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文中的我观察很细致。
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响的声音。
翠鸟出现后,我看到了它美丽的外形: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我仔细地观察了翠鸟的羽毛、翅膀和长嘴,通过写样子的这些部分,把一只美丽的翠鸟呈现在我们眼前。)
接着,我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冲飞衔站吞等一系列敏捷的动作。
(翠鸟捕鱼的动作都这么快了,作者都看得这么清楚,观察得可真是够细致啊。正是因为有了细致的观察,我才有这么多的发现,看来细致观察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步。)
我在观察的时候,用眼近看,耳朵听,观察了翠鸟羽毛、翅膀和长嘴的颜色,写出了翠鸟美丽的样子。通过观察翠鸟捕鱼的动作,写出了翠鸟捕鱼速度的快,动作的敏捷。我们要学习作者我留心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2、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小小的船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小小的船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
例:船(小小的船)我还会说:小河(弯弯的小河)
月儿(弯弯的月儿)大海(宽宽的大海)
星星(闪闪的星星)西瓜(绿绿的西瓜)
天(蓝蓝的天)小草(嫩嫩的小草)
3、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刘胡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刘胡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胡兰在敌人面前不屈服。
①刘胡兰被捕后被关在一座庙里,敌人用金钱笼络她,但刘胡兰却坚持不说出其他共产党员的下落。
②敌人威胁她不说就要被枪毙,她仍然说不知道。
③敌人把她打得血直流,她仍然一点儿也不动摇。
④敌人当着她的面铡死了被捕的六个民兵,并威胁也要铡死她,可刘胡兰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到铡刀前,面对敌人毫不屈服。
2.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敌人想收买刘胡兰。
敌人想用金钱来笼络刘胡兰让她说出村子里谁是共产党员。
②敌人又威胁她说:不说就枪毙你!
敌人用武力逼迫她,如果不说就枪毙她。
③刘胡兰光荣地牺牲了,那年她才十五岁。
刘胡兰为了守住党的秘密,保护藏在村子里的共产党员而被敌人残忍杀害她是为了正义而含弃自己的生命的。
4、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朱德的扁担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朱德的扁担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答: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异常辛劳,战士们心疼朱德,藏起朱德的扁担。朱德同志完全了解战士们关心、体贴自己的心情,但坚持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种精神感动了战士们。
选一选,连一连。
挑着粮食 穿着草鞋 戴着斗笠
5、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体现红头的心情变化的句子: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红头心情的变化:从害怕到悲哀。
体现青头的心情变化的句子: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青头心情的变化:从着急到镇定。
二、默读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边读边用横画出有关句子,至少找到三处来说明。
答案:在红头被大黄牛卷到嘴里时,青头一直想方设法鼓励和安慰它。这说明它俩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1、青头大吃一惊,他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他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我从青头蹦一骨碌爬起 大声喊感受到青头内心焦急万分,担忧朋友而顾不上自己的安危。他不仅不顾自己安危,还机智地告诉红头应该怎样应对危险。只有好的朋友才会那么关心你的安危。)
2、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他不仅不顾自己安危,还机智地告诉红头应该怎样应对危险。只有好的朋友才会那么关心你的安危。)
3、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为救朋友,他不顾安危,想办法去解救,只有好朋友才会这样做。)
通过青头的动作、语言、心情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友情很深厚
三、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答案:被卷进牛嘴来到第一个胃来到第二个胃返回到牛嘴里。
(红头被大黄牛卷到嘴里进了牛肚子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又回到牛嘴里和草一起喷了出来,这一旅行路线蕴含着牛反刍的科学知识。)
6、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小女孩擦燃了五次火柴。第一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一个烧得旺旺的大火炉,因为她太冷了,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因为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她渴望在大年夜里得到节日的欢乐;第四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奶奶,说明她孤独、痛苦,她渴望得到亲人的疼爱;第五次,在整把火柴的亮光里,她看见奶奶把她带走了,带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觉得这是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她的内心深处藏着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能够生活在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世界,这预示着小女孩即将死去。
7、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一封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一封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朗读课文。想一想:露西在给爸爸的后一封信里都写了什么?画出相关的语句,试着把这封信读出来。
答:
亲爱的爸爸:
我们过得挺好。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可以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
祝爸爸快乐!
你的儿子:露西
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
答:我更喜欢第二封,因为,第一封露西自己写的,信的内容有点悲观,让爸爸看了会心疼。而第二封是妈妈和露西一起写的,信的内容积极乐观,爸爸看到信后,不会为她和妈妈担心,会更加安心工作。
8、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玲玲的画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玲玲的画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她画了一幅《我家的一角》,正在她(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时,这幅画(不小心弄脏了),玲玲心里很(伤心),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经过这么一改,玲玲(满意)地笑了。
读下面的句子,再联系生活说说你的体会。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
例:我在画画的时候不小心把颜料甩到了干净的白衬衫上,正在焦急懊恼的时候,想到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于是我灵机一动,调好鲜艳的色彩,在衬衫上画出了我喜欢的图案,从此这件弄脏的衬衫变成了我最爱的一件衣服。
9、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曹冲称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曹冲称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答:第一种办法是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曹冲的办法好是因为曹冲称象的办法简单,结果准确。
读第4自然段,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答:(先)赶象上船(然后)在船舷上做记号(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最后)称石头的重量。
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再用加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答:①才是仅仅的意思,说明曹冲这么小就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强调了他非常聪明、善于观察和动脑筋的特点。
用才造句:
例1:八点了,小红才来到学校。
例2:妹妹上幼儿园才十多天。
②从到底二字体会到大家都特别想知道这头大象的重量。
用到底造句:
例1:你到底想干什么?
例2:你到底愿不愿陪我去超市?
10、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生字注音及组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生字注音及组词
本文通过对翠鸟外形和捕鱼动作的描写,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并且呼吁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
搭(dā)搭配 搭车 搭台
父(f)父亲 祖父 神父
舱(cāng) 船舱 机舱 货舱
沙(shā)风沙 沙滩 沙土
啦(lā)好啦 错啦
夫(fū)渔夫 农夫 车夫 轿夫
翠(cu) 翠绿 翠竹 翠鸟
漂(piāo)漂浮 漂泊 漂洗
嘴(zuǐ)嘴巴 张嘴 多嘴
悄(qiāo)悄然 静悄悄 悄悄话
吞(tn)吞吐 吞咽 忍气吞声
11、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多音字及近反义词
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多音字及近反义词
本文通过对翠鸟外形和捕鱼动作的描写,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并且呼吁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
多音字
长chng(长度)zhǎng(长大)
悄qiāo(静悄悄)qiǎo(悄然)
啦lā(呼啦)la(来啦)
难nn (困难)nn (灾难)
近义词
美丽一一漂亮
反义词
美丽一一丑陋 静悄悄一一乱哄哄
12、上册三年级第15课搭船的鸟词语理解
上册三年级第15课搭船的鸟词语理解
本文通过对翠鸟外形和捕鱼动作的描写,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并且呼吁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
理解词语
船舱:船内载乘客、装货物的地方。
船篷:小木船上的覆盖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蓑衣:用草或棕毛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漂亮:好看;美观。
翠绿:像翡翠那样的绿色;青绿色。
静悄悄: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响。
衔着:用嘴叼着。
13、上册三年级第15课搭船的鸟生字词理解及造句
上册三年级第15课搭船的鸟生字词理解及造句
理解词语
船舱:船内载乘客、装货物的地方。
船篷:小木船上的覆盖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蓑衣:用草或棕毛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漂亮:好看;美观。
翠绿:像翡翠那样的绿色;青绿色。
静悄悄: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响。
衔着:用嘴叼着。
船舱:船舱外的大海早已成了海鸥玩耍的场地。
船篷:.环城河里稀稀落落地停着几只乌篷船。
蓑衣:牛大力走近了些,见一位身穿蓑衣、头戴毡笠的老汉坐在船尾垂钓。
漂亮:花园里开了一朵朵漂亮的鲜花。
翠绿:稻田像一片片翠绿的地毯。
静悄悄:静悄悄的树林里时而传来鸟的叫声。
衔着:早起的老农沐浴着明媚的春光,嘴里衔着烟卷。
14、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
2.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我喜欢这只翠鸟的?
从翠鸟的外形美丽和捕鱼动作敏捷捕鱼技术高超两个方面来描写我为什么喜欢这只鸟儿的。
3.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的外形特点的?
文章通过两方面描写翠鸟的美丽。第一、翠鸟的颜色鲜艳美丽。第二、它比鹦鹉还漂亮。作者抓住颜色的词语按照从身体到头部的顺序来描写翠鸟外形的。
4.作者是怎样写翠鸟的外形和捕鱼时的动作的?
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来写翠鸟的美丽和使用准确的动词来表现翠鸟捕鱼动作敏捷和技术高超。
5.本文为什么以《搭船的鸟》为题,而不以《翠鸟》为题?
在我的眼中,这只小鸟是乘坐我们的船来捕鱼的,所以用《搭船的鸟》作为题目更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比翠鸟这个题目更能体现出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15、三年级上册15课搭船的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三年级上册15课搭船的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第二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激趣促学。
1.谈话解题: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十五课《搭船的鸟》一文的生字生词,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搭是什么意思?搭船又是什么意思?
2.指名同学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小结:那谁见过会搭船的小动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朋友一只会搭船的鸟。
二、初学课文,把握课文整体内容。
1.谈话过渡:请同学们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问题):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2)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
2.学生听录音,然后分组讨论、交流问题。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3)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4)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组长记录各组的讨论结果。
(5)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并读一读这句话。
(6)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教师相机板书:彩色、羽毛、翅膀、嘴、比鹦鹉还漂亮。
(7)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9)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10)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1)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2)经过刚才的练习,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习说)
(13)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4)教师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学生练读。
(15)现在我们试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来,组内成员比一比,看谁最先会背,组间比一比看哪组的学生都能会背。(学生按要求背诵。)
(16)教师先指名背,然后指定小组一起背诵,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2.认识翠鸟的本领,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分组说一说,组长记录下组内学生的想法。
(3)分组汇报。
(4)教师评议并小结: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呀!好奇的小作者,他的想法也不少,听老师把小作者的想法读一读。
(5)老师范读,然后学生练读,读出作者的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6)谈话过渡: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只翠鸟在船上干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7)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作者的心理又是怎样的?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分组汇报(小鸟还会捕鱼,而且动作灵活)。
(10)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1)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1)谈话过渡:小鸟搭船,它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鱼,这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样的小鸟怎么样?(很聪明)
(2)教师小结: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还可以称之为灵性。小鸟搭船捕鱼还体现了小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要想让动物和我们人类相处得更加和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四、总结全文,加深对翠鸟的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分组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3.学生朗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让我们课下进一步了解翠鸟,问父母、查资料都可以。在下节课把你的新收获说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因为你的介绍,从而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翠鸟这位好朋友!
16、三年级上册15课搭船的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三年级上册15课搭船的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想】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
2.谈话导题: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不仅漂亮而且还特别聪明,它会搭船。
板书课题(15 搭船的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谈话过渡: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生字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认识的字把拼音藏起来读,不认识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读。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齐读。小组内说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7.检查识字,小组之内互查。(开小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会写字,教师巡视。
2.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评议。
3.学生继续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7、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5搭船的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5搭船的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这句话按照从身体到头部的顺序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翠绿、蓝色、红色等词语体现了翠鸟颜色的鲜艳。
2.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又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这是对翠鸟捕鱼的动态描写。一下子没一会儿是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意思是很快,通过这两个词语说明翠鸟飞行的速度之快。一下子冲进水里飞起来了衔这一条小鱼吞了下去是四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个四个瞬间的动词说明翠鸟捕鱼时动作很敏捷,技术高超。
3.母亲告诉我这是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搭 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字,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篇末点题,使翠鸟的可爱,童心的可贵都跃然纸上。让学生领悟到人与动物相处的快乐,激发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8、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5搭船的鸟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5搭船的鸟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美丽一一漂亮
反义词
美丽一一丑陋 静悄悄一一乱哄哄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9、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生字组词及拼音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生字组词及拼音
本文通过对翠鸟外形和捕鱼动作的描写,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并且呼吁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
搭dā(搭船、搭车、勾三搭四)
亲qīn(母亲、父亲、亲密无间)
父f(祖父、父亲、父老乡亲)
沙shā(沙漠、豆沙、沙滩)
啦lā(来啦、沙啦、哗啦)
响xiǎng(响声、音响、不同凡响)
羽yǔ(羽毛、羽绒、羽翼)
翠cu(翠绿、翠竹、翠色欲流)
嘴zuǐ(张嘴、嘴巴、七嘴八舌)
悄qiāo(静悄悄、悄悄、悄悄话)
吞tūn(吞下、吞咽、吞吞吐吐)
哦(好哦、来哦、走哦)
捕bǔ(捕鱼、捕鸟、捕捉)
鹦yīng(鹦鹉)
鹉wǔ(鹦鹉、鹦鹉舌、绿鹦鹉)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0、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后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后答案
1、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三首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寒山深远,石径曲长,白云袅袅,人家暖暖,一驱深秋清冷之意。后两句写出的枫林比二月春花还艳丽,使诗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从寒山和霜叶这两个词不难看出古诗写的就是秋天的景色。
《赠刘景文》前两句写景,虽荷已尽,菊也残,但傲然挺立的霜枝给诗中的秋添了一份无畏的气概。后两句诗人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勉励。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中的荷尽和菊残都点明是秋天。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有别于前两首诗。诗的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凄清。梧叶摇落、江上秋风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孤寂无奈。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秋风一次便点出是秋天。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2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答案
1、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给问题分分类。(略)
2、下面是一个小组在整理问题时的讨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从你们小组的问题清单中,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问题一:什么是程控电话?
问题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思?20 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来形容?
(原意: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这句诗本来不是写梨花,而是用梨花形象地比喻雪来得快、下得大。在课文中指:20世纪的科技成就又快又多,就像这突如其来的大雪一样,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把人们的美好理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问题三: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
我发现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不影响对课文的理解,有的问题可以帮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有的问题右以引发我们深入地思考。
3、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看电视,只需轻轻地按动遥控器,足不出户知晓天下事。打开电脑,只需简单地敲击键盘,就可以自由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在晚上,打开电灯,即使是黑夜,我也可以在明亮地灯光下安心地写作业。手机QQ,手机微信拉近了我和亲戚、朋友之间的距离。高铁和飞机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了。
22、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夜间飞行的秘密课后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夜间飞行的秘密课后答案
1、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提问。
提示:可以从题目的思考,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事情结果的看法,课文的写作方法,表达技巧等角度提出问题。
2、下面是一个小组的问题清单和对问题的讨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我发现这三个问题的提问角度是不一样的,第一个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的,第二个问题是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的,第三个问题是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
3、读下面的片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做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茡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回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马铃薯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从写法上提问:介绍变态茎时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从片段中得到启示,结合生活实际提问:我们见到的变态根还有哪些?说说它们属于变态根的哪一种。
2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夕阳的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2、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这两句诗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24、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太阳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太阳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答:课文从在个方面介绍太阳:(1)距离远;(2)体积大;(3)温度高
作用: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太阳给地球带来光明和温暖,没有太阳就没有动植物。
(2)没有太阳,我们就没有吃的穿的,也没有煤炭。
(3)云、雨、雪、风的形成离不开太阳。
(4)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2、课文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主要采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列数字: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作比较、列数字: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打比方: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举例子、列数字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作用:
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更容易理解,从而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使说明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
打比方:使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25、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课后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课后练习及答案
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
参考答案: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鸟的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这是静态描写;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作者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热闹活动的景象,这是动态描写。
2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盼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盼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答:(1)走在放学路上盼着变天。(2)放学回家时天上下了几个雨点儿,盼着出去买酱油。(3)继续寻找借口出门,盼着雨别停。(4)吃过晚饭,没有机会出门,怕雨下完了明天就没有雨下了,又盼着雨停。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示例: (1) 每天在放 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这一段心理描写既生动又有趣,非常具有孩子气,反映了儿童天真、可爱的特点。我为了能穿上新雨衣,便日夜盼望下雨,可天偏偏和我作对。于是我便撒起娇来,责怪起太阳和天气预报,一副蛮不讲理的样子。让人读来既感觉亲切,又觉得好笑。
(2) 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这一段心理活动是在我的原本以为能穿上新雨衣了,却未能如愿,但我并不甘心,仍心心念念着第二天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我又担心今天把雨都下完了,明天没有雨可下,那么自己的愿望便又不能实现了,所以我祈祷雨能停下来。我为了能穿上新雨衣可谓煞费苦让人感觉既可怜又可爱。
27、六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宇宙生命之谜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宇宙生命之谜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你在阅读时是怎么做的?这位同学的思考给了你哪些启发?
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我重点阅读了第二至八自然段,知道了生命存在的条件;根据这些条件分析,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不可能存在生命;太阳系中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但根据宇宙飞船的观测,火星上也基本不可能存在生命。我又查阅了资料,对课文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近年来对火星的研究虽然有新发现,但始终没有发现生命存在的强有力的证据。
这位同学告诉了我们要有选择地阅读文章,与问题相关的内容需要仔细读,关系不大的只需要浏览即可;文章有的信息可能不准确,还需要查阅资料判断。
2、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
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自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
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百分之一;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百分之一;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况且火星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目前还是不能移居。
28、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小蜗牛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小蜗牛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在图画的帮助下,你猜出了下面加点的是什么字吗?
蜗牛 发芽 草莓 蘑菇
29、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答:文中对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集中体现了慈母情深,同时反映了我当时的感受、体验,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爱。
(1)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瘦弱的母亲
(2)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贫苦的母亲
(3)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辛劳的母亲
(4)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通情达理的母亲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课文中还一些这样的句子,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一连三个我的母亲,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母亲的动作写得很具体,母亲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使作者内心内心产生了巨大的触动。
B、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用反复的手法细致地刻画了母亲一连串的动作,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而且加深了读者对母亲的印象,为后文做好了铺垫。
3、小练笔: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
我当时为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所以鼻子一酸。
例文:
星期天早晨,天气很冷。妈妈准备把我弄脏的上衣洗干净。
首先,她把盆放在水池边,轻轻拧开水管。水就如顽皮的小孩一样,欢快地流入水盆。不一会儿,水盆就满了,妈妈于是伸手把水龙头拧紧。
她先放进衣服,再倒入一些洗衣粉,泡一泡,然后开始在搓衣板上使劲地搓洗起来。接着,她将洗好的衣服放进另一个水盆里投洗干净,最后挂在院子里的衣架上。
上衣在阳光、微风中轻轻摆动,好像妈妈的笑容。可是,我一看妈妈的手,手已经冻得通红了。为了把我的衣服洗干净,妈妈
我爱你,妈妈。
30、五年级上册第27课我的长生果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五年级上册第27课我的长生果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
①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
②真正的连环画;
③小镇文化站的文艺书籍;
④学校图书馆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
2.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①阅读,不仅能扩展想象力,锻炼记忆力,增强理解力,还能提高写作能力。
②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③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31、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名师来指导〕(1)学习古诗,重在朗读。首先要读正确,做到一字不差,韵脚要读饱满。同时注意诗句间的停顿;其次,还要读出诗的韵味。
(2)背诵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先将古诗读熟,然后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最后进行背诵。
(3)默写要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书写要正确,标点符号也要正确。
2.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答案大家找〕《元日》写的是过春节,写出了过春节时人们燃放爆竹、饮屠苏美酒、开门迎日、更换桃符等一系列的节日。《清明》写的是清明节,写出了清明时节诗人雨中问路、牧童热情指引的情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节,写出了诗人独在异乡思念家乡和亲人,想象家乡的兄弟登高插茱萸而少自己的孤独情景。
32、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名师来指导〕(1)抄写课文时字迹要工整,书写要正确,标点符号要抄写正确。
〔答案大家找〕(2)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桥面两侧石栏是刻画的精美图案来写赵州桥的美观的。
2.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
〔答案大家找〕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赵县,光临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我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选做
3.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1)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墙,用以阻隔敌骑的行动。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3)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3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0课纸的发明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图表。
〔名师来指导〕(1)默读课文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还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
〔答案大家找〕(2)第1自然段:总述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2自然段:讲述了早期书写材料的变化,以及得不到普及的原因。
第3自然段:写人们发现可以用麻来造纸,但是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第4自然段:写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得到了传承。
第5自然段:写我国的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深远影响。
造纸术发明以前:用龟甲、兽骨、青铜、竹片、木片等,材料笨重,携带不便。帛,太贵,不能普及。
西汉时代:用麻,粗糙,不便书写。
东汉时代: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多,便宜。
2.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答案大家找〕用蔡伦改进的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34、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雪孩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雪孩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读一读,抄写每组的第2个句子。
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
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雪孩子变成了水汽。
雪孩子变成了水汽,很轻很轻的水汽。
点拨:每组的第2个句子都在名词前面加了修饰词,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抄写时,要先读通句子,再来认真抄写。
35、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雾在哪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雾在哪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读句子,照样子说一说: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雾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答:雾把树林藏了起来,无论百灵鸟、小松鼠,还是奔跑的梅花鹿,都看不见了。
雾把学校藏了起来,无论老师、同学,还是巡逻的保安,都看不见了。
雾把校园藏了起来,无论小花、小草,还是小鸡小鸭,都看不见了。
课文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在你眼里,雾又是什么呢?
答:在我眼里,雾是个技巧极高的魔术师,他能让万物在眼前消失。
在我眼里,雾是个调皮的捣蛋鬼,让行路匆匆的人们一不小心就撞个满怀。
在我眼里,雾是个随性的画家,会画出风格不同的水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