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用就一个边长为20厘米正方形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的长方体的教学实录与评析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20-07-25 15:18:04

《用就一个边长为20厘米正方形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的长方体的教学实录与评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杜明静,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自带一定厚度20厘米的纸片若干

活动目的:本活动是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尝试,猜想等思维活动和展开的活动,从而有利于发展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

一 制作长方体

师:(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用一张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怎样才能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制作的无盖长方体体积最大?

生:学生思考,有的学生一脸迷惑。

师:拿出一个制作好的无盖长方体作为例子,用剪刀剪开,看看它的展开图。

生:学生凝重的表情舒展开来。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想剪。

评析:对于制作无盖的长方体,部分同学根据经验,可以获得问题的解决,多数学生都不能自主的解决,师做了演示,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都能完成。不要过多的引导。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避免浪费时间。

生:开始剪

  有的同学各角都剪去一个长方形,折叠后得到一个上面不齐的“长方体”。

师点拨:不齐的长方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思考,小组讨论,最后解决。

生:有部分学生先在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的展开图,然后根据展开图折叠得到无盖长方体。

师:给与充分的表扬。

生: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

二、讨论:谁制作长方体的体积最大?

师:你制作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给出表格

学生号

长(厘米)

宽(厘米)

高(厘米)

体积(立方厘米)

1

4

4

8

128

2

6

6

7

252

3

8

8

6

384

4

10

10

5

500

5

12

12

4

576

6

14

14

3

588

7

16

16

2

512

8

18

18

1

324

生:   填表

师师:怎样设计师:正方体的体积最大是多少?

生: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师:你看到的最大值是不是就是体积最大的数?

生:有的同学说是,有的说不是。

师:说不是的同学,你能不能举出一个体积比588还大的值?

生讨论当高在3.5时正方体的体积为591.5。



师:若设长就为x厘米,宽为x厘米,则长方体的高如何表示?体积如何表示?

评析:让学生经历代数式、代数式求值与比较,从有关规律观察发展趋势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得到问题的初步讨论,为后续的精细结果提供思路。`

师:同学们随着高的增加,正方体的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

生:学生分小组讨论。

一生:当长和宽在当13.5时,体积最大。其余体积都比这个小。

师总结:高在3~4之间时,体积最大,其余都比它小。

具体是什么数值。需要进一步通过数据的加细逐步得到。

 

评析:对长方体的高加细目的在于进一步宿小高的范围,并让学生体会逐步逼近的思想。

三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做了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困惑?

生1:我做了一个长方体

生2:我知道做的长方体有最大值。

生3:我知道随着高的增加,体积先增大再减少。

生4:我不知道体积的最大值是多少?

评析:老师用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堂小姐,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群策群力学生总结全面,详实。

四、课后作业:



通过剪裁制作无盖的长方体浪费多少材料?能否不浪费制作更大的长方体。

评析:所提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对问题进一步优化,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后评析:本节课数学活动不再是以教为主,而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在剪、折、小组讨论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困难、挑战、挫折、取胜的交替体验中经历一个学数学,用数学进而发现问题走向新的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从而培养能力、激发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循环。

本节课采取了目标教学的策略、问题教学的策略、小组合作思维教学策略,在课程之中对表现较好的同学采取激励的教学策略。利用这些策略很好的完成了活动任务,美中不足之处这节课问题没有解决的彻底,还需要学生后续完成。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启发性提问帮助学生探究思考
    启发性提问帮助学生探究思考

    为使儿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语)有效的成功的智力活动,不仅锻炼乐意学习的情感,而且还可伴随意志努力和对学习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精神。 基于此,在课堂上作了一些小小的尝试。 一、教学实录:(《圆锥的体积》课堂片段实录)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请你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有关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或体积的计算方法的? 生:通过操作,借助已学过的知识来进行推导。 师:那么,你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呢? 学生操作。拿出事先做好的已标明底面直径

    07-22
  • 在丰富的生活素材中深化知识——有感于第十一册《位置》的教学
    在丰富的生活素材中深化知识——有感于第十一册《位置》的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技能,老师在教学中要挖掘生活素材、依靠生活素材来为学生的提高服务。 现以第十一册《位置》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丰富的生活素材中深化知识,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位置》一课的目标主要目标是: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并初步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环节。 第一层次: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素材中,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会根据物体的具体位置写出相应的数对,这一环节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能力。为此,老师

    07-22
  • 三年级英语期末试卷分析和反思
    三年级英语期末试卷分析和反思

    本次期末质量调研题型和题量都比较适中,难易度也比较适中,这些题型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基本上都遇见过,而且分析的很透彻。从分数层面来看,本班大部分学生掌握情况比较好,但是总有那么几个学生比较差。高分的同学还是比较多得,但是低分的同学不少,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试卷分听力与笔试两大块。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就听力部分而言,本班有六位同学是完全没有失分的,很多同学在选出你所听到的句子上犯了错误,把How are you?和Who are you?混淆了;还有不少同学在选出你所听到句子正确的中文错了,把orange

    07-22
  • 审视教材,挖掘本质——学习比例尺教学例谈
    审视教材,挖掘本质——学习比例尺教学例谈

    记得n年前上六年级的比例尺这个教材,我觉得这个内容很麻烦,讲了半天学生还是会不懂,但是当初没有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难题,没有想办法去改善教法,导致学生对比例尺为什么要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理解得不透彻,于是导致在计算比例尺的时候,学生有点混沌不清,有的甚至把比例尺的算法颠倒成了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当教学完有的比例尺还可以是前项大后项小的时候,学生更是茫然,不然倒可以记住小的:大的,现在可好,一会儿是小的:大的,一会儿是大的:小的。显然,靠记住大比小还是小比大绝对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更加不是老师正确的教学方法。其

    07-22
  • 漳平市小学第一教研共同体(吾祠)教研活动综述
    漳平市小学第一教研共同体(吾祠)教研活动综述

    2013年4月12日,漳平市小学第一教研共同体在吾祠学校举行第二学期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以低年级自主探索教学模式为主题,精心准备了三节课(数学2节、英语1节)进行研讨。第一教研共同体成员学校的校长、教研员和有关学科的老师近六十人参加了活动,市教师进修学校也派员到会进行指导。 与会人员首先观摩了由实验小学黄碧芳老师执教《10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本课在今年龙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优观摩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吾祠学校张水花老师执教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和实验小学严梅老

    07-22
  • 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体验
    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体验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十几年的课堂教学,几轮的课改经历,促使我不断的调整着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一次一次的自我否定剖析之后,我的课堂教学技艺有了很大长足的进步。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操作中经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体验更深刻。在教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我让孩子们利用身边的资源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制作形成对几何体的直观感受,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我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尝试,初见成效。 一、先想一想,再摸一摸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

    07-22
  • 磨练于课堂,反思于课堂,发展于课堂
    磨练于课堂,反思于课堂,发展于课堂

    对于课堂教学已不再仅仅停留在质量的层面上,更多的是在追寻和构建心中的理想课堂;探究着什么样的课堂是理想课堂。构建理想课堂,成了每一位老师不断地追求。在新课改下,课堂已经变得丰富多采,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我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想营造一个理想课堂,让我的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至因学习而苦恼,是我不断追求的。 数学课程标准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对这句话的理解偏差使得我们的一些数学课堂中组织了大量的没有思维的活动。数学活动只见活动不见数学,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猜想、推理、交

    07-22
  • 把“根”留住——议小学数学教学的“根”的问题
    把“根”留住——议小学数学教学的“根”的问题

    多少脸孔,随波逐流,他们在追寻什么?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像一首澎湃的歌。让血脉再相连,留住我们的根!这是香港著名歌星童安格经典歌曲《把根留

    07-22