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让谁先吃好呢反思

栏目:幼儿园大班其他活动
时间:2022-06-16 10:35:03

《大班教案让谁先吃好呢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大班其他活动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大班教案让谁先吃好呢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看了《让谁先吃好呢》这个故事,我就琢磨着能不能把这个故事变成一堂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幼儿不仅仅是听听故事,还能在故事中明白道理。首先,我从故事中的动物们按自己的某一特征进行高矮,大小,长短,轻重的排序。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能用符号、数字等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 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活动难点:在数石头游戏中,比出动物间的轻重关系,并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让谁先吃好呢。

  2.排序卡、

  3、记录卡、动物与石头的比较图、水彩笔若干、水果。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及桃子的主要特征。

  1)师(点击课件):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朋友,你们看,它们都是谁?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猴子、长颈鹿、兔子、犀牛、鳄鱼、毛毛虫;6位朋友)

  2)师:这些动物朋友都有一个最大的外形特征,你能把它的特征和它们的名字一块儿说出来吗?

  (长耳朵小兔、大嘴巴鳄鱼、高个子长颈鹿、长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虫)

  2. 了解桃子的特征。

  (1)师(点击课件):咦,这是什么呢?(桃子)

  (2)师:看看,这个桃子长得什么样?(圆圆的;爱心形状;红红的;黄黄的;大大的)

  (3)师:哇,这样一个爱心形状的、圆圆的,又红又黄的大桃子,要是现在就放在我们鼻子底下,闻上去又会是什么味道?(香香的)

  (4)师:真想吃一口呀,你们想吃吗?(想)长耳朵兔子、长尾巴猴子、高个子长颈鹿、大肚皮犀牛、大嘴巴鳄鱼、小小的毛毛虫和我们一样,看到这个桃子,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都想先吃到这个大桃子,到底谁先吃好呢?

  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 按动物高矮、大小、长短排序。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A.师(点击课件):长颈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你们猜它会说什么?(按个子的高矮顺序来吃水果)那就得先量量看,谁的个子最高了。

  B.师(点击课件):瞧,他们每人都找了一棵大树开始量了起来。动物们和大树的什么比?(树干)

  C.师:它们一个个都紧贴着树干,认真的量着。小兔说:“不公平不公平,鳄鱼把自己的尾巴也算上啦?”小朋友们再看看,我们量身高的时候还要注意哪些问题。(不能站在高处、不能踮脚,要站在同一平面上)

  你们看出来了吗?谁最高?第二高是谁呢?第三高呢?接下来轮到谁?第五高?最矮的一个是谁呀?

  D.出示高矮排序图。

  E.讲述故事:“看见了吧?看见了吧?我的个子最高,所以得我先吃!”长颈鹿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刚要去咬那个又大又红的桃子。

  (2)按嘴巴的大小排序。

  A.师(点击课件):“不行,这么大的桃子,当然得嘴巴最大的先吃了”鳄鱼张着一张大嘴,站了出来。到底谁的嘴巴最大?

  B.师(点击课件):“我的嘴巴大!”(犀牛声音)“谁说的!我的嘴巴才是最大的呢!”(鳄鱼声音)

  C.师:你们说,谁的嘴巴最大?(鳄鱼)

  E.讲述故事:“听见没,听见没有?我的嘴巴最大,当然是我先吃了!”鳄鱼使足了全身的劲儿,张大嘴巴,马上就要咬到这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了……

  (3)按耳朵的长短排序。

  A.师(点击课件):“这么做不行!”蹦蹦跳跳的兔子竖着耳朵跑过来。

  B.师:欸,兔子会说什么呢?(谁耳朵长谁吃)

  C.师:那就是说得按什么顺序来吃桃子?(长短顺序)

  D.师:按什么的长短顺序,谁能完整的说一说?(按耳朵的长短顺序吃)

  E.师(点击课件):对,应该按照耳朵长短的顺序、谁的耳朵长谁先吃!那就比比,看看到底谁的耳朵最长吧。“看,还是我的耳朵最长吧!”小个子的兔子好不容易够到长颈鹿的脖子,说道。

  (4)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师(点击课件):“这样也不对!”小猴子倒挂在树上,大喊了一声。“得按照尾巴长短的顺序吃桃子,尾巴长的先吃!”猴子甩着自己的长尾巴说道:“当然最长的肯定是我,我先吃”

  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1)讨论比重方法。

  A.师(点击课件):“不行”,这时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的跺着脚说。

  B.师:刚才,长颈鹿要求比个子的高矮,鳄鱼要求比嘴巴的大小,兔子和猴子分别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出示大小、长短排序图)

  C.师:这一次大肚皮的犀牛会要求比什么呢?(比比谁最重)

  D.师(点击课件):对,这么大的桃子,就应该按体重的顺序来,谁最沉谁先吃!犀牛大声说道。

  E.师:那体重得得怎么称啊?用什么好办法呢?(你们想的办法可真多,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什么办法呢?)(跷跷板)

  F.点击图片,师生讨论:运用跷跷板称重,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石头。

  师:你们平时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是怎么玩的?(一跷一跷的,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

  师:两个人玩跷跷板时,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想一想,跷得高的表示重还是轻呢?跷得低呢?如果跷跷板是平的,又说明什么呢?(跷得高表示轻;跷得低表示重;跷跷板是平的,表示一样重)

  师:那用跷跷板怎么称出动物们的重量呢?(一边坐小动物,一边放上石头)

  师:那怎么比出谁重、谁轻呢?(只要数一数石头的数量就可以了)

  师:石头多的就表示什么?石头少的呢?(石头表示重,石头少表示轻)

  L.师:真是一个好主意。瞧,小动物们找来了许多一样大、一样重的石头,争先恐后的坐到跷跷板上,忙着称自己的体重。(看PPT)有的跷跷板是平衡的,表示(两边一样重);有的跷跷板是倾斜的,表示(两边不一样重)。

  师: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不一样重的,毛毛虫和这1块石头比,谁跷在上面,谁跷在下面?这说明毛毛虫和这一块石头相比,谁重谁轻?(毛毛虫的重量比一块石头轻),教师演示记录:用个什么符号表示毛毛虫比一块石头轻好呢?(发散)

  师:猴子与石头的比较情况呢?(猴子跷在下面,石头跷在上面,有4块石头。)边演示边记录,用什么符号表示猴子比4块石头重呢?(发散)

  比高矮、大小、长短时,它们个个整齐的排好队,比得清清楚楚。可这一次它们每人一个跷跷板,谁都没法互相数一数。为了公平起见,等会儿,我们来帮它们数数有每人称出了几块石头的重量。数的时候,既不要漏数,也不要重复数,数完了就马上把石头的数量记在方格里。先数完的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互换,检查一下,数得对吗?记得对吗?好,开始。

  (2)幼儿数石头,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数石头结果,教师记录。

  A.师:数好了吗?看着记录卡告诉我,大嘴巴鳄鱼有几块石头那么重?犀牛有几块石头那么重?长颈鹿有几块石头那么重?

  (4)比出动物的轻重。

  A.师:现在我们一比就知道谁最重了?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套动物卡片,请小朋友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给他们排排序。(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B、师: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排序结果(边请幼儿说,边在黑板上演示)看看你们都排对了吗?

  C.师(点击课件):看,最重的是我吧!所以这个桃子应该我先吃。犀牛朝着大桃子的方向哐哐哐地走了过去……

  3.按动物的高矮、大小、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的排序。

  (1)师(点击课件):“不行”这个时候一点也不起眼儿的毛毛虫大喊一声。“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我是第一;要论谁的嘴巴最小,我也是第一;耳朵最短的动物,我还是第一名;要说尾巴最短的,我又是第一名;还有,要是问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的不还是我嘛!从小的顺序开始,第一名都是我!所以,这个桃子就应该是我先吃!”(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2)师(出示排序图):咦,比谁最高,长颈鹿是第一名;比谁的嘴巴最大时,鳄鱼是第一名;比耳朵最长、尾巴最长时,兔子和猴子是第一名,比谁最重,犀牛是第一名;(出示毛毛虫排序图)现在,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毛毛虫是第一;比谁的嘴巴最小,毛毛虫也是第一;比耳朵最短的动物,毛毛虫还是第一名,要说尾巴最短的,毛毛虫又是第一名;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不还是毛毛虫嘛!

  (3)师:你们觉得毛毛虫说得有道理吗?(有、没有)你说没有道理,你说有道理,别急,我们一个个说说自己的道理。

  (4)引导幼儿各自讲述自己的道理。

  A.师:你先说。为什么没道理?

  B.师:你来说,为什么有道理?(大的要让小的)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从小排到大、从矮排到高、从短排到长”的情况发生?(排队、坐座位、做操时)

  C、请小朋友也来按毛毛虫说的按从矮到高的顺序尝试进行排序,再按从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排序。

  (评析:让幼儿大胆讲述各自的理由,使幼儿在与伙伴的思维碰撞中,领悟高矮、大小、长短、轻重正逆排序的实际意义,在师幼、幼幼的抛接中,活动重点迎刃而解。)

  三、品尝桃子。

  1.师(点击课件):看来,毛毛虫说的很有道理。它一边说着,一边“嗖”的一下钻进了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的品尝着,边吃边说“朋友们一起来吃吧,桃子真好吃呀!”6只小动物,一起分享着又大又红又香的桃子。

  2.师: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老师为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水果,请小朋友们像小动物这样,按不同的标准,来比一比,排一排,看谁先吃水果。

  四、结束:

  幼儿分组用正向逆向等方式 进行排序 分享水果

  师:请小朋友先分组讨论,说说你们准备按什么顺序进行排序吃水果。

  教学反思

  《让谁先吃好呢》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将这个故事转化为数学活动时,我反复思量,寻找着绘本与幼儿数学活动的结合点;大胆剪裁,调整着作品与幼儿经验的契入面,仔细阅读故事,我发现其中隐藏着两条线索,第一条是“让谁先吃好呢”,这就象一个谜,始终贯穿于故事之中,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第二条是动物们按某一特征进行高矮、大小、长短、轻重的排序,这正是本次活动的价值所在。在活动设计中,我就牢牢的把握住了这两条主线,制订了具有适宜性、指向性的活动目标,即以“让谁先吃”的故事情景为切入口,利用故事情景推动幼儿对于排序经验、比重经验的不断建构。整个活动过程生动有趣,两条主线并驾齐驱、相互交织,若隐若现、相互贯通。在主题鲜明的情景化教学中,自然无痕的渗入正逆排序的方法,整合高效的融入称重游戏、符号的实际运用。活动目标在过程中自然展现、层层铺展、一一达成。

  活动中,我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与幼儿进行互动。始终遵循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原则。比如在按动物的高矮、大小、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的排序时,毛毛虫站出来说应该我先吃,教师没有直接说出结果而是让幼儿各抒己见,大胆讲述各自的理由,使幼儿在与伙伴的思维碰撞中,领悟高矮、大小、长短、轻重正逆排序的实际意义,在师幼、幼幼的抛接中,活动重点迎刃而解。让幼儿在活动中,兴趣高涨,一直在玩中学习,活动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但是,在教学活动中,虽然我尽量做到让全体幼儿都加入到游戏中来,但是还是对个别幼儿的关注度不够,对幼儿的个别引导上还是不够,我的设问有的幼儿不会,我就显得有点急躁,不能用语言好好的激化幼儿自主的思维,有时候老师就一一帮助幼儿解决了问题,这一点上,我做得很不好,所以在后面的评课中也有老师提出了这样的意见,我会虚心的接受,在下次活动课的时候如果再遇见这样的问题,我一定戒焦戒躁,尽量提出问题想办法和幼儿一起解决问题,让所有的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自己的教学活动更加完美!

2、大班主题让谁先吃好呢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看了《让谁先吃好呢》这个故事,我就琢磨着能不能把这个故事变成一堂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幼儿不仅仅是听听故事,还能在故事中明白道理。首先,我从故事中的动物们按自己的某一特征进行高矮,大小,长短,轻重的排序。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能用符号、数字等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 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活动难点:在数石头游戏中,比出动物间的轻重关系,并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让谁先吃好呢。

  2.排序卡、

  3、记录卡、动物与石头的比较图、水彩笔若干、水果。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及桃子的主要特征。

  1)师(点击课件):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朋友,你们看,它们都是谁?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猴子、长颈鹿、兔子、犀牛、鳄鱼、毛毛虫;6位朋友)

  2)师:这些动物朋友都有一个最大的外形特征,你能把它的特征和它们的名字一块儿说出来吗?

  (长耳朵小兔、大嘴巴鳄鱼、高个子长颈鹿、长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虫)

  2. 了解桃子的特征。

  (1)师(点击课件):咦,这是什么呢?(桃子)

  (2)师:看看,这个桃子长得什么样?(圆圆的;爱心形状;红红的;黄黄的;大大的)

  (3)师:哇,这样一个爱心形状的、圆圆的,又红又黄的大桃子,要是现在就放在我们鼻子底下,闻上去又会是什么味道?(香香的)

  (4)师:真想吃一口呀,你们想吃吗?(想)长耳朵兔子、长尾巴猴子、高个子长颈鹿、大肚皮犀牛、大嘴巴鳄鱼、小小的毛毛虫和我们一样,看到这个桃子,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都想先吃到这个大桃子,到底谁先吃好呢?

  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 按动物高矮、大小、长短排序。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A.师(点击课件):长颈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你们猜它会说什么?(按个子的高矮顺序来吃水果)那就得先量量看,谁的个子最高了。

  B.师(点击课件):瞧,他们每人都找了一棵大树开始量了起来。动物们和大树的什么比?(树干)

  C.师:它们一个个都紧贴着树干,认真的量着。小兔说:“不公平不公平,鳄鱼把自己的尾巴也算上啦?”小朋友们再看看,我们量身高的时候还要注意哪些问题。(不能站在高处、不能踮脚,要站在同一平面上)

  你们看出来了吗?谁最高?第二高是谁呢?第三高呢?接下来轮到谁?第五高?最矮的一个是谁呀?

  D.出示高矮排序图。

  E.讲述故事:“看见了吧?看见了吧?我的个子最高,所以得我先吃!”长颈鹿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刚要去咬那个又大又红的桃子。

  (2)按嘴巴的大小排序。

  A.师(点击课件):“不行,这么大的桃子,当然得嘴巴最大的先吃了”鳄鱼张着一张大嘴,站了出来。到底谁的嘴巴最大?

  B.师(点击课件):“我的嘴巴大!”(犀牛声音)“谁说的!我的嘴巴才是最大的呢!”(鳄鱼声音)

  C.师:你们说,谁的嘴巴最大?(鳄鱼)

  E.讲述故事:“听见没,听见没有?我的嘴巴最大,当然是我先吃了!”鳄鱼使足了全身的劲儿,张大嘴巴,马上就要咬到这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了……

  (3)按耳朵的长短排序。

  A.师(点击课件):“这么做不行!”蹦蹦跳跳的兔子竖着耳朵跑过来。

  B.师:欸,兔子会说什么呢?(谁耳朵长谁吃)

  C.师:那就是说得按什么顺序来吃桃子?(长短顺序)

  D.师:按什么的长短顺序,谁能完整的说一说?(按耳朵的长短顺序吃)

  E.师(点击课件):对,应该按照耳朵长短的顺序、谁的耳朵长谁先吃!那就比比,看看到底谁的耳朵最长吧。“看,还是我的耳朵最长吧!”小个子的兔子好不容易够到长颈鹿的脖子,说道。

  (4)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师(点击课件):“这样也不对!”小猴子倒挂在树上,大喊了一声。“得按照尾巴长短的顺序吃桃子,尾巴长的先吃!”猴子甩着自己的长尾巴说道:“当然最长的肯定是我,我先吃”

  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1)讨论比重方法。

  A.师(点击课件):“不行”,这时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的跺着脚说。

  B.师:刚才,长颈鹿要求比个子的高矮,鳄鱼要求比嘴巴的大小,兔子和猴子分别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出示大小、长短排序图)

  C.师:这一次大肚皮的犀牛会要求比什么呢?(比比谁最重)

  D.师(点击课件):对,这么大的桃子,就应该按体重的顺序来,谁最沉谁先吃!犀牛大声说道。

  E.师:那体重得得怎么称啊?用什么好办法呢?(你们想的办法可真多,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什么办法呢?)(跷跷板)

  F.点击图片,师生讨论:运用跷跷板称重,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石头。

  师:你们平时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是怎么玩的?(一跷一跷的,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

  师:两个人玩跷跷板时,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想一想,跷得高的表示重还是轻呢?跷得低呢?如果跷跷板是平的,又说明什么呢?(跷得高表示轻;跷得低表示重;跷跷板是平的,表示一样重)

  师:那用跷跷板怎么称出动物们的重量呢?(一边坐小动物,一边放上石头)

  师:那怎么比出谁重、谁轻呢?(只要数一数石头的数量就可以了)

  师:石头多的就表示什么?石头少的呢?(石头表示重,石头少表示轻)

  L.师:真是一个好主意。瞧,小动物们找来了许多一样大、一样重的石头,争先恐后的坐到跷跷板上,忙着称自己的体重。(看PPT)有的跷跷板是平衡的,表示(两边一样重);有的跷跷板是倾斜的,表示(两边不一样重)。

  师: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不一样重的,毛毛虫和这1块石头比,谁跷在上面,谁跷在下面?这说明毛毛虫和这一块石头相比,谁重谁轻?(毛毛虫的重量比一块石头轻),教师演示记录:用个什么符号表示毛毛虫比一块石头轻好呢?(发散)

  师:猴子与石头的比较情况呢?(猴子跷在下面,石头跷在上面,有4块石头。)边演示边记录,用什么符号表示猴子比4块石头重呢?(发散)

  比高矮、大小、长短时,它们个个整齐的排好队,比得清清楚楚。可这一次它们每人一个跷跷板,谁都没法互相数一数。为了公平起见,等会儿,我们来帮它们数数有每人称出了几块石头的重量。数的时候,既不要漏数,也不要重复数,数完了就马上把石头的数量记在方格里。先数完的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互换,检查一下,数得对吗?记得对吗?好,开始。

  (2)幼儿数石头,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数石头结果,教师记录。

  A.师:数好了吗?看着记录卡告诉我,大嘴巴鳄鱼有几块石头那么重?犀牛有几块石头那么重?长颈鹿有几块石头那么重?

  (4)比出动物的轻重。

  A.师:现在我们一比就知道谁最重了?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套动物卡片,请小朋友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给他们排排序。(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B、师: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排序结果(边请幼儿说,边在黑板上演示)看看你们都排对了吗?

  C.师(点击课件):看,最重的是我吧!所以这个桃子应该我先吃。犀牛朝着大桃子的方向哐哐哐地走了过去……

  3.按动物的高矮、大小、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的排序。

  (1)师(点击课件):“不行”这个时候一点也不起眼儿的毛毛虫大喊一声。“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我是第一;要论谁的嘴巴最小,我也是第一;耳朵最短的动物,我还是第一名;要说尾巴最短的,我又是第一名;还有,要是问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的不还是我嘛!从小的顺序开始,第一名都是我!所以,这个桃子就应该是我先吃!”

  (2)师(出示排序图):咦,比谁最高,长颈鹿是第一名;比谁的嘴巴最大时,鳄鱼是第一名;比耳朵最长、尾巴最长时,兔子和猴子是第一名,比谁最重,犀牛是第一名;(出示毛毛虫排序图)现在,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毛毛虫是第一;比谁的嘴巴最小,毛毛虫也是第一;比耳朵最短的动物,毛毛虫还是第一名,要说尾巴最短的,毛毛虫又是第一名;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不还是毛毛虫嘛!

  (3)师:你们觉得毛毛虫说得有道理吗?(有、没有)你说没有道理,你说有道理,别急,我们一个个说说自己的道理。

  (4)引导幼儿各自讲述自己的道理。

  A.师:你先说。为什么没道理?

  B.师:你来说,为什么有道理?(大的要让小的)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从小排到大、从矮排到高、从短排到长”的情况发生?(排队、坐座位、做操时)

  C、请小朋友也来按毛毛虫说的按从矮到高的顺序尝试进行排序,再按从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排序。

  (评析:让幼儿大胆讲述各自的理由,使幼儿在与伙伴的思维碰撞中,领悟高矮、大小、长短、轻重正逆排序的实际意义,在师幼、幼幼的抛接中,活动重点迎刃而解。)

  三、品尝桃子。

  1.师(点击课件):看来,毛毛虫说的很有道理。它一边说着,一边“嗖”的一下钻进了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的品尝着,边吃边说“朋友们一起来吃吧,桃子真好吃呀!”6只小动物,一起分享着又大又红又香的桃子。

  2.师: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老师为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水果,请小朋友们像小动物这样,按不同的标准,来比一比,排一排,看谁先吃水果。

  四、结束:

  幼儿分组用正向逆向等方式 进行排序 分享水果

  师:请小朋友先分组讨论,说说你们准备按什么顺序进行排序吃水果。

  教学反思

  《让谁先吃好呢》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将这个故事转化为数学活动时,我反复思量,寻找着绘本与幼儿数学活动的结合点;大胆剪裁,调整着作品与幼儿经验的契入面,仔细阅读故事,我发现其中隐藏着两条线索,第一条是“让谁先吃好呢”,这就象一个谜,始终贯穿于故事之中,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第二条是动物们按某一特征进行高矮、大小、长短、轻重的排序,这正是本次活动的价值所在。在活动设计中,我就牢牢的把握住了这两条主线,制订了具有适宜性、指向性的活动目标,即以“让谁先吃”的故事情景为切入口,利用故事情景推动幼儿对于排序经验、比重经验的不断建构。整个活动过程生动有趣,两条主线并驾齐驱、相互交织,若隐若现、相互贯通。在主题鲜明的情景化教学中,自然无痕的渗入正逆排序的方法,整合高效的融入称重游戏、符号的实际运用。活动目标在过程中自然展现、层层铺展、一一达成。

  活动中,我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与幼儿进行互动。始终遵循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原则。比如在按动物的高矮、大小、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的排序时,毛毛虫站出来说应该我先吃,教师没有直接说出结果而是让幼儿各抒己见,大胆讲述各自的理由,使幼儿在与伙伴的思维碰撞中,领悟高矮、大小、长短、轻重正逆排序的实际意义,在师幼、幼幼的抛接中,活动重点迎刃而解。让幼儿在活动中,兴趣高涨,一直在玩中学习,活动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但是,在教学活动中,虽然我尽量做到让全体幼儿都加入到游戏中来,但是还是对个别幼儿的关注度不够,对幼儿的个别引导上还是不够,我的设问有的幼儿不会,我就显得有点急躁,不能用语言好好的激化幼儿自主的思维,有时候老师就一一帮助幼儿解决了问题,这一点上,我做得很不好,所以在后面的评课中也有老师提出了这样的意见,我会虚心的接受,在下次活动课的时候如果再遇见这样的问题,我一定戒焦戒躁,尽量提出问题想办法和幼儿一起解决问题,让所有的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自己的教学活动更加完美!

3、大班数学让谁先吃好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2.在数石头游戏中,比较动物的轻重。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让谁先吃好呢。

  2.排序卡、记录卡、动物与石头的比较图、铅笔橡皮若干。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按动物个子高矮、嘴巴大小、耳朵长短、尾巴长短、体重的轻重进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2.活动难点:在数石头游戏中,比出动物间的轻重关系,并尝试运用“〈、〉、=”号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及桃子的主要特征。

  1.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师(点击课件):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朋友,你们看,它们都是谁?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猴子、长颈鹿、兔子、犀牛、鳄鱼、毛毛虫;6位朋友)(2)师:这些动物朋友都有一个最大的特征,你能把它的特征和它们的名字一块儿说出来吗?

  (长耳朵小兔、大嘴巴鳄鱼、高个子长颈鹿、长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虫)(评析:把动物的最大特征和动物名完整讲述,既发展了幼儿细致描述的能力,又使幼儿对这六种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作了有效铺垫。)

  2. 了解桃子的特征。

  (1)师(点击课件):咦,这是什么呢?(桃子)(2)师:看看,这个桃子长得什么样?(圆圆的;爱心形状;红红的;黄黄的;大大的)(3)师:哇,这样一个爱心形状的、圆圆的,又红又黄的大桃子,要是现在就放在我们鼻子底下,闻上去又会是什么味道?(香香的)(4)师:真想吃一口呀,你们想吃吗?(想)长耳朵兔子、长尾巴猴子、高个子长颈鹿、大肚皮犀牛、大嘴巴鳄鱼、小小的毛毛虫和我们一样,看到这个桃子,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都想先吃到这个大桃子。

  (评析:对桃子形状、颜色、大小特征的讲述,以及对桃子气味的猜测,既“勾”起了幼儿品尝桃子的欲望,又“唤”起了他们对动物看到桃子后急切品尝心境的理解,适时、巧妙的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一条暗藏线索“让谁先吃好呢?”。)

  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 按动物高矮、大小、长短排序。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A.师(点击课件):“按照个子的顺序吃怎么样?”长颈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先说了一句。那就得先量量看,谁的个子最高了。毛毛虫说:“不能站在高的地方量,量的时候不能把尾巴算上”小兔说:“踮起脚来量也不行。”

  B.师(点击课件):瞧,他们每人都找了一棵大树开始量了起来。动物们和大树的什么比?(树干)

  C.师:它们一个个都紧贴着树干,认真的量着。小朋友,你们看出来了吗?谁最高?第二高是谁呢?第三高呢?接下来轮到谁?第五高?最矮的一个是谁呀?

  D.出示高矮排序图。

  E.讲述故事:“看见了吧?看见了吧?我的个子最高,所以得我先吃!”长颈鹿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刚要去咬那个又大又红的桃子。

  (2)按嘴巴的大小排序。

  A.师(点击课件):“不行,这么大的桃子,当然得嘴巴最大的先吃了”鳄鱼张着一张大嘴,站了出来。到底谁的嘴巴最大?

  B.师(点击课件):“我的嘴巴大!”(犀牛声音)“谁说的!我的嘴巴才是最大的呢!”(鳄鱼声音)

  C.师:你们说,谁的嘴巴最大?(鳄鱼)

  E.讲述故事:“听见没,听见没有?我的嘴巴最大,当然是我先吃了!”鳄鱼使足了全身的劲儿,张大嘴巴,马上就要咬到这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了……(3)按耳朵的长短排序。

  A.师(点击课件):“这么做不行!”蹦蹦跳跳的兔子竖着耳朵跑过来。

  B.师:欸,兔子会说什么呢?(谁耳朵长谁吃)

  C.师:那就是说得按什么顺序来吃桃子?(长短顺序)

  D.师:按什么的长短顺序,谁能完整的说一说?(按耳朵的长短顺序吃)

  E.师(点击课件):对,应该按照耳朵长短的顺序、谁的耳朵长谁先吃!那就比比,看看到底谁的耳朵最长吧。“看,还是我的耳朵最长吧!”小个子的兔子好不容易够到长颈鹿的脖子,说道。

  (4)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师(点击课件):“这样也不对!”小猴子倒挂在树上,大喊了一声。“得按照尾巴长短的顺序吃桃子,尾巴长的先吃!”猴子甩着自己的长尾巴说道:“当然最长的肯定是我,我先吃”

  (评析:按高矮、大小、长短排序时,问题深入浅出的有效推进;比高矮,突出了“小动物和什么比?”,使幼儿掌握了高矮比较中参照对象的统一性;比大小,测重了让幼儿目测比较,快速的比出了结果;比长短,设置了悬念,让幼儿猜测兔子会提出什么要求。可以说,不同的提问角度,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活跃的思维。)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1)讨论比重方法。

  A.师(点击课件):“不行”,这时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的跺着脚说。

  B.师:刚才,长颈鹿要求比个子的高矮,鳄鱼要求比嘴巴的大小,兔子和猴子分别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出示大小、长短排序图)

  C.师:这一次大肚皮的犀牛会要求比什么呢?(比比谁最重)

  D.师(点击课件):对,这么大的桃子,就应该按体重的顺序来,谁最沉谁先吃!犀牛大声说道。

  E.师:那体重得得怎么称啊?用什么好办法呢?(跷跷板)F.师生讨论:运用跷跷板称重,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石头。

  师:你们平时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是怎么玩的?(一跷一跷的,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师:两个人玩跷跷板时,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想一想,跷得高的表示重还是轻呢?跷得低呢?如果跷跷板是平的,又说明什么呢?(跷得高表示轻;跷得低表示重;跷跷板是平的,表示一样重)师:那用跷跷板怎么称出动物们的重量呢?(一边坐小动物,一边放上石头)师:那怎么比出谁重、谁轻呢?(只要数一数石头的数量就可以了)师:石头多的就表示什么?石头少的呢?(石头表示重,石头少表示轻)L.师:真是一个好主意。瞧,小动物们找来了许多一样大、一样重的石头,争先恐后的坐到跷跷板上,忙着称自己的体重。比高矮、大小、长短时,它们个个整齐的排好队,比得清清楚楚。可这一次它们每人一个跷跷板,谁都没法互相数一数。为了公平起见,等会儿,我们来帮它们数数有每人称出了几块石头的重量。数的时候,既不要漏数,也不要重复数,数完了就马上把石头的数量记在方格里。先数完的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互换,检查一下,数得对吗?记得对吗?好,开始。

  (评析:帮助幼儿回忆玩跷跷板的经验,为幼儿的思维搭建了情景化、游戏化的平台。)

  (2)幼儿数石头,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数石头结果,教师记录。

  A.师:数好了吗?看着记录卡告诉我,哪几个小动物称出来的石头数量少(毛毛虫、兔子、猴子)

  B.交流记录毛毛虫的称重情况,认识小于号:

  ①师:好,咱们先从跷跷板上石头最少的开始记,谁的跷跷板上石头最少?(毛毛虫)有几块石头?

  ②师:毛毛虫和这1块石头比,谁跷在上面,谁跷在下面?这说明毛毛虫和这一块石头相比,谁重谁轻?(毛毛虫的重量比一块石头轻)③师:我们赶快记录下来,毛毛虫连一块石头的重量都没有,我们应该怎么记呢?

  ④师:想想看,我们学过一些什么符号。(引导幼儿回忆经验:+、-、=)今天老师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符号小于号——“〈”,(边记边读)毛毛虫的重量小于一块石头的重量。

  C.交流记录兔子的称重情况:

  ①师:兔子是几块石头的重量?(3块)②师:兔子和这3块石头比,谁跷在上,谁跷在下?(跷跷板是平的,兔子和3块石头一样重)③师:兔子和3块石头一样重,表示相等,我们学过什么符号?

  ④引导幼儿回忆经验:运用“=”记录。

  D.交流记录猴子的称重情况:

  ①师:猴子与石头的比较情况呢?(猴子跷在下面,石头跷在上面,有4块石头。)②师:那我们又应该怎么记呢?刚才我们认识了小于号,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认识一个新的符号,那就是——“〉”,(边记边读)猴子的重量大于4块石头的重量)

  E.师:刚才这三个小动物的跷跷板上石头少,我们一眼就能数出石头的数量,长颈鹿、鳄鱼、犀牛的跷跷板上的石头好多呀,你们一个个的告诉我,分别有几块石头?

  F.运用相同的方法分别记录长颈鹿、鳄鱼、犀牛的称重结果。

  (评析:引导幼儿运用合适的符号记录操作结果,既是对动物与石头比重的科学表示,又拓展了幼儿对“等号、小于号、大于号”实际运用的经验,体现了幼儿数学知识的有效整合。)

  (4)比出动物的轻重。

  A.师:现在我们一比就知道谁最重了?谁排第二个?第三重呢?第四重?第五重?最轻的是谁呀?

  B.出示重量排序图:

  C.师(点击课件):看,最重的是我吧!所以这个桃子应该我先吃。犀牛朝着大桃子的方向哐哐哐地走了过去……

  3.按动物的高矮、大小、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的排序。

  (1)师(点击课件):“不行”这个时候一点也不起眼儿的毛毛虫大喊一声。“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我是第一;要论谁的嘴巴最小,我也是第一;耳朵最短的动物,我还是第一名;要说尾巴最短的,我又是第一名;还有,要是问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的不还是我嘛!从小的顺序开始,第一名都是我!所以,这个桃子就应该是我先吃!”

  (2)师(出示排序图):咦,比谁最高,长颈鹿是第一名;比谁的嘴巴最大时,鳄鱼是第一名;比耳朵最长、尾巴最长时,兔子和猴子是第一名,比谁最重,犀牛是第一名;(出示毛毛虫排序图)现在,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毛毛虫是第一;比谁的嘴巴最小,毛毛虫也是第一;比耳朵最短的动物,毛毛虫还是第一名,要说尾巴最短的,毛毛虫又是第一名;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不还是毛毛虫嘛!

  (评析:故事与提问的交互进行,看似话语相同,但实际是给幼儿思维的一个缓冲。)

  (3)师:你们觉得毛毛虫说得有道理吗?(有、没有)你说没有道理,你说有道理,别急,我们一个个说说自己的道理。

  (4)引导幼儿各自讲述自己的道理。

  A.师:你先说。为什么没道理?

  B.师:你来说,为什么有道理?(大的要让小的)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从小排到大、从矮排到高、从短排到长”的情况发生?(排队、坐座位、做操时)(评析:让幼儿大胆讲述各自的理由,使幼儿在与伙伴的思维碰撞中,领悟高矮、大小、长短、轻重正逆排序的实际意义,在师幼、幼幼的抛接中,活动重点迎刃而解。)

  三、品尝桃子。

  1.师(点击课件):看来,毛毛虫说的很有道理。它一边说着,一边“嗖”的一下钻进了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的品尝着,边吃边说“朋友们一起来吃吧,桃子真好吃呀!”6只小动物,一起分享着又大又红又香的桃子。

  2.师: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

  (评析:“大家一起品尝桃子”是一个有趣的结尾,让幼儿在感受分享的同时,又使“让谁先吃好呢?”的线索贯穿始终。)

  活动反思:

  《让谁先吃好呢》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将这个故事转化为数学活动时,我反复思量,寻找着绘本与幼儿数学活动的结合点;大胆剪裁,调整着作品与幼儿经验的契入面。品味活动,我有以下两点感想:

  1.活动过程生动有趣,自然流畅的蕴含着活动的目标。

  仔细阅读故事,我发现其中隐藏着两条线索,第一条是“让谁先吃好呢”,这就象一个谜,始终贯穿于故事之中,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第二条是动物们按某一特征进行高矮、大小、长短、轻重的排序,这正是本次活动的价值所在。在活动设计中,我把握住了这两条主线,制订了具有适宜性、指向性的活动目标,即以“让谁先吃”的故事情景为切入口,利用故事情景推动幼儿对于排序经验、比重经验的不断建构。整个活动过程生动有趣,两条主线并驾齐驱、相互交织,若隐若现、相互贯通。在主题鲜明的情景化教学中,自然无痕的渗入正逆排序的方法,整合高效的融入称重游戏、符号的实际运用。活动目标在过程中自然展现、层层铺展、一一达成。

  2.提问设计恰到好处,推波助澜的激活着幼儿的思维。

  活动中的另一个亮点是,教师的提问有价值。教师有效地运用了设疑、插问、推问等方式,不断的帮助幼儿迁移生活经验、游戏经验、知识经验,激发着幼儿对于作品内容的好奇与探究,激活着幼儿多方面思维的训练。可以说,有效的提问使整个活动体现现结构严谨、自然流畅的特点,有效的提问使幼儿的思维在“聚合”和“发散”间自然转换,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多元发展!

4、大班数学活动让谁先吃好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积累有关正逆向排序的经验。

  2.对排序活动产生兴趣,能按自己的想法表达与表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排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排序兴趣

  1. 出示“桃子”图片,来了哪些动物?

  2. 动物们都想先吃到这个大桃子,桃子该让谁先吃?

  二、自主操作,唤醒排序经验

  1. 要求:给动物排队,说说你的理由。

  2. 幼儿自主排序。

  3. 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三、跟进阅读,梳理排序方式

  (一)按某一特征正向排序

  1. 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2. 按体重的重轻排序

  3. 按嘴巴的大小排序、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4. 梳理:同样的动物按不同的特征排序,结果不同。

  (二)按某一特征逆向排序

  1.毛毛虫按什么顺序排才能得第一?

  2.出示毛毛虫第一的排序,这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3.如果让毛毛虫得第一还可以怎样排?幼儿操作

  4. 生活中有没有从小到大的排序?

  5.梳理: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结果相反。

  四、排序游戏,迁移排序经验

  三—四名幼儿合作游戏,按各种特征进行排序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是以综合活动进行展示,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偏向以数学,通过聆听本活动,让我发现绘本的不同形式的展现,绘本不一定是语言活动的专属,主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细心观察,便能发掘绘本中更多的价值。

5、大班科学活动让谁先吃好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按多种特征给动物进行正逆排序。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感受排序活动的乐趣。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桃子和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1、引出话题。

  提问:看这是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你们喜欢吃吗?

  森林里的小动物也想吃。看看是哪些小动物,请你们来说一说。

  2、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引导提问:你们看这是长耳朵的小兔,还有什么样的小动物呢?

  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

  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1、按动物的高矮、长短排序。

  师:五个小动物都想先吃到桃子,让谁先吃好呢?他们决定比一比。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引导提问:长颈鹿把脖子挺得高高的。你们猜,他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

  (2)按耳朵的长短排序。

  长颈鹿正要去吃桃子,可猴子说:"这样不行"。

  引导提问:猜猜看,兔子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

  小兔子吃到桃子了吗?有没有小动物反对呢?

  (3)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这样也不对"猴子大喊了一声。

  引导提问:猜猜看猴子会说比什么才能让 自己先吃到桃子?

  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提问:猴子有没有吃到桃子呢?

  "不行!"河马使劲地跺着脚说。

  引导提问:刚才长颈鹿要比个子的高矮,兔子和猴子分别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猜猜看这一次大肚皮的河马会要求比什么呢?它会怎么说?

  3、按动物的高矮、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排序。

  "不行!"这时一点不起眼的毛毛虫大喊了一声。

  引导提问:毛毛虫那么小,猜猜看,他会想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得第一呢?

  毛毛虫得了几个第一?是怎么比的?

  教师小结。

  三、品尝桃子四、拓展活动

  教学反思

  《让谁先吃好呢》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将这个故事转化为数学活动时,我反复思量,寻找着绘本与幼儿数学活动的结合点;大胆剪裁,调整着作品与幼儿经验的契入面,仔细阅读故事,我发现其中隐藏着两条线索,第一条是“让谁先吃好呢”,这就象一个谜,始终贯穿于故事之中,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第二条是动物们按某一特征进行高矮、大小、长短、轻重的排序,这正是本次活动的价值所在。在活动设计中,我就牢牢的把握住了这两条主线,制订了具有适宜性、指向性的活动目标,即以“让谁先吃”的故事情景为切入口,利用故事情景推动幼儿对于排序经验、比重经验的不断建构。整个活动过程生动有趣,两条主线并驾齐驱、相互交织,若隐若现、相互贯通。在主题鲜明的情景化教学中,自然无痕的渗入正逆排序的方法,整合高效的融入称重游戏、符号的实际运用。活动目标在过程中自然展现、层层铺展、一一达成。

  活动中,我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与幼儿进行互动。始终遵循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原则。比如在按动物的高矮、大小、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的排序时,毛毛虫站出来说应该我先吃,教师没有直接说出结果而是让幼儿各抒己见,大胆讲述各自的理由,使幼儿在与伙伴的思维碰撞中,领悟高矮、大小、长短、轻重正逆排序的实际意义,在师幼、幼幼的抛接中,活动重点迎刃而解。让幼儿在活动中,兴趣高涨,一直在玩中学习,活动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但是,在教学活动中,虽然我尽量做到让全体幼儿都加入到游戏中来,但是还是对个别幼儿的关注度不够,对幼儿的个别引导上还是不够,我的设问有的幼儿不会,我就显得有点急躁,不能用语言好好的激化幼儿自主的思维,有时候老师就一一帮助幼儿解决了问题,这一点上,我做得很不好,所以在后面的评课中也有老师提出了这样的意见,我会虚心的接受,在下次活动课的时候如果再遇见这样的问题,我一定戒焦戒躁,尽量提出问题想办法和幼儿一起解决问题,让所有的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自己的教学活动更加完美!

6、幼儿园大班数学让谁先吃好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2.在数石头游戏中,比较动物的轻重。

  活动准备:

  1.课件:让谁先吃好呢。

  2.排序卡、记录卡、动物与石头的比较图、铅笔橡皮若干。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按动物个子高矮、嘴巴大小、耳朵长短、尾巴长短、体重的轻重进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2.活动难点:在数石头游戏中,比出动物间的轻重关系,并尝试运用“〈、〉、=”号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及桃子的主要特征。

  1.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师(点击课件):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朋友,你们看,它们都是谁?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猴子、长颈鹿、兔子、犀牛、鳄鱼、毛毛虫;6位朋友)

  (2)师:这些动物朋友都有一个最大的特征,你能把它的特征和它们的名字一块儿说出来吗?

  (长耳朵小兔、大嘴巴鳄鱼、高个子长颈鹿、长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虫)(评析:把动物的最大特征和动物名完整讲述,既发展了幼儿细致描述的能力,又使幼儿对这六种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作了有效铺垫。)

  2. 了解桃子的特征。

  (1)师(点击课件):咦,这是什么呢?(桃子)

  (2)师:看看,这个桃子长得什么样?(圆圆的;爱心形状;红红的;黄黄的;大大的)

  (3)师:哇,这样一个爱心形状的、圆圆的,又红又黄的大桃子,要是现在就放在我们鼻子底下,闻上去又会是什么味道?(香香的)

  (4)师:真想吃一口呀,你们想吃吗?(想)长耳朵兔子、长尾巴猴子、高个子长颈鹿、大肚皮犀牛、大嘴巴鳄鱼、小小的毛毛虫和我们一样,看到这个桃子,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都想先吃到这个大桃子。

  (评析:对桃子形状、颜色、大小特征的讲述,以及对桃子气味的猜测,既“勾”起了幼儿品尝桃子的欲望,又“唤”起了他们对动物看到桃子后急切品尝心境的理解,适时、巧妙的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一条暗藏线索“让谁先吃好呢?”。)

  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 按动物高矮、大小、长短排序。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A.师(点击课件):“按照个子的顺序吃怎么样?”长颈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先说了一句。那就得先量量看,谁的个子最高了。毛毛虫说:“不能站在高的地方量,量的时候不能把尾巴算上”小兔说:“踮起脚来量也不行。”

  B.师(点击课件):瞧,他们每人都找了一棵大树开始量了起来。动物们和大树的什么比?(树干)

  C.师:它们一个个都紧贴着树干,认真的量着。小朋友,你们看出来了吗?谁最高?第二高是谁呢?第三高呢?接下来轮到谁?第五高?最矮的一个是谁呀?

  D.出示高矮排序图。

  E.讲述故事:“看见了吧?看见了吧?我的个子最高,所以得我先吃!”长颈鹿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刚要去咬那个又大又红的桃子。

  (2)按嘴巴的大小排序。

  A.师(点击课件):“不行,这么大的桃子,当然得嘴巴最大的先吃了”鳄鱼张着一张大嘴,站了出来。到底谁的嘴巴最大?

  B.师(点击课件):“我的嘴巴大!”(犀牛声音)“谁说的!我的嘴巴才是最大的呢!”(鳄鱼声音)

  C.师:你们说,谁的嘴巴最大?(鳄鱼)

  E.讲述故事:“听见没,听见没有?我的嘴巴最大,当然是我先吃了!”鳄鱼使足了全身的劲儿,张大嘴巴,马上就要咬到这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了……

  (3)按耳朵的长短排序。

  A.师(点击课件):“这么做不行!”蹦蹦跳跳的兔子竖着耳朵跑过来。

  B.师:欸,兔子会说什么呢?(谁耳朵长谁吃)

  C.师:那就是说得按什么顺序来吃桃子?(长短顺序)

  D.师:按什么的长短顺序,谁能完整的说一说?(按耳朵的长短顺序吃)

  E.师(点击课件):对,应该按照耳朵长短的顺序、谁的耳朵长谁先吃!那就比比,看看到底谁的耳朵最长吧。“看,还是我的耳朵最长吧!”小个子的兔子好不容易够到长颈鹿的脖子,说道。

  (4)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师(点击课件):“这样也不对!”小猴子倒挂在树上,大喊了一声。“得按照尾巴长短的顺序吃桃子,尾巴长的先吃!”猴子甩着自己的长尾巴说道:“当然最长的肯定是我,我先吃”

  (评析:按高矮、大小、长短排序时,问题深入浅出的有效推进;比高矮,突出了“小动物和什么比?”,使幼儿掌握了高矮比较中参照对象的统一性;比大小,测重了让幼儿目测比较,快速的比出了结果;比长短,设置了悬念,让幼儿猜测兔子会提出什么要求。可以说,不同的提问角度,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活跃的思维。)

  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1)讨论比重方法。

  A.师(点击课件):“不行”,这时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的跺着脚说。

  B.师:刚才,长颈鹿要求比个子的高矮,鳄鱼要求比嘴巴的大小,兔子和猴子分别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出示大小、长短排序图)

  C.师:这一次大肚皮的犀牛会要求比什么呢?(比比谁最重)

  D.师(点击课件):对,这么大的桃子,就应该按体重的顺序来,谁最沉谁先吃!犀牛大声说道。

  E.师:那体重得得怎么称啊?用什么好办法呢?(跷跷板)

  F.师生讨论:运用跷跷板称重,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石头。

  师:你们平时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是怎么玩的?(一跷一跷的,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师:两个人玩跷跷板时,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想一想,跷得高的表示重还是轻呢?跷得低呢?如果跷跷板是平的,又说明什么呢?(跷得高表示轻;跷得低表示重;跷跷板是平的,表示一样重)师:那用跷跷板怎么称出动物们的重量呢?(一边坐小动物,一边放上石头)师:那怎么比出谁重、谁轻呢?(只要数一数石头的数量就可以了)师:石头多的就表示什么?石头少的呢?(石头表示重,石头少表示轻)

  L.师:真是一个好主意。瞧,小动物们找来了许多一样大、一样重的石头,争先恐后的坐到跷跷板上,忙着称自己的体重。比高矮、大小、长短时,它们个个整齐的排好队,比得清清楚楚。可这一次它们每人一个跷跷板,谁都没法互相数一数。为了公平起见,等会儿,我们来帮它们数数有每人称出了几块石头的重量。数的时候,既不要漏数,也不要重复数,数完了就马上把石头的数量记在方格里。先数完的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互换,检查一下,数得对吗?记得对吗?好,开始。

  (评析:帮助幼儿回忆玩跷跷板的经验,为幼儿的思维搭建了情景化、游戏化的平台。)

  (2)幼儿数石头,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数石头结果,教师记录。

  A.师:数好了吗?看着记录卡告诉我,哪几个小动物称出来的石头数量少(毛毛虫、兔子、猴子)

  B.交流记录毛毛虫的称重情况,认识小于号:

  ①师:好,咱们先从跷跷板上石头最少的开始记,谁的跷跷板上石头最少?(毛毛虫)有几块石头?

  ②师:毛毛虫和这1块石头比,谁跷在上面,谁跷在下面?这说明毛毛虫和这一块石头相比,谁重谁轻?(毛毛虫的重量比一块石头轻)

  ③师:我们赶快记录下来,毛毛虫连一块石头的重量都没有,我们应该怎么记呢?

  ④师:想想看,我们学过一些什么符号。(引导幼儿回忆经验:+、-、=)今天老师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符号小于号——“〈”,(边记边读)毛毛虫的重量小于一块石头的重量。

  C.交流记录兔子的称重情况:

  ①师:兔子是几块石头的重量?(3块)

  ②师:兔子和这3块石头比,谁跷在上,谁跷在下?(跷跷板是平的,兔子和3块石头一样重)

  ③师:兔子和3块石头一样重,表示相等,我们学过什么符号?

  ④引导幼儿回忆经验:运用“=”记录。

  D.交流记录猴子的称重情况:

  ①师:猴子与石头的比较情况呢?(猴子跷在下面,石头跷在上面,有4块石头。)

  ②师:那我们又应该怎么记呢?刚才我们认识了小于号,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认识一个新的符号,那就是——“〉”,(边记边读)猴子的重量大于4块石头的重量)

  E.师:刚才这三个小动物的跷跷板上石头少,我们一眼就能数出石头的数量,长颈鹿、鳄鱼、犀牛的跷跷板上的石头好多呀,你们一个个的告诉我,分别有几块石头?

  F.运用相同的方法分别记录长颈鹿、鳄鱼、犀牛的称重结果。

  (评析:引导幼儿运用合适的符号记录操作结果,既是对动物与石头比重的科学表示,又拓展了幼儿对“等号、小于号、大于号”实际运用的经验,体现了幼儿数学知识的有效整合。)

  (4)比出动物的轻重。

  A.师:现在我们一比就知道谁最重了?谁排第二个?第三重呢?第四重?第五重?最轻的是谁呀?

  B.出示重量排序图:

  C.师(点击课件):看,最重的是我吧!所以这个桃子应该我先吃。犀牛朝着大桃子的方向哐哐哐地走了过去……

  3.按动物的高矮、大小、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的排序。

  (1)师(点击课件):“不行”这个时候一点也不起眼儿的毛毛虫大喊一声。“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我是第一;要论谁的嘴巴最小,我也是第一;耳朵最短的动物,我还是第一名;要说尾巴最短的,我又是第一名;还有,要是问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的不还是我嘛!从小的顺序开始,第一名都是我!所以,这个桃子就应该是我先吃!”

  (2)师(出示排序图):咦,比谁最高,长颈鹿是第一名;比谁的嘴巴最大时,鳄鱼是第一名;比耳朵最长、尾巴最长时,兔子和猴子是第一名,比谁最重,犀牛是第一名;(出示毛毛虫排序图)现在,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毛毛虫是第一;比谁的嘴巴最小,毛毛虫也是第一;比耳朵最短的动物,毛毛虫还是第一名,要说尾巴最短的,毛毛虫又是第一名;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不还是毛毛虫嘛!

  (评析:故事与提问的交互进行,看似话语相同,但实际是给幼儿思维的一个缓冲。)

  (3)师:你们觉得毛毛虫说得有道理吗?(有、没有)你说没有道理,你说有道理,别急,我们一个个说说自己的道理。

  (4)引导幼儿各自讲述自己的道理。

  A.师:你先说。为什么没道理?

  B.师:你来说,为什么有道理?(大的要让小的)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从小排到大、从矮排到高、从短排到长”的情况发生?(排队、坐座位、做操时)(评析:让幼儿大胆讲述各自的理由,使幼儿在与伙伴的思维碰撞中,领悟高矮、大小、长短、轻重正逆排序的实际意义,在师幼、幼幼的抛接中,活动重点迎刃而解。)

  三、品尝桃子。

  1.师(点击课件):看来,毛毛虫说的很有道理。它一边说着,一边“嗖”的一下钻进了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的品尝着,边吃边说“朋友们一起来吃吧,桃子真好吃呀!”6只小动物,一起分享着又大又红又香的桃子。

  2.师: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

  (评析:“大家一起品尝桃子”是一个有趣的结尾,让幼儿在感受分享的同时,又使“让谁先吃好呢?”的线索贯穿始终。)[NextPage]

  活动反思:

  《让谁先吃好呢》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将这个故事转化为数学活动时,我反复思量,寻找着绘本与幼儿数学活动的结合点;大胆剪裁,调整着作品与幼儿经验的契入面。品味活动,我有以下两点感想:

  1.活动过程生动有趣,自然流畅的蕴含着活动的目标。

  仔细阅读故事,我发现其中隐藏着两条线索,第一条是“让谁先吃好呢”,这就象一个谜,始终贯穿于故事之中,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第二条是动物们按某一特征进行高矮、大小、长短、轻重的排序,这正是本次活动的价值所在。在活动设计中,我把握住了这两条主线,制订了具有适宜性、指向性的活动目标,即以“让谁先吃”的故事情景为切入口,利用故事情景推动幼儿对于排序经验、比重经验的不断建构。整个活动过程生动有趣,两条主线并驾齐驱、相互交织,若隐若现、相互贯通。在主题鲜明的情景化教学中,自然无痕的渗入正逆排序的方法,整合高效的融入称重游戏、符号的实际运用。活动目标在过程中自然展现、层层铺展、一一达成。

  2.提问设计恰到好处,推波助澜的激活着幼儿的思维。

  活动中的另一个亮点是,教师的提问有价值。教师有效地运用了设疑、插问、推问等方式,不断的帮助幼儿迁移生活经验、游戏经验、知识经验,激发着幼儿对于作品内容的好奇与探究,激活着幼儿多方面思维的训练。可以说,有效的提问使整个活动体现现结构严谨、自然流畅的特点,有效的提问使幼儿的思维在“聚合”和“发散”间自然转换,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多元发展!

7、大班数学公开课让谁先吃好呢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让谁先吃好呢》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将乏味的"排序"完美地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将绘本与数学知识、生活经验完美地结合起来。所以我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了此次数学活动。在活动设计中,我以"让谁先吃"的故事情境为切入口,利用情境推动幼儿对于高矮、大小和轻重排序经验的不断建构,活动目标在过程中自然展现、层层铺展、一一达成。让幼儿在活动中表达、探索、操作,潜移默化地学习到数学知识,体验排序带来的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2、能按要求进行轻重排序,尝试记录结果。

  3、积极参与排序活动,体验排序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按动物个子高矮、嘴巴大小、耳朵长短、尾巴长短、体重的轻重进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2、难点:在数石头游戏中,比出动物间的轻重关系。

  【教学实施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及桃子的主要特征。

  1、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师: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些动物朋友,看,都有谁呢?数一数,一共有几位?(猴子、长颈鹿、兔子、犀牛、鳄鱼、毛毛虫)

  (2)师:这些动物朋友身上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呢?(例如:我们可以叫它长耳朵小兔、大嘴巴鳄鱼、高个子长颈鹿、长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虫)

  2、发现桃子引出故事。

  (1)师:咦,他们都在看什么呀?(桃子)

  (2)师:看看,这个桃子长得什么样?

  (3)师:哇,这样一个爱心形状的大桃子,看着就很好吃,馋得动物们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可是6个动物1个桃子,让谁先吃好呢?

  二、结合故事,引导幼儿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一)按动物高矮、大小、长短排序。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1)师:"按照个子高矮的顺序吃怎么样?"长颈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先说了一句。那就得先量量看,谁的个子最高了。

  (2)师:于是,他们每人都找了一棵大树开始量身高。请你们仔细的看看,有没有人耍赖皮犯规?

  (3)师:对呀,量身高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比,站站直,不能算上耳朵和尾巴。看,他们站好了,谁最高?第二高是谁呢?第三高呢?接下来轮到谁?第五高?最矮的一个是谁呀?

  (4)师:按照个子高矮的排法,最高的是长颈鹿,所以桃子得它先吃。

  2、按嘴巴的大小排序。

  (1)师:"不行,这么大的桃子,当然得嘴巴最大的先吃了"鳄鱼张着一张大嘴发话了。于是,动物们都张大了自己的嘴巴,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按照嘴巴大小的顺序,该怎么排呢?

  (2)请个别幼儿在上前操作,比一比进行排序,教师总结。鳄鱼嘴巴最大,该它先吃,如他愿了!

  三、引导幼儿按动物的轻重进行记录和排序。

  1、讨论比重方法。

  (1)师:这下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的跺着脚,直说:"不行"。它会要求比什么呢?你们真的说到它心理去了,它就是要按体重的顺序来排。

  (2)师:那体重该怎么称啊?用什么好办法呢?运用跷跷板称重,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石头。

  师:想一想,跷跷板是平的代表什么意思?跷得高的表示重还是轻呢?跷得低呢?如果跷跷板左边重右边轻呢?

  2、教师交待操作要求:为了公平起见,请我们小朋友来做裁判。先看好是哪位小动物在称重,然后数一数跷跷板上石头的数量用数字记录在"石头"下面的格子里,最后看看跷跷板是平的还是翘的,用数字进行排序。

  3、幼儿记录,教师观察指导。

  4、交流操作结果,教师记录反馈纠正。

  5、引导幼儿一同来看着记录表进行体重的排序。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着这张记录表,给小动物们排排体重吧!看来桃子该给最重的犀牛先吃哇。

  四、引导幼儿思考逆转排序。

  1、师:毛毛虫心想:"比谁最高,长颈鹿是第一名;比谁的嘴巴最大时,鳄鱼是第一名;比谁最重,犀牛是第一名;比耳朵最长、尾巴最长时,兔子和猴子是第一名。它该比什么得第一呢?

  2、对呀,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毛毛虫也想到了,我们可以反过来嘛,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毛毛虫是第一;要论谁的嘴巴最小,毛毛虫也是第一;耳朵最短、尾巴最短、体重最轻,这第一名不都是毛毛虫嘛!大家一致认同了,于是毛毛虫痛快地钻进桃子里先吃了起来。

  四、拓展延伸

  1、师: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从小排到大、从矮排到高、从短排到长"的情况发生?

  2、师: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动物们依据自身的特点都找到了第一名的地方,其实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第一名,请你们回去想想自己在什么方面是最厉害的?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是以综合活动进行展示,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偏向以数学,通过聆听本活动,让我发现绘本的不同形式的展现,绘本不一定是语言活动的专属,主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细心观察,便能发掘绘本中更多的价值。

8、中班数学让谁先吃好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2、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3、积极参与排序活动,体验排序中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重难点:

  能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让谁先吃好呢》。

  2、动物图片4套,字卡:重→轻、高→矮、大→小,

  3、数字1-10的贴纸4套、记录卡4张。

  4、幼儿经验准备:认识跷跷板,知道跷得高表示轻;跷得低表示重;跷跷板是平的,表示一样重。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图片,认识动物。

  2、引导幼儿说出动物各自的特征。

  3、出示桃子

  师:咦,这是什么?这个桃子看上去怎么样?闻上去又会是什么味道?

  师:你们想吃吗?动物们和我们一样,看到这个大桃子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都想先吃到这个大桃子。可是,该让谁先吃呢?

  二、按动物的特征排序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师:长颈鹿说:“我们按个子的高矮来排列,谁最高谁先吃。”

  师:小朋友,你知道应该怎样比高矮吗?我们来看看动物们是怎样比的。你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

  (观察图片、通过比较,引导幼儿说出量高矮的方法,“要站在一样高的地方,量的时候要站直了,不能把尾巴算上,踮起脚来量也不行”等。)

  师:动物们整整齐齐地站好了,小朋友,你们看出来了吗?让我们从高到矮排序,谁最高?第二高是谁呢?第三高呢?接下来轮到谁?第五高?最矮的一个是谁呀?

  师:原来,比高矮是长颈鹿的个子最高。

  2、按嘴巴大小排序。

  师:长颈鹿正想吃桃子时,鳄鱼长大嘴巴喊不行。他会提出比什么?

  师:嘴巴的大小怎么比?看看动物们用了什么好办法。

  课件演示动物比嘴巴的大小。

  请幼儿看图根据动物嘴巴的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动物排队。

  3、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1)师:鳄鱼正想吃桃子时,犀牛不服气了,犀牛要求比什么?

  师:那体重怎么称啊?有什么好办法呢?

  师:我们来看看动物们是怎样称体重的。

  引导幼儿理解跷跷板的原理。

  师:于是,犀牛搬来许多石头,有几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集体点数10)

  师:看,其他动物也在用翘翘板称体重呢,它们又有多重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记录表,请四个小朋友一组,一起数一数、记一记,最后根据石头的数量,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给这些动物朋友排序。

  (2)幼儿数石头记录,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序,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数石头、排序的结果

  (4)师:现在我们一比就知道谁最重了?(出示轻重排序图)

  集体看排序图讲述。

  三、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1、播放毛毛虫的话。

  师(出示排序图):你们觉得毛毛虫说得有道理吗?

  2、师: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从小排到大、从矮排到高、从短排到长”的情况发生?

  四、品尝桃子

  师:看来,毛毛虫说得很有道理。听了毛毛虫的话,小动物们决定大家一起分享这个美味的桃子。“啊呜,啊呜,桃子真好吃呀!”

  师: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

  教学反思:

  在“数学绘本”教学中,教师扮演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旨在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热情。除了“数学绘本”本身的趣味性让幼儿身临其境外,教师的语言、教态也应和“数学绘本”的故事情节相匹配。在此,有一个小技巧,即在故事情节的关键处将问题抛给幼儿,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的成就感。例如在《让谁先吃好呢》这一“数学绘本”的教学中,当长颈鹿说比身高时,我就抛出问题:怎样才能量出身高呢?藉此,让学生想出各种测量身高的方法。当猴子不同意比嘴巴大小时,教师抛出问题:你们猜,猴子会要求比什么?这个问题既让学生思考猴子有哪些特征,又让幼儿感受猴子的心理。

  数学绘本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绘本故事中,不仅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绘本的魅力,而且还为教师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更为孩子们开心、快乐地学习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数学活动因绘本更精彩。

9、幼儿园大班绘本谁吃了我的粥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这本图画书故事温馨,情节曲折,视角非常生活化,读来让人会心一笑。似曾相识的事情,让人不由自主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孩子经常会有不喜欢吃的东西,比起生硬的说教,这个故事里的熊爸爸、熊妈妈、熊爷爷、熊奶奶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小熊的心理转变非常孩子气,也非常自然,这将会让许多孩子喜欢上这个可爱的、和自己很像的熊宝宝。

  这本图画书始终贯穿着温暖的爱和关怀,看得人心里软软的、香香的,这也许就是作者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吧。

  活动目标

  * 感受小熊家温馨快乐的气氛以及故事紧张曲折的情节。

  * 理解故事,知道究竟是谁吃了小熊的粥。

  * 学习动词"摇""放""采""吃"。

  活动准备

  * 生活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吃粥的生活经验并了解"魔鬼"的意思。

  * 教材教具准备:《谁吃了我的粥》图画书一本、视频展示仪一台、微波炉一台,小碗与小勺每人一套,甜粥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 引起兴趣,导入话题。

  (1)教师出示盛甜粥的小盆,询问幼儿:你们吃过粥吗?喜欢吃吗?

  (2)教师往粥中加蜂蜜和葡萄干,引起幼儿兴趣,并告诉他们:这是小熊的粥喔!想知道小熊吃掉它了吗?

  (3)配班老师扮演的小熊把粥端走了。

  2. 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紧张曲折的节奏。

  (1)教师和幼儿一同翻看图画书,共同认知故事中的人物:小熊、熊妈妈、熊爸爸、熊爷爷、熊奶奶。

  (2)讲述《谁吃了我的粥》。

  * 在每一次小熊去老树桩那儿的时候,请小朋友猜测:他的粥还在不在?被谁吃了?

  * 引导幼儿体验小熊的粥两次被"魔鬼熊"吃掉以后的那种既紧张又有点舍不得的复杂心理。

  (3) 再次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用动作理解故事。

  * 模仿故事中小熊的表情,感受小熊从不喜欢粥到喜欢粥的心理变化。

  * 模仿故事中的动作:"摇头""采果子""爬上树张望""放在外面""咝溜咝溜地吃粥",熟悉故事有趣而曲折的情节。

  * 教师提问:究竟是谁吃了小熊的粥?

  3. 分享"小熊的甜粥",体验吃粥的快乐。

  配班老师扮小熊端着粥出来,在微波炉中热一下,请大家分享。

  延伸活动出去一起玩"魔鬼熊和小熊"的游戏。

  场地:没有障碍的道路两条。

  材料:大塑料碗人手一个,浆果树若干(用塑料饮料瓶装饰而成)、小桥、石头路、山洞。

  规则:幼儿按意愿分别扮魔鬼熊和小熊,谁先跑到对面的树桩处(用凳子代替),捧起大碗"咝溜咝溜"地吃粥,谁就胜利了,就可以拿到老师事先放在那儿的奖品。

  活动反思

  1. 活动目标

  一开始,我们把本次活动的目标设定为:幼儿自主阅读,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充分体验小熊一家的幸福和谐,理解家长对孩子深沉的爱。后来,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谁吃了我的粥?》这本书的内容和教育价值对于3岁左右的幼儿来说有些复杂和深奥,情感目标定得较大,在幼儿没有深入理解故事内容的时候,这些情感得共鸣是无法传递到的。于是我们及时进行了调整。调整后阅读活动的教育目标是:幼儿自主探索故事过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认识到“厌食”是不好的生活习惯,初步理解全家人对小熊的爱。

  根据目标,我把此次阅读活动调整为三个阶段完成,也就是三个课时。把“充分体验小熊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的同时,理解家长对幼儿深沉的爱”放在最后一个课时,将小熊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幼儿自身的情感当中,帮助他们理解家长对自己深沉的爱,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

  2. 活动开场白

  在以往的绘本阅读活动中,老师习惯于这样开场:“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这样的开场往往导致教师和幼儿不能把阅读活动和故事讲述、看图说话区分开来。阅读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并不是单纯地让幼儿掌握一个故事,学会看图讲述。

  我园关于绘本阅读的理念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每天坚持,让活动持续地开展下去。这一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首先,每天要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还要保证在固定的阅读时间里让幼儿有新鲜的阅读体验,所以每次活动的开场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抓住孩子的心,还要把这种阅读理念渗入幼儿的心里。基于以上的阅读要求,我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为阅读活动起了一个固定的名称——“阅读故事屋”,并且根据幼儿对咒语的特别偏好,设置了一个阅读咒语“故事屋,故事屋,开门吧”。经过几次实践,我们改良成一个固定的“图画书阅读屋”开始仪式,就是活动开始时师幼共同的开场白。

  我们发现,幼儿非常期待每次绘本阅读之前的这个开场,也因此而对阅读活动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同时,开场的这一环节不仅能帮助幼儿做好阅读前的心理准备,还建立了良好的秩序感,让幼儿带着一颗愉悦心开始阅读。

  3. 重点环节设计

  本次阅读活动的第四个环节,即“片断赏析”环节是调整过的,一开始的安排是,播放重点页面PPT,让幼儿通过自己对图画的理解,找出线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虽然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理解能力,能够大致读懂故事,但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不能支持他们对自身理解的顺利表述,因此这个环节师幼之间产生不了有效的互动,进而导致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参与积极性低。于是,我们重新做了调整,一边播放画面,一边教师朗读。图文结合的阅读方式,使幼儿对图画和内容的理解更加清晰,增进了幼儿的阅读自信心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这样一来,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能够在归纳故事大意的时候说出“因为小熊不爱吃粥,所以家人才把粥放到了树桩上让魔鬼熊吃”这样的话。

10、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谁轻谁重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意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摆弄和操作,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测量、判断等活动,尤其对周围生活中各类不同物品的轻重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发现其差异。《谁轻谁重》是大班的数学活动。意在让幼儿通过不同的自然测量方法了解物体的轻重并且能够正确的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从而感知物体之间的轻重关系。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目测、体验和操作感受两个物体的轻重。

  2、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感受轻和重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以及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各类轻重不同的物品。

  2、翘翘板教具二个,小动物卡通形象若干。数字及轻重标记若干。

  3、课前组织小朋友到户外玩跷跷板,体验平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轻与重的问题。

  二、感知体验

  引导幼儿用提一提、掂一掂等办法感知哪个物品重,哪个物品轻。

  三、交流讨论:

  1、通过幼儿玩翘翘板的经验,引导幼儿将轻重不同的物品放在翘翘板上会怎样?为什么?有何办法可以让翘起的一边沉下去?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

  2、说一说,两个物体之间谁重谁轻?

  3、比一比,三个事物之间比较谁最重,谁最轻?引导他们将其排序。

  四、完成画册上的练习。

  五、拓展幼儿思维

  生活中如何知道物体的重量呢?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师小结:

  大小一样,材料不同轻重也不一样、材料相同,大小不一样,轻重也不一样。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生活中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跷跷板,并比较三人中谁最重谁最轻,请幼儿排序。

  教学反思:

  幼儿对轻重已经有一点了解所以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采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

11、大班安全活动教案:不乱吃东西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1、由于吃果冻而卡住气管造成孩子窒息死亡的案例特别多。

  2、每到周一时,有的孩子会经常性的闹肚子。

  3、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很喜欢把一些小硬片、碎纸等东西放入口中。

  4、进餐时,有的幼儿爱说话,疯闹,嘴里含着饭就去玩了。

  5、有的幼儿不生病也硬缠着父母带药到幼儿园。

  6、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差。

  活动目标

  1、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幼儿懂得随便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2、引导幼儿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真实案例《卡在喉咙里的五角星》;课件《进餐时》、《肚子为什么疼》;情景表演《好吃的鱼》;

  图片:

  1、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2、过期的食物。

  3、腐烂变质的食物。

  4、假冒、劣质的食物。

  5、没洗干净的;每组一小筐(内有图片如:幼儿一边走一边喝水;吃饭时在说笑;吃大量的雪糕;把铅笔放入口中等)

  活动过程

  一、真实案例《卡在气管里的五角星》(用讲故事的形式即可!可以告诉幼儿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教师讲解: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5岁的龙龙突然咳嗽不停,而且有时喘不气来,晚上也睡不好觉。爸爸妈妈赶快带他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做很多的检查才判断是得了重感冒,果住院治疗了一个周,病情有所好转,便回家了,可是回到家后,龙龙又咳嗽不停,整天晚上睡不着觉,躺不下,又坐不下,可难受了。爸爸妈妈担心死了。着急的父母又搭车来到了离家很远的医院,最后经过一位有经验的老医生的检查,这位医生从他喉咙的侧面取出了一个大大的铁制的五角星。医生说这个五角星卡在的地方,一般的检查很难发现,幸亏爸爸妈妈及时来到了这里,要不会有生命危险的。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龙龙的病终于好了。医生告诉龙龙说:“以后,一定不能把一些危险的东西放入口中。”

  讲述完后提问:

  1、这个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2、龙龙的身体好受吗?

  3、一开始,医生检查出五角星了吗?为什么?

  4、龙龙的爸爸、妈妈心里怎样?

  5、最后,医生从他气管里取出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6、医生对龙龙说了什么?

  7、你还知道哪些东西特别危险,不能放入口中?

  小结: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真实的故事时,我的心里和龙龙的爸爸、妈妈一样着急,龙龙怎么能把那么大的五角星放入口中,幸亏医生爷爷的高招技术救了龙龙。希望所有的小朋友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千万不能随便往嘴里乱放东西。

  二、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

  1、课件《进餐时》

  内容:幼儿在吃饭时,有的在说笑,有的在扔饭,有的嘴里含着饭在玩玩具,跑闹。

  观看后讨论: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小结:人在吃饭时,饭宝宝都要经过气管,再到胃,如果吃饭时说话,疯闹,饭宝宝就会走错路,也就容易呛伤,严重者饭卡在气管里,会因为喘不上气来而死亡。所以小朋友吃饭喝水时,一定要安静,不能说笑,打

  闹。

  2、课件《肚子为什么疼》

  内容:一天,妈妈从幼儿园接冬冬回家,冬冬非要妈妈买烤肠吃,妈妈只好给冬冬买了两根。冬冬马上吃了。冬冬回到家,看见篮子里盛着许多草莓,抓起来就吃,妈妈说:“冬冬,等洗干净了再吃。”“我不怕脏”冬冬吃。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个性开始形成、独立,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急于想去探索与体验,却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安全。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很喜欢把一些小硬片、碎纸、玩具、蜡笔、橡皮泥等东西放入口中;幼儿园放学时,有的幼儿吵着要吃门口摊点的油炸、不卫生小食品;个别幼儿不生病也硬缠着父母带药到幼儿园……这些都表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差,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

  通过真实的案例《卡在喉咙里的五角星》,我向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讲述后我启发提问:“医生从龙龙气管里取出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医生对龙龙说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东西特别危险,不能放入口中?”,激发幼儿思考。此时幼儿精力是集中的,记忆是深刻的,回答问题应该是大胆的,自由的。在幼儿大胆表述后,我用简短的语言感慨一番:“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真实的故事时,我的心里和龙龙的爸爸、妈妈一样着急,龙龙怎么能把那么大的五角星放入口中,幸亏医生爷爷的高招技术救了龙龙。希望所有的小朋友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千万不能随便往嘴里乱放东西。”接着,我又用巧妙的话语衔接到下一个环节:“龙龙那么不小心,让我们看看录像中的小朋友要小心些什么?

  本次活动我除了用自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还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将幼儿已有的安全知识经验扩展丰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幼儿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通过真实的案例,我向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幼儿精力集中,记忆深刻,发言积极踊跃。课件、图片的运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幼儿进行了深刻的教育。用孩子喜欢的情景表演,选择孩子身边熟悉的生活情景为题材,让幼儿进行热烈的讨论,取得很好的效果。游戏《判断对错》我采用分组比赛的方法来组织的,幼儿兴趣浓厚,非常投入。整个学习过程中,师幼之间是平等的,氛围是宽松的,学习是快乐的。当然,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孩子不知道用语言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的状况,需要我发挥教学机智,及时引导。总体来说本次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力求形成“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较好的贯彻了《新纲要》。

12、大班安全活动教案:小扣子不能吃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什么事都想尝试一下,服装上美丽、新异的纽扣常常会吸引他们。有时衣服上的纽扣会松脱,由于纽扣的“小”与“巧”,特别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幼儿往往不自觉地会把小纽扣看一看、咬一咬,甚至无意中吞下,其焉险性是显而易见的。利用日常生活让幼儿学习正确的处理方法,有初步的积极自我保护意识正是本次活动的主旨所在。

  活动目标

  1.知道吞吃小纽扣等异物是十分危险的。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孩子小有些习惯不好改,讲解时要注意不能把没有习惯吃异物的孩子由于好奇反而激起他的兴趣。

  2.在告知孩子小东西不能吞吃后,还要孩子充分感受异物在肚子里难受的感觉。

  活动准备

  1.录像:小纽扣旅行记。

  2.预先约见“吞吃过异物”的小朋友。

  3.联系校医到班。

  活动过程

  1.看录像,思考讨论:

  (1) 看录像:珊珊有一条新裙子,裙子上的扣子可美了,像甜甜的糖,珊珊总是喜欢低头看,用手摸。可是有一天:镜头一:珊珊发现纽扣掉在地上了。镜头二:珊珊把纽扣放在嘴里了,想尝一尝。镜头三:唉呀,纽扣吞下去了,珊珊难受极了。镜头四:珊珊看医生,医生说要等纽扣随大便拉出来。

  提问:珊珊难受吗?为什么?

  (2)师生共同小结:纽扣不能吞吃,既不卫生,又会危害身体健康。

  2.交谈与访问:纽扣不能吃。

  (1)与“吞吃过异物”的幼儿交谈其经历,引起幼儿注意。

  (2)提问:“除了纽扣以外,还有什么东西不能吃?”孩子找找周围“小”、“巧”易误会的物品,如小木珠、小棋子等。 (3)让校医讲解有关知识。

  3.讨论:纽扣是我的好朋友。

  (1)提问:你的纽扣在哪里?有几颗?它们有什么用途? (2)讨论:纽扣掉了怎么办?(告诉大人,先收起来,及时钉上。)

  4. 游戏:模仿生活中简单的场景------1.小朋友在玩游戏时,扣子忽然掉了,应该怎么办呢?(捡起开交给老师)。 2. 有的小朋友也爱漂亮,妈妈给买的漂亮的小珠子镯子,断了,好多漂亮的小珠子,问:能不能吃呀?(不能,应该放在书包里回家给妈妈或交给老师让老师帮忙交给妈妈)

  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师生配合也很好。讲解了吞吃小扣子的危害之后,只延伸了光滑的看似漂亮的东西的危害,没有延伸像小钉子这样带尖的小东西的害处,那是危险的。应该延伸到更多的有危险的小东西,是这堂课内容更丰富,教育面更广。

1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它是谁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排除无关干扰,选择有用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2、尝试用光源照出影子,找出所需要的影子。

  3、经历侦破案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前丰富有关影子的知识。

  2、三顶帽子、统计表1份、幼儿记录表、记号笔人手各一、幻灯机、一个帽影、手电筒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评析: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创设富有探索性的侦破环境,这一环节设置了悬念,从而进一步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二、幼儿讨论、猜想,第一次记录。

  1、小偷是谁?为什么?幼儿第一次记录判断结果。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记录卡,记录卡的第一栏是小偷的帽影。下面是黑猫警长排查出的三只动物,你觉得谁是小偷,就在它的下面打“√”。(附表一)

  2、教师用数字统计幼儿记录结果。(附统计表)

  (评析:让幼儿自由讨论,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能根据已有经验大胆猜想,调动幼儿想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讨论:

  1、究竟谁是真正的小偷呢?黑猫警长说,破案是要讲证据的,想想看,要破这个案子,找到真正的小偷,有条重要的线索是什么呢?(帽子的影子)

  怎样才能找到三个动物帽子的影子呢?想想我们以前玩过的踩影子游戏,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因为有光),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光源能让我们找到影子呢?(月光、灯光、烛光、手电筒光……)

  2、找找老师手的影子,(师示范找手影的方法),将物体放在光源的前面。

  (从关注幼儿的兴趣入手,同时也帮孩子积累科学经验,回忆踩影子游戏,将幼儿的思维推向了**。)

  三、幼儿操作实验,并记录结果

  三个动物帽子的影子是什么样的?怎么找呢?黑猫警长给我们准备了三个动物帽子的图片,它说谁能帮它找到真正的小偷,就能成为大侦探了。

  1、幼儿操作,尝试自己用光源找出影子,并做记录。

  2、教师第二次统计幼儿记录结果。(表二)

  3、师对比两次统计结果,小结幼儿操作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

  小偷终于找到了,我们也明白了做什么事情不能光看表面现象,一定要通过思考、探索才能找出真正的原因。快打个电话告诉黑猫警长吧!

  (评析:让幼儿通过自身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大胆探索,一方面帮孩子积累经验,另一方面提高孩子的操作能力,通过照一照、找一找,激发他们对周围科学现象的兴趣。)

  四、游戏:侦探抓小偷。

  帮黑猫警长找到了小偷,你们高兴吗?那我们来玩“侦探抓小偷”的游戏。

  谁来做小偷呢?哦!黑猫警长说,你们都成侦探了,还是我来做小偷吧!(师戴上头饰扮小偷,幼儿做侦探,抓小偷,通过游戏进行思想教育。)

  (评析:教师灵活地用“侦探抓小偷”这一游戏作为前一活动的巧妙延续,掀起了又一个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侦破成功的乐趣。)

  活动反思:

  这是一次典型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首先我根据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创设了一个富有探索性的侦破环境,第一次让幼儿猜想小偷是谁,并做记录;第二次通过实验操作并记录,验证谁是真正的小偷,通过前后两次不同的记录结果,最后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次在整个活动中,我紧紧把握材料、探索、问题这三者的双向流动,引导幼儿围绕“小偷的帽影”,不断地探索、操作、观察,并鼓励幼儿多角度地交流自己的发现,提出自己的想法。活动中,孩子们能利用提供的光源,初步尝试用手电筒、日光灯等光找出小偷的帽影,让他们经历侦破案件的过程,满足了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同时让孩子们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附故事:

  今天,是兔小姐的生日,她在家里准备了一个舞会,想邀请所有的动物朋友都来参加她的舞会,到了晚上,动物们个个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来参加舞会了。大家在舞会上尽情地唱啊、跳啊,玩得可真开心!忽然,停电了,这时只见一个黑影闪过,兔小姐“啊”尖听了一声,过了一会儿,电来了,兔小姐发现“不好,我那条价值二十万元的钻石项链不见了,怎么办呀?怎么办呀?”打电话报警呀!动物们七嘴八舌地说,于是大侦探黑猫警长接到报警电话,立刻赶来了,当他询问项链丢失的情况时,兔小姐却拍了拍脑袋:“唉,瞧我连小偷是谁还没看清楚呢!我只记得小偷他戴着一顶帽子,帽子的影子是这样的。”黑猫警长看了看,说:“看来,这帽子的影子就是破案的唯一线索了。”于是黑猫警长立刻对在场的所有动物进行排查,发现当时有三个动物是戴着这样的帽子的,一个是小猪,一个是老虎,还有一个是小老鼠,这三个动物戴的帽子看上去都差不多呀!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小偷呢?黑猫警长左看看、右想想,可还是分辨不出谁是真正的小偷,这可怎么办呀?真急人呀!小朋友,你们听了着急吗?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帮黑猫警长把真正小偷找出来,好不好?

14、大班健康活动教案:蔬菜的什么部位可以吃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秋天是万物丰收的季节,自然角里的蔬菜也长得异常茂盛,但是孩子们对于蔬菜却了解的不多,对于蔬菜的认识程度越来越薄弱,在平时的午餐时间,常常有孩子来问我:"老师,这是什么蔬菜?老师,这个蔬菜能吃吗?我不想吃…等等的话语"。可见,孩子们对于蔬菜的认识能力还很弱、对蔬菜的哪个部位可以吃、各种蔬菜有哪些营养等,班级孩子的认识其实是很模糊的,孩子的经验也各不相同。且因此结合主题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蔬菜,知道蔬菜的什么部位是可以吃的,并知道蔬菜的营养丰富,激发班级孩子多吃蔬菜的情感,做个爱吃蔬菜的好宝宝。

  活动目标:

  1、区分常见蔬菜的食用部位,并尝试按照不同的部位进行分类。

  2、了解蔬菜营养丰富,多吃蔬菜营养好。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PPT,统计表,蔬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价值取向:通过讨论,引起幼儿的兴趣。

  1、每天在家,在幼儿园,我们都要吃很多蔬菜,你喜欢吃什么?为什么?

  小结:蔬菜有很多维生素,营养丰富,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吃蔬菜,这样身体才会帮帮的。

  二、交流操作

  价值取向:了解蔬菜不同的食用部位,并尝试分类。

  1、交流:

  (1)你们猜猜老师最喜欢吃什么?

  (2)老师最喜欢吃胡萝卜,那你们知道胡萝卜的那个部位是可以吃的?

  小结:胡萝卜的根是可以吃的,其实不同的蔬菜吃的是不同的部位,有的是吃花,有的是吃茎,有的是吃果实,有的是吃叶,还有的是吃根。

  2、操作:

  (1)这里有很多的蔬菜,它们的什么部位可以吃哪?请两个小朋友两两合作,选一个篮子,看清楚篮子上的是根还是果实,还是什么,拿好篮子去菜场里选菜。

  (2)幼儿操作,教师讲评。

  (3)出示记录表,请幼儿把选好的蔬菜贴在记录表上。讲评梳理。

  三、延伸:

  价值取向:了解蔬菜营养丰富,要多吃蔬菜,不可以挑食。

  1、在这些蔬菜里哪些是你不喜欢吃的?如果遇到不喜欢吃的,怎么办?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首先我让幼儿交流介绍自己爱吃的蔬菜,了解蔬菜的不同种类和丰富的营养,从而喜欢吃蔬菜,乐意吃蔬菜;活动中让幼儿在挑选、交流、记录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什么部位可以吃"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学习探索以及同伴间合作交流的乐趣。在第二环节中,幼儿对于蔬菜的部位经验不足,以致在操作环节有点混乱,且我们班幼儿合作意识较差,两个之间没有合作去商量,去完成,很多都是一个人去选菜,另一个人只是个旁观者。

  调整:

  1、丰富幼儿对蔬菜的经验,在幼儿操作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一些蔬菜的部位,及它们能吃什么部位,让幼儿了解之后再进行操作。

  2、加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在平时活动中,多创设幼儿合作的机会,让幼儿学会商量,合作。

  3、在蔬菜营养的方面,知识还不够全面,应了解更多的蔬菜的不同营养,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从而更好的激发幼儿喜欢吃蔬菜,多吃蔬菜的情感。

15、大班游戏活动教案:谁的本领大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随着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幼儿园体育教育教学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是以“身心健康”为主要指导思想的,要的就是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运动,在运动中快乐。幼儿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

  活动目标:

  1、学习肩上挥臂投准的动作技巧。

  2、锻炼手臂力量,增强幼儿的目测力和动作的准确性。

  3、激发幼儿对投掷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勇于尝试的精神。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1、沙包40个。

  2、教师自制托盘7个。

  3、筐子6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带幼儿入场。

  教师带领幼儿以两路纵队进入活动场地后,听教师口令散开成两个半圆。

  师:齐步走,一二一,一二一,立定,向左转。小朋友们,请散开,5,4,3,2,1,立正。

  2、热身操练习。

  师:小朋友们,请跟着老师一起来做运动。准备好了吗?立正。

  第一节肩部运动(小脚打开,小手放肩上),4个八拍;

  第二节体侧运动(小脚打开,左手叉腰,右手上举),4个八拍;

  第三节腕关节运动(双手交叉合十),4个八拍;

  第四节踝关节运动(小手叉腰,一脚踮起),4个八拍;

  第五节跳跃运动(立正站好),4个八拍。

  师:觉得热的小朋友,请把外套脱下来拿在手上,请女孩子放衣服,请男孩子放衣服,立正。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活动材料直接引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手上有什么呀?(沙包、自制托盘)

  师:今天,小王老师要带你们学习用沙包投准托盘中心的本领。

  2、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

  师:那是怎么投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听。投沙包时,手臂弯曲在肩上,两脚前后分开放,身体后仰,看准托盘,肩上挥臂,用力蹬地投向托盘中心。老师示范一遍,请小朋友们仔细地看。

  3、幼儿徒手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师:小朋友们,请跟着老师一起来练习这个动作,准备,一,二,三,立正。

  4、自由练习。

  师:刚刚我们练习了投掷的动作,现在请小朋友们搭好小火车。

  师:立正,小朋友们,看到托盘里有什么了吗?(沙包)

  师:每人拿一个沙包,向后退×步,按刚才老师教的本领练习,当听到老师吹口哨时,把沙包送回去,立正站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始练习。

  5、游戏——“谁的本领大”。

  师:小朋友们,请搭好小火车回去,立正。

  师:小朋友们,刚刚都练习了投沙包,现在,这儿有客人老师想看看谁的本领大,给我们准备了三筐相同数量的沙包,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投一个沙包,投完站到小组的后面。等筐子的沙包全都投完之后,看哪组小朋友投到托盘上的沙包多,并且投掷动作准确,就是本领最大的。

  师:那我们现在就比给他们看,好不好?(好)

  师:小朋友们,我们男孩子和女孩子各分三组,先由男孩跟男孩比,女孩做拉拉队为他们加油,由我做裁判,评出男孩中本领最大的一组;男孩比赛完后跟女孩交换,由王老师做裁判,评出女孩中本领最大的。比赛全都结束后,本领最大的两组小朋友回教室后奖励大红花。请小朋友们搭好小火车。

  开始玩游戏,游戏后带女孩子开火车到男孩子前面,成两个半圆,再小结,评出两组胜出。

  三、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请散开,5、4、3、2、1。比赛时小朋友们表现得都很棒,都累了。现在请跟着老师一起来放松放松。请你学我甩甩手,请你学我捏捏手,请你学我锤锤肩,请你学我甩甩腿,请你学我拍拍腿,请你学我小鸟飞,请你跟我飞回教室。

  活动反思:

  我组织的本次活动属于竞赛性的活动,其中还运用了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完成队形的变化,都是大班幼儿所喜爱的,符合他们的特点。在活动中,小朋友们很干兴趣,都积极参与,但在组织时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改进。

  让幼儿学习肩上挥臂投准的动作技巧,这个目标基本是没用达成的。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不明确,投准和投远没有理清,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在示范时没投准,给了一个负面示范,大大的影响了此目标的达成。

  在将幼儿带入活动场地后,让其等待太久;在热身操练习时,口令喊得太生硬,太过严肃;在示范动作时,刚开始没有做到镜面教学,我用了右手投沙包;在徒手练习环节,安排的练习时间太仓促,没有关注到他们的动作是否正确;在自由练习时,没讲清楚怎么练习,没有关注到全体幼儿,也没有进行过多的个别指导;在玩游戏的环节,讲解玩法时较啰嗦,没有介绍游戏场地,在玩游戏时没有增加难度,让游戏层层递进,在讲评结果时,第一轮应主要看动作的正确性,第二轮再看在动作正确的基础上看投准率。最后是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语言较平,没有语气、语调的变化。

  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激发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激发幼儿锻炼的兴趣应成为教师的一个关注点。教师出于安全考虑“束缚”幼儿,表面看来似乎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际上剥夺了幼儿尝试的机会,使他们无法尽情地活动,无法体验自我挑战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对参与体育活动失去兴趣。因此,适当“放手”,让幼儿自我探索、尝试是很有必要的。

16、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谁的本领大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最近,我班的小朋友在数学活动中认识了圆形和方形,并按教师的要求找出日常生活中圆形和方形的物体,发现了很多圆的或方的东西各有各的用处。有的幼儿认为圆的物体比方的物体作用大,有的则认为方的物体比圆的物体作用大,于是经常争论,我就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幼儿在辩论中增长知识,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形体不是单一的,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和求异性。

  2、能在同伴面前完整说一句话,并尝试学习使用句式:有......有......还有......,既有......又有......,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分析辨别能力。

  3、知道物体有方有圆,轻易分开就不能使用,知道人与人要和和气气才会幸福美满。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形体不是单一的,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和求异性。

  难点:能在同伴面前完整说一句话,并尝试学习使用句式:有......有......还有......,既有......又有......,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分析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1、 录音机、磁带。

  2、情景布置:辩论会会场,“圆”、“方”字卡各一。

  3、木偶剧道具:方脸爷爷,圆脸奶奶,不同形状的家具;画有圆形和方形物体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 伴随《小小智慧树》歌曲《形状娃娃》的音乐,两个胸前分别挂着“圆”、“方”字卡的幼儿,代表“圆圆”和“方方”出场争论:谁的的本领大。

  圆圆:我的本领大,轮子、瓶盖、象棋......都是圆的。

  方方:我的本领才是最大的,砖头、书本、柜子......都是方的。

  二、教师引出辩论话题:究竟谁的本领大。

  让分别支持“圆圆”、“方方”的幼儿分开两组进行辩论。幼儿会用完整的语句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出示图片论证:

  1.圆(方)形的有……,有……,还有……。

  2.× ×既有圆(方)的,又有方(圆)的。

  小结:圆圆和方方是好朋友,各有各的本领。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既有方的又有圆的,他们的本领都大。

  三、组织幼儿观看木偶剧《方脸和圆脸》并提问:

  1.方脸爷爷和圆脸奶奶最后分家了吗?为什么?

  2.圆圆和方方究竟谁的本领大?

  3.你还能说出圆中有方、方中有圆的东西吗?

  4.教师引导启发幼儿思考: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结:是啊,生活中的物体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用处,他们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偎的,就像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不能分家一样,缺了一样,就发挥不出它的作用。一个家也一样,爸爸、妈妈和孩子,还有我们大家都要和和气气,生活才会幸福美满,你们说是吗?

  四、最后提问:你能利用圆形和方形的本领设计一件有用的物体吗?

  教学反思

  该活动形式较新颖,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幼儿在热烈的辩论会情景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促进了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和求异性,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组织形式上集体讨论和分组辩论相结合,使不同层次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最后一个环节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

17、大班健康活动教案:谁的本领大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随着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幼儿园体育教育教学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是以“身心健康”为主要指导思想的,要的就是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运动,在运动中快乐。幼儿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

  活动目标:

  1、学习肩上挥臂投准的动作技巧。

  2、锻炼手臂力量,增强幼儿的目测力和动作的准确性。

  3、激发幼儿对投掷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勇于尝试的精神。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1、沙包40个。

  2、教师自制托盘7个。

  3、筐子6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带幼儿入场。

  教师带领幼儿以两路纵队进入活动场地后,听教师口令散开成两个半圆。

  师:齐步走,一二一,一二一,立定,向左转。小朋友们,请散开,5,4,3,2,1,立正。

  2、热身操练习。

  师:小朋友们,请跟着老师一起来做运动。准备好了吗?立正。

  第一节肩部运动(小脚打开,小手放肩上),4个八拍;

  第二节体侧运动(小脚打开,左手叉腰,右手上举),4个八拍;

  第三节腕关节运动(双手交叉合十),4个八拍;

  第四节踝关节运动(小手叉腰,一脚踮起),4个八拍;

  第五节跳跃运动(立正站好),4个八拍。

  师:觉得热的小朋友,请把外套脱下来拿在手上,请女孩子放衣服,请男孩子放衣服,立正。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活动材料直接引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手上有什么呀?(沙包、自制托盘)

  师:今天,小王老师要带你们学习用沙包投准托盘中心的本领。

  2、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

  师:那是怎么投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听。投沙包时,手臂弯曲在肩上,两脚前后分开放,身体后仰,看准托盘,肩上挥臂,用力蹬地投向托盘中心。老师示范一遍,请小朋友们仔细地看。

  3、幼儿徒手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师:小朋友们,请跟着老师一起来练习这个动作,准备,一,二,三,立正。

  4、自由练习。

  师:刚刚我们练习了投掷的动作,现在请小朋友们搭好小火车。

  师:立正,小朋友们,看到托盘里有什么了吗?(沙包)

  师:每人拿一个沙包,向后退×步,按刚才老师教的本领练习,当听到老师吹口哨时,把沙包送回去,立正站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始练习。

  5、游戏——“谁的本领大”。

  师:小朋友们,请搭好小火车回去,立正。

  师:小朋友们,刚刚都练习了投沙包,现在,这儿有客人老师想看看谁的本领大,给我们准备了三筐相同数量的沙包,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投一个沙包,投完站到小组的后面。等筐子的沙包全都投完之后,看哪组小朋友投到托盘上的沙包多,并且投掷动作准确,就是本领最大的。

  师:那我们现在就比给他们看,好不好?(好)

  师:小朋友们,我们男孩子和女孩子各分三组,先由男孩跟男孩比,女孩做拉拉队为他们加油,由我做裁判,评出男孩中本领最大的一组;男孩比赛完后跟女孩交换,由王老师做裁判,评出女孩中本领最大的。比赛全都结束后,本领最大的两组小朋友回教室后奖励大红花。请小朋友们搭好小火车。

  开始玩游戏,游戏后带女孩子开火车到男孩子前面,成两个半圆,再小结,评出两组胜出。

  三、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请散开,5、4、3、2、1。比赛时小朋友们表现得都很棒,都累了。现在请跟着老师一起来放松放松。请你学我甩甩手,请你学我捏捏手,请你学我锤锤肩,请你学我甩甩腿,请你学我拍拍腿,请你学我小鸟飞,请你跟我飞回教室。

  活动反思:

  我组织的本次活动属于竞赛性的活动,其中还运用了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完成队形的变化,都是大班幼儿所喜爱的,符合他们的特点。在活动中,小朋友们很干兴趣,都积极参与,但在组织时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改进。

  让幼儿学习肩上挥臂投准的动作技巧,这个目标基本是没用达成的。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不明确,投准和投远没有理清,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在示范时没投准,给了一个负面示范,大大的影响了此目标的达成。

  在将幼儿带入活动场地后,让其等待太久;在热身操练习时,口令喊得太生硬,太过严肃;在示范动作时,刚开始没有做到镜面教学,我用了右手投沙包;在徒手练习环节,安排的练习时间太仓促,没有关注到他们的动作是否正确;在自由练习时,没讲清楚怎么练习,没有关注到全体幼儿,也没有进行过多的个别指导;在玩游戏的环节,讲解玩法时较啰嗦,没有介绍游戏场地,在玩游戏时没有增加难度,让游戏层层递进,在讲评结果时,第一轮应主要看动作的正确性,第二轮再看在动作正确的基础上看投准率。最后是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语言较平,没有语气、语调的变化。

  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激发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激发幼儿锻炼的兴趣应成为教师的一个关注点。教师出于安全考虑“束缚”幼儿,表面看来似乎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际上剥夺了幼儿尝试的机会,使他们无法尽情地活动,无法体验自我挑战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对参与体育活动失去兴趣。因此,适当“放手”,让幼儿自我探索、尝试是很有必要的。

18、大班安全活动教案:《吃安全健康的食品》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民以食为天",食品卫生和安全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随着近年来一个个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让我们更加的担心孩子们的饮食健康。而街边那些无证照的小摊贩们贩卖的垃圾食品,形状各异,颜色鲜艳,一个个琳琅满目的零食大大地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一放学孩子们总是迫不及待的奔向这些小摊点,挑选着自己喜欢的零食,这一景象着实让家长们担忧。可见怎样让孩子学会食品健康安全知识,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于是我选择《吃安全健康的食物》作为大班的安全健康教育课。旨在让幼儿增强食品健康安全意识。

  活动目标

  1.知道识别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以及安全标志。

  2.能区分哪些食品是安全的,哪些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3.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幼儿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 教学课件《吃健康的食品》

  2. 图片若干(健康食品--蔬菜、水果、坚果;垃圾食品--油炸食品,罐头类食品,腌制食品,加工的肉类食品,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物,奶油制品,方便面,烧烤类食品,冷冻甜点,果脯、话梅和蜜饯类食物;过期食品--霉变及变质的食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认识和区分哪些食品是安全的,哪些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活动过程

  一、律动儿歌《蔬菜进行曲》

  二、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课题: 小朋友平时最喜欢吃什么东西?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点击课件一一出示食物的图片)

  2、引导幼儿小结:你们喜欢吃的东西真是各式各样,但是有的食品吃了是有益健康的,而有的食品吃了则是对我们的身体有害处的……3一起来认识认识(1)小朋友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了解那些食物是健康的,那些食物是不健康的(2)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区分,健康的食物我们画笑脸,不健康的食物我们打叉①水果类②油炸食品③牛奶④方便面⑤蔬菜⑥果冻⑦蛋糕⑧坚果⑨可乐小结:原来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多得垃圾食物,垃圾食物吃了以后会对我们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小朋友们要少吃或不吃这样的食物,才会健康成长。

  三、认识食品安全标记

  1、提问:除了垃圾食品以外还有什么食品也不能吃?(请幼儿讨论并回答问题 )

  2、请幼儿观看课件(视频)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还有什么食品不能吃吗?

  引导幼儿小结:我们购买食品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包装袋上面的食品保质时间,过期的食品是不能吃的,否则会产生身体不适,还可能会发生危险。

  3、认识生产日期和安全标记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进行分辨食品袋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及安全标准。

  小结:食品包装袋上的这些标记会告诉我们那些食品是安全的,那些食品是不安全的,我们以后购买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地看清楚,还要提醒爸爸、妈妈不要忘记了看清楚食品的安全标记哦。

  四、食品检验员

  1、现在我这里有一些食品,请小朋友们来当食品检验员,每10人为一组,检查一下哪些食品是不安全的

  2、幼儿检查,并介绍哪些是不安全的食品

  3、小结:小朋友们,现在你们都是合格的食品检验员了,以后我们一定要吃安全健康的食品。回到家后还要把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吃安全健康的食品!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觉得各部分之间的过渡自然,衔接紧密,幼儿参与人数多,参与热情积极,但我对幼儿知识储备把握不够准确。对三无产品幼儿简单了解,能够知道没有生产日、保质期和安全标志的食品是不安全的,这样的食品不能吃。本节课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19、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谁为我们做什么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职业的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劳动,懂得尊重劳动者及珍惜劳动成果。

  2.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

  《阳阳的一天》,引出活动话题。

  1.教师讲述故事《阳阳的一天》。

  2.提问:星期天阳阳去了哪些地方?遇到了什么人?

  3.提问:阳阳的星期天为什么过得很愉快?引导幼儿理解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给大家带来的方便和快乐。

  二、讨论:

  日常生活中经常为大家服务的人,懂得尊重他们的劳动。

  1.讨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为小朋友服务的人。

  2.讨论:日常生活中经常为大家服务的人。

  (1)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职业,如:工人、农民等等。

  (2)引导幼儿了解各种职业的人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离开这些职业的人们,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三、结束:

  进一步激发幼儿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师幼同唱“感恩的心”。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扮演不同职业的角色进行游戏,初步理解人们互相服务的意义。

  教学反思:

  1.活动从故事《阳阳的一天》引入,通过让幼儿欣赏故事了解阳阳遇到的不同劳动者的给大家带来的方便和快乐,从而激发孩子们对劳动者的尊敬,爱戴。接着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知道的劳动者,引导幼儿了解各种职业的人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离开这些职业的人们,我们的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这个环节中,我重点和孩子们讨论了农民、工人。因为孩子们都喜欢警察、医生、教师等,但是对农民、工人却不喜欢,认为他们干的活儿很重、很脏。所以我从孩子们的穿、吃方面,给孩子们展示了农民、工人的重要性,没有农民我们将要饿死等等,从而让孩子们尊重各种劳动者。最后师幼同唱“感恩的心”。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2.谈谈你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教育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生活模拟法、实践法、调查法、表演法、讲解法、情景表演法等。

  3.谈谈你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活动模式?

  实践体验、观察讨论、表演激趣、详细讲解等等。

推荐幼儿园大班其他活动
  • “我是小海军”
    “我是小海军”

    活动设计理念: 海军是幼儿普遍喜爱和崇敬的对象,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倍受幼儿的注目。在前些天的自主性活动中,班上幼儿在一次谈及了“我的理想”,谈话中,许多幼儿希望自己长大后做一名“军人”,“警察”,“公安”,“消防员”……他们对军人尤为感兴趣。最后,幼儿由海军一直谈到了军舰,手语等问题,有的甚至学起了他们的动作。于此,我设计了此活动。 该活动是本班网络主题“我长大了”的一个延伸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幼儿自由探索发现为主要方式,让他们在了解海军基本常识的同时感受海军的风采,增强对海军热爱的情感。培养幼儿的探

    06-21
  • 大班劳动活动设计与反思:挖番薯
    大班劳动活动设计与反思:挖番薯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幼儿园门外的园地里有一块番薯地,看着茂盛的番薯藤下一个个的番薯,这不就是对孩子们最好的教育资源吗,这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了解番薯的特征和用途,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孩子的劳动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通过感官让孩子认识番薯的特征和用途。 2、通过挖番薯活动,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劳动成功的喜悦。 3、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感官让孩子认识番薯的特征和用途。 2、通过挖番薯活动,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劳动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小铲子、小锄头、小篮子若干

    06-21
  • 迎六一幼儿画展大三班周末活动
    迎六一幼儿画展大三班周末活动

    活动内容:迎六一幼儿画展 活动目标:用绘画的形式庆祝留意,体验六一的快乐。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绘画工具、范例若干 活动过程: 1、讨论 六一节快到了,你们开心吗? 2、画六一 在这个快乐的六一节,你们有什么愿望? 你们觉得六一节开心在哪? 3、教师在投影仪上出示各种迎六一、欢庆六一的话,幼儿们观察。 4、幼儿绘画 5、画展,评选出最快乐的画 活动内容:制作新年贺卡 活动目标:1、制作新年贺卡,营造节日气氛。 2、激发幼儿对同伴、老师的感恩之情,体验制作的成功与快乐。 活动准备:平面纸张、各种装饰材料、记号

    08-04
  • 大班教育随笔发现特别幼儿的闪光点
    大班教育随笔发现特别幼儿的闪光点

    1、大班教育随笔发现特别幼儿的闪光点  本篇是大班教育随笔《发现“特别”幼儿的闪光点》,通过从别的老师嘴中描述这个“特别”的幼儿,初步印象就是暴力,但教师不能以片面的言语去对待幼儿,着眼于他的优点上,不能死揪着

    09-07
  • 大班快乐的元宵节区域方案
    大班快乐的元宵节区域方案

    1、大班快乐的元宵节区域方案  主题设计意图  元宵节,这个有着两千余年的传统节日,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依然相当盛行。每年的元宵节,无论市、镇、乡村,还是社区街道,都要张灯结彩,观灯游赏,烟火礼花当然必不可少。

    09-07
  • 科学我是大侦探大班教案
    科学我是大侦探大班教案

    1、科学我是大侦探大班教案  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引导幼儿细致观察、迁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推理、排除等手段进行案情分析,感受对人物、场景等的细致观察在侦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  根据“指南”

    09-06
  • 大班韵律蚂蚁班的田野冒险教案
    大班韵律蚂蚁班的田野冒险教案

    1、大班韵律蚂蚁班的田野冒险教案  活动目标:  1.倾听AB段进行曲,融入情境,扮演小蚂蚁做划船、青苔走路、躲避蜘蛛以及传送粮食等动作。  2.通过传递游戏以及创编青苔走路和躲蜘蛛的动作发展幼儿节奏感以及艺术表

    09-03
  • 大班儿童节教案欢歌笑语庆六一方案
    大班儿童节教案欢歌笑语庆六一方案

    1、大班儿童节教案欢歌笑语庆六一方案  一年一度的儿童节是幼儿最隆重的一个节日,今年又是大班孩子在幼儿园度过的最后一个儿童节,我们班将在六一节那天,开展“欢歌笑语庆‘六一’”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在节日中积极参与,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