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成长 > 儿童早期教育问答 > 

为什么想让上小学的孩子学点经济学

栏目:儿童早期教育问答
时间:2019-05-13 16:10:10

《为什么想让上小学的孩子学点经济学》可能是您在寻找儿童早期教育问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相信很多家长为了应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已经做过很多的准备,比如如何回答“太阳为什么会动?”“恐龙还会再次出现吗?”“我为什么是个男孩儿?”等诸多问题。

但现实生活却是,孩子们在7岁以后,随时会提问题,比如初次遇到的那些专业经济学问题。

“人民币为什么能买东西?”“钱在银行里为什么可以生小宝宝?”“为什么我用一张钱可以换很多张钱”“为什么超市的里的食物,价格会经常变动?”“零花钱应该怎么花”……

当然,孩子们不会一股脑钻进经济学里“研究”不停,但孩子需要学点经济学。

因为他会慢慢开始拥有自己的零用钱,经历着弄丢钱包、过度消费、私房钱计划失败,甚至遇到“经济危机”,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但于他们而言可能是天大的事情。

“经济学”,乍一看好像离我们很远,像一个晦涩难懂的概念。但仔细想想,通货膨胀的现状下,如何进行家庭投资理财,提高投资风险意识,收益意识,让自己的钱能够安全地保值增值,却是每个家庭需要考虑的问题,隶属于经济学的范畴。

这样一看,你还觉得它遥不可及吗?

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研究的是人的行为的学科,这种思维有助于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最优的选择。

经济一词的英文“economy”来源于希腊语“oikonomos”,它的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一个家庭面临着许多关于资源如何分配的决策,花多少钱购买食物?将收入的百分之所少投入子女的教育?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都在向我们发问:如何配置有限的资源,才能够更加有效?通俗地说,就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此,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更是如此。

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很重视对孩子进行各种素养教育,包括奥数、钢琴、舞蹈、美术……唯独缺失了经济学的教育。

有经济学家曾对100名3-8岁的儿童进行过调查,问他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得到的最多的答案是:“钱是从妈妈的钱包里掏出来的”,其次是“钱是银行给的”;只有20%的孩子说,钱是上班挣来的,更有意思的是,有孩子的答案是“钱是长在树上的,因为我听妈妈说过有摇钱树”。

也许,你会觉得孩子的回答天真可爱,但实际上孩子正向我们发出一个信号:他们亟待经济学教育。

而很多孩子对金钱没有概念,渐渐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以及月光族和啃老族的出现,也是源于意识的缺乏,他们对经济学知识非常陌生。
经济学中与我们最密切相关的,无疑是消费经济学了,它是研究生活消费的,主要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消费领域、给人们在消费方面带来一些什么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如何促进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善和消费方式的完善,如何使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当然,它也研究消费的扩大如何促进市场的扩大,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消费需求、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市场、劳务消费、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信贷、消费引导和消费与经济社会的协调等问题。

无论是从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来看,作为居民个人和居民家庭都很有必要学点消费经济学。

比如经济学上有一个名词叫“羊群效应”,意思是说一个集体里人们往往会盲目从众,丧失判断能力,因此又被称为“从众心理”。

动物学家们发现,当大量的羊群聚集在一起时,是一种很松散的组织,通常左冲右撞,行动非常盲从。但如果这群羊有一只头羊先动起来,其他的羊就会一涌而上,丝毫不会考虑前面是狼群还是草地。

有人做过实验,如果将一根木棍横放在一群羊前面,如果有一只羊跳了过去,其他羊会紧跟其后,依次跳过去,此时,如果将木棍抽走,那些后面的羊依旧会跳着跑过去,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

与之对应的经济学里,就是国人严重的从众心理,举个例子,当你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很容易就遇到穿着同一款式衣服的人,有的人穿着很合适,而有点人却怎么看都觉得不符合自身的气质,没自己想象得那么完美。

这种盲目源自于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判断,随大流的妥协,觉得很多人陪着也许风险会更小,所以也导致了跟风越发严重。

社会经济的繁荣,让孩子们尽情享受着父母的溺爱,吃喝玩乐都随心所欲,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应该无条件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后,一例例惨痛的报道证实了教育缺失的弊病。

所以,不只是孩子,很多家长也需要接受经济学的教育,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拥有正确经济观的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富足的未来。
推荐儿童早期教育问答
  • 怎样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
    怎样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

    关于读书兴趣的培养,有如下几个建议:榜样的力量:希望孩子爱上阅读,家长是一定要有带头作用的,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行为都是在模仿家长的 共读开始引导:对于不识字的孩子,绘本中虽然有很多的图画,但是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理解能力也不足,很难简单的通过图画理解书中的意思,这时需要家长带领孩子共同阅读,有了家长的故事讲解,书本才会真的成为神奇的东西,吸引孩子的目光。 贵在坚持:任何一个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甚至坚持三五个月的习惯也很容易就破坏掉。这就需要家长们的坚持。曾经读过一本书,印象特别深刻,那

    02-22
  • 生不生二胎?各有什么好坏?男孩好还是女孩好
    生不生二胎?各有什么好坏?男孩好还是女孩好

    我的答案是:不生!原因如下:1.没有足够雄厚的经济实力;2.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两个孩子;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和陪伴,那就不要让两个孩子跟着一起受罪。好好培养一个孩子,比起毫无责任感地生下二胎,更加有意义。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生不生二胎各有什么好坏? 私以为生不生二胎,与好坏扯不上关系,只能说是量体裁衣,各取所需。你不能因为自己不生,就说生了二胎不好;同样的,也不能因为自己生了二胎,就说别人不生的是自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生二胎的人开始指责不生二胎的人:不懂得为孩子的孤单考虑。我很反感这样

    02-22
  • 要怎么管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和心理疏导,才能不上瘾,反而有益于学习
    要怎么管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和心理疏导,才能不上瘾,反而有益于学习

    您能考虑到这个问题,相信您在教育孩子上也花了不少心思。一味地管教约束对孩子的教育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引导孩子,让好习惯成为孩子内在的一部分才是最好的方法! 首先电视、游戏、手机都是我们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家长不必像对待毒品一样,防着孩子接近它们,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它们也当成正常的事情,不沉迷其中。 过度的管制只会让孩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加重他的探索欲望,最后就形成了越管越管不住的奇葩局面。这样还会破坏家庭关系,使孩子产生逆反,把不满发泄到学习身上,产生厌学情绪。最后就像你说的大专也没考上。 我觉得正确的

    02-23
  • 一年级孩子对学习没有积极性,有一点小懒惰,应该从哪方面下手辅导学习
    一年级孩子对学习没有积极性,有一点小懒惰,应该从哪方面下手辅导学习

    这是多数孩子的普遍状态。不得不承认,大多数孩子好像比家长当孩子的时候机灵聪明得多 ,也许这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吧,社会因此而不断进步飞速发展。 不过,对于孩子,不要夸奖他聪明。聪明是天生的,无需夸奖。夸奖聪明可能会使孩子自恃聪明而不努力。 有没有积极性对工作学习影响巨大。比如,一个喜欢做饭的人,会精心研究刀工火候摆盘,力求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精美饭菜来,而不喜欢做饭的人走进厨房心不甘情不愿,胡乱应付一顿饭。对待学习也是如此。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那一年级的孩子怎样提高学习性呢?我们不妨想一想,

    02-27
  • 曾经有教育家做了一个实验,给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一杯水,让他们不用火就让水沸腾起来。实验结果如何
    曾经有教育家做了一个实验,给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一杯水,让他们不用火就让水沸腾起来。实验结果如何

    这种段子在教育界,尤其是在辅导培训界,版本就太多了,其实就想说明一个问题:西方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亮,还是带金边儿的! 这就和我们课本里,但凡是聪明机智的孩子,不是叫汤姆,就是叫约翰,但凡是木讷的愚笨的不诚实的孩子都只能叫小明。 这种人为的伪对比现象,背后的实质实在是令人深思。 学习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先进的思想技术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十分必要,一个开放的中国必然有这个胸襟。但是盲目的甚至是恶意的贬低或丑化我们的国民教育和国民素质,用心就需要警惕。 崇拜什么,是任何人的自由,但是拿国家和国民作为跪舔西

    03-21
  • 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班,对孩子真的好吗
    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班,对孩子真的好吗

    我先说一下我家情况:四年级,周六下午和晚上(之前是语文课)计算机编程课,周日上午奥数,下午毛笔书法,晚上乐高机器人。英语是周一到周五每天晚上上。诚如题主所说都是高价班。 除此之外平时也会根据时间安排看一些课程(语、数、英三科)的视频录像。 事实上我们之前学的还更多,尤其是兴趣班这块,只是随着时间推移慢慢的就剩下这些而已。需要说明的是,我家没有争相恐后。客观的说,我们所在的城市在几年前就已经实现了小升初就近入学的政策,没有任何学习成绩择校一说。所以我们的学习完全是基于自身需求的一种自主行为没人逼迫,更没人跟

    04-12
  • 怎样让孩子放下手机,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
    怎样让孩子放下手机,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

    在我的身边,无论大人小孩在家庭聚会、坐地铁、等公交车、吃饭等等情况都会埋头玩手机,我看着也很无赖,有些家长自我娱乐时,怕孩子打扰,索性把手机给孩子,让他自己玩,这样孩子立马就安静了,不知道你同意我的说法吗? 那么为什么孩子们爱玩手机?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1.缺少陪伴。 2.没找到有趣的事情。 3.受周围环境影响。 那么我们怎样让孩子放下手机,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做: 1.陪伴孩子,陪孩子玩耍,做游戏,陪孩子一起运动,逛书店,图书馆等等。 2.父母以身作则,少玩手机,至少别当着孩子

    05-21
  • 让孩子主动去学习,是每个家长的梦想
    让孩子主动去学习,是每个家长的梦想

    我带的学员都是学霸级的,这些孩子身上还是有些共性,不妨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下。我是王老师,致力于小学数学的精品问答!第一点是好胜,第二有成就感。很多妈妈跟我讲,孩子非要做题,不给他做还不行。 好胜 勇于去挑战 你就看一个学生的眼神就可以了,简直放着光,思路很活跃。我记得有个学生,自从我教会他排列数和组合数以及分类分步的解题思想。那家伙,简直是如获至宝,瞬间觉得计数类题目都变简单了。要刺激孩子去挑战,好胜绝对是主动学习的一个动力。 授之以渔 建立自信 举以上例子,可能很多人问,你教小学生排列组合,能学会吗?首先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