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语文园地七课堂笔记》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二上语文园地七课堂笔记
滩tān沙滩 海滩 椰 yē 椰子 椰树 壳k 果壳 外壳
漠 m 沙漠 冷漠 骆 lu 骆驼 络绎不绝 驼tu骆驼 驼背
骏jn 骏马 骏逸 悬 xun 悬崖 悬挂 崖y 山崖 悬崖
字词句运用
点拨:
1.平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具体步骤在第二单元学过。
2.这些词语描写的都是天气现象,云开雾散和云雾缭绕描写的是云雾景象;微风习习寒风刺骨描写的是刮风时的景象;冰天雪地鹅毛大雪描写的是冬天下雪的景象;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描写的是下雨时的景象。
3.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展现了雾和风的调皮。
拓展:
1.亏:一 20 2画 277页 kuī 例:亏心 亏钱
申:丨 21 4画 446页 shēn 例:申诉 申请
丹:丿 21 3画 86页 dān 例:丹药 丹田
2.例:北风呼呼地吹着,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手上,冻得人直打哆嗦。(寒风刺骨)
3.第一个句子中,雾有了人的行为和语言,是个精灵古怪的孩子;第二句中,把风当成了一个喜欢恶作剧的孩子来写,写出了风的调皮。
日积月累
诗歌大意:
一九和二九的时候天气开始变冷寒冷,双手暴露在外面觉得冷。
三九和四九的时候天气最冷,河面结冰,人可以在冰上行走。
五九和六九的时候天气逐渐变暖,河边的柳树呈现一片鹅黄,那是柳枝吐出了新芽。
七九八九的时候天气更加暖和,河里的冰开始融化,天上的大雁陆陆续续从南方飞回来。
九九之后再过九天,天气变得温暖,人们开始做农活,能看到耕牛在田间劳作。
诗歌简析:
《数九歌》是人们利用歌谣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规律简短的总结了出来。从每年冬至日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数到九九八十一天。
我爱阅读
故事内容:
这是一首绕口令,在朗读中辨别鸭和霞。这首绕口令,描写的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天上飘着艳丽的七彩晚霞,水上游着一群麻花鸭。霞光映照在水中,水天一色,鸭子也被霞光映照成了五彩色。鸭子在水中欢腾戏水,更加难以分辨哪里是霞,哪里是鸭。
阅读指导:
朗读时,要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相近的声母韵母,把绕口令读正确流利。
2、一上语文园地一课堂笔记
生字 读音 部首 结构 笔画 组词及造句
八 bā 八 独体 2画 八个 八天 我有八个洋娃娃。
十 sh 十 独体 2画 十月 十分 我十分喜欢踢足球。
笔顺:八: 十:
会认的字 八、十见会写的字
六 li 亠 上下 4画 六天 六月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
七 qī 一 独体 2画 七个 七颗 篮子里还有七颗草莓。
九 jiǔ 丿 独体 2画 九月 九只 九月悄悄地来了。
形近字 人 人家 大人 口 口水 口头 日 日子 明日
天 天气 天空 田 田地 稻田 目 目光 耳目
书写提示 书写姿势口诀:
写字姿势要端正,身体坐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学好知识身体健。
1.写字时注意坐端正,握好笔;
2.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3.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日积月累 作者简介:
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大臣、诗人、儒客大家,与王勃、杨炯(jiǒng)、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咏鹅》是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字词解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2.曲项:弯着脖子。
3.歌:长鸣。 4.拨:划动。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诗文简析:
这首诗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鹅儿戏水图,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态,如在眼前,给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
和大人一起读 主题归纳:
《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篇童话故事,老山羊要收白菜小白兔和小灰兔都来帮忙,劳动结束后,小灰兔把老山羊送给他的一车白菜运回家,小白兔只向老山羊要了一些菜子拿回家。到了后来,运回一大车白菜的小灰兔吃完白菜又去问老山羊要白菜,而只拿回一些菜子的小白兔却给老山羊送来了白菜。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道理,也就是说,我们要热爱劳动,凭着自己的劳动,才能丰衣足食。
3、一上语文园地五课堂笔记
生字 读音 音序 结构 笔画 组词及造句
午 wǔ W 独体 4画 中午 午饭 你吃过午饭了吗?
晚 wǎn W 左右 11画 晚上 今晚 晚上,妈妈给我讲故事。
昨 zu Z 左右 9画 昨天 昨夜 昨天下了一天的雨。
今 jīn J 上下 4画 今年 古今 你今年过年还回家吗?
年 nin N 独体 6画 新年 明年 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
上午 昨天 上个月 去年 下午 今天 这个月 今年
晚上 明天 下个月 明年
点拨:这些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上午、下午、晚上代表一天中的某段时间;后面的几个词语代表刚刚过去,正在经历和即将到来的一天/一个月/一年。
字词运用 1.我的发现
点拨:带艹的字大多与植物有关;带木的字大多与树木有关。
2.读一读,读准字音
点拨:第一行词语主要区分n和l,第二行词语主要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
书写提示 儿 林 本 天 (字体下方加田字格)
点拨:第一组字儿、林都是先写左边,后写右边,也就是遵循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第二组字本、天都有撇捺两个笔画,写的时候要遵循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日积月累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年),字公垂,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悯农二首》,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编为四卷。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字词解释:
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当午:正午,中午。 餐:熟食的通称。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诗歌简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阅读 这篇小短文主要写了老公公拔萝卜,结果拔不动,请来了老婆婆,老婆婆又请来了小姑娘,小姑娘又请来了小狗,小狗又喊来小猫一起帮忙拔萝卜的故事。
4、一上语文园地三课堂笔记
1.读一读,把音节读准
yǎnyuǎn yīnyīng jiǎnjuǎn
zuānzhuān chnchunchung
点拨:第一组注意两个音节字母的差别,yǎn是两拼音节,需要拼读;yuǎn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读。
第二组中yīn和yīng都是整体认读音节,yīn是前鼻音,yīng是后鼻音。
第三组中注意介母的区别(i和)。
第四组中注意平翘舌音的区别(z和zh)。
第五组中,首先是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区别,再注意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an和ang)。
2.比一比,读一读
点拨:可以从ie和ei,iu和ui的发音方法来区分它们,从而读准并正确使用两组韵母。
3.秋游的时候,你想带什么
点拨:通过拼读,弄清每个词语的意思,再根据自我喜好选择即可。
4.读一读,记一记
点拨:第一组是声母表,第二组是韵母表,第三组是整体认读音节。
声母表: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表:ɑ o e i u ɑi ei ui ɑo ou iu ie e er
ɑn en in un n ɑnɡ enɡ inɡ onɡ
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ɑn
yin yun yinɡ
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说一说
点拨:通过看图我们知道,车组成的词语被分成了三组,分别是车的种类(火车、马车、汽车),与相关的动作(上车、坐车),与车有关的地点(车站、车厢)。由此看来,同一个字组词可以从不同方面去思考。
2.拼一拼,写一写
点拨:读准拼音,写出已学过的生字,分别是:口、日、目、田。
和大人一起读 主题归纳:
这篇短文主要写了老师教大家读书时,听到了风声和鸟叫声,这声音让我们想到了风在教小鸟念书的事。
课外延伸:
叽叽喳喳,象声词,形容杂乱细碎的声音,又作唧唧喳喳。又形容鸟叫声。类似的词语还有:滴滴答答、咿咿呀呀、哗哗啦啦、哔哔啵啵
5、一上语文园地七课堂笔记
生字 读音 音序 结构 笔画 组词及造句
哥 ɡē G 上下 10画 哥哥 哥们 这就是我的哥哥。
姐 jiě J 左右 8画 姐姐 姐妹 我的姐姐很漂亮。
弟 d D 上下 7画 弟弟 兄弟 我的弟弟非常可爱。
叔 shū S 左右 8画 叔叔 叔父 警察叔叔在指挥交通。
爷 y Y 上下 6画 爷爷 老爷 我的爷爷在国外。
哥哥 姐姐 弟弟 妹妹 同辈的称呼
爸爸 妈妈 伯伯 叔叔 长辈的称呼
爷爷 奶奶
发现 点拨:第一组明、晚、昨、时这些字都是日字旁,都和太阳有关。
第二组妈、奶、姐、妹这些字都是女字旁,都和女性有关。
它们大都是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声。
字词句运用 1.比一比,写一写
点拨:四组字各有一个相近的笔画,写的时候要注意区分。
了 弯钩 长 竖提 儿 竖弯钩 我 斜钩
才 竖钩 山 竖折 四 竖弯 心 卧钩
2.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
点拨:这是一幅景色优美的风景图,路途上有两个小朋友,在高兴的游玩。关于词语,我们可以写两个小朋友的表情、动作、心情,也可以写图上的景色及图片带给你的感受。关于写话,应该围绕图上的小朋友来写,可以写他们的语言、动作和因风景产生的感受。
例:远足 奔跑 青草 小鸟 老牛 蓝天 美景 快乐
春天来了,哥哥带着我郊外游玩。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地,多美啊!
日积月累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收什么。后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阅读 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讲述的是一群猴子看到水中的月亮的倒影,以为月亮掉到水里了,然后齐心协力拯救月亮的故事。
6、一上语文园地八课堂笔记
生字 读音 音序 结构 笔画 组词及造句
工 ɡōng G 独体 3画 工人 工作 妈妈的工作很繁忙。
厂 chǎnɡ C 独体 2画 工厂 厂长 这家工厂有很多工人。
医 yī Y 半包围 7画 医院 医生 我的叔叔是位医生。
院 yun Y 左右 9画 院子 书院 院子里种着一棵大树。
生 shēnɡ S 独体 5画 生气 生命 妹妹生气了。
学校 老师 工厂 工人 医院 医生 军队 军人
点拨:四组词语,每一组的前一个词语代表一种机构,后一个词语是这个机构里的工作人员。
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果皮 树皮 加法 办法 旁边 两边
许多 也许 到处 四处 学生 生气
点拨:每组词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字,但是意义不相同(一字多义)。
2.写祝福
例:奶奶,祝您健康长寿!
妈妈,祝您新年快乐,永远年轻!
书写提示 小 水 月 问 (汉字下方加田字格)
点拨:写小、水二字的时候,要遵循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写月、问二字要遵循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
日积月累 作者简介:
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成为文章宿老。
字词解释:
解落:吹落,散落。 解:解开,这里指吹。
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能:能够。
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过:经过。
斜:倾斜。
译文:
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诗文简析:
此诗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之种种形力、魅力与威力。全诗四句两两成偶,以三二千万数字对举排列来表现风的强大,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阅读 这是充满童趣的童瑶,写了春节前后的一些习俗。
7、五上语文园地五课堂笔记
五上语文园地五课堂笔记
主要内容:
《鲸》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围绕着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介绍了一些有关鲸的知识。
《风向袋的制作》是一篇介绍如何制作风向袋的说明文,文章通过分段、分条清晰地写出了制作的各个步骤,并且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详细地写出了各个制作环节。
脉络梳理:
《鲸》一文共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主要从鲸的重量、长度、舌头及嘴等方面说明鲸的大。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介绍鲸是哺乳动物和它的进化以及鲸的种类。
第三部分(第47自然段):介绍鲸的生活习性。进一步说明了鲸是哺乳动物而不属于鱼类。
《风向袋的制作》一文共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风向袋的用途。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介绍了制作风向袋的四个步骤。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介绍了风向袋如何使用。
词句赏析:
1.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再潜入水中。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比作花园里的喷泉,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这段话主要讲了鲸的进化过程。鲸的样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鲸生存的环境由陆地变为海洋,鲸为了生存下去,就要适应环境,因此慢慢地由爬行变为游动,身体逐步变成了鱼的样子。这一进化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作者用在很远的古代经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等词语加以说明。
课文重难点探究:
1.《鲸》一文介绍鲸,为什么要先写象呢?
作者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由象很大到鲸比象大得多,以此来说明鲸之庞大。
2.《鲸》一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
课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例:作者先列举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用重量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从体重、身长、舌头的重量及口腔的宽大四个方面具体生动地说明了鲸的确非常大。
3.《风向袋的制作》一文是如何把制作风向袋的过程介绍清楚的?
课文分步骤向大家介绍了风向袋的制作方法,条理性强。介绍每一步的操作过程时非常详细,不但介绍怎么做,还介绍做到什么程度、应注意的事项。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语言准确、具体,把风向袋的制作方法介绍得更精确、更直观,便于操作。
4.你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一下风向袋是怎么制作的吗?
首先准备材料和工具,接着是制作风向袋,然后绑系塑料绳,最后在一截竹竿上制作固定铁丝圈并系好风向袋。
8、五上语文园地三课堂笔记
点拨:1.读完每组词语,我们发现左右两组词语的意思相同,左边都是谚语,在表达时更生动、通俗易懂;右边是成语,是左边谚语意思的高度概括。
2.通过比较两段话可以发现,第二段加入了人物的对话,把狼和小羊的神态、动作写了出来,使故事情节更生动,人物性格更鲜明。
参考答案:
2.(原文)姑娘穿上纱衣,一边梳她的长长的黑头发,一边跟牛郎谈话。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
(扩写)例:四周安静极了,皎洁的月光泻下来,照在湖面上,闪着波光粼粼的月光。月光下,姑娘的长发就像黑色的瀑布,悬挂在半空中。姑娘穿上了纱衣,一边梳她长长的黑头发,一边问牛郎:你是谁?怎么会在这里?牛郎说:我叫牛郎,被哥哥嫂子赶出了家门,住在山前的草房子里,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就是老牛告诉我你在这里的,所以我过来的。
姑娘听完牛郎的话后,又同情他,又爱惜他,也说起了自己的情形
日积月累 作者简介:
林杰,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全唐诗》存其诗《乞巧》和《王仙坛》两首。
字词理解:
1.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古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
2.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3.几万条:比喻多。
诗文大意: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诗文简析: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诗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后两句写人们乞巧望月,穿了很多红线。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9、五上语文园地六课堂笔记
点拨:1.课文结尾的方式有:(1)自然式结尾;(2)照应开头式结尾;(3):总结式结尾;(4)点题式结尾。
2.场景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作用: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渲染气氛,烘托事物;明示、暗点主题。
3.这两段话讲的都是作者成长过程中第一次经历的事情,作者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1.第一个结尾的内容,照应了课文的开头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是照应开头式结尾;第二个结尾的内容再次点出了课文的题目《桂花雨》,是点题式结尾;第三个结尾的内容总结了上文,是总结式结尾。
2.(1)此处场景描写写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更能表现出工作的辛苦、挣钱的不容易。
(2)此处场景描写再现了庙会热闹的场景和小吃的多样,反衬了我的懂事及家庭的贫困。
3.例:第一次生病住院,醒来时看到了趴在病床前的妈妈,她枕着胳膊睡得正香,想到她昨天夜里的奔波和辛苦,我的眼里流下了晶莹的泪水。
日积月累 作者简介:
魏征:字玄成,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留有《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
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
朱用纯:字致一,号柏庐,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著有《治家格言》《愧讷集》《大学中庸讲义》。
字词理解:
1.邦:古代诸侯封国之称,后指国家。 2.俭:节俭。 3.居:处于。
点拨:这四句都是关于节俭的名言警句。
1.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出自《尚书》,意思是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在安逸的环境中要考虑到潜在的危险,要戒除奢侈,倡导节俭。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意思是从节俭变奢侈是容易的,从奢侈变节俭却很困难。
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清代朱用纯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意思是一顿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来之不易;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关于节俭的名言警句:
(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2)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3)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
(4)豪华尽出成功後,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10、五年级语文园地七课堂笔记日积月累
五年级语文园地七课堂笔记日积月累
作者简介: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著有《玄真子》。
写作背景: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前往拜访,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字词理解: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3.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箬笠:用箬叶、竹篾编制的斗笠。 6.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诗文大意: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不愿回家。
诗文简析:
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后两句描写渔父捕鱼的情态。与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从词的言外之意中,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11、五年级语文园地七课堂笔记词句段运用
五年级语文园地七课堂笔记词句段运用
点拨:1.元旦联欢会的海报,具有向师生介绍联欢会主题、内容、时间和主办单位的作用。
第一,给联欢会确定一个主题;第二,写清主办单位、活动时间和地点等内容。注意:宣传语字号要大,要醒目,其他内容要写得小一点,还可以画上一些漂亮的图画,来吸引大家。
2.加入一些具体的描写,可以让句子画面感更强,意境更丰富。我们在仿写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读明白原句的意思,弄清写的是什么事物,它有怎样的特点;二是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想象句子描写的情境;三是写具体的事物,突出事物特点,把句子仿写具体。
参考答案:
2.例:我们的眼前是一条蜿蜒曲折而又清澈的小河,河面上水平如镜,河中有小鱼小虾在嬉戏玩耍。
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一会儿跳起来追蝴蝶,一会儿又去闻闻草看看花,可爱极了。
冬日的清晨,寒气逼人,一早起来就看到铅色的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12、四上语文园地一课堂笔记
点拨:
1.第一行是描写声音响亮的词语,第二行是描写声音细小或没有声音的词语。
2.方框里的四个字词是表示名称的,加点的五个词语是表示时间变化的。
拓展:
1.例:读第一行词语,我们会想到庙会、战场等场面;读第二行词语,我们会想到考场、开会等场景。
2.例:忽然,一道亮光划破夜空,天空中顿时绽开了一朵金色的菊花。过了一会儿,又有一团火光直窜九霄,好似孔雀开屏,又如天女散花,把夜空点缀得灿烂夺目。
书写提示 点拨:
在笔记本上写字,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中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日积月累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其诗、画成就都很高,善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晚年无心仕途,崇信佛教,人称诗佛,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创作背景:
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字词理解:
1.鹿柴(zh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2.但:只。
3.返景: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4.复:又。 5.照:照耀。
诗文大意: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诗文简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描绘的是傍晚时分山林幽深静寂的景色。诗的一二句,空山不见人中空字突显了山的清静,但闻人语响,通过听觉感官的感受,衬托出山林的幽深,在视觉上是不见人,在听觉上是闻人语,将人的感受与情境结合,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体。诗的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13、三年级语文园地七课堂笔记书写提示
三年级语文园地七课堂笔记书写提示
父 英 及 柔 雾 蒙 奏 翅(汉字下方做田字格)
点拨:通过观察、交流发现:撤的起笔用力些,收笔轻些,从右上起笔,往左下行笔;捺的起笔轻些,行笔用力些,收笔再轻些,从左上起笔,往下行笔。撤和捺写得舒展,字形就优美。
14、三年级语文园地七课堂笔记交流平台
三年级语文园地七课堂笔记交流平台
点拨:摘抄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①读书时要主动在文中标画出写得好的语句;②读书后将标画出的写得好的语句分门别类地进行摘抄,记录在摘抄本上;③摘抄时对写得生动的语句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特别喜欢的语句可以背诵;④最后可以在摘抄内容的右下方注明出处,以备查询。
15、三年级语文园地七课堂笔记词句段运用
三年级语文园地七课堂笔记词句段运用
1.照样子,写句子
点拨: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得字前面一般是表示动作的词语,如摔急跑;后面是用来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如还挺重直跺脚像兔子一样快。每个句子的表达都很具体形象。
造句:例:妈妈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妹妹被吓得哇哇直哭。
2.句子写法
点拨:每句话中上一句话结尾的词语是下一句话开头的词语,这是一种新奇有趣的句子表达形式。
造句:例:弯弯的小桥旁边有艘弯弯的小船
16、六上语文园地四课堂笔记
点拨:本单元三篇文章都是小说。读小说时, 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
词句段运用 1.品人物形象
点拨: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是《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成名之战,书中对此片段的描写与对其他战争的描写不同的是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没有扣人心弦的厮杀,仅突出尚温的一杯酒这一细节,但效果却出人意料,完全敌得过刀光剑影的场面描写。这是作者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取得的艺术效果:不仅填补了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用极少的笔墨衬托出关公的威武神勇、战术高超。
片段中还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如鼓声、喊声,这些战场情景全是耳闻,是虚写;提刀上马、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这些是眼见,是实写。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对关公的英雄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一种传神壮威的作用。
2.心理描写
点拨:心理描写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例:例:叮铃铃闹钟响了,唉,又该起床了。睡眼惺忪的我虽然头脑这样提醒自己,但是身体实在是无法照办。好困啊!我不仅无法坐起来,而且连眼皮都睁不开。我强忍倦意,把眼睛微微睁开看了看表,才六点十分,也不晚啊!要不再睡一会儿......不行!万一睡过头怎么办?......不会睡过头的,就躺一会儿也不会太晚......睡着了就顾不得时间了,坚决不能睡!......可是真的很困啊!......那就不怕迟到了吗?......嗯,不能再睡了,那样一定会迟到的!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立刻坐了起来,换好衣服,去洗漱了。
日积月累 作者简介:
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唐代诗人、书法家。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字词解释:
书:随便写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诗文简析:
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长的岁月,催老了自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然不改。诗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
17、六上语文园地六课堂笔记
点拨: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深深挖掘、不断探寻。古典诗词中的字词比较凝练,许多字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少用,所以结合注释或通过查古汉语字典等途径来疏通字义是很有必要的。有画面感的诗句, 可以通过想象去体会。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知识, 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词句段运用 1.学会表达观点
点拨:仔细读一读这段话,很快就发现,花草树木是这段话的核心。围绕花草树木,分别将它们比作绿色卫士城市之肺,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就十分清楚了;花草树木对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安排乘车线路
点拨:先运用排除法,将763路排除,因为这趟车首发时间是九点,虽然路程最短,但时间不符合小林的心愿,所以排除。然后建议八点前乘坐65路车,从温泉镇上车,在四通桥下车,换成常家岭开往西山口的86路车,在宋家洼下车。
日积月累 1.五行(xng):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我国古代思想家试图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中医则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
2.五谷:稻、麦、黍、菽、稷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麦、黍、菽、稷;另一种指麻、麦、黍、菽、稷。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五谷文化举足轻重,可谓人类文明之起源。据权威资料显示,人类在数十万年前的石器上观察到高粱的痕迹,说明五谷孕育了人类十多万年。人类将野生杂草培育成五谷杂粮,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五谷孕育了人类文明。同时告诉世人,人类与五谷的不解情缘。
3.五音:宫、商、角(ju)、徵、羽五个音级。
我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古代叫宫、商、角、徵、羽。音韵学上指五类声母在口腔中的五类发音部位,即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唇音。
4. 五彩:黄、青、赤、白、黑五种颜色。、
原指黄、青、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各种颜色。
拓展:
[五官]耳、目、口、鼻、舌 [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五方]东、西、南、北、中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德]温、良、恭、俭、让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伦理关系)
[五经]《易》《书》《诗》《礼》《春秋》(这是五种儒家经书)
18、六年级语文园地七课堂笔记词句段运用
六年级语文园地七课堂笔记词句段运用
1.了解与戏曲相关的一些词语
点拨:我们可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习运用这些词语。
亮相:主要角色上场时、下场前,或是一段舞蹈动作完毕后的一个短暂停顿,集中而突出地显示出人物的精神状态,采用一种雕塑的姿势称为亮相。
行当: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主要根据角色类型来划分,如京剧的生、旦、净、丑。
压轴:戏曲名词,指一次戏曲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
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包括盔头、靠、衣服、靴子等。
跑龙套:原指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唱白脸: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白色脸谱扮演反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
花架子:戏曲舞台上演武将的角色中专门的一个行当,是花脸的一种,观众所欣赏的重点之一就是他的功架(也称架式)。
对台戏:两个戏班为了互相竞争,同时演出的同样的戏。
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
字正腔圆:(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
有板有眼:指唱腔合乎节拍。亦指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科班出身:科班,中国旧时培养戏曲演员的场所。科班出身现在指专业对口,在所从事的工作方向,有所学习有所研究的人。
2.说明书
说明书中的第三步写得不够清楚。
写得不清楚的地方:铅丝的头上用红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
改成:在乒乓球里围绕铅丝顶部用红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
19、二上语文园地六课堂笔记
轿 jio 轿车 花轿 救ji 救命 救护车 摩m按摩 摩托车
托tuō 托付 拜托 防 fnɡ 消防 防止 渔 y 渔船 渔民
货 hu 货车 载货 油 yu 加油 油轮 轮ln 轮船 轮胎
科kē 科学 科技 考 kǎo 考试
字词句运用 点拨:
1.加点字都是多音字,每个字都有两个读音。
2.感叹句的结尾一般有啊、呀等感叹词,疑问句的结尾一般有呢、吗等疑问词,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判断句子是陈述句、感叹句,还是疑问句?
拓展:(加黑的字加点)
1.盛开(shnɡ) 床铺(p) 种子(zhǒnɡ) 好人(hǎo) 分别(fēn)
盛饭(chnɡ) 铺路(pū) 种地(zhnɡ) 好客(ho) 水分(fn)
重新(chnɡ) 教室(jio) 口号(ho) 干净(ɡān) 难忘(nn)
重点(zhnɡ) 教书(jiāo) 号叫(ho) 干活(ɡn) 灾难(nn)
2.一阵秋风吹过,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我们去公园玩,公园里的花真多呀!
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是什么树呢?
我的发现 每组右边的三个字,都是由左边的那个字添加不同的偏旁组成的,这些字代表着不同的意思。例:青加上和水有关的氵,就成了清水的清;加上和太阳有关的日,就成了晴天的晴;加上和心情有关的忄,就成了心情的情。
日积月累 字词理解:
1.竟:终于。2.志:志向。3.存:怀抱。4.益:更加。5:坚:坚定。
释义:
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只要有志气,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告诉了我们做人要有志向,无论做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有雄心大志,不懈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2.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告诉我们人应当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指人要有抱负,无论困境还是老了。
我爱阅读 故事内容:
讲述了我国古代一个叫鲁班的工匠发明了锯这种工具的过程。鲁班领着大家建造一座宫殿,需要很多的大木料,但是用斧子砍树又费时又费力。鲁班上山去了解情况的时候,手被有小齿的小草划伤了。受到这种小草的启发,鲁班发明了有齿锯,用它来砍树,又快又省力。鲁班具有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品质。
阅读指导:
1.先通读全文。
2.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鲁班是根据什么来造锯的?
3.人们还根据大自然中的哪些动植物及现象有了新的发明?
20、二年级语文园地五课堂笔记我爱阅读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课堂笔记我爱阅读
故事内容:
有个人坐船过江时,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在船舷上刻下记号,准备等船靠岸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
阅读指导:
1.宝剑掉江里,为什么那个人一点儿不着急?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1、二年级语文园地五课堂笔记书写提示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课堂笔记书写提示
1.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有的字左边短,右边长;有的字左边长,右边短。
2.观和呼这两个字的左边短,右边长,左边部分要写得窄小些,位置略往上靠,右边部分要写得宽大些;忙和如这两个字的左边长,右边短,左边部分要写得长一些,右边部分要写得短一些。
22、二年级语文园地五课堂笔记日积月累
二年级语文园地五课堂笔记日积月累
作者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等。
字词理解:
1.绝:无,没有。2.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3.人踪:人的脚印。
4.孤:孤零零。5.蓑笠:蓑衣和斗笠。6.独:独自。
诗文大意: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的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诗文简析:
诗中描绘了一幅寒江独钓图,借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孤舟独钓的渔翁就是诗人孤独清高的人格化身)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诗的前两句运动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雪景,连绵的群山,偌大一个空间,不见一鸟飞过;广袤无际的原野,大雪覆盖了所有的大路小道,不见一点人影踪迹。表明天气极其寒冷,这也是诗人当时内心的感受。风雪映照了诗人身处冷酷恶劣的政治环境。
23、二年级语文园地三课堂笔记字词句运用
二年级语文园地三课堂笔记字词句运用
点拨:
1.园与圆:园特指地方,如:花园、公园等;圆指形状圆圈或球的。
如:圆桌、圆圈等
只与支:只和支都可以作量词。只一般用于某些成对的东西中的一个或用于动物(多指飞禽、走兽)、某些器具、船只,如:一只船、一只鸭子等;支用于杆状的东西、歌曲或乐曲、队伍等,如:一支笔,一支乐曲等。
进与近:进是动词,表示由外而里的动作,如:进入、进屋等;近
是形容词,表示空间或时间距离短(跟远相对),如:远近、近处等。
带与戴:带有引导,率领的意思,如:带领、带队等;戴有是拥护尊敬的意思,如:爱戴、拥戴等。
2.一边一边表示同一时间做两个动作,这两个动作没有主次之分。
24、二年级语文园地三课堂笔记我爱阅读
二年级语文园地三课堂笔记我爱阅读
故事内容:
儿童团员王二小在敌人面前毫不畏惧,引诱敌人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自己却壮烈牺牲在敌人枪口下,赞扬了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热爱祖国的精神。
阅读指导:
1.阅读课文,找出故事的主人公。
2.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5、二年级语文园地三课堂笔记会认的字
二年级语文园地三课堂笔记会认的字
弹 tn 弹琴 弹奏 钢 gāng 钢琴 钢铁 琴 qn 钢琴 琴声
捏 niē 拿捏 捏泥人 泥 n 泥土 泥巴 滚 ɡǔn 滚动 翻滚
铁 tiě 铁环 钢铁 环 hun 手环 环绕 荡dnɡ 荡漾 飘荡
滑 hu 光滑 滑梯 梯 tī 梯子 楼梯
26、二年级语文园地七课堂笔记字词句运用
二年级语文园地七课堂笔记字词句运用
点拨:
1.平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具体步骤在第二单元学过。
2.这些词语描写的都是天气现象,云开雾散和云雾缭绕描写的是云雾景象;微风习习寒风刺骨描写的是刮风时的景象;冰天雪地鹅毛大雪描写的是冬天下雪的景象;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描写的是下雨时的景象。
3.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展现了雾和风的调皮。
拓展:
1.亏:一 20 2画 277页 kuī 例:亏心 亏钱
申:丨 21 4画 446页 shēn 例:申诉 申请
丹:丿 21 3画 86页 dān 例:丹药 丹田
2.例:北风呼呼地吹着,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手上,冻得人直打哆嗦。(寒风刺骨)
3.第一个句子中,雾有了人的行为和语言,是个精灵古怪的孩子;第二句中,把风当成了一个喜欢恶作剧的孩子来写,写出了风的调皮。
27、二年级语文园地八课堂笔记字词句运用
二年级语文园地八课堂笔记字词句运用
点拨:
1.拟声词就是模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汇,以下词语都是拟声词。例:叽叽喳喳是鸟叫的声音;哗啦哗啦是下雨的声音;嘟嘟嘟是电话的声音。
拓展:
1.叭(bā) 唰(shuā) 吱呀(zhī yā) 叮当(dīnɡ dānɡ)
嘟嘟嘟(dū dū dū)哗啦哗啦(huā lā huā lā)叽叽喳喳(jī ji zhā zhā)
大家都睡着了,突然响起了嘟嘟嘟的电话声。
哗啦哗啦,雨不停地下着。
28、二年级语文园地八课堂笔记我爱阅读
二年级语文园地八课堂笔记我爱阅读
故事内容:
讲述的是小獾在小刺猬的称赞下有了自信和进步;而小獾的称赞让小刺猬消除了一天的疲劳。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互相欣赏,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阅读指导:
1.读故事,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文中的拼音或字典读准字音。
2.简述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故事中的人物有谁,故事的结果怎么样。
3.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你什么道理。
29、二年级语文园地八课堂笔记书写提示
二年级语文园地八课堂笔记书写提示
1.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字左右两边宽窄大致相等。
2.书写时,先看后写,把握好字形结构。领的左右两边宽窄大致相等,左高右低;群的左右两边宽窄大致相等,左低右高;船的左右两边宽窄大致相等,左长右短;朗的左右两边宽窄大致相等,左高右低。
3.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