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内容 > 

五年级第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栏目:学习内容
时间:2024-02-21 10:31:04
文章: 分享

《五年级第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五年级第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 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2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2. 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3. 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4. 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脉络梳理:

全文共3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渴望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

第二部分(第537自然段):写我到厂房找母亲要钱,看到母亲的不易,用母亲给的钱给她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数落我一顿,又给了我买书的钱。

第三部分(第38自然段):写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2、一年级第十一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第十一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项链》犹如一段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2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大海、沙滩、浪花的美。

第2自然段:写了小娃娃在沙滩上尽情玩耍的快乐场景。

3、一年级第8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第8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了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第2自然段:写了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要到哪里去。

第3自然段:写了小雨点儿的回答。

第4自然段:写了大雨点儿的回答。

第5自然段:写了雨点儿落下的地方发生的变化。

4、一年级第7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第7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作者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让我们更直观地认识了这些标点符号。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了下雨了,青蛙要写诗。

第2自然段:写了小蝌蚪要当小逗号。

第3自然段:写了水泡泡要当小句号。

第4自然段:写了一串水珠要当省略号。

第5自然段:写了青蛙写成了诗。

5、一年级第6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第6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小节,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1部分(1、2小节):通过三问三答告诉我们猴子、兔子、松鼠尾巴的特点。

第2部分(3、4小节):通过三问三答告诉我们公鸡、鸭子、孔雀尾巴的特点。

6、一年级第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第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分段:

全诗共4个小节。

第1小节:写了草芽说自己是春天。

第2小节:写了荷叶说自己是夏天。

第3小节:写了谷穗说自己是秋天。

第4小节:写了雪人说自己是冬天。

7、一年级第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第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本课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

译文:

江南水乡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8、六年级第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夏天里的成长》向我们展示了天气炎热、生物活跃、乐趣无限的夏日景物特点,是围绕着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来讲的。这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作者用简介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生长。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夏天是万物迅速成长的季节。

第二部分(2-3):写夏天里植物、动物、山、地、河和铁轨、柏油路都在快速地成长。

第三部分(4):写夏天里人也要赶时候,尽量地长。

9、二年级第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级第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女孩露西给爸爸写信的事。露西前后写了两次,第一次信的内容很伤感;第二次在妈妈的感染下,露西在信里告诉爸爸,她们在家生活得很好。两封信都表达了露西对爸爸满满的爱意和浓浓的思念。

课文分段

全文共14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露西想给爸爸写一封信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5段):第一次写信,露西给爸爸报告了家里的坏消息后觉得自己写得不好,将信揉成一团。

第三部分(第614段):在妈妈的提醒下,露西重新写信,她给爸爸报告了家里的好消息,并抒发了对爸爸的思念之情。

10、二年级第五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级第五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本文写了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后,在爸爸的指导下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效果很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能变成好事。

课文分段

全文共9段,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玲玲画了一幅画准备参加评奖。

第二部分(第29段):玲玲把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画上了一只小花狗,使画更好了。

11、二年级第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级第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7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官员更好多的称象方法,从而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可见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自信的孩子。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

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来称;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这段是本课的重点。曹冲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1)赶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

(2)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

(3)称船上的石头;

(4)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第5自然段讲用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12、二年级第十一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级第十一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课文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重点介绍了葡萄的品种多、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分段:

全文共4段。

第1段:写葡萄沟出产水果,其中人们最喜爱的是葡萄。

第2段:写葡萄沟不但出产的葡萄数量、品种多,而且那里的人们非常热情好客。

第3段:写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及特点。

第4段:总结全文,点明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13、三年级第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金色的草地》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当蒲公英盛开时,窗前的草地上变成了金色。

第二自然段: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第三自然段: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第四自然段:写我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14、三年级第13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13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那根胡子因沾到甜甜的果酱而越来越长。于是小男孩用它来做风筝线,鸟太太用它来当晾尿布的绳子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童话世界的神奇。

段落大纲: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胡萝卜先生因为每天都要刮胡子而发愁。

第二部分(24):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因为果酱沾到上面,所以那根胡子越长越长。

第三部分(56):小男孩剪了一段胡子,用来放风筝。

第四部分(79):胡萝卜先生走过鸟太太家时,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尿布。

15、三年级第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本课叙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课文分段

第一段(1-4):在大年夜的风雪中,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她一根也没卖出去。

第二段(5-9):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各种幻象。

第三段(10-11):写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冻死在街头。

16、四年级第十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四年级第十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爬天都峰》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遇上一位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脉络梳理:

全文共10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暑假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

第三部分(第37自然段):写我和老爷爷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写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互相道谢以及爸爸对我们的称赞。

17、四年级第12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四年级第12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课文通过描写盘古开天辟地及创造万物,赞颂了盘古不怕牺牲、敢于创造、无私奉献的品格。

脉络梳理: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有个叫盘古的巨人沉睡在混沌一片的天地里。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盘古用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18、四年级第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四年级第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了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课文分段

第一段(1):家里和学校都有爬山虎,引起作者的观察兴致,引出下文。

第二段(2):主要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段(3-5)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时怎样一步步向上爬的。

19、五年级第十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十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松鼠》一课不同于《太阳》,语言活泼有趣,学生没有接触过,并且课文介绍说明松鼠的信息比较多,要求整理这些信息并分条写下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可通过范例引导,梳理个部分层次,帮助每一位学生逐步达标。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先总说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再具体描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两个方面来说明松鼠驯良的性格特点。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乖巧的行为特征。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以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20、五年级第十一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十一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课文先写牛郎织女勤劳持家,日子过得挺美满,老牛死后留下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接着写王母娘娘反对,亲自去抓回织女,牛郎披上牛皮带着孩子奋力追赶,王母用天河隔开他们,最后写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表现了牛郎织女真诚坚定、敢于斗争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男耕女织,幸福美满;老牛体衰,临终嘱托。

第二部分(3-6):王母震怒,抓回织女;牛郎赶追,隔河相望。

第三部分(7-8):织女受罚,不改痴心;七月七日,鹊桥相望。

21、五年级第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文章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 : 概括介绍了牛郎凄苦的身世。

第二部分(3-8):讲述了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第三部分(9-21)到课文结尾,讲述了牛郎得到老牛相助,与织女相识的经过。

22、六年级第十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十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交代故宫的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二部分(第2段),统观故宫全局,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第三部分(3~15段),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介绍。

第一层(第3段),介绍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和汉白玉石桥。

第二层(4~10段),介绍三大殿,重点介绍太和殿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及功用。

第三层(第11段),过渡段承上启下。

第四层(12~14段),略写后三宫,突出它以凤为主的宫殿图案。

第五层(第15段),介绍御花园。

第四部分(第16段),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再次突出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和谐统一。

23、六年级第十一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十一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人类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存在的迹象,而人类将继续用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文章字里行间体现出科学小品文的严谨性、科学性、准确性。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写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第二部分(2-8):先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

第三部分(9-10):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24、一年级第十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第十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会写全回2个字。2.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和生活情景,理解、运用爬呀,爬呀已经等词语。3.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写了春天,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到树林里去玩。

第2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夏天了,妈妈又让它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第3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秋天了,妈妈又让它去采几个蘑菇回来。

第4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冬天了,妈妈让它待在家里过冬。

25、五年级第五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五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军事等15个词语。2.默读课文。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4.试着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脉络梳理:

全文共10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周瑜妒忌诸葛亮,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任务并立下军令状。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诸葛亮借箭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写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本课是精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比较多。首先,在情节的理解上,讲解详细有层次,学生可以一步步掌握内容;其次,在人物特点的分析中,通过抓住重点语句去体会;最后,安排学生讨论、总结人物特点,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6、五年级第十九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十九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能认识茧栈等14个字,会写蚕考等14个字,联系语境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意思;2. 能梳理出文章的写作线索,通过场景、细节描写品读体会父爱的伟大以及我对父亲的怀念与感激之情;3.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并说出文章以父爱之舟为题的理由。

脉络梳理:

全文共10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以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日常生活中的父爱。

第三部分(第59自然段):写求学路上的父爱。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照应开头。

27、五年级第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渺、篝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4.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人们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从而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回忆在故乡看月亮的感受。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我在他乡看月亮的感受。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抒发对故乡月亮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仅起到辅助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真正意义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故文章一些诗句来源不能一一点出,只能留给学生课后探究学习。

28、五年级第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试着猜一猜。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脉络梳理:

全文共4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教学时,以各种形式的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讨论探究;接着再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遗憾的是没有为学生拓展《西游记》中的其他内容。

29、五年级第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筷、恰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会写冈、饥等15个字,会写一饮而尽、性命等9个词语。2.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句试着猜一猜。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理清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注意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4.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的武松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武松在酒店喝酒,不听店家的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武松上冈,看见官府的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仍决定继续过冈。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一步步挨下冈子来。

本课作为精读课文,除了需要学生掌握故事情节,更要体会人物形象,所以重点讲解打虎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对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感受人物的英雄形象。

30、五年级第二十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月迹》这篇散文描写了作家贾平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为了寻找月亮,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充满童真童趣。课文以月迹为题,既是因为文章描述了孩子们追寻中秋月踪迹的趣事,也是因为月亮在作家心中留下了一抹温暖的痕迹,寄托了作家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脉络梳理:

全文共24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孩子们看到的镜中之月。

第二部分(第323自然段):写孩子们和奶奶在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24自然段):写我们在沙滩上看月。

31、五年级第二十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二十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鸟的天堂》是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述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动态景象。

脉络梳理:

全文共14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交代了我们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和当时的环境。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赞美了大榕树的美丽和生机。

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32、五年级第二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二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同学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同学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同学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身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同学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身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同学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生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同学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述我喜欢谈读书。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我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点出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以自己丰富的阅读经验谈多读书的好处以及怎么挑选好书。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总结全文,写了我对儿童的期望。

33、五年级第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蚱、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蝶等13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脉络梳理:

全文共19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

第二部分(第414自然段):具体叙述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玩耍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516自然段):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自由的。

第四部分(第1719自然段):写我在阴凉的地方悠然入睡。

本课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找出信息,便于我们从中体会情感,不足之处就是因为文章篇幅较长,真正读的环节不多,所以只能把重点放在引导体会情感的环节了。

34、四年级第二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四年级第二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兵、败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会写否、旋、况等15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3.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4.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5.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脉络梳理:

全文共13段,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冰尜儿的制作方法和玩法。

第二部分(第413自然段):写我用叔叔送我的陀螺取得了胜利,并悟出了人生的道理。

35、三年级第十九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十九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中小城内各种景物的样子。2.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3.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与同学交流。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5.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空间转移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段落大纲: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写海滨的景象。由远及近,先写浩瀚大海的景色,再写海滩的景观。

第二部分(46):写小城美丽的景色。分别描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处景物,突出了美丽、整洁的特点。

第三部分(7):总写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

36、三年级第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饶、优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挺等12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第1自然段从海水、海底、海里、海岛四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发现第5自然段是围绕关键语句来写的。3.借助文中语句,尝试围绕一个意思介绍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段落大纲: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第二部分(25):按照海面、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

第三部分(6):写西山群岛必将变得更美丽,更加富饶。

37、六年级第十九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十九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11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联系实际思考,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的含义,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段落大纲: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2):说明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但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只有很小很小。

第二部分(3、4):说明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如果随意毁坏,就会使资源枯竭,就会给自身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

第三部分(57):说明人类别无去处,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第四部分(8、9):说明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38、六年级第二十五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二十五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写的短篇小说《故乡》,文中的鲁迅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少爷,闰土是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这篇课文通过鲁迅对少年闰土的回忆,运用大量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小说字里行间充满了鲁迅对闰土的赞扬和无限羡慕。本文语言简洁,传神,人物形象鲜明。

段落大纲:

全文共1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写我记忆中的闰土勇敢机敏。

第二部分(23):我盼望见到闰土。

第三部分(418):闰土和我讲了雪地捕鸟,瓜地刺猹,海边检贝壳和潮汛看跳鱼的事,我非常羡慕,他的见多识广。

第四部分(19):闰土和我分别了,友谊也中断了,但我很怀念他。

39、六年级第二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二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读懂课文,把握主要内容。2.运用读进去,想开去的学习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完成课文导读中三个问题的学习。3.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受到老人精神的感染。

段落大纲: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1): 描述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景观和一幅喜人画卷。

第二部分 (25):主要写老人改造山林及绿化山沟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所取得的业绩。

第三部分 (67): 写我的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点出文章中心意旨。

40、六年级第二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二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教材简说: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便于11月1日写就了此诗。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段落大纲:

全文共7个小节,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人为代表,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

第二部分(24):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57):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相关内容
  • 五年级下古诗三首从军行诗文重难点复习随堂笔记
    五年级下古诗三首从军行诗文重难点复习随堂笔记

    1、五年级下古诗三首从军行诗文重难点复习随堂笔记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诗的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又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问题归纳1.《山居秋暝》: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大概诗人来

  •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

    1、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两根灯草》,什么是灯草?为什么是两根呢?小说《儒林外史》,是一个经典的讽刺笑话,广为流传,本文就是引用了里面严监生的笑话。说的是严监生躺在床上,睁着眼睛,

  • 自然角里奥秘多 ——初探如何利用自然角培养小班幼儿的科学兴趣
    自然角里奥秘多 ——初探如何利用自然角培养小班幼儿的科学兴趣

    摘要:《3-6岁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本文通过阐述对自然角环境的科学创设以及幼儿与自然角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的认

  • 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模板
    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模板

    1、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模板一、指导思想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的学期已经来临,我要响应涟源市小学语文的课改精神,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研究新课程标准为重点,以教研为突破点,认真钻

  • 五年级下古诗三首之从军行词句翻译及断句
    五年级下古诗三首之从军行词句翻译及断句

    1、五年级下古诗三首之从军行词句翻译及断句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前一句概括了戍边时间之漫长、

  • 五年级上册课文8冀中的地道战必考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五年级上册课文8冀中的地道战必考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1、五年级上册课文8冀中的地道战必考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五年级上册课文8冀中的地道战必考多音字与近反义词本课分别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地道如何方便人民生活生产、如何对付和防御敌人的扫荡、地道里的人如何了

  • 五年级上册第2课落花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第2课落花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1、五年级上册第2课落花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第2课落花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这节课节奏比较快,开门见山引出课题《落花生》,快速让学生理文脉,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刚开始一个女孩用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sūn:孙(孙子、孙女、外孙)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

  •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1、五年级下两茎灯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教材分析:《两茎灯草》是第五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第三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