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内容 >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栏目:学习内容
时间:2023-09-27 18:39:02
文章: 分享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2、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美景?从哪里看出来?

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美景。从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来:因为只有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

3、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藏:隐藏。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不明白。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4、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精彩赏析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精彩赏析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这两句介绍了故事的梗概:一个小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去采莲归来,突出了孩子的可爱。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采字和回字,表现小孩偷采一枝白莲花又匆匆忙忙返回,为的是不想让大人发现他的冒险举动。

2.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两句巧妙地刻画了小孩子的天真:他自以为行动机密,不会被人发觉,谁知道小船驶来时,冲得水面的浮萍两边散开,水面波动,出现了一道长长的痕迹,自然完全暴露了她的行踪!藏字表现了小孩既不想让人发现又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天真可爱之态毕现。开字表现浮萍上划出的一条水道,暴露了小孩的秘密这种善意的嘲笑,更增添了小孩幼稚可爱的天性。显而易见,一连串动词表现一连串的动作,儿童的天真可爱形象呼之欲出,读来仿佛一幅栩栩如生的采莲图就在眼前,让人的思绪又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5、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的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又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2.从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黄沙突出西北战场的艰苦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见战斗艰苦激烈。

6、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从军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戍边战士的崇高精神。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边塞的辽阔景象,通过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景物、勾勒出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同时,开阔、萧索的景色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诗的后两句以戍边将士的口吻发声抒发了他们的豪情壮志。黄沙突出了战场的环境特点,历经百战而穿金甲,则将戍边时间的漫长及战斗的频繁、激烈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将士的报国之志却没有因此而消磨,反而变得更加坚定,在身经百战之后,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全诗将意蕴丰富的环境描写和宏伟豪迈的感情抒发融为一体,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7、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暗淡,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将敌人打败誓不返回家乡。

8、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①陂(bēi):池岸。

②衔:口里含着。本诗中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中的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9、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墨梅:用水墨画出来的梅花。 痕:痕迹,留下的印记。 乾坤:天地间。

10、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译文】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的行人,个个都是断魂般地落魄。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可以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我会写:

符f(符号、相符、音符)

欲y(食欲、欲望、欲罢不能)

魂h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借口、借书、借钱)

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

何h(何时、何地、何苦)

牧m(牧童、牧民、牧场)

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

独d(单独、独自、独立)

异y (异乡、异地、奇异)

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11、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我会写:

符f(符号、相符、音符)

欲y(食欲、欲望、欲罢不能)

魂h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借口、借书、借钱)

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

何h(何时、何地、何苦)

牧m(牧童、牧民、牧场)

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

独d(单独、独自、独立)

异y (异乡、异地、奇异)

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多音字:

行hng(银行)xng(不行)

少shǎo (少人)sho (少年)

书写指导:

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

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问题归纳:

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课后习题答案:

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清明》 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描写了清明节雨纷纷而下,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描写了亲人团聚,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12、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13、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勺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路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鉴赏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大家。

梅子黄时日日晴。梅子刚开始的时候是青色,称为青梅,等成熟的时候就变成了黄色。这句诗的意思是:梅子成熟变黄的时候,每天都是晴朗的。

小溪泛尽却山行。泛在这里是乘船的意思,咱们不是经常说泛舟湖上的吗?这句诗的意思是:坐着小船沿着小溪走到了尽头,就上岸再走山间的小路继续前行。却在这里是在的意思。

绿阴不减来时路。这句诗的意思是:(路上的树木茂密,苍翠),形成了树阴,和来的时候一样浓密。不减的意思是没有减少,差不多。

添得黄鹂四五声。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林里还传来了黄鹂的叫声,比来的时候更增添了一些乐趣。黄鹂就是黄莺,在古诗词里也经常出现: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比如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等等。

这首诗,作者曾几描写了三衢道中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对平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14、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梅子熟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都是苍翠的树木,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之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叫声,比来时更增添了几分幽静。

15、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第一句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2.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两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16、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7、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里的柳树。

传蜡烛:指工种传赐新火。 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18、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19、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因为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依然坚韧挺拔,任凭你刮的是什么风。

20、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①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精神。

②最后一句一语双关,诗人借石灰之口,表达了以身报国的宏伟抱负和绝不向世俗低头、绝不同流合污的坚贞精神。

21、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一种兵器。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22、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①前两句描写了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②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种愤慨之情。

相关内容
  • 清明节句子说说79句
    清明节句子说说79句

    1、如果我的祝愿,能驱除你的烦恼,那么,就让它随这温馨的春风,吹进你的心谷吧!清明和风吹,愿温暖你,愿你快乐!2、清明的天,是阴的;清明的雨,是涩的。在今天这个不平凡的日子里,让我们用心请来缅怀先烈与亲人。3、清明到,扫墓节,缅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灰雀生字组词与近反义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灰雀生字组词与近反义词

    1、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灰雀生字组词与近反义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灰雀生字组词与近反义词本文讲述列宁在公园里找灰雀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主动放回灰雀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

  • 三年级第4课生字组词怎么组
    三年级第4课生字组词怎么组

    1、一年级第11课的生字组词怎么组 一年级第11课的生字组词怎么组《项链》犹如一段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

  • 古诗三百首一年级
    古诗三百首一年级

    第1篇、送浑将军出塞(唐代-高适)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yé)王。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yān)支下。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银鞍玉勒绣蝥(máo)弧,每逐嫖(piáo)姚(yáo)破骨都。李广从来先将士,卫

  • 古诗词大全300首合集
    古诗词大全300首合集

    第1首、送岑征君归鸣皋山(唐代-李白) 奕世皆夔(kuí)龙,中台竟三拆。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探元入窅(yǎo)默,观化游无垠(yín)。虽登洛阳殿,不屈巢(cháo)由身。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第2首

  • 古诗300首大全
    古诗300首大全

    第1首、送友人南归(唐代-王维)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连天汉水广,孤客郢(yǐng)城归。郧(yún)国稻苗秀,楚人菰(gū)米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lái)衣。 第2首、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唐代-薛昭蕴) 秋到长门秋

  • 古诗大全300首小学
    古诗大全300首小学

    第1首、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唐代-温庭筠)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塞外草先衰(shuāi),江南雁到迟。芙蓉凋(diāo)嫩脸,杨柳堕(duò)新眉。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第2首、秋思(唐代-李白)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 古诗词大全600首短篇
    古诗词大全600首短篇

    第1首、咏桂(唐代-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第2首、闺怨(唐代-鱼玄机) 靡(mí)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别

  • 古诗大全100首小学生
    古诗大全100首小学生

    第1首、苦雪四首·其三(唐代-高适) 濛(méng)濛洒平陆,淅(xī)沥(lì)至幽居。且喜润群物,焉(yān)能悲斗储。故交久不见,鸟雀投吾庐。 第2首、梅花(唐代-罗邺)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

  • 古诗100首经典
    古诗100首经典

    第1首、苦雪四首·其二(唐代-高适)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lǎn)惰(duò)。赖(lài)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 第2首、送人(唐代-杜牧)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