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小房子先向___平移了___格,再向___平移了___格。 (2)梯形先向___平移了___格,再向___平移了___格。 (3)说一说,这两幅图还可以怎样平移到现在的位置?》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2.(1)小房子先向___平移了___格,再向___平移了___格。 (2)梯形先向___平移了___格,再向___平移了___格。 (3)说一说,这两幅图还可以怎样平移到现在的位置?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平移》
(1)小房子先向___平移了___格,再向___平移了___格。
(2)梯形先向___平移了___格,再向___平移了___格。
(3)说一说,这两幅图还可以怎样平移到现在的位置?
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平移》
(1)小房子先向右平移了4格,再向下平移了3格。
(2)梯形先向右平移了9格,再向上平移了4格。
2、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 练一练 3.(1)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并列式解答。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 练一练 3.
(1)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水里有许多金鱼,原来有5条红金鱼,又游来3条红金鱼和2条黑金鱼。
(2)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并列式解答。
一共有多少只金鱼?
5+3+2=10(只)
3、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 练一练 1.(1)一共有几个丝瓜?(2)一共有多少人?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 练一练 1.
(1)一共有几个丝瓜?
2+3+4=9(2+3=5 5+4=9)
(2)一共有多少人?
3+3+3=9(3+3=6 6+3=9)
4、2.(1)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十五》练习题及答案
2.(1)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
(2)15里面有(1)个十和(5)个一。
(3)20里面有(2)个十。
5、3.(1)买1瓶酱油可以怎样付钱?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买文具练一练及答案
(1)买一瓶酱油可以怎样付钱?
答:1张1元,1张5角。
(2)2元买了1瓶酱油,应找回多少钱?
答:找回1张5角。
(3)和同伴说一说,3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答:3包精制碘盐。或者2瓶酱油。
6、3.(1)摆小雨伞一共用了多少根牙签?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动物聚会练一练及答案
3.(1)摆小雨伞一共用了多少根牙签?
4x3=12(根) 3x4=12(根)
答:摆小雨伞一共用了12根牙签。
(2)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摆小房子一共用了多少根牙签?
6x2=12(根) 2x6=12(根)
答:摆小房子一共用了12根牙签。
7、有多少点子练一练及答案3.(1)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有多少瓶?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有多少点子练一练及答案
3.(1)一共有多少人?
加法算式:4+4+4=12(人)
乘法算式:4x3=12(人)
(2)一共有多少瓶?
加法算式:7+7+7+7=28(瓶)
乘法算式:4x7=28(瓶)
8、4.(1)小青蛙每次跳几格,跳了几次,一共跳了几格。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有多少块糖练一练及答案
4.(1)小青蛙每次跳 格,跳了 次,一共跳了 格。
(2)小青蛙每次跳 格,跳了 次,一共跳了 格。
答:(1)5+5+5=15(格)
(2)3+3+3+3=12(格)
9、3.(1)把南瓜平均装在2个筐里,每筐有O个。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练习题及答案
3.(1)把南瓜平均装在2个筐里,每筐有O个。
182=9(个)
(2)每筐装9个南瓜,需要个O筐。
189=2(个)
10、2.(1)每2辆汽车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练习题及答案
2.(1)每2辆汽车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
162=8(组)
(2)每4辆汽车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
164=4(组)
(3)每8辆汽车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
168=2(组)
11、2.(1)9个皮球多少元? (2)9个网球多少元?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买球》练一练习题及答案
2.(1)9个皮球多少元?
98=72
答:9个皮球72元。
(2)9个网球多少元?
99=81
答:9个网球81元。
(3)30元买4个网球,够吗?
94=36
答:够了
(4)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12、二年级数学上册8.(1)彩笔的支数是毛笔的几倍? (2)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习题及答案
8.(1)彩笔的支数是毛笔的几倍?
124=3
答:彩笔的支数是毛笔的3倍。
(2)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
45=20
答:笔筒里有20支铅笔。
(3)这三种笔一共有多少支?
4+12+20=36(支)
答:这三种笔一共有36支。
13、1.(1)爸爸今年多少岁? (2)爷爷比爸爸大多少岁?
1.(1)爸爸今年多少岁?
75=35(岁)
答:爸爸今年35岁。
(2)爷爷比爸爸大多少岁?
63-35=28(岁)
答:爷爷比爸爸大28岁
(3)爷爷的年龄是奇思的几倍?
637=9
答:爷爷的年龄是奇思的9倍
14、7.(1)每个足球多少钱?(2)每个篮球多少钱?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四》参考答案
7.(1)每个足球多少钱?
58-8=50
答:每个足球50元。
(2)每个篮球多少钱?
45-8=37
答:每个篮球37元。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问:足球比篮球贵多少钱?
58-45=13
答:足球比篮球贵13元。
15、6.(1)3个8相加,和是( )。(2)一个乘数是8,另一个乘数是3,积是(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九参考答案
6.(1)3个8相加,和是( 24)。
(2)一个乘数是8,另一个乘数是3,积是(24 )。
16、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 练一练 1.(1)买1个奶油面包和1个巧克力面包,一共需要多少元? (2)1个巧克力面包比1个火腿面包贵多少元?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 练一练 1.
(1)买1个奶油面包和1个巧克力面包,一共需要多少元?
14+2+5
=7+5
=12(元)
(2)1个巧克力面包比1个火腿面包贵多少元?
5-123
=5-4
=1(元)
17、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三 加与减》捐书活动 练一练 3.(1)要买200块糖,可以怎么买? (想出两种办法) (2)如果每种糖各买2袋,够500块吗?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三 加与减》捐书活动 练一练
3.(1)要买200块糖,可以怎么买? (想出两种办法)
①买2袋每袋50元,买1袋每袋100元。
50+50+100=200(元)
②买1袋每袋50元,买1袋每袋150元。
50+150=200(元)
(2)如果每种糖各买2袋,够500块吗?
(50+100+150) X2=600 (元)
因为600 500
所以够。
18、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植树》练一练 2.(1)双鞋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2)一双鞋比一副手套贵多少钱?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植树》练一练
2.(1)双鞋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555=11
(2)一双鞋比一副手套贵多少钱?
55-5=50(元)
19、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8.(1)求出大正方形的周长。 (2)把这个大正方形分成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画一画,并求出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 (3)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总和与大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8.(1)求出大正方形的周长。
12X4=48 (米)
(2)把这个大正方形分成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画一画,并求出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
122=6(米)
6X4=24(米)
(3)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总和与大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24X4=96(米)
周长是大正方形的2倍。
20、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看日历》 1.从今年的年历中找一找。 (1)国际儿童节是__月__日,星期__。 (2)__月__日是国庆节,星期__。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成立的,到今年的10月1日是_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看日历》
1.从今年的年历中找一找。
(1)国际儿童节是__月__日,星期__。
(2)__月__日是国庆节,星期__。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成立的,到今年的10月1日是__周年。
(3)用彩笔在年历上圈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并说一说他们生日所在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
答案:
(1)国际儿童节是6月1日,星期日。
(2)10月1日是国庆节,星期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成立的,到今年的10月1日是65周年。
(3)用彩笔在年历上圈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并说一说他们生日所在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
21、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寄书》 4. (1)一包饼干和一袋瓜子一共多少元? (2)一袋果冻比一盒薯片贵多少元? (3)奇思想买一袋面包和一袋果冻,他只有8元,够吗? (4)妙想有5元,可以买哪两种食物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寄书》
4.(1)一包饼干和一袋瓜子一共多少元?
3.80+2.50=6.30(元)
答:一包饼干和一袋瓜子一共6.30元。
(2)一袋果冻比一盒薯片贵多少元?
6.50-4.80=1.70(元)
答:一袋果冻比一盒薯片贵1.70元。
(3)奇思想买一袋面包和一袋果冻,他只有8元,够吗?
1.20+6.50=7.70元
87.70
答:够。
(4)妙想有5元,可以买哪两种食物?请给出两种买法。
买法1:第一种食物价格 饼干3.80元 第二种食物价格 虾条0.80元 合计:3.80+0.8=4.60元 剩余钱数:5-4.6=0.4(元)
买法2:第一种食物价格 瓜子2.50元 第二种食物价格 面包1.20合计:2.50+1.20=3.70元 剩余钱数:5-3.7=1.3(元)
22、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寄书》 练一练 1. (1)奇思想买这两本书,35元够吗? (2)算一算,实际需要多少元?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寄书》
练一练 1.
(1)奇思想买这两本书,35元够吗?
21+14=35
21.80+14.5035
答:35元不够。
(2)算一算,实际需要多少元?
21.80+14.50=36.30(元)
答:实际需要36.30元。
2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存零用钱》 4. (1) 买一个陶瓷杯比买一个玻璃杯少花多少元? (2) 20元买两个杯子,可以怎样买?分别需要多少元? (3)如果每种杯子买1个,30元够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存零用钱》
4.(1) 买一个陶瓷杯比买一个玻璃杯少花多少元?
13.6-11.2=2.4(元)
答:买一个陶瓷杯比买一个玻璃杯少花2.4元。
(2) 20元买两个杯子,可以怎样买?分别需要多少元?
11.2+6.1=17.3(元)
13.6+6.1=19.7(元)
答:可以买陶瓷杯和塑料杯,需要17.3元;
还可以买玻璃杯和塑料杯,需要19.7元。
(3)如果每种杯子买1个,30元够吗?
11.20+6.10=17.30(元)
17.30+13.60=30.90(元)
30.9030
答:30元不够。
24、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 12. (1)一瓶墨水多少元? (2)平均每只小松鼠分到多少个?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 数与代数》
12.
(1)一瓶墨水多少元?
29-3x6=11(元)
答:一瓶墨水11元。
(2)平均每只小松鼠分到多少个?
(95-7)8=11(个)
答:平均每只小松鼠分到11个。
25、3.(1)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2)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一》练习题及答案
3.(1)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
186=3
(2)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参考答案:小兔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
246=4
答:小兔的只数是小猴的4倍。
26、6.(1)老师多少岁? (2)小明今年13岁了,这棵古银杏树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多少倍?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除法《秋游》练一练习题及答案
6.(1)老师多少岁?
59823=26
答:老师26岁。
(2)小明今年13岁了,这棵古银杏树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多少倍?
59813=46
答:这棵古银杏树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46倍。
(3)博物馆高8米,这棵古银杏树的高是博物馆高的多少倍?
248=3
答:这棵古银杏树的高是博物馆高的3倍。
27、(2)55230里有(5)个十万,(5)个万,(2)个千和(3)个百。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练习参考答案
(1)读一读普査结果中的各项人口数据。
(2)55230里有(5)个十万,(5)个万,(2)个千和(3)个百。
(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约为(67714)万人
(4)比一比,填一填
性别构成:(686852572)>(652872280)
28、4.(1)画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2)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参考答案
4.(1)画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2)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参考答案:
29、2.(1)像这样,说一说“春”“雪”“花”“土”的位置。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练习题及答案
2.(1)像这样,说一说春雪花土的位置。
春:(1,2) 雪:(2,3)
花:(3,1) 土:(4,5)
30、1.(1)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森林报》平均每天卖了多少份? (3)大象买1份《森林报》和2份《故事报》一共花了3.4元,《故事报》每份多少元?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调查生活垃圾》
1.(1)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份《森林报》是0.8元,一周卖了78.4元
(2)《森林报》平均每天卖了多少份?
78.47=11.2(份)
(3)大象买1份《森林报》和2份《故事报》一共花了3.4元,《故事报》每份多少元?
(3.4-0.8)2=2.62=1.3(元)
答:《故事报》每份1.3元。
31、10.(1)张大爷有一块长方形小菜园(如上图),他想用篱笆围起来,需要篱笆多少米? (2)如果两个公司所售的篱笆质量相同,你能帮张大爷推荐一下,选用哪家公司的比较合算?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
10.(1)张大爷有一块长方形小菜园(如上图),他想用篱笆围起来,需要篱笆多少米?
想:求篱笆的长度就是求出长方形菜园的周长,再减去门的宽度。
长方形周长=(长+宽)x2
(26.4+20.1)x2-1=92(米)
答:需要篱笆92米。
(2)如果两个公司所售的篱笆质量相同,你能帮张大爷推荐一下,选用哪家公司的比较合算?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①甲公司总价:1.9x92=119.6(元)
119.6128.8
②乙公司单价:128.892=1.4(元)
1.41.3
答:选甲公司比较合算。
32、8.(1)如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2)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增加1cm、底减少1cm,得到的新平行四边形和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3)如果梯形的高增加2cm,下底减少2cm呢?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五》
8.(1)如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4X4=16(cm)
(2)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增加1cm、底减少1cm,得到的新平行四边形和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4-1)X(4+1)=15(cm) 面积减少。
(3)如果梯形的高增加2cm,下底减少2cm呢?
(4--2)X(4+2)=12(cm) 面积减少。
(4)你发现了什么?举例验证你的发现。
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长度-样时,随着高增加、底减少相同的数量,面积会逐渐减少。
33、7.(1)如图,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2)如果把这个梯形的上底增加1cm、下底减少1cm,得到的新梯形和原梯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3)如果梯形的上底增加2cm,下底减少2cm呢? (4)你发现了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五》
7.(1)如图,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4+10)X52=35(cm)
(2)如果把这个梯形的上底增加1cm、下底减少1cm,得到的新梯形和原梯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5+9)X52=35(cm)面积不变。
(3)如果梯形的上底增加2cm,下底减少2cm呢?
(6+8)X52=35(cm) 面积不变。
(4)你发现了什么?尝试说明理由。
梯形的面积不变。因为梯形上底、下底的和没变,梯形的高也没变。
34、5. (1)女生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 )/( ) 戴眼镜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 )/( )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 (2)你还能用分数表示什么? (3)用分数表示你们班学生的情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
(1)女生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7/13
戴眼镜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1/13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6/7
(2)你还能用分数表示什么?
男生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6/13
(3)用分数表示你们班学生的情况。
35、1.(1)胜的场数、平的场数、输的场数各占总场数的几分之几? (2)用最简分数表示,说一说你是怎样约分的。 (3)请你再举一个例子说明约分的过程,并与同伴交流。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约分》
1.(1)胜的场数、平的场数、输的场数各占总场数的几分之几?
(2)用最简分数表示,说一说你是怎样约分的。
(3)请你再举一个例子说明约分的过程,并与同伴交流。
36、12. (1)爸爸和妈妈同时从起点出发,他们几分后可以在起点第一次相遇? (2)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七》
12.
(1)爸爸和妈妈同时从起点出发,他们几分后可以在起点第一次相遇?
4分。
(2)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小红和爸爸几分后可以在起点第一次相遇? 6分。
37、7.(1)画图表示三人体重之间的关系。(2)小刚和小明的体重分别是多少千克?算一算。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练习题及答案
7.(1)画图表示三人体重之间的关系。
(2)小刚和小明的体重分别是多少千克?算一算。
小刚
35(1+1/5)
=356/5
=42(kg)
小明
35(1-1/7)
=356/7
=30(kg)
38、4.(1)甲正方形和乙正方形边长的比是,比值是。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参考答案
(1)甲正方形和乙正方形边长的比是6:5,比值是1.2。
(2)甲正方形和乙正方形周长的比是6:5,比值是1.2。
(3)甲正方形和乙正方形面积的比是36:25,比值是1.44。
39、4.(1)驼峰里含多少脂肪?(2)它驮着的货物重多少千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四参考答案
4.(1)骆驼峰中贮藏的脂肪,相当于体重的1/5。一头体重225kg的骆驼,驼峰里含多少脂肪?
(2)一头体重225kg的骆驼,驮着比它体重还多1/5的货物。它驮着的货物重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1)2251/5=45(kg)
(2)225(1+1/5)=2256/5=270(kg)
答:驼峰里含45kg脂肪,它驮着的货物重270kg。
40、8.(1)五年级同学收集了165个易拉罐,六年级同学比五年级多收集了2/1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十三参考答案
8.(1)五年级同学收集了165个易拉罐,六年级同学比五年级多收集了2/11。六年级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2)四年级比六年级少收集了1/3,四年级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参考答案:
(1)165(1+2/11)
=16513/11
=195(个)
(2)195(1-1/3)
=1952/3
=130(个)
答:六年级收集了165个易拉罐,四年级收集了130个易拉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