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19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小学五年级语文19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
小学五年级语文19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
作者简介:
卡雷尔恰佩克
卡雷尔恰佩克是捷克著名的剧作家和科幻文学家、新闻记者、童话寓言家。著有大量长短篇小说、剧本、游记等。
1920年恰佩克发表科幻剧本《万能机器人》,发明了机器人这个词,此剧本已成为世界科幻文学的经典。卡雷尔恰佩克既有富于思想深度的严肃作品,如科幻小说《鲵鱼之乱》,也有老少咸宜的感人故事,如《小卡雷尔恰佩克狗达西卡》《九个童话故事》等。
课文主题概括:
课文描绘了荷兰独特的田园景色,让我们感受到荷兰牧场的宁静、想和、生机勃勃,体会到人与动物、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于荷兰的由衷赞美。
2、五年级下册19课《牧场之国》课文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年级下册19课《牧场之国》课文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专注专心 端庄稳重 遮掩掩盖 阻挡阻拦 辽阔广阔 赞许赞成 安闲悠闲 舒缓缓慢 仪态仪表 无垠无边 欣赏观赏 悠悠自得怡然自得
反义词
专注分心 端庄轻浮 遮掩暴露 辽阔狭窄 赞许反对 舒缓急促 漆黑明亮 微弱强烈
3、五年级下册19课《牧场之国》形近字与多音字
五年级下册19课《牧场之国》形近字与多音字
形近字
镶(镶嵌 ) 膘(肥膘 ) 垠(一望无垠 ) 低( 低头 )
壤(土壤 ) 漂(漂亮 ) 根( 根本) 底( 湖底 )
挡(抵挡 ) 骏(骏马 ) 漆(漆黑 ) 驰( 驰骋 )
铛(铃铛 ) 俊(俊俏 ) 膝(膝盖 ) 池( 池塘 )
多音字
模 m (模式) m (模样)
畜 ch (牲畜) x (畜牧)
圈 quān (圆圈) jun (羊圈)
载 zi (满载而归) zǎi (记载)
过了三年五载( zǎi ),我满载( zi )着成功的喜悦回到了家乡。
4、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十六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十六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
作者简介:
卡雷尔恰佩克
卡雷尔恰佩克是捷克著名的剧作家和科幻文学家、新闻记者、童话寓言家。著有大量长短篇小说、剧本、游记等。
1920年恰佩克发表科幻剧本《万能机器人》,发明了机器人这个词,此剧本已成为世界科幻文学的经典。卡雷尔恰佩克既有富于思想深度的严肃作品,如科幻小说《鲵鱼之乱》,也有老少咸宜的感人故事,如《小卡雷尔恰佩克狗达西卡》《九个童话故事》等。
课文主题概括:
课文描绘了荷兰独特的田园景色,让我们感受到荷兰牧场的宁静、想和、生机勃勃,体会到人与动物、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于荷兰的由衷赞美。
5、小学五年级语文19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
小学五年级语文19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
作者简介:
卡雷尔恰佩克
卡雷尔恰佩克是捷克著名的剧作家和科幻文学家、新闻记者、童话寓言家。著有大量长短篇小说、剧本、游记等。
1920年恰佩克发表科幻剧本《万能机器人》,发明了机器人这个词,此剧本已成为世界科幻文学的经典。卡雷尔恰佩克既有富于思想深度的严肃作品,如科幻小说《鲵鱼之乱》,也有老少咸宜的感人故事,如《小卡雷尔恰佩克狗达西卡》《九个童话故事》等。
课文主题概括:
课文描绘了荷兰独特的田园景色,让我们感受到荷兰牧场的宁静、想和、生机勃勃,体会到人与动物、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于荷兰的由衷赞美。
6、第19课《牧场之国》生字组词
第19课《牧场之国》生字组词
生字词:
仪(y) 仪表、仪式、仪容
尊(zūn) 尊敬、尊师、目无尊长
眺(tio) 眺望、远眺、登高远眺
骏(jn) 骏马、骏逸、骏马奔腾
驰(ch) 驰骋、飞驰、奔驰
辽(lio) 辽阔、辽远、辽宁
绵(min) 绵绵、绵羊、延绵
凳(dnɡ) 凳子、板凳、凳面
吆(yāo) 吆喝、吆唤、吆五喝六
铃(lnɡ) 铃铛、响铃、铃声
铛(chēnɡ) 铃铛 、锒铛、锒铛入狱
罐(ɡun) 罐头、水罐、煤气罐
恢(huī) 恢复、恢弘、法网恢恢
踢(tī) 踢人、踢球、踢掉
牲(shēnɡ) 牲口、畜牲、牺牲
畜(ch) 畜牲、牲畜、六畜无害
毡(zhān) 油毡、毛毡、毡房、毡帽、
膘(biāo) 膘肥体壮、肥膘、长膘
爵(ju) 爵位、官爵、爵禄
噜(lū) 嘟噜、噗噜噜、嘀里嘟噜、
哞(mōu) 哞哞
形近字:
镶(镶嵌 ) 膘(肥膘 ) 垠(一望无垠 ) 低( 低头 )
壤(土壤 ) 漂(漂亮 ) 根( 根本) 底( 湖底 )
挡(抵挡 ) 骏(骏马 ) 漆(漆黑 ) 驰( 驰骋 )
铛(铃铛 ) 俊(俊俏 ) 膝(膝盖 ) 池( 池塘 )
多音字:
模m(模式)m(模样)
畜ch(牲畜)x(畜牧)
圈quān(圆圈) jun(羊圈)
载zi(满载而归)zǎi(记载)
过了三年五载( zǎi ),我满载( zi )着成功的喜悦回到了家乡。
7、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牧场之国笔记第四自然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牧场之国笔记第四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中悠然自得表示赞许安闲地欣赏这几个词语都表现出家禽、家畜的生活是很自由自在的,它们没有人看管,想吃就可以吃,想睡就可以睡,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随心所欲。
8、牧场之国的课堂笔记四:第三自然段句子理解
牧场之国的课堂笔记四:第三自然段句子理解
这整段画的意思就是给我们介绍了,因为荷兰没有牧人的吆喝,也没有敌人的进攻,而且食物很是充足,骏马可以无忧无虑的在荷兰牧场上生活,可以随意的驰骋在这碧绿的草原上,所以最后才会说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9、19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三:第二自然段句子理解
19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三:第二自然段句子理解
①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这句话中牛的颜色和草原的绿色相映衬,描绘了一幅和谐静美的画面
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这句话利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来了牛群吃草的特点。
③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
仪态端庄无比威严这两个词都是写人的,这里用来写牛更加形象的描写了牛的神态,表现出他们生活的舒适。同时这整句话也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牛犊比作仪态端庄的贵妇人,生动的写出了牛对于这环境的舒适性。
10、五年级牧场之国课堂笔记一:课文主题
五年级牧场之国课堂笔记一:课文主题
这篇文章主要是描绘了荷兰牧场白天的辽阔,还有晚上的宁静祥和,让我们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人与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美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荷兰的赞美,这才是真正的荷兰。
11、19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第一自然段的含义
19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第一自然段的含义
第一自然段: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这句话起到了总起的作用,句子紧扣主题,开门见山的写出来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之后,用也是这个词强调了这篇文章的重点牧场之国
12、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课堂笔记:课文作者简介
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课堂笔记:课文作者简介
牧场之国作者:卡雷尔恰佩克是捷克著名的作家、剧作家、童话预言家。同时也是一名新闻记者,他著有大量的长短篇小说、剧本、游记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到过许多国家,写有《意大利书简》《英国书简》《西班牙之行》《牧场之国》和《北方之行》等。
20年代起,恰佩克用虚幻、象征的现代派手法,写了许多科幻作品,如戏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小说《专制工厂》《原子狂想》,短篇小说集《第一个衣袋里的故事》和《第二个衣袋里的故事》等。
卡雷尔恰佩克既有富于思想深度的严肃作品,如科幻小说《鲵鱼之乱》,也有老少咸宜的感人故事,如《小狗达西卡》《九个童话故事》等。
13、下册五年级语文第19课牧场之国课文解读
下册五年级语文第19课牧场之国课文解读
主要内容:
本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描绘了荷兰牧场辽阔无际、宁静和谐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荷兰如画的田园风光的由衷赞美以及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
脉络梳理: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荷兰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描写了家畜、家禽白天在荷兰牧场上生活的情景,以及夜晚来临牧场十分安静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总写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4、19课牧场之国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语文
设计说明
课文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静谧,从牧场之国的角度向读者展示荷兰的独特风情。在教学设计中,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讲,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荷兰的相关图片、背景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课前搜集荷兰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威尼斯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走进另外一个美丽的国度荷兰。荷兰素有牧场之国的美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它的田园风光吧。(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对荷兰进行介绍。
3.观看荷兰风光的图片,欣赏当地风光。
通过分享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和图片,我们看到了荷兰的风土人情,那么,作者笔下的荷兰又是什么样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交流,欣赏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感官,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认读并组词:
仪、眺、骏、驰、辽、绵、凳、吆、铃、铛、罐、恢、踢、牲、畜。
(2)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开火车读,随机正音:
仪态 端庄 远眺 骏马 遮掩 阻挡 飞驰 辽阔 赞许 吆喝 铃铛 板凳 恢复 沉睡 牲畜 灯塔
(3)指导眺、骏、凳、吆、罐、畜等字的书写,强调骏、罐不要丢漏笔画;注意眺的笔顺;凳各部件要写得扁一些,整体不要太长。
4.指名分段接力读文,学生和老师共同点评朗读。
5.小组交流: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自由讨论,画出相关句子。
(2)小组汇报,教师指导点评。
引导学生找到四次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学习生字、生词回归到课文的方式,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同时感知文章内容,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交流,学生既能够通过读来更好地感受荷兰风情,又能学得轻松愉快。
三、再读课文,体会风情
1.课件出示:
晚霞满天牛羊歇 猪羊家禽享悠闲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你喜欢牧场之国的哪个方面?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牧场之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悠然自得、惬意舒畅)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4.配乐朗读。学生找到的句子,感受荷兰田园风情。引导学生读出悠然自得、惬意舒畅的感觉,教师可以范读,同学之间互相赏读。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表达情感,并针对语境的特点,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和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引导学生概括牧场之国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布置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通过摘抄使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一、内容回顾,感知全文
1.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美丽的牧场之国荷兰,谁能来说一说: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
2.指导学生概括。―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语言概括。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品读课文,体会意境
过渡: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牧场之国的四幅画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吧!
1.第一幅画卷碧绿草原牛成群。
(1)齐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成群的牛都是什么样的。
(2)课件出示:
文字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①引导学生想象牛群可能在思考什么?
文字2: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
②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
③仪态端庄的贵妇人是什么样的?无比威严的家长是什么样的?
④谁能通过朗读,读出贵妇人的仪态端庄和家长的无比威严?
2.第二幅画卷骏马飞驰真自由。
(1)这里的骏马是什么样的?(膘肥体壮、自由飞驰)
(2)在辽阔无垠的原野,成群的骏马自由地飞驰,那是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
(3)齐读第3自然段,感受骏马飞驰的畅快。
3.第三幅画卷猪羊家禽享悠闲。
(1)除了成群的牛、飞驰的骏马,还有哪些动物呢?它们又在干什么?引导学生用书上的句子说一说。(绵羊、猪、小鸡、长毛山羊)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动物们的状态?(悠然自得、安闲)
(3)谁想感受一下动物们悠然自得的快乐生活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
4.第四幅画卷晚霞满天牛羊歇。
(1)白天牛群、骏马、家禽等都悠然自得地享受属于它们自己的自由王国,那到了晚上又会是怎样的画面呢?
(2)教师范读第5自然段。
(3)从老师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词语或句子说一说。
(4)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荷兰的夜晚?(宁静、祥和、静谧、美好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四幅画卷展开,以朗读为手段,以读促讲,加深理解;以读促感,通过想象情境、带有情感的朗读,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牧场之国的宁静祥和。
三、讨论交流,重点感悟
1.引发思考:文章中几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分别在哪里出现?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在不同段落中出现,作者感叹的情境是各不相同的。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及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结构设计的理解。
四、资料延伸,拓展练笔
1.课件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2.荷兰不仅仅是牧场之国,也是水之国、花之国,根据我们收集的资料,仿照作者的写法,试着写一写。
3.交流点评习作。
设计意图:通过练笔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内化和转化,同时丰富了课外知识。
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晚霞满天牛羊歇猪羊家禽享悠闲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荷兰,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与图片,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走进荷兰,了解荷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讲,让学生感受语言特点,感悟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5、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从第一处省略号能想象到父亲和母亲养蚕的辛劳,从第二处省略号能感受到父亲的慈爱。从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和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的对比中,进一步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疼爱。
2.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写出了父亲日常生活极其节省,与下文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父爱。
3.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
父亲的不忍心与我的不忍心相互映衬突出了父亲因家境不好,没有让儿子吃上一顿好的而感到自责、愧疚,父爱又一次凸显。
4.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从父母挣钱的不易与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及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的对比中感受到深深的父爱。
1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珍珠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珍珠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本文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从相识、熟悉、亲近到信赖的关系变化过程。
2.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珍珠鸟的可爱?我和珍珠鸟之间有着怎样的情意?
课文从珍珠鸟的外形、叫声、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了它的可爱:(1)小珍珠鸟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2)大珍珠鸟发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小珍珠鸟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3)小珍珠鸟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4)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
小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活动的范围由笼子到屋里,从桌面到我的身上,落脚的地点从柜顶书架画框,再到书桌稿纸,甚至落在我的肩上。它一步一步地亲近我,胆子越来越大,神态也越来越自在、悠闲。这一过程反映 了我和小珍珠鸟之间亲密、友好的情意。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7、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
2.为什么称中国是少年中国?本文是节选的内容,前文中作者针对帝国主义污蔑中国为老大帝国的错误言论进行了痛斥。他认为中国是少年中国是一个有潜力、充满朝气的中国。所以称中国为少年中国。
译文:
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灿烂明丽茂盛茁壮;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芒。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前途象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8、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译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译文
诗意: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唯独放不下,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宋朝的军队平定中原那一天,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9、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鉴 赏:① 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悲哀凄凉的心境。② 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嘱咐儿孙不要忘记把喜讯告诉自己。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问题归纳
1.想象九州不同时社会是什么样的?想象到九州不同时土地荒芜,老百姓拖儿带女背井离乡,房屋倒塌,路边常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骨;入侵者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随意挥动着鞭子抽向正在做苦力的人身上,可是他们不敢怒也不敢言
2.《示儿》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哪一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尽早收复中原统一祖国领土的迫切心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 家祭无忘告乃翁。
3.九州生气是怎样的?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国家安定,官员们挺胸抬头,兢兢业业,做事雷厉风行;老百姓居有定所,老有所养,少有所学;庄稼地里年轻人正在忙碌,庄稼长得茁壮 ,家里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0、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生字组词:
祭:祭拜 祭祀 祭奠 祭天 祭坛 祭文
乃:乃父 乃至 乃至于 有容乃大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长相思》:你从身向榆关那畔行读懂了什么?
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2.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作者由描写白天的人声鼎沸、骏马嘶鸣转入对夜深千帐灯的静态描写。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3.从聒碎乡心梦不成能感受到什么?
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阙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2、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围绕父亲送我上学、带我报考学校这一重点,介绍了家境困难、父亲挣钱的艰辛等情况,写了父亲想为我换房间、给我做万花筒、雨雪天背我上学、给我凑学费、摇船送我考学、为我缝补棉被等小事。
2.姑爹的小渔船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几次提到小渔船?
我每次考取高一级学府时,父亲都是摇着小渔船送我去上学的。这条小渔船承载着父亲的无尽期望,父亲摇着小渔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文中四次提到姑爹的小渔船,在叙述中层层深化主题,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
3.从父亲为我换房间这件小事中你体会到什么?
父亲用钱虽极为节省,但在旅馆投宿时,他看到我身上被臭虫咬的大红疙瘩,却心疼得同意加钱换房间。从这件小事上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4.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你觉得作者能画出这只小船吗?为什么?
作者能画出这只小船。因为是父亲摇着船把作者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这条船承载了父亲无尽的期望,作者对这只小船太熟悉,印象太深刻了。
5.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以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照应,意在强化作者对父母和亲人的深切怀念、感激、愧疚等复杂的情绪。结尾照应文章开头的我刚刚梦醒,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
6.本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圆合。往事潜入梦中,说明往事难忘,更深刻地表现出父爱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记难以磨灭。文中四次写到姑爹的小船,以此贯穿全文,把种种往事连为一体,父爱与小舟不可分割,船来船往,我的感受也在变化,主题在叙述中得到了层层深化。最后一次提到小船时,作者明确地写道: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至此点明题目,文章的主旨也得以揭示。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省:shěng(节省) xǐng(省悟)
挣:zhēng(挣扎) zhng(挣钱)
撒:sā(撒手) sǎ(撒种)
缝:fng(缝补) fng(裂缝)
宿:s(住宿) xiǔ(一宿) xi(星宿)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4、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记叙了童年时代几个孩子在中秋月夜追寻月亮的过程。
2.当奶奶告诉孩子们月亮上有桂花树时,孩子们都有什么反应?
孩子们先是惊诧,一会儿,身临其境。好像到了无比美妙的境界,似乎自己就在月中,月桂就是院子中间的那棵桂树。
3.后来孩子们又在院子里的什么地方找到了月亮?
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锹刃上找到了。
4.奶奶是一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奶奶对生活充满激情,是一一个童心未泯的人。同时,奶奶也是一一位高明的教育家。她注重引导孩子们关注外界,探索自然,善于调解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善于引导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
她是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中秋之夜,她给孩子们讲述美好的神话故事,她引导孩子们赏月、寻月,最终让孩子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5.文章为什么要以月迹为标题?
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亮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通过记叙寻月的过程,描绘了美丽的月色,赞美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自己所想要的美好事物。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5、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晕:yūn(晕倒)yn(圆晕)
朝:cho(唐朝)zhāo(朝气)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牧场之国生字注音组词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牧场之国生字注音组词
毡(zhān)羊毛毡、如坐针毡、毛毡
犊(d) 牛犊、护犊子、初生牛犊
眺(tio) 远眺、眺望、举目远眺
膘(biāo)膘肥体壮、长膘、肥膘
驰(ch) 飞驰、疾驰、奔驰
爵(ju) 爵位、爵爷、加官进爵
噜(lū) 呼噜、咕噜、唏哩呼噜
吆(yāo) 吆喝、吆五喝六、吆喊
哞(mōu) 哞哞、
畜(ch) 畜生、牲畜、六畜兴旺
仪(y) 仪态、仪表、母仪天下
尊(zūn) 尊贵、尊严、尊敬
骏(jn) 骏马、骏驰、骏烈
辽(lio) 辽阔、辽宁、辽远
绵(min 连绵、软绵绵、绵里藏针
凳(dnɡ) 凳子、板凳、凳面
铃(lnɡ) 铃铛、铃声、掩耳盗铃
铛(dāng) 铃铛、锒铛入狱、钉铛
罐(ɡun) 罐子、瓦罐、药罐子
恢(huī) 恢复、法网恢恢、恢弘
踢(tī) 踢人、踢毽子、踢踏舞
牲(shēnɡ) 牲口、牲畜、牺牲
27、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军神》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小学语文课本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赞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本文以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为序组织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语言和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来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课文中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来写沃克医生?
课文中用大量笔墨描写沃克医生语言、神态、动作,以此来衬托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