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成长 > 儿童早期教育问答 > 

你的孩子会“窝里横”吗?你平时是怎么处理的

栏目:儿童早期教育问答
时间:2018-07-06 07:07:41

《你的孩子会“窝里横”吗?你平时是怎么处理的》可能是您在寻找儿童早期教育问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首先需要指出,“窝里横” 并不是只存在于孩子身上的行为,有很多大人也会“窝里横”——他们在亲近的人面前(或在家里)嚣张粗鲁,到了外人面前却变得亲切和善。

研究表明,比起更陌生的人,人们总是更容易对最亲密,也最接近的人表现出攻击性。这种现象也被一些学者称为“日常性攻击”——它的形式既包括大喊大叫、打闹等直接表现出攻击性的言语和行为;也包括毁坏对方心爱的东西、拒绝交流、不正面回答询问等不制造正面冲突的攻击性行为。

当孩子“窝里横”时,有些家长会因此感到沮丧,在他们看来,孩子对外人的态度比对自己好得多意味着自己作为父母是失败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窝里横”的孩子并没有抱着伤害家人感情的目的——他们甚至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家和在外面的行为模式是不一样的。

那么,人为什么会“窝里横”呢?学者们总结出了以下3个主要原因。

1. 关系越牢固,越敢表现出攻击性

有研究发现,有兄弟姐妹的人特别容易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发动直接的言语和行为攻击,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这是因为,他们在潜意识中明白自己与兄弟姐妹的关系基于血缘,是一种非常强大而坚固的联系,不会因为琐事轻易断裂。因此,他们觉得进行攻击相对来说是“安全”的。

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当他明白家对他来说是个安全的环境,他就会觉得在家可以比较肆无忌惮,反正家人不会因为他的举止而不再爱他。这就是为什么一般 “窝里横”的小孩总出现在氛围和谐的家庭中,因为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环境里的小孩很少有足够的安全感去“窝里横”。

2. 对你越在意,反应越过激

另一种情况是,因为在乎,所以敏感。有时候同样一句话,孩子被外人说就没反应,但被家人说,孩子就会觉得受到了伤害,于是表现得很抵触来保护自己。这种情况下孩子表现出的攻击性并不是对家人的不尊重,反而是因为太在乎家人的看法,以至于对家人的反应做了过度解读,并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认可而感到生气或挫败。

3. “窝里横”可能是争夺权力的表现

除了上述两种情况,“窝里横”也有可能是争夺关系中的主导地位的手段。在任何一段亲近的关系中,权力都是不可忽视的方面——谁的要求更被满足,谁的决定会占上风,这些都反映着一段关系中谁更有权力。

亲子关系中的权力其实很难真正对等。有时候,当孩子感受到权力遭受剥夺,总是被父母控制,这种失控状态会让孩子觉得不舒服,他会希望能够夺回控制权。当孩子发现用别的方法都无法达到目的的时候,对权力的争取就演变成真正的攻击——窝里横。

那么,作为家长要怎么纠正孩子“窝里横”的情况呢?

1. 从最严重的那件事入手

改变总是困难的,所以最好循序渐进。当你开始试图纠正孩子的行为模式时,你可能会觉得到处都是问题、要做的事情好多,最后反而无从下手。我们推荐先针对孩子身上存在的坏习惯列一个清单,然后从问题最严重的那一项开始进行改变。

2. 传达清晰明确的期望

沟通很重要,哪怕你面对的是只有几岁的孩子。你可以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你现在为什么对他不满意,你的期待具体是什么,以及接下来你会要求他做什么。但是不要忘记,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不可能立刻听懂你说的话并且牢牢记在心里,所以你需要不急不躁地反复去说。

3. 帮助孩子了解他自己的行为

你可以安排一个专门用来交流的亲子时间,和孩子坐下来聊聊最近他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其他人的相处,引导他明白自己做了什么,哪些值得表扬,哪里需要改正。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认知,还能促进你们之间的关系。

4. 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

体罚不是一个健康、或有长期效果的手段,你可以尝试其他方法,比如限制玩耍时间、取消零食等来激发孩子改正错误的动力。但与此同时,在孩子做对事情的时候及时奖励也很重要。

5. 控制情绪,不要被激怒

其实,既然孩子能在外面表现得比较好,就说明他有很多优点和能力,而这都是作为家长的你的成就。所以当孩子在纠正过程中表现出抵触或反抗的时候,你不需要觉得挫败或者权威受到挑战,这种时候保持耐心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推荐儿童早期教育问答
  • 孩子上幼儿园后,要给老师送礼吗? 不送礼会被区别对待吗?
    孩子上幼儿园后,要给老师送礼吗? 不送礼会被区别对待吗?

    来来来,大家让一下,我要和这位家长说两句。首先我是一名省级幼儿园的在职教师,我认为家长不需要为这个问题去费心。不如把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上。你去给老师送礼老师也不一定会对你的孩子过于关注和照顾,不送礼的话更不会对孩子区别对待。 如果你孩子的老师会因为家长没有送礼而对孩子区别对待,那么这样的老师是没有师德的,也不配作为一名老师,你去告他我一定支持。 下面给你几条建议,这样去培养孩子,即使不送礼老师也会喜欢和关注你的孩子。 第一:礼仪教育。 平时在家家长以身作则,并且重视孩子的礼仪教育,让孩子变成一个有礼貌的孩

    03-03
  • 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告诉他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
    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告诉他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

    用他亲身经历、见过、听过的生活中的故事告诉他这一点。没有什么办法,也没有什么道理能比他亲眼看见、亲耳听见,或者亲身经历的故事更有说服力了。 1、先用你优于别人的地方,让孩子思考这个不公平的存在。 如,带孩子去餐馆吃饭。孩子坐在那里吃好喝好,但是餐馆老板的儿子却在一旁帮忙父母给客人端盘子等。 这种不平等是你优于别人的一种不平等。大部分人不会拒绝这种不平等。先用这种不平等作为开头,让孩子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平等(家庭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让他们学会明白,在别人眼里,跟你相比,你拥有的许多条件他们也觉得不公平

    03-10
  • 孩子在超市看到绘本想买,父母应该非常乐意地去付款,不要考虑钱的问题
    孩子在超市看到绘本想买,父母应该非常乐意地去付款,不要考虑钱的问题

    首先孩子很喜欢,其次孩子已经哭闹着要买了,那就买啊!重要的是孩子这个时刻的感觉,而不是钱。而且孩子还买的是绘本,那就更加立即要买下了。自从做了全职妈妈后,每次买东西我都会在网上看看价钱,对比一下现实的价格,然后再决定买不买。 但是孩子已经表现得非常喜欢了,并且孩子就是孩子,专注力也就是那一会,如果现在不给她买,而是通过网络的形式买,有可能货到的时候孩子已经不喜欢了。 如果孩子同意网上买,同意等几天,那就劝孩子耐心等待,然后网上买。如果孩子不同意,而且现在就要,那就立马买。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想法,如有不妥之

    03-12
  • 带孩子外出,碰到不会讲理没有素质的家长怎么办
    带孩子外出,碰到不会讲理没有素质的家长怎么办

    带孩子出门的确是最头疼遇到这种家长,没有素质就说明他也不会讲理,胡搅蛮缠。遇到这种家长以及他的孩子,我一般都会绕着走。有的时候吃亏真的是福,我记得看过一个视频,两个家长在儿童游乐场吵架,结果一方家长带了几个人把对方女家长和孩子打到骨折内伤。 1.提前保护,告诉孩子尽量远离这样家长的孩子 我会告诉绕过这个孩子,不要和他接触,因为这已经是一种自我保护了。孩子在玩耍中难免有肢体碰撞,争抢玩具的情况,一旦这种情况出现,没有素质的家长一定是不依不饶,骂你的孩子,甚至无理野蛮的还会动手打孩子。所以为了孩子避免这种伤害

    04-11
  • 童年对父母有心理阴影的孩子,长大后应该怎么面对父母,会原谅他们吗?
    童年对父母有心理阴影的孩子,长大后应该怎么面对父母,会原谅他们吗?

    题主是妹纸,童年时期,特别是小学二年级,也就是8周岁左右,母亲对我的管教方式比较极端,导致我二年级下学期就曾觉得生不如死(当时已经知道这个成语),产生过自杀和离家出走的念头,也在8岁的年纪学会了恨母亲,那个8岁的二年级女童甚至产生过先杀母亲再自杀的念头。总的来说,小学二年级直到初一对母亲的情感就是以恐惧为主体,恐惧远远超过爱和其他,恐惧和压抑把爱和温情挤压得看不见找不着了。 今年21岁,对母亲已没有丝毫恨意,但绝对亲密不起来,根本不可能亲热和亲近,更不可能亲密。人性中的温情往往要到中老年才会激发,随着我逐

    05-03
  • 遭遇奇葩的老师吧,我儿子转学了
    遭遇奇葩的老师吧,我儿子转学了

    大家都说了很多的素质低下的家长,我来说说很奇葩的老师吧,我儿子现在上大三了,求学路上遇到了很多的好老师,但是初一初二的老师真是够奇葩的了,我家住黑龙江大庆市,儿子初中前两年是在大庆六十九中学上的,因为是大庆最好的初中,所以每个班都有大概七十人左右,全年级共十二个班级,两个最好的班,儿子在第三名的班级,大概排名二十名左右,作为孩子的爸爸,每天晚饭后都会和孩子慢跑三十分钟,跑了不到一周后,儿子吃完晚饭,说什么也不出去了,我问了半天原因,儿子说:老师看到咱俩跑步了,说我,你又不是第一名,有什么脸出去?就你这个德

    05-18
  • “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这句俗语有没有科学依据
    “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这句俗语有没有科学依据

    看到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这句俗语,辛弃疾的《村居》描绘的画面,一下子就在有书君的脑海里涌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细读这首词,有书君觉得这词和俗语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儿锄豆溪东一句可以看出老大的傻是褒义,说的是老大肯吃苦,有担当。在炎炎烈日下,老大心疼父母,爱护弟弟妹妹们,独自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田里锄草。 老大一出生常常就被重视,被赋予家庭的重任。生活中如果老大能够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这个家庭就会和睦和气。

    05-22
  • 虽然吃饭只是一件小事,但是越是小事才越能显示教养问题
    虽然吃饭只是一件小事,但是越是小事才越能显示教养问题

    这又是一个乱贴标签的伪命题。一个人有没有教养,这是一个综合的素质。教养可以分的很细,有的是先天性格所带来的,比如孩子的性格或暴躁,或温和,或咄咄逼人,或傲慢无礼,或小肚鸡肠。有的才是后天学习的礼仪,比如父母有没有教孩子什么是公德心,什么是餐桌礼仪,什么是社交礼仪等。 而且餐桌礼仪和文化,地域,种族的关系很密切,不同地方的讲究大不同。比如筷子不可以直直的插在米饭碗上,被认为是在祭拜上香,不吉利。还有吃鱼不可以把整条鱼翻过来,更不可以弄破,不然出海有可能翻船。 所以如果仅仅通过餐桌礼仪来界定一个孩子是否有教养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