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内容 > 

六年级数学数据处理评课稿

栏目:学习内容
时间:2024-03-07 13:34:06
文章: 分享

《六年级数学数据处理评课稿》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六年级数学数据处理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六年级数学上册数据处理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功能与价值。

3、经历用条形、扇形统计图描述统计结果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1、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准确把握和确定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百分比关系。

2、阅读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和决策。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在课前做了一个调查,并且把我的调查数据制成了一幅条形统计图。想了解我调查的是什么吗?请看大屏幕(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从这幅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生:我知道了六一班喜欢乒乓球的有12人,喜欢足球的有8人

师: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你们能计算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吗?

生计算,汇报,师评价。

我们还可以用一种统计图来表示。(出示扇形统计图)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学习的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探究学习,理解新知。

师:在这幅扇形统计图中,我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也就是百分之百;用五个小扇形分别表示喜欢5类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其中黄色的扇形表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同学们,那绿色扇形、蓝色扇形、紫色扇形、红色扇形分别表示什么呢?生讨论,交流,汇报。

师:我们已经知道六一班一共有40人,结合这幅扇形统计图,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喜欢乒乓球的有多少人呢?你们能解决吗?

生: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

2、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一、情景导入,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有几个陌生的老师来我们一(2)班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不要紧张,这些老师给我们带了很多好东西,看一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东西吗?

学生齐答:想.

教师展示箱子里面的物品,并让学生一起说出物品的名字.

二、新授互动

师:你们能把这些物品按照他们的形状进行分类吗?同桌和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好,现在我请两位同学上来分一分!那么大家认真看看他们是怎么分的?

师:他们把长长方方的分成一类,把正正方方的分成一类,直筒筒、两头圆圆的分成一类,还有就是把圆圆的球分成一类.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那么你们知道这四类形状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齐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认识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那么大家来说一说这四种图形有什么特点呢?拿出你们带来的物品观察一下. 每一名学生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品观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师:好,我现在请同学来说一说.

小组汇报,学生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

第一小组汇报: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六个面,相对的面是相同的.

第二小组汇报: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六个面一样大.

第三小组汇报: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的.

第四小组汇报:球是圆圆的,能滚动.

师:你是怎么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生: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六个面一样大,长方体六个面不一样大.

(教师板书)

师:非常棒,大家一起来齐读。学生齐读。

  三、猜谜游戏

教师板书问题:(指名学生回答,看谁说得又准又快)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圆)

正正方方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正方体)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

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长方体)

四、实践活动

出示图片:课本P71练一练

第1题:找朋友(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全班点评)

第2题: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全班点评)

第3题:搭一撘小小建筑师

  指导学生用桌上的物体搭建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挑选一些拿到讲台上展示,并且告诉大家里面都用了哪些图形。

五、小结

  大家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一齐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教师指图形,学生举物体,说名字.)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找一找生活中是这些形状的物品,并与同伴说一说,或 把它们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

六、布置作业:用这些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

七、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八、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教学行为,成功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时,我把复习旧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通过富有儿童情趣的猜一猜 从箱子中中依次拿出四种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三棱柱)让学生来猜猜它们都是那些数学朋友,猜对了我就用课件展示它们,再人人动手、动脑,通过摸,初步感受物体的面,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使学生轻松地进入了新课,同时对数学充满了兴趣,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

2、在活动中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思维

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而数学知识一般较抽象,生硬。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活动,如摸一摸、认一认、猜一猜、摆一摆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感悟。

3、感受数学之美。在学习了新知之后,学生很兴奋,在最后的教学环节中我还安排了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图形他们都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不仅很有用而且数学还很美!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教学常规管理方面有待提高,特别在学生对于学具的操作上,大部分孩子很听话的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了,还有一小部分的孩子总在摆弄自己的学具,等我讲到下面的部分时,这部分孩子就没有听到,也就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课堂效率也降低了。

2、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中的引导不够明确,使少部分学生在操作时无目地,例如有的孩子在小组活动时仅仅是个旁观者,而没有真正的投入到活动交流中去。这也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关注每一个孩子,力求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3、一年级数学分类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学设计

一、课前检测。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请看大屏幕,看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什么故事。(老师结和大屏幕给学生绘声绘色的讲述一个动物王国的故事,将学生带入一个情境,很自然的引入分类。)播放课件①:[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森林里,一只百灵鸟手拿喇叭在广播:森林王国的居民们请注意,最爱整洁小家庭的评选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大家作好准备,下面开始评选。动物评委老虎、梅花鹿、熊猫、狮子走向动物们居住的房子。先是小蝴蝶的家很多不同颜色的花朵按颜色分类放得整整齐齐;再是小猫的家,很多糖果按大小放的整整齐齐。然后是袋鼠的家很多沙发按形状分类放得整整齐齐;再是小白兔的商店货柜上第一层是学习用品,第二层是生活用品,第三层是各类蔬菜;此时,评委们面露喜色,当来到小猴子的家时,(书上插图)一片凌乱,评委们目瞪口呆。

2、师问题导入 :当评委们来到小猴子的家时,为什么都呆住了?

(因为小猴子的家乱七八槽的,没有别的动物的家那样整洁。)

3、动画现出小猴子可怜的样子,用可怜的语调(配音要逼真)说:小朋友们,你们快帮帮我吧,我也想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家)

二、明标激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帮助小猴子把它的家整理得整整齐齐的呀?(想),那么就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说说你们是怎样帮助小猴子整理房间的?小朋友们的方法都很好,都知道把同类的事物放在一起,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知识给物体分类,板书;分类。

我们再来看看小猴子的家,(把服装鞋帽放在一起,把学习用品放一起,把玩具放一类,)经过大家的帮助,小猴子的家果然变得整洁、舒适多了!

小猴目睹了我们分类的过程,也学会了一些分类方法,他还迫不及待的想给我们展示呢?瞧,他带来了什么?指名说一说

三、自学自悟

出示课件③:桌子上有一些三角形、圆形(4个红三角形、2个白三角形,2个红圆形,3个白圆形)小猴子会怎么给我们展示呢?聪明的小朋友你的办法一定也很多,先来说一说吧!(是按颜色来分的,)你做的可真棒;你是按形状来分的,太好了。

小猴子是怎样分的呢?你们想知道吗?和我们大家分法不谋而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四、交流互动

1、看到大家的表现,小猴子喜笑颜开,他要把他的许多朋友介绍给我们。他们是谁呢?指名经过小猴子的介绍,我们已经认识这些朋友了,可是老师还想考考你们对这些动物朋友了解多少?请你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请小朋友们拿出二号题卡,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真不错 ,结交新朋友可真好

2、动物朋友们们也想了解我们班级的情况,谁愿意来介绍一下,我们班有( )名学生,男生( ),女生(  )。如果把全班学生和老师我分成两组,有几种分法?同桌讨论一下。按性别分;按高矮分;按老师学生分。

说的可真好,够细致,看来我们不但学会了分类方法,还学会了细心观察。

3、小朋友们这么可爱,小猴子更高兴了,他还拿出好吃的蔬菜和水果招待我们,不过他给大家提出了

一个要求,就是在吃之前,要分清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以开火车的形式汇报同意吗?香蕉是水果画对号。

我们吃也吃饱了,玩也玩累了现在也该回家了。好客的小猴子为我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礼物,由于大家走得匆忙,小猴子在装这些礼物的时候来不及了,所以装得乱七八糟的。(需要每个小组齐心协力把这些礼物整理好。记住,谁也不要抢,礼物是小猴子分给大家的。现在请每个小组来领礼物。)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刚才学习的给物体分类的方法,将篮子里的礼物进行分类整理,在桌子上摆好,看哪一组的同学摆得又对又快,并想一想你们为什么要那样分类?学生自由分类整理巡视指导,你们小组是怎么整理的?

4、小组演示:你们真能干,很快就整理好了,现在,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么分的:分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在汇报时要说清你们小组都得到了那些礼物,然后再说是怎么分类的?最后向其他组展示一下,听明白了吗?

你们小组是把汉语拼音按声母和韵母进行分类的,真是学有所用啊。按大小分,又按形状分是吗?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五、引领达标

孩子们,这一次我们可真的要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回家了,现在大家拿好小猴子为我们预定的车票,要认真计算好你该乘坐哪路车,不要做错车呀。一路车在这儿,二路车在这儿,三路车在这儿,现在老师检查一下车票,看看有没有孩子坐错车,好棒,我们终于可以听着音乐,哼着歌,快快乐乐的回家了。

(播放音乐课件和朋友回家)

好,终于到家了,请同学们坐回座位。原来家里还有许多事等着我们去做呢。出示课件,整理自己的房间。小组讨论如何整理,指名汇报。

师:很快我们把这些事做完了,因为XX在这次劳动中表现的特别出色老师授予他们小能人称号,师与小能人握手 ,我们大家一起祝贺他们。老师在走下讲台时,巧妙而不露痕迹的将讲台早已装好各色粉笔的盒子碰倒,使粉笔四处散开)。

刚才老师不小心将粉笔盒碰倒了,谁来帮老师收拾一下?(请生上台收拾,让生归类按格子放好,教师给予表扬)

六、达标测评

1同学们,这次森林之旅你玩的愉快吗?动物朋友们让我转达他们对你们的问候,希望你们不要忘记他们常给他们写信别忘了贴邮票啊!对了,邮票的面值都有多少的呢?请你们课后收集一下邮票,也给他们按面值分分类吧?

2、学生谈收获

我们都可以对物体进行分类,老师希望这些分类方法,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下课,感谢孩子们和我度过了这么美好的40分钟。

4、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生活中的数》评课稿

听了《生活中的数》单位换算一节课,有以下收获:

优点: 1.能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遇到的小数,从身边的生活入手学习数学,学生比较感兴趣。

2.能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师提出问题:按高矮顺序给小朋友排队,这些数据太乱了,怎么比呢?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是为了学,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探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解决问题,掌握方法。

4.教师的作用重在设疑、引导、点拨、总结。

5.注意总结规律,教给学习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名数的互化方法:

⑴首先要明确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改写时是把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还是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从而确定用进率去乘或用进率去除。

⑵要注意已知名数与所求名数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是10,还是100,或是1000,不能搞错。注意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不是10,100,1000,改写时要特别小心,必须明确要改写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3600、24或12等,千万不要把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也当做10、100、1000来计算。

⑶要根据是乘或除以10、100、1000来确定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并注意根据进率确定小数点要移动几位。

⑷注意复名数的改写只是改写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一般不变。

建议:

课堂练习要充分。教师要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练习要充分。

5、用数学评课稿

教学设计(续页)

教学活动设计补充内容

一、情境激趣

师:看,游乐场有这么好玩的游戏。现在老师带大家一起到滑滑梯上去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二、新课教学

1、教学有关6、7的加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①观察图画。

师:我们先看一下小兔子遇到了什么问题。

师: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

师: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

②认识大括号和?号并解答。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师:你能根据这个场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就代表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 师:(巡视)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师: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

2、教学有关6、7的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现在老师带你们小河边游船,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采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

师:看这幅画与刚才小兔子的图比较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强化

(课件出示书本企鹅图)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师:大家快来看,这是要我们干什么?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

四、课堂练习

师:你们还想不想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师出示课本第47页做一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一题,同桌之间互相说题意,再独立完成。分别让学生说想法,对做对的及时表扬。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48页第1题。

五、总结。

师: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老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大家。那么通过今天的游玩,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吗?

师: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6、二年级数学变化的图形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有趣的剪纸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在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生活中对称图形的特点。

难点:通过折、画、剪等操作活动,得到所需的图案

教学准备:

PPT、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一天,图形王国的花园里有一只蜻蜓正在空中捉小虫子吃,忽

然飞来一只蝴蝶绕着它飞来飞去,蜻蜓生气地说:别跟我捣乱!

蝴蝶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

儿的!蜻蜓更生气:你是蝴蝶我是蜻蜓,我们怎么可能是一家

人呢?这时一片树叶落了下来,蝴蝶接着说:这你就不知道了

吧,数学爷爷告诉我,在图形王国中,不仅蝴蝶蜻蜓是一家,

这些树叶和我们也是一家呢!

二、探究新知

1、蜻蜓、蝴蝶和树叶为什么是一家?

仔细观察每个图形的左边和右边,你发现了什么?

2、PPT演示

淘气和笑笑也带来了在手工课上剪的一些漂亮图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3、你想剪这样的图形吗?

剪一件小衣服,想想是怎么剪的?师演示步骤,巡回检查指导。

剪一片树叶,你是怎样剪的?

4、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应用拓展

1、练一练第1题,照样子做一做

2、说一说怎样才能剪出下面的图案(练一练第2题)

3、连一连。

4、看一看,做一做。

5、欣赏对称图案。

四、作业设计

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

7、三年级数学乘与除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乘与除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1.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展开的,它是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本单元的内容是口算乘、除法,主要为今后学习笔算乘、除法打基础。本单元共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小树有多少棵和需要多少钱两个情境活动之中;第二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丰收了和植树两个情境活动之中。小树有多少棵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理,并掌握口算方法。需要多少钱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同样为了学生真正理解算理,教材呈现了多种计算的方法。丰收了主要学习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植树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口算基础,再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一些算理,可以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

3.教学要求: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第一节: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の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の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の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の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の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の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の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の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の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口算题卡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の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の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の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の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の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の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の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の钱都是相等の。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の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の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の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先算の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の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34=12(元) 20-12=8(元) 答:应找回8元。

20-34 (先算の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 答:应找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の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の两步计算の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5、小结: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の式题。)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の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巩固练习:

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の意思,再算一算。

2、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の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五、拓展练习:

1、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の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来。第二问根据题目创设の情景来叙述算式の意义。

2、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の意思,再根据题目意思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六、总结强调: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先算の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

第二节:买文具

教学内容:P5 ~ 7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の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の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の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の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の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の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の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の习惯,体验合作学习の快乐。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の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の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の计算顺序式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8+6 40-64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3本作文本一共18元。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笑笑买了一本作文本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条件: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 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の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2)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① 183=6(元),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② 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全班讨论:183+4 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183+4中の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 183表示1本作文本多少元。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计算183+4の时候,应先算183=6,再算6+4=10,用脱式计算。

(4)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减法又有除法の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の运算顺序是什么?

(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6、说一说下面哪种做法对。

总结脱式计算写法:

1、不参加运算の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2、现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课题巩固练习

P6试一试。

1、提示:先算淘气买の钢笔一支是多少元。

2、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3、结合情境说下面算式の意思,并计算:

四、巩固练习:

P6~7连一连全部内容。

五、总结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の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板书设计:

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183=6(元),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 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第三节:过河

教学内容:P8 ~ 10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の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の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の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の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の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の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の两步式题の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 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 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计算

32-88 20+164 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の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の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 )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の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の。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 读作:29与25の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5、提问: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54(9-3)

三、课堂练习

P9试一试

1、提示: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70-46)8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の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 (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6.小结:通过刚才の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の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の。

四、巩固练习

P910练一练内容。

五、总结:带有小括号の算式の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板书设计:

过河(带有小括号の混合运算)

(29+25)9 读作:29与25の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练习一

教学内容:p11-12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の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

乘除,后加减の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の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の,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の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の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の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の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の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の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の顺序是怎样の?(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の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5、

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126=2(元) 解法二:36=18(元) 解法三:123=4(瓶)

3>2 18>12 6>4

答:男生买の饮料便宜。 答:男生买の饮料便宜。 答:男生买の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 答:每瓶便宜1元。

6、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a. 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 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

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

8、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の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9、四年级数学方向与位置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方向与位置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方向和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描述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好方法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找准观测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数学书61页主题图,先观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揭示这节课学习内容。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并探索,引发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深入的探究,后以小组为单位有序汇报。(笑笑从家去图书馆,怎样说清楚她要走的路线?)

2.亲自实践

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出要确定的物体的具体

位置必须要知道方向和距离。老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绘制路线图,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借助质疑,深入研究

如果反过来从图书馆到笑笑家,该怎么走呢?为什么这次描述和笑笑从家到图书馆不一样呢?老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只是方向改变,两者间的距离并未发生改变。

4. 归纳概括

怎样描述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在描述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师小结。

三、及时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62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试做后交流

2.课本62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试做后选取正确和错误的展示,通过对比,明确错误原因。

3.课本62页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后小组互批,互疑,互改,互讲。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生活中应用这部分知识时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

3.对自己课中的表现做一个评价。

板书设计 :

去图书馆

观测点 方向 距离

10、四年级数学线与角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线与角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第二单元《线与角》

①直线:没有端点, 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可测量;

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不可测量;

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延伸,可以测量。

线段和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直线和射线不能比较长短。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②平行: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平行线画法:一合,二靠,三移,四画。(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只能作一条。)

(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以作无数条。)

两平行线间的所有垂线段相等。(即: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③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垂线画法:一找,二合,三画,四标。(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只能作一条。)

(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作无数条。)

同一条直线的所有垂线互相平行。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直线的距离。

(即:【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

④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互相平行;

长方形的两组对边互相平行,四组邻边互相垂直;

正方形的两组对边互相平行,四组邻边互相垂直,且一组对角线也互相垂直。

⑤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口的大小有关。

0o锐角90o 直角=90o 90o钝角180o 平角=180o 周角=360o

1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1个平角=2个直角

⑥量角:量角要用量角器。

(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o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o)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两合一看。

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点点重合); 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线边重合)。

一看是指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看刻度)。(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是看

外圈刻度还是内圈刻度。角的张口向左看外圈刻度,角的张口向右看内圈刻度。)

⑦画角:画角可以用量角器或三角板。

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一画射线二重合,三找好点四连线,五标度数六检查。

用一副三角板能画出的角有:(注意:这12个能用三角板画出的角度都是15的倍数。)

15o 30o 45o 60o 75o 90o 105o 120o 135o 150o 165o 180o

(45o-30o) (30o+45o) (45o+60o)(30o+90o)(45o+90o)(60o+90o)180o -(45o-30o)

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四边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

11、四年级数学认识更大的数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更大的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认识更大的数》

①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②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③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都是数位;

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数位。

④从右边起,四位分一级。 个级包含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

万级包含的数位有: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

亿级包含的数位有: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计数单位有:亿、十亿、百亿、千亿。

⑤多位数读法: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

每级末尾如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

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记仔细;

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

⑥多位数写法: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

哪一位上无单位,用0顶位要牢记。

⑦多位数大小比较:大小比较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看高位,高位数大数就大。

⑧多位数改写:改为以万作单位,必须去掉4个0;

改为以亿作单位,必须去掉8个0。

⑨求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方法好,近似数来有法找;

取到哪位看下位,再同5字作比较;

是5大5前进1,小于5的全舍掉;

等号换成约等号,使人一看就明了。

⑩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都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自然数由单数和双数组成,如1,3,5,7,9,都是单数;0,2,4,6,8,10,都是双数。

12、四年级数学生活中的负数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负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生活中的负数》

1.正负数

①正数:比0大的数。

表示方法:在数字前面添上+号,可以省略,

如+5、20,读作:正5、二十。

②负数:比0小的数。

表示方法:在数字前面添上-号,不可省略,

如-2、-10,读作:负2、负10。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④数的比较:正数 0 负数

【注意】用正数、负数表示实际问题时,

要确定以什么作为标准(即:以什么作为0点)。

2.温度

①零上温度:0℃以上的温度。

表示方法:用正数表示,+可以省略,

如+5℃、10℃,通常读作:零上5摄氏度、10摄氏度。

②0℃:水结冰的临界点。

③零下温度:0℃以下的温度。

表示方法:用负数表示,-不可省略,

如-2℃、-30℃,通常读作:零下2摄氏度、零下30摄氏度。

④温度的比较:零上温度 0℃ 零下温度

【注意】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时,

零下温度的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如:-20℃<-5℃。

四上《数学好玩》知识点总结

1.漏水实验

如果1个水龙头每分钟漏水30毫升,一个月大约要浪费多少毫升水?一年呢?

分时天月 分时天年

30602430 306024365

=18002430 =180024365

=4320030 =43200365

=1296000(毫升) =15768000(毫升)

2.编码

①身份证号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号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地区代码,第7位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位至17位为顺序码(其中第17位,奇数表示男,偶数表示女),第18位为校验码。

②银行卡号

银行卡号是由16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发卡银行标识代码,第7位至15位为发卡银行自定义代码,第16位为校验码。

③学号

2011502361表示2011年入学,五年(2)班,36号,男生。

3.数图形中的学问

①从同一点引出n条基本线段,那么图中所有线段的个数为:

n+(n-1)++2+1=(n+1)n2

②从同一点引出n个基本角,那么图中所有角的个数为:

n+(n-1)++2+1=(n+1)n2

③从同一点引出n个基本三角形,那么图中所有三角形的个数为:

n+(n-1)++2+1=(n+1)n2

13、四年级数学除法评课稿

商不变的规律:

商变化的规律: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

商反而会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被除数除数=商

不变 扩大 缩小

不变 缩小 扩大

(三)路程、时间与速度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2.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指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速度的单位有:千米/时,米/秒,)

3.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四)解决问题

解应用题儿歌:题目读几遍,从中找关键;

先看求什么,再去找条件;

合理列算式,仔细来计算;

一题求多解,单位莫遗忘;

结果要验算,最后写答案。

14、五年级数学可能性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可能性

单元目标:

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能按指定的可能性的大小设计相关的方案。

单元重点: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单元难点:能根据指定的条件合理设计可能性大小的方案

15、五年级数学轴对称和平移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和平移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轴对称和平移

教材分析

本单元继续学习轴对称图形,采用对折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继续学习平移,要把简单的图形在方格纸上连续平移两次。在内容的编排上先学习对称,再学习轴对称,然后学习平移,单元结束时有一次操作型的实践活动。

轴对称和平移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轴对称和平移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教材通过设计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探索解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都有很大的作用。

这部分教材在编排上,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轴对称、平移现象,如学生熟悉的基本平面图形:升国旗、抽屉、高空缆车的图片等等,使学生感受到轴对称与平移等图形变换就在自己身边,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2、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掌握图形变换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教材中安排了折叠、剪拼、画图等动手操作活动,这样在做中学,不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而且为学生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象提供了平台。 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段学习了对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图形的变换打下了伏笔。

3、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培养对美的理解。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尽可能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加深对数学美的理解。欣赏与设计:通过对漂亮图案的欣赏、分析,使学生逐步领略图案设计的奇妙,逐步掌握一些简单的图案设计技能,达到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进行图案设计的要求。

16、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小数除法

单元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打电话的情境,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活动,掌握求积、商近似值的方法,能够按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4.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并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重点与难点说明

小数的除法,分为三种情形分别进行探索:一是小数除以整数,二是整数除以整数;三是小数或整数除以小数。

小数除以整数的情形,结合实例,探索并理解可以把被除数当成整数,变成整数的除法求得商后,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在以往学过的整数的除法中,只能求得整数的商及余数。但在小数的除法中,整数的余数可以化为更小的单位(小数单位),因此可以继续平均分(做除法),得到的商是小数。所以,今后遇到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可以把被除数(整数)的末尾添上小数点,在这个小数点后面可以添上所需要的0。这样,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又转化为上述小数除以整数的情形了。

除数是小数的情形,应用商不变规律,根据把除数变成整数的需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就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上述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了。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复杂的小数的乘法或除法运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且会根据要求,取积或商的近似值。

认识循环小数,结合竖式除法的过程,体会出现了什么情况,不用再除下去,就能知道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17、五年级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具体操作开始的,再逐步形成抽象的思维。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儿童的原有认知水平及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比较等数学活动中,找出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并进行优化选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方法。在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反思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教材与学情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但只局限于对单一图形进行简单分析。本节课可以巩固已有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方面有所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组合图形,能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通过比较、归纳,选择求组合图形的最优方法。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感受解题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渗透转化、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并选择优化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组合图形

1.用已经剪好的图形,拼成自己喜欢的作品。

说一说,你拼成的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已学过的基本图形组成[y1] 的?

2.它们的面积怎么求[y2] ?

小结:像这样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3.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4.关于组合图形,你还想研究些什么[y3] ?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用已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让学生体会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是组合图形。再观察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使学生逐步熟悉组合图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交流,掌握方法

1.(课件出示)我们同安进修学校附小有一块草坪(如下图)。 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y4] 有多大吗?

2.自主探索,交流方法。

⑴认真观察这个图形,谁来说一说你准备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上画出辅助线,师:为什么要画上这条虚线呢?(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已经会计算的基本图形)

说一说:组合图形和这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y5] ?

⑵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

画一画,把组合图形转化成你已经会计算的基本图形。

⑶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⑷把大家展示的几种方法进行分类。

小结:刚才大家在汇报时出现三种方法[y6] ,一种是分割法,一种是添补法,一种是割补法。但无论是那种方法,他们的目的都是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转化是我们学习数学经常要用到的一个方法。

3.选择方法,计算面积。

汇报交流,优化方法。

小结: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很多,但我们要选择简单的方法。分割的图形越少、越简单,计算就越容易。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组合图形的面积时,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尝试、合作交流。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开拓思维,并引导学生寻找最简方法,实现方法的最优化。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联系生活,巩固应用[y7]

1.计算下图的面积,选择正确的方法。

2.下面是我们学校的一块绿色实践基地,请你计算它的面积。

3.学校要把这块绿色实践基地分配给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请你帮忙设计方案,并计算出每个年级的实践基地面积。

4.下面是一副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面积是64平方厘米,你知道其中每一块板的面积各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不同形式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收获?

设计思路

《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展开教学的,本课教学从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出发,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实践、思考问题的探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用已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让学生体会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是组合图形。再观察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使学生逐步熟悉组合图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感受解题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充分考虑儿童的原有认知水平及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亲身经历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过程,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感受解题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三、在探索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本节课设计,力求有效渗透转化、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特别是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本节课的各个环节都进行精心的设计,这种思想方法对学生学习数学终身受用。

18、六年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评课稿听课记录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课文。这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编排的目的是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实回忆,展示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文章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有五段,讲了五件事。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第一段追悼鲁迅是果写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二至五段先后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从这四件事的叙述中回答了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文章最后总结出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编者编排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是培养学生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从而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22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4句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方法达到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的目的;

2、通过默读、指导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质疑、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的学习,达到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3、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空练习的方法,学习掌握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从而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理解4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互相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重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我主要采取的教法有:创设情境法、讲解法、朗读法、设计练习等;准备让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品句子谈感受悟写法填表格六步学习方法来学习本课。

情境教学法:为激发学生对鲁迅的高尚人品的崇敬之情,奠定情感基调;讲解法:老师通过寥寥数语就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写作背景、人物介绍等内容向学生讲解、讲述、讲读,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朗读体会法:通过导读、默读、份角色朗读、感情朗读,让学生走近人物,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目的;自主学习完成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能力和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自主自主学习,是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四、说教学流程

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我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在复习导入板书课题之后,首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了解与本课有关的背景,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自主识字,)扫清生字新词障碍,正确流利的通读课文。(然后学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给每部分加一个小标题(并板书如下:受爱戴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为了突出这篇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我简化教学过程,把教学的定位定在理解、品味语言,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员参与。同时巧妙地发挥教师的作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和谐、完美的落实。这堂课主要有五大环节。

(一)播放视频,情境导入

首先,我对照鲁迅先生追悼会的情景视频,配音解说,再现课文的第一大段重点内容。然后请学生谈观后感受。这一情景的创设,未定曲调先有情,拉近了学生与鲁迅的距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进入到鲁迅先生的事迹中。

(二)默读课文,理清脉络,找准理解课文的突破口

1、在学生自由谈感受之后,我提出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广泛的爱戴?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的句子。

2、理解并板书本文中心句: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再问:文中的别人指哪些人?板书:亲人、车夫、女佣。

3、我再问:你觉得课文中的那几件事最能体现鲁迅先生为别人着想的品格?

这样就抓住了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句,让学生围绕这一中心句来了解鲁迅先生的事迹。

(三)精读重点段落《救助车夫》,品味课文思想及写法,指导学法。

我用(以下流程:读课文画句子品句子谈感受悟写法填表格)六步学习法指导学生完成对重点段落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逐步总结,用多媒体课件一一展示六步学习法,同时相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1、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2、这时候,我清清楚楚的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的叹了口气。)、填表格练习(发给学生空白表格)、并相机板书:善良

(四)教师由扶到放,学生自主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一环节通过运用(读课文画句子品句子谈感受悟写法填表格)六步学习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谈《水浒传》、谈碰壁、关心女佣段落。达到理解重点句子(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感情朗读重点句、进一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写作方法的目的。相机出示课件中的重点句、表格填空,相机板书表现人物品格的关键词:含蓄、幽默、风趣、顽强、乐观、平易。

(五)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我说:感谢周晔,她为我们记下了这些永远不能忘怀的事情,同学们现在知道作者的泪珠为什么会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吗?因为(教师指向板书)学生回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再读此句。

2、说写练习: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谈读后体会,再把几个相同句式合起来写成排比句,用自己想对鲁迅先生说的话作结束句。

19、六年级少年闰土评课稿听课记录

《少年闰土》说课稿

少年闰土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法,教学过程五个环节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少年闰土》是一篇叙事写人的脍炙人口之作。文章语言舒缓、情感真挚,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捡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表现了 我和闰土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阅读训练的好教材。

除常规的语文知识外,本课还有另外三个突出特点:(1)采用倒叙的手法;(2)通过人物的言行及外貌来反映人物特点;(3)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二、说学情分析

六年及上册的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写文章的年代也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课文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3、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理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方法。  

教学准备:

写有生字生词和提问问题的小黑板、教学持图。

五、说教法

1、运用知识脉络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导入新课。

把握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因而导入时有必要从理性角度让学生知道老师要讲的和学生要学的主要内容。同时,小学生因为认知上的限制,感性的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再通过看瓜刺猹这幅画面来进行情境渲染,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使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让学生迫不及待地去钻研课文。

2、运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学生首先独立地通过比较快的阅读来学习课文,解决我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因为水平参差不齐,答案肯定不尽一致。这时再通过同桌或前后桌合作探究的方式去伪存真。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3、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每一个教学环节之后,尽可能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归纳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的方法,如叙事写人类文章的阅读方法、人物形象的把握方法,中心主题的归纳方法等。力图通过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理念。

4、读写结合法。

课文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简洁而精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体会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写人文章的写作规律。在课堂上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小练笔,做到读写结合。  

5、课后拓展阅读法

课后阅读《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六、说学法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同时又因为有前一单元阅读教学作铺垫,学生有了一定的快速阅读基础。所以本课可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合作等方式,让课堂上有琅琅的书声、静静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充分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按照品读语言表达感悟积累语言,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课件出示鲁迅形象图片)你对鲁迅先生有那些了解?

(二)整体感知:教师打乱课文写作顺序,学生排序。

(三)自主学习、自读自悟

仔细朗读课文,从作者的回忆、相识、相处和离别中,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

(四)、小组内交流: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五)、班内交流、解读文本。

(1)回忆:沉醉美好的想象,初识那闰土。

出示第一段,反复朗读,教师知道朗读,重点突出动静的变化和朗读特点。

(2)相识:直面散淡的勾勒,再识那闰土。

出示描写闰土的句子。说出闰土的特点,然后指导写作方法:(抓住人物最大的特点,哪怕只有寥寥几笔,也能写得活灵活现,不一定要从眼睛头发开始。)

(3)相处:感受相处的情味,烙印那闰土。

先让学生自己概括出闰土给我讲的四件稀奇的事,然后课件出示: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再读读这四件事,从中你觉得润土是个怎样的人?从那里能看出来?(引导学生认识到润土是个天真,活泼机智,聪明,见识广的农家少年)

和润土相比。我是怎样的人?(此处重点理解:啊!润土的心理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润土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润土的知识丰富。而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说明我们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外面多姿多彩的有趣的世界,润土知道的事情,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

(4)、复沓缠绵的离别,长忆那闰土。

一起读最后的离别!然后回到作者回忆的画面,加深闰土在作者心中的印象

六、拓展延伸,再识闰土。

1.启发学生想象说话: 我和闰土分别近三十年后,再一次相见了,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2.让生快速阅读《故乡》原文片段: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英武不凡

淳朴天真

见多识广

20、六年级有的人评课稿听课记录

《有的人》说课稿

《有的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有的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在内容编排上此单元属于人生体验类,选文的目的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对生活经历的体验,通过对生活中美与丑、得与失、生存与自然等的感悟,促进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诗中提炼了两个具有高度概括的形象,颂扬鲁迅先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诗歌的朗读及对比手法的运用是重点,化抽象的思维转为形象的表述是难点。在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习《有的人》以前,学生已经学习过诗歌,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相对充分的认识,能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能试着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但由于我所教课的班级语文素质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习惯于在课堂上保持言语沉默,甚至思维休眠,教学中我用朗读并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的任务,目的也是为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以获得成就感。

三、目标定位

知识能力目标:

1、训练朗读,培养对诗歌的爱好。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

3、展开想象,训练形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的诵读及重组课文内容再读的方法让学生走进课文及作者。

2、在引导发现及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深入诗歌,领会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两种人的对比中,培养学生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和高尚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

课文音频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运用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着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来选择教学方法。

朗读法:指导朗读,重在学生体验,新课标认为学习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所以朗读指导重在示范,不在理论解说,这是重点之一,又是下一环节的基础,要视学生情况舍得花时间,学生朗读训练形式要多样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引导点拨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切实起到导师作用。

六.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导入: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伟人:

他一生笔耕不辍,用文学作品带领中国人民前进;

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是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是民族的脊梁;

他是谁?(生答: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臧克家的《有的人》,来更深刻地了解这位伟人。

2、背景介绍(学生读投影):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与世长辞,中国现代文坛上陨落了一颗比泰山还要重的巨星。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获得解放的广大人民群众第一次在全国各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臧克家参加了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国,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自己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

[学情预设]:导语的教学设计贴近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二)、指导朗读,初识文本

1. 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2. 听录音朗读

3. 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的怎么样?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有的答案是:

感情处理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到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

读出来对前者的恨,和对后者的爱等等

教师强调:诗歌重朗读,要读出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并且投影朗读示例

[设计理念]:听录音,能初步感知诗歌的整体内容及感情色彩,让学生畅所欲言,多角度挖掘朗读的技巧

4、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读出作者对两种人的爱与憎。

5、点学生朗读(可读自己喜欢的章节)同学们评议

6、全班齐读

7、重新组合诗歌内容,以不通方式的读,想一想:你读出了什么?

朗读要求:

①将每节诗的前两句连起来读

②将每节诗的后两句连起来读

③分男女声部,分别交替朗读每节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

[设计理念]:三分诗,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本文又是适宜朗读的好教材,在学生朗读品味的过程中,能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投入情感的体验,为下一情节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探究发现,走进文本

小组合作:

1.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你发现了什么?可以说说诗歌的思想内涵,诗歌的内容,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也可以评点诗人的炼字艺术,还可以谈谈你认为难以理解的诗句,课文标题等等。

  2、讨论、合作、交流。

[学情预设]:通过反复的读学生很容易得到以下认识:

诗歌写了两种,一种是像鲁迅那样高尚无私的人,一种是与鲁迅相反的一类人,他们自私卑鄙。

高尚无私的人,人民崇敬他,怀念他;自私卑鄙的人,人民憎恨他,鄙视他

两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者赞扬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

本文是歌颂像鲁迅一样的人,所以以有的人为题,而非颂鲁迅之类的题目。

但学生在炼字上譬如对第一节中死与 活的理解上不一定到位,教师可稍做引导。

3、教师引导,深入内容:

①同学们对两类人物已有了自己鲜明的认识,请我们用一些词语送给这两种人;人们对这两种人又是什么态度呢?也请同学们用词语来概括。(请各小组就某一方面将自己要送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

②用关联词分别将两类人的表现与人民对他们的态度组合成一句话

③诗中的两类人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历史上生活中像这两类人也为数不少,请列举

[学情预设]

同学们板书的词语可能有:无私、高尚、虽死犹生、默默奉献、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自私、卑鄙、虽生犹死、卑鄙下流、残酷剥削、沽名钓誉、、、、、、

怀念 流芳百世 永垂不朽 崇敬 爱戴 、、、、、、

鄙弃 摔垮 遗臭万年 千古骂名、、、、、、

组合的句子可能有:因为他们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人民拥有怀念他,爱戴他。如果一个人自私自利,卑鄙下流,那么人们不仅会鄙弃他,甚至他还会留下千古骂名。。。。。。

列举典型人物有: 雷锋 焦裕禄 袁隆平 任长霞 孔繁森 和坤 秦桧 胡长清 袁世凯等

(设计理念: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引导知识走向学生,《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也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逐步的掌握。此环节在变换方式的多种朗读,调动了学生表达的欲望的基础上,又通过说、写、议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引起情感的共鸣。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形象描绘,走进生活

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描绘出这两类人的具体形象。(每个学习小组只需选其中一个方面来完成)

诗歌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用最少的字词,最简练的结构,最优美的音韵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所以我们读诗,不仅是读顺读懂,还应读出诗中营造的意向和意境,读出诗中所塑造的生动的社会形象来。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描绘出这两类人的具体形象。(每个学习小组只需选其中一个方面来完成)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对具体描绘把握不好,语言概括性强而形象性不够,教师可进一步指出应描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这个环节相对较难,但经过前两个环节的铺垫酝酿,能够顺利完成。

[设计理念]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文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在阅读时只有与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更丰富的信息、更真实的人生体验。展开想象与生活接轨是学习语文尤其是诗歌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的有意识的引导无异于给学生按上了学好语文的翅膀。

(五)自我小结,提升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认识呢?请自我小结:可以从学习诗歌的方法、诗歌内容、诗歌写法、情感体验等方面来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答出以下几点:

学习诗歌的方法:有感情的读、变换内容读、与生活联系起来、展开想象与联想

诗歌内容:这首诗歌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深刻的揭示了热爱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真理。

诗歌写法:对比

情感认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炼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将来为社会做贡献,并且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关心身边的人,关心集体。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变教师总结,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小结,然后教师适时引导补充。这样,既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归纳和概括能力,在思想认识上学生也进一步明白了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六)背诵全诗,积累名句

有感情的背诵全诗,积累有关鲁迅的名句。

[设计理念]:知识在于积累,语言感悟能力的提升更离不了平时的积累,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留下了不少的警句良言,背诵积累会让学生受用无穷

七、评价反思:获得独特的人生体验是本单元的最终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绕开了对课文内容一节一节繁琐的分析,而是注重对内容的整体把握和情感体验的逐步诱导: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尤其是重新编排内容的朗读让学生一下子把握住了两种人的形象、本文的写法及作者的情感倾向,再通过用关联词说话,使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接下来的形象描绘,走进生活,会让学生回归理性的思考,情感进一步升华,认识和价值观再次凸显;课堂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起到导的作用,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不断的领悟中完成教学任务。

21、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应用评课稿

果园里有桃树12棵,苹果树16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百分之几?

(3)想一想:如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小结:通过回顾复习,我们解答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百分数的应用(一)

二、 互动新授

1、探究增加百分之几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认识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这种物理现象,并让学生看教材第87页情境图,并提出数学问题: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月增加了多少?

(2)尝试解答。

①小组讨论: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反馈,教师适当总结:增加百分之几指的是多出来的体积占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②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水的体积

冰的体积

③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对解题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指导。 学生反馈解法:

方法一:(50-45)45 方法二:5045111.1%

=545 111.1%-100%=11.1%

11%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具体的想法:

方法一:先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增加了百分之几。

方法二:先算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算增加百分之几。

(3)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方法。

2、解决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1)引导:如果冰化成了水,体积比原来减少了百分之几呢?

(2)追问: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应如何解决?

(3)解答:让学生独自画线段图,小组内展示,并说说所画线段图的意思。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指名说说解题过程,并说清楚解题思路。

(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第88页试一试。

(5)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减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填空。

(1)小明的身高比小强矮20%,把( )看成单位1。

(2)今年我们班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4%,表示( )占( )的4%。

2、完成教材第88页练一练第1题。

3、举例说出生活中的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问题,并尝试解决。

四、 总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 (1) 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的具体量,再除以单位1。即:两数差额单位1

(2)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再把另一个数看作单位1即100%根据所求问题两者用减法运算。

五、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3,4,5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

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

水的体积

冰的体积

方法一:(50-45)45 方法二:5045111.1%

=545 111.1%-100%=11.1%

11%

答: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11% 。

22、六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六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材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有接触,但教材中从没出现过。

  学情分析

  学生从未接触过这一类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2.能力目标: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情感目标: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导学策略

  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

  导学流程设计:揭题基本练习总结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有一个果园里,桃子成熟了。有一只猴子闻到香味谗得直流口水,于是爬到树上想看看解解谗。(书本79页)

  1.请问当猴子爬到A点时,看到墙内最近的点为()。

  2.猴子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

  二、巩固练习。(书本79页试一试)

  1.画出夜晚路灯下杆子的影子。

  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它的影子就越()。

  2.有一辆客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

  思考:(1)客车行驶到某一位子时,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的B部分是如何变化的?

  (2)客车行使到2时,司机还能看到B吗?为什么?

  三、课后延伸。

  小猫在残墙前,小老鼠在残墙的后面活动,又怕小猫看到,请画出小老鼠的活动区域。

  第二课时

  学材分析

  继续让学生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

  学习目标

  1.再次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2.能熟练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

  导学流程设计: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复习。

  1.小猴在墙外的树上向里张望,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

  2.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它的影子就越()。

  3.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移动时,球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4.晚上与家长在路灯下散步,当走向路灯时,你的影子是如何变化的?远离路灯时呢?

  二、巩固练习。

  1.淘气站在墙前不动,小明站在墙后小明不想让淘气看见,你能画出小明活动的最大区域吗?

  2.图中已画出小树的影子,你能画出这棵大树在路灯下的影子吗?

  3.如图小明在A点能看到做在二楼的小丽吗?在B点呢? 学生练习

23、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比如在草原人民迎接远客部分,我问学生:为什么把前来迎接的草原人民比作彩虹,学生的回答就多种多样,只要是合理的我都予以了肯定,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发言。接下来的问题是:蒙古族人民见到原来的客人,为什么不下马交谈,而是立刻拨转马头?学生们同样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二至五段的学习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好,但却急于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进行评价。那些用惯了的你真棒好极了等,在我看来一遍足以,如果反复使用则会变的枯燥无味,失去了表扬的意义。

教学反思2: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比如在草原人民迎接远客部分,我问学生:为什么把前来迎接的草原人民比作彩虹,学生的回答就多种多样,只要是合理的我都予以了肯定,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发言。接下来的问题是:蒙古族人民见到原来的客人,为什么不下马交谈,而是立刻拨转马头?学生们同样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二至五段的学习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好,但却急于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进行评价。那些用惯了的你真棒好极了等,在我看来一遍足以,如果反复使用则会变的枯燥无味,失去了表扬的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24、六年级上册17课盼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17课盼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大问题意识是我们讨论与交流的主要内容。本篇课文以雨衣为线索,写了小女孩蕾蕾得到雨衣、盼穿雨衣、穿上雨衣这个充满童心童趣的故事。我们聚焦在作者是怎样写出盼的心理的?第一次试讲,我重点落在了朗读与梳理情节,在主要内容上,出现了理解性错误。另外,王院长指导我列举事例是写出盼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教师不可越俎代庖。于是,我和学校业务领导、老师共同探讨,第二天又进行了第二次试讲,对于朗读环节加入了指生分段读文,找一找心理活动的语句,着重指导关键句的朗读,分析语言、心理、环境描写的妙处。这些也都是第二次试讲以后有所发现。对此,有个心得,教学经验往往是每一次试讲以后才出现的,并且旁观者清,执教者本人不但要选择性吸取建议,还要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这样才能自然的去教学。

试讲第二次的第二天,来到额如小学正式讲课,孩子们的课本中没有预习,课文很干净,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不能表达的很到位,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不能拿尺子去衡量他们,所以我努力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去激活文字,读出小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我看来,一节课的成败与否,都不能归咎学生,教师才是要多多反思,他们是一张张白纸,等待教师去唤醒,用智慧去点拨,课后尽管身边的认可很多,但心底里仍然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对于如何写出盼的心理描写的这个点,还是没有落实啊!所以,从那天以后到现在,我一直在思索怎么打开这个点,这段时间看了于永正的《儿童的语文》这本书,对于理解学生和解读文本,貌似有了朦朦胧胧的认识。对于《盼》这节课的第二课时,我想应该有这样的教学思想,就是站在六年级学生的语文知识经验来搭梯子,实现更深一层的学习目标如何写出盼的心理,具体思路为:

1.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即写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能够发现作者运用了心理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这些方法才将盼的心理写得有趣生动。

3.运用个性化阅读的语文教学理念,圈画批注。

4.小组交流。(这次出课仍然有许多感悟)

5.全班交流。

6.总结。写好心理并不难,贵在运用事例和真情实感。

我想这样的教学思路就突出了教学重点,即如何将盼的心理写出来的。作为教师真的要有大局观,学会取舍。多有预设,并运用儿童的语言去揭开孩子心中一个又一个谜团。另外,一课一得的点,落在哪,怎么落?这也将是我以后思索的问题。

学贵有疑,经常对学生说的话,如今也用在了我自己身上,问题越多,想要研究的也就越来越多了......

教学反思2:

《盼》是六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选自作家铁凝的第一本出版小说《夜路》,是一篇儿童文学类的小说。作者以孩子的视角,记述了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到愿望实现在雨中穿上了新雨衣的故事。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渴盼,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画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心灵,表现了童真童趣。

一、研读教材、精心设计。

根据教材及学情特点,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研读文本,加深感悟;(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二、回顾课堂、浅谈得失。

文章内容符合孩子的心理,学生在课堂上有着浓厚的兴趣。一节课下来,整体感觉字词处理的特别好:验收预习,在检查预习中中发现问题,然后重点读音纠正,生字孩子们把握难点,在这一环节重点指导书写了嚷、唇、酱,酱字不但指导了书写,还讲了字源字理,有助于孩子理解记忆。这节课的第二个亮点也就是孩子们在课堂上词语读得非常的有非常好,有感情,有温度,有声音,有色彩,所以在读文章中引起共鸣的段落,读的也特别好,读出了真情实感。遗憾的是第三环节把握课文的内容,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围绕主题课文通过哪些事来突出主题,我运用了速读的方法,因为六年级第二单元已经已经练习了速度,但是因为我们是初步接触新教材,孩子们虽然掌握了方法,但是还不熟练,在这个环节用时最长,这篇课文比较长,所以总结这篇课文有哪些事例突出中心用时15分钟,孩子们总结的也不到位。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中,我还发现我有一点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本来孩子总结事例就比较难,但是我用短语的形式来限制了孩子,孩子这一段时间的发言积极性不高。反思过之后,我觉得孩子把握主要内容能说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这一节课,浪费的时间就在于概括事例这个环节。同时补救的方法就是课前把课文读熟练,预习到位,这样可以有效地达成第一课的目标。第二节课让孩子们能够自由发言,围绕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教学。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本文的语言浅显精炼、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所以在一开始讲课,我就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们通过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等等读书形式,走进课文,学会在读中感悟。另外,本文以盼为题目,文中始终围着盼这条线索写出了我盼望穿上雨衣时的不同的心理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体悟个别语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种心理,从而引起共鸣。

三、再度研读、课堂重建。

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在之前成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更多一点的时间来读文,用心关注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发言交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另外,在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环节时,教会学生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如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语段及文章的内容,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25、六年级上册14课穷人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14课穷人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今天开始上第13课《穷人》。这是教部编版本课的第二次。

我们花了充足的时间来读课文。

朝读课30分钟,我和同学们各自读了一遍,历时10分钟。然后,大家齐读一遍,9分钟。接着,跟着101教育ppt的语文学科工具读,这次比较快,8分钟。朝读的最后几分钟,我们检查了本课生字的拼读。

正式上课时,时间不知怎么回事,一下子溜走了,好像没干多少事。我来理一理:

我们先默读课文,理出了这篇小说的人物。桑娜是主角,次要的角色,按出场顺序还有西蒙(已死去),西蒙的两个孩子,渔夫,还有提到但没怎么出场的五个孩子。他们都是穷人,都是可怜人。

然后,我们厘清了人物之间的联系,画了示意图。我要求大家根据示意图,复述了课文主要内容,没有用关联词语。这一步其实是梳理小说的情节。

我们打开了课件,了解了作者生平和代表作。我们口头复述了这一资料。我补充了列夫是狮子之意,不知怎么扯到了佛门的狮子吼,文化背景不同,牵强附会,浪费了时间。又插播说世界四大名著,托尔斯泰独占其三。其中的《复活》与第四部《简爱》天然是一副对联。这个环节虽然有趣,但是由资料引出的,不宜展开过多。

读了小说的创作背景,仿写了其中的爱是句式,构成了一组排比句,算是为考试做点准备。

分组学习了本课的生字,除困外,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其中有5个三点水旁的字,3个口字旁的字。这算是分类集中识字吧。

学困字,我给大家讲了个小故事:

一个人很迷信,认为院子里有棵大树就是困,想砍掉。他的朋友笑着说,不能砍,砍了就变成了院子里有个人,就是囚了,更不吉利。

这其实是故事法识字记字。

最后的5分钟,安排大家做了练习册上的拼音、字词题目。正准备评讲时,下课了。布置了家庭作业。

练习册应该早点准备好,讲到任务、情节时,就可以做相应题目,而不必过分纠缠那些资料。这才更像习课堂,这才更有效。

教学反思2:

《穷人》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一、抓住核心问题,实现长文短教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长文短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果像以往的教学那样,按课文顺序串讲串问,结果肯定耗时低效。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抓住开放的思维空间、牵一问而动全篇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以此问题放手让学生阅读批注,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汇报时自然把目光集中在桑娜和渔夫的表现上(即文中的重点段落),此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品味文字,感受桑娜的善良,进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尤其是在把课文中相关语段重组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品质,体会表达方法无痕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阅读教学所提倡的得意、得情、得法。

二、注重读中领悟,学习表达方法

读是学生与文本间实现心灵对话与沟通的最有力桥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的品读、感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非常想构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飞扬。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文本,注重以读为主,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带动学生,努力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读中品味语言,读中领悟方法。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理解内容,而且悟到以上写法,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便是读。

文中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层次:

1.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引导他们体会桑娜当时的复杂心情,感受她的善良品质;

2.借助课件,从省略号句子的正确朗读中,体会省略号对表现桑娜复杂内心活动所起的作用;

3.结合上文对桑娜家庭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描写,通过对相关句段的重组朗读,进一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这样的教学过程,读的目的性很明确,符合学生结合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品质的习惯与规律,遵循了在联系中读懂文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把感受人物品质与学习表达方法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读进去又读出来,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性。

当然,由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我虽然有意识地进行了读的训练,但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畅快,源自教师对读的指导方法还有待提高。此外,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进行有目的的引导,教师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炼。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实现以学定教、以学导教的最佳境界。

26、六年级上册13课桥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13课桥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在本次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我听了3节课,每位教师都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展现了自己的教学风采。因为同在五年级,所以我黄浩老师所授《桥》印象特别深,下面我就对这一课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这篇课文语言简练,结构简短,这节课说课老师主要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议一议等语文活动,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体会老汉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优秀品质和人格力量。

在本课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的特别好:

1.抓住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在教学时,说课老师让学生找出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划自悟。学生很好地抓住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等句子,充分感悟了当时危急的情况,对人们当时的恐惧之感就体会更深刻了。同时说课老师还注意到了修辞方法的指导,环境渲染写作方法的介绍,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2.设置矛盾,老汉的大山形象品读到位。如: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那么,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说一说,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

3.感受人们的哀思与崇敬,理解生命桥。说课老师在课堂结尾设置问题: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并拓展延伸了解了新时代的像老汉一样的优秀共产党员,从而深化了主题。

27、六年级上册11课宇宙生命之谜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11课宇宙生命之谜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宇宙生命之谜》用大量的材料说明,地球以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在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教学重点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学会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我根据本课课文较长,课文是说明文的特点,安排了如下的教学结构:先以学生感兴趣的星空知识导入课题,然后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第210自然段。把学生分成五组,每个小组围绕问题学习,看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讲道理的?组内进行交流,小组间进行汇报。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教师班内指导,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自我分析文章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每一部分的指导都出示课件,为全体同学的分析提供范例,明确课文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讲的。

通过学习,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宇宙中除地球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进行分析,学生兴趣浓厚,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各方学生论据充足,辩驳有力。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小主人。在辩论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活跃了思维,拓展了知识,做到了课内与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科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应辩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反思2:

1.让学生主动查阅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相关资料,培养了学生从小热爱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运用《宇宙》的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了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学习中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读书,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

3.运用微课导学《宇宙之谜》,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谈出自己观看后的收获,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8、六年级上册10课竹节人评课稿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10课竹节人评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起初孩子们也紧张,直到我拿出自制的竹节人让孩子们观看,大家的学习兴趣才调动起来,我按照教学预设,先指导学生朗读课前导语,明确《竹节人》一课的阅读任务:1、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3、讲一个关于老师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要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该怎么读课文?有孩子不假思索地说仔细读课文,这显然是不对的。那与阅读任务无关的内容也要认真的读吗?学生开始摇头,我们只关注与阅读任务有关的内容就可以了。我强调说。接着引导学生快速读课文,找到与阅读任务相关的段落,然后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完成学习单的填写写玩具制作指南。用圈出具体玩时的动词来学习基本玩法和创新玩法,但遗憾的是,学生从最后一种玩法入手,而我对他们多媒体不太熟悉,上下翻页键根本不管用,试了一两次,我索性放弃,不再使用大屏幕,孩子自由汇报交流,在我的鼓励、引导下,孩子们基本学会了几种具体的玩法,最后总结梳理学法:为完成写竹节人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我们先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相机引导学生阅读课后书上小朋友的交流,回应了课前导语。

整体上看,这节课达成了教学目标,注重了学生学的过程与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学习氛围良好,能关注学生的双姿并给予纠正,对学生的交流能给予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激励评价,还纠正了多处错音现象。

但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很多,大体总结为:1、开课有点仓促,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交流,缓解学生紧张的心里,营造师生融洽的课堂氛围。如我做完自我介绍,让孩子们也自我介绍一下,此次互相认识嘛。还可以把你们一定读了很多课外书,知道了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谁愿意分享一句读书名言给大家?孩子们一时一句竟也没想起来。如果换成你们读了哪些课外书?简单说说书的内容,我想会好一些。2、课堂教学语言啰嗦,不精炼,这是我目前课堂的最大问题。以后要多多锤炼语言,除了在备课上下功夫外,平时也要注意,用语规范,说话要严谨,语速不要太快。3、板书没有按照预设的内容板书,字体没平时好。4、课堂节奏有点急促,没有放手让孩子亲自玩一玩竹节人玩具。

教学反思2:

1.让学生搜集童年玩过的玩具和资料图片,回忆美好的童年。运用《童年》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运用微课导学,再次回忆每个学生的童年趣事,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9、六年级上册26课好的故事评课稿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26课好的故事评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与别的课文不同,《好的故事》是第一次见到的课文。可能自我感觉深度不够,鲁迅的文章读的大多是那些小说,还是明白能懂的。对于晦涩的鲁迅的散文,基本没有触碰,之前自然是知道《野草》的,可以并没有读过。

备课反复考虑的问题是:那些具体的象征要不要讲得那么详细?最后,我决定象征手法详细讲,还拓展了丁香结,梅兰竹菊,举例讲了赋予本体特点、气质,形成象征。

文中具体的景物,就不讲那么详细,最终只讲了一串红象征着新的力量。

本课学生要重点了解的就是:美好的梦境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昏沉的夜象征着黑暗的现实生活。

所以课的开始以介绍作者、作品背景导入,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些象征的意义了,也能说得很好。

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了解课文的结构,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们很容易发现,从现实到入梦,再到梦醒,回到现实。板书现实梦境,梦境现实,很清楚地看出这是回复的圆形结构,写作方法就是首尾呼应。

最后,学生交流了梦境的表现特点:朦胧,梦丽,是各种意象的交叠,是不完整的图片,但是更显示出梦的朦胧美。

尾声:大概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意象的东西很多。但是有一些可能目前还不知道代表什么?比如《初学记》,留下悬念,请学生们去读读鲁迅的其他文章《呐喊》、《野草》、《狂人日记》等集子。

作业布置了小练笔:仿照鲁迅的梦境,谢谢自己曾经做过的梦。(提示:分为2个部分,梦中的那些细碎的片断,场面,自己醒来后的感受,所思所想。)

教学反思2:

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一篇文章选自《野草》,正如书名所写的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集中的文章表现了鲁迅先生尽管身处残酷、昏沉、昏暗的现实之中,但是仍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而这希望的源泉又来自于哪里呢?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了解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深刻的内涵,学生的这种自己查找资料的能力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所以课堂当中教师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自己主动去探索、去学习。

而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探索提供支架,我认为这种语文课堂最有效性的支架就是提问,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去探索。

比如《好的故事》这篇文章,针对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鲁迅先生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好的故事》?

二、鲁迅先生做梦的时候为什么会梦到这些场景?(查找资料《朝花夕拾》)

三、鲁迅先生所处的现实是怎样的?你可以联系鲁迅先生所写的其他文章说一说吗?

四、鲁迅先生是通过何种方式追寻这样的美好梦境?是什么原因呢?

将这四个问题分配给每个小组,小组讨论,小组上台展示,在展示的过程当中,教师予以点播,同时学生讲课的过程当中,下面的学生可以提出质疑或者是问题,整个课堂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讲,学生单方面的回答或者是听。

30、六年级上册26课好的故事评课稿听课记录

六年级上册26课好的故事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导入

师:一起看黑板,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诗《好的故事》(齐读三遍)

1.看大屏幕:

课后思考和联系一: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

2.打开课文,哪些词语是你第一次读课文的时候跳过去的?每人说一个。

生:我在读课文时伽蓝是跳过去的。

生:我在读课文时泼辣奔放是跳过去的。

生:我在第一次读课文时,膝髁是跳过去的。

生:我在第一次读课文时,错综是跳过去的。

生:我在第一次读课文时,乌桕是跳过去的。

师:孩子们你们刚刚跳过了很多个词语。现在我粗粗一听发现你们刚刚说的一些词语就属于现代文学初创时期的词。有没有孩子知道现代文学初创时期大概在什么时候?

师:老师我们带手机不能上网查资料啊。不需要,细心的孩子在这篇课文当中就能捕捉到一个重要的信息。

生:我估计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在1925年前后。

师:凭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依据是这篇文章是1925年2月24日鲁迅写的。

3.黑板出示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师:二月二十四日我们不一定要记,但一九二五年要再读。

师:一九二五年距离我们现在差不多一百年,现代文学初创时期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一百年以后的词语和一百年后的词语当然会有差异。

二、进入课文

1.学习字词

石油、鞭爆、膝髁、蒙胧、伽蓝、皱蹙、虹霓

师:这就是一百年前初创时期的词语,很多词语我们现在不说了,那么现在这些词语又变成什么样子呢?

煤油、鞭炮、膝盖、蒙眬、寺庙、皱缩、彩虹。

师: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胧变成眬。为什么课文不把那些词换成现在这些词?

生:篡改不尊重鲁迅。

生:鲁迅写这篇文章时是现代文学初创时期没有这些词语。

师:那你读到的时候什么感觉?年代感。

2.原来《好的故事》写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黑板再次出示时间)

3.初读时怎么做我们知道了,那么再读时怎么做呢?

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4.在这句话中,就有两个在初读时容易放过的词语,谁来读?

a.读:澄碧荡漾

b.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没有解释要联系上下文。

生:跟水的清澈度有关。

生:澄碧的近义词是清澈。

生:澄碧的近义词是澄澈。

清澈见底、清澄

c.荡漾,这个词和哪个词连在一起,你大概就懂了。

生:轻微波动。联系萍藻游鱼。

生:随着每一打浆,水中荡起了波纹。

师:每一打浆,波纹开始波动。一圈一圈散开去,这就是荡漾。

师:好的故事就和小河有关。

生朗读这句话。

d.师:联系上下文放过的词语并不局限于一句话的内部,有时你可以把眼光再打开,看看前面一段后面一段,以及整篇课文。我们来看。

课件出示:

错综

由错综读一段文字,看你能不能捕捉到关键字眼。

生:交错和织就理解了错综。

师:错综交错和织都是指一种事物,有谁知道?

生:写的水中倒影。

师:有难度。不猜啦。太难了。专业不怪你们。

e.出示云锦:

师:仔细看看左边的云锦十秒钟。说说你看到云锦的第一印象。

解读材料。

三、课后思考与练习二

图片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图片

1.打开课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认定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

生:闭上眼睛

生:第三自然段中朦胧中看到一个好的故事。朦胧

生:第十自然段顿时睁开眼将整片影子撕成片片了

这时候作者醒了,说明之前就在梦里。

生:眼前还有几点虹霓色的随影梦境留下的回忆。

师:有没有直接在好的故事找到依据。

生:错综起来像梦境中发生

师:整个光怪陆离、变幻莫测这只可能在梦境中发生。

依据六,继续在好的故事本身找。

生:小船一会在屋子里一会在小船上.

师:这些依据说明这好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梦境里。

2.找出鲁迅先生用的三个词语形容好的故事(梦境)

生:美丽、幽雅、有趣。

师:圈出来。(板书)

3.一起来看看好的故事。蓝色老师读。(配乐)

这样的梦境如此美丽、幽雅、有趣。

我又经过另外一条河(把意象竖着编排)读。

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首诗歌中至少出现了十九种景物。底下还是个省略号。

孩子们,这样写是不是有点乱?说说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第一直觉。

生:这些景物排列在一起,和谐。

生:这个梦境写于江南地区。

师:故乡的梦。这么多景物排列在一起我们不会感觉到乱,我们感受到和谐、纯洁,感受到美丽。其实这美丽、有趣的梦境还在继续。

4.课件出示: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吧。

师:之前的梦境是个广角镜头,出现的事物太多太多,现在,先生的梦境聚焦了。梦境中有个景物在放大。

师:梦境还有颜色,还是红色。梦境还在继续。读。

课件出示:

大红花和斑红花

师:又是大红花、斑红花又是胭脂水,梦境被染得更红了。继续读。

课件出示: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

师:大红花成了红锦带,多美丽。再看。

课件出示:

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师:看,梦境就这样聚焦在了一丈红,孩子们发现没有,在梦境当中写到了那么多和红色有关的事物。我们来读一读红色有关词语。

生读。

师:梦境一般什么颜色?灰色。鲁迅先生的梦境有颜色还是以红色为主。

生:红色给了我一种光明和正义的感觉。

生:红色给我感觉光艳夺目。

生:希望透出来的感觉。

生:自由、幸福。

师:你们非常敏感。红色感受到热烈、自由、幸福和光明、希望。这样的梦境用三个词语来形容

生:美丽、幽雅、有趣。(师指着黑板)

5.资料补充

师:一九二五年的鲁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记录这样一个梦?我们来看一则资料。

课件出示:

选自冯雪峰《论》

这段话大致能够读懂的有哪些同学。这段话有哪些主要信息。

生:最后一句话作者希望着这样美丽的生活,是这篇作品的主要精神。

生齐读。

师:锁定这句话,这句话中最关键的哪个词?

生:希望。

齐读希望,请把这个词写在课文题目边上。

师:鲁迅先生之所以写这个好的故事在于这是希望。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是他的希望。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日有所思和当时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们一定不会忘记,这个故事写于一九二五年(生答)。有没有孩子找过资料,一九二五年的鲁迅处于怎样的境况。

生:鲁迅举报了一个人叫章士钊,滥用职权,发生在一九二五年。

师:举报后的结果。

生:一九二五年中国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生活,当时社会混乱,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希望中国有幸福自由的生活。

师:一九二五年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下,社会混乱这非常重要。

生:一九二五年创作了《碰壁之后》《忽然想到八》抨击滥用职权。

师补充资料。

课件出示:

找一个词形容一九二五年的鲁迅,你会找到哪个词?

苦闷、孤独、怅惘(生说师板书)

6.借助资料,发现暗示。

日有所思,也有所梦。课件出示:

其实,鲁迅当时所处的现实环境和社会北京,在文中是有所暗示的。

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课文的那些地方在向你暗示当时的现实环境和社会背景。

生:昏暗的夜

生:斑红花影正在碎散

生:撕成片片了

师: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出这样的梦来呢?读,再读,这样的故事如此幽雅,再读。是的,这样的梦境哪有怅惘可言,这如此有趣,你有什么问题?

生:社会现状混乱,为什么鲁迅先生的梦境仍然这么幽雅?

生:鲁迅先生写这么美梦境的原因是什么?

7.借助资料,深化思考。

师:我们再来看一段(播放视频)

8.现在应该有答案了,拿出作业纸,写下答案。

课件出示:

鲁迅啊,既然现实如此黑暗,生活让你如此苦闷、如此怅惘、如此孤独,你为何还要苦苦寻觅美的梦境,为何总是记得这样一个好的故事呢?(生配乐写)

师:把鲁迅改成我,此刻你就是鲁迅。

师:我问你回答。

生回答。师出示课件上的语句,再读。

三、师总结。

31、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聊聊书法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聊聊书法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主题聊聊书法,重点是学生围绕有关书法的话题展开交流,做到有条理的表达,同时能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

这次口语交际是本册教材该板块内容的最后一课时,出于它在本册教材的地位和可操作性两方面考虑,我设计了两个课时。

课前我就确定了交际话题,明确交际要求,布置学生课下查找资料,并分小组完成任务。我自己也对五六年级四册书本有关书法方面的内容,以及有关汉字知识的内容再次进行梳理整合,以备上课时作为知识巩固和补充,同时我也对本册教材口语交际板块的训练要素罗列在一起,以此作为本次口语交际的评价标准。

在导入时,我国粹一话题引入到书法,并试问学生对书法的印象是什么,学生都说看不懂,我追问为什么看不懂,学生反馈很多字压根都不认识,于是对我就顺势将自己的整理的汉字字体演变的知识进行补充(其实该部分内容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板块已学过,只是大家印象不深),进而引入到第一个问题的讨论(你知道我国古代哪些著名的书法家?你知道他们的一些故事吗?),可能课前准备充足学生很快就能在讲台上分享王羲之入目三分的故事,柳公权由炫耀书法碰壁到虚心拜师求艺的故事,还提到欧阳询、赵孟頫、颜真卿等楷书名家,于是我又趁热打铁,将书圣王羲之,以及中国四大楷书名家的代表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欣赏评价,正好在本单元学习时我让他们积累了一些关于评价艺术类的四字词语,学生很快就能够联系起来,这一点比较令人欣慰

32、六年级上册23课月光曲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23课月光曲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无论是乐曲、语言还是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月光曲》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也值得反复诵读体会,帮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我的设计重点是通过指导朗读和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和乐曲的美妙。例如在盲姑娘与哥哥的对话中,我引导同学们抓住了那该多好啊!进行朗读指导,从而感受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与渴望。在之后的朗读中,我让学生抓住了哥哥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妹妹的善解人意,使学生进一步的感受到了兄妹俩之间的情谊,从而理解贝多芬当时的心境,即被感动与同情。再举个例子,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我先出示了视频,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美景。随即让学生说一说眼前景物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自然地连接了音乐与文字,体会到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乐曲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的变化。接着再通过一次次朗读加以巩固和融合。在课堂的最后我做了拓展,我设计了另外一首曲子给学生听,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从而通过聆听音乐的旋律来联想相关的景物,体会音乐的魅力,达到本节课的最终目的。

今天这堂课学生比较少,而且比较胆小,所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很重要,于是我在课堂中留意学情,用幽默的语言适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对于这节课我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对学生的朗读抓得不够充分等,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以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为追求,多向前辈师傅们取经!

教学反思2:

《月光曲》是一篇传统经典课文,讲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文中没有描写月光曲优美旋律的文字,但我们分明会感受到月光曲变化的旋律、曲调、节奏,它主要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的,在文中是第9自然段,也是课文写得最美的一段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贝多芬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难点是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这重点、难点对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要突破它,靠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必须让学生反复地读,自己感悟出来。

上午的语文课上,学生通过读书,把皮鞋匠的联想想象成了三幅画,即:月亮升起,洒满银光;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云涌。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从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的变化。但是对乐曲的变化正是来自音乐家情感的变化以及情感变化的原因这个问题似乎没有感觉。我有点着急。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反思,认识到给学生安排的读书时间还不充分,老师的引导还不到位,要想真正让学生自己感悟出来,应该引导学生着眼于全文来读,而不是仅仅局限在第9自然段。

下午的语文课,我把这个问题专题来研究,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分层读、表演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体会到了在创作过程中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以及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即: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心情轻松悠闲,此时心情是平静的;当听到茅屋里穷兄妹俩的对话,有感于兄妹来的善良、纯洁、善解人意、互相体贴,更出于盲姑娘对音乐的奢望,此时贝多芬平静的心情变成得非常感动,走进去为盲姑娘弹了一首曲子;当一曲弹完,贝多芬看到了一个爱音乐而且懂音乐的盲姑娘,他认为他找到了知音,感情变得更加激动,创作激情顿时而生------)

只是,老师情感的融入还不是非常到位,问题设计还应该更加精炼,课堂上仍有点着急,缺乏等待意识。要改!

33、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评课稿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评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这节口语交际课的重点是学习协商解决意见有分歧的事情,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具体任务是就课本提供的两件事例来讨论解决的办法。

我认为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每个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讨论,并发表了自己所任角色的意见,有理有据,比较成功。

不足之处是学生没有深层次的思考,对真正锻炼口语交际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今后,我要切实从课堂实际情况出发,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遇到任何事情都能随机处理,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反思2:

教学流程

一、看教材,提炼交际要点:阅读教材要求,寻找关键句,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任务、要求、小贴士。

二、阅读交际材料,选择自己的角色,梳理观点。

三、小组合作,练习实践,总结方法。不同角色的同学分为一个小组,开始针对交际材料中的两个问题中的一个问题讨论。

四、选取个别小组上台表演,在表演中总结交际经验。

听:倾听别人的观点,准确把握要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

交流:尊重不同的意见,讨论问题的时,态度平和,以理服人。

说:表达观点的时候,符合人物身份,语言要简单明了,有理有据。

五、观看微课堂评价:讨论视频中人物因为什么而引发争吵?再次总结意见不同时怎么办?的交际要点。

支架帮助

谢谢你能认真聆听,并且指出我的问题

你讲的也有道理(换位思考),但是我有与你有不同的观点,我是这么想的

六、小组合作,落实交际经验,完善交际活动。

七、个别小组上台演示协商活动,评价提升。

八,拓展延伸其他话题情境进行协商交际实践。

34、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知识点

一、交流平台

我发现这次大家交流的是做课堂笔记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既可以帮助我们记忆,还可以促使我们积极思考。

(1)用图示法记录老师讲的重要内容;

(2)记下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或需要查资料的部分;

(3)用简短的语句记录下听课过程中的想法。

平时上课时,我也会做课堂笔记,比如:记录老师的课堂板书,记录老师强调的知识点,记录老师新教的方法,记录我自己容易混、容易错的地方,记录老师点到的或我想到的与当堂课有关的诗句,有时还记录同学们交流时的一些独特的感受等。

词句段运用

1.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词语与戏曲有关。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和同学交流它们的意思,再选一两个说句子。

亮相 行当 压轴 行头

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台戏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这些词语都是与戏曲有关的,我们可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习运用这些词语。

亮相:一种戏曲表演动作。主要角色上场时、下场前,或者是一段舞蹈动作完毕后的一个短暂停顿,集中而突出地显示出人物的精神状态,采用一种雕塑的姿势称为亮相。戏曲的亮相有两个作用:一是向观众展示美丽的造型,二是便于拍摄剧照。

行当: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主要根据角色类型来划分,如京剧的生、旦、净、丑。

压轴:戏曲名词,指一次戏曲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

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包括盔头、靠、衣服、靴子等。

跑龙套:原指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唱白脸: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白色脸谱扮演反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

花架子:戏曲舞台上演武将的角色中专门有一个行当叫架子花,是花脸的一种,观众所欣赏的重点之一就是他的功架(也称架式),即看他像不像武将。戏台之外,现实生活中所说的花架子,往往指形式主义的做法。

对台戏:两个戏班为了互相竞争,同时演出的同样的戏。

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

字正腔圆:(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

有板有眼:指唱腔合乎节拍。亦指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科班出身:科班,中国旧时培养戏曲演员的场所。科班出身现在指专业对口,在所从事的工作方向,有所学习有所研究的人。

2.一位同学根据下面的说明书,做成了图中的小台灯。小台灯有一处做错了,跟说明书写得不够清楚有关系。读读说明书,把写得不清楚的地方画出来,再改一改。

读一读说明书,再与图片对照,你会发现,做错的地方是把灯泡装在灯罩的外面了。这位同学没有做对,是因为说明书中的第三步写得不够清楚。

写得不清楚的地方:铅丝的头上用红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

改成:在乒乓球里围绕铅丝顶部用红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

三、日积月累

高山流水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黄钟大吕

轻歌曼舞 行云流水 巧夺天工 惟妙惟肖

画龙点睛 笔走龙蛇 妙笔生花 栩栩如生

本次积累的 这些词语,我发现都是体现艺术美的,有关声音优美的,有关形态别致的,有关文学艺术美的

高山流水:指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天籁之音:形容声音悦耳动听。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

黄钟大吕:黄钟,指古乐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指古乐十二律中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后遂以黄钟大吕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行云流水:飘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妙笔生花:形容文笔好,善于写作。

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35、六年级上册21课三黑和土地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21课三黑和土地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

《三黑和土地》描写了三黑得到土地后,无比高兴的心情。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在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阅读苏金伞的作品帮助很大。

不足之处:

由于注重了写作方法的学习,对朗读的指导就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教学重点片段实录:

◆体味写法,感悟三黑对土地的深情

师: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长期受到奴役的广大农民现在终于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此时心里是

生:激动和兴奋的。

师: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生:从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这句诗可以看出来。

生:从三黑欣赏自己的土地和他的打算中可以看出来。

生:从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个中心句可以看出来。

师:同学们找的这些句子都很正确。请同学们深情地朗读这些诗句,边读边体会三黑获得土地后的欢喜心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生自由朗读。)

师:那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把三黑心里的甜描绘出来的呢?哪位同学能结合本文的写法具体地说一说?

生:这首诗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从多方面详细而生动地展现了三黑得到土地后无比喜悦的心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充分表达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广大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到位。我们知道,运用第三人称即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再现主要人物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也比较灵活自由,有利于作者全方位地来表现主题。请同学们深入体会这一写法的妙处,并进行仿写训练。

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既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感悟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的深情,又启发学生结合诗歌的写法具体体味。在教学时,教师既灵活地解读了文本,又进行了拓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关内容
  • 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1、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本文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

  • 六年级上册13课桥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六年级上册13课桥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1、六年级上册13课桥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六年级上册13课桥多音字与近反义词本文写了一位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桥梁的事,赞扬了以老支书为

  • 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1、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德,通过字形了解德的内涵。2、借助注释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想象秋江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生字组词与多音字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生字组词与多音字

    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生字组词与多音字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生字组词与多音字这首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

  •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堂笔记课文知识点回顾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堂笔记课文知识点回顾

    1、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堂笔记课文知识点回顾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堂笔记课文知识点回顾1.《七律长征》全诗56个字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有力地表现了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狼牙山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多音字近反义词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多音字近反义词

    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多音字近反义词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多音字近反义词鲁迅在本篇课文中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好的故事,描绘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期望,暗示了与黑暗势力不懈抗争的决心。

  • 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1.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课文用金色的鱼钩为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

  • 六年级第六单元复习要点课堂笔记多音字
    六年级第六单元复习要点课堂笔记多音字

    1、六年级第六单元复习要点课堂笔记多音字 六年级第六单元复习要点课堂笔记多音字空 kōng 空话 供 gōng 供应 卷 juǎn 卷曲kng 空地 gng 供品 jun 试卷 宿:s 宿舍 溜 liū 溜冰 xiǔ 一宿 li

  • 数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模板
    数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模板

    1、数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模板 一、 指导思想: 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

  • 数学老师教育计划文本
    数学老师教育计划文本

    1、数学老师教育计划文本一、指导思想:在学校教学工作意见指导下,在级部工作的框架下,认真落实学校对备课组工作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强化数学教学研究,提高全组老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明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