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带领学生欣赏数学中的美《数学中的美》读书笔记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18-11-25 07:51:18

《带领学生欣赏数学中的美《数学中的美》读书笔记》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最近我读了吴振奎的《数学中的美》一书,本书引导人们去欣赏数学之美,发现数学之美,研究数学之美。通过阅读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在小学教学中,应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中很多美的东西,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数学中蕴含的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带领学生欣赏数学中的美。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说:“数学是美的”。书中介绍了数学的和谐美,具体体现在公式、图形的对称之中。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会让学生欣赏一些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如蝴蝶、剪纸、灯笼、中国结等物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的欣赏中快乐的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中的美。

二、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书中讲述了简洁美是数学的重要标志,因为数学语言是最简洁的语言,是最简洁的方式揭示自然的客观规律。数学是科学的语言,符号是记录表达这些语言的文字,数学符号的根本作用是使数学语言成为全世界通用的最简洁的语言。在教学用字母表达数时,将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就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运算中的大小括号符号都讲究大小适中,上下左右对称也体现了数学中的美。另外,符号的运用还体现在数学公式中,比如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等面积公式中,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就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三、认识数学中的奇异美。

奇异美指数学中所得出的结果或有关的发展是如此的出人意料,既引起极大的惊愕与诧异,又引起了人的赞赏与叹服,给人以新奇的美感。数学中“勾股定理”、“黄金分割”是数学美的具体体现,巴黎圣母院、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埃及金字塔等著名建筑的外观都是利用黄金分割给人美的享受。在小学教学中,学生用七巧板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可以拼出千姿百态的图案(人形、房屋、花草等),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利用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自己去探究、交流,同学们通过剪拼会得出如下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从而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得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在拼的过程中也分感受到了数学的奇异之美。

四、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美。

吴教授在书中写道:“美是绝对观念在具体事物和现象中的表面或体现。”、“美是生活的本质作为美的尺度的比,或者同他的实际需要同他的理想和美好生活观念相比较好。”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提醒学生观察生活中美的事物,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我会让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遇到的钟表,记下所看到的时间,留意观察一秒钟、一分钟时间的长度,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的美。

     总之,教师应让学生探究数学中的美,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教育,引领学生走进美的数学世界,探索美的数学知识。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给低年级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阶梯
    给低年级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阶梯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反思 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对于缺乏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由于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对于认识倍这样一个比较抽象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难的。要给学生的数学抽象一个阶梯,让学生逐步的从形象的认识到形成表象再抽象成数学思考。 一、分一分,充分感知 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是一个一个地分东西,例题通过两种花: 蓝花和黄花比一比,比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回忆起可以一个对一个地比,比出哪种多,多几个或者是哪种花少,少几个。教师通过告诉学生还可以一份一份

    07-22
  • 五年级数学《找次品》片段反思
    五年级数学《找次品》片段反思

    片段:师:(出示2个羽毛球)其中有一个是次品,但光看外表看不出来,只知道次品较轻。你有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 学生思考后交流: 生1:我们可以掂一掂。马上有人反驳:太轻了,掂不出来怎么办? 生2:可以称一称。 师:用什么称呢? 生2:用天平秤啊 师:出示天平秤图片。问:怎么称? 生解释如何称,师用学具帮助表达。 小结:两个球中有一个是次品,我们只需要称一次就保证能找出来。 教学反思: 以在2个球中找次品入手,起点较低。之所以起点这么低,是想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回顾和认识天平的工作原理,以保证后面活动的有效性。

    07-22
  • 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片段: 1、学习例1。 T:请问买3个3.5元的风筝要付多少钱?这个问题大家能解决吗?请独立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2、学生交流 S1:3.5+3.5+3.5=10.5(元)我用的是小数连加的方法。 S2:3元3=9元 0.5元3=1.5(元)9+1.5=10.5(元) T:0.5元3=1.5(元)怎么算的? S2:2个0.5是1元,再加上1个0.5元就是1.5元了。 T:你是转化成加法计算的,是吗? S2:是。 S3:老师我把3.53=10.5看成353=105,再把最后的得数缩小10倍,就是10.5

    07-22
  •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

    昨天我上小数乘小数的时候,学生列竖式问题很大。有的同学在计算小数乘法时,索性去掉小数点列成整数竖式,而后直接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在横式上点上几位小数。也有的学生受小数加减法影响,喜欢把小数点对齐,而不是末尾对齐。可他们的答案也正确。照教材要求小数乘法要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自然竖式也要象整数乘法的竖式一样,末尾对齐。我在《小学数学教学》这个杂志上,也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学生在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竖式中,有的学生是用上面因数每一位分别去乘下面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这样竖式也是合理性。那么我在想小数乘法中是否也

    07-22
  • 借助数轴构建数的知识网络(总复习整理)
    借助数轴构建数的知识网络(总复习整理)

    《数的认识》是六下总复习的第一节课,我想通过数的认识整理复习,让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有个整体的把握,在脑中形成知识的结构图,并能尝试运用不同的呈现形式来表示所学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框架图、文字描述、图表式等。数的认识一课,听过很多课,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理解,由于知识点多,有时很难取舍。 本节课虽然知识点多,但课的结构依然清晰。第一板块是知识的回顾,就是唤醒学生原有的知识。因为学生学过的数学知识在他们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经过一段时间,逐渐模糊,出现了遗忘,所以回顾必不可少。整理是复习课的重点,通过复习和

    07-22
  • 听课随想——数学课需要怎样的预习?
    听课随想——数学课需要怎样的预习?

    3月8日,我们很多数学老师有幸聆听了苏州市学科带头人钱校长的一节课《面积的认识》。这课,引发了我关于数学课预习的一些思考。关于是否需要预习的争论:语文课需要预习,这是毋庸质疑的;数学课是否需要预习,则有较大的争议。反方:(1)学生不预习课堂上经常有精彩之语,学生预习了课堂反而沉闷了,没有激情,只有少数几个人在跳,多数人做了陪衬。(2)部分学生对预习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尤其是中下等生,好学生会越学好,差生则学不会,跟不上全班学习的步伐,弄得不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不是以增多学生的

    07-22
  • 让学生在争论中学习“统计”
    让学生在争论中学习“统计”

    今天学习了《统计》,主要是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图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正确分析、判断或预测,但如果对统计图表不进行认真分析,可能会得到不准确的信息,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或判断。教材主要是结合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体会的,关于统计过程中的数据误导现象。 先出示课题统计,让学生说说你对统计有了哪些了解?接着出示一个数据清晰的表示各品牌冰箱在市场上销售情况统计图,让学生分析数据,明确扇形统计图的作用。然后出示各品牌彩电在市场上销售的数据不全的图,让学生争论:A牌销售最好,正确吗?为什

    07-22
  •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训练学生说解题思路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训练学生说解题思路

    最近我们在教学《解决问题》。真让我不知所措,进入新课程的学生。小部分学生对解决问题思维很活跃,解决能力很强。可大部分学生对解决问题可真有问题。对于解决问题不知道如何读题,如何思考,用什么方法去解答,更不会去说解题思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怎样让学生将自己的数学思维方法,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述出来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又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做数学的教学模式在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