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意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说说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意思
说说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意思
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呢?
2、语文园地五读一读,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读一读,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不言不语 只言片语 三言两语 千言万语
豪言壮语 少言寡语 自言自语 甜言蜜语
答:不言不语:不说话,闷声不响。
只言片语:个别词句或片段的话。
三言两语:指很少的几句话。
千言万语:形容说得话很多。
豪言壮语: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少言寡语:指平时说话不多。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甜言蜜语: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好听的话。
3、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猜猜下面词语的意思,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猜猜下面词语的意思,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泥泞 年迈 晶莹 寻觅
点拔:我是用查字典的方法和请教老师、家长的方法知道词语的意思的。词语的意思见正文P35的解词语栏目。
4、《黄山奇石》用加点的词语说说图片里的石头,再选一张图片写下来。
◇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它好像一只大狗,全神贯注地望着天上的月亮。
那石头真像一位仙女,在弹着优美的乐曲。
5、泥泞年迈晶莹寻觅说说这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泥泞年迈晶莹寻觅说说这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泥泞:因有烂泥而不好走。
年迈:年纪老。
晶莹:光亮而透明。
寻觅:寻找。
我是用字典查询知道的这些词的意思的
6、注意下面的加点的词,理解词的意思
注意下面的加点的词,理解词的意思
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点拨:点拨:奔、涌让我感受到了黄河、长江的奔腾气势;长让我感受到了长城的雄伟,工程的浩大,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耸让我感受到了珠穆朗玛峰的高耸入云,怪不得被它称为世界最高峰。
7、说说树高百尺,叶落归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说说树高百尺,叶落归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乡时间再长,最终还是要回去的。
8、课文中有一些句子不容易读懂,如,“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在课文中找一找,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
课文中有一些句子不容易读懂,如,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在课文中找一找,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
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颜巍巍的,光影零乱。
描写了肥皂泡不同的形状。由于吹、扇的方式不同,肥皂泡的形状也不断地变化,从小巧精致、娇嫩柔软的小球到颤抖摇晃、色彩纷繁的长圆,形态多样。置身其间,令人如梦如幻,如醉如痴。
9、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小熊购物》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小熊购物》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有20元,买2包花生应找回多少元?
20-2x7
=20-14
=6(元)
买3袋糖果和1包饼干应付多少元?
5x3+4
=15+4
=19(元)
有20元,买4个蛋糕,还差几元?
4x6-20
=24-20
=4(元)
10、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 试一试 1.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 2.结合上面的情境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 试一试
1.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
162-7
=8-7
=1 (元)
答: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1元。
2.结合上面的情境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买3支钢笔和4支自动铅笔,一共需要多少元?
3x7+12
=21+12
=33(元)
每支自动铅笔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5-124
=5-3
=2(元)
11、你是如何理解“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意思的?
你是如何理解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意思的?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12、古诗三首我们来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体会其中的情感。
我们来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体会其中的情感。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答: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入天际。
诗人李白对孟浩然怀有依依难舍的感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答:我劝您再多饮一杯离别的酒,出阳关西行就再遇不到老朋友了。
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13、当你处在“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有何感受
当你处在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有何感受
答:周围的环境是很安逸的,明月挂在高空,照进园子里面,在藤萝的叶子下,我将头放在目前的膝盖上面,这就是诗人小时和母亲在相处的情景,我依偎着母亲,将心中的事情告诉母亲,这是一种温暖且安逸的感受。
14、鲸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无加点的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无加点的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1)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答:主要 说明须鲸除了虾和小鱼外,还吃其他的食物。
(2)鲸膈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答:必须说明鲸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要进行呼吸的必要性。
(3)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
答:总是说明鲸喜欢群居的特性。
15、七律 . 长征先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联系加点的词语,体会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先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联系加点的词语,体会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答:意思: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逶迤和磅礴是用夸张手法写出山势雄险, 细浪和泥丸用比喻手法写出在红军眼里这些困难多么渺小,表现诗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答:意思: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暖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暖写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写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表现诗人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16、3、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心乡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意: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思想感情:醒着离家千里之外,想梦中与家人团聚又被风雪之声吵醒。这样的情景之下,作者就更加思乡了。
17、五上 12、古诗三首 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意思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表达的情感:对祖国必然统一的坚定信念,展现了诗人的强烈的爱国情怀。
B、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意思 :暖洋洋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表达的情感:辛辣讽刺了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丑态,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C、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意思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表达的情感: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18、结合全文说说沃克医生心想,内心的变化过程
结合全文说说沃克医生心想,内心的变化过程
沃克医生内心变化:冷冷--惊疑--柔软--怔住--慈祥--肃然起敬
从这个内心的变化我们也可以得出,沃克医生对于刘伯承从轻视到认可再到赞叹的心理变化,对于刘伯承军神的一种肯定。
19、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心乡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意: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思想感情:醒着离家千里之外,想梦中与家人团聚又被风雪之声吵醒。这样的情景之下,作者就更加思乡了。
2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2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诗句是什么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诗句是什么意思
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给你套上用黄金装饰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
22、两小儿辩日的翻译,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两小儿日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一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一些。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盖,到了中午,却像个盘盂,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却热得像把手仲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十分渊博呢?
23、“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文言文二则》课后练习答案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这句话的意思是:伯牙摔坏所弹之琴,弄断琴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再谈谈自己的感受,例如:我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知音难觅,知己难求,应该珍惜友谊。)
24、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后练习答案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答:这篇课文通过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人物对话:嘿,我回来啦,桑娜!哦,是你!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心理活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嗯,揍我一顿也好!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夫妇都是勤劳、善良、充满爱心的人。
25、说一说“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意思是什么?
说一说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意思是什么?
马儿啊,何时才可以为你套上用黄金装饰的笼头,在金风送爽的疆场上随意驰骋,建功立业呢?
26、读下面这段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句子是如何连起来的
读下面这段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句子是如何连起来的
27、借助文言文学过字的意思,推想下面词语的意思
借助文言文学过字的意思,推想下面词语的意思
走马观花 走( ) 自愧弗如 弗( ) 声泪俱下 俱( )
不以为然 然( ) 过犹不及 及( ) 赴汤蹈火 汤( )
1.推想词语的意思
点拨: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抓重点字等方法,推想成语的意思。
走马观花:走,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自愧弗如:弗,不。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声泪俱下:俱,一起。边诉说,边哭泣,形容极其悲恸。
不以为然:然,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过犹不及:及,达到。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赴汤蹈火:汤,热水。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28、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听课稿,分享走一步,再走一步听课感受和记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第一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学校: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⑵速读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⑶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鉴赏课文中由事理的感悟美。
3.情感与价值观
⑴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哲理。
⑵在阅读中思考生活哲理,激励起战胜艰难险阻的决心。
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研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方法
朗读复述、讨论法
课前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你自以为学习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挺大,不会学习;你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
二、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 。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代表作《内在的宇宙》《可怜的动物》等。
三、文学常识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学习字词
a.给加点字注音。
b.解释词义。
五、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一)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情节。阅读过程中,既要特别留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等重要信息,又要把握阅读速度,大致在5分钟内完成,学生边听读边思考,在书上标记。
1.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可以概括回答)
记叙了在一个闷热的下午,我爬悬崖遇险,最后脱险的事。
2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15)遇险。
第二部分:(1628)脱险。
第三部分:(29)感悟人生哲理。
3.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费城)
4.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5.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内德、杰利)
6.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约20米高;约7米)
7.我爬悬崖时遇到哪些困难?
8.我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
(二)课文导语中说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故事情节分作冒险和脱险两部分,指名学生分别叙述两部分的内容,师生共同评议复述中的得失。
三、人物形象
父亲的形象: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善于引导、懂得教育、帮助孩子成长的好父亲。
四、研讨主旨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明确:
两层含义:
一是父亲鼓励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的话。
二是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就能战胜困难。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是
什么意思?
明确: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3.爬悬崖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
明确: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4.主旨: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五、课堂小结
人生如同攀登,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意 想不到的艰难险阻,我们能不能把大山踩在脚下,能不能战胜他,关键看我们的毅力和方法。
我们要坚信只要我们有勇气,有聪明的方法,我们就一定会成功!
六、课外作业
搜集一些对待困难的名言警句和同学交流。
七、板书设计
14.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一部分:(115)遇险。
第二部分:(1628)脱险。
第三部分:(29)感悟人生哲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第二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2、品味句子,从中体会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的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不放弃冷静分析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品味句子,体会我的心理变化及父亲的形象,体味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8000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并不难做到,只要努力。
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莫顿亨特小时候究竟经历了什么让他成为孤胆英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要字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生词的方式大声地练习读音。
PPT显示:闷热 训诫 凸 蓬乱 瘦骨嶙峋 头晕目眩 啜泣
纳罕 着眼
比一比,谁的记忆力最好,抢答。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2、故事发生在哪里?
3、爬悬崖是由哪个孩子最先发起的?
4、故事中哪个孩子的心眼最好?
5、是谁最后解决了难题?
6、你能画出他们冒险的路线吗?(此处学生也许或有争论,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关注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向着一条岩壁上突出出来的小山道爬去,那条小山道足有通往崖顶全部路程的三分之二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师:在同学们的路线图中,老师发现故事是围绕着岩石架展开的,那我们能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故事吗?
预设:上岩石架伏(困)岩石架下岩石架
三、品心理
这是一篇基本上由细节构成的叙事文,文章内容鲜明生动,读后情景历历在目,很多细节值得我们欣赏品味。你觉得文章对我描写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对我的心理描写。
举例1: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追问:为什么一座只有二十米高的险峰于我而言是一座高不可攀的险峰?
举例2: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追问:你能通过朗读来体现我当时的情态吗?
举例3: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小山道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前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追问:你能通过朗读来体现我当时的情态吗?
举例4:我从悬崖边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到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追问:从这些语句中,你觉得当时我的真实心境是怎样的呢?
追问:当时的我,又恐惧又疲乏,可能当时有人在情况还会不太一样,可是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
预设: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师:越来越黑的天,越来越暗的地更是增添了我的恐惧,所以此时此刻我听到父亲和杰利的声音会是什么心情?你能读出这种欣喜么?
举例4: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追问:似乎写出了一种什么状态?
追问:能把探换成踩么?
举例5:我顿时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追问:我已经成功下悬崖了,我为什么还会啜泣呢?
师小结:在全文的细节描写之中,不断地出现表现我的心理状态,有的直接进行心理刻画,有的用感受来表现心理,有些用动作行为来折射心理,生动微妙地表现了我在这次难忘事件中的心理历程,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孩害怕恐惧走向成功的真实的心理。其实这也让我们知道了在阅读写人记事类的文章时,要注意到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要注意对人物的心理描写进行品味。
四、感父亲
过渡:在我最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小伙伴们却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再见就离我而去了,以致我又惊又怕地被困在崖上,直到父亲和杰利出现为止,这段时间我是完全陷入困境了。那我后来又是怎样走出困境的呢?(父亲的指点)
对于文中的父亲,你喜欢他吗?还是你不太欣赏他?你的发言必须有理有据,扣紧我们的故事哟。
预设:1、欣赏,父亲很会安慰人。第一次见到儿子被困在岩石架上,只是说了句晚饭做好了,舒缓儿子紧张害怕的心理。
2、欣赏,父亲很会知道。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下面那块岩石吗?
3、父亲的方法很冒险。
追问: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下,如果我们是父亲,当我们的孩子被困在了岩石架上,我们会怎么办?
师:方法果然很多,而且很先进,但是如果文中芙蓉父亲这么做了,还会有什么今天这篇文章吗?而且更可怕的是孩子以后遇到困难了也只会等待救援。文中的父亲是可敬的,在紧急关头他让自己的父爱以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他为儿子的一生赢得了经验,更赢得了勇气。
文章的最后一段就是最好的证明,更是作者对父亲的赞美。齐读最后一段。
五、揣题眼
刚才我们完完全全地经历了作者的这次冒险。现在我们反过来看看文章标题,你认为题眼应该是哪个词语呢?
预设:是再,强调更进一步;是走,强调实践,自己去做;是一步。
追问:大家意见不一样,怎么办?来,我们再来朗读,从字里行间来找寻答案。
(反复读了父亲的几句话,和最后一段的点睛之句,分析了哪些词语该重读,以及怎样才能读出最后一个词语漫长的味道)
师:通过朗读,我们懂得了题眼应该是一或一步,因为这个故事最强调的是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强调不要被困难的强大和成功的遥远吓倒,而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克服它。
六、谈经历
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经历吗?
请同学我们生活中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为话题,说一小段话。
七、总结全文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诗歌结束今天的课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吴强
(一)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二)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
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三)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于是就没了下一步,
于是就没了路
(四)
路尽天绝处,
不妨尝试再走一步。
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