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古诗词推荐 >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大全

栏目:古诗词推荐
时间:2023-03-01 12:33:05
文章: 分享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大全》可能是您在寻找古诗词推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第1首、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望云楼(宋代-苏轼)

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

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第2首、次许冲元韵送成都高士敦钤辖(宋代-苏轼)

栘中老监本虚名,懒作燕山万里行。

余与高君奉使契丹,辞免不行。

坐看飞鸿迎使节,归来骏马换倾城。

高才本不缘勋阀,余力还思治蜀兵。

西望雪山烽火尽,不妨樽酒寄平生。

第3首、游杭州山(宋代-苏轼)

山平村坞迷,野寺钟相答。

晚阴云失莽,?一作杪,?落日犹在塔。

行招两社僧,共步青山月。

送客渡石桥,迎客出林樾。

幽寻本真性,往事听徐说。

钱王方壮年,此邦事轻侠。

乡人鄙贫贱,异类识英杰。

立石像兴王,遗址今岌aa40。

功勋三吴定,富贵四海甲。

归来父老藏,崇高畏倾压。

诗人工讥病,此欲恣挑抉。

流传后世人,谈笑资口舌。

是非今已矣,兴废何仓卒。

持归问禅翁,笑指浮沤没。

第4首、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宋代-苏轼)

忽忆韩公二妙姝,琵琶筝韵落空无。

犹胜江左狂灵运,空斗东昏百草须。

马上胡琴塞上姝,郑中丞后有人无。

诗成画烛飘金烬,八尺英公欲燎须。

荻花枫叶忆秦姝,切切幺弦细欲无。

莫把胡琴挑醉客,回看霜戟褚公须。

第5首、和陈传道雪中观灯(宋代-苏轼)

新年乐事叹何曾,闭阁烧香一病僧。

未忍便倾浇别酒,且来同看照愁灯。

颍鱼跃处新亭近,湖雪消时画舫升。

只恐樽前无此客,清诗还有士龙能。

第6首、惠崇芦雁(宋代-苏轼)

惠崇烟雨芦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买扁舟归去,故人云是丹青。

第7首、西江月 宝云真觉院赏瑞香(宋代-苏轼)

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领巾飘下瑞香风。

惊起谪仙春梦。

后土祠中玉蕊,蓬莱殿后鞓红。此花清绝更纤秾。

把酒何人心动。

第8首、叶教授和溽字韵诗,复次韵为戏,记龙井之游(宋代-苏轼)

先生鲁诸儒,饮食清不溽。

空肠出秀句,吟嚼五味足。

华堂闹丝管,眸子涨春渌。

先生疾走避,面冷毒在腹。

归来煮瓠叶,弟子歌《旱麓》。

声淫及《灵台》,中有麀鹿伏。

功名一走兔,何用千人逐。

故应容我辈,清坐时闭目。

高亭石排衙,木杪挂飞屋。

我来无时节,客亦不待速。

似闻雪髯叟,西岭访遗躅。

朝阳入潭洞,金碧涵水玉。

泉扉夜不扃,云袂本无幅。

慈皇付宝偈,神侣得幽读。

讷庵有老人,宴坐天魔哭。

时来献璎珞,法供灯相续。

吾侪诗酒污,欲往无乃触。

齐厨费晨炊,车骑满山谷。

愿闻第一义,钵饭非所欲。

便投切云冠,予幼好奇服。

第9首、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宋代-苏轼)

楼上烟云怪不来,楼前飞纸落成堆。

非关文字须重看,却被江山未收回。

眼昏烛暗细行斜,考阅精强外已夸。

明日失怀君莫怪,早知安足不成蛇。

乱山遮晓拥千层,睡美初凉撼不应。

昨夜酒行君屡叹,定知归梦到吴兴。

天台桂子为谁香,倦听空阶夜点凉。

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秋花不见眼花红,身在孤舟兀兀中。

细雨作寒知有意,未教金菊出蒿蓬。

第10首、题陈公园(宋代-苏轼)

春池水暖鱼自乐,翠岭竹静鸟知还。

莫言叠石小风景,卷帘看尽铜官山。

第11首、谢王泽州寄长松兼简张天觉二首(宋代-苏轼)

莫道长松浪得名,能教覆额两眉青。

便将径寸同千尺,知有奇功似茯苓。

凭君说与埋轮使,速寄长松作解嘲。

(送张天觉诗有埋轮及河东悭之语。

)无复青粘和漆叶,枉将钟乳敌仙茅。

第12首、寄蔡子华(宋代-苏轼)

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

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

江南春尽水如天,肠断西湖春水船。

想见青衣江畔路,白鱼紫笋不论钱。

霜髯三老如霜桧,旧交零落今谁在。

莫従唐举问封侯,但遣麻姑更爬背。

第13首、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宋代-苏轼)

生逢尧舜仁,得作岭海游。虽怀跫然喜,岂免跕堕忧。

暮雨侵重膇,晓烟腾郁攸。朝盘见蜜唧,夜枕闻鸺鹠。

几欲烹郁屈,固尝馔钩辀。舌音渐獠变,面汗尝骍羞。

赖我存黄庭,有时仍丹丘。目听不任耳,踵息殆废喉。

稍欣素月夜,遂度黄茅秋。我兄清庙器,持节瘴海头。

萧然三家步,横此万斛舟。人言得汉吏,天遣活楚囚。

惠然再过我,乐哉十日留。但恨参语贤,忽潜九原幽。

万里倘同归,两鳏当对耰。强歌非真达,何必师庄周。

第14首、赵景贶以诗求东斋榜铭昨日闻都下寄酒来戏和(宋代-苏轼)

王孙天麒麟,眸子奥而澈。

囊空学愈富,屋陋人更杰。

我老书益放,笔落座争制。

欲求东斋铭,要饮西湖雪。

长瓶分未到,小砚干欲裂。

不似淳于髡,一石要烛灭。

第15首、虞美人【宋代:苏轼】

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更复劝花枝。

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

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第16首、濠州七绝 其六 四望亭【宋代:苏轼】

颓垣破础没柴荆,故老犹言短李亭。敢请使君重起废,落霞孤鹜换新铭。

第17首、再和【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与君流落偶还朝,过眼纷纶七叶貂。

莫笑华颠羞采胜,几人黄壤隔青霄。

行吟未许穷骚雅,坐啸犹能出教条。

记取明年江上郡,五更春枕梦春韶。

第18首、存目 其五六【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诗题:送公为游淮南首句:负米万里缘其亲。

第19首、次韵答荆门张都官维见和惠泉诗【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楚人少井饮,地气常不泄。

蓄之为惠泉,坌若有所折。

泉源本无情,岂问浊与澈。

贪愚彼二水,终古耻莫雪。

只应所处然,遂使语异别。

泉傍地平衍,泉上山嵽嵲。

君子慎所居,此义安可缺。

古人贵言赠,敢用况高节。

不为冬霜干,肯畏夏日烈。

泠泠但不已,海远要当彻。

第20首、行香子·一叶轻舟【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一叶轻舟。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岩陵。

相关内容
  •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简短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简短

    第1首、次韵功父观余画雪鹊有感二首(宋代-苏轼) ?此诗卷二十五已收,题“次韵郭功甫观予画雪雀有感二首”。?追忆郭功父观余旧画雪鹊,复作二韵寄之,时在惠州?此诗为郭功父作。?平生才力信瑰奇,今在穷荒岂易归。正似雪林枝上

  •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短篇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短篇

    第1首、《鸣泉思》,思君子也。君子抱道且殆,而时(宋代-苏轼) 鸣泉鸣泉,经云而潺湲。拔为毛骨者修竹,蒸为云气者霏烟。山夔莫能隐其怪,野翟讵敢藏其奸。茅庐肃肃,昔有人焉。其高如山,其清如泉。其心金与玉,其道砥与弦。执德

  •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推荐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推荐

    第1首、清平乐·秋词(宋代-苏轼) 清淮(huái)浊汴(biàn)。更在江西岸。红旆(pèi)到时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yuàn)。秋原何处携壶。停骖(cān)访古踟(chí)蹰(chú)。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 第2首、次韵张安

  •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大全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大全

    第1首、南乡子·集句(宋代-苏轼) 怅(chàng)望送春怀。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pái)徊(huái)。一寸相思一寸灰。 第2首、竹枝词(宋

  •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必背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必背

    第1首、绝句(宋代-苏轼) 春来濯濯江边柳,秋後离离湖上花。不羡千金买歌舞,一篇珠玉是生涯。 第2首、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宋代-苏轼) 乌府先生铁作肝,霜风卷地不知寒。犹嫌白发年前少,故点红灯雪里看。他日卜邻先

  •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名句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名句

    第1首、南乡子·春情(宋代-苏轼)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mín)峨(é)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pēi)。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sāi)。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第2首、鹊桥仙·七夕(宋代

  •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四年级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四年级

    第1首、皇太后阁六首(宋代-苏轼) 秘殿扶疏夏木深,雨余初有一蝉吟。应将嬴女乘鸾扇,更助南风长棘心。 第2首、次韵子由所居六咏 其二(宋代-苏轼) 诗人故多感,花发忆两京。石榴有正色,玉树真虚名。粲粲秋菊花,卓为霜中

  •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简短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简短

    第1首、渔父·渔父醉(宋代-苏轼) 渔父醉,蓑(suō)衣舞,醉里却寻归路。轻舟短棹(zhào)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 第2首、石塔寺(并引)(宋代-苏轼) 世传王播《饭后钟》诗,盖扬州石塔寺事也。相传如此,戏作此诗。饥眼眩东西,

  •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五年级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五年级

    第1首、永遇乐·长忆别时(宋代-苏轼) 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shū)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

  •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小学生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小学生

    第1首、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宋代-苏轼)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安石在东海,从事鬓(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