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大全100首精选》可能是您在寻找古诗词推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第1首、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明代-王守仁)
谪(zhé)居履(lǚ)在陈,从者有温见。
山荒聊可田,钱(jiǎ)镈(bó)还易办。
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
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
出耒(lěi)在明晨,山寒易霜霰(xiàn)。
第2首、封龙十咏 其四 吟台(元代-安熙)
步上吟台荒,极目但平楚。四顾渺无人,持杯欲谁语。
心期友招隐,自笑非梁父。抱膝一长歌,商声振林莽。
第3首、越中五咏 其二 野望宴集(宋代-林槩)
碧树阴秾曲沼滨,赏心何处乐游频。东吴景物兰亭晚,西洛烟光梓泽春。
香散落梅忘怨笛,绿铺幽草妒芳茵。风云流散苦无定,且学阳池倒载身。
第4首、嵩山二十四咏 其十五 卧龙峰(宋代-楼异)
头角低回藓蔓封,蜿蜒端似卧真龙。旱乾岁祷多灵应,时见油云出此峰。
第5首、曾子固令咏齐州景物作二十一诗以献 其七 水香亭(宋代-孔平仲)
龙头落潺湲,雁齿驾清浅。夜阑气益佳,雨霁香尤远。
第6首、大观四年春夏之交閒居无事触绪成咏得绝句五首 其一(宋代-李之仪)
檐间百啭已莺声,枕上千山尚未明。老去只知难得睡,儿童何用报阴晴。
第7首、静观堂闲咏六首 其三(清代-倪之煃)
贪闲非敢曰疏狂,为爱空斋学坐忘。身世半随孤榻冷,冰心耻激玉壶光。
讵因枯坐名禅定,何必山居始退藏。寄语尘寰劳攘客,廿年何事不沧桑。
第8首、咏秋风(明代-黄玄)
目眇洞庭波,辞雄楚江宴。
帝子正愁予,羁臣发先变。
冷然阊阖生,飒尔江潭遍。
随阳惊塞雁,附热驱巢燕。
萦回步云飞,飘拂歌雪转。
衣露戒履冰,弦霜愁泪霰。
蔡文掩悲笳,班姬袭团扇。
凄凉如一宵,偏向长门殿。
第9首、点绛唇 咏枕(清代-陈维崧)
忆得年时,红绵妆叠红蕤滟。笙囊绿掩,浓笑钗痕闪。
说尽山盟,不料巫云敛。残荷燄,斜铺楚簟,多了啼红点。
第10首、昆山五咏 其五 朱节妇墓(明代-袁华)
节妇茅氏女,嫁为朱虎妻。主馈事尊嫜,婉娩年方笄。
夫官水衡守,舅长大农司。饟馈转渤澥,功与酂侯齐。
厮养纡青紫,第宅切云霓。天道恶盈满,谗言致勃溪。
舅既瘦囹圄,夫亦为孤累。节妇没入官,诏赐提点师。
衣袂结两儿,昼夜呱呱啼。义不负所天,矢死心弗移。
抗志厉节操,师亦兴嗟咨。漕侯卯金刀,拙庵比丘尼。
仗义出金帛,以赎节妇归。幸脱虎狼口,寄食居招提。
仰望浮云驰,目送孤鸿飞。俯视龆龄子,良人渺何之。
百感集衷肠,形与神俱疲。为妇当死节,为将当死绥。
一病竟不起,孤魂遂无依。槥椟自京邑,归葬娄江涯。
孝哉犹子谦,具词陈有司。移文上台省,进奏对丹墀。
譬比曹令女,夫死家诛夷。勇烈虽少异,操行岂相违。
请录付史馆,敦俗淑民彝。制可出鸿恩,甄表发潜辉。
荏苒三十年,荒坟草离离。落日下牛羊,芜没少人知。
契侯古循吏,为善日孳孳。大书刻坚石,华表双巍巍。
朽骨怀深恩,岂独邦人思。感嘅成五咏,纪实匪干私。
第11首、咏阁中芍药(明代-王立道)
缭绕朱栏倚日边,葳蕤红药露华鲜。蓬瀛本自多奇卉,况尔栽培更有年。
第12首、咏黄叶同区孝廉纯玄太史用孺作 其一(明代-胡应麟)
合浦飘仍远,长安落未终。千林俄失翠,一水间流红。
寂寞经秋雨,彷徨后夜风。迷蜂当观阁,伴蝶戏帘栊。
命薄侔隋苑,身轻异汉宫。骚人悲葺芰,赋客叹飞蓬。
桃杏凋元蚤,芙蓉发渐空。妒他篱下菊,增艳向梧桐。
第13首、寄咏落花十首 其十 货殖(明代-王夫之)
步障雄誇十里图,销镕日夜费洪垆。绛缠秦树王元宝,黄泻河流冯子都。
罂粟红陈身化蝶,榆钱贯朽血归蚨。锦官辇载劳春驾,未必千金不死涂。
第14首、春江十咏 其五 夹堤杨柳(宋代-黄元实)
杨柳青青夹岸垂,含烟带雨总相宜。苏公十里湖边树,谁遣东风一夜移。
第15首、海昌八咏 其一 海门洪涛(明代-胡奎)
一花初起白龙堆,万骑长驱石壁开。碧海有山都是雪,青天无雨只闻雷。
秋高鸿鹄排云去,夜静蛟龙出穴来。借问乘槎向何处,五云咫尺是蓬莱。
第16首、山中五咏。春早(唐代-皇甫冉)
草遍颍阳山,花开武陵水。春色既已同,人心亦相似。
第17首、阮郎归(咏夏十首)(宋代-张抡)
亭亭槐柳午阴圆。薰风拂舜弦。一轮红日贴中天。乾坤如火然。
观上象,想丹田。阳精色正鲜。□从炼得体纯全。朱颜无岁年。
第18首、锡山闲咏四首 其一(清代-王季珠)
无人不爱惠山泉,我酌山泉一怅然。知己若非逢陆羽,收名定价属何年。
第19首、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 其五(宋代-赵抃)
传姻联世美,振玉擅家声。南楚聊均逸,东皋亦劝耕。
察廉无遁物,刺举有能名。宣室今前席,宁庸羡贾生。
第20首、艮岳百咏 奎文楼(宋代-李质)
龙蟠鳌负出风云,镂玉填金圣制新。自与六经垂日月,更令群目仰星辰。
第21首、七夕宴宣猷堂各赋一韵咏五物自足为十并牛女一首五韵物次第用得帐屏风案唾壶履 其三 案(南北朝-陈叔宝)
已罗七俎满,兼逢百品易。张陈答赠言,梁室齐眉席。
第22首、咏风诗(南北朝-庾肩吾)
宋地鹢飞初,湘川燕起馀。扫坛聊动竹,吹薤欲成书。
苍梧洞犹在,合浦树应疏。阳乌一转翅,千里定非虚。
第23首、荥阳咏古八首 其三(明代-薛瑄)
日迥天高秋气清,登临怀古倍多情。山连广武故城在,路入鸿沟草树平。
甬道年深无旧迹,索流岁久只新声。兴亡莫道皆如梦,终古犹存楚汉名。
第24首、师林十二咏 其三 吐月峰(元代-王行)
昨吐光不阙,今吐遽非圆。圆缺看多少,孤峰只宛然。
第25首、和程泰之阁学咏雪十二题·藏雪(宋代-袁说友)
凛节清姿老更坚,不须藏雪待炎天。
明年归拜颁冰宠,吉甫清风在舜弦。
第26首、咏小山(隋代-李世民)
近谷交萦橤,遥峰对出莲。径细无全磴,松小未含烟。
第27首、寄题王阮亭西城别墅十三咏 其十二 竹径(明代-陈恭尹)
结根幸在兹,绿筠长可保。涌翠为波涛,秋声满晴昊。
三径净无尘,风影自能扫。
第28首、玉山李道会颜则求着福庆观记以黄谷二十六咏见示用韵以寄 其五(明代-郑真)
玄谷长城别有基,要知清净妙无为。玉房坐守金丹熟,记取人间子午时。
第29首、閒居十咏 其七(宋代-仇远)
新竹修修绿覆墙,读书门外亦阴凉。道人清福不肯受,却入西山看夕阳。
第30首、咏棠棣(宋代-宋祁)
潘赋幽芳在,周诗荣鄂传。
佛轮千幅细,公带万钉圆。
第31首、秋花十咏 其九 芙蓉花(宋代-方一夔)
露冷霜清日已凄,淡妆素服满前溪。涉江一段荒凉意,弱国孤臣寒士妻。
第32首、待罪书馆无所自郊客有以尸素为谑者因成答咏(宋代-宋庠)
本愧虚名类斗箕,更堪华阁玷缨緌。
海边不觉飞凫少,天外宁知吓鼠饥。
倦客风霜嗟右席,故巢烟雨老南枝。
新年定有澄清劾,归守东冈固未迟。
第33首、建溪十咏其二北苑焙(宋代-杨亿)
灵芽呈誉舌,北苑雨前春。
入贡先诸夏,分甘及近臣。
越瓯犹借渌,蒙顶敢争新。
鸿渐茶经在,区区不遇真。
第34首、对酒戏咏(宋代-陆游)
长安市中多美酒,一斗财当三百钱。
堪笑书生消几许,有钱十万醉经年。
第35首、咏怀 其四十一(魏晋-阮籍)
朝登洪坡颠,日夕望西山。荆棘被原野,群鸟飞翩翩。
鸾鹥时栖宿,性命有自然。建木谁能近,射干复婵娟。
不见林中葛,延蔓相勾连。
第36首、咏井诗【南北朝:范云】
乃鉴长林时。
有浚广庭前。
即源已为浪。
因方自成圆。
兼冬积温水。
叠暑泌寒泉。
不甘未应竭。
既涸断来翾。
第37首、艮岳百咏 和容厅【唐代:李质】
白羽流星一点明,上林飞雁几回惊。弓开月到天心满,风外唯闻中的声。
第38首、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六【南北朝:庾信】
三春冠盖聚,八节管弦游。石险松横植,岩悬涧竖流。
小桥飞断岸,高花出迥楼。定须催十酒,将来宴五侯。
第39首、咏风诗【南北朝:庾肩吾】
宋地鹢飞初,湘川燕起馀。扫坛聊动竹,吹薤欲成书。
苍梧洞犹在,合浦树应疏。阳乌一转翅,千里定非虚。
第40首、酒中十咏。酒旗【唐代:皮日休】
青帜阔数尺,悬于往来道。多为风所飏,时见酒名号。
拂拂野桥幽,翻翻江市好。双眸复何事,终竟望君老。
第41首、中书东厅十咏 其四 四季【宋代:韩琦】
牡丹殊绝委春风,露菊萧疏怨晚丛。何似此花荣艳足,四时长放浅深红。
第42首、樵阳八咏用陈教和周东圃韵 其八 熙春朝阳【元代:黄镇成】
会景亭西晓独登,晨曦一上万山清。满城桃李春如绣,人在金鳌顶上行。
第43首、七夕咏王美人百花画衣【明代:柳应芳】
七夕画衣裁,一花一色开。
当筵翻酒湿,争道渡河来。
第44首、咏兰四首 其三【明代:潘希曾】
蕙本兰之族,气味亦相似。一干五七花,生香春夏际。
复有闽中产,叶高而稍腻。谁书本草经,误以零陵视。
第45首、长沙三咏 其二 贾谊井【明代:杨士奇】
迢迢俯碧甃,濛濛翳紫苔。犹传贾太傅,知历汉朝来。
第46首、后西湖十咏 其九 六桥堤【明代:胡应麟】
千尺晴虹架彩斿,阑干三百大堤头。缤纷冶女迷花到,杂沓王孙戏草留。
玉管竞催明月上,金丸时遂暮云流。春风一路堪图画,万树桃花簇紫骝。
第47首、卧室四咏 其四 石枕【明代:胡应麟】
至人本无梦,何者蕉中鹿。松风满石阑,任意黄梁熟。
第48首、金山七咏 其五 吞海亭【明代:程敏政】
江风号万壑,峰顶一登临。势欲吞沧海,游方惬壮心。
第49首、春尽从子敞寄山居雪咏绝句歘尔隔岁聊复和之二首【明代:王夫之】
春去天涯雨,南留客影单。梁园裁赋好,遥送杏花寒。
第50首、同王元美咏洼尊【明代:黎民表】
昔贤寄沉冥,遗迹表江岸。刳中若纸臼,青黄岂沟断。
鼓缶歌如渑,瓠落恣汗漫。鲸饮聊止戈,蚕头剜柔翰。
岂惟勤小物,庶用托遐观。盈虚有迭代,壑舟乃回换。
形模尚轮囷,铭识已芜漫。明牧展旷筵,临盼起渊玩。
举釂咸尽欢,辍箸屡兴叹。缅怀若旦暮,偕游等鹏鴳。
斡弃何足伤,坚贞赖幽赞。
第51首、伾麓山房十咏为朱槐石令君赋 其七 于野亭【明代:于慎行】
歌里春游尽落梅,野亭烟雨百花开。天香不属东皇领,自是河阳客子栽。
第52首、有斐堂感咏二首有引 其二【明代:卢龙云】
西堂春富贵,丹艳映传觞。劲节当年植,清风何处扬。
难将霜后色,得拟露华香。别有栽培力,还应待凤凰。
第53首、咏贪人一首【明代:黄省曾】
绾牒事钱刀,登津萃篚苞。窃缗如盗镪,肥箧乃民膏。
宦鹢成适舸,皇车即市轺。铜陵图食鼎,金穴买簪貂。
出宰争华县,分司夺势曹。讼临陶白胜,荐举郑罗超。
郿邬荣心慕,邪渊奋首翘。辇珠投暗室,舆贿伺昏宵。
噬虎无全窟,搏鹰有破巢。怀青骄丽满,婴赤惨沦漂。
人也贪何极,天乎道本昭。悖来终暴出,潜取必明消。
攘积虽终世,倾颓在一朝。善馀门自庆,恶树户当凋。
不见先王器,为文警墨饕。
第54首、梅花六咏 其二【明代:李云龙】
濯魄盈盈立,无花亦自香。更从向暖处,先为逗春光。
瘦影浮僧舍,疏枝亚女墙。好呼山上月,还为奏霓裳。
第55首、西园十咏 其十 听月台【明代:邓云霄】
台迥悬明镜,嫦娥欲近人。御风鸣玉佩,度汉响冰轮。
灵药杵初歇,霓裳曲更新。寥寥云水意,想像翠蛾颦。
第56首、顾玉山园池十有六咏 其六 渔庄【明代:袁华】
公子不好猎,小庄濠上居。长船载大炬,清夜看义鱼。
第57首、四十咏 其三十二 黄先辈廷绶【明代:王世贞】
昔予忝晋棘,所荐多名士。黄生独裒然,博雅轻流辈。
惠我锦绣段,示我瑶华制。苦心济南室,转与时趣避。
为汝一解嘲,知希身转贵。
第58首、消寒十咏 卜算子 其五 呵笔【清代:鲍之芬】
帘幕朔风寒,冻结毫如刺。定国安邦不用伊,何必锋芒利。
暖气借吹嘘,渐转融和意。墨沈方浓酒正酣,挥洒龙蛇势。
第59首、追咏崔奉礼小园【宋代:梅尧臣】
前此访君时,已观堂宇邃。
安知中屏开,自有幽林致。
花搴岩桂红,石擘云根翠。
正当秋风来,不见摇落意。
日得吟其间,何须去为吏。
第60首、四月五日后圃酴醾芍药侍郎三花盛开醉中成三咏 其三【宋代:陈著】
芍药圃中央,有花名侍郎。丛丛娇翠羽,朵朵淡红妆。
凤阁样如梦,鸡冠班自行。何如付一醉,岁岁有春光。
第61首、琅邪三十二咏 其二十四 千佛塔【宋代:韦骧】
砻石施丹雘,凌云势亦孤。如何千种相,并在一浮图。
第62首、云谷二十六咏 其九 石池【宋代:朱熹】
两岸苍峭石,护此碧泓寒。秋月来窥影,骊珠吐玉盘。
第63首、钱塘十咏 其七 九里云松【元代:凌云翰】
九里闲云万个松,经行记得旧时踪。黄金曾饰宋儒士,苍狗岂知秦代封。
风露横陈鸣鹳鹤,波涛澎湃起蛟龙。我来朗诵庐山句,清气飘飘欲荡胸。
第64首、鉴泉听事悬画龙子朋咏之余亦继作【清代:郑孝胥】
黑云涌出极可畏,中有鳞虫得熟视。离蛰奋飞恣游戏,咫尺真愁雷雨至。
阙角谛寻悉题字,辟火曾云著灵异。董源笔欤或黄筌,寄此苍茫神灵意。
吾闻神物善自翳,见尾向来羞尔辈。抑郁无言短人气,老子平生宁足贵。
第65首、戏咏【朝代:唐代|作者:张敬忠】
有意嫌兵部,专心望考功。谁知脚蹭蹬,几落省墙东。
第66首、牡丹(一作咏牡丹赠从兄正封)【朝代:唐代|作者:李益】
紫蕊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
始知年少求名处,满眼空中别有花。
第67首、公斋四咏·小松【朝代:唐代|作者:皮日休】
婆娑只三尺,移来白云径。亭亭向空意,已解凌辽夐。
叶健似虬须,枝脆如鹤胫。清音犹未成,绀彩空不定。
阴圆小芝盖,鳞涩修荷柄。先愁被鷃抢,预恐遭蜗病。
结根幸得地,且免离离映。磥砢不难遇,在保晚成性。
一日造明堂,为君当毕命。
第68首、奉和鲁望樵人十咏·樵火【朝代:唐代|作者:皮日休】
山客地炉里,然薪如阳辉。松膏作滫瀡,杉子为珠玑。
响误击刺闹,焰疑彗孛飞。傍边暖白酒,不觉瀑冰垂。
第69首、追咏棠梨花十韵【朝代:唐代|作者:吴融】
蜀地从来胜,棠梨第一花。更应无软弱,别自有妍华。
不贵绡为雾,难降绮作霞。移须归紫府,驻合饵丹砂。
密映弹琴宅,深藏卖酒家。夜宜红蜡照,春称锦筵遮。
连庙魂栖望,飘江字绕巴。未饶酥点薄,兼妒雪飞斜。
旧赏三年断,新期万里赊。长安如种得,谁定牡丹夸。
第70首、咏瀑布【朝代:清代|作者:冯云山】
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须大海作波涛。
第71首、七十八咏六言十首 其五【朝代:宋代|作者:刘克庄】
早退似见几者,晚缪可追悔哉。
已戴华阳巾去,肯扶灵寿杖来。
第72首、和颜长官百咏 客路 其八【朝代:宋代|作者:朱继芳】
送穷不去奈穷何,山有荆榛水有波。
万物得时人自老,梁鸿头白五噫歌。
第73首、咏以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刻印章诗【朝代:宋代|作者:徐元杰】
三才中立囿形均,昧者拘拘利乃身。
不道有身皆有血,岂应知我不知人。
其间一物容亏性,是即四肢顽不仁。
洞洞八荒皆我闼,豁然窥见等天真。
第74首、石竺山二十咏 其六【朝代:宋代|作者:刘克庄】
乍见作飞势,细听无唳声。
雪翎差仿彿,丹顶不分明。
第75首、吕待制所居八咏 岁寒【朝代:宋代|作者:王炎】
春阳竞妩媚,百卉颜色好。
凉秋风露来,往往竞枯槁。
一朝受霜雪,脱落遽如扫。
特立金石姿,青青未尝老。
下视软美辈,摧折不自保。
古人几失言,疾风知劲草。
第76首、舟中咏落景余清晖轻桡弄溪渚之句盖孟浩然耶溪泛舟诗也因以其句为韵赋诗十首 其四【朝代:宋代|作者:陆游】
沿溪得茅店,酒旗出柴荆。
杖头钱已空,一醉何由成。
主人语郑重,手把瓮面清。
劝我姑小留,溪鱼亦可烹。
第77首、龟堂自咏二首 其一【朝代:宋代|作者:陆游】
龟堂一老翁,短褐立秋风。
时过同篱菊,身衰似井桐。
新霜万瓦白,朝日数棂红。
且复寻书卷,悠然度岁穷。
第78首、新昌咏归【朝代:宋代|作者:陈傅良】
回头三十二年非,木落霜空水见涯。
万事自怜多誉早,半生犹幸一官迟。
好将翰墨付侪辈,去与渔樵相尔谁。
还有故人招隐否,寄声橘柚欲黄时。
第79首、林和叔山园九咏 数花【朝代:宋代|作者:姜特立】
横身障簏又何痴,睡听朝鸡欲晓时。
唯有先生无一事,偶来闲坐数花枝。
第80首、咏雪【朝代:宋代|作者:张孝祥】
东皇携春来,属车载霓裳。
回风作妙舞,杂佩鸣珠珰。
千官玉笋班,再拜称瑶觞。
酒罢各分瑞,圭琮粲琳琅。
浩荡涵濡恩,一笑遍八荒。
尘垢得湔洗,焦枯亦辉光。
伟哉造化力,天地为翕张。
功成了不居,杲日天中央。
第81首、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 南阜【朝代:宋代|作者:朱熹】
高丘复层观,何日去登临。
一目长空尽,寒江列暮岑。
第82首、咏紫荆【朝代:宋代|作者:朱翌】
鹤骨龙筋结寿枝,红绡紫绮曝仙衣。
只应不奈麻姑爪,独领春风住翠微。
第83首、州宅十二咏 平政堂【朝代:宋代|作者:王十朋】
恺悌周君子,循良汉守臣。
如今坐堂上,端是政平人。
第84首、长安府舍十咏 流泉【朝代:宋代|作者:韩琦】
龙首高源析,螭吭乱玉锵。
带花春共远,和雨夜何长。
冷撼青蛇影,平拖白练光。
烦襟来自涤,可待濯沧浪。
第85首、咏西湖上寄颍州相公【朝代:宋代|作者:宋祁】
湖边烟树与天齐,独爱湖波照影时。
崖蒋渚苹春披靡,佛楼僧阁暝参差。
相君万一来湖上,手弄潺湲更忆谁。
第86首、咏鹤 其五【朝代:宋代|作者:张嵲】
千年一度复来归,城郭何人识令威。
当日荣华竟谁是,祗应皆作路尘飞。
第87首、芗林五十咏 槐阴墿【朝代:宋代|作者:杨万里】
阴作官街绿,花催举子黄。
公家有三树,犹带凤池香。
第88首、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霜筠亭【朝代:宋代|作者:苏辙】
林高日气薄,竹色净如水。
寂历断人声,时有鸣禽起。
第89首、和梅挚北池十咏 其六【朝代:宋代|作者:蒋堂】
池上有丛菊,繁英满旧蹊。
金刀惜频翦,粉蜨得幽栖。
醉卉谁同插,香笺手自题。
遥思清赏处,野步岸东西。
第90首、艮岳百咏 蜡梅屏【朝代:宋代|作者:李质】
冶叶倡条不受羁,翠筠轻束最繁枝。
未能隔绝蜂相见,一一花房似蜜脾。
第91首、和唐韦相国盛山十二咏 上士瓶泉【朝代:宋代|作者:韦骧】
上士体虚无,瓶泉与道俱。
倘余涓滴润,可救众焦枯。
第92首、护国院十咏 石鉴峰【朝代:宋代|作者:韦骧】
天悟迷人亦自然,团团石镜为高悬。
潜令演若狂心止,忘照回情学坐禅。
第93首、护国院十咏 天然桥【朝代:宋代|作者:韦骧】
欲渡银潢上九霄,回头云路正迢迢。
谁知略彴由天造,全胜间关履鹊桥。
第94首、琅邪三十二咏 望日台【朝代:宋代|作者:韦骧】
曾有长安客,题为望日台。
樵苏人不测,到此亦裴回。
第95首、王官谷十咏 竹迳【朝代:宋代|作者:俞充】
入谷修竹密,苍翠连前山。
车马迹不到,鸡犬音亦闻。
蔽日清影合,迎风碎声寒。
渐近居士庐,溪水流潺潺。
第96首、逍遥咏 其一○【朝代:宋代|作者:宋太宗】
丹丘雾彩好林峦,尽是天宫不死仙。
常与神人为窟宅,能兴风雨秀山川。
溪头云出摇红叶,谷口村稀伴碧烟。
题品洞门房密秘,隐藏踪迹恐相传。
第97首、逍遥咏 其一一【朝代:宋代|作者:宋太宗】
龙虎刚柔隐圣方,一时和合运阴阳。
周知配类无疏失,物性从来理自长。
鼎里花开装五彩,心明火候制三黄。
更能通得华池妙,南北东西不可当。
第98首、依许待制送行诗韵咏燕以寄【朝代:宋代|作者:梅尧臣】
江燕衔泥日,深堂拂玉琴。
不教关合户,乃见主人心。
掠水飞殊捷,迎风去已禁。
短书犹可记,聊影托微吟。
第99首、至启至学惭半古才不逮人虽酷好风骚而不成文字一联一咏或偶得于斐然于再于三距可投于作者然而业已思虑忍所弃捐幸冀矜其不能且念伸于知己而又以吾家何所有冠兹五章非敢望于一观庶更资于一噱渎则不告其能逭乎 其三【朝代:宋代|作者:李至】
吾家何所有,冬月胜袁安。
纸帐可床暖,地炉容客宽。
树头风势大,窗外雪声干。
却念无衣者,何当度此寒。
第100首、咏霜朝城上乌【朝代:唐代|作者:王拊】
霜旦早晖通,城乌渐扬空。
声喧高叠(疑)外,曲韵楚琴中。
楼寒映晓日,竿迥噪朝风。
虽狎金墉上,独(一作‘犹’)畏虎贲弓。
(同书卷三二八)(按:王拊事迹不详。
《英华》录前诗于王胄诗后,骆宾王前,录后诗于杨师道诗后,李峤诗前,因知为初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