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69句》可能是您在寻找句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静能制动。沈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2、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3、当平常之日。应小事。宜以应大事之心应之。盖天理无小。即人事观之。便有一个邪正。不可忽慢苟简。须审事之邪正以应之方可。及变故之来。处大事。宜以处小事之心处之。盖人事虽大。自天理观之。只有一个是非。不可惊惶失措。但凭理之是非以处之便得。
4、做人无成心。便带福气。做事有结果。亦是寿征。
5、形若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声若平。不求响之和而响自和。德若崇。不求名之远而名自远。
6、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7、惠不在大。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8、针芒剌手。茨棘伤足。举体痛楚。刑惨百倍于此。可以喜怒施之乎。虎豹在前。坑阱在后。百般呼号。狱犴何异于此。可使无辜坐之乎。
9、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0、施在我有余之惠则可以广德。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交。
11、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12、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13、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14、处草野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小。居廊庙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大。
15、存乎天者。于我无与也。穷通得丧。吾听之而已。存乎我者。于人无与也。毁誉是非。吾置之而已。
16、圆融者无诡随之态。精细者无苛察之心。方正者无乖拂之失。沉默者无阴险之术。诚笃者无椎鲁之累。光明者无浅露之病。劲直者无径情之偏。执持者无拘泥之迹。敏炼者无轻浮之状。
17、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直俭约。四者。切己良箴。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忌旁骛。四者。切己大病。
18、贪饕以招辱。不若俭而守廉。干请以犯义。不若俭而全节。侵牟以聚怨。不若俭而养心。放肆以遂欲。不若俭而安性。
19、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
20、祭虽有仪。而诚为本。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21、拙字可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气。静字以可益寿。
22、过去事。丢得一节是一节。现在事。了得一节是一节。未来事。省得一节是一节。
23、人知言语足以彰吾德。而不知慎言语乃所以养吾德。人知饮食足以益吾身。而不知节饮食乃所以养吾身。
24、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25、观世间极恶事。则一眚一慝。尽可优容。念古来极冤人。则一毁一辱。何须计较。
26、毋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毋没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过。
27、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28、静以修身。俭以养福。入则笃行。出则友贤。
29、事当快意时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30、无病之身。不知其乐也。病生。始知无病之乐。无事之家。不知其福也。事至。始知无事之福。
31、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32、想自己身心。到后日置之何处。顾本来面目。在古时像个甚人。
33、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诵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34、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35、念念用之民生。则为吉士。念念用之套数。则为俗吏。念念用之身家。则为贼臣。
36、针芒剌手。茨棘伤足。举体痛楚。刑惨百倍于此。可以喜怒施之乎。虎豹在前。坑阱在后。百般呼号。狱犴何异于此。可使无辜坐之乎。
37、私恩煦感。仁之贼也。直往轻担。义之贼也。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苟约固守。信之贼也。
38、祸到休愁。也要会救。福来休喜。也要会受。
39、天下最有受用。是一闲字。闲字要从勤中得来。天下最讨便宜。是一勤字。勤字要从闲中做出。
40、惠不在大。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41、平日诚以治民而民信之。则凡有事于民。无不应矣。平日诚以事天而天信之。则凡有祷于天。无不应矣。
42、小人只怕他有才。有才以济之。流害无穷。君子只怕他无才。无才以行之。虽贤何补。
43、世网那时跳出。先当忍性耐心。自安义命。即网罗中之安乐窝也。尘务不易尽捐。惟不起炉作灶。自取纠缠。即火坑中之清凉散也。
44、圆融者无诡随之态。精细者无苛察之心。方正者无乖拂之失。沉默者无阴险之术。诚笃者无椎鲁之累。光明者无浅露之病。劲直者无径情之偏。执持者无拘泥之迹。敏炼者无轻浮之状。
45、节欲以驱二竖。修身以屈三彭。安贫以听五鬼。息机以弭六贼。
46、真圣贤决非迂腐。真豪杰断不粗疏。
47、形若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声若平。不求响之和而响自和。德若崇。不求名之远而名自远。
48、时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名立之士。当观其末路。
49、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50、处草野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小。居廊庙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大。
51、禄岂须多。防满则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辞。
52、一时劝人以言。百世劝人以书。
53、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54、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55、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56、孝莫辞劳。转眼便为人父母。善因望报。回头但看尔儿孙。
57、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58、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59、施必有报者。天地之定理。仁人述之以劝人。施不望报者。圣贤之盛心。君子存之以济世。
60、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61、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62、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道通。
63、听其言必观其行。是取人之道。师其言不问其行。是取善之方。
64、众恶必察。众好必察。易。自恶必察。自好必察。难。
65、四海和平之福。只是随缘。一生牵惹之劳。总因好事。
66、做人无成心。便带福气。做事有结果。亦是寿征。
67、天德只是个无我。王道只是个爱人。
68、子之孝。不如率妇以为孝。妇能养亲者也。公姑得一孝妇。胜如得一孝子。妇之孝。不如导孙以为孝。孙能娱亲者也。祖父得一孝孙。又增一辈孝子。
69、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烈。是错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