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内容 > 

六年级下第九课古诗三首之十五夜望月字词解释与译文

栏目:学习内容
时间:2024-01-22 16:37:03
文章: 分享

《六年级下第九课古诗三首之十五夜望月字词解释与译文》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六年级下第九课古诗三首之十五夜望月字词解释与译文

字词解释: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鸦:鸦雀。

冷露:秋天的露水。 尽:都。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译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2、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字词解释

绝句字词解释:

绝句: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

丽:秀丽,美丽。

惠崇春江晚景字词解释: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欲:想要。

上:指逆流而上。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三衢道中字词解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3、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之三衢道中字词解释与翻译

①字词解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②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4、三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之绝句字词解释与翻译

①字词解释:

绝句: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 丽:秀丽,美丽。

②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5、六年级9课古诗三首之寒食字词解释及译文

字词解释: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里的柳树。

传蜡烛:指工种传赐新火。 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6、六年级下第九课古诗三首之十五夜望月字词解释与译文

字词解释: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鸦:鸦雀。

冷露:秋天的露水。 尽:都。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译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7、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之石灰吟字词解释与译文

字词解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指古代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8、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译文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9、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墨梅:用水墨画出来的梅花。 痕:痕迹,留下的印记。 乾坤:天地间。

10、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棵梅花树,开出的朵朵梅花都带着淡淡的墨色。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好看,只希望留下清香之气充满天地之间。

11、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12、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①三衢(q)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l):黄莺。

13、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谁?表达了他(她)怎样的一种情感?

主人公是织女;《迢迢牵牛星》化用了《诗经》这一内容,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更具体了故事的情节,更加突出了织女相思之悲苦,思念之哀怨,而且感情描写更细腻,艺术手法更完美,更加充分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织女渴望夫妇团圆的强烈愿望。

2.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从中任选两种,并举例加以简要分析。

运用了对比、夸张、比喻、反复(叠词)、反问等(任选两种);示例:对比,以织女灵巧却织不成章,用对比手法描写了不幸的织女的孤独、哀怨、痛苦;夸张和比喻:以如雨的夸张手法,表达织女对牛郎的日夜思念,有力地别打了作者对织女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反问:追问河汉并不长,为什么不能相见,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绪,这样就更加有力地突出了织女的情绪,更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反复(叠词):增强了节奏感和音韵的协调,自然贴切地状写了物性、传说,抒发了不尽的情思,形成独得之神韵。

3.这首诗中多处运用叠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一共十句,却用了大量的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等。这些叠音词不但在表现出质朴、清丽的民歌特点,而且很富有音乐感;在内容上,也能更好地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细腻地表达出深婉的情思。

14、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里的柳树。

传蜡烛:指工种传赐新火。 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15、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首诗名为寒食,诗人为什么不写百姓的禁火的情形,只写汉宫和五侯的烛光绰绰,轻烟袅袅呢?

封建统治阶级享有特权,让自己凌驾于百姓之上,凌驾于传统之上,他们的这种特权与普通百姓的禁火形成鲜明地对比,从而有力地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2.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无处不是用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更可想而知了,深刻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

3.诗歌的后两句中的传字用得很妙,请你分析一下它的妙处。

传字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皇帝的赐予,由此可以看出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

16、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请揣摩咬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一个咬字,运用拟人手法,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2.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操?

这首诗用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写法,全诗借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意思对即可)

17、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18、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一种兵器。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19、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①前两句描写了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②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种愤慨之情。

20、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两句是描写边塞风景中的经典,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自汉迄唐,这些地方,曾经有过无数次的鏖战,历来成为热血男儿显身手的处所,造就了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平沙漠漠,朔风浩浩,塞外恶劣的气候条件。更加浓悲壮的气氛。如果说战争是威武雄壮的正剧。那么,这景象就是其舞台背景。唐代的边塞诗人们,正是连同这背景一并摄入彩笔下,写出许多豪壮的诗章的。此诗说砂砾飞扬如雪,突出其酷烈,说峰巔残月似徇,烘托其惨澹,可谓传神之笔。这两句写边塞,境界阔大,气势磅礴。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二句借骏马喻怀抱。边塞为骏马驰骋的广阔天地,但骏马能否有机会一效千里之足,就要看是否有人赏识。诗人说自己就如这千里马,一旦得展骥足,即可万里腾骧。主人饰马以金络脑,表明特见赏爱。诗人借此以憧憬身当恩遇的荣宠。但这不过是诗人一己的愿望,所以说何当。何当一语承上启下,既写出对建立勋业的向往之情,又表现出对自己能够见用于时的渴念,以千钧之力逼出结尾这一句:快走踏清秋。这十个字,感慨奋发,是诗人火一样的热情所化成。

相关内容
  • 古诗三百首一年级
    古诗三百首一年级

    第1篇、送浑将军出塞(唐代-高适)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yé)王。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yān)支下。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银鞍玉勒绣蝥(máo)弧,每逐嫖(piáo)姚(yáo)破骨都。李广从来先将士,卫

  • 古诗词大全300首合集
    古诗词大全300首合集

    第1首、送岑征君归鸣皋山(唐代-李白) 奕世皆夔(kuí)龙,中台竟三拆。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探元入窅(yǎo)默,观化游无垠(yín)。虽登洛阳殿,不屈巢(cháo)由身。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第2首

  • 古诗300首大全
    古诗300首大全

    第1首、送友人南归(唐代-王维)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连天汉水广,孤客郢(yǐng)城归。郧(yún)国稻苗秀,楚人菰(gū)米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lái)衣。 第2首、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唐代-薛昭蕴) 秋到长门秋

  • 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1、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本文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

  • 六年级上册13课桥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六年级上册13课桥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1、六年级上册13课桥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六年级上册13课桥多音字与近反义词本文写了一位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桥梁的事,赞扬了以老支书为

  • 古诗大全300首小学
    古诗大全300首小学

    第1首、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唐代-温庭筠)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塞外草先衰(shuāi),江南雁到迟。芙蓉凋(diāo)嫩脸,杨柳堕(duò)新眉。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第2首、秋思(唐代-李白)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生字组词与多音字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生字组词与多音字

    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生字组词与多音字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生字组词与多音字这首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

  •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堂笔记课文知识点回顾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堂笔记课文知识点回顾

    1、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堂笔记课文知识点回顾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堂笔记课文知识点回顾1.《七律长征》全诗56个字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有力地表现了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狼牙山

  • 古诗词大全600首短篇
    古诗词大全600首短篇

    第1首、咏桂(唐代-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第2首、闺怨(唐代-鱼玄机) 靡(mí)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别

  • 古诗大全100首小学生
    古诗大全100首小学生

    第1首、苦雪四首·其三(唐代-高适) 濛(méng)濛洒平陆,淅(xī)沥(lì)至幽居。且喜润群物,焉(yān)能悲斗储。故交久不见,鸟雀投吾庐。 第2首、梅花(唐代-罗邺)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