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读书体会》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前几天向教研组长借了《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一书,厚厚的一本书读起来却没有一点枯燥,很多教育理念和环境创设的创意,让人茅塞顿开。不禁感叹做一名优秀的幼教工作者,必须要有足够的用心和思考的才智。《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是由美国教育家朱莉.布拉德编写,全书共十九章,对室内、户外环境创设的类型、重要性、创设建议和指导策略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园这个学期新创设了户外区域,因此我对户外区域如何创设和指导更为关注。
书中对材料的重要性,给予了深刻的解读。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中一定要关注材料符合儿童的发展水平。既要有挑战性、又不能太难,否则会使儿童无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如果材料太简单,儿童容易厌烦。如果太难,他们会焦虑。当材料稍稍难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时。教师可以搭鹰架,帮助他们达到更高一层的发展水平。通过战胜挑战,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信心。
儿童需要种类丰富的材料和精心创设的区域。材料种类太少回事儿童感到无聊,但是,如果环境太复杂,也会导致儿童认知疲劳,以及学习能力的下降。环境设计专家马克斯韦尔认为,儿童需要通过无须专著的活动,从认真疲劳中恢复过来。为提高挑战性,教师可以使用开放式材料。开放式材料能满足儿童的不同发展需求,长期保持他们的兴趣,并能推动儿童创造力和深度思维的发展。有时,儿童和教师开可以进行材料展,以此强调某个独特的学习概念。但是,大部门的呈现和材料需要包含互动的元素。
虞永平老师曾指出“幼儿园的户外环境有别于中小学环境,幼儿园主要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习,因此,环境中越丰富多彩,幼儿的活动就越多样,幼儿获得的经验就越丰富。”因此,不能简单地用平整、整洁的要求衡量幼儿园。幼儿园场地要避免过于硬化,水泥地、石板地、地砖地不应是幼儿园场地的主要部分,要多使用自然软质地。幼儿园要尽可能少用和不用塑胶地,没有不挥发异味的塑胶地,而且塑胶地的挥发带(挥发浓度最大的空间)就是幼儿身高的部分,幼儿很容易吸入有害化学物质。所谓自然软质材料,主要指草地、木粒地地,甚至还可以保留部分泥土地。场地除了要对儿童有益,场地本身就有课程的价值,就有学习的意义。当前,尤其应关注幼儿的草地,草地上多样化的生命就是幼儿观察的对象,草地是幼儿观察、探索和发现的场所。甚至可以说,场院建设,就是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一个幼儿园、一个地区的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一定可以从场院里折射出来,人们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也可以从场院里折射出来。
幼儿园不只是要绿化,种下去的植物就是幼儿需要观察、探究的物种。幼儿园不一定要什么特殊的名贵树木,一切日常的、能否显现树木多样化的、能否呈现生命成长的明显过程。分园的百余棵树木足可以做到将原本课程放到场院中。对每棵树要规划好,使用好,使用足,让树木给幼儿带来丰富的经验。课程就在树林里,课程就在树木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幼儿做好观察、比较、记录、试验、分析。鲜活的课程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