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哭哭熊与笑笑熊反思

栏目: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
时间:2023-01-14 10:35:01
文章:持续 分享

《小班教案哭哭熊与笑笑熊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小班教案哭哭熊与笑笑熊反思

教学目标

  1、体验笑能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快乐。

  2、初步学习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能根据笑和哭的表情图进行大胆想象,发展幼儿的发展思维。

  4、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体验。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6、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了解一些简单的表情。

  环境准备:相机、 哭脸、笑脸脸谱。

重难点:

  体验笑能给自己和别人

  认识汉字:笑、哭。

过程与策略:

  一、谈谈今天的心情

  1、幼儿选择脸谱,展示给大家看。

  2、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讨论。

  请小朋友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哭脸、笑脸)

  你为什么选择笑脸(哭脸)?

  什么时候你会笑?

  什么时候你会哭?

  二、欣赏故事《哭哭熊与笑笑熊》

  1、猜测哭哭熊为什么不高兴。

  2、讨论:

  这只小熊为什么不高兴?

  他们叫什么?为什么叫这样的名字?你喜欢谁?为什么?当你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做?

  三、比比谁笑的最开心

  教师用相机拍下幼儿的笑脸。

  四、学习汉字:笑、哭

  1、 出示汉字“笑” 教师:“你们认识他吗?”“猜一猜”(和我们今天看的故事有关)“对,是笑,字的上面像什么?下面呢?”

  2、 出示汉字“哭” 教师:“这是什么字?”“为什么是哭?”“他像什么?动脑筋想一想。”

  3、 比较两个字,找不同。

  游戏:看卡片,做表情。

  4、 幼儿拿小字卡认读。

  先自由认读,然后游戏:看表情,拿字卡。

  活动小结

  教师:“这两个字你们认识了吗?

活动延伸

  1. 利用家访向家长介绍《哭哭熊与笑笑熊》活动的目标、价值以及家园互动方面需配合的事项。

  2. 向家长发放《家庭情况调查表》,及时收回,以便老师分析、了解幼儿状况。

  3. 根据幼儿入园后的表现,每天及时与家长交谈,重点对情绪不太稳定的幼儿的家长提出建议。

  4. 召开家长会,介绍幼儿一日生活内容、常规及本学期教育要求。

  5. 出一期“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幼儿园的要求,介绍入园的准备工作,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园关。

活动反思

  让幼儿常是理解他人,表达自己,体验笑可以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要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做个快乐的孩子。

  这节活动课的目标是让幼儿知道哭和笑是人的情绪、情感的表现,懂得同情和安慰别人。子们在我潜移默化的引导下,不仅明白了笑是自己内心最好情感的体现,也锻炼了他们口语的表达能力,看到孩子们个个如欢快的小鸟,我也情不自禁的微笑了。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孩子们表现的出奇的好,很快投入到交流中, 认识“哭”和“笑”两个字不是教材的要求,但是我觉得幼儿虽小,但他们的形象认知水平还是有了一定的发展,个别孩子的能力超强。所以,我增设了这一环节,提升了孩子学习的兴趣,为这节课增添了不少光彩。

不足:

  教具准备不充分,评价幼儿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向老教师学习幼教的好经验、好方法,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语言的趣味性是使教学语言产生魅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幽默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缓和紧张气氛,缓解对立情绪,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理舒畅的教学环境。

2、小班社会活动熊宝宝不会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熊宝宝为什么会哭,让幼儿愿意帮助它,会说短句:熊宝宝不要哭,我为你做XXX。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熊宝宝的脸上贴满泪水;熊的新衣服;长毛绒熊。

  活动过程:

  一、故事讲述

  1.这是谁?它怎么啦?你怎么知道他哭了?(看见它流眼泪了。)

  2.故事讲述:春天来了,小鸟、小蜜蜂它们都穿着新衣服出去玩,熊宝宝说:"我没新衣服、新裤子,我不出去玩啦!呜呜呜……"

  二、情感体验

  1.熊宝宝为什么哭?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不哭吗?(擦眼泪、抱抱它)

  三、帮助熊宝宝--给熊宝宝做新衣、裤

  1.装饰衣裤(蜡笔、印染、棉签画等)。

  2.送一句安慰熊宝宝的话(学说句子:"熊宝宝不要哭,我为你做……")。

  3.帮熊宝宝穿上新衣服。

  活动反思:

  这节课能够适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学会安慰别人,做一个好宝宝。但是有些幼儿不能主动配合老师,这方面有待加强。可以利用其他一些东西吸引幼儿的兴趣。

3、小班社会哭哭脸与笑笑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关心他人和为朋友带来快乐的美好情感。

  2、能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了解五官的名称及其功用。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范画两张(一张笑脸、一张哭脸)彩笔、贴五官材料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笑脸、哭哭脸、幼儿欣赏,老师提问:

  这两个娃娃你喜欢哪一个?

  你平时是喜欢哭还是喜欢笑?

  笑脸、哭哭脸哪些地方不同?(引导幼儿说出笑脸嘴巴向上翘,眉毛向下弯;哭时嘴巴向下弯,眉毛向上翘。)

  2、你看到朋友的笑脸你心里会怎样?(很高兴)

  看到朋友哭时你高兴还是跟着伤心?

  3、现在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看故事中的小蜗牛是怎样对待朋友的

  二、基本部分:

  1、老师讲述故事:“微笑”一遍后提问:

  小鸟为朋友作了什么事?(小鸟为大家唱歌)

  小兔为朋友做了什么事?(小兔为大家送信)

  小蜗牛做了什么让朋友感到高兴的事?(她把微笑送给了大家)

  它是怎么把微笑送给大家的?(她把画着微笑的小蜗牛画像,装在信封里,请小蜗牛送给了大家。)

  2、边提问边复述故事一遍,并让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3、请幼儿表演故事一至三遍

  4、讨论如果你的朋友不高兴了,你会用什么办法使他高兴起来?

  三、结束部分:

  1、小蜗牛把什么送给了大家?

  你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给朋友带来快乐?

  2、讲评课堂情况,向幼儿进行相互友爱教育。

  四、活动延伸:

  1、画一画每天的心情,不高兴嘴角向下弯,高兴时嘴角向上弯。

  2、游戏:贴五官

  让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贴出哭时或笑时的嘴巴、眉毛

  活动反思:

  幼儿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争吵,有些幼儿则会通过哭泣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日常生活的渗透教育中,我们也会告诉小朋友,哭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有什么问题说出来,老师和小朋友可以一起帮忙解决,会有一些效果。正好借助《哭哭脸和笑笑脸》这节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知道在心情不好时,采取哪些措施可以使心情变好。

4、小班社会公开课哭哭脸与笑笑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大胆想像,并通过语言、绘画或粘贴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会关注周围的生命,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3、逐步养成垃圾分类处理和珍惜、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蜗牛的外貌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2、背景图:大树和草,毛毛虫和菜地,花园和蝴蝶,小河和青蛙。

  3、环境布置:蜗牛图片、蜗牛生活背景、幼儿观察记录。

  4、材料:半成品剪贴画、八开白纸、油画棒、胶棒、手工布等。

  5、电教器材:视频仪、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听一听(1)教师交代故事名称――小青蛙旅行记。

  (2)放录音――自编童话故事《小青蛙旅行记》(附后),边讲边通过视频仪出示背景图。

  2、说一说(1)教师引出主题:故事里的小青蛙去旅行,可高兴了。咱班自然角的小蜗牛丢了,小朋友都很着急。其实小蜗牛也去旅行了,旅行是一件多快乐的事啊。你们想一想,小蜗牛可能到哪里去旅行呢?它会碰见谁,看到什么,遇到什么事呢?

  (2)围绕这几个问题,让幼儿找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讨论。教师走到幼儿中间,倾听他们的想法。、(3)全班幼儿一起交流。

  3、画一画(1)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介绍提供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需要的材料。

  (2)幼儿绘画、粘贴。教师细心观察,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帮助和指导。

  对不敢大胆绘画的幼儿,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口吻说:“小蜗牛去哪儿了?它找妈妈去了。”这样,幼儿重复地画出同样的蜗牛,就有成功感了。教师还可以说:“小蜗牛找花姐姐去了,花姐姐什么样呢?”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考虑,画出花姐姐。

  对不会画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挑选适当的半成品材料,粘贴蜗牛及背景。

  对不喜欢换色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欣赏环境创设中的作品或其他幼儿的作品,让孩子感知色彩的美。

  4、讲一讲。

  (1)教师引导画完的幼儿讲画。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把小蜗牛去旅行的经历讲给老师、小朋友或其他人听。

  (2)教师协助幼儿将作品粘在展示板上;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附:小青蛙旅行记在井里住着一只小青蛙。周围的人每天用绳子拴着桶从井里往上打水。小青蛙看到水桶上来下去的,真想到井外边儿去看一看。

  有一天,小青蛙跳进打水的桶里,和水桶一起上去了。它趁人不注意,迅速地跳到了旁边的草丛里。它看见小草一棵接着一棵,绿绿的,旁边还有一棵大树!再抬头往上看,呀,大阳真刺眼!小青蛙想,这儿可真大呀,可比在井里好多了!它蹲在那里看了一会儿,心想,既然我已经跑出来了,那我就跑得再远一点吧,看一看别的地方是什么样。于是,它又用力向前跳去。

  小青蛙来到一个菜园子旁边,停下来喘着气。“世界多大啊!我得好好看看,不能守在一个地方。”它自言自语地跳进了菜园子,“好绿的菜啊!真漂亮!”这时,菜叶子上的一条毛毛虫说:“小青蛙别走了,你就留在这里和我做伴吧。”小青蛙没有听毛毛虫的话,继续向前跳着。

  它来到了一个花园里,这儿开着各种颜色的花儿,有红色的、黄色的、粉色的……好看极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小青蛙以为它是一朵会移动的花儿,对着蝴蝶说:“好漂亮的花呀,还会飞呢!”

  天渐渐地黑了。小青蛙看见了无数的星星,一闪一闪的,还看见弯弯的月亮挂在天空。小青蛙继续向前跳着,希望看到更多更新鲜的东西。

  “呱、呱”,一种好熟悉的声音。小青蛙顺着声音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个池塘边,看到几只青蛙在荷叶上唱歌。它们邀请小青蛙参加它们的音乐会,小青蛙高兴地跳到了一个荷叶上,和大家一起“呱、呱、呱”地唱了起来。这一天可真让小青蛙长了见识。

  教学反思:

  幼儿能根据哭和笑的表情进行大胆的想象,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体验。了解自己的表情,不仅可以丰富与人交往的技能,而且可以丰富表达表现的手法。根据这个了解我想在这一节语言课上怎样让小朋友在边玩中边识字呢?

  使这节课不会枯燥无味,我利用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准备了听表情情绪的录音来引题,小朋友们学的很愉快很开心的。

5、小班音乐熊与石头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幻灯片内容大胆表现欢快和笨重的两种不同音乐,并能根据音乐性质进行游戏活动。

  2、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3、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6、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幻灯片、碰铃、双响筒、鼓。

  2、了解小鸟、兔子、熊等动物的动作特点。

  活动过程:

  (一)观看幻灯片,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

  1、看一看:

  (1)这是什么地方?

  (2)发生了什么事情?

  (3)都有谁?

  (4)后来怎么样?

  2、说一说:

  (1)这里这么安静,怎样才能让森林热闹起来?

  (2)每部分图片要配什么样的音乐?(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感受,说说图片要配什么样的背景音乐。)

  3、听一听:

  (1)幼儿倾听教师准备的音乐,听一听是几拍子的音乐?

  (2)感受图片与音乐相结合的效果。

  4、玩一玩:教师弹奏,幼儿尝试跟着音乐唱唱跳跳。

  (二)音乐游戏:熊与石头人。

  1、教师扮大熊,幼儿扮小动物游戏。

  2、个别幼儿扮大熊,其他幼儿扮小动物自由选择造型游戏。

  3、打击乐伴奏深化游戏。幼儿按意愿扮演小动物,其余幼儿选择乐器为音乐伴奏。

  4、游戏规则:教师弹奏舞曲,幼儿自由结伴舞蹈。教师弹奏《熊走》音乐,扮演“熊”的幼儿按节奏走出来,扮演小动物的幼儿自由做造型不动,动的“小动物”则被“熊”吃掉,退出游戏回座位等待。

  (三)教师提出问题结束游戏。“今天小朋友玩的都很开心,请你们回家以后想一想,还有哪些不同的玩法,可以玩的和今天不一样?”

  教学反思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石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小班数学活动教案:熊妈妈过生日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数学活动因为其本身的严谨性、条理性比较强,课堂教学的紧密性、知识点的连续性、幼儿的理解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一种情况:积极参与的幼儿总是固定的几个,有相当一部分小朋友总是处于一种被动跟说或听的状态。

  针对这个问题,我尝试按照新思路对小班数学活动进行了设计并实践,在每个环节的安排上考虑了数学活动的整体递进要求,希望通过探索,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进来,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够成为活动的主人,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能帮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活动目标:

  1、能知道3以内数量与数字的关系。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 图片 3个数字框

  活动过程:

  一、师幼听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做律动。

  二、看一看。

  幼儿观察课件,进一步认识数量与数字的关系。

  1一只熊妈妈(用数字“1”表示)

  2、两只小熊(用数字“2”表示)

  3、三个洋娃娃(用数字“3”表示)

  三、想一想,说一说。

  幼儿和熊妈妈一起整理礼物。

  四、玩一玩。

  游戏——《送礼物》

  幼儿给熊妈妈送礼物,在游戏中理解3以内数量与数字的关系。

  五、师幼齐唱生日歌,自由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分四个环节,在第二环节中,让幼儿观看课件,理解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重点讲解1只熊妈妈用数字1表示,2只小熊用数字2表示,3个洋娃娃用数字3表示。幼儿从直观的图片到亲自做动作,如拍两下手,学小兔跳3下,学小猫叫2下,学小鸡叫1下,让幼儿真正理解了3个物体与数字33的对应关系。

  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幼儿在看、听、做、玩中理解了数量语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环境和材料对活动起了激励作用。孩子以集体、小组、个人等形式积极参与活动,活动氛围轻松愉快。在以后的活动中,教师要耐心等待孩子,一切以孩子为主题,让孩子更有兴趣、更得参与快乐活动。

7、小班数学活动教案:三只熊的早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只小盒子、6个苹果,FLASH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导入:小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小熊)是小熊一个人吗?还有谁?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

  哪个是小熊宝宝?为什么?

  那妈妈呢?

  3、小结:在我们家里,一般情况都是爸爸长得最高,宝宝长得最矮,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导语: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早就准备好了三只碗。

  2、哪知碗给爸爸?什么颜色的?

  哪只给妈妈?什么颜色的?

  宝宝呢?

  三、情境"分蜂蜜",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4样早餐。他们会吃些什么呢?请你来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样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数字,这个是1号瓶……3、几号瓶给熊爸爸吃?为什么?

  几号瓶给熊宝宝吃?为什么?

  几号瓶给熊妈妈?为什么?

  4、小结:一般情况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玉米", 感知"粗"、"细"

  1、引导语:第二样早餐是什么?(玉米)刚刚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们一下就看出来了。玉米都是一样高的,要怎么分呢?为什么?

  2、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粗"、"细"--人是讲胖的,玉米要讲粗(动作提示),慢慢的,就变……(动作收紧)细了小结: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五、情境"分苹果",引导幼儿操作

  1、明确要求:第三样早餐是什么?(苹果)数数有几个?怎么分呢,他们是这么分的: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宝宝吃得最最少,熊妈妈吃得不多也不少

  2、幼儿复述要求:他们是怎么分的?

  3、幼儿走到桌边进行操作活动。教师重复讲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

  4、幼儿带着自己的操作卡回到座位上

  5、评价(1)把错的拿出来:对不对?

  (2)出示对的:对不对?谁跟他一样?问问爸爸妈妈对不对?

  六、情境"分鱼"

  1、引导语:第四样早餐是鱼。盒子上有什么?什么意思啊?

  2、哪个盒子给爸爸?(6条鱼的)宝宝呢?(2条鱼的)妈妈呢?(3条鱼的)爸爸妈妈们同意吗?

  3、揭开盒子:我们来看看。6条什么样的鱼?

  4、现在还是把6条小鱼给爸爸吗?

  5、小结:有的时候数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时数字大的并不一定表示多。这个问题有点难,等我们长大了就明白了。

  活动反思

  《三只小熊的早餐》的数学活动是让孩子在故事情节中认识三只小熊,在对家庭成员的认识中区分大小和比较的大与小,高矮和比较高与矮,由此帮助三只小熊分早餐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大、中、小;在操作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让幼儿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活动导入部分通过出示三只熊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通过肉眼的观察初步感知大中小的区别,并通过比一比的方法,知道并了解区分大中小的方法,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幼儿乐于在玩中去学习各种知识,对数、大小的概念和都有了些零碎的认识,同时他们对数数、比大小等也非常感兴趣,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都很喜欢听故事,所以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故事将整个活动贯穿起来,发现三只熊的关系和大小。

  在这个感知的过程中,让幼儿在观察、操作、讲述、游戏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经验。

8、小班音乐熊跳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用笨拙与欢快的动作表现ABA结构,学习听间奏。

  2.让幼儿创编动作自由的表现小熊跳舞的形象并体验游戏的快乐。

  3.学习自己找空间地方活动,不和他人发生碰撞。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图谱一幅;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 引子,激发幼儿兴趣。

  熊妈妈有两个熊宝宝,一个叫熊大大,一个叫熊小小。大大长得很胖,走起路来很慢,活动起来不太方便。小小很瘦,很可爱很活泼。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跟着音乐跳舞,听音乐响起来啦!它们要跟着跳舞啦!

  2. 倾听音乐,按照音乐节奏指挂图。

  指图谱提问。

  (1) 指图(一)提问:告诉我这是谁在跳舞?(大大)为什么?(因为音乐速度缓慢,听起来很笨拙。)

  (2) 指图(二)提问:这是谁在跳舞?(小小)为什么?

  (3) 指图(三)提问:现在又是谁在跳舞?(大大)

  小结:熊大大跳了两遍舞,因为他觉得自己有点胖,活动不太方便,想多活动要和小小一样灵活。小小跳了一遍舞。

  3.分段听音乐,布置听音乐任务。

  (1) 听音乐A段。布置听音乐任务:大大和小小跳舞时的音乐一样吗?大大跳舞时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慢、重不欢快)

  (2) 听音乐B段。布置听音乐任务:小小跳舞时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欢快、让小朋友听了也想跳舞)

  (3) 用一个动作表示间奏是在休息。

  (4) 听音乐A段。布置听音乐任务:大大跳了两遍舞,跳两遍舞时的音乐一样吗?(一样)

  小结:大大跳了两遍舞,而且音乐是一样的。音乐很慢、重不欢快。小小跳了一遍音乐欢快、活泼。

  4.创编动作。

  想象一下熊大大跳舞时是什么样的。熊小小跳舞是什么样的。

  5.分角色游戏。

  6.活动结束:大大和小小玩得真高兴,不过他们有些累了,想休息一下,我们下次再一块玩这个游戏好吗?

  《中国幼儿教师网》 marrina 编辑

  教学反思:

  一个较完整的音乐活动应该欣赏在前,学习在后,从而挖深价值,促进幼儿发展。而如何使幼儿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和美,导入则很重要。我们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歌曲,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欣赏。并且我们教师要苦练基本功,这样才能驾驭一个音乐活动,从而提高孩子的音乐能力。

9、小班语言三只熊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尝试进行配对。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图片“小熊的一家”、三只大小不同的盘子、三只高矮不同的蜂蜜瓶、三根粗细不同的玉米、六个苹果、三个画有不同数量不同大小的鱼盒子。

  2、供15名幼儿的操作材料(人手一张画有小熊一家的底板,人手一个小篮子里面装有六个苹果)。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尝试进行配对。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小熊的一家”观察其特征,引发幼儿兴趣。

  师:“喜欢小动物吧。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今天老师这上面也有小动物,看看是谁?(出示小熊的一家)家里都有谁呀?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宝宝?哪个是妈妈?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并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爸爸长的高,宝宝长的矮,妈妈长的不高也不矮。

  二、通过小熊的一家,了解熊爱吃的食物。

  师:“三只熊在干什么呢?它们要吃早餐了,你们今天吃过早餐了吗?猜猜看,三只熊最喜欢吃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师:“有可能哦”。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只熊今天的早餐都吃了些是什么?出示相应的食物图片。并请小朋友牢牢的记住这些东西。

  三、为熊的一家分配食物,感知物品的大小、高矮、粗细与数量的关系。

  1、比较相同物体,区分大小。

  师:“早餐要开始了,吃早餐前当然要先用到餐具,哪一个给熊爸爸的?什么颜色的”哪一个是给熊宝宝的?什么颜色的?哪一个是熊妈妈的?什么颜色的?"出示图片,说说你的理由。

  “爸爸个子很高,胃口很大,吃的也多,所以爸爸要用最大的盘子,你们同意吗?宝宝很小,胃口很小,吃的也少,所以宝宝用最小的盘子,你们同意吗?妈妈胃口不大也不小,所以用不大不小的盘子,你们同意吗?”

  师:“三只不同大小的碗,最大的给爸爸、最小的给宝宝、不大不小的给妈妈。”

  2、比较相同食物,区分高矮。

  师:“要吃早餐了,看看是什么?(蜂蜜)三只瓶子一样吗?那儿不一样?你觉得哪个是给爸爸的?为什么?(中间的瓶子最高,里面装的蜂蜜越多,所以应该给爸爸。)哪个给妈妈?

  哪个给宝宝?刚才的蜂蜜有高、有矮,可下面这个事物它们都长的一样高哦。

  3、比较相同食物,区分粗细。

  师:“要吃第二样东西了,玉米(出示图片)(刚才的东西有高有矮,现在他们一样高哦,谁会分一分?)哪个给爸爸?哪个给妈妈?哪个给宝宝?理由。幼儿讲述玉米的粗细,请幼儿做出粗细的动作。

  小结:三根一样长的玉米,粗细不一样,粗的那一根多一点,细的那一根少一点。

  四、正确的数数方法,引导幼儿按苹果的数量以及熊一家胃口大小来分食物。萌发幼儿关心父母的情感。

  1、出示六个苹果围绕在熊一家的周围。师:“有什么办法可以数清楚?你数的第一个苹果在哪里?”

  2、师:“6个苹果三只熊来分,你会怎么分呢?理由是什么?”

  3、师:“熊的一家要这样分苹果,熊爸爸要多吃点,熊宝宝要少吃点,熊妈妈呢不多也不少。”幼儿重复一遍。

  4、幼儿操作,教师提醒。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熊的一家,还准备了一个小篮子,小篮子里面有6个苹果,请你将篮子里的苹果按要求分给三只熊”。

  5、教师评价。

  五、活动延伸。

  出示三只装有不同大小不同数量鱼的盒子(盒子上写上数字2、4、6)。师:“你觉得哪个给爸爸吃?”哪个给妈妈吃?哪个给宝宝吃?让幼儿猜测。后打开箱子让幼儿自己发现,除了事物数量的多少外还事物大小有关。

  活动反思:

  《三只熊》是小班下学期《熊的故事》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们通过故事得到大、中、小配对的概念,同时也感受大小不同的三只熊的不同的形象。按照我的预想,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时间短,只有那些生动、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开展数活动时,我尽量以故事为载体,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快乐的学、快乐的玩。而熊是幼儿所熟悉、喜欢的动物,所以在此次活动中,我以熊为主角,并对三只熊的故事进行改编,通过生动的环节衔接,让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更好的引发小班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但是在活动中却并非如此。在活动的导入部分,我出示了三只玩具熊,让孩子们观察一下三只熊的大小,然后引入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课件吸引了,当故事讲完以后,孩子们一下子松懈下来,当我提问时,只有少数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而其它孩子的注意力是分散的,预期的效果并不完美。

  在小班阶段,影响孩子思维的因素实在太多了。作为老师应该认真分析教案,特别对设计的提问要仔细琢磨,尽量增加其有效性,活动的形式也应该多变一点,孩子的思维往往容易被色彩鲜艳的动画所吸引,而他们在观看时,其实并没有带着一种目的,所以当需要回答问题时,能力差的孩子就不知道回答什么了,他们没有处在思维的积极状态。可能由于是随堂课,所以自己只做了一下大致的准备,对其中的有些细节并没有认真的琢磨,对自己的提问设计也没有想得太多。如果在欣赏故事之前,我有意识地设计一个问题,如“小姑娘迷路了,她会到哪里去呢?会碰到什么事呢?”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去欣赏故事,可能孩子的有意性就强一点,另外在观看课件时,我应该分段让孩子们欣赏,从开始到“小姑娘在小熊的床上睡着了…….”然后让孩子们讨论一下“三只熊回来会怎么样呢?”,接着在继续欣赏下去,可能比较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可能比较喜欢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另外我还应该在区域活动中创设“熊的家”的环境,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大碗、中碗、小碗,大椅子、中椅子、小椅子的配对,我想这作为区域活动的延伸,肯定是孩子比较乐意接受的。

10、小班音乐三只熊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本活动是在小班《熊的故事》这一主题背景下开展的,幼儿在前期已经对大小比较有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对《三只熊》的故事有极大的兴趣,因此结合音乐活动,将内容延伸到音乐中的低音与高音,通过熊爸爸与熊妈妈的形象,使幼儿在游戏中熟悉、辨别低音与高音。

  活动目标:

  1、在到小熊家做客的游戏情境中,试着根据听辨音的高低表现三只熊的特征。

  2、愿意跟唱歌曲,感受家庭的甜蜜。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能够进行大小比较2、材料准备: PPT、音带3、重难点:听辨音的高低活动过程:

  媒体操作:播放第一张PPT一、小熊出来玩1、小小熊来了·今天有个好朋友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学本领,看看是谁呀?

  (出示小熊,并与幼儿打招呼)·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啊,小熊们,让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媒体操作:点击第一张PPT上的喇叭按钮,旋律律动·小熊玩累了,我们回家休息吧。

  2、小熊的家·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熊宝宝家做客,想不想去呀?我们先来看看熊宝宝的家。

  媒体操作:在第一张PPT上点击,直到小熊行进到小屋前,点击进入第二张PPT·小熊的家里可能住着谁?

  小结:在这幢美丽的大房子里住着三只小熊,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他们相亲相爱的生活在一起。

  二、到小熊家做客1、熊爸爸来开门·我们一起来敲敲门,听听小熊家的谁会来开门呢?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敲门,学说'你好,请问有人在家吗?')(教师在钢琴低音区演奏旋律)·你觉得可能是谁走出来开门?

  小结:声音听上去低低的、重重的,果然熊爸爸走出来开门了。

  媒体操作:点击第二张PPT,出现熊爸爸·熊爸爸长得什么样?

  ·熊爸爸长得那么胖,它会怎么走路?(请个别幼儿学学)小结:熊爸爸胖胖的,肚子圆滚滚的,走起路来慢悠悠。我们一起来学学熊爸爸走路。(幼儿模仿,教师钢琴低音伴奏)2、熊妈妈来开门·我们再敲敲门,听听这次谁会来为我们开门。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敲门,学说'你好,请问有人在家吗?')(教师在钢琴高音区演奏旋律)·这次可能是谁走出来开门?为什么?

  小结:声音高高的、很好听,熊妈妈来了。

  媒体操作:点击第二张PPT,出现熊妈妈·熊妈妈长得什么样?

  小结:熊妈妈很苗条,走起路来扭扭扭。" (幼儿模仿,教师钢琴高音伴奏)三、三只熊来表演1、三只熊唱起来·小熊一家请我们到他们的房子里去玩。

  媒体操作:进入第三张PPT后,先点击PPT中的喇叭,紧接着再播放PPT中的FLASH·听,熊宝宝一家还为我们唱起了歌呢。

  媒体操作:进入第四张PPT,点击PPT中的喇叭(教师先念歌词后范唱)2、三只熊跳起来·三只熊相亲相爱在一起,还跳起了舞(教师示范)·你最喜欢三只熊里的谁?

  3、小小熊跳起来。

  ·想不想和熊宝宝一起来跳跳舞呢。(教师带领幼儿模仿)·这首好听又有趣的歌的名字就叫做《三只熊》。下次再到小熊家去做客吧!

  四、结束活动附歌曲歌词:

  有三只小熊住在一起熊爸爸 熊妈妈 熊宝宝熊爸爸胖胖的熊妈妈很苗条熊宝宝很可爱一天一天长大了

  活动反思:

  教师在活动中提问准确,能关注幼儿的表现。当个别幼儿出现不合拍时教师能及时的指导,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注意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聆听音乐以及用声势动作表现音乐时幼儿情绪好,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在最后的合作中能专注的看指挥,达到三声部合奏的效果。

  在活动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教师对重点目标的达成度关注的不够,如果请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奏中能调换一下角色会更好。另外在乐器的摆放和乐器的选择上在进行细致的斟酌会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

11、小班数学活动三只熊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在《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这样一条目标: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抓住这两个契机,通过故事情境,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和三只熊的关系,更好的引发小班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整个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故事情境中快乐的学、快乐的玩。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知并发现物体的高矮、大小、数量与三只熊的关系。

  2.尝试根据三只熊的大小为其分配相应物品。

  3.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人手一套,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ppt图片导入,观察感知高矮

  1.这是小熊的一家,小朋友看看他们家有谁?

  2.还有谁?有爸爸,有妈妈,还有宝宝,我们可以说是小熊的一家!

  3.看看哪个是熊爸爸?你怎么知道这个是爸爸?爸爸长的怎么样?

  4.熊妈妈在哪?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衣服的颜色、头上有蝴蝶结)

  5.熊宝宝在哪儿呢?(中间)(年龄小,长得矮)

  总结:今天小熊一家要去爬山,爬山可是很累的!要有足够的力气,我们一定得吃饱饱的。熊妈妈准备了营养的早餐。

  二、创设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区分大小

  出示ppt:1.吃早餐需要用到什么?

  2.我们需要三只碗!这三只碗分别是谁的?哪只碗是熊爸爸的?为什么呢?

  3.哪只是熊宝宝的呢?(熊宝宝小,吃的也少,所以用小的碗)

  总结:大的红碗给爸爸,小的蓝碗给宝宝,剩下这个不大也不小,中等的碗给熊妈妈。

  三、情境“分蜂蜜”,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出示ppt:1.猜猜看,熊妈妈会准备什么早餐?

  2.哪一瓶是熊爸爸的?为什么?

  3.那熊宝宝的会是哪一瓶呢?为什么?

  分鱼感知数量:1.小熊小,所以吃一条,请小朋友送一条;爸爸大所以送三条

  2.手口一致的点数

  四、幼儿操作

  Ppt:1.吃完早餐,小熊一家要去爬山了!他们会带上什么呢?我们来看看!

  2.幼儿说一说他们带了什么?(帽子、水壶、包、水果)

  3.请一两名说说拿到的是什么。说一说大小的不同等,觉得哪个应该送给熊爸爸......

  出示操作表格:熊爸爸、熊妈妈、小熊,请你们帮忙把帽子、包三个东西分给这个熊一家。哪个给熊爸爸,哪个给熊妈妈,哪个是熊宝宝的,分给谁的就贴在它的下面。

  4.幼儿操作:你们帮助小熊一家分好了东西,小熊说谢谢你们,你们应该和熊一家说什么呀?

  活动反思:

  幼儿乐于在玩中去学习各种知识,对数、大小的概念和都有了些零碎的认识,同时他们对数数、比大小等也非常感兴趣,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都很喜欢听故事,所以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故事将整个活动贯穿起来,发现三只熊的关系和大小。

  在这个感知的过程中,让幼儿在观察、操作、讲述、游戏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经验。

12、小班音乐游戏小兔和熊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由于小班幼儿主体性处于刚刚萌发的幼稚状态,常常表现出无知、无序,他们的自控能力、主动意识差,规则意识尚没建立,所以我设计该活动,旨在情境与游戏中,锻炼孩子的自控能力与规则意识。

  小班的孩子年龄虽小,但是已经能初步感知音乐的快慢,但由于小班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在活动中,我借助"小兔跳"与"相亲相爱"两个动作,让孩子把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装死"更是趣味性地训练了孩子短暂性地自控能力。

  活动目标:

  1.借助游戏情景表演及故事经验,理解游戏规则,在熊出现的音乐游戏情境中控制不动。

  2.感受音乐中的欢快与舒缓,并能用"小兔跳"与"相亲相爱"两个动作进行表现。

  3.愿意参与游戏,借助"相亲相爱",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了解熊是凶狠的动物会吃小动物。

  物质材料准备:音乐剪辑,一位扮演熊的老师。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要变成谁?

  2.互相打招呼。兔宝宝们好!

  二、倾听故事,感知音乐。

  1."今天天气真好,兔妈妈要带兔宝宝们出去散步,你们愿意吗?"

  2."可是森林里有可怕的熊,它们可喜欢吃小兔子了,如果我们遇到熊那怎么办呢?"

  3."让我们听听故事里的小兔是怎么不让熊吃到自己的。"(一边放音乐,一边讲述故事)

  三、创编动作,表现音乐。

  1.创编"装死"的动作。

  "为什么熊没有把小兔吃掉?"

  "谁会装死,请你来表演一下。"(请一幼儿师范)让我先来闻闻,搬搬他的腿,搬搬他的手。

  "谁还愿意来表演装死?"(让所有的幼儿体验)让我来检查一下。

  2.创编"相亲相爱"的动作。

  四、完整游戏,强化规则。

  1.走,兔宝宝让我们出去散步吧!(完整播放音乐)

  2.刚才我们散步时候的音乐,有的快,有的慢,音乐快快的时候,我们做什么动作的呀?音乐慢慢的时候我们又做了哪些动作?

  3.让我们再到别的地方去散散步吧!可是那里有好多熊,我们可要小心哦!

  五、舞蹈表演,体验成功。

  1."小朋友真厉害,装得很像,现在狗熊离开了,让我们一起跳个舞庆祝一下吧!

  2.快乐舞蹈。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直观的教具结合语言引导配上旁白式的音乐,引导幼儿充分感受了音乐的内容和两种角色的不同特点。如此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聆听和表演的快乐。

13、小班语言活动三只熊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区分大,中,小,并能有顺序地排序。

  2.能安静地和同伴一起听故事。

  3.初步记住故事内容,并能记住故事的名字。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大,中,小熊各一只

  2.故事录音

  3.挂图一幅

  4.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三只熊

  1.教师分别出示大中小熊,让幼儿数数有几只熊。

  2.区分大中小

  (1)这三只熊一样大吗?

  (2)让幼儿把最大的,最小的分别找出来,给它们取名字叫大熊,小熊。

  (3)中间的一个,不大也不小就叫中熊。

  (二)将三只熊排序

  请幼儿给三只熊排队(从小到大排列,并能说出这是小熊,这是大熊,这是中熊)还能从大到小排列。

  (三)欣赏故事:三只熊

  1.现在我们已经和三只熊交上朋友了,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三只熊。(幼儿集体讲一遍故事的名字)

  2.幼儿欣赏故事后提问:

  (1)三只熊为什么不高兴?

  (2)小姑娘到三只熊家里的时候,三只熊知道吗?他们有没有同意给她吃?

  (3)小姑娘睡他们的床,熊知道吗?他们有没有同意?

  3.教师小结:小姑娘到熊的家里,没有得到熊的同意,就用了他们的东西,所以熊生气了。

  4.那么小姑娘怎样做熊才不会生气呢?(启发幼儿说出进入别人家里,或要用别人的东西,先要问人家同意吗?在别人同意后才能用,这样人家才不会生气)

  (四)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听完了故事,我们一起来和小熊跳个舞吧!(根据音乐,幼儿自由舞蹈)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们通过故事得到大、中、小配对的概念,同时也感受大小不同的三只熊的不同的形象。按照我的预想,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时间短,只有那些生动、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开展数活动时,我尽量以故事为载体,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快乐的学、快乐的玩。而熊是幼儿所熟悉、喜欢的动物,所以在此次活动中,我以熊为主角,并对三只熊的故事进行改编,通过生动的环节衔接,让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更好的引发小班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14、小班音乐公开课熊跳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力度及高低的变化创造性地变化动作。

  2.能在音乐结束后迅速找椅子坐下,体验共同游戏、竞争的快乐。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人制作一只纸偶熊,游戏时戴在手上。

  活动过程:

  1.初步会做律动:熊走路、熊跳舞。

  鼓励幼儿听音乐,根据音乐的速度、力度的不同做小熊的走路、跳舞、休息睡觉的动作。

  2.学唱游戏歌曲:小熊找家。

  教师戴上纸偶,讲小熊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故事:有一只小熊姐弟俩在树林中迷了路,姐姐动脑筋很快找到了家,弟弟只有坐在地上等别人的帮助。

  提问:"你们愿意学谁?"

  在熟悉歌曲旋律、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3.玩游戏:小熊找家。

  教师用不同的方式(高低、强弱、快慢等)演奏,幼儿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是什么情景:小熊它们在哪里?熊姐姐在干什么?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爬山下河、平地快走、过桥慢走、劳累步重和遇险急走等。

  玩游戏:小熊找家。

  玩法:

  将幼儿的椅子排成圈,椅面朝外。幼儿戴上纸偶站在圈外扮小熊姐弟,人数比椅子多一个。游戏开始,大家围着椅子按顺时针方向边走边唱歌并念白"小熊是谁呀?"教师用不同的音高、速度、力度弹奏音乐,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自己的动作。在高音1结束后,大家迅速找空椅子坐下,没找到椅子的幼儿将小熊纸偶举起再做小熊状。教师念白"小熊是谁呀?"幼儿一起唱:"小熊就是他。"

  建议:

  1.在幼儿享受竞争快乐的同时,要引导幼儿具有一定的抗挫能力。

  2.幼儿没找到椅子,做了小熊,请他继续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评价:

  1.能感受音乐的变化,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2.会随着音乐所表现的情景的变化,变换自己的动作。

  3.在游戏中,能快乐地游戏,正确地面对成功与失败。

  活动反思:

  《小熊找家》是一个规则游戏,对幼儿来说,能够自己开展这一游戏其基础就是掌握游戏人数与椅子之间多一、少一的数量关系。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因此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把难点人数与椅子之间的数量关系作为一条线索贯穿始终,并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解决,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并把数学的内容融入其中,寓教育游戏之中。

  在第一个环节中,以幼儿感兴趣的抢椅子游戏作为一个切入口引出课题,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并使幼儿感知了解游戏人数与椅子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游戏《小熊找家》做铺垫。第二个环节是迁移游戏经验,学习游戏《小熊找家》,引导幼儿再次感知并探索人数与椅子之间的数量关系。第三个环节是再次探索并验证人数与椅子之间的数量关系,示范分组游戏的方法,同时引导幼儿自己解决分组游戏中椅子不同于集体游戏的放法,为幼儿自己开展游戏扫清了障碍。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应用已有经验,尝试分组游戏。

  在整个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活动中对时间的掌控不够,导致整个活动时间过长。在前面的环节中,尤其是第一个环节组织较为拖沓,以致后面的环节时间很赶。

  2、作为一个音乐综合活动,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对幼儿感知音高及速度还不够强调。

15、小班科学熊宝宝做馒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对事物简单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特征感兴趣。

  2、会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初步感知、理解5个以内物体的量。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通过实地参观,了解厨房老师做馒头前的准备(包括洗手等)和做馒头的过程。

  2、准备面粉、面团、小枣、小围裙等。

  活动过程:

  1、以故事情境引入。

  ①教师扮演熊妈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②引导幼儿认真清洗双手。提升经验:制作食品前,要把手洗干净。

  2、与幼儿一起制作馒头,边做边数看到的东西。

  ①一一认识制作馒头需要的工具,看一看、说一说:这里有什么?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哪些东西一样?数一数有几种东西?每种有几个?

  ②教师与幼儿一起制作馒头,边制作边相互比一比馒头的大小、形状。还可以数一数:自己有几个面团?做了几个馒头?

  ③、请幼儿自己取3颗枣放在馒头上。

  ④、请幼儿把3个馒头放在一个盘子里。提升经验:3个馒头、3颗枣、3个面团,都是3。

  3、把馒头送到厨房,拜托厨房老师蒸一蒸,并向厨房老师表示感谢。提升经验: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说"谢谢"。

  4、买馒头游戏:继续练习数数。请幼儿拿"钱"(用圆纸片代替)"买"蒸熟的馒头,一个馒头一块钱,说清楚买几个,是大馒头还是小馒头。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331页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16、小班音乐活动小猴和熊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聆听的习惯,感受小猴和熊不同形态的音乐,引导创编各种小猴的动作,表现其音乐形式。

  2、激发幼儿喜欢小猴的情感及做音乐游戏的兴趣。

  3、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创编各种小猴的动作。

  难点:分辨小猴和熊两种不同情趣的音乐。

  活动准备:

  森林图一幅,各种动物。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开火车来到“森林”。

  问:我们来到了哪里?

  森林里有什么呀?

  幼儿自由想象,教师根据回答,在图中放上各种动物等。

  二、初步感受小猴和熊的音乐。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想听吗?我们来听吧!(完整欣赏音乐一遍)

  问:你听了音乐,有什么感受?

  2.小猴和熊也来了,听听看,哪是小猴,哪是熊。(完整欣赏一遍)

  (1)欣赏小猴的音乐,创编小猴的动作。

  A.我们来听这段音乐是谁来了。(幼儿欣赏辨别)

  B.小猴是什么样的?

  C.我们跟着音乐来做做吧!幼儿跟着音乐做小猴的动作。

  D.小猴还可以怎么样?让幼儿创编各种不同的小猴的动作。

  E.跟音乐学小猴。

  (2)欣赏理解熊的音乐。

  A.听听这段音乐是谁来了?

  B.熊的音乐听上去怎么样?(幼儿自由想象)

  C.熊遇到小猴会怎么样?(幼儿自由述说)

  三、师生合作游戏。

  1.出示头饰,激发幼儿玩游戏的热情。

  2.交代游戏要求:

  老师扮做熊,小朋友扮做小猴,小猴可以按自己喜欢的小猴动作参加游戏。

  3.游戏。

  4.简短小结,请一幼儿扮做熊再次游戏。

  活动反思:

  根据新《纲要》中艺术指导的内容与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我将本次活动设计成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性活动形式,让孩子初步感受音乐旋律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创编动作表现小猴机灵可爱的样子。

  本次活动我能采用逐层深入的方法,让幼儿边玩边学,在玩中感受音乐,在感受音乐的同时玩游戏,减轻了幼儿枯燥学习的负担,使得学习在游戏中自然进行,更显趣味性。在活动中我比较注重孩子的相互学习,比如说,在创编小猴子的动作时,我不是让幼儿跟着老师转,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变“我来教,你来学”为“你有什么新的动作,我们来学”,教师及时退位,达到了教与学的共同目的。这样,不仅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还能鼓励其他孩子去创新。这次的活动很适合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此在玩游戏时孩子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打熊,这使整个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都能达到。

  本次的活动虽说比较成功,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音乐课件播放时有些问题;没有照顾到全体幼儿,对有些幼儿关注的还不够;对孩子引导性的语言还不够;教育机智还有所欠缺。

17、小班综合熊娃娃和树叶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故事,使幼儿初步懂得只有和同伴互助互爱,才能有更多的好朋友。

  2、了解树叶的作用,并激发幼儿产生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树叶做成的标本、树叶粘贴画,小熊、小树叶、大灰狼图片各一张,大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扮演树妈妈,幼儿扮演树叶宝宝,游戏形式引题

  师:我是树妈妈,你们都是我的树叶宝宝,风吹来,我们飘来飘去,转起来了,啦啦~~~树叶宝宝长大了,要离开妈妈飘落下来,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轻轻地轻轻地,我们飘来飘去,真好玩。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树叶飘落的动作。

  师:你们看,这里还有很多我们的落叶朋友呢,我们把它们捡起来放在篮子里吧。幼儿和教师一起捡树叶。

  二、故事欣赏

  1、师:原来我们有这么多的好朋友啊,高兴吗?咦,你看,这是谁?

  出示哭脸的树叶宝宝,师:它怎么了?

  师: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边出示图书,边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一次。

  提问:

  (1)刚开始,小熊有没有和树叶宝宝做朋友?

  (2)谁要吃掉小熊?

  (3)大灰狼来了,是谁救了小熊?他们怎么救小熊的?那我们也一起来试试救小熊,好吗?(幼儿尝试扮演树叶宝宝一次,教师当小熊)

  2、请大班幼儿表演故事,全体幼儿当树叶宝宝也一起参与游戏。

  三、引导幼儿了解树叶的作用,教育幼儿不随意采摘树叶

  师提问:你喜欢树叶宝宝吗?为什么?

  师:我也喜欢树叶宝宝,它除了会救小动物外,还有很多用处呢!小树叶还有什么用处,你们知道吗?谁来说说看?

  请幼儿自由发表看法。

  师总结:小树叶能作肥料,书签,标本,药品,还能净化我们的空气,让我们呼吸到新鲜的氧气,所以我们不能随意采摘树叶,这样会破坏我们的环境,要和树叶做朋友,不能随便摘树叶,对吗?

  四、和幼儿一起将树叶带回幼儿园

  师:小树叶的用处可真大,我们把刚才捡来的这些树叶宝宝带回去,用它们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好吗?

  附:故事:熊娃娃和树叶宝宝

  天气真好,熊玩具来到山上玩,飘落在地上的树叶宝宝看见了,心里真高兴呀,树叶宝宝对小熊说:“小熊玩具,你来啦,我们一起玩玩吧,好吗?”小熊歪着脑袋说:“我有小朋友做我的好朋友了,还有小花小草,我才不和你玩呢。”树叶宝宝听了,伤心地走开了。正在这时,一只大灰狼伸着懒腰说:“我刚睡醒,肚子好饿呀,咦,前面有只小熊,正好给我当点心吃。”大灰狼说完向前走去。树叶宝宝看见了,着急地对小熊说:“小熊,不好了,不好了,大灰狼来了,你快跑吧。”小熊哭着说:“我该往哪儿跑呀?妈妈快救我呀。”小树叶说:“小熊,别哭了,我们一起来帮助你。”他们一起跑到小熊身上,把他围了起来。不一会儿,小熊就被树叶全都遮住了。这时,大灰狼来了,东找找,西看看,说:“刚才明明看见小熊在这里的,怎么一下子就不见了,我再去前面找找。”说完就摇着脑袋,灰溜溜地走开了。树叶宝宝看见大灰狼走远了,对小熊说:“大灰狼走了,小熊,你快出来吧。”小熊从树叶堆里钻出来,对树叶宝宝说:“谢谢你们了,今天多亏你们救了我。”树叶宝宝说:“不用谢,帮助好朋友是应该的。虽然我们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但是我们还是很有用处的。”小熊羞愧地说:“我现在知道了,我们都要互相帮助,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小熊和树叶宝宝成了好朋友,他们高高兴兴地在一起。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小班幼儿语言发展能力较快,我打破以往教师一味地说故事内容的教育方式,在活动中运用情境表演,让幼儿在观看大班幼儿的表演中理解故事内容,并让幼儿参与表演,幼儿积极性较高。但是,在开始部分的时候,我认为加入一些树叶飘落盖在一起的动作,让幼儿体验模仿,那后面的表演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应该考虑如何在活动中让幼儿多活动起来,不是一味地坐在那里当旁观者,这样才能使这节课更加生动有趣。

相关内容
  •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大全200篇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大全200篇

    1、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大全200篇  1、游戏名称:问好目的:学习生字(第一次学习)准备:字卡方法:教师逐个出示字宝宝并以字宝宝的口气做自我介绍:"我是X字宝宝,小朋友好!"幼儿说:"X字宝宝好!"  2、游戏名称:长高了、变矮了目的

  • 小班音乐课教案变形金刚反思
    小班音乐课教案变形金刚反思

    1、小班音乐课教案变形金刚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跟着音乐节奏产各个,创造性的表现各种动作;  2、大胆想象,体验游戏的快乐。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

  • 小班音乐教案听声学声反思
    小班音乐教案听声学声反思

    1、小班音乐教案听声学声反思  活动目的:  1、感受并初步辨认鼓、碰铃、蛙鸣简、三角铁等乐器的音色,尝试为教师齐声伴唱。  2、学习听辨乐器音色表演相应动作,增强音乐听力与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鼓、碰

  • 小班安全教育教案防雷电反思
    小班安全教育教案防雷电反思

    1、小班安全教育教案防雷电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学会如何防雷电。  2、锻炼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3、通过表演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并

  • 小班社会落叶教案与反思
    小班社会落叶教案与反思

    1、小班社会落叶教案与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描绘诗歌,感受秋天落叶的色彩美。  2、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

  • 小班数学教案5的认识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5的认识反思

    1、小班数学教案5的认识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5的认识  重庆丰都栗子中心幼儿园王晓蓉  活动目标 :  1、让幼儿正确读写数字5,并能数出5以内的物体数量。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学

  • 小班健康小狗汪汪教案反思
    小班健康小狗汪汪教案反思

    1、小班健康小狗汪汪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听信号手膝着地爬行,增强幼儿四肢的肌肉力量。  2、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促进幼儿手脚和全

  • 小班英语1活动教案40篇
    小班英语1活动教案40篇

    1、小班英语1活动教案40篇  活动目的:  1、通过阅读幼儿用书,知道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能根据教师的提问从安全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知道在

  • 小班教案反思蔬菜宝宝
    小班教案反思蔬菜宝宝

    1、小班教案反思蔬菜宝宝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一定数量的蔬菜,能正确叫出它们的名字。  2.幼儿用完整的语句回答(如:这是青菜)。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 小班语言淘气的小猫示范课教案与评课
    小班语言淘气的小猫示范课教案与评课

    1、小班语言淘气的小猫示范课教案与评课  《淘气的小猫》  读本分析:  主人出门了,淘气的小猫开始在家中“大闹天宫”,它先是跳进了鞋盒、接着钻进了皮鞋……最后把屋子里面搞得乱糟糟。读本的主要教育价值在于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