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学工作计划 >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汇总

栏目: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2-09-22 11:05:20
文章:几杯 分享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汇总》可能是您在寻找教学工作计划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初一生物教学计划汇总

一、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也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物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管运用什么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应多利用互联网络、图书资料、影音文件等多充实生物课堂,让课堂变得高效

四、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生物课标要求标和教材内容,搞好教学设计,抓好教学落实,每月一次月考(单元测试),每周一套练习并及时抽查登记反馈调整。

2、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4、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人的生殖

第三节青春期

第四节计划生育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复习期中考试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激素调节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复习4课时

共30课时

七、教学总结及反思的要求

1、重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2、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6、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初一生物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七年级学生都是刚入学的新生,刚步入初中,没有生物知识的基础.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从学习情况来看,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比较普遍,应付学习,整体学习成绩比较差;但也有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二、教育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5)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基本知识。

(6)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7)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教育教学措施:

1、精心设计导语,通过生动的语言,借助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2、做好演示实验,完成学生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

3、把录音、录像、投影、幻灯、多煤体等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

4、在语言、板书和操作等方面达到规范、准确和熟练。

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主要有:

(1)正确使用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设计实验的能力。

四、教学设想:

1、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2、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有计划地安排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保证活动的落实,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4.上好探究活动课和课外活动课,让学生把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5.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认真复习,争取把当天学习的知识消化.布置的作业及时认真完成。

6.每个单元测验一次,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7.期末认真组织学生复习,争取在期考中取得好成绩。

3、初一生物教学计划合集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要完成七年级上册的全部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奇妙的声明现象、严整的生命结构、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生物的分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5、6、7、8四个班的生物学教学任务。初一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加之生物学又是一门新的课程,因此,教学中注意想办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理念

1、立足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突出“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2、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3、强调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客观讲述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能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实际引入科学,再回到现实生活,始终渗透sts精神。

5、落实《纲要》提出的具体课改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6、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7、发挥学科优势,以科学的生理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四、教学工作策略措施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认真研究教材和新课程的相关知识,将新课程理念融会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同学们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自己。

2、研究每个知识点,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层次,严格控制深度和广度,掌握每个重点和难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速度和能力。

3、加强备课的环节和内容设计,既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知识实现自主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新境界。

4、积极参加学校和各级组织的学习进修机会,从各个方面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在已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同时也可以增长见识,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有较大的进步,对学生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

5、积极向其他优秀教师请教,既包括知识方面也包含教学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加以优化利用从本质上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6、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实验和现代化教学仪器和教学设施,使同学们体会到科学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促进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信息和毅力。

7、汇总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全面化和规范化,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进行生物与生活相关知识的联系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初一生物教学计划合集

在新的学期里本人将继续担任七年级生物教学工作,为了出色的完成本学期的工作,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观现状分析:

初一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新鲜好奇,作为教师应唤起他们的热忱,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学习动力,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二、课程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三、学期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能力方面初步学会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知道人类起源和发展与人类个体发生和发育的大致过程;了解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观点出现。启迪学生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

四、教材及学生分析:

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探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生活情景图片化;进一步加强了可读性。

七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应增加趣味性。学生比较喜欢动手在教学中应增加学生实践内容。让学生初步具有良好的生物学习思维。新的学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在开始将工作一步一步努力做好,用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教师通过上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主要包括: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的评价。

六、实践活动的安排:

注重学生的实验与探究的设计和操作,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功能和作用,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七、单元、课题、授课时限:

5、初一生物教学计划集锦大全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习;“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提供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习释疑)、点难拨疑(练习解难)、反思教学(反思学习)、引导实践(迁移创新)。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自成教育

本学期将继续彻底贯彻落实初一年级的“迈好青春第一步,自信---成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初一年级以自信成功为主体,鼓励学生迈好人生第一步;关注学生心灵花园的耕耘,唤醒学生内心的自尊与自信。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去年上一学期年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对生物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班与班差别比较大,班内两极分化严重。

(2)每个班的人数太多,有时候老师无法估计到所有学生。

(3)优秀率不很突出,一部分同学成绩不太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在上一个新台阶。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有的则较差。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争取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新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许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每一章内容之前设置学习导语,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每单元末尾又有信息库,进一步深化及强调基础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基础知识的学习。

五、具体措施:

(一)、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备课应包括以下过程和内容:

l、钻研课程标准,做好教学工作计划。

(1)钻研课程标准,通读教材,了解教学任务、目标、重点和难点。

(2)了解任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学习风气、知识状况等,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制定改进和提高质量的措施,编制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2、写好教案。

(1)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反复阅读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每一课时的讲述内容。

(2)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搜集、整理、精选参考资料。

(3)全面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习规律和已有的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写出具体教案。

(4)教案内容包括:课题、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课型、课时、教学方法,教具、教学反思等。

(二)、上课

上好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教学内容必须正确。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突出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及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

5、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进行青春期教育。

6、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重视对学生生物学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将实验、观察标本等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以提高学生的四个能力(观察、分析及解释一些生物现象和理论联系实际)。

(3)教给学生学习生物特有的学习规律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看图记忆等)。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4)在学的过程中,可将讲授与实验、观察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等交叉进行,以提高教学效果。

(5)为使教与学的双方密切配合,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

7、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每节课一般应包括:提问、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每个教学环节,力求连贯、紧凑,时间分配合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8、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三)、作业批改

精选作业,认真批改,可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利于改进教学。

1、作业内容要根据中考要求,注意“双基”的训练,精心选题。

2、在布置作业前,掌握作业的深度和广度,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及时批改作业,坚持讲评,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全班进行纠错,要求重作和口答,以便加深印象。

4、根据教材内容,可适应提前或课后布置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小实验,标本采集等。

(四)生物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1、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初一学生的好动及主观能动性,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实践能力。建议活动相对条件较苛刻,而一般活动简单易行,学生容易做,并且容易付诸实施,因此需布置力争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以利于学习及活动内容的开展。

2、本册教材对人体的基础知识较为注重。章前有引言,章节后又有信息库。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及理解、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强而不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每章之前做到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章节结束做章节小结回顾,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内容。

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做好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应用资料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本册教材有丰富、色彩鲜艳的插图,对于学生理解掌握课本内容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而可丰富教材教学法,也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

4、应注重课本中关于科学发现及发展史资料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明确科学发现的方法。从而形成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一般科学探究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总之,初一生物应在学习基础、发展能力(包括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及形成科研意识及科研方法上均有所长进,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6、初一生物教学计划集锦大全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的生成过程;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式和探究式学习,并且进一步强化概念教学,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初一学习(七年级下册),初二学习(八年级下册),初三上学期没有学习从而使得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加重,并且本学期时间比较短,还有十一周就要进行中考,所以复习任务很重,复习时必须以章节为单位进行。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9、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7、初一生物教学计划集锦大全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入学半年,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习习惯也已初步养成.学生记忆快,但是记忆时间短暂。一部分学生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明确学案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学生这些特点,我们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醒学生注意力切入,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生物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培养学生能运用生物学规范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堂清工作。

三、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期的教学任务主要在七年级《生物学》下册。下面对教材内容作基本分析:

《生物学》下册仅一个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本单元的七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人的由来。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个体发生和发育,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以及认同优生和优育。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五、六章,这部分的教学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以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第三部分是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本章重点是通过实例分析、模拟探究和拟定计划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本单元并不是单纯地讲人体生物学,而是在讲述人体的由来、人体结构和生理内容的同时,始终将有关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人体生理或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本单元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是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主题展开的人类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环境生物学等科学的综合。

第一章 人的由来 从人类的起源讲到人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及人口的调控,全部内容一线贯穿,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知识完整。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活动、STS教育及科学家的故事等活动,加上大量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提高,过程和方法的获取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是人体细胞物质和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细胞利用,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力求将人的营养问题始终与周围环境相联系,以便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本章结合环境、社会去探讨有关营养的话题,而不是仅仅讲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章在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明白查阅资料、进一步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本章加大了探究的力度,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培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技能。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鼓励学生在完成探究活动后,如果发现结论与其他人不一样,一定要分析原因。本章还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包括讨论、科学探究、观察、演示、评价等。

本章的资料分析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从教材里“部分食物一般营养成分表”中获得或者从教材的插图中获得。这就说明了获取资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告诉学生图表、插图、数据等都可以作为资料运用在分析活动中。

本章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解读图表和数据的能力,使解读图表及数据的能力的训练贯穿在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认同食物取自自然环境,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科学态度。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食物、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本章内容包括《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和《空气质量与健康》三节。第一节简要介绍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及各器官主要功能。第二节主要了解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问题。第三节则是主要明确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密切关系。本章的2个资料分析,提供的资料都比较多,对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通过前面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人从生物圈中获取了食物和氧气。但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并被细胞利用呢?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是怎样运离细胞的呢?这就需要运输这些物质的结构基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材顺理成章地安排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章。同时,也为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作好了教学铺垫。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血液、血管、心脏和输血与血型4节,每节知识相对独立。血液有独特的组成成分和相适应的生理功能。血管和心脏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这三节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第四节还特意地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和血型作了介绍。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输血和无偿献血等知识,并通过介绍无偿献血,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本章要求学生完成两个分组实验。第一个实验是“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第二个实验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尤其是第二个实验,在实验和观察技能上要求较高。此外,读懂血常规化验单,记录不同状态下的心率,为你的家人量血压以及调查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内容,都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有血循环发现史,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虽不在教材正文之中,但都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这些内容都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观念的良好素材,教学中要高度重视。

本章通过课外阅读资料,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知道与血液及血液循环有关的生命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有关科技知识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本章的探究活动和练习题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章还通过问答题、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关心家人身体健康,乐于挽救他人生命奉献爱心的高尚情感。还通过发现史、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有关社会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侧重于从尿液形成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方面安排教学内容。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是从生物圈角度引导认识人体产生的粪尿排入到周围环境中,将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本章通过资料分析、数据处理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概括以及合作、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解释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还通过课外阅读资料,给学生渗透关爱他人生命,自愿向某些患者捐献器官的情感教育。还通过引导学生提出当地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建议,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章的教学内容首先从人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然后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最后介绍激素调节。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神经调节;第二部分是人体通过内分泌系统实现激素调节。本章还通过课外阅读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知道与眼和视觉以及神经系统等有密切关系的医疗技术的新进展。本章还通过“探究活动”、“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资料分析”、“实验”等,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分析、推理、概括、综合等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本章还通过练习题、课外阅读资料,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和态度。通过简介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牛胰岛素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其生存和发展一直与自然资源紧紧相依。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生命活动,还包括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并且后两者的影响更大。本章并不是向学生介绍多少环保知识,而是特别注重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能方面的目标。

全章以三个明确的、系统的学生活动为主线贯穿。

1.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相关的事例,来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通过阅读“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材料,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2.请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并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真的有影响。这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安排学生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使学生在认识得到提高的基础上,积极行动起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亲自参加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去。

本章在探究活动的要求上较前六章有了提高:一方面因为有酸雨、废电池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实验本身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完整的探究实验并实施。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适时地对学生作出科学的、恰当的评价,鼓励其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此外,教师应结合教材给出的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及有关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引导并培养学生此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册最后编排了第四单元的“单元小结”,目的是协助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后清理本单元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整体要求,引导学生加深对有关的基础知识的理解。

四、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人类起源和发展;知道人类个体发生和发育的大致过程;了解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分析数据的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结合科学发现史、科学家的故事和具体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如是否需要作出假设、如何作出假设、设置重复实验以减小误差、用工具测量的必要性、五点取样法、数学推算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科学实验的重大意义;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随着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善,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有新的发展和新的观点出现;认同科学是实事求是的;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五、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分析,探究,实验,比较,归纳等方法。

六、教学实施

继续深入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

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有所创新和提高。

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教研教改,设计好教案,上好课,写好教学反思。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为探险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知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控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重视探究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建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让他们成为同学中的小老师,老师的得力助手。

教学中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科学方法的培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展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在教学中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者宜发挥优生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可以采取划分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竞赛,让优生更加出类拔萃,学困生迎头赶上,从而达到提高整体水平的目的。因班上缺乏优生,且大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好玩,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者需要下一番苦功,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交流情感,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完成由厌学到爱学的思想转变,迎头赶上先进班级。

定期进行阶段考试,及时进行试卷分析和讲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确保教学效果。

正确评价学生。为了给每个学生有一个合理的评价。

8、初一新学期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生物教研组本着以学促研,以研促教,教为学服务的研究宗旨,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核心,坚持不懈地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一契机,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教学教研活动。经过不懈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研任务,基本上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研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教研工作,使教研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对本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常规,落实教学。

本组在教学上,配合教务处制定了如下教学原则: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手写或电子教案)。认真研究教材,再结合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选择教法,训练学法。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探究教改新模式。

3、作业关:课后习题及练习册及时批改,有针对性辅导,据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4、复习关:加强知识整理与归类,注重知识检查与落实。

5、评价关: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机会。

二、深入开展校本教研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并记好业务学习笔记。

2、认真开展了专题研究。

七年级课题(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八年级课题(生物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探讨)

九年级课题(提高初中生物会考复习的有效性探讨)

3.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大力提倡组内,校内随堂听课。兴“听课,评课”之风,使每位教师都能快速进步,提高教学水平。

4.合理整合远教资源,做到资源共享,每月进行一次网上教研。部分教师自制教学课件,撰写电子教案,进一步丰富充实了我组网页的内容。

5、提升业务,乐于动笔,扬长补短。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每位教师都撰写教育叙事或教学反思,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转化为教学的动力之源。

6、积极参加培训,潜心学习研讨,组织本组教师观看了杜郎口中学高效课堂教学视频,研究教法与学法,共同进步。

9、初一生物教学计划汇总

一、 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二、教情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学期知识内容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二单元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三单元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四单元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5个观察实验,4个探究实验,两个演示实验,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2、学生基础分析

初一4个班,1班38人,2班39人,3班39人,4班39人,学生对生物方面由传统的因中考分值低而不重视,到现在的重素质教育和史地生初三年级为中考,记入中考成绩将要提高分值的动势,会有一些思想上较好的认识,当然我和生物老师密切配合,上课时对学生进行一点一滴的教导,以使学生有一个较清楚的学习目的。

3、主要制约因素;

1、《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环境所限,许多活动课,实验课难于进行。特别是微观类的一些知识,无实验,学生学起来就难。

2、本教材特色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实验活动课,而教具受限难于进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方面

首先,让学生了解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他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与人类有什么关系;然后,以绿色植物中最高等、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被子植物为例,介绍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三,分别介绍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几大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为各种生物构建身体和进行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是这本书的特点之一:有30多个不同类型、不同梯度的学生活动;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演示实验、调查、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课外实践;教学内容有梯度:4个探究活动中,前三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制定 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活动,学生可从不同的侧面获得科学方法的训练,且难度逐渐加大,最后一个探究活动难度最大,是在前三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有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这些学生活动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能力培养方面

1.识记能力

(1)能回忆或再认有关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2)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他可能产生的影响。

2.理解能力

(1)能阐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作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

(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3.综合运用能力

(1)具备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初步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能够运用文字、图表、数据等多种表达形式准备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4)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3、思想教育方面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4)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合作。形成爱护动物的情感。

四、主要措施:

(一)、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备课应包括以下过程和内容: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1)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了解教学任务、目标、重点、难点及“双基”内容。

(2)了解任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学习风气、知识状况等,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制定改进和提高质量的措施,编制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4)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

2、写好教案。

(1)按照大纲要求,反复阅读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双基”的内容,明确每一课时的讲述内容。

(2)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搜集、整理、精选参考资料。

(3)全面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习规律和已有的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写出具体教案。

(4)教案内容包括:课题、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课型、课时、教学方法,教具、作业等。

(二)、上课

上好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教学内容必须正确。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突出生物课的进化论观点和生态学观点。通过讲述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生物学的古今成就,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进行青春期教育和劳动技能训练。

6、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重视对学生生物学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将实验、观察标本等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以提高学生的四个能力(观察、分析及解释一些生物现象和理论联系实际)。

(3)教给学生学习生物特有的学习规律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看图记忆等)。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4)在学的过程中,可将讲授与实验、观察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等交叉进行,以提高教学效果。

(5)为使教与学的双方密切配合,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

7、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每节课一般应包括:提问、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每个教学环节,力求连贯、紧凑,时间分配合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8、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1)板书工整、简洁、规范、有条理。画图正确、清楚、美观、富有表现力。

(2)对实验课,应该熟练掌握实验技能,要有明显的实验效果。课前应充分准备,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教学中,教态亲切大方。正确使用生物术语,语言准确、简练、生动,精神饱满,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鼓励。

(三)、作业批改

精选作业,认真批改,可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利于改进教学。每周布置一次课外作业。

1、作业内容要根据大纲要求,注意“双基”的训练,精心选题。

2、在布置作业前,掌握作业的深度和广度,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及时批改作业,坚持讲评,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全班进行纠错,要求重作和口答,以便加深印象。

4、根据教材内容,可适应提前或课后布置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小实验,标本采集等。

(四)、考试

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1、注意平时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平时考查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

2、期中、期末考试前组织好复习。制订复习计划,进行复习动员并指导学生系统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章、单元的摸底考试。

3、考试内容应以大纲为依据,题型多样,难易适度,试题覆盖面要大,应是绝大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另外要有一定的提高。

4、认真阅卷,考试后作出全面的质量分析和试卷分析,并进行讲评。对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归类整理,找出原因,以作为改进以后教学的参考。

5、认真登记考试成绩,提供全面认识学生学习程度的依据。

6.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48课时,其中授课33课时,机动15课时,每周3课时。 教学内容

及参考课时如下(48课时):

第一单元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 8课时)

第一节 藻类生物 1课时

第二节 苔藓和蕨类植物 3课时

第三节 种子植物 2课时

单元过关与测试 2课时

第二单元 被子植物的一生(11课时)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2课时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2课时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2课时

期中复习与测试 5课时

第三单元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6课时

第一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2课时

第二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2课时

第三单元过关与测试 2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0课时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3课时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3课时

第二节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3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

单元考试与测试 2

期末复习与测试 6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10、初一生物教学计划汇总

一、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也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物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管运用什么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应多利用互联网络、图书资料、影音文件等多充实生物课堂,让课堂变得高效

四、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生物课标要求标和教材内容,搞好教学设计,抓好教学落实,每月一次月考(单元测试),每周一套练习并及时抽查登记反馈调整。

2、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4、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人的生殖

第三节青春期

第四节计划生育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复习期中考试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激素调节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复习4课时

共30课时

七、教学总结及反思的要求

1、重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2、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6、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11、初一生物教学计划汇总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入学半年,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习习惯也已初步养成.学生记忆快,但是记忆时间短暂。一部分学生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明确学案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学生这些特点,我们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醒学生注意力切入,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生物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培养学生能运用生物学规范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堂清工作。

三、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期的教学任务主要在七年级《生物学》下册。下面对教材内容作基本分析:

《生物学》下册仅一个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本单元的七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人的由来。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个体发生和发育,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以及认同优生和优育。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五、六章,这部分的教学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以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第三部分是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本章重点是通过实例分析、模拟探究和拟定计划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本单元并不是单纯地讲人体生物学,而是在讲述人体的由来、人体结构和生理内容的同时,始终将有关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人体生理或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本单元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是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主题展开的人类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环境生物学等科学的综合。

第一章 人的由来 从人类的起源讲到人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及人口的调控,全部内容一线贯穿,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知识完整。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活动、STS教育及科学家的故事等活动,加上大量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提高,过程和方法的获取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是人体细胞物质和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细胞利用,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力求将人的营养问题始终与周围环境相联系,以便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本章结合环境、社会去探讨有关营养的话题,而不是仅仅讲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章在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明白查阅资料、进一步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本章加大了探究的力度,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培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技能。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鼓励学生在完成探究活动后,如果发现结论与其他人不一样,一定要分析原因。本章还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包括讨论、科学探究、观察、演示、评价等。

本章的资料分析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从教材里“部分食物一般营养成分表”中获得或者从教材的插图中获得。这就说明了获取资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告诉学生图表、插图、数据等都可以作为资料运用在分析活动中。

本章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解读图表和数据的能力,使解读图表及数据的能力的训练贯穿在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认同食物取自自然环境,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科学态度。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食物、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本章内容包括《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和《空气质量与健康》三节。第一节简要介绍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及各器官主要功能。第二节主要了解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问题。第三节则是主要明确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密切关系。本章的2个资料分析,提供的资料都比较多,对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通过前面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人从生物圈中获取了食物和氧气。但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并被细胞利用呢?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是怎样运离细胞的呢?这就需要运输这些物质的结构基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材顺理成章地安排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章。同时,也为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

出》作好了教学铺垫。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血液、血管、心脏和输血与血型4节,每节知识相对独立。血液有独特的组成成分和相适应的生理功能。血管和心脏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这三节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第四节还特意地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和血型作了介绍。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输血和无偿献血等知识,并通过介绍无偿献血,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本章要求学生完成两个分组实验。第一个实验是“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第二个实验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尤其是第二个实验,在实验和观察技能上要求较高。此外,读懂血常规化验单,记录不同状态下的心率,为你的家人量血压以及调查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内容,都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有血循环发现史,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虽不在教材正文之中,但都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这些内容都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观念的良好素材,教学中要高度重视。

本章通过课外阅读资料,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知道与血液及血液循环有关的生命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有关科技知识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本章的探究活动和练习题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章还通过问答题、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关心家人身体健康,乐于挽救他人生命奉献爱心的高尚情感。还通过发现史、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有关社会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侧重于从尿液形成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方面安排教学内容。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是从生物圈角度引导认识人体产生的粪尿排入到周围环境中,将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本章通过资料分析、数据处理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概括以及合作、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解释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还通过课外阅读资料,给学生渗透关爱他人生命,自愿向某些患者捐献器官的情感教育。还通过引导学生提出当地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建议,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章的教学内容首先从人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然后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最后介绍激素调节。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神经调节;第二部分是人体通过内分泌系统实现激素调节。本章还通过课外阅读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知道与眼和视觉以及神经系统等有密切关系的医疗技术的新进展。本章还通过“探究活动”、“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资料分析”、“实验”等,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分析、推理、概括、综合等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本章还通过练习题、课外阅读资料,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和态度。通过简介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牛胰岛素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其生存和发展一直与自然资源紧紧相依。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生命活动,还包括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并且后两者的影响更大。本章并不是向学生介绍多少环保知识,而是特别注重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能方面的目标。

全章以三个明确的、系统的学生活动为主线贯穿。

1.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相关的事例,来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通过阅读“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材料,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2.请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并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真的有影响。这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安排学生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使学生在认识得到提高的基础上,积极行动起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亲自参加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去。

本章在探究活动的要求上较前六章有了提高:一方面因为有酸雨、废电池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实验本身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完整的探究实验并实施。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适时地对学生作出科学的、恰当的评价,鼓励其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此外,教师应结合教材给出的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及有关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引导并培养学生此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册最后编排了第四单元的“单元小结”,目的是协助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后清理本单元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整体要求,引导学生加深对有关的基础知识的理解。

四、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人类起源和发展;知道人类个体发生和发育的大致过程;了解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分析数据的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结合科学发现史、科学家的故事和具体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如是否需要作出假设、如何作出假设、设置重复实验以减小误差、用工具测量的必要性、五点取样法、数学推算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科学实验的重大意义;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随着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善,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有新的发展和新的观点出现;认同科学是实事求是的;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五、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分析,探究,实验,比较,归纳等方法。

六、教学实施

继续深入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

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有所创新和提高。

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教研教改,设计好教案,上好课,写好教学反思。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为探险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知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控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重视探究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建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让他们成为同学中的小老师,老师的得力助手。

教学中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科学方法的培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展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在教学中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者宜发挥优生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可以采取划分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竞赛,让优生更加出类拔萃,学困生迎头赶上,从而达到提高整体水平的目的。因班上缺乏优生,且大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好玩,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者需要下一番苦功,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交流情感,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完成由厌学到爱学的思想转变,迎头赶上先进班级。

定期进行阶段考试,及时进行试卷分析和讲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确保教学效果。

正确评价学生。为了给每个学生有一个合理的评价。

相关内容
  • 初一年级班主任一学期工作总结
    初一年级班主任一学期工作总结

    1、初一年级班主任一学期工作总结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教务处,德育处等处室的领导下,我顺利地完成了这一学期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从事德育教学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现

  • 初一语文老师教学计划
    初一语文老师教学计划

    1、初一语文老师教学计划本学期,我任教七年级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现代公民的很好的教学工具。为很好地完成教学育人的任务,全面提高学

  •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汇总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汇总

    1、初一历史教学计划汇总一、班级情况分析:本人本学期任初一(5)、(7)、(8)班历史科教学,经过两周的观察,学生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5)(7)班学习兴趣较浓,组织纪律性较强,(8)班同学反应相对比较慢,学习氛围一般,学习上存在一定

  • 初一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初一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1、初一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实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校的工作计划完成本期教学工作。本学

  • 初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通用
    初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通用

    1、初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通用万马奔腾迎春来,又是一年开学季,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181、18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更大的发挥语文教学的职能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学情

  • 初一英语教研组工作安排范文
    初一英语教研组工作安排范文

    1、初一英语教研组工作安排范文一、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七年级英语组共7人(刘强,王兆阳,王丽霞,赵晶晶,马海涛,贺吉思,张莹莹),担负14个班级的英语教学工作,这些教师中,有2名非英语专业老师(赵晶晶老师,微机专业。张莹莹老师,语文

  • 初一数学教师个人总结报告
    初一数学教师个人总结报告

    1、初一数学教师个人总结报告本学期,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新课标理念,改善教法,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用心向其他教师请教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状况,

  • 初一老师学期教学计划范文
    初一老师学期教学计划范文

    1、初一老师学期教学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初一上学期是小升初过渡的关键时期,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因此做好教学计划非常重要。作为教师应该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

  • 初一地理学科的教学计划
    初一地理学科的教学计划

    1、初一地理学科的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 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

  • 初一下册英语教学计划
    初一下册英语教学计划

    1、初一下册英语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英语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