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为什么以《搭石》作为题目?》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课文为什么以《搭石》作为题目?
课文为什么以《搭石》作为题目?
课文以《搭石》为题,是因为:(1)作者以搭石为线素,按话搭石一摆搭石一走搭石一赞搭石的顺序叙述了所见所闻;(2)借任人走,任人踏的搭石,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 谁长?谁短?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 谁长?谁短?
先把红绳子、绿绳子对齐,拉直了,再比较,会发现红绳长。
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开满鲜花的小路》课文中“美好的礼物”指的是什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美好的礼物?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开满鲜花的小路》课文中美好的礼物指的是什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美好的礼物?
参考答案:美好的礼物指的是长颈鹿大叔寄来的花将。
爸爸妈妈的吻、陌生人的微笑等都是美好的礼物。
4、《一块奶酪》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说一说,你喜欢文中耳朵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块奶酪》课后练习题答案解析,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说一说,你喜欢文中耳朵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答:课文写了蚂蚁队长再拽掉的奶酪渣面前,经过复杂而矛盾的思想斗争,最后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吃掉奶酪渣的故事。
喜欢。蚂蚁队长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力其他的蚂蚁。
5、《那一定会很好》朗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三年级语文上册《那一定会很好》课后练习题答案解析,朗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答:相同之处:《去年的树》中的树和本课中的种子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去年的树》中,树先是被伐木工人砍倒,后被切成细条,做成火柴,最后变成了点燃的火。本课中的种子先是长成了一棵大树,后又变成了手推车,然后变成了一把椅子,最后变成了阳台上的木地板。
不同之处:《去年的树》中,树的变化不是按照它想变成的样子改变的,而本科中的种子则是一直按照自己想成为的模样变化的。
6、《灰雀》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列宁说: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男孩想:他是不是知道我把灰雀捉走了。)
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男孩想:他是多么喜欢灰雀啊,我应该放了它。)
列宁说:会飞回来?(男孩想:我决定改正错误,一定放了它。)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列宁想:说话吞吞吐吐,难道是他捉了灰雀?)
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想:真是你捉了它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列宁想:看来孩子知道自己错了,真是个好孩子啊!)
7、《父亲、树林和鸟》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答:因为如果父亲是猎人,以父亲对鸟的习性的了解,一定能打到许多鸟。但父亲不是猎人,所以他当然不会伤害鸟,所以我真高兴。(这也从侧面说明我喜欢鸟,很爱护鸟。)
8、《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元日》写的是春节,描写了人们燃烧竹子、喝屠苏酒、迎朝阳、更换桃符的热
闹景象。
《清明》写的是清明节,描写了人们在细雨绵绵的日子扫墓、祭祀先人,诗人借问牧童哪
里有酒家,牧童遥指不答的情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节,描写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想到了家乡的兄弟登高、插茱萸的场景。
9、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五》 7.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写出两组类似的题目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五》
7.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写出两组类似的题目吗?
12x6○16x2 25x4○24x5
14x5○15x4 16x5○15x6
答案:
12x616x2 25x424x5
14x515x4 16x515x6
10、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
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
文章用剃头大师来做题目,其实也是为了深化文章的需要,同时这样也更加的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能够激发大家对于故事阅读的兴趣,我自认为自己是个剃头大师,结果将小沙的头剪成梯田样,最后不得不剃成光头,也是表达了作者对于童年快乐的怀念,对于生活的热爱。
11、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老剃头师傅: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我: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
12、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做题目
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做题目
《剃头大师》这篇课文用剃头大师来作为题目,其实主要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和幼稚,凸显了童年时期的快乐,这样做不仅仅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也是为了深化文章的主题,而且剃头大师也是起到了一种自嘲的作用,文中的我没有任何的剃头经验,是小沙用来摆脱害人精折磨的人。
13、《猫》和《母鸡》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
1.都有过渡部分,结构都非常清晰。
《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母鸡》分为母鸡孵鸡维以前和孵出鸡维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2.采用的都是总分段式
采用总分来表现小动物特点时,这两篇文章都是通过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进行描写
3.在语言的运用上
都是生活化的语言风格,生动鮮明而又通俗易懂。
不同点
1.在情感的表达上
《猫》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母鸡》情感上产生变化:讨厌到不敢讨厌
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上
《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
《母鸡》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14、四年级下册天窗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打开天窗?
四年级下册天窗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打开天窗?
《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描写的是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夏日里下雨,夜晚孩子们被逼着去睡觉时,所有的木板窗都关闭起来,屋子里黑洞洞的,这时候,屋顶上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点点画面,听到的点点声音,都能使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起来,这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心灵飞翔的窗户。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 diyuan1904 (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4下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5、联系上下文,猜测《自相矛盾》课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誉之: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其人弗能应也。
不可同世而立。
誉:称赞,夸耀。
弗:不。
立:存在。
16、说说课文《威尼斯的小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说说课文《威尼斯的小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主要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坐在里面的感受、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小艇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17、你读《撘石》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撘石》课后练习及答案
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本文共600余字,我阅读时间约(6)分钟。
18、搭石课文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搭石课文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9、这篇课文为什么以“桥”作题目?
这篇课文为什么以桥作题目?
答: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20、通读全文,课文描写藏戏,为什么要讲述唐东杰布的故事?
通读全文,课文描写藏戏,为什么要讲述唐东杰布的故事?
虽然这边文章主要讲的是藏戏,但是讲唐东杰布的故事的故事是为了介绍藏戏的发展背景,因为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也是开山鼻祖,可以这么说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而且,藏戏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和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谨慎和感人故事是分不开的。
21、《学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同样的教学方式,同样的老师,知识是否能够学进去主要还是看是否专心,一个小孩对于老师说的下棋知识很是认真,两耳不闻窗外事,但是另外一个孩子对于老师说的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而且上课的时候还开小差,这对于学习都是很没有帮助的。所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讲,同时也要做好笔记。
22、《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诗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诗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其实这三首诗都是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虽然表面上说的是这个物,但是实际上确是在赞颂某一种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做人的志向,还有自己要坚守的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