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特色幼教 > 幼儿园蒙台梭利教育 > 

蒙特梭利教育法施行步骤

栏目:幼儿园蒙台梭利教育
时间:2014-07-21 10:18:28
文章:画扇 分享

《蒙特梭利教育法施行步骤》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蒙台梭利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我们了解蒙特梭利的基本理论后,才可以开始着手于教育方法和教具操作。

  在作施行步骤的介绍之前,我仍想再一次的纠正:现在有很多幼稚园,在运用蒙特梭利教学法之前,并未先彻底地探索她的教育原理,就直接运用“教具”来指导孩子。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行为,因为它会“误导”小孩子,使小孩子养成不用思考,生吞活剥知识的习惯;也会误用“教具”,使教具成为呆板的玩具。甚至于误解蒙氏老师的头脑和教育方法很简单而且呆板!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假如启导者(导师)不知道教具的真正目的是在引发孩子“内在”认知;也不清楚每件教具都拥有秩序性、创造性的基本和变化功能,以及自动改正等等在教育上的积极意义时,她可能对一个正在排放红色长棒的孩子,发出“先放这个”、“在放这个”……的指示,这又与传统式的“教”有何不同?孩子仍然无法真正了解为什么那个应在前,这个该在后的道理,无异是在作积木的堆积游戏罢了!不但孩子觉得教具不过是漆了颜色、大小不同的木头,也会让他感觉老师的头脑和那堆木头差不多!

  所以,惟有在你对蒙特梭利的教育原理,有了基本的心领神会后,才能进入正确教育孩子的进程。

五大步骤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方法可分为下述五个步骤:

  1.预备环境

  我们不止一次强调,一个适合生命发展的环境对儿童的重要性,所以在蒙氏的教学中,如何为孩子准备一个适合他们生命发展的环境,被列为首要的条件。

  2.发现意愿

  儿童表现在外的行为,往往是内在需求的反应,尤其是幼儿时期会在某一阶段对某种需求有特别的“敏感期”。如果能掌握这一时期的需要而予以教育,对孩子的启发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

  3.协调意愿

  蒙特梭利老师与传统教师最大的差别,在于蒙特梭利老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在“教”学生,而是教具、儿童及学习意愿的协调者。她必须依孩子的需要而整理环境,并且观察孩子的需要和意愿,提出适当的教具来让孩子“工作”

  4.延长工作周期

  如果孩子已经专心进入“工作”情境,启导员就该鼓励他继续操作,以“延长他的工作周期”,让孩子酌情的反复操作。

  蒙特梭利说:“延长工作周期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专心和耐力。”我更认为一个儿童未来生命发展的“精度”与其“专心和耐力”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因此,蒙特梭利特别重视并且告诉教师,需要“等待”孩子反复练习的行为发生,而予以鼓励,使孩子乐意“再来一遍”,甚至几十遍。因为儿童知道如何使用教具,只不过是教具的功能开始显现的阶段而已。孩子能对教具产生尽情的反复操作,才会使儿童发生“真正的成长”,我称之为:“心智的任性发展”。这种尽情“反复”操作的情况,只有当儿童感到“工作”的乐趣,且能够符合他的“内在需要”时才会发生。

  5“观察—实施—记录—研究—发现—重新针对他们的需要进步而对教育计划的再设计”的循环施为。

  由于孩子的不断成长和他们之间的个别差异,以及敏感期各有不同,使老师的教育规划需要不断改进。惟有透过实际的观察、记录、研究,才能深入切实的发现儿童内在的需要,而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使其生命更美好的成长。

自由与独立

  此外,在蒙氏教育的施行上,有两点事项,是大人必须时时警惕在心的:

·给孩子自由

  “自由”是蒙氏“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简单的说,蒙氏认为强制的“教”法,对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有害无益,除非把孩子的头脑解放出来,否则这些民族幼苗的发展不会健全。

  蒙特梭利认为“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但是,蒙氏教育的自由却不是放任或为所欲为。在蒙氏教室中,孩子并没有被允许去做“任何他喜欢的事”。他只能自由的选择有益与有用的工作。换言之,“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确的事。”

  “自由”该如何教育呢?蒙特梭利认为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教师必须掌握三大原则,即:  1、预备符合成长需求的环境 2、协助与观察孩子在环境中的需求3订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并时常提醒孩子自我控制。

  因此,对孩子应该以教育他们能独立为前提,允许儿童依其“内在需要”,自由的去选择“工作材料”——教具,自由地进行“工作”(操作)。

  蒙特梭利表示:“你只要冷静的观望,保持一种尊重孩子的行为态度,使孩子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在他们工作时不要干扰他”。

  我想,在家中的大人们对孩子平日的生活教育,也应把握上述的观念。

·让幼儿自己做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 (幼儿在呐喊: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一般父母对子女呵护的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其实,孩子在学习走路时,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

  让我们来听听幼儿说:

  “我听到了,

  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

  我就理解了。
相关内容
  • 蒙特梭利教育法施行步骤
    蒙特梭利教育法施行步骤

    在我们了解蒙特梭利的基本理论后,才可以开始着手于教育方法和教具操作。 在作施行步骤的介绍之前,我仍想再一次的纠正:现在有很多幼稚园,在运用蒙特梭利教学法之前,并未先彻底地探索她的教育原理,就直接运用教具来指导孩子。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行为,因为它会误导小孩子,使小孩子养成不用思考,生吞活剥知识的习惯;也会误用教具,使教具成为呆板的玩具。甚至于误解蒙氏老师的头脑和教育方法很简单而且呆板!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假如启导者(导师)不知道教具的真正目的是在引发孩子内在认知;也不清楚每件教具都拥有秩序性、创造性的

  • 蒙特梭利教育的独特方法
    蒙特梭利教育的独特方法

    蒙特梭利是一位医学博士,后投身教育,有深厚的生理学、医学知识背景。通过对前人和当代的教育与心理理论的研究,以及在儿童之家执教的实践,她对儿童有了新的发现,这是她的最大贡献。 发现一: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 孩子一出生,感觉器官就开始感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孩子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等基本的感觉能力。这些感觉能力就决定了孩子可以依靠这些能力接受环境中的信息。因此,蒙特梭利认为教育应该从一出生就开始。 发现二: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 根据生物成长过程的敏感期,蒙特梭利发现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

  • 蒙特梭利教育警句
    蒙特梭利教育警句

    ·对成人而言,儿童并不是陌生人。面对陌生人,我们只需进行外在的观察即可。事实上,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这个阶段足可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任何影响儿童的因素,都会影响其人格的发展。 ·在探索儿童心灵世界的这件事上,成人切记不要用自己的角度,或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儿童心灵有关的一切因素,否则只会增加对儿童心灵的误解。 ·我们可以这样说,成人自认是儿童的创造者,并以自己和儿童的关系判定儿童行为的好坏,成人以本身的行为,决定什么对儿童是好的,什么对儿童是不好的。成人永远都不会犯错,因此希望儿

  • 蒙特梭利教室饮食DIY
    蒙特梭利教室饮食DIY

    倒水、挤海绵、转瓶盖、切水果、擦桌子是蒙特梭利园常见的日常生活工作。这些工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精进孩子的基本动作,更是希望孩子能将这些动作,运用在真实的生活中,成为一个有行动能力的人。于是,将这些工作统整在每日的点心准备中,成为蒙特梭利园的一大特色。 每天,教室里的点心桌上,提供了让幼儿能自己DIY的简易食物,可能是牛奶加玉米片,或是卷寿司、夹三明治孩子自行取用并收拾。如果想进一步带入更复杂、精细的动作,午餐的热汤暖菜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孩子的能力绝对超乎您的想象!台北内湖咪咪托儿所就有这么一群能干的小厨

  • 蒙特梭瑞教室的纪律培养
    蒙特梭瑞教室的纪律培养

    我心目中纪律很好的教室景象应该是:教室里孩子有效的、勤勉地、自动地活动着,却没有出现粗鲁、野蛮的行为。身为教师的你我,是不是如同蒙台梭利一样,也想运作出这样理想的班级? 纪律从自由而来 了使教室呈现一片有纪律的景象,往往我们定下了许多规范(常规)。因为我们深信遵守规范的孩子不会变坏!然而我们却容易忽略观察和了解--孩子在遵守规范、表现纪律的过程是主动的,自发的,或是被压抑,被强迫的? 纪律从自由而来这是个不容易了解的原则。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如何培养出纪律呢? 我们所要的纪律不是把孩子训练的绝对安静,或象

  • 蒙特梭利教室的自由与纪律
    蒙特梭利教室的自由与纪律

    蒙特梭利教育与其他教学法在自由的应用上有些不同,但也因此更明显地看出自律的产生。 自律的第一道曙光是从工作而来。因为工作不能用强硬的方法要求孩子做,必须是孩子渴望去做,所以,当孩子对工作表现出热切的兴趣,就可从他全神贯注的神情与重复练习的耐力上看出征兆。这时的孩子已经踏上了纪律之路。 当孩子的工作习惯一旦养成,成人必须小心翼翼地运用指导原则。我们尊重孩子进行自己选择的工作,但有时却必须加以干预,并对其自由选择有所限制。孩子在自由工作时必须受到三项限制: 1、自由以不危害他人的兴趣与自由为基本原则,所以应该

  • 蒙特梭利教具的特点
    蒙特梭利教具的特点

    小明拿着一盒积木,蹲在地板上,一块接一块地往上堆,五颜六色的,美丽极了,就在堆完一座城堡后,他将积木往地板上一扔,头也不回的走了! 小华拿了一块地毯在地板上,又从架子上将十块粉红塔由小到大,一块块的取了下来,放在地毯的上方。他坐了下来,找出最大的一块,放在第一层,接着又找出次大块,将它放在最大块的上方。于是,他以同样的方法,一直作到最小的一块完成,也用手检查了一下是否整齐。做完后,他又一块块地放回架子上,并将地毯收好。 注意到没有,这种活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小明玩的,我们称为玩具?小华玩的,我们称为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