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20课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四年级下册第20课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20课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文中的小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小主人公是一个对食物有极大的兴趣(率真爽气),处处要求独立(自立自主),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沉着勇敢)的人。
2.作者为什么称这个孩子是个男子汉?
因为这个孩子虽然具有天真活泼、率真爽气的一面,但他又具有男子汉自主独立、沉着勇敢的一面,所以作者称他为男子汉。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男子汉吃饭的特点?
从男子汉的饭量大,吃的东西范围广,吃得极有滋味这三方面来写的。
4.作者是如何表现男子汉要求的独立的特点的?
(1)要求自己走,不让牵手;(2)要自己买东西;(3)自己换橘子水。
5.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这一部分,作者写了哪几件事来表现男子汉的个性特点?
上托儿所的镇静、坦然以及很快适应,表现他的刚强、成熟;回安徽时勇敢地跳进车厢,踏上回乡之旅。
6.从哪些方面可以感受到我们家的男子汉在长大?
从我们家的男子汉脸盘的轮廓、手掌上的细纹、身体、力气、智慧性格、性别等方面可以感受到他鲜明的变化,感受到他在长大。
2、一年级下册第6课树和喜鹊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第6课树和喜鹊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课文重难点探究:
1.从前,树和喜鹊为什么很孤单?
树和喜鹊孤单是因为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2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说说孤单是什么意思?
通过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可以看出孤单表示只有一个。
3.后来,树和喜鹊为什么很快乐?
树和喜鹊快乐是因为他们都有了邻居,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五年级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石猴的日常生活情形是怎样的?
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2、结合全文,说一说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石猴是一个集猴、神、人三者为一体的神话人物形象?
首先他来历不凡,是一个感受日月精华的石猴,出世充满神奇色彩。其次,他具有动物特点野性、机灵、顽皮。文中描写他出世后的生活生动地表现了这一点。第三,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机警、聪明、勇敢以及心想他人的可贵品质,有时还透着天真、活泼的稚气。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连群猴都懂得这个做人的起码道理,如果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反而不讲诚信,这不是说连群猴都不如了吗?所以作为一个人,就应该讲究诚信。
4、五年级下册第4课梅花魂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4课梅花魂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外祖父为什么珍爱梅花?这表达出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表达了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答:梅花魂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梅花的精神;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三是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3、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课文写了外祖父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感,赠墨梅图,送梅花绢等五件事。
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五年级下册第20课金字塔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20课金字塔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作者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哪些方面?有何作用?
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建造年代、具体的建筑数据、塔身石块以及一些神秘的数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金字塔何以是世界奇迹。
2.作者介绍了古埃及的哪些情况?有何作用?
介绍了尼罗河定期泛滥的情况、在学术方面的成就精湛的造船技术,以及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这些方面很好地说明了金字塔能够建成的原因。
3.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第一篇课文是散文,用优美的语言文字着重描写了金字塔的金色、写出了金字塔的意境美、译名妙,色彩难忘,在引人遐想的同时也让人有一睹真容的强烈愿望。第二篇课文是说明文,采用图文结合、分条解说的形式,介绍了金字塔和古埃及的一些情况,使读者对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有了一些初步了解。
6、五年级下册第19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9课牧场之国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本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
2.为什么说骏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因为这里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骏马可以在草原上任意驰骋,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
3.通过读课文,你体会到了牧场的哪几种美?
色彩之美:在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上,成群的各色牛儿如朵朵大花镶嵌其中;粗犷之美:骏马在草原上飞驰,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悠然之美: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成千上万的小鸡等在草原上悠然自得;宁静之美: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闪烁着微弱的光芒的灯塔。
7、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我们家的男子汉生字注音组词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我们家的男子汉生字注音组词
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徽:huī(安徽、徽章、国徽)
谜:m(谜语、谜底、哑谜)
唇:chn(嘴唇、唇舌、唇印)
尚:shng(和尚、风尚、尚且)
荤:hūn(荤菜、荤素、荤腥)
倔:ju(倔强、很倔、倔脾气)
嘱:zhǔ(嘱咐、嘱托、叮嘱)
咐:f(吩咐、嘱咐、托咐)
沮:jǔ(沮丧)
绪:x(情绪、思绪、千头万绪)
嘹:lio(嘹亮)
妨:fng(妨碍、不妨、但说无妨)
廓:ku(轮廓、耳廓)
8、四年级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纳米技术是研究并利用1纳米到100 纳米之间的物质的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研究对象是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的微观物质。
2.纳米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1)冰箱中的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的功能,能使蔬菜保鲜期更长。(2)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3)隐形战机利用纳米吸波材料把探测雷达波吸掉,使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3.纳米技术是怎样让人们更加健康的?
利用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及早检测和预防疾病;利用纳米机器人可以杀死癌细胞;利用纳米释技术能够延长药效。
9、四年级下册第3课天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3课天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天窗象征什么?文章为什么以天窗为题?
象征儿童通往想像世界的窗口。以天窗为题,交待写作对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天窗既指老屋的天窗,也指心灵的天窗,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2.文中两次写到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时候分别指什么时候?为什么说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这时候分别指夏天阵雨到来时和晚上孩子们被逼着睡觉时。因为大人们不许孩子们在雨里玩耍,把孩子们关在地洞似的屋里,孩子们失去了观察外面世界的自由,只有透过小小的天窗去想象外面的世界;孩子们被逼着上床睡觉,还没有玩够,只有透过天窗可以看到或联想到外面的情景。所以说,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两次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两次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天窗带给孩子们的无穷快乐。
10、四年级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诺曼底号遇难的原因是什么?
当时海面上雾很大,能见度低。
2.文章第2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诺曼底号的情况,有什么作用?
为后来诺曼底号的遇难作铺垫,给以读者强烈的冲击力。
3.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忘记了。哈尔威船长是真的把自己忘记了吗?
不是,哈尔威船长认真负责,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想到的只有乘客和其他船员的生命安全,却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4.为什么说哈尔威船长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因为哈尔威船长在危急时刻忠于职守,舍已救人,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已,最后与诺曼底号一起沉入大海。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1)他是一位沉着镇静的船长。在轮船遇险的时候,他组织大家井然有序地进行救援,有序撤离,表现得异常沉稳,临危不乱。(2)他是一位忠于职守的船长。面对人们争抢救生艇逃生,哈尔威船长迅速稳住局面,肩负起挽救更多人生命的责任。(3)他是一位舍己救人的船长。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乘客得救了,他却仍在轮船上。
11、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英雄雨来节选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英雄雨来节选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其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2.第24段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鬼子的?表现了鬼子怎样的特点?
这一段是从语言、动作等方面描写鬼子的,表现了鬼子凶狠、可怕的特点。
雨来为什么能成为英雄?
3.雨来为什么能成为英雄?他身上具有哪些品质?
(1)雨来生活在一个革命家庭中,父母都是抗日积极分子,爸爸妈妈是他学习的榜样,他从小就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2)雨来在夜校老师的教导下,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懂得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道理,这是他成为小英雄的思想基础。(3)雨来机智勇敢,游泳本领高超,这是他成为小英雄的客观条件。(4)日本鬼子侵略他的家乡,激起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雨来具有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
4.文中共有几次写到游泳?对表现小英雄雨来的性格有何作用?
共三次写到游泳。第一次在文章的第2自然段,写雨来的水性特别好,为下文写雨来从敌人的枪口下脱险作了铺垫。第二次在第45自然段,用一个生动的例子,具体地写出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表现了雨来的机智灵活,这正是他后来和鬼子做斗争的重要条件。第三次在第53自然段,这里不但再次说明雨来游泳本领高,而且进一步表现了雨来机智,勇敢的性格,赞扬了雨来确实是一位小英雄。
12、四年级下册第14课母鸡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14课母鸡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文章第3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讽刺了母鸡的炫耀。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
2.文章第7段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母鸡关照鸡雏的?表现了母鸡的什么特点?
从母鸡教鸡雏们本领、给鸡雏们取暖、身体供鸡雏们游戏这三方面介绍母鸡关照鸡雏的,表现了母鸡慈爱、不辞辛苦的特点。
13、三年级下册第3课荷花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3课荷花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作者看荷花的时候,为什么会把自己也想象成荷花?
因为面对这满池美丽如画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体。因此,一阵风吹来,我仿佛与花共舞;风停了,我仿佛与虫、鱼共语。
2.读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作者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描写得更是淋漓尽致。
3.作者观赏荷花时产生了怎样的想象?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象?
想象: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因为作者鼻子闻到的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现的满池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体,所以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荷花,快乐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4、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枣核为什么反复在驴耳朵里吆喝?
枣核反复在驴耳朵里吆喝,不断地折腾衙役,是让衙役困乏和大意,这样,呀真的迁走牲口时,也就不会遇到麻烦了,体现了枣核的聪明机智。
2.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枣核不仅勤快、聪明、动作灵敏而且敢作敢当,是个机智勇敢的好孩子。
15、三年级下册第24课火烧云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24课火烧云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火烧云颜色发生变化的词语,表现了火烧云什么特点?
课文写了火烧云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颜色的变化,表现了火烧云色彩绚丽、变化极快的特点。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葡萄灰、 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是什么样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葡萄灰:像(葡萄)一样的灰色;梨黄:像(梨)一样的黄色;茄子紫:像(茄子)一样的紫色。
好处:联系生活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火烧云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
火烧云的形状由跪着的马到凶猛的狗到威武的狮子到什么都不像。表现了火烧云瞬息万变的特点。
4.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结句嘎然而止,余音萦绕,有什么作用?
这样写给读者意犹未尽的感觉,更表现出火烧云变化多而快的特点。
5.展开想象:想一想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模仿课文写一段。
天空中的火烧云变化真快啊!就在这时,天空中又来了一个小人偶,它长着金黄色的长头发,扎着长长的小辫子,穿着红红的短裙子。她手拿着一朵小花在天空中跑来跑云,过了两三秒钟,小人偶的裙子变黄了,长头发变黄了,长头发变短了,手里拿着的小花也不见了。观看的人们正在寻找小人偶的小花,小人偶又不见了。
16、三年级下册第15课小虾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5课小虾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中把虾分为哪几类?
作者根据不同的沿着把虾分为两类: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
2.作者是怎样写受到惊扰后的小虾的?
作者先用拟人的手法,写了小虾受到惊扰后的样子;接着通过动作描写,详细地写出了小虾受到惊扰后腿、钳子、胡须、眼珠子的形态,从整体到细节,将收到惊扰后的小虾描写得十分形象。
17、三年级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能够书写的纸是怎么发明的?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注意: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而不是发明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不是蔡伦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不断积累的结果。
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先前造纸的方法呢?
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
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术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轻便好用的纸张。我从中体会到了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很敬佩他,赞叹又自豪。
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本文的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写出了纸的发明过程,以及造纸术对世界的贡献,赞扬了我们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表达了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敬仰。
5.本文首尾两段有何异同?
相同之处:都是在讲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意义;不同之处:首段简单,尾段更详细。
像这样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相同的内容,就在结构上形成了一种呼应,这种写法就叫首尾呼应。这样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
18、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为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老班长为何不喝鲜鱼野菜汤,哪怕是在生命垂危的时刻?
老班长不喝鲜鱼野菜汤是因为找食物非常困难,食物非常少,他把找来的食物全部给了战士们,自己不吃是为了省下来给小战士们吃,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3.你觉得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坚强乐观、关心热爱战士、尽职尽责的人。
4.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
19、二年级下册第6课千人糕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6课千人糕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千人糕的含义是什么?
千人糕的含义是一块平常的糕却包含着许许多多的人的劳动。
2、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读了孩子的话,你想到了什么?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做起来都如此不易,都需要千千万万道工序,许多人的辛勤付出,才能摆到人们面前。看来,世界上任何东西都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我们应该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20、二年级下册第2课找春天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2课找春天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文的课题呼唤着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也许能在操场边发现刚探出头的小草;我们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许能在天空中发现飘飘摇摇的风筝;打开课本,我们还会在课文插图中发现春天的影子;读着课文,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就是那几个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
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1.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中冲出一词用的好不好?
冲出一词用的好,冲出指快速地向前闯,这说明孩子们走出家门的速度很快,表达了他们想要看见春天的急切心情。
2.春天在哪里呢?
春天在柳枝上,在风筝尾巴上,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春天无处不在。
3.我们用哪些方式找到春天的?(用文中语句回答)
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21、二年级下册第20课蜘蛛开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20课蜘蛛开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蜘蛛先后换了几次招牌?
两次,商店由口罩编织店改为围巾编织店,又改为袜子编织店。
2.蜘蛛开店来了哪些顾客?结果怎样?
蜘蛛开口罩编织店来了河马,蜘蛛用了一整天才织完口罩;蜘蛛开围巾编织店来了长颈鹿, 蜘蛛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好围巾;蜘蛛开袜子编织店来了蜈蚣,蜘蛛吓得跑回了网上。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蜘蛛?你认为蜘蛛招牌应该怎样写?
这是一只头脑简单的蜘蛛,他按每位顾客一元收费,不论品种,不计大小,不计多少。招牌不能这样写,卖口罩应该按大小计价,卖围巾按长短计价,卖袜子应该按多少只计价,不能一律一元钱。
4.你觉得蜘蛛开店为什么失败?
蜘蛛开店只图简单,没有认真考虑卖什么,怎样计价,而且朝三暮四,不能持之以恒,所以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