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2、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生字组词
杂 复杂 杂货
稀 稀少 稀疏
篱 篱笆 竹篱
蜻 蜻蜓点水
蜓 蜻蜓 蜻蜓
蝶 蝴蝶 粉蝶
宿 宿舍 寄宿
徐 徐徐 徐步
疏 稀疏 生疏
茅 茅屋 茅草
檐 屋檐 房檐
翁 老翁 渔翁
赖 依赖 信赖
剥 剥夺 剥削
3、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诗句字词解读及大意
①字词释义:
清平乐:词牌名。 村居:词题。
翁媪:老翁、老妇。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今属江西)时写的。此地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②词句赏析: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这两句尽管写得很平淡,却把一对白发翁媪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的下片刻画了锄豆的大儿子、编鸡笼的二儿子、剥莲蓬的小儿子。重点刻画了小儿子。一个卧字把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时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样子和盘托出。
③古诗词大意: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4、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词三首多音字及形近字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词三首多音字及形近字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描绘景物的。其中,《暮江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
形近字:
暮(朝暮)墓(墓地)题(题目)提(提出 )
侧 (侧目 )测(测试)峰(山峰)锋(锋利)
费(收费)沸(沸腾)输(输出)偷(小偷)
多音字:
似s(好似)sh(似的)降xing(投降)jing(降落)
5、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词三首诗句理解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词三首诗句理解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理解: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诗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理解: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译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译文
理解诗意
《山居秋暝》: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爽带来了秋意。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洗衣物的女子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7、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译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译文
《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6(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六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8、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9、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近反义词多音字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近反义词多音字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以脏话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用梅子黄 杏子肥 麦花白 菜花稀等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及农人紧张的劳动气氛,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清平乐村居》这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词人把这家老小的不同的面貌和情态描写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出作者对农村宁静安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多音字:
宿:s宿舍 xiǔ一宿 xi星宿
剥:bō剥削 bāo剥皮
10、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一三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一三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首诗讴歌的对象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
大海,诗人直呼大海啊!,向大海倾诉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2.《繁星(一三一)》在写作中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大海深沉的爱。
11、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一三一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一三一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前两个反问句分别说明星星有光、花有香味,这都是自然界中的正常现象。第三个反问句说明的思潮里有大海波涛的清响,和星星有光、花有香味一样正常。表达了我对大海的热爱和
12、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儒客名家,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如《塞下曲》,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
13、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月黑:没有月光。
遁:逃走。 将:率领。 轻骑:骑兵。
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范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
14、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月黑雁飞高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诗既交代了时间月黑之夜,又烘托了战斗的紧张气氛。
2.诗的最后一句写景有什么好处?
对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15、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色潜逃的阴谋。将军率领轻骑兵一路追杀,顾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满弓和刀。
16、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寒冷的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我来到吴地;天刚亮时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孤影。洛阳的亲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告诉他们:我的心就像这玉壶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17、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
18、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这两句尽管写得很平淡,却把一对白发翁媪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的下片刻画了锄豆的大儿子、编鸡笼的二儿子、剥莲蓬的小儿子。重点刻画了小儿子。一个卧字把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时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样子和盘托出。
19、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因为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依然坚韧挺拔,任凭你刮的是什么风。
20、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1、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22、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而那娇美圣洁的荷花啊,在骄阳的映照下,显得是那么的红润,那么的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