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古诗词推荐 > 

梅花诗十首五年级

栏目:古诗词推荐
时间:2023-07-11 11:32:13
文章: 分享

《梅花诗十首五年级》可能是您在寻找古诗词推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第1首、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唐代-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xùn)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cuī)人自白头。

第2首、素梅五十八首 其三十一(元代-王冕)

玛瑙坡前春未来,几番空棹酒船回。西湖今日清如许,一树梅花压水开。

第3首、喜宥寺梅屋(金朝-李龏)

幽幽一屋巧藏春,花匠何曾动斧斤。逐朵似裁霜汉月,满椽如架石桥云。

繁花绰有苔钱赁,清梦那无蝶羽分。欠得玉人相共住,金樽檀板送斜曛。

第4首、甘园寻梅 其一(宋代-释居简)

疏枝重复裹莓苔,护得寒英煖未开。料理不关元化事,翠华长是雪前来。

第5首、换巢鸾凤(梅意花庵作春情)(宋代-史达祖)

人若梅娇。正愁横断坞,梦绕溪桥。倚风融汉粉,坐月怨秦箫。相思因甚到纤腰。定知我今,无魂可销。佳期晚,谩几度、泪痕相照。

人情。天眇眇。花外语香,时透郎怀抱。暗握荑苗,乍尝樱颗,犹恨侵阶芳草。天念王昌忒多情,换巢鸾凤教偕老。温柔乡,醉芙蓉、一帐春晓。

第6首、晓起探梅四首 其三(宋代-杨万里)

一祖南枝派五房,红黄萼绿蜡鸳鸯。杏红千叶元无种,谁子翻腾个样妆。

第7首、梅 其二(宋代-徐玑)

是谁曾种白玻璃,夐绝寒荒一点奇。不厌垄头千百树,最怜窗下两三枝。

幽深真似离骚句,枯健犹如贾岛诗。吟到月斜浑未已,萧萧鬓影有风吹。

第8首、建州梅仙坛【宋代:释慧空】

汉室中微竹生马,先生一尉何卑下。天门九重呼不闻,避时乃作居山者。

朅来山间药道成,云轺高举风驭轻。大溪之南古坛在,空山落日秋蝉鸣。

我寓其邻喜清旷,时来送眼风烟上。遗丹存亡今不知,痴人且啖坛中泥。

第9首、再次前韵代梅答【唐代:汤悦】

托植经多稔,顷筐向盛时。枝条虽已故,情分不曾移。

莫向阶前老,还同镜里衰。更应怜堕叶,残吹挂虫丝。

第10首、狮儿词 赋梅次仇山村韵【元代:张雨】

含香弄粉,便句引、游骑寻芳,城南城北。别有西村、断港冰澌微绿。孤山路熟。伴老鹤、晚先寻宿。怕冻损、三花两蕊,寒泉幽谷。几番花阴濯足。记归来醉卧,雪深平屋。春梦无凭,鬓底闹蛾争扑。不如图画,相对展、官奴风竹。烧黄独。自听瓶笙调曲。

第11首、题竹梅【明代:边贡】

黄梅绿竹两寥寥,一段清光惜浪抛。看遍乾坤空老眼,几人解取岁寒交。

第12首、天香草堂见梅【明代:霍与瑕】

寥落城东旧草堂,标枝几处蘸荒塘。喜看春色随长至,遂有梅花傍短墙。

夕照熹微横瘦影,山风断续递寒香。殷勤把酒同欢赏,迟尔和羹待岁阳。

第13首、友人惠芍药并青梅一枝偶成三绝 其三【宋代:葛胜仲】

香雪一林初著子,和枝分饷不吾悭。含酸但止文园渴,青琐无人蹙远山。

第14首、洞仙歌 客湖上王氏镜山楼灯下画壁上瓶梅影寄怀冯勺园丈【清代:姚燮】

横斜一角,碾冰华画就。香晕微微墨心透。便疏灯短榻,听雪愁风,吟鬓影,也是者般消瘦。

频年羁海国,明月西湖,冷淡春光几辜负。官阁夕沉沉,倚酒凝看,问撩得、旧吟情否。

怕惹梦、孤山水亭边,见癯鹤凄凉,暮寒时候。

第15首、挽艮岩梅府卿 其一【朝代:宋代|作者:方回】

庚午昔同朝,权臣狠且骄。

至尊俱芥视,大物遽冰消。

密勿毗廊肆,艰难驾使轺。

丝毫心有愧,寿肯到今朝。

第16首、和景夔梅四首 其一【朝代:宋代|作者:张明中】

雪映横塘月浸阶,半扃庭户未全开。

猛香特地清人骨,多谢溪风为送来。

第17首、次韵季共蓬斋新梅【朝代:宋代|作者:周紫芝】

王郎巧催花,妙语起槁枯。

譬如返魂香,能使死者苏。

诗成花亦开,小草时卷舒。

颇如风前柳,胜韵花中无。

蓬斋姑射仙,不待折简呼。

芳姿倚醉玉,未用须人扶。

自君作周旋,此德良不孤。

移根始山中,一笑烦王都。

坐令桃李花,浅俗皆凡夫。

棐几滑以净,云窗窈而虚。

酽白夺寒雪,软红空九衢。

我久离山中,问花今何如。

殷勤培弱干,何日课獠奴。

于花苟得计,于我亦何愚。

此意倘复遂,瘦地良可锄。

诵君种花句,抚卷长嗟吁。

第18首、鹿伯可郎中园池杂咏 梅坡【朝代:宋代|作者:楼钥】

江梅留待主人还,见说归时得饱看。

回首残花飞作雪,一峰当户正高寒。

第19首、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玉涧归偶得数语 枯梅【朝代:宋代|作者:朱熹】

樛枝卧龙蛇,冷蕊缀冰雪。

千里故人心,今年为谁折。

第20首、万寿观重萼梅【朝代:宋代|作者:李洪】

天街倦踏软红尘,喜见宫梅漏泄春。

千叶剪琼多态度,九英照日倍精神。

香清暗馥维摩榻,韵胜全疑姑射人。

好是孤山临水看,广平能与赋清新。

第21首、东归见梅【朝代:宋代|作者:喻良能】

老大无堪鬓似银,虚名犹复玷簪绅。

久为碌碌趋朝士,暂作栖栖去国人。

行李冲寒归故里,江梅偷暖报新春。

万钟于我何加益,三釜新来喜及亲。

第22首、至后与履常探梅东园三首 其三【朝代:宋代|作者:杨万里】

雨涩风酸闷却春,日光初暖倍精神。

天如一面青罗扇,仰看横枝自写真。

第23首、梅【朝代:宋代|作者:吕本中】

南雪看未穏,北风吹已残。

才堪十年梦,不称一生酸。

日月方回首,风霜与凭栏。

迟明出谢客,顿觉帽围宽。

第24首、甲申上元前闻家君不快西归见梅有感二首 其一【朝代:宋代|作者:杨万里】

官路桐江西复西,野梅千树压疎篱。

昨来都下筠篮底,三百青钱买一枝。

第25首、春望【朝代:宋代|作者:梅窗】

丝丝柳翠连云幕,点点鸥轻漾晚波。

时事无心随兴远,日长闲处理衣蓑。

第26首、同诸友城南张园赏梅十首 其一【朝代:宋代|作者:邵雍】

东风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

插了满头仍渍酒,任他人道拙于时。

第27首、冬日梅窗书事四首 其四【朝代:宋代|作者:朱淑真】

的皪江梅浅浅春,小窗相对自清新。

幽香特地成牵役,不似梨花入梦频。

相关内容
  • 五年级下古诗三首从军行诗文重难点复习随堂笔记
    五年级下古诗三首从军行诗文重难点复习随堂笔记

    1、五年级下古诗三首从军行诗文重难点复习随堂笔记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诗的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又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

  •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

    1、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两根灯草》,什么是灯草?为什么是两根呢?小说《儒林外史》,是一个经典的讽刺笑话,广为流传,本文就是引用了里面严监生的笑话。说的是严监生躺在床上,睁着眼睛,

  • 十首最美的古诗词大全
    十首最美的古诗词大全

    第1首、眼儿媚 书唐伯虎所画美人(明代-徐渭) 吴人惯是画吴娥。轻薄不胜罗。偏临此种,粉肥雪重,赵燕秦娥。可是华清春昼永,睡起海棠么。只将秾质,欺梅压柳,雨罢云拖。 第2首、和袭美腊后送内大德从勖游天台(唐代-陆龟蒙

  • 梅花诗十首超短
    梅花诗十首超短

    第1首、雪后梅边(宋代-方岳) 半身苍藓雪槎枒,直到顶头才数花。看尺玉林山上下,还须渠是当行家。 第2首、助甫宅见盆梅同子藩赋之得东愁二字(明代-宗臣) 斗室梅花玉笛愁,相逢疑在赤城头。何当掷尔潇湘去,处处鲛人惊

  • 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模板
    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模板

    1、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模板一、指导思想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的学期已经来临,我要响应涟源市小学语文的课改精神,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研究新课程标准为重点,以教研为突破点,认真钻

  • 十首最美的古诗词推荐
    十首最美的古诗词推荐

    第1首、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唐代-李白) 黄口为人罗,白龙乃鱼服。得罪岂怨天,以愚陷网目。鲸鲵未翦灭,豺狼屡翻履。悲作楚地囚,何日秦庭哭。遭逢二明主,前后两迁逐。去国愁夜郎,投身窜荒谷。半道

  • 五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计划

    1、五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的学期已经来临,我要响应涟源市小学语文的课改精神,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研究新课程标准为重点,以教研为突破点,认真钻

  • 梅花魂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哪五方面的事情?
    梅花魂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哪五方面的事情?

    1、梅花魂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哪五方面的事情? 梅花魂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哪五方面的事情?文章主要从这五个方面的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1、外祖父教小孙女读唐诗宋词而时常流泪;2、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珍惜;3、外

  • 五年级下21课杨氏之子生字组词词语解析
    五年级下21课杨氏之子生字组词词语解析

    1、五年级下21课杨氏之子生字组词词语解析 课文通过讲述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妙答来客的故事,赞扬了孩子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表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五年级下21课杨氏之子生字组词词语解析理解词语:氏:姓氏,表示

  • 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从军行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从军行课堂笔记

    1、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从军行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这首诗通过对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的描写,表现了戍边战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②作者简介:王昌龄,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