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找春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二年级上册找春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找春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会读脱、袄等14个生字、会写本课冲、寻等10个生字,会写春天、寻找等9个词语。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3.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脉络梳理: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春天来了,孩子们去田野里寻找春天。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早春景物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我们找到春天时的欣喜之情。
这节课主要选择以读代讲的方式展开教学。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第一课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提出要求,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句子,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在教学第2自然段时,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脱掉冲出奔向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描绘出孩子们急着到外面去寻找春天的心情。这时适时引导学生用盼望、高兴的、急切的语气去读。
2、一年级上册项链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项链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项链》犹如一段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2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大海、沙滩、浪花的美。
第2自然段:写了小娃娃在沙滩上尽情玩耍的快乐场景。
3、一年级上册影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影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影子的喜爱之情。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2个小节。
第1小节:写了影子常常在我前后,像一条小黑狗。
第2小节:写了影子不离我左右,是我的好朋友。
4、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本文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文章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于细微处见精神,语言简洁平实,娓娓道来,既展现了一位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形象,也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段。
第1段: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背景。
第2段:写为了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储备足够的粮食,红军战士们争着到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第3段:写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战士们心疼他,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他却又找来一根并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第4段:写战士们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5、五年级上册松鼠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松鼠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松鼠》一课不同于《太阳》,语言活泼有趣,学生没有接触过,并且课文介绍说明松鼠的信息比较多,要求整理这些信息并分条写下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可通过范例引导,梳理个部分层次,帮助每一位学生逐步达标。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先总说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再具体描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两个方面来说明松鼠驯良的性格特点。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乖巧的行为特征。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以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6、五年级上册小岛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小岛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写将军上岛后,发现海军士兵种菜的事,表现了将军和海军士兵心系祖国的情怀和守卫祖国的担当。
脉络梳理:
全文共3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小岛的样子和特点。
第二部分(第219自然段):写将军刚上岛时发生的事情:发现菜地,最后决定留下来吃晚饭,并住一晚。
第三部分(第2035自然段):写晚饭时发生的事情:将军看到菜地全貌,之后到饭堂给战士们分蔬菜汤。
第四部分(第36、37自然段):写清晨发生的事情:将军离开后向着小岛行了一个军礼。
7、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英法联军肆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英法联军野蛮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了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总体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多和珍贵,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砸、烧以至毁灭的经过。
8、六年级上册桥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桥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位村支部书记在洪水到来时,沉着镇定地指挥村民撤离,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段落大纲:
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4):写黎明时分,山洪暴发,村庄里一片混乱。
第二部分(513):写在危急关头,老汉挺身而出,组织群众撤离。
第三部分(1423):写桥塌了,小伙子失去了生命,老汉也以身殉职。
第四部分(2427):写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9、一年级上册四个太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四个太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随文认读13个生字,认识舌字旁,会写太、阳、校、秋4个字和笔画横撇弯钩。2.通过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表演等方式,了解街道、清凉、邀请、香甜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明白我画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送给夏天秋天的原因,感受我的美好心愿。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给大地带来清凉。
第2自然段:写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
第3自然段:写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送给冬天。
第4自然段:写我画了个多彩的太阳,送给春天,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四个太阳》讲述了一个小孩子画了四个不同的太阳,给人们带去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孩子一颗童真的爱心。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有一个,而且只有一种颜色,可书上怎么会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呢?这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读、去想、去说、去背,引导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10、五年级上册祖父的园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祖父的园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蚱、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蝶等13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脉络梳理:
全文共19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
第二部分(第414自然段):具体叙述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玩耍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516自然段):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自由的。
第四部分(第1719自然段):写我在阴凉的地方悠然入睡。
本课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找出信息,便于我们从中体会情感,不足之处就是因为文章篇幅较长,真正读的环节不多,所以只能把重点放在引导体会情感的环节了。
11、五年级上册月迹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月迹》这篇散文描写了作家贾平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为了寻找月亮,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充满童真童趣。课文以月迹为题,既是因为文章描述了孩子们追寻中秋月踪迹的趣事,也是因为月亮在作家心中留下了一抹温暖的痕迹,寄托了作家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脉络梳理:
全文共24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孩子们看到的镜中之月。
第二部分(第323自然段):写孩子们和奶奶在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24自然段):写我们在沙滩上看月。
12、五年级上册梅花魂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梅花魂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葬、腮等8个生字。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能说出对题目的理解。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由梅花开放想到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回忆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写我带走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出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进一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同时理解什么是梅花魂。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没有时间让学生读文中的一些重点段落,这仍需进一步改进。
13、四年级上册乡下人家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乡下人家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7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课文描写了哪几幅图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3.围绕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展开交流,摘录、积累好词佳句。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乡下人家总爱在房前屋后种瓜、养花,养鸡、养鸭。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描写了夏天和秋天乡下人家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乡下人家有着独特、迷人的风景。
1.品读语句,感受美景。在本文教学中,我始终把读贯穿全文,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的美好。2.抓住中心,分层感悟。在教学时,学生找出中心句,概括感兴趣的风景或者标注小标题,画句子交流品味感受。
14、四年级上册绿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绿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能结合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熟读成诵。
脉络梳理:
全文共5小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小节):写眼前铺满了绿色。
第二部分(第24小节):从程度、空间、形态等方面表现绿色的丰富。
第三部分(第5小节):写绿色在风中飘动。
15、三年级上册赵州桥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赵州桥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县、拱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爪,会写赵、县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3.结合图文,能初步了解赵州桥,知道赵州桥的设计为什么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赵州桥世界闻名,历史悠久。
第二部分(2、3):写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第三部分(4):总结赵州桥的历史价值。
16、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中小城内各种景物的样子。2.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3.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与同学交流。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5.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空间转移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段落大纲: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写海滨的景象。由远及近,先写浩瀚大海的景色,再写海滩的景观。
第二部分(46):写小城美丽的景色。分别描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处景物,突出了美丽、整洁的特点。
第三部分(7):总写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
17、三年级上册池子与河流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池子与河流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这则寓言故事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的。在故事中,池子嫌河流太累,问河流什么时候才能抛开那样的生活。还夸自己过着安逸、平静的生活。可河流却说,自然法则中,水只有流动才能保持新鲜,池子不流动就不会保持新鲜,迟早会被人遗忘的。最后,河流的说法果然应验了。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池子将自己与河流对比,认为自己的命运很好,河流拥有的一切都是空的。
第二部分(7、8):河流反驳池水,阐述真正的哲理。
第三部分(9):指出池水和河流的不同结果。
第四部分(10):点明主题,揭示寓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本课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通过诵读、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特点,发现人物本质追求上的不同。分角色朗读则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更好地展现对人物的理解。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感悟人物品质,明白寓意。也在交流中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由于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字词方面侧重于学生活动卡,让学生在预习之时主动认识、记忆生字,课堂以小老师领读,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对生字的学习为主,提高学习效率。
18、六年级上册为人民服务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为人民服务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学会革、彻、迁等10个生字。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4.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5.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背诵第2、4自然段。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第二部分(24):结合当前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第三部分(5):写开追悼会的目的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19、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读懂课文,把握主要内容。2.运用读进去,想开去的学习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完成课文导读中三个问题的学习。3.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受到老人精神的感染。
段落大纲: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1): 描述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景观和一幅喜人画卷。
第二部分 (25):主要写老人改造山林及绿化山沟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所取得的业绩。
第三部分 (67): 写我的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点出文章中心意旨。
20、六年级上册那个星期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那个星期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那个星期天》是第三单元第二篇,整篇课文以表达情感为主,通过具体的事例、内心独白、融情入景来表现心情的变化过程。学生在阅读文本中,体会到了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语文要素。课后练习也紧扣单元要素,重在引导学生关注情感变化;抓重点语句,归纳总结表达情感的方法;再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文章表达情感的异同,学习表达。
段落大纲: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
第二部分(26):描写我从满怀希望、兴奋雀跃到疑窦暗生,但是仍然在焦急万分中耐心等待,却终于彻底绝望的过程。
第三部分(7):叙写我在希望落空后倍感伤心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
21、六年级上册藏戏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藏戏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藏戏》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较强的民俗散文。因此,本设计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及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争辩,在争辩中激活思维。
段落大纲:
全文共1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第二部分(47):写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
第三部分(817):具体介绍藏戏的特点。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藏戏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初读课文,让学生围绕课文的主要问题读文、思考,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及脉络,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走进文本中,为细读全篇扫清障碍。
2.在教学中,全程为学生考虑,努力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留给学生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时间,促进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间、同伴间的对话。
3.在阅读中能够科学地引导学生释疑解惑,并适时激励点拨,归纳提炼,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2、二年级上册贝的故事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贝的故事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教学目标:1.会认16个生字,会写贝、壳、钱、财4个生字。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作用及字形字义。3.进一步了解偏旁与字义之间的关系。4.通过学习,感受汉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脉络梳理:
全文共2段。
第1自然段:写甲骨文中的贝字是由贝壳张开的样子演化而来的。
第2自然段:写人们用贝壳当饰品、钱币的原因,以及贝字旁代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