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 > 

理论学习——物体排序的教学

栏目: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
时间:2014-07-21 07:35:18
文章:自带光芒 分享

《理论学习——物体排序的教学》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排序的意义 排序是将两个以上物体根据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按有一定的规则排列程序。排序是建立在对事物比较的基础上,它需要有一定的判断推理能力。然而排序对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和发展智力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一)排序有助于形成数的序列数的序列,一是指数序(自然数的顺序),即每个数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相邻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二是指序数。幼儿在排序活动中获得了根据物体的某种差异,按一定规则排列顺序的经验,在排序活动中获得了每一个物体按一定规则在空间所占位置关系的经验,都将有助于他们理解数的顺序,理解序数意义,形成数的序列。

(二)排序有助于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在排序中,如果按物体的大小顺序排列的话,幼儿必须知道物体的大小差异,可以加深幼儿对物体大小的认识;如果按物体数量多少排序的话,可以加深幼儿基数的认识;如果按物体形状规则排序的话,可以加深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

(三)排序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排序时,往往是先对几个物体认真的观察,发现物体在某一特征上的差异及一定规律之后再进行排序。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幼儿在按物体次序规则排列时,把物体从小到大、从少到多或从大到小、从多到少反复排列,这种顺向、逆向序列的练习有助于幼儿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把物体按红、黄;红、黄……等特定规则排序时,实际上是一种排列推理的练习,将有助于幼儿判断推理能力的发展。(四)排序能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概念 排序能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概念,主要是因为排序活动能促进幼儿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些思维能力正是形成抽象数概念必须具备的。

排序中的可逆性,指从两个方向排序的能力,也就是将物体按一定量的差异排列成递增或递减的顺序;

排序中的传递性,可理解为如果B比A长,C比B长,那么C就比A长,(B大于A,C大于B,所以C大于A),所以序列中个对象之间均可用传递的方法,判断它们量的关系。

排序中的双重性,指按等差关系排列的物体序列中,任何一个元素的量都比前面一个元素大,不后面一个元素小。物体序列中的这三种关系,也存在于数的关系中,理解物体序列中这三种关系,也就能理解数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些均需幼儿在思维上具有相应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才能做到。这三种能力实际上就是思维的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排序的形式

(一)按次序规则排序

按物体量的差异的次序排序。例如将物体从大到小、从长到短、从高到低、从厚到薄的次序排序,反之同样也可以排序。

按物体数量多少的次序排序,如将动物卡片,按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的次序排序。

(二)按特定规则排序1.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按一定规则排序。

2.根据物体量的差异,按特定规律排序。

3.根据物体数量的多少,按特定规律排序。

4.根据物体摆放位置的不同,按特定规律排序。三、排序的教学目标 (一)小班 能对大小差别较明显的3——4个物体,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能对长短差别较明显的3——4个物体,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二)中班 能对6个以内物体按大小、长短、粗细、高矮等顺序进行排列。

能对6个以内的物体按数量逐一增加或逐一减少的顺序排列。

能按数字所表示的多少顺序从1排到6或从6排到1。

(三)大班 能对10个同类物体,按其量的差异的次序排列。如从大到小,从高到矮,从粗到细等等。

能将10个以内物体按数量逐一增加或逐一减少的顺序排列。

能将10以内的数字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初步教会幼儿按简单的特定规则进行排序。

四、排序教学方法

(一)按次序规则排序的教法 1. 3样以内物体的排序 第一,启发幼儿从3样物体中根据一定要求找出来那个段物体。例如,在红、黄、篮3个不同的皮球中,根据大小要求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皮球。在3根不同长短的小棒中,找出最长的和最短的小棒。

第二,插入并讲解中间的一个物体。如上例中的3的皮球,找出最大和最小的皮球之后,就拿着第三个皮球进行讲解:“这个黄皮球比红皮球小,比蓝皮球大,所以把它放在中间。”边讲边放好。

第三,总结这样排的优点,即皮球从大到小有次序的排列,看上去整整齐齐的。2.10样以内物体的排序 10样以内物体的排序方法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根据要求,从一对物体中逐一找出某一端的物体,逐一进行排序。例如10根小棒按长短排序,先在10根小棒中找出最长的,抽出来放在第一,再在剩下的9根小棒中找出最长的放在第二,这样逐一找,逐一排,最后就排出从长到短的顺序来。

第二种,根据要求,从一对物体中逐一 找出两端物体,有两端向中间排好。例如,在10根小棒中按长短先找出最长的和最短的,放于两端(见下图中数字1所表示),再在剩下的小棒中继续找最长的和最短的,分别放于前面小棒的内测两端(见图中数字2所表示),从两端向中间直至放完为止。

第三种,根据要求,逐一相互比较后,将物品放在适当的位置。例如10个瓶盖按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先随机取一个放好,再取一个与这个比,比它大的放在左边,比它小的放在右边,再取一个分别与它们比,在适当的位置放入。就这样一个一个地比比放放,进行排序。

(二)按特定规则排序的教法 1.按范例和口头指示排序幼儿开始学习按特定规则排序时,教师应示范,做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老师排的过程和结果,找出规律,然后让幼儿照老师的样子进行排序。

在幼儿学会按范例排序的基础上,可逐步要求幼儿按成人的口头指示完成排序任务。2.教学前儿童独立排序

当幼儿获得按特定规则排序的初步感受后,教幼儿按特定规则独立进行排序。在排序的过程中,首先启发幼儿找出所排物体的各种差异;其次,要求幼儿按某一差异特征进行分类;再次,根据这一特征按一定规则排列;最后,教师对幼儿的排序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例如:给每个幼儿红、黄、蓝三种颜色的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积木若干块,要求幼儿按一定的规律排序。老师先启发幼儿:“这些积木哪些不一样?”让幼儿知道有红、黄、蓝颜色上的不同,也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形状上的不同。其次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某种特征进行分类,按一定的规则排序。有的幼儿根据颜色排成红、黄、蓝;红、黄、蓝﹍﹍有的幼儿根据形状排成圆方角;圆方角......最后教师请幼儿介绍各种不同的排列规则,使幼儿获得多种排列方法。
相关内容
  • 理论与实践——读《课程与教师》有感
    理论与实践——读《课程与教师》有感

    陆晓绒,《课程与教师》一书中提到:众多的教师通过参与课堂观察得到了学习,大大开拓了教学的案例研究的可能性。的确如此,我们每学期都会参与许多观摩活动,在活动中更新教育理念,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就如前几天我们观摩的实验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就令人印象深刻。感受最深的还是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⒈游戏玩伴自主结队 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组成团队,利用来园活动、一日活动过渡环节以及自由活动

  • 理论体验并重,提高班会效率
    理论体验并重,提高班会效率

    一、理论知识指导合作,在这堂班会课上,王老师针对学会合作这个主题,进行了很多的活动,但是对学生教育并不仅仅通过活动来感受,也增加了很多理论知识的教育,如在合作活动开展之前,老师也在电脑课件中出示了一些小问题,让学生通过选择的方式,来明白合作中,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正确对待,为后面顺利开展合作奠定基

  • 理论考试
    理论考试

    因为同事新开了一个驾校,办公室的我们3个商量着要报名考驾照。同事也催促我们,马上考试内容就要改革了,要增加考试项目,那样考试就变的更难了。 我们3个迷迷糊糊的就报了名,本来想等暑假时再开始学习,没想到同事的速度那么快,我们报完名后一周,就给我们报了理论考试。我们3个被迫着看书吧,生怕自己考不过去,特比是那些交通法规,很难记,建娜是最怕图标题,我们两个就利用课余的时间相互提问。 通过几天的学习,我们俩都忍不住

  • 理论学习档案:形状的分化及早期绘画模型
    理论学习档案:形状的分化及早期绘画模型

    内容提要:阿恩海姆提出的决定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则一般分化率,这种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从简单的或者整体的直觉和概念开始,向更分化和更复杂的直觉和概念发展。 一、人物画 最早用来表征任何物体及其组成部分的图形往往都是圆形,这种圆形是最简单的视觉模式,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对称的,是一个引人注意的稳定而平行的形式。 1.形象的分化 2.形象的方位与正面描绘 3.形象大小的分化 4.形象的结构 5.人物形象的活动和动作 二、动物画 正如人物形象的分化过程一样,具有一定分化程度的四条腿哺乳动物的图画夜呈现出垂直方向上

  •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集体活动更加有效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集体活动更加有效

    本学期,教研组重点引领老师们对集体活动有效性进行了研讨。在新的星级评审解读中,我们的集体教学活动只有一个时,如何开展有效的集体教学成为了我们的研究主题。在业务学习中,老师们针对这一问题,在了解集体教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结合平时的经验,进行了热烈的研讨,每个年级组针对不同的方面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使每一位参加学习的老师都获得了相关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我们教研组结合指南中的健康领域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这一目标,采用两两抱团的形式,分成教学活动设计组和教学活动实施组,让高级教师和年轻教师组成一个两

  • 排序概念活动:三只熊
    排序概念活动:三只熊

    材料与环境:大中小的熊、草帽、花朵、皮球,草地、胶棒,幼儿学习行为:张逸欣小朋友今天拿了三只熊的操作材料,她将三只熊按照熊爸爸、熊宝宝、熊妈妈的顺序排列到草地上,并给了熊爸爸最大的草帽、花朵和皮球,给了熊宝宝最小的草帽、花朵和皮球,给了熊妈妈中间的草帽和皮球。她贴好以后拿着草地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贴好了。我看到她的排列后问她:张逸欣,你这是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排的吗?她回答说:可是宝宝就应该站在爸爸妈妈中间啊! 分析与反思 分析:我听了张逸欣的话后心里想,其实生活中大部分情况是这样的,一家人走在一起是爸爸妈

  • 排序活动设计:好吃的饼干
    排序活动设计:好吃的饼干

    活动目标:1、初步获得以AB的排序方式进行的简单有规律的排序方法。2、能根据获得的排序经验调整排序方式,提高观察能力,进一步巩固经验。3、感受排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长方形橡皮泥若干、红豆、黄豆若干; 2、教师排好豆子的长方形及环形橡皮泥若干; 3、投影仪、泥工板。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兴趣。 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他要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妈妈请他做一些饼干招待朋友。 二、教师示范做饼干。 1、小熊为了让饼干变得好看又好吃,还请来了红豆、黄豆帮忙,红豆豆黄豆豆你跳一个、我跳一个,一会儿就把饼干打

  • 理论学习——物体排序的教学
    理论学习——物体排序的教学

    一、排序的意义 排序是将两个以上物体根据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按有一定的规则排列程序。排序是建立在对事物比较的基础上,它需要有一定的判断推理能力。然而排序对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和发展智力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一)排序有助于形成数的序列 数的序列,一是指数序(自然数的顺序),即每个数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相邻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二是指序数。幼儿在排序活动中获得了根据物体的某种差异,按一定规则排列顺序的经验,在排序活动中获得了每一个物体按一定规则在空间所占位置关系的经验,都将有助于他们理解数的顺序,理解序数意义,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