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麋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栏目: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5-12-15 19:34:11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麋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过程:一、概括全文,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麋鹿》,齐读课题。2.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麋鹿,分别是(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二、图文对照,明晰外形特点

1.过渡:麋鹿的外形特点,课文第三段主要抓住了这几个部位来写,分别是(齐读)课前我们已经了解过了,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2. (出示图片)指名介绍麋鹿

同学们,现在你们来到了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现在请我们的导游为你们介绍一下我们这里的麋鹿。谁愿意来试试?

三、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

(一)感受传奇经历

过渡:其实,这位导游介绍得还不够全面。因为我们这里的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呢。

出示: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读)

1.麋鹿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同学们在课前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并完成了导学单上的表格,我们将在组内进行交流。

出示小组交流要求:

1. 根据课文5-6小节内容,在组内交流导学单上的表格,关注概括的语言是否准确、精练,进行补充和修改。

2. 组内选派一名代表,准备上台交流。

2.小组代表上台交流(实物投影),评价。

5、6两个自然段, 作者只用了248个字来记叙。248个字,记叙3000多年间麋鹿的经历,还能让我们对麋鹿的经历了解得清清楚楚,作者是怎么做到的? 

浏览5-6自然段,思考。

1.感受“明了”:如果把文中这些表示时间的词,全都换成“后来”,你觉得怎么样?

2.感受“简练”:这些时间点,是怎样的一些时间点?作者为什么不抓其他的时间点?

师:作者正是抓住这些麋鹿经历发生转折的重要时间点,来叙述麋鹿的发展变化,令它3000年的经历读起来既简练又明了,这种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借鉴。

3.老师将麋鹿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做成了一张示意图(出示),从麋鹿数量的曲折变化和海外漂泊的经历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麋鹿经历的传奇。

(二)感受言中之“情”

师:同学们,这是一篇说明文,一般这种文章重在介绍一些知识,可是等我再多读上几遍时,却还发现了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情感呢。不信你们看。

1.出示例句1:

随后,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地动物园里展出。

句中的“盗”可以换成“运”或“送”,而作者用了“盗”这个字眼,你能感受到这里作者的态度吗?表达了什么样的言中之情?

2. 类似这样的字眼文中还有很多,在5-7小节的叙述中,作者的语言可谓处处含“情”,仔细找找并试着体会吧!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品读5-7小节,圈画那些能揣摩出作者情感的字词,作批注。

2.小组内交流、补充。

3.在组长的带领下分配任务,准备上台交流。

    3.出示片段,以小组为单位上台交流。欢迎其他小组补充。(早在:骄傲自豪;竟然:意外、好奇;盗:鄙视、憎恨;惨遭厄运、杀戮:痛苦、愤恨;流落:同情,悲悯;已:庆幸、高兴;漂泊不定、颠沛流离:感慨、同情;回归、茁壮:欣慰、高兴;)

4.师:读麋鹿的传奇经历这段文字,我们的心情跟作者一样,有喜有悲,有愤慨有欣慰。看来,说明文的语言还可以在朴实中饱含深情。(板书:有情)

四、学习“描述法”的开头方式

1.好在,经过一路的颠簸,麋鹿终于回家了,课文最后这样说(出示,读):“……39头选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麋鹿返回故乡,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茁壮成长。”

这个结尾与开头的这段文字遥相呼应(出示,读):“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师:这样的一个开头,既引出了麋鹿这个说明的对象,又能跟结尾相呼应,其实已经相当完整了。但是课文中在这个开头的前面还有这样一段文字(出示):“天色微明……这是在著名的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出现的一幕。”

指名读。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

思考:既然开头已经很完整了,作者为什么还要描写这样的一幕?

学生发表看法,谈感受。

    师小结:我们都知道,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科学严谨,但有时为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说明文语言也会讲究生动形象。像这样的开头方法叫做“描述法”:在说明文的开头,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说明对象及其相关事物进行描述,使之更有趣味,令读者如见其物,如临其境,从而产生想读下去的心理。原来,说明文的语言不仅可以有“情”,还可以这样有趣味。(板书:有趣)

    2. 下面是我们在三年级学过的课文《恐龙》的开头。请你模仿这篇《麋鹿》课文的开头,也给《恐龙》这篇说明文加上一段描述性的画面。使课文的开头引人入胜,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球,引起阅读兴趣?(出示)

 大约两亿年以前,地球上到处是大片大片的沼泽,深谷里、山坡上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那时恐龙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

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交流所写开头,评价修改。(实物投影)

五、总结板书,整理收获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麋鹿》这样一篇说明文,一方面了解了关于麋鹿的各种知识,另一方面体会了说明文语言的有情、有趣。

板书设计:

                          17 麋鹿(说明文)

                              

                         外形奇特

有情

                         生活习性
 传奇经历   有趣
推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这节《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主要有三个板块:一、导读第2自然段,学习总-分写法;二、依托课文第3、4自然段,在框架图的帮助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其中穿插词语用意的指导;三、依托课文第5、6、7自然段,尝试独立阅读。其中穿插说明方法的指导。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从学生本位出发,由扶到放,逐层递进,最终向着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语文的方向走去。语言点的训练和说明方法的指导旨在强调语言有时需要细细地嚼,目的不仅是为了品味,也是为了表达。课后对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思考,领悟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仍有许多地方有待改

    07-22
  • 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广玉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广玉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广玉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广玉兰的香幽、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花纯洁外形的喜爱和顽强生命力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的教学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认知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 学会用归纳法和演

    07-22
  • 六年级上册第21课《鞋匠的儿子》第二课时
    六年级上册第21课《鞋匠的儿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课文内容,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品质。 [教学目的] 一、 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鞋匠的儿子,来认识这位伟大大美国总统。 2.为什么参议员一开始羞辱林肯,后来赞叹他? 你能提出什么疑问呢? 师:参议员从林肯说的三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二、精读重点段落,着重理解林肯说的话。 1、默读课文二至五节 (1)找出三个反映参议员们对林肯态度变化的关键词语。 (大笑静

    03-22
  • 《观书有感》教学案例设计
    《观书有感》教学案例设计

    【教材分析】《观书有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自身基于读书的心得体会而作的一首诗 。在诗中,作者借半亩方塘里的水之所以清澈明净 ,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暗喻人心的睿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而得来的。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朱熹的《观书有感》借物明道、借景喻理, 因此,本课教学除了注意古诗教学的一般要

    02-12
  • 让花朵在寻梦中绽放——《一棵小桃树》教学简案
    让花朵在寻梦中绽放——《一棵小桃树》教学简案

    唐小平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理解小桃树历经的磨难和我成长过程的关系,进而领会文章的主旨。 3、初步体会明暗线并行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4、学习小桃树为梦想而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初步具备直面风雨的勇气和正视生命挫折的认识。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理解小桃树历经的磨难和我成长过程的关系,进而领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明暗线并行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

    05-15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以学过的古诗为例,梳理小学阶段学习古诗的一些方法:一是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理解;二是带着想象去读有画面感的诗句,体会诗歌的美;三是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也有助于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给出一段话,要求学生能抓住关键句,把握这段话的主要观点,这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进一步练习和巩固;二是生活中的语文运用,要求能够依据实际需要,准确提取公交站

    03-07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两小儿辩日》教学评价及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两小儿辩日》教学评价及反思

    为了加大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登封市电教室和崇高路小学定期对老师进行学习培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提高了自己的信息运用能力。这节课采用展台和播放视频突破教学重难点,更加的直观形象,把难懂的科学知识让孩子易于理解,在教学中通过时间的工具运用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两小儿辩日》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科学精神这个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这些课文,有的是对自然现象认识和解释,有的是对日常

    06-16
  •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五次设计)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五次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品质。 三、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一、通过创情景朗读,感受西蒙悲惨命运以及她关爱孩子的善良品质。 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揣摩桑娜的内心矛盾,体会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