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语文教育机智在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中的运用策略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20-04-23 16:28:49

《语文教育机智在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中的运用策略》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  王先云, 摘要:“雅润语文”的过程观主张语文教学不能是一种“结论教学”,把获得某个结论作为教学的任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具有现场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需要老师具备教育机智以应对。“雅润语文”主张下的课堂教学呼唤教师具有语文教育机智。主要包括巧用幽默、引申归谬、缓兵之计、回归文本等四种主要策略。
   关键词:雅润语文;语文教育机智;即时评价;运用策略
   “雅润语文”的过程观主张语文教学不能是一种“结论教学”,把获得某个结论作为教学的任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身心处在快速发展期的有思想、有个性的学生,而且教学过程具有现场性和生成性的特点,随时都可能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机智加以应对。 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具有及时性、情境性的特点,更需要老师提升教育机智,提高即时评价的效果。“雅润语文”主张下的课堂教学呼唤教师具有语文教育机智。
   所谓语文教育机智,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课堂复杂多变的情况,依靠教师的机智,快速地作出反应,并采取适合特定情境的行为方式和方法,以顺利达成教学目的的一种内在心理品质。它是观察的敏锐性、判断的准确性、思维的灵活性、策略的恰当性的有机结合。 那么,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可以运用哪些策略呢?
    一、巧用幽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的表现没有达到老师的预期,导致教学不能顺畅进行,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幽默的即时评价,化解教学问题,使教学活动实现达到预期目标。
   案例:支玉恒执教《第一场雪》教学片断[周一贯.语文教学优课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379]
   案例描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上观摩课《第一场雪》时,要求学生闭住眼睛,倾听指定学生朗读雪后美景一段,并微笑着说:“看看谁的朗读能带着大家进入美丽的雪景中。”学生朗读完毕,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支老师诙谐地问:“他把我们带进去没有?”学生小声地回答:“没有。”“只是把我们带到边上,是不是?”学生和听课老师齐声哄笑起来。支老师接着用鼓励的语气提出:“谁能再试一试,把大家带进去。”另一学生又站起来朗读。比较之下,还不如第一个同学。此时,底下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心情非常紧张和不安,不知道支老师怎样应付这个尴尬的场面。全场忽然寂静的连根针落地也听得见。只见支老师神色泰然,风趣地开了一句玩笑:“哦,他不但没有把我们领进去,反而又将我们领出来了。”霎时,严肃、紧张的气氛一扫而光,课堂氛围立刻活跃起来。孩子们敬佩地注视着老师,小手举得像一片小树林,争先恐后要求发言。
   案例评析:
   真实客观是即时评价的基本要求,当学生有好的表现时,我们要不吝表扬,然而当学生在课堂中出现错误,我们也要及时纠正。因此,在实施即时评价时,我们需要运用激励性评价,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否定性评价。当然在运用否定性评价时,要小心谨慎,更需要有一定的教育机智。 学生的朗读不如人意,支老师没有简单地批评,也没有视而不见,而是用幽默的评价,既指出了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又化解了尴尬,激活了课堂气氛,调节了学生的情绪。
    二、引申归                                                                                                                                                                                                                                                                                                                                                                                                                      引申归谬就是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错误的观点或体会时,先假定学生的看法或观点正确并加以引申,通过合理的推论得出一个明显错误的结论,从而使学生的错误观点不言自明。
   案例:一位特级教师教词语“祖国”[周一贯.语文教学优课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205—206]
   师: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南京。
   (好多学生笑了,知道祖国不是南京)
   师:不要笑。祖国就是南京吗?不对!南京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样。大家再想想,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一个国家。
   师:噢!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对吗?
   生:不对!(答声中也有说对的。)
   师:美国是一个国家,日本也是一个国家,我们能说美国、日本都是我们的祖国吗?
   生:不能!
   师:那么什么叫祖国呢?谁能再说一说?
   生: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
   师:对,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祖祖辈辈生长在这个国家叫祖国。那么,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称呢?
   生: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对了,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大家都热爱我们的……(故意停顿,暗示学生接下去)
   生:(齐声)祖国!
   案例评析:
   案例中教师先假定学生对“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理解是正确的,然后通过设问“美国是一个国家,日本也是一个国家,我们能说美国、日本都是我们的祖国吗?”来激发学生对祖国一词的进一步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祖国不是一般的国家,而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是“祖祖辈辈生长在这个国家”。在这个教学片断中,老师通过即时评价的归谬导引,使学生对“祖国”这个词语的理解逐渐从片面到全面,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词语理解过程,不仅仅在于理解词语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缓兵之计
   缓兵之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实施“延时评价”。延时评价是指学生出现观点不准确、理解不全面、体会出现偏差或是出现其他表现不如人意的时候,教师不马上做出评价,而是适当延时,给学生更多时间和空间,去调整思路,完善思维,获得正确的理解。 延时评价把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适当延后,既给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留下时间,也给其他同学留下思考时间,给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分享留下时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使用延时评价是即时评价的一种有益补充,既可以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笔者两次执教《秦兵马俑》
   第一次执教案例描述:
   一次,我在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秦兵马俑》时,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兵马俑规模宏大”。学生在短暂思考后纷纷举手,其中一位学生第一个获得了发言权,他说:“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这位学生抓住了表现兵马俑规模宏大的最主要方法“列数字”,答案非常正确,我高兴地说:“你答得真好,真了不起!和老师想的一样。”接着,我问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原本以表扬了这个同学,肯定会有很多同学补充,谁知道学生陷入了沉默!我不明白到底问题出在哪里。课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后来,我请教了市里的教研员,他告诉我,道理很简单,如果教师过早地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终结性评价,就会扼杀其他同学的思考积极性。 经过反思,第二次我针对这个教学环节进行了调整。
   第二次执教教学片断: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兵马俑规模宏大?
   生1:我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这句话中看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师:是吗?我想同学们跟老师一样,非常想听听你为什么找了这个句子?你能说说吗?(我没有马上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而是引导发言的学生阐述回答的依据,促进发言者及其他同学进入更深层次的思维训练。)
   生1:这个句子用列数字的方法,体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师:你能看出这个句子的说明方法,真不错!其他同学针对这个句子还有补充说明吗?(没有马上评价回答的对与错,只是肯定了发言者的的思考方法,进一步鼓励其他同学思考。)
   生2:我觉得这个句子除了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表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外,还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把三个俑坑的面积和两个半足球场进行比较。
   师:是呀,这个句子已经用列数字的方法体现兵马俑规模宏大,为什么还要和足球场做比较呢,这样有什么好处呢?(我没有止步,而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体会表达效果。)
   生3:兵马俑我们没有去过,19120多大我们也不清楚,可以足球场我们熟悉。把兵马俑和足球场进行比较,我们就更清楚兵马俑到底有多大面积。
   师:哈哈, 谢谢你,你对作比较的作用理解得很好!刚刚我们从说明方法,从表达效果等方面去理解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补充呢?
   (课堂交流在继续……)
   案例评析:
   以上两次教学,教师都是通过激励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我们不难看出在第一次教学中,老师对同学的发言马上给予高度肯定,这等于认同了那位同学的发言就是标准答案。这样的评价既不利于学生思维全面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也不利于其他同学学习兴趣的激发。第二次教学,老师面对第一个同学的回答,没有马上肯定,而是采用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回顾思考过程、归纳学习方法,使发言的同学最有价值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让全体同学共享。这样既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激发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的热情,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四、回归文本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鼓励个性化阅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背离文本教学价值的现象出现。这个时候,我们既不能简单否定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能一味迁就而虚化、弱化文本的导向功能。 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果断地发挥主导作用,机智地拒绝学生,避免与学习任务无关的问题对课堂的干扰,引领学生的学习回归教学目标,回归文本,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案例:《秋天》教学片断[杨九俊.小学语文课堂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79—280
生:为什么画上的树叶比天空看起来还要大呢?
   生:嗨!那是远近的关系嘛!
   生:画画时,近的东西要画得大一些,远的东西要画得小一些。
   师:同学们懂的东西真不少!不过画画的技巧我们以后再讨论,好吗?
   生:课文中的“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天那么大,难道只有几朵白云吗?
   师:你说呢?
   生:应该说“蓝蓝的天上飘着许多白云”,或者说:“白云在蓝蓝的天上飘来飘去,多美呀!”
   师:改得不错。不过,书上的话也很好,秋天云淡风清,晴朗的日子里,天空偶尔飘过几朵白云,闭上眼睛体会一下,是不是很美?还有问题吗?
   生:课文里说秋天的天“那么高,那么蓝”,我观察过,确实跟夏天不一样,为什么呢?
   师:这里面包含着复杂的自然知识,老师一下子还说不清。课后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或者上网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好吗?
   案例评析: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然而,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是有价值的,老师针对学生的提问,一方面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发挥引导者角色,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引领。我们分析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有几处值得我们借鉴:当学生提问指向课文插图时,老师并没有马上做出价值判断, 而是利用一个反问把学生的思路从插图带回文本。这样老师利用评价的手段,使学习没有脱离文本;当学生的发言指向文本语言时,教师先肯定学生,接着用抒情的语句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语言,品味文本语言;当学生发言聚焦到绘画技巧时,教师发挥即时评价的调节功能,先抑后扬,委婉地否定了学生的行为,避免了学习活动偏离文本;当学生的问题指向自然知识时,教师巧妙地回避了这个与语文学习关系不大的问题,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四年级阅读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评课稿
    四年级阅读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评课稿

    2月23日下午,我校的全体语文教师一起聆听了陈建月老师执教的一堂四年级的阅读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节课课堂结构比较科学合理,陈老师能根据课型和教材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参与广。整堂课下来,陈老师清晰的教学目标、流畅贴切的教学语言、大方自然的教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课后,各校老师的点评,让老师们对中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对语文教材的把握都有了很大的启发: 1、注重读悟结合,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这是一篇书信体的阅读课文,而且是第一次出现在学生的课本上。首先就应该让学生

    07-22
  •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随感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随感

    3月15日,又一次前往实小听课。每次的外出学习,都会给我带来不小的收获,这次也不例外。 上午听课两节,一节是龚老师的《三打白骨精》另外一节是范老师上的作文课《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两位老师上课的内容不同,上课的风格各异,但她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严谨的课堂教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龚老师上的是第一课时,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在龚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扫除了字词方面的障碍,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拓展了课外知识,习得了写作的基本知识,如此高效的课堂教学主要归功于龚老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在设计中突出了三巧。

    07-22
  • 五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布置
    五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布置

    假又来到啦!希望同学们每天能坚持锻炼身体,多阅读有益书籍,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并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 五(3)班语文暑假作业布置 1 、制订一份科学、合理的暑假计划张贴在房间。 2、多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并制作20张阅读笔记。(要求:上面四字词语,中间佳句,下面读后感)推荐书目:(1)《鲁滨逊漂流记》(2)《青铜葵花》(3)《小兵张嘎》 (4)《红楼梦》少儿版 (5)《汤姆索亚历险记》(6)《老人与海》(7)《童年》等一些健康的书籍。 3、完成10篇日记,每篇400字以上。

    07-22
  • 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
    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

    在五年级上册中的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非常感人至深的文章。虽然去年的汶川大地震使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加强了一些感性认识。但是对于我们这里的学生来说,要去深入地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还是需要老师再进行深入地引导的。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份四川汶川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资料。一开始,我觉得非常适合在本课的结尾拓展处,把这份资料补充进来。但是到了真正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当我给学生讲解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在来阻拦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个句子时

    07-22
  • 动手实践  突破难点(教学分析)
    动手实践 突破难点(教学分析)

    《一次成功的实验》这篇课文讲的是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就意识到,这是一篇包含着丰富的活动资源的课文,如何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好这些活动资源,让它们为学生解读文本服务呢!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手段: 在上课之前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为做逃生游戏做好铺垫。学生初读课文后,让他们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对游戏的做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

    07-22
  • 品读的魅力,研讨的价值
    品读的魅力,研讨的价值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无止境的艺术,今天,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又聚在一起,进行了本学期我校以《小学课堂教学生态式互动场教学策略之研究》为载体的新教育实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年轻的骨干教师郑老师执教了《桂花雨》一课,一堂课听下来,心中产生了一些灵动,想把课堂中印象最深的片段与大家一起品味欣赏。 师:杭州的桂花也有浓浓的香味,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我们再一起看看家乡的桂花有多香。(引导学生朗读描写桂花香的句子。这些句子已引导学生品读过。) 生读。 师:母亲说的是真的吗?请再读读第七自然

    07-22
  • 观金老师《犬守夜》一课有感
    观金老师《犬守夜》一课有感

    《三字经》自宋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而金老师所教授的《犬

    07-22
  • 课堂的优化与创新
    课堂的优化与创新

    11月4日,五队小学与百禄小学就全优课堂进行了交流活动。在交流活动中,我聆听了百禄小学的施海丽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听完以后让我感想颇多,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施老师上的是四年级的《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的第一课时。她是运用灌南县提出的全优课堂的教学模式。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正确认识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整个教学内容来看,她主要安排了学生认读生字,理解几个词语,指导学生读好课文(重点是指导读好几句话)。 纵观教学流程,她的课让人觉得很实在:为了让学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