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内容 >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栏目:学习内容
时间:2023-04-24 18:39:03
文章: 分享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闪动着粼粼的波光。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2、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译文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3、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上头:上面,顶端。

4、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

1.读了这首诗,你对小娃有了怎样的认识。

他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

2.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小娃偷采白莲会被发现,从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两句可看出。

3.读了这首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例:诗中描写了一个天真幼稚、调皮可爱的小娃,可以感受到纯真美好的童趣。

5、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从军行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作者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赏析

《从军行》总共有7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一二两句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同时又渗透了诗人王昌龄丰富复杂的感情:戍(sh)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金甲尽管穿到磨破了,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被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6、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的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又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2.从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黄沙突出西北战场的艰苦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见战斗艰苦激烈。

7、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稚子弄冰的情景的?

形色泽上,金盘彩丝穿银冰;形态上,金盘脱出的冰犹如银钲 ;声音上,既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 的清脆。有形有色有声,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2.读了这首诗,你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画面?感悟到哪些美好的情感?

想到孩子们提着银钲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落到地上,碎裂

地。孩子们虽然有点失望,但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呀!

8、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①前两句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②后两句写孩子玩得正高兴时突然冰块落到地上,发出如玻璃碎裂的声音。忽作玻璃碎地声一句,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清脆的声音,看到了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诗中从三个方面上描写稚子弄冰的情:形色泽上,金盘彩丝穿银冰;形态上,金盘脱出的冰犹如银铮 ;声音上,既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 的清脆。有形有色有声,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9、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前两句写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两个满字,写出了仲夏时节的景物特点,描绘了景色的生机勃勃;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来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将山写活了;一个漫字,写出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生动形象。

后两句写人。与前两句恬静相比,这两句描绘得生动活泼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牧童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10、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闪动着粼粼的波光。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11、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牧童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信口吹,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悠闲自在。

12、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元末明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

13、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14、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15、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梅子熟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都是苍翠的树木,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之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叫声,比来时更增添了几分幽静。

16、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7、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

18、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里的柳树。

传蜡烛:指工种传赐新火。 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19、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①一个咬字将竹拟人化,一个定字写出竹目标之明确,不放松写出意志之坚定。

②千磨万击写竹遭受的打击之大。一个任字,表现出诗人无惧无畏、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20、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因为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依然坚韧挺拔,任凭你刮的是什么风。

21、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两句是描写边塞风景中的经典,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自汉迄唐,这些地方,曾经有过无数次的鏖战,历来成为热血男儿显身手的处所,造就了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平沙漠漠,朔风浩浩,塞外恶劣的气候条件。更加浓悲壮的气氛。如果说战争是威武雄壮的正剧。那么,这景象就是其舞台背景。唐代的边塞诗人们,正是连同这背景一并摄入彩笔下,写出许多豪壮的诗章的。此诗说砂砾飞扬如雪,突出其酷烈,说峰巔残月似徇,烘托其惨澹,可谓传神之笔。这两句写边塞,境界阔大,气势磅礴。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二句借骏马喻怀抱。边塞为骏马驰骋的广阔天地,但骏马能否有机会一效千里之足,就要看是否有人赏识。诗人说自己就如这千里马,一旦得展骥足,即可万里腾骧。主人饰马以金络脑,表明特见赏爱。诗人借此以憧憬身当恩遇的荣宠。但这不过是诗人一己的愿望,所以说何当。何当一语承上启下,既写出对建立勋业的向往之情,又表现出对自己能够见用于时的渴念,以千钧之力逼出结尾这一句:快走踏清秋。这十个字,感慨奋发,是诗人火一样的热情所化成。

22、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23、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4、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相关内容
  • 五年级下古诗三首从军行诗文重难点复习随堂笔记
    五年级下古诗三首从军行诗文重难点复习随堂笔记

    1、五年级下古诗三首从军行诗文重难点复习随堂笔记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诗的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又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

  • 古诗三百首一年级
    古诗三百首一年级

    第1篇、送浑将军出塞(唐代-高适)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yé)王。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yān)支下。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银鞍玉勒绣蝥(máo)弧,每逐嫖(piáo)姚(yáo)破骨都。李广从来先将士,卫

  • 古诗词大全600首短篇
    古诗词大全600首短篇

    第1首、咏桂(唐代-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第2首、闺怨(唐代-鱼玄机) 靡(mí)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别

  • 古诗100首经典
    古诗100首经典

    第1首、苦雪四首·其二(唐代-高适)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lǎn)惰(duò)。赖(lài)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 第2首、送人(唐代-杜牧)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

  •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

    1、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两根灯草》,什么是灯草?为什么是两根呢?小说《儒林外史》,是一个经典的讽刺笑话,广为流传,本文就是引用了里面严监生的笑话。说的是严监生躺在床上,睁着眼睛,

  • 古诗词80首优选
    古诗词80首优选

    第1首、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唐代-李白)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第2首、买花(唐代-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xuān)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

  • 古诗朗诵大全100首精选
    古诗朗诵大全100首精选

    第1首、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唐代-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xíng)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yì)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dí)的(dí),我心悬旆(pèi)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

  • 古诗词300首经典
    古诗词300首经典

    第1首、凉州词(唐代-薛逢) 昨夜蕃(bō)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第2首、古剑篇(唐代-郭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hè)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zhù)得宝剑名龙泉。龙

  • 古诗词100首原文
    古诗词100首原文

    第1首、郭处士击瓯歌(唐代-温庭筠) 佶傈金虬石潭古,勺陂潋滟幽修语。湘君宝马上神云,碎佩丛铃满烟雨。吾闻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春星斗稀。玉晨冷磬破昏梦,天露未干香着衣。云钗委坠垂云发,小响丁当逐回雪。晴碧烟滋重

  • 古诗80首锦集
    古诗80首锦集

    第1首、初冬夜饮(唐代-杜牧) 淮(huái)阳多病偶求欢,客袖(xiù)侵霜与烛盘。砌(qì)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lán)干。 第2首、自宣城赴官上京(唐代-杜牧)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谢公城畔(【pàn)溪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