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内容 > 

五年级上册月是故乡明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栏目:学习内容
时间:2023-09-20 13:34:03
文章: 分享

《五年级上册月是故乡明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五年级上册月是故乡明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月是故乡明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渺、篝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4.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人们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从而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回忆在故乡看月亮的感受。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我在他乡看月亮的感受。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抒发对故乡月亮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仅起到辅助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真正意义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故文章一些诗句来源不能一一点出,只能留给学生课后探究学习。

2、一年级上册项链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项链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项链》犹如一段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2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大海、沙滩、浪花的美。

第2自然段:写了小娃娃在沙滩上尽情玩耍的快乐场景。

3、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很大和有时候很小的比较,使学生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如何变大。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1、2自然段):写我觉得自己很大,因为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

第2部分(3、4自然段):写我觉得自己很小,因为有些事情自己还做不了。

第3部分(5、6自然段):写我有时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盼着自己快点长大。

4、二年级上册寒号鸟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寒号鸟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则民间故事,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不同表现和不同结果,说明了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鼠目寸光的人,以侥幸心理对待生活,在灾难来临时会付出惨重代价。

段落大纲:

全文共9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喜鹊和寒号鸟是邻居。

第二部分(第24段):写冬天快要到了,喜鹊忙着做窝准备过冬,而寒号鸟却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做窝。

第三部分(第57段):写冬天到了,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决心明天就做窝。

第四部分(第8、9段):写寒冬腊月,寒号鸟在北风中受冻,最后冻死了。

5、三年级上册小狗学叫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小狗学叫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一只不会叫的小狗来到一个没有狗的国家,大家一致认为不会叫是很大的缺陷。于是,小狗向小公鸡和杜鹃学叫,结果却引起了很大的误会。

段落大纲:

全文共5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9):孤零零的小狗不会叫,收到了指责。

第二部分(1024):小狗终于学会了像公鸡那样叫,结果,受到了狐理的取笑。

第三部分(2537):小狗向杜鹃学叫,差点儿被猎人打中,小狗吓得拔腿就跑。

第四部分(3852):小狗三种不同的结局。

6、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爬天都峰》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遇上一位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脉络梳理:

全文共10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暑假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

第三部分(第37自然段):写我和老爷爷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写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互相道谢以及爸爸对我们的称赞。

7、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水神共工因败给火神祝融后撞断了不周山这根撑天的柱子,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女娲决心修补天和地,让人类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女娲拣来五色石炼成石浆补天,斩下大乌龟的腿竖立在大地的四方,击杀恶龙,吓退野兽,堵住洪水。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天和地恢复了平静,人类获得了新生。

8、五年级上册太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太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全文分为两大部分,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脉络梳理:

全文共8段,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说明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9、五年级上册小岛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小岛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写将军上岛后,发现海军士兵种菜的事,表现了将军和海军士兵心系祖国的情怀和守卫祖国的担当。

脉络梳理:

全文共3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小岛的样子和特点。

第二部分(第219自然段):写将军刚上岛时发生的事情:发现菜地,最后决定留下来吃晚饭,并住一晚。

第三部分(第2035自然段):写晚饭时发生的事情:将军看到菜地全貌,之后到饭堂给战士们分蔬菜汤。

第四部分(第36、37自然段):写清晨发生的事情:将军离开后向着小岛行了一个军礼。

10、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段落大纲:

全文共34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写1935年秋天,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生病没法和大部队一起过草地,指导员便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

第二部分(322):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鱼。

第三部分(2333):写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

第四部分(34):写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11、六年级上册桥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桥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位村支部书记在洪水到来时,沉着镇定地指挥村民撤离,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段落大纲:

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4):写黎明时分,山洪暴发,村庄里一片混乱。

第二部分(513):写在危急关头,老汉挺身而出,组织群众撤离。

第三部分(1423):写桥塌了,小伙子失去了生命,老汉也以身殉职。

第四部分(2427):写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12、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会写全回2个字。2.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和生活情景,理解、运用爬呀,爬呀已经等词语。3.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写了春天,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到树林里去玩。

第2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夏天了,妈妈又让它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第3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秋天了,妈妈又让它去采几个蘑菇回来。

第4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冬天了,妈妈让它待在家里过冬。

13、一年级上册树和喜鹊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树和喜鹊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知识与能力维度:1.写田字格里的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2.正确认读12个生字。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1部分(1、2自然段):写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他们都感到很孤单。

第2自然段(36自然段):写后来这里有了好多树、好多鸟窝、好多喜鹊,他们不再孤单了,感到很快乐。

14、五年级上册月迹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月迹》这篇散文描写了作家贾平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为了寻找月亮,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充满童真童趣。课文以月迹为题,既是因为文章描述了孩子们追寻中秋月踪迹的趣事,也是因为月亮在作家心中留下了一抹温暖的痕迹,寄托了作家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脉络梳理:

全文共24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孩子们看到的镜中之月。

第二部分(第323自然段):写孩子们和奶奶在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24自然段):写我们在沙滩上看月。

15、五年级上册清贫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清贫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能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理解奢侈、款项、筹集、矜持不苟、积蓄、齿冷。2.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4.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5.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脉络梳理:

全文共10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从事革命十余年,从没有奢侈过。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我被俘时被两个兵士搜身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我家中的菜场只事几套旧的汗褂裤和几双缝上底的线袜。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强调清贫对于革命者的意义。

16、五年级上册梅花魂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梅花魂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葬、腮等8个生字。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能说出对题目的理解。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由梅花开放想到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回忆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写我带走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出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进一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同时理解什么是梅花魂。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没有时间让学生读文中的一些重点段落,这仍需进一步改进。

17、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能认识茧栈等14个字,会写蚕考等14个字,联系语境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意思;2. 能梳理出文章的写作线索,通过场景、细节描写品读体会父爱的伟大以及我对父亲的怀念与感激之情;3.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并说出文章以父爱之舟为题的理由。

脉络梳理:

全文共10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以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日常生活中的父爱。

第三部分(第59自然段):写求学路上的父爱。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照应开头。

18、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 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2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2. 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3. 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4. 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脉络梳理:

全文共3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渴望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

第二部分(第537自然段):写我到厂房找母亲要钱,看到母亲的不易,用母亲给的钱给她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数落我一顿,又给了我买书的钱。

第三部分(第38自然段):写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19、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西门豹治邺》一课为统编教材四(上)第八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以历史人物为人文主线编排,让学生在阅读与习作中感受历史上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认识一个个有思想、有故事、能给我们带来启发的人。本课作为阅读课,集中指向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这一目标,重在引导学生学会简单复述。我在教学设计上采用分步走的推进序列,从非重点内容复述到重点内容复述,再到全文总体复述,还作了一些提升指导,进行了创造性复述。

脉络梳理:

全文共16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写西门豹通过询问老大爷,了解了邺县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1015自然段):写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教育了老百姓。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庄稼获得好收成。

20、四年级上册牛和鹅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牛和鹅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谓、拳等10个生字,会写摸、甚等15个字,会写甚至、顽皮等14个词语。2、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3、能借助相关词语,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4、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

脉络梳理:

全文共1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们不怕牛却怕鹅。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写我被鹅咬住不放,吓得又哭又叫。

第三部分(第812自然段):写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并告诉我如何赶走鹅。

第四部分(第1315自然段):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

21、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梅兰芳蓄须》 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 主要讲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为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而蓄须,充分显示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脉络梳理:

全文共9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交代了梅兰芳先生的身份、职业、习惯等。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具体记叙了梅兰芳先生拒绝为日本人演出。以及抗战胜利后又重新登台演出的事,体现了他坚定的民族气节。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深化主题。从表演艺术和民族气节两个方面对梅兰芳先生进行了高度评价。

22、四年级上册绿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绿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能结合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熟读成诵。

脉络梳理:

全文共5小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小节):写眼前铺满了绿色。

第二部分(第24小节):从程度、空间、形态等方面表现绿色的丰富。

第三部分(第5小节):写绿色在风中飘动。

23、三年级上册纸的发明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纸的发明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础上,默读课文。2、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3、明白围绕着一个意思构段的方法,正确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二自然段: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及其特点。

第三自然段:麻纸出现的时间及其特点。

第四自然段: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第五自然段:造纸术的传播及其对世界文明的意义。

24、三年级上册燕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燕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燕子》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教学中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写燕子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2):写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平添了许多生机。

第三部分(3、4):写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

第四部分(5):写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景。在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这一重点时,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抓住凑成这个词,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在学习第3、4自然段时,抓住斜飞、横掠感受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

要读懂文章,必须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得灵活,学得透彻。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让学生先理解什么是赶集,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景象,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25、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下册选学课文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了齐会战斗期间,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的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在这次战斗中,把手术台作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谢绝卫生部长恳请他离开的劝说,坚持为伤员做手术的故事。这篇文章虽是选读课文,但是人教版教材编写的特点是,一组课文配一篇主题较为接近的选的课文。而这篇课文所匹配的是这册课文的第七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国际理解和友好。而已白求恩大夫真实事迹而编写的这篇课文最主要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写我军在齐会镇消灭了日军五百多人。

第二部分(2):写白求恩大夫在枪林弹雨中坚持为八路军上院做手术。

第三部分(3-4):写白求恩没听从师卫生部长的指令,依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

第四部分(5):齐会战斗结束了,白求恩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26、三年级上册灰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灰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灰雀》是三年级上册八单元的课文,是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围绕灰雀讲了一个关于诚实和知错就改的故事。小男孩捉走了一只灰雀,面对列宁的询问,没有勇气承认是他捉走的,不过,他决定把灰雀给放了。列宁在询问中已经猜到是他捉走了灰雀,所以故意强调,让小男孩坚定决心。第二天,男孩果实兑现了承诺,把灰雀放了回来,列宁并没有把事情挑破,因为他知道小男孩认识到错误,并且改正了错误,他的内心是诚实的。

段落大纲: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非常喜欢公园里的三只灰雀。

第二部分(210):写列宁对男孩循循善诱,让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男孩决心改正错误。

第三部分(1113):写第二天,列宁看见了那只灰雀,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27、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父亲、树林和鸟》本文主体部分由我和父亲的对话组成,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也应对了第七单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主题。除了识字教学,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能结合课文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含义,感受本课独特的语言特点,积累句子。

段落大纲:

全文共2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写父亲一生最喜欢的树林和歌唱的鸟。

第二部分(223):具体写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

28、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水和动物的声音,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地说明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第二部分(24):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动物。

29、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3.体会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感受。

段落大纲: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总写热爱土地。拥有土地的农民无比喜悦,将土地视为生命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48):精耕细作。三黑极其高兴地在土地上精耕细作,同时突出三黑的勤劳。

第三部分(914):美好憧憬。三黑对明天的美好生活充满希望。

第四部分(15):心如蜜甜。三黑高兴地耙地。

30、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读懂课文,把握主要内容。2.运用读进去,想开去的学习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完成课文导读中三个问题的学习。3.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受到老人精神的感染。

段落大纲: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1): 描述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景观和一幅喜人画卷。

第二部分 (25):主要写老人改造山林及绿化山沟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所取得的业绩。

第三部分 (67): 写我的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点出文章中心意旨。

31、六年级上册腊八粥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腊八粥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全文围绕腊八粥,先详细写了主人公八儿等粥的部分,又简略地写了喝粥的部分,详略得当,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目标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本教学设计以学生自读感悟为主,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厘清故事脉络。

段落大纲:

全文共1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腊八粥对人的吸引力,从孩子到老人都喜欢腊八粥。

第二部分(217):写住方家大院的八儿等待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

第三部分(18、19):写八儿终于幸福地吃上了腊八粥。

课文内容较贴近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在体会八儿的馋样儿时,学生兴趣盎然。学生在找到相关的语句时,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出八儿的馋样儿的。揣摩写法时,我引导学生从篇幅的对比与表达的主要内容的关系中体会详略结合的写法,弄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在理解了内容后,学生体会起来就会比较容易。在小练笔的环节中,切实感受到一课一练,一课一得的好处。学生写了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从不同方面来介绍食物的美味,学生很感兴趣,效果较好。

32、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好的故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以走进鲁迅为人文主题,本文是第二篇。《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黑暗现实之中,仍然保有对光明、对美好事物、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段落大纲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

第二部分(3~9):写我在梦境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依次展现开来。

第三部分(1012):写我骤然惊醒,梦境中好的故事消失了,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33、六年级上册藏戏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藏戏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藏戏》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较强的民俗散文。因此,本设计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及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争辩,在争辩中激活思维。

段落大纲:

全文共1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第二部分(47):写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

第三部分(817):具体介绍藏戏的特点。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藏戏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初读课文,让学生围绕课文的主要问题读文、思考,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及脉络,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走进文本中,为细读全篇扫清障碍。

2.在教学中,全程为学生考虑,努力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留给学生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时间,促进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间、同伴间的对话。

3.在阅读中能够科学地引导学生释疑解惑,并适时激励点拨,归纳提炼,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4、六年级上册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本篇文章老舍先生以时间为顺序,以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的语言展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段落大纲:

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7):写过年前的准备。介绍了从腊八到除夕之前人们的活动和习俗。

第二部分(813):详细描述了老北京市民过春节的三次高潮。

第三部分(14):写热闹欢乐的新年眨眼之间就过去了,人们又投入到新的生活、新的工作中。

1.从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入手,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创设情境,结合生活体验,走进老北京人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年味儿。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读书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表达时借助情景,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拓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在了解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悟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35、二年级上册千人糕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千人糕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本课以爸爸和我的对话为线索,记叙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千人糕实际上就是外形普通、口感平常的米糕,文中为了强调普普通通的米糕的制作材料、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称之为千人糕。

脉络梳理:

全文共11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爸爸端来一块千人糕和孩子一起品尝,孩子看到千人糕就是平常吃的米糕。

第二部分(第69自然段):写爸爸通过提问孩子的方式引出对米糕制作过程的介绍。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写孩终于明白了千人糕得名的原因并发出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的感叹。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文本所承载的内容、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而是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观点和情感进行独立体验,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经验、语文经验亲近并思考文本。

一、角色扮演,体验人物情感。文章中孩子的情感经历了多次变化,每一次情感变化都建立在与父亲交流后的心理活动中。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历,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设身处地地感知人物所处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感受是真实的、深刻的。

二、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文中的重点句,例如孩子的语言、爸爸的语言,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角色扮演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把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相关内容
  • 五年级下古诗三首从军行诗文重难点复习随堂笔记
    五年级下古诗三首从军行诗文重难点复习随堂笔记

    1、五年级下古诗三首从军行诗文重难点复习随堂笔记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诗的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又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

  •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

    1、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两根灯草》,什么是灯草?为什么是两根呢?小说《儒林外史》,是一个经典的讽刺笑话,广为流传,本文就是引用了里面严监生的笑话。说的是严监生躺在床上,睁着眼睛,

  • 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模板
    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模板

    1、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模板一、指导思想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的学期已经来临,我要响应涟源市小学语文的课改精神,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研究新课程标准为重点,以教研为突破点,认真钻

  • 五年级上册课文8冀中的地道战必考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五年级上册课文8冀中的地道战必考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1、五年级上册课文8冀中的地道战必考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五年级上册课文8冀中的地道战必考多音字与近反义词本课分别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地道如何方便人民生活生产、如何对付和防御敌人的扫荡、地道里的人如何了

  • 五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计划

    1、五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的学期已经来临,我要响应涟源市小学语文的课改精神,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研究新课程标准为重点,以教研为突破点,认真钻

  • 五年级下21课杨氏之子生字组词词语解析
    五年级下21课杨氏之子生字组词词语解析

    1、五年级下21课杨氏之子生字组词词语解析 课文通过讲述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妙答来客的故事,赞扬了孩子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表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五年级下21课杨氏之子生字组词词语解析理解词语:氏:姓氏,表示

  • 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从军行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从军行课堂笔记

    1、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从军行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这首诗通过对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的描写,表现了戍边战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②作者简介:王昌龄,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

  • 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1、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反思我的《白鹭》课堂教学,我努力把握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利用教学媒体注重教学情境的

  •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教学反思优缺点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教学反思优缺点

    1、五年级下两茎灯草教学反思优缺点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教学反思优缺点《两茎灯草》是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一个片段。教学时本组课文时,我采取扶级结合的方法,先精讲第一个片段,然后引导学习第二个片段,

  • 五年级语文下八单元21课杨氏之子生字组词带拼音
    五年级语文下八单元21课杨氏之子生字组词带拼音

    1、五年级语文下八单元21课杨氏之子生字组词带拼音 课文通过讲述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妙答来客的故事,赞扬了孩子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表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五年级语文下八单元21课杨氏之子生字组词带拼音梁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