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如何才能实现在简约中求高效——让高年级阅读教学之花更灿烂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20-04-03 17:14:35

《如何才能实现在简约中求高效——让高年级阅读教学之花更灿烂》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阅读教学,著名作家吴伯萧曾经做出这样的评价:老师们讲得太多了,把课文都讲  “肿”了。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时下,“简约”“高效”似乎成了语文界尤其是小学语文界的流行词。何为简约?“简约”是相对于“复杂”而言的。语文教学的简约化说到底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化的、不必要的东西,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从而实现“高效”。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在简约中求高效这一理想境界呢?下面,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个人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扼要

教学目标是实施一切学习活动的最根本的动机,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打造简约、高效课堂,我们就要从制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做起。它为学习活动提供了方向。学生的学习活动总要围绕着目标展开,目标制定得合理,我们的学习活动才能有标可依,有标可循,避免学习活动的盲目进行。反之,定标过高或定标过多都使教学活动无法完成目标而告终。可见,一节课有一个适宜的可行的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为语文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必须考虑两个因素,其一是课标明确规定的年段目标,其二是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只有知道学生已知,找准最近发展区,才能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但我们必须明晰一点,学段目标的达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地长期训练。所以,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简明、适当。简明是指在有限的一堂课时间内,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适当是指教学目标要因课而异,因学生而异,确定的科学、适当。如,景美情深的课文以赏读积累为主 ,故事性强的课文以熟读、复述、内化语言为主, 写法上有特点的课文以领悟写法,读写结合为主,还可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

举例来说吧,今天袁老师执教《黄鹤楼送别》一课,其设计的教学目标就非常简明、适当。

《黄鹤楼送别》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诗词故事的形式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于是,结合高段教学目标,袁老师把本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学会生词,理解相关词语。3、通过诗文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抓住要点进行概括:“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你能用上这些词来说一说吗?(提示加上时间和地点)”此外教师还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例如教学生理解脍炙人口这个词的意思时,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大家看,脍字左边是个月字旁,那它和什么有关呢?(肉)脍就是切得很细的肉,我们再来看“炙”,大家看,上面是一个横放的月字,还是和肉有关,下面是火在烤,这个字就是烤肉的意思。切得很细的肉、烤肉等美味当然人人爱吃。现在比喻好的诗文大家都称赞,个个传诵。教学生理解“暮春”一词时,老师这样引导:“暮春”就是晚春。为什么暮春就是晚春呢?请看看它的字形。古字为莫,(出示课件)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傍晚。现在加上日,更突出了时间已晚。那暮春是指什么时候呢?暮春,是指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

当然,考虑好一节课的目标后,还要考虑它的语言表述,因为不同的表述会影响语文课教学任务的设计与落实,也就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有效度。

比如《一株紫丁香》一课,有人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懂得尊敬老师。”显然这样的目标比较模糊,检验的可操作性也不强,若改为“知道老师的辛苦和对学生的疼爱,并能说说自己要怎样尊敬老师。”这样的目标就更为具体,也容易检验。

总之,语文课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制定至关重要,打造高效课堂,从目标做起,就会事半功倍。研究教学目标的设计,会让语文课趣味无穷,多姿多彩。

二、教学内容要简要精练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而许多时候,老师把教材当作了整个世界,面对教学内容,总是认为这里需要讲透,那里需要体会到位,于是,条分缕析、喋喋不休,教学的效果常常是面面俱到而又蜻蜓点水、面面不到。因此,精选简约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学生的兴趣激发点、知识生长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备课时,需要对整组教材和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确定了简明的教学目标,接下来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充分的预测学情。把能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难点,集中时间,整合问题,引导学生有重点的体会、感悟、积累、运用,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只有大胆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才能真正实现“用教材教”。

就拿袁老师今天这节课来说,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按照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关心风老师所说的,语文阅读课的五个环节“读对、读懂、读好、读活、读厚”,我们第一课时要关注的就是读对和读懂的环节,袁老师牢牢把握好这一点,教学主要解决的就是:1、读准字音、读准句子、读好节奏、读通课文。2、理解词语意思、感情色彩、表达效果、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顺序,了解“文包诗”这种文体。教学时既注意整体把握,又突出了教学重点,教学内容简约而适度,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们再来看两个例子。

柳宗元的《江雪》是这样写的: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学习这首诗,很多孩子会提出问题:这么冷的天,鸟都飞走了,路上也都没有人了,这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这个问题孩子们会有多种答案,有的孩子认为,这个老人大概是家里太穷了,吃了上顿没下顿,这么冷的天,他还得出来钓鱼;有的孩子认为,这个老人大概是个钓鱼迷,他最大的兴趣就是钓鱼,不管刮风下雪,他还是要来钓鱼;也有的孩子觉得,这个老人大概是喜欢清静,越是雪大,越是别人不来,老人就可以独享一份清静„„在学生那么多假设的基础上,老师拿出了柳宗元写这首诗的背景介绍: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集团的革新,失败后被贬官湖南永州。他在永州感到孤苦寂寞,但是又不愿意跟跟那些贪官同流合污,借这首诗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思想情感。当老师把柳宗元被贬永州写这首诗的背景介绍给学生后,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柳宗元是借“孤舟蓑笠翁”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学这首诗,引进柳宗元这样简单的一个介绍是必要的。

同样是古诗,有的背景介绍就没有必要。王安石的《泊船瓜州》,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句子,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评论:有位老师介绍王安石的一个背景,讲了这样一段话:这首诗是王安石第二次出任宰相的时候,从离开南京的家北上,到江苏镇江的时候写的。王安石第一次做宰相,他推行变法失败了,最后被罢了官,现在第二次又要去做宰相,他的前途会怎样呢?有可能改革成功,所以王安石此去踌躇满志;也有可能推行变法,再次失败,前途未卜,所以王安石此去忧心忡忡。老师要求学生先用踌躇满志的心情读这两句,再用前途未卜的心情来读这两句,弄得小学生一头雾水,不知道究竟该怎么读。王安石第二次做宰相的介绍,对这首诗来说是不必要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一种人类千古不变的思乡之情,完全不需要涉及王安石的政治生涯。从这个案例当中可以看出,究竟要不要引用课外资源,我们需要慎重考虑,并非多多益善。

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就像火车运行,如果方向错了,动力越足离目标越远。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练就一双慧眼,在教材的密林深处,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只要这样,才能让语文课散发出知识魅力的芬芳,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语文的收获。

三、教学环节要简约自然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曾经发表过这样的教育感言,“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而快活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是顺畅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的。” 而我们过去的教学设计,过程繁琐复杂,教师设置重重障碍,零敲碎打的进行提问,学生疲于应对,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受到强烈冲击,读书的时间少了,思考的时间被挤占了,积累运用的实践更是被挤进了角落。这,应该是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要顺应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问题,将教学过程简约化。所谓“提纲契领,百毛皆顺”,整合的问题覆盖面一定要大,要有思考的价值,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主动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感受。问题整合了,学生在课堂上读书、思考、积累、运用的时间就会得到保证,教学效率就会提高。

就袁老师今天这节课来说,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文包诗”应该怎么教?它的核心应该是诗,教学时理应由诗入文,最后再回到诗上来。袁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有: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二、初读古诗,知晓诗音。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四、诗文对照,理解意思。五、背诵古诗,布置作业。

就是这样,袁老师教学时注意把握文包诗的教学特点:教学环环紧扣,由诗到文,再由文到诗,学文悟诗,相得益彰,让学生在文本中走上了一个来回,进而领悟了课文内容与诗句意思。

下面我们再看看薛法根老师《螳螂捕蝉》一课简洁的教学环节。

1.默写四组词语,然后听老师讲“螳螂捕蝉”的故事,并借助默写的词语复述故事。

2.完整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讨论: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由此感悟到少年是在智劝。

3.课文表演,先练读对话,再就当时情境写台词,两位同学表演,其他导演。

整个教学环节简洁明晰,以发展语言、运用语言为主线,把复述、朗读、感悟、想象、表演巧妙整合,使学生充分的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真正收到了以简驭繁的教学效果。

再看看王崧舟老师《长相思》这一课的教学。

1、引领学生读通诗词,读出韵味;

2、引导学生围绕“作者身在哪里?心在何处?”这个主问题,读懂词意;

3、引导学生想像词中作者的情景和假如他在故园中的情景对比,读出词情;

4、通过质疑来读透词心,明白作者虽爱家,但更是为了报国,提升了主题。

这样以“读”贯穿全课教学,板块式推进,简单而又高效地将课文的学习推向高潮,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这样的设计,避免了课堂上的烦琐分析,学生通过读书,真正把课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要简便易行

陶行知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是的,虽然说“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教师应努力追寻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毕竟儿童的世界是自由的,天真的,他们所喜欢和乐意接受的是简便的方法和简明的教学思路。所以,我们选择教学方法应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哪钟方法简便、有效,利于学生亲密接触文本,利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我们就采用哪种方法。

就阅读教学为例,它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获取信息,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今天袁老师在教学《黄鹤楼送别》时,根据文包诗内容浅显、篇幅不长的特点,运用“把握关键词句,揣摩诗人情感,体会诗歌意境”的方法来学习,因为文中关键词句和诗歌紧密相连,抓住这些与诗歌内容紧密联系的词句进行朗读感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去想象当时的场景,揣摩诗人的情感,这样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能让学生进入诗歌所创造的意境。

再比如,有位老师在教学寓言《守株待兔》时,就根据寓言故事内容短小,情节简单的特点,把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内化和运用语言作为教学目标。教学中,笔者采用了指导学生朗读、变序讲故事的简便方法。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读故事、讲故事的积极情绪中,他们成了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不仅发展了语言,而且轻松自然地领悟了故事所隐含的道理。这真是简便的教学方法带来的意外效果!

还有位老师运用调整顺序,跳跃式地阅读方式来教学《詹天佑》一文,按“一段——四段——二段——三段”这样的阅读顺序指导学生学习。所以这样安排,一是因为老师要求学生按这样的思路考虑问题: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伟大功绩是什么?为什么京张铁路的竣工是詹天佑爱国思想体现?这些问题解决了,詹天佑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同时,一、四、二段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二是将三段置于最后学习,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段,利用充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包括:理解内容、分析层次、画图示意、美读、背诵、复述等。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读读、想想、说说、画画的良好氛围中,他们成了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不仅发展了语言,而且受到詹天佑爱国思想的熏陶,激起爱国情感,形成立志学习的动力。

以上例子说明了,虽然方法简单,但都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孩子所接受,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这应该可以说都是好的教法。

五、语文作业要简化明了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其功能与价值,越来越得到教师们的关注与思考。

小语课标中提到,语文教学要“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然而,教学中我们的语文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脱离生活和学生实践;长期停留在陈旧僵化的模式上,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与潜能的发挥。

于永正老师是这么认为的:

语文最重要的就是写好字(按贴写),读好书(语文课本、课外阅读),动笔写片断(作文、日记)

老师安排作业,就要安排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

拿袁老师今天这堂课来讲,袁老师留的课后作业只有两道:1、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收集送别诗。

其中,第一道作业是对课内的巩固,第二道是拓展环节。小语课标明确指出,要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在课后安排拓展环节,体现了老师的大语文观,突出课堂的增量。的确,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故而,我们应合理安排计划,在学生的作业安排上做到简化明了,课内外同步。用于永正老师的话说,就是“人人做该做的作业,人人不做不该做的作业。”

再比如,学了《师恩难忘》,可以要求学生:1、按贴写生字,做到规范美观。2、展开想象,写一写我回到故乡碰到老师时的情景,会和老师说些什么。通过这种反应学生生活的小练笔,学生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而不感到枯燥无味。学了《三顾茅庐》后,作业设计可以是:1、复述《三顾茅庐》。2、采访“刘备”“诸葛亮”(当然是同学或家长)并写下采访记录。3、选读《三国演义》或有关三国的故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感受来选读自己喜欢的故事,积极性极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总之,简单,意味着在课堂上我们要放弃一切与学生学习无关的行为;简单,意味着我们的教学要确定简明的教学目标,选择简约的教学内容,设计简洁的教学环节,采用简便的教学方法,安排简化的作业;简单,意味着学生因喜欢而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欣然接纳!而语文教学也只有简约、沉静下来,我们才能够看清语文教学的庐山真面目──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共一色。

所谓“大道至简”,大概就是这种境界!

苏教版小语教材提出的语文教学要做“减法”也是这个道理。

下面我们再一起来分享一个完整的案例:简简单单教学《草原》第一课时(见附件)。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在语文教学这棵大树上,让我们追求一种更简约更完美的高效语文课堂,去除不必要的冗枝,让这棵大树扎根生长,苍天耸立,繁花似锦,成为学生未来人生的幸福归宿!

以上是本人一些粗浅的学习体会,讲的不妥的地方,望给予指正。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百家讲坛进课堂《三国演义》
    百家讲坛进课堂《三国演义》

    第八届校园读书节要开始了。 我接到一个任务,是给学生推荐名著,如《三国演义》。 我想,让我推荐名著大概是因为上一次学校征求读书节活动建议的时候,我推荐了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台节目吧! 由于以前我陪儿子同看百家讲台《易中天品三国》,很有成效,并激发了儿子读课外书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我对《易中天品三国》这档节目情由独衷。 其实,小孩子看《易中天品三国》除了能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读书习惯,还有更好的作用,那就是懂得读书的方法以及体会教授治学的风范。 记得,中央电视台对易中天品三国的评价有一句是这样说的

    07-22
  • 课堂精彩对话评析
    课堂精彩对话评析

    杨老师上的《螳螂捕蝉》这一课,层次清晰,步步深入,环环紧扣,课堂生动,以生为本,特别是朗读指导精心,让学生在课堂上留下了成长的足迹。 课堂片段一: 默词。 师:一下报了4个词语怎么记? 生1:按故事情节来记。(复述第一行词语的相关情节。) 生2:我也是按故事情节来记的。(复述第二行词语的相关情节。) 师:都是写谁? 生:吴王。 师:第二组写谁? 生:少年。 师:词语积累,事半功倍。 教师让复述不留痕迹。 课堂片段二: 师:哪些词告诉你作者在批评吴王? 生1:固执。 师:为什么? 生说词语解释。 师补充:坚

    07-22
  • 学做细心的孩子---《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过程
    学做细心的孩子---《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过程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饶有趣味的儿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很适合小朋友的阅读。 但课前我组织学生预习时,发现孩子的生活积累很少,他们中有的对蒲公英,苍耳等一点儿也不了解。所以,我先请学生学做细心的孩子,去大自然采集长有种子的各种植物,观察它们的特点。 教学中,我把课堂先交给学生,让他们各自交流汇报采集到的植物,介绍已经了解的各种知识,当直观的实物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不仅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

    07-22
  • 对低年级作文教学的思考
    对低年级作文教学的思考

    最近,我们载光明小学语文教研会议上认真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感触颇深。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上,结合《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质量10条建议》,我觉得在低年级教学中,首先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不管是识字写字、阅读、写话及口语交际教学,只有孩子有学习兴趣,才能把学习内容更好的掌握。其次,在低段教学中,还得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端正,拓展课外阅读。但是这写习惯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结合教学实际反思,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在《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中的15、

    07-22
  • 我的作文我作主——一堂作文讲评课的反思
    我的作文我作主——一堂作文讲评课的反思

    如果你问一位语文老师你最怕批改的是什么作业,我可以说九层以上的老师会回答是作文!因为批改作文费时费力,一般来说,精批细改一篇作文需五至十分钟,而一个语文老师通常带两个班,也就是要批改近百篇作文,这个工作量可想而知了。面对这座小山,咱还真得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呢!可是这样辛苦的付出,换来的成效又怎样呢?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只是看个分数就了事了,还有的只是瞟一下评语,如有深究的也只是凤毛麟角。真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苦不堪言,收效甚微。面对这一现状,我也一直在思考作文教学的出路。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尝试设计了

    07-22
  • 品读的魅力,研讨的价值
    品读的魅力,研讨的价值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无止境的艺术,今天,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又聚在一起,进行了本学期我校以《小学课堂教学生态式互动场教学策略之研究》为载体的新教育实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年轻的骨干教师郑老师执教了《桂花雨》一课,一堂课听下来,心中产生了一些灵动,想把课堂中印象最深的片段与大家一起品味欣赏。 师:杭州的桂花也有浓浓的香味,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我们再一起看看家乡的桂花有多香。(引导学生朗读描写桂花香的句子。这些句子已引导学生品读过。) 生读。 师:母亲说的是真的吗?请再读读第七自然

    07-22
  • 建构朗读意象,逐层深入
    建构朗读意象,逐层深入

    精致语文追求语文味、审美味,生本味。在阅读语文文字同时,要学生能体验形象,感受文字意蕴美,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在《望月》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建构朗读意象,引领学生深入文字包含的意境中,走近月夜的美好,受到情感的熏陶。 【案例】 《望月》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这幅画面,看看有哪些景物?(生自读第2小节后交流各自想象到的景物。) 生:我好象看到江里都是水在流动,月光照在水面上,亮闪闪的。 生:我看到有许多的树,在江的两岸,还有许多的芦苇随风摆动。 生:我看到天上有一轮

    07-22
  • 小学二年级下册教师小结:朗读决定一堂课的成败
    小学二年级下册教师小结:朗读决定一堂课的成败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着上略读课文,说是尝试,确切的说是仅此一课,别无选择。上就上吧!打开书本,反反复复读文本,不下十遍,一片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这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最后一篇课文《阿德的梦》,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阿德所梦见的一些未来世界中发生的趣事,里面包含着很多的科普知识,就是这些科普知识,让我茫然无措。介绍的多了,我怕上的像品社课,没有语文味;不讲,这篇课文就缺少了最大的乐趣,孩子会觉得没劲在讲与不讲之间,我思前想后,最后决定要讲,就是尽量少牵涉到。 也许是我把关注点过多地放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上(因为让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