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让学生根据经验进行合理猜测,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19-04-15 16:37:45

《让学生根据经验进行合理猜测,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确实,让学生根据经验进行合理猜测,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习得学习方法的重要方式,为此,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种教学方式。然而,由于处理不当,有些“猜想——验证”的学习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本文拟就一个案例谈谈笔者对“猜想——验证”学习方式的一些思考。

案例:五年级下册《等式的性质(二)》

师:昨天的课上我们认识了等式中的一个性质,谁来说一说?

生:在等号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结果还是等式。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出示图①:

让学生看图列式。                                      

学生回答:x=20


接着教师出示图②:

要求看图列式。

生回答:x+x=20+20

教师引导将上式写成另一种形式,即2x=20×2。

再出示图③:

生很快列出:3x=20×3



得到三个方程后,教师请学生观察,能否从中发现什么?

生:在方程的左右两边都乘一个数,等式还是成立。

师追问:这是你的猜测,这个猜测对不对,是否适用于所有的方程?就需要对此验证。下面,请大家任意写一个等式进行验证。

很多学生有些疑惑,不知道如何验证,但也有部分学生完成,于是教师组织交流。

生1:4=4,4×3=4×3。

生2:7=7,7×0=7×0。

……

接着老师继续出示图片:

得到3x÷3=60÷3

思考:根据这个式子你又能得到什么?

生: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结果还是等式。

教师再请学生举例验证这句话是否准确,有学生发现方程的两边不能除以0,因为没有意义。于是就得到: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式不变。

最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得到等式的另一个性质。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图片,学生根据图列出一些方程后进行“猜测”,而后学生再通过举例进行验证。如此“猜测——验证”,效果如何?
笔者发现: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不高,课堂还是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进行。而且,学生所举的例子说服力不强,价值不大。

造成这样的局面,笔者认为是因为教师没有很好的认识以下三个问题:

1.猜测是为了什么?

猜测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合理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举措。因此,教学中采用猜测需要思考:能否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能否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能否让学生的合理推理有意义?能否创造机会让学生利用已有的事实和经验?上例中,学生看图写出三个方程,在观察方程得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上相同的数,等式不变”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猜测在其他的方程中是否也具有这样的规律?笔者认为,这样的猜测在培养学生直觉思维、合理推理等方面价值不是很大。因为无论是图或是列的方程都已经直观地向学生说明等式中存在的另一个规律,而且学生已经用完整的话阐述了这直观的事实。因此,这时的猜测、验证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同时,在这时作猜测后,学生很难举例去验证,课堂上所呈现的那些作为验证的回答“4=4,4×3=4×3”、“7=7,7×0=7×0”显然没有意义。由此看来,运用“猜测——验证”的教学方式需适宜,教师事先需把“猜测是为了什么”考虑清楚之后再作安排。

2.何时引导猜测?

那么,以上案例是否有“猜测——验证”的教学需要呢?笔者认为只要时机安排得当,这个教学内容采用“猜测——验证”能够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基于等式性质一进行合理推理,从而得到等式的另一个性质。具体可作这样的安排:

课堂伊始,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来说说具体的内容?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根据已经学习的等式性质进行合理的猜测,猜一猜,在等式中还可能存在怎样的规律?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完全有能力猜测: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结果还是等式。当然,在这里,大多数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还不能考虑到关于“0除外”的问题,但教师不需要补充,而是在学生猜测后,作这样的引导:你是怎么想到等式中还可能存在这样的规律?能否有理有据的告诉大家你的想法?这一提问无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他们不得不去考虑关于这样猜测的合理性。

猜测的时机非常关键,时机把握好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就能激发。与上例相比,显然在上课伊始就引导学生猜测,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学习空间的拓宽无疑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去调动学习经验。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的确,如果猜测前还像上述案例中教师不断作铺垫,那么学生就不可能放开思维去驰骋想象,也就难以产生令学生欣喜的发现。

把握猜测时机,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让猜测真正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是教师必须思考的另一个问题。

3.怎样进行验证?

对于很多老师来说,验证就是让学生举一些例子来说明猜测的合理性。其实,关于验证,笔者认为不可小觑。例如,当学生猜测“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者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还是等式”后,学生想办法验证这句话是否合理科学。这时,大多数学生可能会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但对于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也可能从加法和乘法的关系、减法和除法的关系角度思考。因为在四年级学习运算律以及混合运算的时候,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关系;减法和除法的关系有过思考,知道乘法是特殊的加法,而除法则是特殊的减法。

笔者认为,通过具体例子说明问题的验证固然是符合学生思维特点,但在逻辑的角度,这样的验证并不严密。当然,之于小学生来说,这样处理也是可以。但是,如果能够从运算意义的角度去思考,那么验证就更加符合逻辑、更具说服力了。

当然,如果课堂上没有学生提出从运算关系的角度去验证,笔者认为教师有这个必要去引导。如:同时乘上一个数就相当于什么?能与加法建立联系吗?即x=40 → 3x=40×3,就相当于x+x+x=40+40+40。经这样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为何能从“等式两边同时加或者减去一个数,所得的结果还是等式”推理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者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还是等式”的道理,帮助学生给猜测找到依据。

课进展到这里,教师需要进一步点拨:既然这两句话本质上相通,为何要用两个性质来定义?是否这两个规律有不同之处?这一问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两个性质的命名必然有不同的地方,其不同就在于同时除以同一个数是必须“0除外”,这是区别于性质一的最为关键的地方。

综上,笔者想说明的是,验证的方式并非仅是举例,有时,我们可以通过沟通知识之间的练习,触及知识的本质进行。这样作验证,会使课堂更具深度。

“猜想——验证”的教学方式虽好,但如何让其名副其实,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改进。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大班上学期语言活动:电视广告
    大班上学期语言活动:电视广告

    活动目标:1、能初步发现广告语的特点。2、学说、学编广告语,提高分析概括的口语表达能力。3、能够与同伴合作共同创编驱蚊产品广告。活动准备:1、录制4个与幼儿生活有关的电视广告。2、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学说广告。3、驱蚊产品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感受广告。 1、第一次观看广告,提问:说说广告中都有哪些产品? 广告中说了些什么? 2、第二次逐个观看广告,提问:这些广告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小结:广告要介绍出产品的优点、用途。同时适时做随机教育。) 3、引导幼儿发现广告与和日常生活用语的不同之处,

    06-21
  • 论文: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把握操作的核心
    论文: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把握操作的核心

    【摘要】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更是占了主导地位。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经常会为学生设计摆一摆、分一分、拼一拼等操作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更能有效地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操作使算法算理脉络清晰,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操作的核心就是帮助学生数形结合从形的角度来理解数的抽象;操作使概念认知印象深刻,在低年级的概念认识教学中操作的核心是建立表象沟通联系;操作使解决实

    07-22
  • 启发性提问帮助学生探究思考
    启发性提问帮助学生探究思考

    为使儿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语)有效的成功的智力活动,不仅锻炼乐意学习的情感,而且还可伴随意志努力和对学习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精神。 基于此,在课堂上作了一些小小的尝试。 一、教学实录:(《圆锥的体积》课堂片段实录)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请你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有关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或体积的计算方法的? 生:通过操作,借助已学过的知识来进行推导。 师:那么,你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呢? 学生操作。拿出事先做好的已标明底面直径

    07-22
  • 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数形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数形相结合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建立合理而又迅速的思维结构的有效工具,是数学知识、技能转化为数学能力的纽带。朱老师在这节课中,通过数形结合这一途径,使学生较为清晰地将知识点的理解,并掌握。 从网上学习到:数与形是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数学研究的两类基本对象。在小学阶段数主要指整数、小数、分数,属于数学抽象思维范畴,是人的左脑思维的产物。而形主要指几何图形,属于形象思维范畴,是人的右脑思维的产物,数形结合使人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思维功能,相互依存、彼此激发,全面、协调、深入地发展人的思维能力。 朱

    07-22
  • 数学课堂的有效评价
    数学课堂的有效评价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必须要从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备教材出发。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我们可以在课前了解,也可利用上课的导入环节进行了解,了解学生是否已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生是否已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生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等。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才能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教学活动紧凑严密,尽量发挥每个单位时间的最大效益。

    07-22
  • 微格研练,促我成长
    微格研练,促我成长

    微格研练,曾经对这个课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它所讲何事,但通过一次次参加这个课题组的学习活动,让我对它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它就像一面大镜子,能让自己更直观地看到在教学上的不足,知道自己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从而使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 本学期上了一堂教研课《算24点 》,这是一堂在教学完乘法口诀之后的活动课,通过玩牌这样一个活动,提高加减乘除的口算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说这是一堂让学生很感兴趣的课。 一、导入部分的研练 研练前的设计:老师举起扑克牌: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扑克牌。你

    07-22
  • 小学数学优质观摩课有感
    小学数学优质观摩课有感

    今天,我有幸来到黄河二小参加了公立学校的观摩课,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本次观摩课分两个环节进行: 首先各位老师把自己要上的内容、课前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设计和大家分享了一下,即我们所说的说课。 他们设计的每一节课都是基于课程目标、基于教材、基于教学参考、基于质量评价标准、基于学情分析来设计的,我感觉这样非常好! 我们上每一节课都是有目标的,有任务的,而我们要讲解内容的深浅、宽广也是要有个度的,因此课程标准、教学参考、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我们设计每一节课的重要依据。每一节课的内容孩子们在生活能了解了多少,我们

    07-22
  •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题意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题意的能力

    四校联谊,两节语文课,两节数学课。数学课围绕主题如何在课堂练习设计中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上了研讨课,一节是百花小学陆海勤执教的二年级的《解决问题》,一节是我校陶雪芬老师执教二年级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虽都是二年级的课,对于老是在高段的我,听后受益匪浅。 主题图的把握 二年级的解决问题是以图文结合呈现信息与要解决的问题,对二年级的孩子是一个挑战,如何正确理解信息,尤为重要。陆老师一课巧妙的以春游为主线,带领孩子们走进数学世界。陆老师先呈现了第一幅图,让学生找一找,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本张图用图意展示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