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同的题材“秋”中感受不同的“秋”的韵味

栏目: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0-03-23 18:06:04

《在相同的题材“秋”中感受不同的“秋”的韵味》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为了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水准,更深入、更细腻、更精准地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品悟诗人的心境,我在班级开了一节组诗课——在相同的题材“秋”中感受不同的“秋”的韵味。
笔者以为,在组诗教学的课堂中,诗歌数量多、内容丰富,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在组诗主题明确的情况下,要做到一课一得,就要有所取舍。如学与春天相关的诗歌时,一堂课就聚焦在“节奏”主要教“节奏”,带着学生读诗涵咏,读出诗韵味。古诗讲究韵律、节奏,深究其中,这是大学问,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能够通过学习,初入此门已是可贵。“秋”历来是文人墨客喜欢描摹的对象,写“秋”的古诗数量之多暂且不说,关于秋的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自古逢秋悲寂寥”,在学生的心目中,秋是寂寥、秋是萧瑟、秋是肃杀、秋是凄冷。那么,“秋”的“情境”在诗人的笔下是如何营造的?“秋”的“意境”只是如我们主观臆想的那样吗?想到此处,确有必要带着学生学习“秋”的“情境”。体会“情境”,就不得不说“意象”。通过课堂的学习,教学是可以实现学生初步学会领会古诗的意思,掌握赏析诗歌的一些粗浅方法的教学目标的。
一、体悟“秋愁”的“意境”
秋是寂寥、秋是萧瑟、秋是肃杀、秋是凄冷。这样的感受是缘于——“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从“色”、“容”、“气”、“意”、“声”这五个方面,“秋”的意境就定了基调。而“秋”往往与“愁”关联——“有人见秋霜而悲百发,有人睹残花而伤红颜,有人望归鸿而思亲人,有人闻寒蝉而叹余生,有人拂秋风而觉萧瑟,有人触秋雨而感悲凉……”“秋霜”、“残花”、“归鸿”、“寒蝉”、“秋风”、“秋雨”这些意象,也就成为“愁”之意境所寄托的“物象”。在教学的开始,先让学生思考“秋”之意境的缘由,然后再渗透“意象”的补充知识,学生在理解古诗意思、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时就比较容易了。
接下来的教学,我出示了一组诗句,让学生看看出示的诗句分别写的是哪些季节,同时重点辨析哪些是写“秋”的。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
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5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6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7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8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11最是风来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2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古木啭黄鹂
1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4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15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16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17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18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空涧不见人,纷纷开且落。
这种有竞争意味的抢答题,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回答很踊跃,答案基本准确:1、2、3、4、5、6、7、8、9、11、16、17是写秋天的。为了让大家对于写“秋”的诗歌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关于“秋”的诗歌集中呈现给学生看。学生自由读读这些诗句,初步感受诗歌中“秋”的“意境”,然后再让学生谈谈理由,为什么自己认定这些诗句是写秋天的,这就很自然地说到了“意象”——物象与情意的融合,典型物象的意义等等。“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将每首诗中表现“秋”的意象画下来,再让学生读一读,边读边想意象的画面,然后出示诗歌中意象的图片、视频,再配上入情入境的音乐,文字的“意象”就变成可看、可听、可触的生活“物象”,学生就能更深刻地感受诗人寄托在秋天里的况味感怀。
“秋”之“情境”的不同韵味
这一部分的重点是读两首元曲,找出意象,比较“意境”的异同。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第一首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第二首中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共同构成了秋天的意象群,让读者感受到秋的萧瑟寂寥。但第二首中的“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些意象展示的却是一幅明朗清丽的图画。此曲前面是萧瑟寂寥之境,后面是绚丽明朗之境,一冷清一活泼,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但能够更全面地展现秋天景色的美丽,又暗藏了作者从孤寂惆怅到豁然开朗的心境转变。“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因此,诗词的“意境”通过“意象”来表现,而“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展现却是出乎诗人的内心。
以上两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是想让学生在诵读古诗时候能够初窥门径,去感受诗歌传达的“意境”,体悟诗人的心声,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因此,组诗学习并不是让学生寻章摘句。小学阶段的组诗学习强调兴趣与积累是不错,但是如果一点理解与赏析都不会,对于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审美能力也是不足的。
推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 2013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学月考试题试卷(含答案)
    2013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学月考试题试卷(含答案)

    二0一三年春小学六年级第三学月质量监测 语文 试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 一、基础知识(3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把字写正确,写端正。(8分) Xiōng p kū tng Mi guī tng kuī Ku w m wǎng jiān ch chuǎi c (二)我会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打 (3分) 脸 颊 (ji xi) 猝然 (c z) 稚嫩(ln nn) 乘胜追击 (chg chng) 两鬓(bn bng) 载人(zi zǎi) (三)用查字典的知识填空(5分) 虚用

    07-21
  •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模拟考试题(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模拟考试题(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期语文模拟检测(一)班级: 姓名: 积累运用(24分) 一、默写《矛与盾》全文。(2分) 二、看拼音写词语。(4分) pn shān wǔ mi piē jin s n ( ) ( ) ( ) ( ) chn xī jiǎo xi jǐng t miǎo sh ( ) ( ) ( ) ( ) 三、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1、竣工 面面相觑 悬崖峭壁 攀山越岭 2、要挟 岌岌可危 忧心忡忡 万籁俱寂 3、缅怀 溘然长逝 奄奄一息 鱼贯而出 4、伫立 突兀而来 若无其是 愚不可及 四

    07-21
  • 抓住课文特点,渗透写作方法__《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抓住课文特点,渗透写作方法__《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新选入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去年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组织他的学生迅速撤离,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难以脱身的四名学生,而他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我对这篇文章进行了细细的研读,着手认真的备课,却发现文章的编者独具匠心,短短的一篇课文中,渗透了好几种写作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 。我想,这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教写作方法的好教材,预示,我在课上注意了写作方法的教学。 一、 环境烘托 在课堂上,我抓住四处环境描写的句子,引导

    07-22
  • 《皇帝的新装》(简案)
    《皇帝的新装》(简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各自特点。 2 、初步学会运用想象、夸张的方法续写童话故事。 3 、初步认识故事反映的荒唐社会现象的根源,感受诚实的重要性及其人生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与文本平等对话,自主解读文本,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文本。 预习要求: 1 、掌握 146 页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 、以《皇帝回宫以后》为题,写一篇 200 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引领学生走进童话王国,共同欣赏安徒生作品《皇帝的新装》。 二、检查预习 1 、读一读 : 实物

    07-22
  • 六年级上册《大瀑布的葬礼》教后反思
    六年级上册《大瀑布的葬礼》教后反思

    《大瀑布的葬礼》讲述的是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涉及到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 《大瀑布的葬礼》前后我共进行了三次试教,加上最后的那一次共四次。教案修改了四稿,课件也相应的修改了四回。这样一个磨课的过程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特别是对于平时在课堂教学能力上停滞不前的我来说,这样的收获就更多。在整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来自团队精神的力量,从学校领导到师父,从办公室同事到

    07-22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麋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麋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概括全文,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麋鹿》,齐读课题。2.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麋鹿,分别是(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二、图文对照,明晰外形特点 1.过渡:麋鹿的外形特点,课文第三段主要抓住了这几个部位来写,分别是(齐读)课前我们已经了解过了,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2. (出示图片)指名介绍麋鹿 同学们,现在你们来到了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现在请我们的导游为你们介绍一下我们这里的麋鹿。谁愿意来试试? 三、学习麋鹿的传奇

    12-15
  • 六下《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六下《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作者以学生的语气,用朴实的语言回忆了恩师的音容笑貌和在一起的愉快生活。刻画了一位乐观开朗、爱工作、爱学生,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的残疾老师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深深怀念之情。 因这篇课文较长,课后习题4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学习方法,所以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习题4的方法进行学习。 在引出三件事后,我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件事进行自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从细节处进行交流。 如抓住谈腿疾中的笑,提问同学为什么笑?为什么酸涩?又为什么增加了尊敬?教学生品词读句,感受人物形象。

    05-13
  • 让花朵在寻梦中绽放——《一棵小桃树》教学简案
    让花朵在寻梦中绽放——《一棵小桃树》教学简案

    唐小平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理解小桃树历经的磨难和我成长过程的关系,进而领会文章的主旨。 3、初步体会明暗线并行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4、学习小桃树为梦想而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初步具备直面风雨的勇气和正视生命挫折的认识。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理解小桃树历经的磨难和我成长过程的关系,进而领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明暗线并行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

    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