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内容 > 

五下语文古诗词三首稚子弄冰上课笔记划重点

栏目:学习内容
时间:2023-04-24 21:42:02
文章: 分享

《五下语文古诗词三首稚子弄冰上课笔记划重点》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五下语文古诗词三首稚子弄冰上课笔记划重点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小孩子。

②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打击乐器。

④磬(q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译文:

小孩子早晨起来,将金属盆中的冰取出来,用彩线穿起来当做打击乐器来敲。美妙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忽然冰被敲碎了,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破裂声。

简析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生动描写了天真稚气的小孩子玩冰的场景,表现了儿童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谥文节。《宋史》有传。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其诗自成一体,称诚斋体。有《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彊村丛书》辑为《诚斋乐府》

2、五下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说课稿

教材分析: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难点】  

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稚子弄冰》这首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本课,让学生提前想一千多年前的儿童生活的场景。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了解作者  

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  

2、字词理解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3、划分节奏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了解本文的作者,学会尝试的给本诗文段,有感情的'朗读本诗。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2、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从盆里剜出,用彩线穿起来当做锣来敲。  

3、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破裂声。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翻译本诗,了解诗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形象。  

四、诗歌小结  

写一个孩子在冬天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锣来敲打,声音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玻璃碎裂的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五、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六、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稚子弄冰》。  

七、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译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译文

理解诗意

《长相思》: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山海关那边走去,夜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风雪声搅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4、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b:泊(停泊、泊船、飘泊无定)

chu:愁(忧愁、发愁、愁眉不展)

s:寺(寺庙、寺院、少林寺)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5、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作者简介:

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主要作品:《枫桥夜泊》。

课文主题: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6、五下语文月是故乡明上课笔记划重点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将故乡和月亮联系在一起,引出月是故乡明的主题。

第二部分(2~6):写了月下故乡的山、水,以及离开故乡后在各地看到的月亮。

第三部分(7):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问题归纳:

1、你对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有哪些了解?

答:①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②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③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的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2、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

答:写了两件件趣事:第一件事是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第二件事是在古柳下面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作者明明是写故乡的月亮,为什么还要写那些童年趣事呢?

答: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数星星、捉知了、赏月等都跟月亮有关,通过写这些铭刻在作者记忆中的童年趣事,表达出他对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

4、本文是怎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答:(1)通过对故乡的月亮及月下趣事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拿世界各地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作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3)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课文主题:

本文以月亮为线索,深情回忆了童年记忆中的故乡月景和月下玩耍的趣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在世界各地漂泊看到的无数美景和月亮,通过故乡之月与他乡之月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之月的喜爱,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之情。

7、五下语文梅花魂上课笔记划重点

教材分析:

《梅花魂》一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华侨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梅花魂》中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无数中华儿女,包括无数海外游子无比崇尚的精神。

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本课的重点是借外祖父的几件事的描述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爱梅花就是热爱中华民族,爱梅花就是热爱祖国。

作者介绍:

陈慧瑛,女,1946年生于新加坡星岛,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厦门市文联副主席。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名的星》《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厦门人》《生命的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等。

相关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中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代: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句子解析:

1、故乡的梅花又开了。一年一度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运用倒叙的写法,先写看见梅花开,闻到梅花的幽芳,再写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巧设悬念,引人思考: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联系呢?

2、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把梅花与其他的花进行对比,突出梅花不畏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质。三个最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在梅花的精神。

3、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开头写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写从梅花图想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这样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强烈情感。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由梅花开放想到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二部分(2~15):回忆关于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春恋之情。

第三部分(16):照应开头,赞扬外祖父的爱国精神。

问题归纳:

1、外祖父为什么珍爱梅花?这表达出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表达了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答:梅花魂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梅花的精神;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三是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3、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课文写了外祖父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感,赠墨梅图,送梅花绢等五件事。

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主题:

本文以梅花为线索,讲述了关于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的深切爱国情,也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

8、五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村晚上课笔记划重点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作者介绍:

雷震,南宋,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

主题: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描写了自然景物变化和牧童的活动,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译文: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闪动着粼粼的波光。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注解:

①陂(bēi):池岸。

②衔:口里含着。本诗中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中的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鉴赏:

前两句写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两个满字,写出了仲夏时节的景物特点,描绘了景色的生机勃勃;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来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将山写活了;一个漫字,写出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生动形象。

后两句写人。与前两句恬静相比,这两句描绘得生动活泼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牧童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9、五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村晚课堂笔记知识点

五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村晚课堂笔记知识点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作者介绍:

雷震,南宋,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

主题: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描写了自然景物变化和牧童的活动,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译文: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闪动着粼粼的波光。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注解:

①陂(bēi):池岸。

②衔:口里含着。本诗中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中的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鉴赏:

前两句写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两个满字,写出了仲夏时节的景物特点,描绘了景色的生机勃勃;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来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将山写活了;一个漫字,写出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生动形象。

后两句写人。与前两句恬静相比,这两句描绘得生动活泼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牧童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10、五下草船借箭上课笔记划重点

五下草船借箭上课笔记划重点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 刮目相看 如鱼得水 单刀赴会 舌战群儒

鞠躬尽瘁 乐不思蜀 吴下阿蒙 妄自菲薄 望梅止渴

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2):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他,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第二部分(3~ 9):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三部分(10):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人物的性格特点: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诸葛亮:神机妙算、顾全大局。

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

故事背景: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第二单元我们所学的四篇课文出自四大古典名著。我们要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并且在阅读中找准阅读点写出读后感。《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更是这部书中具有代表性的章节。我们在学习中可以把握两点,一是通过故事情节中人物的表现来认识其性格特点,一是作者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如何展现人物性格。

初读课文我们会了解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为由,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意欲加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志,立下军令状,做好准备工作,利用草船向曹操成功借箭十万多支,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周瑜了解经过后,自叹不如。如果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划分: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自叹不如。而起因、经过、结果是我们阅读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一个很有效的分析手法。

通过完整的情节,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诸葛亮:神机妙算、顾全大局。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三国演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人物性格特点鲜明,作者用一系列的故事情节来固化这种特点。

我们阅读课文不难发现,诸葛亮等四个人的性格特点是通过草船借箭这一独特的故事来表现的。我把本课的学习重点定在学习作者如何在智力对决中表现人物性格。其中,诸葛亮是主要人物,周瑜是陪衬人物。我们可以把课文默读几遍之后关注诸葛亮在应对周瑜的设计陷害中如何智慧地回击。沿着这条线,我们会有许多发现:

原文: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他明知故问,意欲加害诸葛亮,表现了他的险恶用心。而诸葛亮的简洁回答,表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原文: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是外来人,监督造箭本应找东吴的本土将领,可周瑜却以公事为由硬要他来做。摆明是要陷害。

原文: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里用了排比的句式,语气强烈,渲染出故事的紧张感。情况如此紧急,诸葛亮表现得超乎寻常的沉着冷静,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慧过人。

原文: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一句环境描写突出江上雾大,其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无误。只有这样的天气,才会让疑心多虑的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让弓弩手射箭,这是借箭成功的条件之一。

原文: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语言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鲁肃吃惊,害怕曹军出来进攻,而诸葛亮镇定自若,成竹在胸。

诸葛亮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与鲁肃的吃惊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他对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诸葛亮的笑,笑曹操不敢出兵(胜利的笑),笑周瑜不自量力(胜利的笑),笑鲁肃忠厚老实(幽默、宽厚的笑)。从诸葛亮的笑中,我们能体会到他的从容自信、宽容大度,神机妙算。全篇文章最高明的写法是诸葛亮对周瑜的陷害举动了然于心,可是却不说破,让旁观者(比如周瑜,比如鲁肃,也比如我们读者)蒙在鼓里,直到第三天拿到十万支箭,我们才明白。课文层层设疑,悬念最后揭示,引人入胜。

静下心来,我们细细发现文中处处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算好了天气,知道第三天有大雾(知晓天文);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知晓地理);算好鲁肃,知他忠实守信(识人心);算好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算好曹操,谨慎多疑,不敢在雾天派军出击;布置周密、准确,十万支箭准时交出。如果大家细读文字,可能还会找到更多。大家可以尝试。

课文后面的链接让我们见识了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是简洁凝练,概括力强;而现代文浅显通俗,富有表现力。建议大家读原文,感受文言文语言魅力。前文我曾讲过,《三国演义》是一部权谋的书,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你算计我,我算计你,尔虞我诈,在作者那里是穷尽了人性的所有可能,在我们读来却未必会觉得美好。就像有人说:地狱的模样就是人人都在算计。

11、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稚子弄冰生字组词字词解释

昼夜 白昼

耘 耘田 耕耘

桑 桑树 蚕桑

晓 拂晓 破晓

字词释义:

稚子:幼小的孩子。 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取:这里没有实在意义。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磬: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12、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13、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两句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生动地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这两句诗声意俱美,写出了声音从玉磬穿林响的高到玻璃碎地声的清脆的变化,且颇具画面感,让我们仿佛看到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14、四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生字组词

四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生字组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主要作品:《青玉案元夕》《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清平乐村居》这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词人把这家老小的不同的面貌和情态描写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出作者对农村宁静安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徐 x(徐徐)(徐州市)

篱 l (篱笆)(寄人篱下)

疏 shū(疏远)(疏导)

杂 z (杂事)(杂粮)

锄 ch(锄头)(锄地)

剥 bō(剥削)(剥开)

15、四下琥珀上课笔记划重点

四下琥珀上课笔记划重点

八、词语搭配:

(暖暖)地照着 (古老)的深林

(澎湃)的波涛 (透明)的琥珀

九、课内词语:

怒吼 松脂 拂拭 灰尘 美餐 晌午 热辣辣

淹没 挣扎 成千上万 冲刷 断绝 推测

详细 情形

十、句子解析:

1、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划动沿着爬写出了蜘蛛的动作,这些动作的词表现了蜘蛛一心一意的想把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同时交代了它们为什么离得那么近的原因,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这也是后面。

2、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把滴落的松脂比作黄色的泪珠,这样的比喻生动形象,既写出了松脂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两只小虫的惋惜,甚至连老松树都留下了眼泪。

3、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这句话说明过了很长时间,这是形成琥珀的一个必要条件。

十一、问题归纳:

1、琥珀有什么特点?

答:琥珀是由松脂球演变而成的透明化石,这块琥珀里躺着苍蝇和蜘蛛。

2、琥珀形成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答:1.要有松树;2.炎热夏天正晌午,有热辣辣的太阳;3.形成一个松脂球;4.要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

3、前6个自然段有几处描写太阳,各是怎样描写的,气温的变化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答:共有3处:①太阳暖暖的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热辣辣的照射这整个树林。

气温的变化是:暖暖火热热辣辣,表明天气越来越热,为下文的松脂滴落做铺垫。

4、文章中哪些内容是真实的,哪些内容是推测的?

答:文章中,琥珀的形成是推测出来的,琥珀的发现和样子及其科学价值是真实的。

5、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一个巧字贯穿了始终,巧在哪里?

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有以下巧妙的地方:1.森林的远处有海;2.小苍蝇落在老松树上;3.蜘蛛刚好爬过来;4.一大滴松脂正好把两只小虫包住;5.水把森林淹没,松脂球埋在泥沙里;6.波涛把琥珀卷到岸边;7.孩子赤着脚踩到琥珀;8.孩子的爸爸正好认识琥珀。

6、 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科学价值?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十二、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简洁地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第二部分(2~12):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三部分(13~17):写琥珀的发现过程。

第四部分(18):简要地介绍了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十三、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用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的过程,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化石知识的了解。

十四、课后习题答案:

一、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如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产生疑问:

1、这两只小虫是怎样进去的?

2、松脂从哪里来?

3、一小滴松脂不会同时包住两个小动物,必须是一大滴,为什么会同时包住?

4、一滴松脂可以形成松脂球吗?

5、这块琥珀是由什么形成的?

6、透过琥珀能推测出什么?

7、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有哪些呢?

8、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如:透过琥珀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小东西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可以想象它们两个如何相遇,如何被松脂包在一起的。又如:从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可以猜测出它们如何拼命挣扎的情形。)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炎热的晌午,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一滴松脂刚巧把苍蝇和蜘蛛同时黏在了一块,然后又一滴滴把两只小虫子层层裹住,形成一个松脂球。后来经过了很长时间,陆地下沉,海水漫上来淹没了树林,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变成了化石。

三、推测是什么意思?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推测的依据是什么吧!

1、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依据:这块琥珀是由一颗松脂球形成的,而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天气热,因为只有太阳很毒辣,才能把老松树上的厚厚的松脂晒化,才能不断滴下松脂。)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依据:两只小虫体积很大,因此需是一大滴松脂。琥珀中有蜘蛛和苍蝇两只小虫,因此推测它们是一齐被包住。)

16、三下语文燕子上课笔记划重点

多音字:

圈:jun 羊圈、猪圈

quān 圆圈、铁圈

转:zhuǎn 转身、转让、转业

zhun 旋转、转动、转圈

杆:gān 旗杆、电线杆、桅杆

gǎn 笔杆、枪杆、杆秤

似:sh 似的

s 似乎 相似 如花似玉

近义词:

俊俏俊美 偶尔偶然 增添增加

聚拢聚集 一转眼一眨眼、一瞬间

反义词:

乌黑洁白 活泼呆板

轻快沉重 增添缩减

课文理解:

1.《燕子》这篇课文描写了活泼可爱的燕子,表达了作者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热爱之情。

2.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这段主要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燕子的尾巴)比作(剪刀)。

3.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像似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在天空燃烧着。

孩子们的笑脸像花儿似的美丽。

天上的白云像棉花似的洁白。

4.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描写燕子飞行的动词有:斜、掠过、横掠、沾。这些动词突出了燕子的身子轻巧、动作机灵。

掠是轻轻擦过的意思,体现了燕子飞行的轻快灵活。

5.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这是一个比喻句,文中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把燕子比作音符。这样打比方的好处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春天的赞歌是指:赞颂春天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的歌曲,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对生活的热爱。

积累:

描写兔子:长长的耳朵 绒球似的尾巴

描写动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惹人喜爱的小猫

描写天气:寒风呼啸的夜晚 刺骨的寒风

描写风景:景色秀丽的小山村 五颜六色的花朵 地毯似的草原

描写春天的词语:万物复苏、桃红柳绿、春暖花开、大地回春、莺歌燕舞

描写燕子的诗句: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课文主题:

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添趣、燕子怎样飞行和停歇的顺序,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燕子的特点和春天的美丽,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热爱之情。

17、三下语文荷花上课笔记划重点

1、《荷花》的作者是叶圣陶,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2、冒是形容在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

3、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因为在看荷花的时候,我把自己不自觉地当作一池荷花中的一朵荷花,沉醉其中,忘记了自己是在看荷花。说明荷花真的是太美了。

4、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因为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非常的美,看上去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5、写荷花姿态的句子:有的才展开两三篇花瓣。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是一个排比句。

6、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是比喻句,好处是能更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的多、绿、圆的特点。从挨挨挤挤看出荷叶很多。

7、背诵2、3、4自然段。

18、三下守株待兔上课笔记划重点

三下守株待兔上课笔记划重点

《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柱上死掉了,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当然农夫没有再捡到撞死的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农夫也被宋国人笑话。

《守株待兔》中兔子自己撞死在树桩上,这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偶然事件,可农夫却幻想这桩巧事能变成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被人笑话的下场。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课文仅39个字,寓意却很深刻。

文言多单音节词,如耕是种田的意思,株是树的意思,冀是希望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有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已经不一样了,如文中走是跑的意思,与现代的走的意思不同。

课文配有插图,一个农夫戴着斗签,在一截树桩旁坐着,脸上是一副冀复得兔的表情,耕田用的未倒在地上。画面直观地呈现了农夫释其而守株的场景。图文对照,能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七、课文主题

本课通过写宋国一个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就放下农具守着树桩等待再有兔子折颈而死,最后一无所获被人耻笑的故事,告诉人们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八、课后习题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故事的起因是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经过是农夫放下农具守着树桩等待再有兔子折颈而死,结果是一无所获,遭人耻笑。

3.读读阅读链接,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故事中的坐车人找错了方向,而且他的有利条件马好、车夫本领大、盘缠带得多,将会带他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19、三下池子与河流上课笔记划重点

三下池子与河流上课笔记划重点

同学们,从古到今,世界各国的人们用不同的形式创作出一个又一个生动而富有哲理的故事。

在第二单元的几篇课文里寓言故事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几篇寓言故事,有的是文言文,有的是童话。

你知道吗?寓言还可以用寓言诗的形式来表现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寓言诗。

课文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短文,也是一首诗歌,一则寓言。文章通过河流和池子的对话告诉我们:人要勤劳,不能懒惰,天才不利用是要被磨灭的,它会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当它被懒惰所支配时,它的事业就无法恢复起来了。

作者介绍:

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诗人,与伊索和拉封丹齐名。代表作有《大炮和风帆》《剃刀》《鹰与鸡》《快乐歌声》《受宠的象》等。他通过将寓言内容与现实紧密联系和自己幽默而朴实的语言风格使寓言突破了道德训诫的界限,成为了讽刺的利器。他通过寓言这一体裁将俄罗斯民间的生动朴实的语言引入俄罗斯文学,为俄罗斯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词语积累:

ABAC式的词语

无忧无虑 无影无踪 自言自语

若隐若现 不知不觉 任劳任怨

患得患失 自暴自弃 大摇大摆

AABC式的词语

念念不忘 津津有味 亭亭玉立

欣欣向荣 井井有条 默默无闻

问题归纳:

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这样的生活?

因为池子觉得河流的生活太累,负重太多。时时都要背着沉重的货船、木筏、小船、小艇、大船,不能享受平静安逸的生活。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才是舒服,所以让河流放弃那种看起来很辛苦的生活。

2、池水认为的哲理是什么?

不求出名,不要忙碌,只要生活安逸、悠闲就是好命运。

3、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

水要流动了才能够保持清洁。也就是说流水不腐激荡变化充满挑战的生活才能让生命力更加顽强!

4、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

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而且年年用盈满和清澄的水,带给了人们利益。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6):池子将自己与河流对比,认为自己的命运很好,河流拥有的一切都是空的。

第二部分(7、8):河流反驳池水,阐述真正的哲理。

第三部分(9):指出池水和河流的不同结果。

第四部分(10):点明主题,揭示寓意。

课文主题:

这首诗歌通过写池子懒惰,安于现状,最后干枯;河流勤奋付出,奔流不息,得到尊重的故事,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满足,赞美了河流的进取精神。这首诗歌想要告诉我们:人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勤劳和懒惰的名言警句:

(1)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2)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3) 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4) 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可为。克雷洛夫

(5)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况

(6) 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

20、清贫上课笔记划重点

清贫上课笔记划重点

生字词:

筹chu(筹措)(筹划) 矜jīn(矜持)(矜夸)

俘f(俘虏)(俘获) 镯zhu(镯子)(手镯)

吓h(恐吓)(威吓)【xi】(吓唬)(吓人)

裆dāng(裤裆)(裆部) 企qǐ(企鹅)(企业)

彼bǐ(彼此)(由此及彼)褂gu(褂子)(裤褂)

坞w(山坞)(船坞)

多音字:

恶(邪恶)(恶人)w(可恶)(深恶痛绝)

吓h(恐吓)(威吓)【xi】(吓唬)(吓人)

理解词语:

1、清贫:贫穷(旧时多形容读书人)。

例句:爷爷一生过得清贫,但却很知足。

2、奢侈:花费钱财过多,享受过分。

例句:即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不能奢侈浪费。、

3、矜持不苟:端庄严谨,毫不马虎。

4、继续:积存的钱。

例句:这次疫情之中,一位环卫工人拿出了他全部的积蓄支援武汉。

5、热望:热切的希望。

例句:姐姐对生活充满了热望,每天积极地工作和学习着。

6、威吓:用威势来吓唬。

例句:敌人威吓着王二小说出红军的秘密,但他就是宁死不屈。

7、企望:希望。

例句: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企望来年过一个吉祥年。

8、齿冷:耻笑(笑则张口,时间长了,牙齿就会感觉到冷)。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清贫清苦 朴素朴实 奢侈浪费

矜持庄重 企望渴望 齿冷耻笑

反义词:清贫富裕 朴素奢侈 热望失望

舍己为公自私自利

词语搭配:

(朴素)的生活 (一桩)趣事 (一支)自来水笔

(一个)铜板 (凶恶)的眼光

词语积累:

带之字的四字词语:意外之财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持之以恒 付之一炬 置之不理

操之过急 言之凿凿 呼之欲出 失之交臂

相关内容
  • 语文学科教学计划模板
    语文学科教学计划模板

    1、语文学科教学计划模板一、学情分析:我班有51个学生,在经过了一年半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

  •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1、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的学期已经来临,我要响应涟源市小学语文的课改精神,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研究新课程标准为重点,以教研为突破点,

  • 古诗词大全600首短篇
    古诗词大全600首短篇

    第1首、咏桂(唐代-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第2首、闺怨(唐代-鱼玄机) 靡(mí)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别

  • 古诗词80首优选
    古诗词80首优选

    第1首、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唐代-李白)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第2首、买花(唐代-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xuān)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

  • 古诗词300首经典
    古诗词300首经典

    第1首、凉州词(唐代-薛逢) 昨夜蕃(bō)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第2首、古剑篇(唐代-郭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hè)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zhù)得宝剑名龙泉。龙

  • 古诗词100首原文
    古诗词100首原文

    第1首、郭处士击瓯歌(唐代-温庭筠) 佶傈金虬石潭古,勺陂潋滟幽修语。湘君宝马上神云,碎佩丛铃满烟雨。吾闻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春星斗稀。玉晨冷磬破昏梦,天露未干香着衣。云钗委坠垂云发,小响丁当逐回雪。晴碧烟滋重

  • 笔记本电源好评评价483条
    笔记本电源好评评价483条

    1、线挺不错的!回来看见做工挺好用了俩次没有什么问题!2、原装线特别长,并且有时候需要移动笔记本,拆线就成为一件繁琐的事。发现了这款电源线,平头接口尺寸贴合,与原装线无异,磁吸感也完全相同。这样省去了原装线带三头插头

  • 语文教研员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语文教研员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1、语文教研员个人工作述职报告20____年9月,我荣幸地被镇教研室聘为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员。在各位领导的悉心指导下,在各位同事的热情帮助下,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现汇报如下。一、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为了充实

  • 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1、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本根据XX市语文工作计划和我区第二学期工作要点,本学期我校的小语教研将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学常规为规范,确立“立足课堂抓质量,加强

  • 古诗词80首简短
    古诗词80首简短

    第1首、赠郭季鹰(唐代-李白) 河东郭有道,于世若浮云。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耻将鸡并食,长与凤为群。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第2首、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唐代-李白) 化城若化出,金榜天宫开。疑是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