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课《文言文两则》课后答案》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人教版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课《文言文两则》课后答案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课《文言文两则》课后答案
2、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一个接一个》课后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一个接一个》课后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一个接一个》课后知识点从几个方面给大家做了归纳和总结,都是我们平时很容易出错的地方。
一、会认字注音及组词
接 jiē(迎接) 觉 jio(睡觉)
再 zi(再见) 做 zu(做事)
梦 mng(梦想) 趣 q (有趣)
却 qu(退却)
二、会写字及组词
过(过年)(过去)(过问)
各(各自)(各人)(各种各样)
种(种子)(火种)(种花)
样(同样)(一样)(花样)
伙(同伙)(入伙)(小伙子)
伴(伙伴)(同伴)(学伴)
这(这样)(这儿)(这里)
三、易错的字
各:上面是夂,不要写成攵。
种: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样: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这:第四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四、近义词
伙伴朋友
开心快乐
各种各样各式各样
五、反义词
开心难过
六、部首
卩读ji(单耳刀或单耳旁)
卩(却)即、却、卫、卯、印
七、多音字
觉 jio (睡觉) ju(自觉)
种 zhǒng(种子) zhng(种地)
八、词组积累
踩影子 做美梦 讲故事
有趣的故事 各种各样的梦
九、课文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既写出了孩子被大人打扰的不开心,也写出了孩子的希望和改变想法后的喜悦。(文中不过两个字,写出了孩子非常积极、乐观,最后一段的两个问句也写出了孩子的好奇心很强)
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二首》读一读,填一填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二首》读一读,填一填
莺飞 ,拂堤杨柳醉 。
◇不知细叶谁裁出, 。
参考答案:草长 二月天 春烟
二月春风似剪刀
4、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画杨桃》课后题答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画杨桃》课后题答案
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后哈哈大笑,说我画的不是杨桃,而是五角星。老师看到后没有笑,而是坐到我的座位上去观察,并让嘲笑我的同学也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让他们接受教育,明白道理。
5、二年级下册19课《大象的耳朵》课后答案
二年级下册19课《大象的耳朵》课后答案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各有各的长处和优势,不能随意去做对比。
6、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天窗》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天窗》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1)扫荡让人感觉到风雨雷电正在无情地摧残这个世界。因为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可以通过想象被无限夸大,所以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结合课文,说说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2)这里的无和虚指透过天窗仅能看见和听见的屋外世界,有和实指想象的情景。孩子们在下雨时透过天窗看见闪电,听到风声、雨声、雷声,可以想象风丽雷电的情景;透过天窗看见一颗星、一片云,可以想象满天繁星云彩的情景。
7、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天窗》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天窗》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1、默读课文。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上玻璃,这就叫天窗。因为木板窗关闭后屋子里漆黑,开天窗主要作用就是采光,使屋子变得散亮。
8、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一个孩子欢快地奔跑着追捕一只黄蝴蝶,可蝴蝶飞到菜花丛中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2)初夏时节,白昼变长,太阳高挂在天上,篱笆旁边整日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蜒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3)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地上,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9、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f rng lu( ) ch h( ) qin kūn( )
lu yng( ) bǐ m zhǐ yn( )
二、组词。
1、形近字。
洛( ) 雁( ) 砚( ) 伸( )
络( ) 雇( ) 现( ) 坤( )
2、多音字注音、组词。
单( )( );( )( );( )(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平明:( ); 冰心:( ) 单于:( )
骑:( ) 遁:( ); 乾坤:( )
孤:( ); 寒雨:( )
练习答案
一、芙蓉楼、 茶壶、 乾坤 、洛阳 、 笔墨纸砚
二、1、洛阳、 大雁 砚台 伸手
络绎不绝 雇佣 现在 乾坤
2、(dān)(简单);(chn)(单于);(shn)(单县)
三、(天刚亮);(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骑兵);(逃走);(天地间);(独自,孤单一人);(秋冬时节的雨)
10、四年级语文下册22课《文言文两则》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四年级语文下册22课《文言文两则》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胤恭勤不倦。(疲倦)
家贫( )不常得油。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 )去。
家贫( 穷 )不常得油。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 放弃学习 )去。
11、四年级语文下册22课文言文二则生字注音专项训练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萤博贫逢
二、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囊( )( )( ) 恭( )( )( )
勤( )( )( ) 焉( )( )( )
卒( )( )( ) 杵( )( )( )
三、比一比,再组词
萤( )( ) 博( )( )
荧( )( ) 搏( )( )
贫( )( ) 逢( )( )
贪( )( ) 缝( )( )
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chng( ) m( )
盛 磨
shng( ) m( )
五、咬文嚼字(填序号)
1.博:A.通晓。 B.博取;取得。 C.(量)多;丰富。
① 他不愧是博古通今的历史学家。( )
② 王老师知识渊博,富有爱心,受到了同学们的尊敬。( )
③ 维吾尔族姑娘的优美舞姿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
2.勤:A.次数多;经常。 B.尽力多做或不断地做。
C.在规定时间内准时到班的工作或劳动。
① 他来得最勤,差不多天天来。( )
② 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他的技术大大提高了。( )
③ 每一位同学都要认真遵守学校的考勤制度,不迟到早退。( )
12、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课后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课后练习及答案
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
参考答案: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鸟的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这是静态描写;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作者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热闹活动的景象,这是动态描写。
13、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新年到了,热闹极了!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对联,我穿上了新衣服,和家人一起迎接新的一年。除夕晚上,一家人围着桌子吃年夜饭,一起分享来年发生的点点滴滴。家里灯火通明,被新年的气氛包围着。
1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孔子到东方游学的时候,看到两个小孩子在争辩不休,于是就去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一些,而正午的时候离人比较近。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究竟是谁对谁错。
然后两个小孩就笑着对孔子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15、六年级语文下册14课《文言文两则》学弈原文翻译
六年级语文下册14课《文言文两则》学弈原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上下最擅长下棋的人,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会下棋,便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两个人一个很专心的在学习怎么下棋,只听着弈秋的教导,但是有个人虽然也是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一门心思的关注外面,一心以为外面有大雁飞过来,就想着拉弓射箭将其射下来,虽然两个人是一起学习的,但是后者的棋艺明显的比不上前者,就有人问了,难道是因为后者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并不是这样的。
16、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的翻译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的翻译
弈秋是全国上下最擅长下棋的人,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会下棋,便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两个人一个很专心的在学习怎么下棋,只听着弈秋的教导,但是有个人虽然也是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一门心思的关注外面,一心以为外面有大雁飞过来,就想着拉弓射箭将其射下来,虽然两个人是一起学习的,但是后者的棋艺明显的比不上前者,就有人问了,难道是因为后者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并不是这样的。
17、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学弈》翻译
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学弈》翻译
弈秋是全国上下最擅长下棋的人,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会下棋,便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两个人一个很专心的在学习怎么下棋,只听着弈秋的教导,但是有个人虽然也是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一门心思的关注外面,一心以为外面有大雁飞过来,就想着拉弓射箭将其射下来,虽然两个人是一起学习的,但是后者的棋艺明显的比不上前者,就有人问了,难道是因为后者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并不是这样的。
18、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通过两小儿辩日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太阳究竟什么时候离我们比较近呢?两个小孩一直争辩不休,连孔子都没有办法裁决谁是对的,这也充分的说明了两个小孩比较爱观察周围的食物,说话有理有据,还有就是孔子的谦虚,实事求是。因此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道理,而且对于不确定的事情也不能盲目的下决心。
19、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翻译
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的时候,看到两个小孩子在那边争辩不休,于是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正午的时候离我们远一点。
另外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远一些,正午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
只见第一个小孩立刻就说到,太阳在刚出来的时候就像一个车盖那么大,但是到了正午太阳就像盘盂一样小了。这不就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外一个小孩立刻争辩到,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比较的清凉,到了正午太阳就热的像手放在了热水里面,这难道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听了两个小孩的争辩以后,孔子也没有办法判断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然后两个小孩就笑孔子:谁说你知识渊博的呢?
20、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二则翻译
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二则翻译
弈秋是全国上下最擅长下棋的人,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听课非常的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另外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但是心里却一直在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来,想要拉弓射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两个人是一起学习的,但是后面的同学学的不如前面一个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行吗?说:不是这样的
21、六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对你有什么启发?
六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对你有什么启发?
通过这两个故事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不管是学习还是在做其他的事情,我们都应该要实事求是,要专心的做一件事,还有千万不要不懂装懂,三心二意。还有就是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分析问题必须要有理有据,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一定要知道主动向别人请教,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升个人素养。
22、六年级下册语文14课《文言文两则》让你有何体会?
六年级下册语文14课《文言文两则》让你有何体会?
通过这两个故事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不管是学习还是在做其他的事情,我们都应该要实事求是,要专心的做一件事,还有千万不要不懂装懂,三心二意。还有就是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分析问题必须要有理有据,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一定要知道主动向别人请教,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升个人素养。
23、14课文言文二则六年级下册翻译
14课文言文二则六年级下册翻译
《学弈》
弈秋,是全国上下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孩子下棋,其中一个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另外一个虽然在听弈秋讲课,但是心里却在想着天上将要飞过来的天鹅,想取弓箭把它给射下来。虽然两个人是一起学习的,但是后者成绩明显不如前者,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其他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孔子在向东游历的时候,看到两个在争辩的小孩,就向前问他们争辩的缘由。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我们近。到了中午就会离我们很远。另外一个小孩则认为刚升起来的时候离我们远,中午离得近。前面一个小孩就说: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大的就像是一个车的圆形篷盖,到了中午就跟盘盂一样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吗?另一个小孩接着说道: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就会变得很热,这不是离得近热,离得远凉吗?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的观点,小孩就笑着说:说说你的知识远渊博呢》
24、六年级语文下册14课学弈常见词句赏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14课学弈常见词句赏析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这句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作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云。
2.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一句是写后一个人学弈时的表现,他虽然看上去在听弈秋教导,心里却在想拉弓箭射天鹅。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此人的学习态度与前一人形成对比。
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是《学弈》一文的结语,对文中所讲的事情作了结论而未论证,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抓住前面一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读懂弗若之的原因,明白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
重难点探究:
1.这则文言文写了什么内容?
两个学生跟同一位老师学习,因为两人学习态度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2.通读课文,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作者阐明了做事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相关资料:
1.作者: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他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2.《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程度的问题时举的一个案例。
25、语文下册14课文言文二则之学弈说课稿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于教材的理解,《学弈》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1课《文言文两则》的第一篇,本文通过两人同名师弈秋学下棋,虽师出同门,却结局不同,说明了做事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决不能三心二意。本篇课文语言凝练,寓意深刻,是孟子的传世之篇。
二、说学情
学生之前学习过文言文,所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比如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本篇文章的大体意思。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表达形式上差距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深刻理解其内涵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断句,如何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于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设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理解本文深邃的寓意。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是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难点则为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五、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本堂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现代下棋大赛的视频,并顺势导入新课《学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篇文章的兴趣。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释题:学弈的意思。
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
4.结合书下注释,翻译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文言文断句的正确方式。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主人公如此厉害,他的徒弟是否都像他一样厉害?
3.两个徒弟分别是如何学习的?找到原文中与之对应的语句。
4.这两个徒弟师出同门,结局却完全不同,原因是什么?作者首先排除了什么因素?你从哪句话得知?那么结局不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也能养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通过这两位徒弟不同的学习方式,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思维,从课上体会的道理结合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
2.分角色表演课本剧《学弈》。
设计意图:掌握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并通过表演课本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本堂课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简洁,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学弈
专心致志学有所成
三心二意学无所成
做事要专心致志
26、六年级语文下册14课文言文二则生字注音考前练习答案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yun f bin j cāng ju
二、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弈 y 博弈 弈秋 盂 y 盘盂 痰盂
三、比一比,再组词
援 援助 援救 弗 弗与 弗是
缓 缓解 缓慢 佛 佛祖 拜佛
辩 辩解 争辩 俱 俱全 俱乐部
辨 分辨 辨别 惧 畏惧 惧怕
沧 沧桑 沧海一声 决 决定 坚决
苍 苍白 苍天 诀 口诀 秘诀
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缴 jiǎo 缴费 zhu 缯缴 斗 du 争斗 dǒu 斗胆
五、咬文嚼字
1.F 2.B 3.C 4.A 5.E
27、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之书戴嵩画牛译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之书戴嵩画牛译文
[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28、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翻译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翻译笔记
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9、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1.俞伯牙善于弹琴,并且琴艺超群,那么在文中又表现在哪里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他能通过琴声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达出来。
2.那么樵夫钟子期善听,又表现在哪里呢?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 , 钟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4.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
破琴绝弦是对伯牙的动作描写。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失去了值得让他弹琴的人,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心意再也无人能明白,就以摔琴断弦来表达他内心极度的痛苦和对子期深深的思念。
5.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
观点:谬矣。
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6.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表现:处士笑而然之。
可见处士是一个敢于应战、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7.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也笑了。你觉得他是怎样笑的?试着揣摩一下他的心理。
杜处士笑而然之,是在牧童指出《斗牛图》中的谬误之后,他的笑既有化解尴尬的意味,也包含了对牧童的赞许。
8.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30、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0.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根据书中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再进行背诵。在熟读背诵《竹石》的基础上,默写古诗,做到正确书写,没有错别字,不加字,不丢字。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呢?
(2)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3)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3.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1)《马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石灰吟》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情操。
《竹石》借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2)这三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点,即看起来描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赞颂人的一种精神。
这三首古诗都是咏物诗,都突出了所咏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
《马诗》通过马表现贤才的雄心壮志及其怀才不遇的愤慨;《石灰吟》突出了石灰不怕击打、不怕烈火,甘愿粉骨碎身而把白白的粉末奉献给人们的特点;《竹石》突出了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韧不拔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都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31、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弈:下棋。 秋: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弗若:不如,比不上。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非:不是。 然:代词,这样。
32、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则文言文写了什么内容?
两个学生跟同一位老师学习,因为两人学习态度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2.通读课文,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作者阐明了做事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33、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用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明显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34、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东游:向东游历。 见:看见。 辩斗:辩论,争论,争辩。
其:代词,代两个小孩。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始:刚刚,才。 去:离。 日中:正午。 初:刚刚。
及:到,到了。 则:就。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为:说,通谓。
知:同智,读zh,在这里指智慧。
35、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
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36、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原文断句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原文断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7、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这是一小孩在争辩时的观点,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这是另一小孩在争辩中的观点,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3.孔子/不能决也。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表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不可耻,这也是孔子提倡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道理所在。
4.孰/为汝/多知乎?
这是两个小孩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着说的话──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本句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