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正确把握教材,提高教学设计有效性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19-04-04 14:40:13

《正确把握教材,提高教学设计有效性》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明德实验学校   李 辉,有效的教学设计包括很多方面,如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以学定教;教学设计要富有弹性,要多考虑几种可能;问题设计要改小步子为大步子,要富有启发性;问题情景的创设要富有情趣,要有利于学生的探究…… 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还应考虑到一个重要问题——即教材正确把握与使用。
人生有三重境界,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暇,初始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长大后接触了社会,看到了许多阴暗面,就怀疑了自己的眼睛,即看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于是抱恨终生;但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高到第三种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这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水又是水了。对教材的态度也可以借用这三种境界。过去,我们曾视教材为“圣经”,奉若神明,顶礼膜拜,不敢越雷池半步,纯粹就教材教教材;步入课改后,人人胆子大了起来,为了紧跟形势,往往盲目地抛开教材另起炉灶,特别是公开课,不搞点花样,不搞点创意,似乎就没有体现新课标,就不是课改。时至今日,人们开始渐渐对课改进行了冷静的思考,理智地分析,即考虑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教材,借此机会我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入境方能出境
教材是专家们经过深思熟虑精心选择的典型教学材料,往往是众多人的智慧的结晶,我们作为教材的使用者,在教学设计前,首先要走入教材,解读教材。所谓解读教材就是要弄清教材中编写了什么?意在熟悉教材的编写内容,尤其是跳出某一册的教材框框,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进行审视,做到了然于胸。如国标苏教版,从一年级开始每册都有统计知识,对于这一知识我们应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都应很好的琢磨,否则将会出现交叉、重复的现象,很可能在二年级已经把五年级要教的内容完成了。第二是教材为什么这样编写,意在对教材的呈现方式及编写理念进行深入探究,比如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虽然学生在四年级已初步的认识,但对分数的意义的抽象于概括依然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教材呈现的方式是先让学生从具体的实物再过渡到许多同样的物体组成的整体,最后再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这里要重点突出“1”的含义。而有的教师在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用手中的材料(发给学生的材料很多,有圆片,一分米长的纸条,12根小棒……)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折、分等活动,自己创造分数,由于学没有理解分数的意义,所以学生面对众多的材料只能是浅尝辄止,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最后要弄清教材这样编写对教学有什么启示,教材的编写对教学的启示不仅表现在一节课中,还表现在这一知识领域,甚至整个教学中,如:圆的面积这一教学内容,如果把目标仅仅定位在让学生知道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应用公式解决问题,显然就没有走入教材;实际上,这节课更重要的是蕴含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即转化的思想,也就是面对新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转化为老问题,解决新问题,这样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测、操作、互动交流中,所得到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感受是丰富的,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将受益终生。
二、理解方能创造
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都离不开原有的基础,教师只有理解了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理清其来龙去脉,才能做到瞻前顾后,以防顾此失彼。
如“认识厘米”一课,教材安排的活动是量一量桌子有多长,让学生利用手掌或其他方法测量课桌或讲台的长度,由于学生使用工具不同,每人手掌大小不同,一揸的长度不同,量出的结果也就不同,目的是引起认知冲突;形成一个新的需要——统一尺度。而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却把这一环节放在学生“认识直尺的使用方法和作用”之后,从而丢失了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入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这一环节。这样处理显然没有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
又如上次我们在实小听了钱守旺老师的“分数基本性质”这节课,可以说钱老师对教材的处理非常到位,他是先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商不变性质”,让学生猜一猜分数有可能有什么样的性质,然后再组织学生想办法验证,当学生发现分数的确和除法一样也有这样的基本性质时,钱老师进行了必要的点拨,学习商不变规律时,我们当时还没有学习小数,所以用“扩大或缩小若干倍”来表述,而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再用扩大或缩小若干倍来表述时,就有了局限,因此要改成乘或除以同一个数,这就是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的区别和联系。这样处理干净利索,对一些非本质的东西不作无谓的纠缠和浪费时间,钱老师很好地驾驭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三、量力方能实效
不可否认,由于地域文化,城乡差异,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材显现出相对的局限性;再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教材又显现出相对的滞后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教材只不过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还需从本地区,本班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等于全盘否定,另起炉灶,而是对教材的一种扬弃,是对教材的二度开放、完善和补充。如苏教材版上有很多情景图,像少年宫,游乐场等,城市的孩子很熟悉而农村的孩子却远离这些生活,教师教学时完全可以换成学生熟悉的场所,又如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教材的练习中出现了许多国家的国旗,由于国旗内部的颜色、图案不同,给学生的认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给教学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回避了这一问题,受到了专家的肯定。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等于把教学情景创设的花里胡梢,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播放2004年奥运会的镜头,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可谓是丰富多彩,有的说,我看到了许多运动员在比赛,有的说我看到了刘翔在跨栏,终于有位同学说我看到了五星红旗,五星红旗上有什么?老师又作了进一步引导才出现角,最可笑的是老师接着又问,你们知道五星红旗上的五颗星代表什么意思吗?很多学生木然,试问如果不举办奥运会,如果刘翔在奥运会上没有夺得金牌我们就不进行角的教学了吗?这样的“创造”又有多少意义。同样是创设情景附小的王计兰老师在教学“七的乘法口诀”时,做得就很好,她把书上提供的素材变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七个小矮人过生日”,这样既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熟知,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认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关键是从本班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才能收到实效。否则,只能是模仿、做秀、适得其反。如有的教师平时从不用多媒体,一旦上公开课就大用特用,需要几个专职电教老师给帮忙,可以说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课还是要上得平实一些为好。第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一原则出发,如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52÷2)这一内容时,有位教师把书本上提供的羽毛球换成了山芋,显然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52个羽毛球的好处是先分整筒,再把余下的一筒拆成10个和2个合起来,每班分6个,突出十位上的1同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第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需要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如教学面积、面积单位,怎样的分数能转化成有限小数…… 这些内容教材是安排一个教时完成的。根据实际需要在教学时,完成可以分两教时来教学,这样学生探究的时间就更充足。有些教材安排两教时的内容也可以调整成一教时来教学。总之一切都必须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这样我们的教学设计才能更有效。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在“认识钟表”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在“认识钟表”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钟表的方法。 一年级上半学期学生只需要会认整时和半时。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来认识钟表呢?反复研究教材后,我在教学时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如何区分整时和半时呢?我让学生看分针,如果分针指着12表示是整时,如果分针指着6表示是半时。现在学生在认识钟表时,都知道先看分针来确定是整时还是半时。

    07-22
  • 转化思想渗透方法例举
    转化思想渗透方法例举

    转化思想是数学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甲问题的求解,化归为乙问题的求解,然后通过乙问题的解反向去获得甲问题的解。 在现行教材中,如果我们仔细挖掘,会发现很多的知识可以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引导学生思考,进而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办法。现在利用小学教材中的几个例子来说明转化思想的渗透办法。 例子一:在探索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一课中,我们通常会组织学生去测量圆的周长。教材中用图示的方法,提示给学生可以用绕线法和滚动法来测量。这时,教师应抓住机会,组织学生讨论比较绕线法和滚动法的优劣,并重点让学生明白

    07-22
  • 数学要学好,我个人觉得还是得多加巩固,多见题型
    数学要学好,我个人觉得还是得多加巩固,多见题型

    教学方面:本月我把第二章的内容巩固结束,证明题大家思路比较清晰,而且步骤比较完整,这点我比较欣慰。学生问问题的主动性比较强,学习比较积极,每个学生一本笔记本,把平时讲的难题,好的题记录下来。第三章的知识讲了部分,我已把本章的主要证明题题型做了整理,整理了近50道题,作为同学们的习题练习以巩固本章知识。第三章主要是证明全等三角形,让学生灵活的记住四种证明的方法及一些重要的题型,还有就是用这四种证明理论去用尺规画三角形。这章节是考试重点,所以必须多加巩固。这是我在学车(自行车哦不好意思,呵呵)过程中悟出的道理

    07-22
  • 数学学科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观摩研讨会反思
    数学学科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观摩研讨会反思

    4月18日上午,早8:00,室外,寒气袭人,但黄河路二小的阶梯教室内充满了春日般的温暖,看来,全市,至少是金水区数学教师齐聚在了一起,参加了数学学科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观摩研讨会。 我们阳光教育集团的几位语文老师也过来凑份子了。没有位子,被挤到过道上。我一看,大标题就蒙了,全是数学的,而且所谓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这几个重点强调的大字,让我感觉如此的陌生与不安。 开始听讲了,大会前一个大的环节是说课,几位来自不同校区的老师分别就自己的课题围绕着课程标准、课程纲要、教学设计、关于学业质量与评价标准、学情调查 、学习目

    07-22
  • 深挖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深挖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小数乘法例5创设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入倍数是小数的学习。教材通过女孩提问:我算得对吗?引出验算。验算的方法教材呈现了两种,一种是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二是用计算器验算。通过观察,进一步研究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以我的教学经验,有的学生对于积与因数的关系一直没有什么感觉,特别是到了六年级还有不少学生无法判断。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07-22
  • 小学数学作业要求
    小学数学作业要求

    一、作业时间要求: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回家作业;其它年级的作业量控制在20分钟左右。二、作业种类及完成情况要求:1.口算本。建议能利用每节课课始完成,了解学生口算的速度;对于部分题目,要做好指导工作,降低计算的难度或是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建议每周做好情况汇总,激励学生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练习本。要针对每一课时的学习要求,明确格式、解答步骤,指导学生规范答题。尽量争取在课堂上留出完成的时间。 3.补充习题。建议作为回家作业使用。要求每题必做,对重点、难点题要做好讲评工作,力求人人掌握。 4.周周练。根

    07-22
  • 负数意义的一步步深入
    负数意义的一步步深入

    负数对学生来说不陌生,在我平时的教学中,也会遇到不够减,总有学生会提醒:老师,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在三年级的科学课上,学生也已经学会了看温度计上温度,会用负数表示温度,对负号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负数对学生来说并不生疏。本周三上午我们学校进行开学典礼和始业教育,没有上数学课。于是,我布置了前置性回家作业,完成书本上的练习。虽大部分学生知道负数,会读负数,会做书上的练习。但对负数概念的理解还是模糊的。本节课在学生交流生活中的负数引入,把重点定为理解负数的意义,同时利用温度、生活中的负数、数轴来加深学生对负数意

    07-22
  • 例谈小学数学文本阅读的重要性
    例谈小学数学文本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尤其是文本的阅读,历来被看作是语文教学的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向来被忽略,甚至在不少公开课教学中,有时候根本就没有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课本这一环节。以至于,早读时间,学生往往捧起的不是数学课本,因为数学课本中可读的文字确实有限。其实,不光语文教学需要组织学生阅读,数学教学更离不开文本的阅读,没有对文本的理解,就没有清晰的数学思维。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苏霍姆林斯基用这样的话道出了阅读对思维的重要性。 那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文本的阅读呢?笔者做如下例谈: 一、概念教学中的文本阅读 数学上的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