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这篇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桥这篇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桥这篇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答:黎明时分,当洪水袭来时,村里的老支书冒着生命危险,公正无私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序地走过木桥,最后却和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卷走了。
2、11 项链 朗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朗读略。大海的项链是小娃娃的脚印。
3、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
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
我最喜欢冬天,因为冬天雪花飞舞,我可以和小朋友在雪地上尽情地堆雪人、打雪仗。
4、说一说,你喜欢什么体育活动?
说一说,你喜欢什么体育活动?
我喜欢的运动是打羽毛球,因为我喜欢林丹,他是一个羽毛球运动员,我以后的梦想就是成为想他一样的羽毛球运动员。
5、朗读课文,说一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朗读课文,说一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答:睡梦中的妈妈是很美丽且温柔的,这也说明了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
6、《那一定会很好》朗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三年级语文上册《那一定会很好》课后练习题答案解析,朗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答:相同之处:《去年的树》中的树和本课中的种子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去年的树》中,树先是被伐木工人砍倒,后被切成细条,做成火柴,最后变成了点燃的火。本课中的种子先是长成了一棵大树,后又变成了手推车,然后变成了一把椅子,最后变成了阳台上的木地板。
不同之处:《去年的树》中,树的变化不是按照它想变成的样子改变的,而本科中的种子则是一直按照自己想成为的模样变化的。
7、故事还没有结束,你认为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为什么这样想?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后习题答案
故事还没有结束,你认为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为什么这样想?听老师把故事讲完,看看自己的预测和故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指导:这道题是指导同学们在读文章时如何边读边根据内容预测下文,这样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同学们今后构思自己的习作。
我在故事的很多地方作了预测。当读到胡子沾上了营养丰富的果酱时,我就猜到胡子会越长越长。
故事讲到了长胡子的各种用处,我依据这个内容和生活常识作了一些预测。
我预测的内容没有原文丰富,有的还与原文不一致,但是我的预测也是有依据的。
当发现自己的预测和故事的实际内容不同时,我会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接着猜测后面可能会发现什么。
答案:我认为胡萝卜先生走到哪里,故事就会发展到哪里。比如胡萝卜先生走到河边,小猫觉得钓鱼线太短了,于是就剪了一段用来做钓鱼线。我这样想的理由是: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很长很长,只要是需要线或绳子的地方,都可以用上。
8、读课文,说说《我变成了一棵树》全文写了什么?
读课文,说说《我变成了一棵树》全文写了什么?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讲述我变成了一棵树的感觉,告诉大家其实这世界上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到底还是妈妈
9、老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插图与课文内容说一说
老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插图与课文内容说一说
老屋的样子非常破旧,窗户变成了黑窟窿, 门板也破了洞很久很久没人住。
老屋乐于助人。在它准备倒下的时候,没有地方睡觉的小猫,找不到地方安心孵蛋的老母鸡、找不到地方织网抓虫的蜘蛛先后向它寻求帮助,老屋二话不说分别为它们提供睡觉、孵蛋、抓虫的场所,可见老屋有一副热肠心。
10、本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本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小外甥从出生到四岁这个时间段的一些趣事,生动且形象的刻画了一个努力学会独立面对挑战的沉着、勇敢的小男子汉的形象。
11、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说一说起因经过结果
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说一说起因经过结果
答:本文写的是一只老麻雀不顾自身安危,毅然保护小麻雀免受猎狗伤害的事。
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猎狗发现一只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 经过:老麻雀用身躯掩护小麻雀。 结果:老麻雀吓退了猎狗。
12、2、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关键1:冀中人民的顽强斗志。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靠着地道坚持生产和敌后游击战争。
关键2:冀中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地道的式样多,结构奇特;地道 的作用奇特,既能保护自己,又能打击敌人;地道 能防御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功等各种破坏;地道 里可以通过无线电和有线电了解地面的情况。
13、第6课将相和 1、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本文共1600余字,我阅读时间约(15)分钟。
14、第5课撘石 1、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本文共600余字,我阅读时间约(6)分钟。
15、你读《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课后练习及答案
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本文共90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为为 10分钟。
看到课文题目,我产生了疑问:地道是什么样的?在地道里怎么打仗呢?带着这些问题读,我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透彻了,阅读的速度也出更快了。
16、你读《撘石》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撘石》课后练习及答案
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本文共600余字,我阅读时间约(6)分钟。
17、穷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穷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答:本文主要讲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18、桥这篇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桥这篇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答:黎明时分,当洪水袭来时,村里的老支书冒着生命危险,公正无私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序地走过木桥,最后却和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卷走了。
19、课文《匆匆》中为什么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有什么好处?
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两处一连串的问句分别在第1、4自然段。第一处一连串的四个问句形成了一种急切之势,表达出作者迷茫因惑和苦恼的心理状态。第二处六个问句连用,如层叠而至的波浪
将文章推向高潮,流露出作者对时光匆匆易逝的慨叹与无奈,是作者不甘虚度光阴,
力求上进的内心独白。
这样表达的好处:这些问句像一条线,巧妙地牵引着作者的情感,层层紧扣,展露并深化了主题。
20、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印象深刻的是哪件事?
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印象深刻的是哪件事?
答:课文根据时间顺序主要写了下面的这些事情,先写了父亲被捕前烧掉文件和书籍,以及工友阎振三被抓;然后写了父亲被捕时的情景,主要表现了敌人的残暴,父亲的处变不惊;接着写了法庭上父亲与敌人斗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镇定沉着;最后写了父亲遇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虽然遭受了严刑拷打,但是他毫不动摇,依旧坚定;面对家人的时候,他用安定沉着感染着亲人,使亲人化悲痛为力量。
21、司马光与其他课文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司马光与其他课文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答:《司马光》这篇课文在语言上属于文言文,而同单元其它课文属于白话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文字简练,篇幅很短,共两句话。但是每个字都代表一个意思,如戏便是游戏的意思。语法上也有不同,如群儿戏于庭的表达上是人物、事件、地点,而我们以前学的文章的表达顺序一般为人物、地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