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文章在情感方式表达上有哪些异同之处?》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文章在情感方式表达上有哪些异同之处?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文章在情感方式表达上有哪些异同之处?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感情,《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那个星期天》利用了一段记忆缅怀逝去的母亲,诠释了母爱的至纯至真。
不同点:《匆匆》大多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描写,表达作用的情感;《那个星期天》作者通过心理描写,运用反衬表现手法,表明了我在等待中的孤寂、落寞、痛苦以及母亲想带我去玩却又分身乏术的无奈、焦急、惶惑就是在这些真切而细腻的心理刻画中让我们感同身受。
2、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 试一试 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 试一试 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合唱队里有4个男生,5个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4+5=9
第一排有2人,第2排有3人,第3排有多少人?
9-2-3=4
3、二年级《开满鲜花的小路》有哪些美好的礼物呢?指的是什么?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有关鲜花的童话故事。它告诉我美好的事物才是最好的礼物。教育学生要懂得发现美、欣赏美、赞美美、分享美。那么课文中中美好的礼物指的是什么?有哪些呢?
文中美好的礼物指长颈鹿寄给鼹鼠先生的花籽。因为花籽也是快乐的种子,长颈鹿把快乐传递给鼹鼠,鼹鼠无意间把快乐传递给了大家,所以说是美好的礼物。能够给他人带去快乐,能够温暖人心的礼物就是美好的礼物,如:为环卫工人送水,参加植树养树活动,贫困山区的孩子在寒冬收到热心人捐送的棉衣,为劳累的妈妈端来一盆热热的洗脚水
《开满鲜花的小路》以童话故事的方式讲述了邮递员黄狗给鼹鼠先生寄送包裹,结果包裹破了,鼹鼠先生不知道是什么。春天到了,沿路开满了鲜花,大家觉得真美,赞扬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一个温馨浪漫充满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讲述了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邮包,鼹鼠先生不知道里面一粒粒的籽是什么?就去问松鼠太太,到了松鼠太太的家,发现邮包里面是空的,松鼠太太发现了邮包上有个小洞,春天的时候通往松鼠太太的家有条开满鲜花的小路的故事。该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人物对话简单洁明了,但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浪漫温馨的氛围,小路上,花朵簇簇,花香飘动,多美呀!这花是谁种的呢?富有悬念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吸引孩子的注意,生动浅显的语言,又便于孩子理解、记忆、学习。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 diyuan1902 (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2下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4、第14课《小狗学叫》 你喜欢故事的哪些内容? 和同学交流。
提示:在表述自己喜欢的内容时,要说清楚这些内容的关键信息。和同学交流时,注意说话要清晰、明白,讲清你喜欢它的理由。
5、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看日历》 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呢?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看日历》
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呢?
方法(一):把每个月的天数依次相加
平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0=365(天)
闰年:365+1:366(天)
方法(二):
按大小月的规律计算。
平年:31X7+30X4+28=365(天)
闰年:31X7+30X4+29=366(天)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6、第24课《司马光》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课后习题答案
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答:《司马光》这篇课文在语言上属于文言文,而同单元其它课文属于白话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文字简练,篇幅很短,共两句话。但是每个字都代表一个意思,如戏便是游戏的意思。语法上也有不同,如群儿戏于庭的表达上是人物、事件、地点,而我们以前学的文章的表达顺序一般为人物、地点、事件。
7、我国还有哪些重要传统节日?都有哪些习俗?
我国还有哪些重要传统节日?都有哪些习俗?
示例:
端午节每年的五月初五,节日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
中秋节每年的八月十五,节日的习俗有:吃月饼、家人团聚、赏圆月
8、阅读北风和太阳,说说这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何相似之处?
阅读北风和太阳,说说这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何相似之处?
北风和铁罐两个人都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都认为自己最了不起,不能正视自己和他人,不懂得扬长避短。
9、《猫》和《母鸡》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
1.都有过渡部分,结构都非常清晰。
《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母鸡》分为母鸡孵鸡维以前和孵出鸡维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2.采用的都是总分段式
采用总分来表现小动物特点时,这两篇文章都是通过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进行描写
3.在语言的运用上
都是生活化的语言风格,生动鮮明而又通俗易懂。
不同点
1.在情感的表达上
《猫》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母鸡》情感上产生变化:讨厌到不敢讨厌
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上
《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
《母鸡》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10、《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哪些?
《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哪些?
在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作者从始至终表达的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11、丰子恺的白鹅和俄国叶诺索夫的白鹅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处
丰子恺的白鹅和俄国叶诺索夫的白鹅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处
两位作家笔下的鹅都很威武,丰子恺笔下的鹅显得高傲,叶诺索夫笔下的鹅有海军上将的派头。两篇文章在表达上也有相似之处:
①在行文结构上,都是先总写鹅的的特点,再具体描写;
②在描写方法上,都非常出注意拟人手法的运用;
③都善于运用反语来表什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12、窃读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什么地方读书,在那儿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什么地方读书,在那儿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
答:作者在 私人开的书店读书,在那儿读书不但经受饥饿和腿酸脚麻的煎熬,而且经历心里的担忧和惧怕。
13、你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课后练习及答案
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本文共70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为为 6 分钟。
课文题目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得出了一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读,阅读的速度会快一些。
我发现每一个自然段基本上讲的都是一种事物要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我就读得更快了。
14、你读《撘石》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撘石》课后练习及答案
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本文共600余字,我阅读时间约(6)分钟。
15、默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想想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后练习及答案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反复朗读,读出感情的变化。
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之情。
16、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第一篇课文是散文,用优美的语言文字着重描写了金字塔的金色、写出了金字塔的意境美、译名妙,色彩难忘,在引人遐想的同时也让人有一睹真容的强烈愿望。第二篇课文是说明文,采用图文结合、分条解说的形式,介绍了金字塔和古埃及的一些情况,使读者对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有了一些初步了解。
17、默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默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之情。
18、《北京的春节》课后阅读链接文章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老舍写过年是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给我们展示的是老北京的民风民俗的画卷。
舒乙写春节详细地介绍了祭灶的风俗和春节的食物,把春节的风俗写得十分有情趣。
斯妤写过年既写了家乡的习俗,又写了自己的亲人,传达的是浓浓的亲情。
19、《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①情景交融,在写景时融入自己的情感;②运用心理描写,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不同点:
《匆匆》化抽象的时间为燕子的来去、杨柳的荣枯、桃花的开落、太阳的西移等具体现象,并综合运用比喻、设问、反问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时光匆匆的无奈和惋惜。
《那个星期天》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方式,表达或烘托了我无聊、孤独乃至绝望的情感,从孩童的视角看人、想事,真实地展露出孩童的情感。
20、《匆匆》一文中两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这样表达好处在哪里
《匆匆》一文中两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这样表达好处在哪里
这三个问句是点睛之笔,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流逝、不甘虚度年华的强烈感情。文中一连串的问句像一条线,在全文中巧妙地起到了牵引情感的作用,层层紧扣,深化了主题。
21、《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诗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诗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其实这三首诗都是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虽然表面上说的是这个物,但是实际上确是在赞颂某一种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做人的志向,还有自己要坚守的节操。
22、《竹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说一说
《竹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说一说
这一首诗的作者表现的自己要向竹子一样,正直倔强的性格,还有不像任何邪恶的势力低头的高尚傲骨。
23、六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对你有什么启发?
六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对你有什么启发?
通过这两个故事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不管是学习还是在做其他的事情,我们都应该要实事求是,要专心的做一件事,还有千万不要不懂装懂,三心二意。还有就是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分析问题必须要有理有据,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一定要知道主动向别人请教,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升个人素养。
24、《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
《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
《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