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虫虫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大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虫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幼儿对各种虫类的认知程度。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通过让幼儿看书、图片、收集虫虫的资料及有关的小知识。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回答――你能说出你认识的虫虫的名称吗?你能描述出他的样子吗?
2、幼儿回答,教师简笔画记录。
浩楠:我认识菜青虫,它全身是绿色的,爱吃青菜的叶子,是个坏虫子。我认识螳螂,它前面有两把大刀,身体是绿色的,有的是咖啡色的,身上还长着翅膀,他吃害虫是好的虫。我还认识七星瓢虫,它也是好虫子,身体像半个球,是红色的,上面有七个黑点。
张一佳:我认识蝴蝶,它有4个翅膀,上面有美丽的花纹,他喜欢在花里飞来飞去,采花粉。"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范进祥:我见过蚂蚱,由两种,一种胖的,一种瘦的,他们都有须子,都有翅膀,有6条腿,有时候他会飞着走,又时候他蹦来蹦去。
豆豆:我认识西瓜虫,它有很多腿,用手一碰它,它就团在一起,变成个小球球。这是它在保护自己。
3、教师向幼儿介绍几种幼儿不太认识的虫虫。
4、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认识的虫虫。(延伸活动)
活动反思:
秋天的草丛里到处都隐藏着各种小虫,活动时,孩子们认识了很多的虫虫,如:蚂蚱、蛐蛐、螳螂、蜘蛛、豆虫、毛毛虫、蝴蝶、蜻蜓等。通过捕捉和观察,孩子们对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非常了解。因此,孩子们描述很仔细。特别是对秋天特有的几种虫子,幼儿更加喜爱。因此,我们以探索秋天常见的几种虫子为重点。进一步延伸,让幼儿在会描述的基础上,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为我们的下一个活动:制做图书《我认识的虫虫》打好了基础。
2、大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虫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幼儿对各种虫类的认知程度。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通过让幼儿看书、图片、收集虫虫的资料及有关的小知识。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回答――你能说出你认识的虫虫的名称吗?你能描述出他的样子吗?
2、幼儿回答,教师简笔画记录。
浩楠:我认识菜青虫,它全身是绿色的,爱吃青菜的叶子,是个坏虫子。我认识螳螂,它前面有两把大刀,身体是绿色的,有的是咖啡色的,身上还长着翅膀,他吃害虫是好的虫。我还认识七星瓢虫,它也是好虫子,身体像半个球,是红色的,上面有七个黑点。
张一佳:我认识蝴蝶,它有4个翅膀,上面有美丽的花纹,他喜欢在花里飞来飞去,采花粉。范进祥:我见过蚂蚱,由两种,一种胖的,一种瘦的,他们都有须子,都有翅膀,有6条腿,有时候他会飞着走,又时候他蹦来蹦去。
豆豆:我认识西瓜虫,它有很多腿,用手一碰它,它就团在一起,变成个小球球。这是它在保护自己。
3、教师向幼儿介绍几种幼儿不太认识的虫虫。
4、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认识的虫虫。(延伸活动)
活动反思:
秋天的草丛里到处都隐藏着各种小虫,活动时,孩子们认识了很多的虫虫,如:蚂蚱、蛐蛐、螳螂、蜘蛛、豆虫、毛毛虫、蝴蝶、蜻蜓等。通过捕捉和观察,孩子们对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非常了解。因此,孩子们描述很仔细。特别是对秋天特有的几种虫子,幼儿更加喜爱。因此,我们以探索秋天常见的几种虫子为重点。进一步延伸,让幼儿在会描述的基础上,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为我们的下一个活动:制做图书《我认识的虫虫》打好了基础。
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车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各种车的兴趣,喜欢车。
2.培养幼儿的观察及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掌握常见汽车的名称、外形和用途;感受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学习掌握常见汽车的名称、外形和用途;
活动难点:
感受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车子玩具、图片若干;
2.课件《各种各样的车子》;
3.音乐《小汽车》及特殊车的声音。
活动方式:
集体或分组或个别
活动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幼儿自由玩自己的玩具车,并相互交流。
师:仔细看你带来的是什么车?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能干什么用?
二、展开 (20分钟)
1.教师有重点的选幼儿带来的玩具汽车,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颜色、用途。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车子。(5分钟)
2.教师利用图片及幻灯片等教具来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各种各样的车子的特点及功能。(5分钟)
先请幼儿回忆平时所见到的车子的用途:有人生病了需要做什么?楼房着火了需要做什么?让幼儿说出生病要去医院需要救护车,失火要找消防车。让幼儿观看幻灯片来学习幼儿不认识的车子的功能。
3. 教师和小朋友们玩“猜谜”的游戏。(3分钟)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认识各种各样的车。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老师说出车的功能后,你们说出车的名称。
4.听声音猜出车的名称。(播放几种特殊车的声音)(2分钟)
5.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5分钟)
师:大马路上有各种各样的车子在行驶,为了确保安全,司机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在过路口时还要注意看交通信号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交通信号灯有几种吗?(红灯、黄灯、绿灯)绿灯亮了应该怎么样?(向前行)红灯亮了应该怎么样?(停下来)黄灯亮了又该怎样?(如果没有通过马路,看到黄灯就要停下;如果走到一半,就要快快通过)。
三、活动结束(2分钟)
观看课件《各种类别的车辆》丰富幼儿知识,提出下节课的内容为车分类。
教学反思:
首先从选材上看,车子是孩子经常见到而又非常喜欢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活动要从孩子的身边出发,选择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这就为孩子下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的准备上,本节课我分别在知识、物质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准备了孩子熟悉的小汽车音乐,提供了课件制作,还提供给孩子可操作的玩具汽车。让孩子动口、动手、动脑,所学的知识记得牢,本节课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再从课程中,每一步的导入上我就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直接导入、有的先听声音、有的采用猜谜的形式、有的说出功能等,每种方法不一样,孩子们也感到非常稀奇,一步步的跟着老师在前进。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活动中还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体会车子行驶的乐趣,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地获取知识,真正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学中乐。
本节课95%的孩子达到了我制定的目标。知道了一些常见车辆的用途、名称,并能对特殊用途的车(消防车、警车、救护车)的名称、用途加以区分。但在幼儿的操作上有待于提高操作的常规和能力。
4、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纸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硬板纸、餐巾纸、包装纸、皱纹纸等不同纸的质地,初步了解纸的种类和特性。
2、简要了解纸的制作过程,知道纸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
3、有初步的环保节约意识,懂得要爱惜纸张和书本。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纸(如宣纸、皱纹纸、复印纸、餐巾纸、牛皮纸、瓦楞纸、白纸、电光纸等等)
2、各种纸制品(如纸杯、纸管、纸盒、纸盘、纸垫等等)
3、每人一个小水盆。
4、多媒体视频课件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纸
师:小朋友,今天有好多纸宝宝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玩吗?(愿意)好现在我们一起将椅子底下的小箩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是些什么纸?(幼儿举手说)
二、探索纸的特性
1、师:这些纸,它们都一样吗?(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纸都有自己特别的小秘密,你想不想知道他们有什么秘密呀?(想)好,请大家用各种办法玩一玩箩筐里的纸,看谁发现的秘密最多?(好)
(引导幼儿发现纸表面的颜色和光亮度不同及用手触摸纸的感觉不同,如有的光滑、有的粗糙等。)
2、现在请你吹一吹这些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再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引导幼儿发现纸的厚薄与软硬)
3、师:现在请你撕一撕这些纸,它们撕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哪种纸容易撕破及撕纸过程中纸的变化。)
4、师:纸的本领真多呀,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纸遇到水会变的怎么样呢?仔细看好哦,数到10后将你的发现高诉大家,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引导幼儿比比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哪些纸不容易吸水。)
5、师小结:原来纸有这么多的种类,像这种软软的、薄薄的纸叫宣纸;像这种白白的较滑实的纸叫复印纸;这种厚厚的硬硬的纸叫硬板纸;这种白白的摸上去有的毛的纸叫铅华纸,还有手工纸、牛皮纸、瓦楞纸、沙皮纸等等。
三、了解纸的用途
1、你知道这些不同的纸都有什么用吗?(请幼儿举手说)
2、师:除了这些纸,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纸吗?他们又有什么用呢?(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见过的纸,并出示宣纸、牛皮纸、瓦楞纸、沙皮纸等供幼儿认识)
四、简要了解纸的制作过程
1、 看录象,介绍纸的发明者、造纸的过程。
师:生活中有这么多有用的纸,那这些纸是谁发明的呢?又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呢,你们知道吗?(不知道)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看看纸是谁发明的,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好不好?(好)幼儿看录像
2、提问:纸是谁发明的?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是怎么做出来的?
3、纸可以做各种东西,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用纸做的东西吗?(请幼儿举手说一说)
五、 懂得要爱惜纸。
师:我们在使用纸的时候要怎样做才是节约纸、爱惜纸呢?
六、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后我感触颇深。
一开始我将各种纸放在小箩筐里让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玩一玩等活动来发现各种各样纸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纸是厚的、薄的;有些纸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有些纸的颜色是不同的。课前我还让幼儿收集了各种材料,如铜板纸、宣纸、牛皮纸、皱纹纸等,以便让幼儿们认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纸,有意识地加大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欲望。同时在过程中我还借助纸的发明的视频让幼儿了解纸的制作过程,也将几种不同特征的纸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纸在水中的变化,让幼儿在自己的实验过程中讲一讲自己的发现。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能以问题去引导孩子,给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幼儿通过自身主动的观察、发现、感知、探索,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经验。但整个活动下来,我也发现幼儿对纸的用途还不是很了解,有些材料的准备也没有让幼儿得到有效利用。如各环节联系紧密,但各环节我对幼儿的自主活动时间控制的紧,幼儿在说纸的用途时,由于他们生活经验不丰富,对于纸的用途说的少,我没有进行强化,就草草收场,使幼儿对纸的用途的知识面没有延伸,还停留在原有经验。况且在活动中我的观察能力还欠缺,遇到意外事件不能及时引导幼儿去进一步探索。如在幼儿自由玩纸时,当我发现幼儿受经验所困时,没有及时引导幼儿。其实应提示一下,在幼儿拉、撕、折的过程中给幼儿具体的方法引导,并让幼儿多比较几种纸,全方位进行体验。由于我的失误,限制了幼儿的思维,使幼儿的经验不能得到提升。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在组织科学活动时,我还应该多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及课堂整体把握的能力,尽量做到授课不慌不忙,沉着稳重。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重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
5、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树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秋天的树,知道几种常见树的名称,感受树与季节发生着同步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自己发现的树的不同特征,感受树的多样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桂花树、橘子树、玉兰树、梧桐树。
1.提问:你认识这些树?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说说这事一些什么样的树?它们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如桂花树枝头坠满小小的桂花;橘子树届满了果实,玉兰树长着绿绿的叶子,梧桐树树叶变黄了等)
2.秋天到了,你发现这些树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树的开花、结果、落叶这一明显的变化角度来进行描述)
3.你还知道关于这些树的特别的秘密吗?(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树有先长叶再开花、先开花再长叶之分)
二、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 秋天多美好》第16-17页的画面。
1.提问:这些树你认识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的?
2.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幼儿进入树林,在寻找认识树的过程中,巩固对各种树的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1.教师出示几种树叶,问:"这些树叶分别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你能将这些树叶送回到树妈妈的身边吗?找到后站在这棵树妈妈旁边。"
2.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这片树叶就是这颗树妈妈的宝宝呢?(引导幼儿从树叶的形状等特征来判断、推理)
3.观察树妈妈:这颗树妈妈长什么样?(引导幼儿按整体外观、树干、树枝、树冠、树叶的顺序观察)
4.给树妈妈制作名称标牌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说出树妈妈的名字。老师在小卡片上写名称,并挂到树上。
5.游戏"摸摸ⅹⅹ跑回来",巩固对树的认识。
幼儿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说出一种树的名称,让幼儿跑去找,找到桂花树后摸摸树干跑回来,看哪个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幼儿园。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收集幼儿对树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幼儿将有关树的问题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在主题墙上。
五、绘画:我眼中的树。
1.幼儿绘画。
2.分享交流,感受树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我结合主题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们一起从教室出发,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这次亲临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公园,我们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罗汉松,看到了柏树,看到了梅树……在幼儿的作品中,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种各样的树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王伊诺小朋友一个内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树画成了一个俏姑娘,有着长长的辫子,随着风在左右摆动,因为在她眼里柳树姑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仪的桃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因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欢的。
6、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建筑物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多样的建筑物,初步理解建筑物的概念。
2.提高分析比较的能力和欣赏的能力。
3.动手用纸箱搭建房屋。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幼儿一起收集世界着名建筑物以及各类建筑物图片和卡片。
2.活动前带孩子们参观设计院。
3.纸箱
活动过程:
一、搭积木教师:小朋友喜欢搭积木吗?用积木可以搭什么呢?都能搭出什么样的房子呢?(幼儿操作)搭房子先搭什么?怎样才能搭的稳当,不垮掉。
示范:看图片,好不好看?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漂亮的房子,我们一起看看。
二、理解建筑物的概念出示三张挂图:高楼、宝塔、亭阁。让幼儿观察,并找出共同点:有顶、有室,都是用泥、石、木、钢筋、砖瓦等材料建成。他们都叫建筑物。
三、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幼儿自由观看建筑物图片,教师介绍:新疆的大巴扎,是具有浓郁土耳其风格的建筑,有着阿拉伯风格的圆顶房屋,象征伊斯兰教的月亮;北京天安门,(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是具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征的建筑,屋顶由瓦片搭起,屋角和屋檐翘起;北京鸟巢,外形由钢架组成,是我们中国专为举行2008年奥运会的建造的国家体育馆;北京水立方,由一种被称为ETFE的化合物,又叫塑料王,北京奥运会的水上项目(游泳和跳水)是在水立方场馆举行的,水立方是中国国家游泳中心场馆。
广州新电视塔海心塔,外形像一位美丽的姑娘,又叫小蛮腰,高达600米,是世界最高塔。
埃及金字塔,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用巨石建成,四面三角形,又叫方椎体。
这是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高达324米,全部用钢铁镂空制成。
这是台北的101大厦,因为有101层而得名,是世界第二高的大楼,有509米;还有两台世界最高速的电梯,从一楼到89楼,只要39秒的时间。
目前世界最高楼是迪拜塔,高达828米;世界最豪华的酒店都在这里。
四、教师小结建筑物有多重多样,多重风格,也有多种用处。不同建筑物所使用的材质也不同。还有的建筑物有不同的风格,请小朋友看看,这些建筑物都有哪些特征?再次出示图片,让幼儿说出特征:圆顶的、尖顶的、平顶的建筑物。建筑物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五、观看地震图片,激发幼儿搭建房屋兴趣。
教师:大家看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就在上个星期六的早晨,小朋友还在睡梦中时,四川雅安市发生了7.0级地震。很多人无家可归。看这一对老人在干什么呢?她们想做什么事?这个小朋友呢?她表情如何?我们该怎么帮助她们。
六、小小设计师
1、请幼儿来设计一座的房子,送给雅安地区的受灾群众吧。
2.请幼儿搭建房子,教师指导。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了解了各具特色的建筑物,知道建筑物的概念。欣赏到了世界有名的建筑。知识点对小班幼儿少来说,稍有理解上的困难。另外,我结合时机,向幼儿介绍雅安地区地震情况,让她们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送去自己设计的纸箱搭的房子。效果较好。
7、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各种车的兴趣,喜欢车。
2.培养幼儿的观察及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掌握常见汽车的名称、外形和用途,感受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学习掌握常见汽车的名称、外形和用途;
活动难点:
感受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车子玩具、图片若干;
2.课件《各种各样的车子》;
3.音乐《小汽车》及特殊车的声音。
活动方式:
集体或分组或个别
活动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幼儿自由玩自己的玩具车,并相互交流。
师:仔细看你带来的是什么车?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能干什么用?
二、展开 (20分钟)
1.教师有重点的选幼儿带来的玩具汽车,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颜色、用途。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车子。(5分钟)
2.教师利用图片及幻灯片等教具来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各种各样的车子的特点及功能。(5分钟)
先请幼儿回忆平时所见到的车子的用途:有人生病了需要做什么?楼房着火了需要做什么?让幼儿说出生病要去医院需要救护车,失火要找消防车。让幼儿观看幻灯片来学习幼儿不认识的车子的功能。
3. 教师和小朋友们玩“猜谜”的游戏。(3分钟)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认识各种各样的车。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老师说出车的功能后,你们说出车的名称。
4.听声音猜出车的名称。(播放几种特殊车的声音)(2分钟)
5.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5分钟)
师:大马路上有各种各样的车子在行驶,为了确保安全,司机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在过路口时还要注意看交通信号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交通信号灯有几种吗?(红灯、黄灯、绿灯)绿灯亮了应该怎么样?(向前行)红灯亮了应该怎么样?(停下来)黄灯亮了又该怎样?(如果没有通过马路,看到黄灯就要停下;如果走到一半,就要快快通过)。
三、活动结束(2分钟)
观看课件《各种类别的车辆》丰富幼儿知识,提出下节课的内容为车分类。
教学反思:
首先从选材上看,车子是孩子经常见到而又非常喜欢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活动要从孩子的身边出发,选择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这就为孩子下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的准备上,本节课我分别在知识、物质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准备了孩子熟悉的小汽车音乐,提供了课件制作,还提供给孩子可操作的玩具汽车。让孩子动口、动手、动脑,所学的知识记得牢,本节课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再从课程中,每一步的导入上我就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直接导入、有的先听声音、有的采用猜谜的形式、有的说出功能等,每种方法不一样,孩子们也感到非常稀奇,一步步的跟着老师在前进。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活动中还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体会车子行驶的乐趣,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地获取知识,真正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学中乐。
本节课95%的孩子达到了我制定的目标。知道了一些常见车辆的用途、名称,并能对特殊用途的车(消防车、警车、救护车)的名称、用途加以区分。但在幼儿的操作上有待于提高操作的常规和能力。
8、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米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做做的过程中,让幼儿感知大米的来历及用处。
2、能在集体中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并乐意与同伴分享。
3、使幼儿懂得爱惜粮食,从而激发他们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
4、引导幼儿对大米产生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米粉、水、糕、粽子、汤圆、米饼、爆米花、盘子、抹布(人手一份)
2、《大米产生》的图片
3、已完成有关米及米制品的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 看看、说说米及米制品
1、(米饭引出 )这是什么?用什么做的?米从哪里来?(看图片《大米产生》)
米除了做米饭,还可以做些什么?
2、与同伴交流分享记录表
师小结:米除了煮饭,还可以煮粥、包粽子、做爆米花、做甜酒酿。米除了直接做这
些食品外,还可以磨成米粉,做好处的食品。
3、(看教师示范)米磨成米粉,做出了什么?对了。除了糕外,你们还吃到过什么用米粉做的食品?
4、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用米做成的食品好吗?
二、幼儿品尝米做的食品
1、展示各种米制品
2、幼儿品尝,并相互交流食品的味道
三、 引导幼儿在集体中交流、讲述自己所吃食品的味道
四、教师小结
1、米可以做很多食品如:粽子、年糕、汤圆等,并口味都不同
2、幼儿知道要爱惜粮食,了解劳动人民的辛苦。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对米有更直接的经验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直接参与,于是我们请幼儿品尝了米制品,在品尝得过程中了解米的作用,以及劳动的艰辛。
9、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水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因本班是大班幼儿,他们都有探索或发现兴趣和愿望结合实际年龄特点,课程主要培养幼儿主动 动手能力。本土的环境激发幼儿动手,提问等引导方式设计该活动。
活动目标
1、喜欢探索水的秘密,对水的变化感到好奇。
2、能用多种感官感知水的特征和水的溶解现象,大胆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判断。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扩大对幼儿思维现象力。
2、理解水的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1、每人一杯凉开水,小勺一个,冷水一盆,白糖,果汁粉,奶粉等。
2、大班科学活动书,下册
活动过程
一、交流活动。
幼儿自由交流对水的认识。
二、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水的特征。
看看水是什么颜色;闻闻水是什么气味;尝尝水是什么味道;用小勺绦满水,观察水会怎样。想一想,用手能抓住水吗;
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的,透明的液体。
三、 感知活动。
会 变的水。幼儿实验;勾兑各种各样的水,提供幼儿实物,让他们在操作中感知水的溶解现象。讨论;你变出了什么水?是怎样变出来的?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四、操作活动。
找一找,圈一圈。引导幼儿看大班科学活动书 下册 第16页,找一找哪一杯是水,并做上记号。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把它圈出来。了解水的作用,知道节约用水。
五、活动延伸。
水的变化;1;做冰块;有条件的孩子可用冰箱自制冰块,观察水遇到冷的就会结冰,冰遇热变成水的现象。2;水开了;在家观察水遇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现象。3;会变的水;用图画记录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反思
教师和幼儿的就紧密配合,使本堂课上的非常成功。在策略中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今后还需要好好的改进。
10、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管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管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管子的特点对管子进行简单的分类。
2、知道管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不向管道中乱扔东西。
3、会用管子进行简单的造型,会玩各种管子游戏,感受管子游戏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各种各样的管子(软管、硬管、可伸缩的、粗细不同的管、电线管、水管等)、管子造型、纸、抹布、管子艺术品课件。
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1、激发幼儿兴趣,组织幼儿探究。
师:小朋友,今天书博士给大家带来了几样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呀?
幼:想!
2、出示课件,师幼共同观看。(课件展示人们用管子制作的作品)3、引导幼儿讨论,从而引出管子。
师:谁能告诉我,你刚才看到的是什么?
(幼儿的回答可能千奇百怪,教师加以引导)师:小朋友觉得这些东西好看吗?知道用什么做的吗?
(引导幼儿说出管子)师:它们都是用什么样的管子做的呢?
(铁管、塑料管、吸管等)(二)探究新知:
1、摆出各种各样的管子,请幼儿参观小小展览会。
师:今天老师专门为大家举办了一个小小的管子展览会,你们想不想参观一下?
幼:想。
师:小朋友要注意,看的时候不要挤,要轻拿轻放,我们比比哪位小朋友观察得最仔细,发现管子的特点最多。
(教师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各种管子)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类型的管子。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看到的管子都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哪些地方不一样?
(幼儿可能不是按以下顺序看出来,教师可随幼儿回答的顺序调整教学思路)幼:有的是铁的有的是塑料的、有的是软的有的是硬的……幼: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幼:用途不一样。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都是一些什么样的管子?
师:这根管子我在洗手间了见过,这是一根"水管"。
师:这是什么管子?
幼:吸管!
师:是的,这是小朋友平时用的吸管!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还有什么管子?你们都在哪里见过这些管子?
3、引导幼儿了解管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往管道中乱扔东西。
师:这些管子都分别用在什么地方?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呢?
师:小朋友想一想哪些物品能很容易的通过管子?哪些物品在管子中不容易通过?(幼儿讨论回答)师: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很多东西,有玩具、纸、抹布、塑料袋等等,这些东西能很容易的通过管子吗?(让幼儿动手尝试,并联系实际,教育幼儿不往管道中乱扔东西)4、启发幼儿动手对管子进行简单分类。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好多的管子,可是老师有几位管子朋友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能不能帮它们找找自己的家呢?记住一定要仔细找,水管要进水管的家,吸管要进吸管的家……(请几组幼儿到前面来分一分)师:小朋友他们分的对不对?(请幼儿判断正误)师:你们真聪明,一会儿就帮管子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家。其实,除了这样分外,我们还可以怎样分呢?
(引导幼儿说出根据管子的形状、颜色、质地等进行分类,并让幼儿进行简单归类)活动延伸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管子,学会了对管子进行简单分类,也看到了很多用管子做成的物品,动手设计一件作品,还可以用管子做些游戏,比如:传声游戏…请小朋友一起去区角里玩一玩管子
【活动反思】
1、在活动内容选择上,幼儿喜闻乐见。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内容源于生活中的管子,缘于幼儿探究的兴趣。知识内容的切入点深入浅出,恰到好处,孩子们非常熟悉而且兴趣浓厚。
2、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孩子易于接受。此活动的教学目标设定上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三次探究操作活动,孩子自然感知了弯管、三通管的不同作用,将抽象的知识融入到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中。三次探究操作活动(球进直管———球进管子后转弯----水坝的水同时引入两个水池),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由易到难,将教育目标简单化、形象化。旨在“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突出幼儿主体。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很少有灌输性的语言,而是充当孩子们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幼儿才是整个活动的主人。另外,游戏中孩子们自由组合、积极讨论与合作等,充分体现了新《纲要》的教育理念。
当然,这节课我还有很多不足,如在教师语言组织上、教师观察指导上,问题解决技巧上、幼儿情绪把握上等等,还需要我不断学习和改进。
11、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瓶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到玩变色游戏的乐趣,产生探索的欲塑;
2、感知颜色的变化,进行三种颜色的分类。
3、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获得其中的乐趣。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透明饮料瓶若干个,颜色标记,塑料篓子三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探索瓶子的秘密。
1、导人:“小朋友,平时我们常常会喝饮料,饮料瓶有各种各样的。今天我带来的可是神奇的饮料瓶。(揭开遮布)这些瓶子怎么神奇呢?这些瓶子呀都会变魔术!”
2、观察瓶子
“大家快来看看,神奇的瓶子是什么样的?”(都是透明的,身体是细细长长的……装着没有颜色的水。)教师要做准确概括。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呢?
二、发现秘密,激发探索欲望。
过渡:“瓶子里有秘密噢!下面一个人拿一个,我也拿一个。”(注意:站的位置不要太挤,不要背对大家。)
1、晃瓶子
(1)“拿好你的瓶子,音乐响起来,让我们和瓶子一起跳个舞吧。”
(2)“让瓶子动起来,让瓶子里的水也跳动起来!”
2、找变化
(1)“看看你们的瓶子有没有什么变化啊?”(只有三位幼儿拿的瓶子里的水变颜色了。注意让孩子自己说出颜色。)
(2)“咦,你瓶子里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他的也变了,变成了什么颜色?我的怎么没有变啊?(感到很奇怪。)
(3)收瓶子:“我们先把瓶子送回去,然后赶快坐到椅子上。”
幼儿讨论:想想会是什么原因呢?”
三、玩变色游戏,进行颜色分类。
过渡:“这儿还有好多神奇的瓶子呢(揭开遮布),一个人拿一个,我们再来试一次吧。”
1、变颜色
“准备好。(音乐开始)动起来吧,让瓶子里的水也跳动起来!”
2、送瓶子
(1)(音乐停止)“你们发现了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这红红的像什么?”
(2)“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我数一,二,三,红色和红色站在一起,蓝色站在一起,黄黄站在一起。我要开始数啦,一,二,三。”(检查)
(3)(神秘一点)“嘘!我的瓶子在和我说话呢,他说瓶宝宝想要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儿呢?找找看,在这儿呢,(出示空篓)上面还贴着标记。下面请你们看着瓶子里水的颜色,按标记把瓶子送回家吧。”
(注意:节奏要慢一点,要让孩子都能安静下来才开始说,不要急。)
四、再变颜色,揭示秘密。
1、老师换瓶盖变色。
过渡:“瓶宝宝都回家了,我们也坐到椅子上休息休息吧。”
(1)“刚才我瓶子里的水变成了黄颜色,它说它还会变颜色!”“这次能变出什么颜色呢?我们仔细看看吧。”(边说边换瓶盖,音乐起。如果有孩子说出我换瓶盖了,“我是在换瓶盖,老师为什么要换瓶盖呢,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2)“看,颜色真的又变了,变成了?绿色啦!”
(3)“你们也把瓶宝宝轻轻地请出来。看清楚你拿的瓶子,里面的水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拿瓶子,随音乐的节奏舞动。
(4)“瓶子里的水变色了吗?为什么没变色呢?”
2、小朋友换瓶盖变色。过渡:“原来这里面有一个小秘密呢!想知道的人赶快找一张椅子坐下来。”(幼儿回位置)幼儿猜测。(如幼儿猜测不到,教师启发:细心的小朋友就会发现,刚才魔法师换了一个瓶盖,瓶子里水的颜色就又变了,那么,秘密到底在哪儿呢?)
(1)“秘密真的在瓶盖里吗?我们拧开瓶盖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2)“对了,盖子里有颜色。看看你瓶子里水的颜色和瓶盖里的颜色是不是一样的啊?”
(3)“请你看看你旁边的小朋友和你的颜色是不是一样的。找一个和你颜色不一样的,互相交换一下瓶盖,换好后一定要用力把瓶盖拧紧。”
(4)幼儿换瓶盖(音乐响起来)。
(5)“原来是什么颜色的?现在变成什么颜色了?”两三名幼儿说。
(6)结束语:“噢,不同的颜色碰到一起,就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小朋友们请带上你的瓶宝宝,跟老师来吧!我们再去换个瓶盖,试试看吧!”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
12、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树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秋天的树,知道几种常见树的名称,感受树与季节发生着同步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自己发现的树的不同特征,感受树的多样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桂花树、橘子树、玉兰树、梧桐树。
1.提问:你认识这些树?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说说这事一些什么样的树?它们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如桂花树枝头坠满小小的桂花;橘子树届满了果实,玉兰树长着绿绿的叶子,梧桐树树叶变黄了等)
2.秋天到了,你发现这些树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树的开花、结果、落叶这一明显的变化角度来进行描述)
3.你还知道关于这些树的特别的秘密吗?(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树有先长叶再开花、先开花再长叶之分)
二、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 秋天多美好》第16-17页的画面。
1.提问:这些树你认识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的?
2.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幼儿进入树林,在寻找认识树的过程中,巩固对各种树的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1.教师出示几种树叶,问:"这些树叶分别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你能将这些树叶送回到树妈妈的身边吗?找到后站在这棵树妈妈旁边。"
2.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这片树叶就是这颗树妈妈的宝宝呢?(引导幼儿从树叶的形状等特征来判断、推理)
3.观察树妈妈:这颗树妈妈长什么样?(引导幼儿按整体外观、树干、树枝、树冠、树叶的顺序观察)
4.给树妈妈制作名称标牌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说出树妈妈的名字。老师在小卡片上写名称,并挂到树上。
5.游戏"摸摸ⅹⅹ跑回来",巩固对树的认识。
幼儿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说出一种树的名称,让幼儿跑去找,找到桂花树后摸摸树干跑回来,看哪个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幼儿园。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收集幼儿对树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幼儿将有关树的问题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在主题墙上。
五、绘画:我眼中的树。
1.幼儿绘画。
2.分享交流,感受树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我结合主题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们一起从教室出发,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这次亲临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公园,我们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罗汉松,看到了柏树,看到了梅树……在幼儿的作品中,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种各样的树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王伊诺小朋友一个内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树画成了一个俏姑娘,有着长长的辫子,随着风在左右摆动,因为在她眼里柳树姑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仪的桃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因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欢的。
13、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桥,讲述桥梁的名称,感知桥的形状及组成,了解桥的发展史。
2、 通过阅读幼儿用书,认识各种各样的桥梁,初步感知桥梁的建筑结构,知道桥的作用。
3、 对桥梁感兴趣,积极参与桥的话题讨论。
4、 使幼儿对探索桥感兴趣。
5、 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 家长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桥梁。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自由讨论,回忆自己见过的桥梁。
教师:你们与爸爸妈妈外出游玩时见过桥吗?在哪里见到的?你们见到的桥时什么样的?幼儿与同伴交流,再在集体中交流。
2、 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认识各种各样的桥。
教师:这是什么桥?你指导它叫什么名字吗?它是什么形状的?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带领幼儿逐页观察页面,感知不同结构特点的桥梁。引导幼儿认识独木桥、木桥、铁索桥、拱桥、公路桥、铁路桥、钢架桥、斜拉桥、立交桥等。
向幼儿介绍中外比较着名的桥梁,例如:伦敦桥、美国金门大桥、中国江阴长江大桥以及日本明石海峡桥等。
3、 引导幼儿讨论各种桥梁的用途。
教师:我们知道了桥有各种各样的。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呢?为什么有的桥不是建在河流上,而是建在马路上?为什么有的桥很大、很长,有的桥却很小呢?
幼儿讨论,说出自己的发现和认识。
4、 教师讲述桥的发展史。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来各种各样的桥,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依靠自己的聪明和才智设计制造了各种桥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设计师和工人又设计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现代桥梁,你喜欢哪一种桥梁?你觉得哪一种桥梁造的好,为什么?
幼儿观察幼儿用书,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经验。
活动反思
幼儿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桥了解较少,影响了幼儿创造。需要在课前多做一些准备,让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了解桥的外形和用途,使经验更丰富些,这样幼儿才能更好的发散思维,进行创新。
14、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鸟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大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鸟》“鸟”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大的家族,到处都可以看到鸟的身影、听到鸟的叫声。而且教育的资源也很丰富:家庭养鸟、花鸟市场、公园有鸽子等。大班的孩子对鸟的认识有一定的经验,他们喜欢给鸟喂食,还喜欢亲近鸟。这些鸟有着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人类有不同的作用。那么多的鸟也有相同的特征:有羽毛,有翅膀、会飞……。新《纲要》告诉我们,“要与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我认为,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鸟与人类的关系,探索不同鸟类的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探索鸟类的不同生活习性及其特征。
2、通过操作初步学习自我纠错。
3、萌发爱护鸟类和大自然的情感。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认识过一些常见的鸟。(如:鹰、啄木鸟、燕子、孔雀、白鹭、海鸥等。)
2、物质准备:“百鸟园”的场景,鸟类生活的不同的背景图,各种鸟的图片若干,《鸟的世界》幻灯片,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1、与幼儿交谈认识了哪些不同的鸟儿,它们长得怎样呢?激发幼儿“参观百鸟园”的兴趣,并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
2、分组观察鹰、啄木鸟、燕子、孔雀、白鹭、海鸥的图片,让幼儿自由探讨,并结合幻灯片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3、以游戏的形式讨论:鸵鸟、蝙蝠、企鹅是鸟类吗?
4、提问:“你们喜欢小鸟吗?为什么?”教育幼儿爱护鸟类。
5、操作活动:送小鸟回家。
(1)请幼儿将鸟的图片贴到它们生活地方的背景图上,并学习按背后的正确答案自己纠错。
(2)将“百鸟园”中的“小鸟送回家”,音乐律动:模仿小鸟飞出室。
6、活动延伸:将各种操作材料继续提供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进行操作,同时提供各种鸟类的图片、图书、VCD等材料,让幼儿继续丰富相关的经验,激发幼儿的爱鸟之情。
教学反思
新《纲要》科学领域提出: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我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鸟的世界》,在这个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让幼儿真正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带幼儿参观“百鸟园”,各种各样的鸟深深吸引了幼儿,把他们带到了一个鸟的世界中。接下来,我和幼儿共同谈论自己喜欢的鸟,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让幼儿分组探索,并结合幻灯片演示《鸟的世界》,根据幼儿的讲述,有机灵活地出现他们(绿色圃中小学讲到的鸟,然后我再补充,其实就是灵活地将幼儿没有讲到的讲出来,丰富幼儿的知识。在幼儿对鸟的种类有大致的了解后,我带幼儿进入下一环节“送小鸟回家”的学习。这一环节运用提问,加深幼儿的印象。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以上环节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课堂气氛达到了**。
幼儿科学教育仅靠集体活动是不够的,因此我让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继续探索鸟的世界,让这一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科学活动的生活化,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
15、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花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四季分别主要开的花
2.主动探索各种花的特征及颜色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初步了解其特性。
二.活动重点
1.能够认识春夏秋冬四季的花
2.能够说出指定花的特征及颜色
三.活动准备
1.分别准备与春夏秋冬各自相关的图片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教师:"小朋友们在操场里玩的时候有没有看到过各种各样的花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它们的秘密吧。"
(二)展开部分1.指导幼儿观察第一页ppt中的各种各样的花,探索,发现花的特征。
教师:"小朋友们,有谁可以说出这张图片里花的名字""下面老师带小朋友们来一个一个认识它们"2.指导幼儿分别观察四季各种花的形状和主要颜色(1)教师"小朋友们,谁能告诉老师,这朵花是什么颜色" "它有几朵花瓣""像什么?"(让小朋友带着问题依次观察这四种花并进行小组讨论,幼儿讨论时,教师可参与幼儿的活动,并给予指导,同时鼓励幼儿一边观察,一边讨论。)(2)小组讨论结束,请幼儿坐好,围绕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自己探索3.请自己探索完的小朋友回答老师留下的问题然后告诉小朋友们这种花叫什么,是那个季节盛开的。
(三)结束部分请小朋友们依次说出这几种花的名字,颜色,及盛开的季节四.活动延伸引导小朋友唱"春天到了,桃花开了。 夏天到了,茉莉花开了。秋天到了,桂花开了。冬天到了 梅花开了 。"
教学反思:
花是同学们喜爱的植物,真实的花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环境,美好的心情。装饰花卉又称花卉图案。图案本身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自然形象虽然很美,但它还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人们的生活需要用更加理想、更加超然的艺术形象进行美化,因此就有了由自然形象变为装饰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图案变化。本课花卉图案设计是在对花卉熟悉的基础之上,对自然花卉物象的艺术加工。本课内容重点是设计应用。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比较合理,电教手段的运用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了图案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学到了图案设计的有关知识。另外,在课上发现学生创作不够大胆,能够马上示范并指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作业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在图案创作方法的讲解上还有些粗糙,学生学习得不够深入,解决方法是让学生带有花卉图案的生活用品进行小组分析讨论),当时是怕学生画不完就把这个环节去掉了,教学方法还不够灵活多样,师生互动不够。
总的来说,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算比较满意,今后我要多研究,更加踏实备课,争取把课上得更好一些,使学生受益。
16、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笔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想想、看看、说说、写写、画画,辨认各种笔,了解它的不同特性。
2.感受笔的发明在人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活动准备:
常用的铅笔、毛笔、粉笔、水笔等各种色画笔。
三、活动的主要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一幅五颜六色,色彩鲜艳的彩笔画,提示幼儿:这幅美丽的画是用什么笔画成的?回答:彩笔,引出本课主题,《各种各样的笔》。
(二)基本部分:观察比较,激发幼儿对笔的兴趣第一次尝试:请幼儿介绍自己见过的笔(引导幼儿从外观,作用,书写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第二次尝试:说说铅笔、油笔、粉笔各有什么不同。
1)铅笔能削,笔迹可以用橡皮擦掉,幼儿常用它画图画、写字。
2)油笔不用削,笔迹不容易擦掉。
3)粉笔,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或教学用,易擦掉。
提问:除了这些笔,你还知道哪些笔,他们是用来做什么的?
第三次尝试:引导幼儿思考:假如你是小发明家,你想发明一支什么样的笔?(让幼儿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或画出来)。
第四次尝试:教师简单为幼儿讲神话故事《神笔马良》让幼儿加深对笔的印象。
第五次尝试:学习儿歌《小铅笔》
小小铅笔细又长,身穿彩衣黑心肠,嘴巴尖尖会写字,只见短来不见长。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笔是我们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学习用品,是我们的好朋友,大家在使用时注意安全,铅笔的铅有毒,不应用舌头舔。另外笔尖太尖,不要伤了自己和别人。
四、活动延伸:
全体幼儿合作,用各种笔画一副意愿画,画好后仔细看一看每种笔画的画,风格有什么不同。
教学反思:
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笔创作一幅作品。
17、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叶子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奇妙的叶子》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观察能够发现两片叶子的不同,幼儿通过本次活动能够知道每片叶子都是不同的、有自己的脉络,是每个个体的独特标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结论,使幼儿对科学观察产生兴趣,养成爱观察、爱动脑的习惯.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奇妙的叶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本次活动能够知道每片叶子都是不同的、有自己的脉络,是每个个体的独特标志.
2、幼儿通过观察能够发现两片叶子的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结论,使幼儿对科学观察产生兴趣,养成爱观察、爱动脑的习惯.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习过关于树叶的知识,有一定的经验准备.
2.物质准备:关于树叶的图片(特征明显、相似)、树叶模型
活动过程:
1.导入:(组织上课)小朋友们喜不喜欢猜谜语啊,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好不好.大家认真听哦,老师要出谜语了(出示图片)
2.开始:大家以前是不是都认识很多树叶呢,下面我们来一起认一认好不好.(出示比较有特征的树叶图片,帮助幼儿回忆学过的知识)
老师想问问你们,有仔细观察过叶子吗?(有:就请几位小朋友简单回答一下)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每个人都要认真仔细的观察,看看他们有什么特点,是不是相同的.(两两一组出示相似的叶子)
现在和你身边的小朋友6个人一组可以交流你观察到的结果(1~2分钟),
请幼儿进行回答.
3.小结:(组织纪律,进行小结)世界上有许多种叶子,每棵树也有很多片叶子,但是每片叶子都有自己的脉络.这些信息就是我们自己的特点,代表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是独特的.
活动延伸:
树叶可以制作出美丽的作品,在以后的美术课和手工课一起进行制作.
活动反思:
《神奇的叶子》这一课的活动,我设计了三个版块.第一版块是了解、介绍叶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关叶子的知识,养成收集、整理资料的学习习惯,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第二版块制作叶画.目的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第三版块是编故事.目的是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我,发挥潜能.
三个版块的设计,我注意做到: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体验,让课堂贴近生活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小学思品课程的首要特征.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从学生生活实际“找身边的变化”入手,寻找教育教学的最合适的切口和教育点,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使课堂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
二、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从准备到展示到交流,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空间,给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交流比指名让学生发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改变学习方式,在制作叶画这一环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完成还是与人合作,尊重学生的选择.欣赏学生的创作与表现,让学生体会创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真没想到,他们能做得这么好!下课后我感触颇深,我们真的不能小看二年级的学生,只要我们适当加以引导,比如在做之前先请他们说说叶画的做法,注意些什么,然后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实践,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带给我们惊喜!
三、关注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课堂活动方式的实效性
课程内容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就是课堂.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教材,在这一主题中整合多学科的知识.这节课我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条件,以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体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活动中尽情地展示自我,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的乐趣.
本课也感到有些不足之处:
1、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对学生要求提的不够明确.个别学生收集的叶子颜色、形状、品种较单一.有关资料查找不全面.
2、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了解不够,给编故事留的准备时间太短,影响了故事的质量.
3、评价语言不够丰富.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注意努力学习,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提高.
18、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蛋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 各种各样的蛋
吉 林 亦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各种蛋,让幼儿知道除了鸡、鸭、鹅等会生蛋外,鸟、蛇、乌龟也会生蛋,初步了解卵生动物。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蛋有大小、颜色的不同特点,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获得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生、熟蛋(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各两个、歌曲《小鸡出壳》、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手指操:小鸡出壳
提问:1、小鸡从哪里来?
2、鸡蛋从哪里来?
3、还有哪些小动物会生蛋?
鸡妈妈生得蛋叫鸡蛋(出示鸡蛋实物、字卡)鸭妈妈生得蛋叫鸭蛋(出示鸭蛋实物、字卡)…
小结:除了母鸡、鸭子会生蛋以外,鸽子、鸵鸟、鹌鹑鸟等动物也会生蛋,蛋也叫做卵。经过孵化后就会生出小鸡、小鸽子等小动物。所以,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卵生动物。
二、观察、比较蛋的特点。
1、蛋的大小、重量。
有的蛋大,它的份量就重,有的蛋小,它的重量就轻。
2、颜色的不同。
有的蛋是红色的、肉色的、青色的、白色的,还有的带斑点。
3、形状。
所有的蛋都是圆的、椭圆的,一头大、一头小,可以滚动。
4、由表及里,进一步观察蛋的里面。
用什么办法可以看到蛋的里面?
认识蛋清(知道煮熟了叫蛋白,介绍蛋白质)、蛋黄(介绍胆固醇)、教育幼儿不挑食。
5、教师小结蛋的外部和内部特点。不同的蛋会生出不同的宝宝。
三、看图讲述:一个奇怪的蛋
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
鸡妈妈拾到的蛋是谁的呢?
它都去找谁了?它们的蛋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除了鸡鸭、鹅、鹌鹑鸟以外,还有谁也会生蛋?(蛇、乌龟、鳄鱼…)
四、教师小结,布置第二课时准备任务。
活动延伸:请幼儿绘画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卵生动物送给好朋友,讲一讲它们的故事。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课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重量、颜色的异同等。幼儿对鸡蛋、鸭蛋、鹌鹑蛋都挺熟悉,对鹅蛋不是很熟悉。孩子们通过比较各种各样的蛋宝宝,无形中了解了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道理。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到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科学课,在保证孩子们探索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下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让她们自由的探索是很重要的。相信孩子们真的很棒。
19、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硬板纸、餐巾纸、包装纸、皱纹纸等不同纸的质地,初步了解纸的种类和特性。
2、简要了解纸的制作过程,知道纸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
3、有初步的环保节约意识,懂得要爱惜纸张和书本。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纸(如宣纸、皱纹纸、复印纸、餐巾纸、牛皮纸、瓦楞纸、白纸、电光纸等等)
2、各种纸制品(如纸杯、纸管、纸盒、纸盘、纸垫等等)
3、每人一个小水盆。
4、多媒体视频课件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纸
师:小朋友,今天有好多纸宝宝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玩吗?(愿意)好现在我们一起将椅子底下的小箩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是些什么纸?(幼儿举手说)
二、探索纸的特性
1、师:这些纸,它们都一样吗?(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纸都有自己特别的小秘密,你想不想知道他们有什么秘密呀?(想)好,请大家用各种办法玩一玩箩筐里的纸,看谁发现的秘密最多?(好)
(引导幼儿发现纸表面的颜色和光亮度不同及用手触摸纸的感觉不同,如有的光滑、有的粗糙等。)
2、现在请你吹一吹这些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再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引导幼儿发现纸的厚薄与软硬)
3、师:现在请你撕一撕这些纸,它们撕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哪种纸容易撕破及撕纸过程中纸的变化。)
4、师:纸的本领真多呀,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纸遇到水会变的怎么样呢?仔细看好哦,数到10后将你的发现高诉大家,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引导幼儿比比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哪些纸不容易吸水。)
5、师小结:原来纸有这么多的种类,像这种软软的、薄薄的纸叫宣纸;像这种白白的较滑实的纸叫复印纸;这种厚厚的硬硬的纸叫硬板纸;这种白白的摸上去有的毛的纸叫铅华纸,还有手工纸、牛皮纸、瓦楞纸、沙皮纸等等。
三、了解纸的用途
1、你知道这些不同的纸都有什么用吗?(请幼儿举手说)
2、师:除了这些纸,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纸吗?他们又有什么用呢?(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见过的纸,并出示宣纸、牛皮纸、瓦楞纸、沙皮纸等供幼儿认识)
四、简要了解纸的制作过程
1、 看录象,介绍纸的发明者、造纸的过程。
师:生活中有这么多有用的纸,那这些纸是谁发明的呢?又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呢,你们知道吗?(不知道)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看看纸是谁发明的,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好不好?(好)幼儿看录像
2、提问:纸是谁发明的?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是怎么做出来的?
3、纸可以做各种东西,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用纸做的东西吗?(请幼儿举手说一说)
五、 懂得要爱惜纸。
师:我们在使用纸的时候要怎样做才是节约纸、爱惜纸呢?
六、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后我感触颇深。
一开始我将各种纸放在小箩筐里让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玩一玩等活动来发现各种各样纸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纸是厚的、薄的;有些纸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有些纸的颜色是不同的。课前我还让幼儿收集了各种材料,如铜板纸、宣纸、牛皮纸、皱纹纸等,以便让幼儿们认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纸,有意识地加大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欲望。同时在过程中我还借助纸的发明的视频让幼儿了解纸的制作过程,也将几种不同特征的纸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纸在水中的变化,让幼儿在自己的实验过程中讲一讲自己的发现。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能以问题去引导孩子,给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幼儿通过自身主动的观察、发现、感知、探索,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经验。但整个活动下来,我也发现幼儿对纸的用途还不是很了解,有些材料的准备也没有让幼儿得到有效利用。如各环节联系紧密,但各环节我对幼儿的自主活动时间控制的紧,幼儿在说纸的用途时,由于他们生活经验不丰富,对于纸的用途说的少,我没有进行强化,就草草收场,使幼儿对纸的用途的知识面没有延伸,还停留在原有经验。况且在活动中我的观察能力还欠缺,遇到意外事件不能及时引导幼儿去进一步探索。如在幼儿自由玩纸时,当我发现幼儿受经验所困时,没有及时引导幼儿。其实应提示一下,在幼儿拉、撕、折的过程中给幼儿具体的方法引导,并让幼儿多比较几种纸,全方位进行体验。由于我的失误,限制了幼儿的思维,使幼儿的经验不能得到提升。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在组织科学活动时,我还应该多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及课堂整体把握的能力,尽量做到授课不慌不忙,沉着稳重。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重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