼嚎!这是怎么回事?

  观音菩萨将假净瓶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对刘根的母亲说:“你是一个好婆婆!”说着,叫刘根伸出一只手来,倒给了他一滴真正的甘露,说:“回家给你老婆治病去吧,涂在她的嘴唇上,她就会好起来。”

  母亲急忙问:“菩萨,有件事我一直想不明白,那只蝙蝠为什么没咬我的绳子?”观音菩萨笑了:“这只蝙蝠已经修炼了九百九十九年,它疾恶如仇,所以故意跟李财主作对。不过,用爱拧成的绳子的,它咬也咬不断。”说着,莲花座飘了起来,观音菩萨消失在空中。

  刘根搀扶着母亲赶回家,将甘露涂在老婆的嘴唇上。很快,老婆醒了,脸色红润,神采奕奕。过了三个月,他老婆生下一对龙凤胎,从此,一家人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第8篇、年兽传说民间故事

  我知道的民间故事有很多,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过年,关于年兽的故事。 每到每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年就会出现在各种地方去吃人,然而什么也不知道的人们经常被年给稀里糊涂的给吃掉。

  很多人都在找年的弱点,但是,年刀枪不入,再锋利的刀也进去不了一厘米,所以每次年来,就会有很多人被年给吃掉,所以人都逃的远远地,不靠近年,怕被年给吃掉。 又到了年来的那一天,一个老人来到一个村子里面,他很饿,一位老奶奶给了他一点食物,老人说:“谢谢你给我吃的。”老奶奶说;“你吃完,就跟着人们逃到山上去吧!”老人说:“我可以帮你们把年兽给赶走。”老婆婆很奇怪,说:“你为什么不逃跑呢”,乞讨老人不说话。老奶奶没办法,只好跟人们一起,上山避难去了。   到了年来的时候了,年闯进村了。它发现村里没有一个人,并且老奶奶家,门上贴着大红纸,屋里面烛火通明。年觉得很奇怪,怒视片刻,马上冲了过去过去。要到门口的时候,院内突然传来各种吓人的炸响声,年吓得要命,就不敢往前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老奶奶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只好两手空空的逃回了它自己的地方。 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就觉得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想起来那位老人,赶忙向乡亲们讲了老人的话。乡亲们一起去老奶奶家,只见老奶奶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有一堆未燃尽的竹子,还有几根红蜡烛。知道对付年办法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

第9篇、钟馗拜母民间故事

  相传有一天,南海观世音驾着祥云来到江南,当地土地公公赶紧迎接。观音问:“此地是否有作恶多端的刁民?”土地公公回禀说:“据小神所知,钟家山有个名叫钟馗的人,对母亲很不孝。轻则骂,重则打,其行难以饶恕,望菩萨施恩点化他。”观音点了点头,驾着祥云飞走了。

  钟馗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他样子生得十分丑陋,大脑壳,红头发,凸眼睛,鲢鱼嘴,络腮胡,身子又粗又壮,活像一头牛牯。他又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屠夫,人称他是“鬼见怕”。钟馗年过四十,还没娶上媳妇。因此,他常常抱怨母亲将他生得如此难看。母亲年岁已高,手脚没有以前灵便,伺候钟馗稍有不周,不是换来凶喝辱骂,就是拳打脚踢。虽说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母亲还是怕他怕得不得了。

  这一年五月初五,正是乡里善男信女朝拜观音的时候。钟馗站在道旁,呆呆地望着去观音庙朝拜的人群,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观音变成一位老翁,走到钟馗面前笑眯眯地问:“小兄弟,站在这里发什么呆?你怎么不去朝拜菩萨?”

  钟馗见老者慈眉善目,连忙回答:“我也想去朝拜观音,怎奈天天帮人杀猪,去不得!”老者说:“朝善只需真心诚意,不必如此计较,不如你从今天起就吃斋吧。只要心意到了,观音是不会怪罪你的。”钟馗听老者之言很有道理,便想追赶朝圣的人群,转念一想,为难地说:“可……我的屠刀没有地方放。”老者又出主意说:“把屠刀投入那边的山塘不就得了。”钟馗听从了老者的话,丢下屠刀就跟一群朝拜观音的信徒们走了。

  约莫走了十几里路,钟馗想:朝拜菩萨是为了忏悔过错、积德行善,而我把屠刀丢在山塘,倘若有耕牛下塘戏水,屠刀割破牛脚,牛受了伤不能耕田,岂不是害了农夫?还有,要是有小孩下塘摸鱼捉虾,被屠刀割伤了手脚,小孩的父母该多么伤心?那更是罪过。

  于是,钟馗匆匆折回把丢弃在山塘里的屠刀捞上来,脱下身上血迹斑斑的围裙,把屠刀包好背在自己的背上,再匆忙去追赶朝拜的人群。

  钟馗饿着肚子一直走到天擦黑,也没有赶上朝圣的人群。他前眺后望,只见四野暮色苍茫,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不禁心里发怵,加快了脚步。走了不到半个时辰,忽见山坡上有一座茅屋,从里面透出丝丝亮光。他走近一看,竹编的房门虚掩着。轻轻推开门,他看见一个衣着朴素、举止端庄的中年妇人坐在四方的竹桌旁,就着油灯的亮光正聚精会神地做针线活儿。

  钟馗一看,妇人周身散发一股祥和之气,也不好意思像以前那样粗声粗气地讲话了,这还是他平生第一次如此这般轻声细语:“大嫂,我能不能进来歇歇脚,讨口水喝?”

  那妇人既不停手,也不抬头,不紧不慢地问他:“你是什么人?”

  钟馗道:“我要去观音庙朝拜菩萨,不想在路上耽搁了,没能赶上朝圣的人群。我对这里的山路不熟,不敢继续前行。如果大嫂能行个方便,就让我借宿一晚,明天天一亮我立刻上路。”

  那妇人慢慢抬起头,见了钟馗那副“鬼见怕”的模样竟然一点也不害怕,反而十分和蔼地说:“啊,原来是朝拜观音菩萨的香客,快请进来吧。茶壶里有茶,饭甑里有饭,橱柜里有菜,你尽管吃喝。”钟馗一听,喜出望外,连连拱手作揖,称谢不已。

  等钟馗吃喝完毕,妇人站起身说:“奴家的男人外出做生意去了,晚上回不来了,你将就一下,在这张竹桌上歇息吧。”说完,就进内间熄灯歇息了。钟馗听从妇人的吩咐,伏在桌上一会儿就睡着了。

  睡到半夜,妇人忽然在内间大声呻吟起来,像是病了。钟馗被呻吟声惊醒,忙问:“大嫂,你哪里不舒服?”妇人说:“我有个老毛病,常常肚子痛,不想今天这病又发作了。”钟馗问:“那你平时都吃什么药,我帮得上忙吗?”妇人说:“往常我丈夫在家,用手轻轻揉我的肚皮就能止痛了。”

  钟馗一听,为难了:“大嫂,你知道你丈夫在哪儿?我去请他赶回来。”妇人说:“他没有一个固定的落脚处,谁知他今晚住在何处。”说罢,又不住地呻吟起来,听声音,她一定非常难受。钟馗在外面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站在门口,犹豫半天,心想:这深更半夜,只有我们两个人,我怎能进她的房间揉她的肚皮?唉!怎么办?她若这样痛到天亮,岂不痛死了?有道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想到这里,他急中生智,忙道:“大嫂,我有办法了。”说着便推门进去,从衣兜里掏出朝拜用的黄表纸说:“我在你的肚皮上垫上七层黄表纸,然后给你揉肚止痛。这样,就不会冒犯你了。”妇人见钟馗一脸真诚,便点头同意了。钟馗放好纸,用手轻轻揉起来。这一揉,妇人立即安静下来,慢慢闭上眼睛睡着了。钟馗因长途跋涉,身子疲惫,不知不觉歪倒在妇人的床上,也睡着了。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钟馗起身一看,昨晚的妇人、茅屋、竹床、家什……一概无影无踪了,只有自己的手里握着一张黄表纸,纸上还有字。可他大字不识一个,不知写的是啥。这时,正好来了一个秀才模样的过路人。钟馗忙上前施礼,把昨晚的事跟这人讲了一遍,并把纸递给他看。秀才接过黄表纸,念道:“你已朝见真佛,不必上观音庙了,还是赶快回家朝拜家里那尊倒穿鞋的菩萨吧。”

  听到这里,钟馗知道这是观音菩萨在点化自己,于是他跪拜四方,叩谢菩萨。

  黄昏时分,钟馗心神不定地往家赶,心想:我家除了老母,哪里供过什么倒穿鞋的菩萨?难道观音菩萨到我家去了不成?他想起自己以往对母亲的不孝,心里不免有些后悔。要是母亲把一切都说了,观音一生气,自己岂不要受到惩罚?他来到家门口,壮起胆子叫门。

  话说他母亲昨天听人说,钟馗也朝拜观音去了,要三四天才能回家,这会儿听见儿子在外叫自己,心想怎么两天就回来了?准是他半路折回,对菩萨心不诚。

  此刻,天已经黑了,钟母刚脱鞋上床打算睡觉,儿子在门外一叫,吓得她慌里慌张滚下床,把鞋都穿倒了。门一开,钟馗低头一瞧,母亲倒穿着鞋,晓得黄裱纸上所写的“倒穿鞋菩萨”就是自己的母亲。于是,钟馗扑通一声跪在母亲跟前,连连叩头,乞求母亲的宽恕。

  从此,他孝敬母亲,不敢有半点差池。为赡养老母,他仍旧宰猪赚钱,但脾气与以往判若两人。就这样在母亲百年之后,钟馗放下屠刀,另谋生路。

  天上一瞬,人间数年。观音在天上打了个盹,醒来突然发现受她点化的钟馗已放下屠刀,改邪归正。于是,她驾着祥云赶到钟家山,喊醒钟馗,将他升上天庭。因钟馗长相难看,众仙都不肯与他共事。观音只得把他遣回凡间,令他掌管妖魔鬼怪,保佑天下平安,于是,钟馗成了真正的“鬼见怕”。

第10篇、红绳儿民间故事

  在古代有个书生,名叫邢广年,他赶考不中,又把盘缠花光了,只好一路乞讨回家。这一日他走到日落才见一个村子,家家炊烟袅袅,他竟不知去哪家是好了。正犹豫,见一个朱漆大门洞开,门口的雪地上还有鞭炮的碎片,大红灯笼高挂,应该是刚办过喜事。邢广年喜上眉梢,这样的人家爱听喜嗑儿,自己编点词儿进去一说,讨顿饱饭是没问题,弄好还有几文的赏钱。

  邢广年打起精神,进院门就开唱,拣的都是好听的话儿,果然很快屋里就出来个胖婆婆,满脸堆笑说道:“辛苦辛苦,快去后屋吃口饭,暖和一下吧。”

  邢广年跟着进了厨房,暖气腾腾,满屋香味,原来是在做饭。这时做的饭可是有讲究,本来婚事忙了一天到了晚上都累了,可是婆婆还不能睡。有个老规矩,就是要给新娘子做一碗面条一碗饺子,两个碗都要盖好,让新娘子自己掀,掀出饺子就生男孩子,掀出面条就生女娃。

  婆婆亲自下厨,把面条和饺子都做好,放在托盘上,回身找盖。这时听到邢广年唱喜歌,婆婆是个好心肠的人,见邢广年衣衫褴褛,饿得直打晃儿,忙让进来,把锅里的面条盛上满满一碗,正巧大儿媳妇过来,就让她给邢广年送过去。

  这大儿媳正满心不高兴,她进门三年了都没生个一男半女,看着婆婆给弟妹忙乎,心里就堵,现在还要她伺候一个要饭的,更没好脸,随手抓把盐扔到面碗里,把碗往桌上一扔就走了。

  邢广年顾不得烫,端起来就一大口,他差点吐出来,这是什么东西,又苦又咸,敢情是不想给他吃。他越想越气,正好婆婆收拾好了准备往新房端东西,回身倒点香油。邢广年偷着起身,把托盘上的筷子一折。婆婆没看到,端着东西一溜烟进了新房。

  新娘子羞答答坐到桌前,伸手就掀碗盖,新郎和婆婆抻着脖子看,正是一碗饺子。婆婆喜得眉花都开了。按规矩,新娘子把这碗饺子吃光,就可以安枕无忧等着明年抱大胖小子了。可是新娘子拿起筷子就是一声惊呼,不知何时筷子已经折断了。三个人面面相觑,都傻了。

  再说这边邢广年出了恶气,也不想吃饭了,起身就往外走。迎面却碰到这家的老爷子,他刚也听到喜歌儿了,正赶上今天心里高兴,竟把身上的一件毛坎肩脱下来,往邢广年手里一塞说:“天寒地冻的,穿上这个吧。”

  邢广年没想到会这样,头昏脑涨,一路狂奔。不知走了多远,他的思路清晰起来,这家人应该是很善良的,并无恶意,自己却恩将仇报。

  邢广年回到家乡,又过上了舒服日子,可是折断筷子的事却像一根刺扎在心里,让他时刻放不下。按风俗,结婚那天折了筷子,就是孩子会夭折的意思,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作下孽来。邢广年对这事放不下,又过了两年,他动身回到那里,想打探一下情况。

  村子还是老样子,邢广年找了一个茶馆坐下来,有一搭无一搭地跟小二聊起来,这一聊可把他吓得不轻,原来那户人家真出事了。

  那户人家是当地的大户,姓徐,为人实在,口碑很好。徐家二儿媳过门整一年,就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徐家上下无不欢喜,可是没出仨月,孩子就从床上摔下来了,还好摔得不重。这可把徐老爷吓着了,他跟徐老太太说:“媳妇年轻不会带孩子,你带过来养着吧。”徐老婆子忙答应了,去找二儿媳妇商量。就这样孩子抱到徐老爷的上房,别说还真就没事,眼看着就满床爬了。

  这段时间徐老婆子伤风了,鼻涕眼泪一大把,担心把时气过给孙子,就让儿媳把孩子抱过去带几天,千叮咛万嘱咐,儿子媳妇哪敢怠慢。

  小两口心里没底,头一夜孩子睡得安稳,可是苦了他们两口子,一夜都没敢合眼。第二夜一样平平安安,到第三夜二人实在熬不住了,就商量着一人看半宿。儿媳妇看了上半宿,到半夜时分,把丈夫狠踹了两脚,就倒头睡下了。丈夫白天里里外外忙了一天,只把眼睛睁一下,就又睡着了。一夜无话,鸡鸣五更,儿媳妇猛的睁开眼睛,想起孩子,忙把床一摸,立时傻眼了,哪有啊。哆哆嗦嗦往地上一看,差点晕过去,那直挺挺躺着的不正是宝贝儿子。

  这孩子命大,摔一下没要命,却成了瘫子,不爬不动,就知道吃喝拉撒。徐老头愁得一夜白头,儿媳妇整日以泪洗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小二讲得口吐莲花,邢广年可是心如刀割,他恨自己,懵懵懂懂付了茶钱,就轻飘飘走出来。不知走了多远,迎面看到一座庙,邢广年也顾不得看是哪路神仙,一个头磕下去,哭道:“邢某作的孽,要我自己来承担,让我来替那个可怜的孩子吧。”邢广年一边磕头一边哭诉,不知过了多久,一头扎在地上就没起来。

  邢广年昏昏沉沉就觉得身边来了很多人,好像还有和尚喃喃的念经声,他正迷惑,就觉得身子一轻,有人把他拿在手上,小心地放进一个手绢包。邢广年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一根红绳子。

  再见天日时,邢广年已经绑在一个床脚上,他细听屋里人说话,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是进了徐家。原来刚才是徐家的儿媳去庙里祈福,和尚给她一根红绳子,说是绑在床脚上可以消灾祛病。邢广年一听也罢,就当自己是赎罪了。

  邢广年在床腿上一系就是几天,这正晚上,他迷迷糊糊正睡着,忽然觉得身体被什么挣了几下,他睁开眼睛一看,不得了,原来垫床脚的小木龟变成真龟了。邢广年急得要喊,却喊不出声音,再一用力,就睁开眼睛,原来自己还躺在庙门口,身上的雪都有半寸厚了。刚才的事竟然是一场梦。可是邢广年越琢磨越蹊跷,他决定去徐家走一趟。

  徐家人连连出事,也都惊了心,看着邢广年扮的道士上门,说得头头是道,不由他们不信,急忙带他去二儿子的房里查看。邢广年进屋就奔大木床而去,这张雕花木床还是儿子新婚时徐家做的,都是上好的木料,雕工精细,在床脚下雕的是四只小龟,取的是四平八稳的吉祥话儿。邢广年仔细观察,左边这只小龟有些异样,没有其他三只龟身上的浮尘,却多了几片干水草,难道梦里的事竟然是真的?邢广年提出当晚留宿在房中,他把带来的红绳往小龟身上一系,静观其变。

  这天夜里,邢广年正眯着眼睛打盹,突然感觉床身在动,他一机灵跳下地,果然是小龟活了。那小龟见自己已经暴露,就眼巴巴地求邢广年道:“大仙放了我吧,我要渴死了。”

  邢广年道:“别的龟不渴,怎么就你要喝水?”

  小龟叹口气:“这个真不怪我,你细看这床腿。”

  原来当地的风俗,雕木床时床脚放四个龟,床腿做成玉瓶形状,取平安长久之意,玉瓶里的水正好滴下去,给小龟解渴。左边这个床腿上有个木结子,不知何时掉了,玉瓶成了漏瓶子,瓶里没有水,床下的小龟忍饥挨饿,每隔几日受不了,就得爬出去喝个痛快。它一走床自然就歪了,大人还没什么,孩子就难免摔下来。邢广年一听就明白了,他找来东西把床腿的玉瓶补好,小龟就安安分分回去扛着不动了。

  邢广年终是放不下那个瘫儿,干脆留在徐家,每日陪护照料,不知是感动了哪路神仙,瘫儿竟一天天好起来,从此徐邢两家成了通家之好。而床腿上绑红绳的风俗也传了下来。

第11篇、千手如来民间故事

  陈青云就任宜州知府堪堪三年了,一直以来还算勤勉清廉,可最近却有点心烦意乱起来,因为眼前赫然堆积着如山的银两。原来一个月前锅底洼的宜州城连日暴雨引发洪灾,一时间饿殍遍野满眼狼藉,于是朝廷火速拨下一百万两赈灾款来,如今这些白花花的银两就堆放在陈青云的眼前。

  陈青云就这么痴痴迷迷地守着银两整整三天三夜,心里如煮沸的海水一样一刻也不停地翻腾。曾记甫上任时也是一腔热血,可三年过去了,一起为官的同僚们哪个不是财大气粗挥金如土,只有自个儿受着内心的束缚始终不肯迈出那一步。这还罢了,三年过去了,连昔日平庸之极的同僚都升的升、爬的爬,而自个儿依旧在这弹丸之地做个小官,因为什么?不就是因为拿不出银两来孝敬上司吗?如今机会就在眼前,从这堆银山中抽出一些来,真可谓神不知鬼不觉……

  第三天夜里他的一双眼熬得跟兔子眼一样,终于以拳击掌,长叹道:“罢罢罢,做官不为财,请我都不来,谁让银子这么动人心呢?”

  一大早,陈青云正梳洗,师爷忽然气喘吁吁地进来了,脸上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原来州府大门上惊现飞镖传书一封!

  陈青云接过信一看脸色顿时白了,只见那信上浓墨淋漓地写着几行字:“一年雄心、二年灰心、三年贪心,三天三夜的暗室欺心,陈大人好自珍重,否则,你怎么取来,我就怎么取走。”落款铁笔银钩四个字:千手如来。

  这千手如来是何许人,陈青云自然是如雷贯耳,此人身上犹如长着一千双手一样,专偷那些贪官污吏、为富不仁之辈,济危扶困解穷人于倒悬,真的是来去如风神鬼莫测,谁也拿他没办法。不过这三年来他倒没给陈青云找多大麻烦,有人说是因为陈青云为官廉正,所以他就外出找别的官老爷富豪们的晦气了,想不到现在杀回宜州盯上了自个儿,这么说目前陈青云面临的处境他竟瞧得清清楚楚!

  陈青云的心思被人瞧破,一时又惊又羞,转瞬间又恼羞成怒,咬牙说道:“好你个千手如来,你以为你这一吓我就收手吗?行行行,咱们就斗上一斗,看谁更狠!”

  很快,宜州城里轰动起来,原来知府陈大人在衙门外白纸黑字地贴了张告示,大意是:听说千手如来手段高强,取人财物如入无人之境,本官却不信,想与阁下赌上一赌,也算与民同乐。本官有一玉佩,阁下若能悄无声息地取了,本官当心服口服,以后行事更加勤勉;阁下若输了,立即偃旗息鼓离开本州,并永不再犯。千手如来,你敢应战否?

  这封告示妙得很,明着是打赌,其实质内容却只有陈青云和千手如来两人心里明白。一旦千手如来不敢应战,或者输了,名头都将大打折损,在宜州他将无颜再呆下去,一任陈青云所为;若他胜了,陈青云也心甘情愿地把银两悉数花到灾民身上,绝不雁过拔毛,日后回归明路继续做他的清官去——千手如来手段真如此高强,贪来的银两还能守住吗?

  一晃过去了好几天,大伙天天成群结队地来衙门外观望,渐渐的,大伙的心冷了下来,因为那告示一直好好的,看样子千手如来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已,这场好戏是看不成了。就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之际,告示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张墨迹豪放的应战书,写的是:“既然陈大人如此看得起在下,我敢不应战?只是取玉佩远远不能施展我的手段,也不能使大人心服口服,所以我想在万众瞩目之下来个遁地无形——任凭大人手铐脚镣天罗地网,我将在三日之内凭空消失无踪。我连我这个大活人都能偷走,何况玉佩乎?为了公平起见,特请李绅等几位乡贤做个见证。陈大人,你敢应战乎?”

  李绅是什么人?他是宜州城里第一个乐善好施诗书传家的贤人,银须飘白一言九鼎,人皆称之为李贤人,由他见证,端的是威仪加重公平如山。

  陈青云至此毫无退路,慨然奋笔道:“一切全依阁下!”

  可当他来请李贤人时,李贤人却神色凄楚地说道:“这个见证人,我真的难以承当啊!陈大人,难道就没有别的法子让你改变心意吗?”

  陈青云忽然觉得这李贤人话里似乎有话,也或许是自个儿多想了,便强自笑道:“非这样不行,我一定要让这可笑的偷儿知道天外有天,从此改邪归正!”

  第二天,官府衙门外挤了个水泄不通,人人争相目睹那传说中的人物——千手如来。不一会儿,人群中缓步走出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人来,对端坐大堂之上的陈青云一字一句地说:“我就是千手如来,我来应战了,任凭大人如何绳捆索绑。”

  人群一阵骚动,连陈青云也忍不住睁大眼仔细打量这神话一般的人物,只见来人剑眉星眸英气逼人,一身青布旧衫清清爽爽,丝毫没有鸡鸣狗盗之辈的猥琐相,更像是个清淡文雅的秀才。陈青云暗自点头,这样的人物真该和他交个朋友,可是……他大声说:“千手如来,我实话相告吧,为了赢你,我特请来大内高手数名,他们个个擅长十八般武艺,更兼精通五行八卦奇门遁甲,我只怕你有来无回,现在,你若反悔还来得及。”

  再看千手如来脸色不变化,说道:“我既来之,定有逃脱之法,开始吧!”

  陈青云一挥手,堂后龙行虎步走出几个人来,个个眼光凌厉气势威猛,小小宜州城里从无此等人物,想必就是陈青云所说的大内高手了。只见这些人先以无比娴熟的手法捋了千手如来全身上下一遍,连发结鞋底都不放过,这一捋过后,千手如来身上甭说藏着什么开锁家伙了,只怕连一根铁丝也万万不能藏着。接下来这些人再纷纷掏出各自的独门器械来,虽说同样是手铐脚镣之类,却精巧无比匪夷所思,众人皆闻所未闻,真可谓开了眼界。一眨眼的工夫,那千手如来稍显单薄的身上犹如加了一层上百斤重奇形怪状的铁衣,可他依旧泰然自若微笑不语。这还没完,那些大内高手再把他架入一间固若金汤的屋子内,层层加锁,那屋子只有一方小小的窗户,至多伸进一只手去。

  大伙个个直吐舌头,说:“这回千手如来怕是插翅难飞了,他总不会化成一缕青烟,或者挖个地洞跑了吧?”陈青云心中的得意更是不用言表。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在陈青云、大内高手、一众精干衙役的众目睽睽之下,千手如来吃所吃、歇所歇,脸上微笑始终挥之不去,可众人丝毫不敢懈怠。

  第三个夜晚终于到了,熬过今夜不出事,陈青云将大功告成,可他心里根本不敢大意,越到最后关头越得小心,而那些大内高手是什么人,此时根本不用提醒,个个把眼睛睁得如牛卵一样大,其他人等也是精神百倍,把个小屋围得铁桶似的,就在这时李贤人带着一个下人来了。

  两天不见,李贤人好像衰老了好多,他颤巍巍地一拱手,对陈青云说:“陈大人,这千手如来败局已定,一世名头当毁于一旦,老朽料定他此刻心中必正后悔,所以我想劝他一劝,让他自行认输罢,也好顺坡下驴,而对大人来说,穷寇勿追,让他自行忏悔更显肚量,不知大人同意否?”

  陈青云哈哈一乐,心想顺水人情为何不送?便说:“李贤人开口,这面子我是一定要给的,好吧,你就劝上一劝罢,让他日后不要自不量力与我为敌了。”

  李贤人当即踮起脚尖凑近那手腕粗的窗户口,对里面大声叫道:“千手如来,你跟我说实话罢,你还有法子逃出此屋吗?”

  巴掌大的窗子被李贤人的头挡住了,陈青云看不到屋内的情形,不过声音倒是听得清清楚楚的,是千手如来那镇定自若的声音:“还没到最后时刻,我是绝不会认输的,李贤人,你来得正好,这儿的茶水苦涩得要命,你带好茶了吗?让我喝上一喝吧!”

  陈青云心想,你嘴还硬?还要喝好茶?这时李贤人说话了,那声音怪怪的,有些哀痛的意味:“千手如来,你就听老夫一句,认输吧,陈大人断断不会为难你的……”

  他的声音被千手如来痛快之极的大笑声打断了:“李贤人,你可真啰嗦,难道连一壶好茶也舍不得吗?等我出去了,挑上两担上好的茶叶送给你。”

  李贤人听了再无二话,当下长叹一声,从他的下人手中接过一只小小的茶壶伸进窗口去,他的手臂恰好把窗户堵了个严严实实。

  那千手如来喝了茶又火速还了茶壶,可李贤人还不走,又在窗户口苦劝,里面却再也没有动静了,想必那千手如来已睡下了。可李贤人还在劝,直劝得声泪俱下浑身打颤,连陈青云都听得不耐烦了。

  当李贤人终于扶着下人走后,陈青云忍不住看了小屋内一眼,朦朦胧胧之中,只见那千手如来用床薄被把身子盖得严严实实的,正自睡觉。

  天亮了,约定的时刻到了,一时人山人海,人人伸长脖子观望,李绅等几位德高望重的见证人自然是一个不差,然后大内高手左一道锁右一道锁地开了屋子,粗声叫道:“千手如来,你输了,起来吧!”

  可是,大内高手一连叫了几声,那睡着的人依旧动也不动,有高手不耐烦了,上前粗鲁地一把掀开薄被来——所有目睹这一幕的人随即同时发出了一声惊呼:被子下面除了一堆精巧无比的精钢锁具,空空如也,人不见了!

  陈青云一下子重重瘫坐在椅子上,他输了。

  可是,千手如来到底是怎么逃脱的呢?

  这时李贤人站了起来,一夜不见他更见衰弱了,好像一阵风都能吹倒,只见他用青筋毕露的手递过一封信来,说:“这是一早在我家大门上发现的,是千手如来写给你的。”

  陈青云此刻心如死灰,接过信一看,是这样写的:

  “陈大人,面临这从未有过的挑战,我侥幸胜了,可我倍感无趣,因为这样一来有扰大人的清誉。说实话,大人为官三年清廉有加,这样的好官不多啊,小民感恩戴德。而面对巨额银两大人一时乱了方寸心头蒙尘,也算是人之常情吧,可我坚信大人会挺过去的。大人,小民苦啊,一场洪灾多少人家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恳请大人体恤下情。小的心中惭愧,就此藏形于山,永不现世,请大人保重!”

  陈青云一时间心中激荡眼中发热,抬头对大伙大声说:“我输了,输得心服口服,各位乡亲,赈灾银两已到府衙中,只是,我发放得有些迟了!”

  一晃又是一年,陈青云因为清芬远扬,更因为那笔巨额赈灾款项账目清楚不错一文,从而得以大大擢升,他心中不免高兴,可更多的是后怕,因为同僚中有好多因为贪赃枉法被砍了头,这一切多亏了那位消失无踪的千手如来啊。

  升迁的陈青云要离开宜州了,百姓举鲜花燃香烛十里相送,此情此景使得他忍不住感慨万千,对前来送行的李贤人说:“李贤人,本官面对全城百姓,敢说心中毫无愧疚、毫无挂碍,只是一直有个谜团挥之不去,当日困境中那千手如来到底是如何逃脱的呢?如今他又在哪里?要是见了面,我真得好好谢他一声哩。”

  李贤人更老了,听得此言忽然掩面号啕大哭,说:“陈大人,现在我可以说出真相了……当日你贴出告示后,并暗中请了大内高手,千手如来已知必败无疑,这世上并不是什么困局都能破解的,可他为了能使大人回心转意,毅然决然接受了挑战。然后,他把你面对银两三天三夜辗转反侧的情形跟我说了,说你已走火入魔万难挽回,除非在这场打赌中胜了你。他跪请我做见证,我听了大惊失色,说万难从命!”

  陈青云又愧又惊异,说:“李贤人,这见证一下又有什么打紧呢?”

  李贤人颤声说:“因为那见证是假,实质是他要我眼睁睁看着他死!我先不肯,最后千手如来急了,说这是为了全城百姓,你李贤人再不答应我将自刎当场,老朽实在没法只好答应了。陈大人,还记得最后时刻我曾递给他一壶好茶吗?那不是茶,而是他预先给我的化骨汤啊!然后,在毒发之前他火速归还了茶壶,并做好伪装,那留给你的信也是事先写就的……陈大人,老朽我是眼睁睁看着一个大好的年轻人一点一点地、无比酷烈地化为一小摊血水啊,其情何堪、其情何堪……”

第12篇、泥人王民间故事

  宋徽宗年间,京城有一周姓富商,育有一子周俊林,长得是一表人才,能诗善文。周俊林从小和邻家小姐青梅竹马,长大后便定下了婚约,不料那小姐突然染病,药石无效,没几天就去世了。周俊林闻听噩耗,撕心裂肺,万念俱灰之下,竟说要出家为僧。

  周老爷百般劝解,周俊林却说自己心意已决,急得周老爷整日以泪洗面。师爷就给周老爷宽心,道:“老爷,您别难过,少爷就是想出家,那也得出得成不是?”

  周老爷问:“你的意思是……”

  师爷微微一笑:“想要出家,得有度牒,没有度牒,朝廷不允许,哪个寺庙敢收?”

  师爷说的不错,出家人须有朝廷颁发的度牒,如果没有度牒,便是非法出家。度牒上记录着出家人的俗名、法名、所属寺院等等,有了度牒,就受到朝廷的保护,可以免除赋税,安心读经诵法。正因为度牒是出家人必备的东西,所以此物奇货可居,很多人高价倒卖。京师的度牒更是珍贵,绝大部分已被脑袋灵光之人倒卖到全国各地,整个京城几乎已无度牒可买。

  师爷见周老爷还不放心,嘿嘿一笑,拿出几道度牒来:“老爷请看,这两日我派家丁在京城挨家挨户打听,谁家有度牒就高价买下来。您看,全京城仅有的三五道度牒,都已被我买来,少爷到哪里去寻呢?”

  周老爷这才放下心来:“但愿我儿能回心转意。”

  周俊林本是一介书生,哪懂其中的门道?他跑遍了京城,果然没有一道度牒可买,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户人家,有一道度牒,主人叫价不低,周俊林答应明日带钱来取。不料他回去取了钱,第二天赶到这户人家一看,顿时傻了眼,俗话说祸从天降,这户人家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吃了有毒的河豚,全家三死一伤,男主人心如死灰,决定出家为僧,那度牒正好自己用,不卖了。

  周俊林好不苦闷,心想自己真是命苦,连出家为僧也不可得。他在恍惚中溜达到河边,见一位老婆婆正在洗衣,一个小乞丐偷偷溜到老婆婆身边想要行窃,被老婆婆一把抓住,厉声骂道:“小小年纪不学好,竟敢偷我的度牒!”

  周俊林闻言大喜,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原来老婆婆有度牒!周俊林赶紧上前施礼,说愿出重金买下度牒。不料老婆婆头也不抬,只顾洗衣服,半天,才不冷不热冒出一句:“我为什么要把度牒卖给你?”

  周俊林抱拳施礼:“我是诚心想出家,不管您出价多高,我都答应。”

  老婆婆仍然态度冷漠:“钱对我来说,就是‘阿堵物’,我不稀罕钱!”

  周俊林好生为难,他是个读书人,脸皮极薄,不好意思和老婆婆死缠烂打,只好立在原地傻傻等着。小乞丐一看,不由对老婆婆怒目而视:“好你个死老婆子,为了防我,竟雇了一个人为你站岗!”

  老婆婆被这话逗笑了,她抬头看了一眼周俊林,淡淡地说:“这孩子的话倒提醒了我,我年纪大了,无儿无女,正需要照顾,你能伺候我吗?”

  真是柳暗花明,周俊林忙说:“我可以给你找两个丫鬟,供你使唤!”老婆婆一听,脸色沉了下来:“我说了,我讨厌阿堵物!你想要度牒,就伺候我一年,我家里还种着沾沾枣,需有人剪枝去叶。”

  周俊林前思后想,决定答应老婆婆的要求,反正没有度牒自己出不了家,就算伺候她一年又有何妨?

  老婆婆将周俊林带到一个果园,园中种满了沾沾枣,鸟语花香,让人陶醉不已。见周俊林对着果园直发呆,老婆婆指着一棵沾沾枣,说:“我这个死老婆子没别的爱好,就喜欢吃枣子,这沾沾枣皮薄肉丰,正合我的口味,如果你帮我一年,待明年枣子丰收了,我就把度牒赠你,分文不收。”

  周俊林忙说:“使不得使不得,钱还是照样要付的。”老婆婆嗔道:“我说了,我不喜欢阿堵物!”

  周俊林觉得这老婆婆着实可爱,一口一个“阿堵物”,搞得自己不食人间烟火一般,于是,周俊林偷偷给老婆婆起了个外号“阿堵物”。

  阿堵物告诉周俊林,沾沾枣虽然好吃,却娇嫩得很,要多浇水、勤施肥,时时捉虫修枝,别看就几棵树,活儿却一点都不少。

  周俊林在家养尊处优,一点杂活都不干,到了阿堵物这里,就有点吃不消了。第一天阿堵物就逼着周俊林出去挑水,周俊林身单力薄,两桶水上肩,只觉肩膀被压得生疼,挑一步,歇三步,一趟水挑下来,日头已升到头顶。干活这么不中用,阿堵物自然不高兴,劈头盖脸就把周俊林骂了一顿:“你是来干活的,还是来气我的?你还要不要度牒了?不行你就走人吧。”

  周俊林为了能早日出家,只好咬牙坚持。

  几天后,阿堵物又叫周俊林去挑粪施肥。周俊林在家时,饭菜做得稍稍油腻了,他都闻不惯,现在叫他去挑大粪,简直是把人往死里逼啊!周俊林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提桶干活,可即使屏住呼吸,那刺激的气味还是直往鼻子里钻,他只觉头晕目眩,好不难受……

  施完肥没几天,阿堵物又想出了新花样,她说,沾沾枣要结得又大又肥,就要修枝去叶。说着她递给周俊林一把特制的小刀,嘱咐他:“在每棵树的树干上割一刀,力道一定要把握好,割浅了果子不肥,割深了树就死了,你要是把活干砸了,我可饶不了你。”

  周俊林只会吟诗作对,哪懂这些,他拿起小刀对着树皮一阵“蹂躏”,一不小心,刀子用劲偏了,手上立马被割了一个口子,鲜血直流。阿堵物见了,忙给周俊林敷上创伤药,还接连几天给他熬中药强身。

  周俊林捧着药汤,心中有几分感动,他暗想,阿堵物平时刀子嘴,没想到关键时候还真是热心肠啊!

  时光荏苒,转眼一年快到了,周俊林吃苦卖力,沾沾枣树枝繁叶茂,长势喜人。这天,周俊林给沾沾枣浇完水,累出了一身臭汗,就把上衣一脱,想在果园里冲澡。正好阿堵物走出屋子,见此情景,立刻怒道:“你还真是大大咧咧惯了,要冲你回家去冲,弄得我这里满地水,怎么收拾?”

  不知怎的,周俊林觉得阿堵物说话时的表情很是古怪。他讪讪地正要穿起衣服,不料阿堵物又说:“穿湿衣服容易着凉,你病了,谁替我干活?”说着,就叫周俊林把衣服给她,她到河边去替他洗了。周俊林忙把衣服递给阿堵物,阿堵物也不看他,只低头伸手来接,一不小心,两人的手碰在一起,阿堵物急忙抽回手,端盆就往河边走。

  周俊林暗暗觉得奇怪,两人经过一年相处,已是忘年之交,阿堵物今天这是怎么了?

  阿堵物心慌意乱地走到河边,不料岸边湿滑,她一不小心溜到了河里。周俊林听到呼救声,赶忙“扑通”一声跳到河里救人。在水里折腾了半天,周俊林终于把人拖上了岸,他自己也累得坐在地上直喘粗气。

  周俊林正想数落阿堵物几句,一抬眼,却傻眼了:眼前哪是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婆婆,分明是一个闭月羞花的大美人!周俊林顿时惊慌失措:“你……你是人是鬼?”

  阿堵物羞得满脸通红,嗔怪道:“你才是鬼!我要是鬼,早把你给吃了,还容你在这里胡说八道?”

  周俊林嘴巴张得老大:“可是、可是……你明明是一个老……”

  阿堵物斜了周俊林一眼:“我老吗?”

  “不是,可、可……”

  见周俊林这副窘相,阿堵物“扑哧”一声乐了:“真是蠢笨如驴,我本来就是一个未出阁的姑娘。”

  原来,阿堵物是个年轻女子,和一个公子订了婚,不料那负心郎贪慕钱财,为了娶一个富家千金,竟把她抛弃了。

  阿堵物说:“负心郎离我而去,我也悲痛欲绝,想出家为尼,但全城竟寻不到一道度牒。前年,一户人家说有度牒,我钱不够,他说,我若能把他家的沾沾枣养得硕果累累,就把度牒赠给我。于是,我在这里与枣树相伴,冬去春来,我慢慢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不再想出家,可我一个女子孤身住在这果园里,难免有人存心不良,为避是非,只好扮得老一些、丑一些了。”

  周俊林这才明白,刚才她掉到河里,水冲走了脸上的浓妆,露出了漂亮的脸庞。想到此,周俊林不由偷偷抬眼看去,突然,他觉得眼前的阿堵物美貌非凡,犹如仙女一般,一时竟看得痴了。阿堵物摆弄衣角,低声道:“你、你刚才在河里抱住了我……”

  周俊林牵起阿堵物的手,含情脉脉地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愿与你……”原来,经过这一年的全心劳作,周俊林不但身体变得强壮,心里也亮堂了许多,不知何时,竟已没了出家的想法。

  突然,周俊林想到了什么,说:“虽然你视金钱为阿堵物,可是我们吃穿住行不能离了钱财啊,你的那道度牒呢?我们把它卖个好价钱吧,你不知道,这玩意儿在京城已经卖到天价了。”

  阿堵物一脸愁容,恨声道:“你不提倒罢,一提,我就恨死了那户人家。他骗我为他家种了一年多树,结果,等我终于拿到度牒,一看,他竟拿一道假度牒骗了我……”

第13篇、一片苍茫民间故事

  白生要去茫县做知县,至恩师大学士多举府上辞行。坐定,多举便让人端上一盘水果,问白生:可识得盘中为何物?白生细细打量一番,说:状如梨,然梨有皮,或黄或青,而此果似无皮,白如雪,透如水,学生真不知为何方仙果。

  多举抚掌大笑,说:这亦是梨,名晶梨,产地即茫县。他拿起一个递给白生,白生接过梨来,小心翼翼张开嘴,未等劲咬,只听得一声脆响,一股清香扑鼻,一股甘甜沁脾。

  好梨好梨,白生不自禁脱口叫道。多举说,当今从皇亲国戚到满朝文武非此梨不吃,茫县可真是个好地方啊。白生忙跪倒,学生一定不辜负恩师之厚望。

  烟花三月,白生启程。一路春色诱人,白生无心恋景,很快便到了茫县。一班县衙官吏幕僚和乡绅名士已迎候多时,寒暄过后便请白生到鸿运楼洗尘。酒过三巡,店小二端上一碟水果,白生见是苹果,随口问道:咦,茫县不是盛产晶梨么?小二却面露难色:禀大人,小店什么新鲜果子都有,就是未备晶梨。白生说:入其乡则随其俗,我偏就希罕这遍地都是的土产。

  听得此言,店小二却急了:禀大人,这晶梨如今实在是想买也买不到了。白生好生纳闷,便看坐在身旁的县丞汪过,汪过立刻端起酒杯说:我等还是一起敬白大人一杯吧。众人也都纷纷应和着祝白大人平步青云。白生于是糊里糊涂地举杯。待酒足饭饱,已是掌灯时分。

  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白生赶紧升堂。新官上任,自然要漂漂亮亮地审他几件案子。可白生在堂上正襟危坐了一整天,不见一人来告,而且一连三天皆如此。

  第四天,白生实在觉得无聊,便喊了退堂,然后换了便服一个人悄悄出了县衙,策马朝乡间跑去。茫县多丘陵,举目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此时一片雪白,清气四溢,悦人眼目。待马跑近,但见一株株一人多高的梨树枝繁叶茂,盛开着朵朵娇嫩的小白花,更有无数蜂蝶翩翩起舞,煞是好看。白生看得如痴如醉,连连喝道:美景美景!

  这时,不知从哪跑出一男童,上前来捉蜜蜂。捉到后便立即将蜜蜂撕成两段,随即放到嘴边贪婪地吮着。

  白生问:你吃什么?男童答,蜂蜜。

  白生说:可这小生灵却被你无端弄死了。男童说:我饿。

  白生大怒:饿,你回家吃饭呀!

  家里没饭。

  白生这才注意到眼前的男童竟是如此瘦弱。

  白生随着男童到了他家。几排东倒西歪的茅屋,其中一间,推门进去,白生一惊,四壁空空,只有土炕上躺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白生问男童:你爹呢?男童答:这就是我爹。白生又是一惊。

  从男童家出来,白生又踏进另一间茅屋……当白生离开村寨,心沉得如同铅坠,抬头西望,残阳如血,遍地的梨花也是殷红殷红的。

  ——你别看这晶梨雪白雪白的,可在我们百姓眼里,它是血红血红的。

  ——你说每户上交一筐梨给朝廷也算不了什么,可你知道么,这晶梨多么刁钻古怪,3亩地1粒粮食没种,全种了梨树,也只能收得这筐好梨。

  ——你问我这日子怎么过的,挑剩的孬梨到外边换得半年的杂粮已是大幸,余下的日子就靠要饭了。

  回到县衙,白生将县丞汪过叫到书房,阴沉着脸问道:汪大人,你可知道百姓为梨遭的罪?汪过说:知道。白生说:就没办法么?汪过说:有!白大人,你把梨伺候好喽,早点像你的前任那样由幽谷迁乔木,离开茫县,此外别无他法。

  白生沉默无语。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金秋十月,晶梨收获的季节。今年的梨格外好,个大肉嫩透着水灵。衙门上下忙得不亦乐乎,总算把梨收齐了,一个不落全装了船。按惯例,由县丞押运进京。临行前,白生突然对汪过说:这趟不劳你的驾了,我亲自走一趟,汪过淡淡一笑,自当相让。

  一月有余,运梨船终于回归。不出汪过所料,白生果然没有回来。又过了数天,朝廷派了个新知县。汪过旁敲侧击地打听白大人,谁料竟惊出一身冷汗:原来白生送到朝廷的梨不知何故竟然又酸又硬,皇上才咬了一口,梨没有咬下,却将半颗圣牙硌掉,于是龙颜大怒,将白生打入死牢。

  腊月二十八,圣旨传下,命茫县砍去所有梨树,永不得再种。百姓闻听此讯,雀跃欢呼,奔走相告 ,个个操起砍刀奔向自家梨园。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

  是夜,京城,白生被推出午门外,天地一片苍茫。

第14篇、白露山山神的传说民间故事

  白露山寺,又称慧教禅寺,位于白露山腰白露坪中央。

  据寺《碑》上记载,山寺草创于元皇庆二年(1313),先有风雷卷石炉,置于林麓,后有金华无涯际禅师云游抵此相地诛茅结庐,其徒从信、从惠传其衣钵,极力经营,规模初具。明永乐间,无边广禅师继兴土木,大雄宝殿、山门、禅房次第建立。明成化间,昶法师主方丈,香火犹盛。清咸丰、同治后声望益振。山寺虽力遭变迁,古风犹在。1989年释圣修法师主持禅寺后,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日、十月初二日前后,各举办为期一周的“启建法界圣文水陆普度大齐胜参道场”,国内外香客云集,香烟缭绕,烛焰辉煌,游人如潮,无愧于“浙西第一道场”之称。

  1981年,《中国名胜词典》以白露山景色清幽、古刹久远而入录。1988年3月,兰溪市人民政府将白露山慧教禅寺批准为重点宗教保护寺庙。1994年3月,经金华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金华市市级风景旅游区。2006年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六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很久以前,在白露山的山腰有一个村有一姓卢的小伙子,平时勤奋老实,心地善良,和父母、妻子一起生活,他喜欢打猎,每次出行必有收获。打回的猎物都与穷乡亲们分享,乡亲们都很敬重、喜欢他。

  有一天,他又带着弓箭上了山,可一直到了白露山最高峰,却什么猎物也没有见到,眼看太阳就快落山了,没办法,只有转身下山。

  他一边走,一边想:“真奇怪,今天动物都躲到哪里去了?”

  正在这个时候,就看见前面有一只大角麂,他搭上箭,张开弓,一箭就射在了麂子脖子上,可是麂子没倒下,却向灌木丛林中跑去。

  他跟着追了进去,追到几棵大树下,麂子不见了,只看见一棵大树下有尊砂石人像,这尊石像肩上还搭着他刚才射出的那支箭。“吁,明明我是射中了麂子,箭咋会在石人身上,难道沙石人像会变成活物跑出去?如真是这样,那么它一定有法力,不如我把它背回去,建个庙供了起来,它一定能保一村人的幸福平安”。想到这儿,他把石像背了起来,向山下走去。

  走着走着,背上的石像越来越重,来到一个开阔的草坪上,他被压得实在走不动了,心想:“可能太累了,天也快黑了,反正今天也背不到家,就明天再来背吧!”于是,就把石像放了下来,回家去了。

  第二天,他一早就上了山,来到昨天放石像的草坪上,石像不见了,他一路找上山去,那尊石像又回到了原来的树下,他想:“无论如何,我一定要把你请回去。”

  又背起石像往回走,越走越感觉石像越来越重,来到昨天歇脚的草坪上,压得他一步也走不动了。“算了,我明天借匹马来驮回去”。他又放下那尊石像回去了。

  第三天,他拉着马来到草坪上,石像又不见了,“难道又回去了?“来到树下,那尊石像果真又在原来的地方。

  小伙子想:“越是这样,越显得你有道行,我越要把你请回去。”于是,把石像驮上马背,拉着马就往回走。走到半山腰,突然,从山上滚下来两块石块,把马夹在了中间,怎么也拉不出来,想了许多办法,都不行。

  没有办法,他对石像说:“神仙,我原想把你驮回去,建个庙供起来,你如果不跟我回去,请你闪开一点,让我把马牵出来。”说完,那石头果真向两边闪开了一点,刚好可以拉出马来,无柰只好牵马回去了。

  回到家,小伙子感到特别累,就倒在床上休息一下,朦胧中,有个人来对他说:“我是天神下凡,到这里做山神的,因为地方太小,污浊也大,不适合在此安家。你如果真心建庙,就在白露山山腰上,就是你现在住的地方盖间房子给我住进去。这里环境清幽,站得高、看得远,这样才能管好,看得见大小山峦,也才能给更多的人们带来福音。以后凡是到此上香的人们,都能求财得财,求子得子。”正在这时,妻子来叫他吃饭,醒来才知是做了个梦。就在那个晚上,他一连三次都做了同一个梦。

  早上醒来,他把这几天的经历和梦中的情景告诉了父母和妻子。他们认为很神奇,很难让人相信,就找了一些乡亲商量,大家认为宁愿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既然神仙要求这么做,我们就照他说的办好了。

  过了两天,做好了准备,大家就一齐在自家旁边开始建庙。话说在发现石像有东北方五公里左右,有五个村,名叫土见坦、下潘、虹霓山、渡渎、黄店。多年来,人畜都不昌盛。大人面黄肌瘦,孩子很难养活;并且牛死鸡遭瘟,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村民们也在多方寻找办法,力求摆脱困境。听到有人上山建庙,建好之后能保一方平安,也就不顾病体,积极参与进来。

  虽因山高缺水,运输比较困难,但由于大家齐心协力,没几天就建起一间4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把石像供在里面。这天恰好是农历的二月十八。庙建好了,可取个什么名字呢?大家都在想,就是没一上适合的名称。这时小伙子想起了梦中山神和他说过的话;“要管好看得见大小山峦”。既然看得见的大小山峦都属于他管,那就不是单一的山神,而应该叫白露山神。这个寺庙就叫白露山寺,经他一说,就得到村民的赞同,从此,每年二月十八就作为白露山的庙会日。

  从那以后,卢家人丁兴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卢家的祖先就把整个家族迁移到白露山下,将其命名为白露山脚村,又将山腰的家让给了白露山寺;五个村村民的病痛也不知跑哪儿去了,人们神采奕奕,精神焕发;村里牛欢羊咩,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由此土见坦、下潘、虹霓山、渡渎、黄店变成了白露山下的大五姓。也由此变成了保护白露山的五大社。

  人们一传十,十传百,每年到白露山上香的人络绎不绝,来过的人们都认为白露山神很灵。白露山山神也默默地护佑着它所能看得到的人们。

第15篇、叫化子巧对祝枝山民间故事

  祝枝山是明朝中期有名的书法家、文学家。有一年夏天,他跟朋友到湖 边去玩。湖里的荷叶又圆又大,好些露出了水面,就跟圆圆的绿伞似的。湖 里的好多鱼儿都游到荷叶的阴凉下边去凉快。祝枝山看见了,就出了个上联 让朋友对:

  池中荷叶鱼儿伞; 是说,湖里立着的圆荷叶,就象一把把给鱼儿打着的伞。说的挺有意思。 朋友琢磨了一下,对了一句:

  梁上蛛丝燕子帘。

  意思是,房梁上的蜘蛛网就象燕子家门口[ 燕子常在那儿搭窝] 的门 帘子。对得也挺有意思。

  祝枝山跟朋友说对联,旁边有个老叫化子[要饭的]一直在听着,他想 着自己的日子,可没鱼呀、燕子那么美,他也琢磨了个下联,就在一边凑了 这么一句:

  被里棉花虱子窠。

  叫化子在说,我盖的破被,里头的棉花套子全成了虱子的窝了[ 窠 kē, 窝]。

  祝枝山跟朋友听了,不由得笑了,觉得这个要饭的老头,能对出这么个下联,挺不简单。俩人马上掏腰包,把身上带着的钱全送给了老头。

第16篇、蛇吃青蛙的起源民间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神创造了世界上的各种生物,可是还没有决定让什么生物吃哪种食物。

  生物不知道吃什么才好,所以肚子总是饥肠辘辘的。

  于是生物们就去神的地方,请求道“神啊,请快点决定我们吃什么食物吧”

  神就发出公告说“明天早上将决定大家的食物,请到时候来集合”

  生物们很高兴,等到天刚亮就去神的地方。

  话说,蛇拖着长长的身体爬行时,从身后传来了青蛙的声音“什么呀,拖着这么长的身体爬呀爬的。不能快点吗”

  “话虽如此,可是肚子空空的,没有力气啊”蛇用无力的声音说道。

  “呼。既然这样的话,天就要亮了。那你就走到后面去吧,舔舔本大爷的屁股好了”青蛙鄙视了蛇之后,就一跳一跳地走了。

  生物们都齐了之后,神就把生物一个个叫过来,分别决定了各自的食物。“你,吃草”“你吃花蜜”“你吃鱼”

  可是,怎么都没有喊到青蛙。

  愤怒了的青蛙跳到神的面前说道“快点决定我的食物啊!我是最早到的啊”

  神瞪了一眼聒噪的青蛙后说道“好吧,那你就吃虫子吧”

  “啊?我的食物是虫子!?”青蛙失望极了。

  可是已经决定了食物了,所以正打算回去的时候,神说道“等一下。我还有事要对你说。你来这里之前,是不是鄙视了蛇,还说了舔屁股之类的话”

  “算是吧。可是,那是因为蛇那家伙实在是太迟钝啦”

  “不用解释了。那就如你所愿,以后就决定让蛇舔你的屁股好了”

  “不,不会吧!”青蛙吃了一惊,强烈反对,可是神没有搭理他。

  从那之后,蛇一看到青蛙,就立刻把它从屁股开始吞进肚子吃掉。

第17篇、此处没有宝贝民间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个地方,有个很小气的农民。

  那个农民在耕地时发现了一个装了满满的金币的罐子。

  (这可真是发现宝贝了。)农民欣喜若狂,就拿着回家了。

  可是,这要是被小偷看到的话就不好了。

  (那么,藏在哪里好呢)农民拼命找能藏的地方,可是在小小的房子里,没什么隐蔽的地方。

  (对了,把它埋到原来的地方才是最好的啊。之前都没被发现过,所以以后应该也不会让人发现的吧)农民就抱着罐子去了田里,然后埋在了原来的地方。

  (好了,这样一来就没问题了。可是要是被挖出来了怎么办?)于是就在罐子的上面竖了块告示牌,上面写着《这里没有宝贝。所以请不要挖》。

  (这样一来就没关系了吧)农民放心地回家了。

  话说到了第二天早上,农民去地里一看,发现宝物罐子被偷了。

第18篇、朝日堂、夕日堂民间故事

  在佛之山谷中有一间小小的茶店,店子里有一位叫阿仙的小女孩,这一天,阿仙为了逃离生气的父亲而打扮成旅人离开了山谷,可是没想到她仍然给她那生气的父亲失手杀死。失手杀死自己的女儿后,阿仙的父亲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悔之不及,为了忏悔自己的罪孽,同时为了女儿祈求冥福,阿仙的父亲就建立了这座朝日堂与夕日堂。

第19篇、复仇的火尾狼民间故事

  传说早些年,在皖南山区秃鹰岭一带,活动着一种狼,这种狼身上的皮毛是灰黄色的,尾巴却红得像火焰一般。当地人都把这种狼叫做火尾狼。火尾狼长得身高体壮,动作异常灵敏。大凡狼在动物中,生性是特凶残的了,但不知是怎么回事,火尾狼却和秃鹰岭一带的山民们相处得非常好。

  有一次,一群小孩子跑到深山里去捉迷藏,玩着玩着,一个叫虎子的小孩脱了伴,失踪了。做爷爷的八斤爹得到消息后,急得差点儿发了疯,村上的人全出动了,帮忙四处寻找,找了整整一夜,也没寻到虎子的踪影。不料就在第二天一大早,村上人正聚集在八斤爹家商量办法时,忽然听见门外传来一声狼嗥,众人走出门外一看,只见一匹火尾狼,背上驮着睡熟了的虎子,正一步一步走了过来……为报答火尾狼,八斤爹每逢冬天来临、大雪封山前,便把家里养的家禽,用绳子缚了,送到深山中喂狼。周围的山民们看到八斤爹这样做,他们也纷纷效仿,把家养的鸡呀鸭呀什么的,送进山中给火尾狼过冬用。后来,每当有山民到深山中打柴或采摘野蘑菇遭到其它猛兽袭击时,火尾狼就好像神兵天降似的,突然出现在眼前,把山民从险境中救出。

  1937年12月,日寇的铁蹄踏进皖南这块古老的土地,秃鹰岭邻近的县城也沦陷了。日伪军把那些没有来得及逃走的山民全赶到了一块,用绳索把他们绑成一团,然后放火烧掉所有的住房,又挖了一个深坑,要将山民们全部活埋。山民们在日伪军的枪托抽打下,一步步地移向深坑旁。就在这时,从山的周围突然传来一阵阵震天动地的狼嗥声,紧接着有无数匹火尾狼从四面八方拥了过来。山民们一见,顿时喜出望外,齐声欢呼起来:“我们有救啦!”

  果然,那些狼像箭一般地冲向日伪军。那些日伪军起先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等他们发现这些狼竟是向自己这边扑过来时,这才知道事情不妙了。

  日军小队长岛崎慌忙下令,用机枪扫射狼群,只见狼群一冲过来,就迅速地分成了两组:一组围着日伪军,一组去救那些山民。大概是这些火尾狼出现得太出人意料了,那伙日伪军一时间都慌了手脚。在他们晕头转向胡乱放枪的那一瞬间,火尾狼又像退潮似的驮着山民隐没到远处的山林间。

  岛崎气得几乎发了疯。日伪军们折腾了一天扑了一场空,又饥又渴,幸好地上还有两匹中弹死亡的狼,他们把这两匹狼剥了皮,开肚掏肠,生火烤熟吃了起来。谁知这一吃,他们发现火尾狼的肉竟是那么的鲜美可口。两匹狼很快被吃完了,他们仍然觉得没解够馋。于是,岛崎决定把人马暂时安扎在这里,并对部下说:我们大日本皇军是所向无敌的,我们连老天爷都对付得了,还怕对付不了那群火尾狼吗?接着他又发令,先将秃鹰岭一带的火尾狼解决掉,好好饱一下口福,然后再消灭藏有八路的山民们。

  第二天一早,这些日伪军像拉网似的向深山中挺进了,他们要寻找火尾狼隐身的地方。不久,有个日军向岛崎报告,说在不远处发现一匹火尾狼。岛崎立即带人追去,没走多远,他果然看见有一匹火尾狼,蹲在一块巨石上,正瞪着一对绿莹莹的眼睛,朝他这儿盯着。岛崎抬手“叭”地打了一枪,不料那匹火尾狼把头一闪,子弹擦着它的耳沿飞过去了。那匹火尾狼掉身就逃。岛崎一枪没有击中,恼羞成怒,带人追了过去。那匹火尾狼呢,好像故意戏耍岛崎这伙日伪军似的,左躲右闪,跑跑停停,不一会儿,转过了一个山洼,来到了一片开阔地。岛崎发现,那儿坐卧着一群火尾狼,至少有30多匹。岛崎喜出望外,把手一挥,命令机枪手对准那群火尾狼,一阵激烈的扫射后,那群火尾狼全倒在血泊之中。

  这伙日伪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那些火尾狼拖回了他们暂住的营地。岛崎从群狼的尸体中,找出了那匹被追的火尾狼,狂笑起来,对着身边的那个曾经向他告密的汉奸说:“我明白了,这匹红尾巴狼,就像你们中国有些贪生怕死的人一样,也会出卖自己的同胞,你的,和它大大的一样,也会出卖自己的同胞,你的,和它大大的一样!”那汉奸听了,也不脸红,只一个劲地点头哈腰。

  当晚,日伪军营地的上空,飘散着浓厚的狼肉的香味。那些日伪军吃着狼肉,喝着美酒,划拳行令,一直喧闹到大半夜才安静下来,一个个像死猪般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睡熟了,帐篷外面,只有3个哨兵抱着枪,在周围巡逻着。

  谁料,凌晨时分,睡在帐篷里的日伪军们,包括那3个流动哨,突然像中了魔似的,都从地上爬起来,瞪着血红的眼珠子,像饿狼一样嚎叫。接着,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好些日伪军都丧失了理智,用嘴厮咬起来,你啃我的耳朵,我咬你的喉管。那岛崎比谁疯得都厉害,他两手撑着地,上蹿下跳,一直跳到帐篷外,一眼发现那个汉奸,直扑过去,伸嘴就咬下汉奸的鼻子,在嘴里嚼着,并不时地伸着脖子仰天长嚎。他正嚎得起劲,冷不防从背后扑上来一个小日本兵,张嘴咬断了他的喉管……

  不消一个时辰,这一伙日伪军厮咬而亡。事后,驻扎在邻近县城日军的一个长官,经过多方周折,终于查清了那伙日伪军发疯的真相。原来,自从岛崎定下先灭狼后灭人的计划后,有一些火尾狼主动走了出来,寻食了大量的蛇气菇。何谓蛇气菇呢?它是生长在秃鹰岭深山林中的一种剧毒无比的野菇,据说是沾染了毒蛇流下的唾液后生长的。无论是人是畜,只要误食了这种野菇,两个多小时后,便会毒性发作而导致神经错乱发疯,如同患了狂犬病一般。那些火尾狼吃了这种蛇气菇后,便派一匹特别机警灵敏的狼去日伪军营里引诱他们前来捕杀自己。结果,那伙日伪军上了火尾狼设的圈套,他们枪杀了这些狼,吃了这些狼肉,蛇气菇的剧毒自然又到了他们的身上,致使他们毒性发作,厮咬起来。

  可爱的火尾狼,就这样不惜牺牲性命,消灭了它们和秃鹰岭一带山民们共同的敌人!

第20篇、争匾民间故事

  两户争匾

  雍正皇帝登基后,下令在民间征集孝仁义贞者,作为百姓行为的典范,皇帝将亲自题牌匾,以作嘉奖。

  这道旨意让清平镇人不安分起来,当地有两家大户:东城的刘家、西城的骆家。刘家有位七十多岁的祖母,24岁起守寡至今未嫁,她守候着夫家家业、子孙,当为女子贞节的典范。如果刘婆婆能得到皇帝的题匾,将是刘门一族几世人的荣耀。

  刘家儿孙一心想为刘婆婆争到贞节牌匾,刘婆婆长子刘来喜对此事最为上心。可是因为竞争的人太多,朝廷只给清平镇一个贞节牌匾的名额。

  其他小家小户没有能力和刘家争,只有西城的骆家势力财力与刘家不相上下,他家有位少奶奶叫赵如珍,三年前冲喜嫁过门来,可惜新婚第三天,她那体弱多病的丈夫骆大勇就蹬了腿,如珍悲恸欲绝,当即撞墙欲寻短见,幸好被救了下来,伤痕在额头留下一个月牙形。

  此事在清平镇非常轰动,这样刚烈贞洁、一心殉夫的女子,当然有资格争得贞节牌匾。骆家人也在上下打点着此事。

  当地官员将刘婆婆、赵如珍的事例添油加醋一番报了上去,没多久,朝廷派下验风官员来查验。深夜,刘来喜带着金银来到验风官员下榻的驿馆,准备行贿于他。刚到门口,就看到骆家的人耷拉着脑袋、提着礼盒出来,他赶紧藏到石狮子后面。原来骆家先行一步,但看此情形,礼没送出去。

  两名官员将骆家人送出门来,客套几句,骆家人驾上马车而去。

  门口的两人边目送边说:难道大人真的不为金帛所动么?一位年长些的说:皇上新近登基抓贪腐最严,上至一品大员下至九品城官,杀了上千了,大人在这节骨眼上还敢收礼吗?

  年轻的说:不知骆家刘家两位候选人,哪个能中选?刘来喜赶紧竖起了耳朵。

  守寡四十年太平常了,民间守上六十七十年的都有,守四十年寡算什么?倒是那赵如珍,年轻轻的就想到殉夫,可圈可点。

  两人边说边进了屋,刘来喜心全凉了,听他们这口气,自己的母亲胜算不大啊。

  此时,那两人进到院子里,飘出来几句含混不清的话,让刘来喜灵机一动。他们说:赵如珍这么年轻,能守得了一时,难保能守一世,若她与男人有私,就再与贞节牌匾无缘了

  林中劫案

  刘来喜回来时夜入三更,母亲房内传来轻微的木鱼声,她还没有睡,她边敲木鱼边轻轻叹息。

  刘来喜记得小时候,寡居的母亲曾与一位乡绅私相授受,如不是家族压力,自己只怕早有了后爹,压根甭想靠母亲的贞节牌匾博得荣耀。母亲守寡并非心甘情愿,幸好她年轻时的那段丑事知道的人甚少,不然让骆家人到处宣扬出去,自家的胜算更小了。

  母亲还在等刘来喜的消息,听他说了一番后,她沉吟道:老身守了这么多年,岂能败给一个小姑娘。

  刘来喜说:如要她破了贞节找个年轻帅气的少年便成,但听说她这人谨慎拘谨,且被骆家人看管得很严,怎么能抓住她的把柄才好?

  刘婆婆转着佛珠,眼珠一转:你看刘安如何?

  刘安是刘家收养的孤儿,一表人才、温文尔雅,25岁未娶,是刘婆婆的心腹,若让他色诱赵如珍,没准能成,谁叫他天生一副讨女人喜欢的模样。

  现在的问题是赵如珍成天被关在深宅大院里,怎么让她出来?刘来喜想办法买通赵家的亲戚,报了个母亲急病,将赵如珍诓了出来。为确保此关键时期不出意外,骆家派了十个壮丁跟在她后面。

  这天天气闷热,赵如珍一行人走到荒无人烟的树林,都累得走不动了,旁边有个小茶铺,他们就停下来打尖喝茶。突然,壮丁们头晕眼花、两腿发软,一个个栽倒在地动弹不得。

  赵如珍此时被关在轿子里,自从夫君死后,她极少抛头露面见人了。轿帘被人一把挑开,一个英俊的男人脸庞伸了进来,对她色眯眯地似笑非笑。

  赵如珍心一颤,一股热流从脑门冲向腹部,鬼使神差地软倒在男人的怀抱里。

  这个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刘安,他受刘来喜和刘婆婆的指使,当了一回采花贼。

  久未品尝男人滋味的赵如珍如沐春风、面带娇羞,毫无被人强暴的恐慌,倒是刘安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就在两人衣裳不整一片狼藉时,轿子门被人再次挑开。

  你们这对奸夫淫妇

  自投罗网

  贞洁牌匾候选人赵如珍居然光天化日下与男子野合,此事一经传出清平镇震惊了。

  赵如珍藏在娘家不敢再露面,气急败坏的骆家人定要找到那采花贼。

  赵如珍如泣如诉:那日,我明明看到是夫君骆大勇,怎会变成了采花贼?奴家冤枉啊。那定是被人下了迷药,不然那十个壮丁怎会不省人事。这事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这天,骆家人截到赵如珍的一封信,上书:那日树林小别,朝思暮想不得终日,今日可否悦来客栈小聚?天字3号房。

  那个采花贼他贼心不死啊。骆家人冲到悦来客栈天字3号房,那人正是刘安。骆家人恨极了这个色胆包天的家伙,是他让骆家的好前程好名声一败涂地。

  有人认出了刘安:这不是刘婆婆身边的男仆吗?

  刘安是刘来喜家的人,这事定是个圈套,不光是采花这么简单。刘安被抓进了官衙。

  得知刘安被抓,刘来喜急得直跳脚,他对母亲说:你说刘安这个傻鸟,他设计引诱赵如珍败了她的名声就是了,干吗还要自投罗网和她幽会呢?

  刘婆婆说:赵如珍与他一个青春貌美、一个血气方刚,情爱乃人之本性,刘安不是随便的孩子,怎能这么就扯得干净?她眼望前方,忍不住眼中含泪,想起许多前尘往事来。

  再说官衙里刘安被押到堂前,县令一拍惊堂木,追问刘安谁是他幕后指使,刘安说:我没有幕后指使,我就是垂涎赵小姐的美貌。

  县令责令重打刘安二十大板再说。衙役刚要把刘安拎起来,他突然眼睛一翻晕了过去。

  定是被吓晕的,这种阵势县衙的人见多了。却不料,刘安很快睁开眼,眼神混沌四下观望:我的夫人如珍在哪里?我是大勇啊,我思念家人,阴魂终不得散

  借尸还魂

  刘安被骆大勇借尸还魂了!此事连验风的朝廷官员都惊动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如珍也哭着说:那日小树林,我明明看到的是大勇啊。刘安醒来后,坚称自己就是骆大勇,他因放不下家人,阴魂一直未有散去。事情是真是假,当然骆家人最清楚,因为他们和骆大勇最熟悉。

  真真假假,这事交给骆家人去辨别。骆家的太婆太公、父母双亲被召至近前,一一询问刘安的大勇生前事。

  审判扑朔迷离,骆家人得出的结论是:刘安确系骆大勇借尸还魂,与赵如珍苟合的不是刘家仆人刘安,而是骆家长孙骆大勇。

  骆家老夫人抱着刘安痛哭:儿啊,你想死为娘了,你终于回来了,却变成这副模样。

  我想与如珍再次成亲,如何?刘安说。

  骆家人迟疑不定,但事已至此,只能答应。

  十日后,刘安以骆大勇的名义与赵如珍圆房了,至于赵如珍失贞野合之丑闻不攻自破,变成了与自家夫君生死重逢的美谈。骆家人一口咬定:刘安确系骆大勇还魂不假。但是,他们似乎并不喜欢这个换了面孔、死而复生的儿子,把他扔到外面不管不问,由他与赵如珍自生自灭。

  这件事的突然转变,让刘来喜一惊一乍,他想不通他自小看着长大的刘安怎么变成了骆大勇?而精明的骆家人还全体被骗。

  还是刘婆婆点开了玄机,她说:刘安当然不是骆大勇,他若想与赵如珍正大光明长相厮守,只有走这条路。骆家为了自己的脸面,只能帮着圆谎了,失去贞洁牌匾和一个有名无实的媳妇,总比失去骆家整个脸面要好。

  刘来喜拍手称快,连称母亲好主意。他哪知道,赵如珍与刘安早在她成亲前就郎有情妾有意,当时她被逼抬进指腹为婚的骆大勇新房内,体弱多病的新郎新婚第三天就一命呜呼,当时赵如珍撞墙受伤,并不是要殉夫,而是她被婆婆辱骂她克夫是扫把星,感叹命薄如纸的赵如珍才想一死了之。

  为了守贞,赵如珍被逼不得再嫁,如今为了争皇帝御赐贞节牌匾,骆刘两家相互恶斗,却几经辗转,成全了她和刘安的好事。当然这件事前前后后,全靠刘婆婆的苦心安排,她目的有两个:成全刘安、夺得牌匾。一心想靠母亲的贞操博来家族荣耀的刘来喜被蒙在鼓里。

  骆家吃了哑巴亏,只有自认倒霉,清平镇的贞节牌匾自然落到了刘婆婆家里。牌匾送到这天,清平镇吹吹打打、张灯结彩好不热闹,刘婆婆被抬上八抬大轿,鸣锣开道,被人像神一样供着游街,她坐在高处,看到人群中赵如珍与刘安手携手、小蚂蚁般混在人群中,不由感叹:自己虽然得到了至高的荣誉,可终究还是清苦寂寞一生,不如如珍那般真真切切的幸福。她在万人欢呼中,流下了两行酸涩的老泪。

第21篇、放价救灾民间故事

  这年,浙江大旱。朝廷虽然口口声声要赈灾,但是雷声大雨点小,下拨的救灾粮本就少得可怜,再经过各级官吏雁过拔毛,层层克扣,到了灾民手里差不多可以忽略不计了。为了保命,灾民们到处借债买粮。然而,市场上的粮价一夜之间高得更离谱了。

  重灾区越州已有数千人饿死。饥民们纷纷涌到府衙前,请求州府赈灾救民,平抑粮价。知府李之诚不敢懈怠,他知道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发生民变,于是张贴布告,严禁粮商私抬粮价,责令粮价回到灾前水平。饥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奔走相告。

  可是,等饥民们再来到市场的时候,所有粮行都关了门,就连大街小巷上那些挑着担子、背着褡裢卖粮的也一个都不见了。

  李之诚大怒,将州府里的大小衙役都派到市场上,监督粮商卖粮。但是,粮商们一个个都精得很,多数早已脚底抹油,溜得不知去向,剩下没来得及跑的,阳奉阴违,百般推诿、拖延,就是不卖粮食。总之,任凭衙门想尽了办法,饥民们也难以买到平价粮。

  越州饿死的饥民已过万。

  朝廷责怪越州知府李之诚救灾不力,革了他的职,重新派来一位名叫刘知非的知府。

  刘知非来到越州,摆在面前的是,旱情还在持续,土黄色的大地上,除了一具具横七竖八无人掩埋的饿殍散发出阵阵恶臭外,不见一点绿色。大街小巷,听不见一句人声,只有一个个无力逃荒的人或横卧或倚靠在路边、墙脚,在他们的身边,散落着几枚可怜的铜钱,有钱却买不到粮,钱不过是一片废铜烂铁。

  回到府衙,刘知非命令那些在市场上监督粮商卖粮的衙役悉数撤回。

  “知府大人不可啊!”老师爷颤巍巍地跪倒在刘知非面前,“大人有所不知,这些天来,全府大小衙役都派去监管粮商了,情况尚且如此,若把他们都撤回了那还了得?”众官员也急忙跪下,齐声附和。

  “诸位,老师爷适才说了,这么多天全府的大小衙役都派出去了,可现在情况如何?”刘知非扶起老师爷和众官员,“饥民还不是买不到粮,一个个相继饿死!这说明了什么?”

  众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回答。

  “本府赴任途中暗中调查,越州周边的府县也都在限粮价,但局面和越州一样,饥民有钱也买不到粮!”刘知非斩钉截铁地说,“这些,至少说明了严禁粮食涨价的做法不得要领,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

  “什么?严禁粮食涨价不对?严禁了都饿死了这么多人,如若不禁越州岂不是要灭城?”众官员忍不住议论,“知府大人莫不是要放开粮价,任由奸商抬高粮价,盘剥饥民?”

  刘知非认真地说:“本府就是要放开粮价……”

  “使不得啊使不得!知府大人,我越州已绵延数千年,请知府大人心中开恩,手下留情,给越州留下几条人命吧!”众官员又纷纷地跪下,哭诉道,“知府大人,灾情总会过去的,但人若都死绝了,越州何其为越州?”

  “本府正是要越州不灭城!诸位日后会明白的……”刘知非知道此时再怎么解释也没用,于是果断下令,“即时起,越州放开所有粮价!粮商们在越州想卖什么价就卖什么价,官府绝无半点干涉!”事不宜迟,刘知非命人搬出笔墨纸砚,让在场所有能写字的人当即誊抄布告,再一一盖上知府大印并亲自题上自己的名字。接着,命所有衙役带上布告火速奔赴远近各府县广为张贴,又亲率官员到越州城大街小巷张贴——刘知非要让百姓都知道,越州官府不限粮价。

  布告一出,那些衙役们苦苦找寻却不见人影的粮商们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了出来,一个个笑嘻嘻地打开粮仓,敞开卖粮。当然,他们也仿佛要将这些天所受的损失一下子捞回来,粮价高得能吓死人。那些饿得奄奄一息的饥民,虽然心里嘴里骂着官府与奸商狼狈为奸,但毕竟能买到一些粮食而不至于立即饿死了,因此一个个想方设法拿着钱去买粮。

  如此高的利润乐坏了越州的粮商们,他们想尽办法从外地紧急调粮。外地粮商们也火速行动起来,不畏山路崎岖难行,将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越州,踌躇满志地要狠赚一把。

  不到月余,越州粮食开始大量积压,供求关系发生了大逆转。粮商们乐不起来了,要把粮食运回去吧,这山高路险的,来回折腾,损失太重。唯一的办法只有降价销售。一家、两家、三家……粮店紧跟着降价。一次、两次、三次……价格不断地往下降。转眼,越州粮价像跳水一般,从峰顶跌到了峰谷,并且这个峰谷还没有底,不断地陷啊陷,直陷得那白花花的大米和面粉连个糟糠的价格都卖不上。更远地方的粮商还不知情,还在将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越州。饥民们乐开了花,花个几文钱,白米白面就能吃上十天半月。越州百姓再也不用饿肚子了,灾情也迎刃而解了。

  “知府大人真神人也!”府衙里,众官员围着刘知非感叹,“知府大人何以想到这一妙计?”

  “诸位过奖了!本府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因为商人的本性是逐利,只要有利,他们什么事都可以做;二是本府相信疏导比严堵好。物极必反,天下万事,一堵容易走向反面。”刘知非若有所思,“本府提请诸位记住,官府并非任何事都能做得好。我们要相信百姓相信事物之理。只要顺应万物之理,万事自有解决之道!”

第22篇、医鬼马民间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名叫高励的老员外,从年轻时就继承了父亲的土地,每年光靠佃户支付的租子就可全家不愁吃穿。

  高励虽天生富贵,生活却十分简朴,不讲究吃穿打扮,也不藏娇纳妾,只有一个天生的雅癖:非常喜欢画画,且专门画马。他画的马匹,看起来气韵活现、健壮如飞,简直像是要破纸跃出一样!

  高员外在乡间是个一等一的大好人,他乐善好施,喜欢助人。有一天,在他身上却发生了一件怪事!不知怎么,高励得了眼病,几乎失明。家人请了好多大夫来诊治都没效果,药也服了,针灸也扎了,可怎么也不见好转。高员外得眼病的消息一传出,乡里都争着送偏方来:有人送上人参、决明子,有人挑南瓜、胡萝卜来,也有人天天到府上要给员外按摩穴位……可是没有一点作用。

  “没天理啊!”乡里人都这么叹息,“怎么让一个好人得了这种怪病!”

  高员外自个儿倒是心宽:“我这一辈子是得天独厚的好命,老来受点儿苦,也是应了月有阴晴圆缺的老话。只可惜从此不能画马,那可真是要了我的命了!”

  这一天夜里,高励心里郁闷,睡不着,独自摸索着来到花园里。夜风送来桂花浓香,高励坐在树下乘凉,他抬头望望天上的月,只见模糊一片,忍不住老泪纵横地许愿:“月儿啊!若能让我再有一天看得清楚,再画上一幅马,哪怕只是最后画一次,不论要我做什么,我这一生都别无所求了!”

  “此话当真?”地底下传来一个冷冷的声音。

  “谁?”高员外一惊。

  “是我。世人未必见得到我,但你灵性高妙、心地清亮,我现在要引你来见我,你莫要惊慌……”那声音说。

  高员外心中怎能不惊?但已经来不及了,他突然不由自主地扑倒在地,右边的半张脸在刹那间融入了地上的黄土里,就像是半张脸被活埋了似的!

  更令他吃惊不已的是,他的右眼竟然看得到地底下的场景,不但看得到,还看得格外清楚!

  他看见,在地底下,有一匹高大威猛、通体银光的骏马,从远方飞驰而来,四蹄悬空、悄无声息,在高员外眼前飘然落地。马上还坐着一位白面将军,无眉、无鼻、甚至没有嘴唇,只有火红的细长眼睛直视着高员外。

  高励全身发软,语不成声地说:“阁……阁下是何方神圣?”

  “我是地府来的鬼差将军,此刻现身,是因为有求于先生。”

  “有求于我?”高励抖得话音都像在哭:“我眼下也命不久长了,怎么能帮到你呢?唉!罢了罢了,将军若要我小命,这就把我拘去吧!小人认命便是了……”

  “先生且莫叹息,我不是要拘你的命,你一生做了许多善事,寿命还长着呢!”鬼差将军似乎是要缓和气氛,故意笑了几声:“我真的有求于先生,你瞧!”

  高励顺着鬼差将军手指处看去,只见他坐骑的左前腿生生地折断了。

  “可是,我不会医马啊!”高励疑惑地说。

  “我的这匹马不需医生,它是战马的精魂凝聚而成的。它是阎王坐骑,奉命去拘提人命的!”说完,他在空中一抓,抓出一支毛笔,交到高励手中:“事不宜迟,先生请为此马画上新足便可!”

  高励画了一辈子马,还从未画过阴间的马,况且他从未想过,这一生最后一次画马,竟然是画阎王的马!他仔细端详了一阵,便落下笔墨开始画了起来。

  待最后一笔将要完成之时,高励突然心有所感,他停下笔问那将军说:“不知将军路过此地,可是要拘提本乡的乡民吗?”

  “告诉你也无妨。”将军冷笑着说,“帮贵府打理内务的小奴陈小二,偷了你家夫人一根金钗,阎王判他五更死。你手中的这只毛笔,正是我方才挖开他的背肉,拆他的肋骨而成!此刻他恐怕正剧痛呻吟,生不如死呢!”

  高励听得心胆俱裂,他草草画完了马蹄,哆嗦着将毛笔交还给鬼差将军。

  “这支笔大有妙用,虽然先生眼疾不会好转,但只要用了这支笔,先生就能顺心而画,这是那小贼亏欠你的,你就留着吧!”

  “老爷醒醒!老爷,您怎么在花园地上睡着了?”高夫人将高员外摇醒,“老爷您快起来呀!家里有个小奴突然得了急病,就快死啦!你得指示下去,是不是要趁他还有最后一口气,将他抬到庙里去?总不能任他死在府里呀!”

  高励一惊,赶忙问:“现在是几更天?”

  高夫人回说:“刚过五更。” 鬼大爷原创故事。

  高励模模糊糊一看,他手中真有一支毛笔!他赶忙起身,催着夫人扶他去探望陈小二,果真见到陈小二躺在木板上,右背近腰的地方烂穿了一个洞,深可见骨。

  “小二!小二!我问你,你可是偷了夫人的金钗?”高励将他喊醒,“你这孩子从小在我府里长大,我知道你向来老实,你快认罪,我会原谅你的!”

  “员外……”陈小二眼角渗出泪水,他从枕下取出那根金钗,“小二不好!因为我娘病了,没有钱医,小二一念之差,竟然偷了夫人的金钗。我没拿去卖,只想偷偷归还,但已经来不及了。小二不是人!我知错了!小二死了活该,在这儿给您和夫人磕头赔罪了……”说完,陈小二挣扎着滚下床,咚咚咚不断地磕头。

  高励不由流下眼泪,连声说:“认错便好!小二,你不要哭了,你娘的病我来请大夫给她医!你的过错,员外我也原谅你了!”

  说完,高励将那只笔放进小二背上的洞里。说也奇怪,那支笔竟变成一根骨头,紧紧地嵌进小二身体,那个洞,也神奇地愈合了!

  这时,地底下传来阵阵马蹄声,但听得出来,跑得不甚流畅。

  “高励!”鬼差将军怒喝的声音穿透地面如雷般响起,“你何以动了手脚,放了这小厮一命?”

  “将军,”高励向地下拜了一拜说,“没有人天生愿意做贼,只是命运坎坷,一时之间失了理性!上天有好生之德,小人实在不忍心,还望将军和阎王恕罪!”

  “罢了罢了!你德高福大,你的贵命不归阎王爷管,就此告别!”鬼差将军说完这句话,地底下的马蹄声渐渐变弱,想是人和马已经远去了。

  “员外,这是怎么回事啊?”高夫人问。

  “夫人,且听我慢慢告诉你……”高励将夜里的奇遇告诉了夫人。

  “难怪你知道小二偷金钗的事!”夫人说,“不过,小二又怎能留命过了五更天的呢?”

  “那是因为啊,我在画最后一笔时,多画了根尖刺在马蹄上!就是想要拖慢鬼差将军拘提人命的速度呀!我在想啊,这是我这辈子画过的最好的一幅马喽!”

  “原来是这样!”高夫人叹口气说,“只可惜,那鬼差许你的酬谢是一只人骨毛笔,要是他能让你眼睛重新好起来,那就好了!”

  “哎,夫人啊夫人,你还不明白吗?人呐,心里干净雪亮,一生的路走得清楚明白,那才是真正好呐!”高励哈哈大笑地说。

第23篇、鬼火鸣冤民间故事

  清嘉庆年间建安县靠山庄有个叫张发的人,生得高大又性情暴躁。这年初冬的一天,张发与一个叫王全的人发生口角,三两个回合便把王全打倒在地,王全当场气绝身亡。在场的人急忙报告了地保,地保将张发绑缚命人看管。当时天色已晚,地保又派了两名乡丁看守尸体。然后亲自去县衙报案。

  第二天上午,知县带着仵作和衙役赶来现场验尸,仵作把尸体检验一番后回禀知县说,死者是三十多岁的男子,脑后被人钉了一根铁钉……知县当场审问张发说:“死者是被你所害吗?”张发回道:“启禀大老爷,小人因一时气盛,失手打死王全是实,但小人并未在王全脑后钉钉,再说,小人看这尸体并非王全……”知县一听,顿时吃了一惊,王全的尸体哪里去了?这具尸体又是什么人?就在这时,突然从人群外跑来一个汉子,那汉子来到知县面前气喘吁吁地说:“大老爷,我,我就是王全…… 小人昨日被张发打倒在地并未死去,只是跌倒时头部撞地被震晕,到了深夜又慢慢地苏醒过来。小人醒过来后看看自己躺在街上,旁边没有一个人,就回家了……听说大老爷前来验尸,特意赶来说明情况!”

  知县听完,准备审问两名看守王全尸体的乡丁。两名乡丁被传到后,战战兢兢地把昨夜看守王全尸体的经过讲了。原来两名乡丁昨夜看守王全尸体时,因初冬深夜寒冷,那年长的乡丁说:“兄弟,你看天这么冷,咱们俩不如回家添件衣服,顺便喝两杯酒暖暖身子,反正一具死尸也没人偷。”年轻的乡丁当然同意,于是,两个人便各自回家了。等他们回来时,没有想到王全的尸体不见了!两个人立刻慌了神儿,明天知县老爷来验尸可怎么交待?两个人愁得头上大汗淋漓,就在这时,年长的乡丁猛然发现村北边山坡下有绿莹莹的火光,上下跳闪。他说:“你看,北边山坡那绿光是不是鬼火?真是倒霉到家了,这鬼也来吓唬人……”年轻的乡丁望着鬼火心里也直扑腾。过了一会儿后,年轻的乡丁两眼突然一亮说:“大哥,我想起来了,那鬼火跳动的地方停着一口棺材呢!”年长的乡丁说:“我知道,是北边村子新死的人。”年轻的乡丁说:“那尸首肯定还没坏,咱们打开棺材将那死尸扛来顶替行不行?”年长的乡丁想了想,同意了。就这样,两个人就带上工具乍着胆子来到北山坡,把那口棺材撬开,将死尸扛来了……

  头部被钉了铁钉的死尸有了来路,知县便立即命衙役将荒郊厝棺的主人传来。厝棺的主人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名叫黄翠英,死者是她的丈夫,姓李名才。

  在审讯下,黄翠英先是支支吾吾,后来不得不如实交待了杀害丈夫的事实。黄翠英的丈夫李才常年在外做小买卖,黄翠英便与当地屠户吴三勾搭成奸。为了达到与奸夫成为永久夫妻的目的,便与奸夫吴三商议寻机谋害李才。这天,李才从外面回家来,黄翠英假意疼爱丈夫,晚饭特意给丈夫炒了几个下酒菜,李才喝得酩酊大醉,躺在炕上就睡着了。黄翠英马上叫来早已藏在外面的吴三,两个人便将一根大铁钉钉进李才的后脑,李才当时毙命。按当地习俗,青年人暴死后需在野外厝棺,四十九天后方能下葬,没成想两名乡丁看丢了王全的“尸体”将李才的尸体扛来顶替,使这桩杀人案彻底暴露出来……知县当即命人将黄翠英和奸夫吴三上了绑绳严加看守,然后便带领仵作和衙役前往北山坡厝棺处,开棺检验。李才的棺材停放在一株老柳树下,知县命人将棺材打开,棺材里果然是空的!这时,知县沉思一阵后,目光便落到了老柳树上,然后又俯下身看了看,知县明白了──老柳树的根部裸露腐烂,两名乡丁看到的蓝幽幽的“鬼火”,肯定是老柳树腐朽的根部夜间发出的磷火……没想到这磷火竟为被害的李才报了杀身之仇!

第24篇、翠湖红萱民间故事

相传道光十八年(1838)八月,荷花镇的曾家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

这天,富甲一方的曾老爷令儿子曾毓英、儿媳高氏和孙子曾传儒到云山镇给亲家高老爷拜寿,不想行至半途天空突降暴雨,他们遭遇山洪,三人及车夫均被滚滚山洪吞噬,连尸首也未找回。偌大的曾家大院里,只剩曾老爷和孙媳梁氏二人。消息传到荷花镇,曾老爷和孙媳梁氏双双一病不起。好的是曾家有的是钱,凡事均由王管家代理。女儿曾毓玲和女婿毛常新带着外孙毛永禄也在第一时间赶到荷花镇,伺候起病中的曾老爷来。

曾老爷年过花甲,曾夫人早年过世,孙媳和孙子同庚,方及弱冠。曾毓玲在娘家照顾父亲和侄媳梁氏月余,见父亲病情有所好转,梁氏脸上的愁容也渐渐褪去,便回家料理自己的家事了,留下年方十八的儿子毛永禄替自己在父亲面前行孝。

这天,身体渐渐康复的梁氏准备回娘家,在路过翠柳湾的时候,迎面遇上一个算命先生。他挡住梁氏的马车,硬是说梁氏和这块风水宝地有缘。梁氏不愿让这个人说三道四,便让车夫王强施舍些银两,便匆匆离去。

在第二天返回的时候,梁氏有意让王强在翠柳湾停下马车,她仔细地观察了一下这块地方。只见一湖碧水,清澈见底,湖边生长着无数的萱草,萱草披着碧绿的盛装,开着橙红色的花朵,远远望去,萱草由远及近,从山麓延伸到湖边,像一条绒毯一样铺至脚下。她心想,这真是一个好地方!自己以前怎么没注意过?

毛家本是小康之家,毛永禄更是一个纨绔子弟。一日,曾老爷命外孙毛永禄到镇上抓药,可等到晌会,仍不见毛永禄回来。曾老爷便打发王强去找。王强上街转了一圈,回来说毛少爷压根就没去药铺,街上也找不见人,问谁谁都不知道。曾老爷叹口气,只得做无望的等候。

傍晚,毛永禄回来了。他被人打得鼻青脸肿,曾老爷问起缘由,毛永禄吱吱呜呜地吭哧了半天,也没放出一个响屁来。曾老爷知道问不出什么,便不再言喘。自此后,曾老爷不再单独让毛永禄办任何事,还吩咐王管家也不再支银两给他。后来,曾老爷听说毛永禄那天一到镇上,就去了赌场。输了钱又要赖账,才被人打成这样的。

曾老爷虽不再给毛永禄钱,但这也没难倒毛永禄。这天,曾老爷走出堂屋,和王管家到西厢房整理字画,却发现祖传的银质水烟瓶不见了。曾老爷一寻思就怀疑是毛永禄所为,便马上喊他,却不见他的身影。王管家又命王强去找,王强回来说,有人看见毛永禄从天香楼进去了。曾老爷一听毛永禄去逛窑子了,气得顿足捶胸。晚饭时,毛永禄还没来,曾老爷在孙媳梁氏面前提及此事。没想到梁氏说,表弟毛永禄前几日还对自己非礼过,被她骂回去了。曾老爷听闻此事,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连饭也没吃。

子夜时分,毛永禄回来了。他喝得醉醺醺的,骂骂咧咧地说王强开门太慢。一进大门,他就蹑手蹑脚地绕了一个圈,来到前堂,悄悄地敲起梁氏的门来。梁氏吓得乱作一团,口中直喊爷爷和王管家。毛永禄赖兮兮地说,表嫂,你不要假正经,我知道你心里想男人,我来找你是看得起你。梁氏回敬道:你这个驴马狗畜生,没有一点人味,亏你还是毛家的子孙呢!毛永禄听后也翻脸了。他骂道:你这个不下蛋的母鸡,还有脸说别人。你要是有能耐,如何没给我表哥留下一男半女?梁氏气得哭了起来。王强听见毛永禄的骂声后,直奔后堂,将这一情况禀告了曾老爷。曾老爷闻讯后,赶紧起身,将毛永禄赶离前堂。

曾老爷本来睡觉就不好,又被毛永禄一气,竟是一夜没有入睡。第二天一早,毛永禄还在蒙头大睡,曾老爷早早就打发王强去云山镇的女儿家,他让王强通知女儿一声,叫女儿务必回荷花镇一趟,好将这个令人头疼的毛永禄带走。没想到在女儿和王强回来的时候,毛永禄竟然带来了一个壮汉,说是给梁氏找的男人。他让这个男人把梁氏带走。曾老爷又是气得半死,曾毓玲一看儿子如此不要脸,也骂了起来。她说,你做事如何老是不着调?你有什么资格打发你表嫂走?

毛永禄听后嘴一咧,说姥爷老是偏向外人,我是他的亲外孙,他却连一个子儿都不给我,偌大的家业,难道都留给表嫂不成?姥爷已经年逾花甲,一旦谢世,表嫂再找一个人家,家业岂不是拱手送与外人了?

曾老爷说,我家财产即便送与外人,那也是我的家事,用不着你瞎掺和。曾毓玲给壮汉给了些碎银子,打发他赶快走。毛永禄一看自己没戏,竟嬉皮笑脸地说,妈,我也到成婚的年龄了,要不你给我撮合撮合,我和表嫂成了算了,免得偌大的家业改姓了。曾毓玲听后骂道:你这个恬不知耻的家伙,亏你还能说得出口。曾老爷气得跺跺手杖,厉声说,毓玲,你赶快将这个混账东西给我带走。自己的儿子自己调教去,我还想多活几年哩!

曾毓玲在父亲的怒催下,想拉起儿子便走。但毛永禄不愿回去,曾毓玲拉不动,直气得哭了。曾老爷一见,便对下人说,去,通知厨房,晚上不给他饭。毛永禄一见姥爷这样绝情,气恨恨地瞪他一眼,便一扭头朝镇上奔去……

曾毓玲在娘家住了一宿,也没见儿子回来。

没有毛永禄害腾,曾家平静多了。一日,孙媳梁氏对曾老爷说,爷爷,我想给你张罗一房太太,你可愿意?曾老爷听了一笑,淡淡地说,你别没大没小的。梁氏也笑了,我是你的孙媳,又不是儿媳,有什么不能说的?咱家就剩我们爷孙俩,难道你不想延续曾家的香火吗?孙媳的话又说到曾老爷的痛处了,他带着责备的眼光看了孙媳一眼,不在言语。

晚上,梁氏在窗前填完炕,她端着灰盆往里院的厕坑里倒炕灰。在厕所里,她看见了一坨尿迹。她心里一震,蹙了一下眉,便将炕灰倒在尿迹上。回来后,她吩咐所有的下人不得在里院上厕所,尤其是男人。第二天一早,她便去看厕所,见炕灰还是原样。中午时分,她又去厕所,见炕灰上新落了一坨尿迹。只见尿液将炕灰冲了一个坑,尿迹由远到近,逐渐延向厕门的一方尖灭。她心里一笑,心想这一定是爷爷尿的。她不动声色地向曾老爷打声招呼,说自己想回娘家一趟。爷爷说,那给你爸带些茶酒和银两吧!王管家火速为梁氏备了一份厚礼,梁氏便提着礼当回娘家了。在路过翠柳湾的时候,梁氏又留心了一下这个地方!她觉得算命先生说的没错!

梁氏返回荷花镇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了。晚饭后,梁氏来到爷爷的屋里,她直截了当地说,爷爷,我昨天给你相了一门亲事,女方是我的一个远方姑奶奶,年方十九。曾老爷听了一惊,说你纯粹是瞎胡闹,我都老成这样了,哪有那些心思?梁氏淡淡一笑,调皮地说,爷爷你行的,我见过你的尿迹,炕灰上能冲下坑,说明你还能生的。我给你张罗娶房奶奶,你给我生两个小叔叔,曾家的血脉就能延续了。这事说做就得做,你的年龄已经不容许再拖延了。

曾老爷惊讶于孙媳的细心,但又担心招来闲话。便说,能延续香火固然好,但是人言可畏!梁氏说,这有啥?传宗接代自古就是男人的职责之一,你不续弦,百年后如何向列祖列宗交待?一句话,问得曾老爷哑口无言。

接下来的一段时日,王管家陪梁氏反复回了几趟娘家。在他们每次路过翠柳湾的时候,梁氏总会说翠柳湾是个好地方。这里不但有一湖碧水,还有无数萱草做衬,湖光山色,真的如梦境一般。王管家听后叹口气说,只可惜,这里只适合做阴宅。梁氏不解其意,只是看看王管家。

经过梁氏和王管家的几趟撮合,亲事就定了下来。俗话说,夜长了,梦多哩,梁氏担心中途有变,便和爷爷商议早早将新人迎进门。娶亲这天,全县的地方绅士、荷花镇的头面人物都到齐了。女儿女婿和毛永禄也专程赶来参加曾老爷的婚典。婚礼上,县太爷主婚,万三爷和金四爷担任总管。院里院外,披红挂绿,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新夫人叫梁欣如,是梁家窑人,长得还算周正。因为曾老爷年龄过大,婚礼上并没有多少人闹腾他们,只是道贺声不断,听到最多的话是祝他们早得贵子。

曾夫人还算争气,两个月后没有行经。孙媳梁氏听说后高兴得有些手舞足蹈。她天天钻到曾夫人房里,私下和她说些闺中之事。四个月后,曾夫人的肚子渐渐显怀了。一天,曾夫人问梁氏,你没生过吗?梁氏说,刚过门的第二年,小产了一次,之后就一直怀不上。曾夫人说,那你是落下了病根,没看过吗?梁氏说,看了很多次,大包小包的药吃了无数,可我的肚子就是不见动静。唉!我也愧对传儒,我们夫妻一场,没给他留下一男半女。

转眼曾夫人生了,是个男孩。当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声传进曾老爷耳朵的时候,他高兴得差点跳起来。曾老爷给儿子取名曾毓衍。满月头几天,曾老爷就吩咐王管家准备开始办酒席,他大宴三天招待亲朋好友。一时,曾老爷老来得子的消息成为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

出人预料的是,曾夫人在产后不久便得了伤寒病,竟是一病不起。曾老爷尚未从老来得子的喜悦中清醒过来,就见曾夫人已经没有奶水。梁氏亲自为小叔公请了两个奶妈。眼见曾夫人的病情一日重似一日,人也日渐消瘦,曾老爷心里急得不行,便派人到省城请名医高大仙来诊。但派出的人还没回来,曾夫人就撒手人寰了。

曾夫人的病逝,使刚刚复原的曾家又遭受重创。曾老爷时常独自悲叹,我前世做了什么孽,竟然让我接二连三地遭受失亲之痛?他虽然觉得后继有人,但隐隐的痛楚常常萦绕心头。曾老爷在这样的心境下,也是终日郁郁寡欢。一日,女儿曾毓玲专程来看望他,曾老爷借机告诉她,说自己最近感觉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万一哪一天真不行了,拉扯曾毓衍的重任就要落到梁氏的身上。但他最担心的还是毛永禄在自己百年之后垂涎曾家的财产。他要是成器也罢,可他偏是个败家子。曾毓玲听后说,爹,你会好起来的,莫要说不吉利的话。毛家能过得去,我不要您的一文钱。至于毛永禄,我会和你女婿一道将他制服,我不会让他得逞的。

一月后,曾老爷已病入膏肓,他自觉将不久于人世,便请来荷花镇的头面人物万仰孔万三爷、金仰曾金四爷和郝仰孟郝二爷,又接来女儿和女婿,当着梁氏和毛永禄的面立了遗嘱。遗嘱除分与曾毓玲一部分田产和什物外,剩余财产均归梁氏所有。毛永禄一看自己没戏,便跳了起来。他说,姥爷,我是您的亲外孙,怎么不分我分文?郝仰孟抢先说,你是孙辈,又是外姓,按理说是没有的。如果有,也在你妈名下涵盖。毛永禄还要争辩,被他父亲毛常新高声制止了。曾老爷立完遗嘱,首先自己签押,然后让曾毓玲和梁氏分别签字划押,最后由中证人万仰孔、金仰曾和郝仰孟签押作证。曾老爷还特别强调,如果将来有人胆敢与梁氏争财产,在座的诸位有权出面维护遗嘱的权威性,如有必要,将送往官府法办。

不多久,曾老爷便在郁郁寡欢中溘然长逝,享年六十五岁。

曾老爷亡故后,拉扯曾毓衍的重任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梁氏的肩上。这时的曾毓衍尚不足半岁。白日里,在梁氏忙于料理家事的时候,曾毓衍就由奶妈照顾。只要梁氏一闲下来,曾毓衍总是在梁氏的怀里。一到晚上,曾毓衍就由梁氏和奶妈共同照料。有时半夜里,曾毓衍会哭,每当这时,梁氏总会将自己没有奶水的乳头送进曾毓衍的嘴里。但他吮一会又会哭。这时,梁氏才将曾毓衍送给奶妈喂奶。曾毓衍在梁氏的百般呵护下在一天天长大。在小毓衍呀呀学语的时候,小毓衍动不动会叫梁氏一声妈。梁氏无奈地笑笑,急忙改正说,叫我……梁氏真不知道应该让小叔公叫自己什么好?要叫侄媳也好像很鳖嘴。干脆白搭话,就叫“哎”好了!在曾毓衍三岁那年,他当着下人的面,冷不丁又叫了梁氏一声妈。这句话把梁氏吓一跳,继而她又欣慰地笑了。她对曾毓衍说,以后不可以这样叫我。小毓衍眨眨眼说,别人都有妈,我怎么没有?梁氏说,你妈在你刚出世时就没了。小毓衍又问,你不让我叫你妈,那叫什么?梁氏说,继续叫“哎”。就这样,曾毓衍一 “哎”就是几年,个中辛酸不必细说。

一日,梁氏正在为曾毓衍剪裁衣衫。突然,王强慌慌张张地禀报说,东家,不好了。咱家吴家岔的百余亩麦子,在昨晚一夜之间,被人偷割了。不知被运到哪了,也不知是什么人偷的。

梁氏听后一惊。曾家从未得罪过任何人,也没被人偷过,怎么会遇上这档子事?她放下手中的剪子,便想去吴家岔看个究竟。临出门,却遇上姑姑曾毓玲。曾毓玲拦住她说,别去跟寻了,都是你那个该死的表弟干的坏事。我听云山的人说,他偷了你爷爷分给我的地契,连同你在吴家岔的半沟麦子全变卖了。我听说后,忙去翻地契,早已不见了。我还听说他拿了买主的钱,就去省城了。这个混账东西,竟然连家也没回。曾毓玲说完便哭了起来,她掏出二十两银子,说是对梁氏的补偿。梁氏自然不会收,她说,吴家岔下半沟的地契还在我手里,他怎么会把地卖掉?曾毓玲说,我也不清楚,莫非是买家没看清楚?或是毛永禄单卖了地里的麦子吧!

梁氏将姑姑让进屋,曾毓玲看到梁氏正在做的衣服,便说,小毓衍该上学了。梁氏说,我知道的,学堂都已经腾好了,是西厢的那一大间,先生也请了,是镇上的丁聚川。

丁聚川是当地最早的举人,也是当地最有学问的鸿儒。在荷花镇一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曾毓玲对梁氏找的这个先生十分满意。

开学后,丁聚川吃住都在曾家大院里,梁氏又征求了万三爷和金四爷的意见,将万三爷的孙女万芸和金四爷的孙子金玉堂请来陪读,所有费用由曾家一家承担。三个学生中,每次考试,曾毓衍总是排名第一。

曾毓衍上学的第三年,世遭天谴,天下大旱。田里庄稼绝收,赤野千里;人间十室九空,饥荒肆虐。梁氏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她见成群的难民食宿无着落,便在村口放起社饭来。半月后,她觉得自己力量还不够,便联合当地的富户万三爷、金四爷和郝二爷一起放社饭,以救济灾民。消息一传出,附近州县的难民像潮水一般蜂拥而至。不到两月的工夫,四家的粮仓竟然空空如也。这一结果是他们始料不及的,眼看四家均无余粮,灾民却越来越多。梁氏派人四处买粮,但各个都是空手而归,因为各地均无粮食。无奈之下,梁氏建议四家均不开灶,全家住在村头,和灾民一道喝野菜汤度日。十日之后,灾民见四家确无余粮,方慢慢散去。自此后,曾、万、金、郝四家再度名声鹊起,饮誉四方。有人开始称梁氏为“曾奶奶”。

虽然毛家也是富户,但年愈而立的毛永禄因好吃懒做、满身劣习而一直找不到媳妇。曾毓玲夫妇因此而病,先后离世。掌了权的毛永禄做事更是肆无忌惮,无法无天。因他不善经营,挥金如土,很快就坐吃山空,家道中落。

这一年,曾毓衍也已十二岁了。身处穷途末路的毛永禄来到曾家大院,要求梁氏分些田产给他,梁氏没有答应,他便在院里大闹起来。年逾花甲的王管家担心梁氏拿他没有办法,便打发王强火速请来万三爷和金四爷助阵。众人将毛永禄交与官府处理,万三爷建议官府以扰乱社会治安的罪名将毛永禄长期关押,费用自然由曾家承担。

一天,梁氏带曾毓衍上街购物。从百洋货栈出来,不想遇上无赖高三,因他垂涎梁氏的美色,竟然在大街上调戏起梁氏来。曾毓衍见状,不顾一切地上去咬了高三的手臂一口。高三感到手臂疼痛,抡起拳头就是一顿乱打。曾毓衍的鼻子被打破了。梁氏看见曾毓衍受了伤,同样不顾一切地和高三拼起命来。正巧万三爷从这里经过,才帮梁氏将高三驱走。自此后,梁氏很少上街购物,凡事都委托王管家办理。若要非上街不可,身边都带两个家丁。

在他们回家路过翠柳湾的时候,梁氏又对曾毓衍说,翠柳湾真是个好地方。这里不但有一湖碧水,还有无数萱草做衬,湖光山色,真的如梦境一般。我每次路过这里,总是不愿离开。可王管家说,这里只适合做阴宅。我真是不明白是何道理!曾毓衍听后更是不解,他默默地眨眨眼。

在曾毓衍十八岁这一年,梁氏突然染上了伤寒病。她整日足不出户,卧病在床。这时,县里正在举行科举考试,曾毓衍在先生的建议下,也报名参加了县试。令人惊喜的是曾毓衍竟然一举中了秀才。当梁氏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高兴得了不得,她差点抱住曾毓衍亲一口。镇上的读书人很多,但每次赶考,他们总是落第。曾毓衍第一次入考就成为生员,这大大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这时的曾毓衍已经是一个大小伙子了,长得一表人才。王管家的考虑真是到位,他一边四下打探,请人做媒,一边提醒梁氏说,该给曾毓衍张罗婚事了。梁氏听了对王管家说,现成的姑娘就在眼前。曾万两家是世交,万芸又从小和叔公一起读书,二人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个万芸就很般配。再说了,我发现他们二人也很投缘,彼此之间也有意。王管家一听,一拍大腿说,就是呀,我怎么没想到?

万芸年方二八,生得天资聪慧,美丽大方。梁氏在征求曾毓衍的意见时,曾毓衍满口答应。在征得万三爷同意后,梁氏拖着病体,为曾毓衍定了亲。定亲时的万芸羞于和曾毓衍见面,连向曾毓衍中第表示祝贺也没到场。回家后,梁氏合计着想择机将万芸娶进门,可曾毓衍说,乡试在即,等考完乡试之后再做打算。三天后,王管家陪同曾毓衍赴省城赶考了。半月过去,曾毓衍主仆二人回到荷花镇。这时,梁氏的病情又加重了,她正准备给曾毓衍操办婚事,省城又传来好消息,说曾毓衍在乡试中又中了解元。成为本省第一名举人的曾毓衍,更是名噪一时,他再次成为众多考生议论的焦点。曾毓衍金榜题名之时,又缝洞房花烛之夜,真是双喜临门,好不热闹。镇上的人都将新婚的曾毓衍称为解元老爷。梁氏也因自己谦和的人品和操家有功而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自此后,庄前邻后的人都改称梁氏为“曾奶奶”。

在曾毓衍完婚不久,曾奶奶完全病倒了。数日后,开始高烧不退,水米不进,不省人事。曾毓衍夫妇就像对待自己的亲身父母一样日夜守候着曾奶奶。几天后,病重的曾奶奶在病榻上寿终正寝,驾鹤西去。新婚燕尔的曾毓衍夫妇随即披麻戴孝,跪地抱着她的双脚痛哭不已。抱足痛哭是当地一种很高的礼节,只有亲生儿女对生身父母才行此大礼,曾毓衍的这一举动赢得了全镇人的夸奖。人们私语,想那梁氏一生,守寡多年,操劳半世,但乡里无任何闲言碎语,可谓是遵守妇道的楷模。而叔公曾毓衍对侄媳梁氏的感恩之举更是令人称道。

曾毓衍在一片赞扬声中为梁氏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开吊前,曾毓衍在曾家大院门楼前十米开外立起了一块高大的石碑,碑身正对大门的门缝。石碑高九尺,宽三尺,正面刻了三个隶属大字,名曰:功德碑。石碑的背面是一集碑文,碑文由曾毓衍亲自撰写,碑名和碑文均由号称一笔刀的石刻大师李峰亲自主刀,其徒伺候左右。石碑端立后,曾毓衍夫妇率众跪地亲祭。斯时,鼓乐爆竹响彻天外,白茫茫的孝服连成一片。前来吊孝的地方绅士和众多乡亲从未见过如此场面,个个翘指称赞,激动不已。

在给曾奶奶选茔地时,曾毓衍和王管家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多年前梁氏说过的翠柳湾。经风水先生一搭盘,天时、地利、人和及财气都站全了。于是,曾毓衍在翠柳湾的山麓下,重新开山立祖,将曾奶奶安葬于此。

曾奶奶的尸骨安葬后,曾毓衍又花重金为梁氏修建茔地。茔地的造价和规模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先祖。从荷花镇向南约一里地就是翠柳湾,湾口是一湖碧水,清澈如镜。湖边无数萋萋的萱草盛开着橙红色的花朵,如梦境一般。湖畔铺了一段石条台阶,拾阶而上,曲径通幽,远处也是一望无际的萱草。高处是一个平台,平台左右各是一个六角凉亭。凉亭过后,是一个高大的石质牌坊。牌坊坐北朝南,宽三丈有六,高丈二,四柱中立,立柱以祥云石楔扶脚,分东、中、西三路进道,中顶高于侧顶二尺一寸,顶雕祥云兽角。上刻四个抹红大字:“翠湖红萱”。中间的立柱上是一副对联,联为曾毓衍亲撰。联曰:

名为媳,实为母,慈怀越先辈,

道作地,善作天,范举传子孙!

过了牌坊,就是梁氏曾奶奶的茔地。坟头是用青灰色石料箍成的椭球状外形,坟沿是用青石砌成的立边。墓前立有一碑,碑身为黑色,碑中央刻着一行凝重的涂白大字:“恩媳 曾府梁氏讳玉英 之墓”,落款为“叔公曾毓衍携妻跪立”。

第25篇、中秋赏月遇妖风民间故事

明末清初的战乱年代,江苏武进县,今江苏常州近郊,有一条幽静的街道,名叫静苑大街。街尽头有一座精巧雅致的院落,红砖青瓦,掩映在一片翠竹之下,绿荫葱葱,生机盎然。院落不大,却窗明几净,舒适怡人。

一进院门是个大花园,园内处处绿树红花,群芳争秀,当中有一条磨石铺成的甬道,甬道尽头有一座石凉亭,亭中摆着石台石凳。凉亭四周爬满了葡萄藤,亭中一片绿荫。

屋主姓恽名日初,年已50有余,身体健朗,脸色红润,举止优雅。妻子乔氏,端庄贤淑,容貌雅丽。

恽家虽非首富,在当地也算望族,恽日初生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是种花修竹,酌酒吟诗,自在逍遥,过着神仙似的日子。

恽日初有两个儿子,长子恽文魁,年已16岁,生得丰神俊逸,身材修长,如玉树临风,加上文采出众,虽一时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但文魁还没有一个能相中的。恽文魁的性格十分像父亲,除了帮父亲理财以外,就是勤勉读书,并照顾弟弟。

次子恽寿平,又名南田,年方9岁,生得秋水为神,白玉作骨,双瞳炯炯,颖慧绝伦,诗歌词赋只需口授一两遍,便熟记在心。据说寿平出生时,满室花香,父母亲尤为珍爱。

寿平9岁,恽日初为他四处寻觅良师,在一位诗友的推荐下,请了个秀才。此人姓王名子贤,40多岁,方脸、阔鼻,为人正直,满腹经纶,学问极好。只是时运不佳,屡试不中,连考了几场,仍是秀才,自此,把那功名心收了,只收几个小童,教馆度日。

恽日初择一良日,设盛席款待王子贤,席间叫寿平拜师,又捧出

第26篇、一只银锭民间故事

  江南有个水湾镇,镇上有位书生叫陆家明。他饱读诗书,一心想进京赶考,可他的父亲却对此一直不大情愿。

  陆家明有个习惯,那就是每天上午去镇外的一条小路上,一边来回走动一边读书。

  这天,陆家明又来到那条小路上,他走完一趟,捧著书本往回走时,忽然看见一只银锭放在路中间。陆家明不禁感到奇怪:这只银锭怎会丢在这条小路上?又是何人丢失的呢?

  陆家明连忙喊了起来:“谁丢了银子?”

  喊了几声,只见一个人跑了过来:“银子是我丢的!”陆家明一看,那人是他的邻居肖大,立即把那只银锭揣进了怀里。

  陆家明为啥一见肖大跑过来,便把那只银锭揣进了怀里呢?原来,肖大以坑蒙拐骗为生,陆家明非常了解他的底细。他想:很有可能,这只银锭不是肖大丢的,这是想冒充失主!不行,我一定要把这事弄清楚。想到这里,陆家明便把银锭藏了起来。

  转眼间,肖大到了陆家明的跟前,伸出手来:“快把我丢的银子还给我!”

  陆家明不慌不忙地问道:“肖大,你何时丢了银子?”

  肖大眼珠子一转,道:“早上,我曾在这条小路上遛了个弯,当时,我的口袋里正好揣着银子,想必就是那时候,银子被我弄丢了!”

  陆家明想了想,道:“你的一面之词,不能作为丢失银子的证据,我得问清楚今天早上你是否确实来过这条小路,然后,才能弄明白银子是不是你丢的。”说着,他向路边的一户人家走去。

  这户人家的户主鲁老汉以卖甜酒为生,这几日,他因为腿脚疼,没有出门,待在家里歇息。这会儿,他正坐在门外,清洗他卖甜酒的家什。

  陆家明问鲁老汉早上是否看见肖大在那条小路上遛过弯儿。鲁老汉回答说,今天,他起了个大早,然后一直在门外清洗卖甜酒的家什,根本就没看见肖大走过那条小路。这话被肖大听到了,他装模作样地对陆家明道:“当时,我走得快,很快便在那条小路上走了一个来回,鲁老汉没有看见我,不奇怪!”

  肖大那装腔作势的样子,更令陆家明的心里有了数,为了戳穿他的谎言,陆家明来到了大街上,寻访起肖大今天早上的行踪。一位卖早点的男子告诉陆家明说,今天早上,肖大在他的早点摊上一边吃着油条,一边和人闲扯,待了整整一早上。

  陆家明点点头,谢过那男子,然后正色道:“肖大,现在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银子不是你丢失的!”肖大只得灰溜溜地走开了,围观的众人立即哄笑起来。

  望着肖大狼狈的背影,陆家明心想:我得赶紧回到那条小路上去,也许,真正的失主会去那里寻找银锭呢!

  回到那条小路上,陆家明不时地四下张望,等失主来领银锭。不一会儿,一个人从镇上急步走了过来……

  再说肖大,他灰溜溜地走开后,急匆匆地回到了家中。肖大这么急着回家干啥?因为他还在想着冒充失主,领到陆家明捡到的银子。当然,他不会再次前去冒充失主了,在他的心目中,已经有了另外的人选。

  肖大有个弟弟叫肖二,也是个小混混,整天不干正事。肖大的想法是:既然我没能冒领到陆家明捡到的银子,那么,我让肖二去试一试,也许他能领到银子!

  肖大把自己的想法对肖二一说,肖二乐了:“哥,巧得很,今天早上我去过那条小路,并且还有人看见了我——陆家明捡到的银子,看来非咱哥俩莫属了!”

第27篇、南京不打五更鼓民间故事

  南京古称应天府,在长江之滨。古时长江年年泛滥,官府束手无策,百姓苦不堪言。某任应天府尹素有爱民之声,每日虔诚向天祈求解决水患,感动了神明。有神仙梦中指点他“江里有沉船成妖。城内大户某家有金盆,使金盆沉江可镇此水妖,江乃靖。”

  于是府尹就去找此大户借盆,大金盆是大户家的传家宝,自然不肯外借。府尹放下老父母的架子,软磨硬泡,连诓带骗,大户才答应“更鼓敲五下你给我还回来。”

  古代报时方式讲究“晨钟暮鼓”,也就是上午钟楼敲钟,下午鼓楼打鼓。鼓一共打五次,第一次称一更,半夜第三次敲鼓也就是“半夜三更”,凌晨最后一次称五更。

  大户所谓“更鼓敲五下”就是说金盆只借给你们一天,五更鼓一敲一天结束,你就赶紧给我还回来。

  府尹把金盆借到手,连颠带跑地赶到梦里神仙指点的地方,把金盆扔到江里。一时间,长江怒涛为之平静。江边围观的万民倒伏跪拜,其呼府尹“青天老爷”。

  府尹用金盆把水妖砸死,解决了心头患,欣慰无比。但到了傍晚却犯了愁,他身为父母官,从人家大户手里借了数斤重的金盆,所谓有借有还,要还,现在扔到长江里去了,怎么还?可不还的话大户告他“公开索贿”,这巨额的黄金,几个脑袋也不够杀。一时间府衙里商量对策众人愁容满面,一筹莫展。

  到了四更,东边已经露出了微微的晨光,府衙里的众人仍是无计可施。这时,陪府尹去借盆的小衙役生了一个妙(损)计(招)“大户讲鼓敲五下还给他。鼓楼是咱们管的,吩咐鼓楼的打鼓佬和打更人都别打五更鼓不就好了!”

  府尹哈哈大笑,连忙吩咐衙役班头全城把打更人、打鼓佬全部抓回府衙(打鼓佬一脸懵逼),阻止他们打五更鼓。大户在家里不吃不喝等着五更鼓响,府尹来还盆,晨钟敲响天大亮也没等到“鼓敲五下”。

  大户气的直跺脚,鸣冤击鼓去找府尹要盆,府尹便解(耍)释(赖)道“你讲更鼓敲五下还给你,鼓又没打五下你要啥自行车!员外你这样不讲诚信,本道可是很为难的呦。”大户被气的七窍生烟,也无计可施。

  此后,为了防止大户和后代要盆,南京鼓楼成了定例,晚上打鼓只打四下,五更不打鼓,天亮直接敲钟。留下谚语“南京不打五更鼓。”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第28篇、深山打猎民间故事

  环保局的陈局长喜欢打猎,有个叫王七的老板为了拍马屁,就邀请陈局长去自己的老家大梁山打猎。大梁山苍林似海,鸟兽如云,是狩猎的绝佳之地。

这天一大早,陈局长开着豪车,叫上王七,上了大梁山。狩猎中,他们打伤一只小鹰。那只小鹰翅膀中弹,从空中掉下地,撒开两爪,扑腾着翅膀,向大山深处逃去。陈局长和王七紧紧追赶。小鹰逃到了一个小山坡下,慌不择路,钻进坡下的一个狸子洞里。两人正准备捣洞,忽见不远处钻出一条肥肥的花蛇。陈局长正馋蛇肉呢,便去捕捉,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抽出长刀砍去,花蛇被砍作两截,在地上弹跳抽搐了一阵子,就不动了。

陈局长打算捉了小鹰后再顺便把死去的花蛇捡走,便将花蛇留在原地。正在这时,洞里又钻出一条黑蛇。只见黑蛇爬到花蛇身边,吐着信子嗅着,蠕动自己的身体,将花蛇的两截身子拢在一起,伤口对接,然后与花蛇绞在一起。怪事出现了!花蛇的两截身子竟然片刻间长在了一起,伤口对接处隆生出一个瘢痕疙瘩。黑蛇又在花蛇身上来回爬行数回,花蛇竟然苏醒复活过来,随即爬行起来。

陈局长和王七大为惊奇。世间竟有如此怪异之蛇!两人提刀去追,两条蛇一下子窜进草丛,消失了。

两人转回身,继续捣洞,不多时,从洞里拽出奄奄一息的小鹰。接着,他们又开始打猎,快到中午时,已经打到了几只野鸡、几只白鹤与十多只斑鸠。两人兴高采烈地回王七父亲的家。半道上,天空飞过一只老鹰,看见陈局长手里提着的小鹰,老鹰便俯冲下来,向陈局长袭去。陈局长一见这阵势,知道小鹰是老鹰的崽,更知道老鹰护崽时的凶狠。他急忙举起猎枪,朝老鹰开了一枪,却未击中。老鹰受惊,腾空而去。王七惊慌中崴了脚,跌倒在地。陈局长却未被吓到,直呼可惜。老鹰降落在远处一棵树梢上,仇恨地盯着他们。

待到了王七父亲的家,他们用猎物做了几个菜。王七拿出珍藏的茅台酒,几个人推杯换盏,吃喝起来。

饭后,陈局长拿了一张睡椅,到院中的树阴下小憩。睡眼蒙之时,听到一声鸟叫,陈局长睁开眼一看,只见两只麻雀一同衔着一条软尺,正是裁缝做衣服使用的那种量身软尺。两只麻雀从树丫上飞落下来,落在他身旁不远处,鬼头鬼脑地看着他。陈局长觉得很蹊跷,十多年来,他猎杀的生灵成千上万,身上总有一股子杀气,平日里鸟儿见了他,就好像老鼠见了猫,今天这两只傻鸟是咋的了,为啥嘴里还衔着那玩意儿?

陈局长半眯着眼睛装睡,想看看这两只麻雀到底想干什么。两只麻雀接下来的举动让陈局长大吃一惊,只见它们将软尺摆放在地上,对着陈局长的身体侧面,平行地拉开拉直,瞄着陈局长的身子,认真地比划着,好像在给他测量身高。

两只麻雀比划了一阵子,又衔起软尺,像箭一样飞向大山。陈局长与猎物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还从未遇见这样稀奇的事儿。他心里生出一种莫名的感觉,坐起身,愣愣地发着呆,半天回不过神来。

一阵风吹过,树上突然传来哧哧呼呼的怪响,陈局长抬头一看,树上竟垂下一条花蛇来。那条花蛇与一般花蛇不同,身子中间有隆起的瘢痕疙瘩,正是上午被他砍作两截又复活的那条蛇。花蛇猛地张开嘴,露出毒牙向他咬来。陈局长大吃一惊,飞快地跳身闪开,拾起放在屋檐下的一把砍柴刀,冲过去对着蛇便砍。这回,花蛇却敏捷地躲过,快速扭动身躯,向牛舍方向逃去。

陈局长提刀紧追,花蛇转眼之间逃进牛舍。牛舍里饲养着一头公牛,那是王七让老父亲专门为陈局长饲养的,专供陈局长一家食用。为结交陈局长这个朋友,王七没少费心思,金钱财物更是没少送。当然,陈局长也投桃报李,让他那个排污问题严重的化工厂生存下去。

陈局长追到牛舍,看见花蛇进入了公牛的栅栏,朝公牛屁股后面爬行而去,公牛则悠闲地躺在地上。花蛇爬行到它身后,猛地钻进它的屁股里。公牛受惊,“呼”地站起来,挣断牵牛绳,舞起大牛角乱挑乱撞,一下撞垮栅栏冲了出来,眨眼间便蹿到陈局长面前。陈局长还未来得及躲避,就被公牛掀倒在地。公牛再舞动牛角一挑,把他整个人挑起来,挂在牛角上,冲出了院门,向大山奔去。被挂在牛角上的陈局长大呼救命,王七和王老汉听见后,慌忙赶过来,但他们根本撵不上公牛。

公牛径直向山里跑去,跑到一座小山崖边时,花蛇“嗖”地从公牛的屁股里钻了出来。公牛安静下来,停住脚不走了,把牛角一抖,将陈局长往崖下摔去。陈局长眼前一黑,耳边风声响起,他本能地伸手抓向山崖,抓住了一根藤条。陈局长悬吊在崖上,下意识地扭头看崖下。他看到底下是深深的峡谷,谷底的一块巨石上蹲着一只老鹰,那老鹰死死地盯着他。陈局长认得,这只老鹰正是上午猎获的小鹰之母。他又向四周看看,惊异地发现周围的林梢上,聚集着成千上万只各种鸟儿,都齐刷刷地看着自己,听不到一只鸟儿的叫声。这种场面让人不寒而栗。

陈局长赶快握紧藤条,使出吃奶的力气向上攀爬,突然,藤条断裂了。陈局长惨叫一声,滚下山崖,跌进山谷里的一个深坑中。这是一个刚刚翻刨出的坑,散发着新鲜的泥土气息。坑儿的长度宽度,恰如陈局长的体型,刚好躺下他一个身子。陈局长抬眼往上看,看见不远处赫然放着那条裁缝做衣服使用的量身软尺。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陈局长,这会儿被吓得魂飞魄散。

陈局长惊慌地爬起身,想爬出坑逃命,却因坑深怎么也爬不出去。这时,只听得老鹰一声长啸,猛扑过来,扬起铁爪,硬生生地抓进陈局长的大腿肉里,陈局长又被绊倒在坑中。与此同时,周围林梢上聚集着的万千鸟儿,闻听老鹰的一声长啸,如同听到一声号令,一齐呼呼地飞上半空,然后像雨点般落下来,砸向坑中。顷刻之间,坑上竖起一座鸟山。

随后赶来的王七与王老汉看到这一幕,吓得昏死过去。苏醒之后,王七慌忙掏出手机报警。没过多久,来了一队警察。他们刨开如一座小山似的死鸟堆,找到了陈局长,发现他浑身是血,已经死亡。

王七不禁大哭起来。他不是为陈局长的死而哭,而是为他自己而哭。

第29篇、佛手石的传说民间故事

  在盱眙县铁山禅寺的遗址上,有一块状如手掌的巨石,名叫“佛手石”。

相传在很久以前,铁山寺境内山明水秀,草木葱茏,鸟语花香,鹿兔成群,居住在这里的山民们砍柴采药,狩猎耕种,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可是,不知从何时起,山林里突然出现了一条无恶不作的巨蟒,铁山寺从此不再宁静。这条巨蟒到底有多大?据目击者称,该蟒见头不见尾,体粗如斗,口大如盆,乌黝黝的鳞甲赛过铜板,一片片泛着疹人的青光。有人曾亲眼目睹过它一口吞下了一头黄牛。

有一天,通往铁山寺的山路上突然走来一位老者。那老者白衣素袍,鹤发童颜,一派道骨仙风的模样。见老者神态自若地往山里走去,住在路边的猎户王大爷急了:“喂——这位老哥请留步,你这是要进山吗?”

“是呀。”老者答道,“久闻铁山寺风光如画佳景天成,今日恰好路过此处,当然要前往观赏一番。”

“哎呀呀,使不得,使不得呀!”王大爷连忙阻止道,“这位老哥你有所不知,铁山寺风景的确很美,但是你却去不得。你想知道为什么吧?告诉你吧,因为如今有巨蟒在山里作怪,进山之人几乎无一生还.所以我劝你千万别进山,免得枉送了自己的性命。”

“哦?真有此事?我倒要会会这个孽障!”说完此话,老者又大步流星地向山里走去,任凭王大爷喊哑了嗓子他也不肯回头。看着老者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了山口的雾气之中,王大爷无可奈何地摇头叹息道:唉,又枉送一条性命啊!

再说,那老者进山之后,他便手搭凉棚左顾右盼察看一番,他看到天泉湖水已浑浊不堪,青山绿树被妖雾缠绕,连呼啸的山风里都有股难闻的腥气,老者不禁自言自语地骂了一声:孽障,看我怎么收拾你!

再说那老者信步来到蟒蛇经常出没的巨蟒涧前,仔细查看蟒蛇游走的路径,以期找到蟒蛇的藏身之处。此时虽是午时,但是树林里却暗无天日,恍若夜晚。正当老者聚精会神地观察地形地貌之际,突然狂风大作,腥气扑鼻,随即一片乌云从空中而降,一道黑影闪电般向他俯冲了过来。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老者抡起右掌迎着黑影猛劈过去。“孽障,还不伏法?”随着老者一声断喝,就听见轰的一声巨响,那道黑影已变成了一条巨大无比的蟒蛇从空中轰然坠落。也许是因为过度疼痛之故,只见那巨蟒在地面上拼命地扭动着身躯,张口吐信,四处乱滚,树木杂草被它压得噼叭直响,倒伏一片。

“孽障,还不老实!看我来施用法术叫你永世不得翻身!”说完此话,那老者两眼紧闭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一块状若手掌的巨石从天而降,正好落在了那条巨蟒扭动的身体上。巨蟒随即停止了挣扎,变得像一堆烂泥一样无声无息了。

老者说:“原想为民除害要了你的性命,但念你已经修炼千年实属不易,暂且饶你不死。不过,死罪虽免,活罪难逃,就把你压在这巨石之下,要你永护这片山林,你要确保铁山寺永远安宁。”说完此话,老者便化作一道白烟,消失得无影无踪。

铁山寺的巨蟒被飞来之石给镇住了,獐獾鹿兔以及山民们又陆续回到美丽的铁山寺,这里又重现昔日安定祥和的美好景象。有人说那位老者是神仙,又有人说老者是位得道高僧……不管说什么,那位为民除害的老者虽然是“黄鹤一去不复还”了,但那块“佛手石”却留在了铁山寺,成为铁山寺内一道不可多得的亮丽风景。

第30篇、梅花鹿的由来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年轻的回回猎人,在林中一棵老榆树下挖了一个陷坑,下了一副套子。他刚走一会儿,大白狼恰好经过,掉进了深坑里面,四条麻秆粗细的腿子,也被套子紧紧地拴上了。狼左蹿右跳也冲不上去,便大声呼唤起来。

  一只鹿经过这里,听到大白狼呼救的声音,来到了老榆树下的陷坑前。大白狼立刻流着泪水儿,对鹿痛哭起来,说它有个老奶奶,得了病需要一味很难找到的草药。它只顾急着找草药,没留神竟掉进了陷坑。说完,又装出一副可怜样子,再三赌咒发誓说,如果鹿肯救它,日后如不舍命报答鹿的救命之恩,甘愿死在猎人的利箭之下。

  鹿见大白狼说得很诚恳,不免发了善心。它叫狼先用牙齿咬断拴住它腿子的粗绳栓,自己使劲用头上的角,把一技铣把儿粗的榆树枝压倒陷坑里,叫大白狼紧紧抓牢,然后将榆树枝儿猛地一松,便把大白狼吊到了地面上。大白狼得了救,头也不回就呼哧呼哧回家去了。

  两天之后,猎人上山一看,自己下的套子和陷阱都坏了,十分恼火。他换了一根更粗的套绳,在另外一棵老榆树下,又挖了一个更深的陷坑,下了一副更灵巧的套子。第二天那鹿一不小心,也掉进了这个陷坑。

  鹿先死劲地咬那拴在自己腿腿上的粗绳绳,可是把牙齿咬出了血,也没能咬断,因为鹿平日里光吃草,哪能有狼的牙齿尖利呢。死难临头了,鹿想到了曾经被它搭救过的大白狼。于是它使劲地叫唤起来。

  大白狼听见了鹿的叫唤,却不去理它;后来因为叫声吵得大白狼睡不成觉,才骂骂咧咧地走到了陷坑前面。

  “鹿啊,出了什么事啦?”狼打着官腔儿。鹿对大白狼说:“看在我们的情份上,快救救我吧!我还有几个孩子留在山洞里呢。”

  大白狼本来就没安好心,听鹿说还有鹿崽子留在山洞里,马上起了歹念,心中暗暗叫好,装出一副无能为力的样子对鹿说:“鹿啊,你不能怪我见死不救,实在是我没有一副硬角,无法把榆树枝压到陷坑里去!”

  鹿听了之后,恨透了这忘恩负义的东西,可是为了活命,只好忍气吞声地对大白狼说:“有情有义的狼呵,只怪我这牙齿不硬,实在咬不断这拴腿腿的绳绳。你现在只要跳到这陷坑里,帮我咬断这绳绳,我就能跳上去;我再象上一次救你那样,把榆树枝儿压弯,可以把你从陷坑里吊上去。”

  大白狼听了鹿的话,说:“鹿啊,你别再出坏点点子了,上次你狠心地松了榆树枝,把我摔到地上,足足痛了我两天两夜哩。”

  可怜的鹿一听到这话,心都凉了,但为了求生,它再次恳求说:“大白狼啊,你救救我吧。难道你忘了上次说过的话。”

  “我上次说了什么话?”大白狼故意装糊涂,反问了鹿一句。鹿说:“你说要是忘了我的救命之恩,你今后甘愿死在猎人的利箭之下!”

  大白狼一听鹿揭了自己的短,便翻了脸,它瞪起血红的眼睛,恶狠狠他说:“事到如今,你这该死该杀的鹿还敢教训我。看我吃你的心肺和你的鹿崽子。”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鹿越想越伤心,哭了起来。那哭声惊醒了老榆树上乌鸦。乌鸦干咳了几下、粗声大气地对鹿喊起来:“喂,你死了娘老子了吗?干什么这样伤心呵!”鹿便把它怎样救狼脱险,狼又如何忘恩负义,全都告诉了乌鸦。

  “唉!你怎么睁着驴粪蛋儿似的大眼睛,去救那该死的大白狼?这眼下有什么办法,能把你这个山林中头号大笨蛋救出来呢?”

  鹿听到了乌鸦的数落,心中悔恨极了,它恨自己白长了一双大眼睛,救了该死的大白狼。

  突然,乌鸦大叫一声,拍打着它那黑翅膀对鹿说:“好!有了,就这样办。可是我有言在先,你可一定要忍住痛,要是你忍不住,我可就没有更好的绝招了。”

  鹿立刻说无论怎么样的疼痛,它都能忍受,于是乌鸦对鹿说:“那你先躺好,让我们把你浑身上下都啄一遍。明天猎人来了之后,你一定要憋住气,躺下装死。我们在树上给你望风,等猎人把你从坑里拖上来之后,我们喊你跑,你就站起来快跑!”

  为了活命,为了自己的孩子、鹿忍着痛,咬紧牙关,让乌鸦借着月光,用嘴把自己的全身都啄了一遍。

  第二天,猎人把鹿拉出陷坑一看,立刻气红了眼,自言自语他说:“该死的乌鸦啄死了鹿,这死鹿我们回回又不能吃。唉!算我倒霉,没有捕鹿的福份。”

  回回猎人说完,气愤地解下了鹿腿上的绳绳,站了起来,转身要向山下走。

  猎人刚转身,乌鸦便大叫起来:“鹿鹿鹿,你快跑!鹿鹿鹿,你快跑!”

  鹿站起来,飞快地钻进了深山老林。刚转过身来的猎人,一听乌鸦大叫,鹿就跑了,后悔自己没锯断鹿茸,立时气得拉开了长弓,对着奔跑的鹿就是一箭。

  谁知那回回猎人射出的箭,不偏不斜,端端地射中了躲在树丛里,想等猎人走了以后,吞吃鹿心肺的大白狼的额头。回回猎人见射鹿不成,却射死了一只狼,便把一肚子的气,全使在狼身上了。不到喝碗茶的工夫,大白狼的皮就搭在回回猎人的肩上了。

  猎人走后,乌鸦从四面八方纷纷飞来,把那剥了皮的大白狼,叼着吃了个精光。忘恩负义的大白狼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从那以后,为了让子孙后代牢记血的教训,鹿的身上就出现了黑白分明的斑痕。这斑痕星星点点,像梅花一样,人们便把鹿叫作“梅花鹿”。

第31篇、落魄秀才的三个锦囊民间故事

  从前,有个落魄秀才,虽然屡试不第,但是通晓古今,博学多才,尤其精通算命看风水,在本地小有名气。

  秀才的儿子陆川多次问父亲,为什么给财主乡绅都找到了风水宝地,让他们人财两发,却不给自己找一块地来改变穷困的命运呢?

  秀才每次都是神秘地笑着说:“天机不可泄露。”

  一天,秀才把儿子叫到床前,告诉儿子自己就要死了。儿子抱着父亲大哭起来:“父亲,你不能死啊,你死了我孤苦伶仃一个人该怎么办啊!”

  秀才安慰儿子不要哭,自己有很重要的话要说。他语重心长地说:“儿子啊,我要走了,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早年忙于功名,没有照顾好你们娘俩,我心里有愧。我耗尽心血,写了三个锦囊,只要你在适当的时候,照着锦囊上说的办,保证你一辈子衣食无忧,我也就没有什么好牵挂的了。”

  秀才说完递给儿子三个锦囊,告诉他在自己死后打开第一个锦囊,依计行事,一定不可自作主张。

  几天后,秀才死了,陆川在悲痛之余打开第一个锦囊,只见锦囊里写着:

  儿子:

  你以前多次问为父,为什么没有给自己家相一块风水宝地,为父都没有回答你,那是因为作为相士是不能为自己谋利的,否则会天打雷劈。如今为父要死了,为了你,为父顾不了那么多了。

  在村西头熬鹰峰鹰嘴上有一口天然石井,大地主兰腾飞家的祖坟就在这口井后面,那是块风水宝地,但和这口石井比相差十万八千里。为父已经在石井上面搭好了架子,你把为父的棺木吊在石井半空中,就会看到井底有无数的蚂蚁涌出,这是块出王侯将相的宝地。

  棺木要吊够整整三天三夜,然后割断绳索,任由棺木落入井底被蚂蚁吞噬,那时候你不要哭,只需要朝着井口磕三个响头就大功告成。

  如果在这期间有人为难你,不要与其争吵,只需打开第二个锦囊。

  另外,锦囊不可让第二个人看到,切记!切记!

  陆川擦干眼泪,照锦囊上写的,把棺木吊在半空中,只听见一阵“轰隆隆”的声音,井底很快爬满了各种各样的蚂蚁,而且越来越多。乡亲们看了都啧啧称奇,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方圆几十里都知道了,来熬鹰峰看稀奇事的人络绎不绝。

  大地主兰腾飞知道后,也带着两个儿子和几个家丁来了,兰腾飞往井口一望,只见井底的蚂蚁层层叠叠,滚腾翻涌,不禁心想,这穷秀才还是留了一手啊!

  兰腾飞是方圆百里最大的财主,家有良田千亩,财产万贯。他父亲的墓地就是这个秀才给找的风水宝地,就在这口石井后面大约一百尺的地方,要是让陆家占了这口井,岂不是个大大的损失。

  看看井边已经一夜没合眼的陆川,再看看自己的祖坟,兰腾飞的脑子里顿时有了一个念头,他决定把这块风水宝地据为己有。

  兰腾飞让人告诉陆川,自己想要买这口石井,让陆川开个价,陆川说什么也不愿意。但兰家势大,左右为难之际,他想起了父亲的第二个锦囊,于是匆匆打开锦囊,只见锦囊里写道:

  儿子:

  如果兰腾飞想买这口石井,不可与其强争,兰家财大气粗,只可小心周旋。

  他若托人前来,你可委婉拒绝,并暗示要他亲自前来。等到兰腾飞本人来了,你就把石井送给他,同时提出三个条件:一,把他唯一的女儿嫁给你为妻,完婚后才可移开棺木,让出墓地;二,陪嫁良田百亩,白银千两;三,墓地只能给兰腾飞,也就是你未来的岳父用。

  第三个锦囊20年后打开,切记!切记!

  看完锦囊后,陆川惊出一身冷汗,父亲真是料事如神啊!

  陆川照锦囊上的计策,对兰腾飞派来的人说:“这块风水宝地是要出王侯将相的,叫兰腾飞亲自来,我要当面把这块宝地送给他。”

  兰腾飞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很快就风风火火地赶来了。

  陆川提了三个要求,看兰腾飞还在犹豫,陆川说:“我爱慕令千金已经很久了,至于要田要钱也是为了令千金跟着我不至于受苦,而且这块墓地您用了后,主要还是惠及您的子孙,令千金也是其中一个,这样我也跟着沾光了。岳父大人,您说是吗?”

  兰腾飞一想也在理,再看陆川也长得相貌堂堂,就答应了这三个条件,只是爱女兰慧琳一直是自己的心头肉,有点割舍不下,但为了兰家,只好忍痛割爱了。兰腾飞匆匆忙忙把女儿兰慧琳嫁给了陆川。

  话说这兰慧琳可不是等闲女子,在洞房花烛之夜软磨硬泡,柔情蜜语,陆川哪里招架得住,只好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兰慧琳,并把第一个锦囊给她看了,还一再强调说,这块墓地的后人是要出王侯将相的,现在只是迫于无奈的权宜之计。

  兰慧琳从小被惯坏了,从来没有怕过谁,心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然自己已经嫁给陆家了,就是陆家的人了,这么好的一块墓地,不如给公公用了的好。

  于是在陆川熟睡了之后,兰慧琳偷偷地摸上山,割断了绳子。

  第二天,兰腾飞、陆川和众乡亲吹吹打打上山迁棺,谁知,到了石井旁,全都愣住了,只见偌大的棺木已经被蚂蚁啃得所剩无几了。缓过神来的兰腾飞甩手给了陆川一耳光:“竖子,你就这样戏弄老夫!”

  陆川也觉得莫名其妙,正要开口解释,兰慧琳冲上来挡在两人中间,嬉皮笑脸地说:“爹爹,绳子是我割断的,你要打就打我吧。”

  虽然平时兰腾飞对这个女儿疼爱有加,但此时恨不能吃了她,扬手又是一巴掌,怒吼道:“从今天开始,你没有我这个爹爹了。”

  由于丢失了宝地,兰腾飞心神不宁,一直闷闷不乐,很快就驾鹤西去了。

  兰慧琳的两个哥哥都是贪婪之辈,兰腾飞死后不久,两兄弟就断绝了和妹妹的关系,把父亲送给妹妹的田和钱悉数抢回。

  从此以后,陆川和兰慧琳过上了贫困交加的日子,但是再苦再穷,他们也一直坚持,因为他们在等待儿子封侯拜相的那一天,那该是怎样的荣耀啊。

  虽然生活一直很苦,但是因为心中有希望,两口子任劳任怨。皇天不负有心人,陆川和兰慧琳的儿子在19岁就高中状元,老两口喜极而泣。

  在儿子衣锦还乡的这一天,两口子把儿子叫到房里说:“你祖父真是料事如神啊,他曾经留下了三个锦囊,如今20年期限已到,我们一起打开第三个锦囊吧。”

  陆川从墙角深处挖出了最后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锦囊,颤抖着打开了,锦囊上写着:

  儿子:

  时隔20年,不知道你还会不会记起为父的第三个锦囊,无论你现在过着富裕、还是穷困不堪的生活,此时已经盖棺钉钉了。

  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风水宝地,为了你,为父在临死之前设了一个局。我知道世人都很贪婪,都想不劳而获,获得祖先的保佑,得到神仙的眷顾,所以才有了算命、看八字以及看风水。你问为父为何不给自己找一块风水宝地发家致富,我只能暗自苦笑,连孩子想的都是怎样走捷径,而不是脚踏实地,可见世人的愚昧和贪婪。

  你也许会问为什么一吊上棺木,井底就涌出了蚂蚁,而且越来越多,其实这一切都是我精心设计的。为父把井底铺上石头,两侧挖了两个巨大的洞,设上两个小小的阀门,然后四处搜寻蚂蚁放到两侧的洞里面。阀门和井上的支架相连,只要挂上超过一定重量的物体,阀门就会打开,蚂蚁从阀门涌出,然后你们就看到了无数的蚂蚁在井底翻腾。

  因为人性的贪婪,我知道兰腾飞一定会想方设法弄到这块宝地,即使你不想卖给他,他也会想别的办法,最后吃亏的还是你。就算你能卖个好价钱,你也守不住这些钱财,这就好比一个小孩儿守着一大堆金银,肯定有人会来抢,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娶他的女儿,这样你不仅得到了钱,还得到了势,如此你便今生无忧了。

  我知道你是个本分的人,一定会遵照为父的锦囊去做,但有可能会把持不住,把秘密告诉兰慧琳,如果真是这样,那为父留给你们的就是一个坚定的信念,你们的儿子一定会有大出息。这样即使再苦再累,你们也会坚持下去。如果孩子成才固然好,如果没成才,等你打开锦囊也就释然了。

  我为你做的只有这么多了,孩子,祝你好运!

  陆川看完,早已泪流满面。

第32篇、王木匠做牌坊民间故事

  最近刘大户遇到了点烦心事。

  刘大户的小儿子考取了状元,按理,刘大户该高兴才是,可刘大户的小儿子差人从京城捎回家书,说要回乡祭祖,这可愁坏了刘大户。

按旗镇的规矩,谁家考取了功名,都要在镇前立一座功名坊,旗镇一百年间出了三个状元、一个榜眼,四家的牌坊高大巍峨,着实光了宗耀了祖,令人羡慕。如今轮到刘大户了,知府也准了,可官银却迟迟不到位。刘大户就琢磨着来年开春一定要大兴土木,盖过那四家。哪怕多掏些银子也值得。可儿子突然要回来,一下子把刘大户的计划都打乱了,人回牌坊在,老辈的规矩不能破啊,可这冰天雪地的,咋整啊?

“昨整?找王木匠呗。”管家的话一下子点醒了刘大户,他眼前一亮:“对,快请王木匠。”

提起王木匠,在旗镇可以说家喻户晓。他四十多岁,外乡人,身材颀长,十指关节粗大,据说力大无穷,丈把长牛腰粗的木头在王木匠手里,就像儿童的积木似的,摆在哪儿都服服帖帖。最绝的是,王木匠有一手绝妙的雕工,雕出的龙啊、凤啊、麒麟啊、貔貅啊个个栩栩如生,跟活的一样。

有一次,一个惯贼到一户人家偷东西,得手后从后院逃走,猛抬头,借着月光看见阁楼上有双眼睛正死死地盯着自己,再一细看,竟是钟馗,惯贼吓得屁滚尿流,扔下东西逃回了家里,从此一病不起,没过俩月,竟一命呜呼了。他的同伙悄悄溜到那户人家,发现阁楼上供奉着王木匠雕刻的钟馗像,虬髯圆眼,跟真的一样,难怪惯贼被吓破了胆。王木匠的名声不胫而走,坊间更是越传越神。王木匠雕的钟馗像一时间洛阳纸贵。

王木匠还有一手绝活,就是速度。有人亲眼看见王木匠一个下午雕了一百零八个罗汉像,个个神态逼真,姿态各异,竟没一处败笔。王木匠雕完罗汉像时,神态自若,气不长出,面不改色,期间还喝了一壶茶,休息了一个时辰。好像那些罗汉本来就在王木匠心里,只不过是搬了趟家似的。

三天后,王木匠被请到了刘大户家的书房。

刘大户命人奉上最好的茶,恭恭敬敬地说明了要建功名坊的事。

王木匠没吭声,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这才缓缓地说:“难啊!”

刘大户说:“只要王师傅办好此事,价钱随您定。”

王木匠说:“这不是钱的事,冰天雪地倒好说,可您让我上哪找干活的人去呀。”

王木匠说的是实情。那年,恰逢洪灾,地里几近绝产,家家户户寅吃卯粮,很多青壮年客走他乡,剩下的,不是走不动的,就是老弱病残,想找个壮劳力实在是难上加难。即使有几个年轻力壮的,也一脸菜色,饿得连走路都打晃,更别提干活了。

刘大户叹了口气:“这可如何是好呀?”

王木匠说:“要想建功名坊,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您能出一万担麦子。”

刘大户倒吸了一口凉气,心说:他咋知道我囤了一万担麦子呢?

原来,刘大户新近从外地买回了一万担麦子,就为明年开春青黄不接时能暴赚一大笔,所谓无商不奸,这十几年刘大户就是靠着倒买倒卖发家的。

看王木匠看着自己,刘大户说:“一万担太多了,两千担如何?”

王木匠说:“至少一万担,少一粒也不行。”

刘大户咬着后槽牙说:“好吧,建好了才给。”

王木匠说:“得先付一半儿。”

刘大户戏谑地说:“好,那你必须半个月内完工,否则……”

“用不了那么久,三天足够。”

“只要三天?”

“就要三天。否则倒赔您一万担。”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第一天,刘大户派管家去看,只见修建功名坊处一块石头、一根木料也没有。

第二天,刘大户又派管家去看,那里还是空空如也。

第三天,刘大户坐不住了,他坐着马车亲自去看,修建功名坊处别说人,连个喘气的活物也没有。他心说:完了,肯定上当了。这王木匠一定是带着五千担粮食跑了。这小子,竟敢太岁头上动土,也不好好打听打听,我刘大户可是马王爷在世,头上长着三只眼呢!他咚地跺了一下脚,吩咐管家带上家丁,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王木匠找出来。

不用找,王木匠自己来了,他是来要剩下的五千担麦子的。

刘大户说:“好你个王木匠,三天到了,功名坊影都没有,竟还有脸提麦子?”

王木匠说:“刘员外,您说的这是哪的话呀?”

刘大户二话不说,薅起王木匠的衣服领子来到了建功名坊处,还没到地儿,他的手就不自觉地松开了。

只见镇外广场上,一座高大的功名坊矗立在云端。走近一看,四柱三间七楼的功名坊,汉白玉的底座,晶莹剔透,泛着圆润的光,上面是一座碉楼,高大巍峨,朱漆立柱,平实稳健,上书一副对联“紫气东来,十年寒窗志得意满;德被天下,一身正气傲雪斗霜”。立柱顶端是蓝红相间的门楣,气派典雅,牌楼正中三个楷书金字“状元坊”,大气庄重,和刘大户家这座功名楼相比,其余的四座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刘大户不禁看得呆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鼓掌叫好来。

春节前三天,刘大户的儿子终于回来了,刘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好一顿热闹。

除夕夜,更是鞭炮齐鸣,烟花漫天。和刘大户家的热闹有一拼的,是旗镇老老少少家家户户都吃上了热乎乎的面食。

第33篇、丑女美姻缘民间故事

  1。误闯绣楼

林员外有一儿两女,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儿子林成龙仪表堂堂,而且文武双全。长女若兰貌如天仙,来为她说媒的差点把门槛踩破。这双儿女人见人夸,是林家的骄傲。可是,提起小女儿若云,林员外却唉声叹气。为啥呢?只因这林若云奇丑无比,连瞧一眼都叫人恶心。

林若云刚生下来时,也像姐姐一样娇美如花。可十四岁那年,她突然得了一场怪病,从此口歪眼斜,变得丑陋不堪。若云虽然成了丑女,但林夫人依旧把她视作掌上明珠,对其百般疼爱,林若云外表难看,却心灵手巧,是个很要强的姑娘。

这天,若兰、若云在后花园里嬉戏。正玩到高兴处,忽然小丫头来报,说少爷和薛公子要来花园比剑,请两位小姐赶紧回避。若兰、若云闻言,非但没恼,反而喜上眉梢。这是咋回事呢?原来,那薛公子叫薛皓,是林成龙的同窗好友。薛皓风雅俊美,林家两姊妹早就一见倾心,巴不得他天天到府里来。

随后,若兰和若云跑回绣楼,躲在窗后朝花园偷窥。

没过多久,林成龙和薛皓进了花园。两位少年拔剑相向,瞬间舞成了一团,那薛皓身手矫捷,剑法精湛,看得林家姊妹连连喝彩。

若兰由衷赞叹道:“啧啧,薛公子如此潇洒,谁嫁给他都是福分!”

若云听了,在一旁怂恿道:“姐姐既这样喜欢,何不让母亲央个媒婆,去薛家说成这门亲事?”

若兰长叹一声,红着眼圈告诉妹妹:媒婆早就去过薛家,可惜自己和薛皓的八字不太合,两人没法做夫妻。

听了这话,若云喃喃自语道:“不知我的八字,可跟薛公子般配?”

若兰一听就乐了,指着若云笑道:“哎哟哟,我的傻妹妹,就你这模样,莫说是薛公子,就算嫁给那卖水果的俞二狗,也要倒贴许多银子哩!”

若云气得满脸通红,憋了半晌才迸出一句:“哼,你等着瞧,这薛皓,我还嫁定了!”

若兰以为若云在说气话,抿嘴一笑下了楼。

转眼过了一个月。这天傍晚,林成龙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宴,请薛皓来家中畅饮。

林成龙和薛皓的酒量都不错,可不知咋搞的,这晚没喝多少,两人就醉了。林成龙醉得睁不开眼,干脆趴在桌上呼呼大睡。薛皓也醉得东倒西歪,就在这当儿,他突然觉得肚子一阵阵绞痛。

薛皓摇摇晃晃站起身,想要去茅房。

林成龙的书童阿福见状,忙上前扶住薛皓,提醒道:“薛公子,前院的茅房塌了半边,还没修好,暂时去不得。”

“那,那可咋办?我,我肚子疼得要命!”薛皓皱着眉头,口齿不清地说。

阿福朝北一指:“后院也有茅房,可先去那儿方便一下。”

薛皓虽然酩酊大醉,但没有全糊涂。听了阿福的主意,他连连摆手,大着舌头说:“后,后院是内宅,我一个男子,深,深更半夜去不得……”

阿福赶忙解释道:“夫人和两位小姐在观音庙进香,要等明天才回来,现在去后院不打紧。”

薛皓这才放了心,由阿福搀着,踉踉跄跄往林府后院走。

跨过二门,走了没多远,黑暗里忽然闪出个老妈子。

老妈子一把扯住阿福,急匆匆地说:“老爷有急事找你,你赶快去,晚了小心挨打!”

阿福吃了一惊,忙对薛皓说:“薛公子,茅房就在前边,你自己去吧!”

说着,阿福冲东北角一指,跟着老妈子一溜烟走了。薛皓抬头望了望,见东北角有一所黑黢黢的阁楼,便捂着肚子,摇摇晃晃朝那儿走。

进了阁楼,薛皓瞅见两扇紧闭的屋门。哪个是茅房呢?薛皓吃不准,便伸手试探。第一扇门推不动,薛皓就去推第二扇。第二扇门是虚掩的,轻轻一推就开了……

当看清屋里的情形时,薛浩惊呆了。这儿根本不是茅房,而是一间热气腾腾的浴室。此刻,一个赤条条的少女,正坐在木盆里洗澡!薛皓以为醉酒产生了幻觉,忙揉揉眼睛细瞧。

听到开门声,那少女抬起了头,看见醉醺醺的薛皓,她不由失声惊叫:“快来人啊,抓色狼!”

这声惊叫,把薛皓的酒吓醒了一大半。可没等他转身逃跑,几个丫环、仆妇就从阁楼外赶了进来。她们将薛皓死死拽住,不容他脱身。与此同时,林府的报警锣声骤然响起,许多家丁带着棍棒冲入后院,他们把薛皓打翻在地,捆了个结结实实。这当儿,林员外也气喘吁吁地跑来了,看清被绑的竟是薛皓,他惊愕地张大了嘴。

等回过神来,林员外指着薛皓的鼻尖,怒斥道:“你饱读圣贤之书,又是我儿的挚友,怎么干下这无耻的勾当?!”

薛皓红着脸,解释了事情的起因。末了,他央求说:“晚生喝醉了酒,又被阿福误导,无意间冲撞了林小姐,万望老伯恕罪!”

林员外冷笑道:“即便烂醉如泥,也不会把绣楼当茅房,你刚才那番鬼话,分明是一派胡言!”

薛皓正想继续分辩,忽听绣楼那边传来惊天动地的哭声。紧接着,林夫人跌跌撞撞跑了过来,冲林员外喊道:“老爷,若云要寻短见,我怎么也劝不住,你快去瞧瞧吧!”

说着,林夫人拽起林员外,风风火火往绣楼里赶。

约摸过了半个时辰,林员外板着脸从绣楼里出来了。他屏退众人,走到薛皓跟前问:“事已至此,你是愿意公了还是私了?”

薛皓明白公了就是见官,这不仅让自己斯文扫地,还会连累全家跟着丢脸。于是,他说愿意私了。林员外告诉薛皓:看身如破身,如今若云已失了贞洁,除非嫁到薛家,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因此,如果薛皓想私了,就得娶若云为妻。

一听这话,薛皓差点把魂儿吓丢。他早就听说林若云奇丑无比,刚才亲眼目睹,果然名不虚传。这样的丑八怪,莫说做老婆,就算当烧火丫头都不行。想到这儿,薛皓连连摇头,央求林员外用别的法子私了。林员外却不依不饶,非要薛皓娶若云不可。

薛皓走投无路,只好搪塞说:“婚姻大事,晚生不敢自作主张,要听父母的安排。”

林员外点了点头:“此话在理,我这就派人去请令尊!”

说罢,林员外吩咐管家,立马去请薛老爷。

薛皓的父亲叫薛炳文,平时治家严谨,为人十分忠厚。听说儿子犯下这等丢脸之事,他又羞又气,急匆匆地赶到了林府。

一进门,薛炳文先给林员外连连作揖,替薛皓苦苦求情。林员外却满面堆笑,一个劲管薛炳文叫亲家公。薛炳文被叫得一头雾水,等听完林员外的解释,他才明白过来。事已至此,薛炳文别无良策,只得忍气吞声答应了这门婚事。

2。丑女救夫

在林家的再三催逼下,薛皓匆匆迎娶了林若云。

拜堂那天,薛皓哭丧着脸,活像一头挨宰的羔羊。若云则欢天喜地,乐得嘴都合不拢。论门第,薛、林两家倒也般配,可论相貌,新郎、新娘有天渊之别。了解内情的人,都为薛皓暗暗叹息。

林若云虽然嫁给了薛皓,但这个妻子当得有名无实。自洞房那夜起,薛皓从没挨近过她,平时连正眼都不瞧一下。若云似乎早有预料,表现得很淡定,她孝敬公婆、操持家务,把薛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转眼过了一年,薛皓对若云渐渐产生了好感,但仍害怕跟她圆房。照此下去,薛家要断香火,这可急坏了薛母。于是,薛母决定给儿子娶个妾。然而,娶妾的事还未谈妥,薛家却遭了大难。事情还得从薛炳文说起。

薛炳文担任御史,是个七品芝麻官。薛御史虽然官职卑微,但秉性耿直,常常直言上谏。陕甘总督万彪是万贵妃的弟弟,他仗着自己是国舅,平时贪赃枉法无恶不作,百姓们怨声载道。薛炳文搜集了万彪的大量罪证,连续上本弹劾他。万彪得知消息,立刻跟姐姐串通,反诬薛炳文勾结流寇,图谋不轨。结果,万彪没被告倒,薛炳文却进了死囚牢。

为了斩草除根,万彪把薛皓也诬陷为通匪罪,欲置其于死地。幸亏林员外花重金去刑部打点,薛皓被从轻发落,流放岭南。

去岭南前,薛皓给了林若云一纸休书,无限愧疚地说:“若云,我对不起你,如今薛家遭难,你另嫁他人吧。”

若云连连摇头,斩钉截铁地表示:“我嫁给薛郎,生是薛家人,死是薛家鬼,无论你去哪里,我都跟着!”

薛皓说自己是朝廷重犯,去岭南又千里迢迢,再三劝若云不要跟随。但若云已下定决心,执意要陪伴丈夫。薛皓实在拗不过,只得答应。就这样,在两名公差的押解下,薛皓夫妇上路了。

一路上,若云对丈夫百般体贴,薛皓十分感动,深悔从前错待了贤妻。

这天,薛皓一行路过浙江台州,被一个穿青衣的中年人拦住了。中年人说自己叫刘正坤,是薛炳文的好友,听说薛皓打这儿经过,特来相认。

薛皓曾听父亲提起,有个叫刘正坤的同窗住在台州。如今薛家落了难,刘正坤还赶来看望自己,薛皓不禁泪湿双眸。刘正坤拉着薛皓长吁短叹,为薛家的冤屈愤愤不平。末了,他把薛皓请进一家酒楼,说要跟故人之子痛饮几杯。

进入酒楼雅间,刘正坤要了满满一桌佳肴,然后端起酒壶,给薛皓和自己各斟了一杯。

随后,刘正坤举着酒杯,对薛皓说:“贤侄,一路劳苦,请先满饮此杯!”

薛皓站起身,正要将酒一饮而尽,突然若云从外面闪了进来。

若云一把抢过薛皓手中的酒杯,说道:“天气寒冷,这杯酒先让奴家暖暖身子吧!”

说着,若云一仰脖,将酒喝了个干净。刘正坤看得目瞪口呆,薛皓则满脸通红,觉得妻子此举有失体统。若云却不管不顾,拿起酒壶略一摆弄,又给薛皓斟了一杯。薛皓无奈,只得跟刘正坤干了这杯酒。

若云一直捧着酒壶,这时又给薛、刘二人各满了一杯。然后,她劝丈夫向刘正坤敬酒。薛皓恭恭敬敬端起酒杯,可不知为啥,刘正坤突然扭捏起来,支支吾吾不肯喝酒。

若云紧盯着刘正坤,诧异地问:“刘大叔不肯饮,莫非这酒里有毒?!”

刘正坤一愣神,笑道:“这怎么可能,我是偶感风寒,不胜酒力。”

薛皓见妻子问得不像话,赶忙制止道:“若云,不可在长辈面前开此等玩笑。”

不料,若云指着酒壶对薛皓说:“这是只阴阳旋转壶,上层装的是好酒,底下装的却是毒酒……刚才,奴家把下层的酒倒给刘大叔,他就不敢喝了……”

薛皓接过酒壶瞧了瞧,发现若云所言不虚,这酒壶果然分上下两层,通过旋转可以调节。薛皓吃了一惊,立刻警觉起来。刘正坤却淡淡一笑,说阴阳壶很常见,不能据此断定酒里有毒。

这时,若云突然捂住肚子,声音发颤地说:“我,我腹中疼痛,这,这是中毒的前兆……”

话音未落,一缕鲜血从若云的口角缓缓渗了出来。

这下刘正坤慌了神,起身说道:“这酒壶是店家的,我去问问那掌柜,看到底是咋回事。”

说罢,他匆匆出了雅间。

若云告诉薛皓,刘正坤一定是逃走了。薛皓将信将疑,赶到窗前去看,见刘正坤果然慌慌张张奔出了酒楼。若云猜得一点没错,但薛皓想不明白,刘正坤是父亲的好友,他为何要对自己下毒手呢?

若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青衣人并非刘正坤,而是万彪派来的冒牌货!一开始,若云就对青衣人产生了怀疑。刘正坤是台州本地人,可青衣人说的却是北方话。而且,那青衣人神情紧张,眉宇间透着一股狡诈。若云顿时警惕起来,开始密切关注青衣人的一举一动。刚才,若云躲在门外,见青衣人倒酒时两次转动酒壶,举止颇为反常,这让她想起了阴阳壶。出嫁前,若云常听父亲讲江湖上的奇闻,知道阴阳壶常用于投毒。眼看薛皓要喝下那杯可疑的酒,情急之中,若云不假思索挺身而出……

刚讲到这儿,雅间的门“砰”一声被撞开,阿福满头大汗闯了进来。他喘着气说:“我已打听明白,那刘正坤半年前就死了!”

若云的猜测被证实,薛皓浑身一震。不过,他很惊讶,阿福咋会出现在这儿呢?阿福自己作了解释:若云担心路上不安全,就密嘱他带几名家丁悄悄尾随,以便暗中保护。当若云对青衣人起疑时,立刻派阿福去打听刘正坤的情况……

此时,若云捂着胸口,发出了痛苦的呻吟。薛皓这才猛然想起,刚才若云喝了那杯毒酒。

薛皓一把抱起若云,对阿福说:“走,快去找郎中!”

若云摇了摇头,声音微弱地说:“不必找郎中,毒性已发散,无可救药了……”

薛皓泪如雨下,哽咽道:“若云,你不能死,我还没来得及好好爱你!”

若云的嘴角漾起一丝微笑,柔声说:“薛郎,有你这句话,我死也瞑目了。”

薛皓端详着若云的脸,此刻,他觉得这张脸不再丑陋,而变得娇艳如花。

若云拼尽最后的力气,对薛皓说:“我有个心愿,薛郎若肯答应,奴家死也瞑目了。”

薛皓哭道:“无论什么样的要求,我都答应!”

若云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她有个表妹,名叫玉儿。玉儿比若云小半岁,美丽又贤惠,是个百里挑一的好姑娘。眼下玉儿父母双亡,暂居在林家。若云觉得薛皓跟玉儿十分般配,就想替两人牵红线……

薛皓听了连连摇头,叹道:“我流放岭南,能否活着回故乡,尚且说不准,哪里还有心思续弦!”

若云宽慰道:“我听说万贵妃已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她一死,万彪必定倒台……到那时,薛家的冤案就能昭雪,薛郎很快会重获自由……”

若云提着一口气,竭力为玉儿说媒,薛皓不忍违拗,只得含泪答应。若云见状,安然地闭上了眼睛。

随后,若云的棺椁被送回林家,阿福则护送薛皓,继续赶奔岭南。

3。柳暗花明

半年后,万贵妃病死了。不久,大臣们开始纷纷弹劾万彪,历数他的种种罪状。失去了姐姐这顶保护伞,万彪很快倒了台,被处以极刑。紧接着,皇帝释放了蒙冤的薛炳文,薛皓也重获自由。

回到故乡,薛皓首先去给若云扫墓。趴在妻子的坟头,他哭得死去活来。

林员外看了十分欣慰,觉得薛皓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不过,老头很快提起了玉儿,说要了却若云的心愿,尽早给外甥女完婚。

薛皓推托道:“若云去世才一年,我无心再娶。”

林员外却连连摆手,不容商量地说:“玉儿老大不小了,应该尽快出嫁!”

在林家的反复催促下,薛皓只得跟玉儿完婚。

入了洞房,还未揭开新娘的盖头,薛皓先轻轻叹了口气。

玉儿娇嗔地问:“薛郎,大喜之日,为何叹气呀?”

薛皓说:“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若云。”

玉儿问:“若云奇丑无比,有啥好想的?”

薛皓正色道:“若云虽然丑陋,但她聪明善良,在危难中救了我,我永远忘不了她!”

玉儿半晌无语,隔了好久才说:“薛郎果然重情重义,若云没有看错你。”

薛皓自责道:“可惜,过去我亏待了她!”

玉儿说现在后悔还不晚,因为若云仍然活着。薛皓以为玉儿在说醉话,便不再理她。

这时,玉儿突然问:“薛郎,你仔细听听,我的声音像谁?”

薛皓不由浑身一激灵,他听出来了,玉儿的声音竟然跟若云一模一样!薛皓兴奋起来,一把掀开了新娘的红盖头……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美丽如花的少女。这根本不是林若云,薛皓的心又沉了下去。

可是,玉儿说自己就是若云。接着,她道出了内中的隐情:

若云十四岁那年,国舅万彪看中了她,一心要娶她做六姨太。若云死也不肯,但万彪势力太大,林家根本无法对抗。危急关头,林员外去找好朋友张道士问计。张道士想了个万全之策,他先取出一包毁容的毒药,让若云吞下,将面目变得丑陋不堪。然后,张道士把另一包解药交给林员外,说五年之后让若云服下解药,容貌可恢复如初。因为此事关系重大,林员外夫妇一直严格保密,连林成龙和若兰都不知情。

一场“大病”后,若云变成了丑女,万彪对她不再感兴趣,林家就此躲过了劫难。后来,若云偷偷爱上了薛皓,可薛公子对她避之唯恐不及。当薛家开始为儿子说媒时,若云着了慌。因为离吃解药的时间还有两年,等自己恢复了原貌,只怕薛皓已经为人夫父……咋办呢?!情急之中,若云想出一条逼婚的妙计。

林成龙请薛皓赴宴那天,若云悄悄买通阿福,在薛皓的酒里下了泄药。然后,阿福又误导醉醺醺的薛皓,将他骗入若云的绣楼……薛皓中计后,林员外夫妇急急赶来,跟女儿一唱一合,逼着薛家娶了若云。

恢复容颜的解药,要闭门静养才能慢慢生效。因此,去岭南途中救下薛皓时,若云故意装死,悄悄回到了家中。那杯毒酒,若云一口没沾,偷偷倒进了袖子,嘴角的鲜血,也是她咬破舌头流出的……

听到这儿,薛皓终于恍然大悟。他一把抱住若云,喜极而泣。

若云笑靥如花,在薛皓耳畔呢喃道:“薛郎,你知道我为何喜欢你吗?”

薛皓困惑地摇了摇头。

若云道出了其中的原委:有一回,薛皓跟林成龙在花园比武,林成龙不小心踩倒了一株牡丹花。当时成龙不以为意,可薛皓却认真扶起牡丹,并找来棍子,扯下自己的一片衣襟,将受伤的花株仔细绑好……这个细节,被躲在绣楼上的若云看见了。她由此觉得,薛皓不仅英俊潇洒,而且是个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的好人,这样的男子,自己可以托付终生……

薛皓听罢,由衷地感叹道:“若云,你我的良缘,乃是情义注定!”

第34篇、鳖精变个鞋簸萝民间故事

  有一条不大不小的响水河,河边住着一户姓赵的人家,赵家很有钱,老掌柜和掌柜奶奶心肠都好,经常积福行善,修桥铺路,家业越来越兴旺,他家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天天坐在绣楼上绣花。

赵小姐的绣楼窗子,正对着前边的河,河里有个老鳖,它天天晌午在石头上晒盖,两只绿豆眼鼓愣愣望着绣楼上的绣花姑娘,一来二去,心里有意了,夜里,它变成个公子,上了赵小姐的绣楼,同姑娘睡在一起。

三日九,九日三,赵家掌柜奶奶看出姑娘身怀有孕了,就来问她:“女儿呀,我没见你到过别处,咋就怀上身子,是谁害了你?要给当妈的说实话。”

姑娘知道这事早晚瞒不住妈,就说:“每天夜里,有个小伙子上楼来,女儿撕抓不赢他,又澉喊叫,就只好由他摆弄。”

他妈一听,觉得也是有理,女儿一个人住在绣楼上,咋打得赢男人!她想了想,说:“今晚我给你一根针,一个线穗子,你将线穿在针上,等那小伙子走时,你就将针偷偷别在他的衣裳后襟上,明日你爹会想办法的,一定能制服他!”

这天晚上,老鳖又变成小伙子上楼来了,他走时,姑娘遵照妈妈的吩咐,在他衣裳后襟上别上了穿线的针,他一点也不知道。

第二天早晨,赵家掌柜老两口顺着线找,一找找到沙滩上,线头钻进了沙窝里,老两口请人刨沙,逮住了老鳖,这老鳖足有筛子大,当下就被他们打死了,又剥掉它的鳖壳,这鳖壳圆圆的,凹凹的,正好给姑娘做个鞋簸萝。

过了几个月,赵家小姐生了孩子,是个胖乎乎的儿子,她本想不要他,可又觉得总是自己身上的一块肉,舍不得;有心养了他,又怕别人笑话。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妈妈来了,掌柜奶奶想出个好办法,对外人张扬开去,就说是从别家捡的个儿子,不将小姐喊妈,改口喊成姐姐。

十几年以后,赵小姐的娃子上学了,小娃嘴里掏实话,这些学生娃们不讲情面,打起架来,总说他没爹没妈,是个野娃子,孩子回家来,一个劲地追问赵小姐:“姐姐,我妈是谁?她现在在哪?”赵小姐只是支吾,不敢说实话。

这孩子很聪明,就想了个计策,要去跳塘,起身就跑。赵小姐紧紧跟在后面追,孩子跑得太快了,“扑通”摔了一跤,赵小姐心疼坏了,失口喊:“我的娃子,你咋不当心呀!跌坏哪里了?”

孩子赶忙问:“姐姐,我是你的娃子?!”

小姐看瞒不住孩子了,才给他一五一十说了实话,这时娃子一个劲地哭着要见他爹,小姐说:“我用的鞋簸萝,就是你爹的壳。”

据说,这娃子重新安埋了他爹的鳖壳,得了好风水,后代当上了皇帝,就是赵匡胤。

  

第35篇、神仙指甲民间故事

  安徽凤阳府有座凤凰山,山下有座凤凰镇,镇里有个叫赵二的流浪汉,五十大几仍是光棍一条。

  圣物显灵

赵二品行不端,靠坑蒙拐骗混了几十年,镇上的人都说,赵二早晚会饿死!哪知道,最近他突然撞上了好运。

这天天擦黑,赵二突然发疯似的在街上跑起来,边跑边大喊:“神仙指甲显灵了,显灵了啊!”有个人拉住他,好奇地问:“什么神仙指甲?你在街上跑来跑去干什么?”

赵二喘了口气,说:“我家珍藏了几十年的神仙指甲,昨天晚上发光了。”拉住赵二的人一听,想:这个赵二疯了,就放开赵二走了,赵二冲他大叫:“你别不相信啊!我真的有神仙指甲,它正在发光呢!”

旁边几个围观者见赵二说得挺像回事,就问神仙指甲在哪里,赵二说:“就在我家里!”人们自然不相信,赵二大大咧咧地说:“不信?跟我去看看不就知道了?”于是,大家跟着赵二一起来到他的破屋,只见桌子上摆着一只碗,碗前点了一根蜡烛,还烧着几炷香,碗里放着一片指甲,这指甲看上去有些年头,连颜色都变了。

跟着进来的人骂了赵二一句,就要走人,赵二连忙一口气吹灭了蜡烛,叫道:“你们看,它真的在发光!”大家眼前一黑,随即有人发出一声惊呼,只见碗里那片指甲在黑暗中发出了微光。人们都吓呆了,急忙问赵二神仙指甲从哪里来的,赵二嘿嘿一笑,说,这是他小时候,一个神仙给他留下的。

在场的人不由得不信,大家都对着指甲跪下来。

接下来,赵二家有一片神仙指甲的消息传遍了方圆百里,来赵二家求神仙保佑的人络绎不绝。没多久,镇里人共同出资建了个仙甲塔,专门供奉神仙指甲,并由赵二守护,只有官员和富人才有资格上塔祭拜神仙指甲,普通百姓只能在塔底烧烧香,呈些贡品。香火一天比一天旺盛,赵二也渐渐阔起来。

皇上亲临

这时,已经登基一年多的朱元璋回凤阳祭祖,听说了仙甲塔的事,觉得很奇怪,决定亲自去看一看,到底是哪位神仙有这么大的灵气。

朱元璋来到仙甲塔,到塔里看了那片神仙指甲,问赵二:“这神仙指甲真是神仙亲手送给你的?”

赵二忙说:“是我捡来的。”

朱元璋又问:“那你怎么认定它是神仙的指甲?”

赵二连忙给朱元璋跪下,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天傍晚,我饿得发慌,就跑到凤凰山上的兴龙寺,准备溜进寺里偷点东西吃,谁知刚到寺门口,就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小僧人在剪指甲,我怕被小僧人看到了,就躲进草堆里,不敢出声。”

赵二接着说,过了一会,那个小僧人把指甲剪完,起身进了寺,赵二连忙出来,打算跟在他后面进寺,谁知经过小僧人剪指甲的地方时,突然发现小僧人遗弃在地上的指甲在发光,他大为惊奇:人的指甲是不会发光的,小僧人的指甲能发光,说明他不是凡人,于是,他捡了一片指甲藏在怀里,连夜下了山。

谁知过了几天,这片指甲却不发光了,跟常人指甲没什么两样,但赵二相信自己的眼睛,一直珍藏着这片指甲,只是不敢对别人说。一直等到去年三月,指甲又发光了,这才兴冲冲地对外公布。

朱元璋一怔,问赵二是哪一年捡到指甲的,赵二掐着指头算了算,说出了年份。朱元璋摇摇头,说:“不对!那时兴龙寺除了我,只有两位五十来岁的师傅。”

这时,朱元璋身旁的近侍突然说:“莫非那位小僧人就是皇上?”

马上有人跟着说:“难怪这片指甲在去年三月又发光了,那正是圣上登基的时候啊!”

谁都知道朱元璋小时候在凤凰山上的兴龙寺出家当过和尚,从赵二所说的年份看,当时看到的那个小和尚除了朱元璋,不可能再有其他人。这就是说,上天早就安排好朱元璋当皇上了。于是,在场的人纷纷对着朱元璋跪了下去。

朱元璋虽然想不起当年在寺院门口剪过指甲,但从赵二所说的情形看,太像是真的。他开心极了,仰头对着天空哈哈大笑。

接下来,朱元璋当场给仙甲塔题写了一幅字,将仙甲塔改名“圣甲塔”,赵二摇身一变,成了守塔的五品官员。

祸从天降

赵二当了官,钱跟着多起来,一连讨了几房老婆。

这天夜里,赵二喝得烂醉,他躺在床上,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得意地对小妾青梅说:“真没想到,我从脚趾剪下的一片指甲,竟然捞了这么大的便宜。”

青梅一惊,问:“那指甲不是皇上的吗?怎么会是你的?”

赵二又是一阵大笑,说:“普天下的人都被我骗了!”

原来,赵二招摇撞骗几十年,虽然没发财,但见多识广。有一次,他在外地看到一种会发光的莹石,就将这种石头磨成粉,从脚上剪下一片指甲,和石粉浸在一起,一直浸了一年多时间,这片指甲就能在黑暗中发光。他拿这片指甲骗人,骗得连朱元璋都信了他,换来个五品官。

青梅笑着说:“你真够胆大的,连皇上都敢骗。”

赵二说:“编这套谎话时,我可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弄清皇上在兴龙寺出家的来龙去脉,幸好皇上身边的人顺着我的话,凑成了一曲神仙下凡的好戏,真是天衣无缝啊……”

赵二的酒一直到第二天才醒,他睁开眼睛,突然发现自己躺在一道山坡上,脖子上搁了把刀子,拿刀子的是家里的一名仆人。赵二吓得浑身发抖,结结巴巴地问:“你——你想做什么?”

仆人“嘿嘿”一笑,扬了扬手里的刀子,说:“你倒是说说看,我还能做什么?”

赵二大叫一声:“你竟然敢谋害主人?”翻身坐起来,挥拳朝仆人身上打去,仆人只轻轻一掌,赵二便身子一挫,顿时动弹不得。

仆人又笑着对赵二说:“实话告诉你,我是皇上派来的,一直潜在你家里,盯着你的动静,你的小妾早让我买通了。其实,如果你这辈子能一直把这秘密藏起来,你就会富贵到老,谁知你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只能领死!”

赵二大吃一惊,叫道:“皇上也知道那指甲是假的?那他当时为什么不杀我?”

仆人大笑,说:“皇上是什么人?如果让你一个下三滥给骗了,他还能当得了皇上?只因为你证明他是神仙下凡,合了他的心意,留下你对他有用。他让我来盯住你,就是怕你有一天会说出真相,你既然酒后能对小妾说,自然也会对别人说,你说,皇上还能留你吗?”

赵二大声求饶,发誓再不敢乱说了,但他求饶的话还没说完,仆人手里的刀已经插进了他的胸膛……

第36篇、 “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民间故事

  “天要下(落)雨,娘要嫁人”,这本是中国民间老百姓的一句俗话,用来比喻必然发生、无法阻挡的事情,不以他人的意志与想法为转移。时至今日,此俗语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矣!

关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俗话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古时候有个名叫朱耀宗的书生,天资聪慧,满腹经纶,进京赶考高中状元。皇上殿试时,见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长得一表人才,便将他招为驸马,把心爱的女儿嫁给了他。

“春风得意马蹄疾”,循惯例朱耀宗一身锦绣新贵还乡。临行前,朱耀宗奏明皇上,提起他的母亲如何含辛茹苦,如何从小将他培养成人,母子俩如何相依为命,请求皇上为他多年守寡、一直不嫁的母亲树立贞节牌坊。皇上闻言甚喜,心中更加喜爱此乘龙快婿,即准允所奏。朱耀宗喜滋滋地日夜兼程,回家拜见母亲。

当朱耀宗向娘述说了树立贞节牌坊一事后,原本欢天喜地的朱母一下子惊呆了,脸上露出不安的神色来,欲言又止,似有难言之隐。朱耀宗大惑不解,惊愕地问:“娘,您老哪儿不舒服?”

“心口痛着哩。”

“怎么说痛就痛起来了?”

“儿呀!”朱母大放悲声,“你不知道做寡妇的痛苦,长夜秉烛,垂泪天明,好不容易将你熬出了头!娘现在想着有个伴儿安度后半生。有件事我如今告诉你,娘要改嫁,这贞节牌坊我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娘,您要嫁谁?”

“你的恩师张文举。”

听了娘的回答,好似晴天一声炸雷,毫无思想准备的朱耀宗顿时被击倒了,“扑通”一下跪在了娘的面前:“娘,这千万使不得。您若改嫁,叫儿的脸面往哪儿搁?再说,这‘欺君之罪’,难免杀身之祸啊!”

朱母一时语塞,在儿子和改嫁之间无法做到两全其美。

原来,朱耀宗8岁时丧父,朱母陈秀英强忍年轻丧夫的悲痛,她见儿子聪明好学、读书用功,便特意聘请当地有名的秀才张文举执教家中。由于张文举教育有方,朱耀宗学业长进很快。朱母欢喜,对张文举愈加敬重。朝夕相处,长年累月,张文举的人品和才华深深打动了陈秀英的芳心,张文举对温柔贤惠的陈秀英也产生了爱慕之情,两人商定,待到朱耀宗成家立业后即正式结婚,白首偕老。殊不料,这桩姻缘却要被蒙在鼓里的朱耀宗无意中搅黄了,出现了这样尴尬的局面。

解铃还须系铃人。正值左右为难之际,朱母不由长叹一声:“那就听天由命吧。”她说着随手解下身上一件罗裙,告诉朱耀宗说,“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干净,晒一天一夜。如果裙子晒干,我便答应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天意如此,你也就不用再阻拦了。”

这一天晴空朗日,朱耀宗心想这事并不难做,便点头同意。谁知当夜便阴云密布,天明下起了暴雨,裙子始终是湿漉漉的,朱耀宗心中叫苦不迭,知是天意。

陈秀英则认认真真地对儿子说:“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违!”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朱耀宗只得将母亲和恩师的婚事如实报告了皇上,请皇上治罪。皇上连连称奇,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她去吧。”

第37篇、宓峰和胡封民间故事

  中国南方有个瑶族村庄,叫狮子寨。寨里有户人家姓宓,老爹叫宓大,儿子叫宓峰。老爹中年丧偶,为儿子讨了房后娘,后娘名叫胡封。胡封过门后生了个儿子,她想让自己的儿子独占家产,便想害死宓峰。她偷偷地在宓峰打柴的山路上挖了一个坑,然后用一块石板虚掩着,想让宓峰扛柴下山时踩塌石板跌到山脚摔死。

  这天,宓峰打了一捆百多斤重的山柴,扛在肩上往山下走,走到坑边,一脚踏在石板上,连人带柴向山脚滚下去。山上到山脚,起码有两丈高,宓峰心想,这回是死定了,谁知跌到山脚,却安然无恙。宓峰带着满腹疑团呆呆地站在那里,突然见一个白胡子老爹笑呵呵地站在自己面前,便问:“老爹,我为什么没有跌死?”

  老爹说:“你看你的脚底下。”宓峰低头一看,原来自己站在一块四方的白布上。老爹告诉他说:“这块布叫飞云帕,你从山上落下来时,是它一直托着你。现在我把它送给你,你要收好,千万别让人偷去。”老爹说罢,化阵清风走了。宓峰把飞云帕放进怀里,扛起柴火回家了。

  后娘见宓峰安全回来,大吃一惊,“石板塌了,他怎么没跌死呢?”她满腹疑团,怎么也解不开,便不敢再没计害宓峰。

  这一年,狮子寨遭了水灾,到秋天时颗粒无收,土司官照样派人来征粮。

  寨民找到宓峰说:“现在连吃的粮食都没有了,哪里还有粮来给土司官呢?不给就要抓人,怎么办?”宓峰说:“给粮不给粮反正都是一个死,索性造反,还有一条生路。”

 

第38篇、金口玉牙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孩叫白氏郎,他每天上学都要趟过一条小河。天冷了他娘问他:“儿呀,现在趟水凉了吧?”白氏郎说:“娘呀,孩儿不用趟水,每天,都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儿背我。”

  他娘说:“儿啊,下次那个老头再背你的时候,你问问他为什么背你呀?” 

  第二天,白氏郎放学回来对他娘说:“娘,我问那个老头了,他说我是真龙天子,是玉皇大帝的儿子,将来一定登基坐殿,长生不死,所以才来保护我。”他娘一听很高兴,就说:“我儿做了皇帝,有仇的报仇,无仇的报冤!”她一天三遍这样念叨,做饭时也用火棍捣老灶爷的脑门儿念叨,老灶爷的脑门儿很快被捣烂了。老灶爷回到天宫,面对玉皇大帝诉说自己所受的委屈。玉皇大帝闻听自己的爱臣受如此欺侮,勃然大怒道:“快把白氏郎的筋全部抽了,拔出贵骨换贱骨。” 

  白氏郎放学了,他来到河边。白胡子老头对他说:“我这是最后一次背你了,你母亲狂妄过度,没等你做了皇帝,就念叨有仇的报仇,无仇的报冤,如依着她,不把天下人都杀绝了吗?你母亲把老灶爷得罪了,他在玉皇大帝面前把她告了。玉皇大帝听了很生气。到夜里,天龙将来抽你的筋,换你的骨。记住,那时候,你千万别吱声,只要紧紧咬住牙,这样,你还能留下满口的玉牙,享一辈子福。不这样,就会受一辈子穷。”说完,老头把白氏郎背起来,过了河。

  到夜里,白氏郎就照白胡子老头的话办了。  

  打那,白氏郎就留下了金口玉牙,享受了一辈子。

第39篇、祖父讲的:一碗米汤民间故事

  从前有个人要把祖辈留下来的地方卖给别人了(就是把自己的土地,通过合法程序,双方写好契约,再经过中间人,卖给别人)。但到了最后签字画押的时候,卖方反悔,不卖地方了,… …。

  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个败家子,要把他祖上传下来的最后一块地给卖了,早前已经卖了几处地了。有一天,这个败家子早早的就来到买地方人家里,约定买卖土地契约事宜。买卖双方在中间人的见证下写契约。写契约的先生是个熟手,这次却写了老半天契约,也许写契约的先生也是想吃上一顿美味饭,才把写契约时间拖的那么长?

  时间已经到了早该吃中午饭了。一帮写契约的人在中堂听到主人家、厨房午饭应该早煮好了,就是不摆午饭来吃。大家都饿的着不住了,特别是这个卖地方的败家子,熬不住,饿的慌,饿的汗水直冒,手也发抖。这时候契约到该败家子签字了,他说手发抖,怕字签不正,就跑去厨房要碗米汤来喝。败家子喝了一碗米汤,缓解了肚子的饿,精神好多了。这个败家子想了想,这粮食是可以解决肚子饿的,土地是做粮食的。最后败家子说:地方不卖了!

  一九四几年祖父就去世了,我们是没有看见过祖父的。祖父出生于清朝,而清朝时人均寿命只33岁,民国时期也只不过35岁,但我祖父由于勤劳锻炼,心地善良,有坚强心理素质,活到70多岁去世。按照他的同辈人平均寿命,祖父他老人家也算是长寿了。祖父不可能活到现在,但祖父讲的故事,流传至今我们清楚的记得。

第40篇、伯裘救太守的传说民间故事

  古时候,在一个叫酒泉郡的地方曾发生这样一桩怪事,那就是来这里的太守往往是到任不久便莫名其妙地死去。

  这次,朝廷任命陈裴到酒泉郡去做太守。他也担心自己性命难保,就找了算命先生卜问吉凶。算卦的人送给他十二个字 远诸侯,放伯裘,能解此,则无忧 。 他反复琢磨这十二个字的意思,却没有弄明白。算卦的人说:“到了任上你自然就会明白了。”

  陈裴来到酒泉郡,一坐大堂才知道,他的侍医叫张侯,值班大夫叫王侯,差役中还有史侯、董侯等人。他顿时想到,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诸侯了,于是就疏远了他们。

  晚上,他躺在床上睡不着,反复地想这“放伯裘”又是什么意思呢?他想是不是大牢里囚着一个叫“伯裘”的人,“放 伯裘”的意思就是把这个人放了吧,可是他曾到大牢里问过,没有叫伯裘的人。直到半夜时分,他仍然睡意全无,突然感觉有个东西爬到了他的被子上。开始他装作不知道,等它爬到中间时,便猛地用被子把那东西紧紧包住。那东西被包得吱吱叫,在里面又蹦又

  跳,外面的人听了,提着灯笼进来,要把那东西杀掉。这时,那个东西张口说起了人言:我来这里并无恶意 ,不过是想试试你这位新太守的胆量 。如果你今天能够饶我一条性命,日后我一定重重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陈裴听后说:“你是什么妖怪,敢来冒犯本太守?”那东西说:“我叫伯裘,是个千年老狐狸,我修行了这么多年现在就快要成仙了。今后大人如果有什么危难,有什么用得到我的地方,只要喊一声伯裘,我就会立即出现,为你排忧解难。”

  陈裴听罢,想起算命先生和自己说过的话,心中暗喜:“这就是放伯裘的真意吧,于是马上把它放了。陈裴刚一松手,只见一道红色的闪光飞出了门外。”

  有一天夜里,陈裴正在酣睡,忽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陈裴问是谁,回答说是伯裘。伯裘告诉他说:“郡北面来了一伙强盗,你马上派兵把他们消灭掉。”陈裴马上派人,果然把那伙强盗全部消灭了。陈裴还受到了朝廷的嘉奖。从此,凡是有什么大事将要发生,伯裘都会提前告诉他。因此陈裴在任这段时间把酒泉郡治理得政通人和,鬼怪和恶人几乎绝迹了。老百姓都说陈裴是个贤明而且有神通的太守。

  又过了几个月,一件很凶险的事在酒泉郡里发生了,原来郡里的主簿李音与夫人身边的一个侍女偷情,李音怕伯裘把这件丑事透露给陈裴太守,便跟几个带“侯”字的人合谋,想找一个适当的时机将陈裴杀死,以达到他们独霸酒泉郡的阴谋。同时也可把丑事掩盖下来。

  这一天,李音与诸侯手持兵刃,趁陈裴独自在屋内时闯了进去。陈裴见情况不妙,情急之中高喊 伯裘快来救我。 随即便有一个大火球进到了屋内,那些坏人不知是什么怪物,都吓得魂不附体,趴在了地上。于是陈裴命人把他们全绑了。

  酒泉郡从此安宁无事了。又过了数月,伯裘来向陈裴辞行,它说:“我即将升天,今后不能再与大人往来了,望你保重。 伯裘一去,杳无音讯。”

第41篇、天庭哑水民间故事

  上古的时候,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会说话,包括人有人话,狗有狗话,鸟有鸟话,大树有大树的语言,红花有红花的对话,野兽有野兽的交流,就连那蟋蟀和蝌蚪,蜘蛛与蚊虫,也都有他们的语言呢!

  这个世界乱糟糟的,被语言充斥着,好像一锅粥,震得天神们的耳朵嗡嗡响,纷纷闹起灾来。大帝见到这种情况,觉得很不好,很不像话,他只想要一种东西会说话。但谁不该说话呢?谁该说话呢?

  这就使天帝很为难。他想来想去,结果想出一个办法来。

  一天,天帝下达命令,叫下界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包括草木、飞禽、走兽、鱼虾、昆虫等,都到一个地方去喝仙水,喝了会说话的水就可以继续说话,喝了不会说话的哑水就再也不能说话了。天帝想啊,这样一来,也以免大家争执,怪我天帝不公平。谁喝了会说话的水那就是修来的福分,要是喝错了,那也是命运注定了。果然,大家听了都很满意,但谁也不知道哪一种仙水是说话的水。

  聪叫的百灵鸟想要去打问一下消息,它飞到了许多大神跟前,亮开嗓子给他们唱歌,以博得他们的欢心,但是它们费了力气,一点消息也没探听出来,这它才知道了,天机是不可泄露的!

  约定喝水的这一天到了。

  这似乎是一个神圣的日子,一个决定下界万物命运的日子,许多生物在这一天非常激动,也有些生物却非常悲哀,因为喝到会说话的水,这种机遇是很小的,天帝存心要让下界一种生物会说话,这不是很悲哀的么?

  这一天,山川绿野,湖泊河道,都变得匆匆忙忙的,好像是一群饥饿的野狼去抢一只烧熟的兔子。地上所有的生物都向天帝指定的方向赶去。为了先喝到说话的水,它们都争先恐后,担心说话的水会被先去的喝完了。

  所有的动物都走了,那些植物走不了,在原地急得摇头晃脑直哼哼。动物里边,只有青蛙独自落在后面,它开始心里发慌,可是一发慌就跳得更慢了。不过,青蛙是当时世间最聪明的,只有它知道哪一碗是会说话的水。

  正当青蛙着急得暴跳起落的时候,忽然人走过来。人是当时世间最仁慈的动物,人看见青蛙落在了大家的后面,就把它抱起来,向着天帝召集的地方赶去。人走得很快,青蛙被人抱着,觉得自己像飞一样,跑得真快,把一些飞禽走兽都赶过了。因此,青蛙心里非常感激人的这种无私的行为。

  青蛙想:世界上的这些生物,老虎凶恶,豺狼残忍,狐狸狡猾,乌鸦丑陋,百灵鸟唧唧喳喳的真是烦人!只有人才是又善良又厚道的,如果不能喝到说话的水,人就永远不会说话,那多么可惜呀!可是说话的水只能让一种生物喝,这天帝太残酷了!人若喝了,我青蛙怎么办呢?

  青蛙为难起来,怎么办呢?它仰头看了看抱着它的人,好像没有什么事一样,根本就没为喝什么水而着急,而犯愁,人镇定自若,必然是未来这个世界的主人。

  青蛙为自己有想喝说话的水的想法感到内疚,也为自己有人这样伟大的朋友而自豪,便下定决心让人喝到会说话的水。

  天帝的面前放着两只木碗,里边装着两种水,未来的生物能不能说话,关键就在于这一瞬间的选择。

  两只同样的木碗,一只镶着金边、刻着花纹,盛着清澈的水,五光十色,光彩夺目。

  另一只则很旧,碗边还缺了一块,里面盛着有点浑浊的水。

  青蛙看后,悄悄附在人的耳边,告诉人说:“旧木碗里盛着会说话的仙水呢,你赶紧喝了,晚了就来不及了。”

  人听了,再三推让青蛙去喝。

  青蛙说:“我若喝了,就没有你的了。虽然我会说话了,但我怎能管得住那些会飞会跑的东西呢?你快喝吧,不要让别的生物喝了。”

  说完,青蛙从人的怀里挣脱出来,抢先喝了大花碗里的水。

  草木鱼虫见聪明的青蛙喝了大花碗里的水,也抢着去喝。

  人见青蛙喝了不说话的水,便拿起旧木碗,将仙水一饮而荆从此,世界上就只有人才能说话,其它的生物,虽然能发出声音,但是却没有语言。至于植物,不管是花草树木,还是瓜果梨桃,连声音也发不出来呢!

  人为了感谢青蛙的指点,就将青蛙放在自己开出来的田地里,以便天天看到青蛙。而且,人种出来的粮食随青蛙任选着吃。

  可是,青蛙一见人对它这样好,不仅不吃粮食,反而替人捕捉田里的害虫。什么棉虫啦,蚜虫啦,蝗虫啦,螳螂啦,蚊虫啦……凡是祸害庄稼的虫子,就没有青蛙不吃的,从此,人更加喜欢青蛙了。

第42篇、蚕神的传说民间故事

  古时候,有一位商人,妻子去世早,和女儿相依为命。商人经商,少不了外出,把女儿撂在家里很不放心。女儿喜欢骏马,商人就买了匹欢蹦乱跳的红马驹和她做伴。爸爸出门时,女儿在家割草、放马,孤独的日子有了乐趣。

  有一回,商人出去好些时日没有回来,女儿在家想念爸爸,就自言自语:“谁要是把我爸爸找回来,我就嫁给他!”

  话音刚落,红马驹就四蹄踢蹦,挣断缰绳,一溜烟跑出厩棚,跑出庭院,没了踪影。女儿追赶出来,只看见远方飞旋着一路尘灰。

  红马驹跑了几天几夜,跑进了一个小镇。小镇上有个客栈,那儿住着女孩的爸爸。这马驹真神,一股劲儿跑到了客栈,跑到了商人面前。商人见了自家的马驹,格外惊喜,给它扫净灰尘,拴在马厩里喂草饮水。红马驹不吃不喝,只对着家乡昂头长嘶。商人觉得奇怪,莫非家里出什么事了?连忙牵出马来,骑了上去。商人一骑上,红马驹就一溜风似的飞快奔跑,耳边风声飕飕,身旁树影闪闪,山山水水就这么飞落到后头去了。

  该轮到女儿惊喜了,红马驹将爸爸驮回家了。爸爸见女儿平安无事放了心,问起红马驹千里奔波的事,女儿说明了因由。爸爸听了心里犯了嘀咕,忙对女儿说:“这是个丢脸的事,千万不要说出去!”

  商人以为此事不声张就完结了,哪知道红马驹可不。商人喂草饮水,它不理不睬。女儿一来,它高兴地蹦蹦跳跳,又吃又喝。每天,都是这个情形,商人心里不是个滋味,红马驹就是匹神马,也不能把女儿嫁给它呀!否则,那可真让乡亲们笑掉牙了。

  商人咬咬牙,铁了心,挽弓搭箭,猛射出去,正中红马驹。

  红马驹悲鸣一声,跌倒在槽头,死了还怒目圆睁。一不做,二不休,商人剥下马皮,晾在院子里,将马肉挑出去卖钱。

  这天上午,商人出去卖马肉,女儿和伙伴在院子里玩耍。

  没有起风,没有扬尘,忽然,马皮飞旋开来,旋呀,旋呀,旋到了女儿身上,再三旋两转就把她裹在了中间。伙伴们正呆看,只见马皮飞旋而起,飞过高墙,飞出院子,顷刻间消失在远处。

  伙伴们吓得又哭又喊,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商人回来了,听了孩子们的诉说,惊得目瞪口呆。

  商人扔下担子,追赶出来,朝着马皮飘飞的方向找去。

  找呀找呀,找上了高山,高山上兽在跑,鸟在叫,不见马皮,也没有女儿的身影。

  找呀找呀,找下了深沟,深沟中水在流,花在开,不见马皮,也没有女儿的身影。

  夏日的正午,日亮天暖,商人走得浑身燥热,觅一片树荫坐下,歇凉,落汗。猛抬头,那不是红马驹的皮吗?他扑过去一看,女儿还在马皮里面,被裹得严严实实,哪里挣得脱呢?细看时,女儿变了模样,成了一条蠕动的虫子,惟有眉眼还有点往日的样子,嘴里却吐着丝,一条一条,又细又白,将她和马皮紧紧缠在树上。商人伸出手去剥马皮,红马驹的悲鸣又响在耳边,分明听见是说:“回去吧岳父,我和您女儿变成了蚕神。

第43篇、桃花仙子的传说民间故事

  当初,孙悟空还在天宫当弼马温的时候,有一天来到御桃园。他看到一个个仙桃又红又大,乐得悟空抓耳挠腮,“嗖”地纵上桃树,大吃起来。吃着吃着,悟空心想:“仙桃虽好,可这园子里的风光哪能比得上俺老孙的花果山,还不如回去!”说走就走,一个跟头,悟空就想跳下天宫,回到花果山去。

  但是当他刚来到南天门,一个人跟了出来,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看管桃园的桃花仙子。大圣发觉有人追赶,连忙一闪身不见了。

  桃花仙子按住云头,向下打量,只见一片青山,几湾绿水,一簇簇花丛,桃花仙子越看越喜欢,竟把追赶悟空的事给忘了。

  她心想:索性游它一游,也不枉来人间一趟。想罢,便顺着山间小道一直往前走,不觉就离开了她自己所在的望海楼,进入三无宫,穿过自在天,转过风口岭,下了十八盘,来到了一个僻静的去处。

  仙子觉得有点口渴了,四处打量,想找点水喝。忽见远处一片小小桃林,又听到一阵悦耳的山歌声从林内传了出来。桃花仙子大喜,急忙迎着歌声寻去。她绕过一棵棵桃树,发现唱歌的是一个年轻后生,正在收摘毛桃。仙子有点害羞,半转过脸去,细声问道:“这位小哥哥,我是行路之人,口渴难忍,能不能给碗水喝?”后生见有人问他,停住了歌声,忽然发现面前站着一位如花似玉的年轻女子,不禁脸红了起来,连忙答道:“姐姐,请吃几个桃子解渴吧。”说罢,从树上摘下几个桃子,双手捧了过来。

  桃花仙子谢了谢,也不推托,顺手拿了一个,咬了一口,不禁皱起眉头,失声喊道:“哎呀,怎么这么难吃呀!”后生忙说:“姐姐,这棵树上的桃子,还是我们云台山里最好的哩!”仙子惊奇地说:“怎么你们这里最好的桃子竟是又苦又涩的?”后生答道:“听老辈人讲,我们这山里原来也有上好的桃子,个个又红又大,又甜又脆。后来因为天上的王母娘娘要开什么蟠桃大会,看中了我们这里的桃子,便派天兵天将下来,把我们的桃树全都移到天上去了。”

  后生说到这里,看到仙子脸上露出了疑惑的神色,便又解释到:“这片桃林,还是我太祖爷爷偷偷藏起的一个桃核,后来培植起来的。”仙子这才恍然大悟。她心想:自己多年为王母娘娘精心管理从地上偷去的桃树园,不是太对不起人间吗?桃花仙子再看看这又酸又涩的毛桃,又看看面前这个淳朴忠厚的后生,不禁低头沉思起来。

  这时,后生却憨乎乎地说:“姐姐,你为何不吃桃子。”

  桃花仙子又望了望他,心里一热,两颊飞红,心想:我何不仿效织女姐姐,嫁给这个勤劳忠厚的后生,长期居住人间,与他共同培植桃树,不就可以实现我的愿望了吗?

  于是她转身对后生说道:“小哥哥,这个桃子实

  在难吃,你把我带到家中烧碗茶喝吧。”后生开始面露难色,但一想人家既已开口,又怎好推托?于是挑起担子,带着姑娘向家里走去。

  转过几道山,眼前一间茅屋,冷冷清清,靠在山前。后生打开屋门,请姑娘进去歇息。自己便抱了一捆干柴,跑去烧水。桃花仙子进入屋内,四处打量,发现这间茅屋虽然简陋,但也收拾得干干净净。竹几上还摆着几个木刻的桃子,各色各样,有水蜜桃、白玉桃、蟠桃……刻得十分神似。仙姑暗自称叹不已,她对后生的爱慕之情不觉增添了几分。正打量间,后生端水进来,捧给仙子。仙子接过来,喝了一口,微微一笑,指着竹几上的几个木刻桃子问道:“这是你刻的吧?”后生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仙子又问:“你见过这样的桃子吗?”

  “我只听老人说过。不过我很想让我们这里的山再结出这样的桃子来。”

  仙子听到这话,不禁露出钦佩的神色,含情脉脉地打量着后生,那后生也情不自禁地偷偷打量着仙子。桃花仙子思考了一下,然后抬起羞红的脸,鼓足勇气向后生说道:“小哥哥,巧妇虽巧,难为无米之炊。我倒有一个想法,不知哥哥是否愿意。我父母双亡,如今孤单一人,家中原有几棵祖传的良种桃树,可以移来,不知哥哥意下如何?”

  后生听罢连声叫好,但忽然想起她是一个年轻女子,我与她朝夕相处多有不便,说道:“姐姐,好倒是好,只是我们……”桃花仙子嫣然一笑,轻声说道:“小哥哥如若不弃,我愿意随时同桃树嫁到此山。”

  从此以后,他们双双早出晚归,不辞辛苦,精心培植桃树,不到三年工夫,原来的那片桃林渐渐扩大,漫山遍野果实累累,每个桃子都鲜红白亮。

  再说,王母娘娘又要开蟠桃大会了,命仙女们往御桃园来摘桃,但众仙女都空手而回,惊慌失措地报告道:“御桃园零落破败,根本无桃可摘。”王母大惊,急宣桃花仙子上殿。不一会儿有人回复说:“桃花仙子早已不知去向了。”王母大怒,急派天兵天将四处搜寻,依然踪影全无。

  王母心疑,驾起云车,亲赴南天门,俯视凡尘。只见黄海之滨的花果山中,一片桃林,果实累累。王母不由大怒,急命天兵天将下去———毁掉桃林,宣召桃花仙子速回天庭。天兵天将领命而去,顷刻之间,雷电大作,一片桃林,化为灰烬。后生与桃花仙子急忙往外奔逃,半路上被天兵天将拦住了去路。这时,后生才知道,他的妻子是天上的仙女,即将回到天上去,不由心急如焚,栽倒在地上。桃花仙子怒火中烧,拒不听命。天兵天将无奈,只好空手回去向王母娘娘复命。王母娘娘见后生已死,桃林已毁,心想:“贱人的路已经到了尽头,自会返回天庭的。”

  桃花仙子等天兵天将走后,急忙扶起丈夫,见他口吐鲜血,早已命绝。仙子肝肠寸断,含着眼泪将丈夫安葬在桃林的灰烬之中。整日守在坟边,啼哭不止。一日,坟顶忽然生出了一株小桃树。桃花仙子看了半日,心中明白:这定是我丈夫壮志未酬,化身为桃树,我一定不负丈夫的心愿,让桃林再布满此山。于是,她强忍着悲痛,精心培植这株桃树。但是三年过去了,桃树渐渐长大了,然而就是不开花,也不结果。

  “地下三年,天上一夕。”王母娘娘返宫后,发现桃花仙子仍在人间,心中诧异,便变成一个老婆婆来到了云台山,想看个究竟。只见桃花仙子正在一株桃树旁苦守,王母娘娘便假装过路人上前问道:“姑娘,听说此处桃林原来很茂密,怎么现在只剩下这一株了?”桃花仙子答道:“原来的桃林,已经被雷火毁尽,这株桃树是我丈夫所化的。”王母娘娘假声假意叹道:“既然你丈夫已死,化为了一棵桃树,你又何必苦守在此呢?”

  桃花仙子答道:“我要实现丈夫的遗愿,使这株桃树变成很大的桃林!但是不知为何,三年已经过去了,此树既不开花也不结果。”王母娘娘说:“既然如此,你就更不该苦守了。再说已进隆冬,此树定难成活,你不如回家去罢!”话未说完,就见天气突变,大雪纷飞而下,顷刻之间,百里云台山一片雪白。

  然而桃花仙子还是不为所动,毅然说道:“我誓让这棵桃树开花结果!”王母娘娘见她如此坚决,心中勃然大怒,又生一计。

  她便冷冷地笑道:“若要此树结果,除非用你的鲜血化作桃花。”

  说罢,飘然而去。

  桃花仙子这才明白老太婆就是王母所化,便哈哈一笑:“要我鲜血,这有何难!”于是拔下头上的金簪,照准心窝猛地刺了下去。只见一腔热血,洒满了桃树。顿时,点点鲜血,绽开朵朵桃花。

  从此,年年隆冬,花果山山上漫山桃树,总是在冬天长满累累硕果。

第44篇、贪狼赶日民间故事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有一种叫贪狼的野兽,头长着两个角,口中伸出两个长牙,四条麒麟腿,一条大扫帚尾巴,身子像个狼。它上天会飞,下水能游,在陆地上跑得快,十分凶恶。飞禽走兽见了都吓得躲藏起来。

  这一天它在山谷中睡了一大觉后走出来,头顶上的日头毒辣辣地晒着,它热得实在谁受,就向日头大吼一声。它想日头准会乖乖地躲开。谁知,这日头爷不但一动不动,还撒出无数金针向它射来。它可真气极了,心里寻思:从来还没有谁敢向我发威呢,你这个小小的日头,还要和我较盘较盘,真是不自量力。它立时登云驾雾,向天空奔去,张开血盆大口,想一口把日头吞进自已的肚里。

  它撵呀撵呀,越撵这日头越大,越撵觉得这日头越热。越是这样,它就越不服气。贪狼撵到了晚上,日头不见了,觉着身上也凉快了。它说:“怎么样,日头到底怕我了吧里”它觉得十分得意,应该去捉野一兽充饥,但身子疲乏,懒得动弹,只好到山谷里去睡觉。

  第二天,它一觉醒来,肚子俄得宜叫唤,正要出去找食儿,那日头的条条金线又向它射来,气得它大吼一声,一跃奔向天空,又去追赶。越赶日头越大,越赶日头越热。日头越厉害,它越怕日头压过它,就拼命去追赶;它又热又俄,终于被日头晒得头晕脑涨,从空中掉了下来,掉在山谷里摔死了。后来,这贪狼赶日的故事在人间传开了。

第45篇、郑庄公与共叔段民间故事

  春秋战国是中国悠远历史长河中第一个乱世,而在这个乱世中第一个称雄一方、显赫一时的霸主,就是郑庄公寤生。

  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寤生,幼子名叫共叔段。这兄弟俩同父同母,可他们的母亲姜夫人对两个儿子的态度却有着天壤之别——她偏爱幼子,却不喜欢寤生。理由说来有些荒谬,原来姜夫人生寤生的时候难产,这让她经历了很大的痛苦和惊吓,于是便为这个儿子取名寤生(即难产之意),并且对他百般嫌弃,甚至因此置周王朝相传数百年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不顾,多次提出改立次子共叔段为太子。

  郑武公去世后,按照古老的宗法制度,长子寤生继位,是为郑庄公。成为太后的姜夫人并未安守本分地安享晚年,而是进一步干预朝政,为共叔段鸣不平。她向郑庄公讨要制地(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作为共叔段的封地。郑庄公没有答应,他说:“制那个地方太过险要,当初虢叔就死在了哪里。除了制,选哪里都可以。”于是姜夫人又提出以京地(今河南荥阳东南部)为共叔段的封邑。姜夫人提出这个要求,就是为了扶植共叔段培养自己的势力,远离国都,有朝一日时机成熟,篡夺国君之位。但郑庄公有言在先,只好答应。

  对此,大夫祭仲有所察觉,于是进冻说:“制度对于卿大夫食邑规模是有严格规定的,大的城邑不能超过都城的1/3,中等城邑不能超过1/5,小的不能超过1/9。而京城的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这一规定,如果将这块土地封给共叔段,对于国家将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您不能不防啊!”郑庄公却无可奈何地说这些都是我母亲的意思,我又怎么能限制她呢?”

  祭仲说:“太后绝对不会止步于此,她一定还想扩建城邑,如果扩建城邑,共叔段肯定会有进一步的行动。您应当防患于未然,否则一旦共叔段的势力发展起来,就难以应对了。您没听说过‘草蔓难除’这句话吗?更何况是您深受太后庇护的弟弟呢!”

  郑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就让我们静观其变吧!”

  果如祭仲的预言,不久共叔段就开始扩建城邑。见郑庄公没什么反应,共叔段更加肆无忌惮,于是下令让西部和北部的边境之民都服从自己的命令。

  共叔段的嚣张跋扈,终于引起郑国上下的不满。大夫公子吕对郑庄公说:“如今的郑国已经有两个君主了,下达两种命令,辖制着两地的臣民。您作为真正的国君,怎么能容忍这种情况呢?如果您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索性就将君主之位拱手让于共叔段。如果您不想这样,就请下定决心除掉共叔段,否则百姓早晚会生出二心。”

  郑庄公则胸有成竹地说:“不用我去除掉他,他早晚会自取灭亡的。”

  郑庄公的放任,更加助长了共叔段的气焰,他甚至宣布郑国西部、北部边境为自己的封地,并把封地扩展到了廪延(今河南延津县东北)。

  公子吕按捺不住了,对郑庄公说:“我们必须决断了,否则,等到共叔段羽翼丰满,民心就会归顺于他了。”

  郑庄公则再一次选择了隐忍,他说:“不义之举,定失民心,他的势力越强大,便越是接近分崩离析。”

  随着郑庄公的放任,共叔段的野心渐渐得到满足,他开始不计后果地制造武器,积聚粮食,修整城池,正式开始了筹备攻打郑国国都的计划。

  事实上,郑庄公时刻关注着共叔段的一举一动,获悉了共叔段的所有阴谋。共叔段起兵时,郑庄公终于等到了机会。他对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随即,郑庄公命令公子吕率大军去京城讨伐共叔段。京城的人听说国王派军前来,纷纷倒戈。共叔段成了孤家寡人,只好弃城而逃,最后成了郑庄公的阶下囚。

  官场、商场或是战场上经常会用“欲擒故纵”的谋略来对付敌手。在这个故事中,郑庄公表面上看似仁慈,实则城府十分深。他采取欲檎故纵的手段,摸清了共叔段的心理,并将其慢慢引入事先布下的网中,最终巧妙地使对方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中,再以正义压邪恶,替天行道。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欲擒故纵”虽会起到不可言的妙用,但是这个“纵”是需要心中有十足的把握,即一定要摸清对方的底细。否则,使用不当则会弄巧成拙。

第46篇、邓艾识破姜维之计民间故事

  公元249年,邓艾与征西将军郭淮共御西蜀姜维。姜维退兵了,郭淮便想西进追击准备与姜维联合的羌人。邓艾说:“姜维虽然退兵了,但并未走远,必然要回来,所以你西进击敌,应该留下兵来守卫,以防不测。”郭淮认为邓艾的看法不错,便留他下来据守白水北岸

  3天后,姜维果然回来了,但并不是他本人,而是其手下廖化。廖化来到白水尔岸,看到有魏兵防守,便与魏兵隔河相对,安营扎寨休息起来。

  敌人来了,却不发起进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魏兵疑惑不解,但邓艾却测到了姜维的意图。他对诸将说:“姜维突然回兵,我军人少,按理敌人应当在白水架桥抢攻,但廖化却根木不架桥。这肯定是姜维命廖化前来牵制我军,他自d肯定是向东袭取洮城去了。”洮城在白水之北,距邓艾兵营60里。邓艾于是趁夜轻军前往洮城。等魏兵到了,姜维果然也到了,他看到邓艾已占据了洮城,遂失望地引兵而去。

第47篇、廖添丁外传民间故事

  廖添丁出生于清光绪九年(公元一八八三年)四月十五日,出生于台中厅大肚上堡秀水庄,百九拾壹番地。秀水土名臭水,并非彰化秀水人。

  廖添丁二岁时,父亲廖江水因与人起纠纷而被人打死,母亲曾为此和人打官司。母亲王足当时十八岁,因家贫无力抚养他而改嫁到杨厝寮庄,土名海风,二百五十七番地的蔡容为妻,廖添丁也随母到蔡家。蔡容前妻有一子叫蔡声,常和廖添丁吵架,廖母无奈,只好拖由廖添丁的姑姑廖阿宝带回秀水抚养。

  廖添丁童年时期生活困苦,只好替人做长工,但由于生性顽皮、好玩、粗心大意,因而被主人辞退。

  廖在年纪稍长与同庄人到台北谋生,到店家帮佣,但因常顺手牵羊的习惯,店家于是请他走路。后来因交友不慎,终沦为盗贼,也开启了廖一生中的流浪岁月,一生犯案无数且又轻松逃离现场,让日警不堪困扰。

  终在明治四十二年(公元一九零九年)十一月十八日上午十时,廖因受困八里乡荖阡坑数日没睡,不幸遭朋友亲戚杨林出卖,以铁锹打死,死时才二十六岁。

  廖添丁在民治三十五年十二月十日,即因窃盗三犯,被台中地方法院重禁锢十个月有十五天,并有初犯、再犯、四犯的记载。后与张富、曾庆宗、陈玉梅等行窃大富商贾,对象遍布中、北各地,如富家林本源、辜显荣等都曾被抢、被窃。他曾潜入日警宿舍与派出所所窃取枪械弹药为乐,并因枪杀日警密侦陈良九,而被日警强力追捕。

  廖添丁作案后能迅速逃离现场,又和日警大玩捉迷藏的游戏,有人传说他会飞檐走壁,甚至传说他会法术、隐身,能行走水面,但实际上,他是练就一身的拳脚武功,尤其是“青脚巾”的功法纯熟。青脚巾就是古时的腰巾,长一丈二,平时用来做腰带,急时用来逃生,只要将青脚巾一甩,一端卷附于屋梁或树枝,顺势纵身一跳,即可爬上高处,然后躲藏或是逃走。

  廖添丁本身又擅于化妆变装,因他矮小,化妆成老太婆惟妙惟肖所以常常能骗过日本警察的封锁追捕。在当时的高压统治下,廖添丁这种戏弄警察,公然打警察的行为,被台湾人视为英雄,加上他所偷来的部份赃物,有时会送给穷人,所以受人崇拜,反而淡忘了他的不良行为。

第48篇、姐妹俩民间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对老夫妻养育着两个女儿。大女儿长得不怎么漂亮,可是非常勤快,连一会儿也舍不得歇息,让她干什么事都干得很出色;小女儿生得很美,却是个懒姑娘。她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什么事也不想干,而且对人还很傲慢、冷淡。这样,村里人就把大女儿称作“勤快姑娘”,管小女儿叫“懒姑娘”。

  有一次大女儿到河边担水,不小心绊倒了水桶,滚到河里。姑娘拿起扁担够水桶,一失足却掉到深潭里。刹那间,她仿佛觉得落到了什么地方。睁眼一看,在一片白沙地上有座小木屋。她走进木屋,不由得大吃一惊,见到长凳上坐着个老头儿。他绿脸,绿眼、绿胡子,一句话,全身都是绿的。姑娘很礼貌地向老头儿问好,还恭恭敬敬地鞠了一个躬。

  “你是谁?”老头儿问她:“从哪儿来的?”

  “从河边乡村来的。我到河边担水,不小心掉到河里,不知怎么到了您这儿,请多原谅!”

  “啊,原来是个不速之客!请坐,休息会吧!”

  姑娘看到屋子里很乱,很冷,也很脏,就为老头儿生起了炉火,然后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之后,问老头儿:“您还有什么事要做吗?”

  老头儿环视了一下屋子,很满意地说;“多么勤快的姑娘!好,你去挤羊奶吧!”

  姑娘拎着奶桶,到了羊栏,发现羊栏里也特别脏。她清除了羊栏里的垃圾和粪便,铺上了干燥的麦秸,还用温水洗了羊的奶子和蹄子。然后温柔地对母羊说:“请站好,羊妈妈。”她挤奶的动作麻利而轻柔,很快就挤完了。

  姑娘把奶过滤、煮熟之后,就放到老头儿身边的桌子上。老头瞥了一眼,什么话也没说,就跑到羊栏前,问母羊道:“那个姑娘让你受委屈了吗?”

  母羊说:“她热情、温柔、勤快,我真想永远和她生活在一块儿。”老头儿回到屋里,拿起茶杯舀了一点奶,递给姑娘说:“喝了吧,这不是一般的奶,是一种魔奶。”

  姑娘喝了奶,立时就变得象童话里的公主那样漂亮。这时,老头儿拿出一个小匣子给她:“这是送给你的礼物,带回家去吧!”

  姑娘向老头儿道了谢,刚走出小木屋,就不觉间到了河边上。扁担和水桶都放在那里。她就打了两桶水担着回家,刚迈进家门,爸爸、妈妈和妹妹都目瞪口呆地看着她。她不知何故,很是莫名其妙。

  “哎呀,我的天!你怎么变得这么漂亮?”妈妈惊奇而又高兴地说:“快给我们讲讲,这是怎么回事?”

  姑娘把她拾桶落水,到老头儿那儿做客的事讲了一遍.然后打开那个小匣子,从里边拿出了锦缎衣服、貂皮围巾、银鞋、珍珠,还有一个盛满黄金的袋子。大家都很奇怪,一个小匣子怎么装了这么多珍贵的东西。

  小女儿见到姐姐的这些奇珍异宝,特别眼馋,也很嫉妒。她气急败坏地跺着脚说:“我去找老头儿,也弄点嫁妆来!”说罢拎起水桶就跑到河边。她把水桶扔进河里,紧跟着装成失足的样子跳到深潭里。她走进小木屋,连招呼也不打就坐在椅子上,冷冷地对老头儿说:

  “老头儿,给我点礼物吧?”

  “你先到羊栏去挤奶,然后再谈礼物的事。”老头儿很不高兴地对她说。

  小女儿不得巳来到羊栏。她把母羊踢到角落里,也不清扫垃圾和粪便,只是用草叉子胡乱地扬了些麦秸,马马虎虎地挤了奶,没有过滤和煮熟,就给老头拿去。

  老头见此很是不高兴,就到羊栏问母羊道:“这个姑娘干得怎样?奶挤得好吗?”

  母羊淌着眼泪回答道:“你看看就知道了。我的双膝都沾满了泥土,地上又湿又臭。她还踢了我几脚,挤奶更是马马虎虎,我的奶子可疼着呢。”

  老头儿怏怏不快地回到屋里,小女儿没等他开口,就急不可耐地叫道:“快给我礼物呀,我该回家了!”,

  老头儿舀了丰杯羊奶,递给她说;“喝了吧!”她把奶喝进去,马上就变成了个奇丑无比的人;鼻子变得老长老长的,还弯了个钩;皮肤变成了蜡黄色,象死人一般没有血色;眉毛变得一绺一绺的,一直垂到脸颊上。接着老头儿给了她一个和姐姐的一模一样的小匣子。她抢过匣子,连句致谢的话都没有说,扭头就跑了。

  小女儿刚迈进门坎,小匣子就自动打开了,里面只装着点煤灰,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从此,这个“懒姑娘”是象中了魔似的昏迷不醒,失去知觉了。

第49篇、隋炀帝的皇后萧后民间故事

  关于隋炀帝的皇后萧后,《说唐》语焉不详。

  但《说唐》对萧皇后的美,有过侧面的形容。《说唐》三十六回,李密随王伴驾,“魏国公李密随驾,此时乘了一匹轻骑骏马,在岸上观看龙舟。只见萧妃在龙舟内观览岸边风景,果然有天姿国色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不觉使人魂消魄散,称赞道:“世上哪有这般绝色的女子。”李密不住眼在岸上往船内观看。这作为国公,一个美女也就罢了,看一次还不行,看了又看。而且这个女人是皇上的女人,这李密为此险些被砍掉了脑袋。不是美得不可思议,他不会不顾自己的性命。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对于萧皇后的介绍比较齐全,结合正史,不妨介绍一下。萧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儿,公元570年出生于后梁国国都江陵。父西梁孝明帝萧岿,母张皇后。萧氏出生于二月,由于江南风俗认为二月出生的子女实为不吉,因此送由萧岿的堂弟萧岌收养。养父萧岌过世后,萧氏辗转由舅父张轲收养。由于张轲家境贫寒,因此本贵为公主的萧氏亦随之操劳农务。据说她出生时,当时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罡仔细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得出结论是“母仪天下,命带桃花”。萧皇后以后的人生经历,似乎恰好印证了这八个字的正确。

  萧皇后出生那年,北周杨坚接受静帝禅位而作了隋文帝。八年后隋军攻入建康,统一了全国。杨广在平陈战争中功绩显赫,为了表彰他,文帝除了给他加官晋爵外,还下诏天下名门世家将家中未出嫁女儿的生辰八字呈报朝庭,以便为年方二十一岁的杨广选择王妃。谁知挑来选去,唯独刚满九岁的萧氏女入选。独孤皇后对这位稚嫩可人的未来的媳妇十分喜欢,把她当成是自己的女儿抚养。聪明过人的萧氏女一点就通。四五年下来,她不但出落成一个明艳秀丽的小美人,而且知书达礼,多才多艺。

  杨广当时驻守扬州,按朝规他每年进京朝觐一次,他见到萧氏一年年长成,出落得如此动人,他的心为之荡漾不已。隋文帝与独孤皇后商议决定,在开皇十三年杨广入朝时,为他和萧氏女完婚。这年杨广二十五岁,萧氏刚满十三岁。洞房花烛夜,杨广心花怒放地把娇羞万状的小王妃拥进怀里,也拥抱了无穷的希望。因为替他们合婚的人,曾经私下里向杨广透露说:“萧女命中注定要入主中宫,母仪天下。”萧氏既然要母仪天下,那么他这个作丈夫的不就是一朝天子了么?虽然晋王此时不是太子,但他觉得希望就在前方,因此他把萧妃视为自己命中的福星,对她珍爱备至。

  因为有了萧妃,杨广原本不妄想王位,现在就开始有计划地与大哥杨勇展开储位之争了。太子杨勇这时因冷落了皇后为他选定的太子妃元妃而宠爱云昭仪,引起了的母亲独孤皇后的不满。而杨广乘虚而入,故意在母亲面前极力装出一副和萧妃相互专一、恩爱的姿态,而聪明识体的萧妃也一本正经地与他配合。他们夫妻的一唱一和终于打动了独孤皇后的心,终于废除杨勇,把杨广推上了太子宝座。为了这一目标,这对颇有心计的小夫妻,在独孤皇后面前整整演了七年的苦情戏。

  杨广登太子位一年后,独孤皇后因病而死。隋文帝摆脱了妻子的严厉约束,开始沉溺于酒色,无心管理朝政。从仁寿二年,太子杨广就开始握有实权了。隋文帝暮年入花丛,和宣华、荣华二夫人如胶似漆。那宣华夫人乃是陈宣帝的女儿,生得性格温柔,丰姿窈窕,真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隋文帝宠爱尤甚。隋主自此以后,日日欢宴,比独孤后在日,更觉适意。隋文帝曾心满意足地对两位美人说道:“朕老矣!情无所适。今得二卿,足为晚景之娱。”

  但一个老头哪里能经得起这般折腾,很快就重病不起了。在病中,隋文帝还不能割舍二位美人,要她们陪侍在床,每天端汤喂药。而那些大臣们和太子杨广则只能陪在外殿,每日问安而已。

  一日清晨,杨广来向父皇请安,在回廊遇到了风华绝代的宣华夫人,杨广不禁为之怦然心动。第二天,杨广又巧遇宣华夫人,更巧的是周围没有外人。杨广按捺不住色心,开始对宣华夫人动手动脚。由于宣华缺乏心理准备,奋力争脱而出,来见文帝。由于宣华脸红气喘,头发散乱,引起了病塌上奄奄一息的隋文帝的怀疑。经一再追问,宣华夫人才无奈地说出:“太子无礼!”隋文帝一听不禁火冒三丈,怒骂道:“畜生!何足以托付大事,是独孤皇后耽误了我啊!”说完,又一选连声地命令身边的近臣柳述、元严道拟诏,一面废掉杨广太子之位,一面招废太子杨勇入宫,准备复其太子之位。

  在这危急关头,一直躲在门外偷听的杨广知道事情不妙,立即和自己的智囊团商量对策,一面将代皇帝拟诏的柳述、元严道逮捕入狱一面派派左庶子张衡到仁寿宫去谋害文帝,一面派人招废太子杨勇父子入京,以皇帝的名义赐死。事毕后,父皇新丧的杨广就在宣华夫人宫中度过了消魂的一宿。

  第二天为文帝举哀发丧完毕,杨广换上冕服即位,即历史上最荒淫无道的隋炀帝。萧妃自然升为皇后,“母仪天下”成为事实。这时杨广三十六岁,萧皇后二十四岁。短短十几年间,杨广便将其父杨坚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大隋帝国折腾得摇摇欲坠。

  隋炀帝觊觎已久的皇位终于到手,彻底露出了贪欢好色的本来面目。炀帝自登宝位,退朝之后,即往宣华宫,恣意交欢,任情取乐,足足半月有余。而当初萧后在东宫的时候,两个人朝夕不离,极相恩爱。而今立了皇后,反而连个面也见不着了。萧后开始以为他刚死了父亲,自己一个人独自守丧。后来打听得知,原来他夜夜在宣华夫人的宫里淫荡。萧皇后不觉大怒:“才做皇帝,便如此淫乱,将来作何底止?”于是便以将他父亲刚死就淫父亲的妃子的事情曝光相威胁,逼迫隋炀帝将宣华搬到宫外,希望以此逼迫他收敛自己的行为。

  自从宣华夫人离开后,隋炀帝终日如醉如痴,长吁短叹。眼里梦里,茶里饭里,都是宣华。萧皇后见此情景,知道采取这种强行隔离政策并不能换回隋炀帝的真心,反而可能给自己招来祸患。为了自己着想,不如索性成全他们。“炀帝大喜,那里还等得几时,随差一个中宫,飞马去诏宣华”。

  难辞炀帝执着之情,宣华夫人重施脂粉,再画娥眉,乘坐炀帝派来的七香车再入宫来。“自此炀帝与宣华,朝欢暮乐,比前更觉亲热。未及半年,何知圆月不常,名花易谢,红颜命薄,一病而殂。炀帝哭了几场,命有司厚礼安葬。终日痴痴迷迷,愁眉泪眼”。看到隋炀帝这个样子,萧皇后彻底灰了心,从此不再做恶人,处处顺遂隋炀帝的意思。两个人从此夫唱妇随,狼狈为奸。杨广花花点子多,萧皇后还能帮他更上层楼,大隋的江山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了吃喝玩乐的工具,从此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看到隋炀帝对宣华夫人难以割舍,萧皇后怕夫君伤心过度,便劝丈夫在宫里挑可心的美人,填补宣华夫人留下的空缺。当丈夫认为后宫姿色平庸没有出色美人的时候,萧皇后亲自出面帮夫君挑选美女,供隋炀帝享用。甚至为了讨丈夫的欢心,不惜自己“把宫袍卸下,重施朱粉,再点樱桃,把发鬓扯拥向前,改作苏妆。头上插着龙凤钗,三颗明珠,滴垂挂面,换一套艳丽的宫娥衣服”,扮作宫女,一博隋炀帝一笑。那“萧后改妆,驾到宫门,就停车细步,装着婀娜娉婷,走进丹墀,离殿上前有一箭之地。炀帝举目往下一看,果然有人拥一位女子,态度幽娴,轻尘夺目,一步步缓缓的走进殿来,俯伏在地”,萧后的举动引得炀帝不禁龙颜大悦。

  当宫里的女人隋炀帝都看烦了的时候,萧后提醒隋炀帝应该把眼睛向外,在全国范围内挑选美女。使杨广对妇女的祸害更加扩大,百姓更加怨声载道。她说:“妾想宫中虽无,天下尽有,陛下既为天下之主,何不差人各处去选,怕没有比宣华强十倍的,何苦这般烦恼?”恨不得挑尽全国美人供杨广受用,其甘心为虎作伥的行为令人发指。她还积极给隋炀帝出主意想办法,拉拢大臣为炀帝选美充实后宫。在她的积极纵容下,隋炀帝下令:“选得着有赏,选不着有罚”,要各位选官“不许怠玩生事”。于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于京城内选起,大张皇榜。捉媒供报,京城内闹得沸翻。

  既然皇后如此地善解人意,炀帝事事就要与皇后商量,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带上萧皇后,这皇后俨然成了炀帝的心腹。一天晚上,炀帝又与萧后商议,道:“朕想古来帝王俱有离宫别馆,以为行乐之地,朕今当此富强,若不及时行乐,徒使江山笑人。朕想洛阳乃天下之中,何不改为东京,造一所显仁宫以朝四方,逍遥游乐?”只有美人没有宫殿岂不辜负了美人,也辜负了自己皇帝这个称号?百姓不重要,及时行乐才最重要。夫妻两个计议已定,随宣了两个佞臣:宇文恺、封德彝,当面要他二人董理其事。什么时候都不缺乏溜须拍马之徒。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两个家伙为了讨皇帝的喜欢,玩空心思向炀帝拍马买好。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笔钱自有百姓掏腰包。给皇帝当差,谁敢不恭敬对待?到处好吃好喝好招待不说,自己也能大赚一笔,何乐而不为?炀帝对他们的主意大为欣赏,“遂传旨敕宇文恺、封德彝荣造显仁宫于洛阳。凡大江以南,五岭以北,各样材料,俱听凭选用,不得违误。其匠作工费,除江都东都,现在兴役地方外,着每省府、每州县出银三千两,催征起解,赴洛阳协济。二人领旨出去,即便起程往洛,分头做事。真个弄得四方骚动,万姓遭殃”。

  炀帝荒淫之念,日觉愈炽,初命侍卫许庭辅等十人,点选绣女;又命宇文恺营显仁宫于洛阳;又令麻叔谋、令狐达开通各处河道,又要幸洛阳,又思游江都。弄得这些百姓东奔西驰。不是驱使建造,定是力役河工。这百姓出钱出力,再无宁日。搞得百姓疲于奔命,怨声载道。不但这皇帝自己祸害百姓,连那些宫里的太监,各地的官员们也借着皇帝的名号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直搞得沸反盈天,民怨沸腾,到处乌烟瘴气。

  西苑的十六院已建成,但尚且缺少美女主持其中。于是隋炀帝又与萧皇后一道,从应征而来的天下美女中,选出品端貌妍的十六人,封作四品夫人,分别主持十六院。又选出三百二十名美女,学习吹弹歌舞。其余美女的十人一组,分配到各处亭台楼榭充当职役。玩腻了十六院,隋炀帝又命人建造了一座精巧别致的“迷楼”。更选三千童贞女子轮番入阁值夜,隋炀帝任意寝宿。真可谓是日日新婚、夜夜洞房,乐不可支。就是天上神仙,也没有这般逍遥受用。把一切军国大事,尽抛脑后。可怜文帝和独孤皇后多少年的励精图治和勾心斗角才换来的成果,一朝被杨广挥霍一空。

  隋炀帝还倾全国之力三征高丽。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在穷兵黩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但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而且使无数的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流离失所。这种丧失民心的行动,更使得国内到处揭竿而起,到处是狼烟,到处是盗贼,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形势的动荡。

  大业十二年秋天,隋炀帝准备偕萧皇后第三次游江都时,众大臣苦苦劝谏:“若再纵情游乐,天下恐生变故!”隋炀帝不以为然地说:“人生自古谁无死,年过半百不为天。”他觉得只需自己享尽了繁华,即使国破人亡也不足惜。

  为了饱览江南秀色,隋炀帝下令凿通了连及苏杭的大运河,然后带领萧皇后及众多佳丽浩浩荡荡幸游江都。炀帝下江南时,只见运河中舢舻相接绵延二百余里;骑兵沿岸护卫,旌旗敝野。秀娟剪花,布幔遮道,到处流光溢彩,如同天宫;龙船摇橹拉纤的都是年轻的宫女,柳腰款摆,姿态曼妙,让隋炀帝大饱眼福,谓之“秀色可餐”;而宫女们梳妆洗下的脂粉流满了运河,香气数月都不散尽。大业六年,因为要到扬州看琼花,隋炀帝偕同萧皇后再次游幸江都。可惜此时江都的繁花开尽,隋炀帝又想东游会稽,命人开凿通会稽的江南河。

  运河尚未凿成,天下已经大乱。杨广在位的十几年间虽然征服了无数美女,却没有征服李渊等几个美男。在他第三次游兴扬州之时,天下已经大乱。太原留守李渊攻下长安。杨广曾顾影自怜说:“好头颈,谁当斫之?”萧皇后不得不丢开最后一丝幻想,陪伴及时行乐的皇帝“趟浑水”。《北史.后妃传》记载了萧皇后内心的痛苦。有人禀告,宫外马上要造反了,请示皇后怎么办。萧氏摆了摆手,惋叹道:“天下事一朝至此,势去已然,无可救也。何用言,徒令帝忧烦耳。”翻译成俗话,就是混过一天算一天。宇文化及与兄长宇文智及在扬州起兵造反,率兵进入离宫,只见炀帝与萧后并坐而泣,看见众人,便道:“汝等皆朕之臣,终年厚禄重爵,给养汝等,有何亏负,为此篡逆?”裴虔通道:“陛下只图自乐,并不体恤臣下,故有今日之变。”一个昏庸无耻的皇帝居然此时还不自省,责问同样无耻的下属,而平时助纣为虐的下属现在到很义正词严,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炀帝在寝殿西阁被宇文化及下令缢杀,时年四十九岁。萧皇后和阳光共同生活了23年。如今,国亡了,家破了,丈夫被杀了,儿女也不在了。

  当宇文化及准备在后宫打开杀戒的时候,看见萧后花容、大有姿色。心下十分眷爱,便不忍下手。此时,其它隋炀帝的傧妃死的死,逃的逃,有的遁入空门。而萧后曲意逢迎,获得了宇文化及的欢心,隋炀帝的宫殿成了宇文家的后院,隋炀帝的傧妃们也成为了宇文家的战利品。这萧后虽然保住了性命,从隋炀帝的贼船又上了宇文家的贼船。萧皇后死了隋炀帝,又追随宇文化及,朝阳夜夜笙歌、朝朝歌舞,照样活得潇洒,照样仪态万方,光彩照人。什么亡国之痛,什么和炀帝的夫妻恩情,什么名节、气节之类,全都抛到了脑后。正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门前是与非。

  可惜宇文化及好景不长,很快就战火临头。在中原一带起兵的窦建德,势力快速增长,其兵马长驱直入,节节胜利,直逼江都。宇文化及抵挡不住,连连败退,最后带着萧皇后退守魏县,急忙自立为许帝,萧皇后被封为淑妃。但很快,魏县又被攻破,他们仓皇退往聊城。窦建德率军紧追,最后攻下聊城,杀死了宇文化及。宇文家从此灰飞烟灭,这萧后也成了窦建德的俘虏。虽然窦建德有意,萧皇后有情,但是窦建德女儿勇安公主和窦建德的皇后曹氏对她恨之入骨,生怕窦建德走了隋炀帝的后路,防的很严。这萧皇后很受了窦建德的夫人曹氏母女的一通羞辱,纵是萧后的脸皮厚,“被他母子两个,冷一句,热一句,讥诮得难当”。当萧后言道自己为“未亡人”的时候,被曹氏嘲笑:“未亡人三字,可以免言;为隋氏未亡人乎,为许氏未亡人乎?”说到此地,萧后只有掩面涕泣。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这萧皇后在夏宫安身未稳,一夜恩情,第二天,窦建德即差凌敬送萧后等,到突厥义成公主国中去。萧后原是好动不好静的人,宵来受了曹后许多讥辱,已知他不能容物。今听见要送到义成公主那边去,心中甚喜。想道:“倒是外国去混他几年好,强如在这里受别人的气。”催促凌敬起身,下了海船,一帆风直到突厥国中。

  义成公主是隋炀帝的妹妹、萧后的小姑,远嫁给突厥可汗和亲。听到萧皇后的下落,就派使者迎接萧皇后。这萧皇后终于有机会远离了羞人的故土,能够出国旅游,那里天高皇帝远,没有人知道自己的那些丑事,也可终老天年。谁知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萧皇后在此见到了自己的爱子赵王。但赵王觉得他母亲已为“失节之妇”,不再搭理,给奶妈痛斥萧太后是失节之人。“萧后听见,不觉良心发现,放声大恸,回思炀帝旧时,何等恩情,后逢宇文化及,何等疼热。今日弄得东飘西荡,子不认母,节不成节,乐不成乐,自贻伊戚如此。越想越哭,越哭越想,好像华周杞梁之妻,要哭倒长城的一般。”就算真的哭倒了长城,估计也永远不会像孟姜女一样被人称颂。真是: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日羞。

  应该说,萧皇后的小姑义成公主对她还不错,“自此萧后倒息心住在义成公主处”。但这萧皇后那里能够耐得住寂寞,“只那可汗虽是个勇敢忠厚的蛮王,政治之外并无丝竹管弦之乐,惟裙带下那一答儿是他消遣的事。年近五旬,已弄成病了。不想萧后到来,又看上了眼,向惟沙夫人与薛冶儿凛不可犯。萧后与韩俊娥、雅娘早已刮上了手了,他们又是久旷的人。突厥可汗便增了几贴劫药,只就一旦弄死”。眼见得这萧皇后是个害人精,后来,处罗可汗死了,姑嫂两个又顺理成章地嫁给他的弟弟“颉利可汗”义成公主见丈夫死了,抑郁抱疴,年余亦死了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公元630年,年届花甲的萧氏,含泪回到长安。此时,突厥大败,义成公主死了,颉利可汗遭擒。按理说,萧氏仍属“战俘”,但她特殊的身份,居然赢得了大唐的礼遇。《旧唐书.太宗本纪》载:“四年春正月乙亥,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大破突厥,获隋皇后萧氏及炀帝之孙正道,送至京师。”萧氏归来,李世民给足了面子。

  途中萧后到扬州祭奠隋炀帝,看了那些陪隋炀帝自尽的傧妃,隐隐有羞愧之心。萧后见了巍然青冢,忙扑倒地上去,大哭一场,低低叫道:“我那先帝呀,你死了尚有许多人扈从,叫妾一人怎样过?”凄凄楚楚,又哭起来。萧后起身化了纸,奠了酒,先行上轿。随同萧后而来的两个隋朝的太监和宫女却自尽在隋炀帝的墓前。

  这时萧皇后已是四十八岁的半老徐娘了,而唐太宗李世民才三十三岁。但萧皇后入朝时,李世民见她云髻高耸,雾鬓低垂,腰似杨柳,脸似牡丹,美眸流盼,仪态万千。不但完全没有按年龄而应有的老态,比一般的少女又多一份独到的成熟果实般诱人的风韵,还在后宫大秀秋千,才华盖世的李世民不禁为之心旌摇曳;再加上萧氏饱经离乱而孕育出来的楚楚可怜的情态,更加令人由悯惜而生爱怜。顾不得年龄的悬殊,更不在乎外人的品评,大唐天子李世民在萧皇后身上体会到一种成熟女人的风韵,更感受到一种类似姐姐与小母亲般的温馨,使他为繁重国事所累的心得到抚慰。这就样,萧皇后被唐太宗封为昭容,成了大唐天子的爱姬。李世民作皇帝后,为了避免重蹈隋炀帝的覆辙,在宫中励精图治,崇尚俭节。萧皇后来到宫中时,他破格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宴会来欢迎她,四处张挂着华丽的宫灯,歌舞姬们献上轻歌曼舞,桌上堆满山珍海味,唐太宗以为这种场面已够豪奢了,因此问身旁的萧昭容:“卿以为眼前场面与隋宫相比如何?”

  其实,眼下这点排场距离隋宫的豪奢情形还差得远呢!隋宫夜宴时并不点灯,而在廊下悬挂一百二十颗直径数寸的夜明珠,再在殿前设火焰山数十座,焚烧檀香及香料,既可使殿中光耀如白昼,又有异香绕梁,如入仙境,每晚烧掉的檀香就有二百多车。对此,萧昭容不便明说,只是平静地说道:“陛下乃开基立业的君王,何必要与亡国之君相比呢!”

  萧皇后的老来俏却引起了武才人的极度反感。太宗一幸之后,媚娘见他风流可爱、无限抑扬婉转、丰韵关情,便生起妒忌心来,极力的撺掇太宗冷淡了萧后。连萧后的贴身宫女都被换掉了,萧后连个说知己话的人都没有了。“只得自嗟自叹,拥衾而泣,染成怯症,不多几时,卒于唐宫”。萧皇后在唐宫中度过了十八年的岁月,六十七岁时嗑然而逝。太宗闻知,深为惋惜,厚加殡殓,诏复其位号,谥曰“憨”,使行人司以皇后卤簿,扶柩到吴公台下,与隋炀帝合葬。在她的一生中享尽了荣华富贵,但也历尽了沧桑桃花劫。这一代艳后转了一圈,最后叶落归根。她顶着“皇后”的哀荣走了,扬州葬下一段千古风流,升起一轮皎皎明月。

  有些女人的美对岁月是免疫的,年龄对她们来说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她们天生丽质,永远娇媚迷人。萧皇后曾贵为皇后,也曾屈尊为他人的侍妾,有承欢于帝王的殊荣,也有委身于蛮夷的羞辱。但她没有什么心肝,总能做到随遇而安。一生经历了南北朝、隋、唐几个朝代,近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历史记载有的说她活了六十七,有的说她活了八十,但无论是哪一个年龄,在那个时代都是高寿。想想她一生的遭遇,活到这个年龄多么的不容易。她不是政治上有为的女强人,也不是一个能够影响历史进程的女人。像杨花一样随波逐流是她一生的主要特点。

  如果说萧皇后没有规劝过杨广,不符合事实。史书中也所记录着许多杨广对萧氏所说的话。对于杨广的暴政,萧皇后因为惧怕而不敢直述,曾作《述志赋》委婉劝戒。《隋书.后妃列传》写道:“后见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厝言。”应该说,萧皇后明哲保身,这规劝不但没有起到作用,而自己也不自觉地助纣为虐了。扶君之优不足,成君之过有余,隋炀帝的罪过她也占有一份。历史上皇后多了,除了愚昧无知的之外,聪明的皇后都知道如何做好自己的本分。像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朱元璋的马皇后等等。但像萧皇后如此聪明,却任由皇帝荒淫无耻的却真不多,自己也参与其中推波助澜的更少,这萧皇后可以算的是一个另类。萧皇后不但不是一个好皇后,也不是一个好女人,自己一生的颠沛流离,其实只能怨自己。这男人是树,女人也是树,要做自己男人的良师益友。皇帝也是人,也需要别人监督,这种监督假如这萧皇后能有长孙皇后的一半,尽管这杨广远不能和李世民相比,但也不至于这么的肆无忌惮吧?

  大隋有两位皇后,独孤皇后是政治的女强人,属于开拓型人才。一生不甘于人后,男人是她的附属品。而萧皇后一生生活中的女强人,属于享乐型人才。一生以男人的性情为马首,男人是自己的主心骨。两个女人,都是美女,但是生活的两种极端,一种能让男人的事业兴旺发达,一种能败男人的事业于无形。

第50篇、“一骑红尘妃子笑”民间故事

  清风明月夜半无人,长生殿前的山盟海誓海枯石烂,虽是浅语低诉花前月下,但天上的比翼鸟听见了,地下的连理枝也知道了,于是,一段情爱成了千古绝唱。

  历史辗转了千年,那段情爱的绝唱随风而逝了,人们却真切地记住了以肥硕为美的杨玉环。

  杨玉环(719——756),号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省永济)人,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

  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纳为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737年,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后宫数千宫娥,无一能使玄宗满意。高力士为了讨玄宗的欢心,向玄宗推荐了寿王妃杨玉环。740年,玄宗幸温泉宫,使高力士至寿王宫召杨氏,令其出家,号太真,住于太真宫。745年,另立左卫中郎将韦昭训的女儿为寿王妃,玄宗册封杨氏为贵妃,“父夺子妻”,成为唐朝宫闱的一大怪闻。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

  美人,三千宠爱集于一生,衣袂飘动,暗影浮光,《霓掌羽衣曲》的旋律,淹没历史的钟鼓。

  杨贵妃靠一身姿色赢得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

  真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有一次,杨贵妃恃宠骄纵,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谴归娘家。可是,贵妃出宫后,玄宗饮食不进,高力土只得又把她召回来。750年,贵妃偷了二十五郎的紫玉笛,独吹自娱。事发,以忤旨又被送出宫外。贵妃出宫后,剪下一绺青丝,托中使张韬光带给玄宗,玄宗大骇,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张祜《分王小管》诗云:“金舆还幸无人见,偷把分王小管吹。”(《中晚唐诗叩弹集》卷五)就是咏此事的。杨贵妃知道玄宗没有她,便寝食不安,更为骄纵,杨家“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时人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之谣。(《杨太真外传》))李肇说:“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有证:

  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代帝王被几颗“妃子笑”迷倒,那才是历史的真正悲哀啊!

  渔阳的鼓点惊醒一夜春梦,马嵬坡、早就为《长恨歌》填上了一个苍凉的休止符。古藤老树昏鸦,有幸与千载难逢的凄美拴到一处。

  天宝中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立过边功,深得玄宗宠信,令杨氏姐妹与禄山结为兄妹,杨贵妃则认禄山为干儿子。禄山以入宫谒见干娘为名,竟明目张胆地调戏起杨贵妃来。

  这些是为安禄山后来造反奠定了基础,杜牧《过华清宫》诗: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755年11月,安禄山反,玄宗仓皇入川,次年途经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军队哗变,逼玄宗诛杨国忠,赐杨贵妃自尽,时年38岁。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叙玄宗与贵妃的悲剧故事。

  杨贵妃能诗,《全唐诗》收有其《赠张云容舞》一首云: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枭枭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杨贵妃写女入的舞姿,比之秋烟芙容,若隐若现;复比之岭上风云,飘忽无定,人生无常,更比之柳丝拂水,婀娜轻柔,衬以罗袖动香,可谓出神入化。

  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其:“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旅”名句(《李太白全集》卷五)更成为千古绝句。贵妃死后,玄宗人蜀,“行至扶风道,……又至斜谷口,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声,隔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杨太真外传》)这就是后来宋词《雨霖铃》词牌的由来。

  一条丝巾怎能悬住生命的沉重?

  一代帝王啊!你不是万人之上吗?却护不住自己柔弱的爱妃;你不是一言九鼎吗?却眼睁睁看着落鱼沉雁闭月羞花的容颜伸向死神的白绫。

  把一场战争的罪过,加到妩媚的女人身上,这是男人莫大的悲剧。

  红颜祸水?坐在龙椅上的帝王,你这样说吗?

  帝王啊!爱江山也爱美人的帝王,江山已失,美人蔫存?

第51篇、人穷智不穷民间故事

  陈家庄有个陈员外,这人没别的事,只靠着祖辈留下的家财吃喝嫖赌,十几年下来,家里的银子和田产其实已经让他折腾得差不多了,只剩下28间大瓦房还撑着陈家在村里的气派。

  这天,陈员外在外面混了一天,快傍黑时才慢慢朝家走,快到陈家庄时,他突然看到乡间小路上走过来一位年轻女子,长得楚楚动人。这女子陈员外认识,是庄子里“豆腐乔三”的新媳妇小红。说起乔三,原来是个读书人,可十多年书读下来,连个秀才也没考中,只好放下书本,老老实实在家里做起了豆腐。

  陈员外一看小红婀娜多姿的身材,心里就升起一股邪念,他看看四周无人,就上前笑嘻嘻地说:“哟,这不是乔家弟妹吗?这么漂亮的妹子,来了我们陈家庄,弄得庄上的大姑娘小媳妇就都不敢抬头了……”小红听出了陈员外话里的轻薄,不吱声,一侧身想从陈员外身边走过去,陈员外却顺势把小红揽在怀里,嬉皮笑脸地说:“妹子,以后和我好吧,我家有房、有地、有银子,比卖豆腐的乔三强多了!”小红奋力挣脱出来,朝庄子跑去,陈员外还不死心,又在小红的屁股上狠狠地摸了一把。

  陈员外回到家时还有点担心,但一连几天过去,乔家没一点动静,就想,那小媳妇肯定没把这事告诉乔三,这里的女人重名节,特别是刚嫁人的媳妇,有的受了欺负,宁肯上吊也不肯说出被辱的真相,怕给婆家和娘家人丢脸。再说凭他乔三那老实样,也弄不出什么名堂。渐渐地,陈员外就把这码事忘了。

  又过了一个来月,这天深夜,陈员外被一阵吵闹声惊醒,就披衣来到前厅,家人押着一个贼进来,说:“老爷,这个贼在偷咱家房上的瓦片!”

  陈员外瞅眼一看,这个贼三十来岁,像个庄户人,就问:“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房上的瓦片能值几个钱?你怎么连这个都偷?”可无论陈员外怎么问,这个贼就是一言不发,最后给逼急了,还很凶地说:“你又不是官府老爷,我为什么要告诉你?”

  嘿,这贼比员外还横!陈员外气不打一处来:“那好,我就让官府老爷来问你。看是你嘴硬还是官府的夹棍硬!”说完他就吩咐家人:“看好他,明天一大早送县衙!”

  第二天,陈员外带着几个家人把这个贼押到衙门,县老爷看了陈员外的状子,也觉得挺奇怪,问这个贼:“你姓什名谁?快把你的所作所为从实招来,免得皮肉吃苦!”

  贼这回乖了,答道:“小人姓李,叫李贵,住在李家庄,正盖房子,买不起瓦,就到陈员外家偷了几片。”

  李贵一说完,县官就哈哈大笑:“李贵呀李贵,你连编瞎话都不会。陈家庄在城北,李家庄在城南,相距四十里地,你跑这么远就为了偷几片别人房上的瓦片?我看不吃点苦头你是不会说实话的!”说完,他吩咐衙役:“给我打!”

  两班衙役上来对着李贵就是一通棍棒,起初李贵还咬紧牙关挺着,十几下后他再也挺不住,大叫着求饶:“大老爷,别打了,我招,我全招!”

  县官一拍惊堂木:“如实招来!”

  李贵只好道出了事情的原委:“我有一远房亲戚,早年是邯郸府的军差,专管库银。有一次,知府外出办事,领班的也告假回家,我亲戚买来酒肉,在酒里下了蒙汗药,把和他一起当值的另两个军差麻翻,然后偷了府衙的100根金条,跑了出来……”

  县官一听,点头称是:“早年间是有这一档子事,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可至今仍未破案。你说,接着说!”

  李贵说:“我家那位亲戚带着金条逃到一家砖窑干起了苦力,他把金条偷偷烧进100片瓦片中,又把这些瓦藏在最里面的角落,时时看护。可有一天他外出办事,回来时窑场里却一片青瓦也没了,全被陈家庄的一个大户买走了。这个大户就是这位陈员外的父亲。我家那位亲戚多次到陈家庄,可要在28间房屋的屋顶上找100片瓦,谈何容易!直到他去世,也没拿回一根金条。我这位亲戚没有后人,直到临终才把这个秘密告诉我,最近我婆娘得了重病,为给她治病我已经负债累累,没办法,这才打起陈家房屋瓦片的主意。结果,一片有金条的瓦片也没找到,就让陈家的人给捉了……老爷,我说的句句是实,您饶了我吧……”

  李贵的话让在场的人大吃一惊,陈员外说:“老爷,这个人疯疯癫癫的,再说他也没偷到东西,我看就把他放了吧……”说完,也不等县官回话,领着家人离开了县衙。

  陈员外回到家,把家里所有人全部召集起来,说:“你们全都给我上房,把屋顶的瓦片给我搬下来。记住,谁也不准敲碎了瓦片!”

  于是,全家人一齐动手,将28间房子上的瓦片全部揭了下来,陈员外提着把锤子,瓦片一到他跟前,便是一锤子砸下去。他一直砸了两个时辰,却没有在瓦片里找到一根金条。

  就在这时,县官带着一帮衙役赶来了,看到陈员外家28间房上的瓦片变成了满场的破烂,就问陈员外:“你找到的金条呢?那是国库里的东西,可不能私吞了。”

  陈员外哭丧着脸,说:“大老爷,我们都被那个毛贼骗了,我把28间房子的青瓦全砸了,没找到一根金条。”

  县官冷笑一声,说:“你说没有就没有?你为啥不等本官结案就急匆匆赶回来?为啥要抢着砸碎你家房上所有的瓦片?你不将那些金条交出来,本官就治你私吞国库的大罪!”

  县官说完,接着又大喝一声:“把姓陈的带回县衙,严加拷问!”

  再说那个李贵,他从县衙回到家中,把事情前前后后都跟守候在他家的乔三说了,末了还拍拍乔三的肩膀,说:“妹夫,想不到你一个做豆腐的,还真有些鬼点子,咱们穷人斗恶人,只能用穷人的办法……”

第52篇、恶毒的乞丐民间故事

  这天,王家大院一大早便到处张灯结彩,人来人往的热闹非凡。客人们一拨接一拨排山倒海般涌了进来,恭贺之声不绝于耳。

  不远处一个衣衫衣衫褴褛的中年乞丐一手提着根打狗棍一手拿着个讨饭的破碗大摇大摆地随着人流也想混上半口山珍海味。却不想在入口处被管家王中一摆手拦了下来。这乞丐却贼心不死,依旧不停地挥着棍子大喊大叫地往里硬闯。正好此时王老爷领着五个儿子出门迎客。瞧见这一幕,正待开口, 五子王华却抢先一步,冲上前就是几拳几脚,将那乞丐打得嗷傲直叫地栽倒在地。事后还不解气地骂到:“臭叫花,念在今天我爹六十大寿,姑且饶你一命,还不快滚!”

  那乞丐躺在地上,眯着被打肿的双眼仇视地瞟了王华一眼。揉了揉被打断的一条腿,艰难地爬起身后并没有马上离去。而是将手中的打狗棍和破碗放在了地上,随手从地上捧起一捧沙子,端在胸前,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嗖”地一下撒在了王家大门口,这才拿起要饭的家伙在众人的嘲笑声中一瘸一拐地消失在庞大的人流之中......

  深夜,等到宾客散尽后。王老爷刚回到卧室正准备宽衣就寝时房门突然被轻轻地敲响了两下:“老爷,下人有一事想跟老爷禀报。”

  王老爷打开门来,只见管家王中脸带惧色恭恭敬敬站在门外。见了王老爷连忙说道:“老爷,今天早上那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早上?什么事?”王老爷有些不解地问道。

  “就是那……那个乞丐!”王中小心翼翼地提醒着。

  王老爷知道王中年轻时在江湖上混过些日子,道上的东西懂得不少。闻言便隐隐察觉到早上的那个乞丐不简单。但却也猜不出个一知半解。便转过头把目光投向王中。

  原来,王中以前在一户大户人家当雇工时,正巧那户也得罪过一个老乞丐。那老乞丐离开的时候,所做的事情与今天早上那个乞丐如出一辙。起初,也是被人当傻瓜似的嘲笑了一番。可是没过多久,那户人家几个儿子去莫名其妙地相继离奇死去。

  后来,请来道士一打听。才得知那种乞丐号称“大叫花”。江湖上称他们为“夺命神丐”。使的是一种巫术,中招的必定断子绝孙全家死光!

  听王中这么一说,王老爷冷不丁打了个寒战。虽说这种歪门邪道的事他也听说过不少,到底没见过。俗话说眼见为实,待王老爷缓过神来后,皱了皱眉头还是有点不太相信。便没有太放在心上。只是草草打发管家王中去请几个道士来驱驱邪。

  王中一听要请道士,连连摇头道:“使不得,使不得!这种巫术只有那乞丐自身能够破解。如果请来道士反而会有增无减啊!”

  王老爷见王中被一个臭乞丐吓成那副模样,不觉心里好笑:“哼!区区一个乞丐,谅他也耍不出什么花样!”随即把门一关,敷衍道:“那你明天就派人去找找吧!”说完,再也不理会门外的王中。

  第二天一大早,正当王老爷在书房读书之时。一家丁突然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脸色苍白,似乎受到了某种极度惊吓。见到王老爷,便一屁股瘫坐在了地上。喘着粗气惊魂未定语无伦次地说道:“老...老爷,大..大少爷他...他...”

  “什么事这么急?起来慢说无妨。”说话之际,王老爷一并合上了书。

  “大...大少爷...死...死啦!”经过一番折腾,家丁卡在喉咙里的几个字终于向火一样喷射而出,直飞向王老爷的双耳。

  “什...什么...”王老爷闻言惊得连连退后几步,没把持住,一屁股跌坐在了椅子上...

  王家大少爷是被利器杀死的。其死状及其残忍。肚皮完全被剥开,五脏六腑全都袒露在外。而且上面还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牙印,似被什么东西咀嚼过一般。尸体旁,一群群饥饿的苍蝇不停地盘旋着飞来飞去。

  安葬了大儿子后,王老爷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回到房中细细一想,这才觉的王中的话不是唬人之说。当下便加大人手四处搜寻乞丐的下落。

  过了几天,不但乞丐没找着,二少爷好好的一个人也一夜之间突然像大少爷一样神秘地惨死在房中。这下,王老爷对王中的话深信不疑,匆忙命令王家上上下下几百号人不分昼夜地搜寻起来。

  终于,在一个臭气熏天的垃圾堆里管家王中发现了乞丐的身影。王老爷一接到消息,当即便派了八抬大骄把乞丐接了回来。还没等轿子落稳,王老爷便“扑通”一下跪倒在轿前,声泪俱下地哀求道:“ 神...神丐,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还请仙人高抬贵手放过小的一家,小人世世代代感激不尽啊...”说罢,王老爷嚎嚎大哭地磕起了头。

  但那乞丐却像是没听到一样,轿内半天不见一丝动静。直到王老爷额头上磕出的鲜血顺着地势缓缓地流到轿前时。乞丐这才在众人的搀扶下光着脚一瘸一拐地从轿中走了下来。望着眼前这一幕,似乎动的恻隐之心。缓缓抬起头仰天长叹了一声:“天意啊!”说着,又低下头对跪着的王老爷说道:“只要你舍弃全部家当,离开此地,定能保你王家无碍!”

  自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到了这种地步王老爷也早已将一切置之度外,一听有救,连忙千恩万谢:“谢谢神丐,谢谢神丐...”

  谁知那乞丐突然脸一变,把手一摆,指着站在一旁吓的早无血色的王华奸笑道:“不过,这位少爷还得留下。当初我这条腿便是拜他所赐。如今,我要他血债血还!”乞丐说完,咬牙切齿地指了指自己的那条拖在地上的残腿。

  话一出口仿如一声惊雷,镇呆了所有的人。正当王老爷不知如何是好之时王华却挺身站了出来,凛然说道:“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只要你放了我的家人。要杀要剐随你的便!”

  乞丐冷笑一声,随即一声令下:“把他给我绑起来!” 众人闻言,不由得面面相觑的不知如何是好,齐刷刷地望向王老爷。

  良久,王老爷才抹了一把老泪,长叹了一声,嘶哑着喉咙哽咽道:“从今天起这位神丐就是你们的新老爷,今后一切你们都得听他的。”说着伸出颤抖的手指了指站在一旁神气活现的乞丐。众人这才七手八脚地将王华绑了个结实,抬了进去。当晚,王老爷便打点行装带着剩下的两个儿子和几房姨太趁着月色悄悄地离开了王府。

  深夜,王家大愿显得异常阴森可怖。好在花园的一张石桌上亮着几盏明灯才隐隐显出一丝生气。灯光下,断断续续地传来一阵阵糟杂的谈笑声。

  “神丐,要不是你鼎力相助,王家这偌大的家业恐怕还轮不到我啊!来,小弟先敬你一杯!”

  “不不不...”乞丐笑着摆了摆手,恭敬地说道:“要敬也应该先敬王中兄啊!要不是他出谋划策,我等哪会有今天啊!”

  “恩,神丐说得有哩。来,王中兄,小弟敬你一杯!”王华边说边替满脸得意的王中斟满了酒。

  “那恭敬不如从命!来来来...,少爷,哦,不不不...老爷,那我王中先干为尽!”说罢,两人“咕咚”两口,两只酒杯便见了底。酒刚下肚,刹那间两人面色徒然变得惨白,双手捂着肚子满腹狐疑地望向坐在一旁的乞丐。

  此刻,乞丐那张丑陋的脸上已挂满奸笑。瞥眼瞧了瞧无力瘫坐在石椅上的两人,朗声大笑道:“防人之心不可无啊,何况我还是个局外人呢!哈哈哈。”

  “咚,咚”随着两声沉闷的声响,王家大院又一次笼罩在恐怖之中。

第53篇、杨昌新打抱不平民间故事

  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山西临汾县翟村有一文人名曰杨昌新。此人博学多才为人正直,常叹世道黑暗官场昏庸。当时地方恶霸勾结官府祸害百姓,受害者到县衙告状反遭毒打,甚至坐牢。杨昌新常常到为穷人打抱不平,并揭露官场黑暗。每任县官最怕杨昌新到公堂为民申冤,失了面子、丢了官帽。但对杨昌新又无可奈何。

  话说有一任县官名曰刘自强,刚刚上任,向师爷了解本地情况,为保好自己的官位并了解哪些绅士需要安抚。师爷眨了眨眼睛道:“有一人许认真对付,如不然恐老爷官位不保。”“何人有如此能量?”县官问师爷道。“杨——昌——新”师爷诡秘的说道。县官刘自强倒吸了一口冷气。“那本官应如何对付此人?”县官道。只见师爷不紧不慢的说出一番话,顿时刘自强眉开眼笑,连称“妙哉、妙哉。”

  某日杨昌新吃过早饭正在家中看书,突然县衙的两个捕差闯进屋来,不由分说要杨昌新到县衙走一趟。杨昌新镇定自若的问道:“不知县太爷召草民有何等之事?”休得啰嗦,去了便知,捕差蛮横的说道。走到大门前杨昌新恳求捕差要带一件东西,捕差应允。只见杨昌新顺手在台阶上提了一只柳罐(古时候在井里吊水的器物,相当于现在的水桶。)二捕差觉得好笑

  进了县衙,快到公堂,只见杨昌新把柳罐戴在头上。

  县官喝道:“堂下何人?为何戴柳罐?”

  杨昌新道:“草民杨昌新因行为不端羞于见人,故尔用柳罐遮面请老爷见谅。”

  县官哈哈大笑,“好你个杨昌新原来竟是如此之人。本官问你,你可知罪?”

  “草民不知身犯何罪,请老爷明示。”杨昌新道。

  “好,把人犯带上堂来。”县官喝令道。

  衙役们带上来三个戴枷的罪犯。

  “你们从实招来,还有同党吗?”县官一拍惊堂木对三名罪犯道。

  三人齐声回答道:“还有一人是我们的头儿,每次行窃都是他出的点子。”

  “叫什么名字?”县官喝问三名罪犯。“杨昌新。”三名罪犯齐声回答。

  “不得冤枉好人,堂堂名人杨昌新那会干如此勾当。”县官喝问三名罪犯。

  “小的不敢瞎说,每次行窃都是杨昌新给我们出谋划策。”其中一名高个子的罪犯回答县官说。

  “好你个杨昌新,你还有话可说,还不从实招来,免的受皮肉之苦。”县官拍着惊堂木对杨昌新说道。

  “老爷我有话要讲。”杨昌新道。

  “大堂之上但说无妨。”县官道。

  “我们经常一块干事吧?”杨昌新对众贼问道。

  “我们经常在一块混,吃喝不分。”众贼回答道。

  “请问我杨昌新长的什么模样?请诸位回答。”杨昌新质问众贼。三位贼人略加思考,觉得杨昌新是位文人,便答道:“你杨昌新白面书生,四方脸盘,大眼睛,谁人不知。”

  “看准了?”杨昌新问众贼道。

  “看准了。”众贼回答道。

  “认清了?”杨昌新又问众贼

  “认清了。”众贼回答道。

  只见杨昌新把头上的柳罐一掀,露出本来面容。众贼和县官大惊。杨昌新怒斥道:“找你们的白面书生,大眼睛的杨昌新,与我这黑油麻脸,小眼睛的杨昌新如何相干。”说着大踏步的走出公堂,师爷见状瘫坐在太师椅上,众贼顿时目瞪口呆,县官无可奈何,哑口无言。

第54篇、松木雕刻技巧民间故事

  清康熙年间,江南茂林镇有位木雕师傅,名叫吴三岭,技艺高超,远近闻名,在茂林镇更是首屈一指。

  茂林镇有个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那就是每隔三年必举办一次木雕大赛,参赛者为镇上三十岁以下的木雕工匠,而以第一名胜出的工匠,则被授予一块“木雕巧匠”的匾。年轻的工匠们无不以夺得那块匾为荣,因此,那每三年举办一次的赛事,分外引人注目。

  在吴三岭众多的徒弟中,有两位年轻人,一位名叫崔进,一位名叫许呈,两人同岁,也是从小就很要好的朋友,一位家住镇上的东街,一位住在镇上的西街。他俩天资聪慧,都有一双巧手,能吃苦耐劳,同一天拜吴三岭为师,因为崔进比许呈早出生两个月,所以,许呈称崔进为师兄,而崔进称许呈为师弟。他俩入师门之后,很快就脱颖而出,很得吴三岭器重。

  眼看那三年一次的大赛就要在半年后举行了。这一天,吴三岭把崔进和许呈叫到了跟前,表情严肃地对他俩说了一番话。第二天,崔进和许呈各背上一个包裹,双双上了路。

  崔进和许呈此行的目的地是浙江东阳,那里是闻名华夏的木雕发源地、经久不衰的木雕之乡,汇聚着大批的能工巧匠。而他俩的出行自然是吴三岭特意安排的。

  吴三岭让两位爱徒远赴千里之外的浙江东阳,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茂林镇的木雕,虽然也颇有名气,但比起浙江东阳,毕竟稍逊一筹,如果崔进和许呈能在那里得到高人指点,必能提高技艺,从而在半年后的大赛上有好的表现,为师门增光……

  五个月后,崔进和许呈先后回到了茂林镇,吴三岭把他俩叫到家中,让他俩各雕刻一样木件。而这一试,吴三岭不禁大为满意:两位高徒的木雕技艺有了明显的提高,显然,他俩都得到了能匠的指点。高兴之余,吴三岭嘱咐崔进和许呈,各自在家中潜心钻研,为那将在半个多月后举行的大赛好好准备。

  这天上午,崔进在家里于一块樟木板上精心雕刻着一匹高头大马,雕着雕着,他忽然放下雕刀走出门外,上了街。

  工夫不大,崔进便来到了西街,进了一个院子,只见院子当中坐着一人,正手握雕刀,在一块木头上雕刻着什么,而那人正是许呈。

  其实,崔进此时来到许家,并非闲逛,而是有目的的。回到茂林镇后,他花了几天时间,将镇上准备参赛的年轻工匠的实力暗暗摸排了一番,然后,他心里有了数:镇上的年轻工匠们的技艺都在自己和许呈之下,今年的大赛上的匾之争必然会在自己与许呈之间展开。刚才,他在家中雕刻之时,忽然心神不定,于是放下雕刀来到许家,看看许呈为大赛做了哪些准备。

  这时,许呈一抬头,正好看见崔进走了进来,便连忙站起身招呼他坐下。师兄弟聊了不大一会儿,一位看上去年龄有五十多岁的老汉忽然走进了院子,一副吞吞吐吐的样子。崔进见那老汉似乎有事找许呈,便告辞回家了。

  第二天下午,崔进在家中雕刻累了,便放下雕刀又来到许家,却被告知:许呈一大早就去了凤村。这不免让崔进感到有点奇怪:凤村虽然村名好听,却是个偏僻小村,离镇上有五十多里路,在这准备比赛的关键时刻许呈为何要去那里?

  第三天上午,崔进又来到许家,不料又被告知,许呈去了凤村……第四天,好奇的崔进起了个大早,匆匆赶往许家,碰巧远远地看见许呈,扛着几块木板,正大步流星地往镇外走去……

  三天后,木雕大赛如期举行,比赛地点就选在吴三岭家那宽敞的前院里,而吴三岭与另外四位木雕师傅早已被公推为大赛的评判师傅。

  崔进早早来到吴家前院,显得精力充沛。过了一会儿,一脸疲惫的许呈也走进了吴家前院,崔进见了,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师弟近日在镇上与凤村之间来回奔波,必然生疏了手上的活儿,看来,今年的那块“木雕巧匠”的匾肯定是非我莫属了!

  这时,坐在评判席上的吴三岭见时间差不多了,便低声与其他几位评判师傅商量了一下,然后高声宣布比赛开始。

  只见在院中,排成了几行的参赛雕匠,一个个聚精会神地在手中的木头上雕刻起来……时近中午,年轻的工匠们纷纷把自己雕刻的物件交到了评判席上。

  经过一番比较,五位评判师傅评判出了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结果:其他的年轻工匠,纷纷与那块匾无缘,而崔进和许呈所雕刻的物件,均令五位评判师傅爱不释手,竟难分伯仲。崔进原以为自己的真正的竞争对手许呈会因近日只顾着在凤村与镇上之间来回奔波,未为比赛做好准备而败北,谁知却出现这么个不分上下的结果,一时间不免有些失望。

  一块匾当然不可能让两个人同时给扛回家。吴三岭和另外四位评判师傅商量了一会儿,然后一致决定:单独为崔进和许呈举行一场附加赛,然后再评判那块匾应该花落谁家。

  不一会儿,两块形状、大小相同的紫檀木料摆在了崔进和许呈的面前,两人不敢怠慢,不约而同地拿起雕刀用心雕刻起来……雕到太阳西斜,两人先后停下雕刀,将雕好的物件交到了评判台上。五位评判师傅伸头一看,顿时傻了眼:崔进雕的是一池莲花,一艘正迎风而驰的画舫上,立着几位手摇绢扇的妙龄少女;许呈雕的是一地的芳草,几位孩童在草地上,打滚的打滚,放风筝的放风筝,捉迷藏的捉迷藏……两个雕件均无一处不精美,而又寓意深刻,竟让五位评判师傅再次难下决心,定出谁上谁下。

  看着四位同行那一脸为难的样子,吴三岭只好提议,让崔进和许呈二人再各自雕刻一个物件,然后分出高下,那四位评判师傅一听,几乎异口同声:“只好如此了!”

  见四位同行点了头,吴三岭连忙叫自己的一位刚拜师不久的小徒弟,让他去后院的库房里找两块相同的木料来。因为在前院用于比赛的木料已经用完了。

  不一会儿,小徒弟搬来了两块木料。吴三岭一看,那是两块松木板,他刚要开口让小徒弟去换其他的木料,坐在他旁边的一位评判师傅却伸手拦住了他:“既然是两块相同的木板,给你的两位徒弟做雕材也无妨。”吴三岭一想,是这个理,于是让小徒弟将那两块松木板放在了崔、许二人的面前。

  吴三岭为啥想让小徒弟去换木料呢?原来,木雕的材料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银杏等,最次也要用杉木,而松木因为质地粗糙疏松、易变形,绝少被用做雕刻的材料。吴三岭家库房里的那两块松木板原本是准备做鸡笼用的,没想到却被不懂行的小徒弟给搬到了比赛的前院。

  只见崔进皱了一下眉头,然后分外小心地雕刻起来,随后,许呈也认真地雕起来。太阳落山时分,两人都完成了雕刻。只见崔进雕的是三位书生在一座亭台上饮酒;许呈雕的是一位少女正在给一位老汉喂药。

  五位评判师傅借着烛光,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然后宣布了比赛胜负:许呈雕刻的物件,因圆润、精细、完整而胜出;而崔进雕刻的物件,因线条走样、粗放、有多处破损而败北。一位评判师傅还忍不住称赞许呈:“你那一趟浙江东阳没算白跑啊,竟连在松木板上的雕功都学得这么好,难得啊……”许呈却红着脸摇了摇头。

  就这样,那块写着“木雕巧匠”四个大字的匾,被许呈给扛回了家。而崔进也知道他输在了哪里:自己一向都在坚韧的木料上雕刻,从无在疏松的松木上雕刻的经验,用力失度,拿捏不准,哪里能雕出上乘的物件?

  回家后,崔进越想越窝囊。他知道在东阳许呈绝对没有学过在松木上雕刻的功夫,因为在那个木雕之乡,对雕材的选用非常的讲究,绝对不会用上不入流的松木,许呈的胜出一定另有原因。

  第二天上午,崔进忽然想起那天早上许呈扛着几块木板向镇外走的场景——那几块木板正是松木板。这下,崔进似乎明白了:在凤村,一定有位木雕高手,是他向许呈传授了在松木上雕刻的技巧,否则,在比赛前的关键的日子里,许呈去那五十多里外的凤村干啥?

  想到这,崔进连忙出了门,快步走向许家,去求证自己的推断。

  进了许家的院子,崔进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的推断,而许呈却一个劲地摇头,被追问急了,才开口道:“在凤村,哪有什么木雕高手啊,是这么一回事……”

  原来,那天在许家院子里,崔进看到的那位吞吞吐吐的老汉家住凤村,家境贫寒,家中仅有一女与他相依为命。因为不久之后女儿将要出嫁,老汉便倾其所有,做了几件松木家具做为嫁妆,为了不显得过于寒酸,他想在镇上请位木雕师傅为那几件家具雕上些喜庆的图案。不想一连找了几位师傅,都因木材档次低、活儿少而被拒绝。后来,老汉来到了许家的院子里,而被老汉的父女之情所打动的许呈答应了老汉,并天天去老汉家中,格外用心地雕刻。期间,因为有幅图案被雕破损了,许呈硬是在镇上购买了几块松木板送到老汉家重新进行雕刻……没想到,就是在老汉家中积累的在松木上雕刻的经验帮许呈赢得了那块匾。

  许呈刚把话儿说完,忽听一个声音响起:“真是天意啊!没在东阳学到的松木雕刻技巧,却在一个偏僻小山村里被磨练成了,看来,一颗为善之心是我们为雕之人所不可缺少的啊……”两人回头一看,只见不知何时,师傅吴三岭已经来到了院子当中……

第55篇、关帝改命运民间故事

  早先,某乡有三名义结金兰的读书人,分别叫王生、庄生、曾生。其中庄生家境较为贫困,而王生、曾生乃富裕人家。王生慷慨大方,经常接济庄生。

  这年秋季,恰逢大比之年来临,各地举子正纷纷准备赴金陵赶考。王生便与两位同窗商议一块儿赴考之事。谁知庄生突然提出放弃这科考试。原来两天前,乡间来了一位算命先生,乡人都夸他十分灵验。庄生便也请他算了一命。谁知这瞎子掐指一算,便连连摇头叹息,说他寿数已到尽头,白露节定要遭横祸而死。而今立秋已经两天了,也就是说离庄生的死期很近了。

  王生听罢哈哈大笑,安慰庄生道:“算命瞎子信口雌黄,休得听他胡说八道。贤弟还是安下心来,排除杂念,三人同赴考场,求得一官半职,也是荣耀!”

  在王生和曾生的劝说下,庄生终于打消顾虑,打点行装,一起启程。

  来到金陵后,因离考期还有几天时间,为了放松一下旅途的疲劳,三人便一起外出游玩消遣。这天来到郊外的承恩寺,只见里面的人进进出出,十分拥挤。庄生便上前打听何故如此热闹。有人告诉他们,寺里最近来了位麻衣相士,相法十分了得,能断生死祸福,前程富贵,而且准确无误。凡是被他相过面的人无不叹服,称他为“活神仙”。

  庄生一旁听罢不由动了心思,在家乡算命先生判了我的死期,今日遇上了这位“活神仙”,何不再作一试,以验证这寿禄究竟如何?主意打定,他便竭力怂恿王生、曾生一起去相面,以卜前程。

  相面先生年近古稀,须眉皆白,颇有点仙风道骨的神韵。他首先相了曾生一面,连连打着拱手,赞不绝口:“先生好福相,今科必定皇榜高中,解元非你莫属!”

  曾生闻言,顿时喜笑颜开,当即慷慨解囊,赏了相面先生十两银子。

  接着,相面先生给王生也相了一面,依然笑容可掬,朝王生抱拳相揖:“先生同样可喜可贺,今科定然榜上有名,只不过名次略逊于前面这位先生而已!”

  王生笑道:“如此说来,今科的名次都让我们兄弟两人占了。那我这位兄弟又怎样讲呢?”

  相面先生盯了站在旁边的庄生一眼,便长叹一声:“似这位先生的面相可就差矣,差矣!”

  曾生抢过话头问道:“何以见得?请道其详!”

  相面先生盯着庄生的脸部,一眼不眨,侃侃言道:“诸位,恕老朽直言不讳。你们瞧,这位先生面相枯槁,神情虚浮,天庭上已现晦纹。依法理,这五日之内必死于非命,应当尽快赶回家中。但依相看来,必然客死异乡,即使马上动身,恐怕也来不及了!”

  相面先生的话说得如此斩钉截铁,不独庄生骇得面如土色,就连王生和曾生也感到十分震惊。王生急忙问道:“能否请先生再仔细审究一下,有没有解救之法?”相面先生拈须长叹出声:“生死之数天定,如何可救?”

  一旁的众人听得无不啧啧咋舌。

  回到寓所后,王生和曾生不住地安慰庄生,神仙难断生死命,相士的话未必会灵验。

  庄生垂泪道:“今日相士之言与算命先生说的如此巧合,完全一样,必然会有所应验。人生自古谁无死。死倒不怕,我就担心死在此间会连累二位兄长。所以不如马上赶回家乡,争取能在家中寿终正寝。”

  悲情话语说到了这地步,王生和曾生也便不好挽留了。王生当即掏出十两纹银交给庄生,含泪说道:“这点小意思略表我的寸心而已!”

  当下,庄生仰面长叹一声:“同人不同命!”遂与王生、曾生洒泪而别。

  庄生万念俱灰,心情郁郁地雇了一条小船回乡去。谁知这船在江中只逆行了半天,便因为风太大,不得不停靠在岸边。船主说,须等那风小些时才能前行。谁知这一等就是四天,风头仍未减退。很快第五天期限到了,船还是不能开。庄生心情急躁起来,他耳畔不住地回响着相士的预言,难道真的就要应验了?到了这时刻,他只有一心等死,万虑皆空。只是苦于寂寞无聊之感,无法排遣,他便向船家打声招呼,独自离船闲逛。走出了一里多路光景,突然听得不远处传来几声小孩的啼哭声,便举目寻去。只见跟前突然出现了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孕妇,随身带着三个年幼的小儿,她左手抱着一个,右手牵着一个,身后还跟着一个。小孩只管边走边哭,孕妇满脸泪痕,十分悲苦。

  庄生上前走几步拦住了她的去路,躬身一揖问道:“请问大嫂,瞧你这副悲情样子,究竟碰上了什么难处?”

  孕妇“哇”地哭出一声,倒出了满腹苦水。原来,这妇人不幸嫁了一位屠夫,这屠夫性情暴戾,经常虐待妻子。昨天丈夫将卖猪肉的十两银子交给她保管,准备过几天外出贩猪。谁知,今天妇人发现这十两银子不翼而飞了,八成是让盗贼偷走了。这下妇人吓得魂飞魄散,丈夫肯定不会轻易饶过她。与其被这恶人活活打死,还不如自己去轻生!转念一想,要是自己死了,扔下这三个幼小的孩子也是可怜,同样要受到他们恶父的虐待。所以,她干脆横下一条心,趁丈夫去市场卖肉之际,将这三个孩子全带上准备一块儿投江而死。庄生暗自思忖,为了这十两纹银,竟然要夺去五条人命,这简直太凄惨了!我自己不也是快要见阎王的人了么?既然如此,何不将王生赠给我的十两纹银赠送给这妇人,救下他们母子五条人命。斟酌一番,主意打定,他当即从身上掏出这十两纹银交到妇人的手上,恳切地说道:“大嫂,既然你遇到了这么大的难处,我当鼎力相助。”

  妇人急忙推却道:“先生,你我萍水相逢,素不相识,怎么能接受你的重礼?”

  庄生叹了一口气:“区区十两纹银,能够救下你们母子五条人命,庄某也算是与你们前世结下了善缘。”

  妇人只好收下纹银,牵着三个孩子朝庄生面前一跪,连着磕了好几个响头。

  这时,日头已经落山,暮色苍茫。庄生急于赶回船上,一路脚步匆匆,走了不到一里路,竟然迷失了方向,他便有点心慌。老天爷突然翻了脸,一阵乌云飘过,便开始哗哗地下起了一阵急雨。庄生不敢停留,继续朝前走去,猛然间瞧见不远处隐约现出几间房屋。他走近一瞧,却是座破庙宇,处处断壁残垣。庄生无处可去,便靠在一根廊柱下半躺着养神。

  朦胧中,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人声,庄生探头一看,只见大殿里倏地灯火通明。上首端坐着一位赤面美髯公,身后站着一条手持大刀的黑汉子,两旁排列着一群兵丁勇士。天哪,这不就是关帝庙大殿中的关圣帝和周仓么?

  突然,只听得关帝开口问道:“刚才听说今日江边有人救了五条人命?”

  一位身穿紫衣的小吏手捧文卷,出班奏道:“启禀圣帝,小臣刚才接到土地神申报,此人是一位赶考的读书人,叫作庄生。”

  关帝抚髯点头。

  这时从旁边又站出一位着绣衣的小吏,同样手捧文簿,出班奏道:“启禀圣帝,可叹这庄生不但今科无名,官禄无望,而且寿数已尽,应在今夜子时,在本庙廊下被墙塌压毙。”

  关帝一听,顿时变了脸色:“他救了五条性命,积了这么大的功德,我们应设法替他改变禄谱,添加寿数。昨天得文昌宫通知。这次秋试中有一考生本应录取江南解元,但此人因为奸淫卖唱女孩而被文昌宫除名,如此看来正好可由庄生填补其缺。”

  庄生在暗处正偷听得津津有味。忽然耳畔似乎有人在惊呼:“庄生快走!庄生快走!”

  庄生大吃一惊,猛然醒来,方知原是南柯一梦,自己依然蜷缩在庙檐下。只听得墙上的泥沙簌簌地往下直掉,他便急忙爬起身子,摸黑朝外直闯,才跑出几步远,只听得身后“轰隆”一声巨响,那堵残墙全倒塌了。

  天亮以后,庄生朝大殿上的关帝拜了几拜,然后返回金陵。

  庄生的突然出现,着实让王生和曾生大吃一惊。庄生解释道’,因为刮大风船难行,耽搁了匾乡的行程,而自己的死亡期限也已经过去了,自己仍然活着。所以他索性赶回来,一是为参加今科考试,二是要找这个相士讨个说法。当然他还撒了个谎,说在江岸边闲逛时将那十两纹银失落了,至于救那孕妇一家五命之事只字未提。

  三人当即重返承恩寺,找到了那个相士。这相士一瞧见庄生便十分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许久才回过神来,仔细观察了一番,朝庄生打了个拱手,高兴地嚷了起来:“数日不见,先生的骨相大异从前,气色也一下子好多了。看来先生一定做了什么大善事!”

  庄生微笑不语。

  相士又说:“先生今天满面阴骘(阴德福相),不仅已添福寿,而且禄位高升。今科考试,必中头榜,明年联捷人翰林,官登一品,寿数增到八旬!”

  曾生在旁边讥笑道:“你这相士还真会讨好卖乖,上次咒人死,今天夸人福。看来全是胡说八道!”

  相士瞧了曾生一眼。喟然长叹道:一个人的寿禄祸福其实都在变幻之中,为善者自然添福添寿。作恶者无疑会消福折寿。记得数日前你们三人一起来看相时,我就发现足下的面相非同一般,肯定是今科解元。谁知今天一见,却发现足下的额上出现了悬针之纹(即破败纹),失去了以前的光彩,必然有大隐患。

  曾生闻言,顿时气得满脸绯红。

  相士又打量了王生片刻,毅然点头断言:“这位先生也有阴骘,一定同庄生一样今科必然高中!”

  这年科试,庄生果然中了解元,王生也考中了第五十三名。第二年,两人同时进入了翰林。而曾生果然落榜,气得卧病于床,治疗无效,半年后一命呜呼。原来他就是关帝庙中绣衣小吏说的那位奸淫卖唱女的书生。

  事后,庄生终于向王生说了实话,抖露了关帝庙邂逅的一幕,王生听得瞠目结舌,半晌才解嘲道:“贤弟所做善举,理应得到善报,而愚兄却是受之有愧了!”

  庄生正色道:“恩兄之言差矣,如果无你所赠之金,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五条人命葬身鱼腹!今天幸蒙神佑,却是仁兄的恩惠啊!”

第56篇、草虫神医民间故事

  民国初年,四川大宁县还是荒蛮之地,人们有了病,没有吃西药这一说,而是全部吃中草药,于是全县就有好多个中草药医生。李德华就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因为他善用草和虫,人们给了他一个雅号——草虫神医。说起这个绰号,和当时大宁首富卢德明有关。

  那年,卢德明63岁,他开的盐场生意如火如荼,有了钱的男人就喜欢讨妾。卢老爷60岁那年做大生日,从巫山县坐船进来了一个戏班子,有个叫红晴的女孩子,是耍把戏的,长得面像红茶,眼如春水,腰似柳条,她一出场,卢老爷的两个眼珠子就不是他的了,像两根针钉在了红晴的身上,恨不得一下蜇穿。

  红晴那年16岁,正是豆蔻年华,虽然不大,但因为长年和戏班子一起漂泊,早解人间风情。

  戏子谁不想有个安定的人生?因此,卢老爷给了班主10块大洋,红晴就成了卢老爷的第七房姨太太。

  红晴是戏班子出生,好动而不好静,空了就喜欢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玩。看春花秋月,赏夏叶冬雪。不仅她爱去,还要卢老爷陪着她。加上大宁河这儿风景秀丽,青山绿水,草长莺飞的三月,二人于大宁河畔,斑斓的石子滩上,软语轻嘘,纤手相携,卢老爷忘了自己已是过了花甲之人。回到家,下半夜,他的脸突然就中风了,下巴也扯来吊起。一家人吓得不得了,赶紧去喊医生。

  医生都明白这是啥病——面部神经麻痹,俗称面瘫。如果是今天,算不上什么大毛病。可那个年代却足大毛病,搞得不好,卢老爷扯起的下巴就复不到原位,成了残疾。

  那年代在大宁,只有吃中药。卢老爷吃了十几个医生的药,但下巴还是扯来吊起,根本没有发生作用。于是他叫管家在大宁县城贴起告示:谁能医好卢老爷的面瘫,赏银元100。

  这事传到乡下的白果村,李德华二话没有说,背起药箱子就往城里赶。走了两天,才到县城,见到了那个告示,他也是二话没有说,就上前把告示给揭了。

  早有人给卢老爷家报信:“卢老爷,你有救了,有人揭了告示。”

  当然很多人不相信,一个穿得破烂、看起来有些呆头呆脑、年龄不足20岁的小伙子,能把城里这么多医生都医不好的病医好?

  李德华进了屋,端了茶,轻啜一口,然后道:“卢老爷,你能不能叫下人领我到院子里去?”

  卢老爷道:“做什么?”

  “找药!”

  卢老爷叫人带着他到院子里,李德华又叫捉两只鸡来。大家莫名其妙,暂时按着他吩咐的办。两只鸡当然不情愿被人捉住,于是拼命地用爪子刨土。这一刨,就刨出两条虫来,是两条鸡最爱吃的蜈蚣。

  只见李德华在鸡喙未到的瞬间,伸手捉住蜈蚣,然后从医箱中拿出一个瓶子来,拔出塞子,将两条虫放在瓶里。

  大家莫名其妙,呆呆地望着,李德华也不解释。

  过了两个时辰,李德华将瓶中的两条早已死了的蜈蚣放出来,叫卢老爷吞下。这是两条叫人恶心的虫呵,卢老爷只好死马当做活马医,咬着牙把两条蜈蚣吞下,差点让他呕吐出来。又过了两个小时,卢老爷的下巴不那么痛了,也开始有些活动。卢家的人才长长地出了口气,无不称赞:神医!

  后来卢老爷吃了100条蜈蚣。面瘫也就好了。从此,李德华存大宁城出了名,也就在城里开起了诊所,每天就诊的人络绎不绝,生意特好。因为他开的基本上都是草和虫,大家赠他个绰号:草虫神医。

  一天,一位漂亮的少妇来到李德华的诊所,半天不说话。“你有什么病?”李德华只好开口问。

  “我没有什么病,只要你给我配一剂毒药!”女人轻启朱唇,莺语哺哺,很动人,就像是夏日黄鹂。从她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这是个风流娘儿们。

  “要毒药?”李德华行医经年,阅人无数,能判断出这娘儿们一定是有了外遇,要不是毒死本夫,就是毒死情夫。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怎么会去做伤天害理的事?

  少妇见医生起疑,就道:“医生,我家周围毒蛇无数,就是想配副药杀死它们。”

  少妇说这话时极不自然,想必别人已窥透了她肮脏的内心。

  李德华见如此,就给女人配了一服药,当然不是毒药,而是一服补药,人吃了不但无害,还会健胃长脾。

  少妇当然不知道这其中的奥妙,乐滋滋地回到家,把家里的一只老母鸡给杀了,和这服药一起炖。煨好后,用瓦罐装上鸡汤,给在坡上挖地的男人送去。男人很感动。

  “哗哗哗”,男人三下五除二就喝完了汤,好爽!喝完了汤还意味不足,见罐底有几块小的鸡肉,顺手从身边的小树上劈下两根小枝当筷子,把鸡肉夹起来,放进嘴就呼呼地嚼。少妇见男人这副德行,心里暗暗地乐。果然,男人吃了喝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倒地流血而亡。

  这事儿传到了县城,因为男人的暴死引起了邻居的怀疑,他们就报了官。那任县长叫汤绪泽,是个很认真的人,就派县警察局的法医来验尸。

  法医是本地的医生改的行,医术很一般。他经过化验,并没有发现女人用什么毒药,这鸡汤鸡肉很正常呵。为了证明没有用毒药,他们来到这少妇的家,把剩下的鸡汤拌在冷饭里,给她家中的狗吃。狗吃了,过了两个时辰.也没有发现什么不正常。因此,只好当场把妇人放了。

  出了七七,男人的坟土未干,少妇又成了新娘。当然这个新郎官是她的旧相好、老情人,是同村的劁猪医罗锅刘。

  李德华听说了这事,心里很难平静,自己配的明明是服补药,可结果却毒死了一个正值当年的男人,确实心里难安。他想到警察局去说明,可又有什么可以说的呢?于是举杯浇愁,把那服药的每味全拿出来,反复琢磨,还是没有发现哪味药可以毒死人。于是,他干脆关了店门息业,又从县城回到白果村。

  在乡下,李德华天天都在想那服补药为啥毒死了人?

  这年的冬月,大巴山区的寒流来得早,李德华躲在自己的屋中,烤着红炭火,边一样一样地研究那服药的构成。这时,门被推开,闯进一个背着两三岁孩子的妇女。

  妇女很急迫,大约走了很远的路,头上汗水直往下滴。

  妇女说:“李医生,我娃儿病了,肚子痛,看了好多个医生都没有医好,听说你是有名的神医,我走了两天才找到这儿,请你一定要把我的孩子看好!”

  妇女唠唠叨叨,把正沉浸在那服药中的李德华思维给打乱了。他忍着气没有发作,顺手从灶屋的锯末里抓了两把,叫妇人拿回家熬水给孩子喝。

  女人千恩万谢地走了,李德华长叹了一口气,又去想他的那服药。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李德华正在家里吃饭,门被“咚咚”地敲响。李德华开了门,见到又是那个妇女。他心想:坏了,想必我开的药又毒死了人?

  妇女背着孩子,手里提着一个竹筐,见了李医生,她放下竹筐,一下就跪在地上,道:“李医生呵,你真是神医,你救了我孩子的命,我来世变牛变马报答你!”

  这下,让李德华目瞪口呆了,像根枯木,发不出半点声音来。他那天是搪塞,怎么又救了孩子的命呢?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但想不通到底为什么。为了搞清楚,他又从灶屋里拿出把锯末来,仔细分析,知道是大巴山常见的沉香木。那天他家的桶坏了,要做个新的,于是就把屋前的那棵高大的沉香木砍了,让木匠解成分板和寸板。沉香木有治胃病的功能,当时他没有想,但妇人拿了这沉香木的锯末,熬了汤给孩子喝,自然就医好了孩子的急性胃炎。

  这件事让李德华得到启发:医病也有偶然性,比如顺手抓了沉香木锯末能治好孩子的胃病,那他配的那服补药毒死人也应当是偶然。为了解开这个萦绕在他心里的谜,治好他心里永远的痛,他决定去造访那个毒死丈夫的风流娘儿们。

  见是李德华上门,少妇脸上很不自然。再问当年的事,她更是一口拒绝。她承认拿回的药是毒蛇的,因为她们家周围的蛇太多了,比耗子还多,让人生怕。费了八辈子的力,李德华说明了不是来追究什么责任,而是为了搞清事情的原委,她才说了实话。

  原来,少妇并不知道这是一副补药,因此就按毒药来行事,这也是她和情夫商量好的。那天,她丈夫喝完了鸡汤,又劈了两根树枝当筷子使,把罐底的几块鸡肉夹来吃了。“他劈的什么树枝做筷子用?”李德华找到了突破口。

  “好像是水杨柳,因为那块地边上只有水杨柳。”

  “呵,这就对了,这水杨柳与那服药中的一味药不能同时用,一旦同时用,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毒药,会死人的。还是我害了他,他并不是你毒死的!”

  李德华十分后悔,一生行医,这是最大的过错。

  搞清了那服补药变毒药的奥秘,李德华压在心里的那块石头才放下来。他又在大宁县城重新开业行医,不过以后他谨慎了好多,所有要用的草、木、虫更是过细。不但再没有出过事故,还造福于当地的百姓。

第57篇、知县审夫人民间故事

  大明万历年间,新科进士胡士章被派往陈留县任知县。接到任命,胡知县带着夫人前去上任。

  胡知县刚一上任就有好心人偷偷对他说:“陈留的事不好办,陈留的官不好做。”他问怎么不好做,那人就给他说了前两任的事。陈留县之前的两任知县任职时间都不长,下场都不好。有位李知县因收受贿赂数额较大,只做了一年零几个月的官就被查办,革职为民。

  接替李知县的是陈知县。陈知县吸取了前任的教训,不取不贪,两袖清风,结果却这里受撞,那里挨碰,成天焦头烂额,被上司斥责为无所作为,结果也被解职。陈知县本来也是要被削官为民的,还是上司念其笔下文章可以,另外给了个差事。

  这个好心人还介绍说,陈留县是一个大县,地方乡绅、商行、粮行、钱庄等各有各的地盘,各有各的势力。他们都要地方官做他们赚钱的保护伞。李知县生性好贪,这些人就行贿收买。到后来他们甚至以行贿数额多少作为势力大小的标志和炫耀的资本。而在行贿大赛中失败的则不肯善罢甘休,便拿出了上告的杀手锏,李知县就是这样被收拾掉的。而陈知县是铁打的衙门,这些人手里拿着大把银票却送不出去,成天还要提心吊胆地看着陈知县的黑面孔,于是他们就联合起来收拾他。各种各样的奇怪案件接二连三发生,陈知县却总是查不出,办不了。天天有人上告陈知县不能为民父母,无能为官,时间不长就被摘了官帽。

  胡知县到任之前,也曾有人给他提醒过,他还以为那是同僚们与他开玩笑,现在一听还真让他担心害怕。于是胡知县谨慎从事,小心为官。

  一晃半年过去了,胡知县这官当得倒也风平浪静。胡知县觉得是有人故意吓唬他。

  然而就在这时候,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有人状告他的夫人收受贿赂。

  夫人收受贿赂这不等于是他收受贿赂吗?胡知县吓出了一身汗,自己怎么又重蹈前任李知县的覆辙呢?

  胡知县急得又是骂夫人是个贱人,又是搓手跺脚,可就是想不出一个好办法。他很害怕,这事还只告在自己帐下,如果让上司知道了自己岂不是第二个李知县?正在胡知县为难之际,师爷出现了。对于师爷这个人,胡知县还是拿不准。他在李知县就任时是师爷,在陈知县就任时也是师爷。也就是说,这个师爷陪伴了两任落马的官。因此自上任半年来,胡知县处处提防着这个人。如今自己为难了,这人却主动出现在他面前,还真得好好问问他。胡知县略略记得上任之前好像哪位同僚给他说起过这个人,说这是一个有谋略的人。当时他好像还笑着说,恐怕是割你马蹄的谋略吧。现在自己有事,不管怎样先问问他,看他怎么说。胡知县就问师爷是否知道有人状告夫人一事。师爷说:“几乎全县城人都知道。”胡知县就问他这事怎么办。师爷竟然很不以为然地说:“福是福,祸是祸,是福是祸躲不过。”说着,站起身来在胡知县耳边如此如此说了一番。

  胡知县听后一拍巴掌:“这个主意好,就是要夫人受点委屈了。”晚上睡下,胡知县就对夫人说:“你做的事情你都知道,现在满城人都在说,并且有人还把你告上了本县。本县明天就要对你进行审问,你想开吧。”胡知县本以为夫人会哭闹,谁知夫人竟说:“为了夫君,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第二天,胡知县在县衙对夫人收受贿赂一案进行了审理。这下县衙里可热闹了,本县有名的绅士,商行、粮行、钱庄的大掌柜全被胡知县请来了。胡知县设座,还以茶水相敬。人们以为胡知县请他们是有事商议,谁知竟然摆起公堂审夫人。不少人心里有些害怕,他们或多或少几乎都给夫人送过礼。

  该来的人都到来了,胡知县拿起惊堂木一拍,下边一片肃静。胡知县的夫人被两个公人押着跪在了大堂上。当时有好几个人见状,就起身准备溜走。谁知大门有衙役把守,谁也走不了。

  胡知县开始审案:“堂下跪着的可是胡韩氏?”

  夫人回答是。

  “现在有人告你收受贿赂,今天你可要老实交代。这半年你背着本县都收受了哪些人的贿赂,从实招来!”说完,胡知县将惊堂木又拍了一下。

  胡夫人早吓得哆哆嗦嗦,口里不住地说:“我招!我招!”夫人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荷包,在场的人不知何意。只见夫人又从荷包里掏出一个东西来。夫人将它一点点展开,原来是一张纸,纸上密密麻麻写着字。夫人说:“所有行贿人的名字,行贿的数额全都写在这张纸上,一个不漏,请老爷明察。”夫人说着将那张纸呈了上去。

  胡知县在堂上看着纸上的字,下边的人可就坐不住了,有的人擦汗,有的人哆嗦,有的人喝茶水掩饰内心的慌乱。然而胡知县看了一会儿,竟然在公堂上大笑起来。见县老爷发笑,在座的是莫名其妙,只有乖乖地听着。

  胡知县边笑边说:“哎呀,怎么都是在座的兄弟呢?大家这是干什么,见外了,见外了。兄弟们有啥事找我来说不就行了,何必这样呢?人常说,千里做官为吃穿,你们看本县拿着皇上的俸禄,这就够了。而各位兄弟经商的、行医的、地方上干事的,大家都不容易。你们给本县送一份,自己就会少一份,这少了的一份,你们如果心疼,就会从别人身上再去掠取,那不就等于本县掠取了百姓?这不是将本县置于不仁不义么?”

  胡知县在上边说着,下边的人瞪大眼睛听着,有人惊讶,有人疑惑,有人害怕,大家都怕胡知县在这个场合提到自己的名字。胡知县说了一会儿,接着继续审问夫人:“这么多银钱你都做了什么?”夫人说:“一分一文都没有动,全都藏在县衙的花园里。”胡知县当即派人跟随夫人去挖,不一会儿,几个衙役抬着挖出的银钱来了。大家看着这么多的银钱,担心降罪于自己。

  人们嚷嚷了一会儿又抬头望着前边,只听胡知县在大堂上对身边的衙役说:“拿火来。”衙役将火弄来后,只见胡知县将手里的那张纸一点一点地点燃烧毁。等纸张全部化为灰烬后,胡知县说:“以前的事本县既往不咎,各位还请下不为例。”稍稍顿了一会儿,胡知县看着眼前的银钱说,“这些银钱,本县原准备给各位退还,最后一想,既然各位愿意拿出来,那就拿出来吧。眼下陈留大旱,而渭河里有的是水,本县已经让人测出了一条灌溉渠道,就是缺钱没有办法动工。现在好了,这些银钱正好派上了用场,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只听下边齐声说:“好!好!”

  原来夫人收受贿赂,还有那个记账单、埋银钱都是师爷让她这么做的。夫人被审,也是师爷让人告到胡知县这儿的。当然所有这一切都是瞒着胡知县的。师爷分析了前两任为官不成的教训,认为李知县是太贪,人们是迫于他的权势,害怕他的淫威,被迫咬牙行贿。多数人掏钱,县老爷一人得利,就有人不满,就有人上告,李知县因此落马。陈知县虽廉洁刚正,可是初来乍到,立足未稳,面对如此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一味地刚硬就显得高高在上,孤傲不群,让人难以接近,难以合作。师爷想胡知县清廉的人品是不会收受贿赂的,怕重走李知县和陈知县的老路,于是暗中让夫人代替收受,并且数额都比较小。他还写名登记,以备日后退回。这也是他与夫人说定的。这是他从前两任的失败中总结出的安稳之计,而一旦脚跟站稳,大可不必这样。师爷让胡知县审夫人,就是审给在座的那些人看的。一方面让他们看清本县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清廉的官,另一方面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而知县又是一个能容人的大方大气之人,从而让他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小心做事,支持知县。

第58篇、七彩佛珠民间故事

  宋朝年间,福建建阳有一个读书人叫宋惠文。他知识渊博,文武双全,平时尤其喜欢看一些唐代狄公断案的传奇故事。这年,他决定北上京都赴考。

  一日傍晚,宋惠文来到福建和浙江的交界处,在路边的一个茶肆里坐下来歇歇脚,顺便问问有没有投宿的地方。那茶肆老板叫陆生,是个跛脚,脸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斑驳伤痕。他看看周围没人,附耳过去,道:“这位公子,你千万不要到前面的寺里去借宿,那里闹鬼!”说到这里,他脸色发白,惊恐万分。

  宋惠文听了,怀疑道:“你又没见过鬼,怕什么?”

  陆生左右看了看,坐在旁边的长凳上,说出了一个秘密。三年前,陆生也是个进京赶考的举子。那年,他跟同乡好友金开声相伴赶路。一路上他们读书对句,游山玩水,好不自在。那天,他们到前面山腰的寺里投宿,睡在一间厢房里面,厢房的外面是一面悬崖。由于一路走得疲惫,很快,他们就入睡了。半夜,陆生觉得有什么动静,睁开眼睛,只见金开声左手拿着一盏油灯,脖子上套着一串七彩佛珠,右手在拼命地向外拉扯。那串佛珠越缩越紧,金开声脸色通红,舌头伸出嘴外。“咚”的一声,只见金开声手里的灯掉在地上,瞬间一片漆黑。陆生觉得有另外一串冰冷的佛珠在慢慢接近他的脖子,大惊之下,他推开窗户,跳了出去。他摔下悬崖,浑身擦伤,还断了一条腿,挂在一棵树上。次日,他被一个采药的老人救起。

  三年来,陆生一直不敢回到寺里去探听金开声的下落,也不愿回家。他给家里写了封信,说他们在京里住下了,不中进士就不罢休,然后就在山下开了一家茶肆,不断小心提醒上京赶考的举子。至于从别的路途上山的人,他可劝不着了。有些人相信他的话,就在他的茶肆里将就一晚。有些人说他是在说瞎话兜揽生意,固执地上山投宿。路上有鬼的事,但凡上京赶考的人即使碰上也都不轻言。他们认为说出去是不吉利的,有碍科考。不过,也有很多在寺里投宿的人次日安然无恙地上路,时间长了,他的话也就没有几个人相信了。

  宋惠文听了,道:“我不知你话的真假,今天就在这里住一夜,明日一早我再到寺院借宿歇息,住上几日。如若真有鬼怪,我就把它揪出来,为你屈死的兄弟报仇。”

  上山

  次日一早,宋惠文不顾陆生的劝阻,毅然上山。陆生在他身后担心得一边摇头一边叹息。宋惠文来到寺前,只见上面写着“半山寺”三个大字。他向开门的僧人说自己连夜赶路,非常劳累,想在寺里歇息歇息,并且说自己喜欢清净,最好是有远离人群的厢房。那个僧人瘦小黝黑,见有人一早来投宿,显得十分惊讶,他让宋惠文在外面等一下,自己转身进去通报了。

  过了好一会,那僧人才返回来,把宋惠文让进门来,领着他来到寺院西面僻静处的一个厢房。这个厢房只与南面的一间僧人厢房曲折相连,东面是一个小院,院子里放着一个巨大的鼓,厢房远离其他房屋。宋惠文进入房间,推开西面的窗户,冷风扑面而来,下面云雾缭绕,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悬崖。他心里一动,又见里面东西堆放不齐,显然是有人草草收拾过了,应该就是在他等候的这段时间做的。他不动声色地说道:“好一个清幽的场所,我要在此多住几日,温习温习功课。”言毕,他从包裹里摸出一锭银子,交到僧人的手里,说是一点香火钱。

  那僧人走后,宋惠文仔细察看了居室内的每一寸地方。他看到屋子用的椽和柱都是用毛竹做成的,而且有一根靠墙的竹子留有一个碗口粗的孔。他觉得很诧异,搬起凳子放在床上,然后踩到上面探头过去,眯起眼睛看去,里面黑漆漆的。他又俯耳倾听,听见有些微的风声,显然毛竹是和外面或者另外的房间相通的。他用鼻子闻了闻,竟有一股腥臭混合着硫磺的味道。

  宋惠文下来后坐在窗边,拿起一本书边吟诵边冥思苦想。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天渐渐地变黑了。

  那位僧人按时送来斋饭,又给他点亮了一盏油灯。宋惠文道:“今日投宿的人多吗?”僧人点点头,宋惠文又让他替油灯加满了油。等他出去,宋惠文从包裹里取出一根银针,在饭菜里搅拌了一会儿,不见什么异状,于是就开始放心地食用了。用罢斋饭,宋惠文端起油灯,把房间里的一张桌子搬到床上,再往桌子上放了一个凳子。他小心地爬上去,坐在凳子上,守在竹孔的旁边,吹灭了油灯。

  搞鬼

  一弯新月渐渐落到西边的天际,宋惠文却一点睡意也没有。这时,他闻到一股浓重的硫磺味,紧接着从毛竹管子里传来“”的声音。等到那声音明显地逼近竹孔,宋惠文摸出火折子,点燃油灯,然后把烧着的油倾倒在竹孔里。那奇怪的声音先是停了下来,接着又响了起来,渐渐远去。片刻之后,竹孔里隐隐传来一声恐怖的吼叫声。宋惠文再听时,却没有了声响。

  又过了一会儿,外面还是没有声音,宋惠文跳下凳子,来到南边的僧房前,里面烛光摇曳。他轻轻推了推门,那门竟然没上拴,“吱呀”一声开了,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高鼻梁、深蓝眼睛的胡僧,只见他双目圆睁,血红的舌头吐在嘴巴外面,脖子上分明缠着一串七彩佛珠。胡僧的双手紧紧抓住佛珠,显然想要拽它下来。宋惠文探了探他的鼻息,摇了摇头。胡僧显然是刚死去不久。猛然间,宋惠文看见胡僧脖子上的七彩佛珠“啪”地掉在地上,开始慢慢蠕动。惊骇之下,宋惠文抡起一只木凳连连狠砸,佛珠渐渐不能动弹了,待凑上去看时,那七彩佛珠竟然是一条色彩斑斓的大蛇。

  宋惠文打量了一下房间,不出所料,胡僧房间里也是用毛竹作椽柱,其中一根毛竹通到地上,顶端是一个碗口粗的孔,孔边是一堆没有烧完的硫磺,还有一个装蛇的竹篓。显然,胡僧先把蛇放进竹管,然后开始用硫磺熏,蛇怕硫磺,自然会一个劲地往上爬。当它爬到隔壁的房间,已经被硫磺熏得性情暴躁,就会开始行凶伤人。宋惠文虽然不能确定里面是什么,但他想到大概就是这样的方法,于是早有准备,用滚烫的油把对方逼了回去。大蛇被硫磺熏了又被烫油煎熬,从出口出来后,立刻兽性大发,竟然把主人活活箍死了。宋惠文点点头,自言自语道:“看来他们就是这样杀人的,再把书生们的银子给抢了。”

  这时,天色已经微亮。宋惠文来到院子中间的大鼓前面,双手抡起两根棒棰,大力击打,沉闷的鼓声远远地传开去。很快,寺里的十几个和尚和借宿的数十名书生都跑了过来……一切真相大白于天下,于是半山寺的和尚被一大帮书生押着去了县衙。

  之后,陆生在宋惠文等人的带领下,来到那个悬崖的谷底。只见下面一具具白骨的手臂都向上举着,似乎在自己的脖子上向外拉扯着什么。陆生扑在地上,不断地寻找着好兄弟金开声的尸骨……最后,宋惠文带领大家把屈死的人的尸骨一一埋好。

  后来,宋惠文进京赶考,一举中了进士。之后,他居官清廉,体恤百姓,一生经办案件数不胜数,还着有《洗冤集录》,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他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宋提刑官宋慈。

第59篇、巧用“岁币”民间故事

  公元1004年初秋,一队人马押运着大量的丝绢、茶叶和白银,出了古北口,进入了燕山腹地,缓缓北行。带领这队人马的使节正是在澶州城下让契丹人闻风丧胆的大将马知节。副使节是曹利用,就是他代表北宋与契丹人签订了让北宋臣民蒙羞的澶渊之盟。他们这次说是出使,实际上是按照盟约的规定,往契丹国送岁币。岁币美其名曰压岁钱,可这压岁钱值数十万两白银,那可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马知节对宋真宗的这次安排颇为不满,与曹利用这样一个胆小怕事的懦夫一起出使,实在是有失体面。出行前,他也曾向宰相寇准提出换掉曹利用,可寇准也只是摇头叹息,表示无能为力。

  一路上,北国风光雄奇秀美,可马知节哪有心思欣赏,越往北走,心情越发沉重。曹利用则不同,表情轻松,时不时地还吟出两句马知节听不太懂的词句。

  这天,一抬头,只见一座险峻的大山横亘在眼前。曹利用不禁感叹道:“真是一座奇山呐!”随从的契丹向导赶紧对曹利用说:“大人,这就是我族心中的圣山——马盂山。”接着,一些契丹人的牙帐陆续出现。牙帐周围,成群的牛羊散布在山间,三五髡发、衽袍少年,纵马驰骋,飞射自如。曹利用随口说道:“你们为何髡发?” 契丹向导答道:“为骑射时,发不挡眼;睡时,把后面的束发盘起来做枕。”曹利用看了看圆领左衽袍服,猜测道,“这样的袍服也是为了骑射方便?”契丹向导点头说:“对,行马时,两侧顺势盖住人腿,使双腿免受风寒。”这时,路边牙帐里走出一个双腿有些弯曲的老人,曹利用奇怪地问:“可那个老人,腿为何还这样?” 契丹向导笑道:“这并非骑马所致,只因北地风寒重,我等又多居于行帐所致。” 曹利用突然眉头一动,转过头对马知节说:“马大人,若论颐养天年,这塞北还真不如我们江南。”马知节哪有这份闲情逸致与他讨论,打马而去。

  马知节等一行人到了辽国的都城上京,也就是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岁币交割完毕,萧太后设宴款待。马知节刚要去赴宴,曹利用上前一步拦住他说:“皇上有密旨,请马大人接旨。”马知节无奈,赶紧接旨。曹利用取出圣旨,高声读道:“交割完毕后,一切事宜由曹利用全权处置,尔等且记,谨重寡言。”原来胆小而多疑的宋真宗生怕性格耿直的马知节说错话,惹怒契丹人,这才采取了这临阵换将的办法。马知节纵然是满胸愤懑,但也不敢违抗圣旨,只好领命。曹利用狡黠地一笑:“马大人走吧。”马知节只得气哼哼地跟在他的后面。

  席间,萧太后看了一眼这两位神色黯淡的北宋使臣,不由自主地得意起来,以胜利者的姿态问:“尔等一路上,见我山川可雄美,民风可悍?”曹利用赶紧起身,点头哈腰地说:“美且悍。” 看到他低三下四的样,马知节心里大为不满。没想到曹利用又接着说:“圣山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前有辽河东逝远,后有群峰来遮挡,恰似一把龙椅。这样的宝地,在我大宋实在难寻。” 马知节对这样献媚的话,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忍不住“哼哼”了两声。曹利用生怕他惹是生非,悄悄地拉了拉他的袖子。

  萧太后的心腹大臣韩德让也狗仗人势,以鄙夷的口吻说:“我说你们大宋怎么老是求和?看起来是根基不行啊。” 曹利用赔着笑答道:“各有所长,各有所长。”这个韩德让原本是北宋人,后来投靠了契丹。马知节对这种卖国求荣之徒恨不得食其肉,嚼其骨,咬着牙从鼻孔里重重地“哼”了一声。萧太后是何等人物,早就看出端倪,问道:“莫非,这位马大人有话要说?” 曹利用赶紧打圆场:“马大人不善言辞,数日来身体不适,请莫怪。” 萧太后微微一笑:“不会吧,这位大人有话,但说无妨。”

  马知节看了曹利用一眼,心里说,这可是她让我说的,不是我故意多嘴吧。曹利用也不好再阻拦,就说:“马大人,要慎言。”马知节冷笑一下,说:“我朝山水秀美之处,不可胜数。文化古迹,多前有先哲遗足,后有庙宇相衬。哪像你们这荒蛮未化之邦,就连先祖的圣地马盂山,依然是草木荒疏。” 此话一出,顿时鸦雀无声。太后刚才还笑容满面,现在脸色刷地变了。

  韩德让还想挽回一下面子,又说:“我们不讲求形式,重简朴自然,讲求实用,而不像汴京,如此繁华,却是不堪一击。”马知节本来就不善言辞,一时没有了话。曹利用赶紧趁机踢了踢他,那意思是别说了。这下子反道提醒了马知节,他一下子想到了路上见到的那个老者,就说:“逞一时年少之能,算什么。你没有看到,你们那些腿疾缠身的老者,其状苦不堪言。哪像我们,老者能安享天年,少者能全力为国。”韩德让一时哑口无言,气氛一下子凝固起来。

  萧太后沉思良久道:“你是说,你们大宋的圣地多有香火城卫,民者皆有其屋?” 马知节这回豁出去说:“那是自然。不敬圣地,居者无屋,与兽何异?”这就等于在骂这些契丹人的祖宗。曹利用一边使劲地扯他的衣襟,一边说:“马大人素来贪杯,口无遮拦,请太后莫怪。” 在一旁的契丹猛将们个个手握腰刀,怒目而视,只等萧太后一声令下,过去就让他们头颅落地。

  萧太后微微一阵冷笑,看了看左右,吩咐道,“来人,赏马大人五十金。”这下子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马知节他们离开后,萧太后当即传下话来,选俘虏中的能工巧匠,在圣山脚下建中京,在中京周围广建民屋 。韩德让等人上前问道:“太后,你一向勤俭治国,因何要耗巨资,做此种劳民伤财之事?那个莽夫的性情之词,切切不可当真。”萧太后微微一笑,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用北宋的赔款修建城池和民屋,一则可以保神山和民众之安定;二则,可做我军南行之前哨。”萧太后左右那些大臣,这才恍然大悟,无不为太后的深谋远虑而折服。

  韩德让依然有些不解地问:“太后,对那个有口无心,胸无点墨之人,为何赠金予他?” 萧太后笑着说:“我素知那个宋真宗,胆小而心多疑,我们采纳那个马知节的建议,又送金与他,他回去怕是必死无疑了。五十金折北宋一员对我族出言不逊的猛将,值否?” 韩德让由衷地感叹道:“太后的手段真是高明啊。”萧太后环顾一下四周,脸色突然阴了起来。韩德让他们深知这个太后喜怒无常,让人捉摸不透,不敢多言,纷纷退下。

  这一下子可愁坏了马知节,自己图一时言语之快,为萧太后献上了一个良策,还被萧太后赏赐,这事如果让宋真宗知道了,自己小命休矣。曹利用则在一旁幸灾乐祸,还时不时地说些风凉话。

  回来的路上,马知节想到自己一生忠心耿耿,只因一时快嘴,竟落下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悲愤交加,觉得自己无颜面对家乡父老。到了古北口,眼前就是北宋的领地了。马知节猛地抽出宝剑,想要一死了事,忽然觉得自己的宝剑特别轻,低头一看,竟然是把断剑。这时,曹利用拎着另外那半截剑走过来,说:“马大人,何故如此呢?我早就料到大人会想不开,才从中做了手脚。”马知节怒视着眼前这个小人,吼道:“你想怎样?”曹利用嬉笑道:“马大人,你若是死了,在皇上面前我怎么说得清?”然后,吩咐一声,“给我绑了。”一路上马知节对曹利用大骂不止,曹利用佯装听不见。

  回到汴京后,宋神宗果然大怒,当即就要命人把马知节推出去斩首。事已至此,马知节也无话可说 。曹利用凑过去,说:“马大人,你若是求求我,我还是有救你的办法。”马知节瞪了他一眼,慨然道:“大丈夫死则死矣,何必多言。” 曹利用感叹道:“马大人真是大丈夫啊。”然后把头转向寇准,喊道,“寇大人,你还不出手相救?”寇准这才上前道:“万岁,此人不能杀,他不但无罪,还是有功之人。”宋真宗疑惑地问:“此话怎讲?”寇准说:“在他们临行前,我就与曹利用定好了疲国之计,让他二人一个示弱一个示强,引诱契丹人中计。” 宋真宗有些不明白了,问:“你是说,让他们修城筑郭是一计?” 寇准点头:“正是,我国大战刚完,国力空虚。如果契丹人以这些财产充作军用,则我朝危矣。让他们修城筑郭以耗其资,损其锐气,我们正好得以休养生息,巩固边防。”

  宋真宗思索一下,说:“言之有理,那朕要好好赏他了?” 寇准赶紧说:“不可,这样一来,不就让契丹人识破此计了吗?你还得降罪于他。”于是,宋真宗名义上把马知节贬出京城,发配到边疆服役,实则是镇守边疆。

  几年后,曹利用和马知节再次出使辽国,一路上见到百姓安居乐业,中京的繁华不亚于江南。萧太后亦赐宴款待,酒过三巡,萧太后问:“两位大人,见我邦这些年可有变化?” 曹利用起身说:“百姓安居乐业,百业繁盛。” 萧太后微微一阵冷笑,喝退左右,突然话锋一转:“这要多谢大人的疲国之计。”这下子可把曹利用吓出一身汗,原来这个萧太后早已看破了自己计策。马知节沉不住气了,问:“既然你已知我计,何故上当?”

  萧太后感叹道:“我国连年征战,死者多矣,剩皆年少,国力空虚,民愤日大,很多收服者心怀异志。而我邦一些将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亦恋南方繁华,盲目言战。我也是将计就计,以堵众将之口。此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此后辽国达到了鼎盛,两国边疆有了百余年的繁荣平和的社会局面。马知节和曹利用也成了北宋后期的重臣。

第60篇、招风耳民间故事

  这天,苏州城里贴了张告示,赵府要招仆人。赵府是苏州城有名的大户人家,对待仆人不薄,在赵府干一个月,能顶在别处干半年!大家都以为,赵府招人一定要求苛刻,没想到,他们就一个条件—耳朵够大!

  有个少年叫周大胖,长了一对“招风耳”,比猪耳朵小不了多少,显然达到了赵府的标准。包括周大胖在内,有几十人去赵府应聘,最后拍板的是赵大奶奶,赵大奶奶瞅了瞅周大胖,连连点头:“好啊,这耳朵大,招风,也招财,就他了!”

  周大胖进赵府第二天,就被赵大奶奶叫到房中。赵大奶奶一脸笑容,说:“荷叶,来,给他上上妆。”

  荷叶是赵大奶奶的梳头丫鬟,她手里拿个木盒,几步来到周大胖跟前。周大胖探头一看,木盒里有片红叶模样的东西,还有一把小刷子和一些粉末。荷叶把“红叶”交到周大胖手里,说:“放在嘴里,把嘴唇染红。”然后,又用刷子在周大胖脸上抹上白粉,涂上腮红,还描了眉毛。

  一番忙活后,赵大奶奶笑了,说:“有几分模样了,哈哈,真像女儿身呢!”周大胖一照镜子,天啊,荷叶把自己化成了女人模样!他傻了。

  荷叶又端来几个小盒子,里面放着各色染料,有黑有粉,有蓝有绿,甚是好看。荷叶用细笔取色,在周大胖耳朵上画来画去,不多时,周大胖的耳朵变得比花朵还要鲜艳。

  赵大奶奶凑近一看,连声叫好:“这画得真像孔雀尾巴!快,把‘孔雀白’给他戴上。”

  原来,赵大奶奶最近购得一副白玉耳环,人称“孔雀白”。传说,美丽的孔雀见到玉石,总要用尾巴去蹭,想沾点“玉白”,孔雀一开屏,玉白在中间,格外好看。赵大奶奶曾把自己的耳朵画成了“孔雀尾”,再戴上白玉耳环,但看来看去总觉得不舒服。因为孔雀的尾巴大,一开屏就像半面五颜六色的墙,但赵大奶奶耳朵小,戴了没什么效果,于是她便大张旗鼓地去找招风耳的人。

  周大胖耳廓大,但并不肥厚,用颜料一画,真的就像孔雀开的屏,再把白玉耳环一戴,好看极了!赵大奶奶看得笑成了一朵花,嘴里连连念叨:“孙夫人想跟我比,真是自找羞臊!”

  几天后,赵大奶奶带着周大胖去看戏。到了戏园子,赵大奶奶旁边坐着的,正是披金戴银的孙夫人。赵大奶奶叫周大胖来回走动,时不时晃动身躯。周大胖的耳朵十分引人注目,中间的白玉耳环格外晃眼。

  别的富贵太太看了,都啧啧称奇。有人说:“哟,听人说,这叫‘孔雀尾上白’,太漂亮了!”又有人说:“赵府真是有钱,你看,连丫鬟都披金戴银的,这一下就把孙夫人比下去了。”

  周大胖明白了,原来,赵大奶奶是在炫富,而自己呢,就是个“展示柜台”!回府后,周大胖问荷叶:“大奶奶为啥非要我戴耳环?你戴不行吗?”荷叶抿嘴一笑,说:“我们没有招风耳啊!你的耳朵画上颜料,是孔雀尾巴;我们的耳朵画上,最多是小花朵,比不了的!”

  频出新招数

  转眼到了隔天中午,周大胖听到赵府门前有人敲锣打鼓,他出门一看,外面围了一堆人,为首的是个英俊小生,骑着匹高头大马。

  赵大奶奶听到动静也出来了,只见那小生敲了一下锣,说:“众位看官,我骑的马,是从波斯买来的,叫汗血宝马,这马一出汗,竟然像滴血一样,国内只有几匹而已。”有人问:“你是谁啊?家里肯定可有钱了。”小生答道:“我是孙府的家丁,这马是孙夫人给我买的,因为我要到东北采购补品,得用匹脚力好的马。”

  人群顿时爆发一阵议论,都说家丁都能骑汗血宝马,那孙家得富成什么样啊!

  赵大奶奶看了,一脸的不屑,转身回屋了。周大胖心说,这下捅了大奶奶的肺管子,她一定会想出什么办法,捞回面子的。

  当天下午,赵府的几个仆人拿了一个盆,里面有只黑不溜秋的东西,似鱼非鱼,似兽非兽。一个仆人把它捞起来,开始扒皮。

  周大胖好奇地问那个仆人:“盆里是啥呀?”仆人说,那是海龙,水獭做成帽子衣服已经暖和极了,海龙要比水獭名贵百倍,也更加保暖。周大胖听傻了:此时正是三伏天,做海龙衣帽给谁穿啊?

  很快,海龙帽子做好了,赵大奶奶叫周大胖把它戴上。周大胖刚一戴上,就觉得像进了蒸笼一般。赵大奶奶拿出几两银子来,塞给周大胖,说:“这次又要你的大耳朵出马了,你可能会受点罪,这点钱你拿着,算是补偿。”

  说话间,荷叶走了过来,她拿出一个薄木板,对着周大胖的脸就是“啪啪”几下,很快,周大胖的脸被打得又红又肿。接着,荷叶用细木棍在周大胖脸上压出小坑来,又把一些黏糊糊的东西涂在上面。

  周大胖拿过铜镜一照,妈呀,自己脸上多了些痦子,脸色发黑发红,就像快断气的病人一样。

  赵大奶奶叫仆人把周大胖放到小推车上,又给他盖了床被子。很快,周大胖全身冒出汗来,身体一个劲儿地哆嗦。

  仆人把周大胖推到孙府门外,很快,看热闹的人围拢上来。赵大奶奶说:“我家下人得了病,郎中开了药也吃不好,只有一个法子能治病,就是把他的汗逼出来。没办法,我向礼部尚书要了顶海龙帽子,这物件是有钱也难买到啊!”

  周大胖戴着帽子,盖着被子,躺在小推车上,小推车下面放了个小杯子。烈日炎炎,周大胖的整个脑袋都被海龙皮包住,只露出一对招风耳,很快,耳朵上挂了点点汗水。最初,周大胖是侧身躺着,汗水都滴在耳廓中,过了一会儿,他猛地一歪脑袋,汗水就滚落下去,流入地上的小杯子。不多时,小杯子竟然满了!

  看着差不多了,赵大奶奶给周大胖使了个眼色。周大胖翻身下来,伸了伸懒腰,说:“刚才还难受得紧,突然之间,病全好了。”

  众人都惊了:一个仆人,得了怪病,赵大奶奶还专门向礼部尚书要来海龙帽子,一来说明赵府有钱有势,二来说明赵大奶奶心善!

  这件事让赵大奶奶挣足了面子,但是,她觉得,挣面子就像打仗一样,得乘胜追击才行。她脑子一转,又有了好主意。

  一招定输赢

  那天,苏州城来了几个跑江湖卖艺的,有耍大刀的,有吞蛇耍猴的,很是热闹。孙夫人和几个阔太太也前去观看,看得有滋有味。正在兴头上,来了个“砸场子的”,不是别人,正是周大胖。

  周大胖看到一个大汉在表演胸口碎大石,一咧嘴笑了,说:“你这功夫算啥?是个跑江湖的都会!”周大胖递给大汉两个黄秤砣,大汉接过来,只觉手猛地一沉,原来这秤砣是黄金打制的,比相同体积的铁重多了。

  周大胖得意洋洋地说:“这是我家大奶奶给我做的对子。”众人奇怪了,就是两个金秤砣而已,怎么成了对子?周大胖接着说:“你表演胸口碎大石算什么?人的胸口上都有骨头护着。你要有本事,就把秤砣挂耳朵上,看能不能挂住?”

  把这么大的金秤砣挂耳朵上,不得把耳朵扯断呀?大汉赶紧躲到了一边。

  周大胖大笑几声,说:“各位都睁大眼睛,看我啊!”说着,他把两个金秤砣挂在了耳朵上。金秤砣多重啊,挂在招风耳上,耳垂竟然被扯得变长了几倍。有人都捂上眼睛不敢看了—这耳朵怕是要被撕裂了。

  只听周大胖猛地一声大叫:“拉,再拉!”招风耳又被拉长了。这时,众人看到,那两个拉长的耳垂上面竟然有字,左右还挺对称,真像“对子”一样。左耳垂上写着“赵夫人心善金多”,右耳垂上写着“孙鸡肠财迷气短”。

  “孙鸡肠”自然指的是孙夫人了,这把孙夫人气得当场拂袖而去。众人又惊又乐,都看呆了。

  孙夫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后来想出各种招数,和赵大奶奶铆着劲比富,可争来斗去,也没分出伯仲来。外人看热闹不怕事大,但周大胖很担心,怕总有一天,自己的耳朵会被活生生拽下来!

  就在周大胖提心吊胆时,赵府请了个道士,来给赵大奶奶算命。道士掐指一算,说赵大奶奶命犯“小人”。这下赵大奶奶来劲了,把跟孙夫人斗富的事说了个清清楚楚。

  道士听后,微微一笑,说:“你以为在下人耳朵上戴金挂银,就能显示自己是名门望族、达官显贵?这太肤浅了!你知道耳朵上挂什么最厉害吗?”道士拿出一个东西给赵大奶奶,说:“耳朵上戴这东西,才厉害!”随后,道士低声对赵大奶奶说了几句话,便走了。

  道士给赵大奶奶的东西,正是一副眼镜。从那以后,赵大奶奶再不折腾了,而是请人教周大胖读书写字。后来,周大胖高中状元的消息传来,整个苏州城都炸了锅,说赵府太厉害了,连仆人都中了状元!这回,孙夫人是彻底歇菜,再无脸到赵府门前斗富了。

  的确,耳朵上戴金挂银,不算什么;上面要是戴上“文化”,那可真不一般了。

第61篇、八仙铁拐李民间故事

  序

  千万年我追寻着你,

  可是你却并不在意。

  你不象是在我梦里

  在梦里你是我的唯一

  我今生看来要注定独行,

  热情已经被升仙的梦想占据。

  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

  而你,却依然是你。

  修为到底差在那里?

  问自己爱你还是恨你。

  爱你还是恨你?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四大天师那么幸运的,自从商周之际天宫政府那次大规模的公务员招考活动之后,天宫政府的大门就慢慢的向凡间关启,其间,无数的人间帝王,凡夫俗子,人仙,地仙,妖仙,对那神秘美幻的天宫仙境,充满着向往和追求,修道、行善、服丸……花无数的心血。金钱,时间,性命。只求那扇门向他们开启。

  然而,千百年来,能升仙者能有几个?

  在无数悲惨的求仙路上,八仙的身影显得孑然独立。

  (1)铁拐李

  作为神界最有影响力的社团"八仙"中的老大,铁拐李的身世只能用四个字形容,苦大仇深.

  铁拐李,本名李元中,春秋时期人,在太上老君李耳未成仙之前,与之有过交情.李元中生性推荐老子李耳的黄老之学,李耳同志的升仙事迹大大的激励了他,于是抛家弃子,成为升仙专业户,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天宫的一名正式公务员.李元中同志四处游历,访仙问友,.在华山,他竟然遇到了他的故交兼偶像,已经成为天宫三巨头的太上老君李耳同志.李元中同志当然不会忘记索要签名,同时很诚悬的向偶像请教:“请问老君,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天宫公务员”。

  太上老君李耳同志此时已经在天宫神混几百年,早成为一位政治神棍。回答非常官方化:"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修道),多为凡间的老百姓做好事(行善),组织在上面会把你的一言一行都记在考核本本里的。"因为是在凡间的老熟人,太上老君走的时候还另外鼓励了李元中一番,说你好好干吧,你在凡间做满一万件好事的时候,我会向天宫政府请求破例上你上天宫考察一番。

  希望的肥皂泡在李元中生命中升起,从此以后他游迹江湖,一边修道,一边为群众免费行医,乐此不倦,受到了凡间百姓的爱戴(李元中后来也被奉为江湖流医的祖宗)。李元中差不多用了百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万件好事的任务。于是他通过老君庙向偶像太上老君同志捎了封信,大意是我完成老君安排的一万件好事的任务,老君什么时候让我去天宫免费考察。

  太上老君李耳接到这封信,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想起了这件事,没想到当年的一句信口之言,那个凡人还当了真,不但当了真还真干了一万件好事的任务。怎么办?让李元中上天宫考察,那得先和张友人西王母商量,不是一件小事,天宫也不是他太上老君一个人说了算,他李耳不想为了个李元和麻这个烦。

  于是太上老君灵机一动,给李元和回了一封信。

  李元中接到太上老君的来信,大意是最近西王母举行蟠桃会,由于李元中同志积极的态度和工作表现,此次蟠桃会可以邀请李元中同志参加,但是由于之前常有凡人借到天宫考察旅游的机会,在天宫滞留不返人间,给天宫造成了很大的人口问题及治安问题,所以李元中如想参加此次蟠桃会有一个附加条件,不能带肉身上天,只能以元神参会。

  元神肉身分离,这是一个高级神仙才能具备的技能,其实太上老君是希望以此,即推托了李元中的请求,又不落个失信之名。令太上老君一万个没有想到,李元中同志百年来一边工作,一边加强思想和业务学习,努力修炼各种神仙术,自学成才,无师自通,竟然学会了元神肉身分离这一招。

  李元中叫来自己随身学童杨子,叫他好好看护好自己的肉身,切莫让阿猫阿狗豺狼虎豹给叨走了,自己十天后就回来。

  李元中的元神兴高采烈的来到了天宫,门卫却不准进。

  李元中说是太上老君让我来的,门卫说没接到通知,双方一时就争吵起来。

  西王母的蟠桃会上,群仙聚集,好不热闹,此时却听到外面的争吵声。

  张友人问是怎么一回事?

  门外来回说是有一叫李元中的凡间元神闹着要进来参加蟠桃会,还说是老君让他来的。

  张友人问太上老君李耳有这回事吗?

  太上老君的脸顿时就红了,他没想到李元中真能元神出窍,一时只好把事情的原本给玉帝夫妇解释一番。

  西王母最近正因为老君要严处七仙女下凡的事和老君处得很僵,一听,就发飙了,说老君你搞错没有,蟠桃会我是主人,你怎么能够私自代替我邀请客人呢?你的手伸得也太长了点,我女儿下凡就不行,你就能随随便便招人私上凡间。

  一时竟搞得太上老君下不了台。

  还是玉帝张友人来打圆场。说老君既然开口许诺,怎么也得给老君一个面子,就让那个叫李元中的凡间元神来参加这次蟠桃会吧! 那届的蟠桃会,气氛很别样,众神和一个凡间的元神坐在一起,感觉浑身都起鸡皮疙瘩。太上老君更是把所有的帐都算在了李元中的身上:你这个狂妄的凡人,自以为学了几招仙术,就目中无神,害老子下不了台。

  太上老君决定给李元中一点颜色看看。

第62篇、文人的怪癖民间故事

  乾隆年间,一个小镇上有个叫苏一凡的文人。这个苏一凡,不只是诗文好,更擅长鉴赏古董。任何古董到手,他一摸一敲,哪朝哪代,什么来历,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但是,大家渐渐发现苏一凡有个怪癖:再好的古董,他说出年代后,绝不看第二眼,更不会露出艳羡的神色。这不合乎鉴赏者的习惯啊。一般的鉴赏者都是古董爱好者,他们见了珍品,一定会鉴赏再三,才依依不舍地放手。

  一次,苏一凡去茶馆喝茶,有人认出他来,特意上前询问其中的原因。苏一凡听了,品了口茶,长声吟诵:“天机不可泄露啊。”

  大家互相望望,不懂其中的意思,还想继续问。苏一凡已经站起来,双手一揖,飘然离去了。

  大家带着一肚皮的疑问,猜测着苏一凡的意思。

  恰好,苏一凡的朋友曾复也在茶馆喝茶,他听了议论,淡淡一笑道:“大家别猜了,就是猜破脑袋,也难得其中奥妙。”

  大家听话听音,知道曾复知道内情,就忙请教:“曾兄难道知道其中的奥妙?”

  曾复品着茶告诉大家,自己当然知道,只是不敢说出来罢了。

  大家一愣,忙问为什么。

  曾复说,苏一凡曾反复告诫自己,这事只有他们两人知道,千万别告诉第三个人,不然的话,两人就绝交。

  大家听了,更是大张着嘴,急于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曾复就是摇头不说。其中一个人呵呵一笑说:“我看曾兄是在说谎,恐怕你自己也不知道真实原因吧?”

  曾复是有名的君子,从不说谎,听了这话,顿时急红了脸:“我什么时候说过谎?”

  那人一乐,继续激他:“你现在就在说谎啊,不然,你就说出来啊。”

  曾复显然中了那人的激将法,他神神秘秘地告诉大家,自己说出来可以,但是大家必须保密。大家一听,纷纷答应了。

  曾复问大家,是否知道苏一凡为什么隐居在此小镇。大家都摇头,说不知道。

  曾复看了看左右,轻声地说:“因为苏一凡收藏着一件绝世古董,引起了家乡一个恶霸的觊觎,迫于无奈,只好逃到此地。”

  大家看曾复不像在说谎,便追问他苏一凡藏了什么宝贝,如此贵重。

  曾复再次左右望望,用手拢在嘴上告诉大家,是一尊瓷瓶,东坡先生烧制的瓷瓶。

  这些人都是读书人,都知道东坡先生的大名,他是大学者,才华横溢,但没听说他会烧制瓷器啊。

  曾复一笑,说:“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先生被贬谪后,和他的儿子苏迈一起烧制瓷器解闷,由于烧制成功的极少,因此不曾见于记载,但还是流传下来了那么几件。苏一凡是他的后人,因此保留了一件。”

  大家都有点不相信,大家和苏一凡相处很久,没听说他是东坡先生的后人啊。

  曾复说,人家本来就想保密啊,哪会到处宣扬。看大家不信,曾复又说:“我亲眼见过这尊瓷瓶,上有东坡先生手笔——大苏烧制。”

  大家一听,都啧啧赞叹。随后,有人找到苏一凡,希望欣赏一下东坡先生的瓷瓶。苏一凡一听,忙连连摇头说:“绝无此瓷,都是曾复谎言欺众。”他气得写信和曾复绝交,说一个谎话连篇的人不配做自己的朋友。

  曾复接到信,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把信撕得粉碎。

  第二天一早,苏一凡正在家里饮茶,本县周县令坐着轿子来访。一杯茶后,周县令直接说明来意:“听说先生有一件古董,能不能让本官鉴赏一番?”他见苏一凡摇头否认,又略带深意地说,“先生是读书人,应该知道宝物放在家中,并不是好事。”

  苏一凡淡淡地回答道:“没有宝物,又何来好坏之说呢?”

  周县令不再多说,一拂袖子走了。

  当晚,一群差役气势汹汹地冲进苏一凡家,不容分说,捆上他就走。到了县衙,苏一凡才清楚,自己被人告了。告状人声称,自己家最近遭贼偷窃,丢失一尊东坡手制瓷瓶。周县令说完,拿出状纸扔在苏一凡面前。

  苏一凡一看字迹,大叫道:“是曾复写的,他在诬告我。”

  周县令冷冷一笑:“拿出瓷瓶便放了你,不然的话,就以盗贼论处。”

  苏一凡望着周县令嘿嘿冷笑,一言不发。

  无奈之下,周县令一挥手,带着一群差役亲自去苏一凡家搜索,但掘地三尺也没找到那件古董。就在周县令垂头丧气,准备打道回府时,曾复来了,他带着周县令他们来到书斋,走到墙上挂着的一幅画前,朝画旁一枚钉子上轻轻一按,那幅画缓缓移开,后面竟然出现一个暗格。暗格里放着个精巧的檀木盒子。打开盒子,一尊瓷瓶赫然在目,莹润如玉。

  周县令急忙拿起瓷瓶一看,瓶底果然有“大苏烧制”的字样,不由得大喜,对曾复道:“当今皇上十分喜爱东坡先生的遗物,如果得到这尊瓷瓶,定会龙颜大悦的。”

  曾复满脸堆笑,说:“大人献上瓷瓶,一定会平步青云的,到时,千万要提携学生啊。”

  周县令乐得哈哈大笑,连连说:“一定,一定!”说完,他小心翼翼地抱着瓷瓶,坐上轿子高高兴兴地走了。

  后来,大家都传开了,苏一凡入狱之事,是他的好朋友曾复一手策划的,就是为了巴结那个爱搜刮民脂民膏的周县令,为自己出仕做准备。一时间,大家都咒骂曾复实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

  曾复却得意洋洋的,整天去茶馆喝茶,等着自己的喜讯。

  几天后,曾复正在茶馆饮早茶,忽然听到一个消息,周县令被打入大牢了。原来,周县令献给乾隆的并不是什么东坡手制瓷,而是一件赝品。乾隆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将他关押起来,准备秋后问斩。人们听了,纷纷奔走相告。

  周县令入狱后,苏一凡被放了出来。

  大家料定,这次苏一凡一出来,一定会去找曾复算账。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苏一凡出狱那天,曾复居然主动去迎接他。两人见面后,曾复对苏一凡深深地作了一个揖,说:“苏兄,受苦了。“

  苏一凡一笑,摇着头道:“为百姓除去贪官,我受点苦又何足挂齿?倒是曾兄背负一身骂名,你受委屈了。”说完,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大家一愣,随即明白过来,朝他们赞赏地说:“高,实在是高!”

  曾复满脸堆笑,说:“大人献上瓷瓶,一定会平步青云的,到时,千万要提携学生啊。”

  周县令乐得哈哈大笑,连连说:“一定,一定!”说完,他小心翼翼地抱着瓷瓶,坐上轿子高高兴兴地走了。

  后来,大家都传开了,苏一凡入狱之事,是他的好朋友曾复一手策划的,就是为了巴结那个爱搜刮民脂民膏的周县令,为自己出仕做准备。一时间,大家都咒骂曾复实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

  曾复却得意洋洋的,整天去茶馆喝茶,等着自己的喜讯。

  几天后,曾复正在茶馆饮早茶,忽然听到一个消息,周县令被打入大牢了。原来,周县令献给乾隆的并不是什么东坡手制瓷,而是一件赝品。乾隆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将他关押起来,准备秋后问斩。人们听了,纷纷奔走相告。

  周县令入狱后,苏一凡被放了出来。

  大家料定,这次苏一凡一出来,一定会去找曾复算账。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苏一凡出狱那天,曾复居然主动去迎接他。两人见面后,曾复对苏一凡深深地作了一个揖,说:“苏兄,受苦了。“

  苏一凡一笑,摇着头道:“为百姓除去贪官,我受点苦又何足挂齿?倒是曾兄背负一身骂名,你受委屈了。”说完,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大家一愣,随即明白过来,朝他们赞赏地说:“高,实在是高!”

第63篇、李白戏权臣民间故事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之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刚刚好。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花甲串对

  1924年,岁在甲子,60年一遇,甚为难得,云南丽江纳西族秀才和文华特作一上联,张贴在街口征对,并说,谁能对出下联,愿以薄礼相酬。这上联是个串“花”对:

  花灯悬挂杏花天,桃花开红,李花开白,头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马国。

  和秀才以为这联难对,非十天半月不会有人对得上。殊不知,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来,原来举人王树和在这一夜之间便对出了串“甲”的下联:

  甲箓翻看灵甲目,麟甲呈吉,龟甲呈祥,龙现甲,鳖展甲,甲中添甲,万甲光腾甲子年。

  和秀才一定要送酬礼,王举人坚持不受,一时传为佳话。

第64篇、巧断争子案民间故事

  清乾隆年间,青龙镇有一宋员外,家有良田千顷,门前骡马成行。他不但操持农事,还经营丝绸生意,因而,富名远扬方圆百里。

  宋员外原配姚氏,精明貌美,两人情投意合。可是,转眼间姚氏嫁过来已十载,一直未有身孕。因而,宋员外常常为此事伤透脑筋,而宋员外的老母亲宋老太太,更是焦躁不安叹息悲伤,以至卧病在床。为了宽慰老母,更为了宋家万贯家业有人继承,宋员外婉言向姚氏提出纳妾。姚氏虽内心不肯,但是,眼见婆母心病不除,又暗怪自己迟迟不能生儿育女,也只好答应下来。这年初冬,宋员外便娶了一位乡下贫苦人家的女儿,名唤姣姣,时年18岁。

  这姣姣果然不负宋家的期望,嫁过来未满仨月,便有了身孕。然而让宋家上上下下更加惊喜的是,这十年不孕的姚氏竟然也怀了胎,这真是双喜临门了!自此,宋老太太的病情逐渐好转,竟然能下床了,只想着早日抱着两孙孙呢!至于宋员外,眼见人丁兴旺,更是喜不自胜。第二年夏天,尽管两位夫人将要于中秋节前后分娩,但他有一笔重要的丝绸生意要做。于是,他安排好丫环仆役好生服侍两位太太之后,便放心地远下杭州。

  斗转星移,不觉到了农历八月十五。这日傍晚,两位太太同时腹内绞痛,并且几乎同时分娩。宋老太太得知喜讯,忙吩咐佣人将两个婴儿抱过来,让她看个够。宋老太太早已准备好了一模一样的两份花包被儿,她要亲手给两个婴儿换上花包被儿,再分别给取个名儿。佣人连忙将婴儿都抱了过来,宋老太太忙不迭地为两个婴儿换了花包被儿,这才知道婴儿为一男一女。宋老太太见添了一花一果,孙儿孙女双全,高兴得合不拢嘴,换好新包被儿之后,给男婴取名云龙,女婴名唤彩凤。宋老太太一会儿抱起云龙,一会儿抱起彩凤,有时将云龙彩凤同时抱起,磨蹭亲热了好一阵子,才让佣人将云龙、彩凤送回。

  姣姣接过孩子喂奶时,越看孩子越觉得不对劲儿,连忙打开花包被儿一看,她竟昏厥过去——那婴儿是女性!姣姣醒过来后,不顾自己虚弱的身子,一意地哭闹不休,认定儿子是被换了;而姚氏一口咬定自己生的是儿子,当然不愿意与姣姣交换婴儿;至于宋老太太,她只知道得了孙子孙女,可没顾上这男女娃儿到底为谁所生;再说佣人们,一致认为不管谁生男育女,都是宋家的后代,不知情况的自然无法说出“子丑寅卯”来,就是有个别佣人知道底细的,也只偏袒着自己的女主人。因而,宋家大院一时风波骤起,鸡犬不宁。宋老太太也无计可施,只好派佣人日夜兼程,及早把儿子宋员外叫回来定夺。

  宋员外匆匆赶回家里时,那姣姣早已另请了保姆照料彩凤,自己回了娘家,并且同娘家人一道去县衙唐县令处击鼓喊了冤。

  这日,唐县令差衙役传宋员外携两位夫人,并抱那男婴火速到县衙听候审理。宋员外等遵命到县衙后,唐县令一改往日在大堂审理案件的规矩,却在县衙后花园的池塘边,临时设了桌椅。宋员外等心怀疑虑,但见唐县令虎视眈眈威严地端坐在太师椅上,两边侍从凶神恶煞般怒目肃立,好不威风!宋员外等人赶忙下跪。唐县令命侍官将那男婴抱上来,端详了一阵儿,斥问姣姣道:“这娃儿是你所生?”

  姣姣叩头哭诉道:“青天大老爷,天地良心,这云龙为我所生!”

  唐县令责问:“何以为证?”

  姣姣答:“生下云龙的那一刻,我虽身体疲惫,可神志还是清楚的,当然能辨别出是男是女;再说,我比姚大姐年轻,云龙自然圆胖,那彩凤就瘦弱多了。”

  唐县令捻须片刻,转斥姚氏道:“姣姣的话你都听到了?”

  姚氏泪盈盈地说:“听到了。可是,云龙为我所生,不信,他那左膝弯处有一豆粒大的黑痣,请县太爷明鉴!”

  唐县令命侍官打开花包被儿查看,果然如此。

  姣姣磕头高喊道:“云龙一出生,就抱去让老太太过目了,等抱回来竟换了女婴。这么些天云龙由姚大姐抚养,她当然连云龙的汗毛孔也能看个遍,豆大黑痣,何足为证?请青天大老爷为俺做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真假难辨,在场的人一时哗然。

  唐县令“啪”地一声拍响惊堂木道:“肃静!”池塘边顿时鸦雀无声。唐县令立刻吩咐侍官将云龙抱进附近的阁楼里,以便弄个水落石出,再交给生母。然后,转对宋员外道:“你身为一家之主,两位夫人将同时临产,而你不归,作为人夫人父,你知罪吗?”

  宋员外连连应诺道:“小人只顾生意,误了大事,在下知罪!”

  唐县令追问道:“这事依你之见,应作何处置?”

  宋员外答道:“其实,云龙为谁所生,都是我的亲子,只是我未在家,谁为云龙的生母,我委实难判定。”

  唐县令厉声喝斥道:“姚氏和姣姣,中间必有一个是刁民!你身为她俩的丈夫,都无以为计,我唐县令只有一招了。”

  宋员外焦急地说:“请快快明示!”

  唐县令笑眯眯地说:“倘若把云龙留在人间,你家会永远不和。反正你们今后还会再添娃儿的,这个孽种就除了吧!”

  宋员外惊呼道:“县太爷,万万不可!”与此同时,姚氏和姣姣也哭着喊道:“万——万——不——可!”

  唐县令根本不予理会,对着阁楼高声喊道:“快把那个小孽种,给我抛进池塘去!”话音刚落,只见那个侍官从阁楼里闪出,三脚两步奔到池塘边,将怀中包着花包被儿的云龙,“嗵”地一声投入水中。那花包被儿在水中冒了几冒,想必是云龙在挣扎呢!

  就在侍官投云龙入池塘的一刹那间,宋员外旋即昏倒在地,人事不省;此刻,姚氏只知呆呆地仍旧跪在那儿;只有姣姣猛地站起,呼唤着嚎叫着奋力朝池塘冲去。几个衙役上前阻拦也没拦住,“扑通”一声,姣姣扑进了池塘里。幸亏两位衙役跟着跳下去营救,姣姣只喝了几口水便被救了上来。姣姣被救上岸后,发疯似的奔向唐县令:“昏官,我跟你拼了!还我儿子啊!”几个衙役上前阻拦,唐县令才免遭冲撞。他不慌不忙地传令道:“把云龙给我抱出来!”顷刻间,只见那位侍官从阁楼里抱出一个用红包被儿包裹着的娃儿来。这时,苏醒过来的宋员外和停止吵闹的姣姣一时被弄蒙了,只有姚氏还跪在地上发着呆。

  唐县令从侍官手中接过婴儿,对姣姣说:“姣姣,你是这孩子的生母,你看看是不是云龙?”

  姣姣也顾不得浑身衣服湿透,忙接过婴儿看了又看,随即涕泪交零地亲着婴儿,嚷道:“正是我的儿子!我的云龙回来了!”

  宋员外见云龙并未被投入水中,已经大喜过望,眼见儿子又判给姣姣,略一思忖,觉得委实有理,连忙上前向唐县令叩头。

  原来,那个用花包被儿包裹着的,是一条十来斤重的鲜活大鲤鱼……

第65篇、诸葛亮神机妙算救后人民间故事

  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懿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懿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懿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

  土兵们把信递给司马懿,司马懿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司马懿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司马懿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司马懿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第66篇、残暴的国王民间故事

  好久以前,在亚细亚有个王朝,国王叫瓦罐,为人非常残暴。他的王后叫做水瓢。

  有一天,瓦罐国王到他统治下的森林中打猎,遇见一个隐士,预言水瓢王后将会生三个儿子,而国王将来必定会被长子杀死。

  国王听了这预言非常生气,颤声地喝令侍从们杀死那隐士。但是没有一个人敢执行这个命令,而国王自己也不敢杀他。于是他对隐士说:“因为没有一个人敢杀您,现在我命令您离开这儿,我不管您到哪儿去。我发誓,如果我的长子诞生后,我一定杀死他。”

  国王日日夜夜地惦记着那隐士的预言。不久,他的王子诞生了。一晚,他命令一个保姆当王后睡着了时把王子抱来给他。保姆抱王子给他后,他命令一个亲信的仆人把王于抱到海边去杀死,并把尸体扔到海里去。那仆人因为怕国王,不得不把婴儿抱到海边去了。到了海边,他向海神凯柏罗龙呼喊道:“凯柏罗龙,神圣万能的海神呀,我的国王瓦罐命令我杀死他这刚出生的王子,我真不忍心……因此,恳求您给我指示,我对这婴儿该怎么办?”

  只听到在那波浪滔天的海里,凯柏罗龙轰轰隆隆地回答道:“嗨,仆人,你不像你国王那样残忍,这很好。把那婴儿安放在你第一个遇见的石洞里去吧!以后你就回到你国王面前这样说:‘陛下,小的已经执行了陛下的命令!王子现在已经处在海神凯柏罗龙的管辖下了。’你的国王听了一定很高兴,不会再问你是怎样弄死那孩子的。你别担心,我会保佑那婴儿。”

  那仆人把婴儿安放在石洞里以后,便回去禀告国王。瓦罐国王问他,他回答道:“陛下,小的已经执行了陛下的命令!王子现在已经处在海神凯柏罗龙的管辖下了。”

  “很好!去吧!”国王说。

  话说回来,那天晚上,王后从梦中惊醒,发现王子不见了。她恐惧悲伤得害了急病。就在那天晚上逝世了。第二天,整个王宫的人都很伤心。

  过了几个月,瓦罐国王忘记了王后的丧事,又和百查查兰国王的公主结婚了。这第二个王后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拉登单都兰,小的叫阿尔亚巴巴岸。国王很疼爱这两个王子,另一面为了长子已经死掉而高兴,再也不想起他了。

  当仆人离开了放在石洞里的王子后,海神凯柏罗龙便使一个因为没有儿女而一直在祈求神仙百拉哈马的渔夫到那石洞里去。不久,渔夫走到石洞边;听见婴孩的啼哭声,便住脚仔细听哭声的方向。听清楚了以后,便走进那石洞里去。只见一个婴儿蜷曲地躺在一个黑暗角落里的干海藻堆上。他又惊又喜,抱起婴儿,用布遮盖着,喃喃他说道:“也许是神仙百拉哈马给我们的!神灵的马拉哈马呀!”

  他抱着那婴儿回家。他老婆正坐在茅屋门口,看见丈夫抱着一包东西稳稳重重一步步地走来,觉得很奇怪,以为丈夫抱着很重的东西,便迎上去喊道:“你抱的什么呀?盖曼?”

  “一个男孩!”她丈夫盖曼叫道,“神仙百拉哈马给咱们的男孩!”他老婆拉舒拉莫名其妙,看见了那婴儿后才高兴地叫道:“啊呀!一个男孩!神明的百拉哈马呀!他满足了咱们的要求了!”

  就这样,瓦罐国王的长子便由渔夫盖曼和他慈爱的妻子拉舒拉抚养了。

  过了好多年,瓦罐国王很老了,但是还和以前一样暴虐。他的两个王子,就是拉登单都兰和阿尔巴巴岸,也像他一样残暴。

  渔夫抚养的国王的长子,长得聪明而善良,相貌也很英武。“他一定是个特殊的人物,”盖曼偷偷地对妻子说。“你看,他的皮肤又黄又嫩,相貌英俊”神情活泼!也许他是被他父亲的仇人抢来藏在那石洞里的,将来我们总会知道他究竟是谁。”

  “只望他不会被抢回去就好了!”拉舒拉说。

  “正因为这样,我要知道他是否真的是个特殊的人。”那渔夫说。因为他很想知道,于是到森林里去请问一个隐士。但是那隐士不告诉他那孩子是谁生的,只说:“带他到柏查查兰王国那儿去,叫他学习打铁技术吧!现在我不对你多说别的。”

  盖曼便带了养子到柏查查兰去,交给一个高明能干的打铁师傅作学徒。几个月后,那孩子学习得挺好,渔夫便深信他一定是个特殊的人物。

  几年以后,这王子因为打铁技术很高,名声传遍了柏查查兰王国,很多人都喜欢他的制造品。瓦罐国王也听见了他的名声,想看看他和他的制成品,有一天便到他家里去。国王在工场里看见了这铁匠。他看清楚这铁匠被熊熊的火光照得通红的脸后,不禁大吃一惊,连嘴唇也颤动着说不出话来了。因为他看见那青年人的相貌竟和他去世了的王后一模一样。国王呆立了片刻,才对那青年人说:“你叫什么名字,聪明的铁匠?你的父母也许是贵族吧?”那青年人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知道,国王陛下。我是小时候被盖曼伯伯在石洞里发现的。他把我抱回家去,和他的妻子拉舒拉妈妈一直养育我长大。我把他们看作是我的亲爹娘。”

  国王听了感到非常困惑,一句话也不说就出了门,很快地钻进轿里,命令仆人们赶快回去,他要在日出前回到王宫里。在三更半夜里他回到了王宫。立刻命令手下的人把几年前奉命杀死王子并把他扔到海里去的仆人叫来。这个仆人现在已经很老了,他来到后,国王咆哮地问道:“你从前有没有执行我的命令?你有没有杀死我的长子,把他的尸体扔到海里去?”老仆人怯懦地答道:“陛下的长子我曾抱到海边去,但是我不忍心杀害他,便向海神凯柏罗龙呼喊,于是他……他叫一个渔……渔夫……来救……”国王听了气得颤栗地咆哮着,命令立刻杀死这个老仆人,并且说:“如果你们像他一样不执行我的命令,我把你们也统统杀死。”这个老仆人一生当奴隶,这就是国王赏赐给他的恩惠。接着,老仆人便跟着几个执行死刑的青年仆人退出去了。

  这老仆人死后,瓦罐国王又下令把渔夫盖曼叫来。国王叫几个宰相和仆人抬了轿子去立刻接那渔夫到来。他烦躁不安地踱来踱去,等待着盖曼。

  盖曼刚到,国王便对他说:“告诉我吧,渔夫,你从前是在哪儿发现你那教育得如同王子一样的人的?你知道他是谁生的吗?”

  “陛下,”渔夫回答说,“我是在一个石洞里发现他的。那时他还很小,在一个石洞里饿得啼哭。他究竟是什么出身,我可不知道,只知道他是个很活泼可爱的孩子,品性优良,皮肤嫩黄而洁净,表明他是出身于好人家的。

  因此,陛下,我给他受像王子一样的教育。”

  “你是个渔夫,懂那孩子的什么事?你叫他像王子们一样学习打铁技术,难道只因为他的皮肤比你的柔嫩?难道没有人的皮肤能比他更洁白滋润么?你说的一切都不能决定他是出身于帝王之家的!”国王叫喊着。

  “是的,陛下。但是还有他的声音、神态、举止,都明显地表明他是个特殊的人。”渔夫回答说。

  瓦罐国王轻蔑他说:“我昨晚看见的那铁匠,根本就不像国王的子孙!你现在回家去吧!”

  盖曼行礼后离开了王宫。他觉得很奇怪,思索着国王为什么要过问他养子的教育,左思右想都想不明白。后来他把这事告诉了妻子,但是那愚笨的女人也不明白。

  “你还是到格都王国去问一个隐士吧!他也许会告诉你国王为什么过问咱们的养子。”她对丈夫说。

  第二天,渔夫盖曼便动身到格都工国去。他在一个寺庙里遇见了一个隐士,恰巧他正是几年前预言瓦罐国王会被他的长子杀死的那个人。这事情盖曼不知道,就详详细细地把一切经过都向隐士说了。他还要知道瓦罐国王为什么用轿子来接他这个渔夫。

  “国王为什么要用这样大的礼节呀?”他问道。“他为什么要探问我们养子的出身?我们一点都不明白,因此我特地来向伯伯请教。我曾注意到国王的声音和举止都很像我们的养子,我的养子是不是国王跟仆女私生的,因而把他丢到石洞里去?请您告诉我吧!神明的伯伯,我的猜测是否正确?”

  “你先在这儿歇歇吧!”那隐士说。“你走得太累了!待一会儿我会研究你的问题。”

  盖曼在那隐士家里歇宿了两天两夜。在第三天晚上隐士才对他说:“渔翁,关于你的问题我已找到了答案。风曾给我指示,枭鸟曾大声告诉我,而香烟也叙述说瓦罐国王叫人到海边杀死他的长子,因为我曾经预言他将会被他的长子杀死。那受国王命令杀害王子的仆人不忍心,于是把那婴儿安置在一个石洞里。你别以为你那养子是仆人生的,其实他是瓦罐的第一个王后拉都·苏达尔娜·安帝娜生的儿子。他将是他父亲的王位的继承人,这先别告诉他,要等到时机成熟后才行,因为他弟弟拉登单都兰的政权还很强大。因此,你应该小心保护你的养子。这些话就是我要对你说的。你别就回乡,先到柏查查兰那儿去看看你的养子吧!”

  和渔夫到柏查查兰的同时,瓦罐国王也上那儿去了。国王已知道这渔夫的养子--青年的打铁技师是自己的长子,于是绞尽脑汁地想法要陷害他,国王想出了一个阴谋诡计。

  当他见到打铁技师时,温和他说道:“早安,打铁技师!”

  “欢迎驾临,陛下!”打铁技师说。

  “我来问您,也许您肯把您做的老虎笼子卖给我吧?”瓦罐国王说,“这笼子能不能关住我的两只老虎呀?”

  “就是十只老虎也毁不了这笼子!”打铁技师回答。

  “但是在我买这笼子之前,再检查一下它里面各部分和后边的隔板吧!看看坚固不。您得明白,老虎是猛兽,是很容易发生危险的!现在您再进去详细地检查一下吧!”

  那打铁技师没想到瓦罐国王要陷害他,便答应了,向铁笼门口走去。

  在这千钩一发的时候,盖曼来到了,看见他的养子即将遭到危险,便急忙赶上去,小声说:“别进去!国王恨死你呢!请他跟你一块进去吧!”

  “喂,老不死,你对他说什么?”国王大声叫道。“你不知道我可以杀死你吗?没叫你,你竟敢到这儿来!何况是我,是你的国王在这儿。给我滚出去吧!”接着又对打铁技师说:“而你,遵照我的命令快进那笼子里去!”

  打铁技师微笑着说:“国王陛下还没看见那笼子的钥匙是多么大和牢固呢!请先看看吧!”

  “那铁钥匙在哪儿?”瓦罐国王问道。

  “在那笼子里。”打铁技师回答说,“请看吧,多么容易上锁!”

  “背我进笼子里去吧!”国王命令几个仆人,“我要检查检查里面的零件。”

  瓦罐国王刚刚进去,盖曼连忙向笼子跑去,把门锁上了。以后对国王的仆人说:“把你们的国王连同这老虎笼子抬到海边去吧!满足全体人民的要求,而你们也将兔除奴役,并且得到赏赐。”仆人们因怕别的侍从而犹豫不决地不知所措。经渔夫保证他们不敢怎样后,仆人们才抬起老虎笼和那暴虐残酷的国王到海边去,以后又抬到渔夫从前发现王子的石洞那儿去。

  瓦罐国王非常生气,又害怕被俘在渔夫手中会送命。他一直叫嚷着:“放出我吧!仆人们,别信那渔夫的话!我是你们的国王,将会给你们很多很多赏赐,并且释放你们,任你们自由地到你们所喜欢的任何地方去!快放出我吧!”但是没有一个仆人理睬他,他们只听从渔夫的话。

  当老虎笼抬进石洞时,盖曼对瓦罐国王说:“谁是那残酷无情的父亲,叫人杀害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并且要扔到海里去的?陛下认识那做父亲的吗?”

  瓦罐国王听了更生气,不回答渔夫。

  一个仆人--从前被国王杀死了的老仆的儿子--说:“那冷酷无人性的父亲就是瓦罐国王。他从前对我父亲说:‘迦利阿,把我这王后刚生的儿子抱到海边去,杀死了扔到海里去!’我父亲把那婴儿抱到了海边,但是不忍心下手。因为害怕,便向海神凯柏罗龙呼喊,结果海神回答说:‘嗨,仆人,你不像你国王那样残忍,这很好。把那儿婴安放在你第一个遇见的石洞里去吧……’我父亲遵照了这指示做……”

  “而我在那儿发现了那婴儿,便抱回家来当作亲生儿子抚养。”渔夫接着说。又对瓦罐国王问道:“想把后来遇见了的儿子关在这铁笼里,并且给老虎吃掉的,是谁呀?”“就是瓦罐国王!”那仆人又叫道。

  国王越发生气,连眼珠都从眼眶里跳出来了,嘴里直喷唾沫,狂吼着,尖声哀叫着,最后倒在地上死了。

  现在,打铁技师被他养父命名为柏拉维查亚·帝翁·瓦那拉,他有权继承瓦罐国王的王位。国王第二个王后生的儿子拉登单都兰和阿尔亚巴巴岸被驱逐下台,因此发生了内战,结果柏拉维查亚·帝翁·瓦那拉击败了他的敌人。

  柏拉维查亚执政不久,又被拉登单都兰强大的军队打败了。他便和他所有的臣民和养父退入森林里去。在那森林里除了很多马查苦果树外,其他的果树一棵都不生长。这苦果就是他们长期在森林里的唯一食物。柏拉维查亚·帝翁·瓦那拉在森林里建立了一个王朝,根据那儿繁盛的苦果的名字和味道,这王朝便定名为“马查巴益。”

  这就是很强大的“马查巴益”王朝如何建立的传说。马查巴益(有人译作马这巴叶)是十三世纪末时至十五世纪时代爪哇王国的国名。是印度尼西亚历史上有名的强盛国家。“巴益”就是苦的意思。

第67篇、国王娶妻记民间故事

  许多画家曾被请到王宫来给米罗斯拉夫国王画像。这位年轻的国王打心眼里想娶个王后。在许多公主和女公爵的画像中,他第一眼就看中了其中的一位,不愿再选任何别的人当他的妻子。因此如今也请些人来给他画像,以便送给这位公主,正式向她求婚。画家们聚集来之后,国王对他们这样说:“尊敬的先生们大师们,我请大家来,是想你们每人给我画一张像。我不希望你们美化我,想反,如果你们画得比我的实际长相更难看些,我会感到高兴的。”

  “国王陛下,我们何需美化你呢?”艺术家们说,“我们的画笔要是能把你的真实样子画下来,我们就十分高兴了。”

  画家们兴致勃勃地投入了创作,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有几幅国王的画像摆在富丽堂皇的大厅里。国王和他的大臣们前来观看,准备挑选一幅最合适的送到那位公主那儿去。

  “我认为,国王陛下,”一位大臣说,“你的长相胜过所有这些画像,我看这些画像中没有一张把陛下的面容画得逼真。”

  ”我并不想要他们把我画得多么好看。我倒认为,我的实际长相要是比画像漂亮些,公主不会生气的。”

  本着这个原则国王挑了一张不太喜欢的画像,让人装进嵌着宝石的金框里,派了他最优秀的侍从,带着聘礼前往美丽的公主的父亲那里求婚,怀着难以形容的迫切心情等待着他们的归来。当然,过了几天他们就返回来了,可是一个个愁眉苦脸,满面怒容,米罗斯拉夫没从他们嘴里听到任何可喜的消息。

  “国王陛下,”使者们来到国王跟前说,“我们受到的侮辱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简直害怕向您如实说出来。”

  “不管是什么话,你们只管说好了。”

  “那里的国王倒是对我们很客气,摆宴相迎,听说您愿娶美美公主为妻,全宫里的人都感到高兴。第二天我们去向公主请安,谁也没敢挨一下她的手,只能吻一下她的袍下襟,她瞧不起地看了一眼您的画像,在我们转身回来时对我们说:“画像上的这个国王连给我扎鞋带都不够格!”我们感到屈辱,热血涨红了脸。老国王劝我们不要把她说的话转过来,他自己也多次受过女儿的羞辱,说她想必能够变好,说公主应该答应这门亲事。可是我们却不认为这样的王后能成子民们的真正母亲,我们什么也不管,一气之下离开了那儿。”

  “这是最明智的做法,你们的态度我感到相当满意。其他的事交给我自己来办吧!”国王回答说,为骄傲的公主气得满脸通红。他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在考虑该怎么办,终于,他敏锐的脑子找到了一条他最愿意走的道路。他把他的一位老臣相叫来,把自己的想法透露给了这唯一的一个人,并得到了他的赞许。

  第二天,宫堡里的全体人员集合在了起,因为国王准备上路。他把国事托付给了大臣们,把宫堡交给那位老臣管理。第三天国王便离去了。在王国边界处,国王将所有随从人员打发回宫,独自一人带了些衣服和钱财继续往前走了。

  在一个美丽的春日里,美美公主来到花园散步。她美丽如同仙女,可是的面容如同没有香味的玫瑰,没有温暖阳光的花园。可她心肠还是很善良,因为常为穷人的不幸流下同情的泪水,布施起来慷慨大度。只是不让任何乞丐靠近她,免得他们肮脏的手碰着她。许多君王都曾向她求婚,可她统统加以拒绝。她的思想如同雄鹰的翅膀,恨不得高高翱翔直奔太阳。老国王常常责备她,警告她过分的骄傲将要受到上帝的惩罚。可是她却回答说:“我的未婚夫必须以美貌、高贵气度、艺术才华与渊博的学识高过所有人一头,否则永远也别想成为我的丈夫。”

  正当公主在花园里来回散着步时,她父亲走进来对她说:“我的女儿,我收了一个年轻人来干活儿,让他当花园总管。可我还觉得这对他来说不免有些大材小用:他象通晓园艺一样地懂得文学艺术、音乐,简直使我吃惊。所以我非常高兴地把他留在我们王宫里,我们还从没有这么一个有学问的人,你的意见如何?”

  “我啥也没法说,因为我还没有见到他。但我想,父亲,你一定做对了,因为这样的人在我们王宫里像珠宝一样珍贵。要是他真的这样擅长音乐,他可以接着教我弹竖琴,我很怀念已故的音乐老师,快去把他叫来吧!”

  国王很乐意这样做。公主来到宫里,不多久米罗斯拉夫便走了进来。

  “仁慈的夫人,臣跪倒在您脚下,向您致以深深的敬意,等待着您的吩咐。”米罗斯拉夫说着低头跪在公主脚下,吻她昂贵的袍襟,同时窥视了一眼公主,这是她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胆大行为。骄傲的公主红脸了,她两眼直盯着刚从花园里摘下的玫瑰。她完全没有料到即将开放的花蕾将会给她带来什么样的不幸。在这张像是由玫瑰花编织的甜美的床上,坐着一位手持张弦之弓的恶神,弓上之箭浸上了最毒的毒汁,美美公主朝这生命攸关的玫瑰花一瞥,恶神放了一箭,她心中感到了一阵痛楚,什么药也无法医治。

  “您叫什么名字?”过了一会她和蔼地问米罗斯拉夫道。

  “米罗斯拉夫。”他回答说。

  “米罗斯拉夫,父亲说,你擅长音乐,我早就想要一位教师帮我学完竖琴,您要是能接替我已故音乐教师的工作,我当十分感激。”

  “我如能够胜任,留下为公主效劳,这将是我一大幸事。”

  “其他的事让父亲跟你说,”公主说着手一挥,示意陌生人已可离去。可是美美公主却久久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她脑海里仿佛有个诱人的声音在耳语,有种优美的音乐在响着,她心里火辣辣的,仿佛牢里度过许多漫长的黑夜之后第一次见到太阳在对她微笑,打开了她心灵的大门,让它的每一个角落撒满阳光。一阵脚步声打断了她的思路,国王来了。“喏,”他问道,“你接受米罗斯拉夫当你的教师了吗?”

  “我向他提出了这个建议,可我还正在考虑,什么时候开始上课好。”

  “那随你的便吧,我只是一提到米罗斯拉夫这个名字便联想起曾经来向你求婚的米罗斯拉夫国王,我每天都提心吊胆,担心他受不住你的侮辱,会派兵来攻打我们。女儿呀女儿,你可真犯了个大错误!”

  “别烦我啦,父亲!要我选这个国王当女婿,那可倒了大霉,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国王沉思片刻之后生着气走开了。

  第二天一切都平息下来,音乐课已经开始。

  米罗斯拉夫是一位热心的老师,美美公主是一位专心的学生,她那裹缠着内心骄傲的冰冷的外表也一天天变得温和起来她的侍女们都常常悄悄耳语着:“我们的公主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以前谁也不敢碰一下她的手,可如今每当米罗斯拉夫同她告别时即使吻她的手她也毫不介意。”

  爱情征服了骄傲的公主。米罗斯拉夫在宫廷里的日子已经不少了,大家都爱他,美美公主更是这样,即使她自己还总是不肯承认这一点。她一来到花园里,总是带着几分傲气同花园总管打个招呼,可她除了米罗斯拉夫连夜让人为她准备的长凳和芬芳四溢的凉亭外,别处哪儿也不肯坐。她不能老是那样冷淡,但她又不愿对他的殷勤说几句感谢的话,接着便开始交谈起来,因为公主总有可问的和可指示的。上课也常常这样。等她情绪突然不佳时,侍从们就得把这教师撵走,说是公主没兴致学习了。不一会儿她情绪好了,侍从们又得四处奔波去给她把教师找来。情绪特别好的时候,她还把手伸给他让他吻一下,这种荣幸就连那些地位最高的贵族也没有得到过。

  傍晚时分,公主坐在窗口旁,弹着竖琴唱着歌,米罗斯拉夫坐在她身旁,两眼凝视着她那被夕阳金辉映得美丽动人的脸庞。突然她停止了弹唱,将竖琴给了老师。

  “如蒙恩准,小人愿为您唱一支自己的歌。”米罗斯拉夫说,公主表示同意。

  他便开始了。可这是什么样的歌声啊!很快,美美公主觉得,她听到的是银铃之声,呼唤她去祈祷上帝;一会儿又好似悠扬悦耳的夜莺歌声,它引导着你投进爱人的怀抱。太阳已经落到高山后面,它最后的一线余光映在玻璃窗上,揭下了那层像蜘蛛网一样裹着骄傲公主之心的那张面纱。她悄悄将头靠在米罗斯拉夫身上,泪水滴在他的手上。

  米罗斯拉夫像是没有看见一样地说:“这支歌是告别时唱的,我仁慈的女王!明天我该离去了。”

  “你说什么,米罗斯拉夫?你不许离开这里,不!不能这样!”美美公主嗓音颤抖地叫唤起来,紧紧抓住了米罗斯拉夫的手。就在这一刹那门开了,父亲走了进来。

  “这就是你爱着的人?”他冷冷地向吃惊的女儿问道。

  “是,父亲,我爱他。”美美公主骄傲地昂着头回答说。

  “你知道不知道,他缺少你所要求的一个条件--高贵门第。”

  “我知道,米罗斯拉夫不出身于高贵家族,可我就是爱他。即使再低贱些我也爱他。”

  “那好,让你的未婚夫再在这儿呆上一小时吧,可是你也不能再在这座宫堡里久留了,免得再给我丢人现眼!”

  “仁慈的国王啊!”这时米罗斯拉夫在国王面前跪下说,“我不能让公主为我而遭到不幸,我立即离开这儿,一切都会被遗忘。”

  国王没有理睬这一套,很快叫来接受的牧师,个把钟头之后,骄傲的公主美美姑娘便成了穷米罗斯拉夫的妻子。她穿着普普通通的粗布裙站在宫堡门前,心情沉重地和她的父亲告别。父亲不怎么高兴地为他们作了祝福,便像对待一个穷丫头似的将她撵出了宫堡。可她很快鼓起了勇气,拉着丈夫的手,同他一起上了马车,一直来到王国边界。

  “妻啊,我的宝贝,”米罗斯拉夫对美美说,“现在我们怎么办?我在京城里虽然有兄弟,他在那边宫廷里当差,可以帮我找到个差事,但在这以前我们得想法熬过贫困。”

  “我们不是还有点儿钱吗?我去给人干点儿活,想法减轻一下你的负担。”美美公主安慰她丈夫说,尽管她心里也不轻松。米罗斯拉夫在离他们最近的一座小城镇里雇了一辆车,免得没有习惯吃苦的妻子再步行。

  等他们来到王国的京城,米罗斯拉夫租了一间小房子,和美美一块儿住了下来。他商量好把所有贵重衣服卖掉,买些普通衣服,他们也真的这么做了,连美美手上唯一的一枚戒指也拿了出来换钱过日子。

  “现在我去给你找个活儿,”第二天,米罗斯拉夫说,“我兄弟兴许能帮得上忙。”

  他走了,中午提着一个小包袱回来了。他将包裹打开,拿出一块柔软的布料和几个水果来。

  “瞧,我的心肝,我给你捎活儿来了,你干完这活,能拿到一分像样的报酬。水果是我兄弟给的,我亲爱的妻啊,我怎么让你这位国王的女儿受这分罪啊?你习惯于享福,如今却要给别人干活儿,忍受贫困,啊,我是多么不幸啊。”米罗斯拉夫诉着苦,吻着他妻子的手,他直到结婚之后才说出他有多么爱她。

  “你诉什么苦啊,”她回答说,眼睛里露着温柔的微笑,”这是我自己乐意的啊!你的爱情能补偿我的一切。”

  她高兴地拿起那块软布料,心甘情愿地干起活来。她勤快地缝着,连晚上也不歇一下,只是在为丈夫准备饭菜时才停一下手。把活儿做完之后,便戴上洁白的便帽,同米罗斯拉夫一道去交活儿。米罗斯拉夫让她把活儿送到一座漂亮的房子里去,这里的家仆们带她穿过好几间富贵的大厅,一直来到了卧室。当家仆们对她的针线活儿横挑鼻子竖挑眼,还要扣她的工钱时,她难过极了。脸烧得滚烫的,泪水涌上了眼眶,正在这时,一位高贵的夫人走了进来。询问家仆们这儿发生了什么事,看了看她的针线活之后,咐吩仆人付给这女裁缝工钱。美美感激地向夫人深深鞠躬,飞快走出了这座房子。米罗斯拉夫对她刚才的事情一声未吭。她琢磨,她的那些侍女大概也是这样对待女裁缝和其工人的。

  大概过了两天,米罗斯拉夫又给她在别处找了个活儿,说那位贵夫人家的待遇不错。美美很满意,擦了一把脸,便到这位夫人家来找活儿干了。夫人从头到尾地仔细打量她,然后问她都会干哪些活儿。等美美回答了她的提问之后,她让美美先在她家干两天试试。

  这两天可不好熬啊!现在她才知道,这样的女仆在一个娇生惯养的人家里要吃多少苦受多少气!女主人对她是多么地轻蔑啊!真是没完没了地帮她打扮,为她奔跑,受尽冷眼和折磨,要是有一撮头发没给她卷好,要是马克束紧了一点点,那就会惹得她狂呼乱叫,大发雷霆,再也找不出更厉害的了。美美实在受不了,两天一过便回来了。

  “你听到一个新闻了吗,我的爱妻?”过了几天,米罗斯拉夫高高兴兴走进家门问她说,“我们的国王带来一位未婚妻,明天宫里将举行盛大宴会,宴会上国王将把他的未婚妻介绍给他的臣民。好多男女厨师将去帮忙,听说每人都能得到好几块金币。喂,你也会煮饭,活儿不会太忙的,你去不去当个厨娘?”

  “干吗不去,我去!一天就能挣到这么些钱的机会是难得的。”美美回答说。

  一大清早她就起了床,头上扎了一块普通平民的粗布头巾,同丈夫一道上国王宫堡去了。

  “我也得去找个挣钱的活儿子干,晚上我来接你。”

  美美起劲地干着主勺厨师给她布置的一整天的活儿,忙得也顾不上注意宫堡里的情况。一切都照常进行,客人们开始进宫赴宴,马车队排得见不到尽头。正当美美跑过走廊时,一位全身穿金戴银的老爷来到她跟前。华贵的衣服闪烁得让她没认出来是谁。“劳驾,”那人以低沉的声音对美美说,“请你找个人来替我系一下鞋带。”

  美美飞快偷视了这老爷一眼,根据衣服认出这就是国王本人。连忙弯下腰来,亲自给他系上鞋带。国王谢谢了她一声便走掉了。过了一会儿,国王的侍从走来打听,谁是那个给国王系过鞋带的厨娘,让她到上房去见女总管。美美照他吩咐的做了。

  她走内室,有人向她鞠躬,请她走进另一间房子,美美惊讶地看到这些房间跟她家里的一样布置得富丽,她想这一定是年轻的王后将要居住的地方,可是要她到这儿来干什么,她就不知道了。她一直来到更衣室,那里放满了华贵衣服和首饰。

  “请您从中挑选一套衣服和配上首饰,我来帮您穿。国王为了感谢您为他系过一次鞋带,想请您同他跳一次舞。”

  “我的上帝,”美美吓了一大跳,“我丈夫会怎么说呢?让我和国王一块跳舞?穿上这样的衣服?不,我不能干。”

  “我来请你,你也不干?”后面传来一个声音,她发现国王就站在她后面--她终于认出了她的米罗斯拉夫。

  美美大吃一惊,同时又略带忧伤地问他:“你为什么要干出这一切来?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你大概还记得,你是怎样骄傲地把带着我的画像的侍从们打发回去的吧?那时候我就发誓要压低你的傲气。你父亲在这方面支持了我,你的爱情也帮了我的忙。要不是你父亲坚持,我恐怕不会考验你这么久。我也和你一样心里不好受啊!”

  正在这时,门儿开了,老国王走了进来,三人热烈地拥抱在一起。“女儿啊,这种考验虽然有点难熬,但是请相信我的话,这对你和你的孩子都会是有益的。”她父亲说。

  客人们也都纷纷来到。当他们看到穿着镶金嵌银、满是珠宝的服装,头戴王冠的王后时,一个个都为她的美而惊呆了,因为她不只是美丽,而且取代骄傲的是她的和蔼可亲和善良的品性。米罗斯拉夫骄傲地昂首阔步,挽着他的妻子进入大厅,大臣贵人们正聚集在那里,欢呼着迎接了年轻的王后。

第68篇、白霜涧瀑布民间故事

  有“桂东第一瀑”之称的岑溪市白霜涧天坑瀑布,落差80多米,气势雄伟,如雾似霜,如烟似尘,仿佛人间仙境,说起这瀑布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

  从前,雄伟挺拔的天龙顶附近,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是他们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阿霜是这个村子里最漂亮的一个女孩,聪颖过人,美若天仙。她和村子里的阿健年纪相仿,他们一起玩过家家,一起上学读书,一起上山打柴,阿健长得眉清目秀,英俊潇洒。一眨眼功夫二十年过去了,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挑了个良辰吉日,他们终于喜结连理。婚后的生活甜蜜而又幸福,平时他们一起耕田种地,一起饲养家畜家禽,一起到到山上采草药,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这里就发生了罕见的旱灾,连续半年没下过一滴雨,灰尘滚滚,田地龟裂,草木枯死,庄稼颗粒无收,人们的生活用水要到十几公里外去挑,人们精疲力竭,苦不堪言,处于极度恐慌之中。

  阿霜和阿健也深受其苦,但是他们经常把大老远挑来的一担水分一半给别人,有的是老人,有的是孩子,其实阿健他们也很需要水呀,看着妻子渐渐隆起的肚皮,年轻的丈夫阿健,总是咬咬牙根,把水让给了心爱的妻子,想象着几个月后孩子活泼可爱的样子,阿健的脸上现出从未有过的幸福,但很快又消失了。

  一天夜里,阿健迷迷糊糊睡着了,他梦见了在一个悬崖边上有一股清泉,泉水清澈见底,白花花的泉水如瀑布一般奔涌而出。阿健被自己的笑声惊醒了,他立刻翻身起来,把刚才的梦境和妻子说了一遍,他们都觉得可能是天助我也,他们再也睡不着了,立刻起床,点燃煤油灯去寻找梦中的泉水。

  漆黑的夜晚,豆大的灯光在崎岖而又陡峭的山路上跳跃,好像萤火虫一般,一闪一闪,他们手牵着手摸索着前进,就这样高一脚低一脚的走了五六个小时,天渐渐的亮起来了,离悬崖还远着呢。又累又饿,又困又渴,阿健对阿霜说:“你先回家,我一个人去找吧。”阿霜放心不下丈夫,坚决不同意,坚定地说:“不,我要跟着你走。”看着有三个月身孕的妻子,丈夫心疼极了,只好搀扶着她走,再走七八个小时,他们终于走到了悬崖底下,好高的悬崖哦,足有几丈高,而且怪石嶙峋,陡峭无比。因为他们平时一直上山采草药,所以熟悉这种路怎么走,不然真的是寸步难行。费了好大的劲,他们终于来到了悬崖顶上,和梦境中看到的一模一样,他们高兴得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掀开一块小石块,果真看到了一窝泉水,清澈透明,丈夫赶紧用手捧起来给妻子喝,妻子也捧起水来给丈夫喝,几个月来的干渴,在这一刻终于得到了滋润。

  喝够了,丈夫开始挖起泉水来了,坚硬的石头,每一锄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泉口大一点泉水就大一些,看着哇哇的泉水奔涌而出,他们的心里乐开了花。他们不停地挖,白花花的泉水不断地流。可是一不小心,丈夫脚底一滑,摔倒在悬崖边上,妻子赶紧抓住丈夫的手,拼命地往上拉。“放开我,快走!”丈夫在命令妻子,但是妻子死死地抓住丈夫的手不愿松开,坚持了十几分钟之后,他们双双坠进了深谷。

  几天之后,乡亲们在悬崖底下找到了他们,奇怪的是他们居然安然无恙,简直是一个谜。后来,他们带领乡亲,挖掘泉眼,挖了七七四十九天,清冽的泉水如银河飘带,又如一匹白布,源源不断的从悬崖上倾泻而下,乡亲们的脸上都乐开了花。接着他们开凿水渠,把泉水引到了村子里,家家户户终于用上了清澈的泉水,花草树木重返新绿,庄稼又获得了好收成,乡亲们都很感激他们。

  从此,人们为了纪念阿霜、阿健他们,就把这股救命的泉水取名为霜健泉。又过了好些年代,大家一致认为这泉水特别清澈,特别纯白,而且健和涧谐音,故改名为白霜涧会更恰当些,从此以后“白霜涧”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第69篇、荷叶坪山的传说民间故事

  位于宁武县西南界与五寨、岢岚等县交界处,有一座通体敦实的山峰,其地理座标为北纬38.43',东经111.51’,海拔2787米。这便是著名的荷叶坪山。

  荷叶坪山与芦芽山主峰相距约l0公里,有公路连通,汽车可直达山顶。荷叶坪山山体雄宏,顶部平夷广阔,遍生绿草。这片拥有干亩沃草的山地草甸,与尖峭险峻的芦芽山形成了风格殊异的对照。到了盛夏,繁茂的绿草铺满草甸,犹如一片鲜嫩欲滴的荷叶,漂浮在绿涛碧波之上。荷叶坪山因此得名。

  至于这荷叶坪山的来历,还有几段神奇的传说:

  上古,当汾洪泛滥的时候,突然从遥远的地方漂来了一片荷叶。这荷叶上端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长者。长者手端罗盘,频频转动,口中诵吟着威力无比的咒语。这荷叶顺着汾洪漂啊漂,漂到了汾河发源地——今宁武县一带。长者施尽法术,念尽咒语,汾洪终不能治。这时候,勇于造福万民,矢志根治汾洪的长者便使出最后绝招,将自己乘坐的荷叶变成了一块呈荷叶状的巨石。巨石渐渐长大,居然形成了一座大山。大山压在汾洪源头,汾洪终于被治服,而长者亦修成正果,飞升而去。由于这大山由荷叶变成,顶部状似荷叶,故而得名。

  另据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个美丽的湖泊。湖里碧水荡漾,漂浮着肥大的荷叶,荷叶中间托起鲜艳的花朵,好看极了。荷花谢后,结下莲子,莲子包医百病,药到病除,被当地人视作神物。

  莲子为何具有这么大的神威呢?原来,湖畔上住着美丽善良的莲子娘娘。莲子娘娘一甩长袖,天空就会普降甘露;一摆衣裙,山野就会百花争艳。至于湖里那遮天盖地的荷花,便全是莲子娘娘的子孙哩。人们敬重莲子娘娘,每年六月初六都要赶庙会朝拜。

  有一年六月六,人们照例又在这里赶会,只见湖里荷花怒放,争艳比美。莲子娘娘化作一柄荷叶,与人们同享欢乐。正在这时,远居在洪畴山的霹雷大仙驾着独角怪兽路经此地。他见荷花湖泊热闹非凡,想到自己所住的洪畴山荒无人烟的情景,不禁妒火中烧,凶相毕露,当下手发巨石,口吐烈焰,直搅得荷花湖狂涛卷起,飞沙走石。赶庙会的人奔走呼号,惨状令人目不忍睹。

  莲子娘娘为了救民于危难之中。立刻同霹雷大仙斗起法来。只见她长袖一甩,甘霖普降;衣裙一摆,烈焰熄灭。但是,霹雷大仙仍不罢休,继续施展魔法,让湖中的巨石越积越多,眼看就要把湖填满了。莲子娘娘心急如火,猛地大喝一声“起”,便飞身坐上石堆。慢慢上升的石堆,被莲子娘娘衣裙的百褶遮住,渐渐地固定了。后来,莲子娘娘的衣裙百褶化成了一柄硕大的荷叶,这便是荷叶坪山。衣裙上的花草化成了漫山遍野的山花牧草,莲子娘娘的乳汁化成了清冽的泉水。

  荷叶坪高山草甸土层极厚,土壤中多含有益于植物生长的氮、磷、钾等养分,正是这沃土养育了花草。在草甸的边沿,还分布着许多高山湖泊,最大的干海子直径百米,长年水盈满池。

  丰盛的水草,使荷叶坪山自古以来便成为晋西北著名的天然牧场。盛夏,宁武、神池、五寨、岢岚、静乐、忻州等县大批畜群云集放牧,到秋后膘满体壮时始返。这里的水草,曾养育了宋王朝的戍边将士。迄今尚存的点将台、跑马湾、石马栅、拴马桩等遗迹,据传就是当年杨六郎屯军之处。

第70篇、龙王失印服渔翁来民间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沈家门还是个荒凉的茅草岗,只住着一家姓沈的老渔翁,带着妻子儿女,每天靠出海捕鱼勉强维持生计。

  一天,老渔翁摇着小船出海去,撒了一网又一网,网网都是空的。眼着天色渐渐的黑了,风浪又大,再不回去便有危险。但想想家里老小还在挨饿,老渔翁又迟疑了。正在他为难的时候,抬头望见不远处的海面上,有群海鸥在盘旋翻飞。凭着多年捕鱼的经验,有海鸥出没的地方准有鱼群。

  老渔翁连忙驶船过去,撒了一网,谁知又是空。老渔翁好不丧气,不由得皱起眉头。正想收拾网具回家,突然发现网袋里有件东西在闪闪发光。掏出来一看,原来是颗雕刻精致的玉石印章。印面刻着些弯弯曲曲的字,不知是什么意思。一条金龙盘绕在印章周围,光彩夺目,龙头从上端伸出来,嘴里含着一粒雪亮雪亮的珠子。说也奇怪,那大海经珠光一照,霎时间风也息了,浪也平了,船驶在海里平平稳稳。啊!这印章还是件宝贝哩!老渔翁把印章揣进怀里,兴冲冲回了家。

  第二天一早,老渔翁在茅草岗顶上搭一座棚,把印章挂在棚里。茅草岗周围海面顿时风平浪静。渔民们发现这块好地方,纷纷来安家落户,茅草岗从此有了生气。

  原来这颗玉石印章是玉皇大帝赐给海龙王敖广的镇海印章,那龙口里含着的是一颗定风珠。那天,青龙三太子私带宝印出宫游玩,不小心失落了,恰巧被老渔翁捞到。龙王不见了宝印,又惊又怕又急,担心被玉帝得知,去了王位不算,还要下狱治罪。急得他坐卧不安,茶饭无心,一边赶紧派遣虾兵蟹将四处找寻,一边喝令卫士把惹祸的青龙太子困绑起来,责打一顿,听候处置。

  且说龙王手下的那些虾兵蟹将,东寻西找,把东海大洋的每个角落都找遍了,功见宝印的踪影。有个特别细心的蟹将军,他在大海里转来转去,忽然发现茅草岗周围海面有点异样。探头一着,只见茅草岗上有一颗金光四射的宝印,急忙回宫禀报。

  龙王闻报,立即点召三军,带了青龙三太子,亲自前去取印。水族们踩波踏浪向茅草岗涌来,霎时间天昏地暗,恶浪滚滚,潮水哗哗地一个劲儿猛涨。

  老渔翁一看情势不对,邀集众乡亲攀上岗顶,把挂着宝印的草棚团团围住。

  仗着镇海宝印的神威,潮水才没有派上岗顶。龙王见此计不成,大为震怒,跳出海面来喝道:

  “何方刁民,胆敢取我龙宫宝物,还不快快献上来!”

  老渔翁朗声答道:

  “东海龙王!你平时兴风作浪,毁我渔船,伤我乡亲,不让大家过安定日子。今日宝印落在我们手里,岂能轻易还你?”

  龙王听了,气得胡须都翘起来:

  “好哇!你不还印,我叫你们一个个葬身大海!”

  说罢,大口一张,直朝岗上喷水。老渔翁不慌不忙取宝印在手,高高举起,大声道:

  “你再不讲理,我把宝印砸啦!”

  这一下把敖广吓住了,连连摆手道:

  “莫砸!莫砸!怪我一时鲁莽,老丈你要见怪,只要你还我宝印,水晶宫里的珍宝由你挑选。”

  老渔翁冷笑一声道:

  “我们捕鱼人,不稀罕你龙宫珍宝!”

  “那那那……那你要什么?”

  “还你宝印不难,需依我三件事情。”

  事到如今,龙王无可奈何,只得拱着手道:

  “哪三件,请讲。”

  “第一件,从今以后不准兴风作浪,祸害渔家。”

  “依得依得。”

  “第二件,潮涨潮落须有定时,不能反覆无常。”

  “依得依得。”

  “第三件,每日献出万担海鲜给我们渔家。”

  “这个……一每日献万担海鲜,龙王实在心痛,但为了取印,只得点头道:

  “也依得,也做得。”

  龟丞相立即拟就圣旨一道,当众宣布从今以后每天在乌沙门和洋鞍海面送海鲜万担给渔家;每日早晚两潮,每月初二、十六起大潮,但潮水不得涨过老渔翁家的门槛。

  龙王宣旨毕,即令龟丞相上前取印。老渔翁用手一挡,问道:

  “既然如此,有何为凭?”

  龙王冷笑道:

  “我堂堂东海龙王,言出如山,还会失信于你吗?真是人小看我了!”

  老渔翁想了想说:

  “小看也好,大着也好,我看就以定风珠为凭吧!说罢,从龙嘴里取出定风珠,把印章交还给龟丞相。

  龙王取印心切,只得忍痛割爱,于是就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这一瞪还不要紧,可把青龙三太子吓坏了。他心惊肉跳,只怕以后的日子难过,便倏地窜上天去,吼叫一声,招来它的拜把兄弟白虎。青龙和白虎张牙舞爪地扑向老渔翁,欲要夺回定风珠。

  老渔翁见他们来势凶猛,急忙拿出定风珠,狠狠地朝向青龙和白虎打去。只听得扑通一声,那青龙被定风珠打落在茅草岗东边,化作一座小山,成了如今的青龙山;那白虎打落在茅草岗西边,也化作一座小山,就是今天的白虎山。那颗定风珠,掉落在南边海中,变作一座小岛,就是现在的鲁家峙。

  从此,茅草岗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面又有鲁家峙作屏障,成了天然的渔港。乌沙门和洋鞍渔场,四季鱼汛不绝,渔港变得愈来愈兴旺。为了纪念这位姓沈的老渔翁,渔民把这块地方叫做“沈家门”。

第71篇、施瓦布《人类的时代》民间故事

  神创造的第一代人类乃是黄金的一代。那时候统治天国的是克洛诺斯(即萨图恩)。这代人生活得如同神一样,他们无忧无虑,没有繁重的劳动,也没有苦恼和贫困。大地给他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硕果,丰盛的草地上牛羊成群,他们平和地从事劳动,几乎不会衰老。当他们感到死期来临的时候,便沉入安详的长眠之中。当命运之神判定黄金的一代人从地上消失时,他们都成为仁慈的保护神,在云雾中来来去去,他们是一切善举的施主,维护法律和正义,惩罚一切罪恶。

  后来神用白银创造了第二代人类。他们在外貌和精神上都与第一代人类不同。娇生惯养的孩子生活在家中,受到母亲的溺爱和照料。他们百年都保持着童年,精神上不成熟。等到孩子步入壮年时,他们的一生只剩下短短的几年了。放肆的行为使这代人陷入苦难的深渊,因为他们无法节制他们的激烈的感情。他们尔虞我诈,肆无忌惮地违法乱纪,不再给神献祭。宙斯十分恼怒,要把这个种族从地上消灭,因为他不愿意看到有人亵渎神。当然,这个种族也不是一无是处,所以他们荣幸地获得恩准,在终止生命以后,可以作为魔鬼在地上漫游。

  天父宙斯创造了第三代人类。即青铜的人类。这代人跟白银时代的人又完全不同。他们残忍而粗暴,只知道战争,总是互相厮杀。每个人都要千方百计地侮辱其他人。他们专吃动物的肉,不愿食用田野上的各种果实。他们顽固的意志如同金刚石一样坚硬,人也长得异常高大壮实。他们使用的是青铜武器,住的是青铜房屋,用青铜农具耕种田地,因为那时还没有铁。他们不断进行战争,可是,虽然他们长得高大可怕,然而却无法抗拒死亡。他们离开晴朗而光明的大地之后,便降入阴森可怕的冥府之中。

  当这代人也降入地府时,宙斯又创造了第四代人。这代人应该住在肥沃的大地上,他们比以前的人类更高尚,更公正。他们是神英雄的一代人,即古代所称的半神的英雄们。可是最后他们也陷入战争和仇杀中,有的为了夺取俄狄甫斯国王的国土,倒在底比斯的七道城门前;有的为了美丽的海伦跨上战船,倒在特洛伊的田野上。当他们在战争和灾难中结束了在地上的生存后,宙斯把他们送往极乐岛,让他们居住和生活在那里。极乐岛在天边的大海里,风景优美。他们过着宁静而幸福的生活,富饶的大地每年三次给他们提供甜蜜的果实。

  古代诗人希西阿说到世世代代的人类传说时,慨叹道:“唉,如果我不生在现今人类的第五代的话,如果我早一点去世或迟一点出生的话,那该多好啊!因为这代人是黑铁制成的!他们彻底堕落,彻底败坏,充满着痛苦和罪孽;他们日日夜夜地忧虑和苦恼,不得安宁。神不断地给他们增添新的烦恼,而最大的烦恼却是他们自身带来的。父亲反对儿子,儿子敌视父亲,客人憎恨款待他的朋友,朋友之间也互相憎恨。人间充满着怨仇,即使兄弟之间也不像从前那样袒诚相见,充满仁爱。白发苍苍的父母得不到怜悯和尊敬。老人备受虐待。啊,无情的人类啊,你们怎么忘了神将要给予的裁判,全然不顾父母的养育之恩?处处都是强权者得势,欺诈者横行无忌,他们心里恶毒地盘算着如何去毁灭对方的城市和村庄。正直。善良和公正的人被践踏;拐骗者飞黄腾达,备受光荣。权利和克制不再受到敬重。恶人侮辱善人,他们说谎话,用诽谤和诋毁制造事端。实际上,这就是这些人如此不幸的原因。从前至善和尊严女神还常来地上,如今也悲哀地用白衣裹住美丽的身躯,离开了人间,回到永恒的神世界。这时候,留给人类的只是绝望和痛苦,没有任何的希望。”

第72篇、大力士娶妻民间故事

  从前边区地方有一座大密林,里面住着狼和熊。它们不仅杀死牲畜,还袭击人。邻材的农民被这些野兽闹得日子很不好过。

  可是有一个茨冈老人,偏偏带着妻子女儿,搬到这座森林附近住下了。

  茨冈老人盖了小房子,开始打猎和养蜂。过了不久,他已经有很多的蜂箱了。

  熊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到养蜂场来偷蜂蜜。茨冈老人在养蜂场的四周挖了坑,做了陷阱。结果捉了许多熊。他还布置了捕兽器来捉狼。不几年,狼和熊就离开这座森林了。

  森林里来了这样一个机智的猎人,农民们都很高兴。茨冈老人死的时候,全村人都怀着敬意来送葬:人们没有忘记他是怎样帮助了他们的。埋葬了老人以后,寡妇和女儿仍旧住在森林里。女儿长得非常美丽,她的名声传遍了整个边区。

  离森林不远,有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个农民和他的妻子。他们很久没有孩子,最后才生了一个小得象洋娃娃似的儿子。这个孩子,不是一天天长大,而是时时刻刻在长大,过了六个星期,摇篮里已经装不下他了。孩子很快就长得很强壮,能够连根拔起巨大的山毛榉树。从此以后,人们就叫他做山榉大力士。

  山毛榉大力士被送到学校里去的时候,比老师还要高出一头,但是他很听老师的话,很勤快地准备功课,念起书来就象抽打鞭子一样响亮,写起字来活象刻花纹一样细致。

  山毛榉大力士什么也不害怕,空下来就独个儿跑到森林里去。有一次,他和森林里的母熊相遇了。熊向他猛扑过来,山毛榉大力士一点儿也不胆怯,挥动斧子,就把熊打死了。这件事正发生在养蜂场的附近。老太婆和女儿听到了可怕的吼声,就从屋子里走出来,看见了山毛样大力士和熊搏斗。老太婆就夸赞山毛榉大力士说:“小伙子!你真有力气!连我们的老爹也不能和这样的熊较量……”

  山毛榉大力士没听见茨冈老太婆的话--他光瞧着年轻的姑娘。他很喜欢她,就马上请求老太婆把女儿嫁给他。

  “等一等,”老太婆微笑着说,“不能这样就答应……我的女儿只嫁给最有力气的人。你证明一下,你比全世界的人力气都大,那么她就做你的妻子。”

  “试一试吧。”山毛榉大力士回答着,就回家去了。

  到了家里,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了母亲。母亲想劝阻儿子,但是怎么也不行……山毛榉大力士告别了父母,就试验他的力气去了。

  他走了又走,走到一个遥远的村庄。在那个村庄的广场上,有一棵巨大的菩提树--三个人也搂抱不过来。坚固的树根深深地扎在地里,多么猛烈的暴风雨也刮不倒它。

  “世界上没有这样大力气的人,能够把我们的菩提树连根拔起。”村里的居民对山毛榉大力士说。

  “茨冈”亦称“吉普赛”,是欧洲的一个流浪民族。

  山毛榉大力士围着菩提树转了一圈,爬到树顶上,先把树枝一根一根折断。然后他跳到地面上来,把身子靠在树干上。只听得打雷那样霹雳一声,树连根翻倒了。人们都很惊奇山毛榉大力士这样有力气,他们说,象这样一棵菩提树,足够建筑整个村子了。但是山毛榉大力士对那棵拔倒的菩提树连看也不看--他急忙上养蜂场去了。

  他心中很愉快,只想看到他那美丽的姑娘。可是他刚走近小房子,老太婆正巧从屋里出来,说:“你的力气虽然很大,但是你的力气并没有多大用处。我还不能把女儿嫁给你。”这时候,一群蜜蜂愤怒地扑向他,好象知道他白白断送了菩提树。山毛榉大力士弄得无处躲藏,东奔西蹿,痛得直哼叫。

  “跑开吧,跑开吧,”老太婆对他喊叫着说,“不然的话,对你是没有好处的!”

  山毛榉大力士浑身红肿,走回家里。他的母亲就劝他放弃这样的未婚妻。

  “儿子呀,放弃吧,”她说,“你自己可以看出来,这样不会有好结果的……”

  “不,”山毛榉大力士回答说,“即使蜜蜂把我螫死,我也绝不放弃!”

  他又从家里出来,他在世界上浪荡了很久,最后来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里的人民,正在又惊慌又痛苦,因为那儿出了一个可怕的巨人,专门吃人。山毛榉大力士知道了这件事,就一直走到巨人那里。他看见巨人骑在马上,就喊叫说:“喂,你站住!”

  “你想怎么样呢?”巨人问他。

  “我想和你较量一下。”山毛榉大力士回答说。

  “为什么?”巨人又问,“难道我欺侮你了吗?”

  “没有欺侮我,可你欺侮了别人!”山毛榉大力士喊起来:“下来吧,要不,我就杀了你的马。”

  巨人跳下马来,和山毛榉大力士打起来。打了不久,巨人倒在地上,死去了。

  人们得了救,都很欢喜,可是山毛榉大力士一刻也不耽搁,就动身上养蜂场去--他忍不住了,要去夸耀自己的功绩。

  老太婆从屋里迎面出来,对他说:“我看出你是个大力士,可是你的胜利得来太容易了。对力气大的人还要进一步苛求呢。我不能就这样把女儿嫁给你。”

  忽然蜜蜂从蜂箱里飞出来,狠狠地螫山毛榉大力士。这个可怜的人不知道怎样对付它们才好,老太婆对他喊叫说:“跑开吧,跑开吧,不然的话,对你是没有好处的!”

  悲伤的山毛榉大力士远走他方。他很快就走到一个地方,那儿遭了大难。一连三年的旱灾,使那地方的田地都干枯了,人们早已停止耕作,闹着饥荒。山毛榉大力士同情那些人,就想办法帮助他们。他仔细地观察了一下田地,了解到他们最缺的是什么。他拿来犁耙,向父亲要来各种种子,动员了很多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来帮忙,一块儿拣起田里的石头。然后他们深深地耕地,把土耙松,种下了小麦、豌豆、野豌豆和苜蓿。

  到了夏天,这些田里的小麦长得比墙还高,苜蓿密密的象毛--都长得很茂盛。人们开始收割庄稼了。山毛榉大力士总是带头干活。他勤劳操作,流了很多汗,后来谷物收割了,这地方就象没有发生过饥荒一样。山毛榉大力士没有等待人家来酬谢他,就动身回家了。

  他走到一条小溪边去洗脸,在水里看见自己的影子都不认识了--他变得那么黑那么瘦,他再看看自己生了老茧的双手,看看擦伤的脚。“没有什么,”他想了想,“我帮助了人们。”他就一直向美丽的茨冈姑娘住着的森林走去了。

  这次蜜蜂不再螫山毛榉大力士了--它们高高地在他头上飞翔,亲切地发出嗡嗡的声音,好象知道他在异乡播种,收割了许多粮食、豌豆、苜蓿,把人们从饥荒中救了出来。老太婆从远处就向山毛榉大士力亲切地点头招呼,请他进房里去。

  她的女儿也从房里走出来,恭敬地看着他,就象对未婚夫一样向他鞠躬。

  幸福的山毛榉大力士把未婚妻和她的母亲带回自己家里。他们安排了丰盛的喜宴,烤了奶饼,蜜蜂也送来了很多蜜糖。凡是经过这儿的人,都被请去参加婚礼,受到款待。

第73篇、端午节插艾草由来民间故事

  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除了吃粽子,都要在房子上插几根艾草,说是可以祛瘟镇邪。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位神仙来到人间巡视。那时人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老神仙降下云头,摇身变成了一个骨瘦如柴的乞丐。他右手拄着打狗棒,左手端着破碗,来到一家农户门前。这家女人在喂猪,猪吃的不是糠皮,是雪白的面,老人看在眼里,他不露声色,把破碗伸了过去,哀求说:"大嫂,行行好吧,我已经三天没吃饭了,你施舍点东西给我吃吃吧!'哪女的对老头白了一眼,说:"臭要饭的,给你吃还不如给猪吃!猪吃了还长肉呢,快走!"老神仙又说:"大嫂,不给饭吃,给一点水喝喝吧!"那女人一听,顺手将墙上拴的网勺拿了下来,扔给老头,没好气地说:“自己舀吧!”老神仙一看,这东西怎么好舀水呢?老神仙来气了,用袖口往墙上一拂,墙上立刻出现了十个大字:“全村生瘟病,三天内死尽。”化作一道青烟,升到空中,那女人吓得像根木头,好久才明白过来,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

  第二天,老神仙驾着云头,背着瘟瓶,正要向村里撒瘟药,忽然看见有一个妇女一只手里抱着一个五六岁的诉儿,另一只手里搀着一个两三岁的伢儿在匆匆赶路。老神仙感到奇怪,怎么大的抱,小的搀!又变成一个老头倒在路上哼,那女的看见了忙问,"老大爷,你怎么啦?”

  "我脚被树枝戳了一个洞。”

  那女的一看,老头脚上到处是血,连忙放下怀中的伢儿,摘了几片文草叶,放到老人伤口上,不一会儿,血就止住了。

  老人问了:"你走得这样急,上哪儿去呀?"那妇女说:"我们村里有个大嫂,昨日得罪了一位神仙,神仙发了怒,说三日之内,叫我们全村人生瘟病死光,我们都去逃命。"她边说边把老人搀起来,"老人家,你也同我们一起逃命吧2”

  "那你为什么不抱小伢儿走,而抱大伢儿走呢?”

  "老人家,不瞒您说,这大儿子是我丈夫前妻生的孩子,这小的是我生的孩子。现在我丈夫死了,我要把他们的命根子留下来,好好照看才是。”

  "噢!"老神仙一听,心想,自己差一点儿办错了事!天下还是有好人,坏人毕竟少啊!他看了看艾草说:"那么,你们也不必逃命了,这艾草就是防瘟的,只要把它插在房子上,就不会生瘟病了。"说完,就上了云头,用拂尘把母子三人送回了村子。一到村子,这妇女就到处找艾草,又把这消息告诉了大家。后来,老神仙虽然在天上投了瘟药,但因地面上有艾草防着,所以也就都没事了。

  从此,五月初五插艾草的风俗习惯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第74篇、大白牛和小燕子赌东民间故事

  大白牛在车水,要屙屎哉。

  小燕子做窝,要衔泥,忙得勿能再忙。他看见大白牛,闲话来哉:"懒牛上场,尿屎满场。"大白牛气煞,你这个小鬼头,拿张短命臭嘴搁在你老公公头上哉,心里气勿过,我懒点啥介?就问小燕子:“你有什么本领?”

  小燕子狂煞:“老牛你的牛耳朵算得长哉?阿是勿曾听见歇(听见过)?燕子衔泥,能够筑断黄河水!”

  大白牛气得眼睛发了红哉:这小燕子身体勿大,短命心思搭天一样大。转个念头,要叫它出出丑:“小燕子,你街泥本领大,老牛今朝和你赌个东道,输脱就永生永世做小阿弟。”

  小燕子眼骨里看勿起大白牛:身体大,笨来,牛鼻头被人家穿牢,身勿由自主,替人家车水耕田,算得出力哉,吃点稻草苦煞。想一想自家多少惬意,吃的是田里的新谷,住的是别人家的新砌的房子,越想越开心。“大白牛,要赌东道你说好哉。”

  “勿要你黄河上筑坝哉,你替我拿水沟里的水拦拦断吧!”猪牛车水,脚步多少慢,水沟里的水,也是慢腾腾往前淌,小燕子看看嘀谪笃笃,有什么稀奇!马上叫来一群兄弟姐妹,拼命衔泥,要拿水沟塞起来。一群燕子足足上百只,口口街泥,忙煞快,泥落到水里,就顺水流体哉。黄昏当口,老白牛勿车水哉,走到水沟畔,“呵呵”一笑,它对正水沟屙了一堆屎,小燕子看见,全发了呆哉:“水勿淌哉!”

  大白牛朝小燕子看看,闲话来裁:“勿要七嘴八舌,牛皮吹得野豁豁(形容无边无际),你们的嘴巴,还勿及我个屁眼来嗨!”

  小燕子可服输?勿服输也只好服输了,所以小燕子现在叫起来:“弟弟,弟弟。”

第75篇、水牛与蚕姑娘民间故事

  水牛和蚕姑娘原来是天上的神仙。住在王母娘娘的御花园里。牛吃青草,蚕姑娘也吃桑叶。

  后来,王母娘娘要开幡桃盛会,就在御花园栽了大量的桃树。这一来,青草少了,水牛吃不饱肚子;桑树少了,蚕姑娘也吃不饱肚子。

  有一天,水牛跑到南天门外游玩,朝底下一看:哎哟,这底下满山遍野都长着青滴滴、绿油油的青草。这时,蚕姑娘也飞到南天门来游玩,也看到底下长了不少青枝绿叶的桑树。

  "唉!"水牛叹了一口气说:"人间遍地都长的好青草,我眼瞪瞪吃不到!”

  蚕姑娘听了这话,也是一肚子怨气:"看到人间青枝绿叶的桑树,真想下去吃个饱。牛大哥,你想下去吗?”

  "有得吃。怎么不想呢!可惜我只有四条腿,能跑不能飞。不像你有一对翅膀。”

  "牛大哥,你想去,我有办法。只要你往我背一站,我驮你到人间去。”

  "行!”

  蚕姑娘驮起水牛,它们飞到人间,大吃了一顿,肚子都吃得圆滚滚的,赶紧又飞回天庭。天上的神兵神将,一个都不知道。就这样,一日两,两日三,经常飞到人间,一直太平无事。慢慢地,也就粗心大意了。这一天,它们又飞到人间,肚子吃得饱饱的,太阳晒得暖暖的,呼呼大睡,连天庭的钟声都没有听到。

  王母娘娘见天兵天将、各路神仙都到齐了,唯独就少水牛和蚕姑娘,立即就命大白金星查找。太白金星来到南天门外,朝下一看,只见水牛躺在山坡上,蚕姑娘躺在桑树上,都在呼呼大睡。王母娘娘立刻派天兵天将把它们捉回天庭,要把它们贬到人间。

  太白金星出来说:"启奏王母娘娘,水牛力大无穷,脾气拗犟,还有一双瞧不起人的眼睛,要是它发起牛脾气,定要伤害下界生灵;蚕姑娘有一双长翅膀,终日东游西荡,说不定还会偷入人天庭。”

  王母娘娘降旨:"抠去水牛双目,换上蛇的眼睛,罚它一生劳役,车水、耕田、拉车;剪去蚕姑娘双翅,罚它抽筋剥皮。”

  天兵天将遵照王母娘娘的旨意,把它们一齐押到南天门。水牛满肚子火,正要发牛脾气,被天兵天将用力一掀,正巧一头坠在石头山上,上巴壳子上的牙齿撞得一个都没有了,眼睛又被天兵天将换成蛇眼。

  从此,水牛的上巴壳子上,一个牙齿也没有了,所以只能嚼嚼青草。原来牛的眼睛看人只有一点点大,丝毫不把人放在眼睛里,如今换上蛇的眼睛,看到人,大得像座青山,吓得低头贴耳。蛇换上牛眼睛之后,反而把人看得一点点大,所以蛇敢往人面前窜。

  农夫看到水牛力气大,对人又低头贴耳的,就把它拖去耕田。水牛心里不服气,就发起牛脾气来了。农夫看它不驯服,就给它穿上鼻子,还用鞭子跟在它后头抽。从此,水牛满肚子怨气没处出,一天到晚总是"苦苦苦"地叹气。

  蚕姑娘呢,在南天门被天兵天将掐掉了翅膀,一头坠到人间一座花园里的桑枝上,只好躲在桑叶后面,吃吃睡睡。就这样,六七四十二天之后,结了个茧子,把自己藏在里头。一天,有个小姐忽然看见桑树上挂了个雪白如银的东西,有小鸡蛋大。就叫丫鬟到花园里采回来,抓到手里一看,挺棒石硬的,不晓得是什么东西,就保存在抽屉里。哪晓得第二年春天,拉开抽屉一看,密密麻麻的小虫子。再看看那个雪白如银的"小圆蛋"破了一个洞,小姐想;这是在桑树上采到的,它们肯定吃桑叶,就叫丫鬟到花园里摘桑叶给小虫子吃。就这样过了六七四十二天,累累拉拉,结了数不清的雪白如银的小圆蛋,也就是蚕茧呀。

  小姐用手指捏起一颗蚕茧,转过来,调过去,看得入了神。这时,丫鬓端了一杯茶给小姐,往桌上一墩,"当"的一声,小姐一惊,手里的蚕茧正巧掉在茶杯里。丫鬟连忙拿了一只筷子来捞。哪晓得这蚕茧滑叽骨碌的,左捞右捞捞不上来,反面捞了一根丝粘在筷头子上。小姐捏住这根丝,想把茧子拎出来,结果越拎越长,越拎越长,把整个茧子拎完了,只落个蛹在茶杯里。蚕就这么被抽筋剥皮了。这小姐看看手中的丝,心想:何不就用它来织布呢?她把茧子都放到热水里抽丝,又用这丝织成布。这种布软绵绵的,亮滑滑的,这就是现在的绸缎。

  从此,养蚕就流传下来了。

  哎!还有个奇事,蚕子背上有几个花斑,据说,就是水牛踏在蚕子背上留下来的蹄子印。到现在还不曾蜕得掉。

第76篇、合州山神庙民间故事

  合州有座山神庙,每逢祭祀的时候,按照惯例都要用整头牛做供品;不然的话,据说神就会降下灾祸。为此,人们每年不知要宰杀多少头耕牛。

  有一回,一个叫善晓的西蜀人路过合州,听说这里要用整牛祭祀,便气冲冲地走到山神庙。进了大殿,对着山神和两旁大小泥胎说:“耕牛是庄稼人的命,犁田耕地全靠它。至于你们,原来不过是一堆土,人们把你们捏成人形,你们就充起神鬼来,不但天天坐着不干事,还要人们按时供奉,真真岂有此理!”他越说越有气,随手抄起了顶门栓,用力地敲打起来,泥塑的神像挨个都被敲碎了。最后还剩一个,实在太累了,打算喘口气再敲。

  庙里的和尚见这情景,纷纷过来求情说:“先头敲的那些都是吃肉的神,唯独这尊是吃素的,您就高高手吧!”善晓听说他吃素,便留了下来。

  这一来,全州的人都哄动了,生怕有什么大祸降临。可是过了好多天,也没见什么应验。

  从此,人们便不再用整牛祭祀了。

第77篇、神笔赵登仙民间故事

  明末清初,陡岗"七塔村"出了个文人,叫赵登仙。他读了不少古书,蛮有点才学,在州府考试得了个"贡生",四十出头就被人称做"江宁府七支笔"的头一杆笔。他不贪富贵,不慕功名,有官不做,情愿教书过苦日子。平时喜欢写诗做文,替人申冤打抱不平。他随身带着一只烟袋和一支烟杯,烟袋下面还挂着一串银圈。

  有一次,长江七坝那块,发生了一起船祸:一个商人的木排顺流而下,跟一个富豪的游船相遇了。这富豪只顾喝酒开心,偏不让木排,结果,游船被撞翻唻。那刻儿是"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船主有钱有势,买通官府,把木排商人定了罪,又坐牢又赔钱,木排商人为了打官司申冤,把全部家私都卖光了。这天,正发愁呐,看见一位私塾先生,拿一根三尺多长的烟袋,烟袋上挂着十三个银圆圈,前来躲雨。这人就是赵登仙。一交谈,赵登仙认为木排商人上告有理,就铺纸提笔,代他写讼状。上面写了四句话:"木排下江如山倒,行船犹如一只鸟,山移鸟飞相遇时,鸟儿让山山让鸟?”写好,叫木排商人拿出去告府衙。判官一看,四句话说得字字在理,驳不倒,推不了,只好秉公断案。木排商人官司到底打赢了,就要把剩下来的木排送给赵登仙。赵登仙光笑不答腔。旁边有人告诉他:赵登仙帮人打官司从来不收礼。每打赢一回疑难官司,人家就打一个银圈送给他。你这已经是第十四个疑难案了。木排商人连三照办,赵登仙的烟袋上就又多了一个银圈。

  桥林附近有一个姓王的地痞,专门敲诈勒索。邻村一个姓李的佃户被他敲过好几回竹杠。这年除夕,他又上李家来了,明说要借粮,暗里又是敲诈。李家没有依他,这个王痞子换了花样,叫他怀孕的老婆再来借钱。李家人实在气不过,把他老婆骂了一顿。偏偏事有凑巧,大年初二的夜里,王痞子的老婆难产死了。王痞子正好抓住这个机会报复李家。他把尸首一背,冒着大雨跑到李家大门口,拿根绳子套住尸首脖子,挂在门上。第二天清早,李家人开门一看,吓一大跳。这边才要去报官,那边王痞子已经带人赶到啰。硬说是李家人欺侮他老婆,逼得他老婆上吊的。王痞子又告到县衙。事情传到赵登仙耳朵里。他一调查,心里有数了,就替李家写了一张状纸,还附了两句诗:八尺门媚孕妇何能自缢,三更夜雨绣鞋何以无泥?一记头击中要害,驳得王痞子没口开,李家这才申了冤。

第78篇、聪明的刘伯温民间故事

  刘伯温是朱元璋的军师,他富有智慧,有谋善断。他为何会如此聪明,还有个动人的传说呢。

  元朝末年,刘伯温在西山教私塾。可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谁还有心事读书,塾馆也只得关门。

  刘伯温一介书生,虽手无缚鸡之力。但他的学问可多了,除了会教书,他还精通易经、药理学,还常常上山采草药。

  一天,刘伯温到一座庙里闲逛,看到许多人到庙里进乡还愿,乞求天下太平,企求身体健康。

  刘伯温眼睛一亮,一拍手掌,有了!他托人雕了个太上老君,摆在堂屋中央,然后贴出告示:太上老君,赏赐仙水,包治诸病,确保平安。

  起初,有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来拜菩萨,求神灵。问医求药后,喝下了刘伯温的“仙水”后,说来也巧也怪,这些人的身体果然大有起色。于是,大伙一传十,十传百,刘伯温的声名鹊起,来刘伯温家拜神仙讨仙水的人,络绎不绝。

  其实,这哪是什么仙水,是刘伯温根据不同的病所熬的不同的草药汤。香客在拜神仙时,刘伯温总要询问病的症状,然后对症赐汤,身体自然会有起色。

  有个小伙子,拜刘伯温为师,刘伯温就将医药知识传授给他。刘伯温在家忙了一阵子,就将事情托付给徒弟,自己身穿道袍、手执拂尘云游四海去了。

  一次,元朝皇帝跑了匹御马,这御马可是匹汗血宝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是元朝皇帝心中的至宝。大家伙都知道,元朝皇帝都是蒙古人,善于骑马,狩猎。

  元朝皇帝龙颜大怒,限令三日之内找回御马,否则侍卫们提人头来见。

  侍卫们哪敢怠慢,四下里寻找,可这也只是大海捞针。

  已经是第三天了,是皇上的最后限期,侍卫们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侍卫们来到城外的一座山上搜寻。此时,刘伯温身穿道袍,手执拂尘,刚好和侍卫们相遇。

  侍卫们看到了刘伯温,便叫住了他。

  刘伯温问道:“官家有何事情?”

  侍卫头说:“你看到一匹马吗?红棕色的毛发,出的汗都是红的呢!”

  刘伯温刚才路过后山时恰巧碰到这样一匹马,还是他把马系在树上的呢。但他却说:“马倒是不曾看到,不过我可以给你们算算,看马在哪儿。”

  刘伯温捏着指头,双眼微闭,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他拂尘一扬,道:“有了。”他告诉侍卫们马就在后山,被系在一棵树上,马正在那里嘶鸣呢。

  侍卫们立刻向后山赶去,果然汗血宝马被系在一棵树上了,马正在仰天长啸。

  御马找到了,元朝皇帝满心欢喜,他询问侍卫们是如何找到的。侍卫们一五一十地告诉皇帝。皇帝感叹道:“天下竟有如此奇才。”

  且说这元朝皇帝还真不走运。刚找回了御马,又丢了御印。这御印可是皇帝的命根子。没有了御印,你想皇帝怎么下圣旨?这盗印者一定是吃了豹子胆。

  元朝皇帝叫手下人四处查找,可皇宫都被他们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看到御印的影儿。

  元朝皇帝想起了御马的事儿,就派人把刘伯温找来,叫他查找御印的下落。

  刘伯温来到京城,他明察暗访,没有一点儿线索;他苦思冥想,没有一点儿头绪;他起掌掐算,没有一点灵感。

  一天夜里,刘伯温昏昏欲睡。突然,一个声音在叫他:“伯温,伯温。”

  ??中,刘伯温看到一头狮子在叫他。这不是皇宫前面的那头大石狮子吗?这头大石狮子已经有几百年道行了,修炼成精了。这下它正托梦给刘伯温。

  狮精告诉刘伯温,御印是给老鼠精偷去的,在大殿第三个台阶下一丈二深的地方,有一块大石板,石板下就藏着御印,不过得用十二个劳力去挖才能挖出。

  刘伯温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去见元朝皇帝。皇帝派出了十二个劳力,在大殿的第三个台阶下开始挖。挖了一丈二深,果然看到了一块大石板,掀开大石板,御印果然在下面。

  元朝皇帝要封刘伯温做官,刘伯温不肯接受,说云游四海自由多了。元朝皇帝赐给他许多金银财宝,刘伯温只拿了些银子作云游四海的盘缠。

  刘伯温从皇宫出来,天色已晚,他找了家旅馆歇息下来。半夜,有老鼠精托梦给他。这老鼠精就是偷御印的那个,因狮子精泄露了它的秘密,它怀恨在心,这次他是来报复狮子精的。老鼠精告诉刘伯温,皇宫门前的石狮子的口中有三颗夜明珠,只要刘伯温拍三下狮子头,夜明珠就会滚出来。如果刘伯温吃下它们,就会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因为这夜明珠是狮子精几百年的修炼所在。

  第二天天刚亮,刘伯温就赶往皇宫,守门的卫兵都认得刘伯温,以为皇帝又找他有事儿,很客气地让他进去了。

  刘伯温来到狮子前,抬起手,在狮子头上拍了三下,果真有三颗夜明珠滚出,刘伯温便把它们吞入肚中。

  从此,刘伯温真的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了,而那头狮子就只是头呆头呆脑的石狮子了,几百年修炼的道行一下子全没了。

  后来,刘伯温以他的聪明才智辅佐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暴政,建立了明朝。

第79篇、奢侈的伙计民间故事

  宣州城里有一家杂货铺,掌柜姓高。高掌柜雇了一位年轻的伙计,名叫彭小根。

  高掌柜很小气,常常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衣服。所谓人以群分,彭小根也衣着破旧,可最近,彭小根忽然讲究起来,天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不说,甚至还去裁缝铺里,缝制了一件崭新的棉袍。

  这天,高掌柜怀揣着两百两银子,领着彭小根,外出采购货物。可他们还没走出宣州地界,便在一座大山之下,被一伙土匪拦住了去路。领头的土匪名叫李飞,李飞把手一挥,一名喽罗冲了上去,搜起了彭小根的身。

  彭小根的口袋里,只揣着几枚铜钱,喽罗毫不费力便搜到了。李飞见了,讥笑彭小根道:“看你穿得像个公子,口袋里却只有这么几枚铜钱,你羞不羞?”

  喽罗走向高掌柜,准备搜他的身,李飞却一摆手,说:“他穿得那么破旧,一看就是个仆人,哪里有什么油水可捞?算了,别搜了。”

  高掌柜正暗自高兴,李飞又一挥手,让喽罗绑住了彭小根,彭小根连忙挣扎:“绑我干啥?”

  李飞哈哈大笑道:“绑你干啥?你的口袋里虽然只有几枚铜钱,但一看你的穿戴便知道,你家肯定非常富有,不绑你的票绑谁的票?”

  说着,李飞再次挥了挥手,让喽罗们押着彭小根往山上走去。高掌柜转身想溜,李飞却伸出胳膊,拦住了他:“你替我去那位公子的家中传个口信,五天后,让他的家里人,送一千两银子到这里来赎人,否则,那位公子将会身首异处!”

  高掌柜连连点头,李飞这才收回了自己的胳膊。高掌柜连忙甩开双腿,往回跑,绕过几座大山,他才缓下脚步。他心想:如果彭小根刚才在李飞的面前道出实情,我那两百两银子可就保不住了,而且,被绑票的就是我了。看来,彭小根有点缺心眼。

  彭小根被押上了山寨,并被关进了一间屋子里。他知道,小气的高掌柜肯定不会拿出银子来赎他,要想从匪窝里脱身,只能自己想办法。彭小根还知道,在山下被劫时,他只要说出他与高掌柜的身份,那么,被绑票的则必然是高掌柜。但是,他绝对不能只顾自己脱身,让高掌柜落入险境,何况……

  彭小根想了一夜,也没能想出逃出匪窝的法子。第二天上午,他正在唉声叹气,忽然,一阵拨打算盘的响声传了过来,紧接着,一阵气恼的说话声也传了过来:“不对,算得不对,我怎么就算不对呢!”

  彭小根听了出来,说话之人是李飞。彭小根忍不住大声道:“算账有何难?这天底下,哪有算不对的帐?”

  不一会儿,两名喽罗将彭小根押到隔壁的房间,而李飞正坐在那个房间里。在李飞面前,有一张桌子,桌子上堆着许多的金银,还有一把算盘,一本账册。

  原来,李飞想算清楚自己近期到底劫到了多少的钱财。可他虽然武功高强,却识不了几个字,更不会算账。李飞让喽罗解开绑住彭小根的绳索,然后把算盘往他跟前一推,道:“我倒要看看你小子,怎么能将这些账算清楚!”

  彭小根在高掌柜的杂货铺里当了三年的伙计,天天跟算盘、账册打交道。只见他一边拨打着算盘,一边在账册上记下数目,不一会儿,就将帐目算得清清楚楚。李飞不禁竖起了大拇指:“想不到你这个公子哥,算起账来,还真有一套!”

  彭小根得意道:“我当了三年的伙计,算账自然不在话下!”

  李飞吃了一惊:“你是伙计?不是富家的公子?”

  彭小根见自己说漏了嘴,只得把自己在高掌柜的杂货铺里当伙计一事,说了出来。他知道,高掌柜此时已经回到了家中,李飞想追也追不上了。李飞后悔得一拍大腿:“想不到,那个穿着件破棉袄的老头,竟是一位掌柜,到手的一笔横财飞了!都怪你小子,穿着一件崭新的棉袍,让我看走了眼!”

  李飞突然眼珠一转,说:“那你就留在山寨里,教我怎么算账吧!”

  既然彭小根只是一名伙计,那就没必要关押了,因此,李飞允许彭小根在山寨里自由走动。趁着可以四处走动的机会,彭小根将山寨里外的地形观察了个一清二楚,并发现了一条只有一名小喽罗看守的下山的小路。

  李飞虽然抢劫了许多的金银,但他对手下的喽罗非常刻薄,数九寒天,那名小喽罗只穿着一件非常单薄的破棉袄。彭小根看着小喽罗冻得发抖的模样,再望望自己身上穿着的那件新棉袍,忽然有了逃下山的主意。

  这天中午,彭小根见李飞正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并且无人留意他,便悄悄走上了那条下山的小路。小喽罗拦住了他,他连忙向小喽罗许诺:只要小喽罗放他下山,他就将自己的新棉袍送给小喽罗。小喽罗稍一犹豫便动了心,彭小根立即脱下新棉袍,飞快地下了山,一口气跑出了十多里路,他才歇下脚来。而那位小喽罗当然不敢立即将那件新棉袍穿在身上,而是将它藏在了路边的一个树洞里。

  正喘着粗气,彭小根忽然看见一个人,背着一只袋子,急匆匆地走了过来,而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高掌柜。这时,高掌柜也看见了彭小根,不禁吃了一惊:“小根,你是怎么逃出来的?”

  彭小根把自己在山寨里的经历说了一遍,高掌柜乐了:“这下好了,既然你已经逃了出来,我这一千两银子就不用花了!”

  彭小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高掌柜,您原本打算花一千两银子,赎我的票?”

  高掌柜脸一红:“我原本不打算花银子赎你,可我老婆和女儿死活不让,于是,我只好背着一千两银子来了……”

  原来,高掌柜回到家中,把遭遇告诉了老婆和女儿,老婆和女儿立即催促高掌柜携带银子,去搭救彭小根。高掌柜哪肯答应?女儿顿时寻死觅活起来,老婆一急,便说出了一番高掌柜所不知道的隐情。

  彭小根在杂货铺里当了三年的伙计,早就与高掌柜的女儿私订终身了。彭小根原本也是个节俭之人,可自从私订终身后,女儿便喜欢看见心上人穿得清清爽爽的。一天,女儿悄悄塞了些银钱给彭小根,让他去裁缝铺里,缝制了那件崭新的棉袍。

  知道隐情之后,高掌柜只得拿出一千两银子上路了。

  听完高掌柜的一番话,彭小根不禁也红了脸。高掌柜想了想,又道:“咱俩被劫之时,多亏你没有说出我的身份,否则,不但那两百两银子会被搜去,而且,我还得去匪窝里吃一番苦头!”

  彭小根说:“既然我俩同行,我哪能只顾自己脱身?何况,你是我未来的丈人!”

  高掌柜与彭小根,一边热热闹闹地说着话,一边向宣州城里走去。他俩决定,去宣州知府衙门里,将他俩曾经被劫一事报官,并将山寨里外的地形,详细地告诉官府。

  半个月后,李飞一伙土匪被剿灭,彭小根在树洞里寻回了那件新棉袍。一个月后,高掌柜让彭小根与女儿完了婚。办喜事那天,高掌柜穿上了一件崭新的长衫,并说:“今天是我家的大喜之日,我也奢侈一回!”

第80篇、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民间故事

  苏北赣榆县城的老街上,住的全是富户。在老街上过日子,讲的是头脑,玩的是手段。一个店面,头天开张,明儿关门,这不稀奇,你看老街上富丽堂皇的大家院落,哪个没换过几个姓?没点本事还想住老街?一边凉快去吧!

  就拿街东头的“李记炉冶坊”来说吧,先前是个卖古董字画的铺子,铺主姓张,姓张的折腾了几年,最终还是落到了姓李的手里。

  事情是这样的:靠倒腾古董字画为生的张掌柜,被几张假字画给蒙了,愣是把铺子给赔了进去,官司没打赢,人也气死了。算计他的人姓李,李掌柜来收铺子的那天,张掌柜的儿子抱着李掌柜的腿,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求他,竟被李掌柜一脚甩到了门外。李掌柜把这个铺子改成了“炉冶坊”,给人打些个烟袋、汤罐、香炉、农具啥的,也打金银物件儿,遇到个不计较的主儿,掺点假,或是短他个几两几钱的,这都是李掌柜的拿手绝活儿。

  这年初冬,打河西岸来了一个大胡子壮汉,头戴破皮帽,身穿破夹袄。汉子高大威猛,步子有力,远看不过拇指大的影儿,低头续一口烟,再抬头,人已经到了跟前。

  汉子的破袄上没有扣子,用草绳系着,两手插在袖筒里,露出点红铜色的皮肤。坊里的伙计问他打啥器具,汉子一伸手,扔了一个白花花、硬邦邦的东西在台子上,那手瞬间就笼回了袖筒,那敏捷劲儿,就像不是他扔的,而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汉子瓮声瓮气地说:“不买东西,卖东西。”

  李掌柜听罢,叼着烟袋,走过来瞅了一眼,然后面无表情地问:“卖多少?”汉子说:“二百钱。”

  李掌柜磕了磕烟锅,说:“不过是个锡块而已,一百钱。”汉子点了点头,算是成交了。

  汉子前脚一走,李掌柜立刻颠着小步把锡块拿回里屋。其实呀,这哪是什么锡块啊,这是一块碎银锭,大约有十两!那时候,穷人一辈子也就用过几个铜板,上哪见过这玩意儿?所以李掌柜说是“锡块”,汉子就信了。

  过了几天,汉子又来了,竟带了一个更大号的“锡块”来!

  交易过后,李掌柜不紧不慢地说:“这种锡质地不错,我女儿出嫁要做一锡奁,如果还有,一定记得再卖给我。”汉子又点了点头。

  如此,又交易了两回。一天,李掌柜旁敲侧击地问锡块哪儿来的,汉子和他耳语道:“芦苇荡里捡的,家里还有几麻袋,每一袋都比老母猪还重。”

  李掌柜眼睛一亮,故作镇定地说:“你一趟趟地跑多麻烦,干脆一次都卖给我,我给你翻个价!”

  汉子微微一笑,说:“那今晚你在河东岸的大树底下等着我,把钱带足了,我就全卖给你。”

  李掌柜暗喜,转身回屋,把家底儿掏了出来,用麻袋把钱装好,夜幕降临的时候,就驾着马车,一路赶去。

  李掌柜到了河边,一看,汉子已经到了,李掌柜指着麻袋说:“钱在这儿了,你的锡呢?”汉子打了一个响哨,四处的大树上立刻跳下六个人来,个个手持大刀,也不说话,冲上来就塞住了李掌柜的嘴巴,又把他绑在了树上。随后,这一伙人带上钱,扬长而去。

  与此同时,在河东岸,有个船家已经等候多时了。一会儿,几个人影走了过来,来者正是汉子他们。

  夜黑雾大,小船能装的东西又有限,船家告诉汉子,这时候过河,一次带那么多人和重物,很危险,得分批过河。夜长梦多,汉子觉得此地不可久留,就和众贼商议,由他带着钱先过河,众贼答应了。

  船行过半,已瞧不见东岸灯影,听不到人声狗叫。船家趁汉子没防备,一桨把汉子击翻在河里。

  当时正值初冬的深夜,河宽水冷,水性再好的人掉进去也休想出来。汉子不习水性,他想呼救,可一张嘴就呛了一肚子冰水,只好在河里瞎扑腾。

  船家点起烟袋,对着水里的汉子笑道:“你头一回过河时,我就看出你是个土匪。也难怪,老街有钱人多,容易被贼人惦记。傍晚你要租船带人过河,我猜你一准儿踩好点儿要办谁家的事儿了,好几年了,我就指望这一回翻身了!”汉子听罢,气得在水里挺了几下,就沉了下去。

  岸上的贼人等了一夜都没等到,以为汉子杀了船家带钱跑了,因为按照他们原先的计划,就是登岸之后,杀掉船家,以绝后患的。于是个个咬牙切齿,将汉子的祖宗十八代骂了一千遍一万遍,却无计可施。他们哪知道,这时候,船家正在家里数钱呢。

  这船家不是别人,他的父亲,就是以前被“炉冶坊”李掌柜蒙骗了,后来气死的那个掌柜,姓张。

  当夜,被绑在树上的李掌柜差点冻死,直到天亮,才被人发现。回来后,他又气又恨,关门歇业,不久,也就病死在家中。

  李掌柜死后不久,那个姓张的船家便上了岸,买回了曾经属于他们老张家的那个铺子。据说,开张那天,一挂鞭炮从街头放到了街尾。可是,谁又能想到,许多年后,铺子又成了老李家的了,张家再次败落……这,又是以后的故事了。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不容易啊,谁让你在老街混呢!

第81篇、钱能通神民间故事

  神龟托梦

  明朝时候,富阳县的郑家村有位叫郑林的穷书生,这年入秋后的一天,他去镇子里为母亲买药,行至渭河时,只见一只雄鹰从空中俯冲而下,对准一只老龟就伸开了利爪。老龟张开大口意欲反抗,怎料雄鹰动作敏捷,绕过龟口一下就将老龟抓住了!

  上天有好生之德,郑林深知老龟存活多年不易,情急之下,他捡起一根竹竿就打在了雄鹰爪子上。雄鹰一声哀鸣,扔下老龟,展翅脱逃。

  老龟头部青黑,让人称绝的是,龟壳上竟载满了一个个闪烁着金光的硬疙瘩!那硬疙瘩像极了金币,郑林活了近三十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老龟。他拂去老龟身上的泥土后,就将它放回了渭河。

  郑林拿完药一问价钱不由得愣住,手里的几包药居然要三钱银子!郑林穷得叮当响,好不容易凑到的五十个铜板竟不够药钱的一半,正苦恼间,郎中却说有位老人家已经为郑林付清了药款,那老人家临走时还留下一锭金子,郎中说着将金子交到了郑林手上。

  郑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家几辈子都是贫民,跟达官显贵从未有过交集,究竟是哪位大善人在帮自己呢?可惜的是,郎中也不认识那老先生。

  晚上,郑林将老母亲扶到床上歇息后,他也睡下了。睡梦中,郑林忽然听到有人在唤自己的名字,郑林一看,唤自己之人是位白发苍苍、仙风道骨的老人家。郑林问老人家是谁,唤自己何事?

  老人家说:“我就是你今天从天鹰口中救下的老龟啊,我本是渭河里的河神,只因犯了天条,被囚禁了近千年,今天是我出头之日,没想到险些被专吃龟类的天鹰吃掉,救命之恩不能不报,今天我知你钱不够买药特化作人形为你付上药款,并舍下一锭金子。”

  郑林正吃惊,老人家忽然从背上揭下了一枚金光闪闪的金币交到了郑林手上说:“这枚金币叫钱通神,它与神灵相通,只要你将它戴在身上后多行善事就会财运亨通,直到成为富可敌国的天下首富!但你万万不可做恶事,否则会招来不可预知的灾祸。切记切记!”老人家说完就不见了。

  郑林从睡梦中惊醒,方才知道刚才自己做的是场梦。可伸开手掌一看,掌心中竟赫然攥着一枚金光闪闪的金币!

  待到天明,郑林就按照老人家所嘱咐,将金币用红绳穿好,戴在了颈上。成为富可敌国的首富郑林不敢奢望,只要自己能摆脱现在的困境,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他就十分满足了。

  财运亨通

  郑林寒窗苦读十几年,目的就是走入仕途,光耀门楣。眼下正是大考之日,郑林背上行囊就踏上了进京赶考之路。

  在应试中,郑林可谓将平生所学发挥到了极致,就在他满怀信心能够名列榜首之时,可朝廷公示的及第榜文中,竟没有自己的名字!

  郑林灰心至极,就在他郁郁寡欢之际,忽闻其他落榜书生说宦官把握重权,选中的状元、榜眼和探花都是走了后门的富贵人家。郑林垂头丧气地坐在回乡的小船上,忽然听到前方传来“救命”之声。他放眼一看,只见一个身型发福的中年男人正在前方的湖水中呼救。

  郑林令船家将小船划过去,待来到男人身前,郑林二话不说就跳入了冰冷的湖水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男人给救到了船上。由于被呛了水,男人已经昏迷。郑林运用从医书中看到的救溺水者方法,通过按压胸腹,男人吐出几口湖水后,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来到岸边,郑林又找了家客栈将男人安置下来。男人喝完暖身汤,对郑林的救命之恩感激涕零,下了床就要磕头,郑林一把将他扶住说:“我是读书之人,怎能见死不救?救您是缘,不必客气。”

  这时郑林才注意,男人的穿着十分考究,像是个富足的员外。可郑林不明白的是,他怎么会落入湖水中呢?

  男人叹了口气说,他叫金三通,在济南城里做丝绸生意,今天他去外地收欠款,船至湖中心,船底忽然泄漏,他的几名家丁不会游泳沉入了湖底,他虽然会水,可游了不久就筋疲力尽了,若不是郑林及时出手相救,此时他已被淹死了。

  金三通问:“不知郑公子坐船去往何处?”郑林苦笑一声,道出自己落榜之事。金三通说:“郑公子不要气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既然仕途走不通,不如你就随我做生意。”听了这番话,郑林也想通了,于是答应随金三通做生意。郑林将母亲接到金三通府上,这才知道金三通是个大富商。金府建筑气势恢宏,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很是壮观。金府下人告诉郑林,金三通是山东最大的丝绸商人,家资万贯,堪称山东首富。

  郑林在金三通的提拔下,当上了好几家店铺的掌柜。金三通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年方二十的女儿莲儿。莲儿和郑林一见面就互生爱慕,第二年春的一个吉日,金三通为他们举办了婚礼。

  郑林成为金三通的乘龙快婿后,金三通更是将更多的生意交给他打理。就在这时,一个叫杜牧的大商人和他抢起了生意,郑林损失惨重,在岳父面前颜面尽失,他一气之下,就雇人杀死了杜牧。将这个对手铲除后,郑林的生意越做越好,财运亨通,无可匹敌。金三通去世后他接管了所有生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掌柜。

  倾国倾城

  郑林在后来的十年中生意越做越大,店铺遍布全国,以他现在的实力,说是天下首富毫不夸张。

  这天,郑林正在盘账,张巡抚忽然找上门来。郑林问他所来何事,张巡抚挤着小眼睛笑道:“郑员外你的好运来了!”

  郑林听后一愣,问:“巡抚大人真会开玩笑,我的好运在哪里?”张巡抚嘿嘿一笑,说:“近几年全国灾害不断,庄稼颗粒无收,灾民遍野,国库几近掏空,皇上为了筹备财物悄悄发下令来,欢迎各地的富商花钱捐官。我深知郑员外你从小饱读诗书,胸怀凌云壮志,只是运气差些才没走进仕途,眼下大好时机,正是你大展宏图之机啊!”张巡抚这番话一下勾起了郑林的心结,他现在虽说富贵无比,可心中仍装着做官的梦想,花钱捐官虽说名声不好,可为了自己的梦想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几天后,在张巡抚的帮忙下,郑林花了五十万两白银捐了个吏部主事的官。

  郑林上任后,整日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天有官员上奏折说山东德州府连下暴雨十天,地里的庄稼都淹死了。郑林早年间匡扶社稷、拯救黎民的大志再次被激发出来,于是请旨前往德州赈灾。

  在赈灾过程中,郑林一开始日夜不歇,可过了没三天他就受够了,这些年的富裕生活中何曾如此辛苦过,于是他把大志抛向一边,让下属去赈灾。

  这天,张巡抚带着几坛好酒又找来了,郑林接过酒坛和张巡抚痛饮三杯,摇着头说:“我早年间一心要为国家鞠躬尽瘁,可不想做官是这样累的苦差事啊!”张巡抚嘿嘿一笑,说:“郑大人说得极是啊,我等如此辛苦却一年的俸禄还不到三百石,像您这样富可敌国可真好啊!”

  “富可敌国也没意思!”郑林摇着头说,“张巡抚妻妾成群,个个貌美如花,真是令人羡慕!而我呢,年轻时曾当着老丈人的面许诺夫人莲儿这辈子只爱她一人,可惜我万贯家财也只能独自欣赏啊……”

  “男人三妻四妾是应当的,何况您贵为吏部主事,”张巡抚低声说,“万花楼里最近来了个姑娘,名叫美仙儿,生得那真是美赛天仙,倾国倾城,多少公子哥想把他赎出来,可老鸨子开价白银十万两,那些公子哥就只能流哈喇子了。并且啊,美仙儿只倾慕天下首富郑林……”

  “只倾慕于我?”郑林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在张巡抚的引领下,郑林在万花楼见到了美仙儿。当看到美仙儿第一眼,郑林的眼珠就瞪直了,这女子真是凡间少有,她皮肤洁白,容颜俏丽,目光如水,身材婀娜,真是万中无一的美丽女子。到此,郑林觉得美仙儿确实值十万两!

  善恶有报

  郑林将赈灾之事完成后就回了京城,皇上龙颜大悦,封他做了吏部侍郎。可郑林的心情却不好,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见了美仙儿那一面后他就忘不掉了,茶饭不思、夜不能寐,这些日子里他的脑子里经常闪现美仙儿的容貌和对夫人莲儿的承诺,美貌和承诺如同两条毒蛇时刻纠缠着郑林的大脑。

  当想起张巡抚说的男人就应该三妻四妾后,郑林就打定主意买下美仙儿。于是几天后,他就带上银两就把美仙儿给买了下来。

  美仙儿自然不能住在府里,于是他在城郊买了处大宅子让她住。可美仙儿性子特别怪,城郊的宅子她不住,非要在城里建一所大宅子,而且要亲自做工程的总管。为了博美人一笑,郑林就答应了下来。

  这天郑林下朝后刚回到府上,赵管家急火火地找到他大呼出事了?郑林问发生了何事?赵管家说美仙儿在督察宅子建设进度时,发现仆人阿三和阿四在偷偷议论她,一气之下就让其他仆人打了他们板子,美仙儿不说停,仆人就不敢停,打了半天美仙儿说停时,阿三和阿四却已经死了!

  郑林听后震惊不已,平时美仙儿吃喝刁钻,比如一只鸡只吃鸡舌,一只兔只吃兔耳,一头驴只吃上唇,一头猪只吃猪尾,她难伺候的程度比皇上有过之而无不及。郑林为了她能开心,就都随着她的性子来,可如今她竟打死了自己忠诚的仆人!

  郑林找到美仙儿正要指责几句,可外面忽然传来阵阵哭泣之声,跑出去一看,原来是阿三和阿四的家属跑来哭泣,并扬言让郑林给一个说法。郑林忙拿出银票希望此事化小,可不承想死者家属不应,将郑林的银票丢在地上就走了。

  事后郑林给了阿三和阿四的家人一大堆好处,才使他们不再闹了。

  这天,郑林正在书房看书,有一个公公和一群官兵忽然冲进房间,郑林问怎么回事?那公公尖着嗓子喊:“郑林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私建宫殿,这是要谋反啊!”说罢官兵就将郑林给抓了起来。

  郑林这是才知道,美仙儿在建造大宅子时花重金命令工人将宅子修成了宫殿的样式,并在屋脊上装上了大吻等神兽,这样的神兽只有皇宫能用,犯了皇家大忌这可是诛灭九族的大罪啊。

  郑林喊冤说建宅子是美仙儿一手操办的,可美仙儿已走得无影无踪。朝廷通过对工人的询问,他们说建大宅子是郑林给的钱,由此就可以说宅子的主人就是郑林。郑林有口难辩,最终被关进了死牢。

  郑林想不通美仙儿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天,一个狱卒忽然给他拿来一封信。郑林打开信一看,顿吃一惊,信竟是美仙儿写的。只见信中说,美仙儿就是多年前郑林雇佣阿三和阿四害死的杜牧的女儿,美仙儿只是化名,她昔日扬言只倾慕天下首富郑林,目的就是有朝一日来到郑林身边为父报仇!阿三和阿四的死,也就顺理成章,毫无悬念了。

  郑林回想自己的这一生,当初不顾一切救下金三通后,自己好运连连,娶妻生子何等快乐;而当为了打败对手而痛下杀手后,自己最终也没有逃脱报应,陷入死牢之中。

  “真是善恶有报啊!”郑林想起老龟当年在梦中说过的话,悔恨不已。

  就在这时,郑林耳畔忽然传来老龟的叹息声:“我曾千叮万嘱不要做恶事,否则会招来不可预知的灾祸,可你却拿嘱咐只当做耳旁风,哎,现在后悔,已经晚矣……”

第82篇、张三爷庙的传说民间故事

  河南叶县有“张三爷”庙一座。庙是普通之庙,只是这庙虽姓“张”,却是王姓家庙,所以这做普通的庙宇便有了其特别之处,引人遐想。且听这支拙笔,删繁就简,粗粗道来。

  元末明初,中原大地烽火连天,生灵涂炭,使得原本富庶之地,满目疮痍与荒凉。此时的晋南地区却相对祥和繁荣,于是大明朝开国之后,洪武帝便下旨自山西往中原大地移民,以此来重现中原往昔的“盎然生机”。山西南部的洪洞小县,富甲三晋,且人口极为密集,更成为了移民的重中之重。

  隶属于县城的一小村镇上有一大户人家,男主人叫王万贯,妻刘氏。夫妇俩继承祖业,也继承了祖先的治家之道,可谓小镇首富,然此夫妇俩更是首屈一指的吝啬之人,臭满全镇。大凡为富之人有几个不吝啬的?其中的丑闻与笑话不胜枚举,您想也能也想得到,所以这里就无需再画蛇添足。只说这刘氏乃是一“河东狮吼”,把个王万贯调教的服服帖帖的,纵有万贯家财,纵有贼心也没那个贼胆对其他女子多看半眼,更不消说纳上几房妾室了。但刘氏虽强悍,谁知肚子就是迟迟不见动静,也是心虚的很,为此没日没夜地烧香拜佛,磕头如捣蒜。眼瞅着就人老珠黄,香火钱烧了一大堆,可肚子还是“涛声依旧”。

  看着王万贯整天的眉头紧蹙,长吁短叹,刘氏似乎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便开始悄悄为丈夫物色人选。经过千般筛选,万般挑剔,刘氏终于搜寻到了心目中的姑娘。正当刘氏欣喜也倍感酸溜溜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已近半百的她,肚子却赶在这个节骨眼上给她带来了希望,总算给她争了口气。当真是奇迹。刘氏是在菩萨面前哭得泪人似的,且不停地求菩萨保佑她生个男娃,因为她这辈子大概也就这回了。而王万贯得知后,一蹦仨高,差点就把房梁顶断,激动地连放了三天炮仗,

  或许真的感动了上苍,因为王万贯夫妇俩虽吝啬,但求佛的心是真的,为此烧掉的白花花的银子也是无数。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半百之年的刘氏果真为王家续上了香火。王万贯喜极而泣,同刘氏商量要大摆三天宴席,让所有乡邻都来热闹热闹。谁想刘氏眼一翻,道:“亲戚朋友,达官贵人自然要请,那些个贱民整日里巴不得咱们绝后呢。再说,这么多年我天天诚心诚意地拜菩萨,这是感动了菩萨,关那些贱民何事?”毕竟是老来得子,天大的喜事啊。王万贯再想张嘴,刘氏眼一瞪,翻身睡了。他不想让月子里的夫人生气,也就依了她。

  自从得了这心肝宝贝,王万贯夫妇更是洋洋得意,有事没事便抱着孩子满镇上晃悠,似乎是在对着镇人讲:怎么样?我们老王家有后了,你们偷着哭去吧。谁料好景不长,正打算风风光光的为宝儿摆满月宴时,一声惊雷晴空炸响。皇帝忽来圣旨,命小镇所有居民,不论男女老幼,一概迁走。目的地:河南叶县;期限:五日。天哪,怎会有这样的事情啊?!一时间小镇人心惶惶,不知所措。君命难为,谁也别想打什么歪主意,一个也跑不了。公差说:“你们这地方虽然富裕,可都快人挨人了,早晚得出大事,吃大亏。”公差又说:“搬就连窝端,去了还是老街坊老邻居,不生分,也相互好有个照应,皇上多英明啊!”

  这“新官上任还三把火”呢,何况是新皇初登。

  俗语讲“搬家三年穷”,但对那些穷苦老百姓而言,在哪儿也逃不开一个穷字,哪儿都能活。然而那些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却无论如何也不想离开老家半步,宁愿一死也不愿临了埋骨他乡。就说王万贯家的车把式张三的老娘,仅管年纪不甚老,却有一身的病,听了这个消息后的第二天便小绳一根上了梁头。她不想死在路上,更不想拖累三十出头还孤身一人的儿子。张三不光敦厚实诚,孝顺也是出了名的,见娘寻了短,他也不愿一个人前往人地两生的他乡,就想跟了娘去。别说这还多亏了王万贯夫妇,好歹把张三劝回了头。从山西到河南,千里迢迢,路途险峻,没个人照应怎么行?其他人都可以辞退,唯独这张三不能。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夫妇俩也总算是做了件善事吧,但张三也提了个条件,要他们借些许银子把老娘“厚葬”。

  五日限满,除却那些想不开的,大约千余人在官差的“护送”下,先去了县城的广济寺办理相关手续。次日一大早,露宿在寺院内的人群便被催赶起来,启程前往从未听说过的一个叫做“叶县”的地方。当真要远离故土了,大概这辈子再也回不来了,人群无不唉声叹气,泪水连连,一步三回首。广济寺内有株粗壮的老槐,已是深秋时节,树叶几乎落尽,树上几个硕大的老鸹窝便格外醒目,更是深深印记在了每个人眼中。似乎是人群吵到了巢内小憩的它们,扑棱棱飞离了巢穴,在秋风瑟瑟的上空盘旋鸣叫,声音竟有几分凄凉。

  人群在一小撮官差的“护送”下,缓慢却也有序地往叶县行进。一路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很多年老体衰之人陆续途中丧命,埋骨荒岭。而王万贯夫妻虽然还算年轻,可这养尊处优之体,哪经得起如此千山万水的折腾?才行至河南境内便双双病倒了。夫妻俩为了节省开支,辞退了所有丫鬟家丁,只留了车把式张三。也幸好还留了个张三,才不至于落得与他人一般的下场。张三跑前跑后,细心照料把这对吝啬鬼夫妻“感动”的眼泪汪汪的,直道没看错人。

  越是往深了走,眼前的情景越是骇人,不说尸骨遍野,那也真叫一个荒凉啊!在这种地方安家落户,想想都怕。人群战战兢兢的如蜗牛般往前蠕动,而王万贯夫妻俩的病情好转的也如着人群的速度一样。这天正午,人群行至一片茂密的山林,刚想稍事休息,可屁股还没沾地,就被官差以此处不安全为由吼了起来。无奈,人群唠唠叨叨着继续前行。就当人群行至林子中央,一大股悍匪如从天降。大明朝刚稳住脚跟,这节骨眼自然强人横行。赤手空拳的人群,少得可怜的官差,怎敌得住这一大帮悍匪的冲杀?霎时间林子里惊叫声,哭喊声响成一片。悍匪劫财又劫色,谁敢稍稍抵抗,一刀毙命。

  情形万分危急,大病未愈的王万贯夫妻趁乱慌忙将孩子交给张三,而后又丢给他一个沉甸甸的包裹,急道:“张三,我们夫妻俩看来躲不过这一劫了,孩子就拜托你了!张三,我们老来得子,实属不易,这可是我们王家唯一的血脉了,求你一定把他抚养成人!事不宜迟,你别管我俩了,赶紧地带孩子逃吧!”“逃,上哪儿逃?”王万贯夫妻俩话未落地,已被两个悍匪一刀一个,双双归阴。此情此景不容张三多想,抱着孩子拔脚便夺路而逃。俩悍匪瞅张三如有神助,飞一样地就闯出了林子,便放弃了追赶,骂骂咧咧地转身又杀了回去。

  奔出林子也就一箭之地,迎面碰上了一大队官兵,张三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叫:“救命啊!前面树林有强盗正在乱杀无辜百姓,快去救人呐!”也是命不该绝,这队官兵正是朝廷派来清剿这帮横行一带的悍匪的,远远的便听到了此处似有哭叫声,厮杀声,于是循迹而来。听了张三此言,为首的二话不说,大手一挥,率领着人马箭一样冲进了林子。

  经过这一劫,再加上途中病亡的,人群去了近半。张三抱着一劲“哇哇”哭叫的小宝,蹲坐在惊魂未定的人群中不知所措。几次狠心想把小宝送人,自己追随老娘去算了,可王万贯夫妻俩临危托孤的情形也总是不停忽闪在眼前。虽然安王万贯夫妻俩臭名昭著,那也只是吝啬,并不是什么大恶之人,起码对他还说得过去,何况人家还借了自己银子,厚葬了娘。再瞅瞅可爱可怜的小宝,便不再由着自己胡思乱想。

  几天之后,人群终于抵达叶县,也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而且竟有了一种到家的感觉。或许经过这一番艰难艰险的长途奔波,他们太想找个地方安顿下来了。

  从此,张三便成了小宝的爹,但小宝却依旧姓王。尽管很多人都说张三傻,可他每次只是付之一笑。而更让人不理解的是张三为了小宝,为了这对出了名的吝啬鬼夫妻的儿子,竟打算终身不娶。理解也好,说他傻也罢,张三自有他的想法与活法。有时他也觉得自己可能确实傻,就说王万贯夫妻丢给他的那个沉甸甸的包裹,直到安顿好以后,他才发现了里面的秘密。但他没对任何人讲,一直把这个秘密放在一处秘密的地方,任他寒来暑往,一贫如洗。

  张三不想让小宝做他爹那样的人,憨直的他自然也调教不出那样的孩子。小宝自小就很乖巧懂事,等他稍大以后,张三便如实告诉了他一切,唯有那个秘密却只字未提。斗转星移,转眼小宝已到成家之年了。张三虽憨直,小宝毕竟不是他的骨血,尽管不是读书的料,倒也继承了先人经商的头脑,只是苦于没有本钱。即便如此,很多有女待嫁的人家,还是都开始注意到了他的这个优点。然而小宝早有了意中之人,那姑娘与他也是情投意合。这一点张三自然更清楚,尤其那姑娘,虽是忠厚之家,却机灵过人,待人接物很是妥帖,与小宝可算天造地设了。没费多少周折,小宝便与姑娘喜结良缘。瞅小两口恩恩爱爱,相敬如宾,张三喜在眉梢。

  月余后,张三和盘托出了那个尘封多年的秘密,那个沉甸甸的包裹,分量果然不同寻常。

  不负张三所望,小宝如鱼得水,生意一开张便火的不得了,且越做越大,不日便声震叶县。小宝生意发达,财源滚滚,而他爹娘身上的吝啬之气却丝毫不见。济危扶贫,仗义疏财,才是他小宝所乐此不疲的。一提起小宝,叶县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小宝生意顺风顺水,膝下更是子女成群,人丁兴旺。自此开枝散叶,成为叶县一大姓。后世之人为了瞻仰纪念张三,便修建了“张三爷庙”一座,并奉为家庙,享受王姓后人世世代代的膜拜。

  这便是“张三爷”庙为何是王姓家庙的缘故,朴素而感人,却也成就了一种奇特,一段佳话,一个传奇,世代流传,至今不衰。

第83篇、还债2民间故事

  小时候外婆常跟我们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能要。谁要是昧着良心巧取别人的财物,那就是欠下了别人的一笔债。今个欠下的,明个是要还的。"外婆怕我们不懂,还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说是很早以前,泗县、五河往来于南京的那条古商道,过去叫"江淮中道",就是在这条古道上有个叫"土沛"的镇子,也就清朝后期改名为"古沛",直到现在还叫"古沛"的那个集镇。别看镇子不大,可一条东西街道有半条街都是南方过来的商人。其中有个打油的,原是浦口人,姓蒋,不知叫什么名字,小一辈人都叫他蒋老板,同辈和长辈人称他蒋蛮子。这蒋蛮子好手艺,他打的麻油,一是清亮,二是纯香,夏天浇在小菜上,光闻那香味,就能增加食欲。他在镇上干了近二十年了,人缘好,生意做得也精,加上这南北商道上贩子们也就认准他家的油,所以生意十分火红。就在他家一墙之隔,有个做杂货生意的店铺,老板姓赵,也没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因是北方人,同辈和长辈都叫他赵侉子。这赵侉子讲话有点冲,好抬死杠子,人缘也不太好,生意做得也小,家境不算宽裕。因和蒋蛮子是紧邻,两家又都是外乡人,相处的也还算好。蒋蛮子常常接济赵侉子。赵侉子也偶然回敬一些针头线脑的常用东西给蒋蛮子。

  不知是谁家,也不知哪个先提出要将赵侉子家三岁的女儿给蒋蛮子做干女儿,这蒋蛮子还真的扯了两丈花布给干女儿做了春、夏、秋、冬四套花衣服,这赵侉子也回敬了四坛酒。两家就"干亲家"的你来我往了。这年冬天,浦口那边给蒋蛮子送来信,说是老太太行了。这蒋蛮子要把二十坛香油暂放在赵侉子家,说是等老太太过世后过了"五七"再回来。因每坛都是封了口的,也不怕风吹雨淋,就放在赵侉子家后院顺墙根摆着。赵侉子还弄了两样小菜请蒋蛮子喝了两杯,算是送行。这土沛离浦口最多也就是两天的路程,可平时生意太忙走不了,一年中只有中秋节和过年能回家几天。两个干亲家道了别,蒋蛮子第二天一早就走了。

  话说这天,赵侉子家在后院铺了两张筛子晒豆子,不知是谁家几只鸡从墙洞里钻进来吃豆子,连吃带刨,豆子滚的到处都是,赵侉子发现了气得抓起一只小板凳就砸,这一板凳飞出去却砸在了人家蒋蛮子的香油坛上。赵侉子不由得叫了声"不好",心想这下要赔人家一坛油了。岂料坛子砸碎了却不见一滴香油流出。在阳光下有两锭银子在闪闪发光,甚是耀眼。赵侉子跑过去一手抓起一只银锭掂了掂:"乖乖,都是二十两的银元宝"。赵侉子又打开其它坛子,每坛都有两锭。二十坛一共有四十锭、八百两。赵侉子惊得目瞪口呆,心想:这么多银子,别说有了,连看也没看过这么多。乖乖,这蒋蛮子还真能攒,平日还说打油利小,妈的,利小能攒下这么多银子?又一想:这世上没有一个人肚里不藏着鬼的。去他妈的,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发",也该我赵侉子粗几天腰了。一不做,二不休,这赵侉子把银了全拿出来收藏起来,把二十只空坛都装上了油。然后沿墙摆好。人说侉直、侉直,看来这赵侉子在八百两银子面前系起了肠子。

  再说蒋蛮子奔到家后,老太太看了最后一眼就归天了,一家人忙完了丧事。蒋蛮子过"五七"三十五天就匆匆赶回土沛。赵侉子见干亲家回来了,装着无事似的和蒋蛮子一起把油坛搬回蒋家。当蒋蛮子打开封口一看,个个坛子都满满地装上了香油,不见了银子。顿时傻了眼,气得要过去和赵侉子理论。但一想临走时明明说是二十坛油,现在这二十坛油摆在面前,你要说坛里装有银子,到哪去说呢?蒋蛮子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一口气阻在心口窝,病倒了。可最让人生气的是,这赵侉子一边忙着请大夫,一边一日三餐的送吃捧喝。土沛镇上下都夸赵侉子是个大好人。没两天蒋蛮子死了。赵侉子花钱雇人去浦口蒋家报丧,蒋家兄弟姐妹来了好几个,听赵侉子说干亲家回来后还念叨着老太太,可能是伤心过度而亡。满镇子人都夸赵侉子够义气,蒋家人又见赵家几岁的女儿披麻戴孝,甚是感激。蒋家的人提出要将蒋蛮子灵柩抬回去安葬。但所带银两可能不充足,问能否请赵侉子把油坊无论几个银子变卖了。这赵侉子把胸脯拍着"咚咚"响。请人盘了价,连油带东西一共可作四十两银子。可镇上一时没有愿买,赵侉子便拿出四十两银子自己买了下来。另外出钱替蒋蛮子买了口上等棺材,还哭得死去活来,说平时蒋蛮子为人怎么怎么好,对他家小女怎么怎么疼爱。哭得周围人都受了感动,也都陪着一同流泪。蒋家兄弟姐妹对赵侉子千恩万谢后,将灵柩运走了。

  赵侉子平空得了八百两银子,同时在镇上落了个好名声,又有了油坊,当地人也都纷纷上他的油坊买油,蒋家兄弟姐妹在南面也逢人就说这赵侉子油坊,生意越做越火红。赵侉子很快成了镇上三大首富之一,又讨了二房,一心想要个传宗接代的。

  这天赵侉子就着花生米,喝着两杯酒,觉得酒上了头就早早地睡下了。刚睡不久,迷迷糊糊就听有人叫"亲家、亲家近来可好"。赵侉子一见是阴间地府阎王爷身边的人,看穿着还是个不小的官呢,当他眨巴眨巴眼睛一细看,原来是死鬼蒋蛮子。这下赵侉子吓出一身冷汗,认为蒋蛮子来向他讨债。他想爬起身,可光用劲,怎么也爬不起。这时又听蒋蛮子说:"亲家,你拿了我的银子,可要加倍还的哟。"说完朝二太太房里走去。赵侉子欲阻止,可动不了。正在这时,一佣人大呼小叫喊醒了赵侉子,那佣人高兴地说:"老爷、老爷,二奶奶生了个带把的。"赵侉子拍拍脑门说:"我不是在做梦吧?"那佣人跑过来拽赵侉子说:"不是做梦,不是做梦,你快到二奶奶房里看看。"赵侉子跟佣人来到二奶奶房里,就听婴儿"呱哇、呱哇"哭声,再看确实是一个又白又胖的男孩。赵侉子忙活了半夜,回到大奶奶的房里,这大奶奶因生了个丫头后再也没翻泡。这下二奶奶生了个带把的得宠了,大奶奶有点醋意,见赵侉子鬼鬼叽叽过来,冲他来了一句:"生个带把的就了不起了,我看是个讨债的。"大奶奶这一提,赵侉子又猛然想起刚才的梦。巧的是蒋蛮子来讨债,不冲赵侉子来,偏偏走到二奶奶的房里,而凑巧的是二奶奶生了个男孩。赵侉子倒吸一口凉气暗思:乖乖,可能是蒋蛮子来投胎讨债的。听人说城隍庙的小鬼每三年换一次。这蒋蛮子死了正好三年了。从此,赵侉子心神宁,老是想着这家伙投胎,怎么个讨?会不会是个逆子,成人后吃喝嫖赌败尽家产?

  岂料这孩子还真争气,出了娘胎一直没病没灾,一分多余的钱也没花过。十分听话,十分孝顺,十分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作诗文惊傻了先生,十四岁时参加乡试中举。后被选官干了个知县,因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几年功夫官升四品做了知府。赵侉子看儿子耀宗光祖,频频升官,早把那梦忘 得一干二净。可就在做知府的第三年,赵侉子的儿子偏偏参加了什么"变法"。神宗皇帝死后,哲宗继位,高太后临朝听政,起用了旧派首领司马光为相。司马光为相后对新人新法一概罢除。赵侉子的儿子因参加了新法被革职。赵不服,上书力辩,高太后生气,要杀鸡给猴看,就拿赵侉子儿子开了刀,杀了头,抄了家,没收了全部家产,就连赵侉子的小油坊也给封了。佣人们又一个个走了,赵侉子比以前更穷了。这时他又想起了许多年前做的那梦。才相信了昧良心的歪财不能要。他用自己的经历把"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发"改成了"马无夜草不肥,人有外财不发" 。

第84篇、白米山的传说民间故事

  在滁州沙河镇和明光张八岭镇交界的地方,有一座挺拔高大的山峰,山上树木茂盛、四季常青。这山有个美丽而神奇的名字叫"白米山"。在当地有这么一段美妙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白米山叫乱石山。山也没有现在这么高,那么挺拔,那么美丽。杂草丛生、乱石成堆、稀稀拉拉有几棵杂树。可绕山有一条常年不干,四季涌流的清水涧。涧两边土松草肥,周围村庄上每天都有一些放牛娃在这里放牧。就在此山东北角处有一个较大的村庄,庄名叫"大张郢"。村南头住着一户张姓人家,就爷俩。爷爷是七月初二生的,所以爷爷的父亲给起了个名字叫张七二,已是年近七十的人了,孙子出生时也是七月初二,不能再叫张七二了,因家用门口有棵弯枣树,爷爷给趣了名字叫张枣。张枣已经十三岁了,为了糊口替村里大户张老铁家放牛。按家门辈分,张老铁还应叫张枣一声叔叔呢。可有钱人辈分也长了,这张老铁只叫枣子,他说他家和张枣已隔了十代了,论年龄枣子应叫他大爷。张老铁家养三头水牛,雇枣子放牛时谈好,一年四季吃住在张老铁家,另外每年给枣子三斗玉米贴补家用。这工钱虽少,但张七二还是同意了,因为家里少了一张嘴,一年还能进三斗玉米。

  话说这年秋的一天,张枣在清水涧边放牛,小肚子饿得"叽哩咕噜"直叫唤。在过去淮河一带有个说法叫"狗无中饭,猫无晚饭,小放牛的的没早饭,"这都是大户人家抠油,想方设法克扣。张枣饿急了,叭在涧边"咕咚咚"喝了一肚子凉水。不停地抬头看太阳,这太阳挂在原处就是不动。张枣看着看着就觉得天旋地转一头栽倒在地饿昏过去。不知什么时候,张枣醒过来,身边盘腿坐着个白发道人。白发道人见张枣醒过来了,从怀里掏出个小木碗,又掏了两粒米放在碗里,然后在涧沟边舀满了水,双手上下一摇,双止紧闭,口中"叽哩咕噜"念着经,不一会一碗雪白雪白的大米饭递到了张枣面前,张枣一对小眼一眨不眨地看了个全过程。神了!接过碗也顾不了许多了,大一口小一口的吃了起来,越吃越香。奇怪!张枣的小肚子涨得绷绷的,可小木碗里的饭还是不见少。张枣吃着、想着,能不能把剩下的饭带回去给爷爷吃一点呢?自从记事就没见爷爷吃过一顿白米饭。那白发道人像是会算,他一手抚摸着张枣的头,一边说:"真是个孝顺的孩子,自己饿昏了,有的吃了,马上就能想到爷爷。"张枣望着白发道人,看他慈眉善目是个好人,于是大着胆子说:"老神仙,这剩下的饭能给我吗?我从没见爷爷吃过白米饭,他老人家要是吃了我给他留的香喷喷的白米饭,不知要有多高兴。"他见白发道人点点头,站起身跑向一个藕塘采了片大荷叶,又跑了回来。张枣把小木碗里的白米饭倒在荷叶里包好揣在怀里,他跪下要给白发道人磕头。白发道人扶起张枣,从张枣腰上抽下放牛鞭然后把自己拇指上的一个玉斑指抹下来套在牛鞭杆上说:"孩子,前面乱石山下有取不尽的白米,这就是钥匙。锁眼是山腰三棵檀树正中的那个石缝,每天必须在太阳照在石缝上时,将有玉斑指的这头插在石缝中,口中念:米神、米神快醒醒,给点白米救贫人,连着三遍,白米就自动流出来,记住了吗?"张枣看看手中的鞭子点点头说:"全记住了。"白发道人又说:"此事不能让人知道,以免有贪心的人对你不轨。"张枣点点头。白发道人说::"你去赶牛吧,牛走远了。"就在张枣回头看牛的一瞬间,白发道人不见了。张枣掐了下小脸蛋觉得痛,知道不是梦,是遇到神仙了。

  张枣把牛赶回村,故意从村南头绕,把怀里揣着的那包米饭递给爷爷。爷爷一见孙子送来了白米饭,香味扑鼻,也没问来历就狼吞虎咽吃起来。吃完了,又用手指将粘在荷叶上的饭粒捏下送到嘴里。张枣看爷爷吃得这么香,心里高兴极了。

  "白米饭从哪里弄来的?"爷爷捏完荷叶上最后一粒饭才问。

  张枣说:"是一位过路的道人给的,我吃了一半,留给您一半。"他摸了一下腰里的牛鞭又说:"爷爷,你给我一条口袋。"

  "干什么?"爷爷问。

  "我有用,你别问干什么,明早放牛我来拿。"张枣说完赶着牛回张老铁家去了。

  第二天,张枣放牛时特地绕到村南头回家拿了一个布口袋。把牛赶到涧边,到山腰上找锁眼。由于山上树少,一眼就看到那三棵拳头粗的檀树。在三棵树的正中间有一块巨大的石头,斜依在山坡上,大石中间有一条石缝。为了能照看到牛在涧边吃草,张枣便坐石头上等太阳照过来。好一会,太阳挪过来了,阳光直射在石缝上,张枣连忙将牛鞭带玉斑指的那头插在石缝中,念道:"米神、米神快醒醒,给点白米救贫人。"一连念了三主届,只见雪白的白米哗哗顺着石缝流出来,不一刻装了满满一口袋。张枣拔出牛鞭扛着口袋下山去了。放牛回去时,张枣绕道一口袋大米送给爷爷。爷爷见张枣背了满满一口袋雪白的大米,吓了一大跳,以为是张枣偷来的,追着张枣说实情,张枣答应过白发道人不告诉任何的,张枣急出了满头大汗,瞪大了一对小眼睛说:"爷爷你放心,我自小就记着您的教导,君子是冷死迎风站,饿死不做贼,这白米绝非歪道而来,您就放心吧。"爷爷见张枣说得恳切,也就不再多问了。从此,每天张枣放牛回来都扛着满满一口袋大米。张七二吃不完就背到街上去卖,日久天长,张七二有吃有喝有用有穿的,还攒了不少钱等来年盖新房,等着带孙媳妇呢。

  张七二发了,村里人很纳闷,一个年近七十的老人,家里又没有水田,怎么会天天上街卖米呢?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这张老铁是小心眼儿,开始他怀疑张枣从他家偷米,但悄悄盯了一段时间,每天他出家门都是空着手。再说一段时间他家并没舂米,张七二仍背着一口袋大米上街去卖。

  这天,张老铁远远地跟着张枣看这放牛娃玩什么鬼头。他看到张枣把牛赶到涧沟后,提着个空口袋上山去了。张老铁仍悄悄跟着,趴在离张枣很近的地方。那张枣一会抬头看太阳,一会看石缝,只见当太阳直照石缝时,张枣把套在玉斑指的牛鞭插在石缝里,就听嘴念道:"米神、米神快醒醒,给点白米救贫人。"那石缝流出了雪白的大米。张老铁眼都看直了。回到家他把看到的一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婆。两口子合计着要把牛鞭弄到手。张老铁的女人把脸一绷说:"枣子是我家雇的放牛娃,现在我们不雇了,叫他丢下牛鞭滚蛋,不就行了。"张老铁想了好一会摇了摇头:"不妥,不妥,他要是不愿交出牛鞭呢?"女人把眼一瞪双手掐腰说:"来硬的,抢过来,还要怎地?"张老铁还是摇摇头说:"不成,不成,他要是县衙去告呢?"女人气急得要跳起来了:"告又怎样?县太爷还会帮个小放牛的?"张老铁点点头道:"是不会帮那个小放牛的,自古道:贫不斗富,富不斗官,一个贫放牛的哪能斗过我呢?"女人听了这话才缓了口气说:"哎,这不就照了吗?"张老铁眯糊着眼说:"那我们要跟县太爷斗,你说最后谁吃亏?"女人急了,骂了起来:"你瘟猪,肚里有什么花花肠子掏出来不就完了吗?"张老铁一本正经地说:"我不是不想来硬的,就怕这事传出去,消息要是传到县太爷那里,这宝物还能有我的份吗?"女人惊讶说:"你听过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吗?"女人说:"我都会背了,你还有什么新段子了,整天就这段。"张老铁说:"我可不是给你讲故事。我想上街到玉器行买个和那玉斑指样子颜色差不多的,换了枣子那个。这枣子用假的玉斑指再去求米,米出不来,这小孩子还以为米没有了,不也就认了吗?那时这宝物神不知鬼不觉地不就归我了吗?"女人笑了:"乖乖,你真鬼。"

  张老铁乘张枣睡觉时偷偷把牛鞭抽下来,取下玉斑指,换上假玉斑指。

  第二天,张枣按老办法,又去要米,可一连念了七八遍口诀,石缝里粒米不见,张枣心想:大概是米没有了,或是米神见我天天来要米生气了,嫌烦了。嗨!看来还是爷爷说得对,这人就不能贪得无厌。

  再说那张老铁见张枣没发觉是假的,要不出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俩口子高兴得直蹦。又隔了一天,张老铁拿着真玉斑指的牛鞭瞒着女人偷偷来到石缝处,当着太阳直射石缝处,忙将牛鞭插在石缝,口中念道:"米神、米神,快醒醒,给点白米救贫人。"只见雪白的大米哗哗地从石缝中流出。张老铁抓过一把大米,闻了闻,清香无比;看了看,雪白耀眼;嚼了嚼,甘甜爽口;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米越流越快,一眨眼功夫,漫过了张老铁的腰了,这时他老想起要把米装进袋,起去拿袋,可挪不动脚,挣扎着要从米堆里爬出来,难了,不一刻大米漫过肩头,漫过头顶。因为牛鞭还插在石缝里,米仍在往外流,赵流越多,在太阳落山前,把整个乱石山都埋在下面了。

  就在白米漫过山岭时,周围的人发现了,很多人用筐子挑,口袋背,可是一有富户去担米,米却成了白沙。张老铁的女人见米漫过山顶,不见张老铁出来,知道糟了,老铁一定被埋在下面了。她一面哭着,一面拼命地在米堆上扒着,一面破着嗓子喊:"老铁、老铁,你在哪?"第二天,天一亮,挺拔高大的一座由白米堆成的大山替代了原来的乱石山。后来人们把它称为"白米山"。在山的北坡上有一块大石头,半截栽在泥里,传说是张老铁的老婆,当地放牛的经过,都喜欢用牛鞭打几下。

第85篇、穷富两亲家民间故事

  小时候外婆常说,钱是死的,人是活的。钱有用完的时候,人有转运的日子。那时我根本不懂话里的意思,常歪着着和外婆抬杠:"我想吃桃子,不给人家钱,人家就不会给桃子。"外婆笑笑,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很早以前,淮河两岸有一对儿女亲家,男方亲家叫王实心,女方亲家叫李五义。王实心和李五义本是门当户对的两员外,后王实心家遭了天火,烧了大半家产,变成了一个只有几十亩田地的普通农户人家。李五义仍是家有良田千顷,房有前、中、后三进。可这王家一、二、三、四四条人高马大的汉子,而李家只有红花两朵。李家的大女儿在几年前王家还是富户时嫁给了王实心的大儿子。开始两年里,王李两亲家你来我往,我敬你尊的相处还算好,可自从王家遭了天火变成普通人家时,李家就有点看不起王家,处处称富摆阔,常常使王实心自惭自愧。这王实心是个厚道人,平时汰计较亲家公高一言低一语的,可这李五义总是认为人就是财大气粗,门面靠银子撑着。

  一年新春,两家按常理相互拜年,相互祝福,因为王家是"半缸米",所以主动先给李家拜年。淮河两岸新春拜年兴"两瓶、四件、八大包"。大年初二王实心按礼数准备了拜年礼物来到亲家李五义家。李五义知道大年初二亲家公一定会来拜年,因此哪也没去,一大早就换上新袍,戴上新帽,捧着小茶壶,单等亲家上门。太阳刚上房顶,王实心手提肩背,大包小包的来到亲家李五义的。两亲家公一见面,自然是专挑好自豪感互相寒暄一阵,王实心话说的诚恳:"亲家公这一年两年还那么精神,一点也看不出老。"这李五义却说话带刺:"唷,亲家公,这一年没见,你怎么又老了很多,日子过得不舒心吧?"王实心说:"还好,还好。"李五义接过亲家公带来的礼物说:"自家人客气什么呢,这些东西要花不少钱吧?嗨!这些东西我可不稀罕,可你要节省多久才能攒下这几个钱呀。"王实心窝一肚子火,可又一想亲家话也句句是实话,心里也就平静了许多。

  中午吃饭时,亲家公李五义还真够客气的端上了七大碗,八大碟,整鸡、整鸭、整鱼、冷盘、烧炒色香味齐全。王实心说:"亲家公太客气了,自家人何需做这么多菜呢?"李五义说:"亲家公呀,不是你来了吗,这些菜你平常是难得吃上一回吧,今个你松松裤腰带,放开量吃,解解馋。"王实心听这话,越听越不是个味。家母端了满满一盆鸡汤上桌,汤盛的满,桌子没放平,轻轻一碰,黄亮亮的鸡汤溢到了桌子上。李五义生气地说:"你看你,做事毛毛糙糙,去拿四锭银子来把桌腿垫平。"亲家母取来四锭白花花的银子,垫在桌腿下,桌子平稳了。一顿饭亲家公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哪句话不带刺不说哪句。王实心虽也吃了,喝了,但窝在心里咽不下去。心想:这人呀还真的不能贫。草草吃过中午饭,王实心实在没法再坐下去,起身告辞,临出门时李五义送上一句话:"亲家公带渡钱了吗?"王实心一听差点没气昏过去,头也不回的走了。

  过了年初十,为了不失礼,李五义也备了礼物过河来给王实心拜年。王家也准备了一桌十分丰盛的午宴。中途王夫人端上了满满一盆鸡汤,王实心故意碰了一下桌子,鸡汤溢出,王实心起嗓门:"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过来!"王家四个儿子跑了过来,问父亲有何吩咐,王实心说:"这桌腿不平,四个一人抱一条桌腿,把桌子摆平了。"四个儿子一齐钻入桌底,每人抱住一条桌腿稳住了桌子。这李五义开始还没在意,王实心说:"亲家,我这四个儿子比你那四锭银子如何,?银子是死物,人可是活宝呀!"李五义顿时恍然大悟,才三杯酒下肚,脸就红到了耳根。

  从那以后李五义再也没有以前那么高傲了,说话也不带刺了。时间对任何人都不留情。一年一年过去了,李五义老了不能再挣钱了,靠吃家底子度日子,老婆去世和自己一场大病用去了李家大半积蓄,手头也开始紧了。可王实心的四个儿子,一个个学了手艺,个个拿得起,日日有进帐,年年有节余,原来被火烧掉的房子又盖了起来,而且比以前盖的更高更大。卖掉的田又逐步买了回来,渐渐地成了淮河下游的大财主。王实心没看不起李五义,他派大儿子大女儿精心服侍,安度晚年。

  故事讲完了,外婆还加了句结束语:"穷没有根,富没有锁,人要是肯干愿干穷也能变富。"

第86篇、陈咬金陈堆结金兰民间故事

  隋朝末年,隋炀帝国暴虐,徭役频繁,苛政如虎,加之连年水旱灾害不断,民不聊生。百姓度日如年,铁血男儿结集成群,义旗四举。当时,江淮之间有一支兵强马壮的起义军,首领叫杜伏威,占居历阳(今和县)称总管,周围小股起义军纷纷率领人马投奔他。杜伏威是个文武双全之人,胸怀大志,目光较远。大业五年(公元六0九年)传下命去,凡有志同道合的兄弟,不必带人马集结历阳,可在本地发展,相互间快马传令,保持联络,一处有难十处奔救。

  话说这女山湖南岸不远处有一土丘,当地人叫陈堆。这陈堆高约十几丈,堆顶平坦,长宽均近五十丈。这里驻扎着一支归属杜伏威统管的义军,二百多人,为首的是当地殷家庄殷雷、殷电兄弟二人。殷雷年方二十二,人高马大,自小练就一身好武功,使一把丈余长五股钢叉;殷电年方二十,精瘦白面,知书达理,但手中一杆方天戟出神入化,几十大汉难得近身。殷氏二兄弟聚集二百多号人马,早晚操练,并不断招军买马,杀富济贫,囤集粮草。

  再说这日,殷氏二兄弟正指挥操练,忽听有哨兵来报,说东边大路上来了一支车队,约四五十号人,推着二十多辆小车,车车满载。殷雷正练在兴头上,听报有支车队,知是长途商贩,随便叫了名偏将陈干,率上几十号人马前去劫道。殷电忙补充道:"陈将军且慢。劫得车队扣下财物,少伤苦力。商贾若不猖狂也不要杀戮。"陈干应了,跃上马率人飞奔而去。

  这偏将陈干率领人马避于路旁杂树林中,待车队行到跟前,那陈干一声长哨,几十喽罗齐呼奔出,手持刀枪大喊:"要活命的留下财物。"几十名推车的车夫,本来就是雇来的苦力,哪愿在此留下性命?他们纷纷丢车四处逃散,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没跑的几名商人也都吓得魂飞魄散,两腿发软如抖筛糠。正在这时,商队中一黑大汉"嚯"地跃起,手挥一把"二郎开山斧",一阵狂风卷叶冲向敌阵。那陈干见有人打来,连忙扬起一根碗口粗的槐树棍劈头向来人砸去,哪知被来人挥斧向上一个斜挡,只听"咣当"一声,槐树棍被震脱出手,飞出数丈开外,陈干的双手虎口被震裂,鲜血淋淋。众喽罗一见吓得调头就跑。

  殷氏二兄弟一见陈干大败而归,再听禀报,只有一黑大汉敢打,气得青筋凸起,当即取来五股钢叉和方天戟,率队直奔大路而来。来到路上,注目一瞧,好家伙,面前这黑在汉虎背熊腰,圆鼓轮墩,好似一个大石磙子,满脸络腮胡子,两眼睁得像铜铃,怒视来者,手握"二郎开山斧",十分威风。双方都气得七窍生烟,也不搭话。近者跟前,斧叉相交,战了十几个回合都不分胜负。一旁观战的殷电看那黑大汉,越看越喜欢,想起杜总管曾经交待过,凡有勇猛之人愿反隋王朝者一律招收入伙,结拜兄弟。想到此,立即飞马冲出一条方天戟,隔在斧叉之间,同时大喊道:"好汉暂且住手,小弟有话说。"这殷雷和黑大汉各抽回兵刃跳出圈外。黑大汉瞪着铜铃般的双眼大声道:"废话少说,让我再战二百回合。"殷电下了马,将手中的方天戟递给兵卒,双手抱拳,单膝跪地:"小弟殷电,这位是小弟的兄长殷雷,历阳杜伏威总管辖下。请问好汉尊姓大名"黑大汉一见对方行得大礼,又听说是杜伏威的人,心里火气消了一大半,眨巴着眼说:"杜总管听说过,你呢,就没听说过啦。"一边拍打着身上的尘土一边又说:"在下程咬金,姓不尊,名不大。贫日子难熬,听说贩盐能挣钱,就约了几个朋友干了。嗨!这头一趟,就碰着你们了。"说着又来了气。这殷雷、殷电一听说是程咬金,慌忙双双跪下行礼。原来杜伏威常对下面提起这位生性耿直、力大无比、有情有义有抱负的程咬金。

  程咬金生来吃软不吃硬,见殷氏二兄弟双膝跪下,慌忙扔下"二郎开山斧",扶起二位。殷氏兄弟十分客气地留程咬金入营做客。程咬金是盛情难却,也没有推辞,令人推起盐车随殷氏二兄弟来到陈堆。

  程咬金被殷氏二兄弟当作上宾贵客,整天好酒好菜、吃饱喝足,讲文论武。他们不是谈当今隋王朝昏庸无道、荒淫残暴、朝纲不振、义兵四起之势,就是讲论比划武功绝学,或是谈论天下英雄豪杰的故事。三人越谈越投机。殷电提议,三人既情投义合,志向相同,何不结拜为异姓兄弟,日后有福同享,有难共担。这一提议,程咬金欣然答应。于是三人齐跪月下,烧香磕头,八拜为交。按生辰八字,程咬金年长为大哥。三人义结金兰后,便是以兄弟相称,不在话下。

  不觉程咬金在陈堆已住了十日,同道贩盐几人急得团团转,但无人敢催程咬金起程。好在这程咬金也是粗中有细。这日,三人把盏论英雄,三杯下肚,程咬金冲殷氏兄弟一抱拳:"大弟、二弟,明日我要起身。"殷氏二兄弟再三挽留。程咬金说:"我家老母八十有三,无人侍奉。待老母百年后,为兄那时无牵无挂,反隋我自首当其冲。"

  第二天天刚亮,程咬金辞别殷氏二兄弟,带领盐队离去。后程咬金贩盐亏了老本回到家,老母亲告诉他,有殷氏兄弟派人送来白银五百两,程咬金十分感激。程母百年后,程咬金没了牵挂,果然聚义瓦岗寨。殷氏二兄弟得知后带领五千多人前往投靠。

第87篇、石人岭民间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杭州还是一片干涸的海滩。周围几十里内见不着一条小河,也找不到一条小溪。住在这里的老百姓,每天都要担着水桶到老远老远的地方去挑水。他们光为这点点水就日愁夜愁,从来没有过上开心的日子 。

  老一辈有人知道灵隐后山里有股清泉,因为被一道很厚很厚的石壁挡住了流不出来。多少年来,曾有好些年轻人上山去过,想把那道石壁凿穿,可是都没有成功。慢慢地知道的人也就少了。

  后村有个小伙子名叫水儿,从小没爹妈,是跟着他老爷爷长大起来的,从六岁起,他就跟着老爷爷一起去挑水,至今已经整整十五年了。这一天,是水儿二十岁的生日,老爷爷为他下了一大锅面,祖孙两个快快乐乐地过了一天。到了晚上,老爷爷将水儿叫到面前,把灵隐后山那股清泉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水儿听了高兴,紧紧腰带,捋捋袖子,就去把平时几个要好的小伙子叫拢来,大家商量着一道上山去凿石壁,一定要使这股清泉流进村来。老爷爷见水儿有这么大志气,高兴得掉下眼泪,连夜准备干粮,明天一早好让他们上山。

  第二天,水儿他们一伙十个人,带着铁锤、凿子,准备上山。临走,老爷爷对小伙子们说:“你们去凿石壁,要一口气凿下去,如果停下来,它又长成原来的模样,那就白费劲了。还有,当石壁凿穿的时候,里面的一股石浆喷出来,喷在身上会把人凝成石头的。你们千万要记住啊!”水儿他们一边答应,一边就上山去了。

  他们到了山上,马上就动手凿石壁。凿呀,凿呀,从三月清明凿到五月端阳,凿子短了一截,双手都起了血泡了,那石壁还是没有凿通。有四个小伙子说:“也许是老爷爷记错地方了。这里哪会有什么清泉!还是回去用水桶挑吧!”说着自己回去了。

  剩下水儿他们六个,从五月端阳又凿到八月中秋,凿子又短了一截,手上结满了厚茧,可是石壁仍然没有凿通。有两个小伙子说:“一口气凿到底,谁知道要凿到什么时候呀 ,家里也该回去看看啦!”说着说着也回去了。

  秋天过去,冬天来了,山上雪落得有半人多深,西北风呼呼叫,象尖刀一般在刺人。水儿他们四个一口气也没松。凿呀,凿呀,一直凿到了第二年春天,杜鹃花开得红艳艳的时候,那石壁已经凿进去很深很深了。

  这一天是三月三,水儿突然听见了石壁那边有汩汩的响声,他把耳朵贴近石壁一听,不由惊叫起来:“啊!泉水!这是泉水流动的声音呀!”大家也都高兴得跳起来了。水儿回过头来向伙伴们说;“你们快点走开,石浆就要喷出来啦!”眼看泉水也要跟着流出来了,谁也舍不得离开那里。水儿见大家不肯走,急得大叫道:“你们再不跑开,我就停下不凿啦!”大家听他这么说,生怕他真的停下来,弄得前功尽弃,只得四散跑开。这时水儿打下最后一锤,只听得“轰隆隆”一声巨响,石浆喷了出来,把水儿凝成一个三丈多高的石人!接着,一股清清的泉水,顺着山谷汩汩地流下来,流过村子,灌在海滩边的一块洼地里,洼地被灌得满满的——这就是现在的西湖。

  从此 ,这一片地方再也不愁没有水了。水儿凿过的那座山,后来就叫做“石人岭”。

第88篇、汪虎开新路民间故事

  从前,岩坑人到董村亭下去,要走一条盘山小路,从龙化寺院门口经过。如果,顺着势开一条横路,走起来平坦,还要近好几里,可是龙化寺和尚就是不让开,说是辟山开路动了龙脉,破了风水,寺院就要败落。多次争吵,有一回,百来个有武艺的和尚还动手把岩抗人打得头破血流。

  汪虎懂事以后,知道上辈人的心愿,也想为下代子孙造福,就想出了一个巧计,如此这般,对岩坑四个村的族长老头讲过详细,旅长们听了,个个称赞,分头行事,等候号令。

  农历六月卅日,是月暗夜,天上又下着零星的毛毛雨,四个村二百多个十八到四十岁的丁壮,拿着锄头、铁撅、棍棒、柴刀打头阵;二百多个妇女备了家生抬石头,挑泥土;三五十个老的小的举着松柴火把来回游动;再加上事先做成的二百多个稻草人,每个草人缚上一盏灯笼,有次有序的排成一线。一声号令,全体人马大喊大叫:“开路罗!劈山罗……。”“登、登”砍树声,“叮、叮”打石声,震天动地,整个山岙要开爆了。

  龙化寺和尚听见,出来一看,只见满山灯火密密麻麻,少说也有千把人。当家和尚吓得心惊胆怕,只派了十几个和尚的外面望风头,其余都坐到大殿去紧口念着:“南无阿弥陀佛。”

  一夜到天亮,一条平坦的新路开通了。生米煮烹饭,龙化寺和尚也只好顺水推舟,不了了之。

第89篇、铁公鸡找牛民间故事

  湖南省通道县有个侗族聚居的吉祥寨,寨主本来叫聂恭禧,他有万贯家财,良田千顷,却是爱钱如命,一毛不拔,因此,大家都喊他“铁公鸡”。

  正是阴历十月小阳春的时候,摘完禾谷,铁公鸡请了十来个长工来挖茶山。长工们干的牛马活,吃的却是猪狗食,起五更,睡半夜,长工们很是气愤,就常常在山上睡大觉,消极怠工。铁公鸡家里有个放牛娃叫阿胞,是个十来岁的孤儿,给铁公鸡放牧着十多头耕牛。阿胞人虽然小却挺聪明,白天和长工们一起上山,晚上和长工们睡在一块。

  这一天,长工们上山后又准备睡觉,阿胞就自告奋勇地说:“叔叔伯伯们,你们安心睡吧,我来给你们放哨。如果有人来我就学竹鸡叫,你们听了就赶快起来,装成在挖山的样子。”大家都说好,由于阿胞站岗,长工们更加放心,他们睡得好香啊!

  由于铁公鸡只顾个人发财,对长工们压榨得很厉害,饭也不给吃饱,长工们都瘦得皮包骨啦!这次到了山上大家又议论起来:

  “这么下去,再干一个月,我们都要没命了!”

  “我多想打牙祭啊!”

  “饭都吃不饱,还想打牙祭,你莫白日做梦吧!”

  这时阿胞也凑了上来稚声稚气地问:“叔叔伯伯们,打牙祭不吃猪肉吃牛肉行吗?”

  大家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有的说:“阿胞呀,你真是异想天开,莫说打牛肉牙祭,就连一根牛毛你也休想,你不知道铁公鸡是一毛不拔吗?”

  阿胞却现出认真而神密的神情,小声说:“叔叔伯伯们,只要大家齐心,我保证我们能打个牛肉牙祭。”接着他把自己的主意如此这般地说了出来,长工们一至表示同意,并且商量妥当,明天就动手。

  第二天,阿胞与长工们很早就上了山,他们带好斧头与铁锅,在山林最深处宰杀了一头大黄牛,大家美美地饱餐了一顿,痛痛快快地打了个牛肉牙祭。

  为了在铁公鸡面前交差,他们也作好了安排,然后依计而行。

  下午,太阳偏西时,阿胞赶着牛群回来,关好牛,他急忙哭丧着脸跑到铁公鸡面前报告:

  “东家东家,不好了,出事啦!”

  “出什么事?快说!”铁公鸡忙问。

  “有一头牛钻进山洞回不来了!”

  铁公鸡很不相信,怀疑地说:“会有这种怪事?”

  “哎呀,东家!这样大的事我能撒谎吗?”阿胞委屈地解决道:“你不信我带你去看吧!”

  铁公鸡看看天色已晚,本来不想去,但他又舍不得丢失一头牛,就说:“快,快带我去!”

  阿胞就带着铁公鸡往深山里跑。在一个陡峭的峡谷里,真的看到一头牛钻进了一个天生的石洞晨,牛头从石洞的另一个出口冒了出来,身子陷进石洞已看不到,但牛尾巴还留在洞外。那大黄牛见了阿胞与铁公鸡还“麻麻”地叫。阿胞继续向铁公鸡哭诉着:“下午,两头大黄牛不知怎的斗起角来,双方都戏了眼,有头大黄牛死追这头大黄牛,追得它无路可逃,到了这个峡谷看见这个石洞,它就拼死命钻了进去,谁知洞太小,头挤了进去,身子也霸蛮挤进去了,却卡在洞里动弹不得。它挣扎着,头从洞的另一个出口冒出来,但身子却出不来了,你看它好生着急,尾巴在不停地动呢!

  其实,这次大黄牛的身躯已被他们打了牙祭,只留下头和尾巴露在这天然的石洞外面,由藏在洞里的长工装牛叫。由于石洞生得巧妙,看去确实很象一头牛钻进了石洞,而把头和尾巴留在洞外。

  铁公鸡听着阿胞的哭诉,看着这牛头和尾巴,还是不很相信,但当他走近这牛头,伸手摸牛角时,那牛竟“麻麻”地大声叫唤起来,这时他才真相信:牛确实是钻进石洞出不来了。

  他看看天色已晚,若不赶紧把牛救出来,让牛在山里过夜正好给老虎当晚餐,怎么救呢?他下了决心:反正有十多个长工,拖也把牛拖出石洞!于是他要阿胞飞跑去把长工全喊来。

  阿胞把长工全喊来了,铁公鸡大声吆喝道:“你们都看见了吧,牛钻进山洞也不来了。不过它既然进得去也就可以出得来的,它自己出不来,我们就辛苦点拖它出来。你们依秩序站好,一个接一个,听我的命令,我喊一二三,你们就一齐用力猛拖,听清了吗?”

  “听清了!”大家齐声回答。

  于是在这险要的峡谷边,摆开了一字长蛇阵,第一个长工拖着牛尾巴,后面的一个接着一个,铁公鸡站在最后头,紧紧地拖住最后一个长工的裤腰带。阿胞就在前面牵着牛缰绳。铁公鸡用尽力气喊道:

  “一——二——三!”

  喊声刚落,大家一齐用力,只听得“咕咚”一声响,牛尾巴被拉断了,人们个个被跌得仰面朝天,铁公鸡更是跌得呜呼哀哉,他的后边正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这一跌就滚下了悬崖,落了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第90篇、鹦鹉洲的由来民间故事

  相传三国年间,名士祢衡由刘表荐引给江夏太守黄祖。祢衡和黄祖的儿子黄射非常要好,常常在一起玩耍作乐,饮酒赋诗。

  那时候,长江中有一座江心洲,洲上一片荒芜,杂草丛生,野兔出没。有一天,黄射邀请祢衡到江心洲上去打猎饮洒。 江夏太守的儿子请客,又选在长江当中的沙洲上,去的人不少,有的人还带着歌伎、美女打算痛痛快快玩个够。那天,一位名叫碧姬的歌女斟了满满一盅酒棒到祢衡面前说:“久闻先生清高的美名,只恨没有缘份见到你,今天有幸,希望先生满饮此杯,别嫌我卑贱低微。”

  祢衡没想到在酒场上遇到知己,很受感动,按过洒杯一饮而尽。

  正在笑闹的时候,有人将一只羽毛碧绿的红嘴鹦鹉献给黄射,黄射高兴地又将鹦鹉奉给祢衡说:“这只鹦鹉转送给你,但是你要写一首咏鹦鹉的文章,让今天参加宴会的人欣赏欣赏。”碧姬一听,马上挽起袖子磨墨。祢衡是个有名的才子,才华过人,只因生在乱世,才智不得舒展,所以一直心存怨恨。今天他见了鹦鹉,不禁触动心事,便借物抒怀,一挥而就写了一篇《鹦鹉斌》。那赋的意思是说:鹦鹉是一只神鸟,可是没有人认识它,只把它当作笼中的玩物。祢衡写完赋后,又把鹦鹉转赠给了碧姬,以表达同病相怜的情意。后来,这篇《鹦鹉赋》被黄祖看见了,他怕祢衡以后得志对自己不利,就借故把他杀害了。黄射把他埋葬在江心洲上。

  碧姬穿一身重孝,带着祢衡转赠给她的鹦鹉来到洲上,哭倒在祢衡墓前,表示愿意随他的灵魂一起飞去。她哭够了,就一头撞死在墓碑前。那只鹦鹉彻夜哀鸣,第二天,人们发现鹦鹉也死在墓前了。江夏城里的人们集资为碧姬修了一座坟墓,把鹦鹉也一同葬在洲上,从此,人们就叫江心洲为鹦鹉洲。后来,到了明成化年间,鹦鹉洲沉入江底。可是三百年后,汉阳南门外江边又升出一个新沙洲,人们在沙洲上发现了碧姬的尸体,那只鹦鹉已经变成了一块绿色的翡翠石。这只翡翠鹦鹉被地方官拿去献给了乾隆皇帝,乾隆便将汉阳南门外的新沙洲,重新命名为鹦鹉洲。

第91篇、一副骰子民间故事

  深山峡谷里,住着两户人家。一家挺富,牛羊满圈,奴仆成群;一家穷得叮当响,连老鼠也不愿在他家停留。

  穷人家只有孤孤单单老俩口,全靠老头儿在山上打柴换点糌粑。有一回,接连下了三天大雪,老头儿跑遍了几个山头,连一根柴火也没有砍到,他心里难过极了,靠着一片山崖呜呜地哭起来,嘴里还嘟嘟囔囔念叨着:“天呀!这下我和老太婆都得饿死啦!”

  谁知就在这个时候,身后的崖石象门一样地打开了,一位美丽的仙女走出来,说:“老阿爸,不用愁,我给你一副骰子,你拿去扔三次,就能满足你三个愿望。记住,如果你提出四个愿望,我的骰子就不灵了!”

  老头儿接过骰子,跌跌绊绊回到自己的小石屋,把这件喜事告诉了老太婆。老太婆高兴极了,祷告说:“仙女啊!我们的小屋快被雪压塌了,请赐给一间遮风挡雨的房子吧!”老头儿也说:“请给我们一块青稞地,哪怕是小小的一块。”老太婆又说:“能有两头奶牛多好啊,我们就能喝上酥油茶了。”说话之间,他们的屋顶升高了,变成一栋结实美观的小房子,门前有了一分青稞地,金灿灿的青稞眼看就可以收割了;青稞地边拴着两头肥硕的奶牛,“哞”“哞”“哞”地叫得可欢呢!

  穷邻居生活的变化,惊动了有钱的财主。财主走过来,笑嘻嘻地问:“好邻居,你们这些新房子、花奶牛、青稞地,都是从哪里来的呀?”老俩口不会撒谎,原原本本讲了出来。财主连忙换上破衣服,背着砍柴刀,也在老头儿坐过的地方坐着,呜呜地痛哭:“天呀,这下我和老太婆都得饿死啦!”果然,仙女推开石门,同样送给他一副骰子。

  财主欢天喜地,捧着骰子回到家。还没有来得及祷告,他的胖老婆就把骰子夺过去,高声喊叫:“我要金子,金子!”财主一把将骰子抢过来,大喊:“我要当国王,国王!”胖老婆又把骰子夺走,双手高举,说:“我要长生不老,永远象十八岁那么年轻!”两口子你争我夺,在屋里大打出手,一个不小心,骰子掉在地上,两个人失声大叫:“要个屁!”果然,骰子化成一道青烟,消失得无踪无影。俩口子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应当埋怨谁,因为仙女早就说过,当你提出第四个愿望的时候,前面三个愿望就会通通落空的。

  讲述:日喀则政协敏吉·索朗多吉

  1979年7月10日记录

  1982年3月5日整理

  附记:这个故事在西藏极为普遍,各地都有人会讲。给骰子的,有人说是隐士,有人说是神狮,还有人说是修仙的雪猪。但结尾基本相同。

第92篇、太白酒家民间故事

  有一年,冬天刚到,寒气袭人。住在采石矶的李白,常到街头的一家酒店里买酒喝。这店是一个姓鲁的财主家开的,人们都叫他鲁老板。别看这鲁老板表面对人和颜悦色,骨子里才狠哩!他家用的几个酒保(酒店中的伙计)个个累得弯腰驼背,到头来,都被他踢出门外。

  这天,李白又走进酒店。躺在椅子上的鲁老板捻着胡子,眯着眼,笑呵呵地打量着李白,心想,这个穷写诗的离开京都几年了,带来的钱兴许花得差不多了。记得,李白头次进店,他笑脸相迎,以后常来常往,他估计也榨不出多少油水,脸色就一次比一次难看。他暗示小酒保别理李白,可酒保偏偏热情为李白斟酒:临走,还把上等美酒给李白灌上一大壶。这回,说什么也不能便宜李白了!他站起身,踱到李白身边,弦外有音地说:“小店屋檐太低,酒池太浅,经不住翰林(唐初设翰林院,聚集一些文学上有才能的人,为朝廷服务。)这样的大酒壶呵!”

  李白明知上回给的钱还够买几次酒,现在看鲁老板这副模样,不愿同他争辩,就从怀里取出最后一锭银子往柜台上一扔,“啪”!震得鲁老板两眼发花,满面乌云立时消散,浮出一片笑容:“有眼不识江底浅,没想到李翰林还有这么多酒钱。”他转身吩咐酒保:“快,找大人钱!”

  李白一挥袖子:“算了,别找了,下次再来!”鲁老板两眼眯成一道缝,一个劲地连说:“是,是!”

  第二天黄昏,李白又来了,酒保又为他满满灌上一壶酒。第三天,第四天,李白每天一趟,鲁老板很不耐烦,他算算李白丢下的银子,再有个把月也差不多了,就用花言巧语支开酒保,偷偷地往李白酒壶里兑水。

  李白喝了几口,觉得味道不浓,也没说什么。以后每次来,鲁老板总装得特别热情,亲自为李白灌酒,暗地里却把水多加一倍。一天又一天,李白若无其事。后来鲁老板干脆给李白灌上满满一壶凉水。李白还以为是酒,高高兴兴地回到船上,拎起酒壶往杯子里倒,一闻,味道不对;喝一口,“呸”地吐了出来!一看,才知是又浊又浑的江水。他气坏了,想找店主论理去。又一想,和这种人没讲头!可是采石矶一带就这一家酒店。求他施舍,更不行!就是在皇帝老爷面前,李白也不愿低三下四,更何况对这样一个前(钱)心贴后心的小人呢!

  更深夜静,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稳;想写点诗,写不出。多年了,酒,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壶下肚,他便暂时忘记愁苦;把雾濛濛的世界,看个清清楚楚。可是如今,在这满目凄凉的采石矶头,连唯一能使他解闷的酒都没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没有酒,就写不出诗。他叹了口气,静听着房檐下淅淅沥沥的雨滴声,心都要碎了。

  有一天,他在江岸徘徊,路过一间茅舍,一位两鬓全白的老人家,朝他点头微笑,热情地请他到屋里坐。一进门,老人朝着李白便拜:“感谢救命大恩人!”

  李白呆立着,不知是怎么回事。老汉含泪诉说道:“我姓纪,老家幽州。那年遭灾荒,我和老伴带着孩子上山剥树皮。忽然出现两只吊睛白额大虎扑上来,把我那老伴吃了,我和孩子吓得魂不附体。多亏先生正好漫游到那里,飞起一箭,连射死了两虎,我父子俩才死里逃生。”

  李白听了恍然记起,连忙扶起老汉说:“算不了什么,算不了什么。”

  老汉说:“多少年来,为了报恩,我一直在暗地里跟着你,除了你在京都时,我进不了皇宫外,从金陵到庐州,从宣城到采石,我一直跟在你身边,捕鱼,打柴。”

  李白听了,热泪盈眶,一把拉住老人的手,摇晃着,亲切地问:“孩子哩?”

  老人顺手一指:“喏,在酒店里帮工。”

  李白正想把鲁老板以水当酒的事对老人说,老人打断了他:“我已听孩子讲啦。那号人,什么事干不出来?!”说罢,从屋里抱出一大坛子酒,“来,仙人,请开怀大饮吧!”老人拍拍胸,“往后,你喝的酒,全由我这老头子包啦!”

  李白乐得不知如何是好,憋了多天的酒瘾,一下子全冲了出来。他等不得老人拿菜,端起杯来一饮而尽。饮着,饮着,醉了。他眯着醉眼,跌跌撞撞地跑到门外“联璧台”上,叫人拿笔;老人知道李白诗兴来了,赶快递上准备好的笔墨纸张。李白遥望滚滚的大江。如血的落日,提起笔,一挥而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老人伸出颤抖的手,捧起墨迹未干的草书,奔回茅屋,恭恭敬敬地贴在墙上。

  打那起,这间普通的茅屋可热闹起来了。过路的,打柴的,捕鱼的,都想进来看看墙上的诗,有的抄,有的背,一传十,十传百。有的还千里迢迢,专门来欣赏这首诗。有人问起是谁写的,老汉总竖起拇指,自豪地对大家说:“是诗仙李白的手迹!他是喝了我酿的酒,才写出这般好诗的呀!”

  一听这话,南来北往的人都争着到这里,坐下喝两盅,细细品味着这醉人的美酒,领略着诗人创造的意境……也不知从哪天起,老汉开起了酒店,不分日夜,除了为李白酿酒,还用辛勤的劳作为旅客洗去一路的风尘。

  从此,“太白酒家”的店号就亮了出来。

  那个鲁老板听说姓纪的老头酿酒手艺高超,生意兴隆。一肚子不快。加上小酒保也跑到太白酒家去,闹得自家酒店门庭冷落,酒客越来越少,气得他吹胡子瞪眼。左思右想,也没法子,只得叫佣人捧着几只大元宝,外带两坛美酒,亲自到江边去拜访李白,目的是想请他也为自己写一首诗,撑撑门面。

  李白一眼看出这位鲁老板的来意,冲他摆摆手:“你家酒池太浅经不住我一口喝啊!”说罢把手一扬,叫船夫开船,只见竹篙一点,小船轻轻离开江岸,朝江心驶去了。

  鲁老板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嘶哑着喉咙喊道:“仙人哪仙人,你停停,有话好说,好说!”跑了几步,被石头绊了一下,“扑通”一声倒在沙滩上。

  不久,鲁家酒店关门了,而纪老汉的“太白酒家”生意,却一天旺似一天。

  一年后,老汉不幸病故,李白悲痛欲绝,把酒洒进长江,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并且写下一首悼念老汉的诗.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可见,李白与酿酒老汉情谊多么深厚!

  千百年来,沿江一带,许多大大小小的酒店总以“太白酒家”、“太白遗风”作为店号,用布写好,挑在门前廊下,表现出对伟大诗人李白的一片真情。

第93篇、军令如山民间故事

  铁木真从十八岁开始,草青十次,草黄十回,经十年浴血奋战,才统一了大大小小的蒙古部落。橡皮口袋里顶撞的牛角归顺了;象风暴以后惊炸的牧马归群了。这十年,铁木真是‘夜不投宿,昼不下鞍’,不知磨碎了几架马鞍,磨烂了多少鞍垫。十张牛皮的弓弦用尽了,十车冶制的箭头用光了;腰刀磨没了刃,长枪扎秃了尖儿。终于在他二十七岁这一年,蒙古部落大小头领,推戴他为可汗,誉称成吉思汗。
  不久,塔塔尔部落的大将曲薛武率领大队人马来征伐成吉思汗。交战前,成吉思汗检阅了自己的队伍。
  这一天,成吉思汗带着左右将军,登上巍峨的孛儿罕山。在半山腰升起黑色的军旗,捶动几十面战鼓。阅兵开始了,弓箭队排成方阵行进,长枪队列成横排行进,大刀队列成竖排前进。接着,赛马、射箭、比武开始了。
  比赛完毕,成吉思汗对大家讲道:
  “只有磨尽马蹄的人,才能走到天边,只有磨尽刀刃的人,才能压倒敌人。怕血的人,最后流的是血;怕箭的人,最后招的是箭。但军令如山,军纪似铁,切切不能忘记。缴获的归公,隐私者处死!”
  说着,塔塔尔部的鼓声、蹄声已经近了,双方开始交战,一打就是三天。
  白天,太阳吓青了圆脸;
  夜里,月亮溅上了血斑。
  双方的战马咬破了鼻子,
  双方的箭矢顶在天边。
  长矛扎成了秃柄,
  大刀吹成了碎片。
  杀得苍天险些倾倒,
  杀得大地险些塌陷。
  杀得塔塔尔部落只剩一半,杀得曲薛武瞎了一只眼。曲薛武无奈,就施展诡计。一天中午,杀累的双方暂作小息,塔塔尔部大将曲薛武突然率领人马败走了。成吉思汗就派一部分兵马去追。在追击中,他们发现一片马蹄窝里撒满了闪光的碎银,这些碎银牵动了一些将士的私心。于是,有些将士在尘埃中下马拣起碎银,揣进私囊。这时,狡猾的曲薛武乘机突然冲回来,挽救了败局。
  成吉思汗听说中了奸计,派出一千名近卫箭筒士,才赶跑了塔塔尔部的曲薛武。当晚成吉思汗赶回自己的金帐,感到心口阵阵作痛。他叫来左手将军木华黎,追问败阵的详细经过。当成吉思汗知道有人弃枪拣银的时候,咬碎了一颗牙,折断了一把剑。
  当成吉思汗知道第一个下马的就是他的叔爷,第一个往口袋装碎银的就是他的堂弟的时候,气得手中的断剑落了地,他打了自己一个耳光说:“将二人带来问罪!”
  不多时,两个箭筒士将成吉思汗的叔爷、堂弟押进金帐。
  成吉思汗拔出宝剑向苍天、远祖祈祷说:
  请苍天宽恕,
  请远祖知情。
  不是我愿意自残骨肉,
  是军纪不容。
  愿苍天达理,
  愿远祖同情;
  不是我非砍九指不可,
  是民心不容。
  祈祷完毕,成吉思汗握着宝剑对叔爷、堂弟说:“对不起,我只能拿你们的头才能换回军心,才能打出铁的纪律!”说罢就要处斩。
  这时候,木华黎跪下求告说:“斩就斩我吧,英明的可汗!是我指挥无方,才破坏了圣主的金律。”成吉思汗看在木华黎的面子上,才免去二人的死刑。但是,当即宣布将二人削职为民,罚为牧马奴,终身不再加封。
  从那以后,成吉思汗的金律神圣不可侵犯。从此威严的军令如山,不可动摇。

第94篇、孟姜女新传民间故事

  相传孟姜女为了给丈夫报仇,强忍着愤怒答应了秦始皇的无理要求,秦始皇立刻派人给范喜良立碑、修坟。随后孟姜女跟秦始皇说:“咱们游海去吧,游完好成亲。”说完“扑通”一声,孟姜女纵身跳海了!说时迟,那时快,龙王爷和龙女一见她跳海,就赶紧把她接到龙宫去了。
  孟姜女在龙宫生活了两千年,有一天突然凡心大动,趁黄昏之际一个人悄悄地溜出龙宫来到海面,欣赏人间的美丽景色。正值夕阳西下,一轮夕阳如血染红了半个天空,一群群归巢的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岸边的椰树长得葱葱郁郁,海风轻轻地吹着,远处还不时的传过来一阵阵欢歌笑语,一切既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
  不知不觉孟姜女走上了岸边,向沙滩上人多的地方走去。沙滩上的男女老少都吃惊地看着仙女般美丽的孟姜女,为她在炎热的夏季一身袭地白衣白裙感到奇怪,原来,孟姜女为了纪念丈夫,千年来养成了穿白衣白裙的习惯。熊熊的篝火燃烧起来了,人们热情地邀请孟姜女唱歌跳舞。孟姜女本来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于是大大方方地答应了。
  一曲跳完,人群中走过来一个模样俊秀的叫步青白的青年男子,邀请孟姜女一起喝茶,孟姜女怔怔地看着男青年,不禁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脑子里不禁浮现出丈夫的模样。男青年也怔怔地看着孟姜女,说:“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这正是梦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不久之后,自称前世有缘今生再续的一对佳人开始了“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恩爱夫妻生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孟姜女对丈夫掩瞒了自己的身份,自称自己是孤女,姓姜名梦。孟姜女靠自己一手精致的女红,开起了一家“今生缘”绣庄,步青白原来是一名业务经理,利用自己多年的社交关系和经济头脑,给老婆打开了市场,后来生意越做越大,步青白不想再看老板的脸色行事,干脆辞职回家和老婆一起打理绣庄的生意,时间不长就开了好几家连锁经营店。
  过上了有钱又有闲的神仙日子,孟姜女幸福得差点忘记了自己的本来身份,以前她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幸福的人间生活。然而生活总是暗藏危机,以前步青白为了生意场上的交际应酬养成了搓麻的习惯又开始变本加厉了,这是孟姜女怎么也没有意料到的。
  一天,孟姜女做好晚饭,左等右等也不见步青白回家,于是忍不住拨打他的电话,被告知手机已关机,这一下,孟姜女一下子就慌神了,可是却不知道到哪里去找他。孟姜女担心丈夫出了什么事情,在提心吊胆中过了一夜,清晨丈夫面容憔悴地回到了家,轻描淡写地告诉孟姜女自己修了一晚上的长城而已。
  这不说不打紧,一说还真如晴天霹雳一般,吓了孟姜女一跳,自己的首任丈夫就是为秦始皇修长城而死,如今这失而复得的幸福生活难道又要被这长城毁掉吗?顿时孟姜女的心如乱箭穿心一般疼痛,她咬牙切齿地说:“都两千年了,秦始皇还在为非作歹修长城吗?”步青白吃惊地看这孟姜女说:“你说什么梦话啊?我和几个朋友玩了一晚上麻将而已。”
  麻将?孟姜女不知麻将为何物,但是害怕丈夫生疑,所以不便仔细打听,只有故作轻松地说:“好玩吗?有机会带我去玩玩。”那天以后,孟姜女留了个心眼,关心起麻将来,原来现代社会不但经济高速发展,而且衍生出很多休闲娱乐的新鲜事物来,其中以麻将首当其冲。据说十三亿人民十亿赌,还有三亿在受苦,原来现代人以打麻将赌博为幸福生活的标准啊!
  孟姜女虽然闹不懂现代人是怎么想的,但是她知道,只要是赌博,就沾染不得,更何况把打麻将称之为修长城,那就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为了自己长久的幸福生活,孟姜女对丈夫好言以劝,可是步青白鬼迷了心窍一样,有局必至,赢,则大肆挥霍;输,就恶言相向,渐渐地夫妻恩爱全无。
  当步青白再次鏖战两天两夜之后,孟姜女觉得忍无可忍了,一气之下,她对丈夫实行了经济封锁,没有想到,步青白到处借钱赌博,直到那些亲戚朋友找上们来,孟姜女才如梦初醒。看来真的是无药可救了,孟姜女哭也哭过,闹也闹过,可丈夫积习难改,只要那些狐朋狗友一召唤,就什么都忘了。
  因为无心打理生意,订单大幅减少了,可步青白执迷不悟,仍旧视修长城为第一职业,因为长期废寝忘食,步青白的身体也每况日下,弱不禁风,而且心浮气躁,开始对孟姜女拳脚相向。
  在又一次遭受皮肉之苦后,孟姜女蜷缩在床角嘤嘤哭泣,步青白却扬长而去,这一次孟姜女对步青白是彻底的绝望了。她留下一张纸条,趁着苍茫的夜色,缓缓地向大海走去。

第95篇、宋江巧计闹县衙民间故事

  宋江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一次,他看见有位老大娘坐在街上痛哭,走上前去一问,原来这位老大娘只母女二人,靠女儿小梅卖唱为生。今儿早上,新上任的知县从街上经过,看到正在卖唱的小梅有几分姿色,便叫衙役将她抢入县衙去了。老大娘孤老无靠,因而伤心不已。
  宋江听了老大娘这番哭诉,心想:这位新知县刚上任就为非作歹,公然青天白日在大街上抢夺民女,真正可恶,一定要设法惩治他一下。他回去同弟弟宋清商议一番,便来告诉这位老大娘,叫她如何如何去救小梅出虎口。
  老大娘照计行事,先把宋江送来的头面衣裳穿了,叫了一乘软轿,一直抬到衙门口,叫衙役进里面通报,说:老爷的丈母娘来了,要见老爷。
  众衙役不敢怠慢,点头哈腰,把老大娘请了进去。
  老大娘走进内厅,只见知县正在调戏小梅,小梅百般抵抗,于是故意高声喊道:“贤婿万福!”
  知县忽听有人大喊大叫,正要发作,回头一望,见是小梅的娘。小梅趁机挣脱跑过来,一头扑在娘怀里痛哭起来。
  老大娘偷偷捏了小梅一把,假意劝说道:“呆丫头,哭什么啊,嫁给老爷,人家想还想不到哪!”
  知县一听有门,忙过去施礼,说:“真是我的好丈母娘,请坐!请坐!”
  老大娘说:“老爷,小梅不懂事,你先在这儿等着,等我领她到后房梳洗一番,再让她和老爷拜成亲。”知县听了,浑身发酥,赶忙领小梅母女回房梳洗打扮。
  老大娘领小梅进了后房,便把宋江用计救她的话说了一遍。小梅听了,转忧为喜。
  过一会儿,小梅打扮好来到前厅。知县见刀子更加如花似玉,乐得心里发痒,抓耳挠腮。
  小梅说:“我心里闷得慌,想到老爷大堂上闲逛逛。”知县连忙上前领路。到了大堂上,小梅问:“你对我可有真心?我说的话你可听?”知县连连点头,“我对你一片真心,你说的话我一定照办。”
  “好!我平时最喜爱吃麦芽糖,你去叫个卖麦芽糖的来,买给我吃!”小梅道。
  知县忙说:“这有何难!”随要发一个衙役去叫。
  这时,宋清装成卖麦芽糖的,早挑着担子等在门口,宋江也找相好的众衙役去说过原委了。
  知县差的人一出门,宋溥就凑上来:“麦芽糖!麦芽糖!又香又甜的麦芽糖!”衙役把宋清带上大堂。小梅一面抓一把糖吃着,一面笑着对知县说:“老爷!这卖糖人的衣服,前拖一块,后挂一块,老爷你换上这套衣,我和你唱一出‘吕蒙正困窑塘’多好哇!”
  知县一听小梅要唱戏,正合心意,连忙脱下官服,叫宋清把衣服换给他,宋故意不肯,知县吆喝着直逼他脱下。
  宋清刚把知县脱下的官服换上,就大喊上声:“升堂!”众衙役在宋江带领下,听到喊声,一拥而进,两旁站立。只见宋清将惊堂木一拍,喝道:“臭卖糖的,竟然在大堂上调戏本老爷的夫人,押下去给我打!”
  众衙役一齐上来,将知县捆打了四十大板。知县又气又急又疼,连连大叫:“他是卖糖的,我才是老爷,你们给我将他拿下!”
  宋清又把惊堂木一拍:“还敢胡说,给我拉下去再打四十大板,退堂!”
  知县又被打了四十大板,两腿皮开肉绽,瘫在地上爬不起来,眼看着宋清差人叫来两乘大轿,将小梅母女二人抬走,然后,宋清自己也脱下官服,大摇大摆出衙门去了。

第96篇、岳飞妙喻说人才民间故事

  岳飞久经沙场,英勇善战,对坐骑了解得很透彻,什么样的马是好马,什么样的马是劣马,他一看便知。一次,宋高宗和岳飞谈起马来,问道:“你认为什么样的马是良马?良马和劣马的区别是什么呢?”
  岳飞想了想说:“我以前有两匹坐骑,都是上好的良马。”
  宋高宗问:“怎么看得出来是好马?”
  岳飞说:“那两匹马都食量很大,每天要喂几担草料,外加几升豆子,还要选非常好的精饲料,稍稍差些,它们便不吃。除此之外,那两匹马喝的水也很讲究,不清洁的泉水不喝。每次遛马,先要给它们配戴好马鞍,然后放开缰绳,看它撒开四蹄,奔跑起来。起初,并不很快,一溜小跑,跑出去约百里之外,开始加速,鬃毛乍起,头高昂起,喷着响鼻,越跑越快,三个时辰,就能跑二百多里。长途奔跑之后,卸下马鞍,毫无疲劳之感,既不出汗,也不气喘,这就是好马。”
  宋高宗又问:“那么不好的劣马又怎么样呢?”
  “劣马食量要小得多,就比如我现在的坐骑,每天几斤粮就足够了,对食物的优劣,饮用水的质量都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每次遛马,一骑上,便能感到马毫无精神.缰绳还没抖开,就懒洋洋地跑起来。跑不了百十里地,就气喘吁吁,汗流满面,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这样的马当然算不得好马。”
  高宗说:“看来马的好坏在先天素质,也和饮食有很大的关系。’
  岳飞道:“是的,良马在饮食上要求精当,且食量很大,因此能有足够的能量抗御疲劳,有耐力,有长劲。而劣质的马吃不进很多饲料,身体素质就差,跑不了多远就疲劳不堪。如同人一样装进头脑里的知识越多,人就越聪明,越有才智。”
  好马和劣马的区别,经岳飞那么一比较,特点就较为明显,让人听了之后,很容易把好马和劣马区别开来。在这里,岳飞说的是马的优劣问题,其实也是在说人才和庸才的区别问题。人才和庸才并排站在一块,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凭相貌我们根本看不出来,人才好比良马,对待遇比较讲究,“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工作起来有耐力,有长劲;庸才好比劣马,不太讲究,后劲不长,“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岳飞用良马和劣马来比喻人才和庸才,形象生动,一目了然。

第97篇、康熙与云林禅寺民间故事

  康熙皇帝下江南,来到了杭州。他在西湖四周到处游山玩水,吟诗题字,自称是个风雅的皇帝。
  一天,他要到灵隐来耍子了。
  灵隐寺里的老和尚得知消息,真是又惊又喜,连忙撞钟击鼓,把全寺三百多个和尚都召集拢来。和尚们披起崭新的袈裟,头顶檀香,手敲法器,嘴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大家跟着老和尚,赶到一里路外的石莲亭,把康熙皇帝接到灵隐来。
  老和尚陪着康熙皇帝,在寺前寺后、山上山下游玩一番。康熙皇帝见到灵隐有高高的山峰,清清的泉水,山上长满绿荫荫的树,地下开遍红艳艳的花,真是一个好地方呵!他心里一高兴,就吩咐人在寺里摆酒用膳,想多耍子一会儿。
  皇帝摆下酒席,可热闹啦!吹的吹,弹的弹,唱的唱,一时间,把这个佛门净地,竟然变成了帝王之家!康熙皇帝一手拈着山羊胡须,一手捧着酒盏,又灌黄汤又吟诗。
  老和尚早听说过康熙皇帝喜欢吟诗题字。这时见他那摇头晃脑的样子,便悄悄跑过去找个跟随康熙皇帝的地方官商量道:“大人老爷呀,我想求求皇上给我们山寺题一块匾额,你看能不能呀?”
  杭州知府听了听,点点头说:“才好哩,如果皇上给灵隐寺题了匾额,连我杭州府也都沾了光啦!”
  钱塘县官也接上来说:“皇上酒兴正浓呢,你这辰光去求他题匾,我看一定能答应。”
  老和尚心里落了实,就壮壮胆子,走到康熙皇帝面前跪下去磕头,说道:“皇上呀,看在灵隐寺大菩萨的面上,替山寺题块匾额,也让我们风光风光吧!”
  老和尚这一请求,正好搔着了康熙皇帝的痒处。他点了点头,忙吩咐手下人摆好纸笔,抓起笔“刷刷”几下,就写起一个歪歪斜斜的“雨”字。这辰光,他差不多快喝醉啦,手腕有点发颤,落笔又太快了些,这个“雨”字竟占了大半张纸!灵隐寺的“灵”字,按老写法,在“雨”下面还有三个“口”和一个“巫”,是个“灵”字呵!现在只剩下这小半张纸的地位,随你怎样也摆不下了。重新写一个吧,那多么丢脸呀!康熙皇帝一只手抓着笔,一只手不住地拈他那撮山羊胡须,可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围在旁边的官儿们,明知道康熙皇帝下不了台,但是谁也不敢明说,只有站在旁边干着急。还好,有个大学士名叫高江村的,却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先在自己手掌心写了“云林”两个字,装做去磨墨的样子,挨近康熙皇帝身边,偷偷地朝着康熙皇帝摊开手掌。康熙皇帝一看,哎呀,这两个字真是救命王菩萨呢!欢喜得连酒也醒了一半,就连忙写下了“云林禅寺”四个大字。写完,把手一扬,将毛笔抛出老远。
  老和尚过来张张,不对呀!“灵隐寺”怎么写成“云林禅寺”呢?
  他也不看看风色,就结结巴巴地问:“我们这里叫做‘灵隐寺’,不叫‘云林寺’呀!是不是皇上落笔错啦?”
  康熙皇帝听了,把眼睛一瞪,喝声:“放屁!”老和尚哪里还敢再开口,只好恭恭敬敬地立在旁边了。康熙皇帝回过头来,问官儿们:“这地方天上有云,地下有林,你们说说,把它叫做‘云林寺’好不好?”
  “好呀,好呀,皇上圣明!”
  ……
  听官儿们七嘴八舌地奉承他,康熙皇帝乐得啥哈大笑,便吩咐快把匾额雕起来。
  皇帝一句话,官儿们却忙开啦。他们一面叫人将灵隐寺原来的匾额换下来,一面找来雕花匠,把康熙皇帝写的“云林禅寺”四个大字雕在红木匾上,贴金底,黑漆字,边上镶了二龙戏珠,当场挂到山门上。
  从此以后,灵隐寺就挂着稀奇古怪的“云林禅寺”大匾额。但是,杭州的老百姓并不买他的帐,尽管“云林禅寺”这块匾额一直挂了三百年,大家却仍然称呼这儿为“灵隐寺”。

第98篇、苗族姑娘仰阿莎的传说民间故事

  在很古很古的时候,在一个山谷中间,有一个绿幽幽的深潭,山的两边有苍翠的树木和奇丽的花草。井里的泉水清幽幽,能照得见天空的云霞、飞鸟,能照得见井旁的树木和花草。有一天,从东方飞来一群鹭鸶,从西方飞来一群水鸭,它们一见到这个美丽的水井,就想到里面去找鱼虾,气得看守水井的地神跳起来吼道:
  "呸!你们到这里来干哪样?这不是鱼塘,这是仰阿莎出生的地方。明天她就要出世了,你们可不要啄呵!谁敢动她一根毫毛,我就要叫它尸骨不归家!"
  鹭鸶和水鸭,只好夹起尾巴飞走了。
  第二天,忽然天昏地暗,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瓢泼样的大雨落下来了。井里冒着水泡,发出"波--波--波"的响声。过了不久,雨止了,天也晴了,五彩斑斓的云霞,象苗家姑娘绣的奇花异朵,飘浮在晴朗朗的天空。这时候,仰阿莎从水井中冒出来了,成群的蝴蝶围着她飞舞,数不清的鸟儿绕着她歌唱……大家都在欢乐地庆贺美丽的仰阿莎诞生。
  仰阿莎生出来的第一天就会笑,第二天就会说话,第三天就会唱歌,第四天就会织布、绣花。仰阿莎的歌声,是那样委婉动听,飞遍了山山岭岭,响彻了村村寨寨。在阴天里,她的歌声能驱云逐雾,把太阳唤出来;在冬天里,她的歌声能驱寒逐冷,唱得满山满岭开遍鲜花。蜜蜂听见了她的歌声呵,忘记了采蜜;百鸟听见了她的歌声呵,忘记了歌唱;青年小伙子们听见了她的歌声呵,忘记了手中的活路;姑娘们听见了她的歌声呵,一字一句地学唱。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一年年地过去了。映山红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映山红开过十八次了,谢过十八次了,仰阿莎姑娘已经十八岁了。十八岁的仰阿莎呵,长得更加美丽啦!美丽的仰阿莎,有一对水葡萄似的眼睛,有一个白茶花似的又白又嫩的脸庞,有两条锦鸡毛似的又细又长的眉毛,有一头黑丝线似的又黑又亮的头发。她穿起自己绣的花衣服,蜜蜂会飞来采花蜜;她穿上自己做的百折裙,那绉折比菌子上的绉纹还美丽。九十九个江略里的姑娘,哪一个能比得上她;九十九个江略里的青年小伙子,哪一个不爱她。
  仰阿莎长大了,名声传遍了天下。求婚的人呀,多得象蜜蜂采花,今天来一群,明天来一帮。他们踩崩了去仰阿莎家的路,踏破了仰阿莎家的大门槛。乌云见仰阿莎聪明又美丽,为了讨好太阳,就想把她说给太阳做老婆。有一天,乌云飘呵飘呵飘到太阳家,他对太阳说:
  "天底下有个漂亮的妨娘叫仰阿莎,太阳,你是天上的有钱人,快把她娶来做一家吧!"
  太阳正在吃午饭,听了乌云的话以后,连忙把碗筷朝桌上一丢,急匆匆跑到楼脚下去看。只见仰阿莎正在那清幽幽的河水里洗头。呵呀!仰阿莎实在太美丽啦!她好比一朵带露的鲜花,她那白嫩嫩的脸,黑油油的头发,那闪闪发光的眼睛,太阳越看越着迷,决心要娶仰阿莎。他高高兴兴回到搂上,催促乌云说:
  "乌云呵乌云,你快快绘我去做媒吧!"
  能说会道的乌云,马上飘到仰阿莎家。他花言巧语地对仰阿莎说:
  "谷子熟了就要打,姑娘长大了就要嫁。太阳是勤劳、勇敢和聪明、漂亮的小伙予,天上最富的就数他家。仰阿莎呵仰阿莎,你要是嫁绘了太阳,荣华富贵就够你享受一辈子啦!"
  仰阿莎本来不爱太阳家的财富,但一听说他勤劳、勇敢、聪明、漂亮,就有些动心了,后来决定嫁到太阳家。
  出嫁的日子到了,乌云领着仰阿莎去太阳家。他们走到一个山谷里,遇见一树樱桃花。樱桃花问仰阿莎去哪里?仰阿莎回答道:
  "我出嫁去太阳家。"
  樱桃花摇了摇头,说:
  "太阳长得太难看,鼻孔长牙齿,脸上生疙瘩。你快莫去了,来嫁给我吧!"
  仰阿莎有些犹豫了,乌云花言巧语地欺骗她说:
  "太阳是天上出名的美男子,聪明的仰阿莎,你可不要听樱桃花的谣言啦!"
  仰阿莎和乌云继续朝前走,走到一个山坡上,遇见一只画眉鸟,画眉鸟又间仰阿莎去哪里?
  仰阿莎仍然回答道:
  "我出嫁去太阳家。"
  画眉鸟摆了摆尾,说:
  "太阳是个大懒汉,一天到晚睡着不想起,活路不去做;太阳是个大恶人,站也气鼓鼓,坐也气鼓鼓,一句话不合他的心意,就把人打来把人骂。仰阿莎呵仰阿莎。你快不要去了,快来我两个成一家。"
  仰阿莎更加犹豫了,不想嫁给太阳了。乌云又花言巧语地骗她:
  "太阳是个勤劳的小伙子,每天天还没亮就出去做活路,天断黑了才回家;太阳对人温和又善良,话还没出口就笑眯眯,笑过以后再说话。聪明的仰阿莎,你可不要听信画眉鸟的鬼话。"
  尽管乌云花言巧语,仰阿莎还是决心不嫁太阳了。乌云生气了,伸出长长的手臂,挽住了仰阿莎,一飞飞到太阳家。
  仰阿莎嫁给太阳以后,才知道太阳真的是懒汉,成天睡懒觉;太阳真的生得丑,鼻孔里生着长长的牙齿,脸上长着大个大个的疙瘩;太阳真的很凶恶,他经常把人打来把人骂。这样又懒又丑又凶恶的人,怎么能配得上仰阿莎?连邻居们也忿忿不平地对她说:
  "仰阿莎呵仰阿莎,你嫁给又懒又丑又凶恶的太阳,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呀?!"
  仰阿莎听了,一阵阵心酸,一阵阵难过。
  太阳娶来仰阿莎以后,如同树子有了根,刀子有了把;家里的事有勤快的妻子来操持,太阳比以前更懒啦:有一天,仰阿莎劝太阳说:
  "你为什么不去做活路,天天守在家?即使你的家财有山那么大,也会坐吃山空呀!"
  太阳傲慢地回答道:
  "做活路太辛苦,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哼!这样笨重的活路,我才不干啦!只要我出门去做理老,出门去讲道理,既能出名,又能赚钱,这难道不比做活路强得多吗?"
  太阳决定出门去做理老,可是,家里那宽宽的田地,找谁来种呢?家里那众多的牛马,找谁来喂呢?太阳见月亮勤劳又老实,就请他来当长工,叫他种田地,叫他割牛草。
  太阳出去已经三年了,三年来没有回过一次家。仰阿莎在家冷清清,见有人从东方来,她焦急地问他们道:
  "你们看见太阳没有?他要几时才回家?"
  这个说:
  "太阳被钱财迷了眼,名誉迷了心,谁知他要几时才回转?"
  那个讲:
  "太阳在东海边做理老,替人家打官司、讲道理,他嫌了很多钱,生活过得美美的。太阳早就把你忘记了,你再等上三年五载,恐怕他也不会回家,我看你还是改嫁给别人吧!"
  仰阿莎听后,她一阵阵心酸,一阵阵难过……
  月亮是一个结实、标致的小伙子,为人很忠厚,做起活来很勤快。每天每天,天还没有亮,他就起床做活路,天断黑了,他才回到家。回到家以后,他又帮仰阿莎挑水,帮仰阿莎春米。
  仰阿莎体贴地对月亮说:
  "你从天亮忙到天黑,已经够累了。米,让我去善;水,让我去挑,你坐下来好好地休息一下吧!"
  不爱多话的月亮,只说了句:"我不累,我不歇。"他仍旧干他的。
  日子相处得长了,月亮爱上了美丽的仰阿莎,仰阿莎也爱上了勤劳、忠厚的月亮。他们商量好了,决定逃出去,到遥远的地方去安家。
  仰阿莎和月亮逃走了,牛没有草吃,饿得哞哞叫;猫没有饭吃,饿得叫咪咪……
  通桑知道了,就到东海边去找太阳报信,它见太阳正在那里讲道理,太阳把理片打得"嗒嗒"响,灰尘扬起几丈高,为了名和利,他"哇哩哇啦"讲得满头大汗不停歇。通桑着急地对太阳说:
  "月亮拐跑了你的妻子,你快回家去吧!"
  通桑说第一遍时,太阳根本不相信,连理都没有理他;通桑说第二遍时,太阳起了疑,凶狠狠地问他:
  "你说的可是真话?"
  通桑一看太阳不相信自己,就赌咒说:
  "假若我骗了你,我就挨雷打……"
  太阳听说月亮拐走了妻子,气得把手中的理片狠狠地扔在地上,连桌子上的理钱都忘记了取,桌子下的牛腿也忘记了拿,急急忙忙朝家里跑去啦!太阳边跑边暴跳如雷地骂道:
  "月亮呵月亮,我还以为你老实,你竟敢拐跑我的婆娘,我若遇到你,一定砍你成两段;仰阿莎呵仰阿莎,你竟敢和月亮逃走,我若遇到你,一定擂你成泥巴。哼!你们等着瞧瞧老子的厉害吧!"
  太阳回到寨子里,只见别人的屋顶上都冒着炊烟,只有自己的屋顶上已长满茅草,太阳见了很伤心。太阳回到家里,见敞开的碗柜没有关,用过的鼎罐也没有洗。太阳气得一跳三丈高,狗在大门口,他打了狗三棍;猫在火炉旁,他打了猫三拳。太阳气鼓鼓地骂它们道:
  "你们这些该死的笨蛋,为哪样不守住我的仰阿莎?她现在在哪里?"
  狗汪汪地叫着答道:
  "我只知看家,不知守你妻,谁知道她去哪里。"
  猫咪唔咪唔地叫着答道:
  "我只知守仓。不知守你妻,谁知道她去哪里。"
  太阳更加生气了,拿起棍子又要打,抬起脚来又要踢,幸亏猫头鹰看见了,忿慨不平地对太阳说:
  "你快住手,你的妻子逃跑了,怎么能怪它们呢?谁叫你让名利迷住了心窍,谁叫你一去三年不回转,让美丽的仰阿莎在家里冷清清……"
  太阳拿了弓和箭,要射猫头鹰。猫头鹰拍拍翅膀飞走了。太阳气得莫奈何,拔腿就往外面跑,他要去寻月亮和仰阿莎。太阳走了很远,找了很久,还是没有找到月亮和仰阿莎。有一天,太阳走到河边,看见鹭鸶和水鸭在河垦洗澡,他问它们道:
  "你们在这里洗澡,看见我的妻子没有?"
  鹭鸶和水鸭明明看见仰阿莎和月亮逃走了,就是不告诉他:
  "我们不认得你的妻子。"
  太阳叹了口气,继续朝前找。他走到一条田坎边,遇见乌龟在那里晒太阳,又问乌龟道:
  "你在这里晒太阳,看见我的妻予役有?"
  乌龟直爽地答道:
  "看是看见了,不过仰阿莎爱上了月亮,月亮也爱上了仰阿莎,你就找到了她,仰阿莎也不会愿意再和你做一家。你还是不要去找了吧!去找也是白费气力。"
  太阳听了很生气,狠狠地踩了乌龟一脚。从此,乌龟就变成扁扁的了。
  太阳气鼓鼓地继续朝前走,来到一个水塘边,遇见做生意的水獭。他又问水獭道:
  "你天天做生意,走的宽,见的广,你可知道仰阿莎和月亮到哪里去了?你若告诉我,河里和塘里的鱼虾全归你。"
  贪财图利的水獭,一听说河里和塘里的鱼虾全归自己,就把仰阿莎和月亮住的地方告诉了太阳:
  "仰阿莎和月亮在天涯海角安了家……"
  太阳走呀走,太阳找呀找;找到了天涯,找到了海角,终于找到了仰阿莎和月亮。
  太阳见了仰阿莎和月亮,他举起刀来就要砍,张起弓来就要射。幸好仰阿莎的哥哥记莎看见了,他连忙抢走了太阳的刀,夺去了太阳的箭。
  仰阿莎理直气壮地对太阳说:
  "你一出去几年不回家,象绣花针落进水塘里,我找你找不见。我一年又一年把你等,一年又一年把你盼,砍倒的大树都已烂成泥,还是不见你回家。嫁男人是为了幸幸福福地生活在一起,谁知我嫁了你却还是那样孤单。倒不如在娘家当一辈子老姑娘。"
  仰阿莎的话在理,讲得太阳哑口无言。太阳就是蛮横不讲理,气鼓鼓地硬要仰阿莎和他一起回家。仰阿莎死也不愿跟太阳回去;仰阿莎愿意跟月亮在一起。太阳不服气,就请理老来讲道理。理老把理片打得"嗒嗒"响,清清嗓子说了话:
  "仰阿莎和月亮是天生的一对,好比铜鼓配芦笙。他们两个相亲又相爱,怎么也不愿分离。你要仰阿莎跟你走,除非铜鼓打不响,芦笙吹不响。还是叫他们赔你三船金,赔你三船银吧!"
  太阳为了难住仰阿莎和月亮,挖空心思对理老说:
  "我家的金子能砌成墙,银子能筑田坎,我要金子做哪样?我要银子做哪样?要是月亮能找到两头有尾巴的水牛,两头有鬃毛的马,我就不要仰阿莎了。"
  哪里去找两头有尾巴的水牛?哪里去找两头有鬃毛的马?理老问乌鸦,乌鸦"呱呱呱"地叫着把话答:
  "我虽飞得高,我虽走得远,我只见过一头有尾巴的水牛,一头有鬃毛的马。"
  太阳以为难住了月亮,心里乐哈哈。可是,聪明的月亮想了想说:
  "这个事好办,我找来绘他。"
  月亮去拉了两只水牛来抵角,就成了两头有尾巴的水牛。月亮牵了两匹马来相踢,就成了两头有鬃毛的马。
  太阳没有难住仰阿莎和月亮,仰阿莎就嫁给了月亮。太阳没有了仰阿莎,又生气,又害羞,为了不让别人看到他那害羞的脸,就射出万枚银针来刺人们的眼睛。从此以后,当人们睁着眼睛去看太阳的时候,就会被太阳放射出来的银针刺得眼花缭乱,看不清太阳的真面目。

第99篇、水漫金山民间故事

  那时,在西天有一只乌龟,躲在如来佛莲座底下听经。乌龟听了几年经,也学到一些法术,乘如来佛讲经歇下来打瞌睡那一会儿,便偷了他三样宝贝—金钵、袈裟和青龙禅杖,跑到凡间来了。
  乌龟在地面上翻个斤斗,变成一个又黑又粗的莽和尚,他想想自己法术强,本领大,就起名叫法海。
  法海和尚把偷来的三样宝贝带在身边:袈裟披在身上,金钵托在手中,青龙禅杖横在肩头,到处云游。一天,他来到了镇江金山寺,看看长江波澜壮阔,金、焦两山气势雄伟,便在寺里住下来,暗地里使个妖法,害死了当家老和尚,自己做起方丈来了。
  法海和尚嫌金山香火不旺盛,便在镇江城里散布瘟疫,想叫人家到寺里来烧香许愿。但保和堂施的“辟瘟丹”、“驱疫散”很灵验,瘟疫传不开来。法海和尚气得要命,就扮作化缘的头陀,胸前挂个大木鱼,走三步,敲一敲,走三步,敲一敲,一摇一摆地寻到保和堂药店来。
  法海和尚走到保和堂药店门前,朝里面张张,见夫妻两个正忙着配方撮药,先是一肚子气,邻近一打听,知道保和堂的灵丹妙药都是白娘子开的方。他再仔细看看那穿着白闪闪轻纱衣衫的媳妇,啊呀!原来这不是凡人,而是白蛇变的哩!法海和尚狠狠地咬咬牙,一声不响地坐在保和堂药要打烊了,他见白娘子已上楼去,就调皮起木鱼,大模大样地进店里来,朝许仙合起巴掌,说:
  “施主,你店里的生意好兴隆呀,给我化个缘吧。”
  许仙问他化的什么缘。法海说:
  “七月十五金山寺要做盂兰盆会,请你结个善缘,到时候来烧炷香,求菩萨保佑你多福多寿,四季平安。”
  许仙听他讲得好,就给他一串铜钱,在化缘簿上写下了名字。法海和尚走出门口,以回过来关照:
  “到了七月十五,施主你一定要来的呢!”
  日子过得好快,七月十五转眼就到了。这一天许仙起个早,换了身干净衣裳,对白娘子说:
  “娘子呀,今朝金山做盂兰盆会,我们一同去烧炷香好吗?”
  白娘子回答道:
  “我怀着身孕,爬不上山,你自己去吧。烧完香早点回来。”
  许仙独个人来到金山寺,他刚刚跨进山门,就被法海和尚一把拉到禅房里。法海和尚对许仙说:
  “施主呀,你来得正好,今天我老实告诉你:你女人是个妖精哩!”
  许仙一听生了气:
  “我娘子好端的人,怎么会是妖精!你不要乱说。”
  法海和尚假慈悲地笑笑,说道:
  “这也难怪施主,你已被妖气迷住了。老僧看出她是白蛇现化的!”
  这一说,许仙倒记起端午节那天的事来了,不觉心里一愣。法海和尚见他在一旁发愣,就说:
  “你不要回家去了,拜我做师父吧,有我佛法保护,就不怕她害啦!”
  许仙想:娘子对我的情义比海还深,即使她是白蛇,也不会害我的;如今还有了身孕,我怎能丢下她出家做和尚呢!这样一想,他无论如何也不肯出家。法海和尚见许仙不答应,便不管三七廿一,把他关了起来。
  白娘子在家里等许仙,左等等不来,左等等不来,一天、两天、三天,等到第四天,她再也耐不住了,便和小青划只小舢板,到金山寺去寻找。
  小舢板停在金山下,白娘子和小青爬上金山,在寺门口碰到一个小和尚,白娘子问:
  “小师父呀,你知道有个叫许仙的人在寺里吗?”
  小和尚想一想,说:
  “有,有这个人。因他老婆是个妖精,我师父劝他出家和尚,他不肯,现在把他关起来了。”
  小青一听冒起火来,指着小和尚的鼻子大骂:
  “叫那老贼秃出来跟我讲话!”
  小和尚吓得连滚带爬地奔进寺去,把法海和尚叫了出来。法海和尚见了白娘子,就嘿嘿一阵冷笑,说道:
  “大胆妖蛇,竟敢入世迷人,破我法术!如今许仙已拜我做师父了。要知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老僧慈悲为本,放你一条生路,乘早回去修炼正果。如若再不回头,那就休怪老僧无情了!”
  白娘子按住心头之火,好声好气地央告:
  “你做你的和尚,我开我的药店,进水不犯河水,为何苦硬要和我做对头呢?求你放我官人回家吧!”
  法海和尚哪里听得进去,举起手里的青龙禅杖,朝白娘子兜头就敲。白娘子只得迎上去挡架,小青也来助战。青龙禅杖敲下一象泰山压顶,白娘子有孕在身,渐渐支持不住,只败下阵来。
  他们退到金山下,白娘子从头上拔下一股金钗,迎风一晃,变成一面小令旗,旗上绣着水纹波浪。小青接过令旗,举上头顶摇三摇。一霎时,滔天大水滚滚而来,虾兵蟹将成群结队,一齐涌上金山去。
  大水漫到金山寺门前,法海和尚着了慌,连忙脱下身上袈裟,往寺门外一遮,忽地一道金光闪过,袈裟变成一堵长堤,把滔天大水拦在外边。
  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你波浪怎样大,总是漫不过去。白娘子看看胜不了法海和尚,只得叫小青收了兵。他们又回到西湖去修炼,等待机会报仇。

第100篇、高米山的传说民间故事

  在丰润县城的东南方十多里处的银城铺(过去的土垠)北,有一坐小山叫高米山,高米山是一座从四面平旷坦荡无垠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的一座孤山,它与众山不同的是不但山体小,而且山上草木不生光秃一片,站在县城的城墙上向其望去,如同是镶在县城东南方大平原上的一粒高粱米,所以人们便把它称为高米山。
  正因为高米山不但山体小而且山上草木不生,所以它不能与之西南秀美的车轴山相媲美,更不能与之西北腰带山相比之壮观,它羞涩与沟壑之间,身藏与百禾之中而独自挺立。高米山虽不闻名于世,但在它山顶上经常出现的“银城晓市”却显为人知。
  其实高米山名字的由来,还留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一带连年干旱,又逢兵荒马乱,所以小坞沟的李老好夫妻便逃慌出来。李老好夫妻本想要逃到关外去,当来到关里距丰润县城的东南方十多里处的银城铺时,李老好突然想起银城铺南的李庄子所住人家是自己的本家。本家也是多年前因逃慌到这里落的户,现在虽然和自己已出五伏(五辈),但总归是本家族人,所以李老好便携妻子直奔李庄子投亲去了。
  李老好夫妻两口子又勤快又贴心,妻子在三十多岁时才好不容易地怀上孕,所以到丰润时李老好的妻子已怀有身孕。妻子怀孕后说来也怪都快满二十四个月了妻子还没生,李老好感觉这段时间妻子身体沉重准是要生了,所以就急着到李庄子来投亲。
  李老好夫妻来到李庄子后,本家看在是远房亲戚的份上就收留了他们,又看到李老好的妻子身怀有孕,一开始还关心倍至,可不到一个月后突然听说李老好的妻子已怀孕快满二十四个月了还没生,猜想李老好的妻子怀的准是一个怪胎,如果李老好的妻子在这生下来,全家人都会遭殃。所以也不看在本家的份上了,连夜把李老好夫妻赶了出来。
  这天正是妻子怀孕满二十四个月的时候,夜里天灰蒙蒙的劈雷闪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李老好夫妻出庄后刚来到银城铺村外,妻子便感腹内疼痛难忍快生了,李老好一看银城铺村外有一个看场院的破草屋无人居住,便拖着妻子连滚带趴的来到房中,妻子躺在炕上疼得翻来覆去地打滚。李老好看着妻子虽然揪心,但自己也用不上力,突然李老好瞅着妻子的下身生出一条黑蛇。黑蛇落生在炕上扑扑摇摇,身子眼见越长越大。妻子一看吓死过去。李老好盼妻子生个大胖小子,没想生了个怪物,妻子又被吓死过去,又气又难受就扬起拳头向小黑蛇砸去。那小东西有神的灵性,它呼地跳起,把身子盘在梁上,“吱吱”叫着,摇头摆尾,象是和爸爸捉迷藏。
  李老好一看拿小黑蛇没办法只好先抢救妻子,妻子被抢救过来后看到梁上的小黑蛇更是心惊,对李老好说:“快!快把这小东西赶走,它吓死我了。”
  小黑蛇在梁上好象听明白了妈妈的话一样,没等李老好赶,就恋恋不舍地自己从窗户窜到雨里跑了。这下李老好夫妻才算疏了一口气,李老好便帮妻子收拾好身体,拿出带的干粮让妻子产后充充饥。
  到了第二天天刚亮,小黑蛇在灰蒙蒙的细雨中又回到破草屋外,对着李老好的妻子哀号地请求着:“妈妈我饿,求求您让我吃口奶吧!”声音既可怜又凄惨。
  李老好的妻子听着这哀号的声音辛酸地流出了眼泪,心想:“孩呀虽然你不是我们人类,但你宗归是娘身上掉下来得肉哇。”没办法只好揭开怀让小黑蛇借着窗户吃了奶。
  由于李老好的妻子刚生完产,所以李老好夫妻就斩时被困在了破草屋中,李老好靠着乞讨照顾着妻子,周围的人们看着这夫妻俩实在可怜也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但小黑蛇却膈三叉五地找妈妈来吃奶,每次来时都行风部雨地。夫妇俩因现在小黑蛇太小无人照顾也就不愿离去。乡亲们因小黑蛇在此的缘故,这一年得了一个好收成,所以也对李老好夫妻另眼相看,就把夫妻俩留在破草屋中为他们看管场院,这样李老好夫妻也斩时有了一个息席之地。
  再说小黑蛇经过几个月的生长,身子越长越大。一开始时还趴在院子里借着窗户吃奶,后来就身子趴在房顶上,头伸到屋子里吃妈妈的奶,等到十冬腊月小黑蛇已过百岁儿(百日)了,小黑蛇趴在房顶上吃奶时尾巴已可达拉到后房檐的地上,而且每次来吃奶时,李老好夫妻还得把窗户打开。由于今年的天气格外的冷,再加上李老好夫妻取暖的煤炭又少,所以每次小黑蛇吃奶时都要把妻子冻得够呛。所以李老好一是为了心疼妻子,二是看到小黑蛇已经长大,就心想:“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我一定要想办法把它赶走。”
  就在这天夜里李老好和妻子商量了半天,决定在下次小黑蛇来吃奶时,李老好就用烧红的炉钩子去烫小黑蛇的尾巴。妻子因经常来给小黑蛇喂奶时总是害怕,所以也就同意了丈夫的做法。
  第二天小黑蛇果然来吃奶了,李老好就偷偷地把后门打开,用早已准备好烧红的炉钩子一咬牙向小黑蛇的尾巴烫去。小黑蛇正在吃着奶没想到爸爸会向自己下毒手,所以一惊之下失口把妈妈的奶子咬下来了一个,再由于身子一颤把头扬起到空中,结果一撒嘴把妈妈的哪个奶子摔到了距银城铺村北一里的地上。又由于当时正是十冬腊月妈妈的奶子掉在地上就被冻在地上,后来就变成了一座小山。小黑蛇在疼痛难忍的情况下,腾空而起架着云向东北方向逃走了。
  小黑蛇虽然逃走了,但李老好的妻子因被小黑蛇咬去了一个奶子,连痛再吓就一命呜呼了。李老好一看得到了这个结局,在万念具灰的情况下带上妻子的尸体回山东小坞沟的老家去了。
  再说小黑蛇带伤向东北方向逃出去一千多里后才按住云头,一看眼前是一条大河就跳在里面为生了,这条河便是黑龙江,小黑蛇也变成了一条黑龙,也就是后来的秃尾巴老李。
  秃尾巴老李长大后,虽然嫉恨父母对自己的狠心。但又回想起小时候父母在那样艰苦的情况下还把自己抚养成人,而自己又不懂事,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还让妈妈喂奶。能怪爸爸对自己下毒手吗?所以在第二年的春天就变化成一个黑脸小伙来到银城铺看望自己的爸爸妈妈。
  到这里一打听才知道自己的妈妈已经被自己咬死,爸爸带着妈妈的尸体回山东小坞沟的老家去了,这里只剩下被自己咬下得一个妈妈的奶子,妈妈的奶子已变成村北的小秃山。秃尾巴老李听到这些,来到小秃山下看着妈妈留下的奶子痛哭了万分,眼泪掉在山顶上变成了血。从此在小秃山的周围长出了一种作物,这种作物高高的秸杆,种子长在尖上,人们就把这种作物叫做高粱,而且这种高粱被埝成米后有的呈乳白色、有的呈殷红色。所以人们就认为白高粱米是吸收了秃尾巴老李***妈的乳汁长成的,殷红色的高粱米是吸收了秃尾巴老李的血泪长成的。所以这两种米作成饭,吃在嘴里特别肉头,就象小孩含在嘴里的乳头一样。所以就把这座小秃山称做了高米山。
  秃尾巴老李每年的春天在自己生日时就会来到这里,一是纪念自己死去的妈妈,二是来这里再吃一口妈妈的奶。每次来时都会行风部雨,走后雨过天晴高米山的天空上还要出现秃尾巴老李父母在银城铺生活时的情景,也就是后来人们长说的“银城晓市”,丰润的八大美景之一。

第101篇、阿胶姑娘的传说民间故事

  阿胶,早在汉代,在《神农本草经》这本最早的药物学专着中,就将其列为上品。其具体应用,载入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堪称补药中的元老。而其发明过程,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其药用功效,长期在民间传颂。
  据说在很久以前,山东流行着一种怪病,人若得上这种怪病,便会出血而死。当时山东阿邑有个名叫阿姣的姑娘,她为了普济众人,独自一人夜宿昼行,踏荆棘,入陡涧,觅求药草。
  一天,在东岳泰山,阿姣遇见一位白发药翁。老人告诉她,必须找到吃狮耳山草、喝狠溪河水长大的毛驴的驴皮,才能治好这种病。阿姣听后,心中大喜,家乡确有这么一头驴,可那是村里恶霸王员外家放养的呀!回乡后,阿姣再三请求王员外将此驴献出,王员外提出一个条件:必须由阿姣一人将驴处死才行。
  乡亲们知道恶霸没安好心,可阿姣经过奋力拼搏,终于胜利了。病人服用了驴皮熬得的药胶后,都奇迹般地康复了。而阿姣却被恶霸暗暗害死了。为纪念阿姣姑娘的恩德,人们就把驴皮熬得的胶称为“阿胶”。
  阿胶性平味甘,滋阴润燥,养血止血,男女老少皆宜。善治虚劳咳嗽、崩漏带下、久痢体虚、骨蒸内热、女人血枯、男子少精等症。阿胶作为一种保健补品,一年四季可食,一般在冬春季节服用者较多。

第102篇、桃花江的传说故事民间故事

  相传在南北朝时,有个叫潘子良的人,在今桃江县城西南二十八公里处的一个山崖下炼丹修道,成仙后,他炼丹用过的水格外明净。
  有一天,桃花仙子驾云漫游到此,被其吸引。便情不自禁地降落云头嬉戏于井旁,并将发髻上的一朵桃花丢在井水里,谁知桃花落在沾满仙气的井水里翻滚,一变十、十变百。随溢出的井水顺流而下,使整个溪流长年浮满桃花。
  另外,王母娘娘一侍女看上溪边一石匠,便私自下界与其结为夫妻。临产时被王母娘娘发现,生产后不得不被迫返回天庭,分别时,侍女送丈夫一对玉簪,嘱其插到溪流两岸。玉簪便变成了桃树万棵,这条溪流也就成了桃花江。侍女生下一男一女也像其母亲一样面似桃花,美若天仙。两岸女子经溪水洗浴,亦百般娇美。
  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三十年代,著名作曲家黎锦辉先生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窝》,使桃花江名扬天下。的确,桃花江是一个山美水美人亦美的地方,这里山水如画,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湖南省十大旅游区之一。从此,桃花江有人间仙境之美称。
  美丽如画桃花江 桃花江发源于宁乡县的龙塘,进入桃江县境内的子良岩后,才称桃花江,长27.8公里,有83道弯,穿山走谷,在桃江县城桃花江港处,坎坎流入资江。
  桃花江上游奇峰怪石,急涧瀑布相连,每当春季桃花盛开之时,中下流两岸山水相映,一片火红,大有“烂漫芳菲,其色甚媚”的万千气象,令人留连忘返。

第103篇、尧王嫁女民间故事

  尧王有两个女儿,大闺女娥皇是养女,小闺女女英才是尧王亲生的。尧王很喜欢他的两个女儿,每次出巡,总是带着她们一起去。
  尧王经过多次考验,觉得舜是个可靠的人,就将国君禅让给他,又决定将两个女儿嫁舜为妻。这就是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的“尧之二女,舜之二妃”。
  娥皇和女英要同时嫁给了舜,姐妹二人心里都很高兴。惟有尧妻心存一桩愁事,她总想让自己的亲生女儿女英为正夫人,让养女娥皇为偏房,尧王坚决反对。尧王出了三道考题,以才定先,能者为师,智者为导。尧妻只好同意。
  第一道考题:煮豆子。
  尧王给两个女儿各十粒豆子,五斤柴火,先煮熟者胜。
  姐姐娥皇长年做饭,很有经验。锅内只倒了少量水,杯水车薪,时间不大,一会儿就煮熟了,柴还有余。妹妹女英却相反,盛了一满锅水,水多柴少,柴火烧尽,水还未热,当然豆子更谈不上熟了。尧妻心里真不好受,嘴里却无法说。
  第二道考题:纳鞋底。
  尧王笑着让老伴取来一双鞋底和两把绳子,分给两个女儿,每人一只鞋底和一把绳子,谁先纳成,谁就为胜。姐姐娥皇常纳鞋底,又熟练又有窍门;她把长绳子剪成短节,纳完一根再纳一根,不到半天工夫,一只鞋底就纳成了,还纳得平平展展,又好看又耐实。女英用长长的一根绳子纳,很费劲,绳子不时打结,半天连半只都没纳好,还是歪歪扭扭,针脚也稀,又不平展。尧王不言语,尧妻心里非常生气,暗暗盘算,准备对策。
  临出嫁动身之前,尧王又出了第三道考题:比谁快。先到历山坡舜帝的住地者为胜。
  这时尧妻说话了:“娥皇是姐姐,理应坐马车,三马一车更排场。女英是妹妹,理应骑走骡,单人骑骡更一般。”尧王明知有偏,想据理力争,可是出嫁的时辰已到,来不及了。只得如此,让她们去吧。
  妹妹女英骑走骡,抄小路飞快跑,姐姐娥皇坐马车慢慢前进。事有凑巧,女英走到半路,走骡突然下驹了。气得女英骂道:“该死的骡子,偏在这时候下驹,真误我的大事,以后别下驹了。”所以,骡子从此再不下驹。骡子下驹的地方,也因此得名为“落驹村”。
  这时,娥皇的马车也赶到了。娥皇见妹妹急成这模样,知道出事了,立即下车把女英拉上马车,一同奔向历山坡。
  舜帝和娥皇女英成亲后,对两个妻子百般疼爱,没有偏正之分。姐妹两人也齐心协力辅佐舜帝治理天下,做了许多有利于人民的事情。

第104篇、孟姜女2民间故事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第105篇、魔鬼的逻辑民间故事

  某乡党委接连到许多揭发A村长的检举信,书记赶到A村劝其辞职,引出了A村长一番宏论:“我是有些不干净,确实沾了些油水,搜刮了一点民脂民膏,可现在我已像喂肥的猪,再喂也吃不了多少了,要是我辞了职,还得上来一头‘瘦猪’,又得靠集体把他喂肥,那就更不合算了。”

  B局长将公用彩电、冰箱长期放在自己家里用,群众议论纷纷。B局长便在全体大会上解释:“那些东西如果放在办公室里,必然因为姓公而短命,而放在我家里这些年还完好无损,等于延长了好几倍的使用寿命,公家没给我一分钱的保管费,有人还对我说三道四,他们的良心哪去了?”

  C刚坐上主任的交椅,就有人给他送来一台电烤箱,难为得他直说:“这不好,这不行。”秘书看透了C主任的苦衷,忙献计说:“主任力主廉政的品德可敬可赞,但要赢得廉洁的名声需要一定的背景,您没听过宣传的那些典型都是退了多少礼、拒了多少贿吗?如果您一来就一尘不染,往后就没有人给您送了,您还退什么礼,拒什么贿呢?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您无能呢。”

  这三则故事中,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议论,逻辑学上叫“诡辩”。这种诡辩在逻辑上采取混淆概念、偷换论题、虚构论据等手法,因而貌似有理而实则无理,人们称之为魔鬼逻辑学、强盗逻辑学。由于它给露骨的谬论披上了逻辑的外衣,所以更具虚伪性和欺骗性。
 

第106篇、教训歪秀才民间故事

  清代有个才子叫刘靖宋,他很小就聪明好学,能诗善对,人们都非常喜欢他。

  刘靖宋的家乡有一个富人家的子弟叫李富阳,这个人平时很霸道,仗着自己学了一点对联的本领,经常用对联来取笑别人,自己从中取乐,乡里人都很讨厌他,叫他“李歪才”。他听说刘靖宋很会对对联,于是就找到刘靖宋要较量一番。

  两人见面以后,刘靖宋很有礼貌地问道:“先生贵姓?”

  李歪才傲慢对说:

  骑青牛,过函关,老子姓李

  李歪才说完,轻蔑地反问道:“你姓什么?”

  刘靖宋见这个人出口就很不善,而且这么无礼简直是欺人太甚了,于是,刘靖宋马上回答:

  斩白蛇,入淑吴,高祖是刘

  上联的句子是借用古代道家李耳(即老子)骑牛过函谷关的典故,以“老子”之称自诩为老子。刘靖宋的下联,针锋相对,毫不退让,他借用了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的典故,以汉高祖的庙号,一语双关,比喻我是你的高祖。高祖,在汉族人中辈份很高,孙子称祖父的祖父为高祖。刘靖宋这样一对,等于是骂了李歪才五辈人,实在是绝妙,李歪才一听,觉得这小孩才华不凡,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第107篇、戏知州民间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河南邓州府(今邓县)有位庞振坤,人称“中州才子”。一天晚上,他打着灯笼上街,遇到专好巴结官府、惹是生非的潘高。潘高看见他灯笼上写着“我是天子”4个字,先是吓一跳,接着又乐了:知州早就想整整这个“刺头”,找不着把柄,我如今去告官,还怕得不到赏钱吗?

  知州汤似慈是个贪官,听了潘高的话,马上吩咐捕快,连人带灯笼一起捉拿归案。

  汤似慈升堂审问:“庞振坤,你知罪吗?”

  庞振坤答:“我坐得正,站得直,何罪之有?”

  汤似慈喝道;“你自称天子,欺君之罪。”

  庞振坤反问:“有何证据?”

  潘高一把抢过灯笼:“禀告大人,这灯笼上写着‘我是天子’。”

  汤似慈问:“铁证如山,你还想抵赖不成?”

  庞振坤哈哈大笑:“都是有眼无珠!请大人仔细看看灯笼上的字。”

  汤似慈凑近一看,原来“我是天子”之后还有三个很小的字“一小民”。心想,又让他给戏弄了,又故弄玄虚地审问道:“你为什么把‘一小民’写得这么小呢?”

  庞振坤答:“小民怎敢和天子一般大呢!你是只见天子,不见小民呀!”

  汤似慈张口结舌,只好拿潘高出气,打了他30大板。

  不久,汤似慈50大寿,借机收罗了不少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古玩字画。到作寿之日,庞振坤送来一副“寿联”:

  似者像也,像虎像豹像豺狼、不像州主

  慈者爱也,爱金爱银爱钱财、不爱黎民

  横披是:不成汤水

  汤似慈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半天说不出话来。

第108篇、亡国的预言民间故事

  五代时,孟知祥在成都建立了后蜀国。刚刚半年,他便一命归天,由第三个儿子孟昶做了国君。这位15岁的小皇帝,吃喝玩乐,声色犬马,无所不能。不过,他倒有个写春联的爱好,自934年继位后,他每年都让学士们写宫里的春联,贴在寝门左右。

  公元964年除夕,孟昶忽然心血来潮,将学士辛寅逊召进宫来:“今年的桃符,由你去写吧。”

  辛寅逊一时没摸清皇上的脾气,正迟疑着,一声“去吧”,只好告退。

  约摸过了半个时辰,辛寅逊诚惶诚恐地呈上自己所作的春联。孟昶看了两眼,摇摇头:“所作不工,还是我来吧!”

  侍女赶紧捧来笔墨纸砚,辛寅逊在旁垂手肃立。只见孟昶稍加思索,落笔而成:

  新年纳余庆

  嘉年号长春

  这便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春联,自宋以来,史籍反复引用。在此之前,肯定已有春联,连孟昶自己也写过,为什么唯有这一副得以流传呢?原来这是谶语,说明白点,是预言。写完春联的第二年,也就是965年,宋灭了后蜀,新任成都太守叫吕余庆;更巧的是,宋太祖定自己的诞辰为长春节。余庆、长春几个字都在春联里出现了,仿佛孟昶预见自己成了亡国之君。就冲这一点,这副对联能不流传下来吗?
 

第109篇、乱改《神童诗》民间故事

  有4个秀才在一起谈古论今,话题转到《神童诗》上。有个人说:“这诗写得好,把人生的乐事写绝了。”说完,还吟道:

  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第2个秀才说,这样不足,应该再各填两个字:

  十年久旱逢甘雨,

  万里他乡遇故知,

  和尚洞房花烛夜,

  教官金榜题名时。

  第3个秀才说,你这乐得还不到极点,听我的:

  千年久旱逢甘雨,

  球外他乡遇故知,(行星之间会见老朋友)

  三世洞房花烛夜,(相思了三世,终于结婚)

  黑奴金榜题名时。(黑奴不再被卖,而能作官)

  第4个秀才,慢条斯理地说,要我看呵,那四喜也未必是喜。

  久旱逢甘雨,一滴;

  他乡遇故知,债主;

  几个人忙打断了,说:“别往下说了,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亏你想得出来。”4个秀才这时都大笑不止。

第110篇、合寺狗卒民间故事

  有个读书人,住在青龙寺。老和尚外出不在家,小和尚们不但不好好接待客人,而且常常打扰他,捉弄他,气得他搬走了。

  临走的时候,在青龙寺的墙上写了一首诗留作纪念:

  龛龙东去海,

  时日隐西斜。

  敬文今不在,

  碎石入流沙。

  小和尚们谁也看不懂,就忘了这回事。

  这天老和尚回来,看到墙上这首诗,大为恼火,把和尚召集起来,训斥他们轻待了客人,说;“你们招惹是非,人们骂咱们‘合寺狗卒’,说全寺和尚都是狗,连我也给带进去了!”

  原来,这是谜语诗:“龛”字去了龙,为“合”,“时”隐去“日”为“寺”;“敬”字没有文,为“苟”(与狗谐音);“碎”字“石入流沙”,为“卒”。合起来,不就是“合寺狗卒”吗?

第111篇、结今身缘民间故事

  唐玄宗曾下令让宫女们为边关将士缝制新棉衣,作为皇上的赏赐。

  有个前方兵士领到一个短袍,一摸口袋里有张纸,打开一看是一首诗:

  沙场征戍客,

  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做,

  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

  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

  重结身后缘。

  兵士不敢留,报给了统帅;统帅又把它送进宫,呈给皇上。

  唐玄宗看了,并不生气,让人把诗抄成许多份在宫里传阅,告诉大家:“谁写的,不要隐瞒,我决不怪罪。”

  不多久,有个宫女来见皇上,说是自己写的。皇上很可怜她这一番心思,对她说:“不要‘重结身后缘’,让你结今身缘好了,你就嫁得那个兵士吧!”

  宫女及在旁的人听了,都感动得哭了。

第112篇、山中宰相和陶公洞民间故事


  不知是哪年哪月,王母蟠桃会以后,她派遣洞仙降落凡间,选择一个洞天福地的地方。洞仙在云端看见六螺山中的北螺山,千仞悬崖峭壁,滑溜溜、没斑纹,是造洞府的好地方。于是派手下的神鸟去开凿洞府。一个深秋的夜晚,满天星斗,月色皎洁,一只羽毛秀丽的大鸟,从彩云中飞出,慢慢地向大若岩的六螺山飞来。它停在峭壁间,用那乌黑黑的尖嘴,这里啄啄,那里敲敲。光滑平整的悬崖峭壁,即刻是一圈圈秀丽的斑纹,大小不一的小洞,高低不平、奇形怪状的各种图像。一夜工夫,已啄成一个很大的洞。凑巧,篁潭村一位樵夫,起五更去砍柴,路过北螺山的涧谷,听着啄岩石的声音,石壁隐约出现一个巨大的岩洞,觉得很奇怪,又很害怕。为了壮壮自己的胆量,高喊一声,只听见天崩地裂,万涧千山,一齐共鸣,一只大鸟从石洞中飞出,向天空翱翔而去。那樵夫吓得魂飞魄散,昏倒地上。半晌醒来,前面豁然出现一个十余丈高、二十余丈阔的石洞。
  大鸟用铁嘴啄凿石洞以后,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某日有一位衣着纯黑、头梳发髻的道人,飘然来此,住在这石洞里。他不喜欢说话,常常独自静坐,疲倦了,仰卧在洞内的石板上闭目养神。一天傍晚,道人正在“三狮同眠”山下赏玩景色,看见一班人抬着一口棺材,后面人都穿着素服,哭哭啼啼的向他这边走来。那棺材抬过的路上,滴下斑斑点点的血迹。道人看见,感到奇怪,连忙叫住他们,经盘问,是一位中年妇人,因产后血崩突然死去。道人听后,认为这妇人可能是假死症,还有救活的希望,于是要求开棺检验。送丧的亲人听说还有救,连忙停下棺木,启开棺盖,请道人观看。道人看后,即回洞取来回阳汤药给产妇灌服。一会儿,产妇慢慢苏醒,得救了。从此以后,周围穷人常来求医,道人施其医术,精心护理,有求必应。道人神医治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打听他的身世,才知这道人姓陶,名弘景,在京城中和皇帝老子有来往,因他不愿作官,隐迹深山,弃儒习医,为劳苦人民解除疾病痛苦。因此人们很尊敬他,叫他陶公。这石洞,后人就称陶公洞。
  陶公深居洞中,静心修养,不问世事,专心研读医学。不日,传到梁武帝耳中,朝廷特派使臣来陶公洞慰问,并询问朝廷应行兴革利弊的事项。陶公对答如流,直言不讳。第二天,使臣要回京缴旨,询陶公有何礼物回敬天子,陶公笑而挥笔书写“山中无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可持赠君。”五言绝句一首,交使臣带去复旨,因此,后人称他是“山中宰相”,称陶公洞旁的岩岭为白云岭。  

第113篇、阮公墩真“软”公墩民间故事


  清嘉庆初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将浚挖的淤泥集中堆叠,这便是后来湖中三岛之一的阮公墩,又称阮滩。
  到了光绪年间,退休的湘军将领彭玉麟钟情西湖山水,在小瀛洲(三潭印月)筑退省庵为栖居之地后,又打算在阮公墩上辟建成数间小屋,便亲自上岛来察看地形地貌。没走几步,他发觉岛上泥土特别松软,就拿来撑船的竹篙往地上刺,才稍一用力,竹篙便应手而入土中,有好一截长。这么松软的土质,建房屋是不可能的。彭玉麟自湖上归来后,笑对亲家公俞曲园(樾)说道:“阮公墩真是‘软’公墩哩!”
  此后近百年间,阮公墩上除一度栽杆木芙蓉外,一直只有野树乱草,鸟雀为窝,无人敢议兴建。直到一九八一年后,岛上加土改造地基,才建起了环碧小筑。(《春在堂随笔》) 

第114篇、虎怕漏民间故事


  闽南方言在平常时的应用中,在生活中,有时无意中会应用得非常奇妙和十分趣味。显示出误打误撞出其不意的结局,却也显得相当神妙和富有深刻意义。这些,也许正是闽南方言所发挥的艺术效果。
  流行于闽南漳州地区的一则《虎怕漏》的民间故事,就说明了这种事例,故事结局真是另人拍案叫绝。
  故事是这样说到的,有一天傍晚,有一个贪图走路错过宿店的牛贩仔,拉了两条小牛犊(音牛桃仔),望着南山而来,被出来觅食的小虎看见了。小虎偷偷地跟在他们后边,准备等个机会食掉小牛犊。刚好在这个时候,天下起了大雨来了,牛贩仔只能拉着小牛犊,进入一间土地庙中避雨。谁想雨越下越大下个不停。牛贩仔只得把破庙门关上。他把小牛犊拴在靠边的柱子上,自己找个地方休息。谁知这庙年久失修,破漏不堪,到处漏雨。只有找到靠门边的那柱子底下比较干燥的地方坐下来休息。守在门外的小虎,等得不耐烦了,正想进去咬小牛犊时忽听到那牛贩仔唉声叹气地说:今晚啊,我鬼也不怕,虎也不怕,只有怕漏!小虎一听,心想,这个人真怪,我老虎,他不怕,却怕一个什么漏?到底这漏是什么东西?厉害不厉害?还是回去问妈妈再说。于是就跑回洞中,把刚才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然后问道:到底”漏”是什么东西?厉害不厉害呢?母虎也开不清楚这个从来没听过的”漏”是什么东西,就叫小虎在洞中等侍,自己出去看看。
  母虎来到破庙前,里面静悄悄的只听见打呼噜的声音,它就蹲了下来,把虎尾巴从破门洞里伸了进去,左搔右打,想把牛犊搔打出来,好吃掉它。这时候,牛贩仔靠在柱子上刚要入睡,忽然脸上被虎尾巴搔打了一下,惊醒过来,“哎哟,不好了,老虎来了!”当他镇静下来后,取出腰间那把锋利的小刀,猛力地切了下去。那老虎没想到这一招,突然尾巴被咬去一段,痛得大吼大叫,拼命向远方逃去。
  母虎气喘吁吁地跑回洞中,对小虎道:那”漏”果真是非同小可,幸亏我跑得快,尾巴只被它咬去一段,要是跑不快,恐怕连生命都没了。
  故事的内容从开头、发展、结尾、经过,确实让人惊奇不已。整篇故事的转折之处从牛贩仔无意中讲出口的一句苦叹:“我今晚啊,鬼也不怕,虎也不怕,只有怕漏!”
  就因为这个漏,竟然把一只凶猛而又吃人不眨眼的百兽之王老虎吓得如此的凄惨。着实令人感叹有些语言应用方面的误打误撞还能够幸免一场大灾,这是闽南语言的魅力所在,就因为一个漏字,便使整篇文章奇处环生,它在整篇故事的表述当中只占了极小的部分,整个故事却因它而奇趣生辉,实在不简单!由这则故事,我们可以见出闽南方言运用交流的巧妙,处处可有精华,可做文章! 

第115篇、老太太的厚嘴唇民间故事


  从前在丰润县城外住着一家姓刘的大户,刘家财大业大花钱跟流水一样,所以住的、吃的、用的都特讲排场。家里顾得厨子、老妈、丫鬟不计其数。
  就拿二房老太太来说吧,身边伺候她的老妈子就好几个,但跟她最贴身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妈,因他婆家是北关村的老王家,所以二房老太太就常称她为:“老王家的。”。二房老太太的穿戴并不讲究,但她在吃的上特别特殊。老太太最爱吃用香油活陷的一个肉丸的饺子,在吃饺子时更讲究,每次吃饺子时从不吃饺子唇,她说:“老太太我上了年纪牙口不好,饺子唇太厚咬不动,老王家的拿下去扔了吧。”
  老王家的看着老太太不吃的饺子唇扔了怪可惜的,所以每次就会把饺子唇找个地方晒干收起来,攒多了就在丈夫来看她时,让丈夫带回家留作家人煮着吃,丈夫问是什么东西时,她总是说这是:“老太太的厚嘴唇。”这样一来二去的王家就攒了不少二房老太太的厚嘴唇。
  有一天刘家遭了一把天火烧的刘家寸瓦没剩,从此刘家就开始走向衰败,不用说顾用人了,就连自己家人吃饭都成了问题。所以有一天二房老太太就把老王家的叫到身边说:“老王家的!不是老太太我不留你,你也看到了如今老太太我都揭不开锅了,你就回家找你男人过日子去吧。”老王家的一开始还不愿意走,到后来一想留在这里还会给二房老太太填累赘,还是给二房老太太减轻点负担吧,就这样老王家的就离开了刘家。
  刘家到现在遭天火整整一年了,刘家为了全家人的生活,把所有值钱的东西全当了,到最后没办法只好各自结伴出去要饭吃。这天二房老太太在小孙子的陪伴下到县城周围的村庄去要饭,要了一上午也没要到一点吃的,她们娘俩下午来到了北关村,正饿得走不动时就来到一家的门口的石凳上坐着休息,正赶上此家的女主人出来泼污水,女主人一眼就认出了老太太,马上就跑到老太太身边说:“这不是老太太吗?您娘俩怎么坐在这快进家吧。”
  二房老太太抬起头用一双昏花的眼睛看了看女主人说:“您是谁呀?”
  “老太太!您不认识我了,我就是老王家的。”女主人提醒道。
  “啊!你是老王家的,你住在这里。”二房老太太一听她是老王家的像见到了救星一样来了精神,忙站起身来把老王家的紧紧抱住。
  “老太太!这就是我的家,快进家吧。”老王家的说着一只手搀着二房老太太,一只手拉着二房老太太的小孙子进了家。
  进了家后老王家的让二房老太太娘俩坐在炕桌前,她赶紧到锅里把中午吃剩下的两块蒸白薯给二房老太太娘俩拿来,二房老太太的小孙子一看就顾不得二房老太太了,抢过白薯三口两口就咽下了肚,二房老太太看得直眼馋,二房老太太咽咽唾沫对小孙子说:“看这孩子急得也不说声谢谢大妈就吃,太不懂礼貌了。”
  老王家的一看二房老太太还没吃到东西这可怎么办呢?她突然眼睛一亮想起来,还有一点这些日子没舍得吃的二房老太太的厚嘴唇呢,我为何不给娘俩煮着吃了哪?所以老王家的就对二房老太太娘俩说“老太太您们娘俩先坐会,我给您们娘俩做点吃的去。”说着就出去了。
  老王家的到自家院中拔了几棵大葱,然后取出家里仅有的二房老太太的厚嘴唇来到灶台前,最后又把家里的一点香油倒在锅里呛锅。二房老太太在屋里闻到香油味感觉可真香啊!东西还没端上来嗓子眼里就像长了两只小手在抓舌头。一会老王家的就端上来一小盆和一碗热呼呼的汤面,把小盆给了二房老太太把碗递给了二房老太太的小孙子。
  二房老太太一看可来吃的了,自己也顾不得文雅了抄起筷子就向嘴里哗啦,等把一盆东西入了肚才抹了抹嘴问老王家的:“老王家的这是啥好吃的,怎么这么香我还从来没吃过呢!”
  “这就是老太太从来不吃的老太太的厚嘴唇!”老王家的笑着答道。
  “这就是我从不吃的我的厚嘴唇?原来我的厚嘴唇也这样好吃呀!”二房老太太摇摇头还感到不相信。 

第116篇、聪明的士兵民间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外国有一个士兵看守一个宝塔。宝塔上了锁,贴了封条。
  一天半夜十二点钟的时候,哨兵听到宝塔里边有人对他说话:
  “喂,老总!”
  哨兵问:
  “谁?”
  “是我,”妖怪从铁窗里回答,“我是妖怪,关在这里三十年了,没有吃的,没有喝的。”
  “你要干什么?”
  “放我出去,你需要的时候,我会报答你。只要你一想起我,我会立刻来救你。”
  哨兵马上撕了封条,砸破锁,打开门。妖怪从宝塔里飞出来,化做一道闪电消失了。
  “这下完了,”士兵心里想,“我算是白干了,一分钱也拿不到。会把我抓起来,送交军事法庭,拉出去示众,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不如现在逃跑,还来得及。”
  他扔下枪和背包,逃跑了。
  他走了一天又一天,到了第三天,饿得难受,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他坐在路边痛哭起来,心里在想:
  “我是不是干了件蠢事,给国王当了十年兵,每天领两斤多口粮,吃得饱,心满意足,现在什么也没有。如今自由是自由了,但是会饿死。唉,都是那个妖怪害的。”
  妖怪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突然钻出来,站在他面前问:
  “你好,老总,发什么愁?”
  “还不愁,三天没吃东西了。”
  “别发愁,这事好办。”妖怪说完,东跑西跑一下,拿来了吃的和喝的。
  他给士兵吃饱喝足,叫士兵跟他一起走。
  “我家里有你住的吃的和喝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只要看好的我女儿就行了,别的什么也不要你干。”
  士兵答应了,妖怪把他抱起来,举得高高的,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走进一座白玉宫殿。
  妖怪有三个女儿,一个比一个漂亮。妖怪命令女儿听士兵的话,给他吃,给他喝,自己飞出去干坏事。妖怪都是这个样。我说过了,这是一个妖怪,坐不住,到处乱飞,到处害人。
  士兵陪着三个漂亮的姑娘,过着舒服的生活,想这样度过余年。
  可是有一件事使他很伤脑筋,姑娘们每天夜里都要出去,去什么地方不知道。他几次问她们,个个闭口不谈。
  “算了,不说就不说。”士兵心里想,“我整夜守着,看你们去哪里。”
  夜里,士兵躺在床上,假装睡着了,暗中观察动静。
  时间到了,他悄悄走到姑娘们的卧室门前,弯下身子从锁孔里望去。姑娘们拿出一块地毯,铺在地上,在地毯上猛击一下,变成小鸽子,从窗口飞走了。
  “真有意思,我也来试试。”士兵心里想。
  他走进姑娘的卧室,在地毯上猛击一下,变成一只红胸鸟,从窗口飞出去,追赶三个姑娘。
  小鸽子落在一片草地上,红胸鸟落在一丛黑栗子树下面,藏起来,从树叶中观察。
  一大群公鸽也飞到这里来了,遮天盖地,中间是一只金色的鸽王。
  过了一会,天上地上出现一片红光,飞来一辆金色的马车,六条火红火红的蛇拉着它。马车上坐着叶列娜公主。这样的美人,从来没有见过,没有听说过,简直想象不到。
  她从马车上下来,落在鸽王背上,把小鸽子挨个叫到身边,教他们学习。
  她教完了,飞回马车上。
  鸟儿都从草地上飞走了,红胸鸟振一振翅膀,紧跟着三个姑娘飞去,回到她们的卧室。
  小鸽子在地毯上猛击一下,变成三个姑娘,红胸鸟变成士“你上哪儿去了?”姑娘们问。
  “和你们一起到了草地上,见到叶列娜公主骑在鸽子背上教你们学习。”
  “算你走运,跑掉了!叶列娜公主是我们的头。如果她当时身边带着她的宝书,会马上认出你,你就活不成了。小心点,当兵的,不要再到草地上去偷看她,不然你要掉脑袋的。”
  士兵把姑娘们的话当成耳边风,一点都不怕。第二天夜里又在地毯上一击,变成红胸鸟。他飞到草地上,藏在黑栗子树下边,偷看百看不厌的叶列娜公主。他琢磨着:“要是能讨上这样一个老婆,就心满意足了。我跟着她飞去,看她住在哪儿。”
  叶列娜从鸽王背上下来,坐上马车,向自己的宫殿飞去。红胸鸟紧跟着她飞。
  叶列娜飞进宫,女仆出来迎接她。拉着她的手,领她走进漂亮的卧室。
  红胸鸟飞进花园里,选了一棵靠近公主卧室窗口的树,落在树枝上,唱起好听的歌。公主听着歌入了神,通宵没有合眼。
  太阳刚刚升起,叶列娜大声说:
  “来人,快到花园去把红胸鸟抓给我!”
  女仆们急急忙忙跑进花园去抓唱歌的鸟,这些老太婆哪能抓得到。红胸鸟在树丛里跳来跳去,飞得不远,但是抓不着他。
  公主等得不耐烦了,跑进花园,想亲自抓住红胸鸟。她向小树丛走过去,红胸鸟站在树上不动,好像是在等着公主去抓。
  女主抓住了红胸鸟,高兴极了,拿进皇宫,关进金笼,挂在自己的卧室里。
  过了一天,太阳下山了。公主夜里从草地上回来,取下头上的装饰,脱下外衣睡觉。红胸鸟看到她那白嫩嫩的皮肤,有说不出的美,整个身子都颤动起来。公主睡着了,他变成一只苍蝇从笼子里飞出来,在地上一击,变成一个漂亮的小伙子。
  小伙子走到公主床边,看着看着,忍不住在她甜甜的嘴唇上亲了一下。
  眼看公主要醒了,他马上变成苍蝇飞进笼子,又成了红胸鸟。
  叶列娜睁开眼睛,往四周看了一下,什么人也没有。“看来,我是做了个梦。”她心里这样想,翻了个身,又睡着了。
  士兵按捺不住,又试了两次,公主睡得很惊醒,被人吻了两次醒来了。
  她从床上坐起来说:
  “一定有什么事,我拿出宝书来看一看。”
  她打开宝书一看,马上明白了:笼子里关的不是鸟,而是一个年轻的士兵。
  “呵,你这个乡巴佬,”叶列娜大声说,“你给我出来,你欺骗我,我要你的命。”
  红胸鸟没有办法,只好从笼子里飞出来,在地上一击,变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他跪到公主面前,请公主饶了他。
  “不行,你这个坏蛋,我不能饶你。”叶列娜回答说。她叫来刽子手,把士兵送上断头台。
  一个大汉走过来,手拿斧头和断头台,把士兵摔倒在地上,把他的头按在断头台上,举起斧头。这时,只要公主一挥手绢,他的脑袋就保不住了。
  “饶了我吧,公主。”士兵眼泪汪汪地求饶,“请允许唱最后一支歌。”
  “快唱!”
  士兵唱了一首悲伤的歌,公主感动得哭了。她可怜这个英俊的小伙子,对他说:
  “你想办法躲起来,要是我十个小时内找不到你,就嫁给你。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我就叫人砍下你的头。”
  士兵离开宫殿,走进一座茂密的树林,坐在树丛下面,低着头想:
  “哎呀,妖怪,你把我害得好苦。”
  妖怪立刻来到他面前问:
  “老总,有什么事?”
  “唉,死到临头了,我躲到哪里去,才能叫叶列娜找不到?”
  妖怪在草地上猛击一下,变成一只蓝灰色的雄鹰,对士兵说:
  “爬到我背上来,我带你飞上天去。”
  雄鹰驮着士兵,飞上天空,穿过乌云。
  过了五个小时,公主拿出宝书看了看,一目了然,大声喊:
  “够了,灰鹰,不要再飞了,快落下来,你逃不过我的眼睛。”
  雄鹰落到地上。
  士兵愁上加愁。
  “怎么办?躲到哪儿去?”
  “别着急,”妖怪说,“我有办法救你。”
  妖怪走到士兵身边,在他脖子上猛击一掌,把他变成一颗大头针。妖怪自己变成一只老鼠,把大头针衔在嘴里,溜进皇宫,找到宝书,把大头针别进书里。
  最后的五个小时也过去了。叶列娜打开宝书,看来看去,书上什么也没有。她气坏了,把书丢进火炉里。
  大头针从书里掉到地上,变成了英俊的小伙子。
  叶列娜拉起他的手说:
  “强中自有强中手,聪明更有聪明人。”
  他们没有犹豫,很快成了亲,日子过得很愉快。

第117篇、猴王子民间故事

  从前在印度有一个王爷,名叫贾比胡。他一个接一个地娶了七个老婆,但却没有一个为他生下一儿半女。这使贾比胡悲哀之极,他决心不如一死了之,就走向沼泽地准备去自杀。

  半路上他遇见一个托钵僧,那托钵僧见他愁容满面,就问他到底有什么烦恼。

  王爷说:“我是一株枯萎的树,只适合砍下来当柴烧,以后不会再留下一点痕迹:我讨了七个老婆,她们没有一个为我生下一儿半女,我死后王国留给谁呢?我还活下去干什么?不如到沼泽淹死算了。”

  “站住!”托钵僧喊道,“如果你听从我的劝告,你的烦恼很快就会消失。”

  “智士,你有什么劝告呢?”贾比胡问。

  托钵僧说:“你拿着这根手杖,向东走七个钟头,你就会看到一株枝叶婆婆、非常美丽的芒果树,树上结满了成熟的果实。你站到树下,用右手拿这根手杖,打下七个芒果,用你的左手在它们没有落地之前接住它们,带回家去,给你每个妻子吃一个吧!那她们就会为你生儿子的。”

  王爷谢过了托钵僧,照着他的话去办。当他回到家中,正要把芒果分给他的妻子,谁知她们扑过来,你争我夺,互不相让,芒果刹那间就吃了个精光,但只有王爷六个老婆吃上芒果,年纪最轻也最美丽的罗妮,却没有吃上。

  她伤心地把扔满一地的芒果核捡起来,将它们敲开,吃了它们的核仁。

  第二年,王爷那六个年纪较大的妻子,每人都生了个男婴,可是第七个妻子,却生了一个样子像只猴子的男婴。罗妮虽然伤心,但对这男婴却十分疼爱,因为他虽然丑陋,但很快就会讲话会思想,比其他兄弟成熟得快。

  这个人不像人猴不像猴的生物越长大,样子就越难看,人们都嘲笑地叫他作“猴王子”。他的兄弟都憎恶他,待他比待最低贱的奴仆还差。王爷只看了他一眼,就下令永远不准他来见自己,还把可怜的罗妮一块赶出宫,让他们母子俩另外住在离皇宫老远的一间房子里。

  猴王子就在那个孤苦的环境中长大,当他的兄弟有老师教他们读书识字时,他却满山乱跑。他母亲看了不由得伤心他说:“我儿子真是只猴子啊,他整天就会爬树。”可怜的罗妮满怀辛酸,忍不住哭了起来。

  其实猴王子并没有浪费光阴,并不像罗妮认为的那样满山乱跑,他学到的东西比他的兄弟要多得多呢。因为林中的神仙教会他各种知识,还教他各种魔法呢。只是猴王子十分小心不让人知道他是从神仙那儿学会知识和武功罢了。

  过了二十年,六个王子都长成俊美的青年,猴王子比起他的几个兄弟,个子矮了半截,不过却也有着运动员的体格。只是他浑身盖满了难看的棕色猴毛,样子也像只野兽一样丑陋。

  这时,离贾比胡王国约九十天路程的一个国家,由一个叫贾马萨的王爷统治。他只有一个独生女,名叫贾乌兰,长得十分漂亮,各国的王子不论远近,都去向她求婚。贾乌兰倒被难住了,无法决定嫁给哪一个王子,她决定只许给最强壮最勇敢的人。

  于是她的父亲老王贾马萨铸了一个沉重的铁球,扬言只有举起这铁球的人,才能娶他女儿为妻。

  这消息自然也传到贾比胡的朝廷,他六个儿子决定去试试运气,测验一下自己的力量。老王也不反对,就为儿子们配备了闪闪发光的武器和高头大马,让他们去比试比试。

  猴王子看着自己的兄弟骑马出发,心里很是伤心,于是溜进森林,告诉自己的老师,说他也十分想去向美丽的贾乌兰求婚。老林仙很同情他,就为他剥下了他那身棕色的猴皮。看啊,原来在猴皮之下猴王子有着一个非常健美的身体,肤色有如牛奶和玫瑰,柔滑得很,黑色的卷发,托出他漂亮的脸,英气逼人呢!

  仙人给了他华丽的王子服装和武器,还有一匹千里驹。这匹骏马跑得那么快,猴王子只用了两个钟头就赶上了比他早去了一天的兄弟。

  他的兄弟有一个问:“快看,这个骑马赶来的英俊青年是谁?”

  另一个说:“他的衣袍那样华丽精美,不是侯爷就是个王爷!”

  那陌生人向他们走过来客气地问好,其余的路程他们在一起。他的鞍袋似乎是有着取之不尽的容量,每天晚上都能不停地供应食物和酒来使旅伴得到享受。白天他谈吐文雅,知识渊博,使他的兄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他们到了那个国家,猴王子故意落在兄弟们的后边,在一个丛林里下了马。他脱掉了华丽的衣袍,穿上他那张猴皮。他将衣袍武器绑在马鞍上,拍了两下手,那马儿就驮着它们腾空而夫,消失不见了。

  王子们正在城门外扎营时,突然看见他们那个猴子兄弟,正从一条小道一歪一扭、一蹦一跳地追上来了,觉得十分惊奇。

  “猴王子,你怎么来的?”一个哥哥掴了他一巴掌。

  “你也来这国家,想干啥呀?”另一个问。

  第三个兄弟也不等回答,就插嘴说:“哈,你们以为他要干什么呢?猴王子是出于好奇才跟着我们的,他腿儿长所以能赶上我们的快马呗!”

  第四个兄弟就说:“好吧,猴子,既然你来了,那你就给我们烧饭好了,我们现在要进王爷的宫中去,等我们回来,你得把饭烧好,侍候我们,如果你不准备好吃的,那你就等着挨一顿好打,你知道我们是说到做到的。”

  于是六个王子穿上最好的衣服,骑马走了。猴王子等他们走后,就到最近的一问店铺去,叫店老板办好一席酒菜,送到王子的帐幕去,他付了五十块金市,那店老板笑逐颜开,答应照办,并保证样样菜色都是最好的。

  猴王子回到帐幕,拍了三下手掌,就听见一声长嘶,他的马赶来了,一瞬间已站在帐幕前。猴王子脱下猴皮,穿上华丽的袍服,骑上骏马,追他的兄弟去了。

  在王爷的皇官外有一座美丽的花园,那巨大的铁球,就放在草地上,一群年青的王子正围着它,一个接一个试着去举起它,可是谁也没有办法挪动它半寸。

  公主站在一个盖满了玫瑰花的露台上,她穿着一身白色丝袍,黑得象鸦翼般的秀发,有如流水般柔滑地披下来,裹着她苗条的身体,她正在观看着求婚者比试。

  突然贾乌兰惊讶得瞪大双眼,她的双颊绊红起来,有若红色的玫瑰一样。

  她哆嗦地叫起来:“父王,父王,那个骑黑马跑来的骑者是谁?”

  王爷答道:“我不认识他,但从他外表来判断,肯定是在诸王子中最尊贵的一个。”

  猴王子驰马跑过来,停在石阶最下的一级,一跃下马,捧着一束鲜花跑上露台来。

  他深深地一鞠躬,说道:“春天的女皇啊,接受这些前来问候你的春天使者吧!”

  贾乌兰接过礼物,谢过他,低下头去闻了一下这些可爱的鲜花。等她再抬起头来,发现那小伙子已坐回马鞍上。他同公主交换了一下眼色,就骑马走开。

  “他是谁?”

  “这个年轻的骑者是谁?”

  “有人认识他吗?”

  旁观的人都你问我,我问你,但谁也不认识这个神秘的骑者。

  用不了多久,贾比胡六个儿子都失败而退,他们也象所有别的求婚者一样,根本无法移动那个沉重的大铁球。

  当他们回到帐幕,猴王子早已准备好一顿很好的饭菜,在等候着他们回来。他们个个都不客气,大吃大喝,等吃完后才把剩下的残渣剩菜,啃过的骨头,扔给猴王子吃。

  第二天,六个王子决定再去试一次运气,他们又吩咐猴子准备一顿好晚餐。猴子执行他们的命令后,又象昨天一样脱下猴皮,变成一个英俊的骑士跟随他们去比武。

  贾乌兰站在露台上,不像往日那样镇定,她美丽的眼睛在不断向草地上喧闹的人群打量,但却没有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停留下来。直到那个黑马骑士从远处驰骋而来,她的目光才为之一亮。她一把拉住王爷的手臂,叫道:“父王啊,那陌生的骑者来啦!把这无聊的比赛结束了吧!要做我丈夫的非他莫属了,管他能不能举得起那铁球呢!”

  这时,猴王子己在她身前驰过,向她问候致敬,然后一跃下马。现在他已跟其他年轻人一块站在草地上了。

  他客气他说:“好朋友们,请稍微后退几步,我不想弄伤任何人!”

  那些王子侯爷都纷纷让开,他们都面带冷笑,以为这小伙子在装腔作势。

  猴王子弯下身来,轻舒猿臂,已将那沉重的铁球,象小孩的玩物一样轻轻提起,一抛就将它抛到公主站立的露台下边去。

  这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大力士啊!所有在场观看的人脸上都露出恐惧和惊讶的表情,但等到他们清醒过来时,那神秘的陌生人已经不知去向了。

  贾乌兰对这勇猛的小伙子充满了衷心的赞美和喜爱。她叫道:“我要知道他到底是谁?下一次他不把名字告诉我就别放他走掉。”

  第二天猴王子再到比武场去,在露台前下了马,向贾乌兰致敬后,走到铁球前,把它提起,回到草地中央,脸不变色心不跳,将铁球一抛,铁球从人群头上飞过,落到花园的另一端去了。他立即飞身上马,准备离去。

  可是,贾乌兰迅速拿起早已准备好放在身旁的一把小金弓,把一支小箭搭在弓弦上。小箭脱弦而出,穿过空中,射中正在驰走的骑者的右脚踝,猴王子疼得差点跌下马来,但一刹那间,他己驰出了视线之外,失去了踪迹。

  贾乌兰恳求道:“亲爱的父王,叫你的人去追,跟踪着血迹,找到那个右脚踝受了新箭伤的人,当他们找到他,我就嫁给他!”

  王爷的手下人立即出发,到处搜索,皇宫附近的帐幕一个一个地搜了一遍。

  他们回来向贾乌兰报告说:“我们找过,右脚踝新受伤的只有一个人,不过,公主啊,这个人,不如说是一只畜生,像猴多于像人,浑身长着难看的猴毛,他的面容跟你所爱慕的那个英俊健美的陌生人毫无相似之处。”

  公主命令道:“你们去把那像猴子一样的人带到这儿来,我要看看他!”

  他们就到王子们的帐幕的一个角落去,把猴子抓来,贾乌兰望着他看了很久,最后坚定他说:“这个就是我要找的人啦,我从他的眼睛里把他认出来了。他将成为我的丈夫,除了他我谁也不嫁!”

  老王爷自然加以反对,他怎肯将如花似玉的独生女儿嫁给这只丑猴子!

  所有来求婚的公子王孙也十分愤慨,包括那六个兄弟在内。他们宣称将这只猴子当作仇人,大喊大叫:“她拒绝嫁给我们,却嫁给一只丑陋的人猿!打死他!”

  可是贾乌兰说:“我的心告诉我,他也是出身高贵,在所有人中只有他能举起铁球,所以只有他才配做我的丈夫!”

  所有的王子感情大大受伤,都觉面目无光,只好悄然而返,纷纷回国。

  于是,贾乌兰和猴子正式结婚了。

  当他们这对新婚夫妇被送进洞房后,四下无人之时,猴子问道:“贾乌兰,你真的全心全意爱我吗?”

  她答道:“是的,猴子,我爱你是因为你的眼睛。”

  猴子脱下衣服,露出周身的猴毛,问道:“你不嫌我难看吗?”

  公主看到他虽然周身毛茸茸,但体格健壮,低下头来说:“我爱你一生一世,不会嫌弃你的。”

  猴子把猴皮脱掉,在公主面前现出了他的真实形象,他是那么强健魁伟,样子那么英俊,贾乌兰立即认出他就是她一见钟情的那个小伙子。

  第二天一早,丈夫起床后立即披上猴皮,他回答贾乌兰的疑问说:“我从魔咒解放出来的一天尚未到来,心爱的人啊,再耐心等待一段日子吧,那日子是会来临的!”

  贾乌兰说:“在我心目中你即使披着猴皮,我也知道你是个最漂亮的男子,丈夫啊,我会耐心等待的。”

  她所有的亲人都聚集在大殿上向他们道别,他们都为如花似玉的公主嫁给一个猿人感到难过,但却无法理解为什么她却春风满面,快乐万分。

  年轻的夫妻坐船由海路回家,刚巧猴王子的六个兄弟也买了一条船,所以,他们两条船准备相伴同行回家去。

  贾乌兰细心观察过丈夫的六个兄弟,爱情使她很快就看出问题来了。虽然她这些叔伯态度可亲,但他们偷偷看着这对新婚夫妇的妒嫉的目光,并没能骗得过她。在开船之前,公主对她父亲说:“亲爱的父王,我想要六个长枕放在船里的床上。”

  “六个?”贾马萨王爷奇怪地问,“为什么你要这么多长枕呢?”

  贾乌兰说:“我要我的床很舒服,猴子的国家远着呢,旅途漫长,虽然水路比从陆路去快些,但我要一路上睡得舒舒服服。”

  于是王爷送了六个很轻的浮心木长枕到船上来,接着她跟丈夫就上船了。猴王子的几个兄弟也上了船。于是两条船都张起帆,帆吃饱了风,开始航行。

  他们航行了一天,第一个兄弟隔船喊叫猴子:“兄弟,我们的虾吃光了,你给我们些虾好吗?”

  两条船并排航行,猴子就捧了一罐虾,荡到兄长的船上。这正是大哥等着的事,就在猴子把虾交给大哥时,后者一把将他推落大海去。不过贾乌兰早已看在眼里,立即抛了一个长枕进海里。她的丈夫抓住它,因而没有淹死,爬回自己船上来。

  第二天,第二个兄弟又对他喊道:“亲爱的猴子,我们没有带面包,你们有很多,给我们些吧,行吗?”

  猴子于是架了一条跳板横过他兄弟的船,但他才走到半路,那些诡计多端的兄弟就把跳板一拉,猴子落进海里去,若不是贾乌兰立即抛了另一个长枕给他,他准会淹死的。

  第三天,他那些兄弟又说:“我们的摈榔果吃光了。”第四天又要酒,第五天又要水果。每一次他们都设法把猴子推下海去;贾乌兰每次都抛一个长枕把他救起来。到了第六天,他们到达故乡时,贾乌兰只剩下一个长枕了。

  他们到达的消息传到贾比胡王爷耳中,只说他有一个儿子在大比赛中赢得了娇妻,现在带着年轻貌美的妻子回家。

  王爷的大老婆说:“那一定是我的儿子获胜,他的其他兄弟没有一个武艺和气力比得上他。”

  她是那么自以为是,当船驶近时,她坐上她那座六人大轿,叫人把她抬到海边,去接那对新婚夫妇回家。

  可是,当看见公主是从船上由猴王子扶着上岸时,她是那样愕然,气得脸都青了。

  她狠狠地骂了一声:“我才不让那丑八怪猴子坐上我的轿子呢!永远也不!”一等她自己的儿子爬上了轿子,她就命令轿夫转身就走。

  其他几个兄弟则由来迎接的奴仆,用轿子接走,没有人理猴王子和他美丽的妻子。

  猴王子对妻子苦笑一下说:“亲爱的,你都看到了吧?我们得自己走路回家呢!”

  贾乌兰点头微笑,拉住丈夫的手臂,两个人一块走路回他母亲住的房子去。

  罗妮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想也想不到自己的儿子竟能带了这样一个千娇百媚的妻子回家来。她对贾乌兰欢迎了一千遍,无法把自己的目光从她美貌的脸上挪开。他们三口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贾乌兰多次叫丈夫把他的秘密告诉母亲,可是他总是说:“耐心点,我的心肝,还不是时候呢。”

  有一天,老王爷在皇宫里举行一次生日的盛大宴会,猴子想去参加。晚上他妻子睡后,把他脱下的皮压在她枕头底下,他只好不披猴皮,穿上一身好衣服,吻了一下熟睡的妻子,跑进宫去,混进客人堆里。

  王爷宫里每个人都打听这个英俊的陌生人是谁。谁也不认识他,但他在宫中来去自如,好象是在自己家中一样。不过,猴王子避开了一切打听的人,宴会后,就象来时一样迅速走掉。这宴会一连好几天,他每晚都这样去赴宴,越来越引起人们议论,到底他是谁?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但谁也解不开这神秘的谜。

  一年过去了,又遇到王爷生日,举行盛宴,猴王子有一晚又进宫去参加盛宴。谁知道贾乌兰当晚生产,生下了一个很好看的男婴,罗妮帮忙接生,她把那新生婴儿放在媳妇的怀中时,看见了压在贾乌兰枕头下的那张猴皮,她一把将它扯了出来,问道:“媳妇呵,你丈夫已经长着一身难看的猴毛,你还嫌不够!又在枕头下藏着一张干什么,难道想要我的小乖孙也要披一身猴皮吗?”

  “亲爱的妈,我不能告诉你啊,”贾乌兰答道。一边伸手要把猴皮抢回去。

  可是罗妮气坏了,将猴皮往火里一扔,说道:“我儿媳应该知道,我看我儿子的猴皮已经够受了,我不希望孙子也象我儿子!”

  贾乌兰大叫一声,想去抢救,但猴皮已经着火了。

  在这同时,猴王子在宴会中,突然浑身一震,他跳起来,冲出大厅。

  当罗妮看到房门砰的一声被打开,一个魁伟的陌生人走进来,她也大吃一惊。

  他喊着:“贾乌兰,那时刻终于到来了!我们的孩子在哪儿?这孩子生下来我就解放啦!”

  他妻子默不作声,含着喜泪,把初生的婴儿抱着递给他。猴王子,不,现在应该叫他七王子啦,他把贾乌兰和儿子搂在怀里,然后把一切讲给他的母亲听。

  这神奇的消息很快就传进老王爷的耳中,他和他那六个儿子立即跑到罗妮住的房子来,当他们走进屋时,七王子非常尊敬地接待他们。六个兄弟全都不知所措,跪倒在七王子跟前,保证痛改前非,求他原谅。

  但七王子把他们扶起来,很热情地拥抱他们,虽然他们待他这样坏,但他的心仍然保持纯洁。从此以后,七兄弟不再闹意见,和平幸福地一块生活。

  由于那六个王子没有一个结婚,结果七王子和他的儿子成了王位的唯一继承人。

第118篇、莫拉民间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裕固族人民,赶着自己的牛、羊、骆驼,越过沙漠戈壁,穿过泥泞沼池,跟着水草,起呀,走呀,从遥远的新疆,直走到甘肃的祁连山下。

  祁连山下好牧场,牲畜肥壮牧人喜洋洋,可惜,山下有个大冰侗,冰洞里还住着一个大雪妖。它常常兴妖作怪,给草原带来了不少灾害。

  每当人们看见山下冰洞里升起茫茫白雾的时候,那就是雪妖发脾气了;你瞧吧,不出一时三刻,狂暴的风雪就来了,一来就是十天半月。厚雪压盖了草原,人没有柴烧,牲畜吃不上草,小羊羔、小牛犊因为经不起严寒,也都被活活冻死了!

  人们给雪妖烧过多少香,人们给雪妖磕过多少头,可是,雪妖一点不动心。有个莫拉,平日看着雪妖老是那么作恶行凶,心里气得不得了。有一次,莫拉问爷爷说:“阿爷!雪妖这么凶恶,为什么不把它除灭?”

  爷爷摇摇头说:“孩子!雪妖神通广大,谁也不敢动它!”

  “天地问,难道没有一个能降服雪妖的人吗?”

  “只有太阳神能降服它。可是,太阳神住在东海里,山高路远,有准能去向他学法讨宝呢?”

  莫拉听了爷爷的话,立刻拍拍胸脯,坚决他说:“只要能降服雪妖,哪怕山高路远,我也要去拜太阳神学法讨宝!”

  草原上的人们,一听说莫拉要去寻太阳神,大伙都来欢送他。东滩上的一位老牧人,送给莫拉一匹日行万里的主马。西滩上的一位老阿奶,送给莫拉一件避水宝衣。南山里一个猎人,送给莫拉一壶百发百中的神箭。北山上一个牧羊姑娘,把她一条赶羊鞭儿,也送给莫拉了。在万人的欢呼声里,莫拉小英雄穿上主衣,背上神箭,跨上宝马,将手中鞭儿一挥,直向太阳升起的东方,飞一般地奔去了。

  主马驮着莫拉,跑过千里草原,越过万重雪山。跑着,跑着,忽然迎面一座立陡陡的石崖,挡住去路。这崖叫“刀刃崖”,崖底扎在地里,崖顶钻进云里。主马浑身汗水流,绕着崖壁打转转,要想飞越,那真比登天还难!

莫拉正急的没法,忽听头顶一只百灵鸟唱道:

      莫拉哥呀莫拉哥!

      宝马鼓劲能钻天,

      为何不用你的赶羊鞭?  莫拉果然用手中的牧羊鞭儿,狠狠甩了一下。只听“叭”地一响,像一声炸雷。鞭梢儿冒天伸长,钻入云霄,连人带马,带过了刀刃石崖。

  莫拉骑着宝马,继续向东,不知又跑了几千几万里,前面出现一片大森林。这林名叫“黑虎林”,黑虎林里有个黑虎精。黑虎精见有生人从它林边过,便大吼一声,向莫拉扑来。宝马吃了一惊,转回头便朝西方飞奔。黑虎精紧紧追来,眼看要赶上了。正在这个当口上,又听那只百灵鸟儿唱道:

      莫拉哥呀莫拉哥!

  黑虎精伤不了英雄汉,

  为何不用你的箭?  莫拉果然取下主弓,搭上神箭,扭身瞄准黑虎精,只听弓弦响时,黑虎精大吼一声,便跌倒地上死了。

  莫拉重新勒转马头,又向东方奔驰。不知又跑了几千几万里,终于来到了东海岸上。远远看见红光影里闪出太阳神的宫殿。可是,大海汪洋,浪高水阔,主马长鸣,渡不过去。莫拉正在着急,忽然又听到那只百灵鸟儿在头顶唱道:

  莫拉哥呀莫拉哥!

  英雄临危不着急,

  为何不用你的避水衣?  莫拉果然穿上避水衣,挥鞭纵马,向海里冲去。只见海水分道,大浪退避,主马踏过水面,一直奔到太阳神的宫殿门前。宫门口坐着一位守护神女,这是太阳神座前的女弟子。穿红戴绿,年纪轻轻,长得很美丽。这姑娘远远望见一个生人骑马踏波,直向宫门闯来,便大喝一声:“吹!莫要乱闯,看法宝!”说着,放出一只神鹰,飞过来要抓莫拉。莫拉抽弓搭箭,一下射死了神鹰,宝马接着便冲到门口了。姑娘吃了一惊,闪身进门,“哗啦”一声,将大门关闭了。莫拉下马,用拳头“ 咚 咚”地擂着金铸银镶的大门,高声喊道:

  太阳神,请开门,

  草原人民遭灾难,

  要求法宝降妖精!

  他这样擂着,喊着,一刻也不停。拳头擂肿了,拳头出血了;嗓子喊破了,声音喊哑了。他擂了三天三夜,喊了三天三夜,终于把太阳神感动了。

太阳神叫守门神女放莫拉进来。姑娘开了大门,引着莫拉到太阳神座前。太阳神穿着红袍,戴着金冠,摇着金扇,浑身上下,金光闪闪,照得人眼睛都睁不开来。他 捋着三尺长的红胡子,笑眯眯他说:

  “勇敢的少年!你的来意我已经知道了。现在,我借给你一个神火宝葫芦,教给你放宝收主的咒语。你降服了雪妖之后,就把葫芦给我送来,我收你做个徒弟。”说罢,从腰里解下一个光华四射的红葫芦儿,交给莫拉。又命令守门神女去给莫拉传授放宝收主的咒语。莫拉谢过太阳神,跟着姑娘来到大门口。一看他骑来的主马,毛色已经变白了。他大吃一惊,忙问这是什么原因。姑娘说:“在这里一天,人间就是一年;你到这里已经四天了,所以,你的马也就变得老了。”

  莫拉听了,心里很着急,就赶快请姑娘传授咒语。这个咒语虽然不长,说起来却特别绕口难记。“放宝咒”学了八十遍,才记下了。接着,姑娘又传授“收宝咒”。可是,莫拉心慌意乱,想着自己离开家乡已经好几年了,不知这几年雪妖又在草原上兴起多少灾害。他恨不得立刻回去,除灭这个大害。这样,他学“收宝咒”的时候,就更难记熟了。他学了四十遍,勉强记住了个大概,便匆匆忙忙,辞别了那神女姑娘,跨马登上了归途。

  家乡的父老乡亲,自从莫拉走后,日日夜夜盼望着他能早日取上法宝回来,降妖除害。可是,一年一年过去了,还不见莫拉回来。人们都叹着气说:

“唉,可怜的莫拉,大约他永远回不来了!”

  直到第八年的冬天,莫拉才回来。他满身尘土,迈着艰难的步于,徒步走回家乡。原来,他骑去的马已经衰老不堪,终于在半路上累死了。勇敢的小莫拉,不怕山高路远,一直走了回来。

  莫拉回到家乡的第二天,雪妖又在冰洞里喷出白雾,兴起了一场可怕的暴风狂雪。莫拉立即做法降妖。他手掌神火宝葫芦,顶风冒雪,向祁连山下走去。乡亲们擂鼓呜锣,远远跟着,替他助威。

  好一个莫拉,他大步奔到山下,口中念着“放宝咒”,大喝一声“起”,把神火宝葫芦向空中一丢。只见红光一闪, 宝葫芦像一个火球,直向妖精住的冰洞里飞去。顿时,一座大冰洞燃起了熊能列火。那个为害千百年的凶恶雪妖,便被活活烧死在洞中了。

  雪妖烧死了,但那洞里的火光,仍然燃烧不息。莫拉想念“收主咒”收回神火宝葫芦,可是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那火一直烧着,烧了三天三夜,还是不灭。莫拉直着急。他怕大火漫开,烧毁了森林草原,给家乡人民带来灾难。于是,他下定决心,奋身跳进火光中,去抢那神火宝葫芦。他扑到葫芦上,压住了喷火口,周围的火便渐渐熄了。可是,勇敢的莫拉,却被大火炼成一座红石山,屹立在草原边上。这座石山,永远热烘烘的,不生树木不长草,却把方圆几里地面的冰雪全融化了。冰消雪化,白杨河的流水增多了,草原的牧草长得更茂盛了。牛羊肥壮,人畜两旺,裕固族人民过上平安日子了。每当猎人进山狩猎,牧人出圈放牧,远远望见那座挺拔矗立着的红石山峰的时候,人们都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意,向英雄的草原儿子——降雪妖的莫拉致敬。

第119篇、勇士古南民间故事


  从前,在一个汗国里,有一对穷苦的牧人夫妇。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古南。孩子生下来过了一天,一张羊皮就已经裹不过来:羊皮嫌小了。
  过了两天,两张羊皮都不够裹。过了五天,五张羊皮还嫌小。
  这是一个多么魁梧的勇士啊!
  父亲送给古南一匹红毛小马,给他制了一副马鞍和一套弓箭。古南开始去打猎。他骑术精,本领好,每次打猎回来,总是带着好些做帽子的狐皮,打死的兔子在马鞍旁边摇来晃去。
  有一次,可汗①路过这些地方,他听见百姓们谈论古南:
  “真是个了不起的勇士!他才配做可汗呢!我们那个可汗呀,简直像一匹喝水喝坏了的马:吃得很多,可是不会干活。”
  可汗非常生气,决心要杀掉勇士古南。他下令把牧人的儿子带来。古南来到的时候,可汗说:
  “我听说我的汗国里没有比你更勇敢的人,又听说世界上没有比你的小红马跑得更快的马。我要你到南方去一趟,那儿住着一个十个头的妖怪,你把它带到我帐幕这儿来。”
  “好的,”古南说,“你给妖怪准备一个深坑吧!”
  勇士给小马配好马具,带了一根一百丈长的套马杆,出发到南方去了。
  别人走一年的路程,他只要走一个月,小红马一天就能跑一个月的路程。
  勇土骑着马在草原上飞驰,耳朵里只听见呼呼的风声。忽然,小马在路中央停住了,它倒退了几步,用后腿直立起来。
  古南问:
  “你怎么停下啦?为什么不伏在草地上呢?”
  马回答说:
  “你看见没有,远处天地相连的地方,有一个黑点子?”
  “看见啦,”古南说,“那是一座大山,”
  “不是山,那根本不是山,那就是十头妖怪骑在自己的马上。”
  “我们冲过去,”古南大喊一声,从肩上拿下弓来。
  “不行,”小红马说,“妖怪骑着马的时候谁也打不过它。得想个法子叫它下马。我告诉你怎么办吧。你拿着一百丈长的套马杆,躲到树上去。”
  古南照着它的话做了。他爬上树,手里握着套马杆,等候有什么动静。
  妖怪老远望见一匹小马在草原上奔跑。它把自己的马打了一鞭,一分钟工夫,马就跑过了三天的路程。
  小红马跑到树那里,一动不动地站着。
  妖怪跳下马,从腰带上解下一副笼头,想给小红马戴上。这时古南用套马杆一下子套住了妖怪,又从树上跳下来,跳到小马背上,随后就风驰电掣般地奔跑起来。
  勇士古南骑马飞奔,妖怪被他一路拖着跑。
  不一会,可汗的帐幕里听到震天动地的巨响,惊得马都用后腿直立起来,
  ①可汗:古代蒙古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牛和羊“哞哞”“咩咩”地乱叫,远处的山峰也给震得崩塌了。
  可汗吓得要命,一个老谋士问他说:
  “啊,陛下,你可知道,为什么你的汗国里有这种响声?”
  “一定是地震!”可汗回答,“你没看见山都摇动了吗?”
  “不对,”老谋士说,“这是妖怪正在逼近你的帐幕!”
  谋士的话还没来得及说完,妖怪已经躺在可汗帐慕的前面了。妖怪的十颗头乱动乱扭,一面吱吱地怪叫。可是它没法脱身,因为古南用钢铁般有力的手紧握着套马杆,牢牢地套住了它。
  人们把妖怪埋进了三十丈深的上坑。可汗对古南说:
  “任何一个可汗都没有像你这样的勇士。你留在我的帐幕里吧,我封你做诺颜①,给你一群马、一群羊、一群牛和一群骆驼,还要把我的女儿嫁给你。”
  古南回答可汗说:
  “可汗的帐幕虽然好,但是父母的帐幕更好。财富固然宝贵,但是自由更宝贵。”
  说完,他仍旧骑上小红马,动身到父母的帐幕那儿去了。
  古南在父母的帐幕里待了五天,第六天,可汗的兵士就飞马找他来了。
  “可汗召你去,赶快跟我们走!”
  古南骑上小红马,来到可汗那里。
  可汗说:
  “我的汗国里没有比你更勇敢的勇士。世界上没有比你的小红马跑得更快的马。你去把强大的伊里勃森可汗的女儿带来给我做妻子,我让你做我的继承人。要是你带不来的话,我把你扔给狗吃!”
  古南拨马回家,在动身远行之前,先和父亲告别。老牧人说:
  “你一定走不到伊里勃森可汗的国度的。在你要走的路上,有一条死河。
  无论是人也好,马也好,都渡不过这条河。谁身上碰到一滴死河的水,他就会立刻死掉。在死河那边还有一个红海。谁身上沾到一滴红海的水,他就会活活给烧死。”
  古南丝毫不害怕。他骑上小红马,动身走了。别人走一年的路程,他只要走一个月,小马一天就能跑一个月的路程。
  不多时,古南看见了死河。他折了一根芦苇,抛在水里,芦苇马上变黄,枯萎了。
  “你爸爸对你说的是真话,”小马说,“这条河的确渡不过去。”
  古南忧愁起来。小红马安慰他说:
  “你不用愁,我叫我哥哥来帮忙。它一定肯帮助我们的!”
  “你哥哥是谁?”古南问。
  “别人面前不说,我可不瞒你:我哥哥是草原上的风。”
  小红马掉头朝着东方,嘶鸣起来。
  风飞快地赶到了死河旁边,比眨眼睛还要快。它把小红马和古南吹到空中,送到了河对岸。
  古南继续赶路。别人走一年的路程,他只要走一个月……一会儿,他到了红海岸边。
  古南折了一根芦苇,抛在海里;芦苇“嗤”的一声着了火,一刹那就烧
  ①诺颜是亲王或郡王的意思。
  掉了。
  “你爸爸的话不错,”小马说,“这个海也渡不过去。”
  古南忧愁起来。
  小红马又把头转向东方,嘶鸣起来,比上次叫得更响。
  过了一个钟头,小马的哥哥没有来。又过了一个钟头,还是没人来帮忙。
  忽然,古南望见远方天空中出现了一朵乌云。乌云迎着古南飘过来,眼看它越来越大。
  “这朵乌云是哥哥给我们赶来的,”小红马说。
  它的话没有错,乌云挨着古南降落在海岸上,像一块厚毯子似的盖住了地面。古南同小马跳上乌云,风把乌云吹上高空,飞过了红海。
  直到看不见海的时候,乌云才降落在草原上。古南再向前走。早晨,他到达了伊里勃森可汗的地界,看见很多的帐幕和形形色色的人。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是过什么节日吗?”古南问。
  人们回答他:
  “是个大节日。今天我们这儿有两个勇士比武,他们的名字叫商大干和乌尔多。他们两人谁比赢了,伊里勃森可汗就把女儿嫁给谁。”
  古南骑着马到了可汗的帐幕那里,走进去见可汗。
  “你来做什么?”伊里勃森可汗发怒说,“你为什么打扰我的安静?”
  “我想和你的勇士们比武。”古南回答。
  “你也想比武?”可汗感到奇怪,“那你就比吧!”
  中午,比赛开始了。第一项是射箭。一树桩上插了一根铁针。勇士们在离开树桩一个月路程的地方开始射箭,要求射中针鼻。
  第一个射箭的是商大干。他拉弓弦拉了两天,第三天黎明,把箭射了出去。箭落在紧靠树桩的地方,只差一指长的距离没射中目标。商大干恨得大叫起来,把弓往膝盖上一压,弓折成了两段。
  接着是乌尔多射。他拉弓弦拉了四天,第五天黎明,把箭射了出去。箭飞过目标有一指长,一下子落在树桩后面。乌尔多恨得大叫起来,也把弓在膝盖上折断了。
  这时古南拿着父亲的弓走出来了。他拉弓弦拉了三天。第四天黎明.把箭射了出去,古南的箭直奔目标,不偏不歪,正好穿在针孔里。
  随后开始角力。商大干和乌尔多搏斗了三天,他们互相压着对手。在商大干压住乌尔多的地方,陷下一个五丈深的坑。商大干绕着坑一边走,一边夸口:
  “没有再比我力气大的勇士了。可汗非把女儿嫁给我不可。”
  古南对他说:
  “我想跟你较量较量力气,看看你的脚站得牢不牢。”
  于是他们搏斗起来。他们互相把对手往地上压,压了五天。古南用脚一跺地,那里的地就裂开了。商大干跌进裂口里,人们好容易才抓住他的头发把他拖了出来,可是已经半死不活的了。
  举行最后一项比赛的日子到了。
  早上,商大干、乌尔多和古南各自骑了马来到草原上。商大干骑的那匹黄褐色的马,性情剽悍,眼睛里飞火星。乌尔多骑的是一匹灰斑马,样子凶暴,鼻孔里喷火焰。古南骑的还是那匹小红马,又小又驯良。
  人们都嘲笑古南:
  “骑这种马只好赶赶羊!”
  伊里勃森可汗带着女儿——美丽的采采格①来看赛马。
  牧人的儿子一看见采采格就爱上了她。可汗的女儿对古南也是一见钟情,她对父亲说:
  “我要嫁给那个有小红马的勇士!”
  可汗大发脾气,对女儿喊叫说:
  “用不着你逃选丈夫!谁最先跑到山那里,谁就是你的丈可汗一挥袖子,三个勇士立刻向山那边飞驰过去了。跑在最前头的是黄褐马,跟在后面的是灰斑马,最后是小红马。
  采采格看见古南落在后面,就伤心地哭了起来。她离开人群,跑进了帐幕。
  古南弯下腰,凑着小红马的耳朵说:
  “黄褐马和灰斑马都赶到你前面去啦。美丽的采采格不会是我的妻子了,没有她我不愿意活在世上!”
  小红马说:
  “别难过,你只管放心好了!”
  说完,它掉头朝着东方,嘶鸣起来。
  草原上立刻吹来了一阵狂风,向黄褐马和灰斑马迎头吹去。商大干和乌尔多拼命地抽打自己的马,可是它们一步也迈不动。小红马追过了它们,最先冲到山脚下。聚集在那里的人都欢呼起来。在欢呼声中采采格走出了帐幕,她想看看她到底要做谁的妻子。她以为不是商大干就是乌尔多,可仔细一看,向可汗面前走来的却是骑着小红马的古南。那两个还没跑到山那里哪!
  可汗板起面孔,对古南说:
  “你是外乡的勇士。我不晓得你是什么出身,但是我不失信,你把我的女儿娶去得了。不过你要明白:我不拿金子、银子、衣服、马匹、牛羊、骆驼、牧场做我女儿的陪嫁。除此以外,你要什么只管说。”
  可汗说了这番话,心里想:“你一定不情愿娶个没陪嫁的妻子。”
  古南让未婚妻骑上小红马,坐在自己的背后,然后回答可汗说:
  “我不需要金子、银子、衣服、牧场。你不给我马只要给我马驹,不给牛只要给牛犊,不给骆驼只要给小骆驼,不给羊只要给羊羔。”
  可汗吩咐一一照办。
  采采格和古南向可汗告别后,赶着一小群马驹、牛犊、小骆驼和羊羔走了。走了没有多少路,听见后面响起乱哄哄的声音,回头一望,原来一大群牲口都跟在他们后边走。
  采采格十分奇怪。古南说:
  “牧人的儿子比可汗更懂得牲口的脾气。向来就是这样:羊羔上哪儿,母羊也跟到哪儿,小骆驼到什么地方,老骆驼也跟到什么地方。这一大群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才跟来的。这下可汗可没法把它们赶回去了。”
  古南带着未婚妻向遥远的地方走去,一直走到不属任何可汗管辖的地方。他和采采格在那儿住下来,过着幸福的生活。
  秋天第一个月初,古南骑上小红马,急驰到了父母的旧帐幕那里。老远望见父亲和母亲在帐幕外边,便大声说:
  “收拾一下,搬到我那儿去住吧。”
  老人们依了他的话,跟他搬走了。他们受着儿子和媳妇的敬爱,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古南和他的妻子时刻照顾着小红马,让它吃燕麦和新鲜的青草。

  ①“采采格”是花的意思。

第120篇、老巴佳克民间故事

  在印度的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个名叫老巴佳克的人。村里的人都很崇敬他,因为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村里人无论碰上什么困难的事,只要老巴佳克出场,没有解决不了的。中国有句俗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个“有心人”就是这位很久以前的老巴佳克了。

  有一天,老巴佳克的村头田里来了一只猪。猪,是什么玩意儿?那时,村里人都没见过猪,也不知道猪叫什么名字。第一个看见猪的人吃惊地大叫起来。一传俩,俩传四,很快,村里人从四面八方赶过来了。他们看到,那个肥头大耳长嘴短尾巴的家伙在烂泥田里站着,不时哼哼地叫着,不时用大眼睛看看周围的人。真奇怪,这是什么畜牲?有的说:“准是一只大田鼠!”

  有的说:“不,个多大呀,准是一头小象!”大家议论纷纷,还是认不清猪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看来,这件事只有请老巴佳克出场解决了。一些村民把老巴佳克带到烂泥田旁边,指着站在烂泥田里猪让他看。

  “老巴佳克呀老巴佳克,”村里人都请求着说,“站在烂泥田里的家伙到底是什么畜牲啊?没有别的人,只有你能给我们说明白。”

  老巴佳克一声不响地在一块石板上坐下,板着面孔,两眼直直地盯着烂泥田里猪。不一会儿,老巴佳克哭了,哭得很伤心,涕泪涝沱。村民正在纳闷,老巴佳克突然大笑起来,笑得仰面朝天。老巴佳克的举动让村里人都感到奇怪,比看到烂泥田里的猪还感到奇怪。他们不知道这个最聪明的人到底为什么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后来,人群里走出一个人来,大着胆子走到老巴佳克旁边,怯声怯语地问道:“请原谅,”村人低着头说,“聪明的人呵,你这样又哭又笑的,我们心里诧异极了,害怕极了,你心里有什么想法,或者还有别的什么事,我们都乐意先听你说说,然后再说烂泥田里的家伙。”

  老巴佳克站起身来,恢复了常态。他环顾了一下村民,村民们正在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他。他一本正经他说话了:“听着,我的孩子们,我要说话了!我哭,是因为我替你们难过。我很不安,我很伤心。如果你们有一天失去了我,你们该怎么生活呢?站在我们面前的这种极平常的小东西,你们竟然都不认识。你们想一想,我的孩子们,你们是多么无知无识,多么软弱无能呀!”

  村子里的人都被老巴佳克说得垂下了脑袋,脑袋贴着胸口窝。他们深感羞愧,羞愧得简直无地自容。

  停了好一会儿,有一个人才又鼓起勇气问了起来:

  “但是,最最聪明的人,你为什么哭完又笑呢?笑什么呢?你心里必定在想着特别古怪的事情了。”

  “不!”老巴佳克泰然自若他说,“我笑,是因我觉得这事太滑稽了。我老老实实地告诉你们,你们问我那烂泥田里站着的是什么东西,我也是一点儿也不知道呀!”

  村里的人都皇皇不安起来。这可怎么办?连最聪明的人也有不知道的事情?

第121篇、刘邦选贤民间故事

  汉高祖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后,在返回长安途中,路经沛县。南北征杀十余年,头一次回到故乡,重见故乡父老兄弟,真是无限的感慨。这一天,高祖在沛宫摆宴,款待乡亲父老,把酒临风,喜气洋洋。正当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吵嚷,高祖好生奇怪,忙放下酒杯问道:“门外为何如此吵嚷?”高祖话音一落,县令一旁“刷”地站起,伸过头去往外侧耳一听,才慢慢安下心来,转身跪在地下向高祖叩头道:“皇爷恕罪。今早卑职来拜皇爷,遇一乡民拦路喊冤,状告本城店主霸鹅。因奉皇诏,卑职不敢耽搁,……不想他们闹了上来,使皇爷受惊,卑职罪该万死,罪该万死!”高祖听后沉思起来,他听说这个县令昏庸无能,靠着做郡守的岳父才得以重用,今天我何不亲眼看看这位县令的本领!高祖暗暗拿定主意,连忙吩咐:“官清民安,民事为大,尊县不妨即速审理!”没等县令回答,高祖就已离开桌案,向大家拱手招呼道:“此处为堂,我等暂且一避!”

  县令一听,吓出一身冷汗,心中连连叫苦。你想,一个小小的县令,能有多大的胆量敢在皇帝面前审案?何况这样的一个无能之辈!县令不敢推托,只好硬着头皮擂鼓升堂。那乡民被差役带到堂前跪下,哭诉道:“……二十只鹅为小民所养,指望卖鹅来购买农具开垦荒地,养家糊口。昨晚下店,不料店主霸鹅,反诬小民刁赖……求老爷为民作主哇!”

  县令听罢,装模作样,手指店主大喝一声:“店家,你平白无故霸鹅,该当何罪!”谁知那店主没有害怕,听到喝声就扑通跪在地下,连忙分辩:

“老爷容禀:小店家闻高祖皇爷将要返乡驾临,久备鹅二十只,孝敬老爷以备皇爷受用,不料这乡野流贼,仗着如今皇爷法宽,爱民如子,就胆大包天,来得我店,见鹅起意,生下这谋鹅的歹毒之心……求青天老爷明镜!”县令听完,觉得店家说的也有理,心想,这可怎么了结呀……。随后眼珠一转:

咳,村夫流民,判轻判重谅他也不敢怎样,再说,本县若连一个村民也治不了,在皇爷面前,不是显得大大的无能了么,想到这里,忙吩咐两边:“野夫民贼,骚扰本县——给我拿下,重责四十,收入南牢,听候发落!”

  那乡民毫无惧色,连声高喊冤枉,被差役强行架出。

  其中的破绽,高祖爷早就看得一清二楚,心想:天下要有这样一批“青天”,将要造成多少冤狱啊,俺这汉室江山,要不了多久就会败在这批人手里……。高祖忍着怒气走进大堂,冷冷地问:“青天大人,此案可理清断明了?”

  县令一听高祖这口气,知道不妙,吓得浑身发抖。停了一会儿,高祖又问:“此案审理得如何了?”县令猜不透高祖的意思,吓得面色如土,哪里还敢哼一声,急忙跪在地下,连连叩头。

  高祖抬头环视一周,微微一笑道:“诸位父老兄弟,县令大人不作回复,想必案子没有结果!既然如此,店主岂能逍遥?”说着又向众人摊开两手,轻轻说道:“战场识良将,治世出英才。你们,谁能——”大家心里都很明白,皇爷想招贤理案呀!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哪个敢站出来冒这个大险呀,众人只是你瞅我瞧,谁也不吭一声。

  这时,角落里一个身体瘦弱、双目炯炯的人一声高呼,双膝跪在案下道:

“皇爷万岁,万万岁,恕小民无罪,俺愿一试!”

  刘邦闻言大喜,忙离座向前双手搀起。大家一见此人,不免一惊:“这不是书生李良吗?”李良直起身,对高祖说:“要将两家唤回,当面说清;并速将白鹅送上,俺要审鹅,鹅供为证!”

  “审鹅?”众人大吃一惊,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是审鹅!二十只全审——请备二十管笔,二十块帛,要鹅一一招供!”

李良说得如此平平静静,连高祖也暗暗吃惊,不禁疑虑重重:此人莫不是疯魔中邪,天下哪有审鹅一说,鹅岂能写字招供?  李良依然不慌不忙,转身对高祖躬身一礼,说道:“请皇爷万岁明天审察!”

  第二天,李良开堂审鹅。高祖上坐,店主和乡民跪在堂下,沛城众位父老兄弟列坐两旁,门外还有不少人等候着观看稀奇。李良不急不躁,安如泰山。看看大家等得有点儿不耐烦了,便回头高声吩咐:“将二十只鹅的招供呈来!”

  话没落音,二十个差役一人捧着一块帛,从后堂急急走上来。这时,大家的双眼瞪得象一对对铜铃,目光“唰”地一下落在帛上,仔仔细细地瞧呀瞅呀,可是,帛上除了鹅屎外,别的什么也没有,更没有什么“招供”!许多人由失望变得紧张起来,个个都在为李良担心啊。

  这时,李良站起来,对着布帛看了一会儿,忽的,他皱起了眉头,一声猛喝:“店家!如今真象大白,你开黑店,霸占民鹅,二十只鹅已将实情供出,铁证如山,你还有何话说!”店家自知理亏,吓得两腿筛糠,瘫倒在地,最后只得点头认罪。李良呼叫左右差役,把店家拿下。又转脸对惊呆了的乡民说:“老乡,现在物归原主,把你的二十只鹅赶走吧,换回农具,多开荒地,好生过日子……”

  李良见众人还愣在那里,不知究竟,就指着帛微笑着说:“城里人养鹅,鹅吃的是粮食,屙的是黄屎;乡下人养鹅,鹅吃的是青草呀,你们看,这块块帛上,不都是青青绿绿的吗?”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这时,只见高祖伸手拉住李良,连声赞道:“好,好!你这才称得上是沛县的青天!”从此,让李良任沛县县令。

  李良治沛多年,百姓安居乐业。刘邦选贤的佳话,一直流传到今天。

第122篇、“月下老人”的来历民间故事

  人的命运从一出生就已经是天注定,甚至包括结婚对象,也根据前世的因缘冥冥中早已由专司此职的神仙安排妥当,只是现在的人不相信罢了。在中国古代,人们把主掌男女婚姻的神,称为“月下老人”或者“月下老”、“月老”。传说他有根红色的绳子,将其系在男女双方的脚上,即便是相隔千里,也会成为夫妻。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千里姻缘一线牵”。

  唐朝李复言在其所著的《续玄怪录·定婚店》中就讲述了一个月下老人为人婚配的故事。

  唐代有一个叫韦固的人,一次来到宋城旅行,住宿在南店。他看见店门口有一位老人靠着行囊坐在地上,还将一本书翻来翻去,好象在找什么。韦固好奇的凑上前去,问老人在翻什么书。老人告诉他,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韦固又问老人行囊中所装何物,老人说是红色的绳子,是用来系夫妻双方的脚的。即便男女双方是仇人,或者相距很远,红绳一系,双方一定会成就一番姻缘的。

  韦固听了,自然是不相信,但是也想知道自己将来的姻缘情况。刚要问时,老人已经起身,带着书和行囊,向集市上走去。韦固相随而去。到了集市,迎面走来一个抱着三岁左右女童的盲妇。老人对韦固说:“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孩便是你将来的妻子。”韦固很生气,便命家奴去杀掉那个小女孩。家奴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赶快跑走了。而当韦固要找老人算帐时,老人已经不见了踪影。

  转眼十四年过去了,韦固与相州刺史王泰的千金结了婚。婚后,韦固发现夫人的眉间有一道疤痕,一问才知是十四年前在宋城,当保姆抱着她在集市上走时被人无缘无故的刺了一刀。韦固非常惊讶,便将十四年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王泰和夫人。此时的他才相信:当年老人的话并没有错,人的姻缘果真是早已注定,而那位老人正是主掌婚姻的神仙。自此,韦固与夫人倍加珍惜这前世注定的婚姻,过着幸福的生活。

  后来宋城的县宰听说了这件事,就将南店改称“定婚店”。

  明初刘总的《月下老定世间配偶》杂剧,说的也是这个故事。

第123篇、民间故事鱼狗争胜

有道是深山出猛虎,沧海卧蛟龙。这地方没什么名胜古迹,只在城外有一个大湖,风景十分秀美。每逢夏日,湖上帆来棹往,虽不是江南水乡,却也是一派热闹景象。

船上游人若是眼力好,一定会发现湖里有个小黑点,好奇心驱使,滑近一瞧,原来是个大活人,这个人就是鲶鱼。

鲶鱼本姓念,因水性极好,得了这个诨号。他水性如何好?听说他不吃不喝可以在湖里漂三天三夜,真如一条鱼般畅游在湖中每个角落。更令人称奇的是他的闭气功,吸口气可以在水里呆半个小时。

有次,有个渔夫看见水里泛花,凭经验认定是一条大鱼,万分高兴,一路洒网却连连落空。这时只见从水中冒出个人头,气愤地说:“你这打鱼的咋回事,不去打鱼,老是跟着我干什么?”竟被渔夫当成了鱼,由此可见,鲶鱼的水性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鲶鱼是个城里人,从小不好好上学,大了以后也是整天游手好闲。父母劝他找个工作,鲶鱼受不了人家管缚,每次都是干不到三天就撂挑子。仗着父母有几个退休钱,他竟然在家当起了“啃老族”。父母从小对他疏于管教,现在就更管不住他了。

不过鲶鱼还是找到了工作,那天他在湖中潜水,忽然看见六条腿在水中挣扎。鲶鱼二话不说,把这三个人救上了岸。原来是游船翻了,游人落了水。

游人对他千恩万谢,随后赶来的游船公司人员了解情况后,当即表示要聘用鲶鱼当水上巡逻队的队员。在这片水上工作,鲶鱼很乐意,干得也卖力,不到几个月,他就当上了巡逻队长。

鲶鱼驾轻舟在水面上飞驰,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他逐渐爱上了这种感觉。

鲶鱼挣了钱,日子过滋润了,体重也一天天见长,三个月下来,体重竟猛增了三十斤,合着一个月十斤,一天三两多。原本打枣杆般的身材,如今也有了小肚腩。他不情愿整天泡在水里了,开始喜欢开快船在水上找刺激。

但鲶鱼感觉自己还有底子,水性还是无人能及。

这天傍晚,鲶鱼照常在湖边散步,忽然看见前面围了一群人。顺着人群的视线望去,远远地看见一个黑影向岸边漂来,上岸一看,原来是一条狼狗。

狗的主人是六十多岁的老李,接到狗叼回来的木块后,老李用尽全力把木块又抛到湖里去,对狼狗说:“乖乖,上!”狼狗前脚跳起,以后腿为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扑通跳进了水里。如此来回十多趟,狼狗依然精力充沛神气十足。

老李说:“这狗我养了五六年了,它现在七岁了,按人说已经五六十岁了,再年轻两年,它更厉害!”

说话间狼狗已经绕过木块,却还向前方快速游着,老李大声吆喝,它也不听。只见它用力一跃,几乎站在了水皮上,然后一头扎进了水里,等它再冒出水面时,嘴里多了一条活蹦乱跳的红鲤鱼。

众人啧啧称赞,说这狗真是神了,比鲶鱼还厉害。鲶鱼一听,蹦过来问道:“谁说这条狗比我厉害?有本事站出来!”

他这一叫号,一个戴眼镜的大肚子挂不住了:“嗬,说曹操曹操就到啦!我说的怎么了?你就没这狼狗厉害!不信比一比!”鲶鱼不含糊:“比就比,我要比它厉害,你输我什么吧!”

大肚子周身找了找,实在没什么东西可赌,最后把他腕上的名贵手表摘了下来:“就赌这块表!你要是输了怎么办?”他问鲶鱼。鲶鱼放出狂言:“我要是输了,我鲶鱼从此不沾这湖水!”好!围观的人一看有热闹可看,也跟着起哄。

老李不同意比,他说一个狗怎么能比得上人呢。大肚子许诺,若是狗赢了,给老李五百块钱。老李想了想说,现在不能比,狗已经累了,明天傍晚吧!

傍晚,湖边聚集了很多人,都来观看这场人狗之争。

鲶鱼指着遥不可及的湖对岸说:“这里到对岸一个来回,谁先回来谁胜利!”老李在狼狗耳边嘟囔了几句,一拍狗脑袋,狗跳了三跳,乍着浑身的毛,威风凛凛,就像即将奔赴战场的将军。鲶鱼一个漂亮的鱼跃跳进了湖里,狼狗四爪一蹬也进了水。

一进水,两条波痕在湖中快速展开。鲶鱼大力划水,如离弦之箭一般,狼狗四爪紧刨,也非等闲之辈。

鲶鱼好久不沾水了,刚游到湖对岸他就感觉体力有点跟不上了。这也不奇怪,鲶鱼以前如何神勇那是过去,现在身上多放了三十斤的肉,犹如负重比赛,哪能和从前一样呢?

再看狼狗,越战越勇,丝毫没有疲惫之色。鲶鱼心想:敢情这狗也是个争强好胜的,要赢它不能用常规战术。

他发现不管他在前在后,狼狗总会时不时地瞟着他。鲶鱼明白了,它这是在锁定追逐目标。若是他潜到水下,狼狗就会失去目标,随之奋勇向前的信心也会减弱。

鲶鱼一个猛子扎了下去,刚游了没多远,突然看见有个张牙舞爪的东西正往这边靠近,鲶鱼定睛一看,原来是那条狼狗。

嘿,竟敢来偷袭!等狼狗靠近后,鲶鱼用拳头狠狠砸了它的脑袋一下。第二次潜泳的时候,狼狗又来了,鲶鱼不跟它客气了,用胳膊勒它的脖子,使劲撅它的狗腿。反复几次,直到狼狗不再来捣乱。

鲶鱼在水中也折腾得精疲力竭,不得不用最省劲的方法游,腿抽了好几次筋,险些溺毙湖中,他第一次感觉到水的可怕。

游到岸上后,他躺在地上喘着粗气。

过了一会儿,狼狗的尸体打捞上来。大肚子扔下手表走了,老李痛心疾首,哭他的宝贝狼狗。老李哭诉狗的好处,有几句鲶鱼听得分外清楚:“你怎么会死了呢?你水性好得可以把一个大活人拖到岸上来,你忘了你还救过几个人的命,难道你真的老了吗?也怪我,我不该为了钱用你打赌啊……”

鲶鱼听后一阵眩晕,他猛然惊醒:狼狗在他潜水的时候出现,会不会是以为他体力不支,想把他拖上岸呢?

鲶鱼虽然胜了,但他肺里呛进了水,得了严重的肺炎,从此不能再下水了。

鲶鱼回到陆地变成了小念,只是在闲暇的时候,他总是会想起当初浪里白条的岁月,想起那条溺毙湖中的狼狗。

第124篇、民间故事有志追美女

江洁最近很不开心,她的服装店里积压着一大批红色滞销服装。这些衣物,是某品牌服装厂在临破产时,退还给她的品牌代理押金,不要这些服装,两万元的押金将血本无归,所以,她只好从厂家拉回了这些滞销的红T恤、红裙子、红内衣内裤等。

货物拉回来之后,江洁想过很多促销办法,可就是无人问津。望着那满屋子红红亮亮的服装,江洁越看心越烦,她恨不得点上一把火,将这些火红的衣物全部烧它个干干净净!

这天下午,江洁正烦着,突然接到好友赵露打来的电话,问她店里的生意怎么样了。

江洁回答说:“能怎么样,这两个月尽亏房租,我都快穷成要饭的了!”

赵露笑着说:“那你晚上出来吧,我请你吃饭,顺便还找了个高人,可以给你店里的生意支支招!”

因为店里没有生意,江洁早早就关了门。来到酒店后,却发现赵露已经先到了,在她的对面,还坐着一个年轻的帅哥,两人正谈笑风生。江洁上前叫了一声,赵露连忙招呼她坐在自己身边,又指着对面的帅哥介绍说:“这位是我表哥,叫郭有志,他刚从南方回来,开了一家点子公司,是专门为人谋划点子,排忧解难的!”

看来,这位就是赵露在电话中所提到的“高人”了,她冲对方笑了笑,并顺便打量眼前这位年轻的帅哥。谁知,两人刚一打照面,便让江洁大跌眼镜。原来,那帅哥虽然个头蛮高,看上去也挺精神,可那白净的右脸上,竟长了一个蚕豆大小的黑痣,黑痣上面,还长着两三根很长的黑毛,看起来特别扎眼、别扭。

而这个叫郭有志的男人,并没有在意江洁脸上瞬间发生的细微变化,他一双眼睛色眯眯地在江洁脸上扫来扫去,口中戏言道:“江小姐真是天生丽质的大美女,人如其名,温柔如水,玉洁冰清,幸会、幸会!”

江洁最近心情很差,听对方油腔滑调,心里便特别反感,但想到对方要帮助自己,才忍住气没有吱声。

这时,赵露忙打岔说道:“表哥,你别这么贫嘴了,江洁是我的好朋友,她现在生意上遭遇了寒流的冲击,听说你脑子好使,点子又特别多,你可要好好帮人家谋划谋划!”

“一定,一定,为美女效劳,肝脑涂地,在所不惜!请江小姐将生意上的难处说说吧!”

江洁便将自己接手那批红色服装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之后,她紧盯着郭有志,看他如何给自己支招。

那郭有志边听边点头,听完后,并未答话,而是微偏着脑袋,作深思状,用一只手停放在右脸那颗黑痣上,不停地捋着那两三根长长的痣毛。

服务员开始上菜了,郭有志还没有出声,还在拿手捋他的痣毛。赵露叫他吃饭,他仿佛没听见一样,最后,赵露忍不住用手捅了他一下,说道:“表哥先吃饭,你怎么跟个傻子似的,在想什么呀,到底想出高招了没有?”

“哦,吃饭……呀!我刚进入状态,被你一叫,又打断……不过,办法一定会有的,就这点事,可难不倒我!”郭有志拿起筷子,神气活现地说道。

“这么说,帅哥你是胸有成竹了?那我先敬你一杯酒!”江洁听说郭有志有办法了,连忙向他举起酒杯。

郭有志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一边吃菜,一边向两人解释说:“胸有成竹倒不敢说,不过,我相信我能想出办法!”

“表哥你可别吹牛啊,有什么办法,你就说出来,别再卖关子了!”赵露在一边说道。

郭有志停下筷子,用手指着自己脸上的那个黑痣说:“不忙,不忙,看见了吗?办法在这里,我这里面藏着数不清的锦囊妙计,有它支持我,再难的事情,也能办到!”

赵露撇撇嘴说:“表哥你就别丢人现眼啦,你脸上那个黑疤,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还在这里显摆什么呀!”

“切!表妹你真是无知,这叫黑疤吗?这叫痣。痣者,由皮肤色素沉淀所引起的,有青红褐三种颜色。痣字,外表有病,内存大志。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事难成。由此可见,痣对人生的影响有多大!”

江洁被逗乐了,她扑哧一笑说:“这哪跟哪儿呀?痣与志还是有区别的,至少,有痣就是有病,无痣则无病嘛!”

“说得好!痣者看似有病其实无病,但痣中蕴藏有奇志谋略,无边智慧,你们就不知道了吧。自古能成大事者,必然是足智多谋,智谋——痣毛,音同意近,有痣毛者必有智谋……”

说到这里,他突然向两人发问道:“你们猜猜,三国的诸葛亮、明朝的刘伯温,为啥那么神吗?”

赵露与江洁同时摇摇头说:“不知道!”

“那我告诉你们,是因为他们的后脑勺上都长着一个鸡蛋大小的黑痣,黑痣上还有很多很长的痣毛,两人正是依靠这些背后的大‘痣毛’,才帮助刘备、朱元璋赢定天下的!当然,人家都是背后有大痣,所以做成了大事,而本人这个痣生在面门上,又长偏了些,所以,上苍只赋予了我一些旁门左道的小智谋,我也是依靠这点小智谋,才能走南闯北,才能创办起点子公司的!”

郭有志一番话,说得神乎其神,让两位美女听得如坠云雾之中,虽将信将疑,却又不知如何反驳。

过了一会儿,赵露突然发话说道:“黑猫白猫,抓住耗子算好猫。如果你真有智谋,就去帮助江洁,将她的那批滞销的服装,给全部推销出去,否则,你就是瞎吹牛!”江洁虽没有开口,但很同意赵露的说法,跟着在一边点了头。

“你们不相信我有智谋?那我要是将这些服装全都给卖掉了,两位拿什么感谢我呢?”郭有志偏着头,反问了一句。

江洁说:“卖够2万元,我给你提5千。”

郭有志摇摇头。

“你一个月内卖出去,我给你提8千。”

郭有志没有吱声。

“你二十天卖完,我给你提1万!”

郭有志还是摇摇头。

赵露忍不住接腔道:“表哥你也忒黑了吧,都给你1万了,你还不满足呀?”

郭有志终于开口了:“如果江小姐肯做我的女朋友,我保证半个月内卖完,还不要她一分钱的报酬!”

江洁闻言一愣,她看看赵露,又看看郭有志,顿时明白了,原来两个人在合伙算计自己呀,怪不得前些天,赵露老打电话说,要给自己介绍男朋友了,可江洁正为服装的事犯愁呢,她哪儿还有这心思呀!现在她才知道,这赵露是打着帮自己幌子,巧妙地安排自己跟她的表哥见面的。本想当场拒绝,可转念一想,这两万元的服装是死货,可不是好出手的,不如先答应他,看这个油嘴滑舌的家伙有何能耐!想到这里,她大方地说道:“好啊,只要你在不降价的基础上,半个月能将这批积压的服装销出去,我就答应做你的女朋友!”

“一言为定?”

“江洁绝不反悔!”

“那好,你先回去等着吧。一周内,你的生意势必会红火起来的,届时,我与表妹会到你店里帮忙,你就等着收钱收到手发软吧!”郭有志一高兴,抓起酒杯一饮而尽。

过了三天,江洁服装店里真的开始热闹起来。这天早上,江洁正要给赵露打电话,却见赵露与郭有志一起走进店门来了。郭有志说:“从今天开始,服装店的衣服就不要再打折了,一律按原来的定价销售!”

郭有志笑而不答,从身上找出一张报纸,递到了江洁手上说:“你这么聪明,看完这个报纸,就会明白了!”

江洁一看,见报纸上写着一个醒目的标题——《劫后余生,红衣男子自报隐私,是巧合,还是爱情的魔力?》再一看内容:本报讯,6.25特大翻车事故中的幸存者明玉群,最近自报情感隐私,说自己之所以能躲过那场劫难,是因为他当天穿着女朋友送给自己的一件红T恤衫……

江洁看完文章,指着上面的照片问道:“这红衣男子是谁呀?这新闻是假的吧?我记得在6.25事故发生之前,我的红T恤,一件也没有卖出去的!”

郭有志又拿出一张报纸说道:“这新闻不假,这男的,确实是6.25事故中幸存下来的红衣男子。车祸中,他毫发未损,其实只是一种巧合罢了,还有,这个红衣男子也不是外人,他是我表妹的男朋友,而那件红T恤衫,还是你刚拉货回来时,送给我表妹的,要说有假,就是我们报料后,记者朋友为了制造看点,故意添油加醋与妙笔生花了!”

江洁点点头,她不得不佩服郭有志的精明之处。6.25事故已经过去多日了,但他却能巧妙抓住“红衣男子”这个细节来进行炒作。这家伙,脸上长颗黑痣,看起来有些讨厌,可头脑却不笨呢,没准,那里面还真蕴藏着什么锦囊妙计、奇志谋略呢!

江洁一抬头,发现郭有志又在偏着脑袋,眯着双眼,正拿手慢慢地捋动着黑痣上的几根痣毛,那模样,真是又傻又可爱!

第125篇、民间故事有桥作证

龙潭河上有座简易的桥,就是在四根钢索上铺设木板,走在上面就像荡秋千似的,凌空起舞,大家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吊桥。龙潭村大人小孩出门都要从这条吊桥上走过,危险时常发生。三十年前,德叔刚当村长时就发誓为大家修一座桥,可单凭龙潭村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够,他只能寄希望于政府,一年一年地向上级写请示打报告,求爷爷告奶奶,就差给人家跪下了,然而次次都不了了之。这一年,年过花甲的德叔从村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了,那座荡荡悠悠的吊桥却仍是他的一块心病。

德叔身体不好,便不去种地,在家里种了一棚蘑菇,他种的蘑菇虽然杆壮个大,味道鲜美,可因交通不便,没人来收购,他不得不自己用自行车一趟趟地往村外驮,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十分辛苦。

这天,德叔一大早就出了家门,可一直到晚上也没回来。那个夜晚,天上没有一颗星星,德婶魂不守舍地等了一夜,天亮了,有人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她:“不好了,德叔、德叔他掉河里了……”

德婶发疯似的跑到龙潭河边,看到眼前的情景,当时就昏死过去——德叔已经被打捞上来,早没了气息,他的自行车还在桥下的水里。德叔德婶一辈子无儿无女,相依为命一路走来,没想到一夜间阴阳两隔。村民们都很悲痛,桥上桥下,哭声一片,就连流淌的河水也像在呜咽。好心的村民忙前忙后地帮德婶料理丧事,这个时候,说什么安慰的话都显得苍白无力,他们默默地拿出用来买种子化肥的钱,塞在德婶的手里。

事有凑巧,当时正好有一个回乡的大学生路过吊桥,他用相机记录下了那个令人肝肠寸断的早晨,回校后发在了网上,没想到立刻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反响。成千上万的网友纷纷回帖质问当地官员:社会发展到今天,百姓还过着如此艰难的生活,还要面对这本不该发生的不幸,你们都在想什么,都在干什么?不感到心中有愧吗?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当地官员再也坐不住了,争相亮出了“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态度。如今的事就是怪,说难就难,难于上青天;说易就易,易如反掌。短短几个月工夫,一座坚固宽阔的水泥桥就出现在龙潭村人的面前。通车那天,全村锣鼓喧天载歌载舞,就像过大年一样,他们还一同来到德叔的坟前,齐刷刷地跪在地上,说:“老村长啊,你没有白死,你的心愿终于实现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大家又出钱出力,把德婶的房子修葺一新。

大桥通车后的第二天,一辆警车停在桥头,从车上下来四个人,三个警察和一个戴手铐的人,戴手铐的人很多人都认识,是邻村的小二黑。下车后,小二黑呆呆地站在桥边,一个警察问道:“是这里吗?”小二黑疑惑地说:“是这里倒是没错,可是,当时不是水泥桥,是一座吊桥。”

警察说:“你别耍花招。”

小二黑说:“我说的都是实话。”

这时一个过桥的村民从他们身边走过,听到了他们的对话,插话说:“他说得没错,这桥是新修的,半年前,这里真是吊桥。”

另一个警察马上迎了上去,问道:“那请问,半年前,这里死过一个人吗?”

“对啊对啊,死过一个人,是我们的老村长德叔,你们这是——”

警察说明来意,他们是带着犯罪嫌疑人来辨认犯罪现场的。桥头的人越聚越多,一个警察就把案情说给大家听:

半年前那个漆黑的夜晚,小二黑在赌场上输光了一年的血汗钱,他没脸回家,就用身上最后的一点钱买了一瓶白酒,一口气喝光了。黑夜里,他提着个酒瓶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胡乱走,走到龙潭河边时,酒力发作,就一头倒在了河堤上。这时,一个人推着自行车上了桥,他动了歹念,借着酒劲,他也上了桥,到了桥心,他用瓶口冷不丁顶住了那人的腰,大声喊道:“把钱拿出来,要不我就一枪打死你!”没想到那人并不惧怕,回身打掉了他的酒瓶,并奋力和他厮打起来,这一厮打,吊桥就猛烈地悠晃起来,只听“扑通”“扑通”两声,两人一车一同栽到了桥下。小二黑打了几个扑腾游到了河边,脑袋立时清醒过来,他等了好半天也没见那个人游上来,知道酿成了大祸,吓出一身冷汗,上岸就跑,连家都没敢回,一口气跑出了很远。后来他得知那天死的是德叔,更不敢露面了,只能昼伏夜出,靠东偷西摸度日,但最后还是被公安擒获,这一审,竟审出了人命大案。

天哪,原来德叔并非不慎坠桥,而是被人谋害的!龙潭村每个人几乎都得到过德叔的帮助,德叔在人们的心中是个大好人,从感情上讲,这样的大好人被人谋害了,大家有理由一起站出来,要求严惩凶手。可实际的情况是,没有凶手,就没有德叔的死,没有德叔的死,就没有眼前的这座桥,没有这座桥,龙潭村就永远没有希望,从这层意义上讲,应该感谢德叔,也应该感谢凶手。龙潭村的人心里很矛盾,但他们听人说,这样的案子,当事人负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连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承担了民事赔偿责任后,法庭往往会从轻量刑,于是,就有人自发地去动员小二黑的家属,叫他们赔偿德婶一笔钱,同时又有人在德婶耳边说:“人已经死了,就是把凶手千刀万剐也没用了,不如叫他们拿出一笔赔偿金来,这样,你以后的生活也有了保证。”那一段时间,德婶心情很不好,经常暗自流泪。

法院开庭的时间转眼就到了,德婶作为被害人家属坐在原告席上,一个姓李的律师主动为她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在法庭上,李律师和小二黑聘请的律师就这个案子的性质进行辩论,很快李律师就占了上风,他请求法庭在依法严惩凶手的同时,还要赔偿被害人家属生活费、丧葬费、精神损失费,等等等等。小二黑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他的家属也当庭表态,认赔。

案件审理得很顺利,只等着法庭做最后的宣判了,可就在这时,德婶站了起来。谁也没有想到,她竟然说:“我一分钱赔偿都不要,我老伴不是他杀,是自杀。”

德婶的话一出口,全场哑然,都以为她不是老糊涂了就是由于悲哀过度精神出了问题。

可德婶并没有一点“糊涂”和“精神失常”的迹象,她用颤抖的双手拿出了一张纸来,流着泪说:“这是我老伴死后,我在他的遗物里找到的,我本来是想把它烧掉的,可出了这档子事,我还是要把它拿出来,不该得的钱,我一分也不能要。”

庭警把那张纸送到了庭长面前,庭长看完后,脸色十分凝重,他叫书记员当庭宣读。

这竟然是德叔的一份遗书,是这样写的:

老伴:

你跟了我一辈子,没过上一天享福的日子,我对不起你。

今年,我的胃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昨天到医院一查,是胃癌,还是晚期,我知道这种病治也是白花钱,就不打算去治了,也不想告诉你。老伴你知道,咱们村的桥是我心里的一块大病,桥修不上,我死也闭不上眼睛。头些天我看电视,有个地方也有一座桥,也是多少年来没人管,可有一天摔死了一个小孩,当时就引起了上面的重视,很快就把桥修成了。我想,既然我的时间不长了,何不试一次?老伴,有哪一天我没有回来,你就去吊桥下找我……

遗书读完后很长时间,法庭上鸦雀无声。

其实,这份遗书的出现,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案子的定性,小二黑难逃抢劫和过失杀人的罪名。但是德婶的大义宽容和淳朴震动了所有的人,特别是小二黑和他的家属。小二黑当时就跪在了地上,说:“老妈妈,如果有来日的话,我为你养老送终。”

大桥修成后,村里通了客车,德婶坐着新开通的客车回来了,她在桥上默默地望着远处的青天,嘴角翕动着,她想说什么呢?是想说“老伴呀,因为你,大桥修成了,你就安息吧”,还是想说:“老伴你为这桥整整操劳了三十年都没有一点结果,可你死了不到半年,桥就修成了,难道这桥非得死了人才能修成吗?”回答她的,只有翻滚而去的流水声。

第126篇、民间故事应君望豪赌出走

一辆装满了块煤的红头天津55铁牛减速停在路边的一家饭馆前。沾满了黑色煤尘的车头轰轰地响着,从驾驶室里跳下了一位二十一、二岁的卷发青年。站在车门边有点自负地望着饭馆的招牌‘哼’的笑了一声。

竖立在一排红砖平房中央的巨幅招牌,在绿草花树溪流的背景上画着几碟颜色鲜艳的菜肴和一只仿古汤锅,里面是红红的辣椒汤料。招牌中央,五个大大的粗体仿宋字夸张地红艳着,格外醒目地灼烧着人们的眼睛:

川渝麻辣王。

卷发青年又望一眼饭馆门面,玻璃门内人影幢幢,似在频繁神秘的进行着某些交易。他按一按微凸的麻黄西服胸袋,心里不禁生出了一股豪气,龟儿子,前两回钱少,让老子没有爽透。这回,看老子怎么收拾你们!哼!

他在热烘烘的发动机上拨拉了一下关停了发动机,将车门‘嘭’的一声关紧锁好。大大咧咧地向饭馆玻璃门走去。

推门进入饭馆,他立刻被弥漫在室内的酒菜气息包围了。这是间摆开了十几个紫色圆桌的厅堂,差不多的桌边都坐着吃饭喝酒的人。要酒要菜的喊叫声,谈话爆笑声,服务员小姐来往穿梭的应答声……混合成阵阵的喧哗,一浪高过一浪。一壁拐角稍暗处,一桌麻将牌打得正欢,将碰、九饼、胡啦的怪叫声搅和到杂乱的声浪里。

门边一位白脸红唇的性感女人看见他进来,立刻迎了上去,哟——应老板呀!可把你盼来啦,今天怎么伺候你呀?

老规矩,麻辣小火锅、冰镇啤酒、再就是……他色色地盯看着面前的女人的红唇,嘿嘿地笑了起来,妹妹呀!记得来陪我哦。

坏家伙。女人故作嗔怪的白了他一眼,在他的胸口软软地拍了一掌,接着捂嘴低头格格笑了起来。转身时用臀部挨擦一下他的肚子,在前面将水蛇腰扭摆出一路风情,短裙下微翘的浑圆的屁股,充满了弹性的来回颤动,格外强烈的散发出性感诱惑的信息。卷发青年不由地瞪大了眼睛,咽下一口唾沫,忍不住在女人扭摆的屁股上捏了一下。

他们来到一间包厢里,卷发青年坐了进去,同时拉住了女人的手。别急嘛!女人向他抛一个媚眼,摆脱了他的拉扯,转身为他张罗饭菜去了。

一双女人的眼睛将这个过程全盘记录了下来。眼睛的主人是一位矮胖的中年妇人。她是川渝麻辣王饭馆的实际投资者——红景天农场三队队长陈哲明的夫人。

这小逼崽子,倒蛮神气的嘛。哼!

老板,要不要将他找茬揍一顿!站在妇人身后的一位着西装包头帕下巴上留着一圈黑亮小胡子的青年,附身在妇人耳边请示。

哎呀!不用,动不动就打呀杀呀的,没一点素质!

哪……

去!好酒好菜地伺候着,让小妮子好好哄他,让这小子先得意着。等到捋舒服了,老娘再下手,给他彻底掏空了,我让他再神气!哼!

夫人高明!

两个小时后,满足了食欲色欲的卷发青年坐到了一间暗室的麻将桌上。八个小时的激烈雀战,他赢了两千多块钱。于是得意满足的将钱揣进了口袋,开车向红景天农场驶来。五个多小时后,他将卸完了煤的拖拉机停到了应君一的家门口。原来,他是应君一高中毕业的弟弟应君望。

经过五六年的发展积蓄,现在,在红景天农场五队,应君一是除了队长周建国之外最富有的一户人家了。他棉花种得好,又种得多,又有十五亩合同地,于是在银行存下了七、八万块钱。这五六年时间里,他每天都在揣摩谋划着一件事——怎样再能开发出一块合同地来。可是却一无所果。一是他的地头再没有能开垦的荒地了;二是别人的地头荒地都被别人学他的样开发成了自家的合同地;三是他还不具有独资大型开发戈壁荒地的经济实力,于是只能在心里着急却没有办法。

前年夏天,他的弟弟应君望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只好待业在家。出门几次找工作都没有找上,整天在家长吁短叹的,也不好好帮家里人上地干活。应君一心里替弟弟难过,他没有忘记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想怎样才能给弟弟找个合适的活给他干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碰上了高中时的女同学谢玫红。谢玫红学校时曾对应君一有意,只是应君一没有感觉,故而没有抓接她抛来的情丝。但恋情日久而成了美酒,时间越长味道就越是芳醇美好。谢玫红仍有一缕情丝牵挂在应君一身上,虽然她现在已为人妻。

谢玫红望着应君一亮亮的眼睛,禁不住心底一池秋波荡漾。于是便絮絮叨叨对应君一说了好些话。家庭、心情、儿女……也应应君一的询问谈了她的丈夫。她告诉应君一,她的丈夫现在买了一辆拖拉机,专从渠莱县煤窑向密舌农场拉煤,生意很好,来去一趟净挣一千多元。

应君一听了,心里一动。

嗯!能赚这么多的钱!我也可以买一辆拖拉机呀。就让君望开车贩煤赚钱,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他请谢玫红吃饭,详细询问拉煤的种种细节,谢玫红知无不言,一一告诉了他。

应君一回家就和应君望商量买拖拉机拉煤的事,应君望知道了哥哥的想法,非常高兴。开车当司机,是体面的工作,何况开的还是自家的车!于是应君望满怀欣喜的被哥哥送进了驾驶学校。半年后,应君望驾校毕业,应君一也为他买回了一辆崭新的天津55铁牛.

在应君一的监督下,应君望开始了他的拉煤卖煤生涯,两天一个来回,一个月下来,竟有一万多块钱的收入,这可是应君一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拉煤贩煤竟比种棉花强多了。

高兴之余,他不禁暗暗盘算开了,照这样下去,两三年下来,他就能拥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啦!到时候,就有实力开发土地,从而实现他拥有千亩土地的梦想。

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他想,这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伙里,无论无何应该有我应君一的名额呀!

日子一天天过去,财富在一天天增长。应君一的心情在平静的愉悦里微澜波荡,觉得眼前的风光天蓝地阔,前景无限美好。

应君望对开车很上心,也非常喜爱55铁牛,得空便站在55铁牛边保养擦拭它,像对待自己钟情的恋人一般。两年多时间里,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事故。应君一渐渐对弟弟放心了,不再过多的询问监管了。只是嘱咐他凡事小心,在路上注意安全。兄弟俩一星期愉快地结算一次,将利润存进银行。

又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午后,拉着满满一车块煤的应君望将55铁牛停在‘川渝麻辣王’门前,进入饭馆吃喝享乐。他是这里的常客,接受了惯常的服务后,他被一驼背瘸腿獐头鼠目的猥琐男人领到了离饭馆一百多米远的一处僻静房舍前。开门进去,里面大约有一百多人在五六种赌博道具前和一种名叫‘运气’或者是‘手气’的虚无东西较劲。狂叫大笑的得意和扼腕痛惜的惨叫纠结缠绵,不离不弃。

应君望来到老虎机前,他觉得这种赌博法简单刺激,赌博双双都不容易作弊,最是公平明了。曾有好几回,他都在老虎机上小有斩获,赢得一千两千的钞票揣进了口袋。他对老虎机赌博抱有信心。今天准备大玩一回,赢它个一万两万的回家。

他开始玩了起来,眼睛盯着转动的轮盘上那粒滚动的小球,强烈地祈盼小球按照自己的预测滚落在他押宝的号格里。结果却输了。

哎呀,真他妈的!

他跌脚摔手,万分痛惜的将握紧的右手砸在左手的掌心里。

他接着再赌,赢了几回,也输了几回,总体是输多赢少。他加大了赌注,想狠狠赢他几把,结果却输掉了。心里有点焦躁,他想,再玩几把,将赌注押的大大的,扳回本就算了。

结果又输了。他有点不相信地看着自己举到眼前的双手。那种叫做‘手气’的东西,似乎不应该此时从他手上遛掉,他摇摇头下了狠心,我就不信……

他将剩下的赌注全部拿出来,沉心感觉良久,选择了一个自认为肯定能赢的号格放上。

老虎机转动起来了。有机玻璃的圆面上,红绿光影闪闪烁烁,变幻不止。像围着它的赌徒们激烈紧张不断变化的心理。老虎机终于停止转动了,那粒小球没有落入应君望选定的号格里。他眼睁睁地看着他的赌注被庄家狂笑着揽入怀中。

哎呀!他妈的!他狂叫了一声,感觉心里忽然被挖空了一般难受。

轮盘又转动起来,他急掏腰包,想再来一把,可是,口袋里空空如也,一个子儿也不剩了。

怎么?两万多块钱就这样完了。哎呀!这可是一星期以来的卖煤款和全部的利润呀!回去怎么向哥哥交代?

不行,我非得扳回本来不可!

谁能借给我一万块钱,我赢了就还,输了跟我回家去拿!那一个能,哥们,快帮帮忙吧!

他连喊了三遍,眼睛盯着几张熟悉的面孔,希望他们在此时能热烈回应他的召唤。可是,那些脸都扭开了,没有一个人像一往酒桌上那样信誓旦旦地拍打他的肩膀,兄弟,有啥事你吭气,咱兄弟们谁跟谁呀!

妈的,你们这些狗日的,一个一个都是白眼狼呀!应君望失望生气的一拳打在桌面上。

这时,赌场里卖筹码的络腮胡汉子走了过来,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应老板,别叫了!赌场上哪有借钱的道理。

那你说,我还想赌两把,怎么办才好?

这不好办吗?把你饭馆门外的车抵押给我,你尽管痛快去赌好了!

这……应君望犹豫起来。

应老板,你以往的手气多好呀!听我的,往下你就会赢。车抵押给我也就是一会儿的事情,我都不怕,你怕啥呀?

妈的!拼了!

应君望一腔热血沸腾,头脑发胀,相信将车抵押给络腮胡后,绝对能扳回本来。不仅如此,说不定还会大赢几把,实现自己刚进赌场时的想法。

他将55铁牛连同车上的块煤抵押换回了五万块钱的筹码,又投入到紧张刺激的赌博中去了。

赢赢输输,大起大落,狂喜和剧烈紧缩的心疼相伴……六个小时后,应君望两手空空,输了个精光,垂头丧气地走出了赌场,来到了‘川渝麻辣王’门前,他的55铁牛已经不见了踪影,不知被人开到了什么地方。

坐在一豪华套间里的妇人接到了报告,说按计划已掏空了应君望,他已经一钱不值,成垃圾了。

妇人用望远镜看着在川渝麻辣王门前失魂落魄地转悠的应君望,阴阴地咯儿咯儿笑了起来,浑身的肥肉突突地抖动着。

川渝麻辣王前,应君望心痛异常,眼睛里噙满了泪水,看着自己的两手,真恨不得拿把菜刀将他它们全剁下来。唉——我真混呀!

他自知回家无法向哥哥交代,思想了良久,决定不回家去了。他拦了一辆过路的公共汽车,坐上车摇晃着,无目的的向远方漂泊。

第127篇、民间故事因材施教是关键

她时而欢乐得能与学生谈天说地,畅聊不已;时而又严肃得让学生望而却步,不敢靠近。新兴县第一中学教师黄艳兰拥有一副洪亮的嗓门和灿烂的笑容,她是今年高考中的教师“大赢家”,她任教的高三(3)班成绩优异,考上重点本科23人,有4名同学进入云浮市文科前十名。她自豪地告诉记者,超额完成目标是“经常有的事儿”。

严师出高徒

听说记者要来采访,黄艳兰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她说,她所做的都是老师应该做的。当记者提到学生考取的好成绩时,她毫不含糊地回答:“这主要是学生努力取得的成绩,当然老师也有一定的作用。”

直爽、利索、随和,这是黄艳兰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从教12年来,她做了6年的高三班主任。“高三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又要出成绩,所以我做班主任时,管得比较严。”黄艳兰说。

看着眼前这位笑容满面的老师,记者不禁对她口中的严格打了个问号。“例如请假制度等,一般学生都会在向我请假前想好符不符合制度才来的,连请假都要三思而后行,就是这么严。”黄艳兰笑着解释了一遍。她告诉记者,她认为高三学生最宝贵的就是时间,为了让学生们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学习,才制定严格的请假制度,旨在提醒学生要珍惜时间。当然,对于合乎情理的请假,都是允许的。此外,她要求学生两个“六点九”,也就是早、晚自修在清晨和傍晚的6点45分之前必须得到课室。

由于管理有效,她所带的班级是全校最勤奋的班级,高考成绩也是最突出的。黄艳兰坦言,她比任何一个老师都要严格。刚开始时,有些学生不太习惯,可高考过后,不少学生就感叹:“多亏黄老师严格要求我们,黄老师的好还是比‘狠’多啊!”

“很多学生出来社会后,时常会回来探望我,聊聊天、谈谈心,这让我很欣慰,起码他们还记得有我这么一位鞭策过他们的老师。”黄艳兰自豪地说。

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他们看到我严肃的一面,但也看到我对他们爱心的一面。”黄艳兰说,作为班主任,若跟学生很亲密,会管不住学生。“班主任难做就在于这个地方。”黄艳兰苦笑着说。

一直以来,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备受重视,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强弱直接牵绊着老师的心头。黄艳兰亦是如此,她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善于察言观色,留意学生们小小的举动。

“之前班里有个同学被评为省三好学生,而另一位水平不相上下的同学为此就出现了一点小情绪,看到这样的情况,我马上找闹小情绪的那位同学谈心,这样就避免了闹情绪而对学习引起的负面影响。”黄艳兰提到,班上女同学比例较多,女同学的抗压能力普遍又比男同学差一些,这让本来就忙于教务工作的她费了不少功夫。“考试成绩、同学关系和同桌关系是学生心理三大关键,只有处理好了这些关系,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考复习中,而班集体也才能成为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独特班会课营造学习氛围

在黄艳兰电脑桌面上,记者看到一排排密密麻麻的PPT、电影和视频等。黄艳兰介绍说:“这就是我们班会课的内容,他们情绪高昂时,我会给他们看学习方法的视频;当他们情绪低落时,我会给他们看喜剧电影,这样既能唤起学生的斗志,又能放松学生紧张的学习思维。”

黄艳兰独特的班会课为班集体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管他们学习好或差,我对每一位学生都一视同仁。”黄艳兰说,在她的字典里没有“差生”二字。她认为,要对学生因材施教,让他们找到自信与动力非常关键。“我每个星期六日都会来教室逛一圈,记录下自觉回来自习的学生,在隔周的班会课上会表扬一番,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动力。”至今,黄艳兰一直坚持着“每天都来课室看看”的原则。她告诉记者,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的惰性,在能力范围内,老师有义务减少学生的惰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采访结束后,黄艳兰告诉记者,她就住在学校的宿舍里。看着黄艳兰离去的背影,记者不禁感叹:她真是把学校当成第二个家了。

第128篇、民间故事一张贺卡

这几天,刘三福一直为工钱的事发愁。他在万里行建筑队打工将近一年了,除了伙食费外,其余工钱一分也没拿到。更让刘三福忧心的是,现在新年又快到了,他早早就答应女友小梅,过新年小梅生日时要送给她一块手表作生日礼物。是啊,他们恋爱都两年多了,刘三福还没有送过小梅一件像样的礼物呢。刘三福曾下定决心,这个礼物无论如何都要兑现给小梅,但是如今……刘三福不由得气愤填膺,和几个工友又去找工头交涉。但是和前几次一样没有任何结果。

“奶奶的,承包款早就发下来了。这不是明摆着拖欠我们的工钱吗?”工友赖小强气愤地骂道,“不给他来点颜色,还以为我们乡下人好欺负呢。”赖小强说要去跳楼要挟工头放出工钱,刘三福听了当下也拍着胸膛说:“这个主意不错,明天咱俩一起去跳,我就不信工头还真敢拿人命不当回事?”

但是刘三福没想到,赖小强会自己一个人先去,而且去之前还喝酒,喝得醉醺醺的,爬上楼顶还没被人发现,就一个倒栽葱栽下楼来死了。因为是酒后事故,白赔了一条命。工友的死使得刘三福看清一点,跳楼要挟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弄不好还会把命搭掉。

这一天,刘三福一个人漫无目的地乱逛,看到街上的手表店,又想起自己对女友小梅的承诺,他不由自主地走进店里,隔着玻璃柜看着一只只闪亮精致的手表,一遍又一遍地摸着口袋里仅有的一块五毛钱,久久不肯离去。

快到中午了,刘三福才失落地离开手表店,走到街上。刚转过一条街,刘三福眼睛突然一亮,他一眼看到前面有一家邮局,邮局门口还有很多人拿着张卡片投到邮筒里。刘三福知道那些人是在寄新年贺卡。“现在自己买不起手表,买张贺卡送给小梅也好呀。”

刘三福顿时来了精神,他进了邮局问清贺卡一张是一块二毛钱。刘三福挑来挑去,总算挑了张带红心的,付了钱,又从柜台上拿过笔来,先在贺卡上工工整整地写上“陈小梅收”四个字。接着在旁边空白处又写上“生日快乐,新年快乐”八个字。想了想,刘三福觉得还缺一点什么。对了,已经好几个月没和小梅联系了,就顺便在这里给她写几句话吧,也表达表达对她的思念呀。

毕竟是给女友写心里话呀,刘三福便找了个角落,躲在那边一个字一字地写起来:小梅,你好吗?阿宝哥对不起你,说好这次给你买手表的,可是工钱让工头拖欠了,等我拿到工钱就给你买块好看的手表带回来。你不要生阿宝哥的气,好吗?”

贺卡空白处不多,刘三福只能简单地写上这几句话,写完后,他又细细地默念了两三遍。刚想署上自己的名字,突然走过来一个人敲着桌子,大声嚷嚷着:“喂,你怎么搞的,把笔拿去写了这么久,别人都不要写了吗?”刘三福一听,对呀,光记得自己写把邮局的笔都占了,顿时脸都红下来了。他看了那人一眼,嘴里一边说着对不起,一边匆匆写上自己的名字,赶忙将笔拿给那人。

刘三福又看了两遍贺卡上给女友的留言,突然又后悔了,贺卡空白白的,谁都可以看到贺卡的文字,自己将两个人私情暴露在这里,说不定小梅看了会生气呢。再买一张贺卡已经不可能了,想了想,刘三福又去找了张小纸片,粘在上面,刚好可以蒙住文字部分。做完这些,刘三福总算放心了,他小心翼翼地将贺卡投到邮筒里,长长嘘了口气,这才离开邮局,来到街上,用剩下的三毛钱买了个馒头当午饭。

几次讨薪不成,本就激起刘三福他们的怒火,再加上工友赖小强的死,刘三福和工友们终于愤怒了。他们暗地里商量了一下,觉得这样等下去也不是办法,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用特别手段去讨。他们凑了点钱,为每个人配备了一把小刀,只等方便的时候,挟持包工头,让他发工钱,否则,捅了他逃跑,反正钱也拿不来,为冤死的赖小强报仇,也解解心头之恨。

这一天,一个工友终于探听到包工头晚上会回家里给儿子过生日的消息,刘三福他们合计了一下,决定就在今天晚上动手。为了养足精神,白天他们都不出门,躲在工地睡觉。

就在刘三福他们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工地里突然来了一个民警,说是来找刘三福的。刘三福和工友们面面相觑,他们实在想不明白他们行动还没开始,警察怎么就知道了。刘三福莫名其妙地被民警叫走,其他人也害怕了,暴力讨薪行动计划半路夭折。刘三福忐忑不安地跟着民警来到了一座办公楼里。

“你就是刘三福吗?”在一个办公室里,一位正坐在办公桌后戴眼镜的妇女问刘三福,刘三福点点头。“这张贺卡是你寄出去的吧?”妇女从办公桌上拿起一张卡片又问。刘三福一看,心里好生奇怪:怎么回事,自己前几天寄给女友的贺卡怎么会在这个女人的手里?难道自己在贺卡上写了什么犯法的文字了吗?

戴眼镜的妇女见到刘三福承认,突然站起来走到刘三福面前,微笑地指着贺卡说:“寄贺卡不写地址,别人怎么会收得到呢?”刘三福一看,脸顿时红了,可不是,当时给那来取笔的人催一下,只顾签了自己的名字却忘了写上收信地址了。

可是刘三福做梦也想不到,就是自己的这个失误,却让他阴差阳错地遇上了一个贵人。他眼前这位戴着眼镜的妇女是本市鼎鼎有名的大律师陈小梅,和刘三福女友的名字一字不差。因为刘三福贺卡上没写地址,邮递员便将贺卡投给了远大律师事务所同名同姓的陈律师。也许是刘三福当时没有将纸条粘牢,贺卡到陈小梅律师手上时,纸条的一头已经松开了,陈小梅一看内容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委托公安部门帮她找这个名叫刘三福的民工,要为刘三福他们提供法律援助。

没多久,在陈律师的帮助下,刘三福他们终于拿到了工钱。领到工钱后,刘三福头一件事就是去手表店为女友买一块手表,虽然现在女友的生日已经过去好几天了。但刘三福还是想要补回最初的承诺。

当刘三福高高兴兴坐车赶回乡里,刚想将自己买的手表送给女友陈小梅时,突然发现陈小梅的手上已经戴着一只手表了,而且看上去还比他的那只精致贵重了很多,刘三福心里顿时涌起几丝酸楚。他握住女友的手说:“小梅,对不起,工钱被工头拖欠住,没能及时给你买礼物,这只手表是自己买的吗?”

陈小梅愣了愣,盯着刘三福说:“阿福哥,你怎么啦,这手表不是你寄回来给我的生日礼物吗?是在我生日的前一天收到的,你怎么这么快就忘了呀。”刘三福拿出自己买的那只手表说:“没有呀,这是我刚买的,还没来得及拿给你呢。”陈小梅一看也愣住了。刘三福想到自己寄错贺卡的事,心里不由打了个疑问,难道手表本是寄给另一个陈小梅,却被送错了地方?刘三福决定送还这块表。

然而就在刘三福四处打听的时候,竟意外地收到帮助过他的陈小梅律师来信。刘三福一看,顿时明白了,手表是陈律师送的。她请刘三福和女友务必收下她的一点心意,并祝愿刘三福和女友永远幸福!

第129篇、民间故事夜半子时迎财神

很久以前,下邳葛峄山脚下住着一对年近四十的夫妻,男的叫李大有,女的叫韩腊梅,他们勤劳善良,祖辈都是种田人。夫妻结发已近二十载,身边却没添个一儿半女。为这事,夫妻俩也没少烧香许愿、求医问药,什么法儿都试了,怎奈腊梅的肚子就是不见动静。

开春的一天,李大有上山种地去了。腊梅正在家里做饭,忽听门外有个妇人的声音在喊:“有人在家吗?行行好,给俺们一口吃的吧……”腊梅放下烧火棍到门外一看,原来是个二十多岁的小媳妇,怀里还抱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婴儿。刚开春,天还很冷,看着站在那里又黄又瘦、浑身直发抖的女人,腊梅顿时心生怜悯,赶忙往屋里让:“大妹子,快进来,屋里暖和!”小媳妇也不客气,跟着腊梅进了屋。

安排好小媳妇在堂屋坐下,腊梅赶紧到灶房烧了半锅热汤,磕了个鸡蛋,又和了面疙瘩放在汤里,做好端到小媳妇跟前说:“大妹子,你带着个吃奶的娃,多喝点热汤下奶快。俺也没啥好吃的,你快趁热吃了吧。”

小媳妇端起碗看了看腊梅说:“你叫韩腊梅吧?”“是啊,俺叫韩腊梅。”“大姐,你心眼真好!俺是带孩子来走娘家的,走到你这儿饿得实在走不动了,一进庄就听人夸你心善人好,俺就奔你家来了。俺还想求你件事,你看俺身上的衣服一路走来全是土,有些地方也破了,你有没有好点的衣裳给俺找身换上,俺到娘家也长长脸。”腊梅脸一红笑笑说:“说实话,大妹子,俺结婚这几年,也没添什么新衣裳。俺还有身娘家陪嫁过来的衣裳,一直压在箱底没舍得穿,俺这就给你找来!”

腊梅转身去找衣服,忽听身后小媳妇说:“还真是个行善积德之人,难怪观音几次催俺给你送孩子来。”腊梅听小媳妇说话蹊跷,回过头来刚想问,却见小媳妇站起来说:“大姐,你替俺抱会儿孩子,俺急着上茅房……”话没说完,就把孩子往腊梅怀里一塞。腊梅吓得赶忙伸手去接,忽见一道金光直射入怀,院中一朵祥云冉冉升起,云端站着位一手拿拂尘、一手托小儿的送子娘娘。只听送子娘娘的声音传来:“俺奉观音所托,特来给你送子,今后更要多行善事……”

自那以后,腊梅腹中有喜了。夫妻二人天天早盼晚盼,终于十月期满,腊梅产下个白白胖胖的大小子。因是上天神仙赐的宝贝儿子,他们就给儿子起名叫“天宝”。

转眼就是三年。这天,大有背了半口袋麦种到南湖地里去种麦,天宝跑过来问:“爹,你是要到南湖地种麦吗?”“是啊!”天宝急忙摆摆手说:“爹,明年雨水大,南湖地洼,会遭水淹,干脆等开春到北山坡种玉蜀黍吧,那块地高,淹不着。”

大有听了哈哈大笑,拍拍天宝的头说:“你才多大个小屁孩,懂什么种庄稼的事!南湖那块地俺种十几年了,也没见被雨水淹过。”天宝见大有不信,一把抓住大有的裤腿不撒手,说:“爹,您听俺的没错,不然您白搭种子赚后悔……”

大有见儿子说得煞有介事,心中不免半信半疑,就跟妻子腊梅商量。腊梅说:“咱这儿子是神仙赐的,他的话咱不能不信。你就上南湖少撒点麦,等开春再到北坡多种点玉蜀黍吧。”大有就照腊梅的话做了。

第二年春季刚过,玉蜀黍已长到一尺多高。谁知老天就像被一竹竿给捅破了似的,雨整天哗哗下个不停。果然南湖地里一片汪洋,刚抽穗的麦子全泡烂在地里,颗粒无收。而北山坡地高不存水,又有雨水滋润,玉蜀黍结穗时又接连大太阳天,个个长得像个大牛角,又大又饱满,一季比过去两季收得还多。喜得大有两口子见到庄邻就夸天宝能掐会算,是个神童。

自那以后,每到要种庄稼时,大有就先问儿子哪块地能种什么,哪块地不能种什么,还让庄邻跟着他学。连着几年,庄邻们种什么都是大丰收。

眼看着日子越过越红火,大有两口子的心却变了。他们想:“庄邻现在能吃饱穿暖全亏俺们,反正现在家家都有吃有穿,俺们还是多顾自家吧。”从那以后,每到播种的时节,大有两口子再也不告诉乡邻们种庄稼的秘密了。

又是两年过去了,大有家又添置了两头牲口,一百多亩地,还盖了六大间仓房,用来盛粮放钱。家中还雇了两个长工,专门负责种地。

这天,大有从集上回来,天宝绷着个小脸说:“爹,明后两年咱这地方要连着遭灾呢……”大有不等天宝说完就打断他的话:“你这小孩子,管那么多干什么!有灾也不怕,咱家存的粮食五年也吃不完!”

“那还有乡邻呢!”天宝说。

“儿子,咱们家对乡邻们算仁至义尽了,咱们帮他们还少吗?”看天宝眉头紧皱,小嘴撅着不高兴,腊梅赶紧过来把天宝揽在怀里,又对大有挤挤眼说:“咱哪能不管乡亲乡邻,到时让没有饭吃的人上咱家来背粮不就行了。”大有赶忙说:“对,对,咱哪能不顾乡邻?”

还真让天宝说准了,第二年春旱秋涝,第三年又遭蝗虫,两年庄稼颗粒无收。俗话说,当年不收当年穷,连着两年颗粒无收,庄上人十家有五家揭不开锅。天宝让爹娘赶快开仓房,把粮食分给乡邻,可大有和腊梅却只是象征性地施舍了一点。

这天傍晚,天宝从外边玩耍回来对腊梅说:“娘,咱这葛峄山后边有棵歪脖老槐树,紧靠树下有个石洞,洞里有块大石板,板下有十几坛金银珠宝,你让爹明天带乡亲乡邻去那里把珠宝弄出来,各家分了度荒年吧。”腊梅听天宝一说,喜得心扑扑乱跳。等天宝一睡着,便悄悄喊起大有,套上车,打着灯笼去挖宝了。

两口子悄悄地来到山后,歪脖槐树下果然有个石洞。两人进到洞里,果真在石板下弄到了十几坛金银珠宝,二人把珠宝搬到车上拉回了家。两口子说好这件事要瞒着天宝,更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第二天,天宝一醒来就问腊梅:“娘,珠宝的事你跟爹说了吗?”“说了说了!昨夜你睡着了,你爹连夜就和乡邻们把金银珠宝拉回来分了。你爹还说,让你别提这事,说咱这山的西边三十里外有伙土匪,怕他们知道了来祸害庄邻,你见了谁也别问别说,记住!”

小天宝眼睛一转,啥话没说。转眼到了年二十九,往年这会儿,庄上各家各户都杀猪宰羊办年饭,欢声笑语,可今年一点过年的样子都没有。天宝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心里啥都明白了,乡亲们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就更没钱办年货了。

到了年三十,大有和腊梅给小天宝在堂屋里摆满了各种好吃的糕点糖果,还有满满一大桌子鸡鱼肉蛋。可天宝一整天都没有一点笑脸,只在屋里坐着,嘟着嘴说:“我要回去了,我要回去了……”大有夫妻二人守着天宝怎么问怎么劝,天宝都一言不发。熬到半夜,夫妻二人实在困极了,就趴在桌上打瞌睡。

子时刚到,忽听庄邻齐喊:“大家快开门迎财神啊!财神给咱们送金银粮食来了。”霎时,全庄敲锣打鼓放鞭炮,大人小孩乱跑乱喊。夫妻二人一下惊醒,再看身边儿子不见了,推开门只见庄子上空一团金光,金光罩着个身穿紫金袍、头戴莲花帽的孩子,正从兜里往外掏金银珠宝向各家的门里扔。

大有和腊梅仔细看那散财童子,怎么越看越像天宝?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跑回家打开自家的仓房一看,哪还有半两银钱和粮食!大有和腊梅赶忙往外跑,对着金光里的小孩喊:“天宝,好孩子,快回来吧,爹娘知道错了……”可任他们喊破喉咙,那团金光越升越高,转眼就看不见了。

从那以后,每到年三十夜,天快交子时,人们都会打开屋门,燃放鞭炮,迎接财神进门来。

第130篇、民间故事阎王是百姓选举出来的

我国民间亦有地狱信仰,地狱之主宰阎罗无人不知,民间称为阎罗王,或叫阎魔王、阎王爷。阎罗是古梵文的简译,原是印度神话中阴界的主宰,佛教兴起后,吸收了阎罗,将它作为佛教的鬼王。唐代和尚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五说,阎罗王又称平等王,主司生死罪福之业,管理八热八寒地狱及其他附属的小地狱,率领地狱、饿鬼、畜牲、人、天等五道之中的鬼卒,追捕罪人,判断罪恶等。阎罗信仰与佛教的传入有关,但它早就中国化了。照佛经的说法,阎罗王原是古代印度比沙国的国王。但在中国民间,死后成为阎罗的主要有韩擒虎、严安之、郄惠连、寇准、范仲淹、韩琦、包拯、林衡等人。韩擒虎是隋朝的猛将,严安之、郄惠连则是唐人。那时有种说法“人之正直,死为冥官”。隋唐时代,作冥官也即阎罗的标准除了正直,还有就是严明、至忠、至孝。严安之在唐玄宗时作京兆尹“以强明称,民吏畏之。”郄惠连因事父至孝,有“至行”,被上帝册立为“司命主者”的阎罗王。
到了宋代,阎罗都由名臣任之,而且都是有风骨,有作为,刚直清廉的名臣,寇准、范仲淹、韩琦、包拯、林衡等都是宋人。这五人中,林衡名位较低,在秀州知州任上去世。据洪迈《夷坚丙志》卷一说他“平生仕宦,以刚猛疾恶自任”。是个敢作敢为的清官。值得指出的是,包拯之为清官,最为民间称道,而他作为阎王,在民间也流传最广。寇准、范仲淹、韩琦等死后为阎罗,民间流传并不广,但包拯之为阎罗王,则妇幼皆知,清人翟灏《通俗编》有云:“今童妇辈翻言平反冤狱,辄称包龙图,且言其死作阎罗王。”不仅如此,民间传说称包公活着的时候,就开始管理阴间事务,所谓“日断人间,夜断阴间”。传说称包公有只“游仙枕”,他只要头枕此仙枕,就可进入阴曹地府。
包公等清官死后为阎罗的民间传说大可玩味,阎王是地下世界的最高主宰,按常理,与它对应的应是阳世的帝王。然而在我国,却没有听说哪个人间帝王死后成为阎王,阎王的存在原本是民间的安排。民间百姓不能选择阳间的帝王,却可以选择阴间的主宰。所以,清官为阎罗的传说是不是过去的百姓对高高在上的帝王并不喜欢的曲折反映呢?
民间传说、故事以及相关的民间信仰,定然包含百姓的价值与情感诉求,民间的阎王信仰以及包公等清官为阎王的传说,除了表现出百姓对清官的肯定与敬仰,以至崇拜,显然还表现了百姓对彼时人间的官僚体制,对贪官横行,正义难以施行的现实社会的不满;反映了民间百姓对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的希冀与追求。然而,现实的世道不行,希望死后的世界当道的是铁面无私的刚直清官,百姓的无奈与软弱也于此可见。鲁迅先生对从前的百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从前百姓的“不幸”与“不争”,在他们的阎罗信仰中也表现得很充分。

第131篇、民间故事相思镇

这是北方一个小镇,建筑古典优雅,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铺路。听老人们讲,许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地,一个大户人家,妻早亡,葬于此地,他悲伤不已,思念欲绝,来此地建此镇,为守护妻子,取名相思镇。这里人们一直生活在和谐温馨中,如世外桃源一般。

第132篇、民间故事孙大娘的家事

坡林村的村口是光秃秃一片晒场,晒场是好多户人家联片在一起的。就有人在自家晒场上,简单种了些早熟易收又省种子的粮食。由于是将就着种的,也就不施肥、所以长的稀疏,那晒场就有点斑驳不齐的斑秃。晒场上到处是简易低矮的屋子,那是农忙时看护粮食和放农具用的。屋里放着夜宿用的草席被褥,以及收干晒湿用的木耙,木锨、扫把和农用塑料纸,主要为预备天气。农忙季节多雨,雨来时整个晒场慌乱一团。大人喊小孩哭,木耙搂木锨堆、扫把忙着扫,叽哩咣噹煞是热闹。扫好堆匀塑料纸一盖,躲避雨淋、防霉湿腐烂,农民称之抢场。天晴时则不慌不忙,掀下塑料纸、把粮食扒平放匀让阳光照晒,晒干晒透方能归仓。

这晒场靠边处有两间高其它场屋些许的场屋,是用水泥方块有孔大砖垒砌而成的。屋门口种了一棵葫芦,用草绳树枝搭了个架,那葫芦顺势爬上、翠绿肥大的叶片下开着洁白的花、也透出毛茸茸幼嫩的葫芦。葫芦架下有个简易的泥糊灶台,灶台旁有口水缸,缸旁有个用塑料纸盖住了一个不太大的草垛。草垛旁有三三两两的鸡,在不厌其烦地刨着。一看就知道这里有一户人家,其实这户人家也就一个人:她就是坡林村的村民孙大娘。

孙大娘有儿有女算不得孤寡老人,但这老人孤独低微地一直住这场屋三年了。老人面貌和蔼,衣衫虽旧但洗得干净。一头白发干枯如草,时常半直半偻着腰和过往的熟人打招呼。

孙大娘是被家中俩儿媳妇撵出来住场屋里来的。孙大娘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取名联合,次子新合。但不知咋的,这叫着叫着就叫成了大合二合。女儿取名秋花,夹在大合二合之间,大合喊妹,二合喊姐,长到二十多岁嫁到金花村。

大合结婚那时,孙大爷还在。孙大娘虽为娶媳妇出彩礼犯愁,好歹还有老伴陪着商量着,她心里有个靠头。那年大合满了二十四,托媒人在金花村说了现在的儿媳妇董翠。由于老两口第一次找儿媳妇,很是隆重上心。那董翠人高马大高挑细腰,新鲜衣服一穿有模有样。孙大爷左看右看越看越中意,孙大娘喜得合不拢嘴。她在老头面前直夸董翠:“瞧瞧那个子吧,真是个子大门口站,不干活也好看呐!”

董翠来孙家议论婚姻大事了,孙大爷喜上眉梢,让董翠提要求讲条件。董翠说:“这六间屋俺要东头三间,西头三间给老二,中间必须立界墙!”

大合说:“那俺爹娘住哪呢?”

孙大爷喜不自禁:“中中!”

董翠说:“还得给俺盖三间东平房!”

孙大爷一磕烟袋锅:“中中!”

董翠说:“俺过了门就得分开过!”

孙大爷说:“恁不说分,咱也得给恁分,人一老了就不干净!”

孙大爷孙大娘对董翠的要求一一答复,能给的尽量给。老两口土里刨食紧巴巴地度着日月,就熬着筹备着娶儿媳妇。他们东家挪西家借倾尽所有终于把董翠娶回家中。谁知自从董翠进了门,孙大爷却因腰间盘突出不能下地干活了。前期董翠当面不说,背后总在大合面前嘀咕。大合总哄劝着说:“妻贤婆慈家庭和,爹是病了不能干,不是耍滑不想干,将就将就!”

董翠一瞪眼:“我还不是想省下你出门挣钱!”

孙大爷虽然身体有病,但能干的活尽量干,对儿媳妇却是鞠躬尽瘁,处处赔笑脸赔小心。董翠不领情,整天没个好脸色,后来得寸进尺发展到指桑骂槐。她骂牛:“没有用的东西,你就吃草咽料的本事啦?不下地干活整天装死啊?”老两口只好装聋作哑,忍气吞声。怨恨自己没有能耐帮顾不了儿子家过好日子。

一次,孙大娘去了女儿家,听人说女儿小产了,当妈的不放心得去看看。她提了自家母鸡下的蛋,去金花村走闺女了。孙大爷在菜园新栽了茄苗,上门找大合挑水去溜溜。大合不在家,说是去赶集。董翠看婆婆挎鸡蛋走闺女,正恨得没地方撒气。见公公找上门来,她冲出来问:“干什么?”孙大爷笑着说:“在菜园新栽茄苗,找大合担一挑子水去浇浇,一挑子就行!”

董翠说:“有活儿了就找上俺的门啦,眼里就有恁儿啦?有了吃地喝的就有恁闺女啦!恁咋就不叫恁闺女来干?”孙大爷说:“不就是一挑子水吗?不挑就不挑,等恁妈回家挑.我是腰痛不能弯腰使劲,要不,这挑子水算什么?”没想到董翠跳起脚骂:“别恁妈恁妈的,谁跟她吃里扒外的老壳子叫妈妈?恁想叫自己叫!”

孙大爷再好的脾气也让儿媳妇骂火了,他气愤儿媳妇伦理不分乱了规矩。平时再低三下四,为的是熬日月盼孙子。只要不太过分,老汉能忍就忍了能将就就将就了。可将就来将就去越来越过火了,孙大爷第一次在儿媳妇面前拉下脸:“菜园里的菜恁可一样没少吃吧?韭菜刚冒头你就去割,辣椒刚结没上辣味,还苦着呢你去先摘了吃!”

董翠双手叉腰:“那是俺该吃,谁叫恁养儿呢?谁叫恁养儿娶媳妇回家的?要想没人吃最好去当绝户头!”结果爷俩扭打在一起,大打出手,董翠哭着骂着引来成群的人来看笑话。孙大爷气得嘴唇直哆索,自觉丢了颜面,众人忙劝架拉开。孙大爷在恶战中伤了腰,回家躺倒起不来下不得床。痛到无法了,儿子带他到中医院理疗科,推拿按摩牵引针灸贴膏药。当时有效,回家一段日子又不行,就这样反反复复折腾了大半年。

董翠在家里又和婆婆水火不容,争议迭起,叫骂升级。大合在夹缝里左右为难,很难做人。烦事常发生,不堪其扰便以避为上,尽量少在家不掺和。赌气上了麻将桌,消磨回家的时光。渐渐的有了赌瘾,与地痞无赖混混的经济纠纷不断。家里的粮食卖了还赌债,不够了卖牛、牛卖了不够再卖手扶拖拉机、拖拉机卖过了,还有人在家坐着说不拿到钱不走。董翠哭着要离婚上吊,孙大爷也悲愤交集老泪横流也喊上吊。就在院中老槐树上,以一根麻绳打个结往脖子上一套,真上吊了。

但吊死的是孙大爷,而不是董翠。消息传到赌场,大合跌跌撞撞奔回父母住的院子,娘和妹妹正哭天抢地哭嚎。董翠的眼是干的,烈火在心口燃烧,见了大合扑上去就咬了一口。抓起丈夫又哭又骂又捶打,把所有的惊慌责任都推脱发泄到大合身上。众人好不容易拉着劝着分开,大合又被舅舅狠狠地扇了几个耳光。

大合抱头痛哭,声似牛嚎。父亲被活活气死,家里穷得吊蛋精光,媳妇身怀八个月的娃也要寻死上吊。舅舅流着泪,也只能以巴掌扇着做娘舅的尊严和心痛。大合后悔莫及,痛不欲生以头撞着父亲的棺木,说是陪了他去。舅舅说“:别学那熊样,弄那些无用的势也白搭,想死哪个地方都一样,用得着在这撞?你得保征把这一家子撑起来,你得给恁娘一个交代!”

大合止着哭,说:“舅,我听您的,您说咋的我咋的!”舅舅说:“中,听我的不是?听我的你要不赌钱不耍邪,把恁家的日子过起来,把恁兄弟管好,不叫恁庄上人看笑话!”

大合的保证说得舅舅舒心惬意,但事情做起来远比说的相远的多。大合借钱做几茬生意,时运不济,做什么赔什么。赔得儿子出生摆酒席的钱都拿不出,还是二合在威海打工寄的钱应的急。赔的媳妇的脾气越来越坏,坏到一天不骂人日子没法过的地步。骂完大合,骂婆婆,骂完婆婆就骂作古的先人。大合落魄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后来一赌气南下广东去打工,再也不沾生意的边。他觉得能经商的人也是天才中的奇才。天才是能力,奇才是本事,能挣到钱的无疑是本事顶天的人。大合与经商无缘,只好一天按小时打工发工资。那样挣得少,风险也小、少操心,自己也安心。大合一走就两年,两年时间,走时他们家儿子尚在襁褓中。如今都能快跑着找奶奶告状,清楚地叙述自己告状的小理由。

董翠还是怨天尤人地吵吵闹闹,为自己嫁了个穷鬼怨声载道。丈夫不在家,只有找婆婆撒气泼火。她说:“真是倒八辈子霉啦,当年那么多上门提亲的都不愿意,挑来拣去钻到火坑里来啦,这日子过得没个盼头!”孙大娘不敢和她顶嘴,任凭她漫骂撒泼欺凌。她想,儿媳妇和婆婆没有血缘关系,年纪相差的又多,见识和为人处事上辈人和下辈人没法一样。老头子撒手走了,大儿子和闺女好歹都有家了。二合也老大不小了,四处跑着打工还没个合适的对象。没有对象就成不了家,成不了家娘的任务就没完成。任务完不成就有一大块石头堵着心口,死也不甘心啊!熬着吧,熬到二合成了家,咱该咋死就咋死!

孙大娘攥着小孙子的手,心里无限欣慰。她觉得熬日月过日子就是熬子孙后代,日子过的是儿孙的日子。有孙子看着,受点气就受点吧,为了孙子也得忍着扛着。二合在威海制服厂打工,电话没少往家打。每次二合打电话回来就打到村里小卖部里,再由人家转娘去接。孙大娘接到通知就一路小跑早早守在话机旁,专等二合按约定时间打过来。电话一响,孙大娘就急不可待抢了话筒,不是拿倒了,听反了就是无意按了什么键不通了。终是通了,她就对着话筒大喊大叫,生怕千多里的路,那么细的一根线传到对方会听不清。


这天董翠送孩子过来,恰巧来人通知说二合来电话了。孙大娘抱着孙子,董翠也跟着一起去了。进得小卖部电话就响了。孙大娘对着电话喊二合,她说:“二合出门在外不比在家里,多干点活是对的,一定要吃饱,别太节省!”董翠抱孩子在一边抢白:“心痛啦?还不是白心痛!有本事心痛他,咋不让他上大学坐办公大楼?”

孙大娘犹豫着没话说了。那边二合急急得喊:“娘,您咋了?是不是和嫂子惹气?”孙大娘连连说:“没有,好着呐!”就流下泪。董翠对着电话吼:“心痛恁娘了就回来,要不然我真折腾死她算熊的!”二合就对着电话骂她是母夜叉,母夜叉骂他不得好死。孙大娘只气得干抹泪,啥法子没有。好好的一件事,让叔嫂二人给骂散了。

二合自那天和嫂子骂了一架后,没超过一星期,就出现在娘和嫂子面前了。而且还带回一个姑娘,叫李月萍,说是后岔河村的,在威海和二河一个车间干活。孙大娘喜出望外,在看李月萍也是高高大大好个子,和董翠一般高。她心满意足地拉了李月萍的手问长问短。孙大娘的屋里挤满了村里老老少少来看热闹的,二合分散了香烟糖块,尔后宣布下月初十结婚。孙大娘倒懵了,虽然日思也愁二合能尽快找个媳妇,也还没想到会快到这么快。董翠一把拉过她,皮笑肉不笑地说:“俺的娘呀,恁是越老越糊涂啦?恁看看那肚子吧,八成是有了,这样不更好?省心省钱!下个月就下个月,免得夜长梦多!”

二合说:“我说大嫂,我看恁是怕我要结婚催大哥还钱吧?”董翠当李月萍和众人面不好发火,再说她心里真是那么想的。只好矫情澄清事实,她和气地笑:“那好吧,恁就等恁大哥还了钱再结婚,我看是谁急不可待?我寂寞着等他婶子进门做伴呢!恁不急,我还急着抱侄子呢!”众人都笑了,二合也跟着乐。叔嫂的矛盾在笑声里化解。

二合的婚事顺利得让孙大娘感觉是做梦,李月萍对结婚住房彩礼没对孙大娘提出任何要求。她说:“恁尽心就行了,我总不能让恁这么大年纪了东凑西借得去借钱,到时候恁拿什么去还!”李月萍进得门后,处处显得与董翠不同。她见李大娘抱柴草,她过去抢夺:“娘,我来吧!”更重要的是她从不表现出厌烦老人脏,唠叨。逢集上店买了好吃的也分一份给婆婆。

孙大娘舒心极了,觉得熬了个好媳妇。姑姐秋花也对这个弟媳妇满意,有事没事的抱了孩子来看看妈。也到李月萍屋里走动走动,娘几个时常欢声笑语地在一起谈论着什么。这边却让董翠气红了眼,嫉恨李月萍爱显摆城府高,花言巧语收拢了一家老小的心。这老老少少抬高了李月萍,自然就贬低了她董翠。

董翠决定想法从中挑拨离间。这天,李月萍娘家哥去县城进货遭遇车祸。说是不大碍事,但李月萍还是急得哭了,孙大娘连哄带劝安慰她回家看看。李月萍听得婆婆的话,收拾一下准备回娘家。临行她把钥匙给孙大娘,并叮嘱说:“娘,我走了,您别忘给两只芦花鸡喂食,还指望它们下蛋哩!”

董翠正抱着孩子塞给婆婆,说自己要赶集上街。孙大娘接过钥匙,抱了孙子。说自己都知道了,让她们都放心地走就是了。李月萍去了医院看哥哥,但董翠并没有去赶集。她见婆婆喂过鸡,锁上门,抱了孩子离开家去串门。就踩了木梯,从界墙上跳到李月萍的院子。由于那两只鸡是李月萍娘家新逮来的,怕出去找不到回家,都剪了翅膀放在院里熟悉环境。董翠没费什么事就抓到了两只鸡,她手里提着鸡,怕鸡叫弄出声音引人发现。就用手捏住鸡脖,防止鸡叫出声来,然后又翻墙回自家院里。把两只鸡杀了一只吃肉,另一只送给娘家。却把鸡毛顺墙倒进婆婆家茅坑。

李月萍从医院回家不见了芦花鸡,娘俩家前屋后找了好多遍,依然不见鸡影。后来李月萍想到茅坑,她想鸡剪了翅膀,或许掉进茅坑飞不出来?她决定去看看,谁知她刚进去看见了鸡毛,就气哭了。她说:“娘呀,您要是把鸡吃了,吃了就吃了呗!告诉俺一声,省得俺着急上火四处找了!”

孙大娘畏畏缩缩不知李月萍话为何意,她走过去问“孩子,这话怎么说的?我不知道呀! ”李月萍把婆婆拉到茅坑,一指鸡毛,声态并作:“自己看吧,这是怎么回事?恁的嘴咋就那么硬呢?没吃没吃,鸡毛还在呢!那不是芦花鸡的毛吗?”孙大娘无力地自辩:“我真的没吃!”李月萍火了:“那是龟孙吃了!”说罢拂袖而去。孙大娘呆呆看那鸡毛,莫须有的罪名让她心悸而又气得颤抖,自言自语地唠叨:“这是哪个该天杀的想害我呀!”

中午董翠来接孩子,看出其中的气氛很紧张,娘俩神情很别扭。这一切正中董翠下怀,找李月萍阴险地故问原因。李月萍憋一肚子火没处发,诉说欲正浓。见董翠来问,就哭起来,断断续续说了原由。董翠继续挑拨事端,她很气愤地诉苦:“是啊,要不,我这些年咋就和她合不来?怎么对她好也白搭,打折胳膊往外拐,她心里只有她闺女!和她分开住吧,住一起没个好!”

李月萍经董翠一点拨,当即决定和婆婆分开住。但要把她赶出家门,自己没法开口,再说让她到哪里住呢?村里人不笑话咱不孝敬吗?这事还是等二合回家再定吧!”董翠说:“树大分杈是天经地义的事,谁能笑话呢?天天搞一起闹矛盾人家才笑话哩!分开了两清静!”

李月萍一琢磨这事能成,但犯愁让她住哪儿?董翠说:“咱村前不是有晒场吗?在那里花几百块钱,买些水泥大砖两天就砌好了,她住那,收庄稼时还能看场!”

李月萍就找婆婆说了,婆婆同意了。她受了冤屈,也恨不得搬出去单住。再和媳妇一个院住下去,保不齐家里猫也煲着吃了,老鼠也熬汤了,到时候何处伸冤?

就这样孙大娘住进晒场的场屋里。

董翠就抱了儿子在村里转着说:“二合不是孝子吗?他媳妇把他娘赶出来他咋就不咋呼啦?那李月萍看着老实,就干这些绝户头的事,等着吧,看她能生出儿子来!”孙大娘在场上想儿子,她想快过年了,今年过年时大合二合都回家来,到那时两家都有了孩子,凑在一起热热闹闹过个团圆好年。她的任务完成了,她觉得舒心极了。

第133篇、民间故事谁唱谁猪八戒

有一首歌,坑了大家十几年!不信你唱唱:“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回想一下西游记里的分工:沙僧挑着担,悟空带路,谁牵着马?你牵着马啊?

第134篇、民间故事神针韩二爷

韩二爷是韩家庄祖传的老中医。据说,他有一门绝学,叫鬼门十三针。遇上谁家大闺女小媳妇招惹上不干净的东西,只要韩二爷一到,银针一摊,被鬼、妖附体的人,立即蔫不拉几不那么发疯发癫。韩二爷就嘱咐病人家属一人一只胳膊夹住,一根三寸多长的银针带着风声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笔直地插进头顶穴位,夹着病人的家属,一般都会觉得身旁凉风一抖,病人霎时堆偎倒地,呼呼大睡,醒来全然不知发生过什么,第二日,就与旁人无二了。

第135篇、民间故事烧锅轶事

很久以前,四方台子是关东老林里的一个大屯子。屯子里有两家烧锅,其中一家姓董,掌柜的叫董贵,从太爷爷那辈起就开烧锅,他家酿酒有祖传秘方,烧出的“小神仙”酒不但入口甘醇、后劲猛烈,还有祛风御疾的独特功效,远近闻名。山里天气冷,这种酒很受欢迎,董家烧锅自然是财源滚滚。另一家烧锅姓王,虽然没有什么祖传秘方,可货真价实,以前的生意也不错,可自从王老飘当上掌柜以后,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折腾来折腾去,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实在撑不住了,终于破了产。王老飘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没用几年的工夫,就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家业败得一干二净,到最后,竟然是家徒四壁,穷困潦倒。这时,他突发奇想,如果能搞到董家的祖传秘方,岂不就能东山再起、重新发达起来?说不定还能打败董家,成为“关东独一绝”呢!

打那儿以后,王老飘开始处心积虑琢磨怎样才能把董家的祖传秘方搞到手。可董家大院墙高门严,想偷艺比登天还难。他就想方设法花钱买通董家烧锅的伙计,没想到,董家烧锅里的伙计一个比一个厚道,给多少钱人家也不干那种吃里爬外的阴损事。

计策一次次落空后,王老飘又想出了一个更毒的计谋,想用官府的力量除掉董家烧锅。四方台子一带最大的官就是县令“戈大麻子”,这个人是个大色棍,求他办事必须美女敲门,可戈大麻子是色场老手,一般女子是看不上眼的,王老飘咬了咬牙,心里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我把小凤送给他做小,就不信他不给我办事!

小凤是王老飘的独生女儿,今年十六岁,长得如花似玉,她知道父亲要把自己送给戈大麻子,说什么也不干,王老飘就连打带骂、连哄带骗,硬是把女儿推进了火坑。戈大麻子见送来的是一个绝代佳人,乐得满脸的麻子都放了紫光,他摸着满脸的麻子说:“除掉董贵倒容易,可得有个由头呀。”王老飘说:“这不难,前些日子屯子里闹土匪,你就说他通匪不就行了吗?”

其实,这戈大麻子早就对董家烧锅垂涎三尺了,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借口下手罢了。戈大麻子一听连忙竖起大拇指,咧着大嘴说:“高,实在高,还是我老丈人有道眼!”他当即命人以通匪的罪名把董贵抓进了衙门,逼他说出祖传秘方,董贵誓死不说,结果给活活打死了。

董掌柜死了,董家烧锅的人怕戈大麻子再来抓人,逃的逃,走的走,一天之间,生意兴隆的董家烧锅人去屋空,一片荒凉景象。戈大麻子哈哈大笑,对王老飘说:“我的好岳父,从现在起,董家烧锅就是你的了!”

王老飘一口气跑到董家大院,眼前偌大的宅子说话间成了自己的,差一点没乐疯喽,他跪在院子当中冲天喊道:“苍天呐,我王老飘也有今天!”

这时的王老飘并没有完全昏了头,他想,我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董家的祖传秘方,只有找到秘方才能发大财。他翻箱倒柜,把所有能想到的地方统统捣了个底朝天,却连秘方的影子也没看见。

天快黑的时候,戈大麻子骑着高头大马领着一帮人来了,王老飘像条哈巴狗一样迎了上去,点头哈腰地说:“女婿,你来了,你看看这董家大院,阔得很……”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戈大麻子劈头抽了一马鞭子,骂道:“滚开!”

王老飘被抽得晕头转向,连滚带爬地跟着进了大院,说:“女婿,女婿,你这是怎么了?”

戈大麻子回手又是一鞭子,说:“谁是你女婿?”

王老飘从地上爬起来,连哭带喊地说:“我把女儿小凤给了你,你……你怎么不认账了?”

戈大麻子冷笑道:“我告诉你吧,你家小凤不知好歹,昨天上吊死了,董家大院归我了,你还不快点滚开!”

一听说女儿上吊自尽了,王老飘如同晴天一声霹雳,只觉得天旋地转,坐在院子当中号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叫着:“小凤啊——女儿啊——你怎么就上吊了呢……”

戈大麻子喝道:“这里没你的事了,你还不快滚!”富贵的日子过了不到两个时辰,就烟消云散了,王老飘知道什么都完了,就耍起了无赖,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老爷,老爷,你得了董家大院,我没功劳还有苦劳呀!”戈大麻子哈哈一笑,用马鞭子随便指着墙根的一个大酒篓戏耍地说:“好吧,念你好歹也当过我一回老丈人,我不能一点情面也不讲,那个酒篓就给你了,拿上快给我滚吧,哈哈哈……”

欢蹦乱跳的女儿只换回了一个酒篓,王老飘背着空空的酒篓,抹着鼻涕和眼泪,一步一嚎地向家走去。

回到家里,王老飘见老婆抱着女儿的尸体正哭得死去活来,孩子是妈的心头肉,哪个做妈的能受得了这个?哭着哭着,王老飘的老婆一翻白眼,倒在了地上……

戈大麻子把董家烧锅当成了自己吃喝玩乐的乐园,从早到晚划拳行令呼五做六,弄得董家烧锅乌烟瘴气,乱乱糟糟。时间不长,大院里忽然闹起了鬼,一到晚上,整个大院每个角落都有响声,或哭泣、或呻吟、或喊叫,此起彼伏,令人毛骨悚然。更诡异的是,一天半夜,戈大麻子睡着睡着,不知被什么抬了起来,他一激灵醒了,见自己已经被弄到了井沿边,差一点没被扔进井里。这一吓可不打紧,戈大麻子竟得了一场大病,不到一个月就一命呜呼了。

从此,董家大院成了“鬼屋”,再没人敢进去了。

一天,一个小个子陌生人找到王老飘,说:“老哥,听说你有董家烧锅的祖传秘方,能不能卖给我?”

王老飘哭丧着脸说:“我哪有董家的祖传秘方啊?我要是有的话,能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小个子”不相信:“听说董贵把秘方写在一张纸上,一直放在柜子里,你把他们家什么东西都翻了个遍,能找不到?我给你五百两银子,怎么样?”

“别说五百两,就是一千两,我也没有啊。”

“那你一定是嫌少,好吧,就给你一千两。”

王老飘那个后悔呀,后悔当时怎么就没好好再翻一翻呢,如果真翻到了那个秘方,今天岂不时来运转,那可是一千两白花花的银子啊!

“小个子”见王老飘一个劲儿地说没有,很失望:“那好吧,你不卖我也不能强迫,买卖不成仁义在,我们后会有期。”说着就往出走,走到外屋时,一眼看到了那个酒篓,就说,“老哥,你这个酒篓卖不卖?”

此时的王老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见有人要买他的破酒篓,就忙不迭地说:“卖,卖,只是你要多给点儿钱。”

“小个子”说:“按实说呢,这个破酒篓也就值五文钱,我给你十文钱怎么样?”

王老飘知道卖上了价钱,心里一阵喜悦,乐颠颠地接过了十文钱,让“小个子”把酒篓拿走了。

时隔不久,董家大院来了一伙人,沉寂多年的董家烧锅又热闹起来,王老飘过来一看,为首的竟是买走他酒篓的那个“小个子”。他不解地问:“你们这是……”“小个子”说:“我买下了董家大院,就要点着烧锅,烧‘小神仙’酒了。”

“你找到董家的祖传秘方啦?”王老飘瞪大了眼睛。

“不是你卖给我的吗?我应该好好感谢你才是!”

“胡说,我什么时候卖给你的?”

“小个子”把王老飘领进了一间小屋,指着当中的一个破酒篓说:“这是你卖给我的吧?”

“是啊,可这和董家的祖传秘方有什么关系?”

“小个子”慢条斯理地说:“你大概不知道,董家的祖传秘方,就糊在这个酒篓里面。”

酒篓是在柳条篓的里里外外、一层层地糊上油纸做成的,眼前的酒篓正是他十文钱卖给“小个子”的那一个,现在已经被揭去了一层皮。

为了董家的祖传秘方,王老飘逼死老婆和女儿,可最终连秘方的影子也没见到,殊不知,秘方就藏在自己身边!天呐,为什么是这样?王老飘再也承受不起这一致命的打击,只见他疯了似的跑出董家大院,一头撞在山石上……

其实,那个“小个子”是董贵的徒弟,得知戈大麻子死了,领着师娘又来重整董家烧锅。秘方并没写在什么纸上,而是牢记在他的心里,酒篓的故事是他随口编的,这个故事,送恶人上了西天,为师傅报了深仇大恨。

烧锅又冒出了腾腾的热气,所有的人都跪在黄仙的牌位前,“小个子”大声喊道:“出溜儿了——”大家一同向黄仙叩头作揖,只听到耳边响起“哗哗”的清亮响声,一股浓郁甘醇的酒香飘满了整个大院……

原来,早先烧锅都供奉黄仙,就是黄鼠狼。传说黄仙晓人情、有灵性,关东民间早就有“黄仙千里搬石槽”的传说,那么,戈大麻子夜里被“搬”到井边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136篇、民间故事人鼠情未了

豫北黄河滩土地贫瘠,在解放前十年倒有九年荒,加上那些年不断爆发战乱,天灾人祸把人逼走他乡,乞讨谋生。

这年夏天,黄河发了大水,庄稼全被泡了个干干净净,朱七和老婆春花跟着人群到离家几百里外的冀南去讨吃的。

这天晚上,朱七和老婆背着好不容易讨来的两袋粮食回到家中。午夜时分,朱七迷迷糊糊听墙根有“悉悉嗦嗦”的声音,他猛地从床上坐起来,墙根放着两袋刚刚讨来的救命粮啊!难道有贼光顾?他借着煤油灯走近细瞅,原来是只硕大的老鼠啃着布袋里的干粮,见了朱七也不躲闪。这还了得,朱七提起一根木棒就要砸去。

就在这时,老鼠抬起头,瞪着双小眼睛看着朱七,老鼠突然开口说话了:“七爷,请你不要打我,我有话跟你说。”

朱七举在手里的木棒悬在半空,身子接着凉了半截,我的娘啊,真是灾年出怪事,这老鼠咋会说人话呢?

这只灰色的老鼠声音沙哑,说:“七爷,你不要怕,我不是妖怪,是地里的田鼠。”

朱七吓得哆哆嗦嗦:“你……你为啥跑到俺家来了?”

田鼠叹了口气:“唉,还不是洪水闹的,我在地里那打好的鼠洞全被淹了,只好跑到村里来找点吃的。”

朱七这才缓了缓高度紧张的神经:“哦,和我一样,可鼠兄啊,我现在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你还是走吧。”

田鼠顿时落下两颗泪来:“七爷,请您放心,我是讲信用的,只要你帮我度过此难,以后地里我那些鼠洞里的粮食自然会有你的一半。”

朱七听到这里,心里的小算盘就打开了。自家租地主家的地,摊上这样的年景,即使能收点粮食,除去交租也所剩无几了,人常说“田鼠洞里百斤粮”,要是真如这个老鼠所说,这个交易听起来倒还不错。想到这里,朱七也没有喊醒老婆商量商量,就一口把这件事答应下来了。田鼠见状,立即抱起两个小爪子郑重地向朱七鞠了三个躬,然后离开。

春花醒后听老公把前因后果详细地一说,先是惊得嘴巴大张,继而指着朱七的眉头骂:“你糊涂了呀?你怎么知道老鼠——哦,不,是老鼠精,它会守信用?”

朱七笑了笑:“真是妇道人家,就它那个小胃,能吃咱多少粮食,再说了,我看它那诚恳的样子也不像骗人的!”

春花拗不过老公,只好嘟着嘴说:“那好吧,不过每天只许给它一小口干粮!”

就这样,朱七、春花,还有那只会说人话的老鼠靠着这两袋干粮艰难地度过了这个灾年。第二年快到夏天的时候,才在退了水的那亩盐碱地里撒上了黄豆种。

涝后却是大旱,没想到第二年黄河滩区整个夏天一滴雨未落,到了秋天,收成自然十分可怜,好多人都念叨着说,除了交给地主老财的租,剩下的粮食连两个月也不够吃啊。

这天傍晚,朱七和她老婆春花正在院了里为生计愁得发呆,却不知道什么时候院子里跑起来两只小老鼠。朱七仔细一看,哟,这不是秋天还没到就跑得无影无踪的那只会说话的田鼠么!

那只会说人话的田鼠赶快把旁边一只银白色的小田鼠拉到前面:“来,老婆,快拜见恩公!”接着那只银白色的小田鼠就朝朱七夫妇拜了两拜。

田鼠流着泪说:“恩公,要不是你去年收留我,就没有了现在的我,也没有了我前几天的洞房花烛呀!今天,我和我的新婚妻子就是来报答你们的恩情的呀。恩公,请你拿着铁铲和布袋趁着天黑跟我走吧!”

两只田鼠领着朱七两口子出了村子,走了好长时间,才在田野里一堆长着杂草的地方停了下来。两只田鼠用爪子一阵扒拉,一个田鼠洞口便呈现在朱七两口子眼前。

公田鼠说:“恩公,这个粮仓是我专门给你们准备的,请动手吧!”

朱七和她老婆半信半疑地在两只田鼠的指引下用铁铲“哼哧哼哧”撅着屁股挖了起来,不一会儿,就看见了一堆黄灿灿的大豆。借着月光挖了多半夜,朱七两口子才把一条弯弯曲曲、长达几十米的田鼠洞给挖完,而洞里的大豆竟然装了整整一袋子。

到了冬天,很多吃完了那点秋粮的老百姓都到外地讨饭去了,只有朱七两口子靠着这一袋子田鼠洞里挖来的大豆和事先储存起来的一些野菜免去了逃荒之苦。

但是,第二年竟然又是一个大旱之年,地里竟然颗粒无收,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这天,正在家里饿得两眼直冒金星的朱七两口子等来了那对田鼠。

公田鼠叹息说:“恩公,今年地里一棵豆苗也没长成,我们仓里断了粮,也没法给你们吃的了。”

朱七苦笑:“谢谢你们还惦记着我们,今年我看咱们是要自个顾自个了,你们还能到富足一点的人家偷点吃的,我们可就不行了,过两天就要远走他乡讨饭去了。”

两个田鼠顿时泪流满面,道了声“保重”,无奈地走开了。

那天早上,就在朱七两口子迈出家门,准备外出讨饭的时候,两只田鼠却蹦蹦跳跳地把他们堵在了家门口。

公田鼠高兴地说:“恩公,你们不用出门讨饭了,我们找到吃的了!”

还没等朱七反应过来,公田鼠就从嘴里吐出一颗黄灿灿的大豆来。朱七被逗笑了:“老兄,都啥时候了还开玩笑,这一颗豆子够谁吃的呀!”

公田鼠嘿嘿地笑了:“恩公,你把它捡起来,仔细看看!”

朱七不知道它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捡起来一看,顿时一惊,原来这是一粒金豆子!

朱七忙问:“你这是在哪儿偷的?”

公田鼠先是支支吾吾,后来在朱七的逼问下,终于说出是在一个坟墓的棺材里衔出来的。朱七焦急地接着问:“那你能告诉我是在那个坟墓里吗?”

公田鼠沉思了好大一会儿才缓缓地说:“恩公,我知道你想发大财,可恕我直言,我现在做的事儿也够缺德的了,咱要是再去刨人家祖坟,那是要遭天谴的呀!”

朱七见公田鼠急了,赶紧换成一个笑脸:“鼠老兄,你别生气,我刚才是给你开玩笑呢,我哪能干那断子绝孙的事?”

于是,从今以后,隔不几天,两只田鼠就会准时送粒金豆子来,朱七就拿它换成口粮,有了粮食吃的两只田鼠自然也过得潇洒自在。

不过,朱七吃饱喝足后,心里总是不痛快,他何尝不想马上得到那些棺材里的金豆子啊。但是两只田鼠怎么也不说藏宝的地方,他也没有办法。朱七倒也悄悄地跟踪过两只田鼠,可半道上两只精明的田鼠随便往哪堆草堆里、树丛里一钻就把他甩掉了。所以,朱七心里这个急啊,就甭提了。两口子琢磨来琢磨去,最后还是老婆春花聪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出来。

这天早就躺在床上的朱七一见两口田鼠进来,就假装痛苦地哀嚎起来:“疼死我了,让我去死!”

两只田鼠见状马上围上来:“怎么了,恩公?”

春花哭着说:“你恩公他肚子里长了块瘤子,今天郎中说这病耽误不得,明天就得去大医院,要花很多很多的钱,否则就得死啊!”

公田鼠听后沉默起来,过了好大一会儿突然瞪着一双精明的小眼睛说:“昨天还好好的,今天怎么就发病了呢?”

朱七心里一怔,这成了精的田鼠真是聪明,难道看出我假装的不成,但还是故作镇定地生气说:“你这薄情寡义的家伙,竟然还怀疑我的病情,好,你不救我算了,走,现在就走!”

公田鼠马上陪着笑说:“恩公,你不要生气,我哪能不信恩公的话呢,可你要我怎么救你啊?”

春花的老婆赶紧说:“很好办,把藏金豆子的那个坟墓告诉我们,今天我连夜去挖,就不用担心明天没钱去看病了。”

公田鼠听后似有所悟,摇了摇头:“不行,我不能告诉你们,因为我在墓主的尸体前发过誓,绝不会让人类来打扰他!”说完拉起母田鼠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等两只田鼠走了以后,朱七叹了口气:“完了,它们肯定猜到了咱们的预谋,往后怕是不会再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朱七两口子刚一睡醒,就听到屋门口好像有什么声音。等朱七把门一打开,原来是那两只田鼠,那母田鼠已经死了,公田鼠也已奄奄一息。

嘴角挂着血的公田鼠眯着双眼,望着朱七用尽平生最有后点力气说:“恩公,我死后,请您赶紧把……把我们的肚皮用刀划开,我给你们送钱来了,今天一定要去治病!”说完就闭上了双眼,死了。

朱七含着泪把两只田鼠的肚皮划开后,里面竟然全是金豆子——原来,他们竟然吃了那么多金豆子!可吞了重金属的它们是怎样奇迹般地从墓地撑到家门口的呢,朱七一辈子都没想明白。

第137篇、民间故事人生没有直路可走

任何起点,都可以创造辉煌

下面这段话,也许可以说明狗与狼的区别。但是更加能够说明,主动的人与被动的人区别,有灵魂的人和没有灵魂的人的区别。

有一天,狗问狼,你有房子、车子吗?狼说没有。狗又问,你有一日三餐和水果吗?狼说没有;那有人哄你玩,带你逛街吗?狼说没有。狗鄙视的说,你真无能,怎么什么都没有?狼笑了,我有不吃屎的个性,我有我追逐的目标,我有你没有的自由,我是孤寂的狼,而你是一只自以为是的狗。

所以我要跟女同学说,你谈恋爱的时候,不要车子和房子,因为你要这些就是鼓励你的男人成为一条狗,你要鼓励你的男人追逐自己的个性和性格,让他变成幸福的狼,带着你的孩子一起继续奔跑在有个性,有自由的人生道路上。其实现在有很多人,不知不觉已经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在追求幸福的狗,而不是一个追求自由的孤寂的狼。

我们时刻不能忘记照耀在我们头顶的那束光,不能忘记夜空里在远方闪烁的星光,因为那就是我们的理想,那就是我们的生命能够从泥坑当中拔出来的那点希望,不要轻易让生命迷茫。任何起点,都可以创造辉煌。我在北大起点,大家会感觉北大这个起点很好,马云是杭州师范学院专科的起点,还有吉利集团的李书福,只是中学毕业的起点。人生不需要有贪欲,但是人生要有不满足,你不满足现状,即使你失败也会寻找出路。

要学会穿透黑夜,看到星光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注意力和穿透力。什么是穿透力,就是可以排除周围所有的纷纷扰扰,眼睛盯着你前行的路,那就是穿透力。你可以穿透黑夜,看到星光;你可以穿透交通拥挤走向高远;你可以摆脱所有微信和微博的骚扰,坚持专注学习,这就是穿透力。而穿透力恰恰跟注意力是一样的。当我们的生命有目标,如果你的眼睛可以穿透困难,盯着目标,目标永远就是最大的,你就会变成成功者。当你的眼睛只看到困难,目标被困难阻挡的时候,你永远是个失败者。

我们放弃了太多的东西,看到了太多的困难,以至于我们一次次变成了失败者,但是你没有像马云一样,从不断地失败走向成功;你也没有像我一样,从高考失败、级别缠身、走投无路走向成功。不要放弃,要坚持下去。其实成功不在于坚持了多久,有的同学跟我说,俞老师我坚持了好久了。坚持多久是没有用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继续坚持下去。也许再坚持一点点,就可以拿到胜利的钻石,但多数人就是在差一点点的时候,放弃了自己前行的道路。

人生的道路从来没有直路可走

相信大家都看过心电图,你看心电图本身就是高高低低,非常不平整,它表明了生命的活力,如果心电图是直线你就已经挂了。如果说你的人生是一帆风顺,证明你挂了。你的人生一帆风顺,有可能是你一旦遇到挫折,精神就崩溃了。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宁可生命中多点挫折,也不愿意生命中只是铺满了鲜花,因为在挫折中,你能看到更多的风景,你能更多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有一次黄晓明说,俞老师我演你的角色还好吧?我说你演得很好了,可惜你没有把我的气质演出来。他说什么是气质?我说气质是一个男人在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之后,每一条皱纹里都充满了动人的故事,这就是气质。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旅行,但是实际上你并不孤单——人也许永远孤独,但你不孤单。因为有无数的人和你一样在行动,尽管彼此之间,你们连名字都不知道。如果你放弃,你就是在抛弃自己,如果你停止,就意味着不断被别人所超越,所以你要相信自己,给自己一个支点,撬动整个世界。

第138篇、民间故事奇怪的失主

李建华是个出租车司机。这天傍晚交班时,他从后座底下发现了一个包,里面有现金、手机、银行卡等物,还有一张揉得皱巴巴的名片。主人叫张庆生,省城人,医药公司销售主管,按名片上的号码打过去,接电话的男人却说打错了。

看来失主不是张庆生,而是他朋友。李建华一想也罢,一时半会找不到没关系,不是有手机吗?等失主发现丢了包,一定会打包里的手机,到时候,自然就联系到失主。这么一想,李建华带上包就回了家。晚饭后正看电视,手机响了,竟是刚才那个号码打回头的,对方声音很低,几乎听不见,像是故意压着嗓子,李建华凝神静气方才听清。对方说他就是张庆生,是个马大哈,刚刚发现包丢了。李建华简单问了有关包的情况,对方回答都很准确,李建华又打听对方住址,说想把东西马上送过去,谁知张庆生一听连说不急,他跟李建华约好次日还包、致谢。李建华心想这人可真有点怪,别人听说丢的东西有了着落,巴不能马上领回去,这人倒好,反过来让他不要着急。

第二天,李建华提前来到约定地点。不大一会,一辆出租车缓缓停下,走出一位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李建华认定他就是张庆生,拉下车窗打招呼,说要再次验证一下失主的身份,才能物归原主,接着打开另一边车门,让张庆生上车。这时对面也停下一辆出租,钻出一位美貌的女人,冲这边喊了句:“庆生,你休想丢下我!”然后急急地奔过来。张庆生连忙低头对李建华说:“记住,咱俩是同学,千万别提包的事!”说完笑眯眯地冲女人招手。女人气喘吁吁上了车,向李建华礼貌地一笑,然后掏出纸巾擦额头的汗。

张庆生让李建华把车开往“万家乐”超市,然后将“老同学”介绍给女人,又把“弟妹”介绍给李建华,李建华心领神会地配合着张庆生,跟“老同学”两口子一路搭讪着到了万家乐门前,眼看张庆生和那个女人有说有笑走进超市。

李建华心想为什么姓张的不肯当女人的面认包呢?莫非包里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这年头,男人有钱会变坏。于是他打开包再次清点里面的东西,却琢磨不出有什么问题,只好带着几分困惑,做自己的生意去了。

一连几天,张庆生都没联系李建华,就像是人间蒸发了。这天临近中午李建华正拉客呢,张庆生打来电话,让李建华到一家咖啡厅,说还包的事,李建华说还包没问题,不过前提是必须让自己知道事情真相,就算是自己这些天为他保管钱物的一点补偿,张庆生说等回头见了面,想知道什么都成。

李建华匆忙来到张庆生指定的房间,却不见张庆生的影子。拿出手机正要通话询问,刚好张庆生的电话来了,说见面地点改在一家酒楼的三楼,李建华真有点哭笑不得了,这家伙鬼鬼祟祟、神神叨叨的,不知又在搞什么名堂。

此番,李建华终于见到了张庆生,把包交还他,张庆生取出包里的手机,说了句:“留着你可是个祸害!”说着打开翻盖,将手机掰为两截,抬手扔进了垃圾筐。李建华正在为张庆生的意外举动目瞪口呆,张庆生却悄声对李建华说:“对不住了,我有急事得先走一步!”说罢抓起桌上的包,从另一个走道匆忙离去。

这家伙神经兮兮的,答应过把事情跟自己说明白,现在就这么一走了之?李建华正感觉不可思议,转角处一阵脚步声,只见几个男女有说有笑走了过来,其中就有张庆生的那个女人。李建华若有所悟,趁女人还没看见自己,赶紧背过身去。

然而至此以后,张庆生换了手机号,李建华再无法跟他取得联系,那个承诺也只好不了了之。李建华心想反正东西已交还,既然人家有难言之隐不想说破,自己又何必强求?一切就当从没发生一样,安心跑自己的车吧。

一晃半年过去了。这天在一家医院附近,有个男人打车,李建华一看居然是张庆生。张庆生黑了,也瘦了,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上了车,张庆生竟像个小孩似地哭了起来,执意要跟李建华说说心里话。

张庆生和妻子罗娟是大学同学,他费尽心机才从另一帅哥身边抢得美人归。去年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张庆生发现,罗娟跟大学的初恋男友似乎在眉来眼去,他由此担心妻子旧情复燃,特意买了个手机,以前男友的身份发短信考验罗娟。先是回忆过去,然后倾诉眼前婚姻的不幸,接着开始疯狂追求罗娟,可罗娟对他不即不离,而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更加重了张庆生的不安。

休假的张庆生那晚回到家,罗娟问起明天是她生日,打算买啥礼物。这时李建华的电话来了,张庆生这才想起,下车时只顾拎箱子,把小包给丢了,张庆生不敢承认丢包,担心罗娟发现那只手机,暴露短信背后见不得光的东西,只好说打错电话。晚上,他躲进卫生间给李建华打了电话。第二天一早,张庆生对罗娟说要单独出去买生日礼物,给罗娟一个惊喜。张庆生反常的举动反而引起了罗娟的怀疑,她表面同意了,背地里却打的跟着,弄得张庆生措手不及。接着,张庆生又被罗娟硬盯着,随一家旅行社外出玩了好几天。

那天上午,罗娟刚好被同事邀去,张庆生这才抽身出来,等到了咖啡厅外,竟一眼发现了停车点上罗娟的电动车,他只好换了个地方,意外的是又鬼使神差碰上了罗娟。

摔了手机过后,张庆生仍没有完全抹去心底的阴影,总认为罗娟在演戏,于是又雇了一家调查公司跟踪罗娟。上个周末,罗娟在一次同学聚会上,见到了前男友,彻底消除了短信误会。凭女人的直觉,罗娟确认张庆生就是扮演那个不光彩角色的人。三天前,罗娟愤然和他办了离婚手续。

刚才,张庆生专门来这家医院,是看心理医生……

第139篇、民间故事奇怪的名单

这天正逢大发公司周年喜庆,老板翟顺发在大酒店宴请宾客。席散后,一身酒气的翟顺发来到公司,发现办公桌上有一份名单。

这是一份奇怪的名单,打印的表格,一格一格的名字,顶上既没有任何称谓,下面也没有什么注解。翟顺发有点不高兴,这是谁送来的?是工资表,还是职工考勤表?他粗略浏览一下,看见第一个名字是王大毛。

王大毛?翟顺发皱了皱眉,他在想,是自己企业里的职工?他有点不耐烦,索性将这张纸卷成一团,扔进废纸篓里去。

随后翟顺发回家了。然而第二天他来上班,一眼发现办公桌上有一张纸,正是昨夜看到的那份名单。第一个名字是王大毛。

“这到底是谁送来的?”翟顺发把秘书叫来,扬着这份名单追问他。秘书摸不着头脑,他也不知道这是份什么样的名单,是谁送来的。“你是秘书,干什么吃的?有没有看见谁进过我的办公室?”翟顺发火气冲天,朝着秘书发作。就在这时,电话响起来,里面传出一个带着哭腔的声音:“老总,不好了,出事了……”

翟顺发一愣:“出了什么事?”“电镀分厂里,有个人触电了……”“触电了?那快送医院嘛。”“可是……已经死了!”

“啊?……”翟顺发的脑袋里嗡地一下。虽然这一年来企业里已经死过人,但一听到这种汇报,还是十分惊愕。

他放下电话就要往外走,却又突然停住了。他看看秘书,神情镇静起来,挥了挥手说:“电镀分厂好像出了个事故,你和杨副总一起去看看吧。”秘书马上领会他的意思。

秘书走了。翟顺发盘算着这事该怎么办。如果是别人,听到死人两字,也许就惊慌失措,但翟顺发常对自己说,一个企业兴办起来,运转中发生些工伤事故,简直无可避免。现在他在考虑的是,怎么应付死者家属的纠缠,怎么争取尽可能少付赔偿款……

还没考虑停当,翟顺发就接到杨副总的电话汇报,死的是一个普通职工。

“老板,王大毛被电死了。我觉得,是不是该检查一下……”杨副总刚说到这里,就被翟顺发打断了:“没什么,老杨,事故总是难免的。接下来还得请你多费心,处理好这件事。”翟顺发说完就挂断电话。他告诫自己,在这种关键时刻,自己一定要保持镇静,给下属一份坚定的精神支持,决不能因为出了一件事故,就心慌意乱了。他站起来,整理桌上的资料。然而突然间,一张纸飞了出来,飘落在地板上。他捡起来一看,立即像被火烫一样扔了出去。

是一份表格,第一格里是王大毛的名字。而其他都是空格。

王大毛?翟顺发想到了什么,他抓起电话,拨通杨副总,结果进一步证实,那个死去的职工就叫王大毛!

翟顺发无法将这一切联系起来:他,公司老板,莫名其妙地收到一份名单,上面第一个名字叫王大毛,而现在分厂里有个人出事故死了,那个人恰恰就叫王大毛!

是巧合,还是里面有什么玄机?翟顺发不相信有什么玄机,还是认为是巧合。他把那张印有王大毛名字的表格撕碎,用打火机点燃,烧成了灰。灰又倒进水池里,再放一通水冲掉。

做完这一切,他回到办公桌前,给杨副总打电话,告诉他该如何处理这件事。老杨则汇报说,死者家属已经来过,他们没说什么就把王大毛的遗体接走了。“他们……没提要索赔?”“没有,他们什么话也没说。”

既然这样,那么这事就算过去了。翟顺发长舒一口气。他又给杨副总打电话,要他转告分厂主管,一切正常运转,不要受任何影响。“最近生产任务重,还是要狠抓进度啊!”说完他坐在沙发里,舒服地打起了盹。

然而,当他从沙发里站起来,回到办公桌前时,却猛地发现,桌上又有了一张纸,是一张表格,第一格是王大毛,王大毛的名字上打了个红叉叉。再下面的都是空格。

翟顺发惊呆了。王大毛名字上的红叉叉,像火一样在他眼中燃烧着。他赶紧叫来秘书,追问这个名单的来历。可是秘书根本不知怎么回事。翟顺发想了想,只好叮嘱秘书,以后要好好看住他办公室的门。他还是怀疑,那些名单是有人偷偷放在他办公桌上的。

这以后一段时间没有什么名单出现。翟顺发也很快忘了此事。可是两个月以后的一天夜里,他正要下班,拉开办公室的门,却发现门外过道上掉着一张纸,他随手捡起来一看,又是一份表格,第一格里是打了红叉的王大毛,第二格里多了一个名字:蒋小飞。

蒋小飞?那是谁呀?翟顺发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正想拨杨副总的电话,问问他知不知道蒋小飞是谁,那边却正好打过来,杨副总气喘吁吁报告他,热轧车间出事了,一个叫蒋小飞的员工,被一根出炉的铁棍扎中了胸,当场死亡。

翟顺发手一松,手里的表格悠悠飘落。它落在地上,正面朝上,突然,翟顺发又发现,那个蒋小飞的名字上,已经打上了红叉。

翟顺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他赶紧捡起表格揉作一团,扔下了楼窗。

他又疲又累,决定回家休息。可躺在床上,正要睡过去,突然一阵轻微的响声传进耳中,好像空中飘落一页纸。他张开眼一看,果然是一张纸,在空中飘来飘去,上面似乎都是名字。他吓得叫了一声,连忙跳起来开亮了灯,却什么也没有,原来是自己在做梦。

第二天,杨副总打来电话,说蒋小飞的家属把尸体接走了。跟王家一样,蒋家人也没说什么。翟顺发听了,没有像第一次那么高兴。隐隐的,他感觉到这些怪事还没有完。几天后的夜里,他刚要下班,秘书匆匆走进来,把一张纸交给他,说是在走廊里捡到的。翟顺发拿过来一看,又是一份表格名单,在王大毛和蒋小飞两个打红叉的名字下面,出现了第三个名字:杨富林。

杨富林就是杨副总。

翟顺发忙转身叫秘书,秘书已经出去了,他刚想追出去,桌上的电话响起来,他拿起听筒,从里面传出一阵嘶哑的嚎叫:“老总,不好了,杨副总出事了,杨副总完了……”“怎么啦?到底怎么啦?”翟顺发全身一震,像听到了一声惊雷。电话里的人告诉他,杨副总从办公室出来走在一条路上时,掉进了一口池子里……

原来,老杨去分厂常走的那条路边,有一口深池子,平时上面有盖板,不久前有人往池子里取过东西,挪开了盖板,却没有重新安放好,杨副总在夜里走过时,一脚踩空掉下去,头朝下撞到了池底……

翟顺发听着还没喘过气来,一眼看到,秘书送来的那份表格上,杨富林的名字也打上红叉叉了!那个红叉叉就像本来隐藏着,此时突然显了出来。

老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翟顺发再也镇静不了,他想亲自去老杨出事的现场看看,可是拉开门,发现门外站着一个中年妇女。翟顺发认识她,她的儿子姚建明,就是大发企业第一个工伤死去的人。站在面前的她,面容憔悴,手里拿着一页纸。

翟顺发显得很紧张,他看见那张纸上,似乎有名字。难道,又是一份名单吗?

果然,姚建明的妈妈告诉翟顺发,他在儿子的遗物里发现了一张纸,上面有着一些名字,和一些奇怪的话。她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决定把这张纸送来给翟老板看看。翟顺发接过来一看,顿时目瞪口呆。

名单,确确实实是一份名单,跟翟顺发第一次看到的一模一样。上面是打印的表格,表格里全部是人的名单。第一个是王大毛,第二个是蒋小飞,第三个是杨富林。再看下去,翟顺发脑袋里嗡地一下,他发现了,翟顺发三个字,就排在杨富林后面。他刚想问姚建明妈妈几个问题,突然听到不远处响起轰一声巨响,紧跟着就是人们的惊呼声,哭喊声。翟顺发冲到窗前一看,原来是塑胶分厂发生爆炸,一场大火正在熊熊燃烧。

“不好,出火灾了。”翟顺发扔下手里的纸,冲出办公楼,朝着塑胶分厂奔去。当他来到火场边时,从分厂长嘴里得知,里面有三十多名工人被困住了。翟顺发大喊一声:“救人要紧,快跟我来。”一头冲进了火里去了。

大火在身边肆意窜动,翟顺发正往前冲,却被一扇栅栏门挡住了,里面是一群工人,正在嚎天哭地。翟顺发没有钥匙,用力地拉门,门却纹丝未动。翟顺发急了,他第一次认识到自己这个老板是如此愚蠢,为什么要设置这道栅栏门呢?当初是为了防止工人上班时间随意进出,现在才知道犯了大错,让工人在大火面前无处逃生……焦急加上烟熏,翟顺发胸口发闷,耳边声嘶力竭的喊叫声渐渐远了,他终于倒了下去……

不知过了多久,翟顺发醒了过来。他正在医院的病床上。旁边的秘书告诉他,是消防队及时赶到,扑灭了大火,翟顺发和那困在栅栏门中的三十多名职工,被及时从死神手中抢了出来。

翟顺发的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滋味。就在这天傍晚,姚建明的妈妈又来了,她把那张名单重新交给翟顺发。翟顺发这才发现,在这份名单的背后,写着这样一些字:电镀厂的电力系统不安全:电工王大毛;热轧厂出钢方式不正确:炉工蒋小飞;办公楼外有个池子:杨副总经常走过;塑胶厂火灾隐患重:梁玉良等三十多人;还有老总翟顺发:只抓生产必有祸……

读罢,翟顺发流了一身汗。他记起来,姚建明是个大学生,自从进入大发公司,曾多次提出过安全生产问题。但翟顺发看不惯这个人,把他打发到涂层厂去当工人,没多久就因为事故死去了。没想到这是个有心人,竟作了这样的分析研究。他的预测果然成了残酷的现实。

姚建明妈妈又说,她在发现这张名单后,曾几次拿着来交给翟顺发,每次到了他办公室外面,却找不到那份名单了,而且人也一阵阵不舒服,只好转身离开了。一回去才发现那张名单仍在家……翟顺发和她一核对,非常巧合,他的桌子上出现名单时,正是她来过公司以后。姚建明留下的这份奇怪的名单,竟然充满了神秘的魔力。

翟顺发出院后,来到姚建明的坟前,流着眼泪鞠了三躬。姚建明的名单和那些真切的事故,使翟顺发惊醒了,他知道要怎么办了。

第140篇、民间故事配合美女沐浴

星期天我去逛商场,看见一楼的大厅围了好多人,我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原来是一个小型的现场促销会。一个娇小的女孩拿着麦克风,正在介绍他们公司的新产品——××牌沐浴露。我对这东西不太感兴趣,但女孩长得明眸皓齿,极其漂亮,我就只当养眼了。

女孩口若悬河地介绍了一番这种沐浴露与众不同的特色,接着又说:“讲了这么多,为了让大家对我们的产品有个直观的认识。我就在这里现场为大家演示一下产品的效果。如果大家觉得我们的产品确实好,欢迎大家购买。新产品在推广期间,可以八折优惠哦!”听了这话,人群一阵骚动,后面的人想往里面挤,里面的人又不愿意让。“大家请不要挤,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演示的。”女孩不住地安慰大家,顾客们逐渐安静下来。

这时候另一位主持人拿出一块很大的布帘,挡在女孩面前,又有一个工作人员拿了一个半人高的沐浴桶放在布帘后面。主持人问:“有没有身强力壮的男士愿意过来配合一下?”配合美女沐浴,这种和美女零距离接触的好事岂能错过?我不由自主地举起了手。“这位先生很热心,请过来。”主持人笑盈盈地说。我连忙过去,偷眼看去,人群中的先生们眼睛红红的,一道道嫉妒的眼光向我喷来。

随之布帘拉开了,女孩穿着三点式已经坐在了桶里。和她离得这么近,连她身上的汗毛都看得非常清楚,我喜出望外,想到下一步为她沐浴,我更加心潮澎湃,甚至手都有点颤抖了。“这位先生,看你身材这么棒,不知道一次可以举起多少斤的东西?”主持人问我。“100斤不成问题。”众人七嘴八舌,我有点诧异,她问这个做什么?“那好,果然找对人了。我们的促销小姐身材特别苗条,体重只有70斤。为了达到更好的演示效果,方便站在后面的顾客观看,请您在小姐演示的时候把沐浴桶举起来,只用举三分钟,一定没问题吧!”主持人满脸笑容地对我说。

当我把沐浴桶连同促销小姐一起举过头顶,场面顿时火爆起来,台下的先生们脸上绽开了花一样的笑容,我却觉得这桶似有千斤重。

第141篇、民间故事怕不怕

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一天晚上,我去镇医院找人,6岁的儿子非要跟着,没办法,我只好把他带在身边。那时候我们这儿很穷,镇医院也一样,一溜平房,晚上走廊里连个灯都没有,黑糊糊静悄悄地让人心里发毛。

我领着儿子摸黑在走廊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突然,脚下一绊,我一个踉跄,掉在了一堆东西上面。我用手一摸,有脑袋有身子,是人!可是硬硬的凉凉的,我一下子就反应过来,那时候镇医院没有太平间,晚上有病人去世,常常停放在走廊里。是死人!我浑身的汗毛一下子全竖了起来,惊叫一声,扯过儿子,冲出医院。也不知跑出多远,我两腿发软,一屁股坐在地上,一低头,手里竟然只握着儿子的一只棉手套,儿子呢?

我“呼”的一下站起来,东瞅瞅西望望,不见儿子的踪影。我连跑带喊,顺着原路找了回去,一直找到镇医院,还没等进门,就听见走廊里传出儿子稚嫩的声音:“起来!起来!”还有劈劈啪啪的声响。

我喊着儿子推开门冲了进去,儿子也循声迎了过来,我一把抱起他,一口气跑到家。丈夫见我惊慌失措的样子,连忙问怎么了,我小声把事情经过简单向他说了一遍,丈夫看了看满头大汗的儿子,问道:“儿子,你刚才干什么呢?”

“那人喝醉了,躺在地上,把我妈吓坏了,我用脚踢他呢!”

“像个男子汉!”丈夫一顿,“儿子,要是……那是个死人……你怕不怕呀?”

“怕,那我也要踢他!”

“为什么?”

“我怕他变成鬼把妈妈捉走了,那我还活着什么劲儿呀!所以就算他是鬼,我也要挡住它,让妈妈走!”儿子坚定地说。

我心头一颤,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把儿子紧紧地搂在了怀中。

第142篇、民间故事母亲的生日

今年农历十月初九,是母亲六十岁生日。我们姐弟三人商量好了,要给母亲好好庆祝一下。前几年,虽然每年都给母亲过生日,但是姐弟们总也凑不齐,冷冷清清的。今年弟弟结婚,家里添了一口人,人人高兴,又逢母亲六十大寿,怎么也要好好庆祝。

第143篇、民间故事猎豹和猎鹰

猎豹是草原上跑得最快的动物,它的声名响彻整个草原。

一天,一只猎鹰很不以为然地对它说:“你尽管跑得很快,但无法像我一样站在高耸的山顶上俯瞰世界。”

然后,猎鹰又指着不远处的乞力马扎罗山问:“那座山你上去过吗?我就上去过,整个大草原在我眼里就像一块手绢!”猎豹一惊,除了上树,他几乎从未攀上高山。倔强的它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实力。

第二天,猎豹向草原上的动物们宣布,他将去征服草原上的最高峰。动物们在惊疑之余,也对它挑战极限的壮举给予最大的褒扬。

但不幸的是,这只勇敢的猎豹一去不复返,再也没有从雪山上下来……

其后,整个草原为它举行了最隆重的追悼会,将它称为史上最勇敢的猎豹。

就在大家沉痛缅怀英雄的时候,那只猎鹰又出现了,它高声笑道:“我看它是史上最愚蠢的猎豹!作为猎豹,它应该知道,自己擅长的是速度,而非高度!舍本求末,必然自取灭亡……”

当有人嘲笑我们某一方面无能的时候,我们其实根本无须证明什么给他们看——我们应用自己的长处来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第144篇、民间故事李良审鹅

汉高祖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后,在返回长安途中,路经沛县。南北征杀十余年,第一次回到家乡,重见故乡父老兄弟,真是无限的感慨。

这一天,高祖在沛宫摆宴,款待乡亲父老,乡亲们都为本乡出了个皇爷而高兴,正当尽兴之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吵嚷,高祖好生奇怪,忙放下酒杯问道:“门外为何如此吵嚷?”高祖话音一落,县令一旁“刷”地站起,伸过头去往外侧耳一听,才慢慢安下心来,转身跪在地下向高祖叩头道:“皇爷恕罪。令早卑职来拜皇爷,遇一乡民拦路喊冤,状告本城店主霸鹅。因奉皇诏,卑职不敢耽搁,……不想他们闹了上来,使皇爷受惊,卑职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高祖听后沉思起来,他听说这个县令昏庸无能,靠着做郡守的岳父才得以重用,今天我何不亲眼看看这位县令的本领!高祖暗暗拿定主意,连忙吩咐:“官清民安,民事为大,尊县不妨即速审理!”没等县令回答,高祖就已离开桌案,向大家拱手招呼道:“此处为堂,我等暂且一避!”

县令一听,吓出一身冷汗,心中连连叫苦。你想,一个小小的县令,能有多大的胆量敢在皇帝面前审案?何况这样的一个无能之辈!县令不敢推托,只好硬着头皮擂鼓升堂。那乡民被差役带到堂前跪下,哭诉道:“……二十只鹅为小民所养,指望卖鹅来购买农具开垦荒地,养家糊口。昨晚下店,不料店主霸鹅,反诬小民刁赖……求老爷为民做主哇!”

县令听罢,装模作样,手指店主大喝一声:“店家,你平白无故霸鹅,该当何罪?”谁知那店主没有害怕,听到喝声就扑腾跪在地下,连忙分辩:“老爷容禀:小店家闻高祖皇爷将要返乡驾临,就备鹅二十只,孝敬老爷以备皇爷受用,不料这乡野流贼,仗着如今皇爷法宽,爱民如子,就胆大包天,来得我店,见鹅起意,生出这谋鹅的歹毒之心……求青天老爷明察。”

县令听完,觉得店家说的也有理,心想,这可怎么了结呀……随后眼珠一转:咳,村夫流民,判轻判重谅他也不敢怎样,再说,本县若连一个村民也治不了,在皇爷面前,不是显得大大的无能了吗?想到这里,忙吩咐两边:“野夫民贼,骚扰本县——给我拿下,重责四十,收入南牢,听候发落!”那乡民毫无惧色,连声高喊冤枉,被差役强行架出。

其中的破绽,高祖早就看得一清二楚,心想:天下要有这样一批“青天”,将要造成多少冤案啊,我这汉室江山,要不了多久就会败在这批人的手里……高祖忍着怒气走进大堂,冷冷地问:“青天大人,此案可理清断明了?”

县令一听高祖这口气,知道不妙,吓得浑身发抖。停了一会儿,高祖又问:“此案审理得如何了?”县令猜不透高祖的意思,吓得面色如土,哪里还敢哼一声,急忙跪在地上,连连叩头。

高祖抬头环视一周,微微一笑道:“诸位父老兄弟,县令大人不作回答,想必案子没有结果!既然如此,店主岂能逍遥?”说着又向众人摊开两手,轻轻说道:“战场识良将,治世出英才。你们谁能明断此案?”大家心里都很明白,皇爷想招贤理案呀!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哪个敢站出来冒这个大险呀,众人只是你瞅我瞧,谁也不吭一声。

这时,角落里一个身体瘦弱,双目炯炯的人一声高呼,双膝跪在案下道:“皇爷万岁,万万岁,恕小民无罪。我愿意来试一试!”刘邦闻言大喜,忙离座向前双手搀起。大家一见此人,不免一惊:“这不是书生李良吗?”李良直起身,对高祖说:“要将两家唤回,当面说清;并速将白鹅送上,我要审鹅,鹅供为证!”

“审鹅?”众人大吃一惊,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是审鹅!二十只全审——请备二十支笔,二十块帛,要鹅一一招供!”李良说得如此平平静静,连高祖也暗暗吃惊,不禁疑虑重重:此人莫不是疯魔中邪,天下哪有审鹅一说,鹅岂能写字招供?

李良依然不慌不忙,转身对高祖躬身一礼,说道:“请皇爷万岁明天审察!”

第二天,李良开堂审鹅。高祖上坐,店主和乡民跪在堂下,沛城众位父老兄弟列坐两旁,门外还有不少人等候着观看稀奇。李良不急不躁、安如泰山。看看大家等得有点儿不耐烦了,便回头高声吩咐:“将二十只鹅的招供呈来!”

话音刚落,二十个差役一人捧着一块帛,从后堂急急走上来。这时,大家的双眼瞪得像一对对铜铃,目光“刷”地一下落在帛上,仔仔细细地瞧呀瞅呀,可是,帛上除了鹅屎外,别的什么也没有,更没有什么“招供”!许多人由失望变得紧张起来,个个都在为李良担心。

这时,李良站起来,对着布帛看了一会儿,忽地,他皱起了眉头,一声猛喝:“店家!如今真相大白,你开黑店,霸占民鹅,二十只鹅已将实情供出,铁证如山,你还有何话说?”店家自知理亏,吓得两腿筛糠,瘫倒在地,最后只得点头认罪。李良呼叫左右差役,把店家拿下。又转脸对惊呆了的乡民说:“老乡,现在物归原主,把你的二十只鹅赶走吧,换回农具,多开荒地,好好地过日子去吧。”

李良见众人还愣在那里,不知究竟,就指着帛微笑着说:“城里人养鹅,鹅吃的是粮食,屙的是黄屎;乡下人养鹅,鹅吃的是青草,你们看,这块块帛上,不都是青青绿绿的吗?”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这时,只见高祖伸手拉住李良,连声称赞道:“好,好!这才称得上是沛县的青天!”从此,李良便成了沛县县令。

李良在沛县任职多年,百姓安居乐业。直到现在,人们还很怀念李良这个青天县令。

第145篇、民间故事老石匠与年轻人的故事

古印度,有一个青年,他看别人每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心里很羡慕,他也想过过这种生活,可是他没有钱,他为此特别苦恼,他总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成为富翁。

“要是我能有一大笔财富,那该有多好啊!到那个时候,我的生活多快乐呀!”他总是哼这样的老调。

有一天,一个老石匠从他家门口路过,听到这个青年人的话,就问他:

“你抱怨什么呀?其实,你有最大的财富!”

“我还有财富?”年轻人惊讶起来,“我有什么财富呀?”

“你有一双眼睛!你只要拿出一只眼睛,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石匠说。

“你说到哪儿去了?”年轻人说,“不论你给我什么宝贝,我都不会拿眼睛去换的!”

“那好吧,”石匠说,“那就让我砍掉你的一双手吧,你也可以拿这双手去换许多黄金!”

“不行!我不会拿自己的手去换黄金的!”年轻人说。

“现在你知道了吧,你是很富有的。”老石匠说,“那么,你还抱怨些什么呢?相信我的话吧,年轻人!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健康和精力,这是无论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老石匠说完,就离开了那个年轻人。

那个年轻人听完老石匠的这番话后,深有感悟,从此以后,他每天都辛辛苦苦地工作,再也不抱怨自己穷了,也不再羡慕别人的花天酒地的生活了。

第146篇、民间故事壳

看到壳的时候,谢才知道自己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上街了,不禁万分感叹起来——又一座壳拔地而起,临街而立。这么大的壳究竟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呢?

粉红色的壳。高耸入云。独独的是一层、二层与众不同。绿色幕墙四面反光,墙内悬挂着紫黑色的塑料葡萄和嫩绿色的塑料叶子。谢当即唏口道,真是糟践这座壳了,弄得庄稼院不像庄稼院,戏园子不像戏园子。旁边有人以肘触谢,暗示他不要乱发议论。谢于是噤声,半日下来,仍在那里一个人思来想去的纠结。

不料,这日快下班的时候,谢接到一封请柬,展开看时,是贠托人送来的。谢与贠曾经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只是近年来不再像先前那么热络地走动。所以,接到贠的请柬,谢不免有些惊讶。更叫谢士别三日而刮目相看的是贠已经当了一家研究所的所长。这家研究所的办公地点就在那座新建成的壳里。研究所要召开年会,贠邀请谢到会指导。谢放下请柬,心里有些感动。贠在这样春风得意的时候还没忘记自己这个不中用的朋友啊。谢很爽快地告诉来人,一定准时赴约。来人满脸堆笑,千恩万谢地回去。

再看到壳,谢就不觉得那么刺目了。因为贠就是这样的眼界和手笔,现代不了,高雅不了,时尚不了,前卫不了哪里去。壳的内外张灯结彩,人来人往。谢在楼下就被迎上来的工作人员拥着,戴上翘着标签“贵宾”的胸花。花,是鲜花,玫瑰花。艳香刺鼻。谢就有些后悔参加这么隆重的仪式,没穿西装扎领带,有点儿对不起贠的盛情。好在环视四周没有熟人,谁也不认识自己。谢松了口气,感觉心安。接下来,他的目光就留意着电梯出口,想象着一会儿贠西装革履头喷发胶红光面面地从里面出来,伸出双手,旁若无人,直奔自己而来,热情拥抱,互致问候。所有的媒体镜头都对准他俩……

谢被自己设想的这一幕情景感动了,鼻尖竟有些发酸。他使劲揉了揉眼睛,继续看着电梯口,心潮澎湃地期待着那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大厅里的时钟开始报时了。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投向那座气派的落地式时钟。这是一家上市公司特意赠送给会议的。换句话说,是送给贠的。贠是有面子的。一个年会,就被这家伙鼓捣的风生水起,全城倾倒,八方来朝。谢感觉出一种威仪,一种重压,一种窘迫。他还是小看贠了,低估了这位曾经的朋友。更令他懊恼不已的是,自己今天怎么会空着手来,甚至期待那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的热情拥抱?

开会的时间已经到了。人们还在大厅里云集。走来走去。有些乱。

谢这时候的心情已经开始七上八下。准备礼物显然是来不及了。

有人在谢的旁边接电话。谢两眼一亮,哎呀,这不是贠吗?真是贠。难怪大家都在大厅里候着不动。原来贠就在这里啊。

贠今天的装扮完全出乎谢的预料之外。他穿着一套休闲版的衣装,颜色近乎灰红,与现场的气氛极不协调,俗不可耐。几年不见,贠发福不少,后背变得很宽。贠这时转身也看见谢了,便腾出一只手递给谢叫他诚惶诚恐地握着。谢乘机听到与贠打手机的是个女生。女生的声音很尖,又很柔,还有那么一点……暧昧。她似乎一直在坚持,贠必须立马过来接她。贠看看大厅里的人,叹了口气,最后还是答应下来。那手机里面的声音立即欢天喜地。

贠已经甩掉谢的手。他只看着前面什东西似地告诉说,他要出去一下,一会儿回来。谢也巴不得贠能松开自己的手。贠的手很潮湿,弄得谢已经不舒服了。可是,谢来不及回话,就看见贠一个人走到外面,在拐角那里摆手叫来一辆出租车,然后坐进去。谢追过去,从怀里掏出一把钱塞了进去。贠连谢字也没说就这么在他面前消失了。谢觉得自己这一手很漂亮,至少感觉心里不似先前那么压抑了。谢转过身来打量这座巨大的壳,不再着急立即进去。贠不回来,年会是不会开始的。贠,真是气粗。谢不得不服。

第147篇、民间故事嫁官的女子

她所出生的这个家,是最纯粹的弱势群体了。你看,父母双亲早年土里刨食,后来见可以入城了,便放开了几亩薄田,到城里来淘钱。可一介无资本无根基的农民,要在城里安身立命,他会遇上多大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就说她的父亲上街叫卖的三轮车吧,风里来雨里去的,也没挣上几个钱。母亲呢,一条水果担沿街推销,肩膀被磨得红肿不说,那把秤也常常被缴,有一天在树荫下歇歇气,一眼看见穿制服的来了,挑起担就逃,可最终是挑担负重的怎么能逃过空身的?

她是个三年级的学生。在学校,因为是黑户,常常受到同学的讥笑与歧视。用父母艰辛挣来的钱买来的学习用具,也不时地被那些城里的同学大大咧咧地借走,却永久地失踪。而这些她都能忍受,最不能接受的是那天她亲眼看见了自己的母亲被缴扁担那一幕,她伤心得哭了。还有,她的老家也跟着出来了一帮人,一共二十八个,都在城里艰难地寻食,当然,她这个时候还不知道有弱势群体的说法。只是她知道,这些人是十分需要有人扶持。

于是,在自己小小的年纪里便确立了一个想法,长大了我一定要嫁个官,看谁还敢欺负我欺负我的家!

日子就在痛苦与磨难中悄悄地过去,她也在屈辱与忍受中慢慢地长大。长大了的她,是个十分标致的姑娘,是个人见人爱的靓女。可在她的心中,自己谁都不能爱。她自定了标准:非官不嫁。

她家太需要一个官了。

在小城,这个标准是高了点。不过,她情愿等。

最终还是让她等到了,竟然有位29岁的小伙,是位副局长。于是,他们顺理成章便结了连理。婚后,也不知是男人官运亨通还是算命先生所说的她有旺夫益子之命,反正副局长升了局长,后来又成了副市长。她也生了个女儿,且小姑娘长得跟她一样清秀可爱。

她的一家自然顺气了,她的父母再也不用沿街叫卖了,她的小女上学自然没有人欺负了,相反还得到了额外的照顾。只是,她慢慢地觉得又缺欠了什么,而且这种缺欠是越来越叫她受不了。

男人不断升迁,可随着职位的高升,回家的时间竟是越来越少了,以致近年来,连回家吃顿饭都成了稀罕,能回来睡上一夜,能跟他亲密上一回就更是幸之又幸了。

她便成了活寡。成了活寡的她,有一天读到了唐诗,一首王昌龄的《闺怨》让她哭泣了多回,心里不由地叹,是啊,真的是“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一晚是星期六,她们母女在一起看电视。自从他升了副市长,每晚的本市新闻是她必看的节目。

这一晚,他又在电视上出现了。

读一年级的小女叫了起来:爸爸!妈妈你看,爸爸坐中间。妈妈,我要爸爸。

她的泪水悄悄地流了下来。

女孩见了:妈妈,你怎么不高兴?

不,妈妈感冒了。

可是鼻不塞,也没有打喷嚏呀,怎么感冒了?

他在台上严正地宣布着什么,台下一片掌声。

女孩很激动,妈妈,当官就是好,长大了我也要嫁个官。

她一把拉过女孩,紧紧地搂住:傻囡,不要,千万不要嫁官。

第148篇、民间故事急救

他退休后,喜欢买彩票,期期未落,但很少中奖。

他在她面前常自圆其说,钓胜于鱼嘛,图个乐呵呗。

某日,他坐进沙发,贪婪地就着细软的阳光读报。突然,他歇斯底里地呼唤她赶快过来。他中奖了。虽说只中了五千元钱,可这是他头一次中“大奖”。

她像个被人追赶却迈不开脚步的鸭子,摆着臃肿的身子从厨房摇进客厅。“老头子,咋呼啥?没看我忙着给你做红烧鲫鱼吗?”

他手中的报纸,似一片秋后的落叶,无声息地斜倚在沙发旁。

他没有任何反应,脸色煞白。她惊慌失措抓起身边的座机,颤悠着手,拨通了120急救电话。

“喂,你好。这是120急救中心,有事请讲。”

“我家老头子晕过去了,不省人事,您赶快……”

“别慌,请说清楚你家的具体位置。”

“健康街谐和小区,b栋c单元二楼。”

时间过去了两分钟。

“请问你需要哪个档次的急救服务?”

“啊,急救还分孬好?”

“是的。主要是收费不同,服务肯定不会一样的。如今120急救中心经过半年的体制改革,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本着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竭尽提升工作效率,现急救分为高档急救、中档急救和低档急救。”

“我当然选高档的了,请您赶快……”

时间过去了四分钟。

“别慌,请问您需要哪家医院的高档急救服务?”

“啥?你说什么?我都恁大年纪了,咋能清楚哪家急救服务好哩?”

“不要激动嘛,下面我给你介绍几家具有高档资历急救服务的医院,以供你参考选择。“

“那,那,那您赶快说!”

“人民医院、武警医院、同仁医院、肿瘤医院……”

“那我选人民医院!”

十分钟后,他终于躺进了人民医院的急诊室里。

一位中年医生从办公室里走出来,睨了她一眼,说,“谁是病人的家属?”

“我,我是他老伴。”

“先交押金八千元。”

“我,我没带这么多钱,时间来不及了,先抢救我老伴,等我儿子赶过来再押,行吗?”

“不好意思,只有先交足押金,我们才能给病人实施抢救,请你谅解。”

她眼巴巴地望着躺在急诊室里的他,心急如焚。

儿子赶到医院,时间过去了十五分钟。

儿子按照院方要求,迅速押上了八千元钱。

另一位中年医生手持一份同意书,说:“请病人家属签字。”

儿子扑通一声跪在医生面前,泪眼汪汪地说:“医生,钱我已经押上了,求求您先抢救我父亲吧,时间真的不能再拖延了,等会儿再签字,好吗?”

“等会儿?你说得倒轻松。人命关天的事儿,家属不签字,我们是不会……只有把字签了,我们才能抓紧时间,放心抢救病人。”

时间过去了二十分钟。

儿子慌乱地抓枝笔,唰唰唰,在同意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之后,六名主治医师,似六只猛兽,一齐冲进急诊室,摁的摁,压的压,呼的呼……半个小时过去了,六名医师额头汗涔涔地走出急诊室。

“我们已经尽力了……可惜……病人送来得……太晚……要是再早二十分钟,病人就不会死了……”

第149篇、民间故事活个什么劲

加亚索尔是个资深“驴友”,这天,他来到一处森林。走着走着,他突然看到一个戴眼镜的男人搬了块石头,要在一棵歪脖树上自杀,上吊用的绳子都挂好了! 加亚索尔赶紧上前劝说:“你为什么想不开呀?”

眼镜男叹口气,哭得撕心裂肺:“我是个博士,却不懂爱情,老婆离我而去,你说,我还活个什么劲?”

加亚索尔安慰了男人,继续旅行。第二天,他遇到一个美丽的女人,女人搬了块石头,在树上套根绳子,就要上吊!加亚索尔赶紧上前劝阻,女人哭得梨花带雨:“我以前找了个高学历的丈夫,可他不懂爱情,离婚了。后来,我找了一个卡车司机,仍然不幸福。两次婚姻受挫,你说,我还活个什么劲啊?”

加亚索尔劝过女人,又继续前行。没走多久,他发现一个彪形大汉站在树下要上吊!加亚索尔忙上前劝说,彪形大汉哭得肝肠寸断:“我本本分分开卡车,四十岁才结婚,对方是个离了婚的女人,可我俩怎么也合不来!你说,我还活个什么劲啊?”

加亚索尔劝过了他,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儿,他发现一个蓬头垢面的男人站在树下,树上套了根绳子,他这是要上吊!这回加亚索尔有了经验,他对落魄男人说:“哥们,你是不是认识一个戴眼镜的博士、一个漂亮的离婚女人和一个卡车司机?”落魄男人点了点头,加亚索尔胸有成竹道:“你也是卷进了他们的情感纠葛才想自杀吧?告诉你,他们三个已经被我劝住了,你也想开点吧。”

不料落魄男人哭得歇斯底里:“你知道啥呀!我是个失败的人,做生意卖啥赔啥,今年开始卖绳子,可这么长时间了,一共才卖出去三根,你说,我还活个什么劲啊?”

第150篇、民间故事黄才驱鬼

腊月十八这天,椴树沟的黄才一夜没回家。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不知从哪儿滚了回来,到家就把自家的大黑狗吊在了枣树上,狗嗷嗷叫,四腿乱蹬。

老婆一看吓坏了,这是中什么邪了!她赶快跑过去摸摸黄才的头,说:“咦,没发烧呀!黄才你这是咋的了?你可别吓唬我!”

黄才一瞪眼睛说:“少给我瞎啰嗦!你去一趟志一家,把他家的那只白公鸡买来,不管多少钱。”老婆深知丈夫的驴脾气,嘟囔了几句就去了。

只一袋烟的工夫,黄才的老婆就与黄志一进院了。黄才和黄志一是叔侄关系,年龄相同,从小一起长大的,关系密切。进院一看,黄才已将狗的四肢挑开,正用盆子接狗血呢。黄志一故意说:“喂,二叔,你见谁家勒狗要狗血呀?快扔掉。”说着弯腰就去拿盆。黄才急忙按住说:“别动!我就喜欢吃狗血,你管得着吗?喂!我要你家的白公鸡,你咋没拿来?”

黄志一打趣地说:“我那只鸡呀,打鸣好听着呢,多少钱我都不舍得卖。”

“你个兔崽子,还反了你了!你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今晚二叔请你喝烧酒吃狗肉还不行?”

黄志一呵呵笑了笑说:“这还差不多,那公鸡就白送二叔了。”他把黄才拉到一边说:“二叔,这是咋回事?黑狗白鸡,怪瘆人的。”

黄才说:“没什么,想吃了呗。”

“二叔,我可是你的亲侄,家里有啥事不能瞒着我呀!我们都是四十多岁的人了,谁还不知黑狗白鸡血是避邪的。”

黄才叹息一声,才说出了原由。昨天黄才出外办事回来,村里的赵三蔫拉住了他,赵三蔫经常给人家看阴阳宅,还会给死人扎纸人纸马。他说:“黄才呀,今晚一定到我家来一趟,我给你拾掇拾掇,要不你家可要出大事了!”赵三蔫故作神秘地说。

黄才一听,心里就咯噔一下。居家过日子就怕摊上祸事,黄才搁心里装着,没对老婆讲,提心吊胆地挨到天黑就来到赵三蔫家。赵三蔫正在热炕头上,捏着个小酒盅喝酒呢,面前的火盆上架着一只沙锅,炖着鸡,咕嘟咕嘟开着小锅儿,满屋子都弥漫着肉香。黄才说:“嗬!三叔,好自在呀!”

赵三蔫得意地嘿嘿一笑说:“嗐,这不是杨台子的杨二愣死了吗,我给扎的纸马,净宅的鸡就归我这阴阳先生了。晚上没事炖了喝两盅。来,陪三叔整两盅。”

黄才说:“不了,我刚撂下饭碗就来的,饱着呢。”

赵三蔫一仰脖灌进一盅酒,说:“那就不客套了,你坐着啊,哎,老太婆,把烟笸箩拿过来,让二侄儿卷着。”

赵三蔫的酒喝得挺绵长,啧儿咂儿地喝得真叫香。黄才卷三根喇叭筒都抽完了,赵三蔫的酒还喝在劲头上。黄才心里有事,等着干着急,他又卷了一根烟抽完。这时赵三蔫才打着酒嗝儿撂下了酒盅。黄才见赵三蔫喝完了,说:“三叔,我的事……”

赵三蔫用笤帚篾儿剔着牙,嗝声连连地抬头看看电子钟说:“还得等一会儿,到九点半才能见分晓。”

又等了好一会儿,赵三蔫才边下地穿鞋边说:“时辰到了,你跟我来。”赵三蔫说着起身到西侧屋舀了半瓢玉米粒儿。

黄才问:“三叔,拾掇这个还用玉米粒呐?”

“哪儿啊,我这不是喂肥猪吗,肥猪喂到这时,每晚得加食,膘才上得快。要不是我每晚九点半喂猪,也就发现不了这个事儿了。”黄才随赵三蔫来到院里的猪圈处。赵三蔫说:“你盯着下边山弯顾家坟地。”原来黄才家在南山坡住,赵三蔫家在北山坡住,斜对过儿。

黄才眼珠子盯住顾家坟地,盯着盯着,只见从顾家坟地里起个小绿点,像是个火球,时隐时现地闪动。赵三蔫说:“看见了吧,鬼火!你接着往下看。”

只见“鬼火”一直向东飘来,飘到黄才家的大门口才消失。把个黄才吓得三魂走了两魂,直愣愣地半天说不出话来。赵三蔫说:“这下看清楚了吧?”

黄才失魂落魄地说:“三叔,这是咋回事呀!莫非是我家要闹鬼?”

赵三蔫说:“这还用问吗,那是勾命鬼,要是不早点想办法,到不了小年你家就得出丧事。平时咱爷儿俩处得不错,我才告诉你。”

黄才惊惧地说:“三叔!有办法破吗?”

赵三蔫唏嘘着说:“这,办法倒是有,可人生祸福都是天意呀,这逆天而行对我自身的损害可就大了。”

黄才“扑通”一声跪在了赵三蔫的脚下,几乎带着哭腔说:“三叔呀!救救我们吧!只要您救我全家平安无事,我们一家人报答您一辈子!”

赵三蔫伸手扶起黄才说:“快起来,快起来。这是干啥呀!三叔能眼睁睁地见死不救?只是入我们这行的,阴魂野鬼也是惹不起的,得罪了轻则损寿,重则殃及性命!嗐,为了你,三叔豁出去了!可是这……这俗话说,财去人安,你还得破点财才能免灾,这是有讲究的。”

“我的好三叔!您只要救了我家,破多少财都行。您就说吧。”

赵三蔫伸出巴掌,上下翻了一下说:“你至少得破这个数才行。”

“一百块?”

赵三蔫笑了笑:“不,一千块还多么?这是你黄才,换别人五千我都不触这种霉头,实话跟你说,我管这种事,至少要损去两三年的阳寿!”

“那是,三叔,您就说是咋个破法吧,钱是少不了您的。”

赵三蔫闭着眼睛子丑寅卯地掐了半天的手指头,说:“巧了!明天就是好日子,你就准备黑狗血和白鸡血,这两样东西避邪,鬼怪怕这东西,我再给你画道护身符和驱鬼符,护身符戴在身上,驱鬼符烧化在血盆里。”他说着就冲老伴喊,“老太婆,把朱砂笔和黄表纸拿来。”

老伴儿把笔和纸放在炕桌上。赵三蔫铺好纸,拿起笔,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就把符画好了。他把其中一道叠得方方正正装进黄才的上衣口袋里,把另一张递到黄才的手里,说:“这道烧化在血盆里,明天夜里你在自家大门口外,找个墙角处等着,等到鬼火一到,你就把血泼上去,转头就往回跑,一百步内不得回头。这样,鬼不现出原形也得吓跑,就再也不敢来了。”

黄才听得头皮发麻,连家都不敢回了,在赵三蔫家住了一夜,天亮才回家。

黄志一听完黄才的述说后,也是惊诧不已:“二叔,这事还真是大意不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说着转身走了,不一会儿就把白公鸡抱来了。

狗血鸡血准备齐了,黄才说:“志一,夜里你还得给我做伴,你还不知道我胆小。”

到了晚上,黄才和黄志一吃完狗肉喝完烧酒,时间也就到了。二人下炕把赵三蔫画的符用火点着化在血盆里,黄才端着血盆在前面走,黄志一紧跟在后边,就在离家门口不远的墙拐角处停了下来,不一会儿,我的妈耶!鬼火真的又从顾家的坟地起来了!一直向这边飘来,越来越近。黄志一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牙打着架说:“还真有这回事呀!”

黄才吓得浑身哆嗦,黄志一颤声说:“二……二叔,你不要怕,你……你身上有……有符。”说完转身溜进了黄才家。

说时迟那时快,鬼火已到跟前了,不仅绿光更亮,而且白忽拉的鬼影都看见了。黄才一咬牙,举起血盆,照准鬼火一下子泼了过去。只听“妈呀”一声,鬼影“咕咚”倒地。

黄才泼完,撒腿往回跑。到屋里吓得说不出话来,全身直筛糠。

过了好小会儿,只听外面有“咚咚”撞门的声音,吓得黄才和黄志一脸都白了。黄才的老婆说:“快开门去,是小英子回来了。”

黄才乍着胆子,先打开院子里的灯,轻轻打开大门一看,惊得大叫一声:“妈呀!”就往屋里跑。

只见一个披头散发,一身白,浑身是血的“鬼”闯进了院子,没到屋门口就倒下了。

老婆出去一看,大吃一惊“哎呀!我的闺女呀,咋这样了!”也不管血不血的抱在怀里摇晃着说,“小英子,小英子!快醒醒,快醒醒啊!”小英子双目紧闭,不省人事。

黄才一听是自己的女儿,慌忙走上前说:“闺女,怎么会是你呀!”

老婆哭哭啼啼地说:“死鬼都是你迷信闯的祸,赵三蔫的鬼话你也信!世上哪有什么鬼神!告诉你!闺女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就把你和赵三蔫告到法庭上去!还傻站着干啥?还不快去给她舅舅打电话,开车送医院呐!”

黄才驱鬼怎么把自己的女儿送进了医院呢?原来他的女儿小英子前年考上了大学,在一所外国语学院学习,放寒假回家。开砖窑的舅舅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考上大学,就求小英子在假期给即将高考的小表妹补习外语,就算请家教,答应一假期给小英子一千元的酬劳。小英子巴不得假期挣点外快,就答应下来了。她每天吃完晚饭后就到舅舅家辅导小表妹功课,到九点半准时回家。从舅舅家出来有一里多的路,还要路过山弯处的顾家坟地,一个小姑娘家心里能不发毛?她听说同学送给她的那只鸡蛋大小的萤石挂坠能避邪,于是就挂在脖子上壮胆。没想到因为这,被父亲当头一盆血给泼了,差点没吓死!

第151篇、民间故事光州窑祸

大明朝万历年间,光州城里烧瓷业兴旺。瓷窑又分官窑和私窑,官窑窑官由县令担任,但只是挂个名号,副窑官多为窑匠担任,负责具体的烧窑事务。光州城里官窑有十几家,但窑匠们的实际领头人物是最大的那家官窑的副窑官常锁。

除了官窑,私窑也在光州城里四处开花。同是烧窑匠,但要论起官窑和私窑的处境,那就是天壤之别了。官窑匠吃的是皇粮,每年有朝廷拨发俸银,日子过得是有酒有肉,滋润鲜活;私窑匠多是些贫穷的手艺人,只能取些官窑遗弃的废土,烧制些普通百姓的日常用品,换取些生活开销,日子惨淡无色。所以,私窑主们很多都幻想有朝一日能一步登天,私窑摇身变成官窑。

私窑虽经营惨淡,但其中不乏民间烧窑高手。这年,城东的李长根就在自己窑里烧出了一件绝品彩雀。

李长根家里数代烧窑,到了他这一代,技艺更是日益精湛。他的活做得精细有加,尤其是彩绘描画,鲜活生动,在光州城算是名声响亮。

这天,李长根做了些彩雀,各有姿态,自觉得心应手,入窑后也就格外上了心思。文火武火地反复多次,两日后开窑,果然有一炉活灵活现的七彩鸟雀跃然飞了出来。其中一只,色彩鲜亮,玲珑剔透,周身竟毫无瑕疵,浑然天成一般。李长根看得发呆,竟激动得热泪盈眶。

消息不胫而走,有相好的窑匠来观看,纷纷赞誉绝品。正议论间,却听得门外一阵大笑:“长根,如何烧得宝贝,竟不知相告一声?”

众人循声望去,却是南城窑匠胡庭远大踏步走进门来。胡庭远与李长根是光州城内官私窑匠里公认的两大高手,两人世交,亲如手足。他取那绝品彩鸟攥于手中,端视良久方失声大呼:“绝对的极品,即便送与宫中也是一流大观!”

窑匠们兴致高涨,纷纷嚷着让李长根打酒割肉以示庆贺,却不料,李长根的脸色暗淡了下来。他苦笑着说:“这彩雀就算是珍品又当如何呢?没有那官窑的一方官印,我等私窑就是造出旷世奇宝,又有谁人可识?还不是要拿到集市上换几个散钱,还不知够不够一桌酒呢!”

此语一出,在座皆哑言。事实就是这样,私窑的上品抵不上官窑中印有一方官印的常品;私窑高手的收入赶不上官窑中一般窑匠的年俸。一步之遥,差之千里。

然而,李长根的好运却是接踵而来。第二天一早,常锁一边口称祝贺一边走进屋来,气都没歇,就嚷着就要看那绝品彩雀。这常锁虽是官窑匠里的头号人物,烧窑也算高手,但常常在烧制上好贡瓷的一些尖端技术问题上,私下里偷偷地请李长根到他窑上去做些指导。贡瓷烧制可不是儿戏,弄不好就要掉脑袋。当然常锁也不会让李长根白做,走时会给他些银两,一来作为报酬,二来也算是封口费,请一个私窑匠为他这个最有威信的官窑匠做技术指导,说出去丢人。次数多了,两人也算是有些交情。

常锁来访,李长根自然不敢怠慢,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取了那只彩鸟奉于他观看。常锁手捧彩鸟,蹙眉观赏,似有所思考。良久,他对如此绝品竟然出自用劣土烧制瓷器的民间私窑而大发感慨,忽又转了语气,问李长根愿不愿意转为官窑。

哪有私窑不愿意转为官窑的呢?只是李长根觉得这等好事怎么会突然落到他头上,但他还是不由自主地点了头。

见他点头,常锁道了一声“好”,说这就去禀明县令。言罢,大踏步出了门,留下李长根呆呆的如在梦里。半月过去,真的有衙役来传李长根,说县令有请。到了公堂,县令开门见山,告诉他经常锁推荐,本县准许,即日起他的私窑就转为官窑了。说完一挥手,就有官差捧上一盘纹银。县令告诉他,这是今年的年俸。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李长根这才敢相信,老祖坟真是冒了青烟,大运撞了头。

私窑变官窑的传奇出现了,满城私窑匠羡慕万分,纷纷登门祝贺。李长根有了俸银,出手也大方,在城里的“万福聚”摆了几桌宴请众人。胡庭远也在宴请之列,但席间有人看出他闷闷不乐,酒也吃得没有滋味。

李长根自认是得了朝廷恩惠,倾心倾力烧窑。两个月过去,赶出了几批好活,送于宫中,很快就有赏赐下来。县令也欢喜,邀了他去衙门里喝酒。自此,李长根在光州的名头就越发响亮了,又凭借手中出色的活计常得赏赐,手头更是阔绰,购了新宅,还包了怡红院的名妓水莲,但与旧日私窑匠们的关系却日渐生疏。

李长根的活做得好,上面有活下来,负责给各官窑分活的常锁就往往偏重于他,如此一来别的官窑就颇有微词。原来,这官窑匠的收入每年也是有区别的,县里会根据每年各窑所烧制上供瓷器的多少,来确定来年各窑匠的级别及俸禄。当年烧制上供瓷器较多的窑,第二年窑匠的级别就相对较高,俸银也就多。以此类推,划分等次。以往的官窑匠们中间是有潜规则的,那就是每年分活基本平均,来年大家的俸禄也持平。李长根的加入打破了这个规则,有别的官窑匠就过问常锁,常锁推说这是县令的意思,众窑匠自然不敢质问县令,就将这笔账记在了李长根的头上。

却说那南城私窑匠胡庭远,见李长根因一件好瓷器一步登天,竟疏远了这些往日朋友,有些忘乎所以,心中很有些不服,原本两人技艺不相上下,如今竟有天壤之别。于是做活也更加上心,数月后窑中爆出喜讯,烧制出一只五彩锦鸡!常锁又是不请自到,看那锦鸡缤纷艳丽,引颈高歌,鲜鲜欲活,果然是难得一见的珍奇。当下沉吟片刻拍板,将再次禀明县令,争取将他的窑也征为官窑。

常锁果然是活动能力很大,十天后胡庭远门前宾朋云集,鞭炮齐鸣,庆贺他跻身官窑之列。胡庭远也在“万福聚”宴请,却没有给李长根下帖子,李长根觉得心中怅怅的。

初为官窑,胡庭远一样也想得到上面的青睐,于是潜心尽力,连着出了几批好活,得到上面不断赏赐,风头竟把李长根也挤对下去几分。两人飙上了劲,一对挚友,如今却心怀芥蒂,偶然相见也是冷嘲热讽,敌意满怀。只是这样的形势苦了其他的官窑匠们,上面下来的活儿绝大部分都让常锁分给了李、胡二人,他们得到的活儿越来越少。有窑匠抗议,常锁面带苦衷,一概推于县令身上。李、胡二人等于是抢了众人的饭碗,成了暗地里的众矢之的。

这年秋里,朝廷下来一件大活,要六百套彩绘十二属相的大盘。常锁分活,将这六百件大盘一分为二给了李、胡二人。并言明县太爷有令,工期一月,做好重奖,反之重罚。两人自是不敢有误,领了任务就各自回家开炉烧制去了。

李长根亲自选土拌料,又选了几个手艺精湛的窑工,日夜盯在窑上,烧他的三百件彩绘大盘。几日过去,烧得一炉出来,却是一炉水货!李长根呆了,怎么思量也不知道毛病出在哪里,忙又进了第二炉。心下烦恼,想起相好水莲数天前曾来探问他,为何多日未去她那里,于是吩咐手下精心看窑,自己则往那怡红院去找水莲喝酒解闷。

到了怡红院,李长根也未让老鸨通禀,径直来到水莲门前。一推门他惊呆了,却见胡庭远正在屋中穿衣。胡庭远见他却不吃惊,皮笑肉不笑,道:“李窑官,莫要惊诧,这光州城里的风头不能都让你一个人占了吧?你有银两与水莲相好,我得的赏赐也不比你少,我就要处处和你比试。这水莲现在也是我的相好,今天来这里还是她几日前到我窑上去约我的呢。”

一句话冲得李长根恼怒异常,恨恨地盯了水莲一眼,对胡庭远恶笑一声,扬长而去。

一个月时间踢着飞脚过去了。李长根的窑上像是中了邪,最后一炉出来又多是废品,能用的也是呆头呆脑,毫无声色,充其量算是下品。李长根正叹气不知如何交差,外面传来了喧闹之声。还未等他出去观看发生了何事,县令已带着一帮衙役闯了进来。县令看过地上摆放的成品,冷笑一声:“李窑官,这就是你烧的贡品?怪不得城里其他官窑众窑匠联名将你告下,说你假手官窑做私活牟利,从而对官活敷衍,对私活上心。果然如此!”言毕,一脚踢了地上大盘,命衙役将李长根绑了,带回县衙。

第152篇、民间故事关于朱元璋长相的民间故事

朱元璋相貌粗陋,很不体面,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他生就一长瓢把子驴脸,双眼深陷,脸长嘴阔,且脸上长满了麻子,望上去杀气腾腾。但这幅真实的画像一直被密藏着。另一副则是仪表堂堂,脸上一团和气,但跟他本人没有一点相象。现在朱元璋就有这两张形态各异的画像流传至今。如今这两张画像一张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张悬挂在南京明孝陵的享殿内。

朱元璋的两张画像为何形态各异?在民间有个传说故事。相传朱元璋登基后,诏传天下丹青妙手,为自己画像。第一位被召进宫的画师,对坐在龙椅上威风凛凛的朱元璋,悉心描摹,画得惟妙惟肖,不但形似而且神似:黑黑的大脸,额头和太阳穴高高隆起,颧骨突出,宽阔的下巴要比上颚长出好几分。大鼻子,粗眉毛,一对眼晴鼓鼓的,放射出冷酷凶狠的光芒。朱元璋看后,龙颜大怒,双手将腰间的玉带直往下按,据说这是朱皇帝要杀人的习惯性动作。画师吓得魂不附体,也不知出了什么差错,跪倒在地不停地磕头,口中连声说:“皇上圣明,皇上圣明!”只听得朱元璋大吼一声:“来人,给我拖出去!”就这样,画师被砍掉了脑袋。第二位画师被召进了宫里,画得更加用心,将朱元璋的像画得惟妙惟肖,但同样被拖出去斩首了。

第三位画师很聪明,他悟出了其中道理,于是,对朱元璋的脸型加以较大规模的修饰,着力于眉目传神,侧重于理想表达,便有了这幅据称是不怒自威的皇帝像。据说,朱元璋见了这幅与自己本来面目没有太大关系的画像后,龙颜大悦,重赏了画师,并诏谕将这幅画像摹写了许多本子,用来赐给臣子和留给后世子孙。于是,这位经过呕心沥血、苦心加工,几乎凭空创作出来的慈眉善目的富贵老人,就成了朱元璋的标准像。而那位善解人意的聪明人也受到了奖赏与表彰。这种荒唐可笑的事情只有朱元璋才能做得出来。

有一种说法,说是刘伯温第一次见到朱元璋时,曾在心中大吃一惊,深深为朱元璋那怪异的相貌所震撼:高额细眼,凹鼻阔唇,耳虽小廓却厚,颊虽突而颏硕;身长而背弓,腿长而膝弓,腰粗而肩窄,手阔而指细;行动如虾在水,声音则鹰鸣而猿啼。据说,刘伯温一见之下,便据相术得出结论:此人之相,兼具大贤之厚朴与大奸之残暴。结果,后来的朱元璋,果然以自己的行为,准确地证明了刘伯温之所言不虚。对这段说辞,我们不必追究其真假。事实上,它是后人附会发挥的可能性很大。不过,它至少在刻画朱元璋其人的容貌与作为上,相当传神。这里对相貌的描述,显然更接近未经艺术加工的那幅标准像。

弄得谁都过不好

在朱元璋统治时期,朝中人人自危,每时每刻都担心飞来横祸,官员们每天早上入朝,即跟妻子诀别,到晚上平安归来,合家才有笑容。结果官员害怕白天,夜晚不上朝,皇帝也不处理公务,生存概率要大一些。

朱元璋晚年身为帝王,号令天下,不可一世。但他并不幸福,其情绪状态一直是郁郁寡欢。朱元璋的个人悲剧在于:当他充满自卑的时候,他尚有几分自信,而当他应感到充满自信时,他却尤感自卑。换言之,当朱元璋还叫朱重八时,他表现得相当的顽强、自信、礼贤下士、恢宏大度,纵然只是红巾军的一方将领,却已是众望所归;但自打朱重八改名为朱元璋后,他便越来越敏感、脆弱、刚愎自用、残忍凶暴。由此,朱重八与朱元璋可谓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格,是仁君与暴君的鲜明对比。

明朝自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十六个皇帝中没有一个皇帝是有胸襟、有气度的。这大概是有遗传的因素在里面。

第153篇、民间故事父亲的礼物

小青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在单位人际关系很好,大家都喜欢她。可是一回到家,就得和老爸干上一架。为什么?就因为看电视听音乐。小青喜欢流行歌曲,而老爸痴迷于京剧。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可是,小青的老爸年岁大,耳背,他听京剧声音要放到很大,否则他听不见。除了声音大,让小青不能容忍的是,老爷子最爱京剧大花脸,尤其喜爱张飞,一放就是“哇呀呀”地叫板,“咚腔、咚腔”的锣鼓点敲得震耳欲聋,在他看来,这是最入耳的享受了。可对小青来说,那简直是难以忍受的折磨。天长日久,渐渐地,她见谁都像是吃了中药似的——一脸的苦相。

这天,小青下班回家。没进家门就听见京剧的叫板声。小青皱了下眉,叹口气,懊恼地推开屋门,只见老爸正斜靠在沙发上,一边闭着眼睛听戏,一边用手敲打着沙发扶手。小青二话没说,上前一步,“啪”地就把京剧关掉了,随后换上了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立即传出来一个女歌手嗲嗲的声音。老爸睁开眼睛,看了一眼小青,又瞅瞅音响,摇摇头说:“你这孩子,整天听这些。你就是爱听,也得等我听完再换啊!”小青气哼哼地说:“老爸,我上一天班了,累得要死,就想回家轻松一下,您还放这些,这有啥好听的嘛!”“你知道啥啊,这是国粹,国粹你懂吗?真是!”小青撇撇嘴:“国粹,国粹!我看纯粹是老古董!”

老妈从厨房探出脑袋,冲老伴儿说:“你个老东西,就不能让让闺女?”老爸一生气,掉头出去了。

小青得意地抱住老妈亲了一口,说:“还是老妈意识前卫。”“去你的!还不是从小把你宠的!”小青扮了个鬼脸,从冰箱里拿出一罐饮料,边喝边听着流行歌曲。过了一会儿,老妈做好了饭,要小青给爸爸打个电话回家。小青懒洋洋地从沙发上坐起来,电话突然急促地响起来。她拿起电话,里面传来张叔叔的声音:“是小青吧?哎呀,你爸爸出了车祸,现正在市人民医院抢救呢!”

小青的脑袋“嗡”地大了,她连忙拉上妈妈匆匆向医院赶去。

老爸正在急诊室抢救,小青和妈妈心急如焚地等在急诊室门口。这时,医生走出来,让小青和妈妈进去,说病人快不行了。小青一个箭步冲到屋里。爸爸吃力地睁开眼睛,看了看老伴儿,又看了看小青,眼角滚出一滴泪珠,缓缓地说:“小青……爸对不起你,老跟你吵架。其实,我是最疼你的,只不过,就爱那一口,唉,舍不了的京剧。答应我一件事儿好吗?”小青一个劲地点头。“等我走的时候,给我放你最喜爱的流行歌曲,我要听着……我宝贝女儿……喜欢的音乐走。到了那边,我也不孤单了!”小青摇摇头:“不,爸爸,我给您放您最爱的京剧!”。老爸张大了嘴,却说不出话,只是“不不不”地。小青明白了,现在,顺着老爸就是最大的孝顺,于是哭着喊:“老爸,我答应你,答应你!你要挺住啊!”老爸笑了,用尽力气吐一句话:“去、老柴、音像店、买……”随后头一偏,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小青万分悔恨。如果不强行拿出老爸喜欢的京剧光盘,老爸也不会一气之下出门,也就不会出车祸了。天底下什么都有卖的,可就是没有卖后悔药的。她唯一能为老爸做的,就是按照他的遗愿,把哀乐换成低沉温馨的流行歌曲送他上路。

让小青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老爸临终前为什么要让她去老柴音像店去买呢?老柴是个退休工人,就住旁边的楼里,在距离小区不远的地方开了一家音像店。小青的爸爸经常和他打招呼。

小青的老爸火化那天,老柴来了,在吊唁厅里,随着平缓的流行音乐,老柴将一个近二米直径的花圈摆到了微笑的小青老爸的遗像前。那个花圈不是纸花扎的,也不是鲜花组成的,而是由大大小小几十个京剧脸谱贴出来的,正中是张飞的大花脸。

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是世上最独特的花圈。小青的老妈对老柴深深鞠了一躬,说:“老头子没白交你一场!”

几分钟后,大厅里回响起京剧《芦花荡》里张飞的唱词:“只听得呐喊摇旗大战发,向垓心猛迎敌军马,吱吱地咬碎钢牙——”

小青看着老爸的遗像,他微笑着,似乎在说:“有闺女的音乐,有老友的京剧,我足矣!”

这天,小青想起老爸临终前让她去老柴音像店的事,下班后直奔音像店来。

见小青来了,老柴从柜台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十几张光碟,说:“这是你爸给你准备的。”

“给我?”

“是的。你爸说了,你爱流行歌曲,所以他就特别留意最红火的流行歌曲,并托我代他给你准备了这一套光碟。他是准备下个月在你二十二岁生日那天给你个惊喜的。可是,晚了啊。”

老柴告诉小青,原来小青的老爸和老柴是小学同学,二人都热爱京剧,曾一起去报考戏校。后来老柴考上了,小青的老爸因当时嗓子“倒仓”被刷了下来。老柴舍不得离开老朋友,索性放弃了上戏校。风风雨雨几十年,二人的友情越来越深。一杯白酒,一碟花生,一段京剧,能伴着二人聊到半夜。老爸跟老柴说小青不喜欢听京剧,所以他常常在小青回家后来到老柴的小店。

小青默默地流着泪。她这时才知道,这些年,当自己在家里把老爸的爱好掐灭后,老爸就是在这个小店里寻找年轻时的梦想。

第154篇、民间故事烽火佳人

民国初年,北京城时局动荡不安。这天清晨,城内最火的妓院醉春楼刚一打开两扇大门,就见一只三寸金莲迈进门槛,来人虽未涂抹胭脂香粉,却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连一旁的大茶壶也看呆了。女子“哼”了一声道:“去把老鸨子叫来!”大茶壶这才醒过神来,他一脸谄笑、讨好地说:“我们这儿不接待女客,敢问小姐上这是来寻家眷的吧?”大茶壶看得多了去了,除了寻找自己在外偷食的男人,单身女子一般不轻易上这种地方。“我没工夫陪你废话,快把老鸨子叫来!”女子执拗地呵斥道。看女子一身装扮并非一般家庭出身,大茶壶不敢随便得罪,正要转身叫人,却见老鸨子已经一扭一摆从楼梯上下来了。“哟!这大清早的,哪位姑娘家在这儿嚷嚷啊,姑娘你找妈妈有啥事?”这醉春楼的老鸨叫韦春花,最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此刻她上下打量女子一番,眼睛都看直了,这姑娘要是在醉春楼,一定是京城的头牌,可惜了!“妈妈,你看我值多少钱?”女子嫣然一笑。韦春花乐得差点儿背过气去,不过她仍旧不动声色地说道:“姑娘你要是入了我这醉春楼,就再也甭想出去了!我这儿的规矩是银货两讫,不退不还也不赎!”“白银5000两,送到狗尾巴胡同老槐树大院,以后我就是你的女儿!”大茶壶差点儿跳起来,韦春花瞪了他一眼,心绞痛似的捂住胸口吩咐大茶壶,立即去钱庄取银子。

签字画押后,韦春花收好卖身契,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打今后你的名字就叫珍儿,你是我们醉春楼最珍贵的姑娘,好好在这儿干,妈妈不会亏待你。”韦春花一面令丫环看紧珍儿,一面派人送了一封书信出去。

果不其然,让韦春花最为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掌灯时分,正是醉春楼生意最火爆的时段,就在这时,一大群拿着家伙的家丁冲了进来,一时间嫖客妓女惊呼乱串,刚才还娇笑、调情声不断的场面瞬间冷清了下来。领头的男子一声怒喝,手下的家丁操起家伙就一顿猛砸,韦春花出现得正是时候,她娇斥道:“住手!这位爷有事好好商量,君子动口不动手嘛!”“好说!把我家主子交出来!”男子手一抖搂出一张画儿,画上是一位头戴旗冠的满人女子,韦春花只瞟了一眼就坦白承认道:“不瞒爷说,这姑娘就在我这儿,今儿个早上刚买了她的身子,字据都在这儿,是她自愿的!”韦春花从贴身肚兜里拿出那张字据,凑到男子眼前就这么一闪,马上又收了起来。“不可能!我家格格怎么会甘愿卖身为妓?”男子浑身一抖,像被刺中了心脏,额头冒出一层黄豆般的汗滴。韦春花“扑哧”一声就笑了出来,她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听到这么好听的笑话,格格卖身为妓?不过她只笑了两声,马上就厉声道:“别说格格,就是皇帝到了这儿也出去不了!这位爷,现在可是民国,大清王朝早就结束了……”“说得好!马上滚回你的王府去,要是再来闹事,别怪老子的枪子不长眼睛!”这期间韦春花派出去送信的大茶壶返身回来,并带来了一支军队。慑于洋枪土炮的威力,男子低垂下头,领了家丁走出门外。

时局混乱,各路英雄横空出世,要想在乱世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有过硬的靠山,醉春楼的靠山是当今民国政府副总统黎元洪的一支亲信首脑梁世荣。梁世荣拥有这醉春楼50%的股份,当天下午他接到大茶壶送的急信后,带着军队快马加鞭从军营奔赴过来。

“不管这丫头是何身份地位、有何企图,既然进来了就别想着再出去,安安心心做咱的摇钱树吧!”韦春花敬了梁世荣一杯酒,笑得花枝乱颤。楼下像刚才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数不清的男男女女搂着在一块喝酒调情。大茶壶突然推门进入说:“老板娘,刚才那小子又来了!”“找死!”梁世荣拔出腰间的短枪就往楼下走去。

那男子把几根金条往桌上一扔说:“珍儿我包了,就让她陪我一个!”韦春花一看,忙收起梁世荣手里的枪媚笑道:“上门都是客,只要出得起钱,谁都可以来玩,不过这些金条用在咱头牌珍儿身上,顶多只能消遣十天半个月的……”男子不等韦春花聒噪完,就心急火燎地三步并作两步跨上楼梯,挨间挨户大喊“珍儿”。

男子见到珍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嘴里叫着:“奴才无意冒犯格格,还请格格恕罪!”珍儿一把扶起男子,笑吟吟地说:“李清,还是你对我好,这儿你都能找着,不过你是怎样找到我的?”李清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格格容貌天下无双,只要见过一眼,就很难忘记,奴才是满京城打探才知道……”李清后半句话没敢说下去,不过格格知道他要说什么。李清是王爷府里的管家,练得一身好功夫,格格平常去哪儿都是李清陪伴,那几天格格一直和王爷在闹别扭,李清也不知道具体发生了啥事。今天一大早就看见府里闹翻了天,原来格格不见了。他带着手下一路打听,才知道格格进了妓院。

原来清帝退位后,整个王朝家族都没落了,昔日的王爷沦落到民间,除了有花不完的钱财,却再也没有一点权势。王爷知道格格自愿沦落风尘,气得浑身发抖,碍于面子,他不好亲自出马,就只好听凭李清拿主意。李清现在想的是先稳住妓院这班打手,等找到时机再带人潜逃出去。没想到格格听清楚李清的意思,竟然嘴角往上一翘,赌气似的说:“我不走!要走你自己走!”这唱得是哪出啊?李清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格格冰雪聪明,怎么犯起这等糊涂来?更惊悚的还在后面,格格竟然求着李清去大街小巷把自己卖身为妓的消息给散播出去。

李清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哽咽着说:“我的好格格,你这般都是为了啥啊?”“狗奴才!我这么做自然有我的道理,你不答应,我现在就死给你看!”说着她抽出发髻上的一根簪子,对准了自己的咽喉。“好好,你别乱动,我去不就得了!”李清长吁短叹地答应下来。

京城的地就那么巴掌点大,才一时半会儿的工夫,关于萧亲王第十格格爱新觉罗·显琦卖身为妓的消息就像风一样刮散开了。醉春楼里的珍儿知道后,高兴得竟然流下了眼泪。看着格格悲喜交加的样子,李清心里有股说不出的难过。

就在韦春花再三提醒李清金条快花完之时,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那天,只见数千名留着辫子的军士攻进总统府,把黎元洪一伙给赶走了。又过了一晚,李清上街打探消息,却见大街小巷挂起了大清龙旗,一些前清的遗老遗少拖着长辫子正大谈阔论恭请圣上归位一事……

不久,就有一顶八抬大轿停在醉春楼前,一群辫子军把韦春花和大茶壶等人绑起来,狠狠抽了一顿,梁世荣随军队撤离得快,免过了一劫。显琦格格被一帮子人敲锣打鼓地抬进皇宫觐见皇帝。

李清这时才明白过来,格格是促成圣上归位功不可没的大功臣。辫子军的首领叫张勋,他早就想进宫护主,苦于勇气不佳,更重要的还有经费不足。显琦格格长在深闺,突遭宫廷变动,落入民间,身份地位一夜之间一落千丈,这使她心里产生极大的落差感,她日夜幻想着大清王朝能够再次兴盛,这与张勋的想法不谋而合。当她提出供给张勋资金时,却遭到父亲的反对,萧亲王认为小小张勋不成气候,但格格却想放手一搏。她离家出走,卖身入妓院,就是为了感动张勋。在收到格格的卖身银两后,张勋果然不负所望,率领辫子军赶走了黎元洪和段祺瑞,拥护溥仪称帝成功,复辟了帝制。

不过显琦格格高兴还没几天就又伤心起来,张勋复辟后,遭到全国人民反对,各路军阀讨逆军讨伐张勋,最终这场复辟闹剧仅过了12天就草草收场,显琦格格的梦想也就这么着破灭了。王府因惧怕受到连累,拒不接受格格回府。就在格格走投无路之际,李清突然一身青布衣找到了她。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格格也明白李清对她的一片真心,她泪流满面地扑进李清怀里。

后来李清带着格格离开北京城,回到了他的老家湖南。从此之后,格格改名易姓,弄了个汉人名字,我从我家族谱上查到的是“周梦蝶”。周梦蝶是我家祖爷爷二弟的正房,也就是显琦格格。据说她擅长制作宫廷养颜秘方,亲手著了一本《宫廷驻容术》,我家族现在经营的美容护肤连锁药店都是承了她的恩泽。

第155篇、民间故事对面的男人走过来

对面的男人端着一杯酒走过来了。

男人真的好潇洒,好飘逸,好俊美。

男人坐在怡然的面前,男人微笑着向怡然举了一下杯,道:“一起喝吧。”

怡然没有拒绝,也没有同意。男人把杯里的酒喝进了肚子里。

男人善解人意地问:“你还想要点什么酒吗?”

怡然心里忽然笑了,怡然说:“好啊,来瓶红酒吧。”

男人做了一个手势,服务生就送过来一瓶红酒,给他们倒上酒。

男人看着怡然,默默地看着。

男人的眼睛里有一道美丽的风景,有山有水,有情有意。这是一双优秀男人的眼睛。

它让女人心动,让女人爱恋。那个让怡然爱让怡然恨的男人的眼睛里,也有这道风景。

怡然的心一劝,于是说了和那个男人的爱情故事——闷在心里实在是太苦了。故事很长,直到瓶里的酒喝到见底了,才说完最后的句号。

男人没有插一句嘴,没有一丝丝的不耐烦。男人的眼睛一直紧紧地注视着怡然。当然,还不时给怡然倒酒,给自己倒酒。男人真的非常善解人意。

男人问怡然:“故事讲完了吗?”

怡然点点头,忽然觉得心里好轻松。

男人这才认真地对怡然说:“已婚男人的眼泪比毒蛇的毒汁还要毒!”

怡然非常吃惊,不解地盯着他往下说。

男人说:“你想想,当在一定的环境一定的气氛下,一个已婚男人对一位姑娘说着他的种种不幸时特别是当说到伤心处时,并流下了眼泪,作为一个心地善良、感情丰富又有同情心的姑娘,她的心不可能不被打动的。社会上有好多姑娘受骗上当,我有一位同学,当她爱上已婚男人的时候,对方却以放不下孩子为由,结果导致这位同学神经错乱,住了精神病院,差点儿出大事。”

是啊,说得没有错。怡然爱上的这位已婚男子也是这样的。

男人接着又说:“已婚男人最大的本钱,就是会恰到好处的甜言蜜语,他懂得如何去获得女孩子的心。”

真的对绝了,那个男人真的很会说甜言蜜语,说得怡然往往心动心跳,说得怡然心甘情愿地陪他上床。

男人又很有正义感地说:“爱是一种责任,婚姻更是一种崇高又神圣的责任。如果没有了这一点责任心。说的最动听最感人的话,都是空的。已婚男人想真正去爱一个姑娘的话,就必须离了婚再去爱,否则就没有这个资格!”

这话从眼前这位男人嘴里说出来,真的是太了不起了。怡然顿时非常激动,脸红红的和他碰杯,一口气喝光了杯里的酒。

随后,男人建议:“我们去散散步吧。”

这正合怡然心意。

男人抢着给怡然付了钱,还引着怡然走出酒吧。

怡然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感慨万端,眼睛也湿润了。

怡然问男人:“月亮听到你刚才的话会怎么想?”

男人不看怡然一眼,就回答:“月亮肯定在想,这个男人在和一位非常美丽的女人说话。这个女人一定是男人生命里的女人。这个男人一定喜欢这个女人。”

怡然还没有等男人说完话,心已经“怦怦”跳了。优秀的男人总是有非凡的想像力,总是会说出女人心里的感觉。

夜风徐徐吹来,吹红了怡然的面颊,吹落了怡然的泪花。

男人说:“对不起!刚才说话太直了。”

怡然看了一眼男人,发现他的鼻梁非常挺拔有力,便道:“能说说你的故事吗?”

男人无声地笑了,然后说:“故事都是昨天的,既然都是昨天的,还用得着说吗?你说是不是?”

怡然心里一惊:“这男人真狡猾!”这种充满智慧的男人,真让怡然喜欢。

男人见怡然不语,便意味深长地说:“我的故事从今晚开始。”

过去的爱都是昨天的,没有必要再为它难过。说不定怡然的故事也要从今晚开始了。

接下来的几天晚上,怡然都去酒吧,都能和男人不期而遇。男人一直陪怡然说话,陪怡然喝酒,还不时地说一些笑话,渐渐地,男人在怡然心里不一样了。怡然想和男人更进一步。

那晚男人也是的,竟然当着很多人的面给怡然送来了一束玫瑰花。

怡然脸红红地接过来,羞涩地抬头瞧了一眼男人。怡然闻了闻玫瑰香,发现花丛中有一张字条,却看得心惊肉跳、目瞪口呆——

陪你聊天20个小时,陪你散步10小时,送你回家5小时,每个小时以100元计算,你得付我5500元。对了,第一天是我付的账,如果你能还我当然最好了。因为做我们这一行的,赚钱也很不容易……

第156篇、民间故事斗蚂蚱

强子正在工地上埋头干活,老妈突然打来电话,带着哭腔说:“强子,快回来吧,咱家的庄稼都快被蚂蚱吃光了。”

强子的父亲死得早,强子和母亲相依为命,守着三亩地苦度时光。因为家里穷,强子今年都三十出头了,还没娶上媳妇。不过村里有个叫春花的姑娘,知道强子勤快能干,很喜欢他。可春花的爹福伯却嫌强子家穷,老想拆散他们,为了让强子知难而退,张口就要一万元彩礼钱。

一万元可不是小数目,强子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钱,只好出外打工。没想到刚出来半年,家里就闹起了蝗灾,他和娘可全靠那几亩地生活呢,要是庄稼被蚂蚱吃光了,来年非得饿肚子不可。所以强子接过电话就心急火燎地辞工回家了。

到家一看,可不是吗,地里到处都是蝗虫。可怜强子家地里的玉米叶子已经被这帮家伙吃得精光,只剩下光杆。强子急了,跑回家找来一根竹竿在地里拼命驱赶,地里栖息的蝗虫纷纷飞走了,成群结队,遮天蔽日。但竹竿扫过,蝗虫又纷纷飞回了地里,强子累得汗流浃背,也没能把蝗虫赶走。

眼看用竹竿赶不是办法,强子又回家用细细的窗纱做了个网套,来到地里随手一挥,就捉住了好几只蚂蚱。他把蚂蚱扔到地上,用脚狠狠地踩了下去,一边踩一边骂:“可恶的蚂蚱,竟敢偷吃我的庄稼,看我不踩扁你。”正骂着呢,春花跑来了,边跑边喊:“强子哥,彩礼钱准备得怎么样了?”强子垂头丧气地说:“别提了,干了半年多,只弄了千把块钱,怕是娶不成你了。”春花皱着柳眉说:“哪咋办啊?要不,你再去找找我爹,看能不能少要点彩礼?”

强子不忍心让春花失望,就跟着她去了。到了春花家,福伯正在院里抽旱烟,强子就搭讪说:“伯父,抽烟呢?”福伯拿眼斜了他一下,淡淡地说:“强子,彩礼钱准备好了没?”强子吞吞吐吐地说:“没……没有,今年蝗虫成灾,庄稼收成不好,这彩礼钱能不能少点?”

福伯一听强子想少给点彩礼钱,当时就火了。他猛地站起身说:“强子,你没本事挣钱,就别娶媳妇。彩礼钱一分不能少。”

春花见父亲如此蛮横,委屈地跑进了屋。福伯又说:“强子,你往后别缠着春花了,你还是让媒婆再给你另说一家吧。”

强子咬着牙说:“伯父,你放心,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会凑够这一万块钱。”

福伯听得眉头直皱,这小子真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不行!福伯眼睛一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脸一变,笑着说:“强子,不如这样,以一月为期,你如果能把咱村的蚂蚱都消灭掉,我就同意把春花嫁给你,也不要彩礼钱了。如果你灭不了蚂蚱,往后就别再缠着我的女儿,怎么样?”

强子一听,也顾不得多想,马上说:“行,这个赌我打了,一月之内我一定能把蚂蚱消灭掉。”

福伯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先别把话说满了,考虑清楚再干。”

强子当即拍着胸脯发誓,说一定能消灭蚂蚱,要是治不了虫子,从今往后再不见春花。说完这话,强子就走了。

强子一边走,一边盘算着,一月的期限很紧,不能再用网套捉蚂蚱了,那样捉虫太慢,要想见效快,只有用农药了。

说干就干,强子就跑到镇上买来了几瓶专治蝗虫的高效低毒农药,把自家地里的庄稼全都喷了一遍。药刚喷罢,地里的蝗虫就死了一大片,强子高兴坏了,哼着小曲回去了。

第二天,强子到地里一看,顿时傻眼了,地里又爬满了蝗虫,原来地里的药劲过去了,别处的蝗虫又飞过来了。看起来,必须得把村里所有的土地都喷上药才成。可强子哪有那么多钱买药啊?

强子闷闷不乐地回到家,看来让福伯说中了,这个蝗虫还真不好治。不好治也得治啊,这可关系到他一生的幸福呢。这天晚上,强子失眠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烙大饼”,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治虫的问题。可他想得脑袋瓜子疼也没想到一个好办法。

心里正烦恼呢,忽听有人敲他家的院门。强子问了声:“谁啊?”却没人应声。强子觉得有点奇怪,就披上衣服跑到院门前去看,门外空无一人,门上却贴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个人名:宋子平。强子两眼一亮,自己怎么没想到此人呢?宋子平是他们村中学的老教师,见多识广,说不定他有防治蝗虫的妙招。这张纸条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是谁送的呢?强子看那字迹很眼熟,有点像春花的字,莫非是她来给自己出主意来了?强子顿时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强子抬头看了看天,月亮刚升到柳梢头,时间还不算太晚,就回屋跟娘说了一声,然后踏着月光找宋老师去了。

自从拜访过宋老师后,强子就跟疯了似的,用竹竿和塑料薄膜在自己那三亩地上搭了个塑料大棚,然后又在村里的大喇叭上吆喝起来:“村里的老少爷们,为了根治小蚂蚱,我决定花血本出钱收购,每公斤一元,请大家都到地里捉蝗虫,然后扔到我的塑料大棚中去,我再集中销毁。”

捉蝗虫既可以让自己的庄稼免受损失,又可以弄几包烟钱,这一举两得的好事谁不干啊?村里的大人小孩都行动开了,短短几天内,强子就收购了几百斤蚂蚱,地里的蚂蚱越来越少了,至于他怎么处理这些蚂蚱的,就没人知道了。

一个月的期限很快就过去了,这天,强子把福伯和春花都请到地里说:“伯父,你看,村里的蚂蚱都快被我消灭光了。”说着话,他一把掀开了塑料大棚上的布帘子。福伯伸头一看,顿时惊得合不拢嘴,大棚里蚂蚱乱飞,地上还扔着好几捆青草和玉米叶子。福伯指着那满棚子乱飞乱蹦的蚂蚱说:“你哪里把蚂蚱消灭光了?这不是都活生生的吗?你还用草喂它们?你这不是在消灭它们,而是在把它们当宠物饲养着。”

强子从身上掏出一大把订单,乐呵呵地说:“你别看它们现在还活蹦乱跳的,用不了几天,就会被送到大城市的餐桌上,油炸蚂蚱可是大餐厅的名菜哦。你看,这些订单共需蚂蚱五万只,我这里只有四万多,从这个意义上说,蚂蚱不是全被消灭了吗?”

福伯一听,顿时无话可说。春花高兴地伸出大拇指说:“强子哥,你太有才了,怎么会想到养蚂蚱变废为宝的?”

强子说:“这得感谢你啊,要不是你给我的那张纸条,可能到现在我也找不到把蚂蚱变害为利、变废为宝的好办法。”

强子这话把春花说得迷惑不解,她纳闷地问:“什么纸条?我什么时候给你传过纸条啊?”

强子从身上掏出那张写着“宋子平”三个字的纸条,递给春花说:“就是这张纸条,不是你给我的吗?”

春花接过纸条看了看,说:“不是我给你的。”

不是春花给的,那会是谁呢?强子喃喃地说,难道是邻居王大爷,他平常最热心了。再不然就是放羊的老刘头,他也时常关照自己。强子和春花在这里猜来猜去,福伯听得直发笑,他咳嗽了一声说:“别乱猜了,那纸条是我给你的。”

强子傻了,他做梦也想不到,这张纸条竟然是福伯给的。福伯捋着颌下的胡须说:“强子,实话告诉你吧,那个宋子平是我的一个远房表弟,我早就从他那里知道蚂蚱是高蛋白的营养品,城里人也爱吃这个,养蚂蚱是可以致富的,我看你既勤劳又孝顺,可日子过得很艰难,就想帮你一把,又怕你没恒心,就故意为难你,用女儿的婚事逼着你走养蚂蚱这条路。”

强子紧紧地握着福伯的手说:“伯父,谢谢您!”福伯呵呵笑着说:“傻孩子,这时候还叫伯父吗?该改改口了。”

强子就红着脸低低地叫了声:“岳父。”

福伯大笑着答应了。

第157篇、民间故事顶真

潘长江说:浓缩的都是精华。有真最喜欢这句话,当初父亲不知是怎么想的?竟然给他取了个极富女性化色彩的名字“有真”,或许是名字的缘故,又或者是遗传因素的作用,再或者是后天营养问题,总之有真只有1米50的身高,在武汉大学铸造学院他是全校第一矮人。可能正是这一外貌上的“逆境”,使他发愤图强,他的成绩总是全校出类拔萃的,他时常有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可是那些漂亮的女同学却以貌取人,全校竟然没一个哪怕是稍微长得丑一点的女同学正眼瞧过他一次。这样的不公平的待遇养成了有真独具个性化特点的性格——顶真。

毕业后的有真凭着优异成绩的实力很顺利的进了一家大型机械制造企业。铸造是机械制造的龙头,是第一关,铸造关过不了,其他如机加工、热处理、安装、调试一切都是一句空话。

铸造车间平均文化程度不到高中毕业。车间主任初中毕业生,从工人干起,后提拔为班长,再后来走上主任岗位;车间书记倒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其他工人初中毕业生居多。铸造虽有很高的技术参数,但劳动强度极大。造型、翻砂、烘箱、炼钢、浇铸、清砂哪一项工作都是重体力劳动。稍有一些文化的工人就会跳槽,有真在这样一个车间应该说是英雄大有用武之地。

工人们长期从事一种单调而繁重的体力劳动心生厌倦是十分自然的事儿,有时候不免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尤其是文化素质低的人更是如此,另外工人干活儿是要计件的,即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额定的工作量,不可能像绣花那样细鼓弹琴。有真到车间以后他总是要求工人严格按操作程序来进行。他到翻砂工那儿去检测砂的干湿度,工人通常凭经验用手一抓,感觉差不多就行了。有真说:“我们工厂的效益为什么不好?就是因为你们这种低素质的工人干低素质的活儿。”翻砂工老牛听不得有人当面侮辱工人,老牛身高1米87,瞪起一双牛眼说:“小子,你他妈说话当心一点,惹恼了老子,老子把你塞进砂子里去,滚!”有真只得去找车间主任评理,车间主任当然会把工人批评一顿,也会把有真批评几句。不然谁惹得起那帮工人?

有真到炼钢工人那儿,工人们正在把大块的废钢铁砸成小块的,18磅大榔头高高的举过头顶,然后猛砸下来,有时候废钢铁上只留下一道浅浅的印痕,而工人们早已挥汗如雨了。有真拿一把尺子量了量已经被砸成小快的废钢铁说:“不行!这样的大小不符合标准,整改!”砸铁的二愣子极不高兴地说:“小子,来你把这把榔头给我掂起来,老子就按你的话去做!”有真心里没底,他不敢去掂那把榔头,灰溜溜地走了。工人们在后边起哄:“喔——”

有真这才知道他所学过的知识在工厂未必有多大的作用。他怀着一肚子的哀怨回到工程师办公室,坐在他对面的是梁工,梁工是早年的工农兵大学毕业生。刚来时,梁工还对他比较客气,说什么新生力量,高级知识分子之类的话。但是要跟他探讨钢材成分的配方时梁工总是推诿,他仔细查阅了梁工钢材配比,感觉有必要跟梁工交换意见,不然炼出的材料可能不达标。可是梁工说:“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等一些不着边际的话,然后倒背着双手踱了出去。

有真一筹莫展只得去找车间领导,领导拍着有真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有真啦,你学知识是用来干什么的?是改变现状的,你要想改变现状首先得适应现状。你看你处处跟工人顶真,连活下去都难,我跟你指一条路,你去国外吧!”

有真傻了!

第158篇、民间故事刀枪不入的人

柳二金和牛四是一对赌友,前些日子输钱欠了高利贷。为了弄到赌资翻本,两人竟绑架了一个4岁的男孩。

这天晚上,两人给男孩灌了安眠药,把他带到一个早踩好点的小区内。这个小区正在施工,没有人住。

两人带着男孩爬到顶楼。柳二金推开房门往里一看,吓得差点儿叫出声来,借着外面楼房透过来的灯光,隐约看到里面竟然有一个人!

那人也吓了一跳,结结巴巴地说:“我……我上夜班路过这里,上来方便一下,这就走,这就走……”

柳二金堵在门口骂道:“放屁!这么晚了,谁相信你爬到六楼专为撒泡尿?说!你到底是干什么的?!”

这时牛四也抱着男孩走进来,那人一下子紧张了:“两位大哥,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就当我什么都没看见,你们放了我吧……”

柳二金心一横,给牛四使了个眼色。

牛四马上心领神会,把男孩放在地上,也从腰间拔出刀子,两人一起向那人逼了过去。

那人惊叫起来:“你们想干什么?你们真的敢杀人?”

柳二金“嘿嘿”冷笑:“兄弟,你也不要怪我们,要怪只能怪你今天不走运,坏了老子的好事……”两人越逼越近,眼看那人退到了窗户前,再也无路可退。

他急了,弯腰从地上摸起一根钢管,拉开一副要拼命的架势:“你们别逼我,不然,我就不客气啦!”

一时间三人谁也不说话,都在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对方的一举一动。

也不知这样僵持了多久,柳二金有些沉不住气了,对那人说:“兄弟,这男孩是我们绑架过来的,他老爸有的是钱,道上的规矩是见者有份儿,不如……”

见那人不说话,柳二金以为他动了心:“你要想分一份儿,就把这男孩给结果了,这样咱们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不会出卖谁……”

那男孩不知什么时候醒了过来,眼泪汪汪地对那人说:“叔叔,求求你,别杀我,你要钱,我让我爸给你……求求你了……”

看着可怜巴巴的孩子,那人似乎有些于心不忍,他“呸”一声,对柳二金说:“我是缺钱花,不过为了钱让我杀人,打死我也不干!”

柳二金恼羞成怒,恶狠狠地骂道:“不识抬举的东西,老子的好事全让你给坏了,今天拼着鱼死网破,我也要先把你弄死!”说完拿着刀子就要冲过去。

然而一声惨叫过后,那人好好的,柳二金却倒在地上疼得直打滚,看样子是拿刀的手折了……

牛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看到柳二金倒地,他像一只受惊的野兽,拿着刀子向那人猛刺过去。

那人来不及躲闪,牛四这一刀硬生生地刺在了他的肚子上。可是,“叭”的一声,刀竟然断成了两截。

牛四愣在了那里。那人拿起钢管,对着他头上就是一下,牛四当场昏了过去……

躲在一边的男孩被眼前这一幕彻底惊呆了,等那人拿出手机报完了警,他张大的嘴巴还没有合拢。

过了好大一会儿,男孩才小心地问:“叔叔,你是超人吗?”见他摇头,男孩不相信,又问:“你为什么刀枪不入?”

男子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苦笑着摸了摸男孩的头,说:“警察一会儿就到,叔叔也该走了……”他的话还没说完,男孩一把拉住他的手:“不,叔叔,我不让你走,你要走了,坏人又该来欺负我了……”

这时楼下响起了警笛声,很快几名警察冲了进来,把柳二金和牛四带走了。男孩兴奋异常地拉着一个警察的手,把刚才的事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

警察听完,有些不相信,走过去问那人:“小家伙说你是超人,还让我问,你为什么能刀枪不入。”那人苦笑了一下,对警察说了一番话。

警察听完后,走到男孩跟前:“那个叔叔啊,他就是一个超人,专门对付坏人,帮助好人……”

男孩冲那人直竖大拇指,大声喊道:“超人叔叔,你真棒!”

等男孩被家人抱走后,警察走过来给那人戴上了手铐。原来,据他刚才交代,他其实是一个贼,把这个小区房间里排好的电线,重新抽出来,一圈一圈地缠在自己身上,然后再穿上外衣作掩饰,把电线偷偷带出去卖掉……

第159篇、民间故事聪明的磨石工

古时候,有一个浪得虚名的修道院长,他自以为自己了不起,对什么事都放在眼里,骄傲得很。

有一天,国王把他召去,对他说:“听说你是个聪明人,很有学问,我有三道难题问问你。第一道,海有多深?第二道,我骑着马绕地球一圈需要多长时间?第三道,天地之间有多长的距离?限你三个礼拜内作出回答。”

修道院长走回家,挖空心思地想啊,想啊,可怎么也想不出答案来。眼看二周过去了,脑子里还是空空的。

只剩最后一天了,修道院长茶不思,饭不想,连向上帝祷告的心思也没有了。因为他知道,到国王面前丢丑,就等于宣布自己末日的来临。

一个磨石工看到修道院长愁苦的样子,禁不住问道:“老爷,什么事把你难成这个样子?”修道院长看看衣服褴褛的磨石工,无奈地叹了口气。

“国王给我出了三道难题,要我在三个礼拜内回答,明天是最后一天期限,可我一道还没答上来,这下子,我的名声要完了。”接着把三道难题告诉给了磨石工。

磨石工一听,笑了笑说:“老爷是个有学问的聪明人,怎么让这么三道题给难住了!”

院长忙问:“你能回答?”

磨石工说:“明天我替你去见国王。”

第二天,磨石工打扮成院长模样,到了皇宫。国王开门见山地问:“请回答吧,第一,海有多深?”

磨石工说:“在海里投块石子,海的深度正是石子从水面到海底的深度。”

国王点了点头,又问:“我骑马绕地球一圈要几天?”

磨石工说:“国王陛下,世界上没有比太阳走得慢的了,我们几乎感觉不到它在动。如果你的马跟太阳走得一样快,在太阳升起的时候上路,只要24小时就又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刚好绕地球一圈,时间并不长。”

国王和大臣们听了,连连点头。

“最后一道题,天地之间相距多远?你可别含糊其辞,我要听精确的答案。”

磨石工回答说:“天地相距十二万九千八百七十二公里六米五分米四厘米三毫米。”

“精确得实在惊人,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请国王陛下去量一量,如果发现有半点差错,我情愿让您砍掉我的脑袋。”磨石工很自信地说。

国王很赞赏磨石工的回答。他又问:“你的学问很高,你能猜出我现在在想什么吗?”

磨石工轻松地笑笑,说:“我知道,国王陛下,你正在想,我们的修道院长到底名不虚传,聪明过人,学识渊博。”

国王十分惊异地看着磨石工心想:“他怎么能如此准确地知道我在想什么呢?”“不过,国王陛下,”磨石工说:“请你宽恕我的大胆,冒昧,我不是修道院长,我是个干粗活的磨石工。而您的那位修道院长是个大草包,他因为答不出您的问题,根本不敢来见您。”说完,脱去了修道院长的外套,扬长而去。

第160篇、民间故事超极难题

时下流行这样一句话,“千难万难,莫过拆迁”,这不,响水镇就面临有关拆迁的超级难题。

事情是这样的,有位华侨要回家乡投资建厂,县领导十分重视,严令各级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厂址选在县城周边响水镇管辖内的一片平房区。这位侨商十分厚道,给出的条件相当优厚,因此,几乎所有的居民都很痛快地签了协议。唯独“神仙居饭庄”的苟老板却不同意搬迁。苟老板的理由是,风水先生看过他的房屋,预言离开这里会连倒十年大霉,眼下这点拆迁费用再高,也补不上他倒十年大霉的损失,他誓与饭店共存亡!

此事如果提前几个月,索性安排几个人强拆掉了事,姓苟的敢阻拦,那就以妨碍公务罪论处。然而,上级颁布了政策,坚决禁止强拆行为,谁违反谁负责,哪个领导敢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

镇委书记兼镇长李双城立即主持召开了会议。在场的委员们纷纷表示,那苟老板纯属无理取闹!据周边群众反映,他那小店整整一个冬天生意萧条,一直贴广告要低价外兑。如今见有利可图,破饭店又变成了摇钱树,他才变了嘴脸。大家商议,再去做一次工作。

于是,由李双城带队,众领导和干警们一起赶到了“神仙居”。只见小饭店里客人满满登登,生意相当红火。这是怎么回事?有群众悄悄告诉领导们,这些客人都是苟老板免费请来吃饭的亲朋好友,为的是造成生意兴隆的假象,拿这个来要挟拆迁方!

摊上这样的对手,领导们如何不生气?他们走进饭店,见苟老板手拿一只拧开盖的塑料桶横在门口,身后站着所谓的“客人”,有的还扛上了摄像机……苟老板声称:除非赔偿他十倍损失,其他免谈。哪个要敢强行扒他的房屋,他就点燃这桶汽油,与小店同归于尽!

李双城耐心地对其进行劝解,那苟老板却油盐不进,一行人只好先撤回去。路上李双城接到县委书记和县长打来的电话,强调此事如果不迅速解决,造成侨商撤资转投别处的恶果,就让他好看。

党委扩大会连夜召开。会议室座无虚席,烟雾缭绕。然而,只听到“呼噜呼噜”的喝水声,却没人发言。李双城一拍桌子:“这么多人,难道想不出办法来?从现在起,每人必须发言,否则,明天写份辞呈交上来。后天,我去县里辞职!”

这一发火,副书记站了起来:“既然大家豁出来这官不当了,事情就好办。由领导带头,咱明天先礼后兵。假如姓苟的再执迷不悟,推土机随时跟上。还反了他了!”这主意引起多数人的支持,都骂那苟老板心黑太不懂事,推了也就推了,法不责众,这是党委的集体决议,难不成上级能把大家集体撤掉?

李双城想了想,副书记这点子够黑,但不能执行。如今上级下了死命令,坚决不许强拆,哪个敢违背?当真推倒那破饭店后,哼哼,什么集体决议,罪过肯定会推到这一把手和主持工作的头上。想到这里,李双城说:“犯错误是下策,不到山穷水尽时不能考虑。”

副书记的主意被否决了。

一位副镇长又想出了个主意:事到如今,不如与苟老板暗地妥协,他再退一步,少敲诈些,这部分损失由政府想办法补贴。可镇政府穷得工资都发不出去怎么办?好办,本地不是有些小企业吗?让他们紧紧裤带把这窟窿补上,往后,在政策上给予一些宽松不就行了,好歹把眼前这道关过去了……

大家一致认为副镇长这法子可行。然而,他们与小企业老板一联系,对方一百个不肯,说他们为政府贡献得够多的了,根本不可能有财力当这个冤大头。领导们猛地回过味儿来,小企业是不欢迎建这厂子的,这厂子的建成对他们不但没好处,相反会在用工等问题上产生冲击。人家一毛不拔,政府一点办法没有。

又一位副镇长想出了主意。那苟老板不是耍刁放横吗?咱不妨打一场“人民战争”,那边先稳住投资商,承诺保证他开春动工;这边背后鼓动签过约的居民,就说鉴于苟老板提出的无理要求,镇政府做工作未成,只能忍痛割爱,准备让投资商走人。这样,苟老板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成了害群之马,那么多的受害群众,就是口水也淹死他!

这一招好损,但不失为一步绝杀棋。会议决定,马上安排有关人员,去拆迁地扩散镇领导准备婉拒侨商的意向。没想到那苟老板真是块难煮的板筋,消息传开来,他不慌不忙地当众宣布:“你们大家不要傻乎乎地朝我使劲。我争取利益最大化,碍着你们哪个了?说不定我得到好处,你们的待遇也能相应提高呢,到时候你们感谢我都来不及,还起什么哄呢?”

经他这一番妖言惑众,那些已经签了约的搬迁户也产生了幻想,居然持起了观望态度。苟老板大概估计到镇领导不会善罢甘休,免不了再次出面纠缠,索性把饭店一锁,不知躲到了哪里……

这下子,可把镇政府一班人愁得白了头!常委扩大会议熬了一个通宵,最后决定让步。先向银行贷一部分款,满足苟老板的要求,但前提是要签一个协议,那就是他必须将此事严格保密,否则,引起连锁反应,那场面将无法收拾……

决议一形成,与会人员松了一口气。这时候电话骤响,李双城接起,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一班领导做梦也没想到,这一没用贷款,二不用签什么保密协议,苟老板的事情竟然摆平了。话说县城有位孤儿大学生,失恋后精神抑郁,便四处游荡,靠拾垃圾为生。昨天走到拆迁地,可能是天太冷,他便弄开苟老板的门锁,入室点火取暖,不知怎么点燃了苟老板家的汽油桶,结果,消防队赶到时,房屋已烧塌。

李双城带领大家赶到现场,火已彻底扑灭。望着冒烟的废墟,领导们感慨万千。李双城沉思片刻,毅然决定:现在不能休息,还要马上回去开会,研究两件事:一,如何对本镇城乡居民进行一次素质教育;二,钉子户的问题,此事要酝酿一个十全十美的说法向县委汇报,如果说是让一个精神病人给解决了,那影响将十分恶劣……

第161篇、民间故事本钱

黄加祥让生意伙伴骗到倾家荡产的地步,生活了十几年的老婆一气之下,与他离了婚,并带走了唯一的女儿,留下黄加祥一人对着空屋子发呆。一败涂地后他想东山再起,没有本钱那是痴心妄想,可人还要活下去吧,他只能求人托脸,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老板答应,让他春节后上班。现在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他想不出做点什么来打发这漫长的等待,没事了,便整天在街上瞎逛。

这一天,黄加祥无意中在电线杆子上看到一则小广告,说是50元见一面,招聘男性话聊人员,假如有可能,还可以继续合作,待遇相当优厚。一看年龄、气质等要求,居然跟黄加祥本人十分吻合。他权衡了一下,反正闲着没事,不妨前去试试,就算被淘汰了,也还有50块见面费不是。他按广告上的号码打通了电话,立刻有位年轻的女性接听,告诉他带上有效证件,下午在某茶楼会面,并声明,喝茶的费用由她买单。

猜不透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黄加祥带着好奇的心情赴了约。

等待他的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年轻女子。她查验了黄加祥的有效证件后,十分得体地点了一壶茶,然后让服务员回避。两人喝着茶,女子作了自我介绍:“我叫孙茹娟,今年30岁。我已先后约见过五名男子,但都不理想。看先生的举止、气质,我感觉有了七成可能……我想请先生做我儿子的临时爸爸……”

“我?”黄加祥吃惊得瞪大了眼睛,“我根本不认识您和您的儿子,这婚姻大事岂能如此儿戏?”

“先生莫激动。”女子微微一笑,“怪我没有说清楚,是临时爸爸,更主要的是……你仅仅冒充我儿子的爸爸,而你我之间除了演戏,什么内容也不会有。当然,我会付你相应报酬的。”孙茹娟眼圈一红,泪水夺眶而出……

孙茹娟原先的丈夫许光亮英俊潇洒,俩人并肩走在大街上,常常惹来无数羡慕的目光。没想到,许光亮跟着他的老板做起了贩毒生意,最后,在与警方对峙中被武警击毙。噩耗传来,孙茹娟已怀有6个月的身孕,她不忍心让这幼小的生命夭折,便远离家乡,跑到这座城市把儿子牛牛生了下来。

孙茹娟不想再婚,决心母子俩相依为命,把牛牛养大成人。她不可能告诉牛牛,父亲是个被警方击毙的毒贩子,也不忍心告诉他,爸爸生病死了,于是骗儿子说,爸爸在国外出差。然而,随着牛牛一天天长大,天天逼着向她要爸爸,她才发现当年那个谎话编得捉襟见肘,让她无法应付,说不定哪天就彻底戳穿。为了做一个彻底了断,孙茹娟才想出了这个花钱请临时爸爸的主意。

“你的任务就是冒充牛牛他爸爸,从国外回来。”孙茹娟斟字酌句地说,“然后,你要粗野地对待牛牛,从而引起你我的争吵,整个过程不会超过10天,期间,我对牛牛反复说你的坏话,最后提出‘离婚’。那时,牛牛对你也彻底失望,我母子的生活从此就会平静下来。”

这个事情不是很复杂。那个牛牛,与他毫无血缘关系,又未曾见过面,做出冷冰冰的姿态极其容易,然后再按照孙茹娟的安排,操作出一些粗野的动作……孙茹娟给的报酬不低,十几天下来,五千块,他黄加祥可以过个舒舒服服的春节。想到这儿,他欣然与孙茹娟签下了雇佣协议,协议的义务大都由孙茹娟负责,比如行动策划什么的,唯独有一条,黄加祥不能半途而废,如果违约,那要赔偿孙茹娟五万元的损失。

经过三天的简单训练,黄加祥掌握了牛牛的一些情况,孙茹娟又关照了他一些注意事项,紧接着,黄加祥粉墨登场,急匆匆地按响了孙茹娟家的门铃……

牛牛没去幼儿园,专门在家迎接渴盼已久的爸爸,一听到门铃,小家伙欢叫着抢着把门打开。黄加祥弯下腰,开口刚叫了声“牛牛”,这孩子“嗷”地一声扑上来,一双小手揽住黄加祥的脖子,“爸爸,我想死您啦……”说着,把小脸蛋紧紧地贴在了“爸爸”的脸上,许久再不吭声,只有眼泪刷刷地流……

黄加祥一下子呆住,事先研究的方案登时被打破了。按照原计划,他在牛牛叫他“爸爸”之后,用鼻子哼一声就赶紧去忙别的,以达到给孩子一个下马威的目的,然后再变本加厉地败坏“爸爸”的形象。可是,牛牛是个多懂事、多可爱的孩子呀,黄加祥无论如何也不忍伤害他。他轻轻掰开牛牛的手,起身去了卫生间,想稳定一下情绪。谁知,牛牛扯住他的裤子,紧跟着不放。黄加祥狠了狠心,按孙茹娟的安排,遇上这样的情况,应当不耐烦地说:“我去厕所,你跟着想吃屎呀!”可话一出口,却成了:“爸爸要去卫生间,牛牛自己玩去,啊?”那口气也柔和得要命。黄加祥一抬头,正碰上孙茹娟那责怪的眼神,他逃也似地关上了厕所的门。

吃过晚饭,到了睡觉的时候。孙茹娟说:“牛牛,快去你房间睡觉!”

牛牛不动,眼里全是讨好的神情:“爸爸,牛牛跟您睡觉好不好呀?”

当初设计的是,黄加祥睡孙茹娟房间的地板。现在听到牛牛这话,他不知如何是好。孙茹娟说:“可以,你带爸爸去你房间吧。”

孙茹娟的意思,黄加祥陪牛牛睡觉也行,总比俩大人挤一室自然。可牛牛不干:“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睡,就一天行不行啊……”说着,那双清澈的眼睛蓄满了泪。

孙茹娟怕孩子睡觉做噩梦,就没有批评他。结果,牛牛睡中间,让俩大人一边一个,躺下后,孩子把“爸爸”妈妈的手拉在他肚子上,一定要三人的手牵在一起……

这样的睡法,不是折磨人吗?两个大人非常尴尬地熬过了这一夜。早晨,孙茹娟狠狠地瞪着黄加祥:“你真以为自己是爸爸了,臭美。我告诉你,牛牛醒来,你不许给他好脸。这小子离了肉不行,蔬菜一口不吃,你正好借机会骂他。”

早饭端了上来,牛牛果然伸筷子先夹肉。黄加祥运了一下气,语调尽量严厉:“你为什么不吃蔬菜?我讨厌吃肉的孩子!”他以为牛牛一定会像他妈妈描述的那样,扔下筷子就撒泼,接下来,戏就好演了……可是,俩大人失算了,牛牛看了爸爸一眼,立刻把夹到的肉放回去,然后,大口大口地吃蔬菜。

这结果,连孙茹娟也没想到,只好傻傻地劝阻:“儿子,慢点嚼,别噎着。”

真是奇了怪了。自从黄加祥出现,牛牛就像变了个人,孙茹娟事先策划的一系列方案,几乎用不上。她把黄加祥拉到厨房:“你错过了一个机会,他吃菜时,你为什么不训斥他,‘什么吃相,跟讨饭的一样’!”黄加祥说:“孙茹娟,孩子吃饭时挨训,是要做下胃病的,牺牲我这个局外人无所谓,可健康却是孩子一生的大事。”听到这话,孙茹娟只好把话咽回去。

这时候,牛牛吃饱了,在地板上玩他的四驱车。孙茹娟朝黄加祥使了个眼神,让黄加祥弄坏牛牛最心爱的玩具。小孩子哪个不视玩具为生命,给他弄坏了,肯定伤心已极,无论他哭还是闹,黄加祥一定要借题发挥,甚至可以打他几下……

“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离婚的目的,你知道后果是什么。”孙茹娟下了最后通牒。

成败在此一举。黄加祥在心里说了声“牛牛,对不起了,我也是身不由己”,他一咬牙冲过去,对牛牛喊了一声:“地上脏不脏?我叫你只顾玩!”他抬起脚,狠命朝四驱车跺去,那小玩具立刻碎成了几块!跺下这一脚,黄加祥痛苦地闭上了眼睛,这踩的哪里是玩具,分明是踩碎了一颗纯洁的童心!

埋伏在厨房里的孙茹娟见时机成熟,箭也似的跑出来,抓住黄加祥连撕带骂:“你这个恐怖分子,一进屋,就对我们娘俩没个好脸,你安的是什么狼子野心……”

小牛牛“哇”地一声哭了!

两个大人松了一口气,这一回表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没想到牛牛边哭边抱住妈妈的腿:“你别打爸爸呀,是牛牛不好。我不要四驱车了,我要爸爸……”

黄加祥一下子坐在地板上,任碎玩具扎得屁股生疼也浑然不觉。

孙茹娟费了好大劲,终于哄得牛牛止住了哭声。她塞给黄加祥一张纸条,大声说:“看在儿子的面子上,先饶你这回。罚你出去买些菜回来……”

黄加祥没跟牛牛告别,他逃也似的离开孙茹娟家,展开纸条一看,上面写着:“你的表现很令我失望,请回家反思一天,想出对策。后天你过来,要一鼓作气拿下战役。你走后我要告诉儿子,说你赌气没回家,是个小心眼的人,这样,为你明天的扩展做下铺垫。祝你成功。”

黄加祥回到家里,又接到孙茹娟的电话:“好了,我刚才对儿子把你好一番丑化,这算下了猛药。后天,你一定要找到机会打他,记住,打屁股上肉多的地方,别伤着骨头……”

这天,该是“决胜”的日子了,孙茹娟一早接到黄加祥的电话,约她到先前的那家茶楼有话说。孙茹娟把牛牛送到幼儿园,便赶到约定地点。一见面,她焦急地问:“想出好办法来了吧?”

黄加祥从包里掏出一只信封:“这是我的房产证,咱小城房贱,它仅值20万。或者你买下我的房子;或者我拿它做抵押,等以后赚到钱,我会赔偿那笔违约金。”

“你什么意思?”

“孙茹娟,我承认自己的无能,无法完成你交待的任务。”

黄加祥说,这几天他一直承受着良心的谴责,一合眼,就看到牛牛那天真无辜的笑脸。他宁肯认栽赔钱,也不能继续扮演这个恶煞角色了,“孙茹娟,我已经让人骗到这种程度了,不在乎这五万块钱,你另请高明吧。”

“这个孩子跟你没关系。况且,你也不算真伤害,小孩子很快就会忘记的。”孙茹娟莫名其妙。

“我知道。”黄加祥说,“我说过了,我无能。这房产证你收着……我这位临时爸爸至此卸任。”

“妄想!”孙茹娟杏眼圆睁。

“你也要违约吗?”黄加祥说,“如果是那样,我可以告你虐待罪。”

孙茹娟说:“黄先生,你误会了。”

黄加祥“赌气离家”后,牛牛立刻变得非常听话。当听说妈妈要离婚,这孩子无师自通地给妈妈跪下了。孩子哭着说:“爸爸是有些毛病,可是,那也比没有爸爸好呀。妈妈,我们班好几个小朋友都没有爸爸,好可怜……”

“那一刻,我心都碎了。我打算请求让你做牛牛的永久爸爸。其实,我通过一定途径打听清楚了你的品格,又亲自体验到你是一个诚实有爱心的男人。只有跟着你,牛牛才不会受到伤害。假如你对他好,我会像奴仆伺候主人一样侍奉你。”孙茹娟泣不成声。

“我?”望着孙茹娟梨花雨的面庞,黄加祥不知所措,“我连振作起来的本钱都没有……”

“不,你非常富有。”孙茹娟抬起头,直视着黄加祥的眼睛,“你的善良和诚实,就是世上最丰厚的本钱……”

第162篇、民间故事白虎山

白虎山坐落在湖北省谷城县庙滩镇一个叫次河的地方,白虎山上从来不长草的,所以里面没有小鸟和其他的野生动物,为什么会这样呢?听我那里的老人讲,这里面有一个很唯美的故事。 在白虎山下住着一户人家,有两位老人,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的名字叫杜尼,女儿的名字叫杜妞。 那时白虎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竹子,杜尼和杜妞每天一起早,就背着两个大篮子到白虎山上砍竹子,他们用竹子来做笛子,做很多现在家庭里使用的工具,还可以用竹笋来做菜,小日子过的可好了。他们很知足的生活着,可是当他们家的孩子长大了,就不满足现状了,他们想要更多的享受,觉得这么一点儿竹子根本体现不了自己的富裕。 一天,杜尼和杜妞背着两个大篮子来到了白虎山。他们这次决定要大量的砍伐竹子,这样才够他们享用。可是,令他们惊讶的是,山上的竹子和竹笋,花草树木全部都消失了,消失的无隐无踪,他们眼前是一片荒凉的黄土地。而且,连一只小动物也没有,死气沉沉。 这一情形,令他们措手不及。杜妞头上不禁冒出了冷汗,背上的篮子开始了剧烈的颤抖,似乎连篮子都开始紧张起来。杜尼面部苍白,无助的看着那荒凉的土地,想:这白虎山,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啊!原先不是竹林茂盛的吗? 刚想到这里,突然,从地里冒出了一只白虎,这令他们都吓了一大跳,连忙往后退了几步。 白虎用它威猛的声音说道:“你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吃这里的竹笋长大,用这竹子养活你们一家人,怎么还能嫌竹子少呢?” 杜妞和杜尼听完后,觉得这位白虎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他们两个就商量了一个计划,把白虎给杀了,白虎一死,竹子居然又全长起来了。于是,他们大规模的砍伐,一天下来,把竹子都给砍光了,就连刚出生的竹笋,竹花都不肯放过。 过了一两年,山上竹林又长出一大片,这回,他们也让年长的老长得父母一起砍伐竹子。老人十分的善良,看见还没有长大竹子就不砍。这可遭受了儿女的辱骂。 那些竹花见了,纷纷向花神去诉苦。花神听了,十分的生气,就把竹子全变没了。只有老爷爷,老奶奶上山的时候,竹子才会奇迹般的出现。如果是杜尼或是杜妞上山来砍伐,他们看到的只能够是荒土一片。 这就是关于白虎山的民间传说。

第163篇、民间故事̳×ÓÀïµÄ±¦±´

¡¡Ñî¼Ò´å´åÃñÑîËÄÏìÓ¦´åÀïµÄºÅÕÙ£¬×¼±¸ÔÚ×Ô¼ºµÄÁ½Ä¶µØÀïÖÖÆ»¹ûÊ÷¡£ÕâÌ죬ËûÕýÔÚµØÀïÍÚÊ÷¿Ó£¬ÎÞÒâÖÐÍÚ³öÒ»¸ö̳×Ó£¬ÑîËÄ¿´ÁË¿´ËÄÏÂÎÞÈË£¬Á¬»î¶ù¶¼¹Ë²»ÉϸÉÁË£¬±§ÉÏ̳×ӾͻØÁ˼ҡ£

¡¡¡¡ÑîËÄÓÃÇåË®½«Ì³×ÓÍâ±ßÇåÏ´µÃ¸É¸É¾»¾»£¬·¢ÏÖÕâ¸ö̳×Ó»ëÉíºÚÆáÆᣬ¹âͺͺ£¬Á¬Ìõ»¨Îƶ¼Ã»ÓУ¬ºÜ´Ö²Ú¡¢ºÜ³óªµÄÑù×Ó£¬µ«ÊÇ̳×ÓºÜÖØ£¬ÉÏÃæÓÐÒ»¸öÃÜ·âµÄ¸Ç×Ó£¬Àï±ßÏñÊÇÓÐʲôֵǮµÄ¶«Î÷¡£

¡¡¡¡“Ī·ÇÊÇһ̯Òø×Ó£¬ÄÇÎÒ¿É·¢´ó²ÆÁË£¡”ÕâôһÏ룬ÑîËÄÐÄÑ÷ÁËÆðÀ´£¬¾ÍÏë°Ñ̳×ӵĸÇŪ¿ª£¬¿ÉÊÇÎÞÂÛËûÓÃÊÖÆô£¬»¹ÊÇÓøÄ׶ÇË£¬ÄÇ̳×ӸǾÍÊÇÎÆË¿²»¶¯£¬ÑîËÄÊǸö¼±ÐÔ×Ó£¬Ò»Ê±ÐÔÆ𣬾;ÙÆðÄǸö̳×Ó³¯µØÃæˤȥ£¬Ö»Ìý¼û“àØ”µÄÒ»ÉùÃÆÏ죬̳×ÓËé³ÉÁ˼¸Ê®¿é£¬Àï±ßµÄ¶«Î÷Ò²ÖÕÓÚ¼ûÁËÑô¹â£¬Ô­À´Àï±ßÊÇÕûÕûÒ»¹Þ×ÓÍ­Ç®£¬ÒòΪÃÜ·âÑÏʵ£¬ÄÇЩͭǮ¿´ÆðÀ´»¹Í¦Ðµģ¬Ëµ²»¶¨ÊÇÄÄÒ»±²µÄµØÖ÷Àϲƶã±ÜÕ½ÂÒʱÂñÔÚµØϵġ£

¡¡¡¡ÑîËľͽ«ÕâЩͭǮ»®À­µ½Ò»Ö»¿Ú´üÀµÚ¶þÌì¾ÍÈ¥Á˳ÇÀËûÖªµÀ³ÇÀïÓÐÒ»¸ö“¹Å¶­ÍæÆ÷”Ò»Ìõ½Ö£¬ËûÏëÈÃÄÇЩµêÖ÷ÃÇ¿´Ò»ÏÂÕâЩͭǮÄÜÖµ¼¸¸öÇ®¡£

¡¡¡¡ÑîËĽøÁËÒ»¼äµêÃ棬һ¸ö´øןñºñÑÛ¾µµÄµêÖ÷ÀÏÔ¶¿´¼ûËû£¬¾ÍÓ­Á˳öÀ´£¬Ëµ£º“¿Í¹Ù£¬ÄúÀ´ÁË£¬½øÀ´¿´¿´°É£¬ÎÒÕâÀﶫÎ÷È«×ÅÄØ£¡”ÑîËÄ˵£º“ÎÒ²»ÊÇÂò¶«Î÷µÄ£¬ÎÒÊÇÂô¶«Î÷µÄ£¡”µêÖ÷˵£º“ÄÇÎÒÒ²»¶Ó­£¬Äú½«¶«Î÷ÄóöÀ´ÎÒ³ò³ò°É£¡”

¡¡¡¡ÑîËľͷÅÏ´ü×Ó£¬×¥³öÁËÒ»°ÑÍ­Ç®£¬µêÖ÷°¤¸ö¿´ÁË¿´£¬Ëµ£º“ÕâÊÇÌƳ¯ÓùýµÄÇ®£¬½Ð¿ªÔªÍ¨±¦……”ÑîËÄÒ»ÌýÁ½Ñ۷Ź⣬˵£º“ÌƳ¯µ½ÏÖÔÚÕâô¶àÄêÁË£¬ÄÇʱµÄÇ®ÊDz»ÊǺÜֵǮ£¿”µêÖ÷˵£º“¿ªÔªÍ¨±¦ÓеĺÜֵǮ£¬Ò»Ã¶¾ÍÖµÊýÍòÔª£¬¿ÉÊÇÄãµÄÕâЩ¶¼ÊÇ¿ªÔªÍ¨±¦Á¥ÊéСƽÌÆÖý£¬ÊÇ×î³£¼û×îÆÕͨµÄÒ»ÖÖ£¬Âú´ó½Ö¶¼ÊÇ£¬ÎÒÕâÀïÒ²Óм¸°Ùö£¬Ò»¿éǮһö¾ÍºÜ¹«µÀÁË£¡”

¡¡¡¡ÑîËÄÒ»ÌýÓÐЩ¾ÚÉ¥£¬µ«ÊÇËû²»¸ÊÐÄ£¬Ëµ£º“ÎÒÕâÀﻹÓкܶàÄØ£¬ÄúË÷ÐÔ¶¼¸ø¿´¿´£¬ÓÐûÓÐֵǮµÄ£¡”»©À²Ò»Éù£¬ÑîËĽ«Ò»´ü×ÓÍ­Ç®¶¼µ¹Á˳öÀ´£¬µêÖ÷ÀÁÀÁɢɢµØ¿´ÁËÆðÀ´¡£

¡¡¡¡ºöÈ»¼äËûº°ÁËÆðÀ´£º“ÕâÒ»¸öÄãÊÇ´ÓÄÄÀïÀ´µÄ£¿”ÑîËÄ¿´È¥£¬·¢ÏÖµêÖ÷ÊÖÖÐÄÃ×ÅÒ»¿é´ÉƬ£¬¿´ÆðÀ´ÊÇʢͭǮµÄÄǸö̳×ÓÉϵģ¬×Ô¼ºÎÞÒâ¼ä»®À­À´µÄ¡£ÑîËľͽâÊÍÁËһϣ¬µêÖ÷¶Ù×ãµÀ£º“¿ÉϧÁË£¬¿ÉϧÁË£¬Õâ¿ÉÊǺö«Î÷ѽ£¡”

¡¡¡¡Ô­À´£¬Õâ¸öµêÖ÷ÊÇÒ»¸ö¼ø±ð¹Å´ÉµÄר¼Ò£¬Ëû´ÓÄÇÒ»¿é´ÉƬÉÏ¿´³ö£ºÄǸö̳×Ó¾¹È»ÊÇÒ»Ö»²ú×ÔÓÚÌÆ´úÒ«ÖÝÒ¤µÄ´É¹Þ£¬Ñ§Êõ½ç³ÆÒ«ÖÝ´ÉΪ¸ß¹Å´É£¬ÒòΪÄê´ú¾ÃÔ¶£¬´æÊÀÁ¿Ï¡ÉÙ£¬¼Û¸ñÁ¬ÄêÅÊÉý……

¡¡¡¡ÑîËĺó»ÚµÃÁ¬ÅÄ×Ô¼ºµÄ×ì°Í×Ó£¬µêÖ÷½Ó×Å˵£º“È¥ÄêÔÚÒ»³¡´óÐÍÅÄÂô»áÉÏ£¬ÓÐÒ»Ö»Ò«ÖÝÒ¤µÄÍëÂô³ö¹ýһǧÍòµÄ¸ß¼Û£¬ÄãµÄÕâ¸öÒªÊÇÍêÕûµÄ»°……”

¡¡¡¡»°»¹Ã»ËµÍ꣬ÑîËľÍÁ½ÑÛÒ»ºÚ£¬»èËÀ¹ýÈ¥ÁË¡£

第164篇、民间故事®ÁêÍõÊÈÄ«ÈÇ·ÇÃü

¡¡¡¡ÌÆî£×ÚʱÆÚ£¬Â®Áê³ÇÊÇ®ÁêÍõµÄµØÅÌ£¬Â®ÁêÍõÊǵ±³¯î£×ڻʵ۵ÄÇ×Ê常£¬Ëû±»·âÔÚ®Áê³ÆÍõºó£¬Ù¼´óµÄ®Áê³Ç¾Í³ÉÁËËû¼ÒµÄ²ËÔ°×Ó£¬Ëû°®¸Éɶ¸Éɶ£¡

¡¡¡¡±ð¿´Â®ÁêÍõÄÔÂú³¦·Ê£¬¿ÉÊÇËû¸½Ó¹·çÑÅ£¬Ìرðϲ»¶ÊÕÂÞһЩÕäÆæµÄ¹ÅÍæ×Ö»­£¬Ã»ÊÂËû¾Í¹ÛÉÍÁÙÄ¡£¬ÕâÒ»À´¶þÈ¥£¬ËûÒ²ÄÜ»­Éϼ¸±ÊÁË¡£ËäȻ®ÁêÍõ»æ»­µÄ¼¼Êõ²¢²»¸ßÃ÷£¬¿ÉÊÇÈ´±»Ò»°ïÇ÷Ñ׸½ÊÆ֮ͽÅõÉÏÁËÌ졣®ÁêÍõÒ²¶Ô×Ô¼ºµÄÊé»­ºÜΪ×Ô¸º¡£

¡¡¡¡³ö®Áê³Ç¶«ÃÅ5ÀÓÐÒ»ÌõË®ÊÆÍļ±µÄμˮºÓ£¬ÕâμˮºÓÊÇÎ÷±±Îåʡˮ·ÔËÊäµÄ±ØÓÉ֮·£¬Ã¿Ìì¹ýÍùµÄÖÛ鮲»¶Ï¡£Â®ÁêÍõ¾õµÃÕâÀï´óÓГǮ”;£¬Ëû±ãÏÈÅɸ®ÖеÄ×ܹÜËθ£Áì±ø¼Ù×°ÊèͨÁËһϺӵÀ£¬È»ºó¾ÍÔÚºÓµÀÖкáÆðľդÀ¸£¬ËûÃǶÔÀ´ÍùµÄ´¬Ö»°Ù°ãµóÄÑ£¬·´Õý²»½»ÄÉÒ»±ÊÊè¿£ºÓµÀµÄÒø×Ó£¬ÐÝÏë·¹ý¡£

¡¡¡¡¹ýÍùµÄÉÌ´¬ÀÏ°åÃÇÿÌ춼ºÍËθ£´ò½»µÀ£¬Ò»À´¶þÈ¥Ãþ͸ÁËËûµÄÆ¢Æø±üÐÔ¡£Ëθ£³ýÁË¿áϲÄǻư×Ö®ÎïÍ⣬×î°®ÊÕÂ޵ľÍÊÇÃûÖ½¹ÅÄ«µÈÎÄ·¿ÓÃÎï¡£

¡¡¡¡ÉÌ´¬µÄÀÏ°åÃÇΪÁËʹ×Ô¼ºµÄ»õÎﳩͨÎÞ×裬¾­³£ÐèÒªÂòÀ´Ò»Ð©¼Û¸ñ¸ß°ºµÄÎÄ·¿Ëı¦À´»ß¸Ëθ£¡£ÔÚμˮºÓÉÏ£¬ÓÐÒ»ËÒ´ó´¬Ãû½Ð̫¡ºÅ£¬»õ´¬µÄÖ÷È˾ÍÊÇÙÜÖÝͬµÂÌÃÖ½µêµÄÀÏ°åÁøϪ¡£ÁøϪÂÚ½í³¤ÉÀ£¬°×Ã泤Ð룬Ïñ¼«ÁËÒ»¸ö½ÌÊéµÄÏÈÉú£¬ËûËäÈ»¼«ÌÖÑáËθ£ÕâÑùµÄÊпëСÈË£¬¿ÉÊÇΪÁË×Ô¼ºµÄÉúÒ⣬ËûÒ²Ö»µÃÎ¥ÐÄË͸øÁËËθ£Á½·½¹ÅÄ«¡£

¡¡¡¡Ëθ£µÃµ½¹ÅÄ«ºó£¬Ò»ÕÅöóÓã×ìµÄ×ì½Ç¶¼ÀÖµÃßÖµ½Á˶ú¶äÉÏ£¬ËûÅÄ×ÅÁøϪµÄ¼ç°ò˵µÀ£º“ÁøÀϰ壬ÎÒ¾Íϲ»¶Õâ¸ßÑŵĶ«Î÷£¬Èç¹ûÔÙÓйÅÄ«£¬¸Ï¿ì¸øÎÒŪÀ´£¬ÎÒ±£Ö¤ÄãÒÔºóÔÚμˮºÓÉϳ©Í¨ÎÞ×裡”

¡¡¡¡ÁøϪûÓа취£¬ËûÖ»µÃÍÐÈË»¨¸ß¼ÛÓÖÂòÀ´ÁËÒ»ºÐ¾ÅÁú²¹ÌìÄ«£¬Ëû×ø×Åľ´¬£¬Ô¶Ô¶µØÀ´µ½ÁËμˮºÓµÄ¹Ø¿¨Ç°£¬¾Í¼ûËθ£Õ¾ÔÚʯͷ̨×ÓÉÏ£¬¶Ô×ÅÁøϪ£¬Ëû³¶×Åɤ×Ӹ߽еÀ£º“Í£´¬£¬¼ì²é£¡”

¡¡¡¡Ì«Â¡ºÅ»õ´¬ÂäíÖÍ£ÎÈ£¬ÁøϪÄÃÆðÄ«ºÐ£¬²È×ŲüÓÆÓƵÄÌø°å×ßµ½ÁËʯͷ̨×ÓÉÏ£¬»¹Ã»µÈÕÅ¿Ú˵»°£¬¾Í¼ûËθ£°ÑÈý½ÇÑÛ¾¦Ò»µÉ£¬ºðµÀ£º“ºÃÄã¸öÁøϪ£¬¾¹ÄÃËÎijÈ˵±ºïË££¬À´ÈË°¡£¬¸øÎÒ°óÁË£¡”

¡¡¡¡Ê®¼¸¸ö´Ö³µÄ¾üºº²»ÓÉ·Ö˵£¬³¶Éþ×ӱ㽫ÁøϪÀ¦ÁËÆðÀ´¡£Á½¸öʱ³½ºó£¬Ëθ£ÍÆÍÆÞúÞú£¬¾Í°ÑÁ¬º°Ô©Í÷µÄÁøϪѺµ½ÁË®ÁêÍõ¸®¡£

¡¡¡¡Â®ÁêÍõÅÖ³ÉÁËÒ»¸ö´óÈâÇò£¬ËûÕýµÉ×ÅÒ»¶Ô¸òó¡ÑÛ£¬ÇÆ×ÅǽÉϵÄÁ½·ù»­ÉúÆøÄØ¡£ÕâÁ½·ù»­Ò»·ùÊÇ¡¶Ê¯°¶²´ÖÛͼ¡·£¬ÁíÒ»·ùÊÇ¡¶Ý×½ò·Â¹Åͼ¡·¡£

¡¡¡¡»­¡¶Ê¯°¶²´ÖÛͼ¡·µÄʱºò£¬Â®ÁêÍõÓõÄÊÇŨīÖزʣ¬Ã»Ïëµ½¹ýÁ˼¸Ììºó£¬Ä«É«¾¹²»¿É˼ÒéµØ¼õµ­ÁË¡£ÄǸ±¡¶Ý×½ò·Â¹Åͼ¡·±»Ëû»­ÁËÒ»°ë£¬¾ÍÒòΪīɫ¹Å¹Ö£¬ÔÙÒ²»­²»ÏÂÈ¥ÁË¡£

¡¡¡¡Ëθ£ËùÊÕµÄÎÄ·¿Ëı¦×îºó¶¼µ½ÁË®ÁêÍõµÄÊÖÖС£ÕâÁ½¸±»­·Ö±ðÊÇÓÃÁøϪËÍÀ´µÄ¹ÅÄ«»­µÄ¡£

¡¡¡¡ÁøϪËÍÀ´µÄÁ½¿é¹ÅÄ«·Ö±ðÊÇ˪ѩ·ê´ºÄ«ºÍÎð¾ªÌìÏÂÄ«¡£

¡¡¡¡µôÉ«µÄ¡¶Ê¯°¶²´ÖÛͼ¡·¾ÍÊÇÓÃ˪ѩ·ê´ºÄ«»­µÄ¡£¶øÑÕÉ«ºÚ×ϵġ¶Ý×½ò·Â¹Åͼ¡·¾ÍÊÇÓÃÎð¾ªÌìÏÂÄ«»­µÄ¡£

¡¡¡¡ºÜÏÔÈ»£¬ÊÇÁøϪ°ÑËθ£¸øÆ­ÁË£¡Â®ÁêÍõÒ»ÅÄ×À×ӽеÀ£º“ºÃÄã¸ö¼éÉÌ£¬ÄãµÄ˪ѩ·ê´ºÄ«Î޶˵ôÉ«£¬¶øÄãµÄÎð¾ªÌìÏÂÄ«ÑÕÉ«³ó¹Ö……ËüÃÇÎÛÁ˱¾ÍõµÄÁ½·ùºÃ»­£¬Äã¿ÉÖª×ïÂ𣿔

¡¡¡¡¿´×ÅǽÉϵÄÄÇÁ½·ù»­£¬ÁøϪºöÈ»“ºÇºÇºÇ”µØЦÁË¡£

¡¡¡¡Ë裓²Ö॔һÉù£¬³é³öÁËÑüµ¶£¬Ëû½«º®¹âÉÁÉÁµÄÑüµ¶´îÔÚÁËÁøϪµÄ²±×ÓÉÏ£¬½ÐµÀ£º“ÔÙЦ£¬ÎÒÒ»µ¶¿³ËÀÄ㣡”

¡¡¡¡ÁøϪ¸ù±¾Ã»ÓÃÕýÑÛÇÆËθ£ÊÖÀïµÄ¸Öµ¶£¬ËûÓñ»Ô©Í÷µÄ¿ÚÆø˵µÀ£º“ÍõÒ¯£¬Äú°Ñ»­»­³ÉÕâÑù£¬Õâ¿É¹Ö²»µÃÎÒÁøijÈË°¡£¡”

¡¡¡¡ÁøϪ¸ß¼Û¹ºÂòµÄÁ½¿éÄ«£¬¶¼ÊÇ»ÝÖÝÄ«ÏãÕ«´«ÊÀµÄÕäÆ·¡£ÁøϪһ½âÊÍ£¬Â®ÁêÍõ¾¹³ÉÁËÃíÀïµÄÄàÌ¥£¬¾ÍʣϷ¢ã¶µÄ·ÝÁË——ÄÇ¿éÎð¾ªÌìÏÂÄ«²¢²»ÊÇÒ»¿éÊé»­ÓÃÄ«£¬¶øÊÇÒ»¿éÖ÷ÖÎС¶ù¾ªØʵÄÇྪī£¬Â®ÁêÍõÓÃÒ©Ä«×÷»­£¬ÓÖÆñÄܵÃÐÄÓ¦ÊÖÄØ£¿¶øÄÇ¿é˪ѩ·ê´ºÄ«ÊÇÒ»¿é±äÉ«Ä«£¬ÕâÖÖÄ«Ö»ÄÜÓÃÀ´»­ÌìÉϵÄÔƲʡ£ËªÑ©·ê´ºÄ«ÔÚÑą̂Öб»Ñпª£¬¿´×ÅÆáºÚһ̲£¬ÊµÔòÍ¿µ½Ö½ÉÏ£¬¾Í»áÖð½¥±äµÃ²ã´Î·ÖÃ÷£¬¶øÇÒ×îºó»á×ÔÈ»³ÊÏÖ°ë͸Ã÷µÄÔƲÊÄ£Ñù¡£Ö®ËùÒÔÓÐÕâôÆæÃîµÄЧ¹û£¬¶¼ÊÇÒòΪī¿éÖк¬ÓдóÁ¿µÄÌì¶ìµ°µ°ÇàµÄÔµ¹Ê¡£

¡¡¡¡Â®ÁêÍõÒ»ÌýÔ©Í÷ÁËÁøϪ£¬ÞÏÞεؿÈËÔÁ½Éù£¬È»ºóÒ»°ÚÊÖ£¬¼¸ÃûÎÀÊ¿ÉÏÇ°£¬¸øÁøϪ½â¿ªÁË°óÉþ¡£ÁøϪ»î¶¯Á˼¸Ï¸첲£¬ÔÚ»³ÀïÒ»ÌÍ£¬È¡³öÁËÄǺоÅÁú²¹ÌìÄ«£¬ÓÃÁ½ÊÖÅõ×Å£¬Ï׸øÁË®ÁêÍõ¡£

¡¡¡¡¾ÅÁú²¹ÌìÄ«µÄÄ«ºÐÓúìľÖÆÔ죬»ÆÍ­°ü±ß£¬ÉÏÃ滹¹Ò×ÅÒ»¸ö»Æ½ð×ö³ÉµÄСËøÍ·£¬´ò¿ªÐ¡Ëø£¬×Ï̴ľµñ³ÉµÄÄ«³²À·ÅÓоÅÌõÊÖÖ¸³¤¶ÌµÄÄ«íÖ¡£

¡¡¡¡ÕâºìľµÄÄ«ºÐºÍÄÚÊÎÒì³£¾«ÃÀ£¬ºÐ×ÓÈç´ËÖ®ºÃ£¬ÄÇôÕâºÐ×ÓÖÐ×°µÄÄ«íÖ×ÔÈ»·Çͬһ°ã¡£Â®ÁêÍõÁ½Ñ۷Ź⣬æÎʵÀ£º“Õâ¾ÅÁú²¹ÌìÄ«ÓÐʲôÃî´¦£¿”

¡¡¡¡Õâ¾Å¿éÄ«Ëùº¬ÓеijɷֽØÈ»²»Í¬£¬ÖýÄ«µÄʱºò£¬¿É·ÑÁËÖýīʦ¸µ²»ÉÙµÄÐÄ˼¡£µÚÒ»¿éÄ«ÖÐÌí¼ÓÁËÒøм£¬µÚ¶þ¿éÄ«ÖмÓÉÏÁ˽ð·Û£¬Ê£ÏµÄ7¿éÄ«Ìí¼ÓµÄ¶«Î÷·Ö±ðÊÇ——ôä´ä¡¢ÕäÖ顢Ϭ½Ç¡¢ÁúÏÑÏã¡¢»ðÁÛ¾«¡¢×ÔȻͭºÍÎڹǷۡ£½«´ËÄ«Ñпª£¬×÷»­µÄʱºò¾Í»á³öÏÖѤȻÆ߲ʵÄЧ¹û¡£

¡¡¡¡Â®ÁêÍõΪÁ˼ìÑéÕâ¾ÅÁú²¹ÌìÄ«µÄЧ¹û£¬ÃüËθ£Ä¥Ä«£¬×Ô¼ºÄÃÆðÁËÀǺÁË®¾§±Ê£¬Â®ÁêÍõÍá·çɨÂäÒ¶°ã£¬×îºóÓñÊÔÚ³ÎÐÄÌÃÖ½ÉÏ»­ÁËÒ»·ù¡¶¸»¹óĵµ¤Í¼¡·¡£

¡¡¡¡¡¶¸»¹óĵµ¤Í¼¡·»­ºÃºó£¬Äµµ¤µÄҶƬºÍ»¨°êÉϹûÈ»ÊÇÆæ¹âÉÁÉÁ£¬Òì²Ê·×³Ê£¬É·ÊǵäÑŸ߹ó£¬ÁîÈËÉÍÐÄÔÃÄ¿¡£Â®ÁêÍõ´óϲ£¬Ëû¶ÔÁøϪһÊú´óÄ´Ö¸£¬ËµµÀ£º“ÁøϪ£¬ÒÔºóÄãÒª¶à¶àµØΪ±¾ÍõÊÕ¼¯±¦Ä«£¡……”

¡¡¡¡ÁøϪһ¼û×Ô¼º½ÄÐÒÌӵûîÃü£¬ËûÓÃÒÂÐä²ÁÈ¥¶îÍ·ÉϵÄÀ亹£¬¹ªÉíÊ©Àñ£¬ÕýÒªÍËÏ£¬¾Í¼ûÒ»¸öϵןìË¿ÏßµÄСľºÐ×Ó´ÓËûÒ´øÉÏ»¬Â䣬½ÓלžઔһÉù£¬µôµ½Á˵ØÉÏ¡£Ð¡Ä¾ºÐ×ӵĸÇ×Ó±»Ë¤¿ª£¬´ÓÀïÃæ¹ö³öÁËÒ»¸öÄ´Ö¸´óСµÄÄ«íÖ¡£

¡¡¡¡Ëθ£Êֿ죬ËûÒ»°Ñ½«ÄǸöÄ«íÖ¼ñÊ°ÁËÆðÀ´£¬×ªÊÖ½»¸øÁË®ÁêÍõ£¬Â®ÁêÍõ¿´×ÅÄÇ¿éСīíÖÉϵÄ×Ö¼££¬ÄîµÀ£º“Áù·ÖÄ«£¿”

¡¡¡¡Áù·ÖÄ«ÊÇÒ»¿é½ëÄ«£¬Áù·ÖµÄÒâ˼¾ÍÊǸæ½ë´øÄ«µÄÈË£¬Ç«ÊÜÒ棬ÂúÕÐË𣬲»¹ÜÊǾ­ÉÌ»¹ÊÇ×öÈ˶¼²»ÒªÌ«Ì°£¬ÓÐÊ®·ÖÀû£¬Ö»ÇóÁù·Ö¾ÍºÃ£¡

¡¡¡¡ÁøϪæµÀ£º“ÕâÔ­ÊǼҸ¸µÄÅå´÷Ö®ÎÎÒ×ӳи¸Òµºó£¬¼Ò¸¸¾Í°ÑÕâ¿éÄ«´«¸øÁËÎÒ£¡……”

¡¡¡¡Áù·ÖÄ«ºÚ÷î÷îµØ·¢ÁÁ£¬ºÜÏÔÈ»¾ø·ÇÒ»°ãµÄ·²Æ·¡£Ëθ£¼û®ÁêÍõÄÃ×ÅÄÇ¿éÁù·ÖÄ«°®²»ÊÍÊÖ£¬Ëû°ÑÑÛ¾¦Ò»µÉ£¬Áì׿¸¸ö»¤ÎÀ±ã½«ÁøϪºä³öÁË®ÁêÍõÍõ¸®¡£ÄÇ¿éÁù·ÖÄ«£¬ÓÖ±»Ì°À·µÄ®ÁêÍõ°ÔÕ¼ÁË¡£

¡¡¡¡ÏÄÈ¥ÇïÀ´£¬ÌìÆø½¥Á¹¡£ÔÙÓÐÒ»¸öÔ£¬¾ÍÒªµ½µ±½ñÌì×ÓµÄÊÙ³½ÁË¡£¸÷µØµÄ¹ÙÔ±·×·××¼±¸×Ÿøî£×ڻʵÛËÍÀñ¡£

¡¡¡¡½ñÄê·çµ÷Óê˳£¬î£×ڻʵÛÐÄÖиßÐË£¬ËûÒ²×¼±¸°Ñ×Ô¼º40ËêµÄÊÙ³½ºÃºÃ°ìһϡ£½ðöǵîÒѾ­±»·ÛˢһУ¬î£×ڻʵÛÕ¾µ½½ð±Ì»Ô»ÍµÄ´óµîÉÏËÄÏÂÒ»Íû£¬Ò²ÊÇÂúÒâµÃÁ¬Á¬µãÍ·£¬Ëû»¹Ã»µÈ¶ÔÄÚÎñ¸®µÄ×ܹÜ˵ºÃ£¬ÑÛ¾¦È´Âäµ½ÁúÒκóÃæµÄ´óÆÁ·çÉÏ£¬Õâ¿éÆÁ·ç¿É·ÇͬµÈÏУ¬ÄÇÉÏÃæ»­×ŵľÍÊÇ¡¶ÍòÀュɽͼ¡·¡£

¡¡¡¡ÕâÕÅͼÊÇ3ÄêÇ°×óØ©ÏàÇñؾ»­µÄ¡£Çñؾ¿ÉÊÇɽˮ»­µÄ´ó¼Ò°¡¡£î£×ڻʵÛÐèÒªÔÚ½ðöǵîÉÏ´óÑçȺ³¼£¬Õâ¿é¾ÉÆÁ·çÒ²¸Ã»»Ò»¸±ÐµÄÁË¡£î£×ڻʵÛÕÒµ½×óØ©ÏàÇñؾ¡£ÇñؾÄê¹ý»¨¼×£¬ÃæºìÈçÓ¤£¬Ëû¹ªÉí˵µÀ£º“»¹ÓÐÒ»¸öÔ£¬Õâʱ¼ä»¹À´µÃ¼°¡£ÏÖÔÚËùȱµÄ¾ÍÊÇÒ»Ì×¾ÅÁú²¹ÌìÄ«£¬Ö»ÒªÍòËê¸øÀϳ¼ÕÒÀ´¾ÅÁú²¹ÌìÄ«£¬ÎÒ¾ÍÄÜÔÚ20ÌìµÄʱ¼äÀ»­³öÒ»·ùոеġ¶ÍòÀュɽͼ¡·³öÀ´£¡”

¡¡¡¡î£×ڻʵ۵ãÍ·£¬ÃüÄÚÎñ¸®µÄ×ܹÜÇ××Ô´øÈ˵½»ÝÖÝÈ¥¹ºÂò¾ÅÁú²¹ÌìÄ«£¬10Ììºó£¬ÂòÄ«µÄÄÚÎñ¸®×ܹÜÈ´¿ÕÊÖ¶ø¹é¡£»ÝÖÝÄ«³§ÁÖÁ¢£¬¿ÉÊÇÄÜÖÆ×÷¾ÅÁú²¹ÌìÄ«µÄÄ«³§Ö»ÓÐÒ»¼Ò£¬ÄǾÍÊÇ——Ä«ÏãÕ«¡£Ä«ÏãÕ«µÄÀÏ°å¸æËßÄÚÎñ¸®µÄ×ܹܣ¬ÒªËûÃÇÖÆ×÷Ò»ºÐ¾ÅÁú²¹ÌìÄ«£¬×îÉÙÒ²µÃ3¸öÔµÄʱ¼ä¡£

¡¡¡¡î£×ڻʵÛÖåüµÀ£º“ÄѵÀÄ«³§ÖоÍûÓб¸ÓõľÅÁú²¹ÌìÄ«Â𣿔

¡¡¡¡ÄÚÎñ¸®µÄ×ܹÜĨÁË°ÑÀ亹£¬ËµµÀ£º“Ä«ÏãÕ«ÀïÊÇÓÐÒ»Ì×¾ÅÁú²¹ÌìÄ«±¸Ó㬿ÉÊÇ2¸öÔÂÇ°È´±»Ò»¸öÉÌÈËÂò×ߣ¬Ìý˵ÊÇË͸ø®ÁêÍõÁË¡£”

¡¡¡¡Èç¹ûî£×ڻʵÛÔÙÅÉÈËȥ®Áêµ÷Ä«£¬À´»ØÓÖµÃÊ®¼¸Ì죬ÏÔȻʱ¼äÒѾ­²»¹»ÓÃÁË£¬¿´À´Õâ×ù¾ÉÆÁ·çÊÇû·¨Ìæ»»ÁË¡£

¡¡¡¡20Ììºó£¬¸÷µØµÄ´óС¹ÙÔ±Æë¾Û¾©³Ç£¬î£×ڻʵ۵ÄÊÙÑç׼ʱÕÙ¿ª¡£Ò»ö®Ê±£¬ÀÖÉùÕóÕ󣬸èÉùƮƮ£¬ÎÄÎä°Ù¹ÙÃǶ¼µ½½ðöǵîÉϸø»ÊµÛ×£ÊÙ£¬î£×ڻʵ۽ӵ½µÄÊÙÀñ£¬¶¼¶Ñ³ÉÁËСɽ¡£²³Äà¹úµÄʹ³¼Ò²À´µ½ÁË£¬ËûÃǸøî£×ڻʵÛËÍÀ´ÁË°ËÑùÊÙÀñ£¬ÆäÖÐ×îÕä¹óµÄ¶«Î÷¾ÍÊÇÒ»Ö»°ÙËêÀÏÔ³¡£

¡¡¡¡ÕâֻѩɽÀÏÔ³»ëÉí°ë³ß³¤µÄ°×룬¼â³ÝÀûצ£¬ÑÛºìÈçÌ¿¡£ÎÄÎä´ó³¼ÃÇΧ×Å×°Óа×Ô³µÄÌúÁý×Óßõßõ³ÆÆæ¡£¸Õ¸ø»ÊµÛ°ÝÍêÊÙµÄС»Ê×ÓÊÖÀïÄÃ×ÅÒ»¸ö´óÆ»¹û£¬±»Ö´ÊÂÌ«¼à±§×Å£¬Ò²´Õºõµ½ÁËÌúÁý×ÓÅÔ£¬Ã»Ïëµ½ÄǼ¢¶öµÄѩɽÀÏÔ³¿´µ½´óÆ»¹û£¬Ã͵ØÆ˵½ÁËÌúÁý×ӵıßÉÏ£¬Éì±ÛÒ»°Ñ½«Ð¡»Ê×ÓÊÖÖеÄÆ»¹ûÇÀµ½ÁËÊÖÀÏŵÃС»Ê×ÓÒ»Éù¼â½Ð£¬ÑÛ¾¦Ò»·­£¬±³¹ýÁËÆøÈ¥¡£

¡¡¡¡ÓùÒ½ÃǼ±Ã¦¸øÏÅ»èµÄС»Ê×ÓÖβ¡£¬¿ÉÊǸ÷ÖÖ¶¨¾ªµÄҩûÉٺȣ¬Ð¡»Ê×ÓÁ¬¿ÞÔٽУ¬¾ªÏŵÄ벡¾ÍÊDz»ºÃ¡£

¡¡¡¡Ì«Ò½ÔºµÄҽة¸ø»ÊµÛÏ׼ƣ¬»¹Êǵ½»ÝÖÝÈ¥¼±ÂòÒ»¿éÇྪīÖеļ«Æ·——Îð¾ªÌìÏÂÄ«°É¡£Ê®Ììºó£¬È¥»ÝÖÝÂòÒ©µÄÌ«¼à´ø»ØÀ´µÄÏûÏ¢ºÍÉÏ´ÎÒ»Ñù£¬Îð¾ªÌìÏÂÄ«ÊÇÓÐ×îºóµÄÒ»¿é£¬Õâ¿é¹ÅīͬÑù±»ÈËÂò×ߣ¬×îºóË͸øÁË®ÁêÍõ¡£

¡¡¡¡Â®ÁêÍõ¸ø»ÊµÛ×£ÍêÊÙ£¬ÕýºÃÔÚ¾©ÖÐÓÎÍ棬î£×ڻʵÛÕÒÀ´Â®ÁêÍõÒ»ÎÊ£¬Â®ÁêÍõ½á½á°Í°ÍµØ˵µÀ£º“ÄÇ¿éÎð¾ªÌìÏÂÄ«ÒòΪ²»ÄÜ×÷»­£¬ÒѾ­±»ÎÒ¶ªµôÁË£¡”

¡¡¡¡î£×ڻʵÛÀäЦµÀ£º“ÍõÊå¹ûÕæÊǸö·çÑÅÖ®ÈË£¬ÄúÊÕ¼¯µÄ±¦Ä«¿ÖŶ¼±È»Ê¹¬¶àÁË°É£¿ºÙºÙ£¡……”

¡¡¡¡Ð¡»Ê×ÓÒòΪ¾ªÏÅʼÖÕ²»ºÃ£¬×îºóÉñÇé»Ðã±£¬°ë¸öÔº󣬾ÍÒ»ÃüÎغôÁË¡£î£×ڻʵ۰ÑÅ­Æø¶¼Èöµ½ÁË®ÁêÍõµÄÉíÉÏ£¬3¸öÔº󣬸øËû°²ÁËÒ»¸öÒâÓûÔì·´µÄ×ïÃû£¬´ÍÍÌÄ«×Ô¾¡£¡

¡¡¡¡Â®ÁêÍõ½ÓÍêÊ¥Ö¼£¬ÏŵûëÉí²ü¶¶£¬¹òÔÚµØÉÏ¿Þ³ÉÁËÒ»ÍÅ£¬Ö´Ð̵ÄÓùÁÖ¾ü¿É²»¹ÜÕâЩ£¬ËûÃÇ°ÑÍõ¸®ÖÐÄÇЩֵǮµÄ¹ÅÄ«È«²¿ËÑÁ˳öÀ´£¬È»ºóÄó¿ªÁË®ÁêÍõµÄ×ì°Í£¬½«ÄÇÒ»¿é¿éÓ²°î°îºÚºõºõµÄÄ«¿éÓ²Èû½øÁËËûµÄ´ó×ì°Í¡£Õâ¸öÌ°À·µÄ®ÁêÍõ£¬×îºó±»¾ÅÁú²¹ÌìÄ«¸ø¿¨×¡Æø¹Ü£¬»î»îµØÒ­ËÀÁË¡£

¡¡¡¡ÁøϪË͵ļ¸¿éÄ«¶¼ÊÇÓÐÔ¢ÒâµÄ¡£Îð¾ªÌìÏÂÄ«¾ÍÊǸæËß®ÁêÍõ²»ÒªËæÒâÓÃÖØË°¾ªÃñÈÅÉÌ¡£ÄÇÁù·ÖÄ«µÄÒâ˼ÊǽÐËû²»ÒªÌ«Ì°À·¡£ÄÇ¿é˪ѩ·ê´ºÄ«¾ÍÊǸæËß®ÁêÍõ˪ѩËäÁÝÙý£¬µ«ÊÇÖÕÓо¡Í·¡£ÄǾÅÁú²¹ÌìīûÓв¹µ½Ì죬ȴÈûסÁËËûÌ°À·µÄºí¹Ü……®ÁêÍõÒѾ­±»Ì°ÄîÃɱÎÁËË«ÑÛ£¬ËûµÄÐÄÖÐÖ»ÓÐ˽Àû£¬µ«Ô¸Ëû×°×ÅÒ»¶Ç×ÓµÄÄ«íÖ£¬×îºóÄÜÃ÷°×ÁøϪµÄÒâ˼°É£¡

第165篇、民间故事生死棋友

过去的镖局分两种,一种是雇着镖师和伙计的大镖局,通常是由武艺高强的镖师带着伙计打着主家的旗号行走江湖;另外一种就是技压群雄,独来独往,一个人开的镖局。有人雇请护镖,把门一关,随货商上路,回来后再放一挂吉祥鞭,向四邻宣告已安然护镖回城,这叫走暗镖。广宁杨钟浦的九泰镖局就属于第二种。

杨钟浦身材魁梧,背插一把柳叶单刀行走江湖,是《三侠五义》里白玉堂一般的人物。

杨钟浦走镖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下棋,他的棋艺在广宁也算是首屈一指。

这年暮春的一天,杨钟浦走镖回来,闲来无事上街溜达,见一个中年人眯着眼坐在街头的拐角处,脚下摆着一盘棋。

杨钟浦兴趣来了,上前问:“这位大哥,你是不是在等人下棋呢?”

中年人睁开眼睛,点了点头:“在下在此等了三天,就是想会会广宁城中的围棋高手。我听说有个叫杨钟浦的镖头棋艺甚好,不巧他走镖未归,所以我就专门在此等候他!”

杨钟浦大喜:“在下就是杨钟浦,劳烦大哥久等了!”

中年人闻言,双眼顿时放光,也不客套,拉了杨钟浦便迫不及待地对起局来。

正杀到妙处,杨钟浦忽觉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回头一望,原来是本城最大的米行老板汪道合。

杨钟浦有个习惯,和别人下棋的时候,如果没有火烧眉毛的急事,他是无论如何也要等到下完棋再说。更何况这个中年人是他多年来从未遇到过的对手,岂肯轻易罢手?

两人一连下了三盘,中年人的杀招看似笨拙,却暗含无限玄机,不过,他从不咄咄逼人。

棋艺如人品,杨钟浦心底不禁对中年人有了七分欣赏。

好容易住了手,依依惜别之后,汪道合这才说明来意。原来关内一带正闹粮荒,他的米行存有一千石小麦,他想请杨钟浦将这批小麦押送到保定。杨钟浦应承下来,第二天,便押着这一千石小麦上路了,随行的还有汪道合派去的账房先生和几个伙计。

一行人走州过县,晓行夜宿,转眼间就到了山海关。由于一路奔波,账房先生和伙计们早早就睡下了,只有杨钟浦还在机警地盯着货物。

这时候,一股孤寂感涌了上来,杨钟浦心想,要是能跟人下一盘棋,那该多好啊!

说来也巧,杨钟浦无意中发现,对门房间里竟有一个老者正在那儿自己跟自己下棋呢!看来这老者也是个棋迷,要是能跟他杀上几盘,岂不解了这浑身寂寞?

想到这儿,杨钟浦便走过去倚门而望。老者扭头问:“这位兄弟有什么事吗?”

杨钟浦摇头笑了笑:“我见老人家一人对弈,便好奇看看。”

老者起身说:“兄弟一定是个好手,漫漫长夜,旅途寂寞,不如我们杀一盘,如何?”

杨钟浦肚内的棋瘾早就蠢蠢欲动,听了这话他哪里还挪得动脚步?当下两人便杀将起来。

好棋之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棋盘上遇到对手,这样下起来才有劲儿。老者的棋招绵中带刚,步步为营,有条不紊,和那天在街头对弈的中年人棋路很像。三盘下过,两人都是赢一盘输一盘,最后那盘和棋。

杨钟浦下棋多年,从未像今天这样过瘾。最后,两个人干脆收棋,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俨然是相交多年的知心朋友。

老者说他叫吕红山,此次是来关外访友,见此处山清水秀,就小住几日,明日打算回邯郸老家。

杨钟浦笑了:“我们正好同路,如老人家不弃,明日咱们可以结伴而行,一来有个照应,二来也可切磋棋艺,不知意下如何?”吕红山一听也很高兴,便欣然点头。

杨钟浦艺高人胆大,走江湖向来明里来明里去,当下将押镖之事以实相告。

吕红山闻言叹口气,说:“关内今年是罕见的灾荒,再加上朝廷横征暴敛,有些地方已经人吃人了。杨兄弟押的这千石小麦,可比金子还贵重啊!”接着他又大骂朝廷的腐败和为官的贪婪,杨钟浦心中不由对这位忧国忧民的棋友挑起大拇指。一直聊到寒月西沉,两人这才各自歇息。

第二天,吕红山果然骑着一头毛驴和杨钟浦结伴而行。一路上两人越聊越投机,从切磋棋艺到畅谈民生,聊得简直痛快淋漓。第七天,到了一个岔路口,两人这才依依惜别。

又走了数日,终于进了保定地界,燕赵之地自古民风强悍,再加上灾荒之年,盗匪众多,杨钟浦自是格外小心。

果然,这天午后,车队刚走进一处山林茂密之地,四周突然冲出三十多个人马将镖车团团围住。

杨钟浦大风大浪见得多了,早已处变不惊。他知道,这些人多是乌合之众,只要将他们的头头制服就可解决问题。哪知这些强盗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他们一拥而上,天女散花一般扑向了镖车。

强盗头儿站在远处高喊:“在下久闻杨镖头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冒犯,实在是万不得已。我县闹了多年不见的大饥荒,百姓饿死上万,我们只是想让杨镖头留下这些小麦来救百姓的性命!”

杨钟浦拱手说:“这位兄弟,如果是我杨某之粮,你可以任意拿走。但今天在下也是受人之托。镖行规矩,主动丢镖罪同叛逆,杨某实在不想坏了名声,还望见谅!”

强盗头儿不再饶舌:“那在下只好得罪了,弟兄们,动手!”

一时之间,三十多个强盗如狼似虎般的将镖车抢到了手中。账房先生和那几个伙计吓得木偶一样,大气也不敢出。

杨钟浦心下大急,舞动柳叶刀就要拼命。就在这时,前面跑来一头毛驴,杨钟浦认得毛驴上的人,正是和他下棋的那个老者吕红山。

杨钟浦血气上涌,厉声质问:“这些难道都是你指使的?”

吕红山点了点头,双腿一夹,毛驴便到了杨钟浦面前。只见他一抹脸,揭下了一个面具,露出一张风尘仆仆的脸——这不就是走镖前在街上跟杨钟浦下棋的中年人吗?原来他一直在打这一千石小麦的主意!

见杨钟浦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吕红山抱拳说:“杨兄,在下也是迫不得已。我早听说汪道合要雇请杨兄押镖,所以才在街头等候杨兄以探虚实。我扮成老头儿和你下棋,也是为了试探你的人品。一个对棋痴迷的人,棋品就是人品。两次下棋,让我明白了老兄的为人。可如今本县遭灾,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就等着这些粮食救他们的性命啊!”

吕红山说着竟掉下两行热泪来,杨钟浦心里也颇不是滋味,可这一面之词毕竟不能轻信。

杨钟浦问:“谁能保证这批粮食能发到灾民手中?再说,我从未失过镖,岂能毁了一世名声?”

吕红山说:“杨兄若让出粮食,大恩大德于百姓,怎么会丢了一世英名?老百姓会为你立碑的!”

一席话说得杨钟浦低下头来,吕红山见状趁热打铁:“杨兄如不相信小弟,小弟便以性命担保!”说着,吕红山从靴子里掏出一把匕首便向前胸刺去!

“且慢!”杨钟浦一把拉住吕红山,“吕兄为人感天动地,杨某将镖车转送便是!”

吕红山闻言大喜:“杨兄若不便回去复命,从今往后便随小弟杀富济贫,如何?”

杨钟浦一拱手,说:“吕兄的好意,杨某心领了,这落草之事却是不妥。如果杨某在此打家劫舍,镖行的规矩也就坏了,今后谁还敢请人护镖?这岂不是断了镖行的活路?我只求吕兄善待这几个伙计,我的尸体就此安葬便是。杨某一生嗜棋如命,得遇吕兄引为知己,也算死得其所了!”

吕红山说:“杨兄真丈夫也!来,喝了这碗酒,咱们再商议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从毛驴驮着的箱笼里拿出酒来,满倒一大碗递到了杨钟浦面前。

杨钟浦接碗仰脖,一干而尽。哪知酒一落肚,顿觉天旋地转。就在这一瞬间,他意识到吕红山在酒里下了毒,他想张口质问,可嘴哪里还听使唤?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杨钟浦悠悠醒来,发现自己竟躺在一张软床上。这时候,一个浑身缟素的姑娘走了过来。姑娘说她叫春英,是吕红山的独生女儿。

“你爹呢?”杨春浦惊问,他似乎已经预感到了什么。

春英什么也没说,只是将他领到不远的山坡上。

山坡上有一座新坟,墓碑上刻着“关东镖侠杨钟浦之墓”。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望着春英红肿的双眼,杨钟浦不敢相信,又不得不问起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吕红山给杨钟浦喝的是下了迷药的酒,他要当着账房先生和伙计们的面演一出杨钟浦被毒死的戏。将账房先生和伙计们打发走后,吕红山自己喝下了真正的毒酒,临终之前他对春英说,他这辈子嗜棋如命,杨钟浦是他遇到的唯一的知己!可大义和知己实在无法两全,那就选择死亡吧,这是对朋友最好的交代!

杨钟浦这才恍然大悟,他一下子跪倒在吕红山的坟前。松涛阵阵,他分明感觉到,吕红山还在笑着和他下棋……

第166篇、民间故事倒错的穿

刘凯买了一张由宁波去上海的船票,开船时间是晚上七点。刘凯没排队就提前上了船。呵呵,因为轮船码头的值班经理是他的老同学。

大约半小时后,其他乘客才陆续上了船。

刘凯住二等舱,房内有三张床铺。他的两位室友,一个是矮矮胖胖的上海老太,另一个是长相帅气的山东小伙。

为了消磨时间,刘凯决定去买几份报纸解闷。

“你们怎么卖12年前的旧报纸啊?”刘凯问女营业员。

女营业员看看报纸,又看看刘凯,诧异地说:

“今天就是1998年5月1日呀。”

“1998年5月1日?”刘凯差点儿把眼珠子瞪出来。

女营业员点点头,朝身后的台历指了指:“喏,你自己看!”

刘凯定睛一瞧,见那本台历正翻在“1998年5月1日”这页。

咦,见鬼了!刘凯暗暗纳闷:自己没喝醉,也没发烧,咋会碰到这种怪事呢?

这时又有几个乘客来买东西,女营业员不再理刘凯,忙生意去了。

刘凯离开小卖部,走到了船栏边。他想呼吸点新鲜空气,让自己清醒些。

轮船正朝着上海的方向疾驶。刘凯凭栏远眺,只见海面上波翻浪涌,天空中繁星点点……一切都是那样清晰,那样真实。显然,自己并不是在做梦。这下刘凯更疑惑了。他决定回舱房,去问问另两个同房间的乘客。

路过二等舱的大厅时,刘凯见那儿有台电视正在直播新闻,他站住脚听了听,新闻里播报的内容也全是1998年5月1日的。

回到舱房,刘凯见那上海老太在嗑瓜子,山东小伙则躺在床上看书。

“阿姨,今天是几号?”刘凯问上海老太。

上海老太说:“是5月1日呀。”

“是1998年5月1日吗?”刘凯又问。

上海老太看了刘凯一眼,笑道:“对的,没错。”

这时,正在看书的山东小伙也笑着说:“大哥,你是想考验一下我们的记忆力吧?”

刘凯的心咯噔一下。他在许多科幻小说中读到过时间隧道的故事,他也知道,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时空是可以逆转的。但这些都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谁也没有亲身经历过。

自己究竟是闯入了时间隧道,还是误上了传说中的鬼船?刘凯真的蒙了。据说儿童能看破灵异之事,他决定去找个小孩问问。

刘凯走出舱房,开始在船上寻找小孩子。不一会儿,他在楼梯口发现了一对正在嬉闹的小男孩。

刘凯上前问道:“小朋友,今天是啥日子?”

其中一个小男孩认真地回答:“今天是1998年5月1日。”

另一个小男孩说:“叔叔,你的记性真差。”

听到这儿,刘凯的心猛然一沉。这回他确信,自己真的上了一条时空倒错的船!这是一艘1998年5月1日由宁波开往上海的轮船!

刘凯掏出手机,想把自己诡异的遭遇立刻告诉给妻子,可妻子的电话怎么也打不通。于是,他又拨打某好友的手机。

听完刘凯的叙述,那个朋友笑着说:“阿凯,你是喝多了还是在说胡话?”

刘凯又气又急,更加卖力地解释,可越说那朋友越不信。最后,刘凯只好气哼哼地挂了电话。

站在盥洗室的镜子前,刘凯发现自己的容颜丝毫未变。这让他稍稍放了心。

刘凯回到舱房刚坐下,一男一女两个乘务员便走了进来,看上去他们都像三十多岁。

那个男乘务员显然是新来的,表情和动作都有些呆板。女乘务员则热情又活泼。她对舱房里的三个人说:“我是5号乘务员徐莉,我旁边的这位是6号乘务员方伟。我俩负责二等舱,大家有事尽管找我们。”

说着,徐莉将怀中的毛毯和枕头一一分给众人。

上海老太和山东小伙都站了起来,笑着和两个乘务员寒暄,看上去似乎跟他们挺熟。

两个乘务员走后,上海老太和山东小伙相互对望了一眼。

山东小伙说:“我看有希望。”

上海老太说:“但愿如此,否则我一定去庙里为他们烧香祈福。”

刘凯听得一头雾水,他觉得这艘船到处充满了诡异。他没敢多问,一个人躺下来装睡。

约摸过了一小时,那两个乘务员又来了。方伟手里还提着个大塑料袋。徐莉从袋中拿出三包喜糖,将它们分给上海老太、山东小伙和刘凯。

徐莉微笑着说:“十点钟我和方伟在录像室举行婚礼,你们如果有空,请到时来参加。”

上海老太和山东小伙异口同声地说:“一定来,我们一定来!”

方伟和徐莉走后,上海老太喃喃自语道:“好人啊,一对好人。”

山东小伙点点头说:“愿好人一生平安。”

刘凯听得更糊涂了。

晚上9点50分,上海老太和山东小伙邀刘凯一起去参加婚礼。刘凯一声不吭地跟他们走了。

船上的录像厅张灯结彩,正面的墙上贴着个巨幅的喜字。

徐莉和方伟身着崭新的工作服,并肩站在喜字跟前。一大群船员同在他们身旁。

几乎所有的乘客都挤进了录像厅,大家一起来参加婚礼。

10点整,船长庄重地宣布:婚礼正式开始!四周顿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作为主婚人的船长首先发言,他告诉大家:方伟和徐莉在这艘船上已工作了6年。这6年里他们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乘客服务,年年被评为先进。

接着,船长让新郎新娘谈恋爱的经过。

新娘徐莉说:“我和方伟在工作中相识,在工作中相恋,我们决定在船上举行别开生面的婚礼。”

船长带头鼓掌。

轮到新郎方伟作介绍时,他先是茫然四顾,随后又呆呆地望着身旁的徐莉。

全场鸦雀无声,人们都紧张地注视着新郎的一举一动。

过了好半天,方伟的嘴唇忽然哆嗦了一下,两行泪水从眼里涌了出来……

徐莉见状再也忍不住,一头扑进方伟的怀中,泣不成声。

录像厅里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好多乘客都流下了眼泪,坐在刘凯身旁的上海老太尤其激动,她一边擦泪一边笑,样子十分古怪。

刘凯看得莫名其妙,一颗心咚咚地跳个不停。他觉得,这船上的一切都很神秘,到处飘散着诡谲的迷雾。

回到舱房,上海老太一迭声地念叨:“这下好了,这下好了。”

山东小伙也很兴奋,他说:“好人终有好报,这话千真万确!”

只有刘凯默不作声,悄悄地上床睡了,可他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刘凯一直在担心,这艘诡异的船最终能否靠岸?如果它一直开下去,自己就无法回到现实中,那样就得和亲朋好友们永别了……想到这儿,他的眼里噙满了泪。

不知不觉间,天终于亮了。
早晨6点,轮船顺利抵达了上海。

船刚靠岸,刘凯头一个跨上了跳板。当两脚落地后,他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刚走出码头,刘凯就向路边的一个老者询问:“老师傅,今天是几号?”老者说:“7号。”

“哪年哪月的7号?”刘凯又问。

老者愣了一下,将刘凯左看右瞧,最后摇着头走了。

看那老者的神情,刘凯知道他是把自己当神经病了。

但刘凯急于想知道答案,这可咋办呢?情急之中,他忽然想到了报纸,对,去买一份今天的报纸就能明白了。

刘凯四下搜寻,不久发现了一间售报亭。他买了份《解放日报》,翻开来一看,报头上赫然写着:2010年10月7日。

“谢天谢地!”刘凯高兴得跳了起来,他为自己能回到现实而激动。

可兴奋之余刘凯又皱起了眉头:昨晚发生的那一切究竟是咋回事呢?那艘时空倒错的船还在吗?带着这些疑问,他不知不觉又回到了码头。

打老远刘凯就发现,那艘诡异的轮船正静静地停在岸边。他壮着胆子,一步一挪地走上船去。

刚跨进舱门,刘凯就瞅见一个正在扫地的乘务员。他嗫嚅着问:“师傅,今、今天是啥日子?”

乘务员笑着说:“今天是2010年10月7日。”

“那您昨晚在这艘船上工作吗?”刘凯又问。

乘务员点点头。

刘凯兴奋了,他向乘务员讲述了自己昨晚的离奇遭遇。

那乘务员听后哈哈大笑,他对刘凯说:“只怪你从员工通道提前上船,才惹出这场天大的误会!”

接着,乘务员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刘凯昨晚的所见所闻都是12年前那次航行的重演。1998年5月1日,方伟和徐莉在自己工作的船上举行了婚礼。船到上海后,这对新人骑车回家。路过一所小学门口时,他俩看见一个男子正挥舞铁棍向上学的孩子们施暴。方伟立刻挺身而出,和歹徒进行搏斗。搏斗中方伟后脑挨了一记重棍,成了植物人。

为了唤醒爱人的记忆,徐莉请求领导让方伟回到船上,再现12年前的那次航行。因为那是方伟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航程,这或许能帮助他想起过去。

公司领导立刻同意了,当年的船员们纷纷回到了原来的船上。船长亲自出面,向候船室的乘客们讲述了方、徐二人的故事。乘客们很感动,都愿意配合演出。于是,时间又回到1998年5月1日,一次意义非凡的航行开始了。

船上的一切都经过精心布置。刘凯所看到的报纸和电视新闻全是当年的旧物。所有的乘客都一口咬定,今天就是1998年5月1日。

而刘凯没有去过候船室,对这一切全然不知。所以,他误认为自己上了一艘时空倒错的怪船……

第167篇、民间故事熊胆

这天,迦路瓦山下的藏族村落里来了一个汉人,他在村头一株大树上贴了一张告示,用藏语写着:“诚征勇士捕猎活熊,每头1000元。”

告示迅速吸引了全村老少。虽然迦路瓦山上有大量黑熊,但它们性情暴戾,体形庞大,捕猎起来非常困难。现在这个汉人竟要求捕活熊,就更加危险了,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村民们议论纷纷,却没人敢应征。

直到下午三点多钟,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藏民背着一个褡裢走了过来,他扯下告示,用不太流利的汉语问道:“你要多少头?”

汉人大喜:“越多越好!”

年轻藏民说:“好,我们现在就进山。”

这次轮到汉人惊讶了,他迟疑地说:“不带猎枪?现在进山,一会儿天就黑了。”

年轻藏民拍拍褡裢,信心满满地说:“工具足够了,天黑才好抓活熊。”

汉人将信将疑地跟着年轻藏民往迦路瓦山走去,他问:“我叫刘诚,你叫什么?”

“强巴丹珠,”藏民看出了他的疑虑,又说,“我从八岁起就开始捕熊,从未失手,你就放心跟我去吧。”

“那就好!那就好!”刘诚嘴里这样说着,心里却还是很担心。

两人很快进入迦路瓦山,强巴丹珠轻车熟路,带领刘诚往山腰攀去,密林中体形较大的野兽常沿着固定路线行走,俗称“兽路”。兽路往往不生草木,十分光滑。强巴丹珠专觅兽路走,这样可减少林木荆棘的阻挡,走起来十分轻松。当两人来到一处断崖下时,强巴丹珠停下了脚步。这是一处高逾百米的石崖,崖壁上长满灌木,底部怪石嶙峋,在草茎之间暗藏石洞。强巴丹珠轻声说:“我们到了!”

刘诚环顾四周,这里除了乱石和灌木外,不见任何黑熊的踪迹,他不解地问:“这里有熊?”

强巴丹珠“嘘”了一声:“熊白天一般躲在洞中睡觉,晚上才会出来捕食,我们等到夜晚再说。”他拉着刘诚爬到崖壁上一块大石头上,藏在石缝中。两人不再说话。很快,太阳下山,天完全黑了下来。

迦路瓦山的夜晚十分清凉,山风极大,树梢发出“呜呜”的声响,如同鬼哭狼嚎。刘诚不禁哆嗦起来,就这样艰难地熬到午夜,仍然不见熊的影子,他失望地说:“你确定这里有熊?”

强巴丹珠又紧张地“嘘”了一声,指着前方五十多米的地方:“看,它出来了。”果然,在稀疏的月光下,一个笨拙的黑影从一片杂草中钻了出来,它直立起来,左有张望,前腿放下,猛然发力,迅速钻进了旁边的密林里。

刘诚急得大叫:“快追,熊跑啦!”

强巴丹珠扑过去捂住刘诚的嘴巴,压低声音斥道:“你不要命了?熊的听力十分灵敏,你这样大喊大叫,它一定会听到的。”强巴的话音刚落,黑熊“扑哧扑哧”地又钻出了密林,向两人藏身处爬了过来。

刘诚吓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他紧紧挤在石缝中,一动不敢动。黑熊慢慢爬到两人藏身处的下方,直立起来,将前掌搭在崖壁上,似乎要爬上来。强巴丹珠不禁也有些害怕,他虽是捕猎高手,但猎人如果不能将黑熊一击致命,黑熊的反扑是相当可怕的。他透过杂草看见黑熊正凝视着他,大鼻子喷着粗气,显得憨态可掬,眼中竟然没有任何凶光。强巴丹珠尽量让自己的目光变得柔和,减少敌意。他们对视良久,黑熊终于放下了前掌,扭着肥屁股钻进了密林。强巴丹珠长嘘一口气,爬起身,将刘诚紧紧挤进裤裆的头拉出来,说:“它走了。”

刘诚抹去额头的冷汗,直拍胸口:“佛祖保佑!佛祖保佑!”

“跟我来!”强巴丹珠等黑熊走远,跳下崖壁,走到黑熊居住的洞穴口。他扒开杂草钻进去。这是一个石穴,外小内大,内部高约两米,宽达三四米,地面铺了一层干草,散发出一股浓烈的臊臭味。

在石穴里侧有几个顶部已经腐烂的大南瓜,刘诚嗅了嗅,闻到一股酒味,“黑熊贮存的南瓜都发酵了,再不吃就要彻底坏掉喽。”他在石穴中转了一圈,除了一些黑熊吃剩下的动物骨骼和干果外,没有其他发现,又说,“熊已经跑了,我们还怎么捕猎它?”

强巴丹珠“嘿嘿”笑了起来,他取下褡裢说:“南瓜是黑熊故意贮存起来发酵的,但这种自然发酵方法酿出来的酒,酒精浓度太低,喝起来不过瘾,我给它增加点儿酒精浓度。”他打开褡裢,从里面取出一瓶青稞酒,先将几个南瓜里的发酵物倒掉,再将青稞酒倒了进去。石穴顿时溢满了酒香。

刘诚乐了,咂咂嘴说:“好东西全让熊喝了,也不给我留点儿。”

“哈哈……早为你准备好了。”强巴丹珠从褡裢里拿出两瓶青稞酒,分了一瓶给刘诚。他舒服地靠坐在石壁上,边喝边说:“黑熊天亮以后才会回来,我们先在这里避避风,喝上几杯。”

刘诚大喜,与强巴丹珠对饮起来,直到凌晨四点,两人都醉了,双双倒在草垫上睡了过去。

刘诚睡得很沉,直到被一阵巨大的呼噜声吵醒。他依然困乏,不肯睁开眼,又感觉一只大手正压在胸口上,便很不乐意地用力扳开它,斥责道:“强巴,你多久没刷牙了?口臭好难闻!”

然而耳边的呼噜声并未减轻,反而更大了起来。刘诚生气地睁开眼,只见一张又长又尖的大黑嘴贴在他的鼻尖,正喷着臭气,不时发出“哼哼”声,嘴里的獠牙闪着阴冷的光。刘诚大惊失色,一骨碌爬起身。天早已亮了,洞穴里,黑熊正张开四肢,躺在两人中间酣睡。刘诚吓得大叫,慌忙跳起身,谁知他用力过猛,头撞在洞穴顶壁,疼得他大叫一声,又摔倒在黑熊身上。黑熊闷哼一声,将他抱了个满怀,任刘诚怎么挣扎,都无法挣开,刘诚吓得四肢冰凉,心里暗呼:“我命休矣!”

强巴丹珠被刘诚杀猪般的叫声吵醒,他坐起身,抹抹眼睛,看见眼前这一幕,先是一惊,随即大笑起来。他将刘诚从黑熊怀中拉出来,说:“放心吧,熊一般不攻击死物,我们睡着之后,它以为我们是死人,不会攻击我们的。”强巴丹珠又说,’“它回洞之后一定像我们一样,喝了太多酒,现在正醉得一塌糊涂,哈哈……”

刘诚恍然大悟,原来强巴丹珠的捕熊方法就是将黑熊的低度南瓜酒换成高度青稞酒,灌醉黑熊,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捕捉到活熊了。

强巴丹珠从褡裢中拿出几副绳索,将烂醉如泥的黑熊来了个五花大绑,两人找了根树干,将它抬下了山。

之后十多天,强巴丹珠如法炮制,又捕到了五只黑熊,迦路瓦山上的黑熊几乎被他一锅端了。这让刘诚乐不可支,他爽快地付给强巴六千块钱,拍拍他的肩膀说:“兄弟,跟着我干,保管你发大财!”

第二天,刘诚将活熊装车,载着强巴丹珠往山外驶去。

强巴丹珠还是第一次出远门,异常兴奋,他问:“熊有价值的东西无非熊掌、熊肉和熊皮,直接杀死取走这些东西就好了,何必大费周折去捕猎活熊呢?”

刘诚“嘿嘿”笑了起来:“你错了,熊最有价值的不是熊掌,而是熊胆,它是一味重要的中药,十分名贵。”

“熊胆?”强巴丹珠不解地问,“熊胆也可以直接从死熊身上取得啊。”

刘诚摇摇头:“一只成年熊的胆汁只有约0.09千克,太少了,我们抓到活熊,在它腹部开口,插进一根导管,每天从胆囊中抽取部分胆汁,胆汁是可以再生的,这样就能得到无穷无尽的胆汁了。”

强巴丹珠目瞪口呆,良久才不安地问:“熊每天受这种折磨,一定生不如死。”

“哼!只是一个畜生而已。”刘诚不屑地说,“我们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熊胆制品公司,现在有两千多头黑熊,每天都从它们身上抽取胆汁,制成药品销往全世界。等明年我们公司上市,需要的活熊量就更大了。强巴,你发挥才能的空间非常广阔呀!”

强巴丹珠却面容冷峻,无论刘诚说什么,他都不再回应。

就这样,卡车沉闷地开了五六里地,强巴丹珠突然大叫:“停车,我要解手。”

刘诚踩下刹车,不悦地说:“你事儿真多,快去,速战速决!”

强巴丹珠跳下车,躲到车后去了。刘诚掏出一支烟,点燃,美美地吸了一口。忽然,他看见窗外跑过一只黑熊,心里一惊,急忙将头探出车窗。他发现车厢里的六头熊竟然全都跑出来了,而强巴丹珠正坐在旁边一株大树上哈哈大笑。

刘诚顿时明白了,是强巴丹珠放走了黑熊。他怒不可遏地跳下车,大叫道:“我的熊!我的熊!好你个强巴,竟然偷放我的熊!我让你好看。”话音刚落,迎面冲过来一头黑熊,举起肥硕的熊掌向他拍了过来。

“啪”的一声闷响,刘诚被掀翻在地,只觉天旋地转,昏死过去。

坐在树上的强巴丹珠笑得前仰后合。

黑熊们迅速蹿进公路旁的树林,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168篇、民间故事最完美的男人

一个人走到街上,拦住了一辆行驶中的出租车。

他上了车,出租车司机说:一秒钟也不用等,你的时间掌握得太好了,简直和弗朗克一模一样!

弗朗克是谁?乘客问。

司机说:弗朗克弗尔德曼,一个在任何时候安排任何事情都紧凑高效、细致周到的男人。比如,他需要一辆出租车,就有一辆出租车恰好驶到他身边,犹如精确计算过一样,一秒钟也不耽搁。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

乘客不以为然地说:人算不如天算,任何人都有失算和不走运的时候。 你的话有道理,但不适用于弗朗克弗尔德曼。

司机认真地说,他是上帝的宠儿,万事总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而且,他完美无瑕,极有天赋。他擅长体育,在网球场上总是无人能敌,打高尔夫球的水平堪比专业运动员;他还能歌善舞,他的歌声美妙动听,以他的舞姿能到百老汇去演出;他的琴声,我说的是钢琴,那才是真正的天籁呢! 你把这个人说得也太神了吧?乘客半信半疑地问。 这还不算神呢。

司机接着说,他的记忆力像计算机一样,能记住每一个人的生日;他对每一种酒都了如指掌,知道哪种酒该配什么菜肴,甚至配什么样的餐具;他还是出色的修理工,什么东西坏了都能被他修好,不像我,换一根保险丝,结果整条街的灯都黑了。弗朗克任何事情都干得很好。

这么说,还真有这么完美的人了?乘客羡慕地说。 司机继续说:他开车时能预估出最快的路线,避免遇到堵车,不像我,堵车的事天天都会碰到;他从来不犯错误,知道如何对待女人,讨她们的欢心;他从来不指责女士,即使她们出了错;他总是衣着整洁,皮鞋任何时候都是锃亮。他是一个完美的人。 这样一个完美的人真是举世无双。你是怎么认识他的?乘客赞叹道。 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他早死了,我娶了他的遗孀。司机说。

第169篇、民间故事被抢奇遇

一日,小王外出联系业务归来,已是县城华灯齐放。下来车,没走几步,一辆摩托从后面悄然而至,又蓦然驰去。在这一松一驰之间,小王肩上的包就没了,小王追出老远,张牙舞爪地大叫:“把包还给我。”那摩托可真利落,摆摆尾巴就没入街灯下的车流没影了。
小王望着消失在远方的摩托,只好停止追赶,呆立路中间。在路人的劝说下,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
包里只有数张业务名片和身份证、工作证,没什么大不了的,操心的倒是自己的业务单据,没有了业务单据,如何向老板和自己的客户交待。报案时,警察就说了,包里没有值钱的东西,极有可能被抢包者扔掉。小王惟有烧香许愿,愿得到好人相助拾包归还。
没出三天,一个电话打到公司,小王立即脸上笑开了一朵花,电话是一男的打的,说自己拾到一个包,幸亏在包里发现了你的名片,要不然我也只好扔掉。小王在电话里连说谢谢,那边的男人挺客气的,说别客气。迟了数秒又说,实话跟你说吧!我这个人不想出名,也不想上报纸电台,也不想当雷峰,现在都市场经济时代了,你也得有所表示吧!小王征询对方的意见,给多少才合适?那边发话了,300元!那么多!小王脱口而出,不多不多,要是你的身份证被别人冒用干点违法的事,业务单据被毁了,你损失的可不止这个数呢!
第二天,小王按约定的时间来到约定的地点,并与来人接上头,小王验完自己的东西没少,及时呈上300元,那人举起钞票对着太阳一张一张地照。小王觉得这人挺面熟的,就是记不起在哪儿见过,那人收起钞票,嘴里连说,谢谢!转身上了摩托,那摩托真利落,摆摆尾巴隐入车流,转眼没影了……
望着背影,小王恍然大悟,顿时捶胸顿足,张牙舞爪地大叫起来,抓住他,就是他干的!

第170篇、民间故事头一回月经不调

小穆在宣传科有好几个年头了一直得不到提拔,因为擅长给领导写讲话稿,领导舍不得放手,他原先打算先立业后成家,现在看来不太现实了,年龄不饶人转眼就是三十的人了,于是他委托工会办公室刘大姐给他物色一个对象,这是刘大姐的专长,就跟坛子里捉乌龟似的——手到擒来。

刘大姐介绍的梅枚挺大方,打电话让小穆到人民公园见面。小穆收拾打扮一番,梳了梳头,喷了一点摩丝,用电动剃须刀把脸上的胡子刮了刮,整了整衣领,正了正领带,随手把桌上的玻璃保温杯里加进几片黄山毛峰,倒进开水,片片叶尖朝上,谈绿色的茶汤看着漂亮,心里又有喜事,觉得世界一切都是这样美好,他端着茶杯坐上二路汽车直奔人民公园大门而来。

小穆正在张望之际,梅枚走了过来问:“请问,你是小穆吧?”

小穆赶紧把玻璃保温杯从右手换到左手,腾出右手来与梅枚握手,梅枚突然“哎呀!”一叫问:“小穆,你看你的裤裆怎么全湿了?”

这是一个尴尬的话题,与女朋友第一次见面裤裆全湿了,你怎么解释?他看了一眼玻璃保温杯里茶水所剩不多,明白了,不知是他妈谁设计的,杯子与杯盖之间用一个活动的密封圈,经常一不留神密封圈丢了,茶水就会洒出来,大约是刚才公交车一边跑一边颠簸,杯口密封不好,茶水洒出来把裤裆溋湿了,但是,如果你如实说明情况,鬼才相信?女人找男朋友可不会找一个大活人把尿撒在裤子里都不知道的人做丈夫,或者是这个男人肾衰,或者是有神经性疾病。他想,干脆幽他一默,于是说道:“哎呀,十几年月经都很正常,这是头一回月经不调,哈哈......”

梅枚立刻阴沉了脸,不由分说给了他一耳光说:“你个流氓,你既然有月经还找女朋友干什么?想建立同志关系呀?”然后扬长而去。

小穆望着梅枚远去的背影,生气地高举起手里的玻璃保温杯向地面猛然砸下去,一个密封圈吹了一个姑娘,后面公园负责卫生清洁工在他身后大声叫唤:“同志,你随手乱扔垃圾,罚款!”他理也不理,恨得牙痒回到宣传科。刘大姐听了之后捧着肚子大笑不止,眼泪直流说:“小穆,你真是一根木头啊?茶水洒在裤裆里竟然一点感觉没有?”

小穆说:“刘大姐,当时吧,估计那个茶水温度跟体温差不多,它又不是往外直流,一点一点渗出来的,再说吧,当时主要考虑如何与梅枚见面的问题,见了面说什么,下了车梅枚不发现我都没有感觉,天气又冷,又是保暖裤又是毛裤,感觉就更不敏感了。”

刘大姐笑着说:“裤子打湿了你也不能说头一回月经不调啊!女人忌讳拿这事儿开玩笑,你不知道,女人来月经是个很痛苦很麻烦的事儿,记住,以后别瞎说,回头我给你解释解释,看有没有回旋的余地。”

第171篇、民间故事一个字难住你

六月初五是县城的大集。十里八乡的人都担着自家的产品拥到了政府大楼前的大街上,寻个空地方放下来,就成了摊子,很快就有买主来讨价还价了。

这时,街东口有人大喊一声:“快来看呀,这个瞎子会听字哎!”

大伙儿听到这稀奇事,纷纷跑拢了去。但见在街东口北边的空地上,正有一个瞎子摸索着摆开一张桌子,又从身边的布袋里拿出一摞纸来铺到桌子上,把一只碳素笔放到纸上,然后摘掉墨镜,让大伙儿看他是不是真瞎子。大伙儿都看到了,他的两只眼睛都凹进去了,连个眼珠子都没有,不是瞎子是什么?他就说他有一个特异功能,会用耳朵听字。

一个小伙子不信,上去就写了个“四”字。那瞎子拿起纸来,装模作样地放到耳朵边上听了听,然后就说是个“四”字。边上的人欷歔了一阵子,然后就说那个字太简单了,瞎子的耳朵特别灵,听笔画就能听出来了。这时,一个戴眼镜的文化人走上前去,轻拿笔,慢落纸,写了一个平常人都不认得的“饕”字。

瞎子拿过纸来,又在耳朵边上听了听,然后说,他听出了这个字。戴眼镜的说,那你就念出来呀。瞎子却支吾着,不肯张嘴。戴眼镜的就笑着说:“别蒙事儿。是没听出来吧?”瞎子却梗着脖子说:“我真听出来了。”戴眼镜的急了:“你不念出来,我们怎么知道你听出来了?”瞎子却忽然伸出手来,不疾不徐地说:“我也是靠着这门手艺吃饭的。你随便给几个钱,我就告诉你这个字念什么。”

眼镜呆了一呆。旁边就有人说,这样不公平。不如打个赌。你要是念出来了,眼镜给你钱,你要没听出来,就得给眼镜钱。旁边的人都附和着说,是啊是啊。眼镜就掏出十块钱来,说咱也不打多了,就是十块钱的赌吧。瞎子犹豫了好一阵子,这才摸摸索索地掏出十块钱来,放到桌子上。眼镜就催他,快说这个字念什么吧。

瞎子就说,这个字念“饕”。

眼镜呆了一呆,很不情愿地把那十块钱给了瞎子。瞎子很得意地把赢来的钱收起来,然后又对众人说:“我说我能听出字来,你们不信,现在该信了吧?谁要是还不信,咱就打赌。只要我念不出你写的字来,就给你二十块。”

瞎子自己把价码加到了二十块,眼镜就眨了眨眼睛,又写了一个“行”字。旁边的人就小声说,你怎么这么犯傻呀,应该给他写个难认的字。眼镜却诡秘地笑着说,这是两个字,你念吧。旁边的人都凑过来,谁也不认得那两个字,就睁大眼睛看着瞎子。瞎子拿起纸来听了听,又伸出手来:“两个字应该是四十块钱。”眼镜掏了四十块钱,瞎子也摸出四十块钱,然后瞎子就说,这两个字念“彳亍”。

围观的人一阵惊呼。

瞎子得意地笑了,把那八十块钱攥在手里,高高地扬起来,大声说:“下面的字,就是八十块了。”

又有几个不服气的人,纷纷上来写字让瞎子听,瞎子都听了个准确无误,把那些票子全都收进了口袋里。眼看着他的口袋鼓起来,围观的人虽然很生气,但却没人敢上来了。这时,一个粗壮的碌碡汉子慢慢腾腾地走上来,掏出两张大票子拍到桌子上:“两百块钱一个字,你敢赌吗?”

瞎子很不屑地说:“那有什么不敢的?”说着,也掏出两百块钱,拍到了桌子上。那碌碡汉子就提起笔来,在纸上画起了符。不一会儿,他就画完了一个,旁边的人挤过来一看,只见他这个字不像个字,伸胳膊张嘴的,活像一个怪兽。大伙儿都不认得这个字,猜想那瞎子也不会认得,一定会把他刚才赢走的钱都输回来,他那衣兜又该瘪回去了。大伙儿这样一想,又都觉得很解气了,就等着瞎子出丑了。汉子把纸递给他,笑嘻嘻地说:“你听吧。”

那瞎子把纸放到耳朵边上,就呆住了。

听了好一阵子,他还是没张嘴。

那碌碡汉子就笑了:“说吧,这个字念什么?”

那瞎子很不甘心地又听了听,但显然还是没听出来,伸手就要去抓自己的钱。那碌碡汉子动手极快,一把将那四百块钱全都抓进了手里,然后还教训瞎子:“认赌服输,不要耍赖。”说着,他收起票子,就要走。那瞎子却跨上一步,拦住了他:“你不要骗我瞎子。你这个字根本就不是字,谁认得呀?没有你这么欺负人的!”碌碡汉子说:“这个字就是字,只是你不认得罢了。”瞎子说:“那你告诉我,这个字念什么?”碌碡汉子也哑住了。

瞎子不干了:“你也念不出来了吧?这个字就不是字!你拿个不是字的字来叫我认,那不是骗人吗?你看我瞎,就这么欺负我呀?”

旁边的人也都觉得碌碡汉子做得太过分了。特别是那几个输给瞎子的人,这会儿就更觉得被这碌碡汉子作弄了,都义愤填膺起来,跟着喊:“不带你这么骗人的!”

瞎子伸手拽住了碌碡汉子的脖领子:“你把钱还给我。”

那碌碡汉子才不肯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呢,推开瞎子的手,很不耐烦地说:“你们真是少见多怪。告诉你们,别看我不认识这个字,却知道它的来历。这个字是个古体字,在青铜器上经常出现。我……”他忽然打住了话头儿。

大伙儿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这才发现派出所的大刘正挤进人堆里来。原来是大刘在集上巡逻,看到这里围了很多人,还有人吵吵嚷嚷撕撕扯扯的,怕是有人要打架,就赶过来劝架,正看到他们在论理。

大刘就问那碌碡汉子:“你在哪儿见过这个字?”

那碌碡汉子红着脸,低声说:“我哪里见过这样奇怪的字了?就我这猪脑子,见到了也记不住。我不过是想蒙他两个钱花。”说完,他就掏出那几张票子,都塞进了瞎子手里,红着脸走了。大刘怕瞎子招这么多人再惹出事来,让他也尽快离开,然后就让人们都散了。

等到人们都散尽了,就有个白白净净的小伙子过来帮着瞎子抬家什。瞎子很丧气地说:“可惜我们不认得那个字。要不,我们就能赚走他那二百元了。”小伙子说:“我都查过了,字典上没有那个字。”躲在一旁偷偷观察的大刘这才明白,原来这两个人在演双簧。瞎子把人家写的字装腔作势地展给大伙儿看,其实是展给躲在一边的同伙看呢。同伙看完,马上,查到那个字念什么,再通过无线通话器告诉他。瞎子的字,原来是这么听出来的啊!

瞎子皱着眉头想想说:“那个人说得有道理,这古代的字,就不能说不叫字,咱也得认识呀。走,咱到书店去买一本专门查古字的字典。”小伙子一听就皱起了眉头:“古字那么难写,你只一晃的工夫,我哪记得住啊?”瞎子宽慰他说:“古字看着挺乱的,但其实也有规律。哪个朝代的字有哪个朝代的特点,记住这些特点,就好记字了。”

大刘拦住了他:“那你说,刚才那个字该是哪个朝代的?”

瞎子听出是大刘,狡黠地笑笑说:“我是蒙着说的,哪里真懂了。要是真懂,刚才不就拿下他那二百块钱了吗?”大刘也笑笑说:“要是这样的话,下次我再看到你,就把你耳朵后面那个家什给摘下来。”瞎子这才明白,自己的鬼把戏早让大刘给看破了。他要是再不说实话,这个财路就要断了。他只好告诉大刘,根据他的分析,那个字应该是西周时期的。大刘蓦然想起,前些日子,邻县的一座西周古墓被盗,一直没有找到线索。难道这个碌碡汉子是从文物中看到的这个字?

他马上找到了碌碡汉子。碌碡汉子一见到他就给吓得脸色煞白,两条腿直哆嗦,大刘心里就更有底了,语气上就严厉起来。那汉子禁不住吓唬,没怎么费事就交了老底。原来,正是他盗了那座古墓。盗来的文物没敢出手,就藏在自家的地窖里,没事了就过去看一看,记得了青铜器上的几个字。看到瞎子听字打赌,他看中了那二百块钱,也是想出个难字难住瞎子,就照葫芦画瓢,画了一个青铜器上的字。

大刘破了这起盗墓大案,市里给了他五万元的奖励。

他领奖的镜头在电视里播了,瞎子和他的搭档知道了,就异口同声地骂出一句脏话来:“靠,一个鸟字,值这么多钱!

第172篇、民间故事有个姑娘叫“舞弊”

大宁河商贸公司要招聘两位女主管,要求相貌出众,大专文化程度。通过面试后剩下四位姑娘,当即进行笔试。可笔试完成后,负责招聘的毕副总收到举报,说有位应聘者涉嫌舞弊,毕副总立即将舞弊的姑娘叫进办公室。

那位姑娘身材苗条,相貌美丽,脸上没有浓妆艳抹,穿戴素雅得体。毕副总先提出了几个销售方面的难题,让姑娘回答。姑娘答得滴水不漏,口才甚是了得。毕副总再将考卷取出来,让姑娘用英语念出那段考题的内容:如果你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情,就必须坚信自己!

姑娘听罢,不卑不亢地对毕副总说:“对不起毕副总,我欺骗你们了。我刚才笔试时舞弊了!”只见姑娘从口袋里取出手机来,又是嫣然一笑:“毕副总不要惊奇,这是一位叫毕乐的好友发给我的短信息,里面是这次英语试题的答案。”

毕副总大惊失色了,毕乐是他的闺女呢。他转身一看,果真见到自己的千金在办公室门边站着呢。毕副总正要发作时,女儿却跑到他身边撒起娇来:“老爸,你不录用她,算是公司的一大损失!她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才智过人。她曾在四通公司打过工,我见她的推销手段很是高明,所以我才帮她作弊的,文凭也是我帮忙造的假。”

毕副总正要训斥女儿时,姑娘却对毕副总鞠了一躬:“对不起毕副总,让你为难了。”姑娘说罢,便要走开。忽然,她的小灵通响了,姑娘连忙接听,电话是母亲打来的。母亲问女儿考得怎么样了?姑娘妩媚一笑:“妈妈!我辜负你们的期望了。”母亲在电话里急了,问是怎么失败的。姑娘呵呵地笑了:“考官说我不该舞弊啊。”母亲却在电话里吼叫起来,要女儿等着她。姑娘大吃一惊,不知道母亲赶来干什么。

一会儿,只见一位瘸腿妇人走进办公室来,喝问哪位是考官。姑娘有些慌张了,指着毕副总对妇人说:“妈妈,这次真是我的错,不能怪别人!”

妇人到了毕副总面前喊道:“你们不用我女儿可以,但不要作弄人。我女儿命苦,初中没读完就出外打工了。可我女儿能干呢,靠打工挣钱送弟弟念大学,还把我们这两个老不中用接进城里来治病。女儿的爹是哑巴,名字是我取的,怎么不该叫这名儿?这名儿违法了?”

毕副总有些莫名其妙了:“大姐,你说什么啊?我没说你给女儿取的名字有错啊。”妇人大声喊道:“你不是说我女儿不该叫伍碧么。”

姑娘一听,便急了:“妈妈,你刚才在电话里听错了,毕副总责怪我考试不该舞弊了,不是说我名字不该叫伍碧。”

毕副总顿时哭笑不得了。这时,毕副总的女儿喊道:“爸爸,你不是叫毕宽容么?她叫‘舞弊’,你叫‘宽容’,这事还要我点破么?”

毕副总揪了一把女儿的脸蛋,然后对伍碧的母亲哈哈大笑道:“大姐,你女儿这名儿不违法。她虽然舞弊不应该,但承认错误的态度不一般,我就当了这个家,她被破格录用了。”

第173篇、民间故事女人香

罗朋是个书迷,尤其爱读金庸的武侠小说。这天,他买了一套金庸的《书剑恩仇录》,又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当读到有关香香公主的情节时,得知香香公主不但美艳绝伦,而且体内会渗出一种淡雅清幽、甜美难言的迷人香味,顿时想入非非。如果自己找个像香香公主那样,身上能渗出香味的女孩子该多好啊。

出乎罗朋意料,他的美好梦想居然实现了。这天,小表妹为他介绍了一个女友,名叫雅芳,是绒衫厂一名技术员,初次见面地点就定在雅芳的女工宿舍。

罗朋提前十分钟赶到雅芳门前,一颗心砰砰狂跳着,如同挂了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毕竟他这是头一次进女孩子闺房啊!他有些腼腆地敲了几下房门,屋门开了,雅芳很客气地把罗朋迎进屋。

屋里陈设很简单,几张女孩子睡觉的床,两把椅子,正中还放着一只小火炉。因为天冷得出奇,罗朋忍不住搬了把椅子,坐在火炉跟前,雅芳则坐在对面另一把椅子上。这时,罗朋突然闻到了一阵奇异的香味儿,他开始怀疑是化妆品的味道,但随即又把这一想法否定了,化妆品如何能发出如此纯正自然、沁人心脾的香味呢?如此说来,答案只有一个,这香味一定是从雅芳的身上散发出来的。

那次见面,罗朋和雅芳聊得非常开心,之后一对有情人很快坠入爱河。一年后,两个人手牵着手,步入了庄严的婚礼殿堂。

转眼又过了半年。这天晚上,罗朋怀里拥着雅芳,幽幽地道:“我有一个疑问,到现在也百思不得其解。”雅芳说:“不妨说出来,我帮你参谋。”

“我只是随便胡说,你可不许生气啊。”罗朋轻轻吻了雅芳一下,“记得第一次见你时,我从你身上闻到一丝动人心魄、沁人心脾的香味,可是不知为什么,后来我从你身上,再也没有闻到过那种味道,你说怪不怪。”

罗朋话音刚落,雅芳顿时笑得前仰后合,几乎岔了气。罗朋懵懵懂懂地问:“你笑什么?”

雅芳说:“怪不得人家说你是书呆子,一点都没错呀。”

其实,两人见面那天,雅芳想不到罗朋去那么早,她闲得无聊,抓起一颗红枣,刚咬了一口,外面传来罗朋的敲门声,雅芳担心吃着东西去开门不太雅观,于是悄悄将那半个枣吐掉,不想正好落进火炉里烧着了。罗朋进屋后,所闻到的便是那红枣燃烧后散发的香味。

第174篇、民间故事雷语

◆蔚蓝的大海,像放了洁厕灵一样……

◆不是我不还你钱,是我怕你把我忘了。

◆三人行,必有灯泡。

◆女孩的优点超多,纯真、善良、聪明、居家、会做饭、勤快、能干、有梦想、独立……最后却全输给了外表。

◆问:“为什么有钱有权的都移民了?”答:“贫贱不能移!”

◆房价涨是要你好好工作,油价涨是要你学会节约,肉价涨是要你好好减肥,墓价涨是要你好好活着。

◆等我结婚的时候,我们就去文一对戒指,谁先提出离婚,谁就剁手指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电子书就是人类进步的电梯。

◆人生就像一盒各种口味的巧克力,你永远不要指望里面能掏出肉包子。

◆我心目中的完美情人,要忠贞,不二。

◆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总会为你在墙上留下很多开锁的电话号码。

◆家丑不可外扬,你别到处乱走。

◆每次拿出身份证的时候我都想假装不认识自己。

◆现在次品真多,连月老的红线都有次品了,不是断了就是褪色了。

◆每天用50%的时间鄙视自己,另外的50%用来原谅自己,这就叫纠结。

第175篇、民间故事爆笑购物经历

包不褪色

前几天上街买衣服,看中一件,担心会掉色,就问售货员小姐:“这衣服会不会褪色啊?”小姐并不言语,用手指了指旁边的宣传牌,只见牌上写了:“包不褪色。”于是放心买了回家。等第二天洗衣服时,才发现这衣服不但褪色,还将一同洗的其他衣服也“感染”了。于是去找商家:

“小姐,你说这衣服不褪色的,你看看,褪成什么啦?”

“我们没说不褪色啊!”

“还没有?你看你们的牌子上写的:‘包不褪色’。”

“你看错了,我们老板是香港人,习惯从右往左写,他写的是:‘色褪不包’。”

石头兔子

去了趟武夷山,80元买了一只石头兔子,当时觉得巨酷。后来不见了,问我妈,她也说没见过。后来搬家的时候才发现它被我妈拿来垫杂物了。我妈大不以为然,说就是一块黑砖而已,你不说它是兔子我根本看不出来,你说了它是兔子我还是看不出来。啊,等一等,你说你买这黑砖花了80元,看我打不死你这个败家玩意儿……

迷彩泳衣

一次单位组织的旅游,其中有去海滨浴场,大家都没带泳衣,又很想下海,所以临时在浴场里买!放眼望去,我鬼迷心窍地看上了一套小可爱,迷彩的分体式,但看上去就很小啊,同事提醒我,我却很固执!也不知道当时咋回事,硬是买下了,然后,存了包,去试衣服,那叫一个勒啊!

死的心都有!自己的衣服已经弄湿了,只能穿着这个,再出去,到柜台前,重新买过一件泳衣。大家就看见一个迷彩肉包子,站在柜台前,要买另一件衣服!

我真想挖个洞钻啊!

充电器

老公送了个ipod给我,专卖店买的啊! 贪便宜,在网上买了个充电器。第一天充电。当时就插在脚旁边,我正上网上得开心,就听见“砰”的一声,充电器爆炸,ipod坏了。老公一脸愤怒地看着我说:“这下,太平了吧! ”

还在上学的时候暑假跟同学到上海玩,走时觉得应该买点儿什么带回去孝敬老爸。上海的东西都好贵啊,转了一圈我这个穷学生什么都舍不得买。后来在逛城隍庙的时候,看见有店卖那种小坛子的酒,一问,才16元,喜滋滋买了一坛。然后就背着这坛易碎物小心翼翼地辗转了半个中国,经过火车、汽车、公交车若干,终于回到了家。把酒呈给老爸的时候,老爸仰天长笑:哈哈哈,这是一坛做菜的料酒!

剃须刀

大一的时候,很多人跑到宿舍里面推销东西,一般我们都把对方轰出去。但有一天,一个女的来推销一种口红式剃须刀,就是表面看是一根管子,轻轻一转,就旋出来一个刀片,可以刮胡子。我又想了,这么新奇的玩意老爸肯定没用过,送给他多好啊!于是花30大元买一个。回去老爸一试,血流得哗啦啦的。老爸说,闺女,不是我不领情,但我还是用我的飞利浦吧!

火腿

刚毕业的时候和boss一起到昆明出差,结果不知道哪根神经搭错了,花了300元买了一个云南的宣威火腿,没有外包装,就用几张旧报纸包着。

公事结束后boss决定到西双版纳去转一圈,可怜俺拖着一个十几斤重的大猪腿在原始森林里跟着boss穿梭啊!

祸不单行,西双版纳飞昆明的班机误点,而我们是要在昆明转机的,云南航空的服务是不错的,知道我们要来不及换登机牌了,就在每个岔道口安排了地勤,指挥我们该往哪里走,后来有个地勤哥哥实在看不下去了(因为小女子穿着七厘米的高跟鞋,职业女装,肩上扛着个大猪腿,报纸还破了,露出个猪蹄),替我把猪腿扛到了停机坪。

那个地勤哥哥还蛮帅的呵!

第176篇、民间故事哪里是天堂

今年“十一”期间,几十年没见的老朋友老胡不远千里从上海来东北看我,陪老胡一起来的是他的小女儿,他小女儿和我小儿子一样大,27岁,而且和我儿子是同行,都是中学物理教师。不一样的是,他小女儿在一所私立学校,年薪10万;我儿子在公立学校,每个月工资才两千多块钱。让我儿子既羡慕无比又羞愧难当,更多的是不甘心。

老胡父女一走,儿子就酸酸地跟我说,同样是老师,差别咋就那么大呢?!老胡女儿一个月的工资就够他小半年挣的,看人家过得多滋润多幸福!他在学校干得也不错,什么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奖状之类的也不少,相信不比老胡的女儿差,到上海同样可以挣年薪10万!他要到上海去闯一闯,此次不去,誓不为人!当然,我们家在上海没有什么亲人,只有老胡这一个朋友,儿子只能先去投靠他。几十年前,老胡是大连知青,下乡到我们村,他身体弱,经常生病,我们一家对他很照顾,他也记得我们的恩情,常常在电话里说一直心怀感激。尽管老胡已从教育局局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两年了,但我想儿子去投靠他,他一定会帮忙的。我能体会儿子的心情与不甘,因为,几十年前我也有过想去上海闯一闯的想法。老胡调回大连没几年就去上海发展,并邀我一起去干事业,由于当时妻子有孕在身,家里说什么也不让我走,至今我还觉得遗憾。年轻人就应该去闯一闯!我决定帮儿子完成心愿。于是拨通了老胡的电话,老胡很热情地说他一定尽力帮忙。但他给我提了个建议,让儿子先不要辞去公职,万一儿子不适应上海的生活,回去也好有个退路。我和儿子采纳了老胡的建议。

儿子一放假就去了上海。

儿子去了没几天就来电话,说他吃住都在老胡家,他们一家对他很热情,都在帮他找工作,他过得很好。这下我彻底放心了。尽管老胡已从教育局局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但我相信,他一定还有些影响力,会帮儿子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儿子就从上海回来了。

我十分不解,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儿子十分气愤地说,老胡一家只给他提供吃住,嘴上说帮忙找工作,可实际上根本不给他托人找关系,不出真力!他人生地不熟的,找工作有多难?!找了几家私立学校,月薪还不到5000元,既然去了,钱少也认了,就在他打算留在上海时,老胡竟意味深长地跟他说:“我看你在这里过得一点也不开心,很痛苦,还不如回去……”这不明摆着下遂客令吗,要是出去租房子住,除了吃喝,还能剩几个钱,他气得啥也没说,拎起行李就回来了。

我听了很气愤,老话儿说得好:“宁添一斗,不添一口儿。”老胡是怕儿子长期赖在他家,白吃白住呀!看来他当初不让儿子辞去公职也是别有用心的。这老胡说得比唱得都好,表里不一,不够意思,忘恩负义!

儿子前脚刚到家,老胡的长途电话就打到家里。

老胡不好意地问:“老李呀,孩子到家了吧?”

我冷冷地嘲讽道:“托你的福,安全着陆。”

老胡又说:“安全到家就好。你听我解释,我不是不想留他……”

“不关你的事。”我打断老胡的话,“你不用解释,别多想,咱们都几十年的交情了,我也不会多想,是孩子不适应上海的环境。噢!家里来客人了,咱们改天再聊。”说完,我就挂断了电话。

后来老胡又来了几次电话,一看是他的号码,我们一家人都不接。

儿子从上海回来后,再也不想出去闯了,像换了个人似的,一心扑在自已的工作上。半年后,由于他成绩突出,踏实肯干,被提拔当了教务处主任,还跟女友定了婚,可谓是好事连连。

这天上午,我正在家里为儿子的婚事做准备。突然,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竟然是老胡,我不冷不热地问:“你怎么来了?”老胡有些尴尬地说:“我打听到你儿子要结婚了,特地赶来讨杯喜酒喝,欢迎吧?”

我皮笑肉不笑地说:“欢迎。”

老胡落座后,问我儿子现在情况怎么样?我故意提高嗓门,带着腔调说:“我儿子现在提拔了,工资也涨了,100多平米的新婚房子也买了。喜事不断!说起来,这还得感谢你,要不是你劝他回来,他现在可能还在上海街头流浪呢。”

老胡一本正经地说:“老李呀,我听出你的话外音了。我多次往你家里打电话都无人接听,就知道你们一家对我有想法了。我这次来,除了喝你儿子的喜酒之外,更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来帮你算一笔账。”

我一愣,心说:“我又没借你钱,有什么账我算不明白,还要你来帮我算?”

我恍然大悟,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十分感激地说,等儿子回来了,一定帮他好好算一算,无论在哪里生活,只要快乐幸福就是天堂!

第177篇、民间故事一着妙棋

罗杨的爸妈原是纺织厂的工人,两年前厂子倒闭,双双下岗。妈妈在家操持家务,爸爸自谋职业去了南京,在一家个体公司里做维修工,三五个月也难得回家一次。

一家三口人,全凭爸爸那点工资维持生计,日子自然要清苦些。前几天,爸爸打回电话,说是这个星期天是儿子16岁的生日,那天他一定要赶回来,为此还特地买了一副磁性中国象棋作为给儿子罗杨的生日礼物。

罗杨酷爱下象棋,曾代表学校参加过市中学生象棋比赛,荣获亚军。罗杨下棋是爸爸教的,如今棋艺已与爸爸不相上下,爸爸每次回家,都要与儿子对弈,每每杀得天昏地暗,难分难解。妈妈看得懂,但从不下棋,只是坐在儿子身边当参谋。

转眼就到了星期六。罗杨做了一天作业,晚上就打开电视轻松一下,正看得起劲,就听外面有人敲门。妈妈打开院门,不由惊问一声:"是你!"

"我可以进去吗?"

"老罗不在家,最好你别……"

"知道。只与你聊一会儿,只坐一会儿。"

"那……进来吧。"妈妈有些不情愿地将那人让进屋里,随即关严院门,她的心"怦怦"跳个不停。

罗杨关上电视,来到客厅,上下打量着这位不速之客。来者是位40岁左右的男人,他身材魁梧,浓眉大眼,满面红光,远比干瘪小眼的爸爸长得帅气。此人穿戴也非常阔气,手上戴着金戒指,腰间挂着大哥大,像是个大老板。看那样子他与妈妈很熟。

妈妈向儿子介绍道:"这是你牛大叔,我的老同学,邻县农机公司的总经理。"

牛总打量着罗杨,用手比划着说:"5年前我到这里来的时候,他才这么高。这孩子越长越像妈,眉清目秀的,将来一定比他爸有出息!"

罗杨不喜欢这类夸赞,于是就不客气地问:"你来有什么事?"牛总解释说自己两天前来这里参加农机贸易洽谈会,明儿就要走了,今晚忽然想起老同学,便过来闲聊一阵。

妈妈站在一边,显得心神不定,为了冲淡尴尬气氛,她提出下象棋。

罗杨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连忙取出一副象棋放在客厅的茶几上,然后招呼牛大叔坐下来玩几盘。

牛总哪有心思下棋,但又不能驳主人的面子,就只好耐着性子坐下来与罗杨对杀起来。牛总的棋艺还算是不错的,他根本没把罗杨放在眼里,哪知刚一交手,罗杨就乒乒乓乓的一阵猛攻,竟把这盘棋赢了下来。牛总咂咂嘴,抽出一支烟来。罗杨立即"抗议",说是一闻这味就头晕。牛总干笑两声,只得收起香烟。

第二盘,牛总不敢掉以轻心,使出浑身解数,终于赢回一盘。第三盘,两人各自亮出看家的本事,棋子摔得啪啪响,激斗一个多小时,终于战成和局。

时针指向10点,牛总借口脑子累了,不愿再下。妈妈向罗杨点点头,叫他回房休息。罗杨答应一声,便回到自己的卧室。

罗杨很快就入睡了,两个小时后他迷迷糊糊地醒来,隐约听见客厅里还有说话声,看了看床头柜上的电子钟,已经12点多了。奇怪,姓牛的怎么还不走?爸爸不在家,他与妈妈唠些什么呢?

罗杨悄悄将房门打开一道缝,朝客厅望去,发现牛总坐在妈妈身边,一只手放在妈妈的膝盖上,低低交谈着。

罗杨根本不知道,妈妈杨淑萍和牛总原先是恋人,他们在同一座县城长大,是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同班同学。读高三那年,出于少男少女的一时冲动,两人跨越雷池,偷尝了禁果。后来牛考取大学,杨却名落孙山。牛的父母又死活不同意这门婚事,最后杨无奈另嫁他人,两人断绝了来往。不料5年前,牛突然找到杨,想重温旧梦,被杨拒绝了。

牛总今夜是特地来找杨的,他的妻子上月病逝了,牛总再一次向杨表明心迹,想娶她为妻。

杨爱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她不想毁了这个家,但对昔日的情人,她又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他一刀两断。

罗杨毕竟也是个小大人了,从断断续续的谈话中,多少明白了他们是怎么回事。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是咳嗽一声惊散他们,还是直接出面把牛总赶出去?罗杨正在想法子的时候,忽听院门外传来爸爸的声音:"淑萍,开门。"

牛总大吃一惊,立即将手从杨淑萍的膝盖上移开,他有些不知所措。深更半夜的,一男一女单独在一起,做丈夫的会怎么想?牛总越想越紧张,竟忍不住说道:"我先躲一躲。"说完惊慌失措地钻进了卫生间。

罗杨一看,坏了,爸爸回来后肯定要上卫生间,如果在那个地方发现牛总,那肯定听不进任何解释,这样爸妈之间必将产生感情危机,这事传出去,妈妈今后怎么做人呀?罗杨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他急中生智,快步冲进卫生间,一把扯住牛总的衣服,说了声:"你和我下棋!"牛总顿时醒悟,急急返回客厅,布置起棋子。妈妈长出一口气,她稳定一下自己的情绪,出去打开院门,故作惊讶地问道:"你怎么这个时候回来"

爸爸一边抹着头上的汗珠,一边解释道:"原打算明儿一早乘车的。但想到你和儿子,临时决定搭夜车赶来了。怎么,你还没睡?"

"小棋迷不睡,我怎么睡呀?"妈妈边说边接过丈夫的提包,"明儿是星期天,破例让他今夜玩个痛快。"

爸爸来到客厅,看到儿子正与一个陌生男人下棋。两人全神贯注,谁也没有抬头看他。

"罗杨,你爸回来啦!"妈妈说。

罗杨抬起头,叫了声:"爸爸。"然后指指对面的牛总,介绍道,"这是我特意请来的牛大叔,棋下得特棒!"

牛总欠身起来,看了下手表,惊叫道:"哟,快1点了!不下了,我回去了。""不行,这盘棋下完,我形势不错的。"罗杨这么一说,牛总又坐了下来。

爸爸到卫生间里洗过脸,就坐到儿子一旁支起棋来。爸爸看清门路后忽来灵感,支出一着绝妙的杀招,最后把牛总赢了,牛总夸道:"老罗棋高一着,妙,妙极了!"

爸爸微笑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算不得什么。"

牛总起身告辞,罗杨提出送他出门。

走出院门,穿过一条50米的小巷就到了街道。牛总停住脚步,对罗杨说:"感谢你走出一着真正的妙棋!"

"我需要的不是感谢!"罗杨脸色有些凝重。

牛总从手指上扌鲁下一枚戒指,递给罗杨:"这是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

罗杨摇头说:"你收起这个。我需要比金戒指更为贵重的生日礼物,你能给我吗?"

牛总马上明白了罗杨话中的意思,他当即说道:"罗杨,我送你一句最真诚的祝愿,祝愿你永远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牛叔,我收下你美好的祝愿,它是我最需要的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生日礼物!"

"再见,罗杨!"说罢,牛总握了握罗杨的手,然后头也不回地大踏步离去了。

天亮时,罗杨收到了妈妈的生日礼物,那是一个十分精致的日记本,日记本扉页上端端正正地写着妈妈的一句祝福:"小罗杨,努力进取吧,父爱母爱永远伴着你!"

望着妈妈的祝福,罗杨眼睛湿润了。妈妈从不下棋,但在牛总的感情诱惑和金钱诱惑面前,她终于坚定地选择了爸爸,选择了孩子,选择了这个清苦但却充满欢乐的家。这种充满母爱的明智选择,又何尝不是一着妙棋!

几天后,罗杨无意中发现院门上有道缝隙,如果不关房门的话,透过缝隙可以看到那天妈妈和牛总所坐的位置,而那夜房门一直敞开着。假如爸爸透过缝隙发现了一切而又故作不知,他所走出的不同样是一着妙棋吗!然而,爸爸那夜是否看见了那一幕,大概只有爸爸自己才清楚,这是别人永远无法破解的谜……

第178篇、民间故事妈妈只要你活着,我的“新肝”宝贝

两个远隔万里、素不相识的妈妈,两个需要换肝才能活下来的孩子,4台手术,17个小时,这起全国首例肝脏交换移植见证了母爱创造的奇迹。

2012年9月14日,风和日丽。上午7点,北京西四环外武警总医院8层的移植科病房、手术室和通道已经被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家媒体挤满,全国首例肝脏交换移植手术将在这里进行。手术的对象是两个未满一周岁的孩子哲哲和团团以及他们的母亲罗丹和尹希。罗丹和尹希将切下部分肝脏移植到对方孩子的身体里,这对于随时会失去生命的哲哲和团团来说,无疑是最好最完满的结局。

最美妈妈罗丹:

只要他活着,我就感觉好高兴。

2012年1月,哲哲出生40多天后,新生儿黄疸不但没有减退,反而越来越重,同时开始拉白色的大便。作为母亲的罗丹有些担心,带孩子到医院做检查,医生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症。

那时的她对这种病还一无所知。回到家,上网一查才知道这种病有多么可怕,她一下子瘫坐在地上。

今年23岁的罗丹,在哲哲之前,曾经怀过一次孕。

那时,她和老公远离家乡四川一直在天津打工。怀孕后,罗丹并没有太当回事,一直坚持上班甚至加班,想多为孩子赚点奶粉钱。可是,怀孕3个月的一天,工作中的她突然大出血,被送到医院抢救后不但没有保住胎儿,还被医生判定以后很难再怀孕。

一年后,当再次怀孕时,她惊喜万分并当即辞了工作在家养胎,决心好好守护这个孩子。哲哲出生时,罗丹由衷地感到了做母亲的幸福和满足。这个胖小子的出生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喜悦,只是,这喜悦持续得太短。

哲哲被诊断为胆道闭锁症后,开始频频感冒和发烧。罗丹心急如焚,很快根据医生的建议带哲哲做了肝门空肠吻合手术(即葛西手术,可以恢复正常胆汁流动,以实现肝功能的改善)。她傻傻地等在手术室外,一动都不动,医生的刀落在哲哲身上,疼在罗丹心里。

可是,手术后仅仅十几天,哲哲就再次出现了发烧的症状。这时,医生委婉地对罗丹说:你这个孩子情况不太好,如果继续坚持治疗的话很有可能人财两空,你还年轻,以后还能再有孩子。罗丹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她激动地对医生说:求求您,不管花多少钱,我都愿意给儿子治!

而此时,一大家子人也开始轮流做罗丹的思想工作,劝她放弃,但罗丹充耳不闻。白天,她到处打听哪家医院能治哲哲的病,夜里,因为发烧和胆管发炎,哲哲常常哭闹不停,罗丹就整夜抱着儿子,一边哄他笑一边自己哭。一个月后,丈夫刘祥也忍不住了,他嗫嚅着对罗丹说:老婆,这么折腾也没什么希望,要不,咱还是不治了吧。罗丹听了,哭着说:你看看哲哲,看看他的眼神多亮,你看他这么小的身体这么长的疤痕,我的心太疼了,你让我眼睁睁地看他死吗?我真的做不到。刘祥不说话了。

每天,罗丹把很多时间花在上网查找信息,她加入了一个胆道闭锁患儿的QQ群。在群里,同是患儿的家长,大家每天都在交流着各自孩子的情况,努力为孩子寻找生路。哲哲4个半月大时,罗丹打听到北京武警总医院治疗这种病很有经验,并通过一名患儿的家长联系上了天使妈妈基金会寻求帮助。

2012年4月,罗丹一个人带着哲哲住进了武警总医院的肝移植病房,胆道闭锁症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只有肝移植,这之前,罗丹早就做好了为儿子捐肝的准备。可是,等她迫不及待地做了配型检查后,却得知B型血的她无法为O型血的哲哲移植肝脏。拿着检查结果,罗丹立即打电话把老公叫到了北京,可是A型血的刘祥同样无法为哲哲移植肝脏。拿着两张化验单,罗丹说:那一刻觉得天都要塌了,怎么会这样?命运啊,你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

无法为儿子移植,罗丹只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等待肝源上。武警总医院8层的肝移植病区,到处都是像哲哲一样苦苦等待肝源的孩子。可是残酷的现实是,由于肝源紧张,每一个肝源都有150人在等待,移植的希望非常渺茫。

每一次在QQ群中听到有孩子去世的消息,每一天看着脸越来越黄、肚子越来越大的儿子,罗丹都感到恐惧和焦虑。晚上从睡梦中醒来,她做的第一件事都是小心地贴近儿子确认儿子还活着,罗丹说:只要他活着,我就感觉好高兴。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有希望,在绝望里挣扎的她不停地这样告诉自己。怎么才能救活儿子?这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内容。她甚至把QQ签名都改成了无钱,无肝源。

一天,常规检查后,罗丹意外发现病房里另一对不能配型的母子,母亲是O型,孩子是B型。一个念头突然闪进脑海,与其被动等待渺茫的希望,为什么不主动找个妈妈互助捐肝呢?

罗丹向那个妈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竟然得到了对方的同意。那一刻罗丹兴奋地想要尖叫,她欢天喜地地给家人打电话报告了这一喜讯。可是当医生说为孩子移植肝脏要切除胆囊时,出于身体的种种考虑,那个妈妈反悔了。

刚刚升起的一线希望又被灭了。医生诊断说哲哲的情况不大好,恐怕无法坚持到一岁。罗丹终于感到了绝望,她看着儿子不停地落泪和自责,都是妈妈不好,妈妈太没用了,她一整天不吃不喝,也不敢给家人打电话告诉这个坏消息。

可是,她肚子里已经积压了太多的委屈和压力,她觉得必须找个人说一说,不然就要疯了。晚上9点,罗丹拨通了另一个病童妈妈尹希的电话。

最美妈妈尹希:

他活多久,我就陪他多久!

尹希出生于1991年,作为胆道闭锁症QQ群里一起为孩子战斗的妈妈,罗丹和尹希之前已经在网上相识半年了。尹希的儿子团团比哲哲小两个多月,症状较轻,换肝还不急迫。

情绪崩溃的罗丹,哽咽着讲完了互助捐肝被拒的事。电话另一头的尹希,一边跟着哭一边安慰罗丹。等到罗丹的情绪稍稍好了一点,尹希问了罗丹和哲哲的血型。这时,她想起自己是O型血,而儿子团团是B型。知道了这个巧合,尹希对罗丹说:你别哭了,她不救哲哲我救,我跟你换肝!

尹希答应得痛快,可是,真的能那么容易吗?罗丹自己都不敢相信,害怕再一次受到打击。

尹希和丈夫罗开志结婚时,即将迎来四世同堂的罗家,对高挑漂亮又心地善良的新媳妇满意得合不拢嘴。团团出生两个月后,出现了和哲哲相似的症状,随后被诊断为胆道闭锁症,从此,罗家对尹希的态度急转直下。

罗开志的家在云南的一个偏远村子,得知团团生病的消息,村里人议论纷纷,说罗家上辈子没积德这辈子遭报应孩子才得了这种怪病。街坊四邻非议就算了,有一次婆婆也忍不住对尹希说:谁家都娶媳妇,哪个女人都生孩子,怎么就你生出这么个怪物孩子呢?胆道闭锁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病因至今尚无定论,婆婆把团团的病因全都推到尹希身上,这让她既生气又委屈。

自从团团确诊后,尹希就带着他踏上了寻医治病之路,从云南的县医院到市医院,从重庆到上海,她带着儿子辗转于一个又一个城市,一个又一个病房,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尹希和罗开志是闪婚也是裸婚,家里本来就没什么积蓄,为了给团团治病小夫妻俩借遍了亲戚,到处求人,光欠条都攒了一盒。罗家认为尹希给孩子坚持治病就是白白糟蹋钱,因此非常不满。尹希一个人带着团团在重庆医院的几个月里,罗家没人看过她一次。

决定和罗丹互助捐肝后,尹希先给妈妈打电话,告诉她这个决定。那时,尹希的爸爸已经是肝硬化晚期,离不开人照顾。对女儿不放弃给团团治病,尹希的父母很支持。但是听到互助捐肝后,尹希的妈妈还是充满了担忧:做手术也不等于一定能治好,万一孩子没治好,你的身体却受到影响,可怎么办呀?妈,如果团团是我,你会不会为我割肝?不擅表达的尹希没有安慰母亲,而是抛回去一个同样的问题,妈妈也用行动给了尹希答案陪她一起到北京。

来北京的前一天,罗开志的奶奶打通了尹希的电话:我们都知道你舍不得孩子,要不这样吧,你把孩子送回老家,我们给你带,你和小志安心在重庆打工。奶奶说得委婉,可意思很清楚,希望尹希放弃孩子,别再治了。尹希觉得很失望也很生气,团团是自己的孩子,也是罗家的孩子,她要为儿子捐肝,这个时候,就算听到的不是一句支持,起码该是一句安慰。放弃自己的亲生骨肉不救,尹希觉得这样的父母丧尽天良,只要他活着,他活多久我就陪他多久!尹希回答奶奶。

管不了年轻的媳妇,罗家上上下下对罗开志进行了严肃的教育。最初,尹希和罗开志说好了,如果尹希配型检查不顺利,罗开志就接受检查给团团多一个可能和机会。但是,罗家谈话之后,罗开志选择了沉默,再也没提过做配型的事。这让尹希对老公也有了几分隔膜和不满。

来北京,最大的困难还是钱,为了给团团治病,能借钱的地方罗开志和尹希都跑遍了。团团的病是个无底洞,知道了这点,亲朋就没人愿意再借钱了,对夫妻俩都躲得远远的。好不容易凑够了路费,尹希决定立即动身,到了北京再做打算。

全国首例互助捐肝:

几多挫折几多争议终获完满

尹希来到北京后,罗丹就像拨云见日,天天笑得合不拢嘴。我费那么大劲把他生下来,就要全力把他治好。儿子,治好了咱们吃肯德基去!罗丹开心逗着哲哲。

罗丹觉得,既然两个人都愿意捐肝,哲哲就有救了。可是,这一切真的有她想的那么简单吗?

尹希顺利通过了检查,可罗丹却被查出肝上长了一颗不大的肿瘤。尹希是O型血,作为万能血型自己给儿子捐肝也是可行的。得知罗丹的检查结果后,尹希的妈妈和老公坚决反对互助捐肝。刚刚建立起一些感情的两家有了矛盾和隔阂。

罗丹被这意外击得六神无主,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时,主治医师李威说:肝上长肿瘤的情况并不少见,能不能捐肝还要看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这时的罗丹,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只是害怕尹希会反悔。面对这个意外,尹希只好说:咱们还是等等检查的结果吧。

接受肿瘤化验的那天,罗丹郑重地把哲哲交到尹希手中。尹希带着两个孩子,一会儿抱抱这个,一会儿抱抱那个,一会儿干脆一手抱着一个,她在走廊里来来回回地走着,心情和罗丹一样的紧张和焦灼。

幸运的是罗丹的肿瘤是良性的,并不影响移植。可她却没感到轻松,医生说良性的肿瘤并不影响手术,尹希的家人仍旧强烈反对互助捐肝,怕有个万一。那时的罗丹真想跪下来求尹希答应,可是,她最终还是忍住了。同样身为母亲,她觉得尹希懂得她的心情,不如给尹希多一点时间考虑。

经过激烈的争论,尹希以坚定的态度说服了家人。然后,她找到罗丹:来之前,我们老家的亲戚都说,做肝移植手术要好大一笔费用,大人和孩子都有危险,而且手术之后孩子一般都活不了几年。可是咱们都是妈妈,我必须救孩子。反正都要捐肝,两个都能救不是更好。我既然来了,就给他一个希望,也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为了拯救孩子,两家人抛开隔阂再次团结在一起。罗丹和尹希盼着手术日期的确定,她们常常抱着孩子到办公室找李威医生询问各种术前术后事宜。但她们并不知道,等待她们的还有一场更严峻的情与法的考验。

根据国家规定,捐肝手术必须取得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简称伦理会)的认可。《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规定,活体器官的接受人限于活体器官捐献人的配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有证据证明与活体器官捐献人存在因帮扶等形成亲情关系的人员。显然,罗丹和尹希的情况并不符合。

伦理会由医学、法学、伦理学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并采用一票否决制。9月3日的伦理会,有7名专家参加。针对罗丹和尹希换肝救子,委员们进行了热烈讨论。其中一名委员出于两点考虑表示了反对:一是换肝手术万一一个孩子成功另一个不成功,怎么跟人家妈妈交代,人家要找医院闹事怎么办?二是一般来说一天进行一对母子的换肝手术,万一第二天没做手术的那个反悔了怎么办?

主治医生李威介绍说:交换器官移植在很多国家都存在,比如韩国、英国、美国,国外都可以做了,国内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下呢?而且,虽然肝移植交换是国内第一例,但是在2006年《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出台前,武汉同济医院就已经做过肾移植交换手术。2007年底,类似的亲体肾移植交换被广州一家医院的伦理委员会以8比1的投票否决,手术没做成。后来这两对夫妻去了海南一家医院,伦理会通过了,手术也很成功,当时也有很大的伦理争议,但是他们确实不涉及器官买卖,都是自愿交换救人。介绍完这些,李威表示采纳这名委员的建议,两台手术同时进行,以防反悔,最后这名委员签字同意。

通过伦理会审查之后,李威把手术的日期定在了9月14日,罗丹和尹希高兴了一阵就又开始着急了,十几万元的手术费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考虑到两家都是普通家庭,为了给孩子治病早已负债累累,武警总医院为他们减免了3万元,但手术费用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特别是家在农村的尹希,从亲戚那里已经不可能借出钱来了,无奈之下,罗开志回到重庆贷款凑了4万元。

最后两位妈妈还是向天使基金会发出了求助,很快天使基金为她们凑齐了剩余的手术费用。

为了这场特大手术,李威从外地请来了自己的导师沈中阳教授。作为肝移植行业的权威,沈教授从事肝移植研究已经近30年,做过几千例移植手术,经验丰富。

一切都准备就绪。手术前一天,罗丹开心地和儿子玩做一团,很兴奋。而尹希的反应则完全不同,这个90后的年轻妈妈有点忧心忡忡,担心手术不顺利,担心手术后团团能不能恢复甚至担心从没离开过自己的团团手术醒来看不到自己时会哭闹,但她唯独没有担心过的是自己。

在采访中,罗丹一再对记者说:感谢所有的人,他们才是最伟大的。我自己不算什么,我尽的就是一个当妈的责任!

正是两个最美妈妈对孩子的爱、对生命的坚持,医生的精湛医术和妙手仁心以及全社会的爱心接力,才促成了全国首例肝脏交换移植手术的成功,这一切为我们传递出温暖的正能量。

日前,两位妈妈和他们的孩子都已出院。两个大人恢复的情况比医生预想的还好,医生认为她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不会受到影响;两个孩子,脸不黄了,气色红润,体重分别增加了两斤和三斤。两家人都选择了先留在北京,以便在未来的两三个月里定期到医院复查。

第179篇、民间故事七叶一枝花

江湖上,有用毒杀人的,自然也就有解毒救命的。高门楼鲁家,是受江湖侠客敬重的第一解毒大家。

这天,高门楼庄门前来了一个鸡皮鹤发的老妇,拄着拐杖,旁若无人地直往里闯。

鲁天庆闻报,赶到庄院门口,与他形影不离的猎犬黑虎也紧随着。鲁天庆一见老妇,压根就不认识。正愣怔,老妇昂头说道:“听说高门楼解毒之技独步武林,老身这里有一种毒,请鲁庄主破解。”说着,拐杖一扬,迅疾地击在猎犬黑虎头上。

黑虎的头变了颜色!老妇一击之下,已经下了毒。

鲁天庆眉头紧锁,老妇再次拐杖杵地,冷冷地说:“就以半月为期,高门楼鲁家若是能解了此毒,老身就为高门楼敲锣打鼓地把天下第一的牌匾送来!若是解不开此毒,此后再也不要在江湖上多管闲事!”说罢,扬长而去。

此事早已惊动鲁天庆的夫人何沛云,她忧心忡忡地说:“相公,这个老妇来者不善啊。”

这正是鲁天庆心烦的。高门楼鲁家替人解毒救命,自然引起江湖宵小的仇恨,明里暗里都在向鲁家下毒手。

鲁天庆全力以赴解毒。点在黑虎头上的毒药,在慢慢蔓延。转眼三天时间过去了,鲁天庆使出浑身解数,也没阻止住毒药的蔓延。夫人何沛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丈夫说:“相公,此事关系到高门楼的荣辱,可否可否让胡家小七前来帮忙”

何沛云所说的胡家,是江湖上另一解毒高手,当家人叫胡文才。二人本是同门师兄弟,后在江湖口行走,为显示各自解毒手段高明,便结下恩怨,老死不相往来。

让鲁天庆气恼的是,他与夫人恩爱,只育了一女,胡文才夫妇却生养了七个儿子。女儿鲁小云在江湖闯荡,竟然爱上了胡文才的小儿胡小七。鲁天庆自然阻拦。鲁小云很任性,与胡小七私订终身。鲁天庆一怒之下,将女儿囚禁在后花园。

胡小七闻讯,不请自来。他找到鲁天庆说:“师叔,解除黑虎之毒,需用七叶一枝花。”

鲁天庆冷冷地说:“鲁家之事,何劳你搅和?”

鲁天庆再强硬,也招架不住老妇所下之毒的凶险。经过空气传播,已经传到他人身上,鲁天庆和夫人及全庄百十口人,或是从手,或是从脚,慢慢往身上渗透。

夫人何沛云更着急了:“相公,此刻正是高门楼生死存亡之秋,就是不让胡家小七帮忙,自己女儿总得让她参与吧?父女哪有隔夜之仇?”

鲁天庆发了一会儿呆,说:“你就让她来吧。”

鲁小云查看了家人和黑虎,抬头对父亲说:“爹,小七说得对,不管那老妇下的什么毒,七叶一枝花是最好的解药。”

鲁天庆额头的青筋暴了起来,他告诉女儿,他何尝不知道七叶一枝花是最好的解毒良药,但是,高门楼派出去采集药草的都被人杀死了,山上的七叶一枝花也被人连根铲除。药铺里的前些日子也被人购买一空。

鲁小云说:“爹,你忘了,紫玉山蕙草谷的苗四海苗伯伯,他是药农,他那里还会缺?”

鲁小云赶到紫玉山蕙草谷时,天已黑定。她走向苗四海的茅屋,叫了两声无人应。柴门虚掩着,鲁小云推门而进。屋里没人,桌上燃着一盏油灯,灯下压着一张纸笺,上面写着:小云,要七叶一枝花,到后山鹰嘴岩,我在那里等着。

鲁小云转身出屋,向鹰嘴岩赶去。她从小就跟着父亲鲁天庆到蕙草谷游玩,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了若指掌。老远,鲁小云就见悬崖上坐着一个黑色的人影,脚前有一棵硕壮的七叶一枝花。

她兴冲冲地说:“苗伯伯,你怎么知道我急需七叶一枝花呢?”苗四海不知为啥,这时候还戴着一顶斗笠,帽檐压得低低的,声音低沉地说:“快过来拿走吧!”

鲁小云奇怪:“苗伯伯,晴朗的夜晚,你戴着斗笠干吗?”说着伸手去摘苗四海的斗笠。苗四海突然翻脸,手腕一抖,一柄利剑当胸刺来。

鲁小云惊悚,但反应更快,身体倒射躲过利剑,摇摆着在悬崖边立定。鲁小云大叫:“你不是苗四海,你是谁?”

假苗四海也不答话,脚一猛跺,鲁小云立即感到脚下一阵晃动,似是天塌地陷了,她的身子直坠万丈深渊!鲁小云避无可避。突然,一条绳索拦腰卷住鲁小云,半空中把她提上悬崖,救了她一命。

鲁小云定睛一看,救她的人正是胡小七。她大奇:“小七,你怎么来了?”说话间,二人合力格杀了假苗四海。他们在树林里找到苗四海的尸体,鲁小云含泪掩埋了他。同时他们也发现苗四海所采集的药材也被焚烧一尽。

他们又来到鹰嘴岩,采挖了那株硕壮的七叶一枝花。胡小七捧着那株七叶一枝花,皱着眉头说:“这人杀了苗伯伯,又袭击你,这是为什么呢?”

鲁小云说:“还不是为了不让我们解毒,贼人想让高门楼满门灭绝啊!”胡小七转动着手中那株冒着浓烈药草味的七叶一枝花,说:“如果真是这样,贼人为何还要留下这株七叶一枝花呢?在我救你的时候,那人有足够的时间毁掉这株药草。”

鲁小云也想不明白,嘴里却说:“不管如何,七叶一枝花到手,先解了毒再说。”胡小七将七叶一枝花递给鲁小云,说:“小云,先别用这药,给我三天时间,我会弄明白这一切的。”说完就消失在夜色之中。

三天之后,也是老妇的半月之约的日子。鲁天庆再也按捺不住了,不顾女儿的反对,命家丁煎熬了那株七叶一枝花,给家人和黑虎解毒。家丁煎好药端上来,突然一枚鹅卵石从墙外飞射而入,将盛药汁的瓦盆击得粉碎,汤药泻了一地。众人还惊异时,一行人影飞奔而入。来人正是胡小七,后面跟着他的六个哥哥。

鲁天庆大怒:“畜生!原来是你要灭我高门楼鲁家满门?”愤怒之下,鲁天庆扑向胡小七,要以命相搏。

“哼!哼!”突然背后一阵阴森森的冷笑传来,止住了暴怒的鲁天庆,他扭头一看,是老妇,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胡小七拦住他们,问:“你食言了,为何不给高门楼张灯结彩,敲锣打鼓送来天下第一的牌匾呢?”老妇阴笑接话:“毒药呢?你们解了么?”

胡小七笑了:“我知道,你们不会遵守诺言的。因为方圆百十里只有几处能生长七叶一枝花,早被你们铲除尽了。只可惜,你们在紫玉山蕙草谷设陷阱除掉鲁家唯一能治病的鲁小云时,留下了那株七叶一枝花,解了鲁家的危难。”

说着,胡小七手中端出一碗殷红的药汁,还冒着热气,药香四溢。胡小七转头对鲁小云说:“小云,过来,这味药还需一剂药引,就是你的鲜血。”他抓起鲁小云的手指刺破,将几滴殷红的鲜血滴入药汁中。胡小七又将药汁递给鲁天庆,让给庄中所有中毒的人畜口中滴一滴。

那株七叶一枝花熬制的药分明已被胡小七击破瓦盆,泻入土中。鲁天庆云天雾地,但病急乱投医,他还是将信将疑地吩咐家丁将药汁给每人口中滴一滴。

老妇惊恐万状,蹿向院中一棵大树后,缩头缩脑地藏了起来。许久外面没有动静,这才探头探脑地观看,却见鲁天庆一庄老小每人口中滴了一滴药汁后,口吐一口污血,立即神清气爽了。老妇既惊异又尴尬。

胡小七哈哈大笑,说:“如果我没猜错,你是山南杀手联盟唐家的掌门人唐恨玉,你们想用毒一举灭了高门楼鲁家,真是痴心妄想!”

原来,杀手联盟唐家是江湖上的杀手组织,专门用毒杀人于无形之中。但是江湖上也有解毒高手高门楼鲁家,屡屡坏了他们的好事,断了他们的财路。高门楼鲁家成了杀手联盟唐家的敌人,于是,掌门人唐恨玉设下毒计。

其实这毒只能让人畜精神萎靡,一时半会儿不能要人命。七叶一枝花是解此毒的良药,但一旦饮用了他们特意培植的七叶一枝花解毒,人立即会中毒而亡,飞溅的血肉沾物俱焚。他们想用此计一举灭了高门楼鲁家。

紫玉山蕙草谷的伏击,就是想用意想不到的途径,把那株特意培植的七叶一枝花送给高门楼鲁家。

没想到,这天衣无缝的计划却被胡小七搅乱了。那天在蕙草谷鹰嘴岩采挖那株七叶一枝花时,强烈的药草味引起胡小七的注意,他悄悄取下一些根须,回家煎熬后用动物做实验,果然奇毒无比。终于在最后时刻击破瓦盆制止了鲁天庆。

唐恨玉又惊又恼,她有许多疑问:“我给高门楼鲁家下的毒,虽不能要人命,但也无解,你用何药解的?”

胡小七笑说:“七叶一枝花呀!”“七叶一枝花?你从哪里还能弄到七叶一枝花?”唐恨玉更不解。

胡小七指指六个哥哥和鲁小云:“我们兄弟七个加上小云,不正是七叶一枝花么?我们从小就亲自用毒解毒,血液就是解毒良药。”

唐恨玉伸手入怀,还想垂死挣扎,被胡小七兄弟合力格杀......

第180篇、民间故事百两纹银抢个爹

一、老头被抢

这天,当阳县张县令刚升堂,就有人扑进来大呼冤枉,说自己的老爹被抢走了。张县令大吃一惊,光天化日之下有抢美女的,现在竟然还有人强抢老头?他忙让此人把情况详细说一下。来人抹了把汗,说:“大人,我叫王五,今年四十五岁,我的老父亲已年近七十了,身体还很健壮。昨日,老父外出访友未归,我们一家人整整找了一夜,后来听街坊说,老爹在村口被几个人架上马车扬长而去。我们问遍了亲友,都没有音讯,这不是被人抢走了吗?求大人为草民做主啊!”

张县令定睛一看,王五衣着朴素,看起来不像有钱人,就问:“你父亲身上可有值钱衣物?”王五叹了口气:“不瞒大人,小人也曾十年寒窗,却连个秀才也不曾考上,并无一技之长,所以家境贫寒,只能温饱,家父身上自然没有贵重物品。”“那你可有仇人?”王五又连连摇头:“小人素不与人争吵,一直与世无争,并不曾与人结怨。”

这就怪了,不是劫财,不为报仇,抢一个老头做什么呢?张县令想了半天没头绪,只好安慰了王五几句,又将目睹王老汉被抢的人找来详细询问。来人叫李才,是个卖油翁,他说那时自己正往家赶,因为内急就躲进路边的树丛里解手,当他正要拎裤子站起来,猛听到一声惊呼,探头张望时,正看到王老汉被人捂着嘴架上一辆马车,正想喊,却见一片刀光闪过,他吓得扑通就趴到了地上,待战战兢兢起身,马车已扬长而去。

张县令问:“你怎么确定是王老汉?”李才说他和王家几十年的邻居了,肯定不会看错。“那抢人者你可看清?”李才摇摇头:“他们都蒙着脸,根本看不清模样。”再询问王家的为人,几乎和王五说的一样,家境贫寒,但一家都老实本分,几十年的街坊了没见他们家和人争吵半句,王五更是个孝子。张县令心里一动,暗道不会是绑票吧,便叮嘱王五:“本官会马上派人寻访,你家中若收到索要赎金的消息,即刻来告诉我。”王五叩首:“小人哪怕砸锅卖铁也会把父亲赎回来。”张县令点头,或许强人就是抓住了王五的孝顺来敲诈一把。

二、门上匕首

一晃三天过去了,寻访的衙役们一无所获,王五家里也没什么动静,他天天泪眼汪汪来催问消息。张县令想了想,叫上王五:“咱们再一起去老人家被抢的地方看看吧。”他换过便服,与王五穿街过巷,来到王老汉被抢的村口。这里说是村口,却很荒凉,不远处零落散着几间房子,路上并没有行人,在这里下手抢人确实是个好地方。“你父亲怎么会来到这里?”王五说,顺路走出二三里就是父亲老友的家,想来就是从他家回来的时候被抢的。两人便顺路往前走,大概走出一里地的样子,路边出现一大块瓜田。正是盛夏时分,瓜多叶茂,地头是一个瓜棚。张县令走过去,刚喊了一声,瓜棚里钻出个小伙子,闲聊一阵后张县令问小伙子最近有没有见到生面孔,几个人一起的。小伙子想了想说:“有啊,他们还来买了我的瓜呢,吃得连连叫好,听说他们是从京城来的呢。”

“京城来的人?”张县令一愣神,小伙子看看四下无人,低声说:“据说是状元村的状元老爷派来的,他家老太爷要过七十大寿呢。”张县令心下一紧,不错,状元村离这儿几十里地,因为二十年前出了个状元而得名。虽然状元胡老爷现在已是朝廷重臣,但在这里大家依然称他为状元爷,状元爷权倾朝野,老太爷的七十大寿自然隆重。“

第二天一早,张县令还在想王老汉被抢的事呢,王五又来了,他咧开嘴一笑:”大人,小人的父亲找到了,不劳大人您再费心了。“”真的?“张县令又惊又喜,”那他老人家可安好?是怎么回来的?“王五又是咧嘴一笑:”安好,安好,他老人家是自己回来的。“张县令正想询问详情,却发现王五笑得比哭还难看,就说:”那好,你马上带我去看看老人家。“他站起身来就走,王五一把拉住了他:”大人,不用,不用。“张县令把脸一沉:”王五,到底怎么回事,你赶紧从实讲来。“这下,王五绷不住了,他扑通跪倒,痛哭流涕:”大人,小人的父亲永远都回不来了。“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纸。

张县令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着:不许再找你爹,不然,取你全家性命!王五又掏出一包银子和一枚匕首:”大人,银子和纸是今早用这匕首钉在我家门上的。我虽然不怕死,可我还有五个孩子啊,那可都是我父亲的心头肉。“王五说着,大放悲声。

张县令盯着纸细看,纸是好纸,字是好字,银子足有一百两,这个数目一般人家可出不起,除非”看样子我父亲不是被强人绑架。“听了王五的话,张县令点头,可不是嘛,土匪只会要银子,哪有倒贴钱的,他沉思片刻,问王五:”你是想要银子还是要爹?“王五斩钉截铁:”当然要爹。“”那么“张县令在王五耳边低语一番,王五惊异地瞪大了眼睛。

三、以命换命

状元村全村都喜气洋洋,胡府更是张灯结彩,进进出出的人忙碌着,村民们都在称赞胡状元孝顺,说光寿礼就拉来好几十车。”胡老爷果然是有福的,前段时间还听说他好像病得很严重,没想到这么快就好了。“”可不是吗,听说连寿材都准备好了,结果,这一祝寿,一冲喜,听说比以前还健壮呢。“”真是有福之人啊。“”不是有福,听说是请高人做了法的,才换来胡老爷一命“”快干活,别胡说!“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厉声喝道,几个人慌忙散开。

待那管家模样的人走远了,乔装改扮的张县令和王五走到那几个人跟前搭话,一来二去,竟让他将做法的事套了出来。据说,胡老爷前几个月身染重病,附近的名医看遍了也没见好转,后来,还是胡状元从京城请来个高僧,帮胡老爷做法,说是以命换命。”何为以命换命?“王五问道。”听说是找了头牛,让胡老爷借了它的命,前两天,那头牛死了,胡老爷就好了。他们说牛按照高僧的指点,埋到了胡家的祖坟里,等胡老爷过世的时候,再和牛易冢。“

”大人,你觉得埋在胡家祖坟的,真是头牛吗?“王五声音带了恐惧和慌张。张县令也觉得有问题,以牛命换人命?不会以人命换人命吧?”咱们去看看吧。“

两人偷偷摸摸来到胡家坟地,果然见到一座新坟,端的是无比气派,正想过去细看,忽然听到低低的哭泣声,两人一看,一个小小的身影正跪在坟前痛哭。听到有人过来,他抬起头来,不过十多岁的样子,看起来有些憨憨的,两眼哭得通红。”小孩,你在这儿哭什么?“”我家老太爷最疼我了。“”你是说胡老太爷吗?“张县令忙问。”是啊。“”那你不回去守着他来这里干什么?我听说这里埋的是牛。“小童瞪圆了双眼:”他们骗人,我都偷偷看见了,这里不是牛,是老太爷,他死了。“”你说的是真的?“张县令紧紧抓住了小童的手。小童点点头,想了一下,又迷茫地摇摇头:”可家里还有个老太爷,我也不知道咋回事。“张县令指了指王五:”你家老太爷和他有没有几分像?“小童看看,摇摇头:”老太爷的胡子都白了,不像。不过,我见过我们家状元爷的画像,倒是和这位伯伯有些像。“

第181篇、民间故事魔术师

从河南来的那个马戏团,驻扎在盐街晒谷场差不多有半个月了。整天锣鼓喧天,整个盐街都在震动。起初,盐街的人们还兴致勃勃,每家每户都花钱去看了,连三岁小孩也没落下。有些人甚至去看了好几回,每次都看得笑掉大牙。我们盐街这种穷乡僻壤,以往从没来过这样的大马戏团,所以大伙儿都觉得稀奇。马戏团一来,整个盐街就像提前把年过了。人们见了面,也不再问吃了没,吃了什么,统统改口成去看了没,还去看不去。


        但是,再美味的山珍海味天天吃,也会腻。马戏团每天演两场,下午一场,晚上一场,看来看去全是那套把戏。现在盐街的人也看厌了,连那些好管闲事的狗都觉得没什么稀奇可看,再不愿去晒谷场上溜达。人们都在盼着马戏团赶紧收拾摊子走人,虽说晒谷场闲着也是闲着,但眼看就要收玉米了,收了玉米就得在那儿晒啊。晒完玉米,稻谷又开始要割了,照例是在那儿脱粒啊晒啊。可马戏团大老远来,怎么能讲明了赶人家走呢?那样多不礼貌,那不是盐街人行事的风格。所以,人们嘴上不说,心里却跟约好了似的不再去看马戏,平常走路也尽量绕开那地方,说不定过几天马戏团就走了。这世界大着呢,他们还有太多的地方要去,太多的人等着看他们的马戏。

只有王飞一个人天天跑去晒谷场。

晒谷场地处盐街的中心地带,挨着乡政府和卫生院,那几栋5层的楼房算是盐街上最气派的房子了。以前乡里开大会啊,表彰计生先进户啊,搞森林防火宣传啊,全在那儿。每次大会开完之后,都得放一场电影,比如《地雷战》《地道战》《三毛流浪记》之类的,人们都爱看。大白幕帘往晒谷场上一挂,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涌过来了,水泄不通。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热闹王飞没看过。等他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盐街完全变了样了,不说晒谷场,就连盐街上都没几个人了。

人们都去哪儿了呢?

跑到世界上去了。远点的去北京、上海,近点的去广州、深圳,再不济的也得去桂林找个活路,大家都忙着挣大钱去了。只有过年那几天,盐街才像个样子。人们拖着行李箱从客车上跳下来,穿着打扮明显比留守盐街的人高一个档次,就连讲话的口气都带着大都市的味道。他们似乎不把盐街放在眼里了,走在路上只关心自己的皮鞋上是否粘了泥。到了正月初五初六,他们又一个接一个拖着箱子走了。就像是趁着长假,来这地方度假散心的观光客。

马戏团的灰顶大帐篷就搭在晒谷场上,圆鼓鼓的,四周彩旗飘飘,像水浒传里那些古代军营。帐篷顶上支着两口大喇叭,一个朝东,一个向西。现在马戏团不再演出,喇叭也哑了,像两个闹翻了的邻居,老死不相往来。

王飞隔得远远的,跟个小毛贼似的在那儿东瞧瞧,西看看。然后他一屁股坐在晒谷场的台阶上,嘴里嚼一根草茎,眼睛却往帐篷里张望。他跟那些人也说不上一句话。他还是个7岁的孩子,人家根本不把他当人看,人家宁愿逗一条狗,也不搭理他。

暑假刚刚开始,王飞整天无所事事。那几个要好的小伙伴都进城投奔他们的爸妈去了。他们的爸妈在城里打工,忙着挣大钱呢。没有人和他玩,他只能自己找乐子,他总能找到乐子。比如去河里摸鱼啊,进竹林里打麻雀啊,去田野边熏老鼠啊,他甚至去后山偷过一回西瓜。他也进大帐篷看过几次马戏,都是偷偷混进去的,他没钱买那10块钱一张的门票。

马戏团似乎喜欢上盐街这地方了,马戏停演好几天了,他们也不着急走。每天到了大中午,烈日爬到帐篷顶上,马戏团的人才从大帐篷里钻出来,懒洋洋的。他们在晒谷场上架起一口大铁锅,生火煮饭。吃过午饭,他们就在晒谷场的树荫下打牌,有说有笑的,他们比盐街的人快活多了。他们大约20来人,也许更多,王飞没有认真数过。有几个姑娘还挺漂亮的,总是穿着紫色的紧身演出服,像水灵灵的茄子。

这天中午天气很好,阳光洋洋洒洒铺满草地,显得自有些浪费,人们恨不得将阳光扫进麻袋里,留到秋天晒稻子。

马戏团的人正在吃饭,他们端着大碗,蹲在地上吃面。他们不像盐街的人,饭碗里总是大米饭,他们总吃面。

王飞怀抱一只破皮球,独自在晒谷场上踢。实际上,他并没有认真踢球,他的眼睛不断扫向马戏团那边,他在那堆人里扫到一个人。他们碗里的面条在阳光卜闪着白光,王飞突然有点饿。中午奶奶煮了鸡蛋挂面,他只吃了几口,再不愿动筷,他不喜欢吃面。他想不明白马戏团的人为什么那么爱吃面。难道他们的面比盐街的面好吃?

嘭的一脚,王飞把皮球踢出去。皮球太破了,露出了黑乎乎的内胆,好像有点漏气,在地上滚了一圈,不动了。那是王飞在学校围墙外捡到的,也许是上体育课时被学生踢出围墙外的,或者干脆当做垃圾丢弃的。反正王飞捡到的时候,还挺高兴的,像捡到一件宝贝。他把皮球的气压掉一些,小心地塞在衣服里,像个贼一样溜回了家。他又找来刷子和洗衣粉,刷了又刷,可无论如何都是一个灰溜溜的皮球了。

太阳很毒,人站在阳光里,连自己的影子都找不着。王飞一脚一脚将球踢向围墙,发出嘭嘭的闷响,他想引起马戏团的注意。但是,没有一个人往这边望。他在犹豫着,要不要把皮球踢到马戏团那边去。

小鬼,过来。

就在这个时候,王飞听见一个声音从马戏团那边飘过来。可他又不敢确定是不是在喊他,他环顾四周,个人也没有。

过来,小鬼。这时那边又喊了一声。

王飞抱着皮球,满心欢喜地向马戏团那边走去。

小鬼,吃完饭,我们一起踢球。

说话的,正是王飞想认识的那个人。

他足马戏团里演大变活人的魔术师。他应该是马戏团里最年轻的人了,十七八岁的样子,留着长头发,小八字须。他变魔术的时候,总穿一件黑色皮衣,皮农上镶满铁质骷髅头和铆钉,一闪一闪的,很好看。他手里的金属棒往空气中一扬,魔法就施展出来了,那动作真是太帅了。说白了,王飞去看马戏,多半是冲着他去的。他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能把马戏团的那些姑娘变成老太婆,将胖子变成瘦了,男人变成女人,女人变成猴子。

魔术师简直无所不能。

王飞抬起头,冲着魔术师笑了笑,以示同意,王飞有些腼腆,脸突然就红了。他傻乎乎地站在那儿,看着马戏团的人吃面。他们的碗大得像盆,白花花的,在阳光下晃眼,他们吃得碗底呼呼生风。

后来,马戏团的人又玩起了桥牌。满脸横肉的马戏团团长跟三个姑娘一桌。他们不赌钱,谁输了就往谁脸上贴一张纸条儿,有些人被贴得满脸都是,花花绿绿的,挺可笑的。王飞看见马戏团团长嬉笑着,时不时往其中一个姑娘的大腿上捏一把,眯着眼睛说:今天谁输了就陪老子睡觉。那几个姑娘听了,棚互嬉闹着,笑成一团。

魔术师从来不跟他们玩牌,他好像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闷闷不乐,就连吃饭他都是一个人蹲在角落里吃。

王飞跟魔术师在晒谷场上踢球。他们在地上摆上两块石头,那就是球门了。他们追着皮球跑啊抢啊,晒谷场上仿佛滚着三只皮球。直到太阳下山,王飞才依依不舍地往家里走。

王飞很快就跟魔术师混熟了。他没想到魔术帅如此随和,甚至比他的那些去了深圳打工的堂哥表哥们还随和,简直就像一个亲哥哥。

第二天,王飞又去找魔术师玩,他往魔术师手里塞了一颗茶叶蛋。那是中午奶奶煮给他吃的,他没舍得吃,偷偷藏在裤袋里。

魔术师捏着那颗鸡蛋,不知道该吃还是该还给王飞。

你吃吧,我吃腻了。王飞担心魔术师不吃他的鸡蛋,催促道。

那我给你变一个魔术。

说着,魔术师眼睛微微一闭,双手在空中一扬,鸡蛋不见了。王飞咯咯笑起来。麾术师张开嘴,鸡蛋竟藏在嘴里。王飞哈哈大笑。紧接着,他看见魔术师喉结一上一下,把整颗鸡蛋吞掉了。王飞心里一紧,担心魔术师被噎住。去年,盐街上有个小孩就被一颗茶叶蛋噎死了。然而担忧是多余的,最后魔术师从自己的裤裆里摸出了一颗鸡蛋。

在王飞的笑声中,魔术师真的把鸡蛋吃了。

他们继续踢球。不过,很快他们就厌恶J这个游戏。他们躺在树荫下乘凉,实际上空气里一丝风也没有,热气腾腾。

看过我变魔术吗?

当然,还不止一次。

喜欢吗?

喜欢。你变的那些魔术是真的吗?

魔术师笑了笑,没有说话。

是不是真的?王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当然了。你想要什么,我就能变什么。魔术师站起来,拍拍裤子上的灰,又甩了甩那一头长发。他的头发太长了,动不动就盖住眼睛,所以他时不时要甩一甩,或者用手去捋一捋,那动作就像电视里那些卖洗发水的明星。也许早就成了习惯,即便头发没盖住眼睛,他也要甩一甩。

那你给我变一只新皮球吧。王飞抱着那只破旧的皮球,眼巴巴地望着魔术师。

现在可不行,再说我不能随便变,否则我的魔力就不灵了。魔术师神秘兮兮地说。

王飞有些失望。但这种失望很快就让随之而来的惊喜冲淡了。魔术师要带他去看马戏团的动物。他跟着魔术师穿过铁门,正要往大帐篷里走,被马戏团团长喝住了。

杨波,这是谁呢?马戏团团长质问道。他手里正抓着一把牌。

你管得着吗?魔术师没好气地说。

你狗日的翅膀硬了是不是?敢跟老子横?团长很生气,王飞看见他那张油光满面的脸突然变了形。这时,在一起打牌的那几位姑娘有些不耐烦了,娇滴滴地说: 团长,别理他,我们打我们的牌,你看我马上要胡牌了。

我就想带他进去看看动物。魔术师说。

不行,你眼睛让狗吃了?那么大的牌子看不到?团长气愤地说。

王飞抬眼看见入口处确实挂着一张牌子,上面写着闲人免进,后果自负八个大字。

我们走,别理他。魔术师拉过王飞的手,继续往里走。

狗日的,你还真把自己当魔术师了?你给老子站住,看老子不打死你这狗日的。团长把手里的牌一撒,操起一张板凳就冲了过来。王飞感到空气里突然起了一阵风,掉头就往晒谷场上跑。等他回过头时,看见魔术师稳稳地站在那儿,团长已经冲到他面前。

快跑,快跑啊。王飞冲着魔术师大喊。

可是,魔术师并没有跑。团长来势汹汹,他操起板凳,想打,又放下了。也许他觉得用板凳打人不过瘾,于是换成了巴掌,巴掌落在魔术师脸上,左一个右一个,啪啪啪响。

魔术师没有躲闪,任凭巴掌扬起又落下,他站得笔直,像一个视死如归的壮士。打牌的人纷纷放下手里的牌,看起热闹来,没有一个人上去劝架。

王飞突然冲了过去,往马戏团团长的大屁股上狠狠踢了一脚。团长像一头被激怒的公牛,掉头扑向王飞。还好王飞躲得快,否则他恐怕会被扔进笼子里喂老虎。

他们最终跑掉了。没多久,魔术师的脸就肿了。

魔术师还是带着王飞,从后门溜进了大帐篷。

大帐篷里边黑乎乎的,堆满各种杂物,有一股难闻的潮味。再往里边走,是一个小隔间,几张铁架床横七竖八地摆在那儿,另外几个年轻姑娘躺在床上嗑瓜子,用方言在讨论着什么。

杨波,这小鬼是谁呀,是你弟弟还是私生子?姑娘们嬉皮笑脸的。

去你妈的,吃着东西还堵不住臭嘴。

魔术师走过去,在一个姑娘的胸部抓了一把。那姑娘哎呀叫了一声,将手里的一把葵花籽砸向魔术师的脸。

你这没长毛的小子敢吃老娘豆腐,看老娘不告诉你爹。

去你妈的,那秃子才不是我爹。

你说谁是秃子?跟我说清楚。

他们将姑娘们的骂声甩在了身后,转过黑暗的转角,就到了马戏团的动物饲养区。十几个大大小小的铁笼子摆在那儿,腥臭味扑鼻而来。笼子里有猴子、蟒蛇、狮子和老虎,角落里还拴着两匹马。

看见有人进来,猴子们兴奋起来,嗷嗷叫着,咧着嘴,咬着牙齿,手舞足蹈的。狮子和老虎并不把他们当回事,像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不惊不乍。

这是我们的宝贝。魔术师说。不知道他从哪里变出了两颗桃。笼子里有4只猴子,两大两小,像是一家四口。它们负责表演跳火圈、骑单车和翻筋斗,有时候魔术师也让它们表演大变活人。

魔术师将桃子捏在手里,猴子们垂涎三尺,叫得更欢了。

想吃?给爷爷磕个头。魔术师说。猴子们挤眉弄眼,像在讨价还价。

就两颗桃,谁听话给谁。说着,魔术师咬了一口桃,嚼得津津有味。猴子们终于乖乖地磕了两个响头。

王飞咯咯笑了。

把你的皮球给它们玩玩,这些小鬼好几天没活动了,皮痒着呢。

王飞有些不情愿,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猴子们争抢着皮球,又喊又叫,如同一群调皮的孩子。王飞想起自己在学校里上体育课的情景。一个礼拜就两节体育课,有时还被班主任占去上语文课,每到体育课,大家都很兴奋,追着皮球不知疲倦地奔跑,好像停卜来体育课就结束了

然而,皮球很快被猴子们撕开了一道口子,像放了一个悠长的屁,彻底瘪了。

魔术师急了。他说:别难过,回头我给你变一只新的。

没事,反正也是捡来的。

他们朝着那只老虎走过去。老虎看上去很老了,斑纹暗淡,像套着一件破旧的衣服。它在闭目养神,即便有人走到笼子跟前,它都没睁眼看一眼。

它生病了,就是因为它病了,我们才留在这里,不然我们早就走了。魔术师说。

等它病好了,你们就得走了?

是的,只要它好一点,我们就走。

那它好点没有?

没。好几天没吃东西了。魔术师有些忧伤,他的目光垂着。

你们应该带它去看医生,对面就是卫生院。

那是看人病的地方,要给他看兽医。我们团里那兽医去年跟一个姑娘跑了。

后来,他们来到了盐街上。路上安静得可怕,一个人影也没有,只有阳光打在水泥路面上的声音,晃得人眼睛疼。

你们这儿的人挺有钱的。魔术师说。

魔术师显然是看见了路边那些新修的楼房。这几年,盐街上的人越来越少了,人们似乎总想着跑出去,却很少有人愿意到盐街上来。但是,盐街上的楼房却在与日俱增,两层的三层的四层的,像山上的树一样从盐街上长出来,长出来却没人住,一家一家大门上挂着大锈锁。

我堂哥说盐街就像一坨屎,狗都不愿吃。

你堂哥在哪儿?

他初中没毕业就去了深圳。他说等他挣了大钱,绝不会像别人那样回来造房子,造好房子又去深圳住工棚。他要在深圳买房子,在那儿娶一个深圳的老婆,过城市人的日子。

他在深圳做什么?

造房子。我们这儿有很多人在深圳造房子,深圳有很多房子要造,他们根本停不下来,忙不过来时,他们就回来叫人去。

难怪去看马戏的全是老人小孩呢。

魔术师在路边买了两罐冰镇可乐,他请壬飞喝可乐。这玩意儿王飞喝过,过年的时候堂哥请他喝的。堂哥说,在深圳,人们都爱喝可乐。堂哥还说,每天造完房子,他都要喝一罐,易拉罐都攒了好大一堆了呢。

喝完可乐,他们感觉自己凉爽下来了。然后,他们踢着可乐罐往前走,你一脚我一脚,很快把凉爽踢没了,踢出了一身臭汗。

他们就这样踢着易拉罐穿过冷清的盐街,来到了街口王驼背的小卖部前。吸引他们的是摆在铺子前的那张台球桌。那是一张破烂不堪的台球桌,缺了两只脚,下边垒了几块砖,勉强支撑着。这里曾经是盐街上最热闹的地方,街上的年轻人都喜欢在这儿打上一圈台球,偶尔也打架。王飞记得堂哥就曾在这里跟外村的一个青年干过一架。据说是为了抢隔壁班的一个女同学,他们抡起球杆大打出手,像两个舞着金箍棒的孙悟空。也就是那一回打架,堂哥被学校开除了。然后,他就彻底成了台球桌前的常客,直到后来他去了深圳。

现在,只有王驼背趴在台球桌前,他握着球杆,像在瞄球,半天却不见打出一杆球。王飞跟魔术师走上前去,发现王驼背趴在桌上睡着了。他们把王驼背弄醒,王驼背的口水流到了脖子上,他慌忙用衣袖擦拭。他说:唉,本来想收拾收拾这桌子,怎么就睡着了呢?唉,真是老了。

这破烂玩意,还用得着收拾?王飞说。

没人打球了,这桌子日晒雨淋的,看着就可惜。王飞,要不送给你做张床,等你讨老婆了好睡觉生娃娃?王驼背呵呵笑起来,他一笑,背就更驼了,整个脸似乎要贴到地板上。

王飞在心里说,还是留着给你当棺材板吧。但他没有说出口,王驼背毕竟是他的爷爷辈,按理说,他应该恭恭敬敬地喊他一声爷爷。

笑罢,王驼背背着双手进屋去了。一会儿他拿出两颗棒棒糖,塞给王飞。他说:王飞啊,收完谷子,爷爷就进城了,恐怕就难见面了,以后可要记得爷爷哦。

你也要去深圳造房子?王飞问道。

爷爷哪里还造得动房子哦,爷爷要去给你六叔带孩子。

王驼背一屁股坐在摇椅里,从椅脚下摸出水烟筒,猛吸两口,然后舒舒服服躺在椅子里,这才看清了站在王飞身边的魔术师。

王飞,这是谁呢?是你堂哥还是表哥?

表哥。王飞说。

哦,很多年轻人爷爷都不认识了,他们长得太快了。就算你堂哥回来,我恐怕也认不出他了。

他们本来想停下来打一圈台球,可太阳太毒了,晒得整个世界都要融化。

他们来到了小河边。

魔术师掏出一盒烟,点了一支,叼在嘴里。

你会吐烟圈吗?王飞说。

魔术师深吸一口烟,仰面朝天,嘴巴噘成一个O型,很快吐出了一串烟圈。那些大大小小的烟圈,排着队迎着烈日飘上了天。

你要不要试试?

我不会。王飞说。

叫我一声师父,我教你。魔术师笑着说。

奶奶不让我抽烟,我也不想学。王飞认真地说。他说什么都是一本正经的模样。

魔术师呵呵一笑,又将甩在额前的头发捋了捋。

你们这儿有没有发廊?

王飞摇了摇头。

我想去弄个新发型,染成金色的,再来个爆炸头,多酷啊。说着,魔术师用手比画了一下,在头顶做了个爆炸状。

我堂哥也搞了个爆炸头,在深圳做的。我奶奶说他那爆炸头难看得要死,像顶着一个大鸡窝。

那秃头团长不让我们染头发。他是个变态狂,不让我们抽烟,不让我们喝酒,连纹个身都不行。可是这些事儿他自己却一样不落下,你知道吗?他在自己的屁眼上纹了一朵菊花。他还跟我们团里那些小姑娘睡觉,你说他坏不坏

魔术师滔滔不绝。他一边说,一边向水面甩石块,水漂一个连着一个飞向对岸。

接下来,你们要去哪儿?王飞说。

贵州。

离深圳远吗?

南辕北辙,你说远不远?不过总有一天,我们会到深圳的。我做梦都想去深圳。魔术师说。

我也想去深圳。我们这儿的人都想去深圳。

我们马戏团有好几个人也跑到深圳去了。

我奶奶说,我妈就在深圳。她去深圳好多年了,一直呆在那儿,一直没回来。如果你们去深圳就好了,可以带上我。末了,王飞又问,你爸妈是不是也在深圳?

魔术师不说话了,他好像突然不高兴了。

我很小就没有爸妈了,我好像从没见过他们,我记事的时候就跟着马戏团了。魔术师的声音轻柔得像一阵风。

王飞心里一阵难过,没想到魔术师如此可怜。他也不敢再问什么了,他不想惹得魔术师不高兴。他们就那样沉默了一阵儿,两个人没了话说,只好不停地往河塘里扔石头。

你真的什么都能变?

你不信?魔术师瞪了王飞一眼,又甩了甩头发。

那你把深圳变到这里来吧。我做梦都想去看妈妈。

没问题,但今天不行,你换一个。

那你把我变成一个大人吧。

你为什么想变成大人?当小孩不好吗?

我奶奶说等我长大了,就让我去深圳,现在我还小,她不让。王飞委屈地说。

可是一旦把你变成大人,就没办法变回来了。你还这么小,难道就想永远做一个大人了?

王飞有些犹豫。变成大人能去深圳找妈妈。可一旦成为大人,就不能像现在这样自由自在了,他要像奶奶那样没日没夜地干活,把腰杆都累弯了。

我看你还是做小孩好了。实话告诉你,连我都想做一个小孩,小孩多好啊,什么事都不用想,就想着怎么好玩。是不是?魔术师说。

那你为什么不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

如果我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谁来变魔术啊?

王飞想了想,魔术师的话真是有道理。

其实,有时候我也不想变魔术了,我想跟你堂哥一样,去深圳赚大钱。可我们团长说了,变魔术也能赚大钱,不能半途而废,总有一天我们能把魔术变到北京去,变到美国去。到时候,我就是大名人了。

那你要加油,你今后一定是个大魔术师。

你叫什么来着?

王飞。国王的王,飞机的飞。

哦,王飞,我记住了。等我出名了给你签名。

河滩上满是光溜溜的鹅卵石,他们开始砌城堡。王飞想,深圳是不是也有很多这样的城堡?他的妈妈和堂哥都在那儿,在那儿砌真正的城堡。王飞好像突然拿定了主意,他要变成一个大人,他恨不得明天就启程前往深圳,去找妈妈。

我想好了,你把我变成大人吧,我想去深圳找妈妈。她很久都没回来看我了,我再不去,她就会忘掉我了。

你可要想好了,天下没有后悔药。

我想好了。你变吧。

王飞把牙齿咬得紧紧的,似乎已经咬死了这个决定。

你还是回去跟你奶奶商量商量吧,万一你奶奶不同意呢?

我奶奶才不管我呢,她还巴不得我赶紧长大呢。

那好吧。但是你也要帮我一个忙。

好。

魔术师吸了一口烟,又甩了甩头发,四下看了一眼。他凑近王飞的耳朵,悄悄地说: 明天中午你到我们马戏团来。等我们大伙儿蹲在大帐篷外吃饭的时候,你就冲上来,把我们团长的假发摘掉。

王飞没想到魔术师让他干这样一件坏事。他有些害怕,因为那团长凶得很,一脸的横肉,看着就像要吃人的样了。

我不敢,他会杀了我的。王飞说。

你傻啊,你抓着假发撒腿就跑,我保证他追不上你,他的右腿有点瘸。还有,你一边跑还要一边喊杨秃头杨秃头,头上顶了个球。清楚了吗?

知道了。王飞犹豫了一阵,还是点了点头。

你说一遍给我听听。

杨秃头杨秃头,头上顶了个球。

王飞说着说着忍不住笑起来。

没错,就是这样。明天你要记着了。

他对你不好吗?他是不是经常打你?王飞说。

你这小鬼,不要问那么多,按我说的去做就是了。

他们最终约定:第二天中午在马戏团会合,然后实施他们的计划。到时,在马戏团的舞台上,魔术师将实施小孩变大人的魔术,把王飞变成一个大人。

人阳一点一点下沉,河面上起了一丝风,那些晒蔫了的杨柳慢慢活过来,在风中摇摆。知了的叫唤撕心裂肺。奶奶说知了一叫,树上的梅子就熟了。每年她都要上山摘梅子,泡满满一坛酒。她说,等你妈妈回来的时候,就有酒喝了。

魔术师要下河游泳。他说这河水太清澈了,不下去泡一泡,实在是浪费。

王飞本来想问魔术师是否会游泳,这水看似清浅,好些地方可深着呢,去年夏天还淹死过一个小男孩。但他转念一想,觉得问这话有些多余,魔术师还不会游泳?即便不会,他完全可以在水里施展一点魔法,将自己变成一条鱼。

魔术师拍打着水花,走向河中央,河水没过他的腰,又没过他的胸口。他兴奋得像个孩子,好像从来没见过河流似的。王飞坐在河滩上,继续砌他的城堡。他想,等魔术师回到岸上,他就躲在城堡里,让他找不着。

等王飞从石头城堡中抬起头来,魔术师不见了。

这时候,夕阳正像渔网一样撒向河嘶。黑蝙蝠叽咕叽咕怪叫着,魔鬼一样从岸边树丛里窜出来,低低地掠过水面,冲向黄昏里。王飞感到自己的眼睛正一点点被蒙蔽,天就要黑下来了。

王飞着急了,他冲着水面喊魔术师,除了潺潺的水响,没有任何回声。他又往水里扔了几块石头,水花溅起又落下,一切很快归于平静。

王飞站在黄昏里,突然想起去年夏天淹死的那个男孩,跟他一样的年纪,捞上来的时候身体鼓得像只装满红苕的麻布口袋,就摆在脚下的位置。眼前这个城堡,多像一座小小的坟啊。他突然害怕起来,慌忙从城堡里跳出来。他决定不再等魔术师了。魔术师肯定已经把自己变回马戏团去了。说不定这个时候他正抱着饭碗啃着羊肉呢。王飞有些生气,心想这人也太不够意思了,走了也不打声招呼。

奶奶的呼喊正在盐街上空回响。王飞踏着逐渐暗沉的霞光,一路小跑着回家。他决定回家吃完饭就帮奶奶刷碗,写一会儿作业,然后乖乖上床睡觉,好好睡它一个囫囵觉。这些事再不让奶奶揉心了。因为从明天开始,他就要做一个大人了。

第182篇、民间故事清明时节筑高坟

白头山腹地有个地区叫赫尔里,那里的人去世以后都不起坟,棺木掩埋后踏平了事,同时在棺木周围栽种一圈人参。等到三年后的清明节这天,后人才在坟地处筑起一座高高的坟墓,并举办隆重的发丧仪式,而那些人参已经长大了。说起这个风俗的由来,里面可有着一个奇特的故事。


        康熙年间,赫尔里这个地方是满人聚集地,当地有个人家男主人叫额尔敦郭罗,膝下只有一子叫汉青,一家人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这天汉青进山狩猎,意外地采获了一颗野生六品叶大人参,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宝贝!汉青立刻想起老爹爹常年体虚气弱,有了这宝贝人参,定能益寿延年!

汉青飞跑回家,兴冲冲叫着:爹,我挖到一颗大人参!给您做六十岁的生辰贺礼吧!

郭罗看见人参,眼睛一下子熠熠闪光,连声叫着:宝贝!宝贝啊!

汉青把人参交给爹,走进内室去见娘,扔下了几只才打回来的山鸡,娘连忙吩咐厨子做汉青最爱吃的山鸡炖鲜野蘑。

晚上,汉青忽然肚子疼痛,想来是野蘑菇吃多了,那玩意新鲜的都带三分毒性,他起夜回来忽然看到爹爹的门吱呀开了,爹打躬作揖出来送客。汉青大为奇怪,这时已经深夜了,谁会来呢?再一细看,出来的竟然是县令大老爷,只见他得意地笑着,拍拍父亲的肩头说:郭罗,算你识时务,圣上三十岁生辰,你把这颗宝参献上,荣华富贵指日可待了!爹爹满脸笑纹,连连作揖说是。汉青气得头都要炸了!爹居然要把宝参送给皇帝!

原来这郭罗虽然是旗人,但汉青的娘却是汉人,是郭罗当年随清廷出兵江南,在扬州十日中救下的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她全家都在屠城中死于非命。这小姐性格刚烈,感恩嫁给郭罗之余,坚决不肯让郭罗受封住在京城,还给儿子起了一个思念故乡的汉名,平时也没少给儿子灌输对江南的思念、对清廷的仇恨。汉青自小受母亲的影响,此刻听到爹要把自己辛苦得来的宝贝献给朝廷献媚邀宠,哪受得了?当时就要冲进去理论,又一想爹爹年老多病,吵吵闹闹会伤了老人的心。汉青左思右想,有了!我干脆来个釜底抽薪。

汉青偷偷拿走了那颗大人参,跑到朋友家里住了一个月才回家,料想爹找不到宝参也就只好罢手了,他当年有战功在身,那小小县令也奈何不得他。

没想到远远地看见家门,大门口竟然素幔低垂,家里有丧事!汉青吓得心胆俱裂,急匆匆跑进房间,只见娘一身丧服,见了汉青,指着他说了句:不孝子竟昏过去了!

汉青和丫鬟抱着娘大呼小叫,好半天娘才悠悠醒来,眼含热泪说:你这孽障,可害死你爹了!

原来汉青带着宝参逃走以后,爹到处找不到汉青,急得团团转,娘出主意让他说宝参被贼偷去了,爹却说什么也不肯,说怕那县令大肆追捕,牵连无辜,于是到县衙门自首,说是自己年老昏聩,误把宝参服用了,千万不要上报朝廷,没想到县令邀功心切,奏折已经进京了!

康熙皇上得到消息,龙颜震怒,念在郭罗当初开国有功,赐他一死,没有祸及家人。不过,皇上传旨,从此郭罗族人的坟墓三年之内不能起坟,要人马牲畜践踏够了,才可以立坟刻碑。

汉青听到这里放声痛哭,哭过了才说:我从小就听娘的教诲,实在不愿意把这宝贝献给朝廷,爹若不是贪图富贵,也不会惹这大祸啊!

母亲长叹了一声说:你爹贪图富贵?你错了!朝廷有令,满汉不可通婚。娘是南方汉人,虽然嫁给你爹多年,却只能隐姓埋名,怕连累你也没有出头之日,以后成家都是个问题。你爹临死前才告诉我,他向朝廷献参是为了得到特赦,娘和你才能堂堂正正做人啊!

汉青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一向淡泊名利的爹爹会那么利欲熏心!因为没有名分,那些八旗子弟一出生就享有的待遇自己都得不到,这是爹的一块心病。他大声号啕起来。娘又说:你爹还告诉咱娘儿俩,不能背负仇恨过一生,要不,儿子你就活得太苦了!想来都是娘太执迷,是娘误了你父子俩啊!

汉青来到父亲的葬身之地,只见青翠山谷间一片白地,他满含热泪把宝参埋在了那里。说来也怪,那颗宝贝人参离开泥土很久了,人参籽已经干枯,却很快就出土发芽。等到三年后清明的那一天,那一片平地已经长出了一大片人参,都长得很壮实,看着喜人。

汉青带领族人隆重地给郭罗起了一个很大的坟墓。他也再没有想法子确立自己的名分享受俸禄,伺候着娘在山里安心到老。

因为康熙皇上在位长,他的禁令一直没有取消。从此赫尔里一带的人死去之后,子孙后人沿袭下来,都在坟前栽植几颗人参苗子,三年后的清明那天,再起坟墓,吹吹打打,仪式比第一次出殡还要隆重得多。

第183篇、民间故事民间传说:阿郎镇河妖

远古时候,黄土矿山清水秀,四季如春,弯弯的岳溪河蜿蜒流淌于这片土地……人们在这里栖息,耕作,生活如牧歌一般。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岳溪河的支流大安源、源头两江河水突然暴涨,洪水滚滚而下……在红岩与洞口交界处,一块巨石从天而降,最后变成了一座大岩山挡住了波涛汹涌的洪流,洪水像野兽一般向四处肆虐,撕裂了堤坝,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村庄,最后黄土矿、桃坪、盐井、李熙桥等地变成了一片汪洋,古称“岳湖”。

不少人从洪水中死里逃生,面对淹没于洪水中的家园,只能望“洋”兴叹!大家相约背井离乡,到远方去寻找新的家园。但李阿婆却不愿走,因为她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故土,舍不得离开淹死在洪水中的丈夫。

大家一路嗟叹,恋恋不舍地走了。李阿婆领着他的独生子阿郎在岳湖岸边扎了个小茅棚,她每天用“瓢”舀岳湖的水,希望有一天把岳湖的水舀干,重建家园,并找到丈夫的尸首把他安葬。

阿郎一天一天长大,转眼变成了十八岁的男子汉。一天,他驾一叶小舟在岳湖捕鱼,忽然一个波浪掀起一丈多高,差点把小舟掀翻了,阿郎大惊!他定睛一看,只见湖面上稳稳地站着两只青面獠牙之物,二者似人非人,似兽非兽,样子十分可怕!其中一位手提长枪指着阿郎说:“我们是大安源、源头两江河神,现在岳湖属我等管辖,不许你们捕鱼,不许舀我湖水!”说完,另一位青面獠牙者长袖一甩,狂风大作,一个浪头把阿郎冲上了湖岸。

回到小茅棚里,阿郎把今天了遇到的怪事跟李阿婆说了,李阿婆立刻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她告诉阿郎,是河妖毁了他们的家园!要拯救生灵,恢复家园,只有到南山去请一位叫夏禹的神仙才能把河妖赶走!

阿郎恨不得插翅欲飞,马上把夏禹请来镇住河妖。他对妈妈说:“妈妈,为了恢复家园,报毁家之恨,不管山高路远,我愿意去南山请夏禹大仙。”李阿婆点头同意,她说:“孩子,此去南山,路途艰险,你要多加小心!”第二天,阿郎拜别母亲,日夜不停地向南山奔去。

走过了九九八十一天,阿郎终于来到了南山。南山,为天南巨镇,上应北斗玉衡,亦名寿岳。几经打听,才知道夏禹大仙,其实就是鲧的儿子大禹。此时,他不在南山,而远在北方治理黄河。南山道人盛情接待了阿郎,他告诉阿郎,每年九月初九,夏禹会来参加“寿岳大会”,界时就可邀请他去镇河妖、治理岳湖。

南山道人送给了阿郎一把开山斧,叫他每天去砍一棵南山松。说来也奇怪,每斧砍下去,阿郎就觉得神力倍增,松树也会现出一道刀口,可是把刀子扬起来,松树上的刀口又合拢来了……阿郎每天重复着这一动作,坚持不懈,直到农历九月初九“寿岳大会”。

这一天,夏禹驾一匹神马真的到来。阿郎拜伏在夏禹的脚下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夏禹被阿郎的诚心所打动,他赐予阿郎一匹神马,两人驰奔岳湖。

来到岳湖,夏禹到处察看水情,认为要治好岳湖水,只有在红岩与洞口交界的岩山上打开一个大口子,把湖水放干,当河妖无用武之地时,然后一把擒住他们!阿郎点头称是,他策马来到两地交界处,扬起开山斧使尽全力劈下去,只听得天崩地裂一声,岩石从中断开,现出条几十丈深的大槽口,岳湖水一泻千里。

两只河妖见湖水动荡不安,立刻浮出水面。此时,夏禹正在湖面等候他们。夏禹大声喝道:“大胆妖孽,竟敢毁人家园,残害生灵,还不快俯首就擒?”河妖猛扑过来,夏禹用治水的铁锹当空一舞,两只河妖被打得伤痕累累,逃之夭夭。

岳湖的水慢慢消退了,两只河妖想逃回他们的老巢大安源、源头两条河里。可是在两河交汇处,他们再也走不动了。夏禹、阿郎策马赶到,立刻把他们赶进了一个深潭锁住。

夏禹说:“两妖虽然被关,但是有可能破门而出。如果有人能够长期守护潭口,两妖才能镇住。”阿郎二话没说,他拱手道:“大仙,我愿长守潭口,镇住河妖!”

夏禹见他诚心诚意,于是双手合十,莲手一翻,对准阿郎胸口齐发力,阿郎在天空连翻数个跟斗,最后变成一座小山,一声巨响,小山严严实实地盖住了潭口。

岳湖的水汇入资水,流归大江,湖内又露出了沙滩。阿郎的母亲李阿婆把乡亲们从各地找回来,叫大家在沙滩上开田,发给谷种,当年就得到好收成,度过了饥荒。从此以后,这里重新人丁兴旺,粮田越开越多,再也不叫岳湖,叫黄土坑了,而且以“资水源头”而别称。黄土矿资源书院因此而得名。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镇河妖的英雄阿郎,把那座罩住潭口的山叫做“独子郎山”,而且在山脚修建了一个塔,取名“惜字塔”,另外架了一座风雨桥,命名“安南桥”。如今,塔和花桥已不复见,而独子郎山,仍然独独地留在平地上,山脚是黄土矿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第184篇、民间故事贼方

一 抓贼

邱斌武艺高强,打得一手好镖,他是桑梓县刘员外家的护院头领。刘员外在清明节这天领着家眷回乡祭祖,邱斌和手下的五位护院喝了点儿酒,然后早早地回住处合衣睡觉去了。

半夜时分,邱斌感觉内急,他一咕噜从床上爬起来,直奔后院的厕所跑去。邱斌刚到后院,忽然发现墙上出现了一个黑影。

邱斌一见有贼,他甩手就射出了一枚狼牙镖,门楼上的黑影一声惨叫,当时就应镖而落。

邱斌领着手下几名护院,众人合力一搜,竟在后院的花房中找到了黑衣贼人。两名护院一个饿虎扑食,便将贼人牢牢地按倒在地,黑衣贼人名叫柳七,他已经起下了腿上的狼牙镖,此时镖伤处正在汩汩地流血,柳七哀声道:邱爷,能否让我先给镖伤敷点止血药呀?

邱斌也不想将事情做得太绝,他点头对擒贼的两名护院说:放开他!

两名护院撒手,柳七翻身坐起,他在怀里一摸,取出来了一个拳头大小的扁木盒子,柳七先在盒盖上敲了几下,然后将盒盖打开,将里面一种淡绿色的药粉,敷到了自己右腿的镖伤上。说也奇怪,古怪的药粉刚刚敷上,流淌的鲜血便止住了,邱斌正想凑前看个究竟,柳七怪叫一声,飞身跃起,那条伤腿竟然行动如常,他鬼魅般地冲出了花厅,然后嗖地一声,又一次跃上了院墙。

邱斌冷笑一声,他又抬起手来,两枚飞镖噗噗发出,一枚射中了柳七的屁股,另一枚插到了柳七的左腿上。

柳七重新被擒,邱斌从柳七身上搜出了那个木质的药盒,他将盒子里的药粉给柳七的新伤敷上后,果然这药粉疗效神奇,竟在转瞬间,便可令伤口止血,不长的时间里,便能令他行动如常。

邱斌找来了一条重重的铁链子,将柳七锁到了柴房内。柳七央求道:邱护院,您看在我上有七十岁的老娘,下有七岁孩子的分儿上,把我放了吧!

邱斌呸了一声,说:放了你,你想得美,天一亮,我们就把你送交官府,到了官府,先赏你屁股一顿板子,然后将你关进臭气熏天的大牢,你就等着好好享受吧!

柳七被邱斌一番话吓得脸色煞白,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求饶命。

邱斌压低声音说:饶了你也未尝不可,但是你得把那红伤药的秘方交出来!

二 骗局

柳七虽然一身贼骨,但也怕被送交官府治罪,他万般无奈之下,只得点头同意了邱斌的交换条件。

柳七拿起毛笔,他在纸上鬼画符似的写上了一共十八味药的贼方。邱斌自然不信柳七,他照方买来所有的药粉,然后亲眼瞧着柳七为他配制所谓的贼药。

柳七先将木盒子中的药粉倒出来,然后按照用药量,将那十八味药的药粉一一加到了盒内。柳七将贼药配好,他关上盒盖,然后得意地在盒盖上拍了两掌,道:邱护院,我传您贼药,您可要说话算话呀!

邱斌拿着木盒子里的贼药,接连找人做了三五次试验,果然这贼药药效惊人,不仅立时能够止血,还可以令人在短时间内恢复行动。邱斌取出钥匙,打开铁链上的大锁,他对柳七道:你可以走了!

柳七在离开刘家大宅的时候,他回头叮嘱:邱护院,如果以后你为人治伤,一个人只可用一汤匙的药量!

邱斌点头放了柳七后,刘员外领着家人回来,他便向刘员外辞工,刘员外诧异地问:邱护院,你离开我家,莫非另有高就吗?

邱斌回答:我准备回去开一家药店,以后不干护院这一行了!

邱斌的老家在蓟县,该县地处口外,马匪横行,又兼之民风强悍,所以开一个专卖贼药的药店,应该是大有作为!

邱斌回到老家后,他经过十天时间的筹备,邱记神药的招牌便被挂了出去,可是他将木盒子里的贼药卖掉后,邱斌重新配制贼药的时候,这才发现,他配置的贼药,根本就不好用!

邱斌面对无人买药,坐地赔钱的尴尬局面,他气得抄起了柳七那只曾经装过贼药的木盒子咔嚓一声,将其摔碎在了地上。

木盒子碎成了六七半,邱斌惊奇地发现木盒子的盒盖里面竟是空心的,空巢内还有装过药粉的痕迹,而且只要用手敲击盒盖,盒盖内壁上就会打开九个小孔,藏在盒盖内的药粉,就会少量地漏进木盒内。

很显然,柳七欺骗了邱斌,那贼方中并不是十八味药,而是十九味药,最后的一味药,藏在盒盖中,那才是决定贼方是否疗效如神的关键。

邱斌气得连声大骂柳七,可是柳七也不知道藏到了哪里,邱斌找不到柳七,不知道最后的一味药是什么,邱斌的药店绝对逃不脱关门的命运。

邱斌这天正坐在药店里生闷气,就听街上有人喧哗道:县衙的捕头,竟抓住了飞天大盗柳七!

果然四名捕头赶着一辆马车从街上走了过来,车上用铁链子锁着的正是柳七,这个柳七流窜到蓟县作案,他在行窃一家富户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坛塞外的佳酿黄芩酒。

这黄芩酒喝到嘴里看似柔软,其实后劲极大,柳七不知道厉害,他饮了半坛黄芩酒,竟然醉倒在窃案现场。这就是他今日被擒的经过。捕快们怕柳七逃走,先是割断了他的脚筋,然后用马车载着他,耀武扬威地直奔蓟县县衙而去。

邱斌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急忙回到店里,先用黑纱蒙面,然后带着兵器和镖囊,飞身跃上房顶,直向蓟县县衙的方向奔了过去。

邱斌要劫下柳七,他要得到贼药的完整配方!

三 秘密

那四名捕快真的没有想到,竟有人敢在大白天劫走柳七。邱斌打翻了四名捕快,然后挥刀斩断了柳七身上的铁链,那四名捕快大喊抓贼的时候,邱斌已经抢过了一匹马来,然后他背着柳七飞身上马,向城外飞奔而去。

邱斌骑马一直来到了城外云龙山深处,柳七一见救自己的竟然是邱斌,他大声叫道:邱护院,你即使救了我,我也不会告诉你贼方中的第十九味药!

邱斌说道:你要告诉我第十九味药是啥,以后你的生活归我照料!

柳七的脚筋都已断掉,如果邱斌不在云龙山中为他安排一切,等待他的只能是被饿死的命运了。

柳七万般无奈,他只得点头同意了邱斌的要求,邱斌在深山里为柳七找了个山洞,柳七住在山洞里,就开始为邱斌配制第十九味药。当然,柳七每日的衣食住用,都得由邱斌供应。邱斌将柳七劫走后,蓟县的捕快大搜了三天,他们找不到劫匪和柳七后,这股捕盗的风头就这样过去了。

邱斌随后雇用了一个又聋又哑的伙计,让他到山上照顾柳七,柳七接下来拄着双拐,采来他需要的草药,接着将其晒干并用药磨磨碎,磨碎的神秘药粉被那个聋哑的伙计送到了山下,邱斌将这第十九味药加到了贼药之中,果然这贼药又出现了疗效如神的效果。

邱记神药卖得异常红火,邱斌赚得也是钵满盆平,邱斌这天一大早刚打开店门,就见一位顶盔挂甲的副将领着十几个亲兵从门外走进了店内。

这个副将姓吴,吴副将来自涿州府,他奉府台之命,领着七八百名精兵,到蓟县剿匪来了,既然剿匪,自然避免不了受伤,吴副将今天是上门购买贼药来了。

吴副将让邱斌将店里的一百多斤贼药都拿了出来,然后丢下了三百两银子,说:这些神药,我都买了!

邱斌正要告诉吴副将使用贼药的注意事项,吴副将让亲兵拿着药粉,他上马急匆匆地离开了邱斌的药店。可是一个月之后,邱斌被蓟县的捕快抓到了县衙的大堂。

邱斌对着蓟县县令牛大人叫道:牛大人,我犯了哪条王法,你抓我干什么?

牛大人一拍惊堂木,叫道:吴副将就是因为敷了你的药,现在已经中毒身亡了!

牛大人一摆手,两名衙役将吴副将的尸体用门板抬上了堂来,吴副将剿匪的时候,他的大腿被恶匪们砍了一刀,吴副将将贼药敷在一尺半长的刀口之上,鲜血和伤痛确实是止住了,可是一顿饭的时间后,吴副将就肤色铁青,身体僵硬,中毒身亡了。

邱斌用药害死了吴副将,这可是掉脑袋的罪过,牛大人叫道:将邱斌用木枷夹起来,押入死囚牢!

邱斌恨柳七害他,他扯开嗓子大叫道:我知道飞贼柳七住在什么地方!

牛大人派捕快将躲在山里的柳七抓到了监牢,并把他关到了邱斌隔壁的监房,邱斌大声叫道:柳七,你那第十九味药究竟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害我?

柳七冷笑道:我那第十九味药里一共有三味药,这三味药都是凝血的毒药,其中最毒的就是乌头,乌头就是断肠草!

乌头极毒,但是有另外两样毒药克制它,乌头的毒性就降得极低,将少量的乌头毒敷在身体的外面,确实可以很快地止血,但是大量敷用,却可让人凝血致命。

邱斌叫道:你真的害死我了!

柳七冷笑道:我四处行窃,确实是个巨匪,但你挖空心思,总想得到我的秘方,你难道就不是大贼吗?我恶贯满盈,死不足惜,黄泉路上,咱们一起走,你也并不冤呀!

邱斌身体摇晃扑通一声,跌坐在了牢房的泥地上。他喉咙里发出痛苦的呜呜声,就好像野兽在悲鸣!

第185篇、民间故事神井

1、卖井

川南有个无名小镇,相传有位放牧人,实在口渴难忍,便俯下身子,手捧路边沟里的水饮用,发觉水很咸,小镇因此有了名字,叫盐泉镇。后来,当地商人发现了盐业商机,纷纷在自己土地上凿井,遇到盐卤丰富的地方,就会有卤水自然喷薄而出。数年后,小镇成了繁荣的大镇。

有个陕西盐商,名叫周继发,他就是在盐泉镇发了大财,以至于举家迁来,世代定居于此。周继发发迹后,就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与其在东家手里倒盐,卖到北方,不如自己就地买井,或者买地凿井,这样,有了根据地,降低了成本,自己也才好站稳脚跟,显示势力。

一天晚上,周继发和唐大财喝酒,无意中就冒出了这个想法。唐大财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经营着五十多口井,周继发贩盐,都是从他手里进货。唐大财当时一听,心里不禁乐坏了,就动起了歪脑筋:老弟,实不相瞒,我正想开个当铺,可眼下苦于手头银两紧张,一时半会儿还想不出个好办法唉,实在不行,我就只好卖井了。

周继发一听,正中下怀,说如果唐大财愿意卖井,他就愿意买下,两人一拍即合。

第二天,唐大财带着周继发,一口井一口井地查验。每到一口井时,唐大财叫忙碌的工人,全部就地停下,不要动,然后,差人提取深井卤水,让周继发当场品尝。周继发一一品尝后,咸味均很浓,当即满意点头。就这样,周继发和唐大财签了契约,买下了牛市坝一带的十口盐井。

2、神井

周继发哪里会晓得,唐大财卖的这十口井,其实都是废井,他提前就做了手脚,把含盐高的卤水悄悄注入到井里,待周继发来验货时,又制造出盐场工人忙得热火朝天的场面,周继发自然上了套。

唐大财怕周继发发现上当后,带人找他生事,所以卖井后,吩咐好家丁,就出去游山玩水了。一月后,唐大财玩够了,回来了。不料,管家急匆匆上来禀报:周继发买下废井后,按照北方人做事严谨的习惯,首先在盐井周围修筑起高高的围墙,外面闲杂人等不得进入,然后才开工取卤。按唐大财在盐井做的手脚,卤水最多只能开采五天,可奇怪的是,周继发的十口井,不但没停工,反而出盐量越来越多!打探的人去过多次,亲眼所见白花花的盐巴,不断从盐场运出。

唐大财感到好蹊跷,管家忽然想起什么了,又说:老爷,前天上午,周继发来找过你。他见你不在,就走了。不过看他脸色,不像来生事的。

唐大财紧张的思绪稍微松缓了,一挥手:不管他,下去吧。

接下来,唐大财心里不平静了,究竟需不需要去牛市坝走一趟呢?心里很纠结。最后,还是决定以静制动。

第二天,唐大财在下湾的几口井,也发现没卤水了。唐大财得知这不幸的消息,反而有些高兴,这正好可以用来搪塞周继发,这地下深井里的事情,谁也难以预料,今天开采着,说不定明天就没卤了。

这天中午,周继发又来了。唐大财起身到客厅迎客:哎呀,周老板,什么风把你给吹到寒舍来了?

是这样,你卖给我的井,现在产盐不错,我来就是特意感谢你的,感谢你唐老爷看得起我这个外地人,给了我一个发财的机会!周继发说着,摸出一叠银票,这点儿小意思,请唐老爷务必收下,以后我们还得继续合作呢。

这周老板演的是哪一出呢?不过,看在钱的分儿上,唐大财也不管那么多了,口里客气一番,心里却毫不留情地收下了。

没过几天,唐大财就坐不住了,迫不及待赶到牛市坝,想一睹究竟。唐大财在周继发的陪同下,把牛市坝的十口井一一看过。每到一口井,看到的可不是当初自己制造的假象了,而是真真切切取卤的繁忙景象。唐大财好生奇怪,但又不好开口问。

五天后,唐大财一个人再次去了一趟牛市坝,悄悄暗查,发现景象依然,这哪里还有假?

3、讨教

眼看着自己的盐井,产卤量与日减量,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所有的盐井都可能成为废井,唐大财寝食不安,只得厚着老脸,向周继发讨教了。

这天,唐大财吩咐家丁,他要热情宴请周老板。周继发也不推辞,带了个瘸子如约而来。

席间,唐大财喝了半斤酒后,故意装醉,向周继发检讨道:周老板,我唐大财今天得向你赔罪了,当初卖给你的十口井,其实都是废井,是我做了手脚,才让你蒙骗上当。我现在要当着大家的面,偿还你一半的买井银两,不然我心里

周继发抬手打断唐大财的话:唐老爷,你这是哪里话!我做事向来不反悔,既然你承认在卖井上做了假,有你这句话,我心里就满足了,何必扯在金钱上,这听起来多不亲热,哈哈!

只是唐大财想问盐井的秘密,但见周老板如此大度,始终羞于启齿。

我知道你要问什么。唐大财亲自给周继发满上一杯酒,举杯喝下后,喊过带来的那个瘸子,对唐大财说:我能有今天,除了你,还有他,王瘸子。

唐大财看了看王瘸子,故作吃惊地问:哦?难道他有什么特异功能,会施法术让废井产卤?

周继发笑了笑说:那倒不是,王瘸子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我买井的第二天,在镇上遇到了他,他是个脏兮兮的乞丐,我顿时动了恻隐之心,带他去饭馆海吃了一顿,才得知他是从我老家来的,我便收留了他。说到这里,周继发有意卖了一下关子。

唐大财已经猴急得不得了,又给周老板满上好酒,催他快说。

周继发叫王瘸子自己说。王瘸子说,周老板收留他后,他便在井场打理。三天后,卤水没了,至此,大家才发现上当了。想到周老板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王瘸子闲来无事,坐在井口发闷,就想,这井难道真的就废了吗?忽然,他想起老家人打井,取地下水的事,脑瓜子灵机一动,就拿着工具独自把井往深里打。你别说,就几天工夫,才打了十几米深,奇迹就出现了:居然在下面发现了盐岩层,注水融化后,取出卤水,浓度比自然卤水高。就这样,废井下厚厚的盐岩层,让周继发因祸得福,发了大财。

原来就这么简单的事情,自己咋就没想起呢?唐大财懊悔不已。

周继发看了看十分难堪的唐大财,说:要不是王瘸子,我面对废井,可能也无计可施。但是,发现这个奇迹后,我叫手下不能对外声张,我想你迟早会来找我的。

一听此话,唐大财十分汗颜,沉默好久,才说:唉,这一切都是天意,俗话说得好,天意不可违啊!看来,是你的善心,助你发了大财,我得向你学习了

第186篇、民间故事弹剑问情

最后一天了,萧无尘不死,余歌就得死。

萧无尘是弹剑门门主,20年前,他凭一柄剑纵横江湖。也许深感自己杀孽太深,20年来他从未踏出弹剑门半步。饶是如此,仍有不少人找他报仇,但他们一旦踏入弹剑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像一滴水融进大海里。

20年时间,虽没人看过萧无尘出剑,但没人怀疑他的剑法已经到了神鬼莫测的境地。更不可能有人能杀了萧无尘。

但余歌接下这单生意,余歌的雇主是个冷酷的老人,他一字一字地说:萧无尘不死,你就得死!

好!余歌答的很干脆,因为他给余歌的报酬是十万两黄金。

余歌迷上了飘红楼的飘红姑娘,他厌倦了刀口舔血的生活。他想带着飘红远走高飞,生儿育女。

余歌用一万两替飘红赎了身,然后把剩下的都给了飘红。余歌和飘红在郊外买了个大宅子安静地生活下来,飘红已经有了他的孩子。

雇主给余歌的时间是一年,一年的幸福太过短暂,当雪花开始飘落时,余歌就在数萧无尘还有多少时间,或者是他还有多少时间。

飘红抓着余歌的手说:能不能不去?

不能!

临阵脱逃,是一个剑客的莫大耻辱。况且他也无路可逃。

余歌踏上了去弹剑门的路,当弹剑门遥遥在望时,余歌转身跨进了路边的酒楼。在大战之前,余歌总要喝几杯酒,喝酒能使他更冷静、更麻木,没有谁生来嗜血。

酒楼颇具规模,酒是上好的竹叶青,侍者的服务甚是彬彬有礼。若不是和萧无尘的恶斗在即,余歌是很愿意在这里住上几天的。

当夜色降临时,他终于到了弹剑门。弹剑门在淡淡星光下显示着古怪狰狞的影子,但丝毫不能影响余歌杀萧无尘的心境。唯一能影响到余歌决心的,是飘红,还有他们未出世的孩子。

余歌承认,这一年里,他的变化足够多。他的手已经不稳,他的剑也不如以前凌厉,他的心中甚至于有了恐惧。这在他是从未有过的,但他不能退。

偌大的弹剑门居然空无一人,余歌迈进大门,才知道自己错了。有一个魁梧身材的黑衣人,正背对着他,浑身透着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

你知不知道我是谁?黑衣人看也不看身后说。

我是来杀萧无尘的,你只要不是萧无尘就该阿弥陀佛了。余歌倨傲地说。

你见到我一定很惊讶!黑衣人缓缓地转过身,其实从他的口音余歌就知道他是他的雇主,他居然也是弹剑门的人。

还有让你更惊讶的,我就是萧无尘。黑衣人低沉地又说,他的话有种不可置疑的权威。

余歌忍不住吃了一惊,雇主就是萧无尘!萧无尘出钱叫人杀他自己,世界上只怕再没有比这更荒谬的了。

萧无尘说:你想不想知道我为什么请你杀我?

萧无尘似乎在征求余歌的意见,却不等他回答就接着说:这是英雄的悲剧,我想所有的英雄都跟我想法一样。有一日,他成了英雄,就会害怕被人击倒,害怕他所有的光环被他人一招给抹掉。像我,即使武功再高,也终日提心吊胆,害怕哪一天避得了明枪躲不了暗箭,你应该明白我的心境吧。

所以你就出钱请人杀你,这样就可以提醒你不可预知的危险就在眼前,你就不敢掉以轻心,整日如临大敌,你就得加倍练剑,努力提升自己。但这仅是你的理由,你还有个不可告人的目的,你请的都是江湖上实实在在可以威胁到你的人。但一个人有了十万两黄金之后,自然贪图享乐,那时弄得心也散了,手也疲了,自然不再为你所惧。还有,你一路上安排伏兵,消耗他们的体力,你好以逸待劳,像你这样的人,岂不污了英雄二字?

萧无尘苦笑了一下:你说的对极了,飘红就是我安排在你身边的,如果你肯放下剑,我会放你们一条生路。

是吗?放过我,你还能睡得着吗,拔剑吧!

萧无尘亮出了他的剑,令江湖闻风丧胆的必杀剑,剑身蠢蠢欲动,仿佛嗅到了血腥。

余歌的剑再普通不过了,剑口卷了刃。这把剑从他十三岁起就跟着他,小战大战数百场,饮过数十位武林一流好手的鲜血。即使是一把普通的剑,有这样的经历也会变得不普通了。它跳跃着,急于和萧无尘的必杀剑一较短长。

但一招过后,仅是一招,它就给必杀剑切断了,余歌手中握着它的半截尸体。萧无尘如同鬼魅般地扑过来,剑自上而下。余歌手中的断剑勉强阻住了他的攻势,必杀剑再不能前进半步。如果必杀剑足够长的话,他绝对难逃一劫。必杀剑突然脱离剑身向他飞来,原来它的剑柄上装有强力弹簧,只要一按机关,剑身就会脱离剑柄,急速地刺出。

余歌无论如何躲不过这一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飞到自己身上,然后在那儿扎一个窟窿。

萧无尘哈哈大笑,他又一次偷袭成功,当然要得意了。但他的笑声猛然间哑住,因为他看到自己的脖子上贴着一把剑,断剑。余歌用半截断剑架住了他的脖子。

一个人纵声大笑的时候,他的脖子就暴露出来,而一个优秀的杀手是善于抓住任何破绽的。

萧无尘无奈地笑道:看来你死也要拉个垫背的了,我们能不能做个交易。

你说来听听。余歌饶有兴味地盯着他。

如果你放过我,我保证会好好照顾飘红,让她把你的孩子生下来,我亲自传他武功,将来让他执掌弹剑门。

我的儿子为什么要你传他武功,我不会吗?说着,余歌把胸前的衣襟一撩,揶揄道,真是谢谢你的那些金子。我请天下第一匠打了件金丝甲,你看不错吧。

萧无尘的目光霎时变得灰暗,余歌继续说:所有的环节你只算错了一步,就是飘红竟然会喜欢上我。她怕我会死在你手里,所以就把你这一击必杀的绝技透露给我。为了飘红,我不杀你,你毕竟是她的亲爹,但为了我们的安全,我也不能放过你。

余歌把萧无尘全身的功力都给废了,萧无尘气晕了,他把他扛在肩上说:我跟飘红会照顾你一辈子的。

余歌策马飞奔,三个月不见飘红,想必她已经生了。家还是那个家,当余歌急切地闯进家门时,只见触目惊心的白,家中居然摆设了灵堂,正中一个大大的奠字。女仆抱着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奔出来:老爷,夫人她

阿红是难产死的吗?余歌从沉痛中回过神来。

不,夫人她是悬梁自尽的,她有遗书给你。女仆哀伤地说。

不用看余歌也知道飘红为何而死了,他跌跌撞撞地向灵位扑去,然后长久地跪在那里,嘴里反反复复地说:阿红,你太傻,太傻!

第187篇、民间故事灭门的秘方

云城县县令黄天才是个贪官。这天上午,他正和心腹商量以治理云水河为借口求朝廷下拨银两的事,突然,一名衙役跑来禀报,说有人要面见县太爷有要事相告。

来人是云城县卖烧饼的王二,他是特意来向黄天才告密的

原来,七日前云城县来了一个江湖郎中,这郎中姓华,据说是华佗的后裔,医术高明,医治好了城中人不少的疑难杂症。刚才,米行刘老板把华郎中请到米行给儿子看病。看过病后,刘老板好心提醒华郎中:听说皇太子得了一种怪病,你医术如此高明,何不进京为皇太子医治怪病?如能医治好了,赏金千两,一辈子荣华富贵啊!按说刘老板也是一片好心。可这华郎中性格太直了,刘老板话音刚落,立刻气愤地说:赏金再多也不稀罕!皇上荒淫无道,他儿子患此怪病,那是报应巧的是王二前去买米,正好撞上,为了赏银,立刻跑来向黄天才告密。

半年前,皇帝的三儿子玩耍时不慎摔倒,一头磕在石头上就成了傻子,找了好多医生都没有医治好。这病其实就是脑瘫,可当时医学不发达,找不到病因,就说是怪病。天下是皇上的天下,天下之大,皇上不相信就没人能医治好儿子的病。于是当即下旨,谁能医治好太子的病,当官的官品连升三级;如果是平民百姓,赏赐黄金千两。

听了王二的诉说后,黄天才眨巴着一对老鼠眼,立刻暗自盘算开来:真是天赐良机啊!我何不趁此机会抓了那华郎中试探一下,看他是否真的有本事能医治好这痴傻之病?如果真能医治的话,我逼他说出秘方,然后自己亲自为太子治病,不就

主意拿定后,黄天才立刻吩咐衙役捕头前去捉拿华郎中。真是祸从天降。可怜华郎中正在给人把脉看病,突然就被衙役们不容分说绳捆索绑抓到了县衙。进了县衙,黄天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给华郎中来了个下马威,命令衙役打了他二十大板。打过之后,这才一拍惊堂木喝道:大胆刁民,非法行医不说,还敢口出污言秽语诋毁圣上,我看你是不想活了

华郎中知道有人告密,自己抵赖不过,于是也没申辩,任由黄天才处置。

当天夜里,黄天才派师爷找到华郎中劝他:现在,你的命就攥在县太爷手里。要想活命的话,就看你有没有医治痴傻之病的本事了。你如能医治痴傻之病,也许还能活命

这人谁不怕死呀!华郎中一听,立刻就软了下来,说自己有把握能医治好痴傻之病,请求不要杀他。师爷一听心中大喜,立刻对华郎中说:如果你真能医治痴傻之病,那就把秘方写出来吧就这样,在师爷的威逼下,华郎中权衡利害,终于把医治痴傻之病的秘方写出来交给了黄天才。

华郎中早被吓怕了,交出秘方后,生怕再节外生枝惹出麻烦,于是立刻收拾行李离开了云城小县。

再说黄天才,得了秘方后心中大喜:这下好了,我很快就可以升官了正洋洋得意,夫人突然走过来埋怨他说:你怎么知道这秘方是真是假?要是他给你的秘方是假的,万一把太子医治死了,别说升官了,你连脑袋都保不住!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听到这儿黄天才猛然就是一惊:对呀!那个华郎中要是骗了本县可咋办?想到此,黄天才立刻吩咐捕头、衙役前去把华郎中再请过来。可时间不长,一班衙役和捕头回来了,说那华郎中早已离开县城不知去向。

尽管黄天才升官心切,但没有把握的事情他可不干。于是,就暂且把给太子治病的事情先搁了下来。

这天上午,城里大户马德山的父亲过七十大寿,请黄天才过去喝酒。在马德山家里,黄天才看到了一个痴傻的孩子。黄天才当时就是一愣:哎呀,这孩子和皇上的三儿子得的是一样的病啊,都是痴傻!

看着眼前的傻孩子,黄天才心中大喜:我何不先在这傻孩子身上试试?如果不行,他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万一那华郎中的秘方不假,真能管用,我不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为皇上的傻儿子医治了嘛!

想到这,黄天才就找机会问马德山:这傻孩子是谁呀?看样子有病吧?

见县太爷问起,马德山就叹了口气说:他是我外甥!唉,我姐的命苦啊!就这么一个儿子,还得了这么个怪病,把人都愁死了

听到这儿,黄天才立刻编瞎话假惺惺地对马德山说:你是有所不知啊,其实,我们黄家世代行医,一直到了我曾爷爷,才开始做官。我爷爷曾留下一个祖传秘方,专治这种痴傻病,如果你信得过我,不妨一试。

听到这,马德山不由得问:听说皇上的三儿子得的也是这种病,正在全国上下到处悬赏呢,你有这秘方,咋不去试试呢?

黄天才当然不能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于是眉头一皱又编了个瞎话说:这事我也是前不久刚刚知道。不过我已经托朝中一个当官的亲戚问过了,现在,正由一个西域神医在宫中给三太子医治呢。我眼下不好插手啊,要治,也得等到那个西域神医治不好离开了,我才能前去一显身手呀!

听黄天才这么说,马德山放心了,立刻请黄天才配药为他外甥医治。

再说黄天才,为了尽快验证秘方的真伪,回去后,立刻按照秘方,为马德山的外甥配制了一百服中药。

药送出去后,黄天才不放心,想:到底这秘方是真是假,也不知道那孩子喝了这药后有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正在担心,马德山来了,告诉黄天才,说孩子喝了药后,没有任何异常反应。黄天才这下放心了。不过他也明白,这种痴傻病是慢性病,不是短时期就能治好的,因此,后来就把这事给淡忘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三个月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这天上午,黄天才正和师爷商量事情,突然听到外面人声嘈杂。黄天才急忙吩咐下人前去打探。时间不长,下人跑了回来,说是有人抬着礼品谢恩来了。黄天才一听,立刻和师爷前去相迎。走出来一看,只见马德山带着一大帮子人,正抬着礼物吹吹打打走过来。等来到近前一问才知道,原来马德山他外甥的病被治好了,他们全家这是前来感谢黄天才呢。黄天才一听大喜,立刻把众人往县衙里面让。等进了县衙,马德山就带着姐姐、姐夫和外甥来到了黄天才面前谢恩。黄天才仔细一看马德山的外甥突然就被惊呆了:哎呀!这秘方真是太神奇了!这个先前痴傻的孩子,果真变了,你看他那双眼睛,灵光四射,一看就和先前不一样。

等马德山他们走后,黄天才可就乐坏了:管用那个华郎中没有骗我这秘方是真的

第二天,黄天才就备上厚礼去了京城。黄天才有个亲戚在朝中做大官,听黄天才说明来意后,收下厚礼,第二天上朝,立刻奏明圣上。皇上一听说有人能给他傻儿子治病,这举荐者又是身边大臣,当然高兴,立刻传旨,宣黄天才进宫。

就这样,黄天才成了御医,开始为皇上的傻儿子治病。可让黄天才没有料到的是,那傻儿子吃了他亲手配制的药后,第二天突然一命呜呼了!

给皇上的儿子看病,那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啊!黄天才小心加小心,可没想到还是出事了。皇上可不管他这些,听说儿子被黄天才给医治死了,一气之下,立马传下谕旨,黄天才,还有他那个在朝中当大官的亲戚,全部灭门九族。

黄天才一心想着升官,可没想到最终落了个如此的下场。可这黄天才直到被绑缚法场,还一直苦苦思索:我这秘方管用啊!三个月的时间,把马德山他外甥的病都治好了,可到了皇上他傻儿子身上咋就出了事呢?

黄天才贪赃枉法,财迷心窍,欺压百姓,老百姓恨透了他。听说黄天才被灭门九族,云城县的老百姓高兴坏了,大家载歌载舞鞭炮齐鸣,就像过大年一样高兴。欢腾的场面上,有些消息灵通的人就议论开了:你们知道黄天才为什么会被灭门九族吗?这都是马德山的连环计使用得妙啊!

原来,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是马德山的巧妙安排。那个行医的华郎中是马德山的一个好朋友,他医术高明不假,但要说医治痴傻之病,他可没有那本事。他来云城县行医,其目的就是为了引诱黄天才上钩。那天,卖烧饼的王二找黄天才告密,是马德山的安排;马德山父亲过生日那天,黄天才见到的痴傻孩子,也是马德山故意安排的。马德山有个痴傻外甥不假,但这痴傻孩子还有个双胞胎哥哥呢。那天马德山带人前去谢恩,黄天才见到的,其实是痴傻孩子的哥哥。黄天才升官心切,终于中了马德山利用配方借刀杀人的圈套。最后非但没有升得了官,还连累他那个在朝中当大官的亲戚,全落了个灭门九族的下场

知道事情的经过后,有人提议说:马德山为民除害立了大功,我们应该前去表示感谢才是

大家一听觉得有理,于是一起去了马家。可来到马家一看,这里早已是人去屋空

第188篇、民间故事丞相嫁女

人在家中坐,喜从天上来。这一日,吏部侍郎韩亮正在驿馆看书,就见衙役来报:韩大人,张丞相有请。明朝不设丞相,改为首辅。但人们叫惯了,仍称首辅为丞相。

韩亮不敢怠慢,急忙赶赴张府。丞相张正摆酒设宴,盛待韩亮。韩亮受宠若惊,惴惴不安:下官乃一五品小官,有何德何能和资格烦劳大人如此款待?张正捻须笑答:韩侍郎为官清廉,不畏权势,心系百姓,断案公正。万岁信任,百姓欢迎。本官佩服之至,特备薄酒,聊表敬意。原来,韩亮只是个七品县官,权小位卑。但他敢斩西宫娘娘的弟弟为非作歹的陈国舅,为民报仇伸冤。此举一时震惊朝野,被传为美谈。嘉靖皇帝闻讯后,便下旨将其擢升为五品侍郎。韩亮十分谦逊地说:除霸为民,按律断案,乃分内之事,何足挂齿?张正渐入正题:你为官正直,品德高尚,年轻有为,前途无量。老夫有一小女,年方十八,意欲许你为妻,不知侍郎可否接纳?

原来是这么回事呀!此事要搁别人,都会欣然应允,马上叩谢。要知道,张正身为丞相,官高位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他的乘龙快婿,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只要跟他攀上亲戚,名利地位就会随之而来。但韩亮却回道:承蒙大人错爱,在下深谢美意。但我家中已有妻室,有负大人厚望了。张正不以为然地说:这个不难,把她休掉就是了。韩亮却十分认真:我们是患难夫妻,情深意重,今生永不分离。张正又退了一步:我朝时兴一夫多妻,让小女当二房总可以吧?韩亮摇摇头:堂堂宰相之女,千金之躯,下嫁寒门,又屈居二房,让满朝文武知道了,岂不当作笑柄?此事万万不可。张正却不以为然:那有什么?只要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就行。由他们笑去。韩亮则十分认真:大人哪,你给我弄俩媳妇,我把爱给谁?给这个得罪了那个,给那个又惹下了这个。两个都给,只能一人一半。半心半意的夫妻,能过好时光吗?这时张正有些恼怒了:韩亮,你可别不识抬举!韩亮忙施礼赔罪:张大人,你就饶了我吧。论长相,我歪鼻斜脸,又黑又丑;论家门,柴房破院,十分贫寒。这亲事门不当户不对,实在不合适呀。张正神态严肃地说:韩亮,我嫁闺女不看相貌,不看家门,不计较穷富,主要是看人品。只要你同意,我可以奉送你银两、田地、庄园、奴仆。我给你一个月时间,你好好考虑一下,想好了再来回话。

这时正值岁尾,皇上开恩,放假半月,让文武百官回家过年。韩亮回到山村老家,就向媳妇桑菊提及此事。他满以为桑菊会坚决反对,不料她却完全赞同这门亲事,并建议丈夫赶紧把丞相的千金娶过来。韩亮一愣:夫人,你是不是气糊涂了?放心吧,我决不会做对不起你的事。桑菊则一本正经地说:你在京城做官,生活上没人照料,我本应去服侍你。怎奈上有公婆,下有儿女,还有几亩薄田,一头黑驴,实在走不开。你若娶了张小姐,有她在你跟前,也省得我牵挂了。再说,你成天在官场上混,少不了往来应酬。人家都是出双入对,惟有你形单影只,不成体统。于公于私,你身边都应该有个人。韩亮摆摆手:你别牵挂我。我一个人在京城会照顾好自己,不用找人伺候。桑菊胸怀坦荡,又主动提出:你不要有啥顾虑。只要张小姐一来,我马上把正房的位子腾出来,让给她,我心甘情愿当二房。韩亮阻止道:什么一房二房的?你越说越不像话了!我这辈子就你这一个媳妇,决不再娶二房。

一转眼就过了年,文武百官都回京都,照常上朝。这天下朝后,张正又把韩亮叫到府上,问他考虑得怎么样了。韩亮回道:请张大人宽谅,成亲之事,实难从命。张正把脸一绷:韩亮,难道你不想升官了么?韩亮不解:张大人,这升官和成亲是两码事,可不能混为一谈啊。就在这时,仆人来报:礼部侍郎刘明求见。刘明是来给张正送礼的。过年回来,他带了一些土特产,想以此来贿赂丞相,好提拔自己。张正心想:刘明和韩亮既是同榜进士,又是亲密老乡,何不让他来劝劝这个不开窍的榆木疙瘩?当他把这事给刘明一说后,刘明当即就暗骂韩亮:真是个傻瓜,懵蛋!这小子是不是喝了迷魂汤?要不就是吃错了药。脑筋不管用了,成了糊涂虫了。转念又想,这么好的美事,就像天上掉馅饼,怎么没轮到我头上啊?要知道,一旦当上丞相的乘龙快婿,不仅拥有了如花似玉的美眷,而且官运、财运也会随之而来。可能韩亮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幸福砸晕了,一时还没缓过神来,那就让我给他清醒清醒吧。他大包大揽地向张正保证:请张大人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保证会让他同意这门亲事。张正说:那就拜托了。你送来的礼物,按我做官的规矩是坚决不收的。看在你为我当说客的分上,这礼我收下,但我必须付银。言毕回避。

刘明一见到韩亮,先是没嘴没脸地把他臭骂狠训了一通,接着说:韩年兄,想当年咱们在老家私塾学堂念书,五黄六月热得咱头昏脑涨,十冬腊月冻得咱手脚生疮。咱为了啥?不就是为了将来能升官发财,过上好时光么?如今机会到了,只要你娶了张小姐,就能当大官,发大财。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呀,你还犹豫个啥?还不赶紧答应这门亲事?韩亮却无动于衷,很平淡地说:升官要靠政绩,发财要走正道。靠裙带上去的官,我不稀罕。靠邪门歪道发财,犯大明律条,我更不干。刘明见他不开窍,就恫吓道:张大人权高位重,他一句话能让你升天堂,一句话也能让你下地狱。你要得罪了他,有你的好果子吃!韩亮微微一笑:我为官清正,廉洁自守。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张大人高风亮节,心胸宽广,相信他不会因这事来报复我。韩亮说到这里,把话锋一转,对刘明说,我说老弟,在女人这个事上我得说你几句。你家中有一妻二妾,又在京城找了个外眷,还经常去八大胡同嫖娼宿妓,生活糜烂,很不检点,这样下去很危险。我劝你悬崖勒马,赶快回头。如执迷不悟,仍旧胡来,恐怕就要吃苦果了。刘明说:韩年兄,今天是我来劝说你,你怎么反倒教训起我来了?好好好,我不跟你说了。这事你掂量掂量,看着办吧。

韩亮婉言拒绝,刘明劝说失败,使张正精神闷郁,竟为此生起病来,一连几天没有上朝。重臣徐国公闻讯后,来到张府,看望张正。提及病由,徐国公才知原委。他自告奋勇,要劝说韩亮。张正知道徐国公是韩亮的恩师,恩师的话徒弟肯定得听,就说:那就有劳徐大人了。徐国公见了韩亮,先抢了一句:韩亮,你的架子不小呀!连当朝宰相的话也不听了?韩亮一听就知道徐国公当说客来了,便回道:恩师,不是学生不听话,实在是我已有妻室,不能再娶了。徐国公说:你妻桑菊,贤惠孝顺,若论成家过时光,是把好手,但要辅佐你写折理政,就不行了。张小姐不仅容貌出众,而且学问渊博,自幼熟读诗书,造诣颇深。你若娶了她,可成为你的左膀右臂,助你上进。韩亮说:写折上疏,我有书僮,理政断案,以律办事。不用再麻烦别人。恩师,不是我不给你面子,假如我娶了张小姐,就对不起我那患难与共的妻子。想当年我在老家读书,她为我做饭洗衣,伺奉父母,为我生儿育女,操持家务。我读书时,她热天为我扇凉,冬天为我吹火,还给我做夜宵,暖被窝。平时吃饭,我吃稠,她喝稀。有一次我半夜发高烧,她迎着狂风暴雨,不顾天黑路滑,去给我请郎中。回来后跌得鼻青脸肿,浑身是血。没钱买药,她就剪掉头发卖掉,给我买药治病。为了我,她可以献出生命。她对我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我的好恩师哪,我咋能做对不起她的事呢?韩亮说得情真意切,深厚诚挚,令徐国公十分感动,不但不再劝说,反而竖起大拇指,夸赞韩亮有情有义。

徐国公也没劝说成功,使张正更加郁闷,这天嘉靖皇帝亲自驾临张府,来看望张正。谈及病由,嘉靖哈哈一笑:此事易如反掌,待朕说服韩亮,遂你心愿便是。张正急忙磕头谢恩,心中暗道,韩亮啊韩亮,我说服不了你,刘明说服不了你,徐国公说服不了你,难道当今皇上也说服不了你吗?我就不信你不敢不听皇上的话。韩亮一听皇上召见,急忙整衣参拜。嘉靖问:韩亮,你为何不愿娶张小姐为妻?韩亮说:禀万岁,下官家中已有妻室。嘉靖又问:我朝允许一夫多妻,你再娶一房有何不可?韩亮解释:下官上有老,下有小,家底薄,开支大,实在是养不起二房啊。嘉靖说:这个好办。我让张爱卿多送些嫁妆,再送你一些田地银两。韩亮正色道:我韩亮虽穷,但有骨气,凭本事吃饭,靠自己养家,宁可吃苦受穷,也不愿接受施舍。嘉靖见他说得严肃认真,刚强正直,心中大喜,不禁赞道:说得好,有志气,朕就喜欢你这样的官。韩亮见皇上高兴,便趁机进言:禀万岁,下官认为,一夫多妻有很多弊端,于妇女,于家庭,于朝政都不利啊。嘉靖觉得他说得挺新鲜,就问:有何不利?说来让朕听听。韩亮说:首先是对女人不尊重,没把女人当成人来看待。女人地位低,没生活自主权。其次,妻妾之间争风吃醋,导致家庭不和,有时还为争宠爱争财产反目成仇。更重要的是,官员们为了享乐,就娶三妻四妾,还去逛妓院,吃花酒。他们开销很大,入不敷出。没了银子,就盘剥百姓,收受贿赂,成为贪官、赃官。再说,他们成天把心思都用在了女色上面,哪还有心思和精力理政断案,为朝廷出力呢?嘉靖听了,连连点头。韩亮这才把话又说回来,下官为何不娶二房,万岁应该明白了吧?嘉靖忽然有所醒悟:哎,朕今天是来劝说你的,你怎么劝说起朕来了?哦,朕明白了,好你个韩亮,你下了个套,让朕往里钻啊。韩亮急忙谢罪:臣口无遮拦,罪该万死。嘉靖说:韩爱卿所言极是,朕心中明白。但今天是朕劝说你,你若不听,朕的脸面何在?韩亮听旨。韩亮慌忙跪下。嘉靖金口玉言:朕命你和张小姐成婚,不可抗旨。这下韩亮没招了。常言道:君叫臣死,臣不死不忠。他虽有一百个不愿意,也不能违抗旨意,落个不忠的罪名啊!韩亮只好口不照心地说:遵旨,臣谢主隆恩。接着又请求道:禀万岁,在成亲之前,我想见妻子一面,说明情况。嘉靖说:这事张爱卿早已想到了。只要你同意这门亲事,他要专门将你夫人请来商谈。你就不用操心了。

皇帝出马,大功告成。张正急忙将韩亮夫人桑菊请来,商量此事。他原以为这个工作难做,哪知一开口,桑菊就说:这事我早已知道,并劝他再娶一房。这样既有人照料,也免我牵挂,还能辅佐他干公务。请张大人放心,你闺女嫁到韩家,我会当亲妹妹看待,俺姐妹俩肯定会相处融洽的。张正没想到桑菊如此爽快干脆,心中大喜,当即表态:桑菊,你往后就是我的亲闺女,我认下了。桑菊急忙下跪,磕头认爹:爹,请受女儿一拜,往后我会把你当成我的亲爹。伺候你,孝敬你,百年后为你披麻戴孝,养老送终。张正一听此话,高兴得眉开眼笑,热泪盈眶:想不到我年近花甲,竟添了这么个热情开朗,贤惠孝顺的好闺女!真是缘分啊。

亲事说成,皆大欢喜。这天,张府张灯结彩,大摆宴席,举行结婚典礼仪式。嘉靖皇帝专门送来贺礼。文武百官也来庆贺。张正只收下了皇上的贺礼,其他一律退回,但都得留下来赴宴吃酒。新郎新娘拜过天地、皇上、父母,相互对拜后,被人们簇拥进洞房。人常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人生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刻,但韩亮就像入了牢笼一样,浑身感到不自在。新娘头上盖着红盖头,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地坐在红绡帐内,一动不动,像一尊雕像。她那娇美的身躯,芳香的气息,艳丽的红装,优美的姿态,只要看上一眼,就会令人销魂夺魄,意乱神迷。但韩亮看都不看一眼,毫不动心。此刻,他更加想念妻子桑菊,想她那张饱经风雨、黝黑健美的脸蛋,想她那双充满忧患、深邃幽暗的眼睛,想她那双布满老茧、粗糙笨拙的大手,想她那个衣着朴素、瘦削羸弱的身影。更想她那情真意切、温柔体贴的话语,真挚善良、绵软诚恳的心田。是她,尽心尽力地操持着这个家,心贴心地跟自己过日子,不嫌家穷,不嫌人丑,面对荣华富贵,她毫不动心,遇到艰难困苦,她毫无怨言,死心塌地地要跟自己过一辈子。这样的媳妇,是天底下最好的媳妇,打着灯笼也难找。韩亮怎能不想她呢?无奈圣命难违,为了个忠字,只好违心跟张小姐成亲。此刻,他坐在红烛下,翻开书本,看起书来,借此消磨这漫漫长夜。

刘明十分鬼精,他见张正不收礼,就悄悄地从后门进去,把贺礼放到后厅。为了自己的前程,他竟偷偷地挪用国家库银,备了一份重礼。他认为礼送得越重,提拔的官职就越大。吏部天官这个位子空缺,他早已盯上了。只要张正能给他说一句话,这个官位就是他的。刘明在得意地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嘉靖皇帝在张府吃罢酒,竟心血来潮,鬼使神差地要去听房。太监只好跟随前往。嘉靖在窗户上戳了个小孔,向里望去,只见洞房内红烛高烧,寂静无声。新郎专心看书,新娘端坐床上,谁也不答理谁。嘉靖一开始以为天色还早,可一直等到五更,仍然不见动静,不禁暗暗称赞韩亮意志坚定、严肃正直。当他把这个情景告诉张正后,张正神秘地一笑,对嘉靖说:禀万岁,吏部天官的人选已经找到了。这时天已大亮,二人来到洞房,张正一看面前情景,佯怒道:好你个韩亮,我家女儿哪点配不上你,你竟敢冷落她一夜?韩亮忙施礼道歉。张正说:花烛之夜,难道你连新娘的红盖头都不掀吗?韩亮说:让她自己掀吧。张正假意喝道:去,把新娘的红盖头掀开,看看我女儿配不配你。韩亮只好上前拿开新娘的红盖头,但他并没有看新娘的面容。张正把韩亮推到新娘面前,说:你看看新娘到底是谁?韩亮定睛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新娘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妻子桑菊!他一时怔住了。

原来,张正为了选拔吏部天官,煞费苦心,竟导演出了一场婚嫁大戏,以此来考验韩亮。这事连嘉靖皇帝也被蒙在鼓里。真相大白后,嘉靖感谢张正的良苦用心,并立即提拔韩亮为吏部天官。刘明因贪污库银,被革职查办,贬为庶民。

第189篇、民间故事羊脂玉

送给小外孙的生日礼物,被女儿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

瞧这一马车好吃好玩的东西,都是海爷左挑右选一件件地装上去的,吃的有:合意饼、椰子盏、鸳鸯卷、鞭蓉膏、虎皮花生、奶白葡萄玩的有:九连环、七巧板、华容道、鲁班锁、四喜人、五彩风筝还有那些上等的布料,没个三年五年的,能用完?

早先海爷给女儿选嫁妆,都没这么仔细过!哪想,女儿一眼没瞧,全给退回来了。海爷坐在府前的台阶上,盯着车上的东西,两眼发直,一声不吭。

天凉,风大。大奶奶提醒了海爷两声,海爷没吱声,半晌,回头问大奶奶:闺女会不会是在怨咱呢?

海爷一辈子站得直,行得正,自认为没有对不起的人,可提起女儿,海爷眼里的光,顿时短了半截。女儿小时候,海爷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五湖四海地跑,等女儿十三岁了,按习俗,女子十三上绣楼,十三岁关在高高的绣楼上面,直至出嫁,才能从绣楼里下来。女儿与他甚少言语,几乎没有过笑脸。海爷也盘算过,这些年,他和女儿说的话,添舀子水,攒一块儿,都装不满一盆。

大奶奶知道海爷想女儿,想他还没照过面的小外孙。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就算是皇帝的女儿,没由头,父母也不能说见就见哪。想到这儿,大奶奶心里头突然跳出个主意来,她悄声告诉海爷:刚才女儿捎来话,想让我送点孩子平常用的消食和伤寒的药。我如果干脆回她说药不能送,听起来不妥,我让她自个儿带孩子来拿。你看行不?

海爷起身,点了点头,回头补了一句:还是我们去接吧!走两步,又补了一句:用我的车。

为了迎接这娘儿俩,几天里,府里上上下下,忙活得如同皇妃省亲,连十里老街的小商小贩都知道了!每天,故意停在海府门前,吆喝着那些好吃的好玩的,闹得跟庙会似的,府里上至太太少爷,下到婆婆丫鬟,也都准备了一些稀罕的东西给小孩子,还故意摆给海爷看,争着讨海爷的欢欣。海爷自个儿呢,准备了一个羊脂白玉做的菩萨坠子。拇指大点玩意儿,价值据说能在老街繁华地儿买套像样的宅子,连海爷的亲孙子都没见过。

小外孙来时,海爷出门迎了好几十步远。自打见到小外孙,两手几乎就没离开过他,吃饭都是抱着的。四岁大的孩子,竟然很懂规矩,无论是谁和他说话,他都是俩眼看着你,有礼有节、不紧不慢地答话。

海爷忍不住想带到街上,炫炫他的小外孙。也没和女儿说一声,便带着两个家丁上街了。

要说海爷,不管你是知府县令、富商乡绅,还是三教九流、平头百姓,他都能应对自如。再难缠的人,到海爷的手里,都给你捏成皮筋儿。可眼前这么一个懂事的小外孙,如何陪他玩?海爷觉得一下子没了招了,笨得很。

到了街上,只会一把银子将那些好吃的好玩的,从街头乱买到街尾,小外孙左右开弓,小嘴吃得直流油。后面跟着的两个家丁,手里头的东西都拿不了了,只得先付了钱,让商家把东西随后送到府上去。

哪想,回去的时候,女儿竟然当面数落起孩子来。还把买给小外孙的东西,一股脑儿全散给别人了。

海爷心想,许是街头巷尾的东西,女儿看不上眼。遂等女儿要走时,当着女儿的面,将早已预备的羊脂玉菩萨挂在了小外孙的胸前。那玉,莹透温润、洁白无瑕、状如凝脂,府里男女老少,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眼神都要把玉给烤化了!

不想,女儿一把将玉摘了下来,还给了海爷。

海爷生气了:我这是给孩子的!

话音未落,小外孙吓得立刻躲到了他娘的身后,眼睛偷偷地瞄着海爷,好似小老鼠一般。

海爷唉的一声,踱回了屋,将门一关。女儿和小外孙来辞别,海爷也没出来。

半晌,大奶奶走了进来。

大奶奶嘀咕道:咱闺女是不是傻了。这么个稀罕物,她竟然不要。走时啥都不带,她婆家的东西,能比得上这些?

海爷摩挲着羊脂玉,一言不发。

大奶奶说:倒是府上小少爷们不要了的旧衣旧帽,被她划拉得干干净净。给她新的她不要,要些个破衣服干吗?

海爷一怔,半晌,哈哈大笑:好闺女,是个合格的娘!有指望!这家人有指望!

海爷两手将门一拉,阔步而出。

身后,大奶奶嘟哝道:不就是带了几件破衣服吗?犯得着这么乐呵?

第190篇、民间故事师兄出马

宋神宗年间,在京城任三品巡按的涂显槐奉旨南巡,路过归州,便想起顺路拜访一下师弟李道升,顺便欣赏师弟的画作。

10多年前,在武当镇有个叫罗通的奇人,他开了一间“罗通道院”,专门招揽有灵性的门生,教授他们琴棋书画的本领。

涂显槐30岁时,流落到武当镇,便来到罗通道院,想找罗通学艺。罗通让他即兴赋诗一首后,便将他收为弟子了。

涂显槐在“罗通道院”学习的第3年,家居归州的李道升也进了“罗通道院”。李道升那年不过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罗通对他评价极高,说李道升的画作线条流畅,想象力丰富,日后必成大器。

当时,李道升年纪小,家境宽奢,性格狂傲,与其他学友格格不入。有一次,李道升贪凉,跳入武当镇下的盐池河洗澡,抽了筋,是涂显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李道升救上岸,两个人遂结为兄弟。后来,涂显槐赶考,缺盘缠,还是李道升资助的。涂显槐连中三元,从此官运亨通。

涂显槐来到李道升家,没遇见李道升,家僮李兴告诉他:“李老爷去西陵峡练剑去了,一个时辰后回来。”

涂显槐吃了一惊:“他不是画画的吗?怎么又改成练剑了?”

李兴说,李道升从“罗通道院”学艺回来后,在李老爷的悉心管教下,潜心画作,小有成就。可事不凑巧的是,三年前,李老爷得急症暴病而亡。李道升继承了李家百万家产,又少了管束,便开始四处交友,两年前,结交了一位“异人”,这位“异人”名叫斐昌玉。

斐昌玉自言精通易经卦卜,为李道升卜卦,说李道升有孟尝君招贤纳才的胸怀,如果收贤纳士,广结好友,必定会在江湖中闯出一番名号。从此以后,李道升招纳江湖人士40余人,作为门客,并拜其中会习剑之人为师,天天练习剑术,早就将画业荒废。而且,两年下来,养了这么多“贤人”,李家的积蓄已花得差不多了。

李兴刚刚讲完,就见李道升被一堆江湖人士前呼后拥地走进大厅。李道升见了涂显槐,忙吩咐李兴准备酒菜,今晚要大摆酒宴。

到了晚上,李道升在李府的花园里摆上10余桌酒席。除了李道升和涂显槐二人坐在正席上,斐昌玉也陪坐在正席上。席间,斐昌玉不停地献媚奉承,而众门客也都是趋炎附势之徒。

第二天早上辞别,涂显槐劝李道升说:“师弟,你结交的这些江湖人士,都不是正义之士,小心被他们所骗,误了你的前途。”

李道升却不以为然,他觉得师兄是看自己的门客中没有多少真正的高人,所以才这么想。于是,他找到斐昌玉,说想找一些真正的高人。斐昌玉掐指一算,说:“过两天,必有高手上门。”

果然,不出斐昌玉所料,过了几天,李兴来通报:“外面有个卖剑的,说手里有把宝剑,想卖给你。”

李道升让李兴把卖剑之人叫进来,只见卖剑的人果然与众不同,面目紫中带黑,黑中带炭,自称赫里红。李道升问赫里红:“你这剑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奇妙之处?”

赫里红说:“我的剑名为玄铁,驭剑会飞。”说着,他从剑鞘中抽出宝剑,念念有词,那宝剑真的在空中飞了起来,随着他的指引,劈闪腾挪,看得李道升和众人目瞪口呆。只听赫里红大声叫道:“回。”那宝剑便自行飞回剑鞘。

李道升问赫里红,说:“这就是传说中的驭剑之术?”

赫里红笑了笑,对李道升说:“我可以做你的门人吗?”

李道升说:“什么门人,是师父呀。”说完,要跪下拜师,被赫里红拦下,只言兄弟相称。李道升见斐昌玉言中,愈发相信他了。

又过了几天,来了个奇人,膀大腰圆,名叫酉阳。李道升问酉阳,有什么本事,酉阳说:“我会吃。”

李道升笑了笑,说:“那你吃给我看看。”说完,他让人端上一升米饭和三斤肉。酉阳还对李道升说:“最好还能拿一大坛酒。”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不过一炷香的工夫,酉阳就风卷残云地吃光喝光了所有的东西。李道升拍手叫好,对酉阳说:“就叫你大肚将军吧。”

五月初八,是李道升28岁的生日,李道升大宴门客。众人喝到面红耳赤之时,李道升让赫里红表演驭剑之术。赫里红嘴里念念有词,只见剑忽东忽西,忽南忽北,让人惊叹。赫里红表演完毕,对众人说:“其实,李少爷也会表演驭剑之术。”原来,赫里红暗里传了李道升几手。

李道升站起身,像赫里红一样,嘴里念叨几句,那把黑色的剑就从手里飞出,虽然比不上赫里红那般自然,却也能凌空飞起。

“好剑法。”斐昌玉率先拍手叫好,众门客也争相附和。

等到李道升收了剑,斐昌玉提议说:“李少爷仙剑练成,不如我们今天就成立一个仙剑会,就由李少爷任仙剑王,其他人都为仙剑会的兄弟。”

听了斐昌玉的话,众门客都拍手叫好。于是,由斐昌玉找来一块帛书,写了“仙剑王”三字,然后依次传下去,由众人或签名,或咬破指头歃血立誓。

酉阳说:“既然大家都结为兄弟,今天我就豁出去,陪大家一醉方休。”说完,酉阳提着酒坛,挨个陪着饮酒。众人饮酒吃肉,直到深夜,个个醉倒在地,不省人事。

天明时分,李道升被李兴叫醒,说李家府宅被官兵包围。李道升还没反应过来,官兵就破门而入,李家上上下下以及众门客皆被官军控制。领头的是个穿金甲的将军,他拿着一张帛书对李道升说:“有人告你们聚众谋反,私下称王,图谋不轨。”

李道升一看这张帛书正是昨晚他写上“仙剑王”的那张,顿时瘫倒在地。这时,斐昌玉急忙爬出人群,对金甲将军说:“此事不能怪我们,都是李道升逼迫我们所为,请将军明鉴,饶了小的们。”其他的门客听了,也把事情推到李道升身上。

李道升一听斐昌玉的话,一下子清醒了,没想到斐昌玉竟然如此无耻。金甲将军说:“多说无益,这上面有你们的签名,全部带走,押到军营候审。”说完,命令军士将一行人押往军营。

从李府到军营,要路过长江边的一大片芦苇丛,众人行到芦苇丛中。酉阳对李道升说:“你看见火光,便逃走。”不知酉阳使的什么手段,手里突然多了一根火捻,肚子一运气,从口中喷出一团浓秽之物,遇上火捻,变成一大团火球。火球飞入芦苇丛中,一时间,芦苇丛狼烟四起,转眼变成了火海。官兵见了,顿时慌了神,纷纷四处躲藏。李道升赶紧趁乱逃跑。

一直到挪不动脚步,他才停了下来。等他回过神,见酉阳也跟在他的身后。酉阳叫了声“好险”,就和李道升找了个隐秘的住处住下。李道升问酉阳接下来如何是好。酉阳说:“你身处南方,认识你的人很多,不如跟我逃到北方躲藏,等到风声平息了再说。”

李道升想想也是,于是,跟随酉阳逃到北方一个叫敦煌的地方。敦煌有个寺院叫莫高寺,正招收看管洞窟之人,于是,酉阳留下李道升,离去时,酉阳对李道升说:“我和这里的住持有深交,他不会为难于你,等三年后,我们再来找你。”

李道升在敦煌三年,日夜守着洞窟,竟然为敦煌的壁画所迷,潜心钻研过后,越发觉得壁画的神奇,不能自拔。

三年后,酉阳如期来到,跟在他身后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涂显槐,另一个,李道升好像也曾经见过。酉阳对李道升说:“此事,是你师兄安排的。”

见李道升有些迷惑,涂显槐指着酉阳说:“他是你的师兄。”又指了指一旁的那个人说,“这是金甲将军,也是你的师兄。”涂显槐说,他们全是“罗通道院”的门生。涂显槐听师父说过,李道升对绘画很有天赋,没想到,10年过去,竟然没有一丝起色。通过李兴的讲述,才知道李道升被小人所包围,荒废了画业。更可怕的是,李道升聚集江湖人士,有违朝廷法令,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于是,涂显槐找到酉阳和金甲将军,让他们照顾李道升。酉阳一眼看穿赫里红所谓的驭剑之术,只不过是个障眼法。在李道升生日宴上,斐昌玉撺掇李道升为“仙剑王”,酉阳这才明白斐昌玉和赫里红是在怂恿李道升谋反。于是,酉阳将众人灌醉,将谋反的帛书交到金甲将军手中。两人商议后,先让金甲将军出马,将斐昌玉和赫里红一干门客的嘴脸揭露,最后,欲擒故纵,纵火引起混乱,让李道升脱离众人。在酉阳的安排下,让李道升到敦煌莫高窟学习前人的画作。

李道升听了,惭愧地对三位师兄拱手道:“谢谢三位师兄,要不然,我的性命和画业皆会毁掉。”

涂显槐说:“你知道吗?斐昌玉和赫里红离你之后,又到江西,怂恿江西一富贾成立帮会,聚众谋反,让这一家九族被灭门。”

原来,这斐昌玉是五年前聚在洞庭湖的匪帮“大道会”的成员,后被朝廷围剿。斐昌玉逃脱以后,借助富户的资产,四处拉拢收留江湖人士,以求东山再起。

“多谢师兄。”李道升听了师兄的话,倒吸一口凉气,终于明白师兄们的一番苦心。从此,他潜心作画,终于成为大师。

第191篇、民间故事木姐珠和斗安珠的爱情

相传,羌族人的祖先是一对夫妻,女的叫木姐珠,男的叫斗安珠。古时候,天底下有一座大山是和天连在一起的,地上的人可以爬到天上去看天宫,天上的人可以跑到地上看人间。羌族人崇拜的天神木比塔有三个女儿,个个美丽动人,尤其是三女儿木姐珠排行最小,不仅婀娜多姿,而且聪明过人、性情倔强。她厌烦天庭冷冷清清的生活,非常向往人间。

有一天,天神的小女儿木姐珠下凡来到人间玩耍,美丽的人间景色迷住了她,她径直来到龙池边。突然跑出一只大老虎想吃她,把木姐珠吓得直喊救命。此时此刻,正在树林里放羊的猴毛娃斗安珠,一听到有人喊救命,马上跑过来,老远看到那只大老虎想吃一个十分漂亮的女孩,举起木棒冲过去跟老虎打起来打了半天,终于把老虎打死。二人不期而遇,一见钟情。木姐珠问猴毛娃叫什么名字,猴毛娃说:我是放羊人斗安珠。这个时候,天黑了,木姐珠不想回天上去,想跟斗安珠成亲。牧羊人斗安珠一时不敢拿主意,但又没办法,只好先送她回天宫再说。

斗安珠和木姐珠同上天庭见天神木比塔,希望天神同意他们结为伉俪。到了天上,天神看到小女儿引了一个猴毛娃回来,心里很不高兴。木姐珠对爸爸说:我在人间遇到老虎来吃我,要不是斗安珠救我,哪里我还见得到您呀?天神没理她。她就说:爸爸,我要跟斗安珠成亲。天神气冲冲地说:行啊,你喊他明天去给我砍九十九座山的树,我就答应你们成亲。木姐珠欣然答应。斗安珠心想,我一个人一天怎么砍得完九十九座山的树呢?木姐珠对他说:我们想办法嘛,世上无难事。夜幕降临,木姐珠去找风神帮忙,风神答应了。第二天,风神昏天黑地吹了一阵大风,把九十九座山的树齐整整地吹断完。木姐珠去对天神说:斗安珠一晚上把九十九座山的树砍完了哦。天神不信,跑去一看,九十九座山的树硬是齐整整地一下子被砍光。天神又说:你喊斗安珠明天用火把这九十九座山给我烧光,我就答应你们成亲。木姐珠又答应。到了深夜,木姐珠又去找火神帮忙。火神答应了。第二天,斗安珠还在砍了树的大山里睡瞌睡,火神一阵大火烧起。斗安珠没跑赢,把身上的猴毛一下子烧得溜光,变成了一个帅气的小伙子。木姐珠看到斗安珠变成了一个英俊小伙子,喜欢得不得了,拉起斗安珠去找天神。天神说:你在几天内把九十九座山给我种成玉米,我就答应你们结婚。木姐珠又答应。晚上夜深人静,木姐珠去找雨神帮忙。雨神答应把玉米种搅合在雨里头,半夜下雨的时候,就均均匀匀地下到了九十九座山上。天神没办法,只好答应他们结为夫妻。二人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考验,终于成婚,并同返人间。

回地上那天,天神把五谷树种、各种禽兽和三块白石交给木姐珠带回地上。可是,哪晓得在回家的路上漏了些五谷杂粮和跑了些猪、鸡,这些东西就变成了人间的草和野物。后来,这对恩爱夫妻在人间自由生活,还教会人们如何种庄稼和饲养家畜。

木姐珠和斗安珠双双下凡,刚走下天地相连的那座大山,天神一怒之下,就用刀把那座山砍成了两块。从那以后,地上就有了很多的人,地上的人再也爬不到天上去了啊!

第192篇、民间故事鲶鱼茄子

王总每次点菜都要鲶鱼茄子,然而每次吃完,总是摇头说,不是那个味。

秘书小李很纳闷,却又不敢问。有几次,他们公司在海鲜城请重要的客户,王总仍然点这道鲶鱼茄子。饭店经理说没有,王总还是坚持点这道菜。小李几次想问王总为什么非点这道菜不可,可一直没有机会。

直到有一天,王总的父亲病危,在他们一起回王总老家的路上,王总才告诉了小李每次非点这道菜的理由。

王总年幼的时候,母亲多病,为了改善生活,年少的王总经常到河里去摸鲶鱼,回家后加上茄子一块炖。每次,父亲都是把鲶鱼炖化了再给大家吃,那是王总一生中吃过的最可口的美食。

回到王总农村的家,他爹只剩下一口往上出的气了。老人家吃力地把鲶鱼炖化的原因告诉了自己的大儿子。鲶鱼是绝对炖不化的,只是每次他总是先端给王总多病的母亲吃,再让他年幼的弟弟和妹妹吃,到了王总这儿,也就只剩下茄子了。

王总嘴唇颤抖着说,我早知道了,那时我不懂事,把所有的茄子都吃光了,我还知道您连茄子都没吃上一口呢?

老人家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浑浊的眼里流出两行泪,吃力地说道,那时,咱穷呀!其实,鲶鱼茄子汤泡煎饼才最好吃呀!老人家的话说完就咽气了。

第193篇、民间故事一场由甜蜜变苦涩的师生恋

大二女生爱上大自己12岁的男教师

2003年秋天,20岁的刘雪纯已是大二的学生。在落叶纷飞的日子里,刘雪纯的大学老师郭伟民走进了她的感情生活。郭伟民的年龄比刘雪纯整整大了一轮,他教的是高等数学,刘雪纯被他的渊博知识深深吸引。每次上数学课,刘雪纯总是早早来到教室,占下第一排的黄金位置。每到下课,她也成了郭伟民办公室的常客。

对于这个娇俏可爱、学习刻苦的学生,郭伟民也是满心喜欢。两人虽是师生,但郭伟民更多时候是把刘雪纯当成妹妹般地疼爱,而刘雪纯也对这个体贴的哥哥信赖有加。

随着时间的延续,两人渐渐陷入一场甜蜜加苦涩的师生恋。

2005年,当刘雪纯大学本科毕业时,她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和郭伟民结婚。

谁知,当刘雪纯把这一决定告诉父母时,他们却都不满意。她的父亲大声吼道:你才多大,还没踏上社会,懂什么男女感情,这不明摆着是被他骗了吗?母亲则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叹息道: 他是你老师,又比你大10多岁,你不怕别人说闲话吗?人言可畏啊,将来你们不会幸福的。

然而,性格倔强的刘雪纯认为自己已到了法定的结婚年龄,完全有自主婚姻的权利,虽说恋爱的事告诉父母晚了些,但也不是大问题啊。因此,刘雪纯对父母的反对保持了缄默,并偷偷为婚礼做准备。她的父母使出了最后的撒手锏:如果你坚持嫁他,我们就断绝关系!刘雪纯则决绝地表示:我已经不能丢弃那份感情,请你们原谅我的固执。

可是,当刘雪纯收拾衣物正准备离家时,母亲扑上前夺下她手中的东西,求她不要走,父亲却站在一旁一言不发。在10多分钟的僵持沉默后,父亲轻轻叹了口气,说:罢了,你决定的事情就按你的心思做吧,希望你不要后悔。

几天后,刘雪纯和郭伟民去民政局办理了结婚登记。在双方亲友的见证下,两人举办了一个简朴而又温馨的婚礼。

有女儿后她以找回被追的感觉为由要求与丈夫假离婚

结婚后,刘雪纯欣慰自己选择了一个能干的丈夫。郭伟民不但学识渊博,而且还是个颇有经济头脑的商人。在业余时间,郭伟民经营着一家小公司,凭借他的聪明和勤劳,结婚前他已买了3套房子。为了证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郭伟民将其中一套房主写上了岳父母的名字,另一套写了刘雪纯的名字。小雪,我要用实际行动让你父母放心,让他们知道你嫁了一个好人。郭伟民搂着妻子说道。

与丈夫事业上的蒸蒸日上不同,刘雪纯毕业后,并未选择立即工作,而是想继续考研。对于妻子的选择,郭伟民举双手赞成,并为她四处奔走挑选导师。刘雪纯也没有辜负丈夫的苦心,她顺利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读研后不久,刘雪纯就生下漂亮可爱的女儿甜甜。产后数月,她便又重新回到课堂,继续研究生的学习。

为了让刘雪纯的学习没有后顾之忧,郭伟民承担起了照料家庭的全部重任。初为人父的他,一有时间便守护在女儿的摇篮前。同时,郭伟民将岳父母接到家中,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

只是,这样的日子在不知不觉中起了波澜。夫妻俩时常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争执,两人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摩擦中渐行渐远。

每天单调的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让生性活泼的刘雪纯逐渐感到厌倦,她开始以各种理由晚归,滞留在学校。面对夫妻间的隔阂,郭伟民虽有心弥补,但却不知道从何入手。终于有一天,刘雪纯向郭伟民摊牌:伟民,这几年来我们的生活像一潭死水,我已经没有了爱的感觉。

郭伟民心乱如麻:那怎么办呢?小雪,我怎么才能帮你找回爱的感觉呢?

伟民,我们离婚吧,你再来追求我一次,让我重新找回爱的感觉。刘雪纯的建议让郭伟民有些发懵。

离婚?!可是,甜甜怎么办?

我们其实是假离婚,还是生活在一起的,我只是想再享受一次被你追求的感觉,你就答应我吧!听着刘雪纯如此恳切的话语,看着妻子确实青春年少,正是做梦的年龄,郭伟民实在不忍逆了妻子的意思,最终同意了她这个看似荒唐的决定。

2008年3月,郭伟民和刘雪纯走进了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人民法院,要求离婚。按照两人在起诉前签订的离婚协议,家庭的所有财产均协议分割。郭伟民购买的3处房产,两套给了刘雪纯和她的父母。女儿甜甜由刘雪纯抚养,郭伟民每月支付800元抚养费。而家中所欠债务以及房屋的银行贷款,则均由郭伟民一人承担。

看到这个不平等条约,法官也对这起离婚官司有些怀疑。法官善意地提醒郭伟民:你这次离婚考虑清楚了吗?对处理财产的方式有没有异议?郭伟民低头沉默了好久,叹了口气:我想清楚了,我同意离婚。

看到当事人双方都想要离婚,法官也只得同意了他们的诉请。在拿到了确认离婚的民事调解书后,刘雪纯笑容灿烂地挽着郭伟民走出了法庭。

几番诉讼给他们的爱情奏响挽歌

就在郭伟民和刘雪纯刚离婚后几天,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从那一刻起,郭伟民才知道妻子的执意离婚其实大有隐情。

那是一个周末的晚上,刘雪纯正在卫生间洗澡,郭伟民则陪甜甜玩游戏。突然,刘雪纯包里手机响起,郭伟民便顺手打开了皮包。就在翻找手机时,郭伟民发现包里有一张自费病历卡。小雪是不是生病了?郭伟民立即翻看病历,一下让他错愕得有如晴天霹雳。原来,刘雪纯前几天去医院做了流产手术,而胎儿只有8个星期大。但郭伟民清楚地记得,8个星期前,自己去外地整整培训了1个月,很明显,孩子的爸爸并不是自己。郭伟民感到血液一下子冲到了脑门,他一把抓住刚刚从浴室出来的刘雪纯,将病历狠狠地摔在她面前,问:这个孩子究竟是谁的?

刘雪纯惊讶地从地上捡起了病历,但她很快镇静下来,说:孩子的父亲是谁你管不着。别忘了,我们已经离婚了。说完,刘雪纯头也不回地去了娘家。

看着尚不解世事、天真可爱的女儿,想着与刘雪纯刻骨铭心的过去,郭伟民不甘心自己的真情付诸东流。于是,他来到岳父母家接妻子,刘雪纯却避而不见。此时岳父说:郭伟民,你和小雪已经离婚,就不要再来纠缠。

郭伟民问:你们早就知道小雪出轨了,所谓离婚就是一个骗局,是不是?

有些事情糊涂点更好,感情是两个人的,强求不来。岳父说得有些意味深长。郭伟民始终没能接回妻子。

又过了2个月,就在郭伟民思考着如何挽救这个破碎的家庭时,法院执行庭的法官找上门来。原来,刘雪纯以两个月没有收到甜甜的抚养费为由,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面对法官,郭伟民不得不交出1600元。

明明是我一直抚养照料女儿,为什么还要付给她女儿的抚养费呢?郭伟民心有不甘。与此同时,学校里有关刘雪纯的风言风语也陆续传进郭伟民的耳朵:刘雪纯一直对外称自己单身,刘雪纯有了新男朋友,经常有名车来学校接刘雪纯

郭伟民觉得刘雪纯离自己越来越远,于是向法院提出变更女儿抚养权的请求。诉状递交后不久,躲了郭伟民几个月的刘雪纯突然出现在他面前。 郭伟民,请你不要抢走甜甜的抚养权。刘雪纯泪眼婆娑地求他。

小雪,你回来吧,过去的不愉快我们都忘记吧。郭伟民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不可能了,就算我对不起你。刘雪纯坚决地摇了摇头。看到郭伟民还在对是否争取抚养权犹豫不决之际,刘雪纯撂下了狠话:郭伟民,如果你一定要争抚养权,那甜甜就给你,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会见她了。说完,她便转身离去。

刘雪纯决绝的态度,让郭伟民既愤怒又恐惧,他害怕刘雪纯真的与女儿断绝了关系。考虑再三,郭伟民终于选择在开庭前递交了撤诉申请。

又过了8个月,执行法官第二次找到郭伟民,要求执行抚养费。这时,他才明白挽救家庭只是自己一厢情愿。于是,郭伟民一纸诉状将刘雪纯再次推上了法院的被告席,要求法院变更甜甜的抚养权,并要求刘雪纯每月给付抚养费。

2009年年初,这对曾经山盟海誓的夫妻又一次对簿公堂。经过法院调解,两人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甜甜的抚养权变更为郭伟民;刘雪纯因为目前没有经济来源,暂不承担抚养费。

从曾经令人羡慕的情侣变为对簿公堂的怨偶,这样的落差是郭伟民和刘雪纯都不曾想到的。笔者发稿前,又一次拨通了郭伟民的手机,他惆怅地告诉笔者,甜甜早就会叫妈妈了,可是刘雪纯再也没有来看过她

第194篇、民间故事哭泣的“交情”!曾经的患难兄弟如今的富豪

2011年5月4日晚10点多,广东省鹤山市北秀苑生活区发生了一起血案,年仅31岁的海归富商温伟超被人残忍地杀害。经过刑警全力侦查,案情真相大白。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杀害温伟超的凶手,竟然是他最要好的兄弟温泽灵!

在人们的眼里,温伟超与温泽灵的关系比亲兄弟还要亲,为什么温泽灵会对温伟超下毒手?随着案件的侦破,一对穷富兄弟争夺漂亮女友的情场无间道故事浮出水面

久别重逢富商小弟海外归来

温泽灵是广东省鹤山市鹤城镇钱塘村人。2007年,他从江门职业技术机械维修学院毕业后,进入位于鹤城镇的宏兴纺织厂做机修工作。一年后,他认识了在本单位外事部做跟单翻译的湖南省汉寿县女孩黄梅,并对她一见倾心。黄梅时年23岁,毕业于长沙外语学院。

此后的3年,温泽灵追求黄梅十分用心。黄梅对家庭不富裕的温泽灵不是很满意,但寂寞时,她也不反对温泽灵找她聊聊天。从温泽灵的口中,黄梅知道他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叫温伟超的同村好友。温泽灵大温伟超2个月,所以温伟超叫温泽灵大哥。

2009年3月24日,温泽灵借了一辆面包车,与黄梅及温伟超的家人一起去广州白云机场接温伟超。见面后,温伟超和温泽灵紧紧拥抱,都流下了激动的热泪。随后,一行人来到广州市的一家星级饭店为温伟超接风洗尘。在一雅间坐定后,温伟超拿出几个红包,派发给几位接机的亲人。当轮到黄梅时,温伟超见黄梅长发披肩、五官清秀,不禁怦然心动,就直起身来,笑着问:这位美女是谁呀?一旁的温泽灵忙牵过黄梅的手,自豪地说:她叫黄梅,是我的女朋友。

温伟超没想到温泽灵会带女友来接他。由于他没有事先给黄梅准备红包,便临时掏出一个信封,当众往里装了10张100元面额的美金,然后递给了黄梅。 在接风宴上,温伟超谈笑风生,杯来见底,很快就喝醉了

温伟超回国后不久,就与另外一个本地老板合伙投资承包了一家超市。2009年4月17日,温泽灵把黄梅约到一家酒楼,说:咱俩认识几年了,你应该明白我对你是真心的,抽个时间,咱俩把婚事订了吧?

可自从那次在机场接机后,不知为什么,黄梅眼前总是闪现温伟超那英俊的面庞、挥洒自如的神态,她对他竟有一种一见钟情的感觉 于是,黄梅心不在焉地说:我可没有答应一定嫁给你。我们结婚的话,要买房,装修,你拿得出钱吗?黄梅想让温泽灵知难而退。温泽灵知道要满足黄梅这些条件,少说也得几十万元,自己上哪儿筹这么一大笔钱啊!尽管温伟超曾多次对温泽灵说有困难时,可向他开口,可温泽灵总是开不了口。因此,他不敢再逼婚。

事实上,温伟超第一次见到黄梅后,对黄梅也是一见钟情,可一想到黄梅是自己最好的哥们温泽灵的女朋友,温伟超的心里就感到很纠结,不知如何是好。

2009年4月24日,犹豫了几天后,温泽灵决定向温伟超借钱。他感觉黄梅对他越来越冷淡,他必须想办法尽快筹到这笔钱,否则极有可能失去黄梅。于是,温泽灵打电话约温伟超见面。见面后,温泽灵直言不讳地说他想买房与黄梅结婚。温伟超当即答应了,并让他28日下午到他的办公室来拿钱。温泽灵非常高兴。而温伟超听温泽灵说要和黄梅结婚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觉得自己已经爱上了黄梅,但温泽灵对他家有恩,他不能对恩人和大哥横刀夺爱

借钱投资好哥们大力相助

2009年4月28日下午,温泽灵来到温伟超的办公室后,温伟超把30万元现金摆在温泽灵面前。温泽灵感激不已,说:今晚我和黄梅请你吃饭。温伟超表情复杂地说:今晚如果没别的事,我一定准时赴约。

随后,温泽灵在大雁山饭店订了一间豪华套房后,就给黄梅打电话:温伟超今晚请咱俩在大雁山饭店吃饭,你下了班就过来。温泽灵之所以谎称温伟超请吃饭,是因为他发现只要温伟超请吃饭,黄梅都会高兴地应邀。

傍晚,黄梅来到包厢后,温泽灵从茶几下拿出一只皮箱,说:黄梅,买房首付的钱有了,这里是30万,这几天咱俩请几天假,看看在哪里买房子

黄梅没有想到温泽灵真会弄到这么一大笔钱,正在黄梅瞅着钱发愣时,温泽灵接到了温伟超打来的电话。温泽灵接完电话,对黄梅说:我兄弟说他有事,今晚不能来了,咱俩就点几样东西吃吧!黄梅有点儿失望,但还是点点头。随后,两人点了菜,要了红酒和啤酒,你一杯我一杯地喝起来,很快,黄梅就醉了,温泽灵随即把黄梅扶到他订好的豪华套房里当黄梅睁开睡眼时,已是第二天上午9点多,看到自己一丝不挂地躺在陌生的房间,黄梅明白了一切,恼怒地责问温泽灵:你昨晚把我怎么了!

温泽灵得意地笑了笑,说你收拾一下,我俩下楼吃早餐,然后去看房。黄梅生了一会儿闷气后,心想温伟超约他们吃饭,又不赴约,反而让温泽灵占了她的便宜,真不知道他到底怎么想的,反正已经失身了,只好跟温泽灵了,但她还是失落地说:先不急着看房,我想先带你到湖南见一下我父母。温泽灵一听,大喜过望,说:也好,我听你的。两人打电话,跟公司经理请完假后,就来到街上。温泽灵给黄梅和自己买了几套名牌时装和一堆礼品。随后,他俩来到江门汽车总站,搭上了开往湖南省汉寿县的豪华大巴。

来到黄梅的家后,温泽灵给黄梅的家人及亲朋好友每人派发了200元的红包,并请他们在一家大饭店吃了定婚饭。

晚上,黄梅一个在当地开五金加工厂、名叫王新平的表哥来了。王新平得知温泽灵懂机械维修,就说:你在我们这儿开一家汽车修配厂吧,肯定能赚到钱。温泽灵说:我考虑一下再说。王新平离开后,黄梅说:我表哥的建议不错,我们可以开汽车修配厂。温泽灵说:我们没有这么多的资金啊!这次,去掉给你家的彩礼和咱俩花掉的钱,我手中只有20多万了。而办一家稍像样的修配厂,少说也得50万元。黄梅想了一会儿,说:我们可以先办厂,赚了钱后,再结婚。你可以再向温伟超借30万元。温泽灵为难地说:我已向他借了30万了,我不好意思再开口了。黄梅说:我可以跟他说,我给他写欠条 经不住黄梅的念叨,温泽灵同意了。

2009年6月8日,位于汉寿城关镇的温泽灵和黄梅的双喜汽车修配厂挂牌开业了。当晚,黄梅给温伟超发了一条短信,表示感谢。温伟超犹豫了一会儿,回短信:怎样感谢我?黄梅又发短信说,你说怎样感谢?温伟超回复:你能单独多回几趟广东看我,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黄梅回复:没有问题!黄梅从温伟超暧昧的言谈中,明白温伟超对她有意思,但这种迟到的表白,让她一时心乱如麻。温泽灵已经给了她家彩礼,和她家人吃了订亲饭,她怎么好移情别恋?

一周后,黄梅单身从湖南回到了广东。见到日夜想念的黄梅后,温伟超大喜过望,兴致勃勃地带黄梅去肇庆七星岩和鼎湖山旅游,还给黄梅买了不少礼物。 分别那天,温伟超借着酒劲,拉住黄梅的手,说;我真的很爱你,你离开温泽灵,嫁给我吧黄梅为难地说;我家已收了温泽灵的彩礼了,我俩也在我老家办起了汽车修配厂

温伟超想了想,说,不如这样,我派个人去你家那里,搞垮你们的汽配厂,那样一来,温泽灵就会主动放弃你虽然这样做确实对不起温泽灵,但没办法,爱情是自私的,我日后再想办法在经济上补偿他

黄梅一听,惊诧地说;那样的话,我和温泽灵投资的几十万元不就打了水漂?到时候,我俩如何还你的钱?温伟超笑笑,从口袋掏出黄梅当初写给他的借条,当着黄梅的面撕碎了,说:你就当没有向我借过钱,我也不会再向温泽灵要债。如果他不再纠缠你,我还可以再给他一些钱,让他干别的生意

黄梅一时心里很乱,就没有答应,温伟超也觉得真那样做,实在对不起好兄弟,就没再坚持。当天晚上,黄梅恋恋不舍地回到了湖南。

2009年6月22日,黄梅再次从湖南回到广东。随后,她与温伟超一起去了趟香港,玩得十分开心。3天后,黄梅准备回湖南时,温伟超紧紧地抱住她,不愿意分开他俩认定谁也离不开对方,只能让温泽灵让位,以后,再找办法补偿他。于是,他们商量了半天后,决定按照温伟超此前想的计策,派心腹先搞垮温泽灵的汽配厂,逼温泽灵离开黄梅,以达到他俩在一起的目的。

背叛友情富商弟弟抢走了爱人

当晚,黄梅带着温伟超推荐的卧底 一个叫罗赋的维修工,回到了老家。罗赋是江门市新会区三江镇人,他修车技术一流,人也很聪明。不到4个月,罗赋就把温泽灵修配厂的生意搞得风生水起。一天,罗赋对温泽灵说:想赚大钱,不能只赚维修费,可以在配件上做点儿手脚。随后,他解释说修理高档车时,可适当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由于假配件与真配件的外型和钢材的色泽一模一样,完全可以以假乱真,但假配件的进价却便宜很多由于此前温泽灵对罗赋言听计从,赚了不少钱,这次便也答应了。

没想到3天后,王老板带着交警队、工商局和打假办的人,带着权威部门的鉴定证书找上门来,心中有鬼的温泽灵承认了自己以假充真的不法行径。结果,他花费了一大笔钱偷偷购进的伪劣配件不仅全部被没收,且被罚了一笔不小数目的钱,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事情在当地很快就传开了,此后再没有人来温泽灵那里维修车。一个多月后,见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温泽灵只好关闭了他的汽车修配店。

随后,温泽灵和黄梅又回到了鹤山。在温伟超的帮忙下,黄梅很快进了一家中外合资公司;而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温泽灵最后只好在温伟超的超市当了保安。

转眼到了2010年年底,温伟超开始按计划找温泽灵讨债:大哥,你先前借我的那30万元,我可以不要了,但黄梅借的那30万元,一定要按时还给我朋友。温泽灵当然弄不到这么一大笔钱,就求温伟超再宽限一些日子。

4月22日,温泽灵来到东莞。找到罗赋后,两人来到附近的一家湘菜馆喝酒。喝了不少酒后,罗赋说出了让温泽灵震惊的话:其实,让我们出事的奔驰车主王老板是温伟超的朋友!他是按温伟超的指示故意去搞你的!我也是被他安排到你那里。他答应事成之后,帮我开一家汽车修配厂,可他达到目的后,只给了我5万元,就什么也不管了

温泽灵听罢,大脑一片空白:原来这一切都是所谓的好兄弟温伟超设计的阴谋!气愤之极的温泽灵背起行囊,丢下醉得一塌糊涂的罗赋,返回鹤山。此后的几天,他都在他租的房里喝闷酒复仇的怒火一直在他心里熊熊燃烧

5月4日晚,温泽灵给温伟超打电话,约温伟超到他的住处喝酒。温伟超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答应了。随后,他叫上公司里一个名叫才子峰的保安陪他一起去温泽灵家。途中,他对才子峰说:我到温泽灵家后,超过10分钟不下来的话,你就上楼叫我

温伟超到达温泽灵家后,温泽灵当即给温超伟倒了杯啤酒,说:我这些日子没见到你,非常想你。来,咱兄弟俩今晚好好喝一杯。温伟超接过酒,说:我今晚还有事,改日,我和黄梅请你到大雁山饭店喝酒。听他提黄梅,温泽灵来气了,借温伟超仰头喝酒之际,抡起一瓶还没有打开的啤酒,就朝温伟超的头上狠狠地砸去

过了一会儿,瞅着已无声息的温伟超,温泽灵呆愣了一会儿后,找来一把菜刀,在自己的腿上砍了几下,随后大声呼喊:救命呀!有人抢劫才子峰听到有人喊救命,忙冲上楼,结果看到温泽灵正浑身是血地在地上挣扎,温伟超则倒在了血泊中才子峰忙打110报警。民警赶来后,发现温伟超已停止了呼吸。

事后,鹤山市刑警经过调查,认定温泽灵是杀害温伟超的凶手。经审讯,温泽灵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2011年5月11日,温泽灵被押送江门市公安局看守所,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第195篇、民间故事骗子装傻我更“傻”

那天下午四点多钟,喧嚣了一天的商业批发市场已近尾声,渐渐地静了下来。我独自一人坐在店里看报纸,以打发这关店前的时间。

这时,来了两个年轻人,买了一个旅行袋。闲谈中,他们告诉我,他俩是邻县来此打工的,正在拆旧房。并且告诉我,他们刚才在拆旧房时挖出了一个陶罐,里面装满拇指大小弯弯两头翘、颜色金黄份量沉重的东西。因不知是什么东西,现在还放在工棚里。说的时候,两人表情自然,一副憨厚无知的样子。

我不由怦然心动。城里目前正在大规模进行旧城改造,拆旧房时,挖出一些以前达官贵人掩藏的宝物不无可能。按他们讲的,他们挖出的分明是黄金,只是他们实在愚昧,竟然不识到手的宝贝。

见我对此事感兴趣,其中一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看上去年代久远颜色变黄的纸给我,说是罐里拿出来的,因不识字,不知是不是房契。

我接过一看,这哪是房契,这是一张遗书,一张用繁体字写的藏宝遗书!在他们的要求下,我逐字逐句将遗书念给他们听,并作了解释。遗书说,该藏宝人家有万贯,因战乱逃命,这些金元宝携带不便,藏于家中,后代子孙如有幸回来找到,可做若干份分。落款时间为民国38年即1949年,正是解放前夕。

我告拆他们,你们发财了。可他俩似乎不信,只是傻乎乎地直问那些东西是否值钱,并要回去拿来让我看看能否卖钱。

看着他俩看似无知的脸,我心中不由感到好笑,世上竟有连黄金都不知道值不值钱的人,未免也太愚蠢了?而他们说起其它事时条理分明,独独不识这宝贝?我察觉到了这里隐含着骗局。

我不动声色地告拆他们,可以将那些东西拿来让我鉴定。他们听了,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悦,立即出门。不到十分钟,他俩又来了,并且又带来两个人,其中一个中年人看上去一脸的木纳,手里提着刚才买去的那个旅行袋,显得沉甸甸地不知装了什么。

落座后,先前来的那两个人介绍说,其中一个是同乡,那中年人是江西人,他们都是一起在拆旧房,那些东西是中年人挖到的。之后,那中年人打开旅行袋,露出一包黄橙橙金灿灿的东西来。

我随手抓起一把,只觉得份量很沉,放在桌上一看,那模样分明就是金元宝。我见其中有一个用钢锯锯了一道口子,问是怎么回事。他们说是想看看里面是什么才锯的,又大哥长大哥短地问我这些东西值不值钱,能值多少钱。那三个年轻的还一个劲说,如果值钱的话,要我与他们串通起来骗那中年人说这些东西没有用,拿点钱把他打发走,因为他傻傻的又听不懂本地话。至此,一个精心设置的骗局终于初露端倪。

我心中暗暗发笑,这些骗子想跟我过招,还是嫩了点。他们的破绽其实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衣衫干净,一点也没有刚从工地下来的样子;从店到工地来回四公里,就是坐出租汽车也不可能只用那么的几分钟;既然那东西锯了一个口,何不完全锯断看个究竟?而且那些金元宝也太新鲜了,一点也没有尘封五十载的沧桑样。而且他们装傻也装得太过头了,居然不知黄金可卖钱?却又要我与之串通去骗那外地人,明显表明知道黄金值钱太多太多的疑点了,最终的目的就是想诱使我掏钱吃进,然后平分,然后?

我正想着如何处置这些骗子时,有顾客进店看商品,那中年人立即将桌上的金元宝收进袋里,拉上拉链,待顾客走后,仍紧紧地捂住袋口。

此时,如果我到门口大喊一声抓骗子,这几个家伙一定跑不掉,但以后他们报复我也跑不掉,显然不是上策。只能用其它方法先稳住他们,再想办法擒拿归案。我装作已经上钩的样子,告诉他们等我关店后带他们去鉴定并找买主。我告诉他们这些金元宝挺值钱,他们发财了,连我也沾了光。说得他们一个个面露喜色。我尽量拖时间,希望能有一个熟人来,那两个人对付这些骗子就容易了。

然而骗子们终于等得不耐烦了,因为我一直没有马上拿出钱来的迹象。而那中年人更是一副急着要走的样子,尽管他一直装得什么都不懂。我见已经无法再留住他们了,就说既然如此,干脆这些东西就在这里分算了,每人一份,我也分几个。这些骗子终于明白我是不会拿出钱来,刚才的喜悦顿时化为羞恼,拎起旅行袋说了句你不买就算了,匆匆走了去。

过了几天,听到别人也讲起遇到卖金元宝的事。又过了几天,传来了工商局抓获一伙用假金元宝诈骗的骗子。看来,这些骗子终究难逃法网。

第196篇、民间故事讹诈的女鬼

杭州孙某,跟他老婆豪情很深,日子过患上很完竣。不意天有意外风云,他的老婆生病,一病不起,去世了。孙某遭此冲击,模样形状恍忽,抑郁无聊。

这一年炎天,孙某到一个朋侪家往饮酒,酒菜散后已经是三更了。孙某手拿火炬独自一人去归走。走到半路,忽然打了一个冷噤,糊里胡涂地归了家。家里人见他表情模样形状与常日纷歧样,就问他怎样了,他也不措辞。

手里拿着的火炬还没烧完,那时穿戴两件单衣。家人就见他的手垂垂地去归缩,好象是要把手中的火炬躲在袖子里同样。

家里人正奇异呢,忽听他启齿作女人的声音说:我母女二人一块儿走路,瞥见你对面走了过来,我赶忙带女儿去一旁避让,你不单不让,反而抬脚就把我女儿踩去世了。我特意跟你归家,要你的命来了。

家人知道他中了邪,断送正辞严地求全阿谁鬼说:阴间阳间两不相通,你是阴间之鬼可以望患上见人,可儿却望不见你。他踩去世你女儿,这也是无意之过,怎样能让他偿命呢?

鬼又大闹说:我只知道一命抵一命,不知作别的,快还我女儿命来!

孙某立刻就栽倒在地,口吐白沫,昏迷不醒。

正在着急之时,孙某亡妻的魂灵附在孙某身上,孙某立即站起身来,说:我方才据说这事儿,特地跑来调处分。随即向女鬼说:阴间以及阳世事理都是同样的,不知者不罪。你女儿不外是受了些伤,并无去世。听我劝慰,酒食款项,你要甚么给你甚么,不然,我就先到城煌那里告你敲诈之罪。因而让家里人立刻用黄纸写明工作的前因后果,到城隍那往焚化了。女鬼一听,立刻就蔫了,请求别告她了。孙某亡妻之魂这

才让家人点火了几千锭纸钱,又备了羹饭让女鬼享用,然后送出大门外,孙某这才醒了过来。世人问他适才的事,他甚么也不知道。

孙某大病了一个月才好。厥后,他逢人便说,听的人既感触女鬼敲诈好笑可恨,也为孙某伉俪的豪情深深打动,夫妻之情,油然而生。

第197篇、民间故事伊甸园里的诱惑

1。劫案

当两个手持冲锋枪、头戴小丑面具的劫匪突然杀进苏兹达里小城的琥珀宫博物馆时,米莉亚正和几个工作人员一起整理即将展出的油画作品。

抱头,趴下!谁敢乱动,老子打爆他的头!其中一个劫匪吼道。众人闻言,都吓得赶紧趴倒在地。另一个家伙直奔主管列昂尼夫,挥起枪托重重砸下:快说,密码是多少?

显然,劫匪是冲着三号保险柜来的。柜内存放着一件文艺复兴时期的珍宝级油画:《伊甸园里的诱惑》。可列昂尼夫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哪禁得住这般惊吓和殴打?只一枪托,人便昏死了过去。

那个家伙又冲到米莉亚跟前,掏出一枚微型定时炸弹塞进了她的领口:只有你和那个糟老头儿知道密码,没错吧?老子给你10秒钟,如果打不开保险柜,那你的胸,砰,将变成漫天飞舞的烟花!

米莉亚顿时吓得花容变色,她跌跌撞撞奔向三号保险柜,三旋两转,总算赶在倒计时结束前打开了柜门。劫匪取出装有名画的檀香木盒抬腿要撤,却又调转枪口瞄准了米莉亚。

不,求求你不要杀我

求我没用,你得求他们。劫匪指着趴在地上的工作人员,恶狠狠地说,5分钟之内,要是听到警笛声,我就送你去见上帝!

5分钟后,确信危机解除时,一个工作人员才哆哆嗦嗦报了警。很快,警方赶至现场,负责带队的是高级警长门沙克。

封锁现场一通勘查,结果一无所获在劫匪抢劫前,还有个家伙冲进监控室,不光打晕保安,切断了报警电话,还用王水毁掉了所有存储影像资料的硬盘。整个作案过程不足40秒,行动快捷缜密,没留下指纹。更糟糕的还在后头,有可能提供重要线索的主管列昂尼夫因受惊过度导致脑血管破裂,已经不治身亡了。

价值连城的名画被抢,主管死亡,线索全无,这案子怎么查?门沙克狠狠捶打了下脑门,爆了粗口。别说,这一拳还真起了作用:劫匪带走了人质米莉亚。只要找到她,说不定就会柳暗花明!

天色渐黑,距案发4个小时后,警方终于在郊外的野地里发现了瑟瑟发抖的米莉亚。米莉亚双眼被蒙,嘴巴上封着胶带,双手也被绳子捆着。令门沙克大惑不解的是,绳子下端竟吊着一个苹果。

你为什么不揭开胶带呼救呢?门沙克问。米莉亚双腿一软瘫坐下去,呜呜大哭起来:劫匪说绳子上连着炸弹,一动就会引爆。我害怕,所以不敢动。

门沙克又问:你看没看清他们长什么样?米莉亚连连摇头:我的眼睛被蒙着,我不知道。

接连询问了十几个问题,见毫无突破,门沙克的口气变得急躁起来:米莉亚小姐,我听你的同事说,你和主管列昂尼夫有过冲突,还很激烈,对吗?

米莉亚禁不住浑身一颤:这和劫匪有关系吗?

门沙克上下打量着米莉亚的傲人身材,回道:列昂尼夫曾冒犯过你,而劫匪没动别人,偏偏对他下了毒手。除了你,馆内还有7名工作人员,选你做人质的几率是八分之一。此外,在你被绑架的4个小时里,劫匪也真够绅士的,居然没碰你一根指头

你怀疑我和劫匪是一伙的?滚开,我什么都不知道,别再问我!米莉亚情绪瞬间失控,啐了门沙克一脸唾沫。

门沙克没躲没闪,紧盯着米莉亚哼道:对不起,我只是在例行公事。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案情就会真相大白。到时候你想说,还要看我有没有心情听!

2。擒获

警察收队后,米莉亚被送回了住处。当晚,米莉亚噩梦缠身,不停地惊声尖叫,一直折腾到天亮。第二天早晨,母亲请来了一位跛脚疤面的年轻人。年轻人叫尤里,曾在一场大火中严重烧伤。他不但坚强地活了下来,还当上了心理治疗师。

尤里为米莉亚进行了一周的心理辅导,米莉亚的状况才好些了。这天下午,米莉亚接到尤里的电话,约她去咖啡馆喝杯咖啡,散散心。米莉亚答应了,她换完衣服提前10分钟赴约。走着走着,两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街角。

一个是尤里,另一个则是身穿便装的高级警长门沙克。

难道,他们早就认识?稍一迟疑,米莉亚加快脚步,拐进了街边的服装店。借着衣架的遮掩,米莉亚听到了尤里和门沙克的谈话。

门沙克仍怀疑米莉亚是劫匪的内应,让尤里配合警方套出实情。而尤里解释说,在对米莉亚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可以断定她的确是受害者。米莉亚曾遭到列昂尼夫数次性骚扰,加之劫匪恐吓过她,给她留下了驱之不散的心理阴影。米莉亚受的创伤已经够多了,他希望门沙克不要再咄咄逼人!

由于迟迟不能破案,上面骂了我个狗血喷头,还派来了新的负责人。你说我该怎么办?门沙克怒道,请你记住,你的任务是监视她,而不是和她谈情说爱!

目送门沙克走远,米莉亚放弃了赴约的打算,转身回家。尤里发现了她,急忙追了过去:米莉亚,等等我,你听我说

我不听,你这个骗子!米莉亚歇斯底里地喊道,我向上帝发誓,我没参与抢劫。鬼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选我当人质!

尤里紧紧抱住米莉亚,认真回道:你是无辜的,这一点我始终深信不疑。你应该理解门沙克的苦衷。如果你想起什么,就请告诉我。我也向上帝发誓,我绝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

在尤里的安抚和提醒下,米莉亚还真想起一个细节:烟疤。那个劫匪把定时炸弹塞进她领口时,她隐约瞄见他的右手手腕上烫有烟疤。烟疤分两排,每排两个,很整齐。

如果碰到劫匪,你能听出他的声音吗?尤里追问。

米莉亚想了想,说:我不知道,我想我可以试试

当天下午,米莉亚被蒙住双眼,战战兢兢地接受了劫案新任负责人组织的听力测试。所播放的录音带都是从夜店、赌场和酒馆偷录的,叫骂声、呵斥声、打情骂俏声响成一片。听着听着,米莉亚突然颤声叫起来:是他,就是他!他说,我要跟警察合作,他们就会强暴我,然后杀了我和我母亲!

烟疤和声音足能确定犯罪嫌疑人。新任负责人兴奋不已,当即下了命令:马上布控,实施抓捕!

尽管抓捕计划安排得非常周密,但在警方冲入一家名叫梦迷离的夜店时,还是遇上了棘手的大麻烦。两名藏身包房、正与流莺翻云覆雨的男子拔枪拒捕,场面异常惊险火爆。其中一个男子被射中要害,当场毙命;另一个挟持流莺企图越窗,可刚撞开窗户,便被密集射来的子弹打爆了头。

经调查,这两名男子是心狠手辣、以贩养吸的瘾君子。死在窗口的毒贩绰号酒糟鼻,警方在他的手腕上发现了四个排列整齐的烟疤。采集他的声音再次播放给琥珀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听,众人纷纷指证,他就是打劫名画的绑匪。接下来,警方火速赶往两名毒贩的老巢,查找名画的下落。

午夜时分,从尤里那儿得知抓捕成功,米莉亚长出了一口气,她准备泡个热水澡好好睡一觉。谁知,她刚走向浴室,一个黑影突然从门后冒出,扼住了她的脖子,同时将门反锁了。

3。真凶

来人正是高级警长门沙克。他恶声恶气地逼问道:说,你和劫匪到底有没有关系?米莉亚拼命挣扎着说:你还在怀疑我?混蛋,你去问劫匪啊!

劫匪已经死了,我只能问你。是不是你和劫匪串通一气来陷害我?再不说,我掐死你!从门沙克发疯般的躁狂骂声中,米莉亚听出了个大概在毒贩酒糟鼻家中,勘查人员提取到了毛发和指纹等重要物证。

经比对,警方有了重大发现:几根毛发属于琥珀宫博物馆的主管列昂尼夫。以此推定,列昂尼夫涉嫌与劫匪里应外合。可是,既然合谋,劫匪又为何痛下杀手?然而,门沙克再也没机会提出质疑了。因为,从纸杯上采到的指纹中有两枚是他门沙克的!

高级警长的指纹落在毒贩家中,这又该作何解释?深知口有千舌也难说清,门沙克便在上级做出拘押决定前逃出警局,来找米莉亚问个明白。

米莉亚被扼得几乎快要窒息:我没有!就算你杀了我,我也不认识他们!

臭婊子,还敢嘴硬,那老子就成全你!门沙克目露凶光,动了杀心。

就在米莉亚被掐得就快窒息昏迷时,只听哗啦一声,尤里砸碎窗户,钻了进来。他从背后抱住门沙克:别难为她!你问我,我什么都知道!

门沙克猛地转过身来,一手抓住尤里的肩,一手掏出枪抵上了尤里的下巴:酒糟鼻那儿怎么会有我的指纹?

是我收集了你喝过水的纸杯,雇人放进了他的房间。尤里不慌不忙地反问道,门沙克警长,苏兹达里的毒贩猖獗横行,难道不是你的功劳?

门沙克冷笑道:苏兹达里是老子的地盘,老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再问你,这个臭婊子和列昂尼夫,谁是劫匪的内应?我决不相信酒糟鼻会是劫匪。

你很想知道实情,对吧?走,别惊扰米莉亚小姐,让我在路上告诉你。尤里往前凑了凑,随后飞快地从袖口里掏出一把手枪!

两声枪响后,尤里和门沙克双双中弹,倒在了血泊里。

次日,米莉亚在电视里看到了记者对苏兹达里警局局长的采访报道。局长扼腕叹息,说万万没想到备受器重的高级警长门沙克竟然徇私枉法,包庇毒贩,并从中索取巨额保护费。在夜店与警方交火被击毙的那两个毒贩,就是他保护的对象。记者追问名画《伊甸园的诱惑》是否已找到,劫匪是不是毒贩。局长扔下句正在查,仓促结束了采访。

两个月后的一天,米莉亚去墓地看望尤里。她刚放下鲜花,便听到身后传来一声招呼:米莉亚小姐,你好。

这人的声音听着极其耳熟。米莉亚急忙回头,发现是个素不相识的陌生男子。男子递过一个包裹,说:这是尤里生前嘱咐我送给你的。也许你从未觉察,尤里是多么喜欢你,可他自知配不上你,只能把爱深藏在心里。为了你,他什么都愿意去做,包括教训老混蛋列昂尼夫,包括睡在这儿。

那晚,米莉亚问:你是谁?这里面是什么?

我是尤里的好朋友,是他救了我的命。陌生男子苦笑了一下,接着说,我的父母都吸毒,因无力支付毒资,被酒糟鼻活活逼死。家破人亡,我也想到了死,是尤里鼓励我活了下来。那里面,是你最渴望拥有的东西。再见。

包裹里是名画《伊甸园的诱惑》。米莉亚痴迷油画,正是在它的诱惑下,她曾动过偷梁换柱、用高仿品替换真品的念头。而这一举动被主管列昂尼夫发觉,并以此为要挟屡屡纠缠她,甚至企图强暴她。

望着陌生男子的背影,细细回味他的声音,米莉亚终于认出来了,他就是真正的劫匪!一定是这样的:尤里和他达成了交易,他帮尤里盗画,搞定老色鬼,尤里则帮他采集门沙克的指纹,运作报仇计划。他们选定了生性暴戾的毒贩酒糟鼻做替死鬼,刻意模仿他的声音,还在手腕上做了假烟疤,故意暴露给米莉亚,目的在于误导并利用警方铲除毒贩!

如今,面对梦寐以求的《伊甸园的诱惑》,是留下还是送还给博物馆?米莉亚陷入了深思。经过一番艰难的思想斗争,最终,她做出了决定

第198篇、民间故事鹦鹉出庭指证男主人偷情

据美国媒体报道,一名阿根廷妇女由于听见家中的宠物鹦鹉老是呼喊其他女人的名字,从而发现丈夫竟然拥有3个情人的秘密。这位妻子一怒之下将偷情丈夫告上法庭,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这名妻子还让鹦鹉到法庭充当证人,从而一举打赢了离婚官司。

据报道,这名47岁的阿根廷妻子名叫罗塞拉迪加姆波斯,目前已和52岁的商人丈夫卡罗斯离婚。罗塞拉称,她是通过自家养的一只宠物美冠鹦鹉波佐发现丈夫背叛自己,然后才打赢离婚官司的。

罗塞拉说:大约一年前,我发觉事情有点不对头。因为波佐竟开始说一些我以前从未听过的恋人间的甜言蜜语,它会学女人的尖厉嗓音咯咯大笑等。当罗塞拉发现这只鹦鹉经常喊其他女人的名字时,她终于相信丈夫背叛了自己。罗塞拉一怒之下将丈夫告上了法庭,要求分割丈夫名下的巨额财产,索取离婚赔偿费。

为了打赢这场官司,罗塞拉突发奇想,决定让鹦鹉波佐上法庭充当证人,证明丈夫对她不忠。而这一证人将罗塞拉的律师彻底惊呆了。

难以置信的是,14岁大的美冠鹦鹉波佐在法庭上成功地充当了证人的角色。它不仅在法官面前辨认出了几张照片上的女性身份,并且还用肉麻的语调喊出了她们的名字,波佐还模仿卡罗斯的嗓音称她们是漂亮的洋娃娃。法官相信,当妻子不在家时,卡罗斯显然曾和这些女人在家中偷情,并都被鹦鹉看在了眼里。

法官最后判决罗塞拉在离婚官司中胜诉。据法律专家称,这是世界法律史上首例让鹦鹉出庭作证并打赢的法律官司。

第199篇、民间故事知州两请御笔

光绪二十七年秋,慈禧太后终于结束了流亡生涯。择了一个黄道吉日,她便率领“庚子西狩”的王公大臣辗转返京。

消息传开后,各个州县大都忙活了起来。可是,河北赵州却是个例外。知州孙传栻仍像没事人一样,似乎没把接驾的事放在心上。

见孙知州如此不上心,州里的大小官吏都万分着急,纷纷劝他早做准备。可孙知州却反过来安慰大家,说他自有分寸。

这天,一个当差的门子上气不接下气地通报:“知州大人,来了……差官朝咱府衙来了。”

听了这话,孙知州整整衣冠,偕同同僚们来到府前大街上。不多时,当街驶来一队快马,为首差官勒缰停马后,孙知州立即凑上去相扶:“老友,一路可好?”

这差官名叫吴永,专门负责打前站、督促地方官员迎驾等事宜。

说来,孙知州与吴永是故交,因而,孙知州才敢撇开官场套话,以老友相称。岂料,下马后,吴永登时拉下脸来:“哼!你要认我这个老友,就不会这样没有道理。如今,‘两宫回銮’可能经过的地方,都在全力以赴恭迎圣驾,你赵州却没一点儿动静,怎么解释?”

吃了一通抢白,孙知州却不急不恼,仍客气地把吴永迎进了府里。命人看茶后,孙知州说:“赵州一带接连不断地闹天灾,百姓挺苦的,我不忍折腾百姓。”

“纯粹借口,说起天灾,洛阳比赵州大多了,去年黄河泛滥,今夏又遇大旱,可洛阳府还是筹备了百万银钱……怠慢了太后,是要掉脑袋的。别的不多说,你最起码要铺平官道、弄个像样的行宫!”吴永将慈禧返京途中所遇的接待一五一十讲了出来。他这样做,不仅仅是出于对老友的保护,更是为了交差。

“既然这样,那我无话可说。”孙知州严肃起来,“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如肯答应,你只管回太后说我赵州已能妥当接驾,我保证让你脸上有光。”

接下来的几天,吴永一天比一天发愁,因为赵州还是没有多大变化,到了第四天,慈禧在柏乡县城驻跸后,吴永再一次来到赵州府衙。哪料,孙知州正在大堂里跟同僚们说笑,吴永按捺不住心头怒火,斥道:“孙传栻,你胆大包天,欺君罔上,明天圣驾要到赵州驻跸,你却毫不作为,到时,你触怒天威,十个人头都不够砍!”孙知州淡定地说:“约定好的事,岂会更改?放心,行宫已经搭建完毕,我们这会儿正要去沙河店商议铺垫官道的事,老友既然来了,不妨屈驾同往。”

孙知州话音刚落,赵州府门外一阵喧嚣。吴永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忙出了大堂去看。

府前大街上不知何时停放了几十辆车,每辆车上都捆绑了两头肥猪。吴永这才松了口气,这孙传栻到底心中还是知晓该怎么做的。

说话间,孙知州已率众到了沙河店。沙河店的首富靳老富家被选作接驾行宫,外面富丽堂皇,里面也被装扮一新。

孙知州巡视了一会儿,靳老富开口了:“大人,草民已按您的指派,让人口口相传通知了本乡百姓,各村丁壮随时待命,何时动工修路,只需您发话!”

孙知州道:“一事不烦二主,有劳你再给父老们带个话,明天黎明时分,各带器具,齐聚在此,五百人往南铺平柏乡县界,其余人众一律向北铺去,明天正午铺至赵州府,天黑前于栾城接头。”

吴永站在一旁细听,皱眉细想:百姓不是士兵,只口头传话,不下死命令,他们会自告奋勇来修路?吴永粗略计算过,这条官道,一天修完至少需要三千人。

孙知州并没有在意吴永的表情,而是吩咐杀猪。吴永心知孙知州杀猪是为了款待慈禧,便没再说什么。怕中途有变,当夜,吴永就在靳宅打尖休息。

第二天一早,吴永要返回柏乡向慈禧“请銮”,刚上官道,就看见前面黑压压地挤满了人。

吴永看呆了,不知孙知州用了什么法子,一夜之间竟召集了这么多人。

这时,北面忽然传来几声驴马嘶鸣,吴永拨马靠边,发现来了十来辆大车,每个车上都装有一个大瓮,一个大缸,一个蒸笼,大瓮里是香喷喷的熟猪肉,大缸里是热腾腾的小米汤,蒸笼里是金灿灿的窝窝头。车来之后,百姓们有序地分批前来领食……

愣了片刻,吴永急忙回追孙知州:“昨日见到杀猪,我当是你招待两宫,而你却犒赏了民夫,猪肉让民夫吃了,太后与皇上怎么办?难道饿肚皮不成?”

孙知州道:“我预备了上百头猪,反正太后皇上也吃不完,让百姓们吃点儿下等猪肉也不行吗?”

吴永想狠狠数落孙知州,可又无话可说,只得咬牙作罢。

当日,孙知州早早带着属下在边界处跪接圣驾。申正时分,旌旗招展、浩浩荡荡的回銮人马抵达赵州。稍作停跸后,由孙知州和吴永前导,向沙河店靳老富家走去。

靳家大宅里,慈禧安顿停当,略微休整,到了晚膳时间。望着满桌子的饭菜,慈禧、光绪以及各位王公重宰都是满口生津,因为孙知州安排了一道沙河店名吃——红焖猪肘。慈禧连吃三口才放下了筷子,满意地夸赞:“此肘色泽金红,软烂鲜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堪称人间美味。”

第200篇、民间故事环保奖励

电视台举行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环保竞赛,要求竞赛者把自己如何节约资源,废物利用或者其他环保行为录制成光盘参赛。如今是个环保时代,这方面谁也不甘落后。尤其是在校的小学生,更是热情高涨。要知道,一等奖可以获得2008年奥运会入场券呢。

很快,电视台就接到了许多参赛作品。电视台也负责,说什么也要把最好的选出来,因为这与奥运会有关,只有真正将环保理念落实到行动中的人获得奖品,才有说服力,也才体现这次活动的真正意图。

电视台请了许多专家参与评奖。评奖是在一个大厅里进行的,当场打分。东墙上,宽宽的屏幕,光盘放出来投到屏幕上,清清楚楚,评委就像是看着参赛者进行环保行为呢。

许多环保行为让人感动。有些小学生,买冰糕的时候,发现包装袋是塑料的,在炎热的夏天舔舔嘴唇,走过冰糕箱。有的小学生把只穿过几次还算新的衣服消毒后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有的呢,小手提着竹篮跟妈妈一起去超市,拒绝用不利于环保的塑料袋

看了大半,相熟的几个评委面面相觑。都很环保,都是好孩子,可是他们的行为大同小异,给谁分高给谁分低呢。这既是考参赛者,也是在考验电视台考验评委们呢。要是评出一等奖让孩子们不服气,那可不好。

评委们就继续打起精神往下看。电视台人员放进最后一个光盘,跟前面的还差不多。评委们没人说话,心里却想,这个一等奖就是投票出来,也并不能服众。

这时,又一名工作人员匆匆走来,跟放光盘的同事低声说了几句,然后面向评委说:这是我们刚刚接到的一个光盘,它邮寄的时候还没有超过我们规定的截止时间,为了公平起见,我们还是播放一下吧。大家点头,就开始播放了。

看着看着,评委们眼前一亮。画面上两个孩子小脸红扑扑的,衣服整整齐齐,每个环节中,他们都在进行着相同的环保行为。譬如,两个孩子在做作业。做着做着,作业本用完了,两个孩子不约而同拿出橡皮,把前面的铅笔字迹用橡皮擦掉,再写。接着他们要洗澡,更让大家吃惊他们竟然是用毛巾蘸了盆里的水在身上擦几遍就算完成。

评委们大都是上年纪的人,用橡皮擦拭字迹让他们回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引起了他们的共鸣。有的评委就说这个作品好。可有的评委想想说,如今,还有这样的孩子吗?我们小时候在农村,是有过这样的事,可你们看,这两个孩子穿得如此整齐,却做着这样不真实的环保行为,不是作秀吗?有的评委就反击,这怎么会是作秀呢,你看这两个孩子做得多么自然,十几岁的孩子作秀能做到这么真实吗?他们擦橡皮的样子,他们蘸水洗脸的样子,多么让人怜惜,那怎么是作秀做得出来的?

评委们各持己见,可让电视台为难了。后来评委们说,电视台出辆车去实地考察一番就行了。如果是真实的,就一等奖。

电视台果然派了三名工作人员开着车去了。

他们照着作品封面上的地址,好一番打听,越野车跑了好多路,翻过好多岭,终于来到了一所山顶小学。火红的旗帜在校园上空飘扬着,大门口一个牌子上写着:山顶希望小学。

进了校长室,他们才知道,那光盘上拍的画面还不够真实。这里是个水源奇缺、经济及其落后的乡镇。如果不是串亲戚,孩子每天是不洗脸的。要是遇到下雨,孩子们就放假,都在家帮家里接水。那两个洗澡的孩子,这次被选中洗澡,是他们出生以来第一次洗澡。当然,衣服是学校用教学经费买的,买了两套,一个孩子一套,这样穿着,做成光盘也不至于太寒酸。摄影机和光盘呢,是今年来援教的一名大学生回家带来的。那是人家自家的东西,没跟学校收费。

电视台的三个同志说,这下两个孩子好了,一定会拿到一等奖的。到时候,他们可以到北京开眼界了。校长笑笑说,我们当初没想到得奖,就是觉得水太珍贵了,通过这个办法提醒大家节约资源,尤其节约水源。

参访结束,天已经黑下来。走夜路不安全,电视台工作人员就住下了。谁知夜里,那两个孩子的父母来了,说,我们不要那一等奖了,我们要纪念奖吧。纪念奖是一个背背佳书包。

电视台的同志就乐了,还有不要一等奖要末等奖的,要知道,一等奖两名是奥运会入场券,二等奖五名是名牌滑冰鞋,三等奖才是背背佳书包呢。

家长说,可我们去北京,谁陪他们去呢。就是有人陪着去了,哪有那么多钱?路费来回就要1000元,是一家人一年的收入呢。还有那滑冰鞋,是个啥玩意,是不是冬天滑冰用的?我们这里水都没有,哪有冰可滑呢。还是书包实惠,起码孩子能用上一回真正的书包了,他们放书,都是用高粱秸编的篮子呢。

这下大家傻眼了。难道这一等奖还出不来了?

第201篇、民间故事穷秀才中举

有个穷秀才,穷得帽子剩个框,裤子没有裆,鞋儿没有帮。家中只他一人,吃了早饭没夜饭,真是门前讨饭棍,嫡亲姑母也不认。穷秀才人穷志不穷。他一心一意念书,到二十五岁上,考中了第三名举人。报喜的来了,穷秀才正在捉虱子,一听说自己高中了,倒弄得手脚都没处放。中饭还没着落,哪有钱给喜钱呢?

庄上出了举人,像响了大雷。庄邻来了,庄头保正来磕头称老爷。张员外也来了,打躬作揖,连说早晓得他才高志大,袖子里摸出两把银子代他赏给报喜的;跟手,又把举人请到自己家里,说:"我们庄上出举人,除了先祖父,你是第二个,这也是缘分。那两间破草房你不要再住了。我家西跨院里有三间两厢,就送给你;再拨一个书童服侍你。这块先拿一百两银子送你添置衣裳。还有,如你不嫌弃,我家三小姐年方二九,就许配于你为妻。我家什么礼物都不要,一切现成,只要你答应,选个好日子就可成亲。”

半天辰光,两个天下,又骑马,又插花,穷秀才一下子变成阔老爷。一时四乡八村,沾亲带故的,都备礼上门恭贺,闹哄了好几天。过了几日,又同张家小姐完了婚。

举人是从穷处来的,晓得穷人的甘苦。一次邻村有个恶富豪强奸长工的女儿,女儿投河死了。长工到县里喊冤,反倒被打了一顿,回来在村子里上吊时,被举人救下。举人很同情长工,答应帮他写呈子到府里打官司。

恶富豪晓得了,忙去见县官。县官一听也慌了,叫富豪带三千两银子到府里去做手脚。县官的妹婿在府里掌管刑事,举人带着长工一到府里,刑事二话不问,打了长工四十大板,说他们是诬告有名望的乡绅,把举人的功名革掉了,又打了四十板子。

穷秀才回来时,张员外站在站口指着穷秀才的鼻子骂:"我晓得你狗骨头葬不了龙地。好日子不过,要帮人家打官司,鸡蛋去碰石头。现在我不是你丈人,你不是我女婿。这块的家当都是我的,你滚吧!"这下坏了,阔老爷又变成了穷光蛋,穷秀才还是穷秀才,拖着打得一瘸一拐的两条腿,回到破草屋里去。没有一个去问他的事,不是长工送点山芋、萝卜来度命,穷秀才差点饿死。

京城巡按大人带了尚方宝剑七省视察。秀才听到这个信,写状词和长工去拦轿告状。那个七省巡按是三朝元老大忠臣,经过私访,把恶富豪捉去定成死罪,府里刑事和县官革职,穷秀才恢复了举人身份,巡按还委任他当了本县县官。在他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张员外用大轿抬着三小姐,封了一千两银子来到衙门。这下子是丈人拜女婿,口称:"大老爷明鉴,前次怪小老儿糊涂,错怪了大老爷。我晓得大老爷是天星下凡。看在你夫人情分上,不要记恨我吧。"县官笑笑说:"天有好天阴天,人有走时倒运。一个人不要翻过去一副脸,转过来一副脸。"张员外满脸通红通的,只是磕头。

晚上,老爷回到房里,夫人摆上酒,老爷一边饮酒一边说道:"人在时中,声如洪钟,东请西约,吃酒吃肉,不提借钱,也送八百;人在霉中,声如蜜蜂,去找亲朋,冷板凳坐到中,还是喝西北风。”

第202篇、民间故事身不沾血的刽子手

宋代时候,陈州城南关有一家姓封的,世代都干刽子手这营生。轮到封丘这一辈,已到清末年间。每有刑事,封丘便披挂上阵。一把鬼头刀架在胳膊上,寒光闪闪,随着三声炮响,封丘冷酷地走进杀场,双目不看罪犯面目,只瞅罪犯的脖颈,单等一声令下,胳膊一抡,不见刀起,人头便滚下了地。待转身走了数步,那死者的鲜血才“呼”地喷出,如同天女散花,染红半个天际——而封丘身上从不沾血腥。活路做得如此干净利索,颇招活着的人唏嘘咂舌。

这是封家绝活。封家人为练此绝招儿,多是从七岁抡刀,练肘功。封家人的肘力都很棒,用双肘支身倒立,能撑几个时辰。除去肘力,还要练眼力。练眼力是为了瞅准下刀之处。因而封家人与人交谈,三句话未完便要看人家的脖颈数次,这叫习性,很可怕。所以左邻右舍很少跟封家来往。封家人赶集上店,也极少人上前招呼。封家人活得很孤独。

封家人做活,从不用官刀,多用祖传鬼头刀。那刀比一般刀宽得多,发绿光,能照出人脸。杀人的时候,刽子手立在罪犯一旁,时辰一到,身子稍一倾斜,胳膊朝上一拉,“嚓”,人头便被“利”了下来。古时候讲究一刀之罪,因此这一刀要稳、准、狠。由于速度快得出奇,落地人头在地上还能咂嘴磕眼皮儿。

这一年秋,朝廷命官监察御史来到了陈州。监察御史很老辣,也很能干,到陈州连夜查看卷宗,挥笔点了五名死囚,定斩不饶。刑场设在南关弦歌台左侧,三面环水,一路通陆,很保险。刽子手自然是封丘。那一天,三声炮响过一声,封丘披挂上场。单见他胳膊上虎驾鬼头刀,寒光森森。一般刽子手,多穿大红披夹儿。而封丘却是一身洁白,腰扎黑板带,黑绸子束紧袖口,足蹬高玄靴,黑映白,白映黑,既威武又潇洒。

封丘昂首走进刑场,面目冷酷似冰。他让犯人跪成一个“圆”,然后站立罪犯身后,严阵以待。最后一声炮响刚刚落音,只见封丘如飞似箭,犹如一只白色的粉蝶,瞬间飘绕一周。眨眼工夫,五颗人头已汇集中心,同时咂嘴,同时睁眼,同时悠然瞑目。片刻间,封丘早已离去丈余。这时候,人们方听到五声有次序的“呼”声,只见五柱鲜血交叉喷开,形成鲜艳的梅花图案,而汇拢在一起的五颗人头,恰成花中之“蕊”。再看五个罪犯,早已被他人的鲜血染个透红,消融在“梅花丛中”。

全场大哗。

监察御史呆然一时,更是惊叹不已。他起身走下高台,向封丘表示祝贺。封丘一副漠然,施礼谢恩后,扭身回了家。监察御史从未见过这种场面——如此艺术的杀人场面,很是余兴未尽。回到下榻之处,又听当地官员说封家五代充当刽子手,而且从未出过差错,更感敬佩,当即挥毫,写匾一帧,上书狂草:韦驮再世。

御史狂草,苍劲有力,倜傥潇洒,在当朝颇有名声,世人皆把御史墨宝引为殊荣。可他万没料到,当差人把匾送到封家时,封丘竟婉言谢绝了。监察御史很恼火,亲自去了封家。封丘施大礼相迎,把御史让到正堂。先是磕头请罪,谢大人恩泽,接着说匾上所题四字,他确实不配。

“大人不知,封家执法无差错是为保住饭碗,而在良心上却不是如此!”

“此话怎讲?”监察御史睁大了眼睛。

“大人息怒!如若大人不怪罪,请您随我来!”封丘说完,便起身领那御史到了后院。后院是一个小独院,靠墙处有一筒子房。封丘打开房门,请御史入内。御史疑惑地望了望封丘,便好奇地走了进去。待看清了,御史大吃一惊!原来室内全是供奉的牌位,每个牌位上都有姓名、地址、死的年月。御史不解地看了看封丘。封丘说:“大人,这些全是封家历代所斩罪犯的牌位,至今已有七百六十三名!他们当中,有的罪有应得,死有余辜!大人,恕小人直言,这里边也有不少的冤魂!我们每年都要给这些冤魂上些纸钱!祖上有规,凡是冤魂者,牌位要染红头儿!”

封丘最后说,为保饭碗,他不敢替罪犯呼冤。这是祖上的规矩!

监察御史淡淡地笑了笑,倒剪手走近一个染了红头儿的牌位。见上写着“胡公柳”,隔年所杀。他禁不住咂了一下嘴巴,略有所思地自语道:“胡公柳,胡公柳……”他说着拿起牌位,看了看那红色,问道: “这红色是何物所染?”

“血!是人血!”

监察御史轻轻揩了揩牌位上的灰尘,小心地把它放回了原处。他突然转向封丘,问道:“依你之见,今日伏法的五名罪犯中,有无不当斩者?” 封丘“扑通”跪地,说道:“小人不敢讲!”

“恕你无罪,照实讲来!”

封丘的喉头上下抖动了好一时才说:“望大人息怒,今日五人之中至少有一人不当斩!我是从血向观察,那张仲林定有冤屈!大人不知,这张仲林是第一个挨刀,而他的血却是最迟喷出……据我们封家几代验证,喷血晚的人大多是刀下屈鬼!如若大人不信,可以重新审理此案,权当验证一回!”

“你认得张仲林?”

“小人与张仲林,只是认得而从无来往!他是我的近邻,家中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七岁幼子!据小人所知,张仲林一向安分守己,实属本分之人。今日从刑场归来,路遇张仲林一家前去收尸。他那白发苍苍的老母扶棺而泣,七岁幼子号啕不止,其妻头勒三尺白绫,悲恸欲绝……小人想起张仲林血向不正,顿起恻隐之心!久闻大人为官清正,执法如山,谨望大人明察秋毫!”

封丘这一番话引起了监察御史极大的好奇心。回到寓所,派人向陈州知县索回卷宗,开始重新审案。

卷宗上写得很明了:陈州城尚武街张仲林养一女儿,名小玉。小玉年值妙龄,长相出众,被陈州大户白家白公子看中,抢进府内。不料当天夜里,白公子被人所害,小玉下落不明。白家带人围了张家,搜出凶器。罪犯张仲林供认不讳……下面就是监察御史批斩的大红笔迹。

为了证实封丘那个令人好奇的“血向”之说,监察御史决定在陈州多住几天,重新调查案情。监察御史乔装打扮,明察暗访,不久,便案情大白。原来小玉早已被陈州城另一大户施家施公子看中。小玉被抢的那一天,施公子夜闯白家,一心要夺回小玉,不料被白公子发现。二人拼杀格斗中,施公子杀了白公子,抢走了小玉。为逃脱法网,施公子暗自派家丁把凶器匿藏在张仲林家,造成张仲林为救女儿冒险杀死白公子的假象。张仲林被押上堂,大呼冤枉。后来施公子派人送去口信,说是若想保你女儿活命,必得招供。张仲林为保女儿,才被迫画押。

监察御史大吃一惊,手指在卷宗上弹了许久,最后终于合了起来,交给了师爷,静静地说:“入库吧!”

施家几代在朝居官,监察御史惹不起。卷宗上有自己草菅人命的朱笔手迹,翻了案就是与自己过不去。再说,此案件的重新审理,他没让任何人介入,一切均在绝密中进行,自然也没后患。令他奇怪的是,封丘的“血向之说”竟如此准确!是巧合呢,还是封丘一步步引自己上钩?这个封丘,非同一般哟!

看来,封丘对此案早已胸有成竹,只是不敢说而已!他有他的难处,一家人,全靠他的一把刀哟!

第二天,监察御史离开陈州。没想八抬大轿刚出北关,就有人拦轿喊冤。御史抬头一看,原来是封丘手持鬼头刀跪在路中。他的身后跪着张仲林的妻子、八十多岁的老母和七岁幼子。封丘一言不发,双目直盯监察御史。

那御史被封丘盯得有些发毛,惶惶地问:“封丘,你手持钢刀,拦轿喊冤,知罪吗?”

封丘冷笑一声,说:“大人,小人就是谢罪来了!想我封家,几代充当刽子手,却用一手绝活,草菅人命,枉杀无辜!上对不起青天,下对不起黎民!为天地良心,今日同着大人之面,我只有自己惩罚自己了!”

说着,封丘左手架刀,右手腕儿猛地向刀刃砸去,那只手血淋淋地掉落在地。

张仲林的妻子和母亲见状大呼一声,扑向封丘,捧起了他的断肢,撕下布衫儿,急急扎住了外喷的血口。

封丘面色苍白,凄声疾呼:“大人!小人断臂是为唤起大人的良知!我知道,张仲林一案你早已查明!望大人伸张正义,扶正除邪,为张仲林父女申冤哪!”

监察御史擦了擦轿帘上的鲜血,掷了手帕儿,冷冷地笑了笑说:“依我看,作为刽子手,你还很不成熟!”说完,轻轻摆了一下手,那轿子绕过封丘的那只血手,冉冉而去……

第203篇、民间故事选女婿

这个故事发生在明末清初。地点就在四川的南部的一个县城里。在这个县城里住着一个富员外。姓董,名招银。在他们家族里,他排行老二。所以人们就叫他为二员外。他由于是这里的首富,所以这里的人都知道他这个董员外。

这个董员外虽然家产万惯,可是,他的老婆却只为他生了一个独生女儿。名叫艳春。一家人对这个女儿百依百顺。所以这个女儿就成了一个骄横的人。她要做什么,就只有顺着她。正因为如此,这个艳春竟然没有人敢娶她回去。这样一拖,就让她拖到了二十四岁。这样的老姑娘当然就不好找婆家了!她自己也为自己嫁不出去而非常地痛苦。这个董员外没有想到自己是一个家财百万,竟无法为自己的女儿找到一个理想的女婿。他不知道到底自己前辈子做了什么亏心事情?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他专门派出自己的亲信家奴,到那庙里去请来了那有名的“吴半仙”。他要这个吴半仙好好地为自己的女儿和自己算算命,看看相。弄清楚其中的奥妙。

当那吴半仙来到董员外家里时,就笑着对那员外说:“董大人今天是太阳从西边升起了不成?破天慌地请我到您的府上看相算命?”

那董员外听后摇了摇头说:“哎!不是我要算命,而是我那女儿已经二十四岁了,也没有人要娶她。这样的姑娘,这样的家庭,为什么就找不到婆家呢?她那命运到底怎么样呢?就是这个原因才请您半仙上门来看看!您如果看准了,我定有重谢的。”

那吴半仙听员外说完便对他说:“既然是这样的原因,那我今天就认真地为您大人好好算算了。常言道:‘富贵有命,生死在天’,这样的命运,也是前辈子修来的。我就好好看看您大人前辈子的造化情况吧!”他说完就叫那员外将他女儿的生庚时辰讲于他。那员外此时那敢怠慢?连忙将女儿的生庚时辰递了上来。那半仙此时就坐在那把太师椅子上,眯上眼睛就认真地算了起来。当他算了一会儿,突然一下站了起来,走到那员外的面前吃惊地对他说:“大人,您那女儿可是一个命大福大之人也!”

那员外听这个半仙如此说,竟也有些不解了。他有些怀疑地对那半仙说:“半仙,您可不要这样编一些好听的来蒙我啊?我那女儿会有这样的福气?”

那半仙见那员外不相信自己的话,就有些生气地说:“这样的话我岂敢乱说?对您大人更不敢这样乱说了!我这是算出来的。哪会自己编来说?这一切乃命中注定也!岂容乱说不成?这个姑娘可是一个大种鸡,叫得迟一些罢了!命中可是一个皇帝娘娘的命。这可是命里注定了的。所以我要先向您老道喜了!”

那员外见这个半仙如此认真,也就不再怀疑他的话了。他此时忙把那艳春叫了出来。那艳春分明在那屋里听得明白,她心里想:“这个半仙可是远近闻名的神仙。他的话看来是可信的。”所以,听完这个半仙的话,她那心里早已经高兴得很了。所以,她一出来就走到那半仙的面前施礼,问候自不在话下。

这个半仙一下看见这个艳春,便认真地将她那一张脸,那身子仔细地看了一遍。不看则罢,一看他就吃惊了起来。他边看相边对那员外说:“哎呀,我在看了小姐的相后,我也就只有请她多多关照了!她一旦当了皇帝娘娘,我们要看见她就难了啊!”

那艳春让这个半仙几说几不说,竟弄得有些飘飘然起来。好像她已经是那高贵的皇帝娘娘一般了。

再说这个员外,此时也竟好像是那皇帝的丈人一般了。他连忙从自己的房间里拿出了几大锭银子递到了那半仙的手里说:“这是我为您那庙里敬献的一点心意。如果您的话成真了,我还有重谢!”

那半仙笑着说:“我的话可是算出来的。可不是我自己想出来说的。岂有乱说之理?我算的命,不是吹牛。那是十拿十准的!不然,我这个半仙就成了那哄人的了不成?倒是您要准备好好谢谢我了!”

那艳春此时忙对自己的爹爹说:“爹,您这个人怎么这样不相信人?人家吴半仙在这里四面八方,几百里地的声誉是出了名的。都说他算命是十分准确的。他算的人没有一个是不准确的。所以,我相信他的话是真的!”

这个半仙听后说:“还是贵人会说话。以后,如果小姐荣华富贵了,可不要忘记了这里还有一个曾经为您效过劳的半仙啊!”

那艳春忙对那吴半仙说:“您吴半仙如此为了我而到家里来效劳,自然应该好好谢谢您才对了!哪有忘记之理?我们一家都不是那忘恩负义的人的。”

这时,那董员外又从屋里取出了两锭银子递与了那半仙说:“今天我对半仙也就这样谢谢了!以后如果真应验了半仙的话,我还有重谢的。”

那半仙接过银子也就与那员外告辞而去。自不在话下。

当这个吴半仙走了后,这个董员外才高兴地对女儿说:“儿啊,当爹爹的没有想到您竟是这样的贵人,以前爹爹说的有些不中听的话,您就不要放进心里了!看来,以后我们董家可要沾您的光了啊!如果您进了皇宫,可要好好地为我们董家的利益努力啊!”

那艳春忙对爹爹说:“那当然了!当年那扬贵妃不是为他们杨家弄了好多利益吗?女儿到了那里,一定要学习那扬贵妃,为我董家尽量的弄好处。我们的家族也就鸡犬升天了!”

员外望着这个女儿看了半天,他此时竟有些怀疑起来。他自己问自己:“这可是真的吗?”他又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但愿如此啊!”

就在他怀疑此事时,只见那半仙疾步走了进来。员外见他急成这般模样,马上惊奇地问:“半仙为何这般模样?”

那半仙坐下后,才靠近员外说:“为了对您大人负责,我才急急赶来。因为在当时算命之时,我忘了问一个问题。在三天之内定有一个年轻人从您的门口经过。这个年轻人正是那以后的皇帝。所以,您要注意。此人生相为:天庭饱满,地角方圆。两耳垂肩,两手过膝。眉清目秀。一定要看准了!他就是您老的女婿了!如果没有其他的问题,我建议您尽快把女儿与他成婚。这样以免日长生变!”

那员外此时已经是深信不疑,所以,立即答应了下来。只是在那半仙临走时,他便再次牢靠地问:“半仙此话当真?”

那半仙有些不高兴地说:“哎呀,这等大事,岂敢儿戏?您老就只等这样的好事到来了!”他说完就离开了员外的家。返回自己的庙子去了。自不在话下。

当这个半仙走之后,这个员外就抬了一把椅子坐在大门口,望着外边。只等那个即将到来的女婿上门。可是。等第一天没有发现这个上门女婿。等到第二天晚上,也没有等到这个女婿。到了第三天,他就有些怀疑了。可是,他仍然不死心。到了傍晚时分,只见一个衣衫陋烂的年轻人,摇摇晃晃地向他家大门走来。这个员外仔细一看这个年轻人。立即惊喜了起来。何故?原来此人的确生得天庭饱满,地角方圆。两耳垂肩,两手过膝。眉清目秀。这个年轻人正是自己苦苦等候的人了!他三步并着两步走上去扶着这个已经饿得快要倒下的年轻人。他关切地对他说:“年轻人,您为何落得这般地步?”

那年轻人见这个老者竟如此爱戴自己,而且发现他可是一个富豪家庭,就觉得有些不解地问:“老人家,您这般年纪,还来扶助我这个落魄书生。这是为什么呢?”

那员外一听这个小子是一个书生,便高兴了起来。因为这个小子是书生,与自己的女儿想配,也就可以了。何况他以后真是做了皇帝,那我们也就荣华富贵了!所以,他急忙将他扶到大厅里,安排在那太师椅子上坐了下来。然后才叫下人送来了饭菜,好酒,他亲自陪同这个小子吃。

饭后,他又叫那书生洗了澡。同时,还将那新衣服给他穿上。此时,这个小子竟变成了一个十分帅的小伙子。这个员外高兴地说:“常言道:人靠衣装。的确如此啊!不过,我就弄不明白,您为什么会落到这不田地呢?”

那小伙子想了一下就对员外说:“本人乃山里的人,在那里我读了私塾。家里人见我学习不错,就为我准备了一些盘缠,叫我到省城应考。可是,当我刚刚出山,就被一伙盗贼抢了所有盘缠。所以才落到了今天这步田地。让您老见笑了!”

这个员外这时才知道这个小伙子竟是一个书生。心里也就踏实了。他立即照那吴半仙的吩咐,对他的生辰八字给以了详细地盘问。他对那小伙子说:“您在家里是否已经有了家室?”

那小伙子立即否定地说:“在下今年才二十四岁,由于要奔自己的功名,所以就谢绝了这个事情。在下姓高,名胜才。”

那员外一听便笑着说:“高胜才,这个名字可是贵人的名字也!以后,您定是一个大有前途的人了!”

那高胜才马上对那员外说:“岂敢在您员外面前自称大学问?我也只是个穷秀才罢了!”

员外见这个小伙子谈吐的确不凡,心里一下高兴了起来。他对那小伙子说:“如果您不嫌弃,我诶您做媒,把我家的小女子婚配与您如何?”

这个小伙子没有想到员外竟要将他的女子婚配与自己,他想:“这样的事情在自己身上遇到,莫非是那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了不成?”

当他怀疑之时,只见员外的女子竟从她的闺房里走了出来。他立即对员外说:“大人此事是戏言否?”

那员外一听笑着说:“大丈夫说话,一句顶一句!岂有戏言之说?”他说完就把女儿叫到了自己的面前,对她说:“孩子啊,您过来见识一下这个秀才吧!”

他刚说完,那女子就向这个小伙子施礼地说:“相公,小女子有礼了!”

那小伙子一见这个女子虽然不是十分的漂亮,但是,也还是不错的。与自己相配那是多多有余了。他连忙还礼地说:“妹妹如此大礼,让我惶恐了!”

那女子见这个书生如此懂礼,人也生得帅气,自然心里也就高兴。他忙靠近爹爹身边悄悄地对爹爹说:“小女的终身大事就全凭爹爹做主了!”

那员外见女儿也十分高兴,他便对女儿说:“那好吧!常言道:‘千里因缘一线牵。’那今天爹爹就做主了!”他立即对那小伙子说:“年轻人,您们看来是因缘了。今天晚上您们就成亲如何?”

这个小伙子没有想到自己竟有这样的福气。他当然巴不得与这个富翁的女儿成亲。这样自己也有了个依靠。同时,也可以利用他员外的关系来创造自己的前途。他听完员外的话就“扑通”一下跪在了员外的脚下,直说:“那就全凭大人的安排了!”

员外这时立即决定:“选个黄道吉日就把您们的事情办了!”

这个董员外这样急忙地要为他们操办婚事,主要是怕这个即将成为不凡的皇帝小子变卦。所以才急不可待地要为他们办理婚事。

选好了日子之后,那员外就请来了自己的家门亲戚。在晚上就开始了隆重的婚礼。人们将他们的婚礼称为“月亮坝婚礼。”

当他们都在热闹之时,突然发现那吴半仙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了进来。他走到那员外的身边悄悄地对他说:“哎呀,怎么这样快就举行婚礼啊?我在回家时,才想起了一个问题。我搞忘了问这个小伙子出生时是在楼上呢,还是在楼下呢?”

那员外不解地说:“这楼上,楼下又有何讲究呢?”

那半仙忙说:“怎么没有讲究呢?这楼上与楼下的讲究大得很呢!”

当他们讲话之时,只见那小伙子已经被众人拥进了洞房。那半仙此时才叹气地说:“这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了矣!我已经无法挽回了!”

这个员外不解地说:“您这个人怎么这样说话没有定准呢?不是您如此说话,我能这样急地为他们操办吗?您到底是什么意思嘛?还如此吞吞吐吐的?”

那半仙这时才对那员外说:“他的确是一个做皇帝的人。不过,如果生在那楼下,沾了地气,就是真命天子。如果生在那楼上,就是那戏台上的皇帝。这样的差别就大了啊!”

这个员外听这中间的差别如此的大,当然马上就要找那小伙子问清楚他出生的地方。在下人的张罗下,那小伙子很快就来到了那半仙的面前。那半仙温和地问那小伙子说:“相公在家里出生时还记得是出生在那楼上呢,还是出生在那楼下呢?”

这个小伙子想:“这个半仙此时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是何故呢?看来,自己如果出生在那楼下定将被他们瞧不起。如果自己出生在那楼上,就说明自己家也是楼地位的人家。”于是,他立即对那半仙说:“我家也是有根基的人家。我们住的是高楼。岂能在那楼下出生?”

这个小伙子此话刚一出口,这个半仙就象那咽气的皮球一样,软了下去。他忙对那员外说:“这就是您急性的后果啊!此小子以后定是一个舞台上的皇帝了!”

这时,那员外也气得不知道如何是好。他想立即将那小伙子赶出家门。于是,他气冲冲地走进那小子的洞房里,拉着他就骂道:“您小子好胆大!竟敢在我的门下来行谝?还不快快给我滚出去!”他拉着那小子就要往门外拖。可是。他的女儿却拉着那已经成婚的小子叫道:“谁要拉走我的郎君,我就与他拼了!”

这时,那员外才松开了手。他此时还能说什么呢?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也就只有另外想办法了。好在这个小子还是一个书生。他就只有望着女儿那伤心的样子说:“也罢!以后您就要监督他好好学习,以后争取进京考功名了!”

这个书生当然也就只有听丈人的话,努力学习。争取考取功名以改变丈人的看法了!

第204篇、民间故事对联对出的洞房悲剧

明朝嘉靖年间,江苏省阜宁县北陈庄有个姓陈的老秀才,由于屡屡考举不中,仕途阻塞,加上不善耕种,日子过得十分贫穷,三十五岁才娶妻成家。然而,屋漏偏逢连天雨,船破又遇顶头风,妻子进门不久就患上心脏病,在给他生个女儿后不到半年就不治身亡。老秀才悲痛之余,日做爹夜做娘,含辛茹苦抚养女儿。他给女儿取名福儿,希望女儿万事吉祥,终身幸福,不像自己这样命运多舛,苦不堪言。为了让女儿不受委屈,他没再续弦,并在家里办起了私塾,挣些钱让女儿吃好穿好。

日子在老秀才的辛劳中一天天度过,女儿在老秀才的呵护中一天天长大,转眼间十八个寒暑过去,女儿出落得如花似玉,加之天生聪颖,又得老秀才传教,抚琴作画、吟诗作赋无所不能,一时间名闻遐迩,许多大户人家遣媒上门,欲娶其为媳,均被老秀才谢绝,他看中了自己的得意门生柳明。柳明家住四十里外的柳家庄,因路途遥远,来去不便,老秀才便让其在自家住读。柳明家原本算是殷实富户,只因前年突遭火灾,不仅房屋被焚家道破落,而且父母双双在火灾中丧命。本来柳明是无钱继续读书的,老秀才见他聪明过人又勤奋好学是块好料,不忍心让他中途荒废,便让他免费住读。眼看柳明长进日快,老秀才有心招其入赘,便将心思说给了女儿,女儿不假思索便同意了,因为她对柳明早有爱意。老秀才又找柳明说及此意,柳明听罢即应允,因为他对福儿也是仰慕已久,只是自惭形秽不敢奢求。

叶有情,花有意,老秀才喜不自胜,马上择日为他俩完婚。

洞房花烛夜,席散客去,鼓敛乐息,一对朝夕相处、相知相悦而又互慕已久的新人在洞房里情切意绵,相拥而语。然而当柳明催福儿宽衣入睡时,福儿却说要到门外梧桐树下看看今晚月亮是不是为了庆贺他俩的婚事而更明亮。

一句话引起柳明兴致无限,马上携着福儿的手走出门来。门外,皓月当空,明洁如镜,两人搬来椅子靠着梧桐仰望明月,心中荡起幸福的涟漪。忽然,福儿笑道:“柳哥,你看,今晚月儿这么明亮,说明我俩结亲原是天意,小妹触景生情,想出一联,不知你愿不愿意对下联?”柳明信心十足:“愿意。”福儿笑道:“对不上怎么办?”柳明反问:“你说怎么办?”福儿说:“对不上就不准你进洞房,何时对上何时进,怎么样?”柳明想了想,说:“好的,你出联吧。”福儿脱口而出:“移椅倚桐同观月。”说罢,起身笑着跑进洞房,啪地关上门,在门里说:“你要对上了,我就开门。”柳明自信地笑道:“好吧,你等着。”接着便开动脑筋寻思下联。

然而,想着想着,柳明便觉得此联不那么简单易对了,因为此联中的字同音同部十分巧妙,又诸多动作相联,想了好久竟没想出一个满意的下联来。眼看新娘在房里等他,柳明心里十分着急,但又不能就此认输,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对出下联,他边踱步边思考,不知不觉来到自己原先住的房子前。此房为一大通间,是老秀才专门盖起来作讲堂用的,后来柳明和另一个学生秦东因路远要住下,老秀才便在屋里搭个阁楼,让他俩晚上住在上面。

此时,秦东刚熄灯睡下,听门外有脚步声,便问:“谁呀?”柳明连忙应道:“是我。”秦东好生奇怪,问他:“今天是你的好日子,不在洞房陪新娘,上这儿干啥?”柳明和秦东同师而学,同室而居,朝夕相处,情如手足,便也不瞒秦东,说:“你开门,我遇上难题了。”秦东便点灯下阁楼开门,柳明爬上阁楼便将新娘给他出联作对的事相告。秦东笑道:“福儿也真是,这个时候还想着逗闹,太孩子气了。”

他也帮柳明动起脑筋来,还捧书到灯下翻找,柳明也跟着翻起书来。就在这时,柳明灵机一动,脱口而出:“移椅倚桐同观月,点灯蹬阁各攻书,下联就是这!就是这!”秦东略一思忖,马上拍手叫好:“字字相对,词词相扣,珠联璧合,好联!好联!”他一边叫好,一边催柳明快进洞房见新娘。柳明却要秦东拿酒对饮庆贺他对出下联,说他此时心中的喜悦已胜过新婚之喜。秦东没法,便从床头拿出酒来(他俩平时常把酒吟诗),两人你一杯我一杯,不知不觉均有醉意,遂各自倒头睡去。待一觉醒来,柳明发现自己不在洞房,马上想起新娘出对之事,赶紧爬下阁楼回到洞房。洞房门虚掩着,新娘已经睡熟,他摸黑走到床前,凑近新娘耳朵说:“福儿,我回来了,你的对子我对出下联了。”新娘一惊而醒,问他:“你……你说什么?”柳明说:“你的对子我对出下联了:移椅倚桐同观月,点灯蹬阁各攻书。”新娘陡地坐起:“你才对出,才……才回来?”他说:“是才回来。”新娘说:“你没骗我?”他说:“我不骗你,真的,我在秦东那里睡了一觉,不信你明天问他。”“那刚才…”新娘欲言又止,默默躺下。柳明忙问:“福儿,你怎么啦,我的下联对错了?”新娘说:“你对得很好,没错,是我有点不舒服。”柳明心疼地说:“那你睡觉吧,我也睡了。”

说罢倒头便睡。次日清晨,柳明醒来,见床上没有福儿,却见他的枕边有一信纸,捧起一看,大惊失色。原来,信是福儿写的:“柳哥,小妹对不起你,我不该在新婚之夜给你出联作对逼走你,我关门后不久就后悔了,开门叫你你已不在梧桐树下,只好掩门等你。谁知让坏人钻了空子,他趁隙而进,并学着你的声音念着下联:点灯蹬阁各攻书,上床就搂住我。我因当时将你逼走,心中愧疚,不便多说,一切便依了他……柳哥,小妹对不起你了,小妹先走了,望保重。”

柳明如雷击顶,赶紧出门寻找,刚走到梧桐树下就惊呆了,原来福儿已吊死在梧桐树上,柳明哭得死去活来。有人赶紧告知老秀才,老秀才匆忙赶来,见此情景,绝望之极,一头撞向梧桐树,顿时脑浆进裂,随女儿一起去了。

柳明一边请人帮助料理老秀才父女的后事,一边将秦东告进县衙,他断定秦东是干这丧天害理之事的唯一嫌疑人,因为只有他知道柳明被新娘出联作对逼走之事,也只有他知道柳明对出的下联。县官见他说得在理,立即派衙役将秦东捉拿归案。

大堂上,尽管秦东屡屡喊冤,拒不认罪,但是县官还是认定他就是那个坏人,将其屈打成招,定了死罪。临刑前,他对柳明破口大骂:“你是个有眼无珠,不辨真伪的小人,我秦东与你吃一锅饭,睡一张床,朝夕相处,情同手足,你却不知我的秉性,不识我的诚实,认友为贼,视诚为奸,你枉为人一生,你无辜陷害我,致我于死地,我一恨死了你。这辈子我放过你,下辈子一定要你还我清白。”

骂完便面对苍天号啕大哭,哭声深深震撼了柳明,他想起平日秦东一件件一桩桩谦虚坦荡、诚实可信、关爱他人的往事,忽然觉得秦东极可能蒙冤,连忙高喊:“刀下留人!”但为时已晚,秦东人头落地,他也被良心责备得瘫倒在地。

柳明决心查出真正的坏蛋,为福儿报仇,为秦东昭雪。他发愤读书,三年后考中了举人,又过三年考取进士。恰巧此时阜宁县原县官要告老还乡,皇上便遣他回乡当了县官。

当了县官的柳明时刻惦记着为福儿报仇为秦东昭雪的事。他想那个真正的坏人所以得逞,是因为知道了他要对给福儿的下联。要想抓到此人,必须设法诱其对出此联,会对此联者必在疑中。于是,他一有空闲就乔装打扮成穷书生四乡串游,与人打赌出对。有时他给别人出,别人答对了他给赏钱;有时让别人给他出,他答对了别人给他赏钱。所到之处总能围上一大群人看热闹。

然而,一个多月下来,他出的几十条上联都有人对出下联,唯独福儿的那条“移椅倚桐同观月”无人对准。他好不失望,但毫不气馁,继续串游,终于在一个与邻县相接的边远小村遇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小男孩对了出来。当小男孩脱口说出:“点灯蹬阁各攻书”时,他大吃一惊:“他怎么会是那坏人?”但他马上镇静下来,给那小孩赏钱后,他问小孩:“小兄弟,这下联好像不是你对出来的,你能告诉是谁教你这样对的吗?”小孩瞪了他一眼:“你问这干啥?只要能对出来就是了。”柳明说:“你要是告诉我是谁教你的,我再给你一份赏钱。”那小孩马上说道:“是我爹教我的。”柳明问:“你爹在哪里?”小孩说:“我爹在家里呀。”柳明又问:“你爹叫什么名字?”小孩说:“叫宋二贵。”柳明连忙又掏钱给小孩,说:“小兄弟,这赏钱是给你零花的,你可不要告诉你爹我给了你两份赏钱唷,你告诉他,他就要没收了。”小孩点点头:“我不告诉他。”柳明当即赶回县衙,派衙役连夜拘来宋二责。

这宋二贵正是那个冒充柳明骗奸福儿的坏人。

原来,宋二贵是这个边远小村闻名的小偷,他好吃懒做,家里有田不种,专靠偷鸡摸狗糊口度日,村里人渐渐识其贼行,防备严密,他渐难得手,便到处流窜作案,四乡八村无处不去。这晚他窜至北陈庄,见陈老秀才家吹吹打打办喜事,便躲在僻静的讲堂屋后伺机行窃。新郎柳明进得此屋上阁楼和秦东饮酒时,他俩的对话都被他听了去。他顿生淫念,溜进洞房,学着柳明的声音对出下联,骗得新娘的身子,之后趁新娘睡着又悄悄溜走。

后来听说新娘上吊死了,他曾经提心吊胆害怕事情败露,后又听说秦东成了替罪羊被判死罪,他心里的石头才落地。近日柳明装扮书生进村打赌出对,他见其中有条上联:“移椅倚桐同观月”正是当年新娘出给新郎的那条,他也曾怀疑其中有诈,但柳明出的赏钱让他眼馋,终于按捺不住。不过他还是留了个心限,将下联教给小儿子,让小儿子出场得赏钱,谁知还是中了柳明之计,暴露了自己。

宋二贵起初怎么也不肯认罪,但铁证如山,最终还是低头服法。

不久,宋二贵被判刑问斩。

案情大白后,柳明在秦东的坟前立了墓碑,上书:德行万古,以示对他的冤案进行昭雪。据传,这个墓碑一直竖立在阜宁县,直到前几年水利部门重新规划时才被挖走。又据传,柳明自福儿死后便来再娶,以示对福儿的挚爱真情。

第205篇、民间故事算命瞎子智破奇案

清光绪初年,一个秋天的傍晚,北京城郊的一条大道上兴冲冲地走来两个人。这是两个布贩子,一个叫王心魁,一个叫孙宝发,刚从河南贩布归来。这一趟生意颇为顺利,两人大赚了一笔,心情愉快,一路上边走边说笑。路边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地上放着两个大箱子,正坐在扁担上用草帽扇风,远远看见了王心魁和孙宝发,就迎了上去。操着外地口音问:“两位大哥,就近可有旅店?”王心魁是个爽快人,伸手一指:“向前再走一里多路好像就有一家兴来客栈。正好我们也要住店!你不识路就跟我们走吧。”大汉赶紧谢了,挑起箱子跟着布贩子向兴来客栈走去。

一路上,三人东拉西扯,互通了姓名。大汉自称刘三,老家在山西一个很偏僻的穷村子里,一直在北京一带跑生意。前天突然接到老家捎来口信,说他老父一病不起,要他赶紧回去。他想老家什么都没有,就准备了两大箱东西,急匆匆往家赶。布贩子少不了又安慰了他几句。

不多久三人到了兴来客栈。固是一路,便被一齐安排在了东厢房住宿。东西放好以后,三人一路辛苦,洗了把脸,早早地就睡下了。

且说在他们隔壁住着两个人,一个是卖砂壶的,另一个是人称“京城一卦”的算命瞎子,人们只知道他姓陈,都叫他陈一卦。卖砂壶的知道陈一卦的盛名,逮住这个机会,有一搭没一搭地跟瞎子闲扯,要瞎子不收钱给自己卜一卦。这一闹便闹得很晚,卖砂壶的倦意涌上来,头一歪便睡着了。陈一卦灭了灯也准备睡下,可是因为人年纪大了,刚才又被卖砂壶的纠缠了一阵,一时半会儿怎么也睡不着。就在陈一卦迷迷糊糊要进入梦乡的时候,隔壁东厢房里突然传来一阵古怪的轻微的响动。瞎子听觉极为敏锐,被这声音一刺激,翻身起来,把耳朵贴在墙壁上,好像是斧子从空中挥过的风声,接着是人的呻吟声,!接着是一阵奇怪的声响,再听,就什么动静也没有了。

陈一卦倒吸了一口凉气想了一会儿,摸到卖砂壶的床前,悄悄推醒他,附在他耳边说:“坏了,东厢房出了命案!”卖砂壶的先是大惊,继而不信。陈一卦说:“我假装把你的砂壶打碎,你和我吵架,声音弄得越大越好,以便观察东厢房几人的动静。”说着,他点上灯!操起一把砂壶砸在了地上。卖砂壶的破口大骂,他又回骂着,吵架声在深夜里显得格外刺耳。整个旅店里的人都被吵醒了,各房间都亮起了灯。东厢房里的三人先推门进来,询问原委。卖砂壶的说瞎子无故砸我的壶,瞎子说我丢了钱。东厢房里的三人好言劝解,但二人仍然不依不饶。

这时旅店的老板也未了,对卖砂壶的说:“既然你没偷瞎子的钱,就把你的东西给他看看吧。”卖砂壶的同意了,东厢房里的三人主动帮陈一卦搜了一阵,却毫无所获。陈一卦放声大哭:“我是个瞎子,靠给人算卦好不容易积下了几串铜钱。今天半夜丢失,在这里住店的都有嫌疑。和我同屋的没搜到,那就应该从离我这个屋子最近的人开始一个一个搜!搜不到,我就不活了!”东厢房里的三人大怒:“你这瞎子真没道理,我们二片好意帮你,你不但不领情,还反咬我们一口!”

这时候旅客越聚越多,看着陈一卦那副寻死觅活的可怜相,纷纷劝道:“就从你们三人搜起,搜不到再把我们挨着个儿搜,让瞎子死了心也好。”说着,众人便拥进了东厢房。三人没办法,只好打开包裹等物品,没有。众人要他们把箱子也打开,刘三连忙说:“这里面都是我准备回去奔丧的丧葬用品,太不吉利!恐怕冲了大伙的财气。”陈一卦嚷嚷着,偏坚持要打开,刘三神色大变,旅客们越发怀疑是他偷了钱,纷纷要求开箱。刘三等人汗如雨下,企图夺路而逃,早被大家拉住。旅店老板亲自打开箱子,里面是几个沾满血污的油纸包,解开一看,竟是两个遭肢解的死人!

原来,刘三挑着的那两个箱子里藏着他的两个同伙,半夜里等两个布贩子睡熟以后,他们从箱子里爬出来,手持利斧将布贩子砍死在梦乡里,然后分置箱中,准备等天未亮时离店。因为住店时是晚上,出店时天未亮,三人相貌无人注意,即使注意了匆忙之中也分不太清。再加上住店是三人,出店也是三人,数相符,不会引起别人怀疑。本以为事情做得天衣无缝,谁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却败在了一个算命瞎子的手上!

第206篇、民间故事女婿戏丈人

从前,冉家庄有个冉员外,他虽有良田百顷,家财万贯,为人处世却吝啬得出奇,连对待女儿、女婿都十分刻薄。

冉员外共有三个女婿,都住在十几里开外。大女婿是个秀才,二女婿是个风水先生,三女婿是个江湖郎中。那年六月十五,冉员外七十大寿,三个女婿带着妻儿家小前来祝寿,恰巧下起了大雨,无法返回。大雨一直不停,他们也一连住了好几天。

吝啬鬼冉员外每天瞅着三家大小喝酒吃肉、吃饭吃菜,心如刀剜一样疼。眼看着天空阴云密布,那雨一时半晌停不下来,他顿时萌生出逐婿之念。但老家伙还爱面子,不明说,苦思冥想了一夜想出个主意。到了第六天头上,雨下得小了些,他把三个女婿唤到客厅,对他们道:“反正没什么事干,老夫有个哑谜,考考三位贤婿如何?”

三个女婿已有意料,异口同声:“岳父大人请讲。”

冉员外伸出右手食指,朝上指指天,朝下指指地,又朝前后左右各指了一下,接着比了三个指头,又比了五个指头,最后朝着自己的心窝指了一下。

三个女婿看后,都已心知肚明,但是心照不宣,互相使了个眼色,故意跟老丈人胡扯起来。大女婿自恃胸有文墨,率先答道:“岳父的哑谜小婿明白:上有天文,下有地理;前有《前汉书》,后有《后汉书》;左有《左传》,右有《幼学》;您老人家是要勉励小婿每日攻读到三更鸡啼五更天亮,一心盼我金榜题名!”

冉员外摇了摇头。

二女婿走南闯北,自恃见多识广,接着答道:“岳父的哑谜小婿明白:上有三十六天罡,下有七十二地煞;前有朱雀,后有玄武;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三皇五帝再好,也没有您老人家的心肠好!”

冉员外脑袋摇得活像拨浪鼓。

下面该三女婿回答了,三女婿一看老丈人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故意说道:“上有天冬,下有地黄;前有前胡,后有厚朴;左有左金丸,右有右归饮;三条灯芯草,五根车前子,可以泻心火……”哪知话还未完,冉员外“呼”地站立起来,抬脚狠狠跺了一下,怒气冲天地拂袖而去。

三个女婿望着老丈人走后,一齐哈哈大笑起来。大女婿道:“岳父的谜底我早已猜中,你们知晓吗?”二女婿笑道:“我也早就猜中了。”三女婿接着道:“我三天前就猜到了,不信我说给二位姐夫听——岳父的谜底是:天上降雨,地下成灾;前无粮草,后无救兵;老子左也难,右也难;你们三家人,白吃我五天,老子心疼哇!”

三女婿刚说罢,大女婿、二女婿一同朗声笑道:“真是连襟所见略同啊!”

接着,大女婿对两位连襟小声说道:“他让咱们猜哑谜,咱索性也让他猜首诗谜如何?”二人一听连声称妙,并提议诗谜就由大女婿来编。

大女婿思忖一番,提笔蘸墨,在墙上飞笔题下一首诗来——

“一到冉府上下看,左右端详主人现。横竖就是这样了,有误失口不敢言。”

三人又相对而笑,嘻嘻哈哈地下厨做饭去了。过了会儿冉员外返回客厅,一看墙上的谜诗,不由气得浑身哆嗦,两腿抽筋,“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原来,谜诗暗含四个字,读者朋友,你一定猜出是哪四个字了吧?

第207篇、民间故事二月二青龙升

很久以前,城山脚下有个李家庄,庄里住着个名叫辰生的小伙子,与母亲二人靠种山下的二亩薄地过生活。

那一年,天干地旱,田里的庄稼几乎无收。百姓们拖家带口,四处逃荒要饭。这天,辰生正在山上砍柴,因肚中无食,又忧心母亲在家中挨饿,忽觉天旋地转,两眼一黑,立时晕了过去。

忽然,辰生觉着耳边有人在叫他:“小兄弟,快醒醒,快醒醒……”辰生睁眼一看,原来自己掉进了一口深潭里。这深潭在城山的两个山头中间,四周悬崖峭壁,潭水深不见底,一不小心掉下去就没命了,因此平时很少有人来。现在虽然保住一条命,但想要爬出深潭,比登天还难。这可怎么办?自己死了不要紧,可家中还有病怏怏的娘亲,谁来供养!辰生正急得心如油煎,耳边又有声音响起:“小兄弟,别着急,你只要救我下来,我能把你送出去。”辰生顺着声音找去,只见西边潭壁有红光在闪,来到近前仔细一瞅,原来潭壁上用四根大钉钉着一个怪物,这怪物有四个像鸡脚样的爪子,身上有鳞,头上有角,两眼放光。蛇不像蛇,虫不像虫,脑门上一阵一阵放红光。辰生看得头皮发炸,心嗵嗵直跳,战战兢兢地问:“你、你是什么怪物,刚才是你跟俺说话吗?”

“是我。”那怪物说,“你不要害怕,刚才你摔下来时,是我口吐金光把你接住的,不然你早就没命了。俺不是什么怪物,俺本是东海龙王之子小青龙,掌管着这地方的雨水。只因在王母的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一只碧玉盘,被王母钉在这深潭受苦。临打下界时,太白金星曾在我耳边悄悄告诉我,在今年的今日,会有个辰时生的人来救我。”辰生说:“俺娘告诉俺,俺是辰年、辰月、辰时生的,所以给俺起名叫辰生。怪不得俺们这地方这一年多丁点雨水也没有,原来是王母把你钉在这儿了!她倒好,为了解气,可把百姓们坑苦了。你快告诉俺,怎样才能救你?”青龙说:“你只要把我脚上的四根大钉拔下来就行了。”

辰生上前拔掉了青龙脚上的四根大钉。只见眼前一道金光闪过,一身高八尺的美男子站在辰生面前,打躬作揖道:“多谢兄弟搭救,你站稳,我这就作法送你上去。”辰生问:“怎么,你不和俺一起出去,给这方布雨吗?”“唉!”青龙叹了口气说:“兄弟你虽然把俺放了下来,但没有王母的赦旨,俺是不能出这深潭的,就是出了深潭,没有雷、电二神助阵,我也无法施雨。要是王母知道俺私逃出去,非得把我捉到斩龙台处死不可!”

“这可怎么办?眼看到了春种时节,要是再没有雨水,种不上庄稼,百姓们还不都得遭殃。”辰生急得直跺脚。“除非有人去求王母开恩。”“俺想去求王母,可她远在天上,俺也上不去呀。青龙大哥,你能把俺送到天上去吗?”青龙上前一步,抓住辰生的手说:“如小兄弟不怕天高路远,真心想救这方黎民百姓,俺有‘行云丹’一颗,你把它含在嘴里,只要默念到哪里去,它就会带你去哪里。只是此乃仙家之物,不能沾民间东西,小兄弟含上它恐要忍饥挨饿了。”“只要能求王母放你出来播云布雨,俺就是饿死也心甘。”辰生接过行云丹,往口中一含,心中默念:“俺要出潭去见王母。”潭中一道金光直射天空,辰生只觉耳旁风声呼呼,眼前团团白云飞速飘过,工夫不大就来到了王母宫前。

辰生跪拜王母,请求王母赦免青龙罪过,让青龙重返天宫,为百姓布雨救灾。王母见一凡间小子胆敢来求她放了青龙,对他理也不理。辰生跪在地上说:“王母,你要不放回青龙,俺宁愿跪死在你面前。”王母眉头一皱,冷冰冰地说:“那你就跪吧,你自己找死,怪不得我!”

三天过去了,辰生一直跪在王母宫前。太白金星看不下去了,上殿对王母奏道:“王母,看那孩子是为救百姓一片真心,你就允了吧。”辰生在宫外大声说:“如果民间没有青龙布雨,庄稼就无法种收,你知道得活活饿死多少人吗?枉俺们百姓整天烧香上供敬着你,你就因为一个玉盘,眼睁睁看着老百姓饿死吗?”王母被辰生说得答不上话来,眼珠一转,对辰生说:“要想放回青龙也容易,你回去看看,啥时民间金豆子开花,百姓家的粮食折子都满满地往外淌粮食,我就放回青龙。”辰生听了,气得猛地站起身,由于三四天没吃没喝,只觉得天旋地转差点栽倒,一咬牙,挺直身子说:“王母,你这不是故意刁难人吗?百姓家里都穷得叮当响,哪来的金豆子,谁见过金豆子还能开花啊?”“大胆!把他拖出去用雷劈死!”“王母息怒,念他凡人不懂天宫规矩,就饶了他吧。”太白金星边说边拖住辰生衣袖,在辰生耳边悄悄说:“事在人为,你多想想,也许凡间真能有金豆子开花呢,你快回去吧,免得你老娘在家挂念。”说着用手一推辰生,眨眼辰生就回到了深潭底。

辰生把行云丹还给青龙,又把见王母之事一一学给青龙听,青龙听了也是无计可施,只得安慰辰生说:“也许真有金豆子开花呢,小兄弟,你回家再找找看吧,俺把你送上去。”

辰生回家后,没一天不在寻找能开花的金豆子,想着怎么让家家粮食折子往外淌粮食。这天,辰生娘对辰生说:“辰生,都开春了,咱家还有点没舍得吃的玉蜀黍跟黄豆,你都弄出来放太阳地晒晒,天要下场雨,咱们就好种了。”辰生从粮折底拿出了玉蜀黍和黄豆,到太阳下一看,哎哟,粮食生虫了。辰生就叨咕说:“神仙不讲理不管百姓死活,连你虫子也欺负穷人,俺炒死你。”边说着,来到灶间,点上火就把玉蜀黍和豆子倒在锅里炒,边炒还边骂:“王母不讲理,俺炒死你,炒死你。”他光顾骂得痛快,谁知玉蜀黍和豆子竟在锅里“噼里啪啦”炸开了。辰生娘听见声响,忙来到灶间看:“哟,儿子,这玉蜀黍跟黄豆都叫你给炒开花了,你看这黄玉蜀黍开白花,豆子开黄花,跟金豆子开花似的。”“娘,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辰生眼一亮,一把抓住娘的手说。“俺说这些粮食被你炒得跟金豆子开花似的。”“好啊!金豆子开花了!”辰生喜得往外就跑,挨家挨户让乡亲们拿出玉蜀黍或豆子在锅中炒,于是全庄灶间都传出“噼里啪啦”的金豆子开花声,人们边炒边唱:“金豆子开了花,青龙转回家。青龙上天堂,年年多打粮。”

辰生回到家里,从灶膛里扒出青灰往外倒,由于刚才太高兴,有些粮食酒在灶膛前:“王母说要百姓家里的粮食折子往外淌粮食,俺没有那些折子和粮,俺不会用这灶膛里的青灰画吗?”于是辰生就用簸箕端着青灰在院子里画出一圈一圈的粮食折子,画好后又在折子圈里撒上点粮食,远看还真像那么回事。他又教全庄百姓都在各自院里画。人们边画边唱:“青灰折子头碰头,粮食多得往外流。青灰折子圈连圈,粮食多得堆成山。”

民间“金豆子”开花和“折满粮流”的事,早让千里眼和顺风耳奏到王母那里。王母扒开云头往下一看,可不是嘛,民间百姓家里真的有“金豆子”开花,院子里都挨满了粮折子,都是满满的粮食往外淌!还有什么可说的,忙宣旨放回青龙,又命雷电二神协助青龙播云施雨。当夜,井河水满,田地滋润,那天正是二月初二。

自那以后,每到二月初二,人们为纪念青龙升空,总爱炒玉米,炒黄豆,民间俗称“炸花子”。渐渐地,二月二被人们当成了一个节日。

第208篇、民间故事一不作,二不休

唐朝中叶,国运衰弱,各地节度使纷纷叛乱。

节度使朱泚野心勃勃,依仗手下有张光晟等一班文武全才的大将,企图一举夺取唐朝天下。朱军节节胜利,直逼唐都长安城。

长安告急,老将李晟亲自出马,率御林军抵御叛军。两军交战,老谋深算的李晟佯装兵败,朱泚自以为胜券在握,长安城指日可待,大举庆贺。张光晟劝朱泚不可大意,朱泚根本听不进去。果然,李晟乘朱军将士得意忘形之时,率军冲入朱军大营,一举击溃朱军。

朱泚和张光晟等几人有幸逃脱,李晟穷追不舍,张光晟等人觉得朱泚的末日已到,决定杀了朱泚,投降大唐。张光晟一行提着朱泚的人头,到李晟营中投降。李晟设酒款待。酒过三巡,张光晟已喝得酩酊大醉。突然,只听李晟大喝一声:“拿下!”张光晟大惊:“我等衷心归顺大唐,冤枉!”李晟冷笑一声:“你既能背叛你主朱泚,谁能保证你不会背叛大唐呢?”

临刑前张光晟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大呼:“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意思是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底。后人用“一不作,二不休”这句话来表示一个人痛下决心,坚持到底。

第209篇、民间故事黄蛇洋的响声

洋口东北边的海里有一个洋,叫做"黄蛇洋"。凡是下海的人经过那里,都能听得到夯郎夯郎的响声。这黄蛇洋为什么有这响声呢?

原来在很久以前,这里也是平平的海滩,既没有港子,也没有洋,当时就靠堤岸挡住海水。后来,堤北边出了一条大黄蛇,这条蛇有水桶那么粗,有多长呢?它的头伸到九尺高的堤岸南边的沟里吃水,还有半截身子拖在堤北。大黄蛇隔五六天出来一次,总是晚上出来它出来是要到堤岸南边吃甜水。开始,有些下夜潮海的人经过那里,碰到蛇正在沟里吃水,还以为沟里搁了座独木桥,抄近路的人就从蛇身上走过去,事后听说是条大蛇,个个吓得要死。后来又听说它吃猪子、吃羊子、吃人,总是一口一个,嘴一张,就能把人吸进肚子里。这事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当朝皇帝那儿。

皇上一听说出了这么大的大蛇,便马上召集文武大臣商议,要派兵马将这条大蛇除掉。当时有一个大臣奏本说:"这么大的蛇派兵马前去也很难除去,弄不好还会损兵折将。

只有扎成假人假马,里面装石灰,外面穿讨饭花子的衣裳,因为讨饭花子的衣裳不换不洗,有人身上的味道,蛇闻见这个味道,就会把假人当真人吞下去,蛇一吃水,石灰遇水就泡开来,这样蛇就可以不打自亡。"皇上一听,这个计策很好,马上派能工巧匠做好假人、假马,挑选上好的生石灰灌在假人、假马肚里,穿上讨饭花子的衣裳,估计到蛇在出来的前一天,把假人、假马运到蛇经常吃水的地方布置。

这一天,蛇出来了,皇上先派了几十骑快马从蛇面前一阵风跑过。蛇听到有人马走动,发起脾气,见人就吃,见马就吞。其实它吞吃的尽是假人假马,直到把肚子填饱了才歇手。然后,它再把头伸到沟里喝水。水一喝下去,蛇肚子里的生石灰遇到水,就像火上浇了油,蛇肚里立刻如开水沸腾、万把刀在戳。那蛇疼痛难熬,拼命往东北边的海里游,所过之处,就留下一条深深的港子,也就是现在的洋口港。蛇游了一刻儿,石灰更加发作,蛇再也无力游了,就在海里又翻又搅,把海搅成一个洋,蛇也就死了,沉到洋底。但石灰还继续在涨,所以,"黄蛇洋"也就由此而得名。至今听到的"夯郎夯郎"的响声,就是蛇肚子里的石灰在涨的声音。

第210篇、民间故事蒋百驴

蒋百驴,大家只知道他姓蒋,养有百头驴子,做运输生意,老南京叫他蒋驴子。他后来成了百万富翁,大家又叫他蒋百万。

蒋驴子原来只有几条驴子,太平天国的时候,他在天京为太平军运些军粮。后来英王陈玉成见蒋驴子忠厚老实,实心实意替天国办事,就把运输金银到圣库的差事交给他去办。英王牺牲后,蒋驴子继续给天国运输金银,慢慢地蒋驴子有了上百条毛驴。

太平天国十四年夏天,清兵几路攻打天京。管圣库的太平天国一个丞相把蒋驴子从西门叫来,要他把金银装在麻包里运到南门外秣陵关,那里有人接应收藏。蒋驴子赶着百条毛驴出了南门,走到半路上,见三三两两的太平军浑身血迹往回跑,前面炮声隆隆,蒋驴子明白,清军打来了,秣陵关不能去了,怎么办?这百头驴子驮的金银,千万不能落到清军手里!蒋驴子迅速把毛驴直赶到一个荒凉的池塘边上,并从麻包里倒出所有金银,沉在河塘中。接着,往空麻包里装起沙石来。这时,忽听得大队清兵的喊杀声,越来越近。跑在最前面的马队逮住了蒋驴子,说他是奸细,举刀要杀他。蒋驴子分辩说:“我是出城来装沙石的。运回去填房脚用,你看,麻包里还装着沙石呢!”不一会,大队清军赶到,一个红顶子的大官望着跑过来喝道:“吵嚷什么!”马队头目禀报了这件事,红顶子大官望着这百头驴子,眼珠一转说:“留下,给营部运军粮稻草。”

原来这大官便是淮军统帅李鸿章,他留下蒋驴子是有他的打算的:驴子性犟,不好驾驭,要运载粮草非得蒋驴子不可!再则,战事结束,我就有驴肉吃了!

清军占领天京,大烧大杀,天王府大火三天不熄。李鸿章跺脚骂道:"曾老九好心狠,抢足了金银,想毁尸灭迹!"蒋驴子的毛驴被吃得剩下几头老弱有病的了,李鸿章一脚踢开蒋驴子,叫他滚蛋!

蒋驴子带着几头瘦驴回到了西门,小心调养,驴子又养得膘肥体壮。几年过去了,一切又平静下来。蒋驴子牵着几头驴子悄悄来到沉金银的河塘边,偷偷地摸出一些金银来。今天装一些,明日装一些,几年下来,蒋驴子把河塘里的金银都装回家里埋了下来。为了遮人耳目,蒋驴子在西门大街开了爿"蒋德大酱园作坊",生意越做越发达,南京城到处有蒋驴子开的"德大酱园"分店。蒋驴子心想,这些钱都是太平军的,为了纪念太平军,他到处修桥铺路,救济穷苦百姓,在南京做了很多的好事。

第211篇、民间故事阎王审知县

唐知县到河南上任,刚安顿好,当地的于绅士就请他吃饭,李财主也找他。他犯难了,先去哪儿呢?想了半天,先去于绅士家吧。在于绅士家大吃大喝了一顿,就说有事,急忙赶到李财主家猛吃猛喝,很快把肚子填满了。刚说要走,他的随从赶来说:“刘员外也请你吃饭。”

这更不能推辞了,哪怕坐一会儿也行,唐知县马不停蹄地来到刘府,刚落座。丫环端来一盆大甲鱼。这东西很好吃,一下子把唐知县的胃口吊上来了,心想:这东西大补,我不能错过,要好好吃上一吃。

没想到一大盆大甲鱼还没吃完,唐知县啊的一声,浑身哆嗦,两眼翻白,扑腾倒在地上,什么也不知道了。

唐知县迷迷糊地被牛头马面套上铁链子,押到云曹地府,到了阎王殿,唐知县看见堂上坐着阎王爷,两旁还站着许多小鬼,才大吃一惊,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他急了,我还有好多事要做,儿女们的事情还没着落,我的事业还没起步!我才在云烟楼认识了红玉姑娘。说到这里,他大声地说:“冤枉!天大的冤枉啊!”

阎王爷把惊堂木一拍:“大胆唐知县,你喊叫什么?有什么冤枉,你说!”

唐知县说:报告阎王爷,我现在还年轻,还有好多事没办好,俗话说:雷公不打吃饭的人,您不是冤枉好人,屈了我吗?

冤枉爷听了拍着桌子说:“胡说!你以为我们不知道啊?你口口声声说你自己是好官,不贪公款,可你是没拿自己家里去了!可你一天到晚光知道吃喝,不管老百姓的事,抓的就是你,没错。”

唐知县说:“就算你没抓错,可你办事还是不公平,南阳的胡知县,已经八十岁了,我今年才三十六岁反把我给抓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阎王爷听了哈哈大笑:“好,你问得好!我对你说,每个人的饭食都有定量,你拼命地大吃大喝,把七十年的饭食吃光了,还多吃了半碗甲鱼!你还不该死吗?”

阎王爷打开生死薄,指着胡知县一页说:“胡知县的饭食定量比你多,他有省吃俭用,所以八十岁了还没吃完,至少还能吃十年,这上面写的清清楚楚,你听明白了吗?”

唐知县听了把头一低,再也不说话了,阎王爷大喝一声:“像你这样的败家子,还不如贪官呢?贪官最起码他知道敛财,落马之后还能为国家增加财力!可你呢,都给吃光了还留你有什么用,快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说完就走了,随后小鬼们把唐知县押下去了,并打入地狱。

第212篇、民间故事杨傻子和老圆

有一家娘俩过日子,儿子杨傻子每天上山砍柴,砍一挑儿柴来到集上卖了,换点儿东西母子过生活。有一天上山砍柴,去得远,看到一座山头上有一棵大杨树,两三搂粗,七八丈高,上面有个大老鸹窝。杨傻子想:我把这个大老鸹窝弄下来,好闹一挑子柴火。他来到杨树下,把斧子插在腰间,脱了鞋,爬查爬查上了大杨树。他爬到了那老鸹窝底下,动手要拆,发现老鸹窝里有一个大蛋,有一斤来重,青青的透亮的皮儿,好看极了。杨傻子挺喜爱,把它掏出来,托在手上,又在褂子上扯了块布把蛋包起,装进兜,又把老鸹窝拆了,才下了大杨树。

杨傻子把拆下的枝条捆了捆,整闹了一大挑子柴火。杨傻子心里高兴,担着柴火,忽悠忽悠地下了山。

杨傻子到家和母亲一说这码事,又从兜里掏出那个大蛋给了母亲,让母亲炒着吃。母亲接过那个蛋,一个劲看,这么重,这个色,从来没见过,心里爱惜,舍不得炒着吃,就对傻子说:“我不能炒着吃,我要孵它,看它出个什么鸟。”

母亲把这个蛋放在热炕头里,用棉花套子把它围起来,每天用手胡撸。这么弄了半月左右,蛋皮里面动了,过几天蛋皮破了,跳出来了个大雏鸟,比出蛋皮的小鹅大一倍。雏鸟吃得挺多,长得挺快,青脊梁背儿,白肚皮,金黄的嘴儿。母子俩每天没事了就逗着它玩儿。母亲对傻子说:“孩子!咱无亲无故,有了这只鸟,你就当多个兄弟吧。”

杨傻子管这鸟叫兄弟,这鸟就点头,还真通人性呢。傻子说:“这是只神鸟,我给它起个名儿吧。”他想到了它原来是一只圆圆的大蛋变的,就说:“让它叫老圆吧。”

他家穷,没三间六舍,只有两间进屋脑袋碰檩的土坯房子。老圆没有别的去处,每天只是跟着母亲出出进进。老圆吃得多,原来杨傻子一个人打柴,两口人吃,现在三口人吃,杨傻子挣不上了,母亲对老圆说:“老圆!你哥挣不上咱吃了!你看咱这么穷,你多咱会飞了,也给咱家叼东西来呀!”

老圆听了,眨眨眼,点点头。

母亲为了让老圆快快长大,有东西让给老圆吃。开始母亲吃七成饱,后来吃五成饱,随着老圆的饭量越来越大,她每天只吃三成饱,饿得瘦成一把干柴。老圆吃得足,腾腾长,长成牛犊一样大。母亲对老圆说:“圆!你能飞了吗?能为咱家出点力了吗?”

老圆点点头,溜达着身子走出屋,站定,展开了大翅膀,一坐屁股,向前一纵身子,大翅膀忽闪了几下子,飞向了天空,围他家的院子飞了三圈儿。母亲仰望天空,对老圆说:“老圆!你找到找不到吃的,可要早去早回啊?”

老圆向前飞,飞到笫二天前半晌儿,它从空中向下一望,见地上有一个大村,这村正是集日,人烟闹社,卖烧饼的、炸果子的、衣裳市、粮食市、牲口市、大车小辆,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人多极了。老圆在这村的上空展翅打旋。

老圆落在集市上,背上一口袋麦子,一口袋芝麻,就往回飞。飞了一天半,飞到家。这时母亲正望着东南天空掉泪呢。她怕老圆头一次出门,万一被打猎的打了怎么办?正哭着,老圆回来了。母亲转忧为喜。老圆老远就展平翅膀,带着一股大风冲了下来,呵喳喳落在院子里,收住翅膀,麦子和芝麻滚下身来。母亲上前一看,乐坏了!她把老圆领到屋里,又给它烧了水,做熟了饭,让老圆喝了吃了。这时杨傻子打柴回来了,一看这些东西,上下嘴唇都合不到一起了。

从这次开始,老圆出飞了,经常向家叼东西,还净叼好东西,金银珠宝叼家来,盖房子买地;山珍海味叼家来,供母亲享受,这日子不到三年就发大了。房子盖了个五正三厢大四合,前出廊,后出厦,上面钢叉铁沿,中间画栋雕梁,院地上砖铺石桥、院中植青松翠柏、奇花异草,富贵极了!地买了十顷,拴了两挂大车,雇了五六个年工做,屋里的事雇了五六个使唤人,屋里那摆设想多好有多好,阔极了。

好日子过了一年多。可是母亲还有一愁:傻子还缺个媳妇。这日母亲对老圆说:“圆仔!咱这日子是你过富了的,可是你哥还没个人手啊!你能给你哥找个人儿来吗?”

老圆听了,又点点头。这一天,它吃饱了喝足了,溜达着身子走出屋去,一纵身子,飞向天空。母亲望着天空喊:“圆仔!早去早回——”

老圆在空中点点头,又带着一股大风飞远了。它飞来飞去,飞到了一个叫肖家楼的村庄,从空中望下去,在肖家楼的大洼里,有一辆大车停在洼里的庄稼道上,道两边是庄稼和树丛子,车上的小姐正下车来解手。赶大车的人正背着脸儿自个抽旱烟。老圆一看是个机会,一仄棱身子就扎下来了。赶车的人、车上的骡马一见牛犊子似的大鸟突然从天而降,惊得撒腿就逃。那蹲着解手的小姐,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被老圆叼起,背在背上,飞向空中去了。小姐妈呀一声,吓死了过去。

赶车人带着空车回了家,肖员外一家人闻听此事,失声痛哭!兄弟三人立即扛出鸟枪出村去找。哪找得着呢?

老圆一展翅就几百里下去了。这天,它飞到家落在院子里。母亲和杨傻子早就在院子里等着呢。她们一见老圆背来一位小姐,小姐背过气去了,母亲和杨傻子抱身子抱脚的,把小姐搬到屋里去,平放在炕上。母亲一见小姐俊得百里挑一,光彩照人。看一眼,都能看醉了。她给小姐前扑撸胸,后砸搭背,又窝巴了几次,小姐才醒过来。她一睁眼,问自己这是到了哪里?母亲就把老圆和她的家说了一遍。

肖小姐听完了,低头不语。母亲说:“闺女!你要是愿意就留下,咱一块儿过日子!你要是不愿意,我让俺老圆还送你回去。”

肖小姐低着头,左右为难。要是回去,不知道千里万里。回去后,传出自己被大鸟背到一个男人家去,好说不好听;可自己总得嫁人,又嫁个什么样的主呢?杨家比自己家日子大,杨傻子又是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看来是命里注定啊!要不,为什么这鸟单背我来呢?

肖小姐留下了。母亲待她比亲闺女还亲,又知冷又知热,三茶六饭对她照顾得周周到到。肖小姐心里受感动。过了一个月,杨傻子和她结了婚。

老圆不经常出门了,只是家中有什么危难它出来顶,出来帮。这是只神鸟,有灵性,什么困难也难不住它。它对肖小姐爱如亲嫂嫂。嫂嫂呆烦闷了,它让嫂嫂坐在它的背上当马骑,有时背着嫂嫂飞起来,在村前村后,山左山右转转玩玩,比现在坐飞机还舒坦稳当。嫂嫂不但不恨老圆,还挺爱惜它呢!

嫂子得了喜,生了个白胖胖的大小子。她请人写了封书信,让老圆叼着飞往肖家楼报喜,肖家楼知道了,人还来过几次,见女儿嫁了这么个主也放心了。

三年过去了。杨家家大业大,骡马成群。杨傻子成了杨爷。他头戴金冠,身罩青罗,脚穿软帮缎鞋。人穷长力气,人富长脾气。杨傻子这也瞧不起,那也看不上了。村里人都瞧不起杨傻子,说他家的日子是那只神鸟弄来的,是他妈的好心感化来的。杨傻子生村里人的气,也生老圆的气,他想:我家大业大了,没老圆,我的日子还会这样富,留着它有什么用呢?

凑巧,这一年春天,邻村有庙会,母亲抱着孙子带儿媳妇坐车去上庙。杨傻子就在家中磨开了他过去打柴用的那把大斧子,磨好后又掂了掂,走进老圆的屋去。

老圆无事,正在屋里舒舒服服地睡觉。杨傻子进来,它醒了,和杨傻子相处这些年,亲如兄弟,见到杨傻子手里拎着个大斧子,没向坏处想。

杨傻子说:“老圆,我把斧子磨快了,你敢把脖子伸到炕沿边儿上来吗?”老圆以为他是开玩笑呢,就把脖子伸了过去。杨傻子斧子下去,就把老圆砍死了,然后又收拾收拾把老圆的肉炖上了。

下午,上庙的娘儿仨回来了。母亲见到半屋子毛,到处的血,问杨傻子家中出了什么事。杨傻子实话实说。母亲身子一仰倒地,挺过去了。妻子肖氏听了,也放声大哭。

杨傻子窝巴活了母亲,说:“你们这是都怎么了,老圆本来就是个飞禽,理应受罪,最后被人吃的!你们就吃吃这香肉吧!”

母亲泪如泉涌,出了口长气说:“那不是老圆的肉,那是我的心,我怎么能吃?我到今天算是活到头了。”

夫妻俩从地上扶起母亲进屋去。母亲又痛哭一场,哭够了,就自己走出了屋。肖氏知道婆婆的心里难过,就后面跟着婆婆走。婆婆走出村,走来走去,走到二里外一条河的堤岸上。肖氏一见婆婆是要寻死,她紧走几步追上去,拦住婆婆说:“妈!您这是上哪里去呀?咱回家吧!”

婆婆说:“我修下这么个忘恩负义的儿子,我不活了。”

肖氏说:“您要死,我和您一块死!我也不回家了!”

婆婆说:“不行!你还年轻,你要领着孩子过。”

说着,她瞅了个空子向河里扎去。肖氏一把没拽住,也随着婆婆一起扎进了大河。

再说杨傻子,见到母亲和妻子出去了,也没大理会。他觉得肉快炖熟了,掀锅一看,锅内空空,什么也没有!这可把杨傻子吓了一身冷汗。

没用五年,杨傻子失地卖房,家产折腾净光。儿子后来也得急病死了,弄得家破人亡。他自己又拿起挑子,带上斧子上山砍柴。他年纪大了,回家来又无人照顾他吃喝,身体支持不住。后来,一个风雪天,杨傻子在砍柴路上冻死了。

第213篇、民间故事高粱秆扎的媳妇

有这么一个庄稼人,叫小顺,是个光棍儿,从小死了爹妈,惟一的亲人是他舅舅。他种着二亩多地,住着两间小草屋。大秋以后他找几个伙伴,推牌九、掷骰子玩,一块儿解闷儿。

一天,他的伙伴们说:“净玩这个没啥意思,咱们给小顺用高粱秆扎个媳妇吧!”那几个人说:“行。”他们七手八脚忙活起来,工夫不大,媳妇扎好了。这个伙伴说:“我们孩儿他妈有一件红花袄,我回家拿去。”那个说:“把我媳妇的一条绿花裤拿来给她穿上。”又有一个说:“我媳妇来时穿的绣花鞋和一个盖头,我给你偷出来。”

一会儿,衣裳、盖头、绣花鞋都拿来了,给高粱秆媳妇穿上。穿好后,他们一看,还挺好,铺上褥子,把它放在上面,再盖上被子,躺着吧,挺好看。有个伙伴说:“小顺,这回该向你舅舅要钱去啦!”小顺说:“我老向他要钱,怕他们不给了。”“给,你就说娶媳妇,准给,去吧!”

小顺来到舅舅家,正好舅舅、舅妈全在家。舅舅问:“这回来有事儿?”他说:“我要娶亲呀,啥都没有,请二老相助。”老两口儿说:“真有这事?”小顺小声“嗯”了一声。舅舅说:“真的有这事,可是天大喜事,你不用发愁,这儿什么都给你。”老两口儿准备了钱和米、面、肉等,套上大车,动身给外甥办喜事去了。

小顺心中有鬼,对舅舅、舅妈说:“你们坐车慢慢走着,我先回去叫她给烧点水去。”说完,就一溜小跑朝家赶。

到家后,开门一看,高粱秆扎的媳妇盖着被子,还躺得好好的。怎么办?老两口儿来了怎么交待!急得他大声喊:“嗨,你还不起来呀,舅舅、舅妈他们都来了,起来烧点水吧!”“哎!”高粱秆媳妇答应一声真起来了。吓得小顺一愣,觉得这事太怪了。这媳妇呢,下地就抱柴,烧起水来。水要烧开的时候,马车也到了。

小顺领着媳妇上前见过舅舅、舅妈,老两口儿夸外甥说了一个好媳妇。选了个良辰吉日,大摆酒席,亲戚朋友都来办喜事。事大、事小,一到就了。很快一天过去,亲戚、朋友各自回家,舅舅、舅妈安排好后也回家去了,剩下小两口儿过日子。

过了整整三年,又一个正月到了,媳妇说:“我要回家瞧瞧妈去。”小顺说:“去吧!”可他心里琢磨:你的家在哪儿呀?

媳妇骑上驴,小顺在后赶脚,从太阳出到太阳落,整整走了一天,还没到地方。小顺不敢言语,心想,看你走到啥地方。

天色已晚,走进一个村子里,来到一家门前,媳妇下毛驴上前敲门:“妈妈,开门来,我回来啦。”妈妈听着像大闺女的声音,可她死了,到现在已入土三年了。没敢去开门。又听门外喊:“妈,快来开门呀!”二闺女说:“是我姐姐在叫门,我去开门看看。”门一开,姐姐说:“二妹子,是你呀,你姐夫送我来啦。”母女见面,妈问:“闺女,这几年你上哪儿去了啊?”“我到婆家去啦。妈,这就是您的姑爷。”小顺上前见过丈母娘。

住几天后,姑爷急着回家,问媳妇再呆几天,定个日子好来接。她说:“再住十天吧!”小顺答应后就走了。

大闺女天天给做针线活,单的、夹的、棉的都做好了。到第十天,娘儿三个坐在炕头上做活,又说又笑拉起了闲话。妈问:“闺女,你不是死了吗?”这一问不要紧,只见姑娘身子一歪,倒啦。妈赶紧上前去拉,一拉便变成了一堆高粱秆,这下子,傻了眼,姑爷来了怎么说呢?

说着,姑爷来了。小顺见丈母娘愣愣地站着,小姨子也不动身。看不见媳妇哪儿去了。问:“我家里的呢?”

丈母娘把脸一沉说:“你朝我要人?弄着高粱秆子来吓唬我。”“吓唬你,我问你,她叫你妈没有?”“叫来着。”

“她给你做活儿没有?”“做来着。”“那就啥话别说了,给我人没事;若是不给,到官府告你去。”丈母娘一听要经官府,这还了得,人命关天的大事,头一行得花钱;二一行,坐大牢受苦刑,闹不好命还得搭进去,最好私了,给姑爷点钱吧。这姑爷是啥都不要,就要人,要媳妇,不给?县衙门见高低。小顺朝外就走。丈母娘见事不妙,急忙阻拦说:“别急,别急,有事咱们好商量。这么着吧,把你小姨子给你吧?”小顺听后高兴得二次跪下叩头重认丈母娘。小顺接走了小姨子,小两口儿和和美美地过日子了。

第214篇、民间故事诡异的绿皮列车

为赶在年三十之前回家,王大维早早来到车站排队。望着已经排出售票室的长龙,他心急如焚。去年,他站了两天一夜的队才排到一张大年初一的票,让母亲好一顿数落,数落他只顾挣钱忘了老娘。

一想到这个,王大维就头疼。现在,他已经排了整整一天,可距窗口还有几百米。看来今晚又要在火车站过夜了。王大维累得腰酸腿疼,索性铺张报纸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已经一天没有吃饭,他的肚子饿得咕咕叫。撕开一袋面包,掰了一块却没有胃口。这时,远处一个老乞丐过来,端着个破碗要钱。老乞丐白发苍苍,一只缺了口的破碗朝前伸着,看上去格外可怜。可现在排队买票的人比乞丐更可怜,更需要人同情。所以,有人嫌恶地看他,更有人恶言相向,大声呵斥。

王大维叹了口气,见乞丐走到自己跟前,便将手里的面包放进碗里。奇怪的是,老乞丐连“谢谢”都没说。他直直地看着王大维,王大维突然明白,他不要吃的,是要钱!王大维看着他,见他拖着一条伤腿,腿上还有斑斑的血迹,本来心头起了火,却又强捺下去,掏出一张十块纸币打发他走。

买票的队伍如蜗牛般缓缓地向前移着。王大维已经变得麻木,机械地跟着往前挪。过了约摸一刻钟,他突然发现那老乞丐又来了,径自朝着他走过来。这回,王大维有点儿生气了。他可怜乞丐,莫非他还缠住自己了不成?不想,没等他瞪眼,老乞丐却面无表情,突然对王大维说:你出来吧,我有票!

王大维愣住了,接着便忍不住哑然失笑:车站严厉打击黄牛,想不到黄牛竟混到了如此悲惨的地步?要装乞丐来兜揽生意?王大维将信将疑,老乞丐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马上将破碗中的钞票往一边推了推,果真露出一张开往沈阳的车票。王大维的心都要提到喉咙口了,几乎是惊得目瞪口呆。他忙低下头,问老乞丐:“加多少钱?”

老乞丐沉默片刻,说:“看你心好。只收五块订票费。”

王大维觉得不可思议,天底下竟有这样的好事?!他怕老乞丐反悔,忙掏出钱夹,从中抽出660元快速递了过去。那一瞬间,他感觉自己的手都在紧张地发抖。

拿到车票,王大维觉得自己像是在做梦一般。再仔细看,竟然还有座位!王大维的心在刹那间乐开了花。

三小时后,王大维梦游般登上了开往东北的列车。令他奇怪的是,周遭只有他即将乘坐的列车是绿皮车。现在,这样的车很少见,都快变成古董了。而且,车皮上还刷着白色的美术字:保任务,促安全。可看看票,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呢,就是这趟。进到车里,他更奇怪了,居然不挤,人人都有座位。旁边的旅客在看报纸,对面是一对小情侣卿卿我我。而其他乘客,有的打牌,有的睡觉,全然没有往年春节前列车上的“沙丁鱼罐头”场景。真是怪事!

王大维跟旁边的乘客聊天,说起这趟车,那乘客说这是临时加开的,一般人买不到票,所以人才不多。

车虽然旧,开得却挺快。王大维平时要坐两天一夜,这次却只坐了一天一夜。当他出现在母亲的面前,母亲揉着眼,高兴地一把抱住他。王大维在一家小报社当记者,虽然是合同工,却忙得要命,一年才回家一次。母亲拉着他,像往常一样马上下厨想让他好好吃一顿。王大维拍拍胸脯,说这次在车上吃得挺饱。往常车挤,顶多只能吃几块饼干充饥,还不敢喝水。可这次,他吃得饱睡得香,根本没饿着。

两天后,同在深圳打工的工友回来了。他们像王大维往年一样,回家一趟,几乎脱层皮。说起车上的“挤”,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一言难尽!

时间过得很快,几天假期之后,王大维又该返回深圳了。不过,这次他不像回来时那么幸运,他重又体会了做“沙丁鱼”的感觉,与四周每个人不管高矮胖瘦一律无距离亲密接触。想起回来时列车上的宽松,王大维抱怨:为什么不多加几次临时客车?年年都要受这样的罪!

旁边工友说话了:加再多的车也没用,人多啊!王大维不服气,讲起回来时乘坐的临时客车。几个工友认定他在吹牛,他们连续十多年外出打工了,从没遇到过这样的好事!王大维急切地辩解,可他说得越多,大家越是认定他在吹牛——不过是买到了一张黄牛票,哪儿有那样离奇的事?见大家起哄,王大维索性闭紧了嘴巴,懒得再讲。

这时,旁边一位乘客却说话了:这位兄弟,我也坐过那样的车。

听了这话,王大维扭头看那乘客。他的神情,颇为古怪。沉默片刻,他接着说:“那是辆绿皮车,对不对?大概是T617?上面有古老的‘保任务,促安全’字样?”

王大维连连点头。乘客笑了,说他五年前坐过一次那趟车。后来他跟人讲起,也没有人肯信。回到深圳后,他查了很久,却发现当时根本没有这趟临时加开的车。而那样的绿皮车,早就淘汰了。因为好奇,他还特意向有关部门打听过,听铁路职工说,那辆车几年前脱轨掉进了山谷,造成了一百多人死亡。

王大维呆住了,他狐疑地看着那旅客,回想起当时坐车时的感觉,心里陡然一寒。

回到深圳,王大维根据票根查找那辆绿皮车。很快,他就在网上查到了。那是一系列的事故图片,其中还有许多遇难乘客及铁路职工的照片。当他看到死于事故的“列车长”,一下子目瞪口呆,竟然是那个老乞丐!

与这个事故相关的帖子还有很多。王大维越往下看,心揪得越紧。那个老列车长再跑完最后一趟车就退休了,可就是这最后一趟,却因为江西某个路段的信号失误,导致列车脱轨。列车长和车上几个乘务员当场死亡。紧随着这个帖子的,是一个网友的帖子。他记述的是对列车遇难乘客家属的追踪调查。除了相关部门一次性的赔偿之外,还有一件十分离奇的事,这些乘客家属每年都会得到一笔补偿金。补偿金额,恰好是每年深圳开往沈阳的票价款。已经持续了多年,今年他们领到的金额是665元。

呆呆地盯着屏幕,王大维突然明白了什么。他知道老乞丐卖掉票之后钱的去处了,那是一个老人在竭尽所能对乘客家属们做出的补偿。那是一个列车长的歉意,尽管他不负任何责任。王大维的心里突然很不是滋味儿。后来,他多次去过火车站,一直都试图再找到那个老乞丐,但他却再没看到过他的影子。

第215篇、民间故事猫儿桥

从前杭州琵琶街拐弯的地方有座桥桥边住着一个老皮匠。老皮匠是个孤老头儿,家里养着一只猫。这只猫通身光秃秃的没有几根毛,难看死了,它不会捉老鼠,懒得连叫也不高兴叫,一日到夜闷声不响地伏在老皮匠脚边打瞌睡。邻居们看着不顺眼,都劝老皮匠:“趁早丢了它吧,养只癞皮猫有啥用场呀!”但老皮匠听了,总是摇摇头:“我家里冷冷清清的,养只猫也好作个伴哩。”

一天,有个采宝客经过这里,恰巧一只靴后眼走掉了,便拐进老皮匠的修鞋铺子,叫他修理一下。采宝客等在旁边,东看看西看看,一眼看见子老皮匠脚边的癞皮猫。他盯着猫看了半天,就问老皮匠:“老伯伯,这只猫是你养吗?”老皮匠点点头。采宝客又问:“给你三百两银子,把它卖给我吧!”老皮匠只当他寻开心,就说:“你买这样的猫去做什么?”采宝客说:“买去做什么你不用管,只要答应给我,就一手交银一手了取货。”老皮匠听了摇摇头:“没有说过有三百两银子买只猫的!我不卖,我不卖!”

旁边看热闹的人都劝老皮匠说:“老皮匠呀,你辛辛苦苦活了大半辈子,连三两银子也没积下过,这下有了三百两银子,往后的日子就穷不着啦快把这癞皮猫卖给他吧。”

老皮匠并没有动心,他慢吞吞地说:“我大半辈子也穷过来了,只要苦挣苦做过日脚,能有碗饭吃就好,决不指望这只小猫发横财!”

人们都笑老皮匠是个呆子。

你一言,我一语,大家正在纷纷谈论,刚好羊坝头的恶习霸瘌痢头阿五经过这里。瘌痢头阿五听说有这样便宜的事,急忙挤进人群,向采宝客拱拱手,说:“客人请了!你要这瘌皮猫不难,只要把猫的用场讲出来,这件事包在我五爷身上!”

人们一见来了瘌痢头阿五,就纷纷避开了。采宝客看这人在地方上是有势面的,料想有他出场,这只猫不怕买不到手,就说:“五爷,你仔细看看这只猫,虽说只有几根黄毛,却在太阳底下闪闪发亮,这是一只金丝猫呢!五爷不知道,钱塘江旁边的六和塔顶上,有十二只玉老鼠,半夜里会出来在塔顶上玩耍。那玉老鼠乃是无价之宝,只有这金丝猫才能捉得到它。”

瘌痢头阿五听得心痒痒的,肚皮里早已另打了算盘,嘴巴上却道:“好呀,好呀!”

采宝客一摸身上,偏巧带的银子不够,就向瘌痢头阿五说:“五爷,和你一言为定,我马上拿银子去,夜快边再来抱猫。”说着,穿起刚钉好的靴子,急急忙忙地走了。

瘌痢头阿五见采宝客走远了,回过头来对老皮匠说:“老头儿,把猫借给五爷用一用,等捉到玉老鼠再来还你。”老皮匠慌忙护住猫,答道:“开头我是舍不得这只猫,如今倒舍不得那十二只玉老鼠。宝贝是大家的,应当让它留在塔顶上,你凭什么要把它捉去!”

瘌痢头阿五一听歪了嘴巴,把袖子一捋,三拳两脚将老皮匠打昏在地上。他从老皮匠身边抱起猫,一声吆喝,扬长而去。

天黑下来后,瘌痢头阿五喝得醉醺醺的,独个人抱着猫,一摇一摆地往钱塘江边走去。他爬上小山,来到六和塔脚下,等到半夜三更月亮当空的时候,抬起头来一看,哈!果然有十二只晶莹光亮的玉老鼠,正绕着塔顶,跳来跳去地玩耍呢。瘌痢头阿五急忙从怀里放出猫来。说也真怪,这只猫平时只会眯起眼睛打瞌睡,这时却忽地精神抖擞起来:昂头竖耳朵,躬身翘尾巴,瞪起两只眼睛,忽闪忽闪的,那模样就象是一只刚出山的小老虎。它朝着塔顶“咪呜,咪呜”叫了两声,就一纵身蹿上塔顶去了。

玉老鼠一见金丝猫,一只只都吓得从塔顶掉下来,跌得粉碎粉碎。瘌痢头阿五赶过去,不见了玉老鼠,还以为逃了,一个箭步往外窜出去。因为他喝醉了酒,头脑勿灵清,再加上用力大,脚一滑,“咕碌咕碌”地滚下山坡,“扑通”一声响,跌进钱塘江里去了。

再说,采宝客回家取了银子,先拐到市上买了一张大网和一大捆丝绵,再到老皮匠鞋铺里来抱猫。一看,老皮匠昏倒在地上,那只金丝猫早不见了。他心里一捉摸:不对,一定是瘌痢头阿五先下了手!就急急忙忙追到钱塘江边来。原来,采宝客在瘌痢头阿五面前卖了个关子:只讲出金丝猫的用场,却不教捉玉老鼠的方法。捉玉老鼠的时候,要先在塔下张开大网,铺上厚厚的丝绵,然后才放出猫来。这样,玉老鼠就不会逃掉,也不会摔碎了。

当采宝客赶到六和塔跟前,玉老鼠已经跌碎,瘌痢头阿五也死在江里了。他一见这情形,又是顿脚,又是叹气;但事情已无法挽回,只好自认晦气,背起大网走了。

从此以后,六和塔上就没有这十二只玉老鼠啦。

老皮匠修鞋铺子旁边的那座桥,因为当年出过这件事情,就被叫成了“猫儿桥”。

第216篇、民间故事王子与天鹅

从前有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儿子。

儿子长大以后,一天出去打猎迷了路。他到处乱走,出了树林到了另一个王国。他在一个小屋前下马,看见屋里住着一个老人,雪白的头发拖到地上,胡于垂到腰间。年轻的王子向前施礼道:

“您好,老爷爷!”

“上帝保佑你,我的孩子!”老人回答,”你怎么到这儿来的?”

“我打猎迷了路,就走到这里来了。”王子说。

“你愿意留下做我的仆人吗?”老人又问。

“愿意。”王子回答。

“那好,”老人说,“你要在这里干三年,如果你能干完三年,我给你找个媳妇成家。”年轻的王子就留下来了。

第一天早上,老人给他一个鞭子,让他绕着湖去打响鞭;并说这就是他的工作。晚上王子回到小屋里,老人问他:

“你是不是真地干了一天?”

“是的。”王子回答。

“你看见什么了没有?”

“没有。”

“那好。”老人说。

他们吃了晚饭就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老人又给他那个鞭子,让他到湖边去。王子顺着湖边走,不时地甩着鞭子。中午时分,一群天鹅飞来落在湖上,脱下雪白的外衣,洗了个澡,穿上外衣又飞走了。

晚上王子回到小屋里,老人问他:

“你是不是真的干了一天?”

“是的。”

“你在湖上看见什么了没有?”

“我看见一群天鹅。”

“还看见什么了?”

“我看见她们在湖滩上脱下白外衣,到湖里去洗澡,洗完澡又穿上白外衣飞走了。”

“那好。”老人说。他们坐下来吃晚饭,以后就去睡觉了。

两年过去了。一天,老人又让王子去湖边,告诉他。

“今天是你工作第三年的最后一天。你仍旧去湖边巡视。天鹅来洗澡的时候,你趁她们不防,把她们的外衣拿来。做事细心点,如果你想获得幸福的话。”

年轻的王子拿起鞭子,又到湖边甩起来。

中午时分,白天鹅又飞来了,脱下外衣,跳到水里去游泳。看她们游得远了,王子悄悄走过去,抱起她们的外衣,跑回老人的小屋去。过了一会儿,嗬!天鹅变成了一群美丽的少女来求老人要衣服。老人一件一件还给她们,只剩下一个最漂亮的姑娘没有给,老人让她留在小屋里。别的姑娘穿起外衣,变做天鹅飞走了,老人把王子领到屋后说:

“这个天鹅姑娘是你的妻子,这是她的外衣,这袋里的金首饰和宝石是她的嫁妆。一定小心把这件衣服藏好,如果让她找到,她穿起来就飞跑了,你再也找不到她了。”

王子谢过老人,叠起白天鹅的小外衣,藏在自己怀里,把珍宝袋子往肩上一背,扯着姑娘的手就走了。老人把他们送出树林,指明王子家的方向,他们很快就到了家。

皇帝和皇后都以为自己的儿子死了,现在看见他回来高兴极了。王子告诉他们如何给老人做了仆人,怎样得到了天鹅姑娘。王子把天鹅的小外衣给了妈妈,让妈妈藏起来,并告诉她千万不要让姑娘见着,姑娘一旦拿到手,穿起来变成天鹅就飞走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年轻的王子和天鹅姑娘一起开始过着幸福的生活。

一天,王子出去打猎,妻子留在家里陪着妈妈,天鹅姑娘恳求说:

“妈,看在上帝面上,还给我的白外衣吧,我向你保证不飞走,只想穿起来试试。”妈妈没有给她。

过了几天,王子又出去打猎,天鹅姑娘又来求妈妈:

“妈,看在上帝面上,还我的外衣吧,我发誓不再飞走,只想再穿一下,穿起来我会更漂亮。”妈妈还是不答应。

王子第三次出去打猎,天鹅姑娘又来求:

“好妈妈,看在你独生儿子的面上,还我的外衣吧,我一步也不离开皇宫,穿起来我会更漂亮,你儿子看了更喜欢。”

这回妈妈相信了她,打开箱子拿出了白外衣。姑娘穿起白外衣,立刻变成白天鹅,说了声“再见了,妈妈,到玻璃山去找我。”就飞走了。

晚上王子打猎回来,妈妈告诉他天鹅姑娘如何求她骗她,骗走了外衣飞到玻璃山去了。王子听了难过得要死,立刻跨上马,穿过树林,去找那白胡子老头。他来到小屋前,不告诉老人他是谁,只说:

“您好,老爷爷!”

“上帝保佑你,我的孩子,”老人回答,“你找我有什么事?”

“我来,”王子说,“是想问您一件事情,您知道不知道玻璃山在哪儿?”

“我的孩子,我是三十二路风的皇帝,”老人回答,“如果世界上有一个玻璃山的话,我的风一定知道,一定可以把你带到那儿。”

傍晚,一路风呼叫着回来,向老人说。

“晚上好,我的陛下!”

“晚上好,我的仆人!你看见没看见一座玻璃山?”

“没看见,但是我听说是有那么一座山。”

过了一会,北风怒吼着回来了,在老人面前的地上打了三个滚,说:

“晚上好,我的陛下!”

“晚上好,”老人回答,“我的仆人,你看见没看见一座玻璃山?”

“看见了,我刚从那儿来。”

“那么明天你带这个年轻人到玻璃山去。”

第二天早上,北风起得很早,背起年轻人就走。王子睡得死死的,把他带到了玻璃山脚下他还不知道呢!王子醒来以后就开始爬山。他非常艰难地爬到半山腰,一不小心滑下来了。他又重新往上爬,爬到比刚才高一些的地方,又滑下来了。他又一点一点往上爬,费了好大力气才爬到山顶。山顶上有一个小屋,小屋里住着一个老太婆。王子走上前去说:

“您好,老奶奶!”

“上帝保佑你,我的孩子!什么运气把你带到这里来了?”

“老奶奶,是命运把我带到这里来了,”王子说,“我在找天鹅姑娘,听说她就在这玻璃山上,您能告诉我她在哪儿吗?她是我的妻子。”

“啊,我的孩子,你算找到地方了。但是我这儿有三百个天鹅姑娘,她们都长得一样。我把她们都带来,如果你能认出你的妻子你就带走,但如果认错了你就被杀掉。”

年轻的王子一点也不怕,他是那样爱夭鹅姑娘,他想或者找到她或者为她献出生命。

老太婆吹起号角,一大群天鹅飞来了,天空中处处是翅膀拍击的声音。

她们落在地上都变成了美丽的姑娘围着三子。老太婆带着王子走到姑娘面前挨个儿问:

“这是你的妻子吗?”

“不是。”

“这个呢?”

“不是。”

“那个?”

“也不是。”

后来走到一个最漂亮的姑娘面前,老太婆问:“是不是这个姑娘?”那姑娘轻轻笑了一下,趁老大婆不注意,偷愉向他眨眨眼。

“是,她就是我的妻子。”

“是吗?”

“是。”

“是不是?”

“是!”

老太婆向其他姑娘一挥手,她们都变成天鹅飞走了。只剩下王子的妻子,她悄声对他说:

“谁给你送饭都不要吃,等着吃我亲自送去的饭。”

老太婆对王子说:

“你虽然认出来了,但现在还不属于你,你要给我做完三件事情,才能带她走。现在你去那边那座山上,天黑以前把它搬到玻璃山这边来。”

年轻的王子拿着锹和镐,走到那座山下开始挖起来。但是他一个人一天怎能搬完一座山呢?他坐下来一边休息一边看着。中午时分,一个小男孩来给他送午饭,王子说:

“我不吃。”把孩子打发走了。

不一会他的妻子送来了午饭,看见他那样痛苦绝望,告诉他:

“不要愁,亲爱的。吃饭吧,吃了饭睡一觉。晚上回去老太婆要问你山搬完了没有,你就怒气冲冲地告诉她:‘搬完了,快给我做饭吃,我饿得简直要把你吃掉!’”

王子吃了午饭躺在草地上睡了。天鹅姑娘偷偷叫来她的三百个姐妹,她们又把三十二路风请来,一会儿就把那座山搬到玻璃山旁边。太阳快落的时候,王子醒来了,一看山已经搬走了,拿起锹镐去见老太婆。走到小屋旁边,他就叫起来:

“老太婆,晚饭做好了没有?”

“山搬完了吗?”老太婆问。

“搬完了!”王子吼叫着:“快拿晚饭来,饿死我了,再不拿饭来我把你吃掉!”

老太婆很奇怪,赶快去摆晚饭。

第二天早上,老太婆对他说:

“今天你去另一座山上,把所有的树都砍倒,锯成段,整齐地垛起来。”

我们的王子扛起斧头往树林里走去。砍呀砍呀砍呀——到中午连三棵树还没砍倒呢。他坐在树干上望着树林,发起愁来,怎么能在天黑以前把这些树都砍倒呢?中午时分,那个男孩子又来送饭了。王子说:

“我不吃。”又把他打发走了。

过了一会儿,他的妻送来了午饭,看他愁得丢了魂似的,就说:

“不要发愁,亲爱的。吃饭吧,吃了饭睡一觉。到了晚上,还像昨天一样去找老太婆。”

年轻的王子吃了饭,躺下就睡了。这时他的妻子秘密叫来所有的天鹅,她们又把各路风请来,风一下子把树全吹倒了,天鹅姑娘把树锯成段,整齐地垛起来。太阳落山的时候,王子醒来了,一看树已全部砍倒垛起来,扛起斧头去见老太婆,走到小屋旁边,他就发怒地叫起来:

“老太婆,晚饭做好了没有?”

“活干完了吗?”老太婆问。

“干完了!”王子吼叫着:“快拿晚饭来,再不拿饭来我就把你吃掉,饿死我了!”老太婆很吃惊,赶快去摆晚饭。

第三天,老太婆命令王子说:

“今天你到田里去,把麦子割下来,脱了粒,磨成面,我好给你们做面包打发你们上路。”

王子拿起镰刀到田里去割麦子,割到中午,那个男孩子又来送饭,王子没有吃。接着他的妻子送饭来,王子吃了饭又去睡觉。妻子叫来所有的天鹅姑娘,一会儿把麦子割完了,运到打麦场上,请风来脱粒。风使劲地把麦粒从麦穗上吹下来,又把粮食吹到风磨上磨成面粉。太阳落山的时候,王子醒来走回小屋去。

“老太婆!”他怒吼着:“第三件事也干完了,快让你的姑娘们去抬面粉,好给我做面包。”

老太婆非常害怕,她吹起号角,把天鹅姑娘叫来,让她们去抬面粉做面包。

王子的妻子招手让王子过来,告诉他:

“今天夜里老太婆要把你关在马厩里,那里头有马有牛也有男人。它们会围攻你,但是不要怕。你大胆和它们战斗,斥退它们。”晚饭以后,老太婆对王子说:

“还有一件事,今天夜里你要给我照顾牲口。如果明天少一头我就要你的脑袋。如果一头也不少,明天给你面包,还给你一匹马,你可以带着新娘子回家。”

王子走进马厩。到了半夜,牛、马和男人一起向他进攻,牛眸马嘶人叫,但王子叱咤的声音比它们还高。它们进攻了好一阵,挨了一顿打,就安静下来。

第二天大早,年轻的王子就来到小屋旁吼叫着砸老太婆的门。老太婆吓得不得了,她想:

唉呀!这小伙子真壮,比我还凶!快打发他走吧,要不他会杀掉我!

老太婆一开门,王子就叫道,“面包烤好了没有?”

老太婆吓得直发抖:“烤好了,烤好了。”

“快给我,我要走了!”王子更加狂怒地叫道。

老太婆进屋拿面包的时候,妻子走来告诉王子:

“老太婆会带来许多高大的骏马和瘦小的丑马让你挑选,你一定挑两匹最小最丑的马。”

老太婆拿着面包走出来,又让人把马牵出来,在王子面前排好队。

“来吧,”老太婆说,“你随意挑两匹马,一匹给你自己,一匹给你妻子。”

年轻的王子挑了两匹最瘦小的马;当他们跨上马背的时候,两只巨大的翅膀从马的身上长出来,带着王子和他的妻子回皇宫去了,以后,他们在自己的王国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第217篇、民间故事神医侍司懿的传说(苗族)

古时候,苗家有个药匠,名叫侍司懿,本事真了不起,啥病都治得好。吃他的药,不光治病,还能延年益寿。那时候的人,都能活到几千岁几万岁。世上没人不知他的能耐,都称他神医,连天上也闻他的名。

侍司懿这个人很好学,他有那么高明的医术还不满足。他见天上的玉当玉母、太上老君、太白星君这些人,不但不会生病,而且也不会死。他想,天上一定有不病不死的药。

于是,侍司懿上天采药去啦!一去三十多天,天上的一日,就是地上的一年。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还有不少人早就死了。怎么死的?害瘟疫死的。有少数人,枯瘦如柴,快要死了。他救活了这些人。对早已死去的妻子儿女和别的人,没法救了。因为他们的筋肉和内脏都没有了,只剩下个骨架架。

侍司懿仰天叹道:“唉!原来,医生医生,只能医活着的人,不能医死了的人,这算啥本事呀!”

侍司懿晓得太上老君有起死回生之药,连枯骨都能救活。就又上天去求他传授。

太上老君启奏玉当玉母,玉当玉母不准传授,还说:“世间的人都要死的,假如都象咱们这样,永生不死了,二天地上住不下,他们打上天来咋个做?”

太上老君听了,就出了个坏主意,又启奏道:“为天上永世平安,这个侍司懿,就不用放回人间了。”

玉当玉母问是啥道理。

太上老君说:“他头回上天,向我学了不死之药;这次他来,要我传回生之方。如让他回去,世上的人不就同我们一个样了嘛?他们只生不死,总有一天要打上天来的。”

玉当玉母听了,大惊失色,忙问道:“那咋个办呀?得找个理由把他扣下来才好!”

太上老君笑道:“这个容易,还叫他怨不得谁哩!”

他回到家里,对侍司懿说:“你不是来要起死回生的药吗?”

侍司懿高兴地说:“是呀1老君公公,请传给我吧,好回去救死了的人呵。”

太上老君说:“药就在月亮上的那棵檀香树里头。”

“咋个拿得到呢?” .

“把树砍了就得到。”

侍司懿便去月亮里砍檀香树。谁知斧子砍下去了,提起来时,檀香树砍开的口子又长合了。他一天砍到黑,连树皮都投砍下一片。他去问太上老君:“这是啥道理?”

太上老君说;“这就是起死回生嘛!你砍了它一刀,砍掉的地方就又复生了。”

“咋个才砍得倒呢?”

“你砍一斧子,用颈子去比一下,又砍一斧,比一下。这样,砍了的地方就不会回生长合了。”

侍司懿照太上老君说的去做,确实砍了以后,口子不见长合了,他就砍一下比一下地干下去。谁知砍到一半,看到树心的时候,侍司懿刚用颈子去比,口子忽然长合了,将他的颈子卡住啦! ·

从此,神医侍司懿就被卡在月亮里的檀香树干上了。不信,有大月亮的晚上你看吧,檀香树干上卡着个人。那便是我们苗家的神医侍司懿呵!你看,他还在摆哩。哪天,等他摆脱了回来的时候,人间才有长生不老和起死回生的药呵!

第218篇、民间故事王摆渡

明光女山湖西南部有一个渡口,南岸是邵岗山北村,北岸是丰收圩大堤,是女山湖及淮河北商贾赴六合、浦口要津。这个渡口从古到今十分有名气,人称"王摆渡"。这"王摆渡"是因人得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相传,公元906年,山东发大水,一个名叫王彦的章的年轻人流落到此,要过渡往南寻求谋生。湖面上摆渡的是一孤苦老人,时年六十有八,人称魏摆渡。这天王彦章来到渡口,因没人往来,魏摆渡已靠在船舱打盹。王彦章礼貌地叫了声:"大爷,我要过渡。"魏摆渡起身扶篙,送王彦章过渡。

当船行至湖心时,魏摆渡一阵剧烈咳嗽,接着口吐鲜血。王彦章慌忙过去扶住魏摆渡道:"老人家,怎么啦?"魏摆渡脸色蜡黄,有气无力地说:"小哥,我已病半年有余,郎中抓过几次药也不见好转,看来这摆渡的买卖我是干不了多久了,可惜我无后,没人接替我。嗨!我这小船一停,两岸过往人儿不知要绕多少路……"还没说完,又一阵剧咳,吐出几口鲜血。王彦章忙扶着老人到船仓靠下,问道:"老人家是住在南岸还是北岸?"魏摆渡说:"住北岸魏渡村。

"王彦章说:"老人家,我送你回家休息养病,这摆渡我暂替些日子,等你病好了,我再离开,你看如何?"魏摆渡一听喜出望外,看一眼面前的年轻人,见王彦章身高马大腰圆膀粗,甚是高兴,但不知此人识水性否?王彦章介绍说:"我乃山东省梁山县人,自小长在湖边,识得水性,会摆弄篙桨,且自幼习武,十八般兵器大都能使上几招。因家乡水灾父母兄弟遭难,听说我师兄弟在金陵开有武馆,想往那去投奔,找个容身之处。"魏摆渡一听更是欢喜,就在船舱说好,王彦章暂留下接替摆渡。

第二天魏摆渡就卧床不起,王彦章请郎中抓药,邻居大嫂帮助煎药。王彦章正式接替了摆渡的活儿。这一接就三月有余。魏摆渡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一天天加重了,几天后魏摆渡病故。因魏摆渡家无积蓄,王彦章向村邻借了些钱将魏摆渡安葬下地。从此,这魏摆渡就成了王摆渡。

一天,一个牛贩子在湖南岸贩了一条半大黄牛要过渡。上船时这牛来了犟脾气,任你怎样拖、拽、撵它就是不愿上船。牛贩子急出满头大汗。王彦章放下篙一边捋袖子,一边说:"我来试试。"只见他左手搂住黄牛前胯,右手搂住黄牛的后胯,双臂一用力,那半大黄牛四蹄悬空被王彦章抱了起来。俗话说:"宁举千斤石,不抱二百畜"。说来也怪,那黄牛像是愿意配合王彦章,服服帖帖被抱上了船。牛贩子和几名过渡客看得目瞪口呆。从此,王摆渡力大无比,抱牛上船的事儿被传开了,而且越传越远,越传越神。

王彦章臂力过人,武艺超群的传说被传到了几百里外的徐州。当时后梁王朱全忠废唐哀帝,自立为帝,国号为梁,史称"后梁"。朱全忠为巩固政权,到处招兵买马,广纳贤能。公元908年,朱全忠听说徐州有个隐居的半仙,能知前后五百年大事。朱全忠亲自带人从北方来到徐州,连住几日未打听到半仙的踪影。在寻找半仙过程中却听人说起了王彦章的传闻,朱全忠求贤心切,便带四五个随从日夜兼程赶往王摆渡。

这日,后梁王朱全忠来到渡口。当时正是潘村逢大集,过往人很多。朱全忠和几个随从并不忙上渡船,而是坐在渡口一棵大树下细看王彦章的一举一动。王彦章也看到了树下的几个人。船在湖上来回过了几趟,这几人仍坐在树下不上船。王彦章有些纳闷,但过往人多,忙得不可开交,一时也没放在心上。渐渐天中了,过往行人稀少了,岸边树下几人开始上船过渡。因朱全忠观察王彦章好一会了,看他扶老人、抱孩子、搬货物,心中越看越喜欢,心想:此人为人厚道,心地善良,若真像传说中那样力大无比,武艺超群的话,给他施展天地,其作为定在众将之上。

船到湖心,后梁王朱全忠想试试王彦章的反应,便故意左使力,使船身猛地一晃。朱全忠顺势向前一栽,伸出右手要点王彦章肘下软穴。只见王彦章将身向旁边一闪;同时伸手一把抓住朱全忠的右手道:"先生请坐稳。"朱全忠一见王彦章身手敏捷,更是油然而生爱幕之心。不过表面不露声色,还想试试王彦章的力气。于是又说:"我走南闯北,不知到过多少渡口,只有你这个渡口摆得最慢,这不急人?就是你渡我过去,我也不付你渡钱。"朱全忠说这话的意思是想让王彦章用力撑篙,看船行速便知其力。王彦章一听这话有点恼火,心想:这些人很久不愿上船,只是坐在树下对人评头论足,已猜想他们是云彩里露出一条腿-不是凡脚(角)。又想刚才这人想捣鬼,出手也不凡,现在又想赖渡钱,这哪行?王彦章一脸不快,举起手中的船篙"嗖"的一声,那篙如利箭深深扎进水底,只露半尺多一点篙梢,抱起双手道:"随你们几人来拔这船篙,要能拔起来,我分文不要,上岸后去镇上最大一家酒馆摆酒席请你们。要是拔不起来上岸后乖乖留下船钱走人,不要逼我动粗。"朱全忠笑笑,指挥随从一起用力拔篙,那几人集中到一边,船浮在水面上摆动起来,几人无法一齐出力,差点把船弄翻,那船篙在水中纹丝不动。

后梁王朱全忠把手一摆,随从们罢了手。王彦章乜斜一眼船上几人,一手抓住船篙梢轻轻一提,船篙带出半截泥出了水面。朱全忠见状暗暗高兴。上岸后,朱全叫亮明身份,说明来意。王彦章正为浑身本事无处施展而犯愁呢。现听说后梁王惜慕他的才能,从几百里以外赶来相邀,岂有不投靠之理?后梁王朱全忠说:"王壮士力大无比,刚才你撑篙就已看出。"王彦憨憨一笑说:"刚才有诈。船篙插入泥里,若一人去拔也许能拔起,可众人去拔船的重心偏向一边,船身摆动,无法用力。"一边说一边将缆绳系在一块半人高的石头上,系好缆绳后,右手抓住大石头的一角,一用力,一块狗头大小的石头被掰了下来。众人见此对传说的神力更加深无疑。

后梁王朱全忠在镇上一家酒馆设宴请了王彦章,王彦章酒足饭饱后对朱全忠说:"请容我三个月,三个月后我定去投奔后梁,效尽犬马之力。"朱全忠不解地问:"壮士何不就此随行?"王彦章说:"魏摆渡去世,我向乡邻借了钱处理后事,这钱还有部分没还上,我跟你走,这钱怕是很难还了,岂不留下骂名。"朱全忠听王彦章这么说心里更赞叹王彦章的为人,问道:"还欠多少?"王彦章说:"不多,还欠两吊不到。"朱全忠和随行一听"哈哈"大笑,朱全忠说:"我还认为是多少呢"。说着对随从说:"取50两银子分与众村邻。"

王彦章还了欠钱,决意随朱全忠同行,行前特意到紫阳山请净明寺观道长用上等紫阳赤铁打造一杆120斤重的丈八长枪,跟随后梁王朱全忠转战南北,屡立战功,第二年就当了左龙骧军使,后官拜上将军。公元923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及其子李存勋灭后梁建后唐。王彦章在战斗中被俘,后唐王李存勋也惜慕王彦章的为人和才能,多次劝降,王彦章宁死不从。后死于牢中。

一千多年过去了,王彦章的美名被老百姓世代传颂着。如今"王摆渡"这个渡口的名字还在用着。民国初还有老人见到过渡口那块被王彦章掰掉一角的大石头,后就不知去向。至今在邵岗、潘村一带说到"好马不驮二夫,好将不事二主"时,还常说起王彦章宁死不降的故事。

第219篇、民间故事鹦鹉和热朗巴扎

从前有个女人,名叫热朗巴扎,只要她丈夫出门,便和别的男子私通。

热朗巴扎喂了一只鹦鹉,它很看不惯女主人的行为,常常把热朗巴扎的丑事,在很多客人在的场合下讲了出来。

热朗巴扎十分恼火,吩咐女佣人扎西卓玛,把鹦鹉带到一个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悄悄把它杀掉。

扎西卓玛想:鹦鹉没有罪,我不能杀死它。便把鹦鹉带到拉萨河边上,说:“鹦鹉!鹦鹉!你飞到远远的地方去吧,飞到你的家乡工布森林里去吧!如果女主人热朗巴扎知道了,对我对你都没有好处。”鹦鹉说了声“拉索”,便飞上了天空。其实,它并没有走远,而是飞进了大昭寺,躲在释迦牟尼佛象的帽子后面。

热朗巴扎虽然晚上干着见不得人的事情,天天早晨还是到大昭寺拜佛。这一天,鹦鹉装做释迦牟尼的声音,说:“喂!热朗巴扎,你想不想上天堂?”热朗巴扎以为佛祖开口了,高兴得眉飞色舞,连连磕头谢恩:“想!想!连做梦也想。”

“那好!”鹦鹉说:“如果你真想上天堂的话,就在三天内散尽全部家产,一半给佣人扎西卓玛,一斗给街上的叫化子,并且要发誓再不收回来。”

“拉索!拉索!”女人赶紧答应。

“今天一天,明天两天,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你穿一件破藏袍,拿一根棍子到这里来,我会帮助你走上幸福天堂的。”

热朗巴扎听了鹦鹉的话,高兴得不得了,逢人就说:“哈哈,释迦牟尼要超度我上天了!哈哈!我热朗巴扎要到天堂乐园去了!”

到了第三天,热朗巴扎散尽了家产,快快活活来到释迦佛象前,一边磕头一边说:“佛祖啊,我按照你的吩咐做了,请帮助我升天吧!”

这时,鹦鹉从佛象后面走出来,高声说:“呸!象你这样不知羞耻的女人,还想上天堂,别做梦了吧!快带上你的棍子,到八角街要饭去。鹦鹉我,要回到工布绿色的森林里去了!哈,哈,哈!”

说完,翅膀一展,飞得连影子也看不见了。

第220篇、民间故事大桃树下的门神

在很久很久以前,很远很远的东海上,有一座仙山,叫度朔山。山上有一棵很老很老的大桃树下,不知道用什么肥料养活的,枝繁叶茂,树冠向周围伸展足有方圆三千里,东北边的枝叶垂下来,就成了一道很大很大的门,特殊的设备一定有特殊的用场,所以,这个门是专门给鬼怪出入的,守门的两个大叔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他俩从事度朔山保安工作以来,没有发生一起盗抢灯治安案件,偶尔有鬼魅想乔装改扮蒙混出山,也能够被两个神将及时捉拿遣送,因此,神荼和郁垒连年被授予“民间十大杰出神仙”,“治安模范”,“三八抓鬼手”,“两防一打活动标兵”等荣誉称号,名气也一下子传到了中土,理所当然的被老百姓画到了门上挂的桃木板子上边。

后来,民间画师水平参差不齐,稍微画不好就浪费了一块好木料,所以图省事的老百姓直接把神荼、郁垒的名字写在木板上,直到纸的大量生产,于是画在纸上的门神开始出现,门神家族的成员也逐渐增多,唐明皇时候,有个相貌凶恶内心善良的读书人阴错阳差的变成了专职门神,那就是号称“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的钟馗,野史上说钟馗是安徽灵璧人,生下来时候就比别家孩子长的老,而且越大还越难看,豹头环眼满面虬髯但是身材似乎不是很魁梧,整个一个张飞和卡西莫多的结合体,但是钟馗又聪明又勤奋,就在玄宗登基那一年(也有说是唐德宗时候,还和唐德宗时期得宠的奸相卢杞扯上了关系,但是德宗是玄宗的重孙子,那么钟馗就不会和玄宗有什么联系了),钟馗去参加去全国状元选拔大赛,一路过关斩将,一直斩到了金銮殿上,可惜这个才华横溢的小伙儿不知道在皇上这关还有面试的项目,钟馗的相貌不光吸引了皇上的眼球,也吓坏了皇上的心脏,所以最后被淘汰出局。钟馗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一时想不开,竟然一头碰死了,肉身死了之后,钟馗的魂儿忽忽悠悠就飘到了地府阎王爷的桌子边上,阎王爷一看钟馗确实也冤,但是一来钟馗属于自杀,是自愿死的,阎王爷想找个顶罪的主犯都没处找,二来,阴间和人间本来就差一级了,阴间的王根本管不了阳间帝王的事儿,但是看钟馗气势汹汹的,阎王爷也不好推三阻四的搪塞,于是给钟馗安排了一个捉鬼的活儿,钟馗平时兢兢业业的到处捉鬼,但是心里总是有个结儿,想和人间的最高领导反映反映情况,等啊等,终于机会来了,一些外史记述说有次唐明皇龙体欠安—— 拉肚子,一连卧床半个多月,一天做梦看见一只青面獠牙的小鬼,冲进唐明皇的寝殿,抓了杨贵妃的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箱酒药跑,这时候一个穿着蓝工作服、一边的膀子光着的“大鬼”突然出现,把小鬼一把捉住,用拇指的指甲抠下来小鬼的眼珠子就放在嘴里大嚼……唐明皇就问他是谁,这个“大鬼”就说啦,说我是那个因为长相没当上状元的钟馗啊,那时候一时想不开就自杀啦,我活着的时候不能给陛下您做贡献,死了之后也要完成为您效劳的心愿……唐明皇听得这个顺耳啊,正得意着呢,梦醒了,唐明皇赶紧招呼吴道子过来,把梦里的事一说,吴道子天才阿,一下午就把钟馗的像画了出来,唐明皇一看,简直和照片一样,就把这幅画挂在内宫的门上驱鬼。到了北宋,皇家的大手笔是大量拓印钟馗画像,于春节期间在各处大门上张贴,这时候的画像上,还多了一个女子,说是钟馗的妹妹,好歹她妹妹没和她具有同样的基因,所以后来钟馗为了答谢从前资助自己进京赶考,后来又负责把自己入殓安葬的同乡好友杜平,做主把妹妹嫁给了他。

钟馗样子实在是太难看,要不怎么说连鬼都怕他呢,后来把难看的人比作钟馗,也算一种借代的修辞手法,唐代的诗人温庭筠长的就不好看,所以从小就背上了个温钟馗的外号,这个外号也给温庭筠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长大之后还是阴影重重,他在二十八、三十六、四十四分别进京应试,也分别的名落孙山,最后一次据说还是被赶出考场,不知道是不是间接了受了相貌的影响。脸蛋儿的自卑使温庭筠把写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的一代才女鱼玄机火辣辣的示爱拒之千里,因而造成了我们鱼大姑娘游戏人生的悲惨遭遇。

钟馗再厉害,也是单枪匹马老哥儿一个,即使能照顾两扇门,也不符合中华民族讲究对称的美学标准,于是,宋朝末年,门神班子里添加了两个新成员: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两个人都是唐太宗平定天下的肱股之臣,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尉迟敬德从李元吉手下救了太宗皇帝一命。因为唐家天下大多是高祖李渊出息的二儿子李世民打下来的,自太原起兵开始,李世民先后平定薛举、薛仁杲,河东的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的夏,王世充的郑,兵争天下难免杀戮无数,因此登基后时常有不愿托生的恶鬼作祟,弄得宫中一到夜晚便不得安宁。如此月余,太宗皇帝不堪其扰,就召集群臣商议,秦琼和尉迟恭自告奋勇每夜披甲持械守卫门于宫门两旁。果然俩人往那儿一站,鬼就不敢再出来,如此又是月余,太宗想着这么站下去,秦琼俩人也受不了哇,于是命宫中画匠将二将手持鞭、锏怒目发威的模样画下来,挂在宫门两旁,估计那些鬼的IQ也不是很高,看见宫门口还是有人把手,也不去细细研究是二维的还是三维的,就赶紧全体搬迁再也不见了。这里面还插进来一个单人儿门神的典故,说泾河里的老龙王闲着没事跟人打赌,结果触犯天条,依罪当斩,魏征本来是天上的星星,为了辅佐李世民得天下才在人间转世,天上有事的时候他也得随叫随到,这次玉皇大帝就一个电邮把魏征召回去执行泾河龙王的死刑,泾河龙王眼看着在天上是没什么办法,就在人间帝王这儿走了走后门,求唐太宗救他一命,唐太宗知道那天上杀人是要讲时辰的,只要拖过去那一会,泾河龙王的命就算保住了,所以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唐太宗就派人召魏征过来陪他下棋,魏征心里也明镜儿的,两边都是自己的领导,谁都不能得罪,所以就想了个巧法儿,和太宗皇帝下棋中间,装作打盹的工夫就灵魂出窍,上天去杀了泾河龙王,泾河龙王把这股怨气都发到了唐太宗身上,每天晚上都跑到太宗寝宫的后门去连唱带跳的闹腾太宗皇帝一会儿,这个麻烦是魏征惹出来的,所以就得魏征去收拾残局,魏征只好硬着头皮拎着三尺宝剑扬眉立目的站在后门边上,后来他的模样也就成了门神的原型之一。历史人物年画的出现更加成全了门神画像的内容,依照各地民俗的区别,《封神演义》里的燃灯道人、赵公明,春秋时候的孙膑、庞涓,东汉的姚期、马武,三国里面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晋代的温峤,北宋杨六郎的左膀右臂孟良、焦赞,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父子、韩世忠,《水浒传》里的解珍、解宝、吕方、郭盛都挂上了门神的兼职,元代时候最绝的是让杨宗保与穆桂英一对恩爱夫妻双双荣任门神,把民间造神运动推到了顶峰。

三十天黑前,除了门神,春联也得早早贴好,最早的春联,或者说最早的正式春联,是后蜀的亡国皇帝孟昶写的,有一年春节时候他心血来潮,在朝堂上先让底下各级官员每人写两句好听的拜年嗑儿,品头论足一番之后,自己才提笔在桃木片儿上面写下“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两句,可惜发明春联的第二年,孟昶就因为娶的老婆太漂亮的缘故死在了战胜国的首都开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加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皇帝都发话了,谁能不写?所以家家户户自此养成了过年写春联的好习惯,一直沿袭至今。当然,据说那次也有写不出来的,正好还被微服出来检查春联张贴工作的朱元璋抓了个正着,朱元璋进去一问,才知道这户人家是一杀猪的,小学文凭都是买的,字都认不全,就别提写对联啦,朱元璋一听,兴致上来了,让随从端上来笔墨纸砚,挥毫写下“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然后命这户人家贴上,这可是当今皇上的御笔,而且很含蓄的写出来户主的职业身份,在众多春联里也算 “名对”了,春联是对联的一个分支种类,除了在对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句法相似、节奏相应、平仄相谐的一大堆要求下还得加入喜庆气氛,同时也不能太长,要不拜年的谁站到家门口看,脖子扭酸了脚踝冻僵了也看不完哦。有时候喜联和春联也可以通用,说有一家目不识丁的财主给他老娘办大寿,非要让教书先生写个吉利对子,这个先生就找了个春联套用上: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财主当然觉得好,但是不提点意见就显得自己没啥水平,所以就对教书先生说:“这个寿联好是好,但是看不出来是我妈过生日啊,我看这个上联得改改,就改成‘天增岁月娘增寿’好了!”教书先生不敢不改,但是改了又坏了对联的规矩,变得不伦不类,所以就向财主建议,说这个对联啊,是讲究上下联对仗的,你上联改成了“娘”,那下联里面得改成个“爹”才匹配啊。财主一听,觉着有道理,于是在他给他老娘做寿那天,中堂上来贺喜的各色客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中堂上悬挂的寿联便是:天增岁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

第221篇、民间故事大小偷和小小偷

从前,一个老头儿膝下有四个儿子。一天,他把儿子们叫到跟前,分给每人一点黄金,让他们出去学手艺,六年以后回家来比试比试。

儿子们遵照父亲的嘱咐,在一个吉祥的日子出发了。四个人结伴走了整整两天,第三天,他们在路上碰见几个病病歪歪的人。老大问:“你们要去哪里?”病人说:“上区有个名医,我们去找他看病。”老大对三个弟弟说:“我想去学治病,我们就在这里分手吧,六年以后再见!现在每人垒一堆石头,今后谁要是先回去,就把自己的石头堆拆掉。”

大哥走了,三兄弟继续结伴而行。走到一个山谷,碰见一群背着炭的人。老二问:“你们背炭做什么?”一个人说:“下区有个嗄拉明珠托央(意为铁锤象魔术师一样的铁匠),我们帮他运炭。”老二对两个弟弟说:“我想去学打铁,我们分手吧!”

老三老四继续朝前走。走着走着,瞧见一个壮实的汉子背着一头黄牛大踏步前行。小弟弟说:“三哥,我想跟这位大力士学习力技,我们分手吧!”

最后剩下老三一人了。他来到一个山脚下,看见有个人席地而坐,面前摆了很多妇女的装饰,那人正在“一、二、三”点数。老三走上前,那人突然跳将起来,“嗖”地拔出腰刀,眼睛瞪得比山桃还大。老三忙说:“饶命饶命!我想拜你为师。你这些东西是怎样得来的?”那人说:“偷来的。”老三说:“我跟你学偷东西。”

六年一晃过去了,兄弟四人都学会了一门手艺,回到了家中。老父亲很是高兴,问他们学会了什么。老大告诉父亲学会了治病;老二告诉父亲学会了打铁,说着左手抓钎,右手举榔头,不到一顿茶的工夫,就敲出了一个漂亮的铁盆;老四告诉父亲学会了力技,他跑到院落子里,轻轻松松把一头公牛抱了起来,哥哥们非常惊讶,问他怎样学到了这本事,老四说:“师傅给我一头刚出生的牛犊,让我天天抱它。六年以后,小牛犊长大了,我还能抱得动。”父亲发现老三总是低着头,斜着眼睛看人,就问:“你学会了什么?”老三说:“我学会了偷东西。”父亲呆了半天,说:“今天我们的邻居买了鱼,你去偷回来。”随后老头赶快跑到邻居家里,气呼呼地说:“我的三儿子学会了偷东西,今晚要来偷你们的鱼。你们狠狠打他一顿,他今后就再不敢偷东西了。”

晚上,邻居老头把外、中、内三道门严严实实关好,手持棍子等待小偷。老三拿了一只长钩子,爬到邻居楼顶的烟囱上,学猫叫了几声。邻居老头说:“不好,猫要吃鱼。”老太婆说:“我去把鱼放到碗柜里。”两人说话的工夫,小偷从烟囱里伸下钩子,钩到了鱼,老太婆进来,看见鱼吊在空中,大叫:“不好了,鱼飞走了!”

老三把偷来的鱼交给父亲。父亲非常惊讶,跑去问邻居为什么不打小偷。邻居老头说根本没有什么小偷,鱼是自己飞天了。父亲拿出鱼,说:“瞧,鱼没有飞天,是我儿子偷的。”邻居老头怒气冲天,“今晚让他来偷我的衬裤,我非把他打个半死不活。”

父亲回到家,让老三今晚再去偷邻居老头的衬裤。老三说:“偷衬裤有什么用?不如偷富家的金银宝贝。”可他不敢违抗父亲的指令。晚上,他跑到牛圈,拿了一点稀牛粪,然后打扮成邻居老太婆的模样,轻手轻脚摸进邻居家的厨房,钻到一个角落里美美地睡了一觉。邻居老头躺在床上,一夜未合眼。黎明鸡叫的时候,还是没有动静,老头以为小偷不会来了,便放放心心睡去。这时,老三拿着稀牛粪,悄悄抹在老头屁股上。老头一觉醒来,觉得屁股上凉嗖嗖的,以为自己泻肚子了。他脱下衬裤,一脚蹬出被子,又睡了过去。

老三把偷来的衬裤你给父亲。父亲更是惊讶,又跑去责问邻居。邻居老头怒气冲冲地说:“今晚让你儿子来偷我,看他有没有这本事?”

老三听后笑了笑说:“我学过偷东西,可从来没有学过偷人。不过我可以试一试。”他在邻居的羊圈门口挖了个洞,把一个大口袋放进洞里,袋口只要用绳子一拉,便可收紧。老三在袋子上面盖了一层草,夜晚躲在羊圈套旁边,学豹子吼了几声。圈里的羊吓得“咩咩”乱叫,又蹦又跳。邻居老头以为豹子来叼羊来了,手持长矛冲到羊圈,一不小心掉进了洞里,老三一拉绳子,袋口收紧了。他驮着口袋回到家,对父亲说:“邻居偷来了。”父亲无可奈何,给了他一点钱,把他赶出了家门。

老三四处游荡。一天,他正在一个村子里闲逛,碰见一位年轻小伙。小伙子问:“你叫什么名字,要到哪里去?”老三说:“我叫大小偷,要去偷东西。”小伙子说:“我也叫大小偷,也要去偷东西。”老三说:“不能两人都叫大小偷。我们比一比,看谁技术高,谁就叫大小偷。我可以不惊动主人,把他家里的鸡蛋偷出来。”小伙子说:“我也可以不惊动主人,把他鞋底上补的鞋掌偷下来。”两人决定晚上比赛。

天黑了。老三拿着一把尖刀,钻进一户人家,把吊在墙上的鸡蛋筐子挖了个窟窿,将鸡蛋一个一个掏了出来。筐子挂得很高很高,他不得不踮起脚。那小伙子趁机用尖刀把他的鞋掌割了焉。回去后,老三得意洋洋地说:“看,我偷来了鸡蛋,该你偷鞋掌了。”小伙子说:“鞋掌早偷来了,看看你的鞋吧!”老三一看非常惊讶,只好说:“你叫大小偷,我叫小小偷吧!”从此,两个小偷经常合伙偷盗,臭名远扬。

一天,大小偷对小小偷说:“前面山洞里住了些商人,我们去搞点东西来。”随后一人在屁股上画个虎脸,一人在屁股上画了个豹脸,大白天来到山洞口。商人们都出去做买卖了,只留下一个人烧茶看守东西。等烧茶的商人出去打水,小偷赶忙跑进洞里,光屁股冲着火灶。商人打水回来,开始烧茶,刚要放盐巴,忽然觉得有老虎和豹子在眼前晃动。他吓得大叫一声:“我的妈呀!”将滚烫的茶水泼向虎豹。大小偷和小小偷被烫得怪叫起来:“哎哟哟,好疼哟!”商人立刻明白那是小偷。他迅速抽出腰刀,把他们劈成四块。

第222篇、民间故事公正执法 必有后福

武则天临朝执政时,恒州鹿泉寺有个僧人叫净满,他有很高的道行,受到其他僧人的嫉妒。

有人偷偷地画了张画,藏在他的经书夹里,画的内容是有个女人坐在高楼上,而净满则在一旁弯弓搭箭要射这个女人。然后又让他弟弟到皇宫里去告发。则天女皇得知之后大为恼怒,命令御史斐怀古审办此案,要对净满施行杀戮。裴怀古坚持明断,没有屈从女皇的意旨。李昭德则进言说:“怀古审理得太粗率,请令人重新审办此案。” 怀古厉声说道:“陛下执法不论亲疏,应当对天下人一视同仁,为什么让我诛杀无辜之人,以迎合圣上的旨意?倘使净满有犯上之罪状,我又怎么好意思宽恕他呢?臣愿坚持公平判决,尽量减少冤案,为此宁死不悔!”

则天女皇于是解除了原先的旨意。裴怀古后来以副职陪同阎知微去突厥和亲,突厥封阎知微为南面可汗,

让他带兵入侵赵国,战事平定后,裴怀古才伺机逃了回来。在往回逃的途中,由于他平日身体虚弱,经不住奔驰颠簸,便向苍天诚恳祷告,誓愿死在大唐国土。在他精疲力竭朦胧入睡的时候,梦见一个像净满的僧人,指引他说“可以从这条路逃出去。” 怀古睡醒之后,按照僧人指引的路走,果然安全逃了回来。人们认为这是忠恕所得的报应。

第223篇、民间故事贵州苗族姊妹节的传说

贵州苗族姊妹节主要是指贵州省台江县、施秉县以及剑河县部分地区的苗族人民在每年季春时节由妇女们主持的吃姊妹饭的节日。时间因地而异,俗定于阴历二月十五或三月十五。节日礼仪古朴独特,最为典型壮观的要数台江县施洞地区清水江畔的三月十五至十七苗族姊妹节。

妹妹节由来的传说

过姊妹节的范围较广,几百个村寨十几万苗族在礼仪习俗有所繁简或大同小异,在传说上也略有不同,究其来由的传说,主票有以下两种。

1、相传台江县的革一地区,有一个苗族大寨,寨子里的男子们每年都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打猎,很久很久都不回来。寨子里还有众多的妇女孩子和七十个如花似玉的姊妹。妇女们劳动回来就养儿育女,过着她们永远也过不完的日子。姊妹们上山摘果与下田劳作,在家姊妹们还纺纱织布织锦与挑花刺锈,他们织出来的布箱子都装不完,他们织出来的彩锦啊,比天上的彩霞还美;他们绣出来的花,蜜蜂蝴蝶都飞来驻留,可是七十姊妹们总还觉得缺少了什么,心里总是畅快不起来,因为她们已经到了豆蔻之年了。于是姊妹们又相邀去开田,她们选择了一个水源丰富的地方,把心思转移到开荒造田方面来,开啊开啊,开出了一块好大的田,从这边田胜望不到那边田胜了。于是她们在田里放养了很多很多的鱼,春天来了,他们在田里播了糯米种子,秋天到了,她们打下的糯谷装满了一仓又一仓,酿出了一缸又一缸的糯米酒。吃喝穿戴都有了,可姊妹们总还觉得缺少了什么,很少有歌声笑语。老人们看出了姊妹们的心思,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建议她们把吃不完的糯米和喝不完的糯米酒保存起来,待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用精米制成糯饭,再到田里捉来鱼虾壳螺蛳设宴,招呼远方的青年男子前来吃姊妹饭喝酒跳舞交谊择偶。第二年确实通过这种形式,有部分妹妹还选上了如意情侣而高高兴兴地嫁出去了。以后吃姊妹饭便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节日。

2、相传苗族从前居住在遥远的东方。后来由于人口增多生活困难和灾荒战乱,被迫不断往西方迁徙,而每逢到一个地方居住一段时间,就有一部分姊妹要嫁出去,再次迁徙嫁出去的姊妹就回不到家了。相见时难别亦难啊,于是他们决定在春暖花开的时节里,到田里捉来鱼虾,相邀已嫁出去的妹妹们回来和未嫁姊妹们相聚一起,吃一餐姊妹饭相诉衷肠,然后依依惜别,这样相习成了一年一度的姊妹节,俗语:吃了一餐姊妹饭,了却一年相思情。

姊蛛节前几天,姊妹们就到山野里,采来南烛木叶。姊巅、蜜蒙花等各色花草,分别用冷水浸渍和用水煮的方法,制成黑红黄绿各种花草汁液。然后用这些汁液分别浸泡糯米。一两天后,这些汁液完全渗透了糯米,再取出分别过滤,再用清水冲洗去表百多余的色彩汁液,然后将这些分别浸泡好各色糯米调匀,上甑蒸熟,就成了晶亮芬香的五彩姊妹饭。这种用各种野花草清对取色制作的姊妹饭,不但色彩缤纷、芳香可口,而且久放不便不坏。还具有明目健身,滋补强身功效,是节日期间与亲朋好友共享与相赠的特殊食品。

第224篇、民间故事人心不足蛇吞象

小时候,没电视、没广播,连电灯也没有。寒冬腊月里就钻进外婆的被窝里,帮外婆焐她那双小脚。外婆每晚给我讲故事,直讲到我进入梦乡。记得她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淮河边上住着一个教书先生,单名叫丰,妻子生孩子时大出血死了。丰一直没再娶,一是因靠教几个孩子收入微薄,二是怕娶回个后妈对儿子不好,就一直带着儿子过日。儿子叫象,因父亲教书,儿子又少母爱,自小顽皮,又因父亲可怜象自小没娘,什么都依着他,平时舍不得弹象一指头,使象自小养成了好吃懒做天下唯我的脾性。

一年秋后,丰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条小花蛇在秋风中战战兢兢曲蜷成一团,十分可怜。丰动了侧隐之心,小心翼翼将小花蛇捧起放入袖笼中带回家精心喂养。象也很喜欢小花蛇,常常去田里捉些青蛙回来喂它。小花蛇得到精心的喂养很快长成了大蛇,食量也大得怕人,象也不愿意再为它捉青蛙了。丰决定将花蛇放入芦苇荡中。花蛇在丰家生活了十几年有点舍不得离开丰家,但它见丰已年老体弱,象又好吃懒做,生活越来越困难,只得离去。花蛇连连向丰点头,算是拜谢主人的养育之恩,然后游入芦苇荡中。

丰渐渐老了,他多次对象说:"儿呀!为父老了,前头的路也不多了,你应当学点本事,日后好自食其力。"象总是不屑一顾地说:"放心吧,船到桥头自然直。"丰看儿子总是不长进,常常流下老泪摇头叹息地说:"养儿不教父之过也。"

几年后,丰病故。众乡邻为丰安排好后事。象不学无术,好吃懒做,开始靠变卖家产维持生计,家里值点钱的东西渐渐被他变卖完了,生活越来越困难,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屯。眼看着冬天要到了,棉衣早在秋天就被卖了,象蜷在被窝里无法起床,而家里又没有一口吃的。象愁肠百结,在被窝里蒙头大哭,一边哭,一边埋怨父亲为什么不多留点家产。正哭着突然听到一阵"沙沙"声,紧接着门开了,象吓了一跳,以为是小偷,象头还蒙在被窝里,哭得更伤心了,一边哭一边说:"这家除了房子外没一件东西值钱的,你要什么拿什么好了。"说完放声大哭,哭了一会觉得有人拍床,象从被窝里伸出头来一看,一条巨大的花蛇盘在床前,魂差点给吓出了窍。定神再一瞧,那花蛇在流泪。象猛然想起是几年前放进芦苇荡的花蛇回来了。象说:"花蛇呀,难道你也没吃的了吗?"花蛇摇摇头。"那你还回来干什么?"花蛇突然开口说话:"象呀,你们父子俩救过我,如今你有难处,我不能不帮帮你。"象一听花蛇能说话,一骨碌爬起来惊讶地说:"花蛇你原来会说话?"花蛇点点头。象忙说:"你怎么帮我呢?"花蛇说:"我眼睛是夜明珠,你拿刀在我的眼睛挖下一只可以换几百两白银,按正常生活够你享用一辈子。"象的屁股上如安了弹簧,一下子从床跳起,找了把刀来。当走到花蛇跟前时,浑身打颤不敢下手,花蛇说:"别怕,你挖我的左眼。"象一刀下去,花蛇的左眼珠迸出,血如泉涌,喷了象满身。花蛇疼痛难忍,在地上翻滚了好会说:"象,你好自为之,我回芦苇荡去了。"

象把花蛇的眼珠洗净,揣进怀里,来到城里最大的一家药店。柜台里的小伙计听说有人要卖夜明珠,不敢乱开价,忙跑到后堂把掌柜的找了来,掌柜的反复端详着夜明珠连连赞道:"好!好!"再看柜外仍穿着单衣的毛头小伙子有点不相信地问:"你怎么得到它的?这可是人间少有的希罕之物呀。"象昂起头傲慢地说:"得到它有什么稀奇。"接着一五一十将养蛇、放蛇,蛇又回来报答主人之事说给掌柜听了,那掌柜的听了直咂嘴称奇,掌柜的说:"要能将那蛇胆弄来,那可是价值连城的呀。"象没好气的说:"那不要了蛇的命了吗?"象和掌柜的一番讨价还价后,得了二百两白银回家了。

象有了钱,又开始花天酒地、醉生梦死,赌场里人人认得出手大方的象爷,妓院里个个知道象爷腰缠万贯,酒馆老板也都知道象爷从不吝啬。象也常常暗自笑话他的死鬼老爹,辛苦一辈子不知什么叫福,我有福一辈子不知道什么叫苦。

一晃几年过去了,象手里的钱所剩无几了,赌场的老板开始逼着他讨债了,妓院的漂亮姐儿又另有新人了,酒馆的小伙计也敢冲象翻白眼了。药店掌柜的几年前说有关蛇胆价值连城的事儿,时常在象的脑中浮起。象冲着赌场的老板说:"明个我有了钱,买下这个城,我叫你给我放马。"象冲着妓院的漂亮姐儿骂道:"婊子,明个我有了钱,买下这钱,我叫你给我舔屁眼。"象冲着酒馆的老板说:"狗眼,明个我有了钱,买下这城,我叫你喝尿。"

一日,象喝得醉醺醺的,一摇一晃向芦苇荡走去。芦苇荡一望无际到哪去找花蛇呢?找不到花蛇,取不到蛇胆,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呢?象在芦苇荡边放声大叫:"花蛇!花蛇!象来了。"不一会就听呼啦啦,风卷芦叶哗哗响,花蛇来到了象面前,象喜出望外,可当象提出要取蛇胆一事,花蛇流下了一行泪,痛心的说:"象呀,你取我的胆,不是要我的命吗?"象说:"我不取你的胆,我可怎么过呢?"花蛇叹息道:"几年前忍痛挖下了一只眼,几百两白银应该够你享用一辈子的,可你吃喝嫖赌贪得无厌,就是有再多的钱也不够你挥霍的呀,你走吧,我帮不你!"说完痛苦地低下头,不愿再看象。象看花蛇低下头去急忙从怀中掏出刀,举刀要砍死花蛇,花蛇让过,气得浑身发颤,心想种恶徒留在世上又有何用?于是张开大口轻轻一吸,象如一片叶子飘进花蛇口中。花蛇把象吞入了腹中后,又游回了芦苇荡中去了。

外婆就是用这个故事教育我们:"人不可贪。"

第225篇、民间故事疯人误闯金銮殿

昔日,紫禁城乃皇宫禁地,戒备森严,宫内人员尚不得随意行走,外人又何能潜入,而且竟闯进金銮殿了呢?然而在清宫有关档案中却详实地记载了一件疯人潜入太和殿并最后被绞死的事件。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夏季七月初八,宫内各门值班章京按例巡查各宫殿,开始未见有异常。

中左门值班章京继山,中右门值班章京隆海,后左门值班章京阿克当阿,后右门值班章京胜禄等四人接班后,一起会同巡视三大殿。当行至太和殿时,忽见大殿一侧的窗棂脱落,四人立即警觉起来。至近,隐隐听到殿内似有人声,四人连忙将此情况上报给值班司钥长护军参领松全和值班续办事章京魁联。二人闻听后不敢怠慢,随即向景运门值班大臣兜钦禀告。兜钦十分惊诧,马上带领众臣兵直奔太和殿。待打开殿门大锁开启殿门之后,只见一人正在殿内跳舞。

于是众兵进入殿内一拥而上,将跳舞人拿获,并从该人身上搜出带鞘短刀一把、小刀一把、火柴两盒及其他一些物品。紫禁城乃森严之地,这人竟腰带短刀潜入,且进入金銮殿,此事非同小可,景运门值班大臣兜钦等当即对人犯严加审讯。据称,人犯名贾万海,29岁,京郊大兴县人,再加讯间则言语糊涂,似有疯疾。兜钦见无法追讯真情,于是在七月九日上奏皇太后和皇上,拟将贾万海送刑部严审,按律惩办。当日奉旨:”依议。钦此。”刑部在收到人犯贾万海后随即提审。

贾万海依然目瞪神呆,言语糊涂,医官诊断其为肝火挟痰之症,以致神智惊惶,语无伦次。刑部堂官令为其医治。一月之后再提审时,贾万海依旧如故,以致不能取供。但贾万海藏刀潜入金銮殿被抓获,证据确凿。本案又是奉旨查办,不能久悬而不决。按清律:不系宿卫应值合带兵仗之人,但持寸刀入宫殿门内者绞监候。为此,刑部于八月初九日请旨按律惩办,拟绞监候。

照例锁铜监禁,归入朝审办理。当日奉旨:”依议。钦此”是这名在金銮殿跳舞之人贾万海在朝审后被施以绞刑。因贾万海系疯人,未能留下任何供词,所以他何以能腰藏短刀潜入戒备森严的皇宫,直至闯入金銮殿,至今仍是个谜。

第226篇、民间故事三过家门

大禹和涂山氏在台桑新婚后的第四天,就接受了舜帝给他的使命——出发治水。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传为千古佳话。

一过家门是在早晨。大禹走近家门。老远听得他的母亲修己的骂声:“父亲治水,丧命在羽山;儿子治水,一去四载。父亲是呆子,儿子是笨蛋!”

这时,屋里传出小孩子的哭声。

大禹听到母亲又骂:“三岁哭到老,有爹没法叫!你要哭,跟你老子去哭,省得奶奶心烦!”

接着传来了涂山氏抱哄小孩的声音。

大禹听见母亲骂得更凶了:“新婚四天,丈夫出行。一去四年,不找不寻。名是新媳妇,实是活寡妇!”

只听得涂山氏长长地叹了口气。

大禹想进去答话,又怕恼着气狠了的母亲,拉扯进去没个完。治水要紧哩!怎能为了家事耽搁了时辰?——于是悄悄地离开了家门。

二过家门是在中午。头天夜里,大禹想家想得可厉害哩!天不亮就骑马动身赶呀赶,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到中午辰光,登上了家侧的小丘。大禹勒住了他那匹高头白马,一眼就看见他家那烟囱,冒着乳白的炊烟。大禹心想,从这炊烟看,家里是平平安安的。一声悠长的鸡啼,传得老远老远;几声小猪的呼噜,也听得清清楚楚。大禹急切的思家心绪平静下来。离乡背井,屈指算来,该有六七年啦。

这时,屋里突然传出了他母亲修己爽朗的笑声,接着是她带着兴奋的声音:“孙儿呀,要是你爹回来,他不认识你,怎么办?”

“不认识,我就打他。”

“为什么要打呢?”大禹听出是妻子温柔的声音。

“连自己的儿子也不认识,不该打吗?”孩子尖着嗓门撒娇的声气。“打也是活该!”

“好孩子,”大禹母亲的声音,“脾气真象你奶奶呀!”

接着又是一阵笑声。

大禹寻思:上次过家门,一片骂声,哭声,叹气声,我尚且没有进门;这次,家里好端端的,我还进去? 于是,大禹便绕过家门,向治水的工地奔去。

三过家门是在傍晚。那是二过家门三、四年后的事。今天因办治水的事,离家已不远,大禹就起了回家看看的心意。可是偏偏天不作美,中午辰光,乌云滚滚,雷声隆隆,哗哗哗哗的大雨,简直象天河漏了底儿!尽管如此,大禹还是忍饥耐饿地赶呀赶,傍晚时,终于望见了家门。大禹可高兴啦:进家去歇一歇,看看一别十载的亲人,烘烘衣衫,吃点东西,该有多舒坦多称心哪!

大禹骑马直奔家门,他一眼看到屋檐下有个八、九岁的男孩,正用小锄头在疏理屋前的廊檐沟水。那小孩一见来了生人,便扬起头,在大雨声中尖着嗓门招呼:“喂,大伯,您见过我爹爹吗?”

大禹故意问:“你爹爹是谁呀?”

“大禹嘛。大伯,请捎个信给他,叫他回来看看,帮我挖挖廊檐沟。”

这时,屋里传出大禹母亲的声音:“你这小鬼头,乱嚼你舌头!你爹爹治天下的洪水,现在听说正见点成效,你却要他回来挖廊檐沟。”

接着是大禹妻子的声音:“你奶奶讲得对,叫你爹治平洪水再回家。”

小孩天真地扬声说:“对,叫我爹治平洪水再回家。”

大禹一听,心里可高兴啦。他对儿子说:

“好!我一定把口信捎给大禹!”

说着,大禹就转身上马,马不停蹄地又上路了。

大禹治水,一去十三年,跋山涉水,禹迹茫茫。“三过家门而不入”,就是这段故事。至今,还传着这样四名话:

一过家门听骂声,二过家门闻笑声,

三过家门捎口信,治好洪水转家门!

第227篇、民间故事吕洞宾戏牡丹

俗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号纯阳子,相传为唐京兆人。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随汉钟离权授于丹诀,点度成仙。他曾隐居终南山修行,后云游各地。关于他的传说中,除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还有戏牡丹花仙之说。

相传,吕洞宾云游天下,来到山色奇秀,九峰回环,号称金庭洞天的桐柏山,发现大地抖动,房屋倒塌,九峰欲崩。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穿山甲在作怪。

吕洞宾气恼之下,迅速召集各路山神,共商擒拿穿山甲拯救百姓的大计。众山神纷纷说:“此怪有五千年的道行,炼就了翻山倒海之术,我们敌它不过,望大仙禀告玉帝,速派天兵天将捉拿此怪,拯救百姓,保护山林。”

吕洞宾嘿嘿一笑说:“一个小小的穿山甲作怪,不必惊动天兵天将,我一个人就可以治服它了。”众山神一齐称谢而去。

众山神走后,吕洞宾暗想:“此怪妖术厉害,我怎能降服了它?也是我一时说出大话,如若不把此妖镇住,众山神岂不讥笑于我!这”

吕洞宾正在沉思之际,太白金星对吕洞宾说:“要想降服穿山甲,非用定山神针不可。这神针乃王母娘娘头上一根玉簪,若能借得,便可马到成功。”吕洞宾说:“那怎么能行啊,玉簪本是王母娘娘心爱之物,恐怕谁也借不出来。”太白金星道:“此事并不难。王母娘娘身边有一名贴身侍女——牡丹仙子,她早有思凡之意,你若能打动她的心,此事定能办妥。”

次日,王母娘娘在西天瑶台举行蟠桃盛会,请各路大仙赴宴。吕洞宾和太白金星驾起样云,同赴蟠桃会。

蟠桃会上,琴声悠扬,舞姿翩翩。各路大仙畅怀痛饮。酒过三巡,菜上五道,王母娘娘就命侍女牡丹仙子给各路大仙斟酒。当牡丹仙子给吕洞宾斟酒时,太白金星用胳膊将吕洞宾碰了一下。吕洞宾心知此意,于是趁接酒杯之机,将牡丹仙子的手轻轻地捏了一下,牡丹仙子心一动,不觉脸上一红,低着头退了下去。

过了一会,王母娘娘又命牡丹仙子向大仙赐赠蟠桃。牡丹仙子迟迟疑疑地来到吕洞宾面前。大白金星用脚尖踢踢吕洞宾,吕洞宾就在取蟠 桃时,将桃盘重重地往下一按,牡丹仙子手腕一软,羞得面如桃花。她低着头,顺后门向瑶池边急急走去。吕洞宾紧跟而去。

牡丹仙子径直走到瑶池边,两眼凝视着池边开放的牡丹花沉思起来。吕洞宾悄悄地站在牡丹仙子背后,轻声说:“牡丹仙子,你在赏花吗?”

牡丹仙子回头一看,见是吕洞宾,急忙拂袖掩面说:“你,你可知晓仙规?”

吕洞宾嘿嘿一笑,说:“我不但知晓仙规,而且还能看透你的心思。”

牡丹仙子摇了摇头。吕洞宾上前几步说:“你很羡慕人间,是吗?”牡丹仙子又慢慢地低下了头。吕洞宾充满感情地说:“人间真美好啊,到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我在人间云游各地,见过不少名山大川,风光园林,象苏杭美景,泰山奇峰,蓬箂仙境,曹州牡丹……真是美不胜收,要胜过天堂十倍”

牡丹仙子慢慢地抬起头,轻轻说:“真的吗?”吕洞宾用手一指,说:“牡丹仙子,你往那里看,有一对年轻夫妇,他们在欢欢乐乐地耕地撒种。你再往那边看,那是一对情人正在园里赏花。”吕洞宾回头一看,见牡丹仙子还站在那儿呆望着那一对情人,于是说:“牡丹仙子,假如不去享受一番人间的幸福,真是最大的憾事了。”

牡丹仙子有些迟疑地说:“要想下凡,谈何容易。仙规如此森严,怎么会如愿以偿呢?”

吕洞宾微微一笑:“牡丹仙子,你果有此意,我愿助一臂之力。”

牡丹仙子脸一红,羞答答地说:“是真的吗?”

吕洞宾说:“真的。不过,我也要请你帮个忙。”

牡丹仙子说:“我能帮你做什么呢?”

“王母娘娘头上的玉簪,借我一用。”

“哎呀,那哪行呀?玉簪是王母娘娘的心爱 之物,谁也借不得。”牡丹仙子为难地说。

吕洞宾上前几步说:“请你往这儿看!”牡丹仙子透过云层,只见桐柏山一带,到处是房倒屋塌,男哭女嚎,一片凄景象。

牡丹仙子急忙闭上眼睛说:“哎呀,百姓真是太可怜了。”

吕洞宾说:“这桐柏山一带,过去山河秀丽,林茂粮丰。只因这穿山甲作怪,才使这里变成如此惨景!我想借王母娘娘玉簪,除掉这兴妖作怪的穿山甲。”

牡丹仙子焦急地说:“我愿帮忙,可是——”

吕洞宾见牡丹仙子答应帮忙,不胜欢喜。他如此这般地嘱咐了一番,又将一只假玉簪交给了牡丹仙子。

次日清晨,王母娘娘沐浴完毕,在让牡丹仙了给她梳头时,牡丹仙子便趁机将玉簪偷换下来。藏在袖内,出来交给了吕洞宾。

吕洞宾带着定山神针,来到桐柏山,很快把那作恶多端的穿山甲擒住了。

吕洞宾惩处了穿山甲之后,就和太白金星一同赶西天瑶台归还定山神针,并请求王母娘娘宽恕牡丹仙子盗玉簪之罪。

王母娘娘得知,又喜又惊又气,虽说为民除害,应该奖,但牡丹仙子常在身边,竟如此目无我的尊严,天规难容 !王母娘娘见二位大仙讲情,便说:“看在二位仙人的面上,免牡丹一死,但要赶出西天,降为凡俗!”

就这样,桐柏山人民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牡丹仙子也实现了向往人间的愿望。

后来,人们为了惦念吕洞宾,也把吕洞宾戏牡丹为民除害的事儿作为美谈,直到今天。

第228篇、民间故事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很久以前,九曲溪畔有一位老农民,他酿造的米酒醇美甘冽,只要酒坛一开,武夷山就三天三夜都飘逸着浓浓的酒香。种田的乡亲喝了老农民酿造的米酒,干三百六十五天活都不劳累;赶路的喝了老农民酿造的米酒,走九千九百里都不觉得辛劳。

人们对老农民,从心底里喜欢,尊敬地称他为“田父”。田父的名字,随着他的酒香飘荡,传遍了四面八方。

那时节,下八洞的八仙,各显神通过了东海,游玩了不少名山大川。这一天,闻到武夷山的酒香,暗暗称奇。铁拐李忍不住垂涎欲滴,对同伴嚷道:“错过这等好酒不喝,真枉为一世神仙,我老拐可要到武夷山走一遭了。”其它仙人一听正合心意,于是,有的妆扮成贩茶商客,有的妆扮成云游道士,一齐寻到九曲溪畔田父家里来喝酒。

田父象往常一样,舀出自己的美酒,热情款待这些客人。八仙喝了田父的美酒,连声称好,赞不绝口。他们虽然尝过仙家玉液,也尝过人间佳酿,却从来没有喝过武夷山农家如此香浓味美的米酒,真是上品。

打这以后,八仙就不愿到别的地方游山玩水了。尤其是铁拐李,自喝过田父的米酒以后,可算找到“亲家”了,天天柱着拐杖,一瘸一瘸,到田父家买酒喝,喝完还要装一葫带走。日子久了,倒和田父交上了朋友。

那天,铁拐李在田父家喝酒,三杯落肚,面泛红光,晃着脑袋问田父:“你怎么能酿造出如此奇妙的上等美酒呢?”

田父指着远处的丹山回答:“这酒是武夷山下良田里长出的稻米酿造的。”

铁拐李点点头:“还有呢?”

田父指着门前的碧水回答:“这酒是取九曲溪里的甜美溪水酿造的。”

铁拐李又点点头:“还有呢?”

田父指着桌旁酒坛回答:“这酒是用遇林窑烧制的瓷坛酿造的。”

铁拐李眼睛亮了,兴奋地叫起来:“好啊!这三件都是武夷山的奇珍,难怪你能酿出这么绝好的美酒!”他连连夸赞田父,兴奋地手舞足蹈,竟忘记了还要和其它七仙一道去赴瑶池的蟠桃宴会呢!

等七仙找到田父家中,拉走铁拐李,赶到瑶池的时候,蟠桃宴会已经开始了。只见一排排桌面上,摆着老大老大的仙桃,一位位客人面前,斟满了喷香喷香的仙酒。众仙云集,杯觥交错,好一派热闹景象。那铁拐李赶忙坐入席中,举杯便喝,酒刚入口,却“哇”一声吐出来,筵席上的众仙都看懵了。

王母见了觉得希奇,便问八仙。铁拐李是个直性子的人,抢先答道:“你这瑶池琼酿算什么酒,还不如武夷山田父家的米酒好喝!”

正在这时,从武夷山飘来一阵酒香,萦绕在瑶池之上,宴会上众仙闻到,馋涎欲滴,那王母也禁不住直咂嘴巴,责备酿酒大仙,竟不如人间的一个农民。酿酒大仙羞红了脸,半天说不出话来。

铁拐李眼睛眨眨,对王母说:他愿与酿酒大仙一同去向田父买回一坛米酒,让众仙也尝尝人间佳酿,享享口福。王母这才转怒为喜,吩咐二人快去快回。

二仙人飘然来到田父家中,铁拐李一五一十说明来意。田父听说仙人要喝凡酒,心里也乐了。

田父说:“行,我送你一坛米酒就是了。”

二仙大喜,铁拐李连声称谢,酿酒大仙抱起田父送的一坛美酒,辞别田父,急着赶回瑶池。

那铁拐李腿脚不方便,又这样往返奔波,累得够呛。半路上,他只好叫酿酒大仙把酒先送回去,自己慢慢地走,但他再三交代:“这酒好,你千万要给我留几碗!”酿酒大仙一口答应,抱着酒坛先走了。

王母见了武夷山田父的米酒,一尝果然美极了,真是名不虚传,非常兴奋,命酿酒大仙斟给席上的众仙品尝。酿酒大仙只顾给大家斟酒,忘记了铁拐李的交代,等铁拐李到了,酒坛里的酒已经不多了。

铁拐李回来,累得气喘吁吁,早想喝上几碗米酒解乏,一看他的酒碗空空的,再看酿酒大仙抱着酒坛给众仙斟酒的样子,知道坛里没剩多少酒了,顿时怒从心起,火冒三丈,举起拐杖就打酿酒大仙。酿酒大仙慌忙躲闪,只听“当啷”一声,人没打到,倒打中了田父的酒坛。酿酒大仙抱不住,手一松,酒坛骨碌碌滚出瑶池,落到人间。

真是巧,那酒坛不偏不倚,竟落到武夷山五曲南岸的山中。只是被铁拐李打裂了一道口子,剩下的米酒从裂缝涓涓流入九曲溪。

后来这只酒坛化成了武夷山的一座奇峰,象根擎天柱,也象个石坛子,壮观极了。人们便叫它天柱峰,知道它的来历的人,都称它为酒坛峰。

人们说,那酒坛里剩下的米酒,至今还日夜向九曲溪流淌,那酒香便也飘逸不尽。因此,用九曲溪水造的佳酿,美味芬芳,大家给它取了一个很美的名字“武夷流香”。

第229篇、民间故事央金拉姆

在吉祥的时代,白雪皑皑的喜玛拉雅山下,有一个叫白玛协嘎的地方。当地有一对老夫妇,妻子叫扎西卓玛,丈夫叫扎西朗杰。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女儿,指盼着再生一个宝贝儿子。他们每遇吉日良时,就到神山转经,去寺庙上供。果然,扎西卓玛四十岁那年,又怀上了孩子,夫妻俩高兴得不得了,脸上每道皱纹都变成了笑容。

一天,白玛协嘎出现了种种奇异景象,雪山升起七色彩虹,天空洒下芳香的花雨,妙音女神央金拉姆,在彩云里不停地弹奏动听的乐曲。就在这个时候,孩子生下来了。一看,又是一个女孩。老夫妻感到非常失望,甚至想把她施舍给人家。邻居们纷纷劝道:“小姑娘落生的时候,有这么多奇异的景象,莫非是女神央金拉姆,投胎在我们家乡?”夫妻俩听到这些话,脸上愁云消散,化悲为喜,给小女孩取名央金拉姆。

草地上的格桑花一年年盛开,央金拉姆一天天长大,长得象十五的月儿一样美丽,长得象夏天的白莲一样好看。她戒弃贪心、暴怒、愚痴、骄傲、嫉妒五种恶行,具有妇女的八种美德。央金拉姆还有一副美妙的歌喉,能在六弦琴上弹奏种种乐曲。每当弹唱的时候,不管是雪花飘飘的冬天,还是天色漆黑的夜晚,大家都聚拢在她的窗前听。

央金拉姆的两位姐姐,一没有妹妹的品德,二没有妹妹的容貌,只知道忌妒和憎恶自己的小妹妹。

央金拉姆十六岁那年,遵照白玛协嘎的习惯,跟姐姐到头人府上去念书。头人是当地的长官,又是学校的教师。他自己早已有了妻子儿女,又想霸占美丽的央金拉姆。两位姐姐为了讨好头人,还轮流规劝自己的妹妹。头人碰了钉子,象挨了石头的老狗一样又喊又叫,他把姑娘的双亲叫来,吼道:“罗刹女央金拉姆,竟敢蔑视头人和师长。朝天上吐痰,脏东西只能落在自己脸上。明天启明星升起之前,一定要把她赶走!”

老夫妇连忙跪下,不断求情哀告,头人根本就不答理。央金拉姆上齿咬咬下唇,说“尊敬的阿爸,慈祥的阿妈,你们不必伤心流泪,祸事是我闯的,惩罚由我承当。不过我想,头人一只手掌,也遮不了白玛协嘎的天空。”

第二天清早,央金拉姆带着女伴卓玛吉,背着六弦琴,告别亲人父母,被迫离开家乡。阿妈把手上的钻石金戒指,取下交给自己心爱的小女儿,不断地叮咛说:“阿妈心中的宝石,可怜的央金拉姆呵!你到外边流浪,时时事事要小心。猫头鹰的歌不能听,坏人的话不能信。没吃没喝的时候,就卖掉这只钻石戒指。”阿爸也说:“姑娘!你不管到了什么地方,都要给家里捎个信。过上三年五年,等可恶的头人死了,我们再接你回来。”说完,老俩口亲着她的面颊,好久好久才流着眼泪分开。

她们俩离开白玛协嘎,一直朝东走去。整整漂泊了三个月的时间,找不到一个安身的地方。一天,央金拉姆和卓玛吉来到一座雪山上,糌粑已经吃完了,两个人又冷又饿,坐在路边痛哭。这时候,山那边过来一帮商队。央金拉姆便拿出阿妈留下的戒指,请求换一点吃喝。“村本”连忙从马上下来,吩咐骡伕们烧火熬茶,并且对姑娘说:“天国美丽的仙女呵,为什么在这里啼哭?眼里的珍珠不要随便抛洒,可爱的耳朵听我讲三句:人间最珍贵是金子,世上最稀罕的是钻石,你这钻石是无价之宝,值多少金银无法估定。我付给你十群骡子,加上骡子上的货物。我多康人说话算话,请佛法僧三宝为证。”

央金拉姆见商人这么慷慨大方,感激得不停地作揖:“高尚而慷慨的村本呵,请听姑娘三句话:离开了父母和家乡,是因为那里的头人遮住了太阳;在这莲花般的大地,我们象可怜的小鸟到处流浪。感谢你们的救命之恩,我日日夜夜要为你们祈祷!”说完,便和商队告别。商人说:“美丽的姑娘,请不要悲伤!翻过这座山去,有个叫扎西托美的地方。那里的主人已经破落,你可以买下这座田庄!”

她们听了商人的话,翻过雪山往下走。的确看到了一处山明水秀的地方,上面是白生生的雪峰,中间是绿融融的森林,下边是金灿灿的河谷,河谷里矗立着四柱八梁的庄园。丐央金拉姆在这里借住了几天,觉得什么都很顺心,便用一半骡马和货物,买了这座庄园。她在当地人的帮助下,雇了许多工匠,将扎西托美的屋宇,里外收拾一新。三楼是大大小小的卧房,二楼是金银绸缎的仓库,楼下堆粮食、酥油和肉类。赶骡人仁青桑布管理外务,女伴卓玛吉管理内务,一切弄得有条有理,生活过得舒舒服服。

一年以后,央金拉姆的阿爸阿妈,没听到小女儿有马尾那么一点消息,便派出一位老实忠厚的老人,带上一袋子银币,沿着东边的道路慢慢地寻找。他一边打听,一边赶路,约莫走了两个月的光景,刚好路过扎西托美地方,老人看见许多人在地里拔草,便道:“高高天上的月亮,低低水里的莲花;虽然相隔万里,还能互相关照。田野上象老虎一样的青年你,从白玛协嘎来的老头我,过去虽不相识,讲讲话就能相识;互相虽不了解,谈谈心就能了解。去年我们家乡,走失了一位叫央金拉姆的女子,你们有没有听过这个名宇?你们有没有见过这个姑娘?”这时候,赶骡人仁青桑布,一手叉腰,一手指着老人,很生气地说:“宝贝在家不当宝,宝贝丢了又心痛;象央金拉姆这样的姑娘,为什么要把她赶出门?”说完,派一位年青的什么人,领着老头走进扎西托美庄园。

央金拉姆看到父母派来的人,高兴得不得了。她对老人说;“阿爸!快休息休息,再去恰古巴乔!”老人刚才被仁青桑布数落了一顿,心里还很艰过,现在听央金拉姆这么一讲,饭也没敢吃,茶也没敢喝,背着行李继续往东走,去找那个名叫“恰古巴乔”的人去了。

老人到处打听,有没有叫“恰古巴乔”的人。整整走了半年,一直到了汉地的东京城。东京城里住的皇帝皇后,虽然生下了不少儿女,却一个也没有能活下来,最后一个王子落生的时候,恰好有一只蓝翎的布谷鸟,飞落在虎皮豹皮包着的权威棒上,欢乐地叫了三声,又朝西方飞去。君臣们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就把他立为太子,取名叫恰古巴乔,现在已经整整十八岁了。

这一天,皇帝手下的宰相和元帅,听说有个藏族老头儿,到处打听太子小时候的名字,便把他抓起来,关进大牢里。并且把这件事呈奏给太子。太子十分高兴地说:“昨夜我做了一个梦,不是恶梦是好梦。梦见缎子的宝座上,坐着一个美丽的女神。明亮的眼睛象黑宝石,纯洁的心象透明的水晶。快宣藏族老汉上殿来,说不定他能给我带来吉祥佳音。”

宰相和元帅赶快走进大牢,把老人请出来,叫他洗了三次澡,换了三件新衣,才来到太子跟前。老人把央金拉姆的出生、身世、如何流落到扎西托美,以及叫他来找恰古巴乔的经过,一一作了详述,特别把这位姑娘的美丽的容貌,温柔的性格,动人的歌喉,呈报太子。太子听了,乐得心花怒放。他命令宰相和元帅,好好招待老人,每顿请他吃汉菜一百零八个。临走的时候,又送给他一匹将军骑的骏马,一百个金錁子,还有许多食物。太子把一个彩绘包裹的匣子,捎给央金拉姆,他嘱咐老人说:“这个匣子是无价之宝,请央金拉姆好好收藏;只要她对着宝匣呼唤我的名字,我就能来到姑娘的身旁。”

老人骑着太子送的宝马,不分日夜回到扎西托美。献上太子捎来的宝匣,并讲述自己到东京找“恰古巴乔”的经过。央金拉姆大吃一惊,说;“老阿爸,‘恰古巴乔’是这里的土话,就是喝茶抓糌粑的意思。没想到为了这句话,叫你走了几千里!”老人说:“对也罢,错也罢,反正我到了东京,看了世界,又给你带来了太子的礼物,算是没有白活这一辈子啦!”

当天傍晚,姑娘在楼顶树起华盖,燃上藏香,打开宝匣,叫了一声“恰古巴乔”。只见东方的天空中,升起五色祥云,祥云里飞来一条玉龙,玉龙上坐着年轻英俊的东京太子。央金拉姆把他请进内室,敬献了哈达和茶酒,太子说道:“在莲花般的大地上,十万种鲜花开放,就是没有一种鲜花,有乌东娥那花芳香。在天空下,所有的地方都有美人,就是没有一个美人,有央金拉姆这么漂亮。上身象白玉莲花含苞欲放,腰身象孔雀开屏轻轻摇摆,有了你美丽的空行女神,别的嫔妃就跟乌鸦一样。愿我俩订下终身的盟誓,愿汉藏两地的神灵保佑我们吉祥。”央金拉姆接着说道:“统治万方的皇帝的太子啊,请听我藏家姑娘说三句:太子你象雪山的太阳,熔化了我心中的冰霜;太子你象和暖的春风,吹走了我心中的迷雾。经历了种种苦难我还没有死,是因为马尾细的姻缘和你相连;女人的身体是人间的田地,愿为皇家结出丰硕的果实。”讲罢,两人无限欣喜,订下了终身的盟誓。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老佣人回到白玛协嘎,讲述了央金拉姆幸福的情形,并把姑娘送给父母的书信和礼物呈上。高兴得老夫妇把书信顶在头上,互相祝贺欢庆。央金拉姆的两个姐姐,不相信妹妹有这么好的服气,连连恳求父母,让她们亲眼去看一看。

两位姐姐准备动身的时候,头人把她们请到自己家中,说:“事没有办之前,要想一想;箭没有射之前,要磨一磨。你们过去和央金拉姆不和,弄得她挨打受骂,离开家乡;女人的心比针眼还细,如果她真的找了太子当丈夫,你们还能有好日子过吗?”两人觉得有理,便请头人出主意。头人拿出一包毒药,叫她们想办法洒在太子的卡垫上面,这样太子就再也不能和央金拉姆相好了。

大姐二姐由老人引路,来到扎西托美庄园。央金拉姆和姐姐久别重逢,高兴得流下了眼泪。给她们安排最舒适的住房,摆上最丰盛的酒宴,姐妹们喝酒唱歌,十分欢快。央金拉姆还在楼顶树起华盖,燃起藏香,打开空匣,把皇太子请到扎西托美来。姐姐看见太子年轻英俊,慷慨大方,忌炉就象毒蝎一样爬满她们的心房。趁太子不注意,把毒药洒在他的卡垫上,便慌慌忙忙地回老家去了。

皇太子回到东京,忽然从头到脚,都长满铜钱大的浓疮,倒在床上昏迷不醒。皇帝和皇后听到这个凶讯,亲自来到太子的住地,询问起病的原因。太子左右的人,谁也不敢呈报去扎西托美的事。皇帝十分着急,召集东京内外的卜卦人、算命人,占算太子的吉凶,同时到处张榜贴文,聘请国内的名医,使用上中下三种药物,都没有这丝毫效果;又派出使节,出使远近各邦,征求医术高明的大夫,也治不了太子的怪病。

再说央金拉姆不止一次地拿出宝匣,高声呼喊“恰古巴乔”的名宇,太子再也没有从空中飞来。她焦急得没有办法,身子一天比一天消瘦,脸儿一天比一天枯黄,两只眼睛望穿了雪山,也得不到半点音信。有一天,她对卓玛吉说:“姑娘,这样愁苦的日子,我实在没法过了,东京城就是在天上,我也要去把太子探望。”说完,把在庄园里的事情交给卓玛吉,独自背着形影不离的六弦琴,到东京找恰古巴皇太子去了。

不知道走了多少天,她来到一座美丽的峡谷,仙鹤、野鹿、羚羊,双双对对,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漫游,央金拉姆看到这些,又思念起东京的皇太子,便弹奏着六弦琴唱道:“请看东边的草坪上,对对金鹿多么的欢畅,想起东京的皇太子,不由我流泪悲伤!请看南边的草坪上,双双仙鹤多么的欢畅,想起东京的皇太子,泪水打湿我的衣裳!”

正在她低声吟唱的时候,山崖上传来了小鹏鸟的惨叫声,原来是一只山羊大的黑青蛙,想把小鹏鸟吃下去,央金拉姆捡起一块石头,朝天上祷告了三次,便向黑青蛙砸去,一下就把青蛙砸死了。这时候,公鹏鸟和母鹏鸟从远方飞回来,对央金拉姆十分感激。鹏鸟说:“可爱的姑娘,你打死了孽龙,救出了我们的孩子,是我们的大恩人呀!你有什么愿望,尽管给我们提吧!”央金拉姆说:“你们展翅能飞万里,每天飞遍世界各个地方,可知道东京城里,出了什么变故?”鹏鸟说:“听说东京城的皇太子,被她情人的姐姐放了毒。京城和世界各地的名医,都有没法把他的生命拯救!”姑娘听到此话,顿时晕倒在地,半天半天才醒过来。她向大鹏鸟讲明了自己和太子的关系,并且告诉他们自己干里远行的原由。鹏鸟高兴地说:“姑娘,我们相遇,恐怕是神佛的指使,因为只有我们的药物,才能让太子起死回生。”说罢,拿出一只鹏蛋,还有从雪山冰峰上采集的九种草药,细心告诉她如何调治,如何服用。央金拉姆把药小心收好,谢过大鹏,马上就要起程。大鹏说:“从这里到东京,最快也要走半年,那时太子早已到天国去了。来,让说我驮你走吧!”

大鹏驮着央金往姆,只用半天功夫,就到了东京城外,落在牡丹园中,说:“姑娘,这回你一定能治好太子的病,请放心去吧!回来的时候,你在这里燃起三柱藏香,我再来接你。”

央金拉姆走进树林,换上藏族青年男子的衣服,急急忙忙走进城门。东京确实是大皇帝居住的地方,街道象彩虹一样瑰丽。她也没有心思细看,到处打听神圣太子住在哪座宫殿里。南来北往的人,看见这个头戴金花帽,身穿氆氇藏袍,跟月儿一样俊美的少年,都涌过来围观。有人摸她的乐器,有人问她的来历,从太阳当顶直到星星满天,她才找到皇宫。不管卫士的阻挡,心急火燎地往太子的住地跑。

这时,在太子的房里,围坐着皇帝、皇后、宰相、大臣,还有各地的名医。眼看太子快要断气了,大家急得没有办法。又没有人能拿出半个主意。央金拉姆气喘吁吁,跑到太子身边,见他脸色枯黄象树叶,身体瘦削象干柴,满身是铜钱大的伤疤,完全失去了过去的丰采。一阵心酸,眼泪象断线的珍珠落下来。

满房的人,被她的行动惊呆了。宰相走过来问;“少年呀,你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这样悲痛?”这时,姑娘才看见皇帝、皇后和许多高贵的人物,都坐在身边,赶紧擦干眼泪,在地上叩了三次头,说;“我是藏地的医生,专门赶来给太子治病的。因为他救过我的命,我才这样动情。”

皇帝看着这个少年医生,说话恳切,态度认真,阴沉的脸上有了笑纹,说:“你对太子的一片忠心,我听了十分感动。只要你能治好太子的病、我愿意满足你的一切愿望。”

姑娘依照大鹏鸟传授的办法,把鹏鸟蛋掺进牛奶里,调进九种草药,用小火慢慢烧化,一半敷在太子身上,一半灌进太子嘴里,果然十分灵验。过了一会,太子从昏迷中苏醒,再过三天,已经能下床走路了。半个月以后,太子在央金拉姆的陪伴下,在温泉里洗去疮疤,换上丝绸袍服,又象过去一样,年轻英俊,光彩照人。姑娘看着看着,不觉又流下了眼泪。太子奇怪地问:“医生,你把我从死神手里救活过来,正应当高兴,为什么反而流泪呢?”姑娘不好意思地说:“唉!离开家乡太久了,想念父母和亲人。”

听了这几句话,太子也默默无言,泪水涌上了他的眼眶。姑娘问:“太子,你大病刚好,正应该好好庆贺,为什么也伤心流泪呢?”太子见四周无人,就把他和央金拉姆相爱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她。

藏族医生救活了太子,东京城里到处传扬。皇帝命令打开九座国库,任她在里边挑拣珍珠宝贝。央金拉姆什么也没有拿,只要了一只给太子调过药的瓷碗。大皇帝很钦佩她的品德,专门摆起连神仙也难吃到的酒宴,为她送行。

央金拉姆来到牡丹园,用三柱藏香召来大鹏鸟,骑在大鹏身上,不到一天时间,就返回扎西托美庄园。卓玛吉和庄园的百姓,看见央金拉姆平安回来,就象过节一样高兴。

十五这天,央金拉姆撑开宝伞,煨起藏香,弹起六弦,虔诚地唱道:

紫色的香烟呵,

请飘到东京去吧!

给东京的王子,

带去我的思念。

然后,她缓缓的打开宝匣,年青、英俊的太子,穿着金丝银线织成的袍服,笑嘻嘻地骑龙从云头飞落,央金拉姆赶紧迎上去,两个人紧紧拥抱,象孩子一样又哭又笑,然后手牵手地走进卧室。太子讲了自己得病的经过,央金拉姆倾诉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卓玛吉送来冰糖、水果、点心和牛奶,太子喝着喝着,忽然望着瓷碗出神,问:“姑娘,这只瓷碗,是哪里来的呀?”姑娘说:“是阿爸阿妈留给我的。”

王子不相信,因为这种瓷碗,只有大皇帝的御窑才能烧制。他看看瓷碗,又看看央金拉姆,心里突然一亮,大声说:“那个叫我死里回生的藏族青年,不就是你吗?”央金拉姆只是低头含笑,一句话也不回答。

太子回到东京,向大皇帝报告了和央金拉姆认识的经过,还有这位姑娘女扮男装,一个人来到京城救活自己的情况。皇帝、皇后、各位大臣十分惊奇,决定以最隆重的礼节,把央金拉姆请到东京来和太子成亲。

在一个吉祥的日子里,扎西托美的天空,忽然飘来七色祥云,云中飞动八条金鬃蓝鳞的玉龙。前面四条龙上,驮着五百武士,二十位将军;后面四条龙上,驮着各种金箱、银匣、迎亲的礼品,太子和宰相,也坐在当中。群龙慢慢地下降,把央金拉姆迎走,当地的老百姓,家家焚香,个个跪拜,以为是天神降临。

在大皇帝的主持下,太子和央金拉姆,举行了最隆重的婚礼,东京满城百姓,听到这件喜事,狂欢了三天三夜。他们唱道:

太子象晴空的太阳,

藏妃如蓝天的月亮;

日月高照,大地生光,

给普天下带来欢乐吉祥。

第230篇、民间故事石门

江南第一山——惠山,山上有一处高十多米的石壁,没人知道这是通往仙界的门户。

惠山街附近有一个穷书生邵宝,他养了一只长毛公鸡,捉来时半斤,养了二年仍然半斤。别人劝他杀了吧,邵宝不肯,他说要和公鸡相依为命。

后来有个淘宝的商人,路过惠山街上。他一眼就看中了这只小公鸡,他问路人,这是谁家的鸡?路人说,是穷书生的,他把它当作老婆养呢。

淘宝商人非要出高价买邵宝的鸡,邵宝无论钱怎样多也不卖。但是,淘宝商人的口才真好,邵宝被他的花言巧语缠着没法,就松口说,我的公鸡这么小,杀了它也没多少肉,除非你说出买它的原因,否则不卖给你。

淘宝人骗他说,惠山石壁内有本宝书,那书本是他爷爷的爷爷的,但给蜈蚣精抢了,你的公鸡其实是它的天敌,有了它就可以打开那道石门。

邵宝说,借可以,卖我舍不得。你要去找宝书,我跟你一起去。

邵宝抱着公鸡跟他走。

到了惠山石壁,淘宝人念起咒语来,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石壁轰的一声裂开,果然有蜈蚣精跳出来阻拦。

那蜈蚣精好大,在天上雷鸣似地叫,谁竟敢来闯石门,难道不要命了么?

这时,公鸡挣脱怀抱飞了上去,长毛公鸡一飞到天上,就变得和蜈蚣精一样的巨大,也用雷鸣一样的叫声“喔喔喔”啼了几声,公鸡和蜈蚣精在空中斗法,弄了个昏天黑地。最后,到底是长毛公鸡占了上风,它一口啄死了蜈蚣精。

坏良心的淘宝人却只想一个人进石门,他知道进了石门,就可以得道成仙了。他看见邵宝正痴痴地看他的公鸡和蜈蚣精斗法,趁机一把把邵宝推下悬崖。

长毛公鸡回头看见淘宝人自顾自往石门那儿跑去,气得 “喔喔喔”地叫了几声,飞过去又一口啄死了淘宝人。

长毛公鸡快速飞起来,邵宝还在半空中,它已经飞到了他的身下。邵宝骑着长毛公鸡一直飞进了石门。时机刚好,石门轰地一下合上了。

石门呢现在还在那儿,只是再也没有打开过。

后来有人在此题‘石门’两字,又在旁边凿了一行字“若想石门开,要等邵宝来”。

第231篇、民间故事九龙山传说

汨罗城西南十余里有一山村名“九龙村”。村里三面环山,一条小河从西向东潺潺流去,注入洞庭湖。小河名“九龙沟”,两岸山峦连绵,其中有九座主峰,故又名“九仑山”。

相传古代这里有九条大蟒蛇,经千年修练,吸月日精华,修成龙形。每逢恶龙要发威之时,便雷雨交加,雷鸣电扯,将九条恶龙压住,免百姓遭殃。为降服九条恶龙,天降“黑风巨灵神”于九仑山。

说起这“黑风巨灵神”当地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传话战国时期,罗子国城有一个老农以打渔为生。一天在前河边打鱼,从早到晚没有捕到一片鱼鳞,正准备回家,又不甘心,还是撒了最后一网。当收回网一看,只见打上一只黑色陶罐,一条灵符贴住罐口,再用火蜡封死。老农感到悔气,正要将陶罐扔回河里,不料罐内有人大叫道:“老大爷救我!”老农一听大惊,颤声道:“你……你是何人?怎的躲在罐内?”罐里回答道:“我是上天的‘黑风巨灵神’,八百年前我在这九仑沟一带兴风作浪,被一个道长将我收服,装进法罐,抛在河中。求大爷发慈悲放我出来,我一定报搭您老大恩!”老农犹豫道:“要是放你出来,你又祸害乡邻,那我就成了千古罪人”。罐里恳声道:“请老大爷放心,我在罐中参悟了八百年,已愧对玉帝遣降之恩,痛改前非,发誓从此不再干坏事,造福黎民,以求正果!”老农见它言辞恳切,便揭出封条,打开罐口。只见呼啦一声,一阵黑气直冲云霄,吓得那老农跌倒在船仓之内。那黑气在天空盘旋良久,渐渐聚集成人形。但见这怪物长得:黑面长牙,虬须海口,铁铃般眼珠凸出,赤发披肩,头上一对触角约有一尺来长,形状怪异世间少见。

那黑怪飘上船头,跪下向老农拜谢救命之恩。并送给老人一个竹哨道:“老大爷,您今后有何危难之事,只要吹响竹哨,吾神就会来到身边,听您老驱使!”说罢一阵风循去。

老农神魂未定,收拾船与网回家。

后来老农可真受到“黑怪”的恩报。一天老人上山砍柴,遇一只白额老虎,张牙舞爪向老大爷扑来,危急之中老大爷吹响竹哨,那“黑怪”立马出现,将其救出虎口。

有一年夏天,龙仑山一带,连降暴雨,垅中一片汪洋。五月初九重阳之夜,是晚炸雷火闪,地动山摇。传说当晚“九龙出洞”,要横扫千里,水满洞庭。当地老百姓惊魂落魄,喊爹哭娘。这时只见一黑色巨灵奔回于山峦之中,运来土石压在东南西方。顷刻,风停雨息,云散月明。第二天,在绵绵山上中凸起九个山头,从此便称九仑山。这九座山峰,原来是“黑风巨灵神”奉玉帝旨意,从罗霄山脉运来,压住了九条恶龙的龙头,才将九龙镇住,免去了人间一场浩劫,救了一方百姓。

当地乡亲为感谢“黑风巨灵神”救灾赈难之恩,便在山上修建这座神庙,取名“黑风庙”,后改为九仑庙。庙里供着“黑风神”像。从此这罗子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众殷实。庙堂内也四季香火越盛。玉帝听说“黑风神”改邪归正,造福人间。便赐其正果,永享人间香火。

第232篇、民间故事狐仙青青

从前,在王庄南头住着母子俩,娘叫王氏,儿子叫王生,日子过的很苦,大年到了,王氏把儿子叫到跟前说:儿呀,娘给你二两银子,你去集市上卖点年货吧!

王生来到集上,左看右看,东挑西挑,好的嫌贵,便宜的又不喜欢,眼看太阳转到西边,王生看见在东墙角有一个卖画的白胡子,他就走到老头跟前,问:“这幅画多少钱一张?”老头看了看他问:小伙子,你是不是王家庄的王生?我就这一张美人图了,不多要,就要你而两银子吧!王生想:这么贵的画?手却忍不住去拿,他掀开画一瞧呆住了,画上是一个漂亮姑娘,正冲他抿嘴笑呢,再仔细一看,那画上的姑娘跟真的一样,好像要跳出来一样,王生也顾不得买年货了,掏出仅有的二两银子,拿起画来就跑回去了。

回到家里,看见老娘正在门口等着他,他低着头走过去说::“娘,儿不孝,把买年货的钱买了一幅画,你责怪孩子吧?”王氏说:“这张画卖得好娘不怪你!”

王生把这张画挂在墙上,怎么看这张画这么顺眼,他想我王生这么大连一个媳妇也讨不上,我能娶个这样的媳妇也就知足了。正当他胡思乱想的时候,娘在外边喊:“儿呀,你快点去二婶家借点米,咱好做点饭,”王生来到二婶家门口,见她家门口上挂着大鎻,就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家里,娘正等着他借米下锅,王生看到饿了一天的老娘,不由得心里一酸,想:不是我买这一幅画,娘能爱饿吗?想到这,大步迈进屋里,就要伸手撕画,可以看美人的笑脸又舍不得了,他走到锅前看看什么能下锅,他掀开锅一看,见锅里放着热气腾腾的白馒头和肉菜,就说:“娘你骗人,你做好了这么多菜,还叫我去借米?”王氏想,儿子是不是饿疯了,哪有这么好的事呀?可走到屋里一看,就是这样,也没说别的,娘俩就吃了一顿。

从这里开始每天都是这一样,到了吃饭的时候,掀开锅就是馒头、肉菜。王氏很纳闷,自己这辈子修了好?这么好的事儿,偏让我们碰上了,她这几天留意看也没有人来家里,莫非是儿买回来的那张画是宝画?等到做饭的时候,王氏就躲在门后偷偷看,一会儿画上的美人像仙女一样飞下来,走到屋里就做起饭来,等做好后又悄悄低飞回画上。王氏看到这些,又是高兴又是害怕,等到王生下地回来,就把这些告诉了王生。

这天又到了做饭的时候了,美女又下来,悄悄地做起饭来,王生急忙跑进屋,就把墙上的画扯下来,扔进火里。一阵火烟,血腥味直扑过来,王生猛抬头,看见做饭的姑娘,脸色苍白,眼泪汪汪地走到他跟前,说:“原想跟你好好过日子,原想等我功过炼成以后,跟你好好过一辈子。你现在把我的衣裳给烧了,我只好回家了。如果你不害怕,就等一年后去正南孤家坟找我,我叫青青。”说完就化作一缕青烟走了。

第233篇、民间故事张三闹海

从前,有个叫张三的小伙子,父母死的很早,自己一人过着孤寂的日子。

一天,他到家西地里干活,忽见一棵梧桐树上落了一只凤凰。张三心想:“听老人说过,凤凰不落无宝之地,说不定这里会有宝物的。”

等凤凰飞走后,张三就用铁锨挖起来。他一直挖了一人多深,也不见什么宝物出来。他休息了一会儿,继续挖起来。忽然咯崩一声,挖出个小青钱①来。张三拾起来装进兜里,碰巧,被两个江南蛮子看见了,他们小声说:“这青钱是无价之宝,能闹海,咱出高价把它买了吧!”这话被细心的张三听见了,尽管江南蛮子出多高价,张三也不卖,无奈,他们只好走了。

第二天一早,张三就把小青钱用红头绳拴住,向东海走去。到了海边,他用手抓住红头绳,把小青钱放在海水里,顿时海水象开了锅一样沸腾起来。

不一会,东海龙王派分水夜叉和虾兵蟹将出来观看,见是张三,便吼道:“大胆的娃娃,不知天高地厚,竟敢闹海,看把你活捉了!”说罢,一把抓住张三,带进龙官。

龙王爷看见张三,大声喝道:“你是谁家的娃娃?是谁叫你来闹海的?”张三把遇到凤凰的事说了一遍,接着,把青钱献给龙王爷。

龙王爷非常高兴,没有怪罪张三,派人把他安排在后宫,让他住几天再走。

张三在龙宫住了三天,要回家去,有个好心的虾婆告诉他:“小伙子啊,龙王爷给你什么东西也别要,只要他跟前那只小花狗。”张三记在心里。

龙王爷听说张三要回家,派虾兵给送来了许多金银珠宝,张三一一谢绝了。他对龙王说:“我什么也不需要,只喜欢您身边的小花狗,您就送给我吧!”龙王爷听了一愣,心想:“这是我最疼爱的小女儿啊!怎舍得送给他!”可是,张三非小花狗,啥也不要,龙王无奈,只好答应了。

次日,龙王爷派虾兵蟹将把他们送出东海。张三就抱着小花狗回家了。

张三很疼爱小花狗,他俩吃一样的饭菜,晚上让小狗睡在自己床上。

半年过去了,一天,张三干活回来,又渴又累,准备做饭,掀开锅一看,饭已做熟,菜也炒好了,他感到很奇怪,便去问邻居:“是谁做的饭?”邻居说:“不知道。”

这样,一连几天,都是把饭做的好好的。张三决心要看个明白,吃完早饭,他假装去干活,便躲了起来

快到中午了,他偷偷把窗户纸舔破,往屋里一看,啊!一个美丽的姑娘做饭哩!张三高兴地差点跳起来。他急忙去问邻居王大娘,该怎么办?王大娘说:“这准是小花狗变的。你趁她不妨,把她的小狗皮烧了,她就不会变了,就可做你的媳妇了。”

张三来到门前,猛地推开门,一把将床上的花狗皮抢了过来,扔到锅底烧了。姑娘见了,流着泪说:“三哥啊!我看你干活太累,好心帮你做饭,你不该把我的影身草烧了啊!”张三忙拉着姑娘的手安慰道:“好妹妹,怪哥哥不好,你如不嫌弃,咱就结婚吧!”姑娘点头答应了。从此,他们结为夫妻,过着美满幸福的日子。

第234篇、民间故事瞎子画像

  一个画像奇人、一位黑脸捕快、一名飞天大盗,在明末杭州,共同演绎一幕“请君入瓮”绝计,一出爱恨情仇绝响……

  明朝末年,南方某镇出了一个奇人,谁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别人都叫他“赛金睛”。

  传说,这赛金睛年轻时为人耿直,见有不平之事,总喜欢挺身向前,帮助弱者讨还一个公道。哪料,有一天晚上赛金睛从乡下访友回来,路上竟遭歹人暗算,被刺瞎了双眼。为了生计,他经人引荐,拜一世外高人为师,竞学得一手绝技一一替人摸脸画像。

  赛金睛凭着这一手绝技,拄着一根拐杖开始浪迹天涯,四海为家,行走江湖多年,居然没有失过一次手。

  这一年寒冬腊月,年届五旬的赛金睛,漂泊来到了杭州。按惯例,每到一处,赛金睛得先将住处找定。这天下午,他正在一条小巷内逢人打听,这附近可有简陋住房出租,不想有两个人迎上前来,双手抱拳呵呵一笑道:“赛金睛,住处你不用找了,我家大人听闻你来到杭州,早给你安排好了。”赛金睛一怔问:“你家大人是谁?”来人笑道:“这里不是说话之处,待你见到我家大人便知分晓了!”

  那两人将赛金睛引进一家茶楼,进了一间包厢,那儿早已坐了一个黑脸大汉,怀里抱着一条乖巧可爱的斑点狗。那黑脸大汉一见赛金睛,放下怀中的狗,疾步上前,突然单腿跪地,抱拳道:“先生,你来得正好,早闻先生常怀侠义之心,今天在下找你,正有一事相求,还望先生出手相助!”

  一个时辰的工夫,赛金睛出来了,手里的那根拐杖不见了,却牵了一条斑点狗。斑点狗在前面给他引着路……

  次日一早,赛金睛来到一闹市处,放了桌子,上摆笔墨纸砚。桌子一侧竖了一块木牌、那木牌上用隶书工工整整写了几行大字:瞎子画像,画谁像谁,要是不像,分文不要。

  路上的行人见了,“哗啦”一下子围过来。瞎子也能替人画像?有的人好奇,有的人将信将疑。其中一个汉子大笑道:“喂,瞎子,你莫不是哄人吧,你眼睛什么也看不见,怎么能替人画像?”赛金睛笑笑:“能不能画,试试便知道了!”一旁的人冲着那汉子鼓噪:“牛二,你就让他试试,看他能不能给你画出像来!”

  那个名叫牛二的汉子,当即从怀里摸出三两银子,往桌子上一拍,道:“好,如果你果真替我画得出来,这三两银子便是你的了;如画得不像,我就砸了你的摊子!”赛金睛接口道:“行,悉听尊便!”临了,牛二还有些不放心,怕那赛金睛装瞎,索性解下自己的白布腰带,将他的双眼给紧紧地蒙上了。

  “画吧,哈哈……”牛二双手提着裤子站在木桌前,得意洋洋地看着赛金睛。

  赛金睛不慌不忙伸出一手:“小伙子把头往前凑凑。我要是画得半点不像,摊子你尽管砸,我不吱一声的;我要是画像了,银子和这腰带就归我了i你提着裤子走人!”说罢,赛金睛用手在那人的脸上从上至下轻轻捋了一遍,接着坐在桌旁,就一手抚纸,一手提笔,只见笔走龙蛇,刷刷几下就把那人的画像栩栩如生地映在纸上!

  这时,众人看看画像,瞅瞅那人,天。那眉眼、鼻子、嘴角……竟丝毫不差。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如雷般的掌声!牛二一时也呆了,一手拿起老瞎子卷好的画,一手提着裤子灰溜溜地跑了!

  瞎子画像的事,像一阵风似的,传遍了杭州城的大街小巷,一时间人们纷至沓来,争先恐后地掏钱让他作画。一连几天,赛金睛的生意特别红火。说来也怪,一个脸罩黑纱的壮汉,总是不远不近地在赛金睛画摊前转着,谁也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

  这天傍晚,赛金睛忙了一天,收摊休息,往回走的路上,凭着听觉,他发现有人在跟踪自己。他走得快,那人跟得快;他放慢脚步,那人的脚步也放慢了。从那特有的脚步声,赛金睛判断,那人非贼即盗!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赛金睛故意将一天赚来的一袋银子扔在地上。不一会儿,只听后面那脚步果然停了!赛金睛放心了,这是个贪财之人,丢一袋碎银子,算是破财消灾吧。

  赛金睛加快了脚步,回到住处,正要推门,不想大门不打自开。他一怔,进了屋,只听得脚下当啷一声踢到一样东西,伸手去摸,咦,这不是自己在街上丢下的那袋子银子吗?

  这时,只听得屋内传来一阵大笑声:“赛金睛,你也太小看我了,就你这几两纹银,就想打发我?”赛金睛听出来了,屋里的人正是在街上那个跟踪自己的家伙,不由得问道:“你到底是谁,究竟想要干什么?”

  .那人笑道:“我要你给我画一张像!”赛金睛道:“白天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找我画?天都这么黑了,我也累了一天了。”那人又大笑道:“天不黑下来,我还不来找你呢。只要你给我画,我付你白天两倍的工钱!”赛金睛好奇地问:“这倒怪了,为什么要等天黑了才找我匦像?”

  “少啰嗦!”那人突然一下子变得凶神恶煞似的,“你如不给我画,小心我要了你的命!”赛金睛的肚子上突然感觉到一阵冰凉,一把刀子顶住了他。赛金睛心里“咯噔”一下:此人果然送上门来了,只是想不到这么快!

  “好,我……我给你画!”赛金睛装作害怕的样子,忙不迭地应承。他重新拿出笔墨纸砚,摆到桌上。那人将脑袋凑到赛金睛的面前,赛金睛伸手摸到一顶竹笠,接着又往下摸到一缕薄纱。那人摘下竹笠让他继续摸。赛金睛摸了他的额头,又摸鼻子再摸嘴,又摸到脖子后面……他的手突然一抖,浑身一颤,几乎跌倒在地上。“你……你怎么了?”那人厉声责问。

  “你是不是从小没了父亲?”赛金睛突然问。那人一下子笑了:“老家伙还会摸卦啊!嘿嘿,父亲倒是有一个,只不过是个假的!”赛金睛一愣:“假的?”“你咋这么笨,后爹呗,前年已经死了!”那人有些不耐烦了,“喂,老瞎子,我说呀,你为何迟迟不替我作画,难道我的脸难画不成?”赛金睛叹了一口气道:“不……不难画,孩子,我得替你摸仔细了,不能有一处差错,我要给你画张天下最好的像,这样,老不死的我才能对得起你这两倍的工钱啊……”“嗯,这还差不多。”那人嘿嘿笑了。“不过,”赛金睛又道,“你这像一时半会画不好,你先回去,后天晚上你来拿画吧!”

  “不行!”那人道,“你跑了怎么办?”赛金睛苦笑道:“我一个老东西还能跑到哪里去,到哪儿还不是替人画像挣口饭吃?”“那好,后天晚上见!”那人气呼呼地将黑纱罩在了脸上,身子一纵,一闪没影儿了。

  赛金睛仔细听那人走远了,这才关上门,他背倚在门上,身子发软,一下子瘫倒在了地上,双手掩面放声大哭起来……

  第二天,赛金睛一天都没出摊,他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一夜之间,头发似乎全白了。

  第三天的上午,赛金睛支撑着从床上爬了下来,他坐在了桌边,狠了狠心,替那人画起像来。画完,叠起来,卷成一个小筒,然后唤出那只斑点狗,将那小纸筒系在了狗脖子上,拍了拍小狗的后腚,喃喃地道:“去吧,去吧……”那小狗很听话地前腿一跃,迅速蹿出了大门,眨眼就没影儿了。

  天,渐渐黑了下来,赛金睛怕那人找不到门,特地跑到大门外,挂了一盏灯笼。他转身回到屋里,突然身后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哈哈,老瞎子,我来了,我的画像呢?”

  赛金睛叹了一口气,取出画像,在桌上铺开,那人撩开罩在脸上的黑纱,看着自己的画像,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竟像孩子似的拍起了手:“哈哈,不错不错,我娘看了准高兴坏了!老瞎子,借笔一用!”他从赛金睛手里接过笔,将画像翻过来,写上了一个地址。临了,又将画小心翼翼地卷了起来,藏在了怀里。“给你钱!”那人将一袋银子扔在桌子上,转身欲走。

  “慢!”赛金睛突然喊了一声。那人一愣:“怎么了,是不是嫌钱少了?”赛金睛的口气软了下来,哀求似的道:“你……能不能将脸再给我摸一下……”那人像看怪物似的上下打量着赛金睛:“嘿,老瞎子,你有毛病啊,摸脸还摸上瘾了?老子没空和你磨叽,走了!”“不,”赛金睛一把拉住他,“孩子,我是你的父亲啊……”

“什么?你是我父亲?”那人突然僵住了。赛金睛哽咽道:“好啦,你走吧,快……我已经报告杭州知府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啊!”“老东西,”那人勃然大怒,“你还真能忽悠人,看来我今天非杀你不可了!”说着,那人“嗖”一下从腰中抽出一柄寒光闪闪的刀子,直奔赛金睛刺来。赛金睛坐在一旁竟不躲不闪,引颈受死。

第235篇、民间故事刺绣的起源

  史传黄帝时代就有彩绘花纹的记载。那就是说,古代原始人类早懂得用色彩来美化自己。开始时将颜色涂在身上,称“彰身”;再进一步刺在身上,称“文身”;后来就画在衣服上,再发展成绣在服装上。《尚书》说虞舜的衣服有五彩花色,上衣六种花纹,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下裳六种花纹,为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共十二种花纹,称十二章。这里至少有两种是刺绣的(指黼黻)。周代《礼记·祭义篇》中说“古代天子诸侯都有公室养蚕。蚕熟,献茧缫丝,把它们染成红、绿、玄、黄等色,以为“黼黻文章”(即用不同色彩的丝线,在礼服上刺绣成各种图案)。据《辞海》,“黼(音辅)”字解释为在古代礼服上绣半黑半白的花纹;“黻(音符)”字解释为在古代礼服上绣半青半黑的花纹。至于“文章”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已成为一个词汇,意思非常明白,但在古汉语中,却别有含义。用青、红两色线绣称之为“文”,用红、白两色线绣称之为“章”。实际上,“文章”二字古意为锦绣,后来转义喻文。“文”的另外一个意义是指画,同“纹”。《礼记·月令篇》说“文绣有恒”,据注释“文,是指画,古代祭祀的礼服上衣是画的,下裳是绣的”。总之一句话,刺绣发源很早,古已有之。

  目前能看到的刺绣实物最早的当然要数荆州战国楚墓出土的“龙凤虎纹绣罗”了。这是一幅罗地上用锁绣法表现的作品,保存完好。另外还有同墓出土的龙凤纹绣绢、湖南长沙烈士公园出土楚国刺绣,也保存得很完好,这是认识古代刺绣的最好资料。在稍后的汉墓出土文物中,绣品更多了,如马王堆西汉文物中就有绣花绢绵袍、黄绣花袍,所用绣线极细,是前所未有的。

第236篇、民间故事陆羽品水

故事会跟大家分享:陆羽品水的故事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四月,礼部员外郎崔国辅出任竟陵司马。他很器重陆羽的才华,常约了他一起郊游,他们这样共相处了三年。得知陆羽将投身对茶事的研究,崔国辅便将自己最心爱的两件东西白颅乌封牛和文槐书函送给他。文槐书函便于携带各种书籍资料,乌封牛便于乘骑。随后,年仅二十一岁的陆羽便踏上对茶道进行研究的考察之路。

陆羽游历了中原、三秦、巴山蜀水及下江一带,他的足迹踏遍了从东到江浙、南到两广、北达燕赵、西至巴陕的大半个中国,不仅考察了各种茶叶的产地、生长状况和品质优劣,而且对华夏各名泉、名水按煮茶的水味作了细致的分析和比较,选出前二十名,即:庐州(即庐山)康王谷水第一,无锡惠山石泉第二,蕲(qi齐)州(即蕲水县)兰溪石下水第三,峡州扇子峡虾蟆口(即宜昌石鼻山下虾蟆泉)水第四,虎邱寺石泉(即苏州虎丘山观音寺泉)第五,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即庐山观音桥堍[tu兔]招隐泉)第六,扬子江南零水第七,洪州西山瀑布水(即南昌西山东瀑布水)第八,桐柏淮源(即桐柏山淮河源)第九,庐州龙池山顶水(即六安龙穴山龙池水)第十,丹阳观音寺井(即丹阳观音山玉乳泉)第十一,扬州大明寺井(即扬州平山堂西园蜀井水)第十二,汉江金州中零水(即安康境汉水上游中零水)第十三,归州(即秭归)玉虚洞香溪水第十四,商州(即商县)武关西洛水第十五,吴淞江水(即吴江县东南六里甘泉桥下吴淞江水)第十六,天台千丈瀑布第十七,郴州园泉第十八,严陵滩水(即桐庐钓台下严陵滩水)第十九,雪水二十。

唐代宗广德年间,御史大夫李季卿巡视江南,召请陆羽前去表演茶道。当时陆羽穿着平民服装。李季卿觉得陆羽是一介草民,不以为然,于是问道:"此处煮茶,以何处之水为佳?"

陆羽回答说:"此处乃扬子江南零段,取江心之水煮茶最好!"

李季卿当即命军士前往江心取水。不一会儿,军士将水取来。陆羽舀出一勺尝了尝,说道:"此不是江心之水,乃江边之水!"

军士道:"此水确系江心之水!"

陆羽也不同他争执,而是将桶里的水倒出一半,又舀一勺尝了尝,说道:"这才是真正的江心之水!"

军士不敢再隐瞒,不得不说出实情。原来在开始时,军士的确是在江心取的水。靠岸时,由于滩险浪急,桶中的水溢出,只剩下半桶。军士懒得再去江心,又怕受到责罚,只得就近将江边的水舀起来凑满一桶水,这才回来缴诣。李季卿问道:"先生为何能知道下面半桶水便是江心之水?"

陆羽道:"江心之水味甘,江边之水味淡。而江心之水比江边之水重,沉于底层,在下故将上面一层水倒出。"

陆羽以桶底之水煮茶,果然香甜可口,回味无穷,李季卿不觉打心眼里佩服。

第237篇、民间故事蚊子的死

当我在花瓣下闭目养神的时候,邻居花蜘蛛找到了我。

它气喘吁吁地说:“螳螂兄,我总算找着你了。”

我张开眼睛,伸了个懒腰。

“蜘蛛老弟,这么急匆匆地找我,有何贵干?”

“大事不妙啊,事关蚊命。咱们还是一边走一边说吧。”

花蜘蛛是有名的慢性子,织个破网都得费几天几夜,也有着急的时候,看来事情还挺严重的。事不宜迟,我跟着花蜘蛛便走。

“这手术还得由你来做,毕竟在咱这里,你的医术是最高明的,你的刀是有名的快,刀法是非常的精准。”

我通过花蜘蛛一路上的讲述,大概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心情有些沉重。我点点头,说:“嗯,先看看病人情况吧。”

到了花蜘蛛家门口,隔着几片树叶,我看到蜘蛛网上躺着的蚊子,它躺在网上有气无力,挺着大肚子,像是怀胎多月了。当我们掀开树叶走进去的时候,蚊子寻声望来,看到我们后,惨白的脸上勉强挤出一丝微笑,朝我们挥挥手,却说不出话来。

“什么时候送来的?”我转过脸问花蜘蛛。

“我去找你之前,大概半个小时前。”它回忆道。

“不可能吧,它在市里上班,从市里到山里这么远的距离,以它最快的速度,也得花五六个小时。”

“你看它的这副模样,还能自己飞着过来吗。是我兄弟黑蜘蛛帮忙送过来的。”

我更不相信,飞的速度难道还不如爬的速度快,这花蜘蛛的话越来越不靠谱。我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花蜘蛛好像看穿了我的疑惑,指着蜘蛛网说:“瞧见那张网了吗?”

我点点头,不就是一张破网嘛,前些日子下了场小雨,雨水把网都撕破了几个口子,这懒惰的花蜘蛛到现在都没有补好。

“看到了,你织的网嘛!”

它看出了我的不屑,并不生气,耐心地说:“你别小看这张网,虽然它现在还有点破,但它的速度比光速还快,经过我们十几代蜘蛛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我们现在织出的网可以联网,实现同步共享,也就是人称的超时空传送,蚊子就是通过我兄弟黑蜘蛛的网,传送到我这里的。不然靠它背着过来,猴年马月都到不了。”

听花蜘蛛此番介绍,我不禁感叹科技的力量超乎想象。

它继续介绍道:“有了这张网后,我们即使在山林里,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城市里的发展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我的信息来源广且快的原因。”

我恍然大悟,说道:“怪不得,我们都以为你是活神仙,知道的事情那么多,原来如此。按你说的,这网传送什么都快,那个谣言四起传播速度之快,是不是也是通过网上传播的?”

花蜘蛛尴尬的点点头。

“也有一部分吧。”

我气愤地指着它大骂,亮出双刀。 “怪不得我老听到有些昆虫到处拿‘螳螂挡车不自量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羞辱我,原来都是你们这些破网传来的。”

“我说,我说两位大哥,你们别光顾聊天,这里还有一只病危的蚊子呢!”

蚊子虚弱地声音传来,适时的阻止我们继续争吵。

我赶紧上前,给蚊子先号了脉,脉象正常,又翻了它的眼睛,眼睛依旧乌黑闪亮,看了它的舌头,血红色的舌尖上还残留着未干的血迹,听了它的心跳,心跳没有了。我抬头一看,蚊子脑袋已经歪倒一边,我摇晃着蚊子的身体,叫唤着它,但它已经没有反应了。

我回过头,看到花蜘蛛已经泪流满面。

“找个地方好好安葬它吧。”

花蜘蛛抹干脸上的泪水,摇摇头说:“不。”

我以为花蜘蛛在打蚊子尸体的主意,心想一定得制止它,不然它的名誉就此毁了。我再次亮出双刀,刀锋上寒光反射在它的脸上。

“不要告诉我,你想把它当晚餐。”

花蜘蛛仰天长啸,泪如雨下。

“我只想搞清楚,蚊子兄弟是怎么死的,好给它家人交待。”

“你的意思是尸检?”

“嗯。”

“尸检倒不成问题,但没有它家人的同意,我不能对它的尸体进行解剖。”

“你尽管放心吧,出了任何事情,责任由我来背。”花蜘蛛哭红的眼睛格外吓人。

“好吧。”见它心意已决,我也只能同意了,但我又想起了一件事。

“蚊子来的时候,有没有告诉你它具体病情,或者它此前的病例本有没有带来,如果不清楚它的身体状况,尸检结果可能会有误差。”

花蜘蛛摇摇头,说:“什么都没有,它一来我就赶紧去找你,没来得及问它情况。这是它随身带的日记,看对尸检有没有帮助。”

随手递过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蚊子日记’。

我接过后翻开阅读,花蜘蛛把脸凑了过来。

1月1日

我已经受够了这样的生活环境,这么干净宽敞的屋子,住的却都是肥胖的人猪。我情愿到厕所里跟苍蝇兄换场所,让它来尝尝脂肪的味道,我也试着换换品味。

1月5日

晕了,三天前吸了那胖子的血,这回没有脂肪,却一股酒味,醉了三天三夜,这酒可真够劲的。

1月16日

天啊,又是酒味。这个死胖子回家往床上一倒,就不醒人事,他怎么就那么能呢!三天两头喝个烂醉,害我吃一餐饿两餐。

1月19日

完了,完了。我发誓再也不吸那胖子的血了,那家伙原来在外面老是吃地沟油,多脏啊。那玩意比苍蝇兄的晚餐都恶心!呸,我呸。

花蜘蛛问我:“什么叫地沟油?”

我说:“听说是一种食品,比鹤顶红还毒。鹤顶红是一沾毙命,地沟油是慢性毒药,一时死不了,但会腐烂五脏六腑。”

花蜘蛛似懂非懂,我们接着往下看。

1月20日

胖子的小孩长得好看,血也新鲜,美味极了。

2月5日

最近身体不舒服,小便都难受,早上撒了泡尿,差点没把老命给撒没了。

2月9日

奇怪了,这几天撒尿老是尿出些小石头出来,得找个时间看医生去了。

2月12日

奶奶的死胖子,竟然给他儿子喝三聚氰胺,想用他儿子的身体来祸害我,我发誓从今往后要报复他,以后不在他耳边吹喇叭,直接在他脸上撒尿,尿些小石块砸他。

花蜘蛛再次打断我的思绪,问道:“三聚氰胺是什么?”

我想了想,连猜带蒙的说:“是一种化学武器,吃了以后会生成石头,用来攻击他人。”

2月24日

我真的是服了这家人,都是神人,吃的都是什么东西!特供的食品也能特供出个尿毒症来,真是人才。我得远离这个是非之地,这里的血都不干净,小心把命都赔上了。

2月26日

昨天收拾好行李离开了胖子家,无处可去,只好去投靠苍蝇兄了,它的食物储备多,不愁吃喝,对我的到来格外开心,很热情的招待了我。但看到它肥胖的身躯,我想起了那个死胖子,一点胃口都没有。昨天来的路上在墙角里好像还躺着个人,虽然样子脏了点瘦了点,但血应该比他的外表干净吧,我还是去找他要点吃的吧。

我合上蚊子的日记本,问花蜘蛛。

“今天几号?”

“2月27日。”

我回过头观看蚊子的尸体,肚子高高隆起。接着叹了口气,对花蜘蛛说:“不用尸检了,我已经知道蚊子的死因了。”

花蜘蛛一脸困惑,不解地问道:“什么原因?”

“撑死的!蚊子的这本日记封皮还很新,内容也是这两个月的,它有写日记的习惯,应该还有好几本日记。我想,它遭受的毒品攻击应该不只这本日记上面写的。你看它细小的六肢和塌陷的眼睛,严重营养不良,可见它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吃饱过,但你看它现在的肚子,大得离谱。我刚才看过它的舌头,舌尖上还有血迹。还有,它日记最后一篇写着要去吸食躺在墙角那人的血,那人的血估计比较新鲜可口,所以蚊子一番饕餮,最后把胃撑破了,接着把五脏六腑挤烂了,但一时死不了,可是也活不长。”

第238篇、民间故事蓬莱阁

  故事会提供:蓬莱阁。

  蓬莱阁是当时中国东方的门户,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八仙过海之地,号称“人间仙境”。蓬莱阁同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蓬莱阁虎踞丹景区标志崖山巅,它由蓬莱阁、天后宫、龙五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组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蓬莱阁位于山东烟台市西,坐落在蓬莱城北面的丹崖山上,自古就有“仙境”之称,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全国四大名楼。据文献记载,唐代这里便建过龙王宫和弥陀寺;宋朝时的0年,由郡守朱处约建蓬莱阁供人游览;明万历十七年,也就是89年,巡抚李戴在蓬莱阁附近操办增建了一批建筑物;89年,情知府志杨丰昌和总兵刘清和又主持扩建,才使蓬莱阁具有了现在的规模。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蓬莱仙境”,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恍如仙境丹崖山立在海边,临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绝壁,山岩纹理是暗红色,故有此名。

  蓬莱阁建于山顶。远远望去,楼亭殿阁掩映在绿树丛中,高踞山崖之上,恍如神话中的仙宫。蓬莱阁下方有结构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桥,那是神话中八仙过海的地方;东侧有上清宫、吕祖殿、普照楼和观澜亭等;西厢为避风亭、天后宫(俗称娘娘殿)、戏楼和龙王宫。这些楼阁高低错落有致,与蓬莱阁浑然一体,统称“蓬莱阁”。“蓬莱阁”是占地8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90平方米的庞大古建筑群(共有00多间),楼亭殿阁分布得宜,建筑园林交相辉映,各因地势,协调壮观,山丹海碧,清风宜人,遂成为名扬四海的游览名区。98年国务院公布水城及蓬莱阁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阁每个建筑单体由多种风格的楼亭殿阁所簇拥,犹如众星拱月。阁内布局奇巧,浑然成体;层层迭迭,错落有致。各亭殿内楹联碑文琳琅满目。蓬莱阁主阁是一座双层木结构建筑,丹窗朱户,飞檐列瓦,雕梁画栋,古朴壮观。登上主阁,凭栏四顾,轻纱般的云雾缠绕阁下,亭楼殿阁在掩映中时映时现,使人超凡出世之感油然而生。

  建于明代的水城蓬莱阁游览区还包括“水城”在内。蓬莱水城又名备倭城,在丹崖山下,沿着丹崖绝壁向南筑起,周围约华里,中间是一个人工湖。水城的南门与陆路相通,北门叫水门,是出海口。水门设有巨大的闸门,平时闸门高悬,大小航船进出无阻;有事则放下闸门,切断海上通道。水门外东西两侧,各有炮台一座,互为犄角,控制着附近海面。水城初建于明洪武九年(年),后经多次整修扩建,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海上防御体系。明代明将戚继光曾在这里训练水军,指挥沿海的抗倭斗争,肃清了倭患。两艘古代战船停于城内,接待游人在水城中航行,饱览水城雄姿。

第239篇、民间故事我妻逼我来

  故事会提供精彩故事:我妻逼我来

  从前有一个妇人,天夭劝老公在家读书。她老公总是出去游山玩水学画画,她就把他关在书房里,三餐送饭给他吃。他还是不专心读,只知道拿笔乱画。有一天,刚好一头猫进了书房,他就把它关在书房里作伴,日日画猫。

  三年科场开考了,老婆要老公上京去考。老公自知没文才,可老婆一定要他去,被逼得没法,只好上京去考了。进了考场,拿起卷子一看,没一题答得来,只好画头猫,题了两行字:“我来我不来,我妻逼我来,文章做不出,只好画只猫。”

  主考审卷看到这张字画,忍不住笑出声来。主考夫人见他发笑就问:“什么东西这样好笑?”走到主考身边看了考卷的画和字后,大声喝彩叫好,叫主考一定要取他。主考说:“凭什么录取他呢?”夫人说:“他能听老婆的话,就凭这点要取他。”主考说:“没有文才不能取。”夫人说:“这人书理虽晓得不多,但还肯听老婆的话,而你做什么都不听我的话,我今天非要你录取不可。”主考只好答应了。

  他提笔在卷纸上加两行字:“我取我不取,我妻逼我取,本科无优士,选猫抓老鼠。”这人就这样考上了进士。

第240篇、民间故事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羞花

贵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乐人(陜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选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羞花”,说的是杨贵妃。唐朝开元年间,唐明皇骄奢淫逸,派出人马,四处搜寻美女。当时寿邸县的宏农杨元琰,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这件事传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当即选场玉环来见驾,杨玉环浓装艳抹,梳洗打扮后进见,明皇一见,果然美貌无比,便将杨玉环留在身旁侍候。由于杨善于献媚取宠,深得明皇欢心,不久就升为贵妃。杨贵妃得势后,与其兄杨国忠串通一气,玩弄权术,陷害忠良。安史之乱发生以后,明皇携着贵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禄山率兵追赶,不仅要唐朝的江山。还要美女杨贵妃。西逃路上,大臣们质问明皇,国破家亡,国破家记,社稷难存,你要江山还是要贵妃,贵妃不死,我们各奔西东。万般无奈,明皇赐贵妃一死,自缢于梨园的梨花树下。后来,大诗人白居易写了一首《长恨歌》,记叙的就是这段历史。

第241篇、民间故事无心插柳

说不准是哪朝哪代,有一年七月,京里大考,天下的举子都奔京城赶考。

七月初八,有两个举子在快到京城的岔路口碰到一块儿了,一个是从北来的,一个是从东来的。相互通了姓名,就搭伴儿走。走到下半响,来到一个集镇,这儿离京城还有一百里地,东来的举子累了,想在这儿住下。北来的举子望望天空说:“太阳还很高呢,再撵出二三十里地,明天就能进京。”东来的举子非在这儿住下不可,北来的举子只好说:“仁兄要住就住下,小弟还要再走一程。”俩人就分手了。

东来的举子走进马家客店,出来迎的是个不到三十岁、头上盘着发髻的女人,长得挺俊俏。这个举子已经成了亲,家里有媳妇。这回进京,走了半个多月,一到晚上就觉得没味儿,今儿见了这个俏女人,色心动了起来。他问:“店掌柜呢?”那女人说:“实不相瞒,我丈夫姓马,前年去世了,我接着开这个店,我就是老板,大家都叫我马寡妇。”

天黑下来,举子吃了晚饭,就在他住的房间门口盯着马寡妇。直到一更天,马寡妇才从账房出来,往她住的西厢房走.举子蹑手蹑脚地跟了过去。马寡妇进屋回头正要关门,看见了这个举子,笑着问:“客官,用茶还是用水?只管吩咐。”举子也笑着说:“老板不必装模作样,今晚陪我一宿,明天送银十两。”说着就要往屋里进,马寡妇也没阻拦。两个人进到屋里,马寡妇问:“客人姓甚名谁?到哪儿?干什么?”举子犹豫了一下才说:“我蛙苏,就叫我苏生吧,是进京赶考的举子。”

举子以为好事玉成,就要宽衣解带,马寡妇猛地伸出一只手,在举子的胸脯上狠狠地抓了一下说:“瞎了你的狗眼!老娘虽是个寡妇,可不是那号骚货。有多少个想占我便宜的人,我都给他留下了记号。知趣的,赶陕回房睡你的觉,明天好赶路。要不,我就喊人了!”

举子低头看自己的胸脯,留下五道指甲划的血印儿。他怕马寡妇真把人喊来,自己就要丢人现眼,只得慌慌张张地穿上农裳,回到自己房间,忍着伤痛,睡了一宿窝囊觉。

这回大考考了两天,本该在考试完的第三天张榜,可直到过了五天才从主考官那儿传出话来:除了苏生、李生留京复考再定状元,其余的举子都落了榜。这苏生、李生就是路遇的那两个。

这两个举子才学都很出众。主考官看了苏生的答卷,好!看了李生的答卷,妙!左掂量右掂量,两份答卷一般重,都是当状元的料。又复考了两回,还是分不出高下。再看这两个人的相貌,一个英俊、一个魁梧;看举止,都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看言谈.都是彬彬有礼。主考官实在没法,想把这两份答卷交给皇上御批。

这事儿很快传了出去。客店是传话最快的地方,马寡妇一听这两个复考的举子其中一个就是苏生,心想,要是让这个色鬼当了状元,往后做了大官儿,还有黎民百姓的好处?就亲自骑上毛驴,连夜赶到京城,找到主考官官府,把一封信交给守门的,千叮咛万嘱咐:“这是选状元的大事,耍赶快交到主考官手里。”主考官看这封信,只有四句话,二十八个字:赶考举子本姓苏,初八夜里戏寡妇;胸前留下五指印,考官大人别糊涂。

第二天,主考官把苏生叫来,劈头就问:“七月初八那天晚上,你住在哪家客店?”苏生想了想说:“学生为了赶路,那天错过了宿店,晚上借宿在宋家庄宋员外家里。”主考官把眼一瞪说:“你是不是苏生?”苏生说:“学生是苏生。”主考官“哼”了一声说:“把上衣脱下来!”苏生愣了,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在别人面前脱掉上衣也不体面,就没马上脱。正在这时,有个当差的跑着给主考官送来一封信说:“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头儿送来的,说这是选状元的大事,让我赶快交给大人。”

主考官打开信,第一行写着“要知详情,请问苏生”。考官心想,准是这个苏生又在什么地方惹了祸!再往下看,也是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欲借君种续香火,夜静更深莫迟误!伦理道德莫忘记,苏生良心不可辱。主考官把这封信翻来覆去看了几遍,看出前两句十四个字是一个人写的,后两句十四个字是另一个人写的。拿起苏生的答卷对,后面的字体跟答卷一样。主考官心里起了猜疑,又问苏生:“你确是苏生的话,可知道‘欲借君种续香火,夜静更深莫迟误’是什么意思?”苏生立即回道:“伦理道德莫忘记,苏生良心不可辱!”主考官听了,叫苏生下去,叉派人叫李生来。

主考官劈头就问李生:‘欲借君种续香火,夜静更深莫迟误’是什么意思?”李生吭哧了半天,憋得满头是汗,也回答不上来。主考官喝道:“把李生的上衣剥下来!”立时过来四五个当差的,七手八脚地把李生的上衣剥下来,露出胸脯上刚刚结痂的五道指甲印儿。主考官把马寡妇那封信扔给李生说:“大胆的李生,你想对马寡妇无礼,还谎说姓名,要把屎盆子扣在苏生头上,真是下流无耻!”又把李生的卷子扔在地上说:“可惜你的诗文了。滚!”李生知道事情露了馅,只好滚了。

主考官又把苏生叫来,询问事情的来由。苏生说:“还是不讲为好,免得坏了人家的名声。”主考官把那张纸交给苏生说:“人家不怕坏了自己的名声,你怕什么!你只管说,我不再对别人讲也就是了,”苏生这才讲了他和李生分手以后碰到的事情。

苏生为了早一天赶到京城,以便做好应考的准备,那天贪走了路,错过了宿店,摸着黑走到一更,才来到一家大庄院门前,只好在这儿借住一宿了,就上前敲门。过了好半天,才有人开了门问:“干什么的?”苏生说:“是赶考的举子,错过了客店,想在贵舍借住一宿。”开门的人说:“我家员外定的规矩,从来不准留生人住宿。”那个人刚要关门,院子里有人问:“是谁?干什么?”那个人说:“有个赶考的举子借宿。”问话的人说:“让我看看!”家人立时点亮了火把,照见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头儿。老头儿亲自拿过火把把苏生从头到脚照了三遍,才笑着说:“留宿。”又吩咐家人:“备饭,收拾好客房。”苏生连忙道谢。

老头儿把苏生领进一间屋子坐下。闲谈间,苏生知道这儿是宋家庄,老头儿姓宋,是这儿有名的财主,人称宋员外。宋员外长叹了一口气说:“小老儿年过五十,虽有五房妻妾,却没给我生下一男半女。常言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对不起列祖列宗啊!”苏生只得说上几句:“吉人自有天相,老员外不久定生贵子。”宋员外连连摇头,没说什么。家人端上饭来,苏生吃完饭,也有二更了。宋员外把苏生领到另一间屋子说:“就请在这屋里住一宿吧!”说完,就走了。

苏生走进门,借着蜡烛的亮光看这屋子,布置得虽不华丽,倒也干净。墙上挂着字画,靠窗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有文房四宝,靠桌子是一张双人大床,床上放着崭新的被褥。心想,这位朱员外这样待我,等我金榜题名,一定重重报答。想着,从书袋里拿出书,坐下来读。

刚读了一页,门“嘎吱”一声开了,苏生定睛一看,进来的是个女子,年纪不过二十,长得花容月貌;这女子见了苏生,就低下了头。苏生惊奇地问:“你是何人?”那女子说:“奴家是宋员外的第五房小妾。”苏生又问:“深更半夜来干什么?”女子羞答答地说:“员外叫我来陪着先生。”苏生一听,站起来说:“这是什么话?快走!”女子说:“我走了,员外要怪罪我的。”苏生说:“你再不走,我要喊人了一”

女子这才走了。苏生想,这个第五房小妾,准是嫌宋员外年老,背着他来偷汉子的,世上竞有这样的下流女人!他把门闩上,回来坐下看了几页书,又有人敲门苏生问:“谁?”还是那个女子的声音,苏生生气地说:“你回去告诉你家员外,要是不愿意留学生在贵舍住宿,学生立时就走。”门外的女子说:“不是这个意思。这儿有员外给你的信,你看了,就明白了。”苏生听说有信,才开了门。

门一开,那女子闪身进来,把一张纸扔给苏生。苏生一看,上面写着两句话,十四个字:欲借君种续香火,夜静更深莫迟误。 见此情景,苏生觉得此处不能久留,立时拿起桌上的毛笔,在那张纸上续了两句,也是十四个字:伦理道德奠忘记,苏生良心不可辱!扔了笔,收拾了书袋,连夜走了。

苏生把这段事情讲完,主考官全明白了。他大笑了一阵说:“好一个‘苏生良心不可辱’!”拿起朱笔,在苏生的答卷上写了“品德高尚”四个红字,又吩咐当差的张榜,点苏生为状元。

第242篇、民间故事周穆王西游

我国古代周朝的时候,有个天子叫周穆王,他特别喜欢玩耍作乐和到处巡游。

那时,从西方一个很远的国度,来了一个很会变戏法的人,人称“化人”。这化人本事很高。他跳进火里却不伤毛发,他会跃上高空站立云端,能将一座城市从东方搬到西方,还会轻松自如地穿墙进壁等等。穆王简直将他看做是天神下凡,对他是言听计从,照顾得很是周到。

有一天,化人邀请穆王到他那里去玩玩,穆王便拉着他的衣袖,腾空上升,到了半天云里,进到了化人住居的宫殿。这一下,穆王真是大开眼界了。这里的宫殿金碧辉煌,庄严灿烂,到处镶嵌着珍珠和美玉。穆王在这里所受的款待,无论是眼睛里看的、耳中听的,嘴里尝的,绝非人间所有。后来,化人又请穆王另到一处,只见各种各样美丽的光影和绚丽夺目的色彩,把眼睛都炫耀花了;又听见各种各样悦耳动听的音乐,把心里都震荡得迷乱,陶醉了。穆王被所见所闻弄得心神不定,便不敢久留,请求化人带他回去。化人用手将穆王轻轻一推,穆王便从半空中坠落下来,猛地醒了。噢,原来穆王还好端端地坐在殿上,左右一切如故。穆王心中奇怪,便问左右的人:刚才自己到哪里去了?左右的人回说:“并没到哪里去,只不过打了一个迷糊。这时,旁边坐着的化人开口了:“我和王上只是去神游了一番。根本无需身体动弹哪!”这一下,穆王尝到了神游的甜头,不由游兴大发,心想神游都如此有趣,那真正的游玩更不知有趣多少倍呢!于是,穆王心中也没国事了,也不惦记百姓了,他一心要驾着他那八匹骏马拉的车子,去周游天下。

说起穆王这八匹骏马,可真是来历不凡。它们是有名的御者造父从夸父山上得来的野马经过

第243篇、民间故事腊月初五吃五豆

腊月初五了,大家都知道腊月初八要喝腊八粥,其实民间还有一个腊月初五吃五豆的习俗。

所谓吃五豆就是用绿豆、黄豆、豇豆、蚕豆和豌豆混合起来做的饭。这要从一个穷书生说起,想当年……

在宋朝的时候,有这么一个穷书生,从小家里很贫寒,大概和现在的低保家庭的水平差不多,但他十分好学。

后来这个穷书生流落到顺阳地区,住在城外城乡结合部的一个破庙里,靠卖诗文换个仨瓜俩枣的钱勉强度日,坚持读书。多不容易啊,要是现在就可以进鸿志班了。

一天,这穷书生进城卖诗文,正好城里的大财主李员外的女儿选婿打彩。说白了,就是当年的自由婚姻外加撞大运。

其实一般的类似活动都是有了方向后走个形式而已,要放现在应该属于欺诈。李大小姐也不例外,早就看上了才华洋溢的这个穷书生,所以那彩球正好砸在他怀里。

可李员外怎能看上这个穷酸的书生,坚决投了反对票,可李家小姐跟定了这个穷书生,结果父女关系破裂,老李把小李赶出了家门,而小李按以后鲁迅先生的说法,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也与自己的“枷”彻底决裂了。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这穷书生这下感动坏了,和小李在破庙里成了亲。一般来说谁要是走了什么狗屎运都会有点得意忘形,这穷书生也不例外,慢慢地开始不专心读书了。可他也不想想,你能勾搭上人家不就靠那点墨水吗?

终于有一天,小李和穷书生谈话了,小李说:“我嫁给你就是图你有文才,勤奋好学,如今你只知道夫妻恩爱却荒废了学业”,随后,小李行使了老婆特别权力,说,“夫妻就是‘福齐’,有福同享、有苦共尝。今后你把卖诗文的钱都交给我,一切家务由我负责,你就安心读书好了。”

看见没?在宋朝时候就开始老婆管钱了,所以现在你的老婆要是实行财政控制,别那么不乐意,待会你就知道了,你可和一个名人享受了一样的待遇那!

从此,穷书生读书写文,小李料理家务。小日子过得美满得让我妒忌,所以就不详细写了。

但有一点让穷书生感到很奇怪,那就是天天必有的是一顿豆饭,甚至一连几天穷书生的诗文都卖不出去的时候,仍然每顿饭都有瓜瓜豆豆的。穷书生问了好几回,可小李总是敷衍过去,没说出实情是怎么回事。

这样过了几年,京城开科了,就是那时候的公务员招收考试。

穷书生很想去,但却因为没有盘缠发愁。谁知道小李早已经给他准备好了银两。面对穷书生的追问,小李说是卖诗文的钱,可穷书生人穷可心不傻,再三追问,小李才说出真相。原来,破庙附近有一块荒地,小李背着丈夫,把它开垦出来,种了些瓜豆,贴补家用、改善伙食。要说这小李真不容易,一个大小姐居然开荒撒种,还有了收获,爱情的力量真是伟大,想必当时是有家里的奶妈或什么人暗中帮忙。 织梦好,好织梦

那穷书生听了以后,热泪奔涌,语无伦次地说:辛苦娘子种瓜豆!辛苦娘子种瓜豆啊!呵呵,有点耳熟是吧?

临上路前,小李又用绿豆、黄豆、豇豆、蚕豆和豌豆做了一顿豆饭给穷书生吃,让他不要忘记破庙里的苦日子。

穷书生进京一举得中,做了大官,逐渐开始贪图享受了。

这年的腊月初五,小李让厨子做了一顿五豆饭,那穷书生一见,哦不,应该说是前穷书生,人家现在是大官了,把厨子痛骂了一顿。

这时候小李说:”这是我让做的,”说完,端起一碗五豆饭说,

“绿豆绿,做官莫忘破庙里;

黄豆黄,做官莫忘写文章;

豇豆豇,做官莫忘瓜菜汤;

蚕豆蚕,做官莫忘三更寒;

豌豆豌,做官位高志莫短!”

那当了大官的穷书生听了,幡然醒悟,接过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从那以后,他不仅关心百姓的疾苦,为官清廉,还继续读书写文章,并给家里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每年的腊月初五这天都要吃顿五豆饭。

这件事情传到了老百姓当中,大家纷纷效仿,相沿成习。

这个穷书生,就是欧阳修。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第244篇、民间故事仙人桥的由来

相传上古大禹年间,大禹大分天下为九州。当时便于官员的管辖,划分地界大多采取以山之行、川之向为划分的标准。而为了尽可能多的拓展自己治下地域的面积,各主事官员也是借助仙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各自较着劲,由此演绎了一幕幕脍炙人口、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新昌乡西岭脚村仙人桥的故事便是众多故事中显为夺目的一例。

故事是这样拉开帷幕的:话说,古时在划分常山县与毗邻淳安县的县界时,土地爷与当地仙人就划分标准发生了分歧。土地爷主张以山高为界,以山的高处为界(即现新桥乡塘关村上界牌自然村),仙人则力主应按水流为界。两人你来我往,从晨曦微露到繁星闪烁,争得面红耳赤,仍然谁也说服不了谁,两人各执一词。于是两人商定来日再定。

仙人驾鹤而归,途中暗忖,“土地爷一意孤行,要按山高为界,与自己所执意见相距甚远,如此相持不下,莫说明日,就算三年五载也未必解决,”眼见快到家门,突然他心生一计,不觉暗自发笑……于是仙人按下云头,来到位于淳安县内的白马乡朱沙河处,连夜搬运石头至常山县内的新昌乡西岭脚以东(现仙人桥桥址处),开始了造山运动。

话说土地爷,自已觉得仙人十拿九稳会依自己主见,便心生畅快披星戴月的往土地庙赶,途中突觉眼皮跳得厉害,不觉忧从心生,暗思莫非仙人会违背意愿与己不利?想到此处于是拨转脚步向前趋行。土地爷赶到朱沙河附近,四处探访。从一村妇口中听闻一怪事。村妇言:“刚才曾见一人大半夜在河东侧赶一群鸭子,当时觉得很奇怪……”

土地爷听后,心中明白,却也是一筹莫展,奈何不得。顿时眉头紧锁,不时突觉灵光一现,计从心来。土地爷心想:“你暗渡陈仓,施请君入瓮之计;我来个将计就计,让你前功尽弃”。古时,土地爷掌管天亮时辰。

这时,土地爷来到河东侧,果然发现了仙人在搬运石头,便等待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眼见朦胧处一山的雏形渐成,土地爷掐准时机,提前一个时辰天亮,而天亮后,仙人已无法指挥河中石头来造山,而所垒之山却仍未成型,并且中间缺了一大口子。面对土地爷,仙人羞愧难当,为弥补所犯错误,便在缺口处用木头搭成一桥,以便当地百姓往来通行。此后此桥便称为仙人桥。

第245篇、民间故事平行法则(故事集)

1.小林是个编剧,负责新剧的策划,构思,正写一部名叫《平行法则》的故事,但剧情未定。

王晓催得急。

小林言:需要时间,需要灵感。

王晓言:和我一起公车旅行吧!你呢!就构思你的画面,其他的,我包了~!老家的风景,够你歆享无穷了!

小林:求之不得。

2、王晓的家要经过一片竹林,眼看天快黑了,王晓决定在竹林小屋中呆一夜,小林倒无所谓。

摊开纸,拿出笔,之后,便是犯困——小林抱怨道。

王晓言:那我告诉你一件奇事好了!这木屋原是一个老婆婆搭的,她丈夫,孩子几年前失踪了,她找了好久,未找到,而后她疯了。有一天,一个邮递员来到这儿,将一封信给她,结果,老婆婆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村人代收了信,读后,才知她丈夫,孩子已经在外地安家,要接她去生活。老婆婆自打疯了后,总是躲着世人,她安置了木屋,为旅客提供方便,自己住在山洞里,但无人去过山洞。

小林听得入迷,停下了思绪,将视线移到窗外的竹林中。

传来笛声,二人如置梦中。

王晓解释道:吹笛人是尤扬。

而后,王晓想说什么,谁知,越听越累,终于睡着了。

小林看到持笛人出现在窗外,在他身后,尾随的便是老婆婆。

持笛人的出现,吓到小林。

小林欲站起,持笛人(尤扬)立刻消失在竹林里,老人也消失了。

3、尤扬,老人走后,王晓醒来,小林告诉王晓,方才发生的事,王晓不信。

第二日清晨,小林醒后,见王晓好一会儿没动静,再看看纸上出现几行字:欲救王晓,到竹林。

小林不及多想,来到竹林,听到笛声,不自觉受笛声控制,来到山洞。

洞中,各种器具一应俱全,在洞中央,一位白发老人坐在石凳上,烤着篝火,旁边坐着持笛人尤扬。

老人开口,让小林坐下。

小林见老人言语清晰,丝毫未见疯迹象。

老人看出她的心思,于是言出了原因:老人是懂魔法的魔女,年轻时,爱上了一农户,并为他诞下一子,没想到,魔女身份被农户发现,农户带孩子离开,她为掩人耳目,模仿农户笔迹写信给自己,又造房屋,期望有一天,农户回来,能寻到家的痕迹,每间房的布置都和年轻时住过的屋子一样。

接着,老人转话题了:我给你讲个故事,你回去看,我写到纸上。

老人在一张白纸上,用一支笔写着,但纸上没有字迹,白茫茫一片。

小林想,若听了,可信,可不信,写下来,用魔法掩住字迹,就有点奇怪了!

每天9:00左右,尤扬都要起身,到竹林里练笛,这次,他像是累了,于是将笛子放在座位上,到洞的一侧一张石床上,躺下休息。

小林担心王晓安危。

老人笑呵呵地说:回去,她会醒来的!但若你要读故事时,她便会睡着的!

小林好不惊讶。

中午时分,老人准备好午饭,请小林吃,并当着她的面,施法让王晓醒来,到洞中吃东西,而后又回到木屋休息。

4.小林见老人无事说了,便回到了木屋。

夕阳西下,借着灯光,她刚摊开纸张,清醒一下午的王晓困了。

小林:一定是老人施法。

谁知,笛声传来。

小林听着笛声,看着纸上的文字:

十几年前,村庄里出现一个七、八岁的男孩,该男孩出生时,一道白光从天空划过,点着了房子,家人死去,男孩被村人养大。

一日,男孩告诉村人,凡他们想的东西一旦在脑中形成画面,都会发生。

村人不信。

男孩便幻想闹旱灾。

不日,真是气温高升,天气异样,河水被晒干,村人们苦不堪言。

村人告诉大家:男孩的特异功能后,大家觉得男孩是妖怪所化,于是将男孩赶出村子。

小林正纳闷,听到王晓说话声,知道她醒了,干脆合上纸张,休息。

笛声悠悠,哀怨无比,哀伤无比。

5、第二日,王晓依旧休息,小林回洞中,听老人说家常,看老人写无字书,尤扬依旧吟笛。

夕阳西下,小林读着老人写的“无字书”:

老人见男孩可怜,便收养他,并为他改名叫尤扬。

尤扬天分很高,学魔法快,不久学会了老人的所有的魔法。

老人担心他萌生报复的念头,便在笛子里施了咒语。

一旦,尤扬产生恨意,笛子会自动催眠尤扬。

一次,他吟笛睡着,正值下雨,王晓开车经过,叫醒他,这次的相遇,他喜欢上王晓,王晓也不禁喜欢上他,但深知尤扬是村人说的“魔人”,于是匆匆走了。

第二次,王晓离开老家,经过竹林,他挡在车前面,问她的名字。

王晓不语。后面传来村人的追逐声。

他误会王晓将看到他的事告诉了村里的人。

他一怒之下,破除了笛中的咒语,把村人催眠。

亏老人赶到,先抹去王晓的记忆,后施法救出村人。

王晓失忆后,回到城市,村里的人则忘记当日发生的一切。大家单记得有一男孩爱在竹林吟笛,是村人中的一员。

6、小林读到中段时,笛声忽然停了。

尤扬越窗而入,抢走了纸张。

小林忙跑到洞里,见老人正坐在座位上,叹息,问因。

老人言:尤扬正惩罚村里的人,他要把所有知道他身世的人,写到纸张中,让后人误会为它仅是部小说。

现在,竹林中,大家的灵魂被笛声牵制,不久,他们会死去,其中,还包括王晓。

小林听完,忙跑到他吟笛的地方,喊住他。

但是晚了,一道天火向竹林弥漫开来,她看到王晓倒在尤扬怀里,老人奔上去,而后她失去了知觉。

7、几年后,有几位涉山的旅客经过,发现了一本名为《平行法则》的故事集,将它公布于世!

第246篇、民间故事台风眼

一阵悦耳的铃声将杜霆锋从梦中惊醒,他掀掉盖在脸上的帽子,一个激灵坐了起来。车窗外,黑压压的云层正从天边逼了过来。

杜霆锋一把抓起副驾驶座上响个不停的手机。刚一打开,手机里便传来了刘队长急切的声音:“霆锋,快!莎莉嘉在滨州东南部登陆了!”“知道了!”杜霆锋一下来了精神。没等他那辆银灰色的沙漠王子发动,顷刻间黑云已经到了头顶,接着,豆大的雨点便噼噼啪啪地砸在了挡风玻璃上。

杜霆锋今年二十一岁,刚毕业就进入了国家气象局的“追风小组”。任务是整天追着台风跑,监测和拍摄台风中心的各种数据和画面,以便后方的专家进行分析预测。杜霆锋的父亲也是一位研究台风的气象学家,当年亲临台风现场进行研究时遭遇不测,连刚出生的儿子都没有见过。但正是因为父亲的死,才更坚定了杜霆锋研究台风的决心。

沙漠王子在公路上疾驶着,杜霆锋现在要做的是迎着刚刚登陆的台风,冲进它的中心去,以便拍摄和定位“台风眼”。雨越来越密了,风也越来越猛,平日里稳如磐石的沙漠王子现在颠簸得像巨浪里的小船。突然,前方路旁一个广告牌被飓风拦腰折断,跌落下来,将车头砸得变形了。

杜霆锋只好拿出雨衣迅速穿上,转身将放在后座的摄像机往怀里一藏,便打开车门,冲了出去。刚一下车,他就差点被狂风掀倒。他牢牢地抓住车门,等站稳之后,这才弓着身子慢慢朝前走。可越往前走,风便越猛烈。走出两里多路后,杜霆锋已无法再挪动半步,只得一手紧紧抱住路旁的大树桩,一手取出怀里的摄像机,对着天空中逐渐逼近的台风眼的方向,拍摄起来。

没多久,杜霆锋就感觉自己拿着摄像机的手有些支持不住了。就在这时,树桩“啪”的一声突然折断了,他的脑袋被什么东西砸了一下,身子就横着飞了出去,他下意识地将摄像机往雨衣里一塞,然后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杜霆锋醒过来的时候,发现早已风停雨住,自己正躺在软软的沙滩上,身子半浸在水里,有个中年男子正拽着他的手,把他往高处拉。杜霆锋猛然发现,这人的模样是那么亲切和熟悉,竟和家里照片上父亲的面容一模一样!杜霆锋缓缓闭上了眼睛:看来,我已经死了,终于见到父亲了,可母亲现在就是孤身一人了。他的眼泪不觉流了出来。

“别闭上眼睛,快醒醒!”那人使劲拍了拍杜霆锋的脸,他立即感到脸上火辣辣地疼。“我没有死?”杜霆锋再一次睁开了眼睛。中年男子哈哈一笑:“你当然没有死,这不是好好的吗?”

一听这话,杜霆锋立即爬了起来,他抬头望去,只见四周的天空中,黑云围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圈,而在这个圆圈的中央,却是晴空高照。

“台风眼!”杜霆锋脱口而出。中年男子点点头,指着空中,专注地说道:“对,风暴的中心是最平静的。这就是台风的中心——台风眼。看,它正慢慢扩大,说明台风的威力正在减弱。”杜霆锋不由问道:“您是……”中年男子拉着他一边朝高处走,一边答道:“我是个气象学家,专门研究台风的。我们这个对手,威力可不得了,所过之处无不损失惨重。要摸清这个对手的底细,拯救更多人的性命,不和他亲密接触可不行啊。莎莉嘉登陆后,我便一直追着它跑。今天终于冲进了台风眼,可巧遇到你正好昏迷在那里……”

原来是同行,杜霆锋的心里顿时有种亲切感:“我也是气象局‘追风小组’的,我们是同行,谢谢您救了我,请问您贵姓?”“免贵,姓杜,杜建军!55年出生,今年正好三十岁!”中年男子热情地伸出手来。杜霆锋的脑子“嗡”的一下,杜建军!这不是父亲的名字吗?中年男子发觉了他的异样,问道:“你这是怎么了?”杜霆锋打量着一脸疑惑的中年男子,愣了半天,这才问道:“你说今天是哪一年哪一天?”中年男子摸了摸杜霆锋的额头,笑道:“今天是1985年6月10日,台风莎莉嘉登陆的第三天啊。你该不是病了吧……”

杜霆锋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往四周望去,周围幸存的房屋全是低矮的房子,窄窄的公路上,一辆款式陈旧的永久牌自行车倒在地上。他的目光所及,全是电视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模样。

杜霆锋心想,难道自己竟被那阵台风从2006年带回到了1985年?有可能!台风的名字十年一个轮回,刮走自己的台风叫莎莉嘉,而1985年6月的这场台风也叫莎莉嘉。自己竟然通过相同名字台风的台风眼,回到了1985年!这么说,眼前的这个人,正是父亲!

杜霆锋的嘴张了张,想叫一声“爸爸”,却喊不出声来。许久,他才低声道:“您,您有孩子吗?”

杜建军开心地笑了起来:“快了!再过一个月,我的孩子就要出生了。”他越说越开心:“不瞒你说,我连名字都给他想好了,是男孩就叫他霆锋,就是‘停风’的意思。哈哈……”

杜霆锋算了算时间,一个月后正是自己出生的日子,而父亲将会在这年8月的一场台风中牺牲!

“10天后,还有一场台风,等做完这次监测,我就回家去,陪着老婆生孩子。”杜建军一脸的幸福,而杜霆锋则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改变父亲牺牲的命运!

杜建军用自行车载着杜霆锋回到了观察站。洗过澡,换上父亲的衣服,喝着父亲为自己熬的汤,杜霆锋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这就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父爱!可这一切,他又不能对杜建军说。作为一个严谨的气象学家,他怎么可能相信一个人可以通过台风眼,跨越时空呢?

不过,杜霆锋看得出,杜建军非常欣赏他。当他们一起观看杜霆锋拍下的资料来对台风进行分析时,杜建军说:“等我的孩子长大,我要让他像你一样优秀!”杜霆锋在心里暗暗答道:“爸爸,我一定会救你,让你亲眼看到儿子!”杜霆锋找了个借口,留在了杜建军身边。不知不觉,十天过去了。

这天晚上,杜建军接到了强台风莫卡第二天一早即将经过的消息。杜霆锋记得事后的报道说,这是一个破坏性极大的台风,造成上百人死亡和数亿元的损失。杜建军并不知道这一切,一心想的是怎么近距离地观察到台风眼。不过,杜霆锋不愿意让父亲再进行如此危险的工作了,他希望父亲赶快回到母亲身边去。母亲曾告诉他,他出生的时候,父亲不在母亲身边。难道父亲就是在这次监测任务中受了伤?

为了阻止父亲参与强台风莫卡的监测,杜霆锋悄悄在父亲的水杯中放了一些安定。第二天一大早,杜霆锋带上监测仪器,往台风来的方向冲去。

这确实是一场非常罕见的强台风,它的所到之处,桥塌房倒,车被掀翻,树被拔起。在接近台风眼的时候,杜霆锋连站立也觉得困难,只得趴在地上,匍匐前进。可风越来越大,吹得杜霆锋眼睛也睁不开了。雨更是像小石头似的,横着打在他的脸上。没等多久,风就已经大得让杜霆锋感觉呼吸都困难了,他那双死死拽着树干的手再也没有力气了。就在杜霆锋的手快要松开时,他感觉有人爬到了身旁。杜霆锋转头看去,竟然是父亲!

杜建军拼命地爬到杜霆锋身边,从腰里解下一根带子,艰难地将它缠在了杜霆锋的腰上。杜霆锋似乎明白了什么,用尽力气大声喊道:“你要做什么?”杜建军没有回答,将带子的另一头绑在旁边的一根大树桩上。做完这一切,他似乎所有的力气都用完了。可他并没有停下来,而是拿起杜霆锋怀里的仪器,朝前爬去。杜霆锋想拽他,可没有拽住,只听风里夹着他的喊声:“坚持住!战胜台风要靠你这样的年轻人!”杜霆锋声嘶力竭地大叫道:“爸爸,别去!爸爸……”可话刚一出口,就被呼啸而过的风声吞没了。

正想站起来的父亲突然一个趔趄,被风吹倒在地。杜霆锋喊着“爸爸”,眼睁睁地看着他翻滚着消失在雨幕里。

不知过了多久,风停了,雨也住了。杜霆锋睁开眼睛,使劲解开了绑住他的带子,只见四周已成废墟。他一边大喊着,一边寻找,可都没有父亲的影子。杜霆锋感觉越来越害怕,可他依然在心里不断安慰自己:“不会的,父亲不会有事的。他不是死在一个多月以后的那场台风中吗?他一定只是受了伤了。只要我找到他,依然还有机会救他!

可搜救队连续找了一个星期以后,依然没有找到杜建军的一点消息。眼看杜霆锋依然坚持找下去,一个领导安慰道:“我们知道你和杜建军同志关系不错,不过,我们必须接受这个现实,杜建军同志再也不能回来了,他已经为了人民的气象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杜霆锋双眼通红,大吼道:“他不会死的,他的儿子还没有出生!他要死也得等到儿子出生后才死啊!”

那位领导点了点头:“你说得对!现在杜建军同志的妻子马上就要生产了,我们绝不能告诉她这个消息。等她生了孩子,满月后再告诉她吧!”

什么?杜霆锋的脑子像被棒子猛击了一下,似乎明白了什么。原来,父亲并不是死在一个多月后的那场台风中,而是在自己出生前就牺牲了。而导致他牺牲的竟然就是自己,他正是为了救自己,才被台风卷走的!

难道自己想尽了办法还是不能拯救父亲的生命?不,绝对还有办法的。

杜霆锋的眼睛一亮,突然有了办法。自己不是从相同名字的台风眼里回到1985年吗?既然父亲现在依然没有找到尸体,看来也很有可能通过莫卡的台风眼到了另一个时空里。只要自己回到2006年,查找以前出现过莫卡的年份,就很容易找到父亲了!

杜霆锋通过一个台风眼又回到了2006年,他很快找到了关于1985年那个叫莫卡的强台风的资料,资料的最后几行赫然写道:“1985年6月登陆的强台风莫卡,造成数百人死亡,数十亿元的损失,因为对于生命财产造成了特别大的损失,按照国际台风委员会的规定,莫卡被从台风命名表中彻底删除。”

“彻底删除?”杜霆锋的眼睛立即被泪水淹没了,这么说,父亲也就永远回不来了!

此时,窗外碧蓝的天空中,朵朵白云正缓缓地飘过。杜霆锋欲哭无泪,他永远也不能明白,到底是因为父亲的死导致了自己参加追风小组,还是为了拯救自己,父亲才失去了生命?这变幻莫测的命运里面,到底什么是因,什么又是果呢?

第247篇、民间故事凶手是谁

公司里出了人命,死的是顶头上司。我在准备好辞职信前,就被叫到了会议室。

上司死于氰化物中毒,毒就在他平时喝茶的杯子里。我想起几分钟前我们还聚在一起开了个小小的茶会,大家一起把杯子放在桌子上,一起泡了茶,不过每个人的杯子是一样的啊。

经过一点时间,参加过茶会的人就一一被叫了出来。大家坐成一圈,在明亮的会议室里。不过会议室一直都是明快的气氛,因为没有人为上司的死感到伤心。如果今天不死那就是明天的事了。大家都恨不得他快点死掉。暴躁、小气、贪心,似乎世上一切缺点都集中在他身上。不过我们还是硬撑着笑脸按照他的心意每天午后开一个茶会,人!真是很奇怪的动物哎。

查案的人问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我却还想着上司的尸体躺在办公桌的样子。今天大概是有人忍无可忍了吧,我想道。原本我还打算离开这个让人作呕的地方,现在是不必了。我悄悄地把辞职信撕成碎片。

“刘先生,刘先生。”我听见有人在叫我,我把目光向四周扫了一遍。那些公安盯着我,小雪则露出担忧的神情。

“是,您说什么?”我露出抱歉的微笑。

“请你把喝茶的事说一遍好吗?”

“好的。”

我如实说了。我们是在中午12:30左右开始的。因为每天这个时候上司都要喝一杯普洱茶。参加茶会的人有我、小雪、小万、小张、还有李副经理。我们拿出柜子里的杯子,对,都是一模一样的。他就坐在对门的办公室里。然后小张把茶叶拿来放在每个杯子里。小王拿了开水泡上,然后我把杯子一个一个地放到大的托盘上,是小雪把茶分到大家手中的。然后我们聊了一会,就各自去做事了。

一直到了晚上8点,那些公安才有些满意的离去。我们分别留了号码等待再次传唤。

外面的天气很冷,路灯一排一排的,显出少许威严。小雪紧紧地挨着我,一直低着头沉默不语。回到家已经是9点了。我脱去外套,有点疲倦地靠在沙发上。小雪开了灯,走到沙发前,依偎在我身边。“那家伙终于是死了。”我有点面无表情地说。

小雪的表情很奇怪,似乎以为是我干的,眼睛不由得瞪大,喘着气说:“阿华,你?!”

我一看她误会了,连忙摆摆手说:“你别乱想,我是说他死了,我们应该觉的开心是吧!”

小雪慢慢地垂下眼帘,轻轻地说:“应该是吧。可是我总觉得我们之间有一个人是凶手,我就感到很不安。”

我似笑非笑地抚摩着她的头发。没错,凶手就在我们中间吧!

小雪打开了电视,突然对我说:“阿华,我们猜谁是凶手好不好?用一个晚上的时间,然后写在纸条上,锁在那个柜子里。谁都不能看,等到破了案后,看看谁的正确,输的人要帮对方做一件事。”

我惊讶于她的想法,不过还是答应了。

凶手是谁呢?我一晚上都在思索。

第二天,天刚刚亮小雪就把我从床上拉了起来。她兴奋地把她认为是凶手的人的名字如同小学生一般认真到写在纸上。我也照样做了,然后我们把纸条放进柜子里,上了锁,把钥匙压在阳台那盆月季下,发誓在案子破了以后再拿出来。

我们就照常去上班,公司里的气氛反而更好了一些,我们若无其事地喝茶、谈天,期待着警察破案。可之后他们只来了一次,问了几个问题就走了。

两天后的晚上,我和小雪在家里吃晚饭。空调开的很大,发出轰轰地响声,把小雪的脸吹得通红的。我在厨房里做了饭,小雪用那种大的托盘把菜端了出去。我在里面洗好手,边把围裙从身上拿下来,边向客厅走去。十二月的风从窗子里钻进来,有点刺痛。我看见小雪呆呆地站在桌边一动不动,风正吹着她的头发。

“小雪?!”我问。

她猛然醒悟过来,急忙放好饭菜,笑着说:“快来吧,我刚才想到了一些事。”

“我还以为你病了。”我走过去摸她的额头,“没事就好。”

她倒了红酒,我们晃晃手中的杯子,“干杯!”

过了一会,她有点别扭地地问我:“你写的是谁啊?”我故意板起脸,说:“不是不说的吗?”

她低下头,自言自语地说“:是哦是哦,不说的。”说罢对我抱歉地笑笑,继续吃饭。

吃完饭,我盯着那个柜子看了很久,那里有个名字,或许一个是对的,或许……直到上床后我还一直想着那两个名字的事。

次日,警察那边说已经有点眉目了。真的吗?我疑惑。不过我还是回答了他们的问题。大家的答案总结起来只有一点--都希望上司死!”

晚上我和小雪窝在沙发里。

小雪忽然问:“阿华,那些杯子是你放的吗?”

我不知道她问这个干什么,但我还是努力回想了一下,说:“是啊。”

我感到小雪的手冰冷的,她缓缓地把手靠近我的脸庞,像针刺一般。头埋在我的胸膛上,听着我均匀的心跳--嘭--

“阿华。”小雪开始低声说着,热气透过羊毛衫,传遍整个身体。

“恩。”

“是你杀了他对不对?”

她的口气还是那么柔软,我小小地吓了一跳,身子随之颤抖了一下。不等我回答,她又继续说了下去。

“是你在泡好的茶中放了毒,然后你排好杯子,我是用左手托着盘子的,你把所有的杯子的受柄都朝向左边,只有那个有毒的杯子是向右的。每次,第一杯都是给他的,我就会不知不觉地去拿那一杯。昨天晚上我放菜的时候突然觉得有一个地方不对劲,我想了一晚上,才想起那次杯子的排列有点奇怪。是吗?” 我不语,随后开始抽动,最后很放肆地笑了出来。我用手抚摩着小雪带着泪的脸,“小雪你真是越来越聪明了。”

风滑过耳际,冷,无尽的冷。

小雪猛然从沙发上跳了下来,锐声叫着:“不是啊,大家都希望他死,你只是做了他们想做的事!我们不是有约定吗,输的人可以答应对方一件事,我写的不是你,我可以帮你隐瞒,这样他们就永远不知道了,大家还是可以快活地生活啊!”她冲到阳台上,疯狂地在花盆底下摸索,逐渐,她的脸变僵硬了,身体靠着阳台栏杆缓缓地滑下去,用手捂着脸 。

“为什么要丢掉?”

“好了,小雪。”我走过去,拥住她,“我知道你写的是我,只是昨天晚上你想通后去换了,我早就看过了,我们都没有遵守规则。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写的是我,但你对了,让我在警察知道之前去自首吧!”我俯下身,感受着四周的冷空气,风掠过,我给了她最后一吻。

第248篇、民间故事是谁给你化的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是谁给你化的。

夜深了,他一丝不苟地,平静地为她化妆。

她是他的妻子,此刻正安详地躺在床上。虽然他是一位高级化妆师,却从未替她化过妆,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轻轻勾勒一笔,妻子的遗容终于大功告成,他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她是如此安详,脸含微笑,似乎对这个人间已经全无依恋,离去才是她的幸福,完全看不出她是一位服下了大量安眠药的重度抑郁症患者。

那些药是他放在她的酒里的。明天早上,她的妹妹会来看他们,到那时,他只要扮演一个惊觉枕边人已经自尽的粗心丈夫,就可以彻底解脱了。他躺在死去妻子的身边,这一夜居然无梦。

第二天早上,她的妹妹依约前来,惊觉、嚎哭、昏厥、木然,他的演技无可挑剔,只是,小姨子悲伤之余,为什么一直用那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

她终于说话了:“姐夫,你脸上那么重的妆,是谁给你化的?”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是谁给你化的。

第249篇、民间故事人生之路需自己走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人生之路需自己走。

人生的路该自己去走,看到这个话题,一种矛盾的心里油然而生,生命是一场艰辛而充满酸甜苦辣咸的旅程,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心态,决定着生命是否能够完整,人生路究竟该如何走,谁也无法给自己一个定义,命运随时都会转变,我们也在随着事态的发展不停的改变着选择,但不管如何选择,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快乐的生存着。

踏上人生路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在寻找一种外界的感官效应,这种效应波动着我们的情绪,喜怒哀乐被种种因素所牵动,人是情感丰富的,也都有那种对情感的依赖,从出生到老去,唯一不能抛下的执念,就是来自心底的渴望,渴望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关爱能够化解世间所有的怨恨,能够融化尘封的坚冰,所以每个人都害怕孤单,都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路充满孤独。

有些路需要有人同行,我们都知道孤掌难鸣,脱离了群体,就失去了相互搀扶的可能,有些高度还是需要有个扶梯才能达到顶峰;有些路却要自己去走,因为没有哪个人是你依靠的永久,不锻炼独闯风雨的韧性,就会处于生存的被动,人生是一个不停被强化的过程,事态的瞬息转变,只有练就独立的本能,才能不被击倒而尽快适应。

由于人性的贪婪,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容易被卷入拥挤的潮流中而迷失自我,收获的同时,也总感觉失去了很多,一路的狂奔,停下来才发现很多原始的本真,已经成为了一种距离,风风雨雨,总会有一种失落,一路的追逐,却始终不明白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静下心来仔细斟酌,发现自己一直被名利俘虏着,而苦苦找寻的,正是被抛弃在角落的那份纯情,拾起,却已经看不到了当初的颜色。

没有预期的人生旅程,我们一直跟着时光的脚步再跑,但最终都逃不掉岁月对人情的掠夺,曾经的一路相随,不经意间就会在风尘中走散,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每个人都在不停的改变,使我们在风尘中不得已的辗转,做着一次又一次的抉择。生命的舞台,是没有剧本的演出,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刻画着自己的角色,每一次落幕,也许就是一个故事的终结,因为我们无法确定明天的故事中会发生什么。

人生旅途,有些事情是分担的,有些事情却是一个人承受的,我们能够不去理会世俗的偏见,却无法逃离琐碎生活中的是非恩怨,隐藏在生活中的纠葛,总会给心情掀起一个波澜,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孤独的,总是希望有个人能够读懂自己,但很多事情都因为彼此太过于自我,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把最有效的沟通演变成了缄默,给完美的画布上涂上了一条鸿沟,而承受无语的折磨。

对于每个人除了生存,就是对生活的态度,由于每个人对生活的见解不同,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改变,有的人着重比攀,用成就来判断自身的价值,进而评估幸福的多少;有的人喜欢平淡,只要不缺吃不少穿,能过上一种安逸的生活,就觉得是幸福的;其实不管选择那种生活方式,都要以自己和家人能够开心为本,我们能够创造的最大成就,就是能够让家人感受到幸福!

路每天都在走,但我们真正走的不是路,而是一种心情,当我们怀揣快乐,那么旅程就会布满温馨,愉悦的身心总会让人生路走的很轻松,而烦躁,郁闷和纠结总会干扰一个人的心智,使每一步都走得特别沉重,谁都知道路是靠心走出来的,但我们却总是辜负自己的心,快乐很多时候就是一种取舍,当战胜了自己的心里,把握好孰轻孰重,能够果断的拿起放下,也是给生命一次重生的机会。

生命的旅程,不管是与谁同行,还是一个人走,都要给自己一分开阔的心境,生活中需要的不单单是一份理解,更需要一份对与错的包容,人生路不能回转,我们无法拾起的太多,要避免留下过多的遗憾,珍重一份遇见,让温情相伴,人生路虽不能达到一个绝对的完美,但要给自己一个尽善的可能,让人生路走的不孤单……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人生之路需自己走。

第250篇、民间故事我是一条青蛇

不是白蛇传里面的那条青蛇,因为我的身旁并没有一条活了一千多年的白蛇。

可我也不是一条平凡的青蛇,我已经活了五百零一年了。我们是天神养在凡间视察凡间的天蛇。我是和我的奶奶一起住的。算算,奶奶已经一千两百岁了。

奶前年被玉帝召上天庭,现在还没有回来。世人都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这是真的。所以,我觉得无限孤独。

外面春光正好,红了桃树,绿了柳条,我很想出去游览一下大好山河。可奶奶离开之前警告我不准出洞口。百无聊赖的我只好倒头大睡。梦里,我也在盼望着奶奶快点回来……

“春雷一声发,惊燕亦惊蛇。”

又一年春色撩人,我睁开惺忪的睡眼,从窗口探出头去。天空明净,万里无云。奶奶应该要回来了,我心里想,不知道玉帝老儿召集那么多动物上天庭去开什么会,期待有好玩的节目到来。

奶奶回到洞穴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

我看奶奶一脸严肃,忙问她怎么了。

奶奶说:“我的好孙子,这次你可要争气啊!”奶奶用她的舌尖在我的头上舔了舔,“玉帝老儿这次召集我们凡间所有的动物神上天,是为了举行一个比赛。玉帝说凡人记不住天干地支纪年法,要比赛选出十二只动物来代替十二地支。”

“奶奶为什么不去,让我去?”

“玉帝规定了,修炼期达一千年以上的动物神都不准参加。比赛时间是明年三月,地点在蓬莱山。到时候,天神会把参赛的动物按名次排列,依次和十二地支对应……我的孙儿,你至少也要争取进入前五名。这个也是展示我们蛇家族能力的比赛。这段时间,我要好好教你些方法……”

我开始憧憬明年的春暖花开日。

真正到了比赛期的时候,我紧张起来了。奶奶跟我说,轩辕黄帝也被玉帝邀请过来观赛,比赛结束之后,轩辕黄帝就会告示天下,哪十二种动物成了十二生肖,用以纪年。

到达蓬莱山的时候,我被眼前的热闹气象给震住了。几乎所有的动物都聚集于此,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神采飞扬。擂台上坐着玉帝、王母娘娘,轩辕黄帝还有其它的神仙。

太上老君清了清嗓子,说:“请报名参赛者上台。”

我走上擂台,才知道,报名参赛的总共有十四种动物,年龄都与我相仿,分别是:猫、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鸭、狗、猪。

我算了算,除了牛、虎、龙之外,其它的应该都不是我的对手。于是,心里不再七上八下。

太上老君说:“请大家听清楚比赛流程:十四个参赛者可以用各种手段和方法登上蓬莱山最顶峰,在那里取回来一颗山石。然后返回这里。先到达这里者排名第一。”

动物群中一声炮响,比赛开始了。整座山沸沸扬扬,加油声震耳欲聋。

我用尽了方法,还是敌不过牛、虎和龙。他们三个先后到达山顶,取回山石往后赶。我到达山顶的时候,心想自己肯定能拿第四了。没有想到衔着山石往回飞的时候,嘴唇一松,山石掉了下去。等到我衔紧山石,重新飞回天空的时候,长耳朵的兔子已经赶超了我,比我快三秒到达了原地。我想那就居第五吧,奶奶说能进第五就可以了。没有想到高大的牛身前面,居然还站着一只小老鼠。怎么可能?站在旁边的龙看到我一脸迷惑,说:“这狡猾的鼠甩了手段,铅在牛的耳朵里,排到了第一位。”

我心里想,太上老君说什么手段都可以用,也不能说老鼠犯规了啊!算了,我就排第六吧。我抬头看了看天,马、羊、猴、鸡居前,狗和猫居然互相咬了起来。鸭因为臀部太大,步子很小。而猪,则在最后面不紧不慢地走着。

猫的腿被狗咬伤了,走不了。气急败坏的它眼睁睁看着鸭一步一步向他走来,忽然猛扑了上去,连同鸭一起往地上掉了下来。

等到猪到达擂台的时候,动物们发出了一声欢呼。

十二生肖的排序出来了,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我看到奶奶在下面对着我笑。

我心里十分高兴,无论结果怎样,进了十二生肖,就已经成功了。

玉帝说话了:“动物界的朋友们,十二生肖出来了。今后,十二生肖将永远被人类所铭记,祝福你们……”

擂台下爆出轰鸣的掌声。

我想这一刻,千百年后,在我的脑海里定是像今日一样新鲜。

虽然我仅仅是一条青蛇,但我为自己的人生,添加了精彩的一笔;为我的后代,添加了无限的光荣。

第251篇、民间故事龙凤传奇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龙凤传奇。

在中国民间故事里,龙总是和凤一道出现的,可是十二生肖排名中有龙却无凤,这其中的蹊跷,一直是大大的迷团。可是最近一只猫突袭老鼠窝时,找到了一本鼠族秘录,其中就记录了此事真相。猫和鼠是世仇,见之心喜,随即公布于世:

我们曾有鼠族祖先—灵鼠住在灵山脚下。灵山是上古时期的仙山,山顶上有一棵梧桐树,树上栖着一只彩凤。灵山旁边是灵海,潜着一只蛟龙。每日灵山仙气缭绕,游龙戏凤,龙凤祥和。灵鼠自知身份卑微,偶遇机缘在此安住,只希望沾一点龙凤灵气,能够给鼠族光耀门楣。

有一日,天庭下达旨意:接到生肖牌的生物在三日后正午时分在南天门集合,以先来后到顺序定生肖位次。当蛟龙和彩凤拿到生肖牌后,立即准备动身。

动身前彩凤正在急忙梳妆打扮,她正准备将最好看最喜欢的彩冠戴到头上,突然听到脚下传来声音:“美丽的彩凤仙子,我知道您的心肠是最好的,您愿意帮助可怜的我吗?”彩凤低头一看,脚下匍匐着一只小老鼠,扬着一脸谄媚的笑。平时她瞧不起老鼠,此时心情大好,,又见这只小老鼠说话的确讨人喜欢,就说:“说吧,你想要我帮你什么忙?”

“我想跟你们一起去天庭,见识见识盛会。”

“你?!”彩凤正想说什么。

“不行,就你这么个黑乎乎的丑样,还想上天庭?嗤!”突然蛟龙飞落下来,冷冷地说。

没办法,灵鼠只好转背离开,可从此它心里充满了怨恨。它无意间偷听了天庭旨意后,想到这可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自己能混上天庭,说不定能为鼠族捞点什么好处,于是壮着胆子来求彩凤,不想不旦没有达成心愿,还受到奚落。它暗暗地下定决心要报复。

龙凤向天庭进发后,走了一段路,彩凤忽然发现发现她的金冠不见了。彩凤爱漂亮可是出了名的,没有金冠,她怎么上天庭呢!蛟龙只好陪它返回灵山寻找。当蛟龙单独在灵海边寻觅时,灵鼠找到它说:“尊贵的龙王,您是在找的金冠吗?我前几天好象看到一只大鸟叼着什么闪闪发光的东西向西飞去了。”蛟龙一听,也不理它,赶紧驾云向西飞去。灵鼠回头又找到彩凤,说:“美丽的彩凤仙子,您上当了,您的金冠就是被蛟龙拿走的,他怕您与他争夺生肖排名,现在蛟龙正独自上天庭呢?!”彩凤一听气坏了,“走,我们去追他!”彩凤气呼呼向外走时,并没有注意到灵鼠脸上那种阴谋得逞的诡笑。

他俩快到南天门时,听到后面传来喊声,彩凤转头一看,蛟龙狼狈万分地奔来,手里拿着金冠。彩凤一见没好气地说:“你不是自己上天庭了吗?”蛟龙忙说了事情原委。原来他听了灵鼠的话,一直向西,终于在一片荆棘地里找到了被灵鼠丢弃的金冠,但自己也被荆棘挂住,险些脱不开身。彩凤知道了真相,心中羞愧万分:蛟龙对我如此真心,我却还怀疑他,我有什么资格和他一块去生肖排名呢!想到这里,她展翅飞去。蛟龙赶紧去追,但找来找去,却不见她的踪影,而确定生肖排名时间已过,他悻悻返回时,已经只能排到第五位了。排名第一的是谁呢?就是蛟龙最瞧不起的小老鼠。蛟龙心灰意冷,他最好的朋友走了,生肖排名对他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于是他长吟一声,腾空而起,遁入深海。

龙凤从此都从世间消失,凡间再也找寻不到他俩的踪迹,空留有美丽的龙凤传说。灵鼠虽然运用卑鄙的手段得了第一,但他仍然改不了鼠族的命运,千百年来,老鼠仍然是人人喊打,即使是在“鼠年”。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龙凤传奇。

第252篇、民间故事龙虎大包装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龙虎大包装。

一天,龙跟虎结伴到天上告御状,走到半路,碰上了净坛大使——猪八戒。

猪八戒见它俩走得又忙又急,还一脸地沮丧,便拦住它俩问:“你们俩如此慌慌忙忙地,这要干吗去呀?”

“哦,我们去告状。”龙和虎一块儿说。

“告状,告什么状?”猪八戒不明白。

龙抢先说了:“你啦给评评,凭什么叫我们龙灭绝呀!”

猪八戒一听,呼扇着大耳朵连说:“怪不得别人,怪不得别人,只能怪你们自己呀,怪你们自己呀!”

“怪我们自己!我们做错什么了?”龙听猪八戒这么说,不解地反问道。

猪八戒就说:“你们一出来就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地,就显得你能耐呀?能不灭绝吗。”

龙一听无话可说,因为自己天生就是这么干活儿的。

虎接过来说:“我们没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啊,我们怎么也濒危了?”

猪八戒扭头看着虎说:“你们呀?你们虽然没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可你们爱吼啊,那玩意儿多烦人啊!”

虎一听也低了头,因为自己也是天生这么个嗓门儿。可想了想,又问猪八戒:“那个你说说,我们该怎么办啊?”

猪八戒笑了,摸摸大嘴巴说:“这个还不容易吗,包装啊。你看看我,一包装,就成使者了,吃遍了天上人间,子子孙孙还越来越多,吃的住的也越来越好。”

虎一听,对呀,我们也包装啊,可又不知如何包装,又问猪八戒。

猪八戒拍了拍它说:“你们不是野虎吗,包装成家虎(猫)不就成了嘛。”

虎一下子明白了,把自己包装成家虎,再温柔地一喵喵,耗子都不用拿,也不会濒危了。虎很高兴。

龙又问了:“我们呢?”

猪八戒又看了看它,说:“你们也包装嘛”

龙有些为难地说:“我们怎么包装啊,有蛇占着地方了,他们不号称小龙吗!”

猪八戒一听又笑了,说它:“糊涂吗,你们光想到自己是大龙了,就没想想还是天龙吗。天龙对地龙吗,你们包装成地龙(蚯蚓)不就成了吗。”

龙一听对呀,我们包装成地龙,在下边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再也不会灭绝了。

可是猪八戒拍了拍它又说:“你呀,晚了!”

龙无可奈何地垂了头,因为它们已经灭绝了。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龙虎大包装。

第253篇、民间故事不是哈哈的错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不是哈哈的错。

鼠和狗,都是十二生肖里的属相,鼠排第一,狗排倒数第二。狗认为鼠不择手段窃取第一,心存芥蒂。这不,也不知过了多少年,经历了多少代,狗不论在哪里见到鼠,都怒目相视,见鼠就抓。于是,民间有这么一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话说某年某月某日某城市,有一位哈哈小姐诞生在一个富庶的鼠家。哈哈的爹娶了三妻四妾,只有一房小妾生下哈哈,哈哈的爹对其爱的不得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里几十个鼠佣,天天围着哈哈转。

一转眼,哈哈上中学了。一天,哈哈的学校要去郊游,是哈哈的爹掏的赞助。哈哈精心打扮了一番,它脚穿白色耐克鞋,一套褐色休闲装,十分哈韩。哈哈和鼠同学们来到郊外,玩的十分开心,突然,哈哈尿急,它跑到一个隐蔽处,想方便,情急之中拉链居然拉不开。尿越急,拉链越是拉不开,哈哈急得掉泪,一哭鼻子,哈哈尿裤子了。哈哈没脸见鼠同学,怎么办?不远处有一条小溪,哈哈急中生智,赶紧窜了过去,它想脱鞋,鞋带又扯不开,哈哈干脆穿着鞋子跳下水。

鼠老师发现哈哈许久没有回来,问鼠同学,甲鼠说:可能去方便了,看见它往那边去了。鼠老师去寻哈哈,看见哈哈蹲在小溪里,鼠老师这一惊非同小可,哈哈是本校的小上帝,万一有个闪失,自己可担待不起。

鼠老师把哈哈拉上来,不敢大声呵斥,嗓子降低八度:你怎么下水玩,出了事我可付不起这个责任。哈哈的鞋子像两艘沉船,直往外冒水,鼠老师让哈哈把鞋脱了,哈哈说:解不开鞋带,要会,早脱了。鼠老师只好帮哈哈脱,好不容易把哈哈扯成的死扣解开,哈哈光着两只脚丫,撒欢往前跑,鼠老师帮哈哈提着两只鞋在后面追,还大声嘱咐:慢点跑,别摔了。

鼠老师话音未落,只听啪嗒一声,哈哈踩到狗屎上,摔了个嘴啃泥。哈哈哇哇哭起来,鼠老师跑过来,狗屎熏得它皱起眉头,它掏出自己的手帕,这可是男朋友送的,鼠老师犹豫了一下,还是帮哈哈擦狗屎,边擦边骂:这是哪只野狗,乱拉屎。这时,草丛里伸出一只狗头,瞪大眼睛骂道:谁他妈乱叫,吵老子睡觉!鼠老师回头一看,那只野狗张着大嘴,正狠狠盯着它俩,鼠老师吓得身子立刻矮了下去,颤抖的说:没骂你,我骂拉野屎的狗。野狗说:老子拉的屎,你怎么着吧 。

鼠老师吓得气都喘不匀了,哈哈一骨碌爬起来,柳眉倒竖,叉着小蛮腰骂道:你这只野狗乱拉屎,害本小姐摔倒!俺这衣服是什么牌子的你知道吗,限量版的你赔得起吗!哈哈话还没有骂完,野狗呲牙咧嘴站起来,哈哈差点晕倒,妈呀,这什么狗啊,比俺家后花园的凉亭还大。哈哈吓得连连倒退,鼠老师赶紧陪笑脸:对不起,对不起,哈哈小,不懂事。

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鼠老师一个劲赔礼道歉,野狗愣是一句不听,它张着大嘴朝哈哈它们扑过去,鼠老师拉着哈哈就跑。它们那几只小短腿,哪里跑得过野狗,眼看就要落入野狗之口,也是师生二鼠命不该绝,路边有一鼠洞,鼠老师拉着哈哈麻溜钻进去。野狗追了上来,用爪子刨着鼠洞,呼哧呼哧喘着粗气。

哈哈它们钻进鼠洞,发现此洞是一个废洞,另有一个出口,它们跑出洞口一瞧,与野炊的地点很近。鼠同学们玩得正欢,突然看见哈哈它们从地下冒出来,再看哈哈,衣衫不整,臭气熏天,众鼠无不掩鼻。鼠老师来不及解释,大喊一声:有野狗,快跑!鼠同学们呼啦一声,跟着鼠老师,转眼跑的不见鼠影。

待野狗寻味而来,遍地狼籍,野狗敞开肚皮,把鼠同学们丢下的食物一扫而光。野狗吃饱喝足,拍拍肚皮道:管你是哼哼,还是哈哈,老子就是要狗拿耗子,见一个逮一个,见两个逮一双。

真应了那句话,冤家易解不易结。就为挣个生肖排行第一,狗和鼠从此结下宿仇,这个宿仇今天报应在哈哈身上,这不是哈哈的错,要怪就怪哈哈的爹娘。哈哈的爹娘应该从小教育哈哈,不论过去多少年,无论过去多少代,老鼠见了狗一定要绕道走。否则,狗拿耗子,是要命的。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不是哈哈的错。

第254篇、民间故事八戒被贬之迷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八戒被贬之迷。

传说木洪狼烟山下有户人家,姓马名东,马家世代为农。马东是个老实本分的农夫,早年丧妻膝下有三个儿子。

有一年天气特别干旱,河流断流水井都枯了。木洪狼烟山上有个长年出水、碗口般大小的井,三兄弟决定把这井挖深用来救急,可出了一件怪事:第一天明明修好的井第二天就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三兄弟莫名其妙,他们决定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

一天深夜三兄弟终天把这罪魁祸首给抓住了,那是一头黑黑的野猪。老大马龙性情粗暴容易走极端,他二话不说抡起扁担就要打被老三劝住。老二马富是个一根经认死理他干脆就说:“把这野猪弄死拿回家饱餐一顿得了。” 老三马少性情温和心地善良他建议道:“这黑猪填井自有他的道理不如咱们先问问它。”两位兄长见三弟说得有理便答应了。

那黑猪其实就是下凡间出差的八戒,他见世间还有讲理之人一激动便把玉帝交待的事忘了:“我,就是传说中的天逢元帅猪八戒。因人类贪得无厌偷吃了给玉母祝寿用的仙丹,玉帝决定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发放洪水压没人世间。这井是处龙眼,我怕你们把洪水提前放出来才接二连三地把它堵上。不管怎么说相识一场总是缘,我给你们兄弟三指条逃生的路子:马龙你天生一副帝王相,你用金子做一条大船,船舱全放金银珠宝;马富你天生一副贵人相,用银子做条船,船舱也全放金银珠宝;马少你呢是个农民的命,用木材做条,船舱放些少量的粮食种子,品种全了就行。天机不可泄露,不要告诉任何人,一定要按照我说的去做,切记切记。我所能做的就这些了,你们好自为之吧。”八戒说完化作一缕青烟撒下遍地金银回天庭复命去了,三兄弟惊得目瞪口呆,好半天才缓过气来都忙着做船去了。

果不其然,七七四十九天一过晴天霹雳天空突然毫无征兆地撕开一道口子,洪流直泄下来。山崩地裂地面冒出一道道水注,不一会儿世间便处在一片汪洋中了。马龙、马富的船太重很快就沉下去了,马少的船材质轻又没多少贷总算飘起来了,传说这就是诺亚方舟。

马少的船就这样漫无目的地飘着,举目望去世间也就珠穆朗玛峰还露出一个半个珍珠大小的点。一只老鼠一条毒蛇一只山鹰伏在一片腐木上苦苦挣扎着,马少见了心生怜悯之心不计前嫌把它们都救了上来,三个老冤家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发誓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马少的救命之恩。

也不知过了多久洪水慢慢退却,大地慢慢露出来,马少和三个老冤家总算大难不死活下下来了。玉帝让八戒看看凡间还有没有幸存者,“世间连株草都见不着了” 八戒用千里眼望了一眼信誓旦旦地禀告玉帝,暗中却用隔天传音通知马少藏起来,玉帝还蒙在鼓里赏给八戒几个仙女。老鼠使出挖洞的本领,马少很快就藏好了。

马少一个人在洞中度过了N多年,八戒很是同情他,可又不方便出面。这种孤苦伶仃的滋味就他八戒最有体会了,学生时代为了考取功名他曾一个人闭关修学了N多年,好在如今如功成名就应有尽有了。这时八戒想到了马少旁边那三个老冤家,一出“逼父嫁女”的戏他已经想好了。八戒用隔天传音把计划告诉了山鹰、老鼠和毒蛇,三个老冤家见报恩的机会来了都很高兴。

给嫦娥祝寿用的仙桃还没熟就被啃烂了一半,这事惊动了玉帝。这天玉帝突然带领文武百官前来桃园视察工作,他见一老鼠在啃仙桃顿时怒从心头起举起玉手就要打,不料一条毒蛇趁机咬了他一口跑了。文武百官见了大惊失色纷纷跑过来围住玉帝乱作一团,山鹰趁这混乱局面迅速带领两位搭档逃离天庭飞回了凡间。

玉帝的手像是受了诅咒似的奇痛难忍肿得比胳膊还粗,天庭最好的神医都看过了还不见好转。玉帝不得已只好贴出告示“凡能医好朕手者,赏黄金千俩封官七品。”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各路神医都来了,可玉帝的手不见好转反而日渐加重,神医们无能为力个个摇头叹息。玉帝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焦头烂额,这时八戒不失时机地献计道:“解钤还须糸铃人,还是下凡间找到那只蛇再说吧。”玉帝觉得也有理,于是派八戒再下凡间去找那条蛇。

八戒很快带着那条毒蛇回到了天庭,毒蛇先向玉帝叩了几个响头才说道:“陛下,本来你我井水不犯河水我不该对你下此毒手.但有人在世界末日里曾救个我一命,我这也是为了报恩不得已才出此下策,治好你的手没问题但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哦!世间怎么还有人,八戒、八戒这是怎么回事?”玉帝转过脸来朝八戒发问道,“这纯属意外属下也不知道,定是条漏网之鱼,不过能洞悉天机活下来可见人类命不该绝,不宜赶尽杀绝,玉帝你就网开一面吧。”“也是,这事咱就不追究了。对了什么条件你说你说?”玉帝转过来朝毒蛇民问道,他以为不过就是些赏点钱封点官的事。“你把三公主嫁给我恩人,咱这事就算两清了。”

玉帝一听吃惊不小,不过眼下治病要紧便说:“好好我答应你便是了。”刚说完手就自然地好了,玉帝觉得不可思议,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大胆毒蛇,岂有此理。看在你懂得知恩图报份上朕放你一条生路,还不快快下凡。”话音刚落两个牛头神便来押毒蛇。“慢着,陛下你以为不带走三公主我会走吗?”毒蛇话刚说完玉帝的手又肿起来,玉帝想:看来他们是有备而来,只好委屈三公主了,就当是给人类一点补偿吧。再说了我这手如果一直治不好,王位都得让了,那就更不划算了,于是大手一挥把三公主给了马少。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八戒被贬之迷。

第255篇、民间故事莫 北 的 小 狗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莫 北 的 小 狗。

莫北有一只小狗,从他记事起一直陪伴着他。但他却从不怎么喜欢小动物。

一天早晨,莫北在被窝里想好乘大人不在,偷偷去游乐场玩,这样,路过那个可丽欧店可以买一个尝尝(何况大人不在,也从没吃过),哈哈,听说那儿还新开了一家叫做“游戏宝典”的魔法屋,南柯、莉莉他们还介绍里面有世界上最好吃的馅饼“魔力饼”免费品尝哦!

哇!莫北越想越兴奋,软软的棉被任他手舞足蹈,一会儿,床上空空,床下满满。他心急火燎地收拾好东西,胡乱地吃上几口包子,戴上他顶酷的遮阳帽,这些动静被狗狗听见了,以为主人有急事,便直起身子,爬到主人身旁围着他绕来绕去,以示对主人的喜欢和忠诚,可莫北正想快快赶去玩哩,都怪自己早上睡懒觉,再不去,没时间了,爸爸下午一点半就回来了,“唉,我说,你这只死狗,请别和本大人玩绕圈了,我要走了!你尽快走开!真烦人!”莫北说着“砰”地关上了门,锁住。

阳光很明媚,小狗却很失望,它甚至有点想哭,它跃上书桌,从窗户看主人的背影远去,突然,它发现窗户没有关,跃窗而出,奔着跳着,追赶莫北的影子。

渐渐,它追到了一个热闹的地方,远远地看着主人在一个房子里买票,它虽然说不出话来,心里却知道的很。莫北在人群里消失了,小狗低下头转身回家,一路上,它弓着背,鼻子嗅着地,两耳朵耷拉着,目光里有一丝遗憾与可惜。

来到了家里,它跃上了沙发,扑在柔软的垫子上,它习惯地把两腿放在前面,头搁在上面。它在看,看窗外两只小鸟谈话,是那么有趣,和谐。这时吹来一阵凉爽的风,小狗鼻尖动着,似乎想闻到栀子花的香味,却闻不到。

接着,风一阵又一阵地吹来,越刮越大,乌云开始剥夺晴空,小鸟飞走了,风吼着树梢,哗哗作响,小狗也被惊动了,下了沙发,它看见书桌上有几丝雨,并且,越来越多,越来越大,雨声铺天盖地地涌入耳畔。

小狗呆住了,良久,它想到了莫北,主人应该被淋透了吧,它跑入卫生间,咬住了房间角落的伞,跃出了窗台。

雨下着,黑暗吞噬着,风吼着,街道上的人们都撑起了雨伞。

此时,莫北躲进了一个屋檐,它本来想立刻回家,但,此时雨太大了。

“哎,你瞧,谁家的狗啊,下雨天跑出来。”“还咬着把伞呐!”“快看,快看啊!”“真是头一回见到这种事。”“哈哈,真有趣,谁家的啊?”莫北被人们的目光与话语吸引过去。

顿时,他的眼睛一亮,这不是我的狗狗嘛,但就在这时,一阵惨叫,人群骚动起来。

莫北隐隐约约看见,一辆车停在那儿闪着车灯,在近一看,车灯下的那条狗嘴里叼着伞。

车司机大吼着,“谁家他妈的把狗带过来的啊!”人群散去,吓坏了。

莫北知道,狗狗嘴里的伞是给自己的,他紧张的哭了,但没有敢去认领,只在一边,默默拎着心呜咽。

他责怪它,恨它。许久,警察来了,医生来了,包围了现场,他悄然离去。

第二天,他接到了宠物医院的电话,让他立刻赶去,他知道又是那只狗,挂了电话。踌躇良久,出了家门。

白的不能再白的床、毯、墙。毫无生机的阴暗角,躺着一条憔悴,虚弱的小狗。莫北尽量不去看它,他觉得自己倒霉透了。可目光带过的一眼,却看见狗狗难堪地立了起来,朝他深情的望着,他想起来他倒去的一幕,它一直在找他的目光啊!

莫北被一种隐形的感觉触动了,缓慢的走了过去,来到床边,他坐了下来,狗狗轻声叫了一下,便闭上眼睛,莫北才知道,连狗也需要关爱,他抱起了它,是小心翼翼,狗狗似乎咧开了嘴,它是在笑吗?莫北从不关心它。

狗狗温柔的在他的手上舔着,一直舔着,莫北才回忆起昨天,前天,和过去的日子。狗狗对他是多么好啊。

他从不喜欢回忆,但这一次回忆让他知道了,回忆是甜美的,伤感的。

狗狗舔着他,莫北不知道,这就是它送给自己最后的谢答了。

它死了,没有谁来陪他玩了;

它死了,没有谁和他绕圈圈了;

它死了,也没有谁在他玩耍时惦记着他,给他送伞;

它死了,更没有谁去这般忠诚地舔他的手里。

莫北哭了,这次是因为被感动、感激而落的泪。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莫 北 的 小 狗。

第256篇、民间故事家有‘二百五’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家有‘二百五’。

人家都家有宝贝,家有仙妻,我家却有‘二百五’,其实二百五是我养的小狗。原来叫笨笨,买它时四五条小狗只有它抬起头亮晶晶的眼睛看着我,缘分似的我决定买它。它是一 条纯黑色小土狗,耳朵上的毛长长的耷拉着,嘴巴短短的,看人时头歪向一 边,奔跑时活象一 头小猪!起名时看它那憨憨的小样,灵机一动就叫笨笨!

笨笨的到来让我们快乐了好一阵子,可是麻烦很快来了,因为它还很小,只有3。4个月大,大小便爱那拉那 ,这成了我最头疼的事了,那些天净琢磨怎么治它这毛病,开始一 看它有那姿势就大声呵斥,它一 吓就跑出去了,可过了几天它仿佛发现了我光打雷不下雨,胆就大了你怎么叫它还是安稳拉完再说,失败!后来老公一发现它把大小便拉家里就用苍蝇拍指着罪证呵斥轻打它,荷!这招管用好久也不见它随处大小便了,可后来打扫沙发后面才知道丫转移阵地了,失败!最后问了有狗狗的大妈们总结了一 下,定时带它出去大小便,坚持了两星期后,嘿不用我带也会自己出去了,胜利!

. 刚来时笨笨很安静,因为那时还小,五个月大时它会发出稚嫩的叫声了,每天早上我去门口买菜它一 定尾随其后,我看青菜它在扁豆那大叫,看我不理它便冲到我面前,冲我到大叫,我哄它说‘笨,我们今早吃青菜好吗’?它可不吃这套,最后在它的大叫和卖菜大婶的笑声中我买了扁豆 ,这是它最爱吃的菜了!从此它爱管闲事的本领便见长了,一 天隔壁吵架我去劝架它跟在后面,一 声不吭的,可是邻居吵架升级到打架,一 片混乱中我被夹在了中间,只见笨笨围着邻居大叫,见没人理它索性一纵跳上邻居身上朝手脖咬了一 口 邻居架停了,我带人去打了疫苗,虽然这次笨笨造成我损失了二百两银子,可这事令我感动了好久,因为它一 定是以为有人要欺负我,想要保护我呢!我特地奖励了它一盘肉骨头。

随着它一 天天长大爱管闲事的本领越来越大,有客人来家里了它第一 个冲到门口大叫,买了好吃的它比我兴奋,围着我转来转去一 定要先尝尝才行,看到比它大几倍的动物它也敢冲出去大叫一 番,不过人家一 回头它立马往家跑站在门口大叫,啊,原来是虚张声势呀!

从此得名二百五!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家有‘二百五’。

第257篇、民间故事家有梦露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家有梦露。

每次回家,梦露就会从房间的哪个角落钻出来,在我脱鞋的时候,她会首先霸占一只拖鞋不放,黑溜溜的眼睛一眨不眨瞪着我。心情好的时候,我会把她抱起来,允许她舔我的脸。

梦露是妻子的朋友送来的一只小狗,不足三个月。白须白脸,黑嘴巴,黄色的额头,整个一亚非欧的混血儿。

妻子其实是不喜欢宠物的,妻子的朋友执意要把这只美丽的三色女狗当作生日礼物送给她,盛情难却,只好做出欢天喜地的样子收下来。工薪阶层,忙得要死,哪有饲养宠物的小资情调呀。妻子尽管牢骚,但还是仔细给她洗了个澡,然后赐给三色犬一个明星的名字:梦露。

当天,梦露显然有些羞涩,怯生生地专门往桌子底下钻,千呼万唤不出来,于是只好把熟鸡蛋捣碎了放在盘子里,放在桌底,等梦露来就餐。我们两个躲起来,在门缝里偷窥。直到眼睛疼,脖子酸,梦露才施施然出来,一副大家闺秀的样子,先四处张望了一下,然后闻了闻,慢条斯理地吃起来。

第二天,回家之后就觉得屋子里有一股怪怪地味道。我们两个通常在别人看来属于邋遢一族,一应物品都是杂乱无章的,有时盘子都不及时清洗,所以都以为是食物发霉的味道。忽听妻子一声大叫,原来在一堆待洗的衣服里,梦露在那里留下了她的排泄物。

我们象发现新大陆似的:原来梦露也需要新陈代谢的。妻子气急败坏追逐梦露欲给她一个教训,但梦露却东躲西藏总也逮不着。妻子气喘吁吁只好作罢,一边给梦露准备一个纸盒箱当作卫生间,一边约法三章,实行卫生负责制。

之后,梦露和我们日渐熟稔,睡觉时非要挤在我们二人中间,否则便发出“吠”声以示抗议。照例,我们的居家卫生也开始有条不紊起来,我每天负责清扫房间,拖地,妻子负责清洗餐具,整理衣物。吃饭时,梦露在茶几上吃她的特供,有鱼有肉的,档次比我们还高。

一日,有同事造访,发现我们的居家环境大变样,尽管清贫但是整洁。听说完全是梦露的功劳,便啧啧称奇。看到梦露蹦蹦跳跳的可爱模样,便萌生索要之意。妻子说,就送你吧,这段时间也让她给累坏了。同事高高兴兴抱着梦露而去,我们听着梦露的叫声越来越远,互相对视,均感索然无味。

晚上睡觉,没有梦露挤在中间,我们都翻来覆去睡不着。

妻子说,你说,梦露在人家能吃饭么?他们家还有个4岁的小孩,梦露不会被那小孩给掐死吧?

迷糊了好一阵子,却听妻子在悉悉嗦嗦穿衣服,我打开灯。

不行,我非得去看看,妻子说。我一看表,已经午夜12点多了。

这不是神经病么?都这么晚了,要去也得明天,再说,哪有送出去的东西再要回来的道理?我说。

梦露不是东西,是嫁出去的姑娘,不成么?妻子说。

嫁出去的姑娘就更不能随便了,我笑。

离婚总可以了吧,就是离婚!妻子显然发狠了。

我没吱声,妻子抱着枕头靠墙壁就那么坐着。

早晨醒来,忽觉有毛茸茸的东西在蹭我的脸,张开眼睛一看,原来是梦露!妻子坐在床头扬起得意的笑脸。

我五点钟起来打“的”,去把梦露抱回来了。妻子的表情像是做了一件十分值得骄傲的事。

不会吧,人家怎么说?我问。

这你别管,反正梦露是回家了。妻子说。

我在逗梦露玩。一会妻子端来一盘火腿肠。梦露,来,吃早餐了。听到妻子的喊声,梦露一跃而起,跳到茶几上,吃相依然很斯文。我们一直看着梦露把她的早餐消灭光。

我们都要去上班了,梦露一直送我们到门口,先咬咬妻子的裤脚,然后咬咬我的裤脚。妻子把梦露抱起来,吻她的脸。去吧,妻子说。梦露摇着尾巴,旺旺直叫,一步三回头地进屋里去了。

家有梦露,我们的生活实在不错。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家有梦露。

第258篇、民间故事路遇打狗队

路遇打狗队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路遇打狗队。

周日下午天气不错,心情超好的我带着狗狗去看朋友,谁知道这个时候有一双眼睛在暗处对文文虎视耽耽,那就是传说中的——打狗队。

说实话我并没打算给文文上户口,文文只是条普通的家养小狗,一不会咬人,二不会扰乱治安,再者说要是花费千八百的给它上户口,我觉得还是挺不划算的。正当我毫无防备之际一个嗓音浑厚的男声冲着我的方向低吼了一句:“你的狗有狗证没有?”我猛地抬头看一辆打狗专用车上赫然坐着四个着制服的管理人员,我在心中默默企求菩萨保佑,看来文文这次是凶多吉少了。

“有狗证的拿出来看看,没狗证的现在就办。”一个戴框架眼镜的管理人员冲着我说。我狡辩:“我家狗狗还小,我以后自己会去办的。”管理人员一幅毫无商量余地的架势:“不行!我们不是不相信你不会去办,可是现在既然碰到了,你要么在这里办,要么把你的狗留下,你自己考虑考虑。”我一眼瞅见车子后面铁笼子里关着的三条小狗正在绝望的呜咽,我的心被刺痛了一下。“不是说到五月份才结束的吗?我一定在这之前把狗狗的手续办了,一定的,能把狗先还我吗?”我企求到。“第一你的狗已经到了规定办证的年龄,第二今年的养狗条例有明确规定,你要是拿钱现在把手续办了,不是很省事吗,我们在这里等。”框架眼镜的管理人员耐着性子给我灌输政策。

我像个战俘似的站在车子旁边垂头丧气,文文探出小脑袋张开小嘴露出正在换牙残缺不全的牙齿咬我的手指玩。死文文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大难临头了,我该怎么办,到底办还是不办?一想到文文就像我的女儿一样,夜深人静时我用奶瓶给幼小的它喂过牛奶,还冒着挨骂的风险把它抱进被窝一起睡了好几个晚上,它吃饭时的谗样还有出去溜狗时的赖皮像。我怎么舍得我的女儿去受苦,如果我不办的话文文要关进吴江那边的狗狗‘集中营’,大概今生今世我都见不到我的文文了。

六神无主的我看着被关在驾驶室的文文眼圈红了,鼻子酸了,终于咬咬牙拨通了爸爸的电话让他送钱过来,结束了这场拉锯战。

终于文文不再是‘黑狗’,我可以带着文文抬头挺胸的出去溜了,我长长的嘘了一口气。望着劫后余生在我怀里呼呼大睡的文文,我想如果让狗狗吃饱穿暖算爱狗狗的话,那么让它成为一条遵纪守法的狗狗更是爱狗狗的一种体现了,而这个遵纪守法就要从——办狗证开始。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路遇打狗队。

第259篇、民间故事难忘“猴犬大战”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难忘“猴犬大战”。

我一直养狗,可是,自从去年一次“猴犬大战”之后,我再也不养狗了。

我养的是条狼狗,褐黑色的皮毛发亮,我给它取名“黑狮”,它个高、威猛,在我们这条街人称“犬王”,无“狗”可敌。假日或晚饭后,我常带它去散步。

去年的某日,我们在街口观看一个外地人耍猴,那老猴一身干枯的黄毛,极度的营养不良,一副萎靡不振、衰老落魄的模样。但它翻筋斗、钻火圈、学关爷耍大刀却身手矫健,赢得观众一片喝彩声。

可能是“黑狮”嫉妒老猴出尽了风头,它一个箭步冲过去,猛地一跃,想把老猴盖住。那老猴仿佛长了后眼,灵巧地将身子往右一闪,“黑狮”扑了空。旋即,“黑狮”竖起前身, 饿虎扑食般将两只前爪朝老猴按去。这是它的绝招,一旦被它按住,它便一顿猛咬,致对方于死地。

我担心“黑狮”伤了人家艺人的“饭碗”,忙叫它“回来”。谁知,平日很听话的它这时根本不听我的使唤。观众们却大叫:“好看!好看!”那艺人呢,他不慌不忙,甚至胸有成竹地把牵猴的绳子扔了,由它们去“猴犬大战”。老猴见没了“牵挂”,身子更加轻巧,左蹦右跳,腾挪自如,“黑狮”连猴毛都抓不着。“黑狮”急了,面对老猴,凌空一跃,箭一般射向老猴。可它落地一看,早不见了敌手。原来老猴已闪到了它的身后。突然,体重只有“黑狮”三分之一重的老猴就地一滚,圆球似的滚到“黑狮”两条前腿之间,闪电般将右臂向上一托,一把抓住“黑狮”的下巴,左臂则伸到“黑狮”右眼的前面,猴爪在离它右眼2公分处,做了一个向下抓的动作,好像在警告“黑狮”:“我只要用力一抠,你的眼珠子就下来了。”

“黑狮”被老猴这一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厉攻势惊呆了,一时竟如被雷击般地不敢动弹。它明白,这是老猴放自己一马,不然,自己的狗眼早就掉到地上了。“黑狮”自知不是对手,不禁满面羞愧。

悠地,静静的人群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接着是一片叫好声,齐声为老猴喝彩。我不忍再看,转身离去。

回到家,我心中还在生“黑狮”的气:它自己逞能,却让我也丢尽了脸面。待它回来,我一定要关它的禁闭。可是,直到天黑了,“黑狮”还没回来。此后,“黑狮”再也不回来了。我知道“黑狮”的脾性,它是无脸面见我这个主人。

打“黑狮”出走之后,我再也不养狗了。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难忘“猴犬大战”。

第260篇、民间故事短毛的哈巴狗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短毛的哈巴狗。

我家有只可爱的小狗狗,大眼睛,大嘴巴,还有大耳朵,可惹人喜爱啦。它是一只长不大的哈巴狗,却只有短短的毛。

它刚抱来时,我们为它起名费了不少劲。哥哥是最早提意见的,他说叫它“抖斑”,或是“斑抖”,理由是狗狗总是不住的发抖,身上还有褐色的斑块。当然,最早反对的是我。什么啊,抖斑抖斑像痘斑,斑抖斑抖像畚斗,难听死了。哥哥的理由让我豁然开朗,何不叫斑点?褐色的斑块,好听点就是斑点。就这么定了!

斑点很淘气。它总是和我捉迷藏,找不到它就决不出来,除非害怕了。它总是惹我不高兴,捣蛋极了。有一回,风把我的书法纸吹到了地上,这小家伙乘我外面在玩,把这些纸撕的粉碎,还好这些没什么用,使斑点逃过一劫(免了一阵臭骂)。

斑点又很文静,没事就晒太阳,看上去很温柔。长大的斑点很有责任心,看家看的很严。别看它小,才一格楼梯那么高,但它对看家可不含糊。猫咪老鼠一来斑点就叫,还追着它们不依不饶。那次,爸爸把电瓶车停在门外,斑点飞奔过去,牢牢看住车,一有陌生人靠近,它便狂叫。

我这个爱狗的小女孩,当然爱这个可爱的狗狗啦!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短毛的哈巴狗。

第261篇、民间故事小猫咪咪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小猫咪咪。

家里养过几只猫,分别起过“阿咪大王”、“小咪”、“花咪”、“白咪”等名字。几年一过,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小咪”了。

“小咪”怎么到我家来的,已经记不得了。反正才来的时候很小,好像刚出世不久。黑花的背毛,雪白的肚皮,两只前脚的毛色不对称。好像一个人穿的袜子,一边白的长,一边白的短,这在人来说未免马虎,但对猫说来,倒也不失活泼、有趣。

“小咪”的耳朵似乎特别大,以至它刚来时我还误以为它不是真正的猫,而是别的什么动物,但它确确实实是猫。

养了不久,“小咪”便和我们熟了,不仅敢于大摇大摆地在我们面前走动,而且还敢与我们开开玩笑。

每次,我在家的时候,它便特别高兴。我在西屋,它便故意躲在东屋,让我去找。我也故意不去找它,它等不及了,就从角落里走出来。然后悄悄地向我靠近,就像悄悄地靠近待捕捉的老鼠一样,一步,一步……。只要我一看它,它马上如同凝固似的停住了,甚至抬了一半的脚也凌空僵住,像是木头雕刻似的。而当我不去注意它时,它又继续向前移动、移动……,一直到距离我很近时,才纵身一跃,扑到我身上。

晚上看电视,它又不安分了:开始时还趴在我腿上睡觉,过了一会,见我光顾看戏,没有理它,它就跳了下去。先是在我前面来回走动,后来又钻进沙发底下。接着,一会儿在沙发后面跳起来抓我搭在沙发背上的手,一会儿又遛出来在我腿上打一下,再急急忙忙逃回去,就跟小孩逗大人玩一样。弄得我电视也看不好,真令人又好气又好笑。

它仿佛就是家里的小主人,敢于对我“发号施令”:肚子饿了,便对着我“妙呜、妙呜”地叫。不管我在做什么,都得停下来先给它拿吃的。第一遍叫算是提醒,第二遍叫就是警告,第三遍带命令式的叫过(有时没有叫第三遍),如再不理它,它就采取“行动”了,只见它一下扑到我脚下,猛地咬了一口。当然,不是真咬,但也略微让我有点痛。直到给它拿了食物,它才眉开眼笑,又是摇头、又是摆尾了。

“小咪” 很聪明,也很淘气,喜欢跟人“疯”。家里来了一群小朋友,大家扯起橡皮筋跳着,它也蹦来跳去地凑热闹;我们去打苍蝇,它也东扑西抓地瞎帮忙。有时顺着纱窗往上爬,苍蝇没捉着,反把纱窗抓出几个大窟窿。

还有一次,我正在西屋看书,忽听东屋传来孩子的哭叫声。我赶紧跑去一看:原来五岁的贝贝正在吃饭,“小咪”跳上桌子,要抢他的火腿肠。小贝贝把手中的火腿肠拚命举得老高,“小咪”也站了起来,一只前脚搭在贝贝高举的胳膊上,另一只前脚悬空去勾那根火腿肠。孩子的哭声和小猫的叫声混在一起。这还了得?我赶紧大喝一声:“大胆!”“小咪”回头看见我,楞了一楞,随即连忙逃走了。可能它也知道自己行为失当,躲了一上午,直到中午吃饭时,才不知打哪儿钻了出来。

虽然这样,全家还是很喜欢“小咪”。尤其喜爱的是“小咪”的两个优点:爱干净,也不懒。我们每星期给它洗一次澡,每次洗澡,它都很合作,很顺从,像个乖乖的好孩子。吃食的碗,它也总弄得很干净,有时,我们喂食时不小心把东西倒在碗外,它总是先衔起来放到碗里后再吃。

后来,“小咪”因某种原因被妻子送走了,我心里难受了好几天。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小猫咪咪。

第262篇、民间故事那年雪原上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那年雪原上。

这雪原上,冷风习习,常年积雪,而且人烟罕至。对于我来说唯一的伙伴就是,宝玉和黛玉!

宝玉和黛玉是我的两只雪橇犬,我的两只宠物,伙伴,也是朋友。养过不少宠物,它们是我最珍贵的,至于名字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当初见到的时候一公一母。都是周身的雪白皮毛,看起来很高贵优雅。它们这样子还真让我担心这两只家伙能不能拉得动我啊。看它们白白净净的还有种贵族气质便想起了这么两个名字。这两只可真的不是一般的家伙啊,朋友送我的时候说是纯种的萨摩犬呢。

事情大概是两年前了。

在雪原上,雪橇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了。经常我都会让这两个家伙拉着我,在冰封万丈般的湖面上跑。看着他们两个拉着我有时候还真是舍不得,必定有感情了嘛。他们已经跟我相处有快一年时间了,每次回到小木屋子里两个家伙都会依偎在火炉旁边,看着就很温暖,这两个小斯甜蜜的样子有时候还真是叫我吃非醋呢。

一次外出在湖面上发现一个很大的冰窟窿,我停下叫住这两个家伙,下了雪橇凑到窟窿边想看个究竟。好大啊,不知道谁凿开的。我想着出神的时候,突然视线一歪,天旋地转的就掉了下去。真的不知道什么感觉,脑子里连我将要怎样的疑问,都还来不及出现,一股湿漉漉的感觉就上来了。还没觉得冰层下湖水的刺骨,就听见两个家伙在上面狂吠。我还是会水的,只可惜冰层太厚,窟窿挺深大概有半米多,我的手根本抓不到岸上。在水里浮了快半个小时,我知道自己快完了。宝玉和黛玉在岸边看着我不停的嘶叫着。是让我上去么?两位亲人啊,以为我想在这里啊?我的脑子意识开始模糊,脑子很乱,真的很乱。就这样四只眼睛在上面,两只眼睛在下面对望着。两个家伙已经嘶叫的让人抓狂。可没人经过,突然两个家伙消失了。

一样东西劈头的落了下来,是我的雪橇车。我死命的抓着车子,感觉有力量在向上拉,原来是这两个家伙,把雪橇车推了下来。一种生的欲望不自觉的涌了上来,感觉它们很费力。拉了将近三分到五分的时间,它们终于把我拉了上来。我抓到岸边上来后,下意识的瘫在雪橇车上。反应过神儿的时候已经到了木屋子里,我让自己平静下来,烤着火,看着它们,我哭了,真的哭了。一个男人就这样拥着两只狗,哭的声嘶力竭,大概是因为感激或死里得生的兴奋。

第二天,我到小镇上定了两套东西,两套狗的爪子套。我取的时候老板还玩笑的说我真的够爱我的狗的,我苦笑。

想着那天,在我哭过后,发现了地上有血迹,不是我的。我看见宝玉和黛玉血肉已经有些模糊的爪子,它们的指甲都已经反嵌到了肉里,我的心好像都要碎了,给它们做了简单的处理,动它们的爪子一下,我的心就像碎了一次。简单的处理后我决定出去找个专业的兽医来看看。

我出门先沿着血迹走下去,一直到了冰窟窿旁边。一条条密密麻麻清晰又模糊的抓痕,嵌在冰面上,带着血迹。我想像着当时的情景,两只家伙拼命的拉着我,不是,应该是刨着冰面,用它们所有的力量,用那已经血肉翻出的爪子。那几分钟,是怎样的惊心动魄,我看不到了。我想那绝对是世界上最动人的画面。单纯的举动,最让人心碎和感动。它们就是用伤成那样的的爪子,把我又拉回了几百米外的木屋。我再次落泪,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感动。我实在不知道怎么样用言语去表达。不知道怎样去把这事情描绘的感人肺腑。

我能为他们做的,就只有这些,定做爪套。它们的脚伤过以后又经过严寒的侵袭,这一辈子也怕很难恢复了。而听到做抓套的老板这样的调侃,我只能苦笑。我只能让它们带上这东西继续行走,而它们给了我一次重生和一份感动还有一次对于生命的洗礼。

现在回到城市中它们没有被我带回来,它们适应不了这里的气候,我把它们交给雪原上的一户老夫妇照顾,每隔一段日子我都会去看它们,有闲的时候我会到那里住上些日子和它们一起。现在宝玉和黛玉不只是我的宠物,我的伙伴和朋友了,更是我的恩人,我的老师,我的亲人。那次后我学会了很多,感悟了很多。它们和它们给我的回忆以及一切,是我无价的宝贝。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那年雪原上。

第263篇、民间故事玉兔捣药的传说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玉兔捣药的传说。

传说之一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究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时候,文人写诗作词,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像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至于诸多旧小说,也常常使用此等掌故以暗示月亮。在道教中,玉兔常常与金乌相对,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

传说之二

传说有三位神仙,化身为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济老人,但只有兔子没有,后来兔子告诉老人:“你们吃我吧”,就往烈火中跳了进去,神仙们大受感动,于是将兔子送到了广寒宫成了玉兔,后来,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捣制长生不老药。

传说之三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 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姊们,到月宫陪伴嫦娥住了!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玉兔捣药的传说。

第264篇、民间故事森林里的环保汽车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森林里的环保汽车。

森林公路开通了,小动物们都能驾着自己的小汽车到处跑,方便极了,森林里的环保汽车。可麻烦事儿也接着来了:森林里到处都是汽车的喇叭声,吵得大家头昏脑涨:汽车尾气弥漫在森林之中,森林里的空气也越来越差。植物们都说:"我们实在受不了,就是一刻不停地工作,也没有办法消除空气中的灰尘,降低周围的噪音,实在太糟糕了。

狐狸老师召集大伙儿开会,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小鹿提议在汽车的底部装上一个小型吸尘器,汽车开动的时候就可以清除马路上的灰尘,把它吸入汽车内部的灰尘处理器,把灰尘转换成肥料。小动物们可以用这些肥料来给花草树木施肥,让森林里的植物生长得更加茂盛,

狐狸老师设计了一个太阳能发电机,在汽车顶部装上了新颖的太阳能收集器.天气晴朗的时候,太阳能就逐渐储存在里面,使汽车在阴雨天照常使用。大伙还建议将太阳能收集器设计成各种不同的样子。这些形状各异的太阳能收集器使汽车变得更漂亮,在森林中行驶,就象是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在森林里流动,漂亮极了。

百灵鸟把自己美妙的歌声录下来,装进了汽车喇叭的扬声器,一按喇叭,就会传出百灵鸟婉转的歌声,让整个森林都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小草、小花、小树都随着音乐跳起舞来。

小象给汽车喷上了新颖的汽车涂料。这些涂料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散发出清香,吸收空气中的灰尘,降低周围的噪音。灰尘和噪音吸收越多,涂料的颜色就会变得更鲜艳,马路也就变成了一条彩色的车河,给森林增添了一道奇特的风景。

小动物们开着环保汽车,森林从此空气清新,更加美丽、安静。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森林里的环保汽车。

第265篇、民间故事猴子和渔夫

故事

猴子坐在大树上,看见渔夫在河边撒网,便仔细观察他们的动作。不久,渔夫把网收起,吃饭去了,猴子从树上下来,想要模仿一番。据说这种动物善于模仿。但是,他一拿起网,就把自己缠住了。险些儿憋死。他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是活该!没有学过打鱼,为什么要干这一行呢?”

第266篇、民间故事五龙圣母的传说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五龙圣母的传说。

古时,燕山后有个依山傍水的小村,风景很美。人长得也俊。

村里有户姓李的人家,父母哥嫂小姑,五人和睦相处,日子过得甜甜的。

春天,姑嫂二人端着洗衣盆来到河边。路上桃红了,柳绿了,蝴蝶一双双,燕子一对对,看得小姑翠兰春心萌动了。想到白己都十八岁了还没有主,脸忽地红了,赶忙拽一根柳枝去轰身边的蝴蝶。

来到河边,小姑翠兰由于心不在肝上,一件衣服顺水漂走了都不觉。嫂子看她丢魂的样子用水撩了一下,她才清醒过来,忙顺水去追衣服。可是追出很远很远也不见衣服的影子,这时她真着急。心想要是有人在下边截住就好了。哪知这念头刚动,下游突然响起一阵悠扬的笛声,她寻声望去,只见对岸一片粉雾似的桃花中,飘出一位白衣少年,眨眼来到翠兰面前。

少年从腋下扯出一件衣服,彬彬有礼地说:“姑娘,这衣服是你丢的吗?”

翠兰羞答答地点点头。怪了,那衣服昨干的那么快呀?仿佛从未沽过水!翠兰不由向少年打量几眼。那少年的脸也象桃花,白里透红,是个美男子。

翠兰鼓起勇气,细声细气地问:“君子尊姓大名,仙乡何处?”

“这个……”少年皱皱眉,转转眼珠,说:“我叫白水生,家住风门沟。”

姑娘从没听过这地方,还想问个明白,那少年抢先说道:“我常到这里玩,后会有期。”

少年转身不见了,姑娘向离去的方向久久地望着不动。这一切都被乖觉的嫂子看在眼里。此后每到河边嫂子总是推故躲开。于是翠兰便天天去河边与少年相会。一来二去俩人相爱了,还偷偷吃了禁果。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三年小村的光景特别好,逢到天旱了,旱得庄稼打了蔫,翠兰一犯愁,水生旁边就搭了话:“娘子不用愁,阴天雨就来。”次日,果然有一场好雨。又一次,正当庄稼成熟结籽时,天上布满了怪云,翠兰惊叫:“哎呀,要下雹子!”水生说:“不用怕,云彩马上就散了。”话未完不知从哪儿刮来一阵大风,马上云散日出。翠兰见水生的话这么灵验,虽觉奇怪,可还是痴痴地热恋着他。

这一天,翠兰又在河边等水生。等啊等,直到月上林梢仍不见人来。她有些沉不住气了,就顺着河边去找。走着走着,猛然眼前人影一晃,水生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

翠兰问:“干啥去了?让人好等!”

水生满脸悲愤,眼角挂着泪痕,说:“咱们私配姻缘的事被父王知道了。”

翠兰好不明自,问:“父王?什么父王?”

水生长叹一声,说:“实话告诉你吧。我是风门沟龙潭龙王的小儿子。因多次私改龙王旨令,无旨降雨,违旨驱雹,而且私配凡女。父王震怒,已降旨,明日就要把我贬入寒宫受苦。今晚一别恐无相见之日了。”

翠兰放声大哭,紧紧搂住水生,说:“我去见你父王哀告,咱们生在一起,死在一起。”

水生摇摇头,说:“神凡有别,父王怎肯见你,况且你已身怀有孕,应该保重,把孩子生下来……”

小夫妻正在难舍难分之际,西北乌云密密地向他们头上压下来。翠兰耳旁只听风声怪响,眼前轰雷闪电十分怕人。乌云里一只大手将她凌空抓起,甩出三丈开外……

翠兰醒来时水生已不知去向,她心里窄的没份儿,一直哭到半夜。

次日她仍到河边去等水生。天天,月月,总也等不来。她的身子渐渐沉重起来,走路感到吃力了。她的隐私终于暴露。一天,父亲把她叫到屋里,用鞭子抽她,逼她,还要活埋她。好心的嫂嫂趁公公不注意,当夜把翠兰送到风门沟旁的一座破庙里,还时常偷着送些衣服、饭食给她。

翠兰进庙不久,孩子便生下来了,而且一胎生了五子。

一晃过去十五年,五个龙子长大成人,他们都拜普提真人为师,各个练就一身武艺。

又是一个桃红柳绿的春天,五子拜别师傅回家探母。翠兰见水葱似的五个孩子站在面前,想起他们杳无音信的父亲,不禁又是一阵心酸。五子看到眼里,齐声问母亲如何伤心。

翠兰把他们父亲的遭遇讲了,并说:“眼前要是再有你父亲,全家就团聚了。”

五子如大梦初醒,气得磨拳擦掌,齐向母亲请命,誓要打碎龙宫,救出父亲,翠兰应允了。

五子请来附近的百姓,在龙潭周围挖渠放水,把砍来的柴点着了,昼夜往龙潭里扔,然后用神法催得烟火在潭里劈劈啪啪地燃烧。烧得蟹兵虾将现了原形。五子各持兵刃杀进龙宫,擒了龙王。老龙王怕死只得放出水生。水生和翠兰又得团圆。他们更加相爱,直活到百岁,无病而终。

五龙把两位老人葬于庙内。按照母亲的嘱咐,他们兴和风,助顺雨,亲自护持这一方的生灵。人们为了怀念圣母和五龙的恩德,以后把破庙改为五龙圣母庙。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五龙圣母的传说。

第267篇、民间故事爱情之花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爱情之花。

在一望无际的大海边,有个十分宁静的小渔村。村前住着一位勤劳勇敢、强壮有力的青年渔夫,村后住着一位美丽娴雅、会做大酱的姑娘。这两个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劳动在一起,青梅竹马,形影不离。他们在长期的相处当中,建立了深深的爱情,彼此心心相印,对着大海盟誓,结下了百年姻缘。

结婚的吉日选定以后,姑娘便忙着准备嫁妆。青年渔夫要和自己的心上人成婚了,自然非常高兴,因此他比往常更加勤奋,每天迎着海风,早出晚归捕鱼时他格外高兴,亮着嗓子和渔夫们唱起歌来

驾起捕鱼船,划出大海湾。

小捕鱼船,鲜鱼装得满。

万家渔村里,人人笑满面。

渔夫们边唱歌,边划着船,一直划过十二道海港,冲破一千道波浪,来到深海,找到了鱼群。他们兴高采烈地摆开船阵,张开大网,准备撒下去。猛然之间,狂风大作,掀起了几丈高的浪头。原来,这海中住着一条巨大的三头海蟒,这魔怪见有人来捕鱼,便出来兴风作浪,驱散了鱼群,撞坏了渔船。渔夫们被抛进波涛汹涌的大海里,漂啊,游啊,吃尽了苦头,好不容易游到了岸边。

从此,人们心有余悸,再也不敢出海打鱼了。穷凶极恶的大海蟒也更加肆无忌惮,它时常出来,闹得翻江倒海,弄得人们没有半点安宁。这使依靠捕鱼为生的渔民们无法生活下去。爷爷哭,孙子叫,一堆堆大鱼网闲置在船里人们绞尽了脑汁,却又无可奈何。

这时,前村的那个青年渔夫,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地要去和海蟒搏斗。在他的感召下,又有许多小伙子和姑娘,都争着要跟他去一起杀死海蟒。

后来经过大家的商议,选出了一伙精明强干的渔民随着青年渔夫出征,与海蟒一决高低。他们每个人都武装好,手里拿着锋利的长刀。会做大酱的那位后村姑娘,领着媳妇们做了许多黄饭团子,放在船舱里给渔民们当路上吃的干粮。

出发这一天,村里的人都来到海边为勇士们送行,祝福他们早日凯旋。美丽的姑娘送年轻的渔夫走了一程又一程,千叮咛,万嘱咐,叫他在海上与海蟒搏斗时,千万要小心谨慎。青年渔夫显明知这一去与三头海蟒决斗,生死未卜,吉凶难料,却仍安慰泪流满面的姑娘说:“不要难过,我们一定会胜利回来的。” 说着,从腰中取出一面镜子交到姑娘手里。

“你拿着这面镜子吧,你看它多么明亮啊!我走了以后,你可以常常看看它,如果看到里面有一根白桅杆,那就是我们胜利了,如果看到有一根红桅杆,它渐渐地变黑,镜子也昏暗不清了,那就是我。”他刚说到这里,姑娘马上用手捂住了青年渔夫的嘴,再也不让他说下去了。

青年又安慰了姑娘一阵,才跳上船,乘风破浪,向着遥远的深海驶去。

姑娘送走了年轻的渔夫,日夜守候在镜子的旁边。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镜子一直像碧绿的湖水一样平静透明,白色的桅杆清晰可见。

不知不觉间,勇士们离家出征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这天,姑娘正守在镜子一旁,突然,镜子里波涛汹涌,巨浪滔天,忽明忽暗,变化莫测。姑娘不眨眼地盯着镜子,急得像坐在针毡上一样。过了好大一阵,镜子才变得透明清澈起来。这时,姑娘激动地把镜子贴在胸前。可是,她的心刚刚放松了一些,突然,一种凶兆又出现在她的眼前镜子里出现了红桅杆。

姑娘顿觉五雷轰顶一般,伤心欲绝,难过得泪流满面,村里的人们也都急得哭了起来 姑娘按捺不住心 中的焦虑,便抱着镜子跑到了大海边上,望着翻腾的大海哭泣。她等啊,等啊,仍不见青年渔夫回来。这时,镜子里的红桅杆,渐渐地变成了黑色,姑娘彻底失望了,她抱着镜子哭昏在海边上,再也起不来了。

姑娘 因悲痛过度而死,村里的人们痛心不已,把她埋葬在向阳的山坡上。第二天,坟头上竟然开出了五色的鲜花,其中有一枝又红又大,漂亮极了。

当姑娘坟头上长出的这朵不知名的鲜花开满一百天的时候,勇士们驾着船,敲着得胜鼓凯旋了。天天站在海边盼望勇士们的男女老少,此时都激动得热泪直流,尽情地跳啊,唱啊。

勇敢的青年渔夫站在船头上向亲人们招手。船还没有靠稳,他急忙跳下船来,告诉乡亲们凶恶的海蟒已经被除掉了,咱们以后又可以放 心出海捕鱼了。人们又是一阵欢呼,唱啊,跳啊,欢腾啊。

青年渔夫在人群中到处寻视,寻找自己心爱的姑娘,他知道自己离开这么久,姑娘一定会非常担心他的安危。但他找了好半天,也没有看到心上人的影子。他觉得奇怪,便问乡亲们,人们只好把实情告诉了他。青年渔夫知道姑娘是为自己忧伤而死,真如万箭穿心,悲痛万分。他猛然抬头一看,桅杆上染了许多三头海蟒的污血,他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在砍海蟒的三个脑袋时,血喷射到了桅杆上面,所以姑娘在镜子中看到的红桅杆也就变成了黑色。

青年渔夫捶胸顿足,他悔恨交加地向姑娘的坟地跑去。姑娘的坟上那朵大红花开得正艳。青年渔夫伏在那朵花上,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大哭了起来,他哭着哭着,眼前仿佛出现了姑娘的笑脸。

乡亲们急忙赶来,把青年渔夫从昏迷中唤醒。他清醒过来,刚一爬起身,那朵整整开了一百天一直娇艳欲滴的大红花,竟然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瞬间就枯萎了。人们说,这红花就是姑娘的灵魂变成的。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爱情之花。

第268篇、民间故事世说新语 巧艺第二十一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世说新语 巧艺第二十一。

巧艺,指精巧的技艺,这里的艺主要指棋琴书画、建筑、骑射等技巧性。技术性的技能。篇内有一些条目是记述一些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的。例如第2 则记工匠所造楼台之巧,“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有一些条日记述、赞扬画家、书法家们特出的艺术造诣以及他们对技艺的执著追求,例如第7、11、12、13、14 则所记大画家顾长康的故事,第3 则所记韦仲将书榜的事。其中一些内容如“颊上益三毛”、“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及评绘画的“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等,已经被引伸、凝炼成为名言而流传后世。

(1)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①。文帝于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中角,低头拂棋,妙逾于帝②。【注释】①“弹棋”句:弹棋是一种赌输赢的棋类游戏。相传起源于西汉,到曹操掌权时,宫女用金钗、玉梳在镜匣上作弹棋游戏,其实非始自魏宫内。②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按:弹棋是用手把棋子弹起,魏文帝和客人不用手,所以称妙。

【译文】弹棋是从魏代后宫开始出现的,用梳妆的镜匣来游戏。魏文帝对这种游戏特别精通,能用手中角去弹起棋子,没有弹不中的。有位客人自称能这样做,文帝就叫他试一试。客人戴着葛中,就低着头用葛巾角去拨动棋子,比文帝做得更妙。

(2)陵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①。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论者谓轻重力偏故也。

【注释】①陵云台:楼台名,在洛阳。楼观(guàn):楼台。锱铢:指微小的数目。锱和铢都是重量单位,有说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负揭:指秤杆的下垂与翘起;高下。【译文】陵云台楼台精巧,建造之前先称过所有木材的轻重,使四面所用木材的重量相等,然后才筑台,因此四面重量不差分毫。楼台虽然高峻,常随风摇摆,可是始终不可能倒塌。魏明帝登上陵云台,害怕它情况危险,另外用大木头支撑着它,楼台随即就倒塌了。舆论认为是重心偏向一边的缘故。

(3)韦仲将能书①。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将登梯题之②。既下,头鬓皓然③。因敕儿孙勿复学书。

【注释】①韦仲将:韦诞,字仲将,书法家,官至光禄大夫。

②“魏明帝”句:据传魏明帝建陵云殿,匾额还没有题字,就误钉上去了,于是叫擅长写楷书的大臣韦仲将登梯题匾。参看《方正》第62 则。榜,匾。

③皓然:白的样子。按:韦诞因登高危惧而且费力,以致头鬓皓然,可能有些夸张。【译文】韦仲将擅长书法。魏明帝修建宫殿,想挂个匾,就派仲将登上梯子去题匾。下来后,鬓发全白了。因此便告诫子孙不要再学习书法。

(4)钟会是荀济北从舅,二人情好不协①。荀有宝剑,可直百万,常在母钟夫人许②。会善书。学荀手迹,作书与母取剑,仍窃去不还。荀勖知是钟而无由得也,思所以报之。后钟兄弟以千万起一宅,始成,甚精丽,未得移住。荀极善画,乃潜往画钟门堂,作太傅形象,衣冠状貌如平生③。二钟入门,便大感励,宅遂空废。

【注释】①荀济北:荀勖,晋武帝即位时,封为济北郡公,固辞为侯。

②直:通“值”。

③门堂:门和厅堂,指家里。太傅:指钟繇,魏朝太傅,是钟会的父亲。【译文】钟会是济北公荀勖的叔伯舅父,两人感情不和。荀勖有一把宝剑,约值一百万,经常放在他母亲钟夫人那里。钟会擅长书法,就模仿荀勖笔迹,写了一封信给他母亲要宝剑,于是就偷去不还回来。荀勖知道是钟会干的事,可是没有办法要回来,就想法报复他。后来钟家兄弟花了一千万修建一所住宅,刚落成,非常精美,还没有搬进去年。荀勖很擅长绘画,就偷偷地到钟会的新居去,画上钟繇的像,衣帽、相貌都和生前一模一样。钟毓和钟会兄弟进门看见,就大为感伤哀痛,不能住进去,房子于是闲置不用。

(5)羊长和博学工书,能骑射,善围棋①。诸羊后多知书,而射、奕徐蓺莫逮②。

【注释】①羊长和:羊忱的字,参《方正》第19 则。工:擅长。

②奕:同“奔”。下围棋。蓺:同“艺”,技艺。

【译文】羊长和学识广博,擅长书法,能骑马射箭,长于下围棋。羊家后代多懂书法,可是射箭、下棋这些技能,却没有谁能赶上羊长和。(6)戴安道就范宣学①,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唯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②,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释】①戴安道:戴逵,字安道,不远千里到豫章去拜范宣为师。范宣精通经学,以讲诵为业,很看重戴逮。

②南都赋:汉代张衡作,记述了汉朝旧都南阳的盛况。

【译文】戴安道登门向范宣学习,处处模仿范宣的做法,范宣读书,他也读书,范宣抄书,他也抄书。唯独喜欢绘画,范宣认为没有用处,不应该在这方面费心劳神。戴安道于是画了《南都赋图》,范宣看了,赞叹不已,认为很有好处,这才重视绘画。

(7)谢太傅云:“顾长康画,有苍生来所无①。”

【注释】①顾长康:即名画家顾恺之,字长康。苍生:人类。

【译文】太傅谢安说:“顾长康的画,是自有人类以来所没有的。”

(8)戴安道中年画行像甚精妙①。庾道季看之,语戴云:“神明太俗,由卿世情未尽。”戴云:“唯务光当免卿此语耳②。”

【注释】①行像:用宝车载着佛像在城市街道上巡行的一种宗教仪式。一般多在佛生日举行。一说即行乐图,游玩娱乐的人像画。

②务光:传说是夏朝人,隐士。商汤要讨伐夏桀时和他商量,他说:“非吾事也”。后来商汤要把天下让给他,他说:“吾闻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让我乎?”负石自沉于水。【译文】戴安道中年时画行像,画得非常精妙。庚道季看了他的画,对他说:“神像画得太俗气,这是因为你还没有完全摆脱世俗之情。”戴安道说:“只有务光才能避免受到你这样的评论啊。”

(9)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①。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②。”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③。【注释】①裴叔则:裴楷,字叔则。

②识具:见识和才能。

③神明:气韵。

【译文】顾长康给裴叔则画像,脸颊上多画了三根胡子。有人间他是什么原因,顾长康说:“裴楷俊逸爽朗,很有才识,这恰恰是表现他的才识。”看画的人寻味起画像来,确实觉得增加了三根胡子才更有气韵,远远胜过还没有添上的时候。

(10)王中郎以围棋是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淡①。

【注释】①坐隐:围棋的别名,也叫做手谈。《颜氏家训·杂艺》:“围棋有手谈、坐隐之目,颇为雅戏。”

【译文】北中郎将王坦之认为下围棋是座上隐居,支道林把下围棋看做用手交谈。

(11)顾长康好写起人形。欲图殷荆州,殷曰:“我形恶,不烦耳。”

顾曰:“明府正为眼尔①。但明点童子,飞白拂其上,使如轻云之蔽日②。”【注释】①“明府”句:明府在这里是对殷仲堪的尊称。殷仲堪一只眼瞎,所以不愿画像。②童子:瞳子;瞳人。飞白:中国画中一种枯笔露白的线条。【译文】顾长康喜欢人物写生。他想画荆州刺史殷仲堪,仲堪说:“我的相貌不好看,不麻烦你了。”顾长康说:“明府只是因为眼睛罢了。只要明显地点出瞳人,用飞白笔法轻轻掠过上面,让它像一抹轻云遮住太阳一样,这不很好吗。”

(12)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①。’此子宜置丘壑中。”

【注释】①“一丘”句:这里只取“一丘一壑”义。参看《品藻》第17 则。

【译文】顾长康画谢幼舆的像,把他安置在山崖乱石中。有人问他什么原因,顾长康说:“谢幼舆说过:‘在一山一水问游乐,自以为超过他。’这位先生就该安置在山崖沟壑里。”

(13)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①。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量,本无关于妙处②;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③。”

【注释】①目精:眼珠。

②四体:四肢,这里泛指形体。妍量:同“妍媸”,美丑。

③传神:指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神情意态。写照:摹画人像。阿堵:这,此处指眼珠。【译文】顾长康画人像,有的几年不点眼睛。有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形体的美丑,本来和神妙之处没有什么关系;画像要能传神。正是在这里面。”(14)顾长康道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①。”

【注释】①“手挥”句:顾长康常常用嵇康的四言诗豹意境来作画。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云:“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泰玄。”这里是评论画出这两种意境的难易。五弦,形似琵琶而小,五根弦,用木或手拨弹。

【译文】顾长康谈论作画时说:“要画出手挥五弦的动作很容易,要画出目送归鸿的神态就很难。”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世说新语 巧艺第二十一。

第269篇、民间故事世说新语 宠礼第二十二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世说新语 宠礼第二十二。

宠礼,指礼遇尊荣,实即指得到帝王将相、三公九卿等的厚待。这在古代是一种难得的荣誉,而宣扬这些,是要人们对在上位者感恩图报。例如第1 则记晋元帝只是:‘引王丞相登御床”,而对贵为丞相的王导来说已是很特殊的恩宠,以至“固辞”不敢接受。第5 则记在一个盛会上皇帝只问了一句“伏滔何在?在此不?”当时在座的伏滔得到这样的殊荣就激动不已,赶着回去向儿子夸耀“为人作父如此”。其他如第4 则许玄度受到作为京都地区行政长官的京兆尹的厚爱,第3 则记郗超等得到大司马的重用,也同样是一些人引以为荣或称羡不已的。

(1)元帝正会,引王丞相登御床,王公固辞,中宗引之弥苦①。王公曰:“使太阳与万物同晖,臣下何以瞻仰!”

【注释】①“元帝”句:晋元帝司马睿,死后的庙号是中宗。元帝初为琅邪王时,王导就倾心辅佐他,后来即帝位,任王导为中书监、录尚书事。

【译文】晋元帝在正月初一举行朝贺礼时,拉着丞相王导登上御座和自己坐在一起,王导坚决推辞,元帝更加恳切地拉着他。王导说:“如果太阳和万物一起发光,臣下又怎么瞻仰太阳呢!”

(2)桓宣武尝请参佐入宿,袁宏、伏滔相次而至。莅名,府中复有袁参军,彦伯疑焉,令传教更质①。传教曰:“参军是袁、伏之袁,复何所疑!”【注释】①袁宏:字彦伯,很有才华,和伏滔一起任桓温的参军,将军府的人称二人为袁伏。袁宏认为,和伏滔井列是一种耻辱。传教:传达教令的郡吏,指传令官。

【译文】桓温曾经请他的属官入府值宿,袁宏和伏滔接连来到。签到值宿时,因府中还有个袁参军,袁宏怀疑名单上的袁参军是不是自己,便叫传令官再查问一下。传令官说:“参军就是袁。伏的袁,还怀疑什么!”

(3)王珣、郗超并有奇才,为大司马所眷拔;珣为主簿,超为记室参军。超为人多须,珣状短小。于时荆州为之语曰:“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译文】王珣和郗超都有特殊的才能,受到大司马桓温的器重和提拔;王珣担任主簿,郗超担任记室参军。郗超这个人胡子很多,王珣身材矮小。当时荆州人给他们编了几句歌谣说:“大胡子的参军,矮个子的主簿;能叫桓公欢喜,能叫桓公发怒。”

(4)许玄度停都一月,刘尹无日不往①,乃叹曰:“卿复少时不去,我成轻薄京尹②!”

【注释】①“许玄度”句:许玄度能清谈,名望很高。刘真长也擅长清谈,在许玄度入京时,特地准备个书斋给他住。参看(言语)第69、73 则。②京尹:京兆尹,京都的长官。刘真长为丹阳尹,丹阳邵的首府就是建康。

【译文】许玄度在京都停留了一个月,丹阳尹刘真长没有哪一天不去看他,于是叹息说:“你过些天还不走,我就成了轻薄京尹了!”

(5)孝武在西堂会,伏滔预坐①。还,下车呼其儿,语之曰:“百人高会,临坐未得他语,先问:‘伏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易得。为人作父如此,何如?”

【注释】①伏滔:原为桓温参军,后任著作郎,专掌国史,领本州大中正。

【译文】晋孝武帝在西堂会见群臣,伏滔也在座。他回到家,一下车就叫他儿子来,告诉儿子说:“举行上百人的盛会,天子一落座,还来不及说别的话,就先问:‘伏滔在哪里?在这里吗?’这种荣誉本来是不容易得到的。做父亲的能达到这样,你看怎么样?”

(6)卞范之为丹阳尹,羊孚南州暂还,往卞许,云:“下宫疾动,不堪坐①。”卞便开帐拂褥,羊径上大床,入被须枕。卞回坐倾睐,移晨达莫②。羊去,卞语曰:“我以第一理期卿,卿莫负我③!”

【注释】①动:发作,这里指药性发作,羊孚也是服五石散的。

②倾睐:注视。莫:同“暮”。

③第一理:最高的情理。按:卞范之当时正从桓玄谋反,给羊孚如此礼遇,也是拉拢羊率,结党营私之意。

【译文】卞范之任丹阳尹的时候,羊孚从姑孰暂时回京,到卞范之家去看望他,说:“下官药性发作,坐不住。”卞范之就拉开帐子,把褥子掸干净,羊罕径直上了大床,盖上被子,靠着枕头。卞范之返回座位坐着,注视着他,从早晨一直到傍晚。羊孚要走了,卞范之对他说:“我期望你坚持最高的情理,你不要辜负了我!”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世说新语 宠礼第二十二。

第270篇、民间故事最强憾的讲价对白故事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最强憾的讲价对白故事。

kay和李小龙去买衣服。

在华灯初上的时候,李小龙终于在一家店里相中了一件衣服。

“卖家,这件衣服多少钱。”李小龙是这么开始的。

“一百八十块,广州正宗货,要不要。”

“我先看看…..。”

“别看了,东西是好东西,给你点优惠,一百七十元。”

李小龙有点不屑,心想这样就能把老娘搞定,老娘也就不到这条街上混了。“这也叫优惠啊。”

“那好吧,一百四十元,这样总可以了吧。”

“哈哈哈。”

卖家:“你笑什么,难道嫌贵啊。”

“何止是贵啊,简直就是在用水泵抽我们这样劳苦大众的血汗钱。”李小龙一脸的沉痛。

卖家:“……。哪里有这么夸张,看你是大学生,又长得这么漂亮的份上,就一百二十元吧。”

李小龙看了看衣服,不说话。

卖家:“你不是还嫌贵吧,我最多只挣你几块钱。”

李小龙:“不,我没有说贵,这件衣服值这个价钱。”

卖家:“你真有眼光,那你赶快买吧。”

李小龙放荡的笑了笑:“衣服是好衣服,就是我口袋里的大米有限啊。”

卖家:“…,那你口袋里有多少钱啊。”

李小龙:“九十块。”

“呕买高,你开玩笑,赔死我了,再添十块。”

“没得添,我很想给你一百二,可是我无能为力。”

卖家:“那好吧,交个朋友,你给九十块拉倒。”

李小龙想了想:“我不会给你九十块的,我还要留十块钱的车费。”

卖家:“车费?这和你的裤子有什么关系?”

“当然,我们走了这么久的路,才走到你这,你总不忍心让我们再走回去吧,再说了,我们两弱女子,已经这么晚了,走回去多不安全。”李小龙说这句话的时候故意将Kay往自己的门前拉了一拉。Kay高耸入云的胸膛和精致的脸蛋让卖家一阵头昏目眩。

“那就八十块好了。”卖家决定妥协了。

“等等,我们还没有吃晚饭。”李小龙一本正经,Kay都认为她有点无耻了。因为吃晚饭的时候,李小龙就在她面前,近乎无耻的一个人啃掉了两条鸡腿。

“你!!!,太过分了,你在耍花招。”

“相信我,我很真诚,如果等下我再不吃晚饭,我会昏倒在你面前的。”

卖家:“我真是太倒霉了,碰到你这样的MM,可你确实太过分了,一会要坐车,一会儿又要吃晚饭,是不是你一会还要说你口渴,想要喝个饮料啊什么的。”

李小龙:“你太小看我了,相信我,我没有要求了。”李小龙一不小心又在自己并不丰满的胸口拍了两下,结果弄得自己一阵心疼。

卖家有点怀疑:“相信你?最后一次?”

“是的,相信我。”

卖家叹了口气:“好吧,痛快点吧,七十块。”

李小龙:“好,我这就给你钱。”

“恩,快点。人家明天还要开店呢。”

“等等,你看,这衣服上有一个洞。”

卖家:“天哪,这是纽扣孔。你该不会不知道这是纽扣孔吧。”

“哦?对不起,我大概是饿过头了,眼花了,不过这里的颜色好象有点不对。”

卖家:“不是,这个颜色是磨砂的颜色,故意弄成这个样子,这叫复古与流行完美的结合。”

李小龙:“是吗?怎么看起来象旧衣服,怪怪的。”

卖家:“什么?你侮辱我的人没有关系,请你不要侮辱我的衣服,这是货真价实的新品。”

“……。”

卖家:“好吧,我给你看看我的进货单,你瞧,进货日期是上个礼拜,进货单位是XXXX服装厂,这怎么可能是旧衣服列。”

李小龙飞快的瞄了一眼。“对不起,我误会了,不过…..天哪,进货价:三十块。”

卖家:“….哦,不对,不对,这是没有上税之前的价钱,缴税后每件衣服成本是四十块。”

李小龙装做一副生气的样子:“不对,你在撒谎,你以为我是小白吗?这是增值税发票,是缴税后的价格,这件衣服只值三十块,可是你…..。你欺骗了一个少女纯真的感情。”

卖家:“嘿嘿,做生意嘛,你要知道我每天的门面租金上百呢,不XX我吃啥啊。”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心太黑。”

“嘿嘿,四十块行不行,我的大姐,让我赚点。”

“钱是小意思,可你的行为让我气愤,你深深伤害了一个消费者的心灵。”

卖家:“有这么严重?”

李小龙:“难道你认为欺骗行为不严重吗?再发展下去,可就是诈骗,就是犯罪。”

卖家:“妈呀,好夸张啊,这样,你消消火,我三十八块卖给你,就赚八块。”

李小龙:“什么,三十八,你说我是三八?”

卖家一阵狂汗。“没有没有,那就三十七吧。”

“好吧,成交。”

Kay在这种时候,总是对李小龙佩服到五体投地。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最强憾的讲价对白故事。

第271篇、民间故事获奖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获奖。

龙王乡政府院内,张乡长和财税所陆所长来到刘书记办公室,张乡长和陆所长向刘书记汇报昨天县上召开的财税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一是完成财税任务作为领导的政绩考核内容之一;二是对在12月25日前完成地税和非税收入任务的,奖励乡党委书记、乡长、财税所长,每人各一万元的奖金,还要给单位发一个奖牌。

张乡长继续道:“截止昨天止,我乡已完成地税任务12万元。全年地税任务30万元,尚差18万元。非税收入任务2万元,一分钱也没有完成。实际还差任务数20万元。”

陆所长接上张乡长的说话:“我们要怎样来把任务完成,完成任务后,名利双收,你看哪些贪污一万元的,忐忑不安,觉睡不好,整日感觉不踏实,他们要担多大的风险。我们完成财税任务后,每人都得一万元奖金的实惠,又有红头字文件作担保,名正言顺,既无风险,又有政绩,仕途上就前程似锦,一片光明。何乐而不为呢!”

刘书记听到这里,马上插话:“目前我们已收干收尽,没有税源。关键是如何来把任务完成?乡信用社明年的营业税可以预征过来,学校明年建住宿楼;可以找包工头把明年的建筑安装营业税预征过来。”张乡长庚即说:“今年果场收了捌仟元税款,实际上可以征收4万多元的税款,我们就不好再去征他们的税了……。总的来看,今年该收的税已经收了,再无潜力可挖。而且我们预算了一下,信用社可以预征明年的营业税一万元;学校房屋建筑可以找包工头预征明年建筑安装营业税3万元。任务数仍差16万元。这样,非税收入财政所拿2万元垫交,另外财税所还拿6万元来垫交地税任务,乡农经站拿8万元来垫交地税任务,这样就可以完成任务。”陆所长马上说:“我们财税所已有6个月没给职工发工资了,财税所总的拿5万元,农经站拿11万元,这样16万元来垫交地税。明年可以在农村提留中任取一个项目增加10元钱一个人,全乡农民2万人,总共就可以增收20万元提留,用来弥补这次垫税款。”

刘书记插话道:“财税所拿6万元,农经站拿10万元,这16万元先把财税任务完成再说。明年以“普九”费的名义向农民下达这项提留来补还这笔钱,就这样定下来。”

第二年元月15日,龙王乡接到县委电话通知:鉴于你乡是全县最贫困的乡,并且在去年12月1日完成地税任务,是全县最先完成财税任务的乡。所以:一是你乡党委书记作好经验交流书面发言的准备,于元月20日召开全县财税任务完成庆功会上作工作经验交流汇报,资金和奖牌照原政策不变,按时兑现。参会人员:党委书记、乡长、财税所长。二是将你乡党委书记、乡长的先进事迹材料报上来,好作为县上第二梯队后备干部人选的主要材料。另外你乡将财税所长吸收入党。

第三年十月,市人大来龙王乡视察工作,遇到了几个知识青年,他们向市人大反映农民提留和集资款负担过重。市人大领导非常重视,深入群众,实地进行了三天三晚的调查,农民实际人平纯收入650元,提留和集资款人平达到510元。

市人大回去后,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决定,该乡退回超收农民的提留和集资款,并给予该乡刘书记,张乡长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取消县后备干部的资格,取消财税所陆所长的预备党员资格。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获奖。

第272篇、民间故事婺源民间故事:老虎外婆

从前,有一户人家,姆妈让儿子女儿去给娘娘①送米枣②,娘娘家住在另一个村子,有好几里山路。

姐弟俩在路上有说有笑地走着。

半路上,碰到了一个老虎。

老虎问姐弟俩:“你们到哪里去?”

姐弟俩回答:“我们给娘娘送米枣呀。”

老虎说:“我就是你们的娘娘啊。”

姐弟俩不信,说:“我们娘娘的面③上有六粒斑七粒痣,你面上冇④痣,不是我们娘娘。”

老虎说:“我刚刚筛米,脸上有灰,我去溪里洗洗就会看得见。”

说完,老虎走到溪边捡了几个螺蛳贴在脸上,给姐弟俩看。

姐弟俩信以为真,就跟着老虎回家了。

走到一个山洞前,老虎说:“到了,今夜就住这里。”

姐弟俩有些不信。

老虎说:“不曾晓得你们要来,而今⑤天断暗⑥了,我老人家走得慢,赶不到家。”

吃完夜饭,老虎让姐弟俩困觉。

弟弟要和“娘娘”睡一头,姐姐就只好睡另外一头。

困觉时,姐姐摸着“娘娘”,奇怪地问:“娘娘,你怎么身上有毛啊?”

老虎说:“我老人家怕冷,用羊毛盖着。”

姐姐也就不怀疑了,懵懵懂懂就睡着了。

半夜里,老虎把睡一头的弟弟给吃了。姐姐被吵醒了,听到“娘娘”吃东西的声音,就问“娘娘”:“娘娘,你吃什么啊?”

老虎说:“我饿了,在吃你们送的米枣。”

姐姐说:“娘娘,我也要吃。”

老虎把弟弟的手指头掰了一个递给姐姐。姐姐放进嘴,这“米枣”肉咬不动啊,又有汁水滴着,还有腥味呢,还咬到手指甲,感到奇怪,仔细摸摸,是人的指头!真是吓煞⑦人啊。

姐姐心里很害怕,想逃跑。她想了一个办法。

姐姐对老虎说:“娘娘,我要出恭⑧。”

老虎对她说:“外面有老虎的,时间别太长,我用绳把你的脚系起来,一扯你,你就要回来。”

说着,老虎用绳子一头系着姐姐的脚,一头牵在自己手里。

姐姐赶紧离开了,悄悄地解下绳子系在一棵大树上,并脱掉自己身上的衣服挂在树干上,就好比一个人站着不动那样。姐姐趁此机会逃走躲了起来。

老虎等啊等啊,快天亮了,一直不见姐姐回头,就不高兴了,喊:“你不要冻病了,你家姆妈会怪我没把你带好。”姐姐也不应老虎,老虎一扯那绳子,扯又扯不动,就去追,朦朦胧胧中,看着姐姐的衣服挂着,以为是姐姐本人,就扑了上去,一头撞到大树上,没想到,老虎用力过猛,就撞死了。

后来呢,姐姐被过路人救了下来。

注:

①娘娘:外婆。

②米枣:枣子。

③面:脸。

④冇:没有。

⑤而今:现在。

⑥断暗:傍晚。

⑦吓煞:吓死。

⑧出恭:大便。

第273篇、民间故事吴用妙计火烧葛针寨

《水浒传》中有一个攻打曾头市的故事,就发生在郓城县城西北20里的玉皇庙镇的曾庄村。

梁山一百零八将的最后一位,叫段景住,因为他长了一头的红头发和弯弯曲曲的黄色胡须,所以大家都叫他“金毛犬”。有一次,金毛犬段景住盗来了一匹千里玉狮子马,想要送给宋江,走到曾头市,被曾家五虎抢去,让他家的教头史文恭骑上了,还传出话来,要“扫荡梁山,除掉晁盖,生擒宋江,活捉吴用。”晁盖一听大怒,亲点了五千人马,前去攻打曾头市。没想到,夜里进攻时中了埋伏,被曾家五虎团团围住。史文恭瞄准晁盖就是一箭,正好射在晁盖的脸上。阮氏三雄、赤发鬼刘唐和白日鼠白胜赶紧将晁盖救出,连夜送回梁山。可是,史文恭的箭头上,早已抹上了毒药,第二天夜里,晁盖就中毒身亡了。梁山英雄发誓要为晁盖报仇!

曾头市的周围,有一圈四、五米高的土寨墙,当地人叫“垓子墙”,墙头上密密地种植着长满刺的灌木,老百姓叫它“葛针”,所以又叫“葛针寨”。梁山英雄攻打了几次,可都因为墙头上的葛针扎手,人上不去,都失败了。

军师吴用冥思苦想,终于萌生妙计一条,想出了一条妙计,宋江听了大喜,马上派鼓上蚤石迁带人在葛针寨的围墙外种满了梅豆。

第二年夏天,葛针寨的墙外,爬满了绿色的梅豆秧,结满了大大的梅豆角,曾头市家家户户都不用种菜了,怎么也吃不完,都夸是天赐美味,个个喜不自禁。到了冬天,梅豆秧渐渐枯萎了,变成了黄色。这时候,宋江亲自出马,带领梁山将来攻打曾头市。曾家五虎想,反正有葛针寨阻挡,梁山英雄根本就进不来,只是紧紧地关了寨门,在里面守卫。

这时,只听宋江大喊一声:“点火”。于是,梁山英雄纷纷点燃了梅豆秧。干透的梅豆秧猛地燃烧起来,风助火势,霎时将葛针寨变成了一片火海,没多久便把墙头上的葛针烧了个精光,水浒英雄趁机爬上寨墙,攻进了曾头市,一举消灭了曾家五虎和史文恭,为晁盖报了一箭之仇。

现在,曾头市的围墙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村里的老人们,仍然年复一年地给孩子们讲述着吴用妙计火烧葛针寨的故事。

第274篇、民间故事邹润惩赌棍

北宋末年,官场腐败,社会混乱,盗贼四起。贪赃枉法者,从上到下一样。买卖官者暗地明码标价,花千两银子可买个七品知县。民间赌博成了一大公害。

胶东琼州一带,可以说村村麻将声,弄得地无人种,田园荒芜。好多家庭因赌博,搞得家破人亡。琼州城外三十里西,有个邹家庄,庄里有个邹润,自幼习武练功,为人仗义。却在过去,也常人赌场鬼混,后来改邪归正,洗手不干了,做起杀富济贫的事儿。

一天日过中午,邹润路过一片树林,听见林内一阵声响,疾步向响声处赶来,见两个男子上吊,双脚还在乱蹬。眼见要气绝身亡。他突然蹿了过来,一刀砍断绳索,两人"扑嗵"一声好似同时落地。他急忙又是掐人中,又是喊。不一会儿,两人缓过气来。那年长的坐起张嘴大哭:"你为何救我,我们是无法活了!"邹润言道:"为何寻死,请讲当面,如果我不能救你们,再死不迟!"

上吊的一个年长,一个年轻。那年长者五十余岁,年轻的不过三十。年长的是父,年轻的是子。父亲名王建利,子叫王守财。王建利便将他寻死的经过说出原委:

王建利原是殷实人家,邻里有个叫王五的赌徒,赢了钱就大吃大喝。一个劲在王建利面前吹牛:"要发财,赌场中里来!"王建利看在眼里,开始听他说说,一笑了之,时间一长,心里就有些活动,先到赌场看看,然后开始学押钱。一赌,前几次赢钱。后来时输时赢,输了钱王建利对儿子说:"算咱下馆子吃了!"赢了对儿子说:"咱这样来钱多快呀!"不几个月,父子二人以赌为业了,天天泡在牌场里。越赌越有瘾,越赌越大,下得多,输得快。越输越红眼,越下越大,输得越多。不久,便把积蓄输光了,又卖土地又卖房,不到一年时间,地卖光。只剩下宅基和林地房屋。老婆气病而亡,儿媳妇气走。最后爷俩一合计,干脆把宅基、房屋、林地卖了三百两银子,拿着到城里做生意,赌场是不能再进了。

这一日,父子俩拿着三百两白银要进城,刚刚来到城外,听到打牌声。儿子说:"用一百两银子到里边碰碰运气,说不定能赢几百两银子,要是输了也只一百两呀!"父亲说:"咱可只拿一百两,多一个也不拿啊!"

父亲和儿子又进了赌场。赌场老板叫张标,见到他爷俩进来:"赌多少钱的啊?""只赌一百两!""那好,请坐!"张标见他还有银两,先输给他五十两。这爷俩心想:今天好运气,接着又押了一百五十两。庄家来了个"活手",爷俩一瞪眼——输了。又一狠心,把腰里那二百两押上了,想着赢这一次赚一百两就不赌了。不料,一下输了个净光。还要接着赌,王建利说:"押三百两!"张标说:"押现金。"父子俩只得耷拉着头离开赌场。

父子俩身无分文,像丢了魂一样。不能进城了,只得向外走去,越想越没法活。来到一片树林,父子俩寻短见——上了吊。正好被邹润救下。

邹润听了经过,从腰里掏出一百两银子:"你们先拿这一百两银子,好去做生意,今后千万不能再赌。你们在这等我,我去去就回。"邹润带着气来到张标赌场,一进赌场:"张老板,你推牌吧!"

张标对邹润十分了解,说:"邹老爷下多少?"

邹润问:"你赌多大的?"张标说:"一千两、两千两银子都行!"

邹润从怀里掏出一千两:"先押这些!"张标掷骰子后拿起他的牌一摸,心中高兴,笑眯眯道:"邹爷,你出点吧?"

邹润一摸自己的点,瞪了眼。又见张标那得意的样子,知道自己必输。再细摸自己的牌,是个"蹩十!"邹润心想:我得摸摸他的牌再说。接着追问:"庄家,你翻牌呀?"

张标认为赢定了,拿起那张"幺丁"向邹润眼上一晃说:"邹爷,这牌你可要看清!"邹润说:"什么,让我摸摸!"伸手抓过牌,运足手上的功夫,用食指摸的准,是个九点,又一抠抹去了点上的4点,使"幺丁"变成了歪二点,"呀,原来是个歪八点!"

张标听邹润这么一说,急忙夺过牌看,果然少了一点;说时迟,那时快,邹润又急忙把自己的那张"幺三"抹去一横,变成歪"幺二"啦,加上那张牌,变成了"九点","哎呀,我这歪'九'大你那歪'八'点啊!"

那张标一看,气得大眼瞪小眼,心想争吧,牌是自家赌场的,邹润一向仗义,打又打不过他,只好认吃亏。下圈再赢你,想在我这拿走钱,没那么容易。接着干笑道:"这次我输了,邹爷可真有一手呀!"吩咐伙计到里边拿出一千两纹银,交给邹润。邹润也不客气,收起一千两银子,一提道:"你这赌棍,开场坑人,等我下次再来好了!"说罢,出门而去。张标一腚坐在椅子上,张嘴瞪眼。一句话说不出。

邹润来到树林,将五百两银子交给王建利父子道:"可要记住:赌博,使你们家破人亡。要牢记这血的教训。这五百两也给你做本,加上那一百两,六百两做本开商店去吧!可不要再进赌场了!"

建利父子忙跪下,声泪俱下道:"我们要再人赌场,就不是人了。"的四百两银子,救济了穷人。有民谣赞道:

邹润惩赌伸正义,巧施绝技输变赢。

挽救父子邪归正,百姓拍手齐赞颂。

第275篇、民间故事施耐庵送礼

元末明初年间,送礼的风大兴。大家都会知道《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吧?他是当时社会的名流,为人正直,对这种腐败风气不满,他也学着送礼,送的啥呢?我给你们拉拉。

有一次,苏州府的州官刘老爷做六十大寿,邀请他赴宴。施耐庵让家里人挑了两坛酒,他拿一幅对联,前去祝寿。刘老爷见施耐庵登门来祝寿,十分高兴。

席间,刘老爷为炫耀自己与施耐庵的深厚交情,专门让佣人将施耐庵送来的酒启封,在座的宾客每人斟上一杯。众人一尝,觉得没有什么味道,人人明白,谁也不想说,一怕得罪州官;二怕不吉利。只好违心地叫好说:“真乃好酒也!”

施耐庵听后却哈哈大笑说:“我还有一幅对联赠送大人,请悬挂。”说完将对联展开,上联是:朋友之交。下联是:清淡如水。满堂宾客顿时鸦雀无声。

刘老爷脸色一沉,马上自我解嘲地说:“好!好!好!圣贤有言,水淡为情浓,更显交情之厚也!”结果,这两坛清水被喝了个精光。

第276篇、民间故事扈三娘自由恋爱过吗

《水浒》里有一位有名的女英雄,她就是扈氏家庭的三闺女扈三娘,人称“一丈青”。扈三娘不但武艺超群,手中的一杆枪打遍天下无对手,而且美貌绝伦,可以说赛过春秋的西施、唐朝的杨贵妃,所以,远近的媒婆踏破了扈家庄的门槛。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女人是不见世面的,一切都有家长作主。就连婚姻也是父母一手包办。扈三娘了同样逃脱不出它的魔掌。从不就有刚烈性格的扈三娘更是向往自由恋爱,为此进行了二次抗婚。

第一次是她十岁那年。一天月夜,扈三娘正在和哥扈成练武。扈成有些轻看妹妹,认为一个女孩家再能也比不上力大勇猛的汉子。于是就想和妹妹比武,杀杀妹妹的威风,免得她在爹面前得宠,心想的就说出口来。扈三娘明白哥哥的用意,她也乘机想杀杀哥哥的傲气,免得他看不起自己。兄妹俩人说完比武规则就在院子中比了起来。

这兄妹俩,论力量和勇猛,扈成强些,但论技巧和灵活,扈三娘就占上风了。再说平明练武时,三娘有心计,聪明会创新,爹爹的一招到她手里就成了三招,所以武艺在哥哥之上。比起武来,扈成就有些弱了。扈成见不能取胜,心中万分着急越急招数越乱,一个不小心,三娘的枪尖碰到他的脚踝上,疼得扈成“哎哟”一声扔了双刀。三娘害怕万分,连忙扔了长枪来到哥哥跟前。一见却恼怒地笑了,原来只碰掉了一块皮,无大关紧的,可扈成却大喊大叫。三娘未加理睬,只是一个劲地朝扈成笑。扈成见妹妹不理睬,只好回屋包扎去了。三娘看看哥哥的背影,做了个鬼脸,心中暗自高兴,这下可给哥哥哥好颜色看了。看他以后还敢小瞧自己。她正要提枪继续练,忽听墙外有人说话:“好一朵玫瑰花,鲜是鲜,就是扎手!”

扈三娘一惊,顺声音望去,见东边院墙上,冒出一个人头,方头大脸,眉毛浓厚。那人冲扈三娘一乐,腾地一声跳进院内,只见他粗腿大膀,细腰阔背,径自走到扈三娘身边,差点就要伸手拽衣裳:“小娘子容貌美,武艺精,该不是天上仙女下了凡间吧?滩上你这么个媳妇,也算俺上八辈子祖坟落了高了!”

扈三娘平白受了这般欺侮,怎能不又羞又恼?她顿时气得柳眉倒竖,杏眼圆睁,骂了一声:“哪里来的狂徒,胡言乱语,恬不知耻,且吃你家姑奶奶一枪!”话到枪也到,丈把蛇矛如龙一般直刺向那人的胸窝。

那人一边左躲右空,一边直喊:“小辣椒住手,且听我讲……”见三娘步步紧逼,他只好抽背后的单刀,二人杀在一处,斗了有顿饭功夫,不分胜败。

扈成到屋里包扎好伤处,忽听院中动静不对,又急急赶来,见这光景,呆了一会儿,忽然醒悟过来似的,不光不给妹妹作帮手,反而还一迭声高叫:“妹妹不要冒失,妹妹不要冒失……”

扈三娘一时杀得性起,一条枪紧紧把那人缠住,使他不能脱身,那汉子眼花缭乱,上下左右都是枪尖……三娘趁势一个飞脚踢去,那汉子“哎哟”一声嘴啃泥倒在地上。三娘照他胳膊就是一枪,不料枪走半路被刀挡住。扈成忙劝阻道:“三妹息怒,这位不是别人,他是西村祝家庄庄主祝朝奉伯父的三公子祝彪……”

“管他猪(祝)膘(彪)羊膘,先给他一刀!”扈三娘怒气未消,举枪又刺。其实不用哥哥点明,她也认出来了。早就听说过祝家三个公子,个个都不是好东西。尤其这个三小子,更不是个好货!仗势欺人,无恶不作,整天打东邻,骂西舍,闹得东西街坊不安宁。半年前,扈三娘到城隍庙看戏,坐在轿子里,还被这家伙掀开门帘调戏一番呢?那时,她就想揍他一顿,只怕影响不好。今天,扈三娘旧恨新仇烧红双眼,正想好好教训他一顿,砍他个腿断胳膊折的。可是由于扈成怕惹不起祝家,连连替祝彪招徕。

祝彪这才屁滚尿流地爬过墙去,在外边没头没脑地喊了声:“等你过了门儿,咱们再算帐!”

这里扈成责怪妹妹:“你光知道出气,可晓得他是谁?”

“扒了他的皮也识得他的骨头,烧了他的骨头也识得他的骨灰。他不就是祝朝奉的坏小子祝彪吗?”

“还有一层,如今瞒不得你了。自从半年前祝彪见过你之后,他父子几次三番找人求婚,咱爹惧怕他家的势力,最后不得不应下了……”

“啊?”扈三娘如同耳边响个炸雷,一时直觉得天旋地转,站立不稳。呆了好半晌,她二话没说,转身就发疯般跑去找爹爹,哭得泪人一般,劈头来这么一句:“爹!快把祝家的亲退了吧!”

扈太公慌了:“孩子……你……你听我说……”

“说一千道一万,我死也不嫁祝家……”

“这……”扈太公本来就对这门亲事不中意,瞒着三娘正发愁没法对女儿说呢。今见女儿又哭闹,撕发打脸,他实在又可怜又伤心。可亲事既已许下了,是不能更改的,何况对方又是有名的霸道人家呢?老汉思前想后,左右为难,哭咧咧地说:“孩子,要是这亲事能退,我当初也就不会应下的……”

可三娘哪里肯听,还是哭闹没完,要死要活的。扈太公实在没法子,拿根绳子就去上吊。扈三娘起先还赌气不理。后来,哥哥扈成跪在地上,抱住爹爹的腿哀求:“爹,你可不能死啊……我劝劝妹妹,叫她答应。”又转脸对三娘说:“妹妹,我的乘妹妹,你就答应了吧,快点头啊……”

扈三娘此时也没主意了,没点头也没摇头,嘴里喊叫着“娘”,双手捂着脸哭着跑上楼。她毕竟是个孝顺闺女,为了爹爹,便慢慢忍气吞声了。她从此像变了一个人,成天不喜不笑,每天只顾拼命地练武,连话也很少说。

宋江领人攻打祝家庄时,扈三娘因父命难违,去帮祝家打仗,可是从心眼里说她是不愿为祝家卖命的。后来扈三娘被吴用施计捉住,归顺了梁山,成为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之一了。

扈三娘归顺了梁山后,矮脚虎王英对她一见钟情。

于是,宋江唤来扈三娘说道:“三娘,今日找你有一事相告。我有个兄弟,向我托媒要娶你,你也不小,该有个伴了。不知你意下如何?”

扈三娘一听义父为她提亲,不觉脸便红起来:“梁山好汉这么多,相貌堂堂者也众多,自己下嫁一位豪杰倒也有依靠,也便在梁山站住脚。前一阵爹爹曾把我暗许给祝彪,我没有答应,现在这厮死了也倒好。但不知如今是哪一位?”

宋江见三娘害羞地低头也不答话,便又说:“我这位兄弟就是王英。”

三娘一听心里便不乐意了,没曾想就是那个王英。前一阵还在阵上动过手,他相貌丑陋无比,还曾戏耍过我,被我活捉的。这厮怎能行!于是低着头应道:“干爹,孩儿还小,再说刚到山上没多久,等熟悉几天后再说吧。”

“三娘,我这个兄弟王英,论武艺和相貌不及你,但他心肠好,人又善良,对你很有情意。当初我也曾在清风寨许下他一头亲事,悬挂在心中一向未曾了得。前几日他又向我提起,并点到了你。今日你认我为父了,众头领都是媒人,今朝是个良辰吉日,你就依了吧。”

一丈青见宋江义气深重,对兄弟们的事如此操心,当着那么多英雄好汉又不好丢了宋江的面子,只好低头答应了。于是,王英和扈三娘拜谢宋江及众头领,结为夫妻。晁盖等人皆大欢喜,都称颂宋公明,乃有德有义之士,对他又多了一分敬意。当日众位梁山英雄大摆筵宴,饮酒庆贺。

扈三娘是个好强的女子,心中便不大满意这桩婚事,便既已答应也只好如此了。她没想到不依了父亲倒依了义父。后来,她见王英确实善良朴实,对她百般照顺,日子久了倒也罢了奢分心思,安心认命地过起日子来。

第277篇、民间故事两个鸡头一壶酒

就如同《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一样,世上对施耐庵也有很多神奇的传说,这里就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施耐庵在江阴大户徐麒家里坐馆。这一年冬天,他要回江北老家去。东家问他:“先生,什么时候来呢?”施耐庵沉思了一下,说,“反正过了年来,什么时候可说不定。”

过了年,东家天天巴望先生来,可是一直等到重阳节,施耐庵才来。

施耐庵到徐家的时候,中午饭早开过了。东家见了施耐庵,高兴得不得了,连忙哈哈厨房办菜摆酒,款待先生。这可叫厨师作了难,原来厨房里偏巧什么菜都没有了,只剩下两个鸡头一壶酒,临时置办又来不及。厨师把这事悄悄告诉了主人。主人觉得两个鸡头一壶酒绝不能款待先生,一定要厨师重新整备筵席。施耐庵知道了,忙摇着手笑笑说:“你们可别麻烦了,今天我该吃什么,去年早就算定了。”东家以为他是故意开玩笑的,还是催着厨师去办。施耐庵说:“不信,请看那桌子底。”施耐庵指的就是他往常坐着吃饭的桌子。东家探头朝那底下一望,只见那桌面底下贴着一张小小的纸条,上面写着:“来年重阳九月九,两个鸡头一壶酒。”

第278篇、民间故事阎雪娇出逃之谜

北宋徽宗年间,河北清河县有个大财主叫贾有道,生有一女,取名娟花。贾有道早年丧妻,只有此女,因此视之为掌上名珠,从小就买了两个贴身丫环伺候她。这两个丫环,一个名叫阎雪娇,一个名叫潘金莲。这主婢三人都生得十分艳丽,年龄相仿,若不是穿戴有别,站在一起都会以为她们是三姐妹哩。近邻远亲都叫她们为“雪莲花”,芳名中各取一字,这个比喻实在贴切,她们站在一起,还怕胜不过高山上的雪莲花么?

贾娟花尚未及笄的时候就已许配给北京大名府卢家公子卢俊义为妻。这卢俊义号称玉麒麟,后来在梁山坐了第二把交椅。贾娟花平时娇生惯养,颇有小姐架势,既然出嫁,便要叫雪娇、金莲陪嫁过去。可两个丫环都不愿意,因为她们知道这位小姐性情不好,是只笑面雌老虎,一意阴损别人,打人骂人都在暗里,别人不知,还以为她是名门淑女,大家闺秀呢!这天,贾娟花把她俩叫来,说了让她俩陪嫁过去的事。开始贾娟花想骗她俩去,就说她怎样喜欢她们,如果她俩陪嫁过去可以吃好穿好,总比在这儿强。可任凭贾娟花口吐莲花,甜言蜜语,两个丫环仍是不想去。一方面她们不愿和小姐在一起,另一方面都不愿做小老婆,因为小老婆在家里地位低下,是出气筒,永无出头之日。虽然她俩都这么想,但潘金莲没说话,雪娇却直接说不愿作陪嫁丫头,想等年限满了回家伺候爹娘。贾娟花一听心里很不高兴,直接了当地告诉雪娇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她的卖身文契在贾家,她一辈子也不能回家,即使她有银子赎身,也得贾家点头,否则休想赎身回家,除非她偷偷逃跑,但无论逃到哪儿,最终还得把她追回来。雪娇听了没再说什么,但心里已存了逃的念头。既然想逃,总得有个去处,雪娇便想回家和爹娘商量一下。因此她趁着给小姐出来买胭脂香粉的时候偷偷跑回了家。这几天雪娇的爹受了凉,正躺着休息,一听女儿回来了忙想挣扎着起来,她娘也过来帮她掸身上的雪花。雪娇让她爹躺好,将小姐逼嫁之事说了一遍,并说自己死也不去陪嫁,不做小老婆。她爹娘——阎公、阎婆也点头垂泪,说小老婆是做不得的,可卖身文契在贾有道手里,如果不去,贾有道上告官府,县衙定会派人来捉阎公,这不就把一家人给拆散了么。阎公说出自己的忧虑,想让雪娇随去,或许卢公子会放雪娇回来的,可雪娇说什么也不去北京大名府,她已看透了那些当官作老爷的嘴脸。她将自己想逃的想法说给爹娘听。万般无奈之下,这两口也同意了,并商定第二天早上逃跑,去投奔阎公在山东郓城县开皮贷铺子的从弟。一切商量好,雪娇便匆匆赶回贾府。

第二天早晨,天气放晴,雪娇心里存了逃的念头,却不敢让小姐看出来。吃过早饭,贾娟花又问雪娇想通没有,愿不愿意陪她去大名府。雪娇为了稳住小姐,有充裕的时间逃跑,便说已经想通了,并求将她娘一起带去做个女佣,也好日日母女相见。贾娟花听了果然高兴,并信任地给雪娇二十两银子去买翡翠首饰。雪娇答声:“遵命”。便出去了。

雪娇拿了银子,一口气跑到家里,阎公、阎婆早已在等候,雪娇进屋换了身男子衣服,乍一看,还真认不出是个女子。趁着天晴,三人上路,直奔山东郓城而去。

第279篇、民间故事李逵醉酒杀敌

梁山黑风口西边有块平滑的大青石,石头上有两个石坑像是人的一双脚。这块大青石,就是梁山很有名气的“脚印石”。传说,石头上的那双脚印,是一次李逵酒醉杀敌时踩出来的。

黑风口紧连着梁山寨大营,也是进入山寒大营的最后一关。黑风口两面是水,关下多是峭壁悬崖,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因为黑风口十分重要,宋江就把守关的任务交给了李逵。也不知是李逵有“黑旋风”的诨号,还是这里比别处风大,人们从此把这道关称作“黑风口”了。

李逵把守此关,倒也听宋江的劝说,时时留心在意,酒也吃得少了。那些小喽罗,更不敢粗心懈怠,一个个谨慎防守。官兵几次派人在山下刺探,都被关上发觉,联络水军捉上山来,砍头示众。

话说到了这年的中秋节,山寒上留下巡哨人员,全到聚义厅前吃酒赏月。酒宴开始,李逵凑到燕青身边,偷偷地给燕青说:“今儿个也该铁牛过过酒瘾!”燕青看李逵嘴馋的样子,十分好笑,逗趣说:“吃尽管吃,可别吃了不认得李铁牛了。”两人边吃酒边说笑,不觉三五碗早已进了肚子。燕青是个心细的人,见李逵吃酒吃个够,好意劝他说:“铁牛哥,人常说,逢年过节,偷营劫寨。这些时日山外风声紧,莫要只顾吃滑了嘴,误了关上的事啊!”李逵嘴里应着,就是手里放不下酒碗,又接连着吃了几大碗。

夜将二更,聚义厅前散了酒宴,各寨头领回自己关上去了。李逵酒吃多了,脚下发飘,一步三摇地回到了黑风口上。小喽罗们扶着,李逵说了句“小心把守”,就一头扑在床上,呼呼地睡着。小喽罗们安排好李逵,赶紧向关前走去,注视着关下的风吹草动。

约摸过了一个时辰,关西边的两个喽罗听见几声水响,模模糊糊见芦荡里划出三四只小船,正向关下靠近,船头没有水寨上的信灯。小喽罗不敢怠慢,留一个观看动静,另一个跑去报给李逵。

李逵被小喽罗推醒,听说关下有事,吃了一惊,酒也醒了八分。他来不及穿上麻鞋,赤着脚板,提着板斧就向关前跑去。到了关前,李逵环眼一瞪,果见关下靠了几只小船,闪动着十几条黑影。李逵生性粗鲁莽撞,这时却细起心来,悄悄对小喽罗说:“别弄出声响,等这些鸟男女爬上来再杀不迟。”

原来,官兵几次前来征讨,都在水泊里被打败回去,就想找机会偷袭山寨。今儿正是中秋之夜,远远见山寨上灯火通明,猜想一定是吃酒赏月。那李逵是个见酒拔不动腿的人,今夜哪能少吃,若他醉了酒,剩几个小喽罗不难对付。征讨梁山的先锋官选了十八个武艺出众的军汉,亲自率领,趁夜前来劫寨。

李逵见官兵你拉我拽,半天才爬上一片悬崖,心里十分焦急,恨不能下去两斧子杀了这些家伙。可这黑风口两侧,不易上来,下去更难,弄不好惊走了他们,岂不误事!李逵边想,边在关上跺脚。猛然,李逵见关上一块黑乎乎的巨石,正对着崖下爬山的官兵,心里不同一动。他轻轻走到巨石跟前,用肩膀顶着试了试。一见巨石晃动了,李逵赶忙把板斧朝身后一放,站稳双脚,运足气力,狠命又是一顶,巨石“咕咚”一声,向山下滚去,越滚越快。那些在崖下往上爬的官兵,听见头上有响动,正想躲避,可哪还来得及,一个个烂了脑袋,断了腿脚,血肉横飞了。说也奇怪,大石头在山石崖上一撞,裂成许多碎块,噼哩啪啦,来了个天女散花,向水面上打去。那在关下的几只小船,连同守在船上的几个官兵,统统沉在了水里。梁山水军巡哨过来,把那落水的二三个半死不活的官兵捉上了船去。

李逵眼见官兵死得干净,没费一刀一枪,高兴得一阵大笑,双脚一蹦。不料这一跺几乎闪一条腿来,两只脚陷进石头里去了。李逵蹲下身子一摸,陷得还不浅呢。李逵生气地骂道:“奶奶个鸟,还想把李二爷拉到阎王爷那里去不成!”

这时候,宋江等人闻报,也都赶到了黑风口上,一见李逵踩进了石头,又是称奇,又是耻笑:“铁牛蹄子硬,都踩进石头里了!”“李二哥酒后神力,官兵撞着茬子了!”人们正在说笑,金大坚派人拿来凿子,在李逵脚后叮当两下,打出一个豁口,李逵才拔出脚来,和众人进大营里去了。

从此,黑风口上留下了李逵的这双脚印石,黑旋风李逵的名气也更大了。

第280篇、民间故事小武松捉“虎”之谜

民间传说中的武松捉虎和《水浒传》里的武松打虎不一样。这个故事发生在武松十二岁那年。

武松九岁就跟一位武术老师傅学习武艺。师傅见他腿长,个儿高,就专门让他习练轻功。师傅在南山顶上修了一个荷花湾,让小武松把山下清海池里水挑到荷花湾里种荷花。清海池是座天然的大潭,只知它水面离地面一丈多深,到底水面离潭底有多深,那就没人知道了。

老师傅在潭里为武松做了木梯,木梯下做上了一根刚刚露出水面的木桩,让武松跳着木梯,提着水桶下去,站在木桩上汲起水桶,再挑上山去。

小武松可能吃苦了。他整天这么担着水攀梯、登山,有多累呀?可他从来不说一个“累”字。结果,他的进步非常快,不到一年,担着水攀梯、登山,就跟空身走平地一样容易了。

这时,师傅就把木梯上的横掌儿隔一格砍断了一格。过一段时间,又隔了一格砍断了一格。两年后,师傅干脆把木梯全砍了。谁知,小武松反而感到更省事了。他提着桶走到潭边向下就跳,嚓!“金鸡独立”站到木桩上,弯腰汲满水桶,一跺脚,嗖!“白猿登枝”又站在了潭沿上……他这样又练了一年,练得身子可轻了。不论是蹦高还是蹦远,脚尖一点就是一丈多,别人都说他变成了“大个儿燕子”。

这一天夜里,小武松睡得正甜,突然听到师傅屋里有人讲话。他爬起身,贴到窗口上一听,是两个陌生人的口音:“老师傅,就让武松帮我们去黑松岭打虎吧。”“那虎把行人的心肝挖去吃了,还把人家的包裹衔走,伤害了好多人啊!”

师傅固执地说:“可这武松太年轻了,功夫又差得远,那么凶猛的老虎,他怎么打得了?不要让他误了事,还是找老猎人去打吧!”师傅一边说,一边把把客人送出了房门。

小武松听到这里,怎么也睡不着了,他偷偷地穿上衣服,踏着月亮光一气跑到黑松岭上。

刚到山顶,就听路旁岩石上的树枝索索发响。小武松转身一看,哎呀,一只花斑虎正朝他张着血盆样的大口,那架式好像一口就能吞下一个大活人。小武松吸了一口凉气,暗暗埋怨自己没有早把师傅的钢刀偷来。他急中生智,捡起一块石块向老虎扔去。那石块眼看就打老虎的鼻梁了,老虎却不慌不忙,伸出右前爪,“啪”,把那石块打得粉碎!小武松顿时慌了:怎么?它还练过“铁砂掌”?

就在小武松愣怔的时候,老虎向他扑过来了,他向旁边一跃,闪过了老虎。然后,趁老虎扑空,还没来及转身的时候,他又跃回到老虎身后,一脚把老虎踢倒在地上。就这样,他接二连三把老虎踢了七八个跟头。老虎火了,凶猛地窜到小武松跟前,狠狠地伸出了它的“铁砂掌”。那架式,非掏出武松的心肝不可了。武松向后一退,不好,脊梁撞在了一尊石碑上。就在老虎爪子伸到他的胸前的时候,他一跺脚蹦到了天上,“霍啷”一声,虎爪子在石碑上打出一个透气的窟窿,虎胳膊插进了石碑里。聪明的武松,哪能放过这个机会,“千斤坠”跺下来,“咔嚓”!把老虎胳膊囫囵地踏成了两截儿。老虎痛得连滚了三个翻身。武松落到地上嘿嘿一笑,从石碑里掏出虎胳膊,说:“俺武松从不贪财,还你的‘虎骨’!”

老虎伸出左爪,一把抓过断胳膊,跑进了山林。

小武松好像明白了什么,拔腿就去追赶。追讨山梁,见那面是一片汪洋大湖,水边有个破庙,武松跳上庙顶跳望,发现有条小船正向湖心驶去。

“好一个狡猾的老虎,还想借水路逃跑?”武松灵机一动摘下庙里的大铜钟,翻转过抱在怀里,又从房顶揭下了两大溜青瓦装进了铜钟。他来到岸边,拿起一片青瓦向着前方扔去,再飞到那片瓦上……这样,钟里的青瓦还没有扔完,他就追上了小船。出其不意,“咣”!把老虎扣在了铜钟底下。

小武松划着船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升起,岸上围满了乡亲。武松掀开铜钟,说:“大家看虎吧!”哪有什么老虎,船板上扔着一张带血的虎皮,钟底下扣着一个断了胳膊的黑汉子。

原来,那“老虎”是这一带的一个无赖。他仗着会拳术,披着虎皮拦路行凶,抢劫行人的财物。

乡亲们见小武松为他们除了一害,一下把他举得老高,齐声夸奖他是“打虎英雄”。他却说:“别夸,俺还要回去向师傅认错呢!”说完,一步一道山崖地回山去了。

小武松还没有回到家,老远就见师傅正等着他哩。原来,老师傅早就听说了小武松英勇捉“虎”的事,心中暗自高兴,心想,收的这个徒弟今天可给他露脸了。但面沉似水,让小武松跪下说道:“待儿,你去捉虎为什么不与师傅说一声。你父母早亡,年龄又小,一旦有个三长两短,为师怎么向你死去的爹娘交待?”小武松忙跪拜说:“徒儿错了,望师傅饶过这一回吧。”老师傅见徒儿做了好事,又认了错便作罢了。小武松从小就成“虎”的死对手,也难怪景阳岗上演出一段武松醉打猛虎的壮举来。干什么都需要从小培养锻炼嘛!

第281篇、民间故事“小旋风”的传说

在整个《水浒》里面来说,也不全是草莽英雄。有的也确实是官宦之家造的反,比如说有这么一位皇亲国戚小旋风柴进,小旋风柴进别看是占山为王落草为寇,他的身份比高俅还高,那个天下从人家手里拿来的,人家是皇亲国戚,家里有丹书铁卷、免死金牌这么个身份。

他的绰号为什么叫小旋风呢?这有一个民间传说。

小旋风柴进有一位师傅,叫“大旋风”。“大旋风”是一名飞贼呀,蹬萍渡水,走谷沾棉,是一位武林高手啊。他跟北边的一个飞贼,名叫“草上飞”,两个人一起斗法比谁的本领高,谁能在夜里进入皇宫盗出宝来,谁就厉害。大旋风就去了,大旋风强在哪呢?无论走到哪,不用说拿绳子拿勾往墙壁上扔,再摽着上没有,随身带一破碗,把碗往底下一摔,把碗碴抓起来,一扔就扔到天上去了。窜起来踩着碗片,就翻墙进去了,所以江湖人称“大旋风”。

就是因为那一次的皇宫盗宝,后来成了天下通辑犯,被天下人追杀,没想到逃在了渤海郡,让柴进把他救下来了。柴进对他说:“没别的,我保你一点事都没有,但是你必须答应我,您要教我武功。”

从今日起,“大旋风”每天就在柴府里教这位柴亲王练武功,到最后满身的能耐,可是有一点就是柴进是贵为亲王,又是皇亲贵胄。他不能出去偷东西,就落一个自个儿玩儿。不过临走时候跟师傅说:“以后江湖上问我,您看我以后叫什么呀?”师傅说:“你叫‘小旋风’,师傅叫‘大旋风’你就‘小旋风’。但你必须答应,就是师傅犯了一个错误,皇宫盗宝偷东西,以后你可不必皇宫盗宝!”柴进说:“我不用去,我上那我不用翻墙,我直接上库里边拿就行了。我跟他们家挺亲呢!”

从此以后,柴进的绰号就叫“小旋风”。

第282篇、民间故事一件道袍

秀才家乡闹水灾,落魄异乡,整日吃不饱穿不暖,形同乞丐。

一日,秀才来到一座城镇,整整一天没吃饭,饿得两眼发昏,蹲在厕所墙角休息。突然有件衣服仍到他的头上,他抬头一看件道士。他连忙伸手拿下来,见道袍上还有个绣着字的搭肩。他喜出望外地把道袍穿在了身上,背上搭肩,走在大街上闲逛。

走着走着开始有人请他算命,他灵机一动胡乱说了几句好话,这人很高兴,还给了他一大锭银子,秀才高兴坏了。

他用银子买了一些关于算命的书来读,有人找他算命他就试着察言观色,再根据书上所说,或说些好话,或说些吓唬人的话。然后随便在黄纸上写一些连自己都不认识的字,当成符咒送给这些来算命的人。就这样找他算命的人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有名。他算命从不多收钱,每次只收一锭银子,遇见穷人他会解囊相助,所以他的口碑极好。

当地人还为他盖了一座道观,把他当成活神仙一样供奉。

一日,他的道观里来了一位乞丐,想要拜他为师,秀才看他可怜就收了他。

秀才听乞丐说:“哎!我本来就是道士,就因为丢了以前师傅传下来道袍和搭肩,才变得异常落魄,最后成为了乞丐。”

秀才一听大惊失色地问道:“你是何时何地丢失的道袍和搭肩啊?”

乞丐说:“多年前的一天,我来到这个城镇,上茅厕的时候怕道袍弄脏了,就挂在了茅厕墙上,等到解完手出来,就都不见了。”

秀才听得心惊,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乞丐接说:“就因为丢了道袍我的命运才会如此不济。”

秀才听完吓的一身冷汗,推说身体不舒服,回自己的屋子躺在去了。

不久秀才趁乞丐上茅厕的时候,他偷道袍和搭肩挂在了茅厕门口。

乞丐解手出来看见了茅厕门口挂在道袍和搭肩,上前细看果然是自己丢失的,于是高兴极了抱起道袍和搭肩,跑到了另外一个城镇。

他穿上道袍背上搭肩,四处给人算卦,为了赚钱他只说好话,人们不信。他只好免费给人算,可是这样一来人们更加不相信他,不久他就饿的头昏眼花,只好卖了道袍和搭肩充饥,最终还是做了乞丐。

第283篇、民间故事齐公娶妾

古时候,有个叫齐公的人。家境贫寒,幸得贤妻娘家资助,做起了贩卖粮油的买卖,几年下来挣得了一份家业,成了当地的富人。

富了之后,齐公发现妻子老了,头发白了大半,婀娜多姿身材的身材走了形,脸蛋亦失去了光滑。样貌与他不在般配,再瞧商友们,都是三妻四妾,他心里痒痒,也有了纳妾的想法,

一次他出去办货,在烟街柳巷遇见了一位歌姬,她不但小曲唱的好,模样更是如花似玉人见人爱。于是他花大价钱把这位歌姬娶回了家,妻子见他娶回了小妾很生气,但也无奈,只能忍着伤心把小妾安排住下,那晚,齐公和妻子在卧室谈生意上的事,忽听门外有人敲门,齐公生气的问道:“谁呀?”

歌姬怯怯地道:“老爷!外面刮风了,我害怕,不敢自己睡,你陪我睡好不好。”

齐公听完很高兴,急忙告别妻子和歌姬搂搂抱抱地回屋去了,全然不顾妻子的感受。

齐公走后,妻子整整哭了一夜,第二天她自愿搬到下屋去睡,把正房让给他们,从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天诵经念佛,不再管家里的事。

而齐公眼里只有歌姬,对妻子理都没理,她要住下屋,就随她去了!一点也没顾念夫妻之情。

就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突然狂风大作,刮起了暴风。这暴风来势汹汹,眨眼间掀翻了齐公家的正房,倒塌的墙正好砸在齐公的身上,他痛的惨叫一声,想要跑可是腿被死死压住动弹不得。

只得高声呼唤歌姬来救他,却见歌姬抱着细软正准备逃跑,他又气又急地破口大骂,歌姬回头说:“老不死的你啰唆什么,我委身给你,是图你有钱,可现在你的房子塌了,要是重建你必定会花去所有储蓄,我可不愿留下来陪你吃苦。”

说完抱着细软跑了。

就在齐公彻底绝望时,妻子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也不说话就去搬他脚上的砖块。

齐公见结发妻子来救自己惭愧地说:“我以前那么对你,你还帮我干嘛!快走吧!这屋子马上就要塌了,别管我了。”

妻子边搬砖块边说:“你是我丈夫我怎么能丢下你一走了之,那还是人吗?

齐公听完更加惭愧地底下了头。

从那以后齐公再也没有娶妾。

第284篇、民间故事彭玘被俘迷魂阵

《水浒传》中不是有《高太尉大兴三路兵,呼延灼摆布连环马》那回书吗?该书说的是高俅调呼延灼为帅,韩滔为正先锋,彭玘为副先锋,围剿梁山义军的故事。

彭玘是怎样被捉上梁山的?在民间传说中和《水浒传》里描写的可不一样呀!虽然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呼延灼大军围剿梁山,义军吃了败仗。众家头领聚在忠义堂内,商讨如何退敌。大家议论纷纷,李逵吼道:"呼延灼那鸟连环马厉害,得砍那马腿!"宋江转问吴用:"军师如何考虑?"吴用言道:"要捉鸟需先斩翅,必须先捉呼延灼的正副先锋方可取胜。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利咱们都占。这次作战,要利用好地利。水泊北边有一迷魂阵大村,离水泊不远。百姓们不是有个顺口溜吗?

进了迷魂阵,状元也难认;东西南北中,到处是胡同;好似把磨推,老路转到黑。要派有勇有谋的将领到那里,要如此这般方可取胜,最好要有几名路熟、道清的将领带路。"

宋江听后十分高兴,道:"谁愿前往,捉拿彭玘和韩滔?对围剿官军将领,只能智取,不可伤他们性命!"

吴用摇摇头道:"不可!"扈三娘言道:"迷魂阵离我扈家庄不远,我在那村住过数,道路我熟。车轮战后,我定能把官军将领引入迷魂阵,将他捉回。"

吴用又道:"估计明准是彭玘出战,一定要将他俘上山来。"

时迁说:"我去!""我去!"数将争着要前往。

吴用道:"花荣、扈三娘、孙立、秦明、林冲轮战皆可。时迁你带几位弟兄、要这么这么行动。"

第二天,在水泊北,义军大战呼延灼。官军第一个出马的就是天目将彭玘,只见他横提那三尖四窍八环刀,威风凛凛,勒马大骂花荣。花荣挺枪跃马大战彭玘。战了四十余回合,花荣拨马便走。扈三娘拍马舞刀杀来,战不到五个回合,高喊:"刀法精巧,厉害!"拨马又逃;天目将彭玘,怒睁环眼,一心想立战功,大喊一声:"女贼哪里逃!"拍马直追扈三娘。扈三娘马跑如飞,彭玘马快似箭。彭玘马快,扈三娘马也跑得快,彭玘马慢,扈三娘马也慢。眼看快到迷魂阵村,扈三娘返身杀回,战不到三五个回合,拨马再逃。眼看到了村边,彭玘不敢再追,谁料扈三娘反身又杀来。这回只听彭玘怪叫道:"不捉你女贼,誓不返营。"扈三娘又战几个回合,再次拨马向迷魂阵村内跑去,彭玘紧追不放,只见一路又一路,一道胡同又一道胡同。眼见扈三娘一人一马,就是追不上。追着追着,不见了扈三娘。

彭玘在迷魂阵村内骑马转悠开了,足足转了半个时辰,别说没见义军将领,连一个义卒也未望见。只见时迁在房上跳来跳去,他看得彭玘分明,彭玘却看不到他。转啊转啊,又转了半个时辰,只见前边露出一条宽街,拍马赶去,还是不见一人;再往前看,一条大街又在眼前。彭玘气得怪叫,就是出不了村。他大声骂道:"水泊贼寇,你们若是好汉,再战一百回合,这么不见面算什么英雄!"

这时只见一人从房上跳下,大吼一声:"彭玘贼子,你已是瓮中之鳖,称何英雄,时迁来也!"刷刷几刀,扭头就跑。彭玘拍马就追,前边不远处,扈三娘又杀来:"彭玘贼子,还不下马投降!"挥刀就杀,只杀一回合,扈三娘拨马又跑。彭玘这时催马如飞般追去:"水泊女贼,我看你往哪里逃!"扈三娘马快前奔,他正追着,从街两边,刷刷拉起绊马索将马绊倒,只听"嗵"地一声响,彭王己连人带马被擒。十几个义卒,一收绳锁,将彭玘捆绑起来。彭玘大骂:"是何好汉,暗算于我!"时迁哈哈大笑:"我们遵宋江哥哥将令,只准捉你上山,要想杀你,还不易如反掌!"

扈三娘、时迁把彭玘押到山寨,送上忠义堂。宋江降阶相迎。经宋江一番言语,彭玘心服口服,甘愿归顺梁山,从此入伙。后人有诗赞道:

彭玘如何上梁山,有个故事民间传;

宋江爱将巧用计,礼贤仁义妙周旋;

迷魂阵里被擒住,甘愿俯首义为先;

同结聚义成大事,"替天行道"献赤胆。

第285篇、民间故事一种菊花销两国

这年年底,王丽娟和朋友陈汝方到离海口市一百多公里外的五指山,承包80亩地种起了菊花。

王丽娟经过详细调查,决定先种一批叫做“神马”的菊花。这个品种的菊花在日本市场销量最大,占一半以上。陈汝方联系到一个大客户,对方提出到海南来看他们种的菊花。

几天后,远道而来的客户看到长势喜人的菊苗,当即答应出花时按市场价将菊花全部收购。王丽娟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如果按照当时的市场价,一枝菊花差不多能挣两元钱。

然而,12月下旬,他们突然收到一份意外的传真,两人顿时傻了眼。那时,离出花不到一个月,花贩子给出的价格比市场价低很多,一枝菊花只肯出2.1元。

这个价格意味着每枝花只能挣几角钱。惊讶之余,两人打听到客户压价的原因。原来,在海南岛,他们算是出花比较晚的,大部分市场已经被其他种植户抢占了,花贩子就想通过压价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价格上没有与花贩子谈拢,王丽娟只得忍痛放弃这笔生意。

可是,花期不等人。不到一个月,花就要出蕾,如果再找不到客户,几十亩的菊花就不值钱了。

正当王丽娟焦头烂额时,一向长势很好的菊花却蔫了,不怎么长了。原来,菊花在生长期内对气温要求很高,只有在16℃到18℃时,菊花花芽才能正常生长,可翌年1月,中国南方遭遇罕见的低温天气,五指山的温度更是降到3℃。这样下去,最后即使能长出花蕾,也很可能只有黄豆粒大小,根本就没法开花。

他们想尽办法在菊苗的垄上保持热量。二十多天后,冷空气过去了,那些菊苗也恢复了生气,长出饱满的花蕾来。王丽娟大舒了一口气。

可麻烦还没有过去,再有一周,花就要开了,如果再找不到客户,几十万元的损失只能自己背上了。王丽娟前思后想,在寻找客户方面,将主要范围圈定在网络上。王丽娟在网上发布供花信息,还把拍摄的菊花图片登在网上。

在他们快绝望时,终于查到青岛一家公司每年向日本销售600万枝菊花。王丽娟像是找到救星似的,马上给对方挂了个电话。

对方告诉她谈合作,先得看花。王丽娟的花让对方眼前一亮。对方老板上午到地里看了花,下午就签了合同,2.8元一枝,全部代销。王丽娟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王丽娟的第一批菊花,终于登上了飞往日本的货机。一个星期后,王丽娟收到了货款。一看数额,她不禁愣了。按照均价算下来,每枝花达到3.2元。原来,王丽娟的菊花在日本市场反响非常好,青岛公司为了加强合作,每枝花多付了4角钱。

此时,王丽娟的“神马”菊花只剩下最后几批。由于气温渐高,花的开放度也更大,超过了日本市场的需求标准。已经小有名气的王丽娟,将这些花顺利推销到了韩国市场。日本客户喜欢小一些的菊花,韩国却喜欢大一些的,5月份开放的菊花正好可以销到韩国,仅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有一百多万元入了王丽娟的口袋。

第286篇、民间故事老实买鱼记

早上,老实还没起床,夫人便叫醒他说:“喂!晚上去买条鱼,我馋了。”

老实哼哼哈哈地答应,夫人一走他一骨碌坐了起来,心想买鱼,这我也没买过呀?要说老实这人吧!从小家里姐妹多家务活从不用他伸手,如今结了婚,夫人更是勤快,也没用他买菜做过饭。

现在突然来了命令让他买鱼,他还真有点拿不准,买啥鱼夫人也没说,他琢磨去鱼市看看再说吧。

起床,穿衣,吃早饭,他是快速进行,然后出门直奔菜市场。

菜市场里人来人往,只看见人头窜动,却找不到鱼市的位置,于是他问了几个买菜的商贩才找到了鱼市,进了鱼市他仿佛进了海洋世界,这里的鱼种类繁多,看得他眼花缭乱,更没了主意要买什么鱼。这家说他家的活鲫鱼色鲜味美,那家说他家的鲤鱼肥大新鲜……

他这个看看,那个摸摸,卖鱼的人见他只看不卖,吆喝道:“去去去!不买别摸来摸去的,别把我的鱼摸死了。”

老实听了就气,摸还能摸死,算了不卖这家的,可他转遍了整个市场也没买到一条鱼,眼看着过了中午,市场上的人渐少,卖家估计也累了,不再殷勤的介绍,他揉着饿鳖了的肚子,继续观望着那些活蹦乱跳的鱼。

没一条能够入他法眼,没办法连这些卖鱼的都不在打理他了,他只好垂头丧气的走了。

刚出了市场,就看见一家活鱼馆的大牌子,他欢天喜地的走进去,不一会拎了一提炖好的活鱼出来,这条鱼足足花了他五十块大洋,心疼他半天。

到了晚上夫人还没回来之前他把鱼倒进锅里热着,夫人一进家门他便假装做好了鱼端了出来。

夫人看见他做好了鱼,惊讶得不得了,尝了一口大赞好吃,和饭店做得毫不逊色,还说以后买鱼做鱼就非老实莫属了。

老实先生被夫人夸的飘飘然,可最后听说下次还让他买鱼做鱼,他笑呵呵的嘴就僵住了,先不说搭进去自己辛苦攒下的私房钱,他哪里会炖鱼呀!

第287篇、民间故事武则天传奇

武则天(公元624年---705年)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女皇帝,山西文水县人。“则天”,是她的尊号。古时候,女孩一般是没有名字的,即便有也不外传。她入宫以后,唐太宗李世民给她取名叫武媚。当了女皇,她自己取名武zh*o。“zh*o”这个字是武则天新造的。读音和意义都是和“照”字相同。她自诩非常英明,双眼像太阳一样照耀太空。

武则天一生,始终处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之中。在她势掌朝政期间,能注意选拔人才,重视农业生产,曾经做过一些有益于历史发展的事;但是她宠信酷吏,结党营私,也干过许多不利于人民的事。

武家女入宫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hu*,原来是山西有名的木材商人,因为帮助唐高祖李渊夺取天下有功,曾做过工部尚书、荆州都督等大官。他四十七岁那年,妻子杨氏生了第二个女儿,这就是后来的武则天。过了十二年,武士hu*得病去世了。这时候的武则天,已经长得如花似玉,非常漂亮。于是,“武家出了美女”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耳朵里。

有一天,唐太宗派传旨宦官飞马来到武家,当众宣读诏书:封武则天为才人(宫中嫔妃的一种,是最低的一级),命她即刻进宫。

杨氏听完诏书,又惊又慌,心想:皇帝妻妾众多,除正妻皇后以外,还有妃、嫔、婕妤、美人等级别,而才人的地位最低,如果得不到皇帝宠爱,就要在深宫内院熬一辈子。想到这里,她禁不住抱住女儿失声痛哭道:

“儿啊,想不到你父亲去世不久,家里就飞来横祸。你要是进了宫去,只怕我们母女再也没有见面的日子啦!”

十四岁的武则天却很平静,反而笑着劝慰母亲说:

“母亲不必过分悲伤。依女儿看来,这不一定是件坏事呢。”

“什么?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杨氏听说,惊愕地瞪着泪眼问道。

“女儿此番进宫,只要事事察颜观色,处处小心待候,就能博得皇上欢心。到那时候,不但女儿享不尽荣华富贵,还能光耀门庭,给母亲脸上争光呢!”武则天一字一句地回答,显得很自信。

杨氏这才明白,自己的女儿是把进宫看成进身的阶梯。想到女儿自小聪明过人,八面玲珑,说不定真会得到皇上的宠爱。杨氏这才不再哭了。隔了两天,武则天拜别了母亲,高高兴兴地进了宫。

唐太宗召见她以后,发现这位武家女不仅长得美貌,而且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问她几句话,还言辞委婉,对答如流。唐太宗非常高兴,当即就赐给她一个名字叫“武媚”。

唐太宗比武媚大二十六岁,但是他很快就喜欢上这个聪明能干的小姑娘了。

武媚与太子

公元643年,唐太宗年老多病,立了长子李治为太子,定下了皇位继承人。这时候,武媚已经是快二十岁的少女了。进宫以后,她学了不少文学和历史知识,唐太宗对她分外宠幸,就是在卧病期间,也要她日夜陪伴服待。

太子李治早就听说武媚的名声,常常以探望父亲为理由,进宫和武媚接近。武媚明明知道太子的心意,可表面上她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

有一次,李治在唐太宗父亲病床边问候病情的时候,又偷偷向武媚挤眉弄眼。武媚依旧装正经,不予理睬。等李治走后,她故意对贴身的宫女说道:

“太子真是一片孝心,国事再忙,总忘不了每天要来探望父皇病情。皇上把帝位传给他,真是好眼力。”

谁知贴身宫女听了以后,竟“扑哧”一笑说:

“亏得娘娘还是个聪明人儿,难道您还没有识透太子的心意?他每次进宫,探望皇上的病情是假,和娘娘亲近是真。”

武媚听说,急忙喝住那宫女,心里却乐滋滋的。她暗自揣摩,老皇帝看来是活不长了,这天下不久就是太子的。要是能和太子相好,将来就有机会爬上去;若是得罪了他,往后休想有出头的日子。主意拿定,武媚就不再在李治面前假装正经,反而和他暗中眉来眼去,两个人很快好起来了。

公元649年,唐太宗病死了,太了李治当了皇帝,就是唐高宗。按当时的规矩,皇帝死了,他的一般嫔妃就不能留在宫中了。武媚因没有生过孩子,按宫规被送到感业寺当了尼姑。

王皇后的如意算盘

唐高宗即位以后,对他的王皇后并不喜欢,却宠爱萧淑妃。王皇后对此十分苦恼。有一次,王皇后已经两天没见到唐高宗了,就把待候他的宦官召来,探听高宗的行踪。那个宦官支支吾吾,不肯讲出实情。王皇后故意双眼圆睁,厉声问道:

“怎么,当了一名内待宦官,就连皇后也不放在眼里啦!今天不讲实话,你休想活着出去!”

“小人实在不知道啊!”

“胡说!来人呐!”

“娘娘息怒,容小人讲来。”

“快讲,若有半句慌言,小心脑袋!”

“是!”内侍宦官应了一声,就一五一十地说道:“这几天皇上心绪烦闷,和大臣们议定朝政后,总要到感业寺和武媚娘娘在一起,夜深以后才回宫安寝。”

王皇后听后又惊又喜。惊的是唐高宗竟不顾伦理道德,勾搭上了先皇的妃子;喜的是她忽然想出了一个对付萧淑妃的法子。于是,她就主动向唐高宗建议,把武媚堂而皇之地接回宫来。唐高宗听了,自然乐得心花怒放。他不仅亲自去把比自己大四岁的武媚接进了宫,还把她封为“昭仪”。

王皇后把武昭仪接回宫来,是为了夺取皇上对萧淑妃的宠幸,出出自己胸中的闷气。谁知道,她自己也因此倒霉了。

武昭仪弄权

武昭仪刚回到皇宫的时候,对皇上和皇后真是百依百顺,很快取得了这两位主子的欢心。唐高宗有了武昭仪,果然把萧淑妃冷落在一边。王皇后见报复成功,起初心里很高兴,可是又一想,自己并没有获得皇上的宠幸,就又对武昭仪嫉妒起来。她想法离间高宗和武昭仪的关系。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被心计多端的武昭仪给察觉了。于是,武昭仪决定耍弄权术,除掉王皇后。

她先是对周围宫女、宦官非常关心,得到什么赏赐都要分给众人一些。这样,王皇后和萧淑妃有什么活动,有人就会及时向她报告,她再到皇帝那儿去告状。渐渐地,唐高宗对王皇后和萧淑妃越来越不喜欢。

后来,武昭仪生了个女孩儿,高宗非常疼爱。一天,武昭仪不在,王皇后来看了看女孩儿就走了。武昭仪回来后,知道王皇后来过,就心生一计。她狠狠心,把自己的亲生女儿掐死了,然后又在闻讯赶来的唐高宗面前哭诉道:

“女儿刚才还好端端的,我一转身她就断了气,准是有人暗中下了毒手,请皇上作主查明凶手!”

高宗生气地对宫女喝问道:

“武娘娘离开的那会儿,谁到这里来了?”

“启奏万岁,皇后娘娘独自来过这里。”宫女们齐声回答。

“还有谁来过?”

“没有了。”

“难道皇后会……”

“啊!准是皇后下的毒手!”武昭仪趁机大哭起来,“她见我生了孩子,早就嫉妒在心,今天终于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请皇上明断是非。”

高宗虽然火冒三丈,因为拿不到确凿证据,一时很难处置王皇后,却产生了废掉王皇后的念头。这样的事一多,唐高宗终于下决心废掉了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

武皇后听政

唐高宗本来身体就不好,后来又得了风眩病,头晕眼花,看不清东西。他就经常把朝中大事,交给武皇后替他处理。

武皇后趁机重用支持过自己的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把他们提拔到重要的岗位上来,然后,唆使他们捏造罪名,先后害死反对自己的褚遂良、长孙无忌等老臣。于是,朝中大臣站在她一边的越来越多,政权实际上已经落入她的手中。

慢慢地,唐高宗也看出来,武皇后的势力太大,对自己不利。他又背地里把宰相上官仪召到宫中,商议废掉武皇后。可武皇后不是当年的王皇后了,她的亲信非常多,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她的耳朵里。武皇后先发制人,跑来质问唐高宗。唐高宗惊慌万状,把责任一古脑儿推到宰相上官仪身上。可怜上官仪被杀掉了,还株连了不少人。打这以后,连皇帝也管不了武皇后的事了。唐高宗每次上朝,皇后都坐在帘子后面,什么大主意都是皇后拿。

说起武皇后执掌大权,虽然心狠手毒,可她也真有些办法,办了一些好事。

有一年,武皇后向唐高宗提出了十几条治理天下的建议。她说:

“现在各地大兴土木的事太多了,耗费很多的民力,应该少办这种事,让百姓们有时间去种好地,养好蚕,多打粮食多织布,国家才富强。”

“行啊!”唐高宗一口答应。

“还有,现在不管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作坊,尽做那些奢侈的东西,有什么大用处呢?应该下令,不得再做这些。”

唐高宗边听边点头,说:

“我看你经常穿着旧裙子,就是为了让大家都崇尚节俭吧?”

“是的。”

“这很好。”

“还有,我主张对百姓要讲好的道德,不要动不动就动刀动枪,武力压服,那是不能服人心的。”

“好,就照皇后说的办。”

后来,武皇后提出的几条都实行了。各地都鼓励农民开荒种地,军队也种粮屯田。还兴办了许多水利工程。几十年里,农业生产一直很稳定。

女皇登基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了。谁来当皇帝呢?这只有武皇后说了才算。原来的太子是皇后的亲生儿子李弘,因为和皇后不和,被她用毒酒害死了。二儿子李贤接着做了太子,也不听她的,武皇后就把他废了,后来又把他害死。所以,唐高宗一死,三儿子李显即了位,是唐中宗。武则天成了太后。可唐中宗刚当了两个月,因为惹恼了母亲,也被拉下马。四儿子李旦接着当皇帝,是唐睿宗。实际上,谁当皇帝,都得听太后的,皇帝根本不放在她的眼里。

武太后虽然大权在握,可她不满足。她想当女皇帝,成为名副其实的最高统治者。于是,她对自己的祖宗一一进行追封,建了庙宇,为她当皇帝创造条件。哪些大臣们敢反对,她就把他们降职。

有个被降职的大臣叫徐敬业,对武太后的行为非常不满,就发动了一场武装叛乱,召集了十几万人马,向朝廷进攻,要求武太后把权力交还给皇帝。一个叫骆宾王的著名诗人也参加了这场叛乱,还写了一篇文章,把武则天狠狠骂了一通,号召朝廷文官武将起来反对她。

武太后看了这篇骂她的文章,一点也不生气,还笑了笑说:

“这文章写得不错呀,就是有许多内容不是真的。可惜写文章这个人,当宰相的为什么白白放过,没有重用他呢?”

她没有惊慌,沉着地调兵遣将,只用了四十天就把叛乱镇压下去了。别处几次叛乱也都让她收拾了。武太后能有效地控制军队,说明当时她的政权是巩固的,也说明人民反对动乱。

武太后把反对她的人镇压下去以后,就放心大胆地要当皇帝了。公元690年,她把国号改为周,自称圣神皇帝,成为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封建女皇帝。当时,她已经是66岁的老人了。后来,她就被尊称为则天皇帝。

第288篇、民间故事海姆道尔和人类的等级

众神的首领之一海姆道尔和托尔一样,是立下过誓言的人类的保护神。他除了日夜警惕地守卫着亚萨园的大门,密切注意彩虹桥上下的一举一动外,也曾到人类的中间园作过一番游历,并且为人类制定了奴隶、自由人和贵族三个等级。

传说有一次,海姆道尔化名里格,踏上了前往人类中间园的大道。在行程之始,他来到了一户老年夫妻的人家。老夫妻过着非常贫穷的日子,穿着十分寒酸;但他们热情地接待了里格,请他坐在屋子的中央。叫做埃达的妻子端上了一条又厚又硬,烤得十分粗劣的面包,还有一碗肉,请里格吃饭。面包生涩无味,肉也是用清水草草煮熟的,但这已是老夫妻倾其所有的最好食物了。

里格在这户人家住了三天,每天晚上都睡在这对老夫妻的中间。这样,里格离开以后,女主人埃达生下了一个男孩。在第一次给孩子沐浴的时候,埃达为他起名叫做特拉耳(意为奴隶)。特拉耳是一个非常壮实的孩子,有一头黑色的头发和一双神情呆滞的眼睛。长大以后,他显得非常地丑陋,粗手大脚,双腿弯曲,而且皮肤粗糙如革。但是,特拉耳却非常勤勉,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大捆的柴禾扛回家中。

有一天,一个双腿同样弯曲的难看姑娘来到了他的家中。那姑娘一脚的泥污,大大咧咧地坐在了屋子的当中。于是他们在一起打闹取笑,晚上就睡在了一起。这一对丑陋的男女成了夫妻以后,生下了许多粗陋高大的孩子,并且繁衍出许多后代。人类中的奴隶等级因此而产生。

在里格的人间之旅中,他来到的第二户人家是一个小康家庭。在他来访的时候,夫妻两人正忙于工作,丈夫在把木条削成纱锭,妻子则正在挥动手臂,纺纱编织。他们见到里格后也请他坐在了屋子中央,热情地招待。进餐的时候里格坐在夫妻的中间,享用了他们最好的食物。在这户人家,里格也住了三天,每天晚上同样睡在夫妻两人的中间。里格离开以后,长得相当秀气的女主人也生下了一个儿子,在给他沐浴时起名为卡尔(意为自由人,农夫)。

卡尔迅速地长大成人了。他高大有力,眼神灵活,性情十分温良。卡尔也特别能干,能建造房屋、锻造农具,也能耕田播种、饲养牲畜。一个衣裙上挂者钥匙,精明干炼的姑娘爱上了勤快的卡尔,他们互相交换了戒指,建立了一个男耕女织的小康家庭。卡尔夫妻也生下了许多孩子,并由此繁衍出了人类中自由人的等级。

里格最后造访的是一个富裕的家庭,在精美的屋舍里他见到了悠闲地坐着的男女主人,互相触碰手指取乐。女主人穿着丝绸的衣服,美丽非凡。她的胸部高耸,皮肤象新雪一样的洁白和细腻。在这里,里格也受到了尊敬和热情的款待。就餐的时候,桌面上是精致的桌布和银子打造的餐具,食物也非常精美可口,有烤火腿和家禽的肉,还有用金杯斟上的美酒。在这户人家,里格也做了三天的客,每晚在华床上睡在夫妻的中间。

里格离开后九个月,美丽的女主人生下了一个男婴,在沐浴的时候取名为雅尔(意为公爵)。雅尔长得金发碧眼,英俊无比,从小就穿着丝绸做成的衣服。在他长大以后,雅尔学的全是高贵的事情,骑马击剑,弯弓狩猎。后来,里格再次来到了这户人家,教给了雅尔卢尼文字和许多高深的学问,并且鼓励他闯荡世界,建功立业。

雅尔不孚里格所望,骑马向远方出征。在一片森林边缘的美丽地方,他和那里的战士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因而也获得了那片国土。这样,他拥有了十八户人家的属地,成为一方之主。后来,他娶了一个聪明美丽的富人之女为妻,而且生下了十二个高大英俊,雄壮有力的儿子。

雅尔的儿子们都精于骑射,人人都是伟大的战士。他们不断地向四方出征,获得了无数的属地,因而也就成了国王和诸侯。从这些国王和诸侯开始,人类就繁衍出了贵族等级。

第289篇、民间故事一只兔子打败一个国家

西晋建立后,荆州地区成了西晋与东吴两国最长的边境线。因此,两国都非常重视,分别派出重要的军事力量部署在荆州的边境线上。晋国派出的是羊祜,东吴派出的是陆抗。两个著名的军事家在荆州的战场上相遇了。

羊祜与陆抗都是身经百战的统帅,智谋相当,军事力量也相当。因此,两国的军队各自镇守在边境线上,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可是,272年8月发生的一件事,迫使羊祜与陆抗动了手。

这一年,东吴皇帝孙皓免去了西陵都督步阐的职务。步阐不高兴,一怒之下向西晋献城投降。陆抗得知消息以后,立即派兵围攻西陵。羊祜派荆州刺史杨肇前去救援步阐,自己与徐胤兵分两路,分别攻打东吴的江陵和建平两座城池,以此分散陆抗的军事力量。按理,羊祜的军事部署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可是,陆抗也不是吃素的,他早料到羊祜会有这一手。在羊祜的三路军队全部进入东吴的地盘后,陆抗突然派兵切断了羊祜所有的粮道。羊祜的三路军队陷入绝境,结果大败而归。

羊祜吃了败仗,心里那股怨气可就大了。他恨不得把陆抗抓来,蒸熟了下酒吃。可是,羊祜毕竟是一个成熟的军事家,他知道贸然出兵的后果,所以,面对陆抗这个强硬的对手,羊祜又气又急却毫无办法。

这天,羊祜带领几名侍卫在边境线上打猎。忽然,一只兔子蹿了出来。羊祜弯弓射箭,一箭射中。侍卫把兔子捡过来,羊祜一看,上面还有一支箭。这支箭是东吴军队的箭。那时候,两国的军队经常在边境线上狩猎。东吴军队打的猎物,有时候会跑到西晋这边。西晋军队打的猎物,也会跑到东吴那边。按理说,谁抓到猎物,谁就应该享受。可是,这时候,羊祜灵机一动,让人把这只兔子给东吴的军队送了过去。他想看看东吴那面如何处理这件事。

没有想到,第三天,奇迹出现了。东吴那面送过来一只雉鸡,上面有西晋军队的箭。于是,羊祜下了一道命令,凡是从东吴那边跑过来的带伤的猎物,一定要送还给东吴军队。羊祜搞得陆抗不好意思,也下了一道同样的命令。这样一来,两国的军队就像是亲兄弟一样,相互谦让起来。

羊祜先在西晋这边建筑了五座城池。这样,西晋在荆州以东就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不仅如此,羊祜还在这些城池里发展商业,增加两国的贸易。羊祜下令,凡是东吴的百姓来西晋的地盘上做买卖、探亲戚,西晋的士兵一律不许阻拦。这样,西晋这边的人气就高了起来。东吴的老百姓来西晋,跨越边境线就像是回家一样容易。时间一长,东吴的人就觉得西晋比东吴好。

每次边境发生摩擦,羊祜一定要下战书,然后在约定的时间打一仗。羊祜讲信义,陆抗也只好与羊祜讲信义。于是,两国的仗打起来,就好像是在搞军事演习。你擂一通鼓,我擂一通鼓。你派出一员大将,我也派出一员大将。两军拼杀一阵便鸣金收兵。更有意思的是,如果哪国抓了对方的俘虏,一定要好酒好菜招待,再派人给对方送回来。

当然,羊祜的军队中也有反对羊祜这种做法的。他们认为羊祜就像是战国时候的宋襄公一样迂腐不堪。一次,两军又约定第二天打仗。这天,几位将军在一起商量,决定第二天突袭东吴军队。这件事很快就被羊祜知道了,羊祜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请这几位将军喝酒,把他们灌得大醉。等他们酒醒的时候,仗已经打完了。将军们知道这是羊祜给自己面子,再也不敢造次了。

一次,有两个小孩从东吴的军营里跑出来,越过了边境线,跑到了西晋的军营里。按照西晋的军纪,东吴人误入军营,一律当成奸细,格杀勿论。可当士兵把这两个小孩送到羊祜的中军帐时,羊祜不仅不杀,反而赐给小孩很多吃的、玩的,派人送回东吴军营。东吴的将士深知羊祜的为人,非常敬重他,亲切地称他为“羊公”。有几位将军还偷偷地带着士兵,投降了羊祜。陆抗对于羊祜的做法,真的是束手无策。他下了一道命令,要严守阵地,不要轻易出兵,不要占西晋军队的小便宜。否则,格杀勿论。

正当羊祜的“以德取胜”的计谋快要得逞的时候,羊祜病死在了荆州。羊祜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市场罢市,农民罢工,荆州地区一片哭泣声,就连东吴的军队也为之戴孝,可见羊祜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13年后,西晋的大将杜预率军灭了东吴。有人称赞杜预。杜预却说,我哪里有什么能耐,这完全仰仗羊公的恩德呀!

一只兔子打败一个国家,这全是美德的力量呀。其实,无论什么人,只要你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290篇、民间故事女娲升天的故事

女娲历尽辛苦,好不容易把天补好、把地填平了,使灾祸平息,人类又获得了新生。大地上欣欣向荣,春夏秋冬依序而过,天气随季节的变换而发生改变。世界上的恶禽猛兽相继死去,剩下的也都改变了性情,非常驯善,成了人类的朋友。

人们丰衣足食,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人们把吃不完的粮食放在田间地头,根本无须放到仓库里,因为人人都有,谁也不会去拿别人的。刚生下来的婴儿,人们干脆就把他们放在树上大鸟的巢里,孩子和鸟儿一起玩耍,睡在鸟巢里,树被风儿吹得摇来摆去,就像天然的摇篮一样。老虎豹子也不伤人,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扯着它们的尾巴玩。就连人们踩在大蟒身上,它也只是打个滚翻到一旁去,根本不会对人的行为动怒。那时,可真是人类的“黄金时代”。

女娲看到自己创造出来的人类生活得如此美好,很是欣慰。为了让人类能更快乐些,她还制造了一种叫芦笙的乐器。这种芦笙一吹便可以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来,它的形状像凤鸟的尾巴,有十三只管子,插在半个葫芦里面。女娲把芦笙送给孩子们,孩子们一吹起它,便会禁不住跟着音乐的节奏手舞足蹈起来,有了芦笙,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快乐了。

女娲制造的芦笙,时至今日还有人在吹奏着。在我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这种芦笙与青年男女们的纯真爱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每年的春天,当桃花盛开的时候,在月光明媚、天朗无云的夜晚,人们便来到平坦的地面上,年轻的姑娘小伙子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吹起悠扬的芦笙,围成圈子,唱歌跳舞。他们或是两人对舞,或是男的吹着芦笙在前面引导,女的摇着响铃在后面跟随,跳到情投意合的时候,便成了最亲密的人。

女娲看到人类安居乐业了,忽然感觉到了劳累,需要休息休息了。于是,她登上雷车,驾起飞龙,让白螭在前面开路,让腾龙在后面跟随,黄雀簇拥着她的车子,天地神灵前呼后拥地围在她车子周围,护送着他上天去了。

女娲这时十分欣慰,她回想着自己所做过的一切:用黄泥创造了人类,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使自己不再孤独寂寞,历尽千辛万苦补天、填地、杀黑龙、收洪水……在回忆中,她乘龙驾云,不知不觉间已升到了九重天顶。进了天门,来到天廷,向天帝把自己所做的工作报告了一遍。

从此以后,女娲便在天廷住下了!她像位隐士一样悄悄地生活着。她从不居功自傲,更不炫耀自己的功绩。她把这一切都归功于大自然,她觉得自己只不过是顺应着自然的意愿,为人类做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事情。

第291篇、民间故事扈三娘为何称为“一丈青”的故事

梁山水泊中,共有三员女将,其中一名就是“一丈青”扈三娘。扈三娘武艺高强,善用索套擒人。关于她这个“一丈青”绰号的来历,《水浒传》上没有交待,民间却有流传。

相传,扈三娘共有姐妹三个。

当时辽兵时常侵犯内地。兵荒马乱中姐妹三个被辽帅耶律胡虏了去。

扈三娘的两个姐姐都长得十分漂亮,一个十八岁,一个十六岁。耶律胡见扈家姐妹端庄漂亮,意欲纳为侍妾。姐妹二人性情刚烈,宁死不从。耶律胡大怒,一刀一个,将姐妹二人全杀了。当时扈三娘只有十三岁,耶律胡又要杀她。扈三娘十分聪明机灵,一心想给两姐妹报仇,就对耶律胡说:

“你杀我一个小孩子有啥用?你家这么多羊,还不如留着我给你放羊呢!”

耶律胡一想,“对呀!杀一个黄毛丫头有啥用,留下她放羊得了!”

就这样,扈三娘拣了一条命,从此拿上了牧羊鞭。

扈三娘白天放羊,晚上更加思念两姐姐。她痛恨狠毒的耶律胡,更想着为两个姐姐报仇。

早在埋葬两个姐姐时,为了给自己留个纪念,她就悄悄地剪下了两个姐姐的大辫子,带在身边。

为了给姐姐报仇,她必须习练一门武艺。练舍武艺呢?一没人教授,二没有器械,自己拥有的只有这滚滚羊群和遍地石头。

她打上了这些碎石头的主意。轰羊赶羊,不用鞭子,改用石头打,久而久之,她的掷石头功夫了得了,说打羊的犄角,决打不着脑袋。

扈三娘在练飞石打羊的同时,又把自己的辫子剪下来,与两个姐姐的大辫子一道,拧成了一根一丈多长的绳子,一端栓个圈儿,用来套羊,久而久之,练成了一手飞索擒羊的绝技,她想逮哪只羊,只需将绳子抛出,这只羊断没有逃脱的道理!

练成了飞石功和套索功,扈三娘又练习骑马。只有学会了骑马,才能接近耶律胡,杀敌报仇。

辽营中战马有的是,扈三娘就向管马官蘑菇了一匹马,名义上骑马放牧,实则习练马功。

一晃五年过去了,扈三娘的马上功夫也练到了相当程度。她在默默地寻找着报仇的机会。

说来也是赶巧,一天,扈三娘牧羊回来,只见一群孩子正在草地上玩耍。突然,从前面狂奔来一匹惊马,后面人边追边喊边“快闪开”。

几个孩子被这突然的一幕惊呆了,傻瞪瞪地看着狂奔而来的惊马,一时不知所措。

眼看几个孩子就要被惊马踏死!

正在紧急关头,扈三娘没顾得多想,袋中摸出一块石头,冲着惊马的眼睛打去!

石子正中眼珠子,惊马负疼,暴叫一声,竖个橛儿,滚倒在地。好玄,离这群孩子仅有五步之远。

扈三娘飞石击马的手段,正让后边追赶而来的耶很胡看见。不由得暗暗吃惊。真想不到,这黄毛丫头几年不见,竟练成了这番功夫!再看扈三娘的容貌,出落得更加端庄秀丽,阿娜多姿。当时耶律胡心里就打了个转儿:看这小妞出落得比她两个姐姐还漂亮,这次我定然要把她娶到手!

耶律胡记取了上次强逼扈家二姐妹的教训,改为攻心战术。他给扈三娘送来了珠宝手饰,又派来了使女侍奉——当然,羊早就不让她放了。每天好吃好喝好待成。为了防止扈三娘逃跑,耶律胡收回了她的马,还派兵将站岗放哨。

眼看逃跑无望,扈三娘又气又急,苦苦地思谋着对策。她已横下一条心,就是豁上一死,也决不让耶律胡达到目的!

一天,耶律胡又来软缠硬磨,欲成其好事,言说自己就要领兵攻打宋国去了。扈三娘闻听暗自欢喜,心生一计道:

“元帅如果真心要娶我,就答应我一个条件,否则,宁死不从!”

耶律胡一听,大喜过望。这个小美人儿,到底开口讲条件了,莫说一件,一万件本帅也答应!

“讲!”

“我想随元帅出征,待得胜回来时,三娘定愿披红挂彩当新娘!”

耶律胡闻听更是打心眼儿里欢喜,眼下出征宋国,正愁没有精兵强将呢!她那手飞石打马的功夫正好派上用场!

当即,二人击掌为誓,定下了契约。

且说耶律胡率领大军南犯宋界。他压根儿没想到扈三如此痛快地应婚是另有所图。就封扈三娘为先锋官。

到了宋辽边界,宋兵摆阵迎敌。辽兵这边也摆开了阵势。

头一阵,自然由先锋官来打。只见扈三娘手握几枚石子,飞马冲出阵去,没跑几步,拨马而回,照着阵阵前的几员大将挥石打去。辽将没有提防,颗颗直中头颅,一个个死于马下。

耶律胡一看,直到这时才知上了当。大喝一声,挥刀直扑扈三娘。扈三娘并不知他对打,拨马就跑。

耶律胡一心想报仇,在后面紧紧追赶。眼看就要追上,只见扈三娘怀中掏出那根丈长的辫绳,使出套羊神功,回头说声“着!”套扣正好落入耶律胡的脖颈。扈三娘怀中一带,将耶律胡拽下马来。

扈三娘冲着耶律胡说道:“耶律胡,你可知脖中套索是用啥做的?那是我两个姐姐的青丝!姐姐呀,三妹给你们报仇了!”

说完,打马如飞,托着耶律胡往宋阵跑去。耶律胡被辫绳活活勒死!

辽兵见死了主帅,不战自乱,各自逃命去了。宋军没伤一兵一卒,大获全胜。

扈三娘被留在宋军效力。以后出兵打仗,就用这根丈长的青丝辫绳,屡立战功。因为她这件后患十分独特,就给它起名“一丈青”。后来这个“一丈青”就慢慢成了扈三娘的绰号。

平定了辽邦入侵后,扈三娘解甲还乡,回到了老家扈家庄。后来梁山兵马攻打祝家庄,扈三娘又投到了宋江麾下,成为山寨中一名能征善战的女将。

第292篇、民间故事洞房和貂蝉的传说

传说东汉末年,米脂县的桃树连续三年不开花,就在大家惊异之际。本县艾蒿湾一户人家生了个女娃、娃一落炕,浓郁的香气就弥漫开来,连几十里外的放羊人也闻到了香气,父母因此给娃取名为香艳。香艳家隔壁住着一户李姓人家,这姓李的受奸臣排挤、看透了官场是非,隐居于此。他们两口子,一个通晓诗文棋画,一个精于琴歌乐舞、吟诗作画,一方面是为了抒发情怀,一方面是以书香陶冶儿子李春。香艳姑娘自学会走路以后,就经常与李春在一起玩耍,所谓青梅竹马。老李膝下无女,又爱香艳姑娘的慧性灵蕴,就当亲女儿一般看待,于是香艳有机会与李春一起学习文化。

女大十八变,转眼间、香艳已是十五岁的大姑娘,琴棋书画样样皆能。李春也是一位年近十八的后生,长的浓眉大眼,不但能出口成章、挥毫作画,而且耕农射猎样样精熟。香艳和李春的父母更是情投意合,因缘际会、两家人开始筹措两个孩子的婚事,并选定了良辰吉日,联结这一双美满的婚姻。就在这个时候,事情突然发生变化,一群兵丁涌进了艾蒿湾,不由分说,将香艳抢走。香艳被一班兵抬在轿子里,日夜兼程,向洛阳赶去。

就这样,香艳被抬到了王允面前,王允一见,暗自欣喜。背地里给抬轿的兵役一一作了酬谢,对米脂的那驻军头目也加官一级。当着香艳姑娘的面却大声呵斥抬轿兵役们:良家民女,你们岂能如此抢夺!一边说着,一边亲自松了香艳身上的绳索。对兵丁们继续道:让她在我这儿息养数日,另派兵役送她回家。你们快快回去,告诉她家里人放心,我会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来对待她的。王允的那帮同僚,听说王允后院来了个绝代美女,便死皮赖脸设法要见一见香艳。不知那个官员在看香艳的时候,将那官帽之上的装饰“貂蝉”掉在了地上。人走之后,香艳看到地上掉这么个玩意,不知是何物,因为好看、就随意别在胸前。宫女们见香艳别这么个玩意,她们与官僚来往多了,一瞅便是貂蝉,一时兴起,也许是揶喻那些官僚,便改叫香艳为貂蝉,一传十,十传百的,就有了貂蝉、失却了香艳的本名!可敬的是,貂蝉不管王允如何待奉,一心思慕着遥远塞上的家乡父老和爱人李春。

王允见貂蝉顽情难易,不免十分奥丧,放她回府更是万分的不情愿。正在苦恼熬煎之时,有一日,吕布来与貂蝉攀乡党——那吕布是绥德人,一见貂蝉,只看他“啊”地喊了一声,就两眼发瓷,居然说不出话来。

王允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一个改写历史的计划就此诞生了。这就是王允利用貂蝉美色,使董卓、吕布反目成仇,互相残杀的故事。大功告成之后,王允根本没有放貂蝉回家团圆的意思!貂蝉意识到这一点以后,便趁朝野上下忙乱之际,抽身逃走,几经周折返回了米脂的艾蒿湾村。传说这是神灵庇佑貂蝉和李春的爱情,否则一个弱女子如何能千里还乡?

村里人对貂蝉偷跑回艾蒿湾的事情守口如瓶,并在艾蒿湾村对面的山腰隐蔽处,打了两眼探洞,与附近众山相通,让李春、貂蝉成亲之后住入洞里,在山洞周围栽满了各种树木,为的是遮挡洞口。山洞由乡亲们挖掘好后,貂蝉与李春就成婚入洞,过上了幸福、安逸的生活。貂蝉与李春迫于形势,成婚入洞,后人追慕他们的这一段奇异爱情,就把男女成婚的房子称作“洞房”。把结婚的当晚,情人步入婚房叫作“入洞房”。

虽然这只是民间的一个传说,甚至无从考证,但是其目的是好的、变相的支持了自由恋爱,以及人间真情。

第293篇、民间故事高粱粥的故事

很早时候有座桃花山,山下有一家三口:一对夫妻和婆婆。丈夫叫大牛,妻子叫小西。小西生得眉目俊秀,心灵手巧,心眼儿还特别好。一家人原本好好的,可惜刚成亲没几个月,大牛得了重病,为了给大牛治病,小西跟婆婆省吃俭用,还把家里的牛呀、鸡呀卖个精光,在那灾荒的年月,家徒四壁,连老鼠都不愿来光顾。

入秋以来,婆婆的咳嗽越来越严重,大牛的病仍不见起色。一天,小西一早去挖野菜,山坡上能吃的野菜几乎已经绝迹了,大家都在找。找了一天,小西空手而归,刚到家,就看到婆婆昏倒在院子里。原来,家里的米缸已经见底了,全家只剩一碗清水样的米粥还放在锅里,婆婆舍不得吃,她要留给大牛和小西,因为饿,婆婆才昏倒的。大牛和小西心里都不是滋味,眼看着离秋谷收获还有一些日子,乡邻们家家都揭不开锅,婆婆再吃不上一顿饱饭,恐怕性命难保。

安顿好大牛和婆婆,小西决定再回一次娘家,看能不能再借些米来。离上次借米已有十多天了,娘家米缸也快见底了,可不去娘家还能去哪里呢?

小西无奈地走着,突然,她被路上一堆黑乎乎的东西吸引住了,那是牛粪!幸亏小西出门总不忘带铲子,随时准备着拾粪,晒干后可作肥料。这年月,一大早,老头、老太便出门拾粪了,在这儿还能看到牛粪,没被人捡去,已属幸运。小西高兴地把牛粪收起,而就在这时,更让小西惊喜的是——牛粪里竟然有不少高粱的颗粒!

这一发现,让小西几乎笑起来,她一路寻找,竟捡到了四五堆有着高粱的牛粪。

回到家里,小西把牛粪里的高粱粒拣出来,放在清水里淘洗了十几遍,足足有一碗呢。这样就可以让婆婆吃上几顿饱饭了,可是她转念一想,这高粱毕竟是从牛粪堆里拣出来的,能给老人吃吗?小西思前想后,终究不忍心让婆婆饿着,于是她又把高粱粒用水一遍遍地冲、洗,直到她认为已经够干净了,这才放到锅里煮。

很快,喷喷香的高粱粥熬好了,婆婆终于吃上了,大牛又高兴又不解地望着小西,他正纳闷呢,家里早已粒米未存,哪来的高粱呢?小西心虚地低下了头,没敢告诉他们粮食是从哪里来的。

过了几天,一天傍晚,小西正在院子里给大牛熬草药,突然,雷声大作,乌云压顶,那阵势很是怕人。这眼看就要秋收了,哪里来的电闪雷鸣呢?莫不是雷神在追着劈打什么十恶不赦的人吧?

小西心頭掠过一阵惊慌,忙把婆婆搀进屋里。她刚关好门,突然听到门外一声洪亮的吼叫,隔着门缝望去,只见一条巨大的白龙在院子上空摇头摆尾,发出了阵阵龙吟。小西心想:完了,龙王已经知道自己给婆婆吃牛粪里的粮食了,上天觉得我大逆不道,我不能连累家人,我必须去接受应有的惩罚。

婆婆和大牛在屋里纳闷:这龙王怎么在我家院子里发怒,不肯离去呢?我们一向忠厚善良,没做什么恶事呀!正在纳闷,忽见小西“扑通”一声跪在婆婆跟前,她哭着说出了实情。婆婆和大牛听后泪流满面,婆婆说:“小西,你是好孩子,你没错,龙王不会惩罚你的,你不能出去。”大牛也一把拉住小西的手:“我绝不让你出去。”

小西看到丈夫和婆婆这样待自己,知足了,有了亲人这番话,她也不怕了,说:“我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不出去,龙王不会离去的。我不想连累你们和邻居,让我出去吧。”

婆婆听罢,心痛不已,她怎能失去这样一个好媳妇呢?这时,大牛猛地去拉门,他说:“我去替你接受惩罚。”小西飞快地抱住了大牛:“你不能去,错是我犯的,你去了,龙王也不会放过我,还白搭你的性命,我俩都走了,谁来照顾娘亲?”说着,三人抱头痛哭。

院子上空,龙王仍在盘旋着、吼叫着,婆婆从门缝里往外瞧着,心想,看样子没有个交代,龙王是不肯离去的,婆婆想了想,说:“孩子,如果我们不想连累整个村庄,那就只能委屈你一下。我把门打开一条缝,你把一条胳膊伸出去,送去一条胳膊,看龙王能不能息怒。”

小西含泪点点头,大牛不舍,捧着小西的左手,摸了又摸,这手干了那么多的活,仍然是那么好看,那么白皙,可如今竟要把它送给龙王一口吞噬……大牛依依不舍,小西猛地推开他,快速地把胳膊伸出门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一刻,两刻,小西没感觉到疼痛。慢慢地,门外亮了起来,雷声小了,龙王不吼了。又过了一会儿,小西只感到手臂一沉,刹那间,天放晴了,龙王盘旋而去。

三人拉开门一看,小西的胳膊上挂满了珍珠、宝石,还有好看的丝绸。小西热泪盈眶:“原来,龙王不是来惩罚我的。”三人高兴地抱作了一团,婆婆说:“我就说嘛,我家儿媳天底下最孝顺,龙王怎么会错怪你呢,他这是在赏赐你呢!”说罢,三人对着龙王远去的方向拜了三拜。

从此,小西一家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他们还拿珍珠宝石换来钱,接济了全村的穷苦人家,村里从此年年风调雨顺。后来,高粱粥的故事,成了村民代代相传的美谈……

第294篇、民间故事升仙疑案

清光绪年间,大同府新任的李知府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他一到任,就走街串巷,深入乡里,四处探访民情,还经常调阅昔日卷宗,重审冤假错案。

这天,李知府在整理历年的案件卷宗时,发现上面记载了一件怪事。

牟县有个叫马灵风的富家子弟,修道多年,屡显神迹。三年前远游归来,居家三日,房中忽然大放异彩,有奴仆来看,隐约见有仙魂升腾而去,留下肉身皮囊,超脱升仙。

李知府对鬼神之事向来心存质疑,多年的办案经验告诉他,这件事情有古怪。

次日,李知府和师爷二人微服到了马灵风的家乡,向当地百姓打听情况。他们也不急于接触相关人员,先去看了专门给马灵风修建的祠堂。只见祠堂里香火旺盛,不时有人来向马灵风的塑像祭拜祈福。

李知府拦住一个前来烧香的老太太问道:“老人家,我兄弟二人孤陋寡闻,这祠堂里供的是谁呀?”

老太太瞟了他一眼,不屑道:“你们是外地来的吧?连马灵风马真人都不知道。”

李知府忙答:“我们是外地的客商,路过贵宝地,看见这个祠堂香火旺盛,也想拜一拜,保佑我们生意兴隆。”

“哟,那你可来错地方了。这马真人呀,是保平安、保健康的。他没成仙的时候,视金钱如粪土,怎么会保佑你们发财呢。”老太太说完,便不再理会他们,进祠堂去了。

李知府又拦下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问:“这马真人什么来历?听说马灵风由凡人得道成仙,这段奇闻是真是假?”

那书生说:“大家都这么说,想来应该不假。这个马灵风啊,是我们当地马老员外的儿子。他们家有兄弟二人,哥哥叫作马灵才,弟弟就是马灵风马真人。哥哥爱钱,弟弟爱命,马员外死后,马灵才接管家中的生意,马灵风则四处寻仙问道,追求长生不老。”

“哦!”李知府觉得有意思,“那他修仙成功了吗?”

书生回答:“马真人屡显神通,大家有目共睹。据说他曾游历名山大川,四处拜访名师,学到很多法术。”

“法术?”李知府奇道,“他会什么法术?”

书生说:“他可以隔空取物,化清水为灵药。他手指石桥,便可使桥断而复续。他法力无边,神迹数不胜数。”

李知府想了一会儿,问书生:“那你有亲眼见过吗?”

他本以为书生说的只是由别处听来的传言,没想到书生回答:“其他的我没见过,但我曾有幸见过马真人施展神通救人,奇妙无比。”

“什么神通?”李知府急问道。

书生说:“东街曾经有一个外地来的乞丐,因大腿生了毒疮,每当病发之时,肿胀难熬,在地上痛苦呻吟。马真人见了,心下不忍,当众拿来一根竹杖鞭笞乞丐患处,边打边念咒语,不一会儿脓血流出,毒液排尽,乞丐腿上的肿胀也渐渐消退,好转起来。”

李知府摸摸小胡子:“竟有这等事情。”

书生又说:“马真人视金钱如粪土,他为穷人看病,分文不取。要是有人强行把金银塞给他,他也会立刻分给穷人。”

师爷十分惊讶:“真有这般境界?”

书生点点头:“是啊。马真人仙风道骨、高风亮节。听闻他悟道之后,还曾回家点化自己的哥哥,可惜他哥哥慧根浅薄,没有仙缘。”

李知府听了,一时倒觉得有些迷雾重重了,难道这马真人真的成仙了?

书生见他迷惑的样子,开导说:“马真人神通广大,确实令一些人很难想象,产生误解。就说他回家点化自己的哥哥这事吧,还被人说是想回来分家产呢。這就纯属胡说八道了。哈哈。”

“是啊,真的很不可思议。”李知府笑着附和道。

听那书生说马灵风的墓地离此不远,他们决定去马灵风的坟头看一看。

来到马灵风的坟头,只见杂草丛生,并没有什么仙气笼罩,反而感觉比普通人的坟墓更显荒芜。

李知府感叹:“这里离祠堂那么近,祠堂里香火旺盛,却没人想到来马灵风的坟头上一炷香。”

李知府和师爷围着坟墓转了几圈,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师爷笑道:“我看呀,这仙人的坟墓除了比别人家的高一些,也没啥稀奇的。”

“哦?高一些?好像是这么回事。”李知府看了一下坟头的封土,确实高大很多。

接下来的几天,李知府亲自在当地调查了几天,又秘密地派衙役搜罗信息,还暗中找了一些与马灵风相识的人了解情况。

这天在案桌旁,师爷翻阅着新得到的笔录,问道:“众人口径一致,大人怎么看?”

“虽然马灵风有些神迹传闻,但是依我的观点,所有人为可以办到的神迹,都值得怀疑。人们所传的奇迹,并非没有作假的方法。”李知府说。因为在这些调查中,李知府有了新的发现。

师爷看李知府的神情,知道他已经掌握了重要线索,便问:“我见你连牟县的棺材铺和药铺都派人去挨个查了,是有什么发现吗?”

李知府故作神秘地笑了笑,卖关子道:“答案还需印证,明天我们就去马家看看。”

次日,李知府带人来到马家。一进门,官差们就被马家的豪华气派震撼住了,果然是大富之家,富丽堂皇,非比寻常。

李知府接过马灵才递过的茶盏,说:“马员外家大业大,李某人真是大开眼界了。”说完李知府笑眯眯地盯着他,观察他的神情。马灵才谦虚地说道:“李大人说笑了,官府中人什么大场面没见过,还能被我这平民百姓的家底给开了眼界?”说完马灵才向身边的管家使个眼色,管家会意,出去端了一个沉甸甸的,盖了黄色绸布的木托盘过来,恭恭敬敬地奉在李知府身旁的高脚几桌上,说:“大人一路辛苦,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李知府也不推辞,掀开绸布角瞄了一眼,微微冷笑着和身边的师爷交换了眼色,师爷严肃地问马灵才:“可知李大人为何而来吗?”

马灵才见他认真,急忙答道:“知道知道,衙役刚刚跟我说了,李大人是来询问舍弟马灵风的事情。”

李知府将茶盏搁在几桌上:“说说吧。”

马灵才有些犹豫,试探性地道:“嗯,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前任知府已经结案了。”说完他又指着几桌上的木托盘道:“这只是一点小小的心意,李大人新官上任,马某未来得及拜贺,他日自当备礼登门。”他的意思很明白,希望李知府收下这些礼物,若嫌不够,还可以商量,他再奉上。

李知府却不为所动:“说马灵风的事!”

马灵才不敢耍滑头,老实回答:“大人明鉴。众所周知,舍弟马灵风修道多年,终于得升仙境,真是可喜可贺。”

“可喜可贺?”李知府望着他道,“令弟仙去,当真这么可喜可贺吗?”

马灵才一愣,解释道:“成仙乃是舍弟夙愿,他如愿以偿,当然可喜可贺。”

李知府冷笑道:“令弟得道成仙,可曾显灵回来看看你这个当哥哥的?”

马灵才一时语塞,尴尬笑道:“草民没有什么大志向,一心只想经营好祖宗留下来的百年基业,仙缘浅薄,不曾碰到舍弟的仙魂。”

李知府又问:“听闻令弟成仙之时,你出门在外,是夫人在家?”

马灵才连连点头:“是是是,舍弟白日升仙,我当晚才归,未得见上最后一面。”

李知府道:“夫人见过令弟最后一面,我们既来调查,自当请夫人一同过来,方能说得明白。”

马灵才只好请出夫人,一同面对李知府的问询。李知府开门见山地问她:“马灵风回来做什么?”

面对李知府等人,马夫人显得十分拘谨:“他准备成仙了,所以想回来看看他哥。”

“哦,是吗?那怎么还没见到大哥就提前升仙了呢?”

马夫人拍了一下大腿,无奈地说:“唉,升仙这种事情谁说得准呢?灵风回来又没提前打好招呼,我们老爷是出远门,指不定哪天才能到家。兴许是他成仙的日子近了,等不及就不等了。”

李知府望着马夫人摇头:“不对吧,我怎么听说他是回來分家产的!”

“啊!分家产?这……”

现场的气氛瞬间尴尬起来,但也就只是一瞬间。

“呜呜呜……”马灵才竞意外地流出几滴眼泪,“我那个傻弟弟呀,他就是对我放心不下。他哪里是想回来分家产呀,他常说,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他其实是想用行动来告诉我这个道理,以此来点化我。可惜他成仙的日子近了,没有等到我。”

李知府冷冷一笑,将几桌上的木托盘掀翻,呵斥道:“胡说八道!”他这一掀,一大盘金银元宝滚落地上,把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他站起身来,斩钉截铁地说:“本官有证据怀疑马灵风是被人所害,本官要重审此案,择日开棺验尸。你们嫌疑最大,还请跟本官回衙门一趟。”

马灵才夫妇被收押审查的消息很快就被传了出去。隔日,马灵才夫妇被官差带到马灵风坟前,附近的百姓也都跑过来看热闹。死人不见二遍天,这是古代约定俗成的,即使是官府办案,也要考虑民间的忌讳。此时,大大的黑篷布被衙役们支起,遮住了坟地上方的天空,不让阳光照射下来。雇来的五六个精壮民夫在李知府的授意下开始动手挖掘马灵风的坟墓。

李知府暗自观察马灵才夫妇的脸色,见他们神情怪异,表面上是一副委屈的模样,却隐约潜藏着一种侥幸。

民夫们挖开高高的封土,棺材被抬了出来,打开一看,里面空空如也,只有一根三尺来长的竹杖。人群一下炸开了锅,议论纷纷。

“看见没有,真的是成仙了!”

“我听说过,马真人经常用竹杖敲打病人的患处,用法术祛除病痛。”

“人死了,怎么会变成竹杖呢?一定是马真人的仙术幻化的。”

这时,马灵才得意地说:“李大人,舍弟真的是得道成仙了。我夫妇二人冤枉啊!”马夫人帮腔道:“他的尸体都化成了竹杖,这就是证明。”

李知府却不为所动,走到棺材旁边,看得出是一口上好的楠木棺材,他望了马灵才夫妇一眼:“真是口好棺材,可惜了。”说完他指着挖棺材留下的坟坑,命令道:“来人,继续挖!”

继续挖?不仅围观的百姓吃惊,连衙役和民夫们都很吃惊。

这下,马灵才夫妇大嚷大闹起来,说是官府欺压良民,冤枉他们,还刨弟弟的棺材示众。围观的百姓见了,也觉得官府做法霸道,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令在场的官差都很为难,甚至有人建议李知府适可而止。

李知府呵斥道:“把这对夫妇给我稳住了,继续挖!”

随着挖掘的继续,又一个棺材被抬了出来。

这个棺材较刚才那个简陋得多,是由普通的木材制作而成。打开棺材,一股腐臭扑鼻而来,一具霉烂见骨的尸体被封在里面。早在一旁等候的某个小棺材铺的老板跑过去看了一下,回来对李知府道:“大人,是小人铺里卖出去的棺材。我们铺里用的钉子和别人家的不同。”

“嗯。”李知府点点头,棺材铺老板就退到一边去了。

此刻,马灵才夫妇腿都软了,瘫坐在地。

李知府冷笑着对马灵才夫妇道:“不用我介绍,你们也应该知道棺材里的人是谁了吧。”

此时,已有仵作去验了尸体,然后过来禀报:“这具尸体的骨头发黑,显然是中毒而亡,且有常年服食丹药的痕迹。依骨骼形态和描述记录分析,应该是马灵风本人。”

李知府当即命令官差带马氏夫妇回府衙升堂审讯。李知府还特地请来了两个人,一个正是那个棺材铺的老板,另一个则是药铺的掌柜。

棺材铺的老板举证说,三年前的一天傍晚,马府的钱管家带人来他的铺里买过一口棺材。

当时大家都知道马真人成仙了,他想马家这样的大户人家该不会给马灵风买这么简陋的棺材吧。因为好奇,他还特地打听了一下,直到听送葬的人说用的是口上好的楠木棺材,这才没放在心上,寻思可能是买给他们家哪个刚好死去的仆人用的。最后,棺材铺老板说:“因为当时心中疑惑,所以还有印象。我已验过后来挖出来的那口棺材,上面的钉子与别家不同,是我们铺子的。”

接下来轮到药铺的掌柜说话:“我翻查了账簿,三年前的七月十八,马夫人确实到我们店里买过砒霜,说是自己的贴身侍女与男仆厮混,有了孽种,用来堕胎。我们药铺一向谨慎,所售之药皆有记录,特别是像砒霜这种可以害人性命的药材,都会问清用途并记录。”

李知府一拍惊堂木,对马氏夫妇道:“我已命人调查过你家的奴仆,三年前并无婢女堕胎,更无家仆死去。你们买砒霜做什么!棺材里的人不是马灵风是谁!如果马灵风真的是得道成仙,你们又何必这般掩埋,到底想掩饰什么!”

在证据面前,马灵才夫妇不得不承认用砒霜杀害马灵风,独吞家产的事实。

原来,马灵风出去修道多年,拜师无数,到最后才发现,那些人只会变戏法,根本不会什么仙术。他求仙不成,怕被人嘲笑,也只好用学来的戏法在人前卖弄一下,装作学有所成的样子。虽说是戏法,但也有些真医术在里面,再请来几个人配合他演戏,就真的被传得越来越神了。

但李知府还是有些疑问想不通,他问道:“听闻马灵风给人看病分文不取,若有人强行给他,也会被他拿去分给穷人。他既视金钱如粪土,怎么还会回来和你们争夺家产?”

马夫人生气道:“他从小娇生惯养,又想当神仙,自然对金钱看不上眼。可是他经过多年的闯荡,在求仙无望之后,发现金钱更有价值,彼时他的盘缠已挥霍一空,当然要回来分家產了。”

原来,马老员外在世时,为了让痴迷成仙的马灵风娶妻生子,曾许诺只要他放弃修道,就把家产的大部分都给他。当时马老员外是爱子心切,后来马灵风竟真的以此为由,要分占大部分家产,马灵才夫妇当然不愿意给他。所以马灵才一听说弟弟要回来分家,就赶紧躲了起来,假装外出,避而不见,由马夫人出面。

马夫人认为马灵风这些年求仙问道花了很多钱,已经花光了属于他的那一份,现在回来分钱居然还要拿大头,实在是不可理喻。叔嫂争执起来,想不到马夫人竟被气急了的马灵风一巴掌打在脸上,还被骂作贱人。马夫人羞愤之极,找到丈夫哭诉。马灵才气愤不已,说要杀了弟弟解恨。马夫人便与他合谋,偷偷去买来砒霜放在马灵风的饭菜里,毒死了他。

等到他们冷静下来,心里十分害怕,他们知道,要想摆平这件事情,只有去求当时的知府王大人。马灵才连夜拿着银票去王大人的府上求情。王大人经验丰富,收钱办事,轻车熟路。他跟上下官员一通气,说马灵风得道升仙了,是当地一件大好事,不仅要晓喻众人,还要为他树碑立传,建造祠堂。没过多久,一切处置妥当,连官府的档案都写好了。王大人心知世事难料,为防他日有人旧事重提,开棺验尸,所以特地留了一手。他叫马灵才随便找个棺材把马灵风收殓了,深埋地下。在空的楠木棺材里放根竹杖,埋在上层,以图蒙蔽后来的官差。马府是深宅大院,上下奴仆众多,官府只说有奴仆看见马灵风的魂魄成仙而去,谁又知道是哪个奴仆看见呢,所以事情也就这样处理好了。

李知府当初见封土过高,就怀疑不止埋了一口棺材。因此命人暗中调查,发现三年前马家不仅买了一口楠木棺材,还在一家偏僻的棺材铺里买了口简陋的棺材。他还从被调查的仆人口中得知,当时马灵风的尸身摆在灵堂,微风曾将盖着马灵风的白布掀起一角,见到他脸色发黑,口有白沫,显然是中毒之状。李知府命人到各药铺查询三年前的账目,果然找到了马夫人在马灵风死前头一天买砒霜的记录。为了弄清马灵风神奇的能力,李知府还特地去请教变戏法的高手,得知马灵风所展现的神迹,他们也可以用戏法做到,因此并不可信。

李知府在调查得知马灵风可能是要回来分家产之后,就开始怀疑这是一场因争夺家产而引起的谋杀。经过严密的调查,终于揭开了这场升仙疑案的真相。而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上一任知府王大人,虽然已升任道台,但也因为这个升仙疑案的水落石出而伏法。

第295篇、民间故事兽妻

丁仕真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分,就曾有术士预言日后他将会娶兽为妻。其时丁父气得差点儿没将这个算命的人用大棍子打出去—以丁家的名望、财势,怎样会让自家的独子娶一个兽妇?为此,丁仕真不到三岁,就现已定下了一门婚事,女家也是本城的世族,两家约好,等丁仕真十七岁的时分成婚。

谁知离丁仕真十七岁生日还差一个月的时分,未婚妻却遽然得了暴病逝世了。这一下丁家二老不由就想起了十七年前那个不祥的预言—莫非儿子真的要下婚于毛族—这还了得!忙安排着招了媒婆来为儿子做媒。但说也乖僻,每次议婚,不是和女方的八字不好,就是好不容易定了婚事女方就急病身亡。逐渐城里便开始起了流言,说丁仕真的八字太硬,要克七房妻子,吓得谁也不敢把女儿嫁到丁家去。

丁氏二老为此日愁夜忧,丁仕真不知算命先生的那个预言,所以倒是不认为意,见爸爸妈妈每日里看到自己就唉声叹气,干脆借着游学为名,带着一个小僮外出游山玩水散心去了。一路上赏山玩水,闲时吟吟风月之诗,倒也惬意适意。

这一天在楚江乘舟而下,两岸景色如泼墨画卷般绚丽难言,丁仕真正在赞叹不已,遽然有几十只猿猴跟着崖壁攀缘而下跳到船头。船上的船工大声呼喝驱逐,那群山公却毫不畏人,跑到船舱里东翻西找,接着一个个担囊负箧登崖而去,竟大有把船上洗劫一空的意思。世人正在束手无策,又见四只老猿抬着一顶山藤编成的小轿跑进船舱,横拉硬拽,把丁仕真生生地捺入轿中,抬上了绝壁。

丁仕真在轿中只听船中世人的呼叫之声瞬间远去,身侧的悬崖如刀锋般削过,吓得一动也不敢动。也不知过了多久,轿子才在一处洞府门口停下,那些猿猴拉拉扯扯地把他拖入洞中。

只见一个容颜清奇的老翁正在洞中的石凳上打坐。见丁仕真进来,向他温言道:“贤侄莫怕,你但是丁庆云之子?”丁仕真点头称是。老翁道:“老夫姓袁,与你父昔年乃是老友,十八年前赘于此地。由于小女年已及笄,此地却没有可以匹配的良偶,幸亏故人之子来此,所以才把你请了上来,期望你不要厌弃她。”说着指一指旁边的人道,“这是你的岳母。”

丁仕真定睛一看,见她身上尽管也像模像样地穿着绸衣罗裙,但凹睛凸唇,清楚是一只母猿,不由叫苦连天,心想:“母亲是这样,那女儿的容貌可想而知了。”但是看看身边的那群猿猴呼啸跳跃,表情狰狞,若不容许,只怕这群兽类立刻会对自己晦气,所以战战兢兢地站在那里,什么也不敢说。

老翁见丁仕真低头不语,一挥手,猿猴们牵着丁仕真便往石洞深处而去。走到闺阁,只见一个女子垂首坐在石床上,头上盖着一块红巾,看身形倒也修长匀称。丁仕真大着胆子揭开红巾一看,只见红巾下满是稠密毛团,简直是人面不知何处寻。他心想:“拼着不要性命,也不能和这样的怪物成亲。”见那袁氏目光灼灼地望着自己,也不顾自己身在险地,当即斗气道:“等你毛掉落光了,我们才干做夫妻。”说完,倒头和衣而卧。

第二天醒来,身边的袁氏现已石沉大海。丁仕真正深思怎样才干抽身回去,就听到洞外群猿鼓噪叫啸。丁仕真悄然走到洞外一看,正本是袁氏不知怎样跳到深涧中去了,被打捞上来的时分现已奄奄一息。看她和猿猴们比划的手势,大约是自惭其丑所以愤而自杀的意思。丁仕真见她悲伤流泪的姿态倒不幸她起来,心想:“她生来就是人父猿母,所以姿态丑怪,那真实也不是她的错。”不由走过去抓住她的毛手,悄悄摇了一摇。

袁氏正本专心求死,现在见丁仕真对她示好,眼中露出惊喜的神采,对着丁仕真微微一笑,嘴唇掀处,露出来的牙齿如一颗颗珍珠般洁白晶亮。丁仕诚心中一动,觉得她好像也不怎样丑了。

把袁氏抬回洞中,丁仕真替她盖上厚被,想自己一个大活人,绝无可能与兽类成婚,但不管怎样,总不能看着她就此死去,怕她想不开再去寻死,便陪守在旁。

这一陪就是一整夜,到天快亮的时分丁仕真支持不住打盹起来。忽听袁氏在床上悄悄嗟叹,丁仕真忙过去探视,只见满床满枕都堆积着如丝般细密的毛发,再看枕上,一张白净如玉的芙蓉粉面,秀雅绝伦。一时间看得丁仕真呆若木鸡,不知是梦是真。好久,才听袁氏用低不可闻的声响道:“现在,大约我能配得上令郎了。”

丁仕真想不到她竟会开口说话,更是喜不自禁,一诘问,正本袁氏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不光会说话,并且熟读诗文。那天被丁仕真斥责后,一时愤慨,投涧自杀。昨天深夜只觉浑身痛痒,几遍抓挠下来,毛发竟然应手而落。

丁仕真忙带着她去见袁公,袁公好像早有前知,毫无吃惊的姿态,微笑道:“已然现已得配夫妻,那此地不宜久留,速速回家去吧。”又对袁氏叮咛道:“你也该去见一见公婆,今后不用再回来了。”说完命那些猿猴们用两乘小轿把他们抬回船上。

船上的人正为丁仕真被猿猴掳去急得团团转,有建议报官的,有建议找当地猎户上山查找的,现在见丁仕真回来,随身还带着一位美丽的少女,忙上前围住他纷纷问询。丁仕真由于事情过分乖僻,怕说出去对袁氏晦气,所以诡称自己为山中猎户所救,由于感念他的恩德,所以娶了猎户的女儿为妻。接着便另雇了一条船,回家去了。

回到家中,把通过向爸爸妈妈一禀,丁氏二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不出话来。丁仕真见爸爸妈妈面色乖僻,还认为他们不能承受袁氏。谁知一诘问,才知道正本自己生下来就有娶兽为妻的推命。看来自己和袁氏真的是上天注定的姻缘了。

丁氏二老正本仅仅拗不过儿子才认下了这门亲,不过日子久了,见袁氏不光容貌秀美与人无异,更兼性情柔顺,十分讨人喜欢,也就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儿媳妇。

后来袁氏牵挂爸爸妈妈,几回求丁仕真派人去探视,但好不容易爬上峭壁危崖,却只见云封洞窟无迹可寻。

或许袁翁正本就是成仙得道的高人,只不过为了小女儿的婚事才偶尔显迹于人世的吧!

第296篇、民间故事魂断传国玉玺

纵然伴君如伴虎,也难舍皇权富贵。老奸巨猾的史丞相千算万算,可算到他会——

一个突然出现的玉玺

这不,又到了史弥远每年一度庆寿的日子。寿宴上诸大臣纷纷献礼,皇上也亲自到场,让他挣足了面子。这一晚回到家里,管家史财突然走近史弥远,神秘地说:“相爷,今天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不知您敢不敢收下?”

史弥远有些乐了,只要有人送,天下还没有他不敢收的礼物。来到内室,史财拿出一个大红的盒子,边打开边道:“就是这件礼物,我不敢录进礼品单,只等相爷定夺。”

只见木制的盒子里,铺着一张黄色的锦缎,里面放着一枚大约四寸方圆的玉玺。玉玺的一角已缺,还用黄金补上,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史弥远不由心中一惊:“传国玉玺?”

相传“传国玉玺”取材于“和氏璧”。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令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又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以作为皇权之信物。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视为正统的皇权象征。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玺藏于太后处,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掷玺于地,破其一角,只好以黄金修补。后江山几度易主,“传国玉玺”也被抢去夺来,但宋靖康元年金兵破汴梁时,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玉玺”被大金国掠走。

谁也没料到,“传国玉玺”会在这个时候,被人当礼物送到丞相府中。一般人要真拾到这个玉玺,交到皇宫里,就算不升官至少也能得到无数的赏赐;可这人却不送进宫,偏偏送进丞相府里,看来内中有深意啊。

史弥远急忙查是谁送的,盒上并未写字,这礼物似乎就是凭空出现的。好个史弥远,脑子一转,立即对史财说:“不行,这事不能拖,等到明天的话,也许要出大事了。马上备轿进宫面见皇上。”虽然现在一揽朝纲,天下的事全是自己说了算,但撤掉皇帝自己来干,给他史弥远几个胆子也是不敢的。他现在只是担心有人给他下套,万一天亮后,有人先举报,皇上派人从他家中查出传国玉玺,那史家九族就算是完了。

理宗刚要入睡,就听到史弥远有急事要见,急忙出来接见。当看到这枚玉玺后,理宗也吓了一跳,可拿来看了一阵,笑道:“丞相受惊了,这个玉玺好像是假的啊。”

史弥远急忙说:“皇上龙目果然不同凡响,微臣真吓坏了。这一定是有人想算计微臣,只请皇上为微臣作主。”其实他自己也看出这玉玺是假的,不过就算是假的,藏在家里也是谋反大罪,他哪里敢留下来?

理宗哈哈一笑,说:“你既然连夜交给朕,已经表明你的忠心了。好好回去睡吧,至于是谁想陷害你,今晚你进宫的事,你不说我也不说,他自然会慢慢露出本来面目的。”

史弥远“噗”地跪了下来,叫道:“谢皇上如此相信微臣。”

一个隐藏很深的亲信

第二天上朝时,史弥远一直在等有人上奏这事,可一直到退朝,也没有人谈及,看来这人还真耐得住性子。可一连过了几天,仍是没有人提及,史弥远和皇上都有点感到意外。

这天退朝后,理宗突然宣史弥远晋见,说:“依朕看,此人一直未上奏,也许并不是想陷害你,而是想真的助你登上天子之位吧。他必是你的亲信,之所以不敢表明身份,可能是想先看看你的反应。”

史弥远大骇,急忙跪下说:“微臣对皇上一直忠心耿耿,请皇上明察。”

理宗笑道:“朕当然相信你,只是有这样的人在朝中,是爱卿的祸患,也是朕的祸患啊,你得将他寻出来。这颗假玉玺你仍然拿回去,此人若知你仍收藏着这枚玉玺,一定认为你有叛逆之心,到时候必会露面。”

史弥远吓了一跳,将这样一颗玉玺藏匿在家里,这个罪可就大了,他一下子不知怎么说才好。

理宗看出了他的心思,笑道:“这是朕叫你拿的,又不是你私自藏匿,不过虽然是假的,你也得替朕好好保管才是。而且,这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

史弥远点点头,将这颗玉玺带回到府里,他怕府里的其他人看到玉玺后惹出是非来,就将玉玺藏在自己的床头,此事他也没跟任何人说起,只是独自在屋时,他才打开盒子,拿出里面的玉玺来欣赏。

这玉玺虽然是假的,但的确也是做工精美,抚摸着它,史弥远心里也不由一阵感叹:他何尝不想当真正的皇上,但他也知道,虽然他现在在朝里能够为所欲为,可如果真的要夺取赵家的江山,实在是太冒险了。

可是,如何才能让那个送玺之人不显山不露水地自己现身呢?这无异于大海捞针啊。史弥远绞尽脑汁,想了数天,终于想出了一个法子,决定先从自己的亲信入手,毕竟,最有可能希望自己举事的人,就是追随自己的亲信了。

次日,史弥远找了一个理由,在府里宴请那些亲信,又将装玉玺的盒子放在大堂前供奉祖宗的位子上。观察良久后,有

一个人的举动,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人叫朱坚,是史弥远的弟子,可以说是他一手提拔的,现在朝中有相当的地位,平时忠心耿耿。史弥远发现,朱坚这一晚好几次走过大厅时,眼睛都不由自主地向那盒子瞟上一眼。

这自然逃不过史弥远的眼睛,他知道,别人并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所以根本不会在意,只有心知肚明的人,才会如此留心的。看来,送玺之人,有可能是朱坚。

当晚,史弥远就来到了皇宫,向理宗奏明。理宗一怔,说:“如此叛逆之人,你一定要核实了交给朕。只不过此事丞相切莫张扬,只需悄悄将他骗进宫来,让朕在宫里将他秘密处置就是。说出去,对丞相、对朕都非好事。”

过了几日,史弥远找了一个机会,将朱坚约到府中。他仍将那个盒子放在供台前,朱坚走进来时,仍旧看着那盒子,若有所思的样子。史弥远就问:“你是不是对老夫在供台上放一个大红盒子感到奇怪?”

朱坚笑了笑,说:“相爷这样做,自然有深意,学生哪敢妄加猜测啊。”

史弥远哈哈一笑,说:“那可是老夫的志向呢,只要你紧随老夫,前途不可限量啊。”听相爷这话,朱坚脸上露出了喜色。两人煮酒当茶,酒酣耳热之际,史弥远喝退左右,捧过盒子对朱坚说:“老夫这次准备做一件大事,事关身家性命。现在我最信任的就是你了,所以让你来共同商议。”

朱坚大喜,急忙问道:“相爷真的要举事?”

史弥远点了点头,拿起手中的盒子一晃,笑道:“你既然已经提示了我,岂能辜负你一片心。”

朱坚这才笑道:“相爷果然不同凡响,东西是我送的,我就是想看看相爷的态度,只要相爷吩咐,学生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朱坚亲口承认了,史弥远就骗说打算向皇上举荐朱坚,控权后再计划举事,并当晚就要带着朱坚进到宫里。朱坚哪知是计,兴冲冲地跟着,谁知刚见到皇上,还没说上一句话,就被捕了。

一个咎由自取的结局

第二天上朝前,史弥远悄悄将玉玺还给了皇上。理宗临退朝时,才对大家说,已经派朱坚秘密出京,去办一件大事。只有史弥远知道,朱坚真正去了哪里。

皇上看史弥远脸色不佳,不由关切地问道:“丞相是不是近段时间太操劳了,身子不舒服?”

史弥远有些头晕,就点了点头。这些天为了解决朱坚的事,他的确也费了些心机,真的感到身子有些不适了。

谁知这天回到府中,还没下轿,史弥远就感到胸口一紧,刚张开嘴,一口鲜血就吐了出来。

史弥远病倒了,一连几天滴水不进,请了好多大夫来看,都查不出病因,病越来越重,眼看就不行了。皇上体恤,亲自带大夫到府中看望。

理宗喝退左右,独留随行而来的大夫,这才问史弥远:“丞相也许就要走了,只不知还有什么未了之事?”史弥远摇了摇头,理宗笑道:“朕的皇位是你替朕争来的,朕还得谢谢你,所以也想让你死个明白。”说罢朝身边的大夫一点头。

那名大夫剥下贴在脸上的胡子,史弥远一看,却是朱坚,不由一惊,叫道:“你——”

朱坚笑道:“相爷你有所不知,那枚假玉玺,其实是我代皇上送你的,本是想测你有否谋反之心,你没上当,又把玉玺送了回来;只不过第二次皇上再把玉玺还给你时,涂上了剧毒药,你早就中毒了。皇上猜得没错,虽然你不敢夺君位,那是知道没有可能,但是私下里,也会想一想的,肯定常常拿出这玉玺来抚摸一阵。后又有意让你看出我是送玺之人,但又偏偏不明说,就是想让玉玺在你手里多呆几天。当我确信你已经中毒没救了,这才让你将我和玉玺送进宫中。”

理宗也是一笑,说:“当了这些年的空架子皇上,现在终于可以做一件朕自己想做的事了。”

史弥远只觉得胸口如被堵了一般,突然一口鲜血喷了出来,脖子往旁一歪,再也没有醒来。

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专制多年的权臣史弥远病死,理宗追封他为卫王,谥忠献。

第297篇、民间故事皇帝本是一味药

一、皇上得了怪病

朱元璋虽然做了皇帝,但还是改不了草莽英雄的毛病,就好吃个猪头肉,几乎是顿顿不离。这一天,他大快朵颐之后,就感觉到全身乏力,头昏脑涨。马皇后宣来的御医一看,以为圣上是偶感风寒,并无大碍。

可是,几服汤药下去,症状不仅没有任何缓解,反而越来越重,头痛欲裂不说,全身骨头关节酸痛不止,特别是双脚、双手的指头如同万针刺髓,碰都碰不得。马皇后连忙又召来太医馆十三科的医师们集体前来寝宫会诊,可医师们一个个都束手无策。

这一下,就连一向温德贤良的马皇后也禁不住勃然动怒,指着太医馆的医官大声叱骂道:“你们平日里一个个号称是华佗再世,这才把你们召进宫来,高官厚禄地养着你们,可你们一到关键时刻,连一个游方郎中都不如,你们今天要是不拿出一个对症下药的良方,我就要杀你们的头,诛你们的九族!”

众御医一听,一个个吓得如丧考妣,扑通扑通地跪倒一大片,以头叩地不止。

这时,跪在御阶下的一位长须飘飘、道家打扮的御医眼睛一转,匍伏着爬上前来。此人是太医馆祝医科的当家医师,本是江西龙虎山正一道天师门下。所谓祝医,就是民间所说的巫医,平日里行的是打卦问卜、捉妖拿鬼、化符祛邪的本领。由于朱元璋举事时,玩的就是白莲教的勾当,对这一套很是了解,所以平日里对他们很是冷淡。此刻,那祝医一看机会来了,连忙一稽首,怯怯地说:“皇后,臣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马皇后微微一愣,说:“但说无妨!”

这祝医一扬手中的拂尘,长身而起,一咬牙说:“臣观圣上之病,非药石之所能为!”

马皇后一听,知道他又要装神弄鬼,顿时眉头一蹙,没好气地说:“此话怎讲?”

祝医赶紧一抱拳,索性说开了:“皇后可曾听说过民间有蛊咒之说?”说起蛊咒,实则就是一种非常邪恶的巫术,施术者一般都是奸佞怨毒的小人,明里不敢与自己的仇家过招,就暗地里把仇家的衣物、毛发等随身之物偷来,扎成人形,一边口念恶咒,一边刀砍斧劈、针刺火烧,放蛊施咒,妄图使受术者无妄之间痛苦不堪,直至元神受损,魂飞魄散,一命呜呼。由于此术太过阴毒,历朝历代严令禁止,在民间鲜有流传。

躺在御榻上的朱元璋听了,心里一动,是啊!我这满身不舒坦,不正是与传说中的受蛊症状有点相似吗?他顿时翻身而起,龇牙咧嘴地大吼一声:“查!给朕好好地查,看看是谁胆敢害朕!我就要扒他的皮、抽他的筋,杀他的九族鸡犬不宁!”

马皇后狠狠地瞪了这名祝医一眼,低喝一声:“休得在这里妖言惑众!”说着,她又回过头去,赶紧将暴躁如雷的朱元璋安抚下去,婉言劝道:“圣上贵为天子,岂不闻圣人言:君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无根无据的事儿,怎么能大动干戈地查?圣上难道不知昔日的汉宫‘蛊祸之乱’?”

朱元璋听了,心里禁不住“咯噔”一下,他虽然只是粗通文墨,但这一段千年前的公案还是知道的。汉武帝时,就是因为听信了小人关于蛊祸的无稽之谈,闹得一个偌大的未央宫鸡飞狗跳,数百妃嫔宫娥人头落地,就连皇储太子也牵连至死,差一点酿成了一场兵变大祸。朱元璋明知不可为,但他还是没好气地对着马皇后说:“那你说该怎么办?”

马皇后连忙附在他的耳边说:“圣上,这样的事情不可不信,也不能全信。依臣妾之见,明里我们还是要让太医馆发出皇榜,向各州府县征召能治此病的良医,暗地里再由臣妾指派信得过的黄门内侍,查他一个水落石出。这样一来,既不耽误圣上的病情,又不致打草惊蛇……”

二、中了青丝咒

果然,几天后,明里张贴的皇榜虽然没召来名医,可暗地里马皇后这边却查出了端倪:一个给皇上剃须理发的待诏出入宫里鬼鬼祟祟、形迹可疑。

朱元璋听马皇后一说,大吃一惊,这个剃头的待诏姓李,叫李德发,是江苏扬州三把刀中的楚翘,不仅手艺精湛,而且可谓忠心耿耿。虽然年过花甲,已经有点老眼昏花、手脚迟钝,但朱元璋还是留着他,舍不得让他告老还乡。究其原因,实在是朱元璋项上的这颗人头太难剃了!

在剃头行当的人都知道,这世上有六种头最难剃:一是抗刀子的硬茬儿头,二是下不得刀子的沟背儿头,三是蹦刀子的紧皮儿头,四是滑刀子的软毛儿头,五是吃刀子的松皮儿头,六是无处下刀受伤生疮的凹凸儿头。由于朱元璋幼年时头上生了一头瘌痢,至今头上火气很重,毛发间常生暗疮,头上凹凸不平、沟壑纵横不说,发须更是硬如钢丝,一颗硕大的脑袋集齐了六难之中的三难。过去他每次剃头,总是弄得鲜血淋漓,苦不堪言。早年间,他在亳州给郭大帅带兵。一次行军途中,头痒难耐,正好碰上在路边摆着剃头挑子,给人修发理须的李德发,他下马一试,没想到这个剃头匠手艺好生了得,一手十指紧扣,一手舔、刮、削、剃,轻重缓急运刀如飞,不仅毫肤不伤,而且又给他掏耳洞,松筋骨,弄得他如同六月炎夏喝了一剂冰镇的酸梅汤,浑身上下无处不通泰。自此后,他就将其带入军中转战南北,常伴左右。

朱元璋失口叫道:“怎么会是他?不可能!”

马皇后说:“是啊!他虽然干的是下九流的营生,可圣上这些年待他不薄,官赐他七品,俸给他三石,虽然不能大富大贵,倒也丰衣足食。再说,他要是想害你,那可是最容易的,给你理发剃须时,一刀下去就得了,犯得着这样吗?可是,听打探的黄门来报,他每次服侍完之后,总是将剃下的发须、剪下的指甲悄悄地收拾起来,带出宫去,他这是想干什么?这事儿得考量考量。”说着,她就命人传来太医馆那个祝医。

祝医一听,顿时大惊失色,急呼道:“圣上可曾听说过青丝咒一说,这可是世上最恶毒的巫咒!臣在龙虎山时听天师说过,只要将一个人平日掉下的发须收集起来,编成小人,每日子午时分,一边念动真言,一边用绣花针刺戳,七七四十九天就会使人命丧黄泉。怪不得圣上全身骨节疼痛欲断,双手如芒在刺,这就对上症了。事不宜迟,得将此人速速拿下,破咒祛邪,以除后患!”

朱元璋一拍御榻,翻身而起,怒不可遏地大叫一声:“来人啊!给朕将李德发这条老狗拿下,我要以彼之道还施其身,将他万针刺死!”

马皇后连忙将他打住,说:“圣上且慢,这李德发虽然是个奴才,可在外人看来,与你情同兄弟,若是仅凭猜测就杀了他,恐怕会寒了那帮与你出生入死兄弟的心啊!他不是每月逢五进宫服侍吗?明天就是初五,到时候我们来一个捉奸拿双,捉贼拿赃不迟……”

第二天,这李德发如期来到内宫,宫里被马皇后布置得内紧外松,看起来与平日没有两样。李德发像往日一样,给朱元璋围上剃衣,不紧不慢地给他热巾敷面、削面刮须、修发去疮、掏耳松骨。虽然朱元璋表面上不动声色,可这往日的舒坦,今日就变成了受罪,特别是当锋利的剃刀从他面上、脖子上滚过时,他心里凉飕飕的,身上冷汗直冒。说来也怪,朱元璋经过这一激,身上的疼痛竟然好了大半。

李德发并没有觉察出异样,按部就班地做完之后,见朱元璋还兀自闭眼享受着,便悄悄地将落在地上的须发、指甲、疮疥收拾起来,装入一个锦囊纳入袖中,随后又磕了一个响头,道了一声“万岁”,就一步三回头地出了宫门,急匆匆地奔家而去。

三、佛堂上面供圣物

李德发一回到夫子庙河边的家里,避开家人就一头进入后院的密室之中,只见密室的北墙上挂着一个佛龛,佛龛里供着一个紫檀锦盒,佛龛下是一条香案,香案中间摆着三牲供果,两边玉盏常明,金炉不熄,整个密室烛火摇曳,烟雾缭绕,更显得幽暗阴森,波诡云谲。

李德发小心翼翼打开锦盒,从袖里摸出毛发杂物,分门别类放入盒中,扑通一声跪倒在香案前的蒲团上,行三跪九叩之礼,一边拜着,口中还念念有词。这一下,总算逮了个正着,潜伏在屋顶上的大内密探破瓦而入,不由分说便将还没回过神来的李德发绑成了一个人肉粽子,连带着佛龛里的锦盒,人赃俱获拿到了宫内大殿上。

朱元璋命人将紫檀锦盒打开,锦盒分三层,上一层是个铜匣,里面是一捆捆用金丝银箔缠着的毛发,一扎扎摆放有序。中一层放着一盏玉碟,里面盛着半盏晶莹剔透、状如弦月的指甲。下一层摆着一只金碗,半碗水银上飘浮着一片片还带着血丝的疮疥。

朱元璋见了,禁不住打了一个寒颤,看着御阶下跪着的李德发,鼻子一声哼,冷冷地说:“李德发,你处心积虑地收集朕的这些东西,到底想干什么?”

李德发低着头,脸上一会儿红一会儿白,嘴唇嚅动着想说而又不敢说。朱元璋看他欲语又止,顿时龙颜大怒,一拍龙案,指着他大吼一声:“大胆奴才,朕一向待你不薄,你竟敢以邪术弑君犯上,是何人指使,同党有谁?还不给我如实招来!”

李德发一听,顿时吓得面无人色,浑身筛糠,匍伏在地上不停地以头叩地,一边磕头,一边大声疾呼:“圣上,奴才冤枉啊!奴才本是个颠沛流离的江湖艺人,承蒙圣上看得起,十几年带在身边不离不弃,如今圣上坐了天下,还给我封官加爵,奴才我肝脑涂地还来不及,怎会害圣上呢?”

原来,自打朱元璋入主金陵,李德发就寻思着,这剃下的发须,剪下的指甲,揭下的疮疥,虽然是龌龊之物,可毕竟是受之于父母,圣上是一国之主、贵为天子,就这样弃之如敝履,实乃是大不敬。于是,他就悄悄地将这些杂物收集起来,在家里专辟一个佛堂,当圣物供奉起来。

李德发伏在地上老泪纵横地说:“圣上啊!岁月不饶人啦!奴才现如今已年近古稀,终有一天会告老还乡,奴才是想把这些圣上之物带回家乡,让子孙后代日日香火供奉,一来是能睹物思君,二来是祈求我主龙体安康,我大明朝万世其昌。这也算是奴才上尽君臣之道,下报知遇之恩啦!”

朱元璋听他这么一说,又看他一副真情动容、感恩涕零的样子,不禁感慨万千:真是错怪他了!朱元璋顿时心胸大开,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想不到,他这一开怀大笑,身上的病痛竟然一下子就好了。其实,朱元璋得的是痛风。这是因为他早年出身贫苦,又加上战乱奔波,常常食不果腹,肚中少有油水。人到中年坐了天下,就餐餐山珍海味,顿顿不离肥腻,这样一来,血糖、血脂、血酸“三高”就上来了,不痛风才怪!

这不,这一段时间,朱元璋被病痛折腾得食不甘味,大鱼大肉就不敢吃了,不知不觉中,尿酸就低了下来。再加上心情舒畅,这病就轻缓了。朱元璋不由几步从丹墀上走下来,亲手给李德发松绑,拉着他的手,笑哈哈地说:“李德发呀李德发!朕错怪你了。不过也好,经这事一闹,朕的病也好得差不多了,你可真是朕的福星!”

四、皇帝本是一味药

这一场闹剧总算以皆大欢喜收场,而心细如发的马皇后心里却嘀咕起来,如果李德发所言不假,自打朱元璋入主金陵以来,就将他的发须杂物一丝不漏地珍藏起来,这近十年的日积月累,岂是一个小小的锦盒所能装得下,这数量不对呀!还有,据抓捕他的密探回报,李德发在夫子庙外、秦淮河边的宅第庭院深深,其规模不亚于王侯卿相,他官不过七品,俸不过三石,哪来这么多钱?

俗话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事儿得好好查查。马皇后暗地里派人这一调查,就连她这个母仪天下的皇后也吓了一大跳。李德发不仅在金陵城里有豪宅大院,而且在老家扬州瘦西湖边还建有华厦成片,置办田产万顷,家里骡马成群,仆役如云,上上下下穿金戴银,钟鸣鼎食,乃是扬州第一豪强,富可敌国。

马皇后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就向朱元璋如实汇报。朱元璋一听,心里一下子忐忑不安起来。这李德发无职无权,既不能卖官鬻爵,又不事桑麻市贾,怎么会积攒下这么大的家业?莫非这厮被乱党重金收买了,成了埋在我身边的眼线,真有谋反弑君的狼子野心?他当即就一道口谕,又将李德发五花大绑地擒到了宗人府,由他与马皇后亲自坐堂审理。

这李德发也算是条汉子,面对宗人府的酷刑百般拷问,依然是尽表忠诚、百般抵赖,直至马皇后命人出具他百万家财的铁证,他才哑口无言,惶惶如丧家之犬,连声求饶说:“圣上饶命,奴才该死,这都是朋友误我,如今悔之晚矣!”

李德发说,几年前的一天,他的一名十几年未曾谋面的老友,带着重礼找上门来。这朋友是个游方郎中,是他早年挑着剃头挑子行走江湖时的患难之交,曾经给他治过病,对他有救命之恩。这游方郎中请求他帮忙弄点皇上的发须、指甲或者疮疥。

朱元障一听,禁不住好奇地问:“你这个朋友要朕身上这些龌龊之物有什么用?”

李德发有点诧异地看着他说:“圣上难道真的不知道啊?这些可都是宝贝!不知圣上可曾听过民间有‘十味灵丹妙药’的传说?”

朱元璋追问道:“什么乱七八糟的十味灵丹妙药,你还不给我如实招来!”

李德发说:“圣上当年行走江湖时,一定听说过这样的民谣:月熊胆,仙鹿蹄,九天麒麟腹下皮。神龟血,朱雀翼,白虎的眼泪最稀奇……龙骨、龙鳞本三味,四海龙王项下须。这十味药只需得到其中的一味做药引子,世间不管是什么疑难杂症都能药到病除、起死回生。圣上贵为天子,乃是天上真龙下凡,你的须发、指甲还有你头上揭下的疮疥,不就是龙须、龙骨、龙鳞吗?”

朱元璋一听,顿时傻眼了。马皇后在一边皱着眉头,打断李德发的话说:“休得在这里胡言乱语,这村言俚语也能当真?你还是给我老老实实地交待,你这百万家财是如何得来的?”

李德发一咬牙,索性说了开来:“我碍于生死至交的情面,就趁着给圣上剃头的机会,偷偷地给他弄了一些出来,没想到一交到他的手,他当即就要付给我白花花的银子一千两。我当时说什么也不敢收,可就是他一番话,让我心动了。”

“他说了一番什么话?”

李德发说:“他当时对我说:‘李德发呀李德发,你也不想一想,这么些年,你跟随圣上南征北战,虽然没有战功,却也有苦劳啊,你得到什么?你官不过七品虚衔,俸才三石斗米,勉强糊口度日。可圣上的那些亲族,虽然寸功未建,却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享不尽荣华富贵。而那帮与他出生入死的兄弟,贬的贬、杀的杀,几人能得善终?你就不觉得心寒吗?再说,自打大明朝开国以来,百废待兴,圣上不惜横征暴敛,老百姓苦不堪言,想必你老家的亲人也是度日如年。你已过花甲之年,还能干几年?你就不为你的养老和后世子孙想一想,怎么能坐拥宝山而错失发财的良机呢?’”

说到这里,李德发看着朱元璋睚眦尽裂的样子,终究还是把心一横,继续道:“圣上,奴才一时糊涂,就答应了他,由奴才悄悄屯贷,由他暗暗高价代卖,这么多年,虽然钱财是滚滚而来,但我也知道有多少儿女百姓病急乱投医,闹得变卖家产,流离失所,我也想收手不干,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经晚了。圣上,奴才深知罪不可恕,但求圣上念在多年跟随服侍的分上,不要株连我的家人,赏我一个全尸吧!”

朱元璋本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主儿,怎会这么便宜他,当即冷笑着说:“李德发,你想得倒美!你这些年卖我的指甲、须发不只千金万银吧?”说着,他一声暴喝:“来人啦!将李德发推出午门,千刀万剐凌迟处死!速派御林军快马加鞭,奔赴扬州抄尽他的家产,灭他的九族!”可怜李德发因一时利欲熏心,富贵没享几年,倒落得一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回到宫内,朱元璋脸上还兀自阴晴不定,心里又好气又好笑,禁不住骂起粗口:“他妈的这个李德发,倒真的把朕当成了一个取之不尽的药材,真是死有余辜!”

马皇后侍立在一边,定定地看着他,欲言又止。朱元璋有些诧异地看着她说:“皇后有什么话要说?难道你还想为他求情不成?”

马皇后一下子跪倒在地,说:“臣妾不敢,这李德发罪该万死,可他说的话没错,皇上,你本来就是一味药呀!”

“此话怎讲?”

“皇上圣明!你也不想一想,你的一须一发既能治病救人,又能让人倾家荡产。你的一句话既能让你朱姓族人鸡犬升天,又能让一帮旧臣万劫不复。你发布的政令既能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又可能猛于虎,让老百姓不堪重负。你这味药啊,用好了是一服济世良药,用不好就是一副陷百姓于水火的虎狼之药!请圣上三思!”

朱元璋听了,一下子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会儿,才喃喃自语地说:“皇后说得不错,唉!这天下初定,我原本想治乱世必下重药,可是药就有三分毒,看来,我这味药如何下,还得好好地掂量掂量啊!”

第298篇、民间故事朱重八戏封栗子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小名叫重八,祖籍是江苏沛县,相传家住朱家龙窝。父亲朱世珍娶了邻村陈家龙窝的姑娘陈氏为妻。元朝末年,朝政昏庸,兵匪为患,加上连年大涝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逼的朱、陈两家相继搬迁。朱家经过几迁,最后迁到濠洲钟离东乡,朱重八就出生在那里。陈家曲折辗转最后来到莒州南乡洙溪河边、夹谷山前居住。住的地方三面环河,后靠夹谷山所以今名叫东夹河。其村前有龟山、驼山、压脚石、凤凰顶子,万年松,后边夹谷山上松柏树木成荫,景色特别迷人。且此地地处偏僻,少了兵扰匪患,陈氏选得这个地方,自己也觉快乐自得,从此率领家人村前犁地,村后垦荒,周边河岸栽满了栗子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

这一年夏天,村里来了老少娘俩,一男孩有十一二岁年纪,生了一副好模样,这孩子就是朱重八,说到朱家龙窝朱世珍家来走姥娘家。多年不见的远方亲戚来了的消息,立即传遍了整个山村,亲友近股都来相聚啦呱,炒栗子、烤地瓜、包饺子忙着招待。朱重八模样长得好,小孩都愿和他玩。一会儿就和伙伴们混熟了,村后松树林,树前龙树湾,乐的不可开交。

在村后松树林里有两棵老柏树,又高又粗,而树头一棵是圆的,一棵是半圆得,重八见了,一本正经的说:“这是日月树,有上千年的年龄了,结的种子,绿壳红籽,能治百病。”孩子听了半信半疑,都低头找松籽,重八又说:“这里有了日月树,驼山上就有万年松。”孩子们都说:“不错,驼山上是有棵万年松。”重八象老先生一样,背手踱步说:“松柏成荫,果树成行,此地人必有大福。”孩子们听着朱重八神神呼呼的话,都认为他是神童。

随后,他们伙同一起到了南河岸栗子行,这里最让重八大开眼界。俗话说旱枣涝栗子,河边的栗树,近水和阳,长得非常旺盛,油篓粗的栗树汇成林,片片栗树绿成荫。龙树湾,栗树支条自然翻卷曲折,棵棵栗树好象群龙欢舞,有的仰脸登天,有的俯首观地,有的卷体戏水,有的相拥低鸣,天然的艺术群体,令小重八目不遐接,心旷神怡,大声说:“龙树湾有树龙,果然不假。”再往东是栗王峪,不知什么年间在河岸出的树,苍老而又高大,枝叶茂盛,人称栗王,据说,有一人不生孩子,到栗王树根前,左转三,右转三,口中念说:“栗树王,栗树王,让我生个大儿郎,再树金身建庙堂。”到了来年果然生了胖小子,这家主人认为是栗王显灵,非常感激,马上伐木垒墙,盖上了一座庙,名叫“栗王庙”。

重八跟孩子们在栗树行玩耍说笑,指着一棵一棵的数着:“这棵是栗树王,这棵两支相交称栗王后,那群栗树叫王子,两旁站立的叫大臣。”说完,突听栗树枝叶嗦嗦的响,好象听懂了重八的话一样,孩子们吓的紧往外跑,往后看时,朱重八好象没事人一样,走了出来。

自此以后,这个地方松柏栗子树生长更加茂盛。秋天结的栗子个大、香甜、美味可口、硕果累累。四周的商贩都来争购,特别是龙树湾和称为栗王的那片栗子树,结的栗子个大均匀,栗黄内有褐斑,称为龙虎栗,不到收购季节,便被订购一空,而松柏也成了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点。

第299篇、民间故事半箱石头

吴三桂叛清时,天下大乱,兵匪横行,许多常年在外做生意的商贾赚了银子回乡时,害怕半路上被抢,通常要去镖局雇几个镖师护送银车。

“威兴”镖局是家老镖局了,自从大当家许老爷子病故后,镖局的生意便交给了许老爷子的大儿子许明堂手上。许明堂为人谨慎,做事沉稳,把威兴经营得很是红火。

这年,一个姓马的商人来到镖局,要托许明堂为他押送半箱青玉石回乡。许明堂见来了大买卖,赶紧命人茶饭伺候,酒足饭饱后,他与马老板攀谈起来,说如今世道兵荒马乱,许多买卖商铺都关了门,想不到马老板还有如此宝贝。谁知马老板却苦笑着说:“不瞒许镖头,我的买卖也关张了,这半箱青玉石原先是欠我银子的一个姓孙的老板的。孙老板原先是干玉石买卖的,如今天下兵荒马乱的,他的买卖也歇业了,无法还我的银子,就拿了这半箱青玉石抵债。唉,这个破世道,兵匪贼人横行霸道,生意根本没法做,还是回乡享几年清福吧。”

两人约好了启程的日子,验看了半箱青玉石无误,便签了押镖契约。镖队启程那天,许明堂正在吆喝着人打马套车,一个镖师回禀:“大当家,二当家他回来了。”许明堂一听,眉头皱成了疙瘩。

二当家叫许守业,是许明堂的亲兄弟。许守业可不像他大哥许明堂,平日里他不务正业,纠缠了一帮狐朋狗友,上青楼,泡赌场,抽大烟,花光了银子就回家要,不给就偷,无人能管。当年许老爷子在世时,没少拿马鞭子抽,可抽过后,这许守业照样我行我素。平时一提到这个弟弟,许明堂就头疼,平日里许守业轻易不回家,回家十有八九就是要钱。许明堂懒得搭理他,吩咐账房支些银子给他,打发他走人。

但是不一会儿,许守业却气势汹汹的径直走来,把银子丢还给许明堂:“大哥,你这是打发叫花子呀。”

许明堂以为他嫌钱少,就叫账房再给他几十两。不料许守业却扯着嗓门说:“大哥,我知道你平时看不起我,嫌我是个败家子。今天我回来,不是来要钱的,我许守业也是堂堂的七尺汉子,从今往后我戒赌戒嫖,跟着你好好走镖。”

许明堂以为自己听错了,不禁瞪大了眼:“什么?你要跟我走镖?”见许守业郑重点头,他忍不住笑了:自己这个宝贝弟弟啥德行,自己一清二楚,如果他能戒了赌,老老实实去走镖,自己宁肯相信马能长鹿角。

见大哥一副打死也不信的神情,许守业恼了。他猛的从怀里拔出一把匕首,搁在大拇指上,用力一划,只见血光飞溅,大拇指硬生生割了下来。众人一声惊呼,许明堂大吃一惊,一边叫人去拿刀伤药,一边训斥:“老二,你疯了。”许守业疼得满头大汗,咬牙说:“大哥,你现在相信我了吧?”

望着弟弟露出的白森森断指骨茬,许明堂忍不住说:“守业,凭你这根断指,大哥我信你了。”于是他让人给许守业包扎一番,押上马老板的镖车,与初次走镖的许守业上了路。

走镖是个苦差事,风餐露宿、跋山涉水不说,而且整天提心吊胆,生怕遇到土匪,干的是刀头上舔血的买卖。许明堂才开始担心许守业吃不了苦,或是偷懒犯老毛病,不想一路上许守业却一声不吭,吃苦耐劳,毫无怨言。许明堂心里欢喜,暗自拜谢老天保佑,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兄弟终于走上正路了。

这天,镖队进了水平府地界。天色已晚,许明堂让镖队投宿在了一间客栈里,晚上派了几个得力的老镖师轮流看守镖车。也许是不惯走镖受苦,受了风寒,第二天许守业直喊肚子疼。为了不误镖期,许明堂只好留下一个镖师照顾他,自己押着镖车继续上路。

不几日,到了马老板家。顾不上喝口茶,许明堂就吩咐手下把银车上的箱子抬下来,撕开封条,让马老板验看玉石。谁料箱子一开,大家全愣了:箱子里没有一块青玉石,竟然只有半箱普通石头。

“许镖头,这……这到底是怎么回来?”马老板急了。许明堂冷汗直流,玉石是他亲手装进的箱子,一路上镖车从不离人,怎么如今玉石变成了石头呢?

他急得团团转,叫过所有的镖师,问他们路上到底离没离开过箱子,哪怕是一眨眼的工夫。众镖师异口同声的说:“许镖头,我们跟你和许老爷子走了几十年江湖了,你还不相信我们吗?”许明堂不怀疑众镖师的赤胆忠心,但是玉石难道插上翅膀飞了?长了脚走了?

就在这时,他的眼前猛得一闪,晃出了许守业的影子。他立马问:“守业有没有靠近过箱子?”镖师们摇头,突然,其中一个叫了起来,说在永平府客栈投宿时,晚上许守业披着衣服起来,说他睡不着,要替他看守镖车。他才上来不答应,后来内急上茅厕,就让他守了一炷香的工夫……

“我真是糊涂呀!”许明堂仰天长叹,悔得肠子都青了,他恨自己没记性,这狗怎么能改得了吃屎呢?他赶紧派人四处寻找许守业,然后对马老板说:“惭愧,那半箱青玉石,我就是砸锅卖铁,也绝对偿还马老板。请再宽限几天,我许明堂绝对说话算数,还不了东西,我把脑袋给你。”

半个月后,许明堂带着几个镖师,在一家赌场上揪出了早已输红眼的许守业。“马老板那半箱青玉石呢?”他气急败坏的问。见大哥怒目圆睁,气得脸色铁青,许守业吓得浑身发抖,“扑通”跪倒在地:“大哥,我对不起你呀。”他告诉许明堂,他最近手气背,欠了一屁股烂赌债,为了翻本,他把威兴镖局的房屋地契偷出来抵押到了赌场,可没想到一眨眼,又输了进去。狗急跳墙之下,他竟然打上了镖车的主意,在客栈时,他骗开了守车镖师,用半箱子石头换走了那半箱玉石。他想拿这些玉石换了银子,等赢了钱,先赎回房屋地契再说,可这赌场是个无底洞,十赌十输的地方,换的银子没听见响就全丢了进去。

“什么!你,你把威兴镖局的地契房契都输了?”许明堂大怒,拔出刀来就要砍死许守业,幸好镖师们死死拉住他。如果镖局有房屋地契,大不了倾家荡产偿还马老板,但是如今让他拿什么还?在房里呆呆独坐一夜,天一亮,一个镖师突然气喘吁吁奔进来,脸色惨白地说:“不好了,二当家上吊了。”许明堂冲进许守业房里,只见他直挺挺悬在房梁上,桌上有张信笺,字迹潦草:大哥,我对不起你,对不起威兴!爹在世时常说,自古五毒之中,赌毒最毒,我至死才明白这个道理呀。

许明堂泪如雨下,喃喃自语:兄弟呀!你为何不早回头。

自从许守业自尽后,债主们上门收走了镖局的房产地契,威兴镖局摘了牌子。

这天,许明堂把众镖师叫在一起,指着桌子上的银子惨然说:“如今威兴败落,各位为镖局出生入死,这点银子大家分了,各寻活路去吧。”

众人十分感伤,问许明堂如何打算。许明堂凄然一笑:“我答应过马老板,要还他玉石,可是如今无法偿还,我只能赔他一条命了。”有人劝他,如今兵荒马乱,朝廷法典无力,何苦要送上门赔命,不如一走了之。许明堂摇头说:“大丈夫一诺千金,说出的话,敲下的钉,掉在地上砸个坑。岂能自食其言,一走了之?”打发走众镖师,他忧心忡忡的赶到了马家。

见到马老板,他一五一十的把事情解释完,然后说:“玉石我还不了马老板了,如今是杀是剐,悉听尊便。”

马老板一脸吃惊,又十分佩服,忍不住问:“许镖头难道不知道,你如果一走了之,天下这么大,我很难找到你,那样一来,你不就不用赔我的玉石了吗?”

许明堂苦笑说:“天下虽大,可良心却小呀!我就是逃到天涯海角,这良心的煎熬,我如何能逃?”

马老板点头跷起大拇指:“言而有信,不愧是大丈夫。自古老天不负诚信之人,这话看来不错呀。”许明堂不明白马老板的意思,马老板就让人抬出那半箱被掉包的石头,然后捡起一块石头摔开,指着碎石里面的几点发红色的石心说:“你知道这是什么?这种石头叫‘翡翠头’,有翡翠头的地方,一定有翡翠石。”他告诉许明堂,他无意中发现许守业掉包的石头,竟然是无价的珍宝,惊喜不已,便千方百计打听到许守业用来掉包的那些石头,是永平府外的一块荒地上捡的,就立即花五百两银子买下了那块荒地。结果清理开那些翡翠头,地下全是斗大的血红翡翠石。血红翡翠是石中之王,一块拳头大小的便价值千金呐。

“虽然掘到了宝贝,可我正愁世道杂乱,无法保全。通过此事,我十分欣赏许镖头的为人诚实可信,阁下如果不嫌弃,肯与我一同经营这玉石买卖吗?”

许明堂愣了,半晌不语,见马老板的确一脸真诚,他不禁连忙点头。不几年,许明堂就重新把威兴的牌子挂了起来。经过这场磨难,他不禁感叹自己当初真是选择对了,那时如果他真的一走了之的话,现在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第300篇、民间故事少爷倒插门

马家庄有一个大地主,名叫马大福。马家庄的地,差不多都是他家的。马大福不算坏,收租子也不算狠,因此不少佃户都愿意种他家的地。

秋收时候,管家王成带着家丁去收租子,小少爷马玉也要去试试。马大福有三个儿子,他本想让他们专心读书考试,别管经营的事,偏偏这小儿子倔强,想到的事非干不可。无奈之下,马大福告诉马玉:“佃户有的好说话,有的不好说话,碰上不好说话的,你不要硬来,交给管家王成就行了。”

马玉点头应了。可收了一天租子,傍晚回家后他就呆愣愣的,茶不思饭不想。马大福急了,问他是不是受了刁蛮佃户的气,他也不说话。马大福让王成去查到底咋回事,王成去了半天,回来对马大福说:“老爷,少爷哪是去收租啊,他是去提亲,被人家给拒绝了。”

马大福又惊又气,惊的是儿子不问自己就敢私自提亲;气的是方圆百里谁不知道自己家的条件,儿子提亲竟然还被拒绝?他忙问王成:“是哪家的姑娘?”

王成说:“是庄东头那个外来户张祥如,他女儿叫张月儿,长得确实标致。听说少爷之前还帮人家在地里干过活,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说起张祥如,马大福有印象,是前两年独自带着女儿来到马家庄的,听说是个落第秀才。虽说租了他家的地,但种得不怎么样。不过张家从不欠租子,也不算贫寒。

马大福跟王成说:“既然是读书人,傲气点也正常。这样吧,要是那姑娘确实不错,我也不反对。虽说是佃户,毕竟是秀才,做亲家也不丢人。我这小儿子吧,看着眉清目秀的,其实挺倔的,认准的事不好拧。”

王成吞吞吐吐地说:“可人家不干啊,说高攀不起。”

马大福急了,把马玉叫过来:“你就非要娶张家姑娘吗?”

马玉坚定地说:“非她不娶。”

马大福叹了口气说:“明天我亲自带着你去提亲!给足他面子总成了吧?”

第二天,马大福领着马玉,让王成带人抬着彩礼,郑重其事地来到张祥如家。张祥如倒也以礼相待,听完马大福的话后,捻着胡须说:“我们这算高攀了,确实不敢答应。”

马大福忍着气说:“张先生,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尽管说,小儿确实喜欢令嫒。”张祥如微微一笑:“少爷是好孩子,我不敢答应是因为我老伴没得早,只剩下我和女儿,我是要招上门女婿的。”

此话一出,马大福顿时变了脸色,王成忍不住喝道:“老张,你疯了吧?堂堂马家少爷,怎么能给你佃户家当上门女婿?”马大福气得拉着马玉拂袖而去,王成瞪着张祥如道:“酸秀才,太不识抬举了吧!”张祥如毫不畏惧:“我提醒你,我只要松口,随时都是你老爷的亲家,你客气点!”王成气得一跺脚,也走了。

回到家,马玉彻底病倒了,眼看着他日渐消瘦,马大福和老婆都心疼得不得了,找了不少医生,都说“心病还须心药医”。最后老婆对马大福说:“咱家三个儿子,给出去一个还有两个。如果不给出去,眼看是不行了。”马大福犹豫道:“只是咱马家少爷倒插门,我这面子往哪搁?”妻子生气地说:“儿子都要不行了,你还顾着面子?”马大福跺跺脚:“罢了,我认了。”

第二天,马大福又找到张祥如,说愿意让儿子倒插门。张祥如慢悠悠地说:“如此甚好。”于是,双方定了婚期。马玉听说后,百病全消,乐得一蹦三尺高。马大福怕儿子过去受苦,拿出一百亩地当“嫁妆”,送给了张家,张家一下从佃户成了富户。张祥如也不推辞,全庄人都偷偷笑话马大福,又羡慕张家有个好闺女。王成气得直瞪眼,但也不敢说什么。

马玉“过门”后,小夫妻俩和和美美。马玉原本就爱读书,张祥如继续教他读书,但也不让他只读书,每天也要下地干点活,干多干少无所谓。马大福听说后十分心疼,让王成跑来求情:“如今你家有一百亩地,雇人种就行了,别让少爷下地干活了。”张祥如却淡淡地说:“他是我张家人,不是马家少爷,不劳费心了。”王成气得火冒三丈,无奈对方是少爷的岳丈,他不敢怎样,只得回去添油加醋地告诉马大福。马大福也是无可奈何。

转眼一年过去了,张月儿生了个大胖小子,张家自然要庆贺一番。马大福也送了厚礼,想和张祥如商量,孩子能不能姓马,张祥如一晃脑袋说:“按规矩来。”马大福酒喝得也不痛快。

又一年过去了,马大福忽然摊上了官司。王成收租子时和佃户打斗,误杀了一个老头。那苦主家又联合了几家佃户,告马大福为富不仁,欺男霸女。马大福大吃一惊,他跟知县反复辩解,上下打点花了不少银子,无奈正赶上朝廷因为连续发生几起地主打佃户的人命官司,正要震慑一下,所以定要严办。王成被判死刑,马大福原拟判夺产坐牢三年,最后还是银子起了作用,只判夺产驱逐,马大福家的财产和土地一下子都没了,就连已经单独生活的大儿子,家产也被连带罚没。

一夜之间,一家人从地主变成了连佃户都不如的流民。马大福带着妻儿,走投无路,抱头痛哭。

这时,马玉气喘吁吁地跑来说:“父亲、母亲,岳丈让我来接你们,快回家吧。”马大福吃惊地问:“你没受牵连吗?”马玉说:“官府去过,岳丈拿出入赘文书给他们看,说这是张家,与马家无关。官府查实后就走了。”马大福想想也无处可去,只好带着家人跟去了。

张家这两年盖了新房子,足够马大福一大家子居住。马大福感慨地说:“老哥,想不到当初小儿入赘,今天却救了我全家。”张祥如微微一笑:“其实我早就想到了。当初我坚持让马玉入赘,就是防着这一天。”

马大福惊讶地看着张祥如,张祥如叹了口气说:“你人不坏,就是不管事,你的儿子们也都不管事。那王成大权独揽,为非作歹,只是你不知道罢了。”马大福吃惊地说:“王成是我亲戚,他爹救过我,我俩从小一起长大,他不是坏人啊。”

张祥如说:“就因为这层关系,别人才不敢向你告状。偶尔有人提起,你也不当回事。王成经常调戏佃户家的女眷,那些欠租子交不上的人家没少受他欺负。我从不欠租,他还趁着月儿下地送水时对她动手动脚。当时马玉刚好碰上,解了围,两个孩子才认识的。”

马大福恨得连连跺脚,张祥如说:“管家如此,我料到马家早晚会出事,所以才不让月儿嫁过去,一是避免被牵连,二是给你家留条后路。”

馬大福敬佩地说:“老哥,还是读书人想事深远啊。”张祥如哈哈大笑:“读书人也有分别,书呆子是没用的。我不让马玉关在书房里死读书,就是因为自己当年吃过亏。我不是什么落第秀才,我也是中过进士的,就是因为死读书,得罪了高官,才辞官隐姓埋名。学问见识,书里一半,书外一半。”

马大福由衷地说:“老哥,马玉入赘你家,我高兴。”

张祥如摇摇头说:“月儿是我收养的,我从未婚娶,家里不差我传递香火,我要你儿子干什么,孩子还是改姓马吧。我那仇家病死了,我也打算回老家了。”

马大福感动得深鞠一躬:“老哥,孩子不用改姓了,不管你将来回不回来,马家和张家永远是一家人。”

相关内容
  • 民间故事120篇阅读版本
    民间故事120篇阅读版本

    第1篇、狗吃屎的传说民间故事  黄狗是书香子弟黄太直的书童,事事都替太直张罗,与太直感情深厚。太直得道成仙后,改号为太直真人,于天南山紫霞洞修炼,黄狗则随主到紫霞洞陪侍左右。一日,真人在黄狗陪同下巡游山中,见一男子

  • 民间故事120篇全集
    民间故事120篇全集

    第1篇、长鼻公主民间故事  一三兄弟  从前有三兄弟,住在乡下,他们三个人从不曾离开过村庄,一向很欢乐地生活着。忽然,祖母死了,遗下三样宝贝,每人给一样。他们三个人于是到祖母家里领取遗物,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宝贝是做

  • 民间故事120篇合集
    民间故事120篇合集

    第1篇、骄傲受到了惩罚民间故事  许多画家曾被请到王宫来给米罗斯拉夫国王画像。这位年轻的国王打心眼里想娶个王后。在许多公主和女公爵的画像中,他第一眼就看中了其中的一位,不愿再选任何别的人当他的妻子。因此如

  • 民间故事120篇锦集
    民间故事120篇锦集

    第1篇、惊魂茶馆店民间故事  1、走投无路  1644年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寿皇殿旁的槐树上,当这个消息像风一样吹到苏州时,汪福光听了,居然也有了死的念头,为什么?就因为他开在阊门外的“飘香”茶馆被“一碗醉”挤兑得

  • 民间故事120篇超短
    民间故事120篇超短

    第1篇、关于太阳神、月亮神、风神民间故事  有一个国王和王后,他们生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有一回,国王和王后出门去巡视他们的王国,叮嘱儿子好好照看三个妹妹。儿子答应了,国王和王后坐车出了宫殿。  第二天正中午

  • 民间故事120篇推荐
    民间故事120篇推荐

    第1篇、三个商人买三条猫腿民间故事  一个村镇里,有这么三个商人,一个叫白胡子,一个叫没胡子,另一个叫秃头。他们仨合伙做买卖。他们有座装货的仓库,里面装着地毯、披肩、绸缎、男女时装和其他一应物品。世上的商人都最

  • 民间故事120篇简单
    民间故事120篇简单

    第1篇、来历不正的豆腐桥民间故事   “安乐桥”及另外三座“豆腐桥”,从建成到现在已经有八百多年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桥呢,这里边有一个故事。   据说当年岳飞大破金兵的时候,手下有个部将叫

  • 民间故事120篇在线读
    民间故事120篇在线读

    第1篇、菊花仙子的传说民间故事   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善良的农夫叫阿牛。阿牛家里很穷, 他七岁就没了父亲,靠母亲纺织度日。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烂了。   为治好母亲的病,阿牛一边给

  • 民间故事120篇完整
    民间故事120篇完整

    第1篇、武夷山的传说民间故事   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素有“奇秀甲东南”之誉。关于武夷山山名的由来,民间有着这样的传说。   传说古代的仙人彭祖居住在此山修行,他饿了以灵芝菌菇为食,渴了就饮溪水

  • 优选大学生实习感悟
    优选大学生实习感悟

    1、优选大学生实习感悟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来到了__幼儿园,随着时间飞逝,实习生活的结束,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幼师的不易。这次实习也让我收益颇丰、受益匪浅。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进园实习初期,我感到了很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