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内容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栏目:学习内容
时间:2023-04-17 21:42:07
文章: 分享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鉴 赏:① 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国家形势的看法。风雷比喻社会变革,万马齐喑比喻当时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②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热切的希望,他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期待着改革大势催生新的生机。

问题归纳:

1.《己亥杂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哪一句?这句诗表达诗人对现实不满,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的情感。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2.怎样理解《已亥杂诗》中的风雷万马齐暗两个词语?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和尖锐猛烈的改革。万马齐暗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赠刘景文

【宋】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字词解释:

【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刘景文名季孙,原籍开封,是北宋名将刘平的小儿子。

【擎】举,向上托。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正】最

【橙黄橘绿】表面意思橙子将黄,橘子犹绿,指秋季景物。

诗词大意: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朋友,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1.《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还知道秋天哪些景物是什么样?

《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季的景色,从枯荷(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菊残犹有傲霜枝)、橙黄橘绿时这些地方发现的。我还知道秋天秋天的风,卷起了片片黄叶,在街道和巷子里吹。又到家家户户储存秋菜的季节了。大白菜、土豆、萝卜、冬瓜堆满了菜店的棚子。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1.《望天门山》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望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楚江、青山、碧水、白帆和红花日,作者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的。

2.《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的。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4、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题t(题字、题诗、问题)

侧c(侧影、侧门、侧重)

峰fēng(峰峦、山峰、顶峰)

庐l(庐山、庐舍、草庐)

缘yun(缘由、缘故、姻缘)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5、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诗词翻译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诗词翻译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6、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暮江吟》知识点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课文主题:

《暮江吟》这首诗描绘了从傍晚到夜幕降临后江面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热爱,对大好秋色的无限喜爱之情。

[注释]

①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②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③可怜:可爱。④真珠:珍珠。

鉴赏:

1、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傍晚所见到的红日西沉的江景: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2、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夜幕降临时所见到的新月初升的夜景。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把地上天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出秋夜和谐宁静的氛围。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7、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之雪梅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就是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题西林壁》先描写了看到的庐山景色,然后阐述了道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雪梅》在末句点明了雪和梅的特点,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2.说说本课三首古诗的异同点。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描绘景物的。其中,《暮江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8、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不论是生是死,都应有浩然正气、铮铮铁骨,体现了诗人的爱国精神。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9、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我会写:

杰:ji(杰出、英杰、英雄豪杰)

亦:y(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

雄:xing(雄鸡、雄风、雄壮)

项:xing(项链、颈项、强项)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0、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为:wi (以为)wi (为什么)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为国戌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如果我喝醉了,倒在战场上,你不要笑,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来?这句话揭露了战争频繁,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表现了诗人对连年战争的不满。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2、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凉州词》知识点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作者简介:王翰(687726), 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注释:

①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②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③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④沙场:战场。

主题:

《凉州词》描写了艰苦荒凉的边塞上出征前的一场盛宴,描摹了将士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

鉴 赏:

诗一开头就切入了宴会场面。夜光杯这里指精制的酒杯,以显示宴会的豪华,令人想象那五光十色的宴饮情景。琵琶声既是宴席上的欢快旋律,又是即将痛苦告别的前奏,将士们不惧怕战斗的来临,却不免惋惜这场豪饮的终止。所以第二句中一欲一催刻画了错综矛盾的情景和心情。诗的后两句描写了将土们纵情饮酒后,略带悲壮的语言,这正是将士抒发的豪迈感情:战斗来临,投身疆场,为国献身又有何惧!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译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译文

诗意: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4、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

2.怎样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现了作者对戍边将士的深切这同情,同时又从空间上点明边塞的遥远,这样,作者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之外的边塞,让读者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去回忆,体验、思考。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有像李广那样的猛将来戍守边关,胡人的骑兵就不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任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5、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我会写:

塞:si(塞外、塞北、关塞)

秦:qn(秦腔、秦岭、秦国)

征:zhēng(征兵、征战、征文)

将:jing(将领、将士、将官)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6、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还:hun(归还)hi(还是)度:d(度假)du(揣度)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7、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出塞》知识点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者简介:王昌龄(?约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意境绝妙,含蓄蕴藉,与高适、王之涣齐名。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注释:①但使:只要。②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③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④教:令,使。⑤胡马:当时内地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常发生战争。胡马指袭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⑥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主题:

《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鉴 赏: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人从明月照关的景象写起,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月和关前面使用了秦时汉时两个时间定语,这并不是说明月属秦,关属于汉,也并非实指秦、汉两朝,其想表达的是防边筑城的措施始于秦汉,可见边关忧患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接下来的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历史上那些在边塞战役中可歌可泣的将士。这两句诗,从整体上拉伸了全篇的时间感(秦汉)和空间感(万里),营造出一种雄浑的意境和历史的沧桑感。诗的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由叙事转为议论。长征未还,固然是千古共同的哀怨,但秦筑长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汉逐匈奴,单于内附。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现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8、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已亥杂诗注解与鉴赏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已亥杂诗注解与鉴赏

[注解]

①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③恃:依靠。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

鉴赏:

① 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国家形势的看法。风雷比喻社会变革,万马齐喑比喻当时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②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热切的希望,他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期待着改革大势催生新的生机。

19、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想象九州不同时社会是什么样的?

想象到九州不同时土地荒芜,老百姓拖儿带女背井离乡,房屋倒塌,路边常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骨;入侵者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随意挥动着鞭子抽向正在做苦力的人身上,可是他们不敢怒也不敢言

2.《示儿》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哪一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尽早收复中原统一祖国领土的迫切心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 家祭无忘告乃翁。

3.由醉字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醉字我看到茶楼听曲的人入了迷,眯着眼睛,随着曲子摇着头,在桌子上用手敲着节拍,翘着的二郎腿一晃一晃的装点的精致的游船上飘出歌舞声、划拳声、嬉闹声,还有随风飘来的淡淡的香粉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4.《示儿》《题临安邸》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相不同之处?

两首诗都有望南宋重振圳风,收复失地,恢复大好河的期待,立意相同,但表达的方式不同。《示儿》是以悲写情,诗人在临终时还在关心着国家的统一,希望儿子在家祭的时候把国家统一的消息告诉他。《题临安邸》以怒写情,通过对统治者沉迷于骄奢淫逸的生活,无所作为的讽刺,表达渴望国家统一的感情。

5.九州生气是怎样的?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国家安定,官员们挺胸抬头,兢兢业业,做事雷厉风行;老百姓居有定所,老有所养,少有所学;庄稼地里年轻人正在忙碌,庄稼长得茁壮 ,家里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6.《己亥杂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哪一句?

这句诗表达诗人对现实不满,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的情感。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7.怎样理解《已亥杂诗》中的风雷万马齐暗两个词语?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和尖锐猛烈的改革。万马齐暗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20、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重点)

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难点)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重点)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难点)

教具准备:教材、教案、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具体内容,具体方法,设计意图。)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就是一颗执著跳动的心,就是奔涌的热血,就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今天,让我们将继续欣赏这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二、新课或复习的每个知识点:(知识点内容,具体教学方法,设计意图,结果有多种情况的要有预设。设计有学生活动的要有 具体组织措施,注意事项,有活动评价的方法。)

1.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一名巩祚,易简,字(王瑟)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 礼部主事。他支持林则徐禁烟,建议加强战备。他反对清末土地兼并,反对君主独裁。其为文纵横,自成一家,诗风瑰丽奇肆,有《龚自珍集》。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2.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他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统名曰《己亥杂诗》,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3.诗词赏析

(1)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2)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4.写作特点

寓情于景,景中生情,情景交融,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议论和抒情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学生默读课文、大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同桌互相讨论。

5.这首小诗写了三种心境,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细读诗句,仔细品味作者的爱国情。

三、练习:(练习内容,设计意图,评价方法。)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浩荡:无限。

(2)吟鞭:诗人的马鞭。

(3)落红:落花。

(4)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

2.听读诗歌,理解诗意。

满怀无限离愁别绪,在白日斜的时候告别久居的京城,吟咏着诗句挥动着马鞭,(马鞭)举处便是离京师越来越远的天涯。落在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落花)要变成泥土把故枝滋养。

3.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结合起来,移情于花,表达诗人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为春泥,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感情。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离京,却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具体方法。)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五、作业布置:(具体内容,完成时间要求。)

1.熟读并背诵《己亥杂诗》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黯然辞官

不甘退伏,憧憬未来

以落红自喻,寄予爱国情怀

21、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评课稿听课记录

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评课稿听课记录

这是一节有设计感的课。

在教学设计中,年轻的说课老师还是花费了一些心思,教学设计中的亮点俯拾皆是。

亮点1

(1)如果陆游只能对儿子们说三句话,留下哪三句?(2、3、4)

(2)如果只能说两句话,留下哪两句? (3、4)

(3)如果只能说一句话,留下哪一句?(4)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点凸显了诗中的重点句,比反复强调效果好很多,且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也会记得更牢!

亮点2

补充陆游的另一首诗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将陆游的爱国之情提现得淋漓尽致。

亮点3

在学习《题临安邸》一诗中,一个醉字,你似乎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以一字为抓手,引导学生去感悟统治者的骄奢淫逸,高谈阔论,体会当时社会的只顾眼前享乐的社会现象,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老家汴州。那些家伙早已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金兵占领的半壁江山。

亮点4

看到这么美丽的杭州,面对这群只知道享受,而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权贵,你们着急不着急?(着急)着急什么?(着急他们这样吃喝玩乐,金兵又会把杭州占领了。)

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里,我们担忧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里,我们愤怒不愤怒?我们再和诗人一起问一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在全诗学完后,老师有一次抓住诗中的重点句,以排比的方式师引读,生接读,将作者的愤怒、无奈、忧虑表达得淋漓尽致!

亮点5

出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示汴州的繁华,可是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再来看看杭州,这些权贵们逃到杭州后,杭州又成了什么样子呢?通过这样的对比,更加体现出作者的忧虑及对统治者苟且偏安的不满、愤怒、警告!

22、五年级语文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好词好句摘抄

五年级语文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好词好句摘抄

好词:

亥:亥时

恃:自恃 有恃无恐 恃强凌弱 恃才傲物

哀:哀伤 悲哀 哀悼 哀怜 哀兵必胜

拘:拘束 拘谨 拘禁 拘管 不拘一格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主题:

《己亥杂诗》写了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感痛心,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和对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鉴 赏:

① 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国家形势的看法。风雷比喻社会变革,万马齐喑比喻当时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②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热切的希望,他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期待着改革大势催生新的生机。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鉴 赏:① 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国家形势的看法。风雷比喻社会变革,万马齐喑比喻当时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②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热切的希望,他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期待着改革大势催生新的生机。

问题归纳:

1.《己亥杂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哪一句?这句诗表达诗人对现实不满,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的情感。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2.怎样理解《已亥杂诗》中的风雷万马齐暗两个词语?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和尖锐猛烈的改革。万马齐暗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4、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生字组词:

熏:熏风 熏陶 熏肉 熏染 臭气熏人

杭:杭州 苏杭 杭绸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5、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译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译文

诗意: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唯独放不下,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宋朝的军队平定中原那一天,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同tng (相同)(共同)

同tng (胡同)

空kōng (天空)

空kng (空地)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7、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示儿》知识点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主题:

《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诗人痛惜自己无法亲眼看到国家统一,希望儿子以后家祭的时候能将这一好消息告诉自己,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注解]

①示儿:给儿子看。②元:同原,本来。③但:只是。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鉴 赏:

① 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悲哀凄凉的心境。

② 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嘱咐儿孙不要忘记把喜讯告诉自己。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8、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y:榆(榆关、榆树、榆荚)

pn:畔(河畔、池畔、耳畔)

更:gēng(打更、五更、三更半夜)

聒:guō(聒耳、聒噪、聒碎)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9、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词人,其词在中国词坛上享有很高声誉。主要作品 :《通志堂集》《纳兰词》。

课文主题:

《长相思》描写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的状态,全词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了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0、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译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译文

理解诗意

《枫桥夜泊》: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与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枫桥夜泊》: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什么?

诗人看到了渔船上忽隐忽现的灯火,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听到了远远近近有几只乌鸦惊叫起来,寒山寺的钟声;感觉到气温更低了,霜飞满天,寒气袭人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2、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b:泊(停泊、泊船、飘泊无定)

chu:愁(忧愁、发愁、愁眉不展)

s:寺(寺庙、寺院、少林寺)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山居秋暝》: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

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4、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1.直上银河、同到牵牛织女家寄托了作者怎样情怀?

诗句采用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得思想感情?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描绘了一幅朦胧迷离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3.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

35、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的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又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2.从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黄沙突出西北战场的艰苦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见战斗艰苦激烈。

36、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重难点探究:

1.前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描写这幅悲凉肃杀战场景色,也代表有志之士报国的决心。

2.《马诗》中抒发自己情怀的诗句是那句?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马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写出了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表达了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和不被重用的感慨。

4.马诗是怎么样运用比兴手法的?

《马诗》开篇以雪喻沙、以钩喻月,是比;全诗借马喻人,借咏马及其命运,来抒写志士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愤懑,通篇是比。开篇两句从富有沙场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发驰聘疆场的豪情,这是起兴。全诗抒发了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郁闷。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相关内容
  • 语文学科教学计划模板
    语文学科教学计划模板

    1、语文学科教学计划模板一、学情分析:我班有51个学生,在经过了一年半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

  •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1、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的学期已经来临,我要响应涟源市小学语文的课改精神,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研究新课程标准为重点,以教研为突破点,

  • 五年级下古诗三首从军行诗文重难点复习随堂笔记
    五年级下古诗三首从军行诗文重难点复习随堂笔记

    1、五年级下古诗三首从军行诗文重难点复习随堂笔记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诗的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又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

  • 古诗三百首一年级
    古诗三百首一年级

    第1篇、送浑将军出塞(唐代-高适)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yé)王。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yān)支下。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银鞍玉勒绣蝥(máo)弧,每逐嫖(piáo)姚(yáo)破骨都。李广从来先将士,卫

  • 古诗词大全600首短篇
    古诗词大全600首短篇

    第1首、咏桂(唐代-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第2首、闺怨(唐代-鱼玄机) 靡(mí)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别

  • 古诗100首经典
    古诗100首经典

    第1首、苦雪四首·其二(唐代-高适)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lǎn)惰(duò)。赖(lài)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 第2首、送人(唐代-杜牧)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

  •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

    1、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课文读后感《两根灯草》,什么是灯草?为什么是两根呢?小说《儒林外史》,是一个经典的讽刺笑话,广为流传,本文就是引用了里面严监生的笑话。说的是严监生躺在床上,睁着眼睛,

  • 古诗词80首优选
    古诗词80首优选

    第1首、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唐代-李白)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第2首、买花(唐代-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xuān)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

  • 古诗朗诵大全100首精选
    古诗朗诵大全100首精选

    第1首、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唐代-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xíng)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yì)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dí)的(dí),我心悬旆(pèi)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

  • 古诗词300首经典
    古诗词300首经典

    第1首、凉州词(唐代-薛逢) 昨夜蕃(bō)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第2首、古剑篇(唐代-郭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hè)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zhù)得宝剑名龙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